CN102602251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2251A
CN102602251A CN2011103056823A CN201110305682A CN102602251A CN 102602251 A CN102602251 A CN 102602251A CN 2011103056823 A CN2011103056823 A CN 2011103056823A CN 201110305682 A CN201110305682 A CN 201110305682A CN 102602251 A CN102602251 A CN 102602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pes per
per tire
tire
sipes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56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02251B (zh
Inventor
长安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02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2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02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2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11/1218Three-dimensional shape with regard to depth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1),该充气轮胎(1)具有在花纹块(3)踏面上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至少在一个端部向周向主槽(21)开口的胎纹沟(4)。此外,胎纹沟(4)具有位于花纹块(3)边缘部且向周向主槽(21)开口的第一胎纹沟部(41),以及位于花纹块(3)中央部的第二胎纹沟部(42)。此外,第一胎纹沟部(41)具有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直线形状且相互对向的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以及分别配置在这些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上并相互啮合的凸部(413)和凹部(414)。然后,第二胎纹沟部(42)具有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向胎纹沟宽度方向弯曲的形状且相互对向啮合的一对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该充气轮胎可确保冰地制动性能并提高制造便利性。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确保冰地制动性能并提高制造便利性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无钉防滑式轮胎等充气轮胎上,为提高冰地制动性能,具有配置了多条胎纹沟的块状花纹。此处,增加胎纹沟数量后,胎纹沟的边缘成分将增加,但花纹块刚性会下降。通常,花纹块刚性会影响冰地制动性能,因此必须确保恰当的花纹块刚性。
作为与上述问题相关的现有充气轮胎,大家熟知的有专利文献1、2记载的技术。现有充气轮胎中,胎纹沟是所谓的三维胎纹沟(立体胎纹沟),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向轮胎周向(胎纹沟宽度方向)弯曲的壁面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94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164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然而,现有充气轮胎中,为了形成该三维胎纹沟,必须使胎纹沟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成为三维形状。但用于形成该端部形状的胎纹沟成型刀的加工通常并不容易。因此,为简化胎纹沟成型刀的加工、提高轮胎的制造便利性,仍存在着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冰地制动性能并提高制造便利性的充气轮胎。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条周向主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条凸型花纹槽,以及由多条所述周向主槽及多条所述凸型花纹槽划分出的花纹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具有在花纹块踏面上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至少在一个端部向所述周向主槽开口的胎纹沟,所述胎纹沟具有位于所述花纹块边缘部且向所述周向主槽开口的第一胎纹沟部,以及位于所述花纹块中央部的第二胎纹沟部,所述第一胎纹沟部具有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直线形状且相互对向的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以及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胎纹沟壁面上并相互啮合的凸部和凹部,并且,所述第二胎纹沟部具有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向胎纹沟宽度方向弯曲的形状且相互对向啮合的一对第二胎纹沟壁面。
此外,本发明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所述第一胎纹沟部的凸部高度H在0.5[mm]≤H≤3[mm]范围内。
此外,本发明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所述第一胎纹沟部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在1[mm]≤L≤5[mm]范围内。
此外,本发明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所述第一胎纹沟壁面在胎面部的平面视角上具有直线形状。
此外,本发明所述充气轮胎中,优选方向相对的一对所述第一胎纹沟壁面至少分别具有1个所述凸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充气轮胎中,位于胎纹沟端部的第一胎纹沟部具有的构造是,以具有二维形状的第一胎纹沟壁面为基调,在其局部配置凹凸部,因此与胎纹沟整体具有三维形状的构造相比,可简化胎纹沟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因此,具有可提高轮胎制造便利性的优点。此外,位于胎纹沟端部的第一胎纹沟部具有凹凸部,因此与胎纹沟端部没有凹凸部的二维形状构造相比,可通过凹凸部的啮合增加胎纹沟的刚性。由此,具有可确保花纹块刚性、维持轮胎冰地制动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剖面图。
图2是示出图1所述充气轮胎胎面部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图2所述充气轮胎花纹块的平面图。
图4是图3所述花纹块胎纹沟的沿I-I线剖面图。
图5是图4所述胎纹沟的沿II-II线剖面图。
图6是图4所述胎纹沟的沿III-III线剖面图。
图7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8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9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10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11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12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13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14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15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16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17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18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19是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充气轮胎性能试验结果的表。
图21是示出比较例1所述充气轮胎的说明图。
图22是示出比较例2所述充气轮胎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充气轮胎、21周向主槽、22凸型花纹槽、3花纹块、31边缘部、4胎纹沟、41第一胎纹沟部、411/412第一胎纹沟壁面、413凸部、414凹部、42第二胎纹沟部、421/422第二胎纹沟壁面、11胎圈芯、12胎边芯、13帘布层、14带束层、141/142带束材料、15胎面胶、16侧壁胶
充气轮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剖面图。该图表示轿车用轮胎。
充气轮胎1具备胎圈芯11、胎边芯12、帘布层13、带束层14、胎面胶15、以及侧壁胶16(参考图1)。胎圈芯11具有环状构造,左右一对形成一组。胎边芯12配置于胎圈芯11的轮胎直径方向外周,可增强轮胎的胎圈部。帘布层13圆环状地架在左右胎圈芯11、12之间,构成轮胎的骨架。此外,帘布层13的两端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并固定,将胎边芯12包住。带束层14包括层合的多个带束材料141、142,配置于帘布层13的轮胎直径方向外周。胎面胶15配置于帘布层13以及带束层14的轮胎直径方向外周,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侧壁胶16由左右一对构成一组,配置于帘布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构成轮胎的侧壁部。
[花纹块的胎纹沟构造]
图2是示出图1所述充气轮胎胎面部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图2所述充气轮胎花纹块的平面图。图4是图3所述花纹块胎纹沟的沿I-I线剖面图。图5及图6是图4所述花纹块胎纹沟的沿II-II线剖面图(图5)以及沿III-III线剖面图(图6)。图4至图6中,图4表示以平面视角观察花纹块的胎纹沟壁面时的样子。图5表示花纹块边缘部的胎纹沟壁面样子,图6表示花纹块中央部的胎纹沟壁面样子。
该充气轮胎1在胎面部上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周向主槽21、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凸型花纹槽22,以及由这些周向主槽21和凸型花纹槽22划分出的多个花纹块3(参考图2)。例如,该实施例中,通过3条周向主槽21和多条凸型花纹槽22,形成了4个花纹块列。由此,形成了以花纹块列为基调的胎面花纹。
花纹块3在踏面上具有多条胎纹沟4(参考图2及图3)。这些胎纹沟4是开放式胎纹沟或半封闭式胎纹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至少有一个端部向周向主槽21开口。此处,胎纹沟4的构成部分中,位于花纹块3的周向主槽21边缘部31并向周向主槽21开口的部分称为第一胎纹沟部41,位于花纹块3的中央部并与第一胎纹沟部41连通的部分称为第二胎纹沟部42。
例如,该实施例中,胎纹沟4是开放式胎纹沟,在花纹块3的踏面上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横穿花纹块3,分别从花纹块3的左右边缘部31、31向周向主槽21、21开口。因此,1个胎纹沟4分别在其两端部具有第一胎纹沟部41,在其中央部具有第二胎纹沟部42。此外,左右第一胎纹沟部41、41与第二胎纹沟部42连通。此外,1个花纹块3具有5条胎纹沟4,这些胎纹沟4相互平行且在轮胎周向上以规定距离间隔排列。
第一胎纹沟部41具有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以及凸部413和凹部414(参考图5)。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直线形状,且相互对向配置。这种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未向胎纹沟深度方向弯曲的胎纹沟壁面形状,称为二维形状(平面形状)。凸部413和凹部414(以下简称凹凸部413、414)分别配置在方向相对的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上,并相互啮合。
例如,该实施例中,在胎面部的平面视角上,具有第一胎纹沟部4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形状(参考图3)。此外,1条第一胎纹沟部41具有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以及2组凹凸部413、414(参考图4)。在胎纹沟壁面的平面视角上,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具有平面形状,该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上,沿胎纹沟深度方向排列配置了第1组凹部414(凸部413)和第2组凸部413(凹部414)。因此,在花纹块踏面侧以及胎纹沟底侧,均分别配置了凹凸部413、414。此外,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胎纹沟4从花纹块3的踏面向轮胎直径方向延伸(参考图5)。此外,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具有直线形状,其垂直于花纹块3的踏面进行延伸。此外,凸部413和凹部414分别配置在这些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上。此时,在一个第一胎纹沟壁面411上形成凸部413,在另一个第一胎纹沟壁面412中与凸部413相对的位置上形成凹部414。此外,如上所述,2组凹凸部413、414是在胎纹沟深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第二胎纹沟部42具有一对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参考图6)。这些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向胎纹沟宽度方向弯曲的形状,并相互对向啮合。这种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向胎纹沟宽度方向弯曲的胎纹沟壁面形状,称为三维形状(立体形状)。
例如,该实施例中,在胎面部的平面视角上,第二胎纹沟部42在轮胎周向上具有振幅,并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锯齿形状(参考图3)。此外,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一对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在胎纹沟宽度方向上具有振幅,并具有在胎纹沟深度方向(轮胎直径方向)上延伸的锯齿形状(参考图6)。此外,由于方向相对的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是向同一个方向弯曲,因此具有相互啮合的形状。此外,由于第二胎纹沟部42在胎纹沟长度方向上使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因此形成了立体的壁面形状(参考图4及图6)。
该充气轮胎1中,由于花纹块3具有胎纹沟4,因此花纹块3的边缘成分增加,轮胎的冰地性能提高。此外,当轮胎转动时,接地压力作用于花纹块3后,胎纹沟4闭塞,第一胎纹沟部41的凹凸部413、414与第二胎纹沟部42的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分别啮合(省略图示)。由此,将抑制花纹块3发生歪斜,从而抑制因形成胎纹沟4而导致的花纹块刚性降低。
此外,通常胎纹沟是通过胎纹沟成型模具(省略图示)进行成型。此外,由于胎纹沟成型模具具有立体形状,因此将形成具有三维形状的胎纹沟壁面。此时,如果胎纹沟具有三维形状的端部,则必须使胎纹沟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成为三维形状。然而,这种端部形状的加工并不容易。
关于这一点,该充气轮胎1中,由于第一胎纹沟部41的壁面形状较第二胎纹沟部42的壁面形状简单(参考图4及图5),因此可简化胎纹沟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即,胎纹沟成型模具中,用于形成第一胎纹沟部41的端部形状,可以较用于形成第二胎纹沟部42的中央部形状更简单。这是因为,第一胎纹沟部41在构造上是以具有二维形状(平面壁面形状)的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为基调,仅在其局部位置上配置凹凸部413、414。
另外,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第一胎纹沟部41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在1[mm]≤L≤5[mm]范围内(参考图3)。由此,可简化胎纹沟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加工。另外,通过该长度L,将规定第一胎纹沟部41的设置范围。
此外,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第一胎纹沟部41的凸部413直径R在0.5[mm]≤R≤4[mm]范围内(参考图4)。此外,优选第一胎纹沟部41的凸部413高度H在0.5[mm]≤H≤3[mm]范围内(参考图5)。由此,凹凸部413、414将恰当啮合,从而可提高轮胎的冰地制动性能。
此外,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第一胎纹沟部41的胎纹沟面积Sa与该第一胎纹沟部41中的凸部413、414配置面积总和Sp具有0.3≤Sp/Sa≤0.7的关系(参考图4)。即,凸部413不是配置在第一胎纹沟部41的整面上,而是配置于局部,留出了平面的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由此,可确保凹凸部413、414的功能,并简化胎纹沟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加工。另外,通过该比值Sp/Sa,将规定凸部413的配置密度。
[第一胎纹沟部的改进例]
图7至图14是表示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这些图表示图4所述胎纹沟中第一胎纹沟部的改进例。
图4所示胎纹沟4中,第一胎纹沟部41具有2组凹凸部413、414,这些凹凸部413、414在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上沿胎纹沟深度方向排列配置(参考图4及图5)。此时,在一个第一胎纹沟壁面411上配置了凸部413及凹部414各1个,在另一个第一胎纹沟壁面412上配置了与之对应的凹部414及凸部413各1个(参考图5)。即,方向相对的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至少分别具有1个凸部413。该构造中,不论花纹块3作用在轮胎周向(胎纹沟宽度方向)的哪一侧,均可通过凹凸部413、414的啮合,有效抑制花纹块3发生歪斜,因此较为理想。
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一个第一胎纹沟壁面412上配置2个凸部413、413,在另一个第一胎纹沟壁面411上配置2个凹部414、414(参考图7)。即,也可以在一个第一胎纹沟壁面411上仅配置凸部413(或仅配置凹部414)。
此外,图4所示胎纹沟4中,花纹块踏面侧的凸部413高度H与胎纹沟底侧的凸部413高度H是设为相同(参考图5)。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花纹块踏面侧的凸部413高度H1设为大于胎纹沟底侧的凸部413高度H2(H1>H2)(参考图8)。该构造中,在花纹块踏面侧可获得更大的凹凸部413、414啮合作用。由此,可有效增强容易发生歪斜的踏面侧的花纹块刚性。
此外,图4所示胎纹沟4中,凸部413具有半球形状(参考图4及图5)。此外,凹部414具有与该凸部413相吻合的半球形状。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凸部413具有半椭圆球形状或截锥体形状(省略图示)。此外,也可以凸部413具有以半球、半椭圆球或截椎体为突出一侧顶部,并以圆柱为底部的形状(参考图9及图10)。
此外,图4所示胎纹沟4中,在胎面部的平面视角上,第一胎纹沟部41(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具有直线形状,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参考图3)。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第一胎纹沟部41沿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延伸(参考图11及图12)。
此外,图4所示胎纹沟4中,在胎面部的平面视角上,由于第一胎纹沟部41具有直线形状,因此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具有平面形状(参考图3及图4)。该构造中,胎纹沟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加工变得容易,从这点来看,较为理想。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胎面部的平面视角上,第一胎纹沟部41具有弯曲形状或锯齿形状,从而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具有以胎纹沟深度方向为折缝,对平面进行弯折后形成的形状(参考图13及图14)。但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没有弯曲部,具有直线形状(二维形状的胎纹沟壁面)。另外,该构造中,凸部413不仅配置在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的平面部,还可配置在弯折外侧或弯折内侧(参考图14)。
[第二胎纹沟部的改进例]
图15及图16是表示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这些图表示图4所述胎纹沟中第二胎纹沟部的改进例。
该充气轮胎1中,胎纹沟4的第二胎纹沟部42具有三维形状(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向胎纹沟宽度方向弯曲的形状)的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参考图4及图6)。因此,与第一胎纹沟部41相比,第二胎纹沟部42中相互对向的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的啮合力更强,上述第一胎纹沟部41是以具有二维形状(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直线形状)的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为基调,局部配置凹凸部413、414。
此处,该充气轮胎1中,不仅限于图4的构造,也可以第二胎纹沟部42具有以下构造(参考图15及图16)。
图15所示第二胎纹沟部42中,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具有在胎纹沟长度方向上连接三角锥和倒三角锥的构造。换言之,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将胎面侧的锯齿形状与底部侧的锯齿形状相互错开间距,并在该胎面侧与底部侧的锯齿形状之间,具有相互对向的凹凸。此外,这些凹凸是从轮胎旋转方向观察时的凹凸,在胎面侧的外凸弯曲点和底部侧的内凹弯曲点之间、胎面侧的内凹弯曲点和底部侧的外凸弯曲点之间,以及胎面侧的外凸弯曲点与底部侧的外凸弯曲点相互邻接的外凸弯曲点之间,分别由棱线连接,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依次平面连接这些棱线,由此形成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此外,一个第二胎纹沟壁面421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交互排列凸状三角锥与倒三角锥的凹凸面,另一个第二胎纹沟壁面422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交互排列凹状三角锥与倒三角锥的凹凸面。然后,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中,至少配置于第二胎纹沟部42两端最外侧(与第一胎纹沟部41的连接部)的凹凸面是朝向花纹块3的外侧。另外,作为这种第二胎纹沟部42,例如可列举日本专利第3894743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
此外,图16所示第二胎纹沟部42中,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具有使具备花纹块形状的多个角柱向胎纹沟深度方向倾斜,并在胎纹沟深度方向及胎纹沟长度方向上将其连接的构造。换言之,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在胎面具有锯齿形状。此外,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在花纹块3内部的轮胎直径方向2处以上地方,具有向轮胎周向弯曲并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连的弯曲部,此外,该弯曲部具有在轮胎直径方向上有振幅的锯齿形状。此外,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在轮胎周向上的振幅固定,但胎纹沟底侧部位与胎面侧部位相比,相对于胎面法线方向的向轮胎周向倾斜的角度更小,而弯曲部的轮胎直径方向的振幅则更大。另外,作为这种第二胎纹沟部42,例如可列举日本专利第4316452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
[在半封闭式胎纹沟中的适用例]
图17至图19是表示图4所述胎纹沟改进例的说明图。这些图表示胎纹沟具有半封闭式构造时的情形。
图4所述胎纹沟4具有开放式构造,花纹块3横跨轮胎宽度方向,向左右的周向主槽21、21开口。此外,胎纹沟4在左右端部分别具有第一胎纹沟部41,这些第一胎纹沟部41、41向周向主槽21、21开口。
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胎纹沟4具有半封闭式构造(参考图17至图19)。例如,图17至图19的胎纹沟4构造是连接了1个第一胎纹沟部41和1个第二胎纹沟部42。因此,一个端部是第一胎纹沟部41,另一个端部是第二胎纹沟部42。此外,胎纹沟4在花纹块的踏面上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在第一胎纹沟部41一侧的端部向周向主槽21开口,在第二胎纹沟部42一侧的端部终止于花纹块3的中央部内。如此,也可以胎纹沟4只在向周向主槽21开口的一侧端部具有第一胎纹沟部41。
效果
如上所述,该充气轮胎1具有的胎纹沟4是在花纹块3的踏面上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至少一个端部向周向主槽21开口(参考图3)。此外,胎纹沟4具有位于花纹块3边缘部且向周向主槽21开口的第一胎纹沟部41,以及位于花纹块3中央部的第二胎纹沟部42(参考图4至图6)。此外,第一胎纹沟部41具有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其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直线形状且相互对向;以及凸部413和凹部414,其分别配置在这些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上并相互啮合。然后,第二胎纹沟部42具有一对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其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向胎纹沟宽度方向弯曲的形状,且相互对向啮合。
该构造中,位于胎纹沟端部的第一胎纹沟部41具有的构造是,以具有二维形状的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为基调,在其局部配置凹凸部413、414(参考图4至图6)。因此,与胎纹沟整体具有三维形状的构造相比,可简化胎纹沟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由此,具有可提高轮胎制造便利性的优点。
此外,该构造中,位于胎纹沟端部的第一胎纹沟部41具有凹凸部413、414,因此与胎纹沟端部没有凹凸部的二维形状构造相比,可通过凹凸部413、414的啮合增加胎纹沟4的刚性。由此,具有可确保花纹块刚性、维持轮胎冰地制动性能的优点。
此外,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第一胎纹沟部41的凸部413高度H在0.5[mm]≤H≤3[mm]范围内(参考图5)。由此,具有可提高轮胎冰地制动性能的优点。例如,当H<0.5[mm]时,凹凸部413、414无法获得啮合作用,故无法取得充分的冰地制动性能,因此不理想。此外,当3[mm]<H时,方向相对的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的间隔过大,因此不理想。
此外,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第一胎纹沟部41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在1[mm]≤L≤5[mm]范围内(参考图3)。由此,具有可简化胎纹沟成型模具端部形状加工的优点。例如,当L<1[mm]时,第二胎纹沟部42将延伸至胎纹沟端部,故胎纹沟成型模具的端部形状加工变得困难,因此不理想。此外,当5[mm]<L时,第二胎纹沟部42的长度变短,第二胎纹沟部42的啮合作用降低,因此不理想。
此外,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在胎面部的平面视角上具有直线形状(参考图3)。由此,具有可简化胎纹沟成型模具端部形状加工的优点。
此外,该充气轮胎1中,优选方向相对的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至少分别具有1个凸部413(参考图5)。该构造中,不论花纹块3向轮胎周向(胎纹沟宽度方向)的哪一侧歪斜,凹凸部413、414均可恰当啮合。由此,具有可适当确保轮胎冰地制动性能的优点。
实例
[性能试验及评估]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充气轮胎性能试验结果的表。图21是表示比较例1所述充气轮胎的说明图。图22是表示比较例2所述充气轮胎的说明图。
该实施例中,针对不同条件的多个充气轮胎,进行了冰地制动性能的相关性能试验(参考图20)。
在冰地制动性能的相关性能试验中,将轮胎尺寸为195/65R15的充气轮胎组装至JATMA规定的适用轮辋中,向该充气轮胎施加JATMA规定的最高空气压力及最大负载能力。然后,安装了充气轮胎的试验车辆在结冰路面上行驶,测量从40[km/h]行驶速度进行制动时的制动距离,并进行评估。该评估以常规例为标准(100)进行指数评估,其数值越大越好。此处,如果评估数值在100以上,则可判定具有良好的冰地制动性能。
实例1至3是图1至4、图6、以及图7所述的充气轮胎1,实例4是图1至图6所述的充气轮胎1。这些实例1至4中,胎纹沟4的端部由第一胎纹沟部41构成,该第一胎纹沟部41以具有平面形状的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为基调,并配置凹凸部413、414而形成。此外,胎纹沟4的中央部由第二胎纹沟部42构成,该第二胎纹沟部42具有立体形状的第二胎纹沟壁面421、422。
常规例的充气轮胎中,胎纹沟整体(端部及中央部)具有立体形状的胎纹沟壁面。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中,与实例1所述的充气轮胎1相比,第一胎纹沟部不具有凹凸部(参考图21)。比较例2的充气轮胎中,与实例1所述的充气轮胎1相比,第一胎纹沟部的底部被抬高(参考图22)。
如试验结果所示,可知在实例1至4的充气轮胎1中,由于在胎纹沟端部配置了凹凸部413、414,因此可适当确保轮胎的冰地制动性能。此外,比较实例1至3可知,通过优化凸部413的高度H,可提高轮胎的冰地制动性能。此外,与只在一个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上配置凸部413相比,在第一胎纹沟壁面411、412双方配置凸部413可提高轮胎的冰地制动性能。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充气轮胎可确保冰地制动性能并提高制造便利性,具有用性。

Claims (11)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多条周向主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条凸型花纹槽以及由所述多条周向主槽及所述多条凸型花纹槽划分出的花纹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花纹块具有在花纹块踏面上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至少在一个端部向所述周向主槽开口的胎纹沟,
所述胎纹沟具有位于所述花纹块的边缘部且向所述周向主槽开口的第一胎纹沟部,以及位于所述花纹块的中央部的第二胎纹沟部,
所述第一胎纹沟部具有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直线形状且相互对向的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以及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胎纹沟壁面上并相互啮合的凸部和凹部,并且,
所述第二胎纹沟部具有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具有向胎纹沟宽度方向弯曲的形状且相互对向啮合的一对第二胎纹沟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纹沟部的凸部高度H在0.5[mm]≤H≤3[mm]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纹沟部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在1[mm]≤L≤5[mm]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纹沟壁面在胎面部的平面视角上具有直线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方向相对的所述一对第一胎纹沟壁面至少分别具有1个所述凸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纹沟部的凸部直径R在0.5mm≤R≤4mm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胎纹沟壁面具有平面形状,并且
所述凸部不是配置在所述第一胎纹沟部的整面上,而是配置于局部,留出了平面的第一胎纹沟壁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胎面部的平面视角上,所述第一胎纹沟部具有弯曲形状或锯齿形状,所述第一胎纹沟壁面具有以胎纹沟深度方向为折缝,对平面进行弯折后形成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胎面部的平面视角上,所述第二胎纹沟部在轮胎周向上具有振幅,并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锯齿形状;并且
在垂直于胎纹沟长度方向的剖面视角上,所述一对第二胎纹沟壁面在胎纹沟宽度方向上具有振幅,并具有在胎纹沟深度方向上延伸的锯齿形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胎纹沟壁面的倾斜角沿着胎纹沟长度方向变化。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胎纹沟部包括至少两组所述凸部和凹部,并且
将花纹块踏面侧的凸部高度H1设为大于胎纹沟底侧的凸部高度H2(H1>H2)。
CN201110305682.3A 2011-01-19 2011-09-29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2602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9249 2011-01-19
JP2011009249 2011-0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2251A true CN102602251A (zh) 2012-07-25
CN102602251B CN102602251B (zh) 2015-04-29

Family

ID=45907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5682.3A Active CN102602251B (zh) 2011-01-19 2011-09-29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62535B2 (zh)
JP (1) JP4894968B1 (zh)
CN (1) CN102602251B (zh)
DE (1) DE102011083748B4 (zh)
FI (1) FI126141B (zh)
RU (1) RU2478485C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4158A (zh) * 2015-09-08 2017-03-1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591090A (zh) * 2019-02-20 2020-08-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9267B2 (ja) 2011-11-28 2014-02-2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566829B2 (en) * 2012-02-01 2017-02-1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JP6051602B2 (ja) * 2012-06-05 2016-12-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94885B2 (ja) * 2012-06-29 2017-09-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NL2009980C2 (en) * 2012-12-13 2014-06-16 Ct Voor Tech Informatica B V A method of producing glass products from glass product material and an assembly for performing said method.
WO2014100370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Sipe reinforcement
JP6107242B2 (ja) * 2013-03-07 2017-04-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07243B2 (ja) * 2013-03-07 2017-04-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03966B2 (ja) 2013-03-26 2014-10-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526266B1 (ja) * 2013-06-24 2014-06-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287299B2 (ja) * 2014-02-12 2018-03-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29010B2 (ja) * 2014-06-13 2018-05-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RU2589531C2 (ru) * 2014-11-28 2016-07-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ОРДИАНТ" Протектор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шины
JP6552927B2 (ja) * 2015-09-08 2019-07-3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45581B2 (ja) * 2015-09-08 2019-07-17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90495B2 (ja) * 2016-06-24 2020-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US11685195B2 (en) * 2017-11-17 2023-06-27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DE102018220704A1 (de) * 2018-11-30 2020-06-0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7236905B2 (ja) * 2019-03-28 2023-03-10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2052431A (ja) * 2020-09-23 2022-04-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DE102022210004A1 (de) * 2022-09-22 2024-03-28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2824A (ja) * 1996-08-12 1998-02-2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用金型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WO1999048707A1 (en) * 1998-03-25 1999-09-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and mold for making treads
US6719024B2 (en) * 2000-08-24 2004-04-13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having sipes
CN1618636A (zh) * 2003-11-20 2005-05-25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胎面的三维刀槽花纹
US20060118221A1 (en) * 2004-12-08 2006-06-0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1181865A (zh) * 2006-11-17 2008-05-21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08065947A1 (fr) * 2006-11-27 2008-06-0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
CN100503281C (zh) * 2003-09-29 2009-06-2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16452A (ja) 1991-04-17 1992-11-06 Lotte Co Ltd 植物性蛋白を含有する錠菓
JPH1080923A (ja) 1996-09-09 1998-03-3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該空気入りタイヤの加硫用金型
ES2254289T3 (es) 2000-07-03 2006-06-16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Banda de rodadura para neumatico para el transporte de cargas pesadas.
JP3894743B2 (ja) 2001-04-05 2007-03-2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11373B2 (ja) 2001-04-24 2011-06-2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07866B2 (ja) 2003-02-28 2009-08-0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と空気入りタイヤの成形型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成形方法
JP4316452B2 (ja) 2003-09-29 2009-08-1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6013694A1 (ja) 2004-08-06 2006-02-09 Kabushiki Kaisha Bridgestone 空気入りタイヤ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82632A (ja) 2004-09-15 2006-03-3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137110A (ja) * 2005-11-15 2007-06-0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SK1022006A3 (sk) 2006-07-18 2008-03-05 Continental Matador Rubber, S. R. O. Pneumatikový behúň a lamela vhodná na upevnenie do vulkanizačnej formy na vytvorenie lamelového zárezu v bloku pneumatikového behúňa
JP5012357B2 (ja) * 2007-09-20 2012-08-2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903192B (zh) * 2007-12-19 2013-05-08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轮的轮胎
JP2010254154A (ja) * 2009-04-24 2010-11-11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0260416A (ja) * 2009-04-30 2010-11-18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0274767A (ja) * 2009-05-28 2010-12-09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5417045B2 (ja) * 2009-05-29 2014-02-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2824A (ja) * 1996-08-12 1998-02-2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用金型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WO1999048707A1 (en) * 1998-03-25 1999-09-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and mold for making treads
US6719024B2 (en) * 2000-08-24 2004-04-13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having sipes
CN100503281C (zh) * 2003-09-29 2009-06-2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618636A (zh) * 2003-11-20 2005-05-25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胎面的三维刀槽花纹
US20060118221A1 (en) * 2004-12-08 2006-06-0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CN101181865A (zh) * 2006-11-17 2008-05-21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08065947A1 (fr) * 2006-11-27 2008-06-0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4158A (zh) * 2015-09-08 2017-03-1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494158B (zh) * 2015-09-08 2018-05-18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10308078B2 (en) 2015-09-08 2019-06-04 Toyo Tir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11591090A (zh) * 2019-02-20 2020-08-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083748B4 (de) 2019-06-19
US9162535B2 (en) 2015-10-20
JP2012162247A (ja) 2012-08-30
RU2478485C1 (ru) 2013-04-10
FI20115953A0 (fi) 2011-09-29
JP4894968B1 (ja) 2012-03-14
DE102011083748A1 (de) 2012-07-19
CN102602251B (zh) 2015-04-29
FI20115953L (fi) 2012-07-20
US20120180920A1 (en) 2012-07-19
FI126141B (fi) 2016-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2251A (zh) 充气轮胎
CN103129324B (zh) 充气轮胎
CN103101403B (zh) 充气轮胎
CN103029528B (zh) 充气轮胎
JP594899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4059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955660B (zh) 充气轮胎
JP561785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6457916B (zh) 充气轮胎
JP667648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039787B (zh) 充气轮胎
JP544058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01307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成形金型ならびに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3204034B (zh) 充气轮胎
CN107206845A (zh) 充气轮胎
CN107107665B (zh) 充气轮胎
CN106457922A (zh) 充气轮胎
CN104812595A (zh) 充气轮胎
JP544058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049884A (zh) 充气轮胎
JP201301044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1978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1977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1820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成形金型ならびに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7495604B2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