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9689B - 电多层器件以及电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多层器件以及电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9689B
CN102549689B CN201080046016.6A CN201080046016A CN102549689B CN 102549689 B CN102549689 B CN 102549689B CN 201080046016 A CN201080046016 A CN 201080046016A CN 102549689 B CN102549689 B CN 1025496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ultilayer device
interior
interior electrod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60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9689A (zh
Inventor
T.费希廷格
G.克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pco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pcos AG filed Critical Epcos AG
Publication of CN102549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9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8Multiple capacitors, i.e.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fixe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0Stacked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Abstract

说明一种具有单片基体(1)的电多层器件,该多层器件包括多个交替地相叠布置的陶瓷层(2)和至少一个电极层(3)。基体(1)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端面(4,4′)和两个相对的侧面(5,5′),具有多个外电极(6,6′)和至少三个内电极(7,8,9)。给每个内电极(7,8,9)分别分配有外电极(6,6′)。至少一个从端面(4,4′)出发的第一内电极(7)和至少一个从相对的端面(4,4′)出发的第二内电极(8)彼此具有第一间距(a)。至少一个第三内电极(9)从侧面(5,5′)出发,所述第三内电极同第一内电极(7)或第二内电极(8)具有第二间距(b)。

Description

电多层器件以及电路装置
从文献DE 10 2007 020 783 A1中公知一种电多层器件。
要解决的任务是,说明一种可以通过简单方式制造的电多层器件,该电多层器件具有高的集成密度。此外将说明一种具有该电多层器件的电路装置。
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多层器件以及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电路装置来解决。该电多层器件的有利构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说明一种具有单片基体的电多层器件,该多层器件包括多个交替地相叠布置的陶瓷层和电极层。该基体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端面和两个彼此相对的侧面。该电多层器件具有多个外电极。该电多层器件具有至少三个内电极。给所述内电极中的每个都分别分配有外电极。从基体的端面出发的第一内电极和至少一个从相对的端面出发的第二内电极彼此具有第一间距。第三内电极从基体的侧面出发,所述第三内电极至少与第一内电极和与第二内电极具有第二间距。
在该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内电极中的至少两个构造在至少一个共同的电极层中。
在该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内电极至少部分重叠。在该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内电极至少部分与第一或第二内电极重叠。
在该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内电极的电极面大于第二内电极的电极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内电极分别具有同样大的电极面。
第一和第二间距的区域优选地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陶瓷层。
第一和第二内电极与至少一个陶瓷层的处于第一和第二内电极之间的部分区域一起形成第一电功能单元。
在该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内电极在与第一内电极之一和/或第二内电极之一的接界区域中通过一个或多个陶瓷层的如下部分区域形成第二电功能单元,所述部分区域相应地位于第三内电极与第一内电极之一和/或第二内电极之一之间。
在该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内电极从基体的侧面出发,所述第四内电极与第一和/或第二内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第三间距间隔开,并且同在第四内电极与第一和/或第二内电极至少之一之间的陶瓷层的部分区域一起限定第三电功能单元。
电多层器件的功能单元在不考虑边界效应的情况下彼此独立。例如把在两个并排布置的第三或第四内电极之间可能出现的电耦合称为边界效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和第四内电极布置在相同的电极层中,其中第三和第四内电极要么与第一和第二内电极布置在相同的层中、要么与第一或第二内电极之一布置在另一层中。
第三和第四内电极优选地被布置为使得其彼此不具有边界效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和第四内电极布置在相同电极层中,并且彼此间隔开的程度为使得在第三和第四内电极之间优选地不出现边界效应,从而在第三和第四内电极之间至少近似地不形成电功能单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内电极分别与外电极连接,所述外电极布置在基体的相对端面上。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多层器件优选地具有内电极沿着基体的长轴的对称布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层器件的电功能单元具有电容器或压敏电阻器的功能。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将一个电容器以及一个压敏电阻器或者多个压敏电阻器或者多个电容器布置在电多层器件中。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多层器件具有多个电容器,其中由布置在端面侧的第一和第二内电极限定的第一电功能单元的电容与另外的电功能单元的电容相差1000倍。
在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由在端面侧接触的第一和第二内电极限定的第一电功能单元具有优选小于1皮法(pF) 的电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多层器件具有电容不同的多个电容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多层器件具有压敏电阻器电压不同的多个压敏电阻器。但是还可能的是,电多层器件具有分别电容不同以及压敏电阻器电压不同的多个电容器和压敏电阻器。
在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陶瓷层之一包括压敏电阻器陶瓷或电容器陶瓷。电多层器件的形成陶瓷层的压敏电阻器陶瓷优选地具有氧化锌、铋锑、或者氧化锌镨(Zinkoxidpraseodym)。
在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基体包括至少一个介电层,所述介电层具有低介电常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介电层在向上和向下的厚度方向上限定该多层器件。
在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布置至少一个介电层作为该多层器件的两个彼此独立的部分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介电层优选具有玻璃或者氧化锆、玻璃-氧化锆复合物、氧化铝或者玻璃-氧化铝复合物。
第一和第二内电极之间的第一间距或第三内电极与第一或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间距以及第四电极与第一或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三间距的区域优选地包括陶瓷层或陶瓷层的一部分。
在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借助于平面栅格封装(Land Grid Array,LGA)或球形栅格封装(Ball Grid Array,BGA)来进行接触。在此,电多层器件的层构造优选地与接线端子接触部的层垂直地进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和/或第二内电极的电极面可以通过外电极从该多层器件的侧面来接触。第三和第四内电极可以通过LGA或BGA接触部在基体的底侧上来接触。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和/或第二内电极的接触以BGA或LGA接触的形式在基体的底侧上进行。
为了在电路装置中对之前描述的电多层器件进行接线,将至少一个布置在端面侧的第一外电极与地连接。至少一个布置在端面侧的第二外电极与输送电压的线路连接。在电多层器件的侧面处布置的另外的外电极优选地在外部例如与信号线路连接。
通过这样的多层器件可以实现构造的高集成度,其中在一个器件中可以实现例如具有不同电容的电容器的功能单元。例如,可以实现这样一种器件,其中电容相差1000倍、即例如0.1pF(pF=皮法)和100pF。多层器件的第一电功能单元优选地具有电容器的功能,其中所述电容器的电容优选地小于1pF。
根据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上述主题和布置。
下面描述的附图不应理解成是比例正确的。相同类型或者履行相同功能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外电极的布置,
图2以不同截面图示出具有三个内电极的电多层器件的第一实施例,
图3以截面图示出具有四个内电极的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4以不同截面图示出具有三个内电极的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5以不同截面图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6至8以截面图示出具有四个内电极的电多层器件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9和10以不同截面图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11示出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电极的布置,
图12以不同截面图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3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
图14示意性地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内电极的构造,
图15和16以不同截面图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17和18示意性地示出具有多个内电极的电多层器件的另外实施例的内电极的构造,
图19至22以不同截面图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23示出电多层器件的截面图,其中该多层器件在厚度方向上分别由介电层来限定;
图24示出具有多个介电层的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5示出具有多个电功能单元的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装置,
图26示出根据多层器件的连接面的外电极的布置,其中在端面处布置多个外电极;
图27和28以不同截面图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由相叠布置的陶瓷层和电极层构成的电多层器件的基体1处的外电极6、6′的布置。图1示出具有4个外电极6、6′的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在基体1的端面4、4′处分别布置一个外电极6。在基体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5、5′处分别布置另一外电极6′。根据图2至11的电多层器件的实施方式优选地具有根据图1的外电极布置。各个外电极可以根据内电极布置的实施而为不接触的或者作为盲接触(Blindkontakt)存在。
图2a示出由相叠布置的陶瓷层和电极层构成的电多层器件的内电极布置的示意性构造,所述陶瓷层和电极层构成基体1。该电极层具有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其中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被布置为使得它们在侧向上以第一间距a彼此间隔开。该电多层器件具有第三内电极9,该第三内电极在侧向上以第二间距b同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第一内电极7、第二内电极8和第三内电极9布置在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层中。
图2b示出电极层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该电多层器件具有基体1。该电多层器件具有多个未示出的里面存在内电极的陶瓷层2和层3。
图2c示出电多层器件沿着截面轴B,B′的横截面。第二内电极8和第三内电极9布置在电多层器件的相同电极层3中并且以第二间距b彼此间隔开。
图3a示出由相叠布置的陶瓷层和电极层构成的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彼此通过第一间距a布置在电多层器件的基体1的相同层中。电多层器件具有第三电极9,该第三电极9以第二间距b同第二电极8间隔开。该电多层器件具有第四内电极10,该第四内电极10以第三间距c同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电多层器件的内电极7至10布置在相同层中。在第一间距a的区域中,第一内电极7与第二内电极8和陶瓷层的布置在第一间距a的区域中的部分区域一起形成第一电功能单元11。在通过第二间距b彼此间隔开的第三内电极9与第二内电极8之间的区域中,第二内电极8和第三内电极9与陶瓷层的部分区域一起形成第二电功能单元12。在第二内电极8与第四内电极10之间的区域中,这两个内电极与陶瓷层的以第三间距c布置的部分区域一起形成第三电功能单元13。
图3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B,B′的截面。该电多层器件在横截面中示出第二内电极8,该第二内电极8与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一起布置在基体1的相同层中。
图4a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在根据图4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基体1的不同层中,并且彼此部分地重叠。电多层器件具有两个第三内电极9,这些第三内电极9布置在该多层器件的不同层中,并且如图4c所示那样彼此完全重叠。第三内电极9以第二间距b同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该电多层器件具有两个第四内电极10,这些第四内电极10与第三内电极9类似地布置在该多层器件的不同层中,并且彼此完全重叠。第四内电极10分别以第三间距c同第一内电极7以及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
图4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基体1的不同层中,其中在所述不同层之间存在第一垂直间距a。
图4c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B,B′的截面。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电多层器件具有两个电极层,其中每个电极层都具有第一电极7或第二电极8以及各一个第三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第三内电极9在侧向上以间距b同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第四内电极10在侧向上以间距c同第一内电极7以及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
图5a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与图4a不同,根据图5a的电多层器件不具有第四内电极10并且仅仅具有一个第三内电极9。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基体1的不同层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彼此重叠。
图5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B,B′的截面。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该多层器件具有第三内电极9,该第三内电极9与第二内电极8一起布置在基体1的一个电极层中。第一内电极7在间隔开的电极层中至少部分地与第二内电极8重叠。
图6a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其中该多层器件包括具有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的基体1,其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8至少部分重叠。该电多层器件具有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与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相同的电极层中。
在图6b中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B,B′的截面。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之间,其中第二内电极8在侧向上同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间隔开。第二内电极8与第一内电极7重叠,并且与其垂直地间隔开。
图7a示意性地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内电极的构造。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多层器件的基体1具有两个第一内电极7、7′和两个第二内电极8、8′。一个第一内电极7、7′分别与一个第二内电极8、8′布置在相同的层中,并且与另一第二内电极8、8′重叠。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电多层器件具有两个第三内电极9和两个第四内电极10,这些内电极与电多层器件的第一内电极7、7′和第二内电极8、8′间隔开。
图7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第一内电极7、7′与布置在相同层中的第二内电极8、8′一起形成该多层器件的电功能单元。与为可能由第二内电极8、8′形成的另外的电功能单元设置的间距相比,彼此重叠的第二内电极8、8′可以彼此以更大的间距布置。
图7c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B,B′的截面。两个第二内电极8、8′彼此重叠,其中第二内电极8、8′中的每个与第三内电极9之一和第四内电极10之一布置在基体1的相同层中,并且在侧向上与其间隔开。
图8a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基体1的相同电极层中并且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该多层器件具有第三内电极9,该第三内电极9从基体1的侧面延伸并且与第二内电极8重叠。第二内电极8和第三内电极9布置在该电多层器件的不同电极层中。
图8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
图9a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与图8a中的实施方式相比,图9a中的电多层器件具有附加的第四内电极10。该第四内电极10与第二内电极8以及与第三内电极9重叠。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从电多层器件的相对的侧面延伸,并且布置在不同的电极层中。
图9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基体1的相同电极层中。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在电多层器件的垂直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之间。
图10a示意性地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构造。该电多层器件具有内电极7、8的与图7中所示电多层器件的实施方式类似的构造。根据图10的电多层器件分别具有两个第一内电极7、7′和两个第二内电极8、8′,其中第一内电极7、7′和第二内电极8、8′分别布置在基体1的相同电极层中。图10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第一内电极7、7′分别与一个第二内电极8、8′布置在基体1的一个层中,并且在基体1的另一层中与另一个第二内电极8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内电极8、8′至少部分彼此重叠。第二内电极8、8′分别与电多层器件的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重叠。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布置在基体1的不同层中,并且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布置在两个第二内电极8、8′的层之间。
图11a示意性地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构造,其中图11中的电多层器件的构造类似于根据图10a中的实施方式的电多层器件的构造。但是,根据图10a的电多层器件的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布置在基体1的相同电极层中。
图11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一个第一内电极7、7′分别与一个第二内电极8、8′布置在基体1的一个电极层中,其中第一内电极7、7′中的每个分别与另一第二内电极8、8′在另一电极层中重叠。在第一内电极7、7′与第二内电极8、8′之间布置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该第三内电极和第四内电极分别与第二内电极8、8′至少部分重叠。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布置在相同电极层中并且彼此间隔开。
图12示意性地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基体1处的外电极6、6′的布置。该电多层器件具有6个外电极6、6′,其中两个外电极6布置在基体1的端面4、4′处。在基体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5、5′处分别布置有两个另外的外电极6′。根据图13至24的电多层器件的实施方式优选地具有根据图12的外电极的布置。各个外电极可以根据内电极布置的实施为不接触的或者作为盲接触存在。
图13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该电多层器件具有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该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布置在基体1的相同电极层中并且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在与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相同的电极层中布置有两个第三内电极9、9′,这两个第三内电极从基体1的侧面延伸并且在侧向上同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电极层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的俯视图对应于图2b,沿着截面轴B-B′的截面对应于图2c。
图14示意性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内电极的构造。该电多层器件具有两个第四内电极10、10′,这两个第四内电极与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以及第三内电极9、9′布置在相同电极层中。第四内电极10、10′与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对应于图2b,沿着截面轴B-B′的截面对应于图3b。
图15a示意性地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构造。该电多层器件具有基体1,该基体1具有两个第一内电极7、7′和两个第二内电极8、8′。四个第三内电极9、9′和四个第四内电极10、10′分别从基体的侧面延伸。分别有第一内电极7、第二内电极8′、第三内电极9和第四内电极10布置在相同层中。
图15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该电多层器件具有两个第一内电极7、7′,这些第一内电极分别与一个第二内电极8、8′布置在一层中。第一内电极7、7′分别与另一第二内电极8、8′在基体1的另一电极层中重叠。第一内电极7、7′与布置在相同层中的第二内电极8、8′形成多层器件的电功能单元。与为可能由第二内电极8、8′形成的另外的电功能单元要设置的间距相比,彼此重叠的第二内电极8、8′可以彼此以更大的间距布置。
图15c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B,B′的截面。
图16a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基体1的不同层中并且彼此至少部分重叠。该电多层器件具有两个第三内电极9、9′,这两个第三内电极从基体1的侧面延伸并且与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相同的电极层中。两个第三内电极9、9′在侧向上分别同彼此以及同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
图16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该截面对应于图4b。
图17示出具有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的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内电极的构造类似于根据图16a的电多层器件的实施方式。但是,根据图17的电多层器件附加地具有两个第四内电极10、10′,这两个第四内电极从基体1的、与具有第三内电极9、9′的侧相对的侧延伸。第四内电极10、10′与第二内电极8和第三内电极9、9′布置在相同电极层中。两个第四内电极10、10′分别同彼此以及同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对应于图4b,沿着截面轴B,B′的截面对应于图6b。
图18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电多层器件的基体1具有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该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布置在基体1的不同电极层中并且彼此至少部分重叠。电多层器件的基体1具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第三内电极9、9′以及第四内电极10、10′。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对应于图4b,沿着截面轴B,B′的截面对应于图4c。
图19a示意性地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构造。电多层器件的基体1具有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该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布置在基体1的相同层中并且彼此间隔开。电多层器件具有两个第三内电极9、9′,这两个第三内电极布置在基体1的另一电极层中。第三内电极9、9′分别同彼此间隔开并且与第二内电极8至少部分重叠。
图19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
图20a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内电极的示意性构造。该电多层器件的构造类似于根据图19a的实施方式,其中图20a中的该电多层器件附加地具有两个第四内电极10、10′,这两个第四内电极布置在基体1的另一电极层中并且与第二内电极8至少部分重叠。
图20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与根据图19b的实施方式不同,在基体1的另一层中布置有两个第四内电极10、10′,这两个第四内电极彼此间隔开并且与第二内电极8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基体1的如下层中:所述层位于第三内电极9、9′的层与第四内电极10、10′的层之间。
图21a示意性地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构造。该电多层器件具有与在根据图18a的电多层器件的实施方式中类似的内电极构造。根据图19a的电多层器件分别具有两个第一内电极7、7′和两个第二内电极8、8′,其中分别有一个第一内电极7或7′和一个第二内电极8或8′布置在一个共同的电极层中。
图21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电多层器件的基体1具有两个第一内电极7、7′,这两个第一内电极从基体1的相对侧延伸并且分别与一个第二内电极8、8′布置在相同的电极层中并且与该第二内电极间隔开。第一内电极7、7′在基体1的另一层中与第二内电极8、8′之一至少部分重叠。在第一内电极7、7′和第二内电极8、8′之间布置有两个层,其中所述层中的每个都分别包括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内电极,这些内电极与第二内电极8、8′至少部分重叠。在其中一个层中布置两个彼此间隔开的第三电极9、9′。在其中另一层中布置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第四内电极10、10′。
图22示意性地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电极的构造,其中俯视图中的内电极的构造类似于根据图19a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但是与根据图21a的实施方式不同,第三内电极9、9′和第四内电极10、10′布置在基体1的相同层中,如在图22b中示出的那样。
图23示出电多层器件的横截面。内电极的构造类似于图19b中示出的内电极的构造。图23中的电多层器件在厚度方向上被两个介电层18、18′封闭。
图24示出电多层器件的横截面,其中内电极的构造类似于图21b中的电多层器件的实施方式中的内电极的构造。在具有第三内电极9、9′的层与具有第四内电极10、10′的层之间布置介电层18′′。电多层器件的基体1在厚度方向上分别被介电层18、18′封闭。
图25示出电多层器件的示意性电路装置,该电多层器件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具有五个电功能单元。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这些电功能单元被实施成压敏电阻器14;但是还可能的是,这些电功能单元被实施成电容器。此外,该多层器件可以既具有电容器也具有压敏电阻器。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该电多层器件具有六个外电极6、6′,其中两个外电极6布置在电多层器件的端面处,并且每两个外电极6′布置在电多层器件的侧面处。电多层器件的布置在端面侧的一个外电极6与地GND连接。布置在端面侧的另一外电极6与输送电压的线路15连接。布置在多层器件的侧面处的外电极6′优选地与输送信号的线路连接。外电极6′在侧面处的顺序可以任意选择。
图26示出电多层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电极6、6′的布置。电多层器件的基体1分别具有两个布置在端面4、4′处的外电极6。布置在端面侧4、4′的外电极6分别与电多层器件的第一或第二内电极连接。布置在基体1的侧面5、5′处的外电极6′分别与第三或第四内电极连接。该电多层器件优选地具有对称的构造。
图27a从基体1的底侧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实施方式的外电极的布置。基体1在端面4、4′处分别具有三个外电极6、6′。在基体1的底侧上布置有三排,每排分别具有四个外电极,这些外电极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被实施成矩形的接触面19、19′。接触面19、19′一起形成基体1的底侧上的平面栅格阵列(LGA)。
图27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电多层器件的该截面示出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该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从基体1的相对端面延伸。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相同的层中,并且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四个第三内电极9从基体1的底侧朝向每对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延伸。第三内电极9和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布置在相同电极层中并且在侧向上同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间隔开。该器件的电极层被布置为与基体1的底侧垂直并且沿着截面轴A-A′延伸。
图28a示出电多层器件的外电极在基体1的底侧上的布置。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多层器件的外电极被实施成球形栅格阵列(BGA)。各个圆的或椭圆的接触面19、19′分别布置为三排,每排具有六个接触面19、19′。
图28b示出该器件沿着截面轴A,A′的截面。基体1具有L形的第一内电极21和第二内电极22,该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第一内电极21和第二内电极22的接触从基体1的底侧进行。在所示的视图中,四个彼此间隔开的第三内电极9从基体1的底侧延伸。第一内电极21以及第二内电极22与第三内电极9一起布置在电多层器件的相同电极层中。基体1的电极层被布置为与多层器件的底侧垂直,并且沿着截面轴A,A′延伸。内电极9在侧向上同第一内电极21和第二内电极22间隔开。外电极被实施成圆的接触面19、19′的形式,在这些接触面上施加有焊珠20、20′。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的接触面19在图28b中具有比第三内电极9的接触面19′小的直径。
尽管在所述实施例中仅能描述本发明的有限数目的可能扩展方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原则上可能的是,电多层器件具有多个被实施成压敏电阻器或电容器的电功能单元,其中电功能单元、内电极和外电极的布置优选地被实施为对称的。仅仅由电多层器件的大小来给电功能单元的数目设置限制。
附图标记列表
1       基体
2       陶瓷层
3       电极层
4,4′   端面
5,5′   侧面
6,6′   外电极
7,7′   从端面出发的第一内电极
8,8′   从端面出发的第二内电极
9,9′  从侧面出发的第三内电极
10,10′  从侧面出发的第四内电极
11      第一电功能单元
12      第二电功能单元
13      第三电功能单元
14      压敏电阻器
15      传导电压的线路
GND     地接线端子
a       第一间距
b       第二间距
c       第三间距
18       介电层
19,19′ 接触面
20,20′ 焊珠
21      第一内电极
22      第二内电极
A,A′  截面轴
B,B′  截面轴

Claims (15)

1.一种电多层器件,
-具有单片的基体(1),包括多个交替地相叠布置的陶瓷层(2)和至少一个电极层(3),
-其中基体(1)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端面(4,4′)和两个相对的侧面(5,5′),
-具有多个外电极(6,6′)和至少三个内电极(7,8,9),
其中给每个内电极(7,8,9)分别分配有外电极(6,6′),其中至少一个从端面(4,4′)出发的第一内电极(7)和至少一个从相对的端面(4,4′)出发的第二内电极(8)彼此具有第一间距(a),并形成具有电容器或压敏电阻器(14)功能的第一电功能单元(11),以及
其中至少一个第三内电极(9)从侧面(5,5′)出发,所述第三内电极同第二内电极(8)具有第二间距(b),并与该第二内电极(8)一起形成具有电容器或压敏电阻器(14)功能的第二电功能单元(12),
其特征在于,
形成第一电功能单元(11)的内电极(7,8)、形成第二电功能单元(12)的内电极(8,9)、或者形成第一电功能单元(11)以及第二电功能单元(12)的内电极(7,8,9)被布置于相同的电极层(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器件,其中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器件,其中第三内电极(9)与第一内电极(7)或第二内电极(8)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器件,其中第一内电极(7)比第二内电极(8)具有更大的电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多层器件,其中第一内电极(7)和第二内电极(8)与处于它们之间的陶瓷层一起限定第一电功能单元(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器件,其中第三内电极(9)在与第一内电极(7)或第二内电极(8)之一的接界区域中与处于它们之间的陶瓷层一起形成第二电功能单元(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器件,其中从侧面(5,5′)出发的第四内电极(10)以第三间距(c)同第一内电极(7)或第二内电极(8)间隔开并且限定第三电功能单元(1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器件,其中电功能单元(11,12,13)具有电容器或压敏电阻器(14)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器件,所述多层器件具有电容不同的多个电容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器件,所述多层器件具有压敏电阻器电压不同的多个压敏电阻器(14)。
11.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多层器件,其中所述多层器件具有至少一个介电层(18),所述介电层(18)具有低介电常数并且具有玻璃、ZrO2、玻璃/ZrO2复合物、AlOx或玻璃/AlOx复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多层器件,其中陶瓷层(2)包括压敏电阻器陶瓷和/或电容器陶瓷,其中所述压敏电阻器陶瓷具有ZnO-BiSb或ZnO-Pr。
13.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多层器件,其中第一间距(a)、第二间距(b)和第三间距(c)的区域包括至少一个陶瓷层(2)。
14.一种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多层器件的电路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布置在端面侧的外电极(6′)与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布置在端面侧的外电极(6′)与输送电压的线路(15)连接。
CN201080046016.6A 2009-10-12 2010-10-11 电多层器件以及电路装置 Active CN1025496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49077A DE102009049077A1 (de) 2009-10-12 2009-10-12 Elektrisches Vielschichtbauelement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DE102009049077.9 2009-10-12
PCT/EP2010/065216 WO2011045281A2 (de) 2009-10-12 2010-10-11 Elektrisches vielschichtbauelement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9689A CN102549689A (zh) 2012-07-04
CN102549689B true CN102549689B (zh) 2014-04-30

Family

ID=43734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6016.6A Active CN102549689B (zh) 2009-10-12 2010-10-11 电多层器件以及电路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93786B2 (zh)
EP (1) EP2465123B1 (zh)
JP (1) JP2013507757A (zh)
CN (1) CN102549689B (zh)
DE (1) DE102009049077A1 (zh)
WO (1) WO201104528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9789B2 (en) * 2016-10-28 2019-03-1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ultilayer thin-film capaci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301330U (de) * 1973-08-30 Crl Electronic Bauelemente Gmbh Keramischer Mehrschichtkondensatorblock
JPH01316919A (ja) * 1988-06-16 1989-12-21 Tama Electric Co Ltd 積層セラミックス素子
JPH03207273A (ja) * 1990-01-09 1991-09-10 Daikin Ind Ltd インバータのパルス幅変調制御装置
JPH04277601A (ja) * 1991-03-06 1992-10-02 Murata Mfg Co Ltd バリスタ部品
JPH0727140U (ja) * 1993-10-15 1995-05-19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チップコンデンサ
JP3481069B2 (ja) * 1997-02-26 2003-12-22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トリミングコンデンサ付積層回路
JP3336954B2 (ja) * 1998-05-21 2002-10-2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コンデンサ
JP2000124068A (ja) * 1998-10-16 2000-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積層型ノイズフィルタ
US6282079B1 (en) * 1998-11-30 2001-08-28 Kyocera Corporation Capacitor
JP2000195742A (ja) * 1998-12-24 2000-07-14 Kyocera Corp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JP2000277379A (ja) * 1999-03-23 2000-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連形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JP2003045741A (ja) * 2001-07-30 2003-02-14 Murata Mfg Co Ltd 多端子型電子部品
JP2003060463A (ja) * 2001-08-09 2003-02-28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lc複合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24565A1 (de) * 2002-06-03 2003-12-18 Epcos Ag Elektrisches Vielschichtbauelement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DE10224566A1 (de) * 2002-06-03 2003-12-18 Epcos Ag Elektrisches Vielschichtbauelement
JP3833145B2 (ja) * 2002-06-11 2006-10-11 Tdk株式会社 積層貫通型コンデンサ
DE10241674A1 (de) * 2002-09-09 2004-03-25 Epcos Ag Mehrfachresonanzfilter
JP3824565B2 (ja) * 2002-09-10 2006-09-20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ンデンサ
DE10356498A1 (de) * 2003-12-03 2005-07-07 Epcos Ag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JP4301503B2 (ja) * 2004-03-19 2009-07-22 Fdk株式会社 複合積層セラミック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37275B2 (ja) * 2004-11-18 2011-12-14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コンデンサの実装構造
DE102004058410B4 (de) * 2004-12-03 2021-02-18 Tdk Electronics Ag Vielschichtbauelement mit ESD-Schutzelementen
KR100691146B1 (ko) * 2004-12-24 2007-03-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형 캐패시터 및 적층형 캐패시터가 내장된 인쇄회로기판
JP4650807B2 (ja) * 2005-01-21 2011-03-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コンデンサ
JP4710560B2 (ja) * 2005-11-15 2011-06-29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チップバリスタの製造方法
JP4626605B2 (ja) * 2006-11-07 2011-02-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コンデンサ
US7920370B2 (en) * 2007-02-05 2011-04-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ultilayer chip capacitor
DE102007020783A1 (de) 2007-05-03 2008-11-06 Epcos Ag Elektrisches Vielschichtbauelement
JP4539713B2 (ja) * 2007-12-11 2010-09-08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ンデンサアレ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45281A2 (de) 2011-04-21
US8593786B2 (en) 2013-11-26
WO2011045281A3 (de) 2011-06-16
US20120188685A1 (en) 2012-07-26
EP2465123A2 (de) 2012-06-20
CN102549689A (zh) 2012-07-04
EP2465123B1 (de) 2018-04-04
JP2013507757A (ja) 2013-03-04
DE102009049077A1 (de) 2011-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72852B2 (en) Conductive structure having capacitor
US8189320B2 (en) Capacitative element
KR101662865B1 (ko) 전기적 다층 소자
US20100206624A1 (en) Electric Multilayer Component
CN101533712B (zh) 层叠电容器及层叠电容器的安装构造
CN102308341B (zh) 电多层组件
TWI399770B (zh) Laminated capacitors
CN1941235B (zh) 贯通型积层电容器阵列
CN103839676A (zh) 层叠电容器
CN102754171A (zh) 陶瓷多层器件
US7636230B2 (en) Multilayer capacitor array
CN106169371A (zh) 电子部件
US10381337B2 (en) Capacitor
US8693164B2 (en) Electrical multi-layered component and circuit arrangement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1131895B (zh) 层叠型贯通电容器阵列
JP4741602B2 (ja) Esd保護素子として種々の容量をもつ複数のバリスタを備えた多層コンポーネント
CN102549689B (zh) 电多层器件以及电路装置
JP2013536989A (ja) セラミック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225490A1 (en) Capacitor structure
JP2014207407A (ja) 積層コンデンサアレイ
KR101952869B1 (ko) 커패시터
CN114171317A (zh) 电子组件
TWI440061B (zh) 電子式多層組件
CN100454550C (zh) 电容结构
KR102551222B1 (ko) 적층형 커패시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TDK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EPCOS A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