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2202B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2202B
CN102572202B CN201110404405.8A CN201110404405A CN102572202B CN 102572202 B CN102572202 B CN 102572202B CN 201110404405 A CN201110404405 A CN 201110404405A CN 102572202 B CN102572202 B CN 1025722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data
screen
threshold matrix
processing unit
margin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44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2202A (zh
Inventor
橿渕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72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2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 G06K15/128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generating or processing printable items, e.g.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04N1/4072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the contents of the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9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Noise or error suppression
    • H04N1/4092Edge or detail enhanc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网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阈值矩阵对图像数据应用网屏处理;第二网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第二阈值矩阵对所述图像数据应用网屏处理;以及边缘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对象的边缘部分。该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输出单元,其被配置为,针对由所述边缘检测单元检测为边缘部分的像素,选择并输出通过由所述第一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与由所述第二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逻辑或运算而获得的图像数据,而针对所述边缘部分之外的像素,选择并输出由所述第一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应用了半色调处理的图像的边缘部分中的锯齿(jaggy)的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可能在图像形成期间进行的图像处理中,在文字等的边缘部分产生不规则轮廓(锯齿)。尤其在应用诸如网屏处理(screenprocessing)的半色调处理时,容易出现锯齿。
提出了几种用于减少由诸如网屏处理的半色调处理引起的锯齿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8-199080号公报提出了一种使用网屏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以及网屏处理之前的图像数据、来增强对象在边缘部分的轮廓的技术。在该技术中,确定像素是否是对象的边缘部分。如果像素是边缘部分,则进一步确定是否要在网屏处理之后的图像数锯中输出点(dot)。如果不输出点,则输出由网屏处理之前的图像数据导出的值。如果要在网屏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中输出点,则输出网屏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
上述方法对于针对每个像素能够表达多个色调(tone)的多值打印机是有效果的。然而,针对每个像素仅能够表达两个色调的二值打印机可能引起图像缺陷。例如,在中间色的对象的边缘部分轮廓增强中,如果在网屏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中不输出点,则由网屏处理之前的数据获得二值,因此总是输出最大值。因此,当增强边缘部分的轮廓时,对象具有最大浓度的稳定一致的轮廓,而与其颜色浓度无关,从而导致了用户不期望的处理结果。
另外,在减少由网屏处理引起的锯齿的处理中,确定是否输出点的处理很复杂。因此,在低性能环境中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处理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由半色调图像数据的网屏处理引起的边缘部分中的锯齿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网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阈值矩阵对图像数据应用网屏处理;第二网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不同于所述第一阈值矩阵的第二阈值矩阵对所述图像数据应用网屏处理;边缘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对象的边缘部分;以及输出单元,其被配置为,针对由所述边缘检测单元检测为边缘部分的像素,选择并输出通过由所述第一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与由所述第二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逻辑或运算而获得的图像数据,而针对所述边缘部分之外的像素,选择并输出由所述第一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第一网屏处理步骤,使用第一阈值矩阵对图像数据应用网屏处理;第二网屏处理步骤,使用不同于所述第一阈值矩阵的第二阈值矩阵对所述图像数据应用网屏处理;边缘检测步骤,检测所述图像数据中包括的对象的边缘部分;以及输出步骤,针对在所述边缘检测步骤中检测为边缘部分的像素,选择并输出通过在所述第一网屏处理步骤中获得的图像数据与在所述第二网屏处理步骤中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逻辑或运算而获得的图像数据,而针对所述边缘部分之外的像素,选择并输出在所述第一网屏处理步骤中获得的图像数据。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与文字说明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功能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二值网屏处理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结果的示例的图(图像对象的浓度为40%);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结果的示例的图(图像对象的浓度为50%);
图7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处理结果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功能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多值网屏处理(非边缘部分)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多值网屏处理(边缘部分)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对象的处理结果的示例的图;以及
图12是例示改变打印质量设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请注意,以下实施例仅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例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具体说明通过网屏处理生成二值(1位色调)图像(网屏处理后图像数据)的处理。
<装置结构>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示意性结构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进行各种控制和图像处理的控制器101、以及进行各种设定的操作单元103。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包括在打印纸片材上形成可视图像的打印机单元102。指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打印的个人计算机(PC)105等经由网络104连接至图像形成装置100。当从PC105接收到打印执行指令时,控制器101将要发送的打印数据光栅化为图像数据,进行稍后描述的图像处理,并将图像数据发送至打印机单元102。
图2是采用中间转印材料208的串联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剖面图。将参照图2描述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打印机单元102的操作。打印机单元102在与从控制器101输出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曝光时间驱动曝光灯,以形成静电潜像,并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单色调色剂图像。叠加单色调色剂图像以形成多色调色剂图像。多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201,然后被定影到记录介质。带电单元包括四个注入带电器203Y、203M、203C和203K,这四个注入带电器分别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站中,使感光元件202Y、202M、202C和202K带电。各注入带电器分别配备有套管203YS、203MS、203CS和203KS。
通过对铝制圆筒的外表面涂覆有机光导层来形成各感光元件202Y、202M、202C和202K,使得当接收到驱动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时能够旋转各感光元件。驱动电机能够根据图像形成操作逆时针旋转感光元件202Y、202M、202C和202K。
曝光单元使扫描器单元204Y、204M、204C和204K利用曝光分别照射感光元件202Y、202M、202C和202K,并选择性地使各感光元件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包括四个显影器206Y、206M、206C和206K,这四个显影器分别在各站中,对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进行显影,以可视化静电潜像。各显影器分别配备有套管206YS、206MS、206CS和206KS。请注意,显影器206Y、206M、206C和206K是可拆卸的。
转印单元顺时针旋转中间转印材料208,以将来自感光元件202的单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材料208。随着感光元件202Y、202M、202C和202K,以及位于其对面的一次转印辊207Y、207M、207C和207K的旋转,转印单色调色剂图像。向一次转印辊207施加适当的偏压,并且感光元件202以不同于中间转印材料208的旋转速度旋转,由此将单色调色剂图像高效率地转印到中间转印材料208上(该处理称为“一次转印”)。
转印单元还在各站中,将单色调色剂图像叠加到中间转印材料208上,并根据中间转印材料208的旋转将叠加后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运送到二次转印辊209。转印单元从给纸托盘200拾起记录介质201,并将其运送到二次转印辊209,并且,转印单元将中间转印材料208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201。对二次转印辊209施加适当的偏压以静电转印调色剂图像(该处理称为“二次转印”)。二次转印辊209位于位置209a处,以在多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期间紧靠记录介质210,然后,在处理之后退回到位置209b。
为了熔化转印到记录介质201的多色调色剂图像,并将其定影到记录介质201,定影单元包括对记录介质201加热的定影辊212、以及将记录介质201压在定影辊212上的加压辊213。定影辊212和加压辊213是中空的,并且分别内置有加热器214和215。定影设备211使定影辊212和加压辊213运送保持有多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201,并施加热和压力以将调色剂定影到记录介质201上。
在定影调色剂之后,通过排出辊(未示出)将记录介质201排出到排出托盘,由此结束图像形成操作。清洁单元210通过去除残余调色剂来清洁中间转印材料208。在将形成在中间转印材料208上的四种颜色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201之后残留的无用调色剂,被存储在清洁容器中。
<图像处理单元的操作>
图3是控制器101中的图像处理单元300的功能框图。图像生成单元301根据从上述PC105发送的打印数据生成可打印的位图图像数据。一般以用于创建页面图像数据的打印机描述语言(称为PDL(PageDescriptionLanguage,页面描述语言))来描述打印数据,并且,打印数据通常包括诸如文字、图形和图像等的数据的光栅化指令。分析这种打印数据并对其进行光栅化,以生成位图图像数据。
如果图像生成单元301生成的图像数据是RGB颜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并且与CMYK四种颜色材料相对应的图像数据要被输入打印机单元102,则颜色转换单元302执行颜色转换处理,以将RGB颜色空间转换为CMYK颜色空间。例如,颜色转换单元302通过查询查找表、使用直接映射,来执行将图像数据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CMYK颜色空间的转换处理。在将图像数据转换到CMYK颜色空间之后,颜色转换单元302将图像数据输出至伽玛校正单元303、边缘确定单元305以及边缘伽玛校正单元306。
伽玛校正单元303使用一维查找表校正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使得已经历稍后描述的网屏处理单元304的网屏处理的图像数据,获得在被转印到打印纸片材时期望的浓度特性。由于浓度特性根据稍后描述的网屏处理单元304的网屏的线数、角度以及形状等而改变,因此校正所用的查找表需要与网屏相关联地保持。接下来,网屏处理单元304进行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机单元102可打印的二值(1位)图像数据的网屏处理,并将转换后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或(OR)运算单元308和选择器309。
与伽玛校正单元303一样,边缘伽玛校正单元306使用一维查找表校正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使得稍后描述的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的网屏获得期望的浓度特性。修正边缘伽玛校正单元306的一维查找表使得能够进行控制,例如以改变锯齿减少效果的强度。与网屏处理单元304一样,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进行将图像数据转换为1位图像数据的网屏处理,并将转换后的图像数据输出至或运算单元308。
或运算单元308对从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接收到的两个图像数据的各像素,进行基于位的逻辑或运算,并将结果输出至选择器309。也就是说,当从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接收到的两个图像数据的对应像素中的至少一个的值为“1”时,或运算单元308输出“1”作为图像数据。如果两个像素的值均为“0”,则或运算单元308输出“0”作为图像数据。
边缘确定单元305(边缘检测单元)基于从颜色转换单元302输出的图像数据确定边缘部分,并与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相对应地将代表边缘/非边缘部分的信号发送至选择器309。针对图像数据的各像素,获取包括相邻像素的3×3像素区域,并求得该区域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果差的绝对值大于预定值,则将该像素确定为边缘部分。否则,不将该像素确定为边缘部分。由此生成上述信号。请注意,尽管边缘确定单元305基于3×3像素区域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绝对值来确定边缘部分,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通过例如求得图像数据的各像素与相邻像素的一阶微分,来确定像素是否是边缘部分。作为另选方案,边缘确定单元305可以被配置为使用通过使图像生成单元301分析打印数据(PDL数据)而获得的信息,来确定边缘部分。
基于从边缘确定单元305输出的代表边缘/非边缘部分的信号,选择器309选择两个输入图像数据中的一个,并将其输出至打印机单元102。更具体地说,当图像数据的像素为边缘部分时,选择器309选择性地输出从或运算单元308输出的图像数据。当像素不是边缘部分时,选择器309选择性地输出从网屏处理单元304输出的图像数据。
请注意,CPU310通过基于保持在ROM311中的控制程序控制各功能单元,来控制整个图像处理单元300的操作。RAM312用作CPU310的工作区。RAM312还存储伽玛校正单元303和边缘伽玛校正单元306使用的一维查找表、以及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使用的阈值矩阵(稍后描述)。
请注意,在以上描述中,伽玛校正单元303和网屏处理单元304、以及边缘伽玛校正单元306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并行操作,而或运算单元308一直操作。然而,例如,如果基于边缘确定单元305的确定结果,图像数据的各像素不是边缘部分,则仅可以选择性地操作伽玛校正单元303和网屏处理单元304,以将图像数据输出至打印机单元102。此时,仅当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是边缘部分时,还可以操作边缘伽玛校正单元306、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以及或运算单元308,以将或运算单元308的处理结果输出至打印机单元102。
尽管在以上描述中,打印机单元102能够打印1位图像数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然,对于能够打印诸如4位图像数据的多值图像数据的打印机,也可以使用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处理单元300的网屏处理单元304、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以及或运算单元308处理与打印机单元102相对应的位数的图像数据。
<网屏处理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生成二值(1位)图像的网屏处理的阈值矩阵。图4是示意性示出要由网屏处理单元304(第一网屏处理单元)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第二网屏处理单元)进行的二值网屏处理的图。二值网屏处理使用阈值矩阵将输入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机单元102可打印的1位(即二值)图像数据。
通过在宽度为M、高度为N的矩阵中布置M×N个阈值,来形成阈值矩阵。在网屏处理中,从阈值矩阵中读出与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并将像素值与该阈值相比较。如果像素值等于或大于阈值,则输出“1”。否则,输出“0”。由此将图像数据转换为1位数据。在图像数据的水平方向以M个像素为周期、垂直方向以N个像素为周期的瓦片(tile)图案中,反复应用阈值矩阵。请注意,网屏处理不限于此,可应用对预定周期的图像数据进行二值化的任意已知方法。
图5和图6是示出由应用网屏处理而引起的图像变化的示例的图。请注意,将图像数据500a和600a例示为作为网屏处理目标的、颜色转换处理之后的CMYK颜色空间图像数据的示例,其中,图像数据500a包括青色浓度为40%的中间颜色对象501,图像数据600a包括青色浓度为50%的对象601。
图像数据500b和600b是通过对对象501和601应用伽玛校正处理和网屏处理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例示了使用网屏线数(分辨率(resolvingpower))为134.16线/英寸、网屏角度为63.43°的阈值矩阵(第一阈值矩阵)应用网屏处理的示例。通过网屏处理将这些图像数据转换为1位半色调点。因此,在对象501或601的边缘部分中可能生成称为“锯齿”的台阶。结果,可能无法精确地再现对象形状。
图像数据500c和600c是通过使边缘确定单元305从图像数据500a和600a中检测边缘部分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当3×3像素区域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与25%的浓度相对应的值时,边缘确定单元305确定像素是边缘部分。结果,边缘确定单元305将对象501和601周围的、具有与1个像素相对应的宽度的外围部分,确定为边缘部分502和602。
图像数据500d和600d是通过对图像数据500a和600a应用边缘伽玛校正处理和边缘网屏处理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例示了使用网屏线数为424.26线/英寸、网屏角度为45°的阈值矩阵(第二阈值矩阵)应用网屏处理的示例。也就是说,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使用的阈值矩阵需要高分辨率以减少边缘部分中的锯齿,并因此具有高于网屏处理单元304使用的阈值矩阵的网屏线数。
图像数据500e是通过使或运算单元308逐像素计算图像数据500b与500d之间的逻辑或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类似地,图像数据600e是通过使或运算单元308逐像素计算图像数据600b与600d之间的逻辑或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
图像数据500f是通过使选择器309基于边缘确定单元305确定的边缘部分502、逐像素选择图像数据500b和500e中的一个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更具体地说,选择器309针对与边缘部分502相对应的像素,选择性地输出图像数据500e,否则,输出图像数据500b。类似地,图像数据600f是通过使选择器309基于边缘确定单元305确定的边缘部分602、逐像素选择图像数据600b和600e中的一个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更具体地说,选择器309针对与边缘部分602相对应的像素,选择性地输出图像数据600e,否则(针对不与边缘部分相对应的像素),输出图像数据600b。
<效果的说明>
如上所述,当对图像数据500a和600a应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网屏处理时,获得图像数据500f和600f。另一方面,图7示出了如下示例:以预定浓度对边缘部分应用轮廓增强,以在二值打印机中减少锯齿。
通过以预定浓度对对象501的边缘部分进行轮廓增强,来获得图像数据700a。通过以预定浓度对对象601的边缘部分进行轮廓增强,来获得图像数据700b。也就是说,不考虑对象501与601之间的浓度差,1位打印机无法使用不同的色调对边缘部分进行轮廓增强,并且各对象具有最大浓度的稳定轮廓。因此,很可能获得用户不期望的处理结果。
另一方面,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网屏处理中,尽管结构非常简单,但与图像数据500b和600b相比,减少了锯齿,如图像数据500f和600f所示。另外,能够根据对象501或601的浓度,阶梯式地改变边缘部分的浓度。因此,不会存在如图像数据700a和700b所示的稳定轮廓。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非常简单的结构来减少网屏处理时生成的中间颜色对象的边缘部分中的锯齿,并提高对象形状的可再现性。另外,甚至二值打印机也能够根据对象的浓度合适地减少图像数据中包括的对象的边缘部分中的锯齿。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通过网屏处理生成16阶(4位)图像的处理。请注意,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图像处理单元300的一部分。因此,下面仅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单元的功能框图。打印机单元102输出4位图像数据。因此,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进行稍后描述的多值网屏处理,以将从伽玛校正单元303和边缘伽玛校正单元306输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4位图像数据。
或运算单元308对从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输出的两个4位图像数据的各像素,逐位计算逻辑或,并将结果输出至选择器309。选择器309基于从边缘确定单元305输出的表示像素是否是边缘部分的信号,来选择性地将图像数据输出至PWM801。PWM801将接收到的4位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机单元102的曝光时间,并将其输出至打印机单元102。
<网屏处理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生成16阶(4位)图像的网屏处理的阈值矩阵。图9和图10是示意性示出分别要由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进行的网屏处理的图。也就是说,处理使用包括15(=24-1)个阈值矩阵的阈值矩阵组将图像转换为打印机单元102可打印的4位(即16阶)图像。
通过在宽度为M、高度为N的矩阵中布置M×N个阈值,来形成各阈值矩阵。基于要输出的图像数据的阶数(针对L位为2L阶(L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确定包括在阈值矩阵组中的阈值矩阵的数量。矩阵的数量为2L-1。在网屏处理中,从阈值矩阵的各面读出与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相对应的阈值,并将像素值与数量等于面数的阈值相比较。
在16阶的情况下,针对各阈值矩阵设置等级(Level)1至等级15。如果像素值等于或大于阈值,则输出已读出阈值的矩阵的等级中的最大值。否则,输出“0”。由此将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像素值转换为4位值。在图像数据的水平方向以M个像素为周期、垂直方向以N个像素为周期的瓦片图案中,反复应用阈值矩阵。
网屏处理单元304使用半色调点周期明显出现的阈值矩阵,如图9所示。也就是说,给定阈值,使得由增大色调值而引起的半色调点生长优先于由增大面积而引起的半色调点生长。可以看出,在给定像素已生长到最大等级之后,邻接像素同样在等级方向生长,使得半色调点集中。作为特征,尽管以此方式设置的阈值矩阵组表现出明显的半色调点模式,并因此具有低的分辨率,但是由于点集中性,因此色调特性是稳定的。下文中,将具有该特征的阈值矩阵组称为“点集中型阈值矩阵”。
另一方面,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使用周期性半色调点的周期很难出现的阈值矩阵,如图10所示。也就是说,与点集中型阈值矩阵不同,给定阈值,使得由增大面积而引起的半色调点生长优先于由增大色调值而引起的半色调点生长。可以看出,在给定像素生长到最大等级之前,半色调点中的像素生长,以增大半色调点的面积。作为特征,尽管由于周期性很难出现并且分辨率很高,而因此阈值矩阵能够更加精确地再现对象形状,但是色调特性是不稳定的。下文中,将该阈值矩阵称为“平坦型阈值矩阵”。
请注意,在以上描述中,例如,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使用的阈值矩阵具有与网屏处理单元304使用的阈值矩阵相同的网屏线数和网屏角度。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然可以使用具有较高网屏线数或不同网屏角度的阈值矩阵,只要该阈值矩阵是平坦型阈值矩阵即可。另外,网屏处理不限于此。可应用将具有预定周期的输入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较少阶的图像数据的任意已知方法。
<网屏处理的操作>
图11是示出由应用网屏处理而引起的图像变化的示例的图。请注意,将图像数据1100a例示为作为网屏处理目标的、颜色转换处理之后的CMYK颜色空间图像数据的示例,其中,图像数据1100a包括青色浓度为40%的中间颜色对象501。
图像数据1100b是通过对对象501应用伽玛校正处理和网屏处理而获得的4位图像数据的示例。例示了使用网屏线数为134.16线/英寸、网屏角度为63.43°的阈值矩阵应用网屏处理的示例。通过网屏处理将像素1101转换为4位值“1”。将像素1102转换为最大4位值“15”。通过网屏处理将图像数据转换为4位半色调点。因此,在对象501的边缘部分中可能生成称为“锯齿”的台阶。结果,可能无法精确地再现对象形状。
图像数据1100c是通过使边缘确定单元305从图像数据1100a中检测边缘部分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当3×3像素区域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与25%的浓度相对应的值时,边缘确定单元305确定像素是边缘部分。结果,边缘确定单元305将对象501周围的、具有与1个像素相对应的宽度的外围部分,确定为边缘部分502。
图像数据1100d是通过对对象501应用边缘伽玛校正处理和边缘网屏处理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由4位(0至15)来表示像素值。像素1103被转换为4位值“6”。像素1104被转换为4位值“5”。在网屏线数和网屏角度方面,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和网屏处理单元304相同。然而,如上所述,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使用平坦型阈值矩阵,这与网屏处理单元304使用的阈值矩阵(点集中型阈值矩阵)不同。给定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使用的阈值矩阵的阈值,使得由增大面积而引起的半色调点生长优先于由增大色调值而引起的半色调点生长,这是因为高的分辨率对于减少边缘部分中的锯齿是必需的。
图像数据1100e是通过使或运算单元308逐像素和阶位计算图像数据1100b与1100d之间的逻辑或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通过逐位计算像素1101与1103之间的逻辑或,来将像素1105转换为4位值“7”。通过逐位计算像素1102与1104之间的逻辑或,来将像素1106转换为4位值“15”。
图像数据1100f是通过使选择器309基于边缘确定单元305确定的边缘部分502、逐像素选择图像数据1100b和1100e中的一个而获得的结果的示例。更具体地说,选择器309针对与边缘部分502相对应的像素,选择性地输出图像数据1100e,否则,输出图像数据1100b。
结果,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网屏处理中,尽管结构非常筛单,但与图像数据1100b相比,减少了锯齿,如图像数据1100f所示。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非常简单的结构来减少网屏处理时生成的中间颜色对象的边缘部分中的锯齿,并提高对象形状的可再现性。
另外,在边缘网屏处理中,使用在半色调点面积增大的方向上生长的平坦型阈值矩阵。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这样能够提高对象的边缘部分的可再现性。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将描述能够在1位和4位之间切换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输出位数以进行打印的情况。请注意,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图8中的图像处理单元300的一部分。因此,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下面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第三实施例中,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在根据从操作单元103或PC105指定的打印质量设置而在二值和多值之间切换上述网屏处理的同时,转换图像数据。RAM312与二值和多值网屏处理相对应地存储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要使用的阈值矩阵组。在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中设置网屏处理操作中的一者的阈值矩阵。
或运算单元308根据从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输出的图像数据的位数,对图像数据的各像素,逐位计算逻辑或,并将结果输出至选择器309。PWM801将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机单元102的曝光时间,并将其输出至打印机单元102。请注意,对于1位图像数据,像素值“1”被转换为最大曝光时间。
图12是例示改变打印质量设置的操作的流程图。假定如下条件来进行描述:本实施例的网屏处理单元304和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在标准打印质量的情况下以1位进行操作,而在高阶质量的情况下以4位进行操作。
在步骤S1201中,当从操作单元103或PC105接收到打印质量改变指令时,CPU310确定打印质量是标准还是高阶质量。如果打印质量为标准,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2。
在步骤S1202中,CPU310从RAM312中读出用于1位处理的阈值矩阵,并将其设置在网屏处理单元304中。在步骤S1203中,CPU310从RAM312中读出用于1位处理的阈值矩阵,并将其设置在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中。如上所述,此时设置的阈值矩阵具有高于在网屏处理单元304中设置的阈值矩阵的网屏线数。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201中打印质量为高阶质量,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4。CPU310从RAM312中读出用于4位处理的点集中型阈值矩阵,并将其设置在网屏处理单元304中。在步骤S1205中,CPU310从RAM312中读出用于4位处理的平坦型阈值矩阵,并将其设置在边缘网屏处理单元307中。
使用上述结构,根据用户期望的色调质量来进行1位网屏处理与4位网屏处理之间的切换。如果用户想要高阶(高质量)输出图像,则执行4位处理。另一方面,即使用户选择了低阶(标准质量),也能够减少在中间颜色对象的边缘部分中生成的锯齿,并提高对象的可再现性。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设备)来实现,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来执行各步骤的方法来实现。鉴于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设备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包括:
第一网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具有第一网屏线数的第一阈值矩阵对图像数据应用网屏处理;
第二网屏处理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网屏线数的第二网屏线数的第二阈值矩阵对所述图像数据应用网屏处理;
边缘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对所述图像数据检测对象的边缘部分;以及
输出单元,其被配置为,(i)针对由所述边缘检测单元检测为边缘部分的像素,输出通过由所述第一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与由所述第二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逐位逻辑或运算而获得的图像数据,以减少所述边缘部分中的锯齿,而(ii)针对所述边缘部分之外的像素,输出由所述第一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二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高于由所述第一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阈值矩阵和所述第二阈值矩阵中的各个均包括点集中型阈值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阈值矩阵包括点集中型阈值矩阵,并且,所述第二阈值矩阵包括平坦型阈值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一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以及由所述第二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中的各个均是二值图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一网屏处理单元获得的图像数据以及通过所述逻辑或运算获得的图像数据中的各个均是L位图像数据,其中,L是不小于2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设置由所述输出单元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打印质量,
其中,在由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的打印质量是1位色调的情况下,设置1位阈值矩阵作为所述第一阈值矩阵和所述第二阈值矩阵中的各个,而在由所述设置单元设置的打印质量是L位色调的情况下,设置L位阈值矩阵作为所述第一阈值矩阵和所述第二阈值矩阵中的各个,其中,L是不小于2的整数。
8.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包括:
第一网屏处理步骤,使用具有第一网屏线数的第一阈值矩阵对图像数据应用网屏处理;
第二网屏处理步骤,使用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网屏线数的第二网屏线数的第二阈值矩阵对所述图像数据应用网屏处理;
边缘检测步骤,对所述图像数据检测对象的边缘部分;以及
输出步骤,(i)针对在所述边缘检测步骤中检测为边缘部分的像素,输出通过在所述第一网屏处理步骤中获得的图像数据与在所述第二网屏处理步骤中获得的图像数据之间的逐位逻辑或运算而获得的图像数据,以减少所述边缘部分中的锯齿,而(ii)针对所述边缘部分之外的像素,输出在所述第一网屏处理步骤中获得的图像数据。
CN201110404405.8A 2010-12-10 2011-12-07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2572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6390 2010-12-10
JP2010276390A JP5055418B2 (ja) 2010-12-10 2010-12-10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202A CN102572202A (zh) 2012-07-11
CN102572202B true CN102572202B (zh) 2016-03-02

Family

ID=45098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4405.8A Active CN102572202B (zh) 2010-12-10 2011-12-07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749851B2 (zh)
EP (1) EP2464092B1 (zh)
JP (1) JP5055418B2 (zh)
KR (1) KR101449092B1 (zh)
CN (1) CN102572202B (zh)
BR (1) BRPI1105729B1 (zh)
MY (1) MY158787A (zh)
RU (1) RU2491753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7570B2 (ja) * 2011-03-07 2015-07-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456013B2 (ja) 2013-04-08 2019-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ィザ処理を行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03490B2 (ja) * 2014-08-20 2018-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15545B2 (ja) 2014-11-11 2017-04-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KR20170053513A (ko) * 2015-11-06 2017-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디스플레이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6613115B2 (ja) * 2015-11-19 2019-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6833552B2 (ja) 2017-02-16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9022153A (ja) * 2017-07-20 2019-0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ディザマトリクス、及びディザマトリクス生成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34583A (ja) * 2007-11-30 2009-06-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9246667A (ja) * 2008-03-31 2009-10-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54822T2 (de) * 1987-03-16 1996-05-23 Meide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Gerät zur Bildkonturentdeckung
JPH0376377A (ja) * 1989-08-17 1991-04-02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3226580B2 (ja) * 1991-11-25 2001-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SE9504016L (sv) * 1995-11-13 1997-05-14 Forskarpatent I Linkoeping Ab Rastreringsförfarande
JPH11196271A (ja) * 1997-10-30 1999-07-21 Minolta Co Ltd 画像データ変換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並びに画像データ変換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6178011B1 (en) * 1998-03-24 2001-01-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daptive image resolution enhancement technology
US6968082B2 (en) * 2001-09-06 2005-11-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solution dependent image compression
US7336400B2 (en) * 2002-10-31 2008-02-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ransforming an input image to produce an output image
JP4189467B2 (ja) * 2004-05-27 2008-12-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4501791B2 (ja) * 2005-06-17 2010-07-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7719719B2 (en) * 2006-09-18 2010-05-18 Xerox Corporation Sharpening a halftoned image
JP4779987B2 (ja) 2007-02-08 2011-09-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RU2325044C1 (ru) * 2007-02-21 2008-05-20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нженерной экологии Градиентный способ выделения контуров объектов на матрице полутонового растрового изображения
JP5111268B2 (ja) 2008-07-09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34583A (ja) * 2007-11-30 2009-06-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9246667A (ja) * 2008-03-31 2009-10-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1150229A (ru) 2013-06-20
KR20120065245A (ko) 2012-06-20
EP2464092B1 (en) 2016-06-29
MY158787A (en) 2016-11-15
EP2464092A1 (en) 2012-06-13
BRPI1105729B1 (pt) 2021-03-16
KR101449092B1 (ko) 2014-10-08
CN102572202A (zh) 2012-07-11
JP2012124875A (ja) 2012-06-28
US20120147430A1 (en) 2012-06-14
BRPI1105729A2 (pt) 2015-08-18
JP5055418B2 (ja) 2012-10-24
US8749851B2 (en) 2014-06-10
RU2491753C1 (ru) 2013-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2202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50067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補正方法
JP597996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120140248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663924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2803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消費量の算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092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160291905A1 (en) Mask based toner reduction
US82842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20229820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JP2017046074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09494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21608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799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H1065920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3664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7286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9714B2 (ja) 画像データを扱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90497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30091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45764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448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1011033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950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1608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