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8762A - 叠层聚酯膜 - Google Patents

叠层聚酯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8762A
CN102548762A CN2010800421369A CN201080042136A CN102548762A CN 102548762 A CN102548762 A CN 102548762A CN 2010800421369 A CN2010800421369 A CN 2010800421369A CN 201080042136 A CN201080042136 A CN 201080042136A CN 102548762 A CN102548762 A CN 102548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film
coating layer
laminated polyester
compound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21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8762B (zh
Inventor
川崎泰史
藤田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217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9591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48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8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C08J7/0423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of inorganic material and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G02B1/105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
    • C08J24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8J24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10T428/24967Absolute thicknesses specified
    • Y10T428/24975No layer or component greater than 5 mils thi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 Y10T428/31797Next to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叠层聚酯膜,其对各种粘接剂具有良好粘接性,能够适合利用于要求高的总透光率的用途,例如适合作为保护液晶显示器的偏光板的构件,特别适合作为后表面侧偏光板的后表面侧的保护膜利用。该叠层聚酯膜在聚酯膜的一面具有涂布含有选自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聚乙烯醇和噁唑啉化合物的涂布液而形成的涂布层,在另一面具有绝对反射率在波长300~800nm的范围具有1个极小值,该极小值为3.5%以下的涂布层。

Description

叠层聚酯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叠层聚酯膜,特别涉及可以适合作为保护液晶显示器中所使用的偏光板的构件而使用的叠层聚酯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作为电视机、个人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电话等的显示装置被广泛使用。在将显示侧设为前表面侧,其相反侧(背面侧)设为后表面侧时,液晶显示器具有前表面侧偏光板//液晶//后表面侧偏光板的结构。偏光板通常为在被染色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膜的偏光膜上贴合有保护膜等的结构(保护膜/偏光膜/保护膜)。如果将在构成前表面侧偏光板的偏光膜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配置的保护膜分别设为保护膜A、保护膜B,将在构成后表面侧偏光板的偏光膜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配置的保护膜分别设为保护膜C、保护膜D,整体的结构从前表面侧,就为保护膜A/前表面侧偏光膜/保护膜B//液晶//保护膜C/后表面侧偏光膜/保护膜D。
作为保护膜,从具有高透明性和光学各向同性出发,大多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膜(以下,有时略记为TAC膜)。但是,尺寸稳定性、耐湿热性差,另外,为了使其与偏光膜粘接,还有必须预先以碱液将表面皂化处理的缺点。随着近年来的液晶显示器大型化、高品质化发展,要求机械强度和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稳定性提高,另外,出现了避免由碱处理造成的低分子材料渗出和浊度上升造成的品质下降的必要性。还因为上述碱处理使用高浓度的碱液,所以在作业安全性、环境保护上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进行了降冰片烯类膜等TAC膜以外材料的研究(专利文献1、2)。但是,其它材料的膜,因为不使用通用树脂,所以有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提出使用作为通用树脂的聚酯膜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确保尺寸稳定性,不需要具有各种问题的碱处理工序,还没有成本问题。
但是,在聚酯膜单体中,有如下缺点:与用于使偏光膜和保护膜粘接的粘接剂的粘接性差,以及与TAC膜比较时,总透光率低,制成偏光板时亮度低。为了使聚酯膜的粘接性提高,也提出设置锚定层的结构的方案,但都没有具体的公开,难以由粘接剂确保充分的粘接性(专利文献3~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511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270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16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27173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2717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叠层聚酯膜,其能够解决TAC膜的各种课题,且与粘接剂的粘接性良好,而且总透光率高,能够作为偏光膜的保护膜,特别适合作为后表面侧偏光板的后表面侧的保护膜(上述保护膜D)利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深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使用由特定结构构成的叠层聚酯膜,就能够容易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要点在于一种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在聚酯膜的一面具有涂布含有选自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聚乙烯醇和噁唑啉化合物的涂布液而形成的涂布层,在另一面具有绝对反射率在波长300~800nm范围具有1个极小值,该极小值为3.5%以下的涂布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就能够提供一种叠层聚酯膜,其例如在作为偏光板的保护膜、特别作为后表面侧偏光板的后表面侧的保护膜使用时,与用于使其粘接偏光膜的粘接剂的粘接力良好,且形成偏光板后的总透光率优异,其工业价值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构成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的聚酯膜,既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在2层、3层结构以外,只要不超越本发明的要点,也可以是4层或其以上的多层,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既可以是均聚酯,也可以是共聚聚酯。由均聚酯构成时,优选使芳香族二元羧酸和脂肪族二醇缩聚得到的聚酯。作为芳香族二元羧酸,可以列举对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作为脂肪族二醇,可以列举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作为代表性的聚酯,可以例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另一方面,作为共聚聚酯的二元羧酸成分,可以列举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羟基羧酸(例如对羟基苯甲酸等)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二醇成分,可以列举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4-环己烷二甲醇、季戊二醇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
在本发明的聚酯膜中,为了防止液晶显示器的液晶等由紫外线引起劣化,也可以使其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是具有吸收紫外线能力的化合物,只要可以耐受在聚酯膜的制造工序中所施加的热,就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有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和无机类紫外线吸收剂,但从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作为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苯并三唑类、环状亚胺酸酯类、二苯甲酮类等。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苯并三唑类、环状亚胺酸酯类。另外,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苯并三唑类的紫外线吸收剂,不受下述限定,例如,可以列举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己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3’-(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5-甲氧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5-氰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5-叔丁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5-硝基-2H-苯并三唑等。
作为环状亚氨酸酯类的紫外线吸收剂,不受下述限定,例如,可以列举2-甲基-3,1-苯并噁嗪-4-酮、2-丁基-3,1-苯并噁嗪-4-酮、2-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1-或2-萘基)-3,1-苯并噁嗪-4-酮、2-(4-联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间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苯甲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邻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环己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或间)苯二甲酰亚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N-苯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苯甲酰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N-苯甲酰基-N-甲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2-(对(N-甲基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2’-双(3,1-苯并噁嗪-4-酮)、2,2’-亚乙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四亚甲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十亚甲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间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6-或1,5-亚萘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氯-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1,4-环己亚基)双(3,1-苯并噁嗪-4-酮)、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4,6-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8-二甲基-4H,6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甲基-4H,9H-苯并(1,2-d;4,5-d’)双(1,3)-噁嗪-4,9-二酮、2,8-二苯基-4H,8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苯基-4H,9H-苯并(1,2-d;4,5-d’)双(1,3)-噁嗪-4,6-二酮、6,6’-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乙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乙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乙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代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代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乙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氧代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等。
上述化合物中,考虑色调时,适合使用难以带上黄色调的苯并噁嗪酮类化合物,作为其的例子,可以更适合使用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145564980000051
上述式中,R表示2价的芳香族烃基,X1和X2分别独立,表示氢或选自以下官能团,但不一定受这些限定。
官能团:烷基、芳基、杂芳基、卤素、烷氧基、芳氧基、羟基、羧基、酯基、硝基。
在上述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中,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
在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中含有的紫外线吸收剂的量,通常为10.0重量%以下,优选为0.3~3.0重量%的范围。在含有大于10.0重量%的量的紫外线吸收剂时,紫外线吸收剂在表面渗出,有可能造成粘接性下降等表面功能性的恶化。
另外,在多层结构的膜时,优选至少3层结构的膜,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配合在其中间层。通过在中间层配合紫外线吸收剂,能够防止该化合物向膜表面渗出,其结果,能够维持膜的粘接性等特性。
在作为偏光膜的保护膜使用时,由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防止由紫外线引起的液晶的劣化,作为大致标准,优选波长380nm的光线透射率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波长380nm的光线透射率可以通过改变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种类和量来调整。
在本发明的膜的聚酯层中,以赋予滑动性和防止在各工序产生伤痕为主要目的,优选配合颗粒。配合的颗粒种类,只要是可以赋予滑动性的颗粒,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具体例子,例如,可以列举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硫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高岭土、氧化铝、氧化钛等颗粒。另外,也可以使用在日本特公昭59-5216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9-217755号公报等中所记载的耐热性有机颗粒。作为其它耐热性有机颗粒的例子,可以列举热固性尿素树脂、热固性酚醛树脂、热固性环氧树脂、苯代三聚氰二胺树脂等。还可以在聚酯制造工序中,使用使催化剂等金属化合物的一部分沉淀、微分散得到的析出颗粒。
另一方面,关于使用的颗粒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球状、块状、棒状、扁平状等任意一种形状。另外,关于其硬度、比重、颜色等也没有特别限制。这些一系列颗粒,根据需要可以并用2种以上。
另外,使用的颗粒的平均粒径,通常为0.01~5μm,优选为0.1~3μm的范围。平均粒径小于0.01μm时,有时会不能充分赋予滑动性,或颗粒凝集而分散性不充分,使膜的透明性下降。另一方面,在大于5μm时,膜的表面粗糙度变得过粗,有时在后续工序中形成功能层时等会产生不良。
聚酯层中的颗粒含量通常为0.0001~5重量%,优选为0.0003~3重量%的范围。在颗粒含量小于0.0001重量%时,有膜的滑动性不充分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添加大于5重量%时,有膜的透明性不充分的情况。
作为在聚酯层中添加颗粒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方法。例如,能够在制造构成各层的聚酯的任意阶段中添加,但优选在酯化或酯交换反应结束后添加。
另外,可以通过使用带有通风口的混炼挤出机,将分散在乙二醇或水等中的颗粒的浆料与聚酯原料掺杂的方法,或使用混炼挤出机,将干燥的颗粒与聚酯原料掺杂的方法等进行。
另外,在本发明的聚酯膜中,在上述颗粒以外,根据需要还能够添加现有公知的抗氧化剂、防静电剂、热稳定剂、润滑剂、染料、颜料等。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厚度,只要是作为膜可以制膜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0~200μm,优选为25~50μm的范围。
接着,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例,但不受以下的制造例任何限定。即,优选使用先前所述的聚酯原料,以冷却辊冷却固化从模头所挤出的熔融片得到未拉伸片的方法。此时,为了使片的平面性提高,优选提高片与旋转冷却滚筒的附着力,优选采用静电施加附着法和/或液体涂布附着法。接着,得到的未拉伸片在双轴方向被拉伸。此时,首先由辊或拉幅机方式的拉伸机在一个方向上拉伸上述的未拉伸片。拉伸温度通常为70~120℃,优选为80~110℃,拉伸倍率通常为2.5~7.0倍,优选为3.0~6.0倍。接着,在与第一段拉伸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拉伸,此时拉伸温度通常为70~170℃,拉伸倍率通常为3.0~7.0倍,优选为3.5~6.0倍。然后,继续以180~270℃温度在紧拉下或30%以内的松弛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双轴取向膜。在上述拉伸中,也能够采用将一个方向的拉伸以2阶段以上进行的方法。此时,优选以最终在二个方向的拉伸倍率分别为上述范围的方式进行。
另外,在本发明中,关于构成叠层聚酯膜的聚酯膜制造,也能够采用同时双轴拉伸法。同时双轴拉伸法是以温度控制在通常70~120℃、优选80~110℃的状态在机械方向和宽度方向将上述未拉伸片同时拉伸使其取向的方法,作为拉伸倍率,以面积倍率计为4~50倍,优选为7~35倍,更优选为10~25倍。然后,继续在170~250℃温度在紧拉下或30%以内的松弛下进行热处理,得到拉伸取向膜。关于采用上述拉伸方式的同时双轴拉伸装置,可以采用螺旋方式、缩放方式、线性驱动方式等现有公知的拉伸方式。
接着,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的涂布层的形成。关于涂布层,既可以由在聚酯膜的拉伸工序中处理膜表面的在线涂布设置,也可以采用在系统外在暂时制造好的膜上进行涂布的离线涂布,还可以并用两者。因为可以与制膜的同时进行涂布,所以制造可以廉价地对应,能够通过拉伸倍率改变涂布层的厚度,从以上方面出发优选使用在线涂布。
关于在线涂布,不受以下限定,例如,在逐次双轴拉伸中,能够特别在纵向拉伸结束的横向拉伸前实施涂布处理。通过在线涂布在聚酯膜上设置涂布层时,可以在与制膜的同时进行涂布并能够在高温处理涂布层,能够制造作为聚酯膜适合的膜。
在本发明中,其必须要件为:在聚酯膜的一面具有涂布含有选自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聚乙烯醇和噁唑啉化合物的涂布液所形成的涂布层(以下,有时略记为第1涂布层),在聚酯膜的另一面具有绝对反射率在波长300~800nm的范围具有1个极小值,该极小值为3.5%的涂布层(以下,有时略记为第2涂布层)。
本发明的第1涂布层是用于使与各种功能层的粘接性提高的涂布层,例如,能够用于为了使偏光膜与用于贴合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而使用的各种粘接剂的粘接性提高。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为了使聚酯膜与粘接剂层的粘接性提高,研究了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乙烯醇等各种化合物,但在各自单独形成的涂布层中完全没有粘接性。另外,也进行了由聚酯树脂和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和聚乙烯醇、聚氨酯树脂和聚乙烯醇的组合得到的涂布层的研究,但也没有发现粘接性的大幅提高。进一步研究了各种材料的组合,结果表明如果组合聚乙烯醇和噁唑啉化合物,并且调节其组成比例,则粘接性较为提高。但是,虽然如此,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粘接性,通过并用该2类化合物,进行粘接性提高的涂布层再探索,结果意外地通过并用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粘接性被大幅度改善,成功地形成作为用于保护偏光膜可以使用的涂布层。
本发明的第1涂布层中含有的聚酯树脂,作为主要的构成成分,例如,由如下那样的多元羧酸和多元羟基化合物构成。即,作为多元羧酸,能够使用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苯二甲酸、4,4’-二苯基二羧酸、2,5-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和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戊二酸、琥珀酸、偏苯三酸、苯均三酸、苯均四酸、偏苯三酸酐、苯均四酸酐、苯二甲酸酐、对羟基苯甲酸、偏苯三酸一钾盐和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等,作为多元羟基化合物,能够使用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2-甲基-1,5-戊二醇、季戊二醇、1,4-环己二甲醇、对苯二甲醇、双酚A-乙二醇加成物、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二羟甲基丙酸、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二羟甲基丙酸钾等。从这些化合物中,分别选择适当的1个以上,由通常方法的缩聚反应合成聚酯树脂即可。
在使聚酯树脂水分散使用时,一般使聚酯树脂含有亲水性官能团。作为亲水性官能团,可以列举羧酸基、磺酸基等,但在粘接性提高方面,优选由羧酸基的分散体。
本发明的第1涂布层中含有的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所代表的、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构成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可以是单聚物或共聚物的任意一种。另外,也包含这些聚合物与其它聚合物(例如,聚酯、聚氨酯)的共聚物。例如为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或者,也包含在聚酯溶液或聚酯分散液中聚合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是聚合物的混合物)。同样地,也包含在聚氨酯溶液、聚氨酯分散液中聚合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是聚合物的混合物)。同样地操作,也包含在其它的聚合物溶液或分散液中聚合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是聚合物的混合物)。另外,为了使粘接性更加提高,也可以含有羟基。
作为具有上述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没有特别限定,特别作为代表性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烯酸、衣康酸、富马酸、马来酸、柠康酸那样的各种含羧基单体类及其盐;(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富马酸一丁基羟基酯、衣康酸一丁基羟基酯那样的各种含羟基单体类;(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那样的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酰胺、乙酰丙酮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腈等的各种含氮化合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乙烯基甲苯那样的各种苯乙烯衍生物、丙酸乙烯酯那样的各种乙烯基酯类;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的各种含硅聚合性单体类;含磷乙烯基系单体类;氯乙烯、偏氯乙烯那样的各种卤化乙烯类;丁二烯那样的各种共轭二烯类。
本发明的第1涂布层中含有的聚氨酯树脂,是在分子内具有聚氨酯树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聚氨酯树脂由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反应制成。作为多元醇,可以列举聚碳酸酯多元醇类、聚酯多元醇类、聚醚多元醇类、聚烯烃多元醇类、丙烯酸多元醇类,这些化合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多种。
聚碳酸酯多元醇类,可以从多元醇类和碳酸酯类化合物由脱醇反应得到。作为多元醇类,可以列举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己二甲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季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3,3-二羟甲基庚烷等。作为碳酸酯化合物,可以列举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苯基酯、碳酸乙烯酯等,作为从这些反应得到的聚碳酸酯系多元醇类,例如,可以列举聚(1,6-己烯)碳酸酯、聚(3-甲基-1,5-戊烯)碳酸酯等。
作为聚酯多元醇类,可以列举从多元羧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富马酸、马来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或它们的酸酐与多元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三甘醇、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三丙二醇、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5-戊二醇、季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2-甲基-2-丙基-1,3-丙二醇、1,8-辛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5-二甲基-2,5-己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丁基-2-己基-1,3-丙二醇、环己二醇、双羟甲基环己烷、二甲醇苯、双羟基乙氧基苯、烷基二链醇胺、内酯二醇等)的反应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作为聚醚多元醇类,可以列举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六亚甲基醚二醇等。
为了使与各种粘接剂层的粘接性提高,在上述多元醇类中更适合使用聚碳酸酯多元醇类。
作为为了得到聚氨酯树脂而使用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例示亚苄基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等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等具有芳香环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丙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亚丙基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等的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在合成聚氨酯树脂时也可以使用链延长剂,作为链延长剂,只要是具有2个以上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活性基的链延长剂,就没有特别限制,一般地主要能够使用具有2个羟基或氨基的链延长剂。
作为具有2个羟基的链延长剂,例如,能够列举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的脂肪族二醇,苯二甲醇、双羟基乙氧基苯等的芳香族二醇,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等称为酯二醇的二醇类。另外,作为具有2个氨基的链延长剂,例如,可以列举甲苯二胺、苯二甲基二胺、二苯基甲烷二胺等的芳香族二胺,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2,2-二甲基-1,3-丙二胺、2-甲基-1,5-戊二胺、三甲基己二胺、2-丁基-2-乙基-1,5-戊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等的脂肪族二胺,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烷二胺、异亚丙基环己基-4,4’-二胺、1,4-二氨基环己烷、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等的脂环族二胺等。
本发明的聚氨酯树脂,可以是以溶剂为介质制成的聚氨酯树脂,但优选为以水为介质制成的聚氨酯树脂。在使聚氨酯树脂在水中分散或溶解中,有使用乳化剂的强制乳化型、在聚氨酯树脂中导入亲水性基的自乳化型或水溶型等。特别是在聚氨酯树脂骨架中导入离子基而离聚物化的自乳化类型,液体储存稳定性和得到的涂布层的耐水性、透明性、附着力优异,故而优选。另外,作为导入的离子基,可以列举羧基、磺酸、磷酸、膦酸、季铵盐等各种离子基,但优选羧基。作为在聚氨酯树脂中导入羧基的方法,在聚合反应的各阶段中可以采取各种方法。例如,有在合成预聚物时,将具有羧基的树脂作为共聚成分使用的方法和作为多元醇或聚异氰酸酯、链延长剂等的一个成分使用具有羧基的成分的方法。特别优选使用含有羧基的二元醇,由该成分的加入量,导入所希望量羧基的方法。例如,能够对于在聚氨酯树脂的聚合中使用的二元醇,使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双-(2-羟乙基)丙酸、双-(2-羟乙基)丁酸等共聚。另外,该羧基优选制成以氨、胺、碱金属类、无机碱类等中和的盐形态。特别优选的是氨、三甲胺、三乙胺。这样的聚氨酯树脂,能够将在涂布后的干燥工序中中和剂脱落的羧基作为由其它交联剂引起的交联反应点使用。由此,涂布前液体状态的稳定性优异,并且可以更加改善得到的涂布层的耐久性、耐溶剂性、耐水性、耐粘连性等。
这些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中,从即使在严格的条件下也能够维持粘接性的观点出发,更适合地使用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第1涂布层中含有的所谓聚乙烯醇,是具有聚乙烯醇部位的聚乙烯醇,例如,也包含相对聚乙烯醇,被部分缩醛化或丁缩醛化的改性化合物,能够使用现有公知的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的聚合度未被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为100以上,优选使用300~40000范围的聚乙烯醇。聚合度小于100时,有时涂布层的耐水性会下降。另外,聚乙烯醇的皂化度未被特别限定,在实用上可以使用70mol%以上,优选70~99.9mol%范围的聚乙酸乙烯皂化物。
本发明的第1涂布层中含有的所谓噁唑啉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噁唑啉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含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能够由加聚性的含有噁唑啉基的单体单独或与其它单体的聚合制成。加聚性的含有噁唑啉基的单体,能够列举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5-乙基-2-噁唑啉等,能够使用这些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2-异丙烯基-2-噁唑啉在工业上也容易购入而适合。其它单体,只要是可以与加聚性的含有噁唑啉基的单体共聚的单体,就没有限制,例如,能够使用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烷基,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己基)等的(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丁烯酸、苯乙烯磺酸及其盐(钠盐、钾盐、铵盐、叔胺盐等)等不饱和羧酸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类;(甲基)丙烯酰胺、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作为烷基,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己基等)等的不饱和酰胺类;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乙烯、丙烯等α-烯烃类;氯乙烯、偏氯乙烯、偏氟乙烯等含卤素α,β-不饱和单体类;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α,β-不饱和芳香族单体等,能够使用这些的1种或2种以上的单体。
特别优选在侧链具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这样的聚合物容易由加聚性的含有噁唑啉基的单体与其它单体的聚合得到。作为其它单体使用丙烯酸类单体的噁唑啉化合物商品的1个例子,可以列举噁唑啉基在丙烯酸类树脂中被支链化的聚合物型交联剂的“EPOCROSWS-500”、“EPOCROS WS-300”(株式会社日本触媒生产)等。
另外,聚亚烷基二醇成分等的亲水基少、噁唑啉基量多,能够期待涂膜强度提高、耐湿热性提高。
在本发明膜的第1涂布层中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所占的含量通常为10~80重量%,优选为15~65重量%,更优选为20~40重量%。偏离上述范围时,有时不能充分得到聚酯膜和粘接剂层的粘接力。
在本发明膜的第1涂布层中聚乙烯醇所占的含量通常为10~80重量%,优选为15~60重量%,更优选为20~50重量%。低于10重量%时,因聚乙烯醇成分少,有时与粘接剂层的粘接性会不充分,大于80重量%时,因其它成分少,有时与聚酯膜的附着力会不充分。
在本发明膜的第1涂布层中噁唑啉化合物所占的含量通常为10~80重量%,优选为15~60重量%,更优选为20~40重量%。低于10重量%时,因交联成分少,有时涂布层变脆,耐湿热性会下降,大于80重量%时,因其它成分少,有时与聚酯膜的附着力、与粘接剂层的附着力会不充分。
在本发明膜的第1涂布层中含有的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聚乙烯醇∶噁唑啉化合物的重量比,通常为1.0~8.0∶1.0~8.0∶1.0~8.0的范围,优选为1.0~4.3∶1.0~4.0∶1.0~4.0的范围,更优选为1.0~2.0∶1.0~2.5∶1.0~2.0的范围。
在本发明膜的第1涂布层中,为了使涂布面状态和透明性提高,也可以并用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乙烯醇以外的粘合剂聚合物。
在本发明中,所谓“粘合剂聚合物”,是根据高分子化合物安全性评价流程(昭和60年11月化学物质评审会主办),定义为由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数均分子量(Mn)为1000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而且具有成膜性的物质。
作为粘合剂聚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聚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亚胺、甲基纤维素、羟基纤维素、淀粉类等。
在不损害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在第1涂布层中还可以并用噁唑啉化合物以外的交联剂。作为交联剂,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树脂,例如,可以列举三聚氰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等。相对选自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任意1种树脂和聚乙烯醇以及噁唑啉化合物的合计量,这些交联剂通常为3~50重量%,优选为5~40重量%。
所谓三聚氰胺化合物,是在化合物中具有三聚氰胺骨架的化合物。例如,能够使用羟甲基化三聚氰胺衍生物、使醇与羟甲基化三聚氰胺衍生物反应而部分或完全醚化的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作为在醚化中使用的醇,可以适合使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等。另外,作为三聚氰胺化合物,既可以是单体或二聚体以上的多聚体的任意一种,或者也可以使用它们的混合物。既能够使用在三聚氰胺的一部分上共缩聚尿素等的缩合物,也可以使用用于提高三聚氰胺化合物反应性的催化剂。特别优选烷基化三聚氰胺化合物,更优选完全烷基型三聚氰胺化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等。
作为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在分子内含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其的预聚物和固化物。例如,可以列举环氧氯丙烷和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三醇、聚甘油、双酚A等与羟基或氨基的缩聚物,有聚环氧化合物、二环氧化合物、单环氧化合物、缩水甘油胺化合物等。作为聚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醚、二甘油聚缩水甘油醚、三缩水甘油基三(2-羟乙基)异氰酸酯、甘油聚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醚等,作为二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季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等,作为单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烯丙基缩水甘油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等,作为缩水甘油胺化合物,可以列举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基二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环己烷等。
特别优选多官能环氧化合物,更优选具有至少2个缩水甘油醚结构的多官能环氧化合物。作为市售品的1个例子,是聚甘油缩水甘油醚的“DENACOL EX-521”(Nagase chemtex生产)等。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指在分子内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亚基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甲代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它们的嵌段体或衍生物等。
在这些交联剂中,特别通过并用环氧化合物,涂布层变得坚固,能够期待粘接性和耐湿热性的提高。另外,考虑对在线涂布的使用等时,这些交联剂优选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
另外,在第1涂布层中,以改善涂布层的粘连性、润滑性为目的,可以含有颗粒,可以列举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金属等无机颗粒或交联高分子颗粒等有机颗粒等。
本发明的第2涂布层是设计为低反射率的涂布层,在作为后表面侧偏光板的后表面侧保护膜使用时,是能够使制成偏光板时的总透光率提高的涂布层。叠层聚酯膜的总透光率是考虑了聚酯膜、第1涂布层、第2涂布层的光学特性的总透光率,但在作为与偏光膜贴合的保护膜使用时,因为贴合侧的光学特性对偏光板全体的总透光率没有大的帮助,所以作为光学特性最重要的是不与偏光膜贴合的侧,即第2涂布层侧。作为叠层聚酯膜的总透光率,因为第1涂布层也有影响,所以不能准确讨论,一般为90.0%以上,优选为90.5%以上,更优选为91.0%以上。
为了更准确地仅把握第2涂布层的光学特性,为了考察制成偏光板时的总透光率,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判断重要的是只考虑第2涂布层的绝对反射率。反射率和透射率是相互关联的特性,在光吸收少、透明性高的聚酯膜中,一般而言,着眼于高透射率表示低反射率。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制成偏光板时的总透光率,第2涂布层必须是绝对反射率在波长300~800nm的范围内具有1个极小值,该极小值为3.5%以下。作为极小值的波长,更优选的条件是400~700nm的范围,更加优选为450~650nm的范围。另外,极小值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
叠层聚酯膜的第2涂布层的绝对反射率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因制成偏光板时的总透光率变低,造成偏光板的亮度下降,制成液晶显示器时画面变暗。
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树脂,因为一般折射率低,所以是为了达到上述那样的绝对反射率,即为了提高制成偏光板时的总透光率适合的材料,是对本发明的第2涂布层的形成有效的材料。另外,通过将膜厚控制在0.04~0.15μm的范围,能够使总透光率更有效地提高。
所谓丙烯酸树脂可以使用在第1涂布层中说明的各种丙烯酸树脂。另外,为了更有效地使总透光率提高,也可以使用折射率低的含有氟原子的化合物。
所谓聚氨酯树脂可以使用在第1涂布层中说明的各种聚氨酯树脂。另外,为了更有效地使总透光率提高,也可以使用折射率低的含有氟原子的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膜中,关于在第2涂布层中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所占的含量,因为也依赖于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的折射率,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优选为40重量%以上的范围,更优选为50重量%以上的范围,更加优选为60重量%以上的范围。低于40重量%时,有总透光率不能充分提高的情况。
在本发明膜的第2涂布层中,为了使涂布面状态和透明性提高,也可以并用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树脂以外的粘合剂单体。作为并用的粘合剂,考虑到对总透光率的影响,优选不大量使用折射率高的粘合剂。
作为粘合剂聚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聚酯树脂、聚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亚胺、甲基纤维素、羟基纤维素、淀粉类等。
在不损害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在第2涂布层中还可以并用交联剂。因为通过使用交联剂,涂布层变得坚固,所以有耐湿热性和耐擦伤性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作为交联剂,例如,可以列举三聚氰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噁唑啉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等。这些交联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多种使用。再考虑对在线涂布的使用等时,优选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
另外,在第2涂布层中,以涂布层的粘连性、润滑性改良为目的,可以含有颗粒,可以列举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金属等无机颗粒或交联高分子颗粒等有机颗粒等。
在不损害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第1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中含有消泡剂、涂布性改善剂、增粘剂、有机类润滑剂、防静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发泡剂、染料、颜料等。
涂布层中的各种成分分析,例如,能够由TOF-SIMS等的表面分析进行。
由在线涂布设置涂布层时,优选将上述一系列化合物制成水溶液或水分散体,以在聚酯膜上涂布固体成分浓度大致配制为0.1~50重量%左右的涂布液为要领,制造叠层聚酯膜。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以改善对水的分散性、改善成膜性等为目的,可以在涂布液中含有少量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既可以只是1种,也可以适当地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的第1涂布层膜厚,通常为0.002~1.0μm,更优选为0.03~0.5μm,更加优选为0.04~0.2μm的范围。膜厚小于0.002μm时,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粘接性,大于1.0μm时,有可能外观和透明性,膜粘连性会恶化。
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的第2涂布层膜厚,通常为0.04~0.15μm,优选为0.06~0.13μm的范围。因为也依存于涂布层的折射率,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膜厚偏离该范围时,制成偏光板时有时会得不到高的总透光率。
在本发明中,设置涂布层的方法,能够使用逆向照相凹版涂布、直接照相凹版涂布、辊涂、模涂、棒涂、幕帘式淋涂等现有公知的涂布方式。关于涂布方式,在“コ一テイング方式”槇书店、原崎勇次著、1979年发行中有记载例。
在本发明中,关于在聚酯膜上形成涂布层时的干燥和固化条件,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在由离线涂布设置涂布层时,通常可以以80~200℃、3~40秒作为大致标准,优选以100~180℃、3~40秒作为大致标准进行热处理。
另一方面,在由在线涂布设置涂布层时,通常可以以70~280℃、3~200秒作为大致标准进行热处理。
另外,与离线涂布或在线涂布无关,可以根据需要,并用热处理和紫外线照射等活性能量线照射。在构成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的聚酯膜中,也可以预先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的表面处理。
例如,将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作为偏光板中的偏光膜的保护膜使用时,一般地在第1涂布层侧经由用于使偏光膜粘接的粘接剂贴合偏光膜。作为粘接剂,能够使用现有公知的粘接剂,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类化合物,具有缩水甘油基或以环氧环己烷为例的具有脂环式环氧基的环氧类化合物等。
在制成的粘接剂层上,例如,作为偏光膜贴合被一轴拉伸的、由碘等染色的聚乙烯醇。在偏光膜的相反侧也能够贴合保护膜和相位差膜等而制成偏光板。即,在偏光板中使用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时的、在上述中例示的层结构为保护膜/偏光膜/粘接剂/第1涂布层/聚酯膜/第2涂布层。
实施例
以下,由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只要不超越其要点,就不受以下的实施例限定。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测定法和评价方法如下。
(1)聚酯的固有粘度的测定方法
精密称量1g除去了与聚酯非相溶的其它聚合物成分和颜料的聚酯,加入100ml苯酚/四氯乙烷=50/50(重量比)的混合溶剂,使之溶解,在30℃进行测定。
(2)平均粒径(d50:μm)的测定方法
以使用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生产的SA-CP3型)测定的等价球形分布的累计运算(重量基准)50%的值作为平均粒径。
(3)涂布层的膜厚测定方法
将涂布层的表面以RuO4染色,在环氧树脂中包埋。然后,将由超薄切片法制成的切片以RuO4染色,使用TEM(Hitachi生产,H-7650,加速电压100V)测定涂布层截面。
(4)粘接性的评价方法
在叠层聚酯膜的第1涂布层面,作为粘接剂,以干燥膜厚为2μm的方式涂布、干燥聚合度1000、皂化度98.5mol%的5重量%聚乙烯醇水溶液,制成粘接剂层。对该粘接层,粘贴18mm宽的胶带(Nichiban株式会社生产,Cellotape(注册商标)、L-PACK(注册商标)LP-18)(粘接性1),或划入10×10的十字格,在其上粘贴24mm宽的胶带(Nichiban株式会社生产的“Cellotape”(注册商标)、L-PACK(注册商标)LP-24)(粘接性2),以180度的剥离角度急剧剥离后,观察剥离面,剥离面积为5%以下评价为◎,如果大于5%、20%以下则评价为○,如果大于20%、50%以下则评价为△,如果大于50%则评价为×。另外,关于粘接力,粘接性2的情况相当于更严格条件下的评价
(5)来自聚酯膜中的第2涂布层表面的绝对反射率极小值的测定方法
在聚酯膜的测定背面(第1涂布层面)预先粘贴黑胶带(Nichiban株式会社生产的Vinyl tape VT-50),使用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生产紫外可视分光光度计V-570和自动绝对反射率测定装置AM-500N),以同期模式、入射角5°、N偏光、响应Fast、采集数据间隔1.0nm、频带宽10nm、扫描速度1000m/min,对涂布层表面测定波长范围300~800nm的绝对反射率,评价其极小值的波长(底部波长)和绝对反射率。
(6)总透光率的测定方法
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生产的HAZE METER HM-150,以JIS K7361测定。
(7)制成偏光板时的总透光率的评价方法
在叠层聚酯膜的第1涂布层面侧,涂布聚合度1000、皂化度98.5mol%的5重量%聚乙烯醇水溶液,使用辊压机贴合聚乙烯醇-碘的偏光膜,以70℃干燥4分钟,从而制成偏光板。另一方面,作为参照,对于三乙酰纤维素膜(TAC膜)也以同样的方法制成偏光板。在制成的偏光板中,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生产的HAZE METER HM-150、以JISK 7361测定,评价从叠层聚酯膜形成的偏光板的总透光率。即,与从TAC膜形成的偏光板的总透光率相比较,下降量如果为1%以下则评价为○,将下降量大于1%,担心亮度下降的情况评价为×。
(8)波长380nm的透射率测定
由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生产,UV-3100PC型),将扫描速度设为低速,将取样间隔设为2nm,在波长300~700nm的区域连续测定光线透射率,检测出在380nm波长处的光线透射率。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聚酯是如下操作准备得到的。
<聚酯(A)的制造方法>
在反应器中加入100重量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60重量份乙二醇为起始原料,加入0.09重量份乙酸镁·四水盐作为催化剂,反应开始温度设为150℃,随着甲醇的蒸出,使反应温度缓慢上升,3小时后设为230℃。4小时后,使酯交换反应实质上结束。在该反应混合物中添加0.04重量份酸式磷酸乙酯后,加入0.04重量份三氧化锑,进行4小时缩聚反应。即,将温度从230℃缓慢升温到280℃。另一方面,压力由常压缓慢下降,最后设为0.3mmHg。反应开始后,由反应槽的搅拌动力的变化,在相当于特性粘度0.63的时刻停止反应,在氮气加压下使聚合物排出,得到的聚酯(A)的特性粘度为0.63。
<聚酯(B)的制造方法>
在聚酯(A)的制造方法中,添加0.04重量份酸式磷酸乙酯后,加入0.2重量份在乙二醇中分散的平均粒径为2.0μm的二氧化硅颗粒、0.04重量份三氧化锑、在相当于特性粘度0.65的时刻停止缩聚反应,除此以外,使用与聚酯(A)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得到聚酯(B)。得到的聚酯(B)的特性粘度是0.65。
<聚酯(C)的制造方法>
在带有通风孔的双轴挤出机中供给聚酯(A),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以成为10重量%浓度的方式供给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CYTEC公司生产,CYASORB UV-3638,分子量369,苯并噁嗪酮类)熔融混炼,进行切片化,制成紫外线吸收剂母炼胶聚酯(C)。得到的聚酯(C)的特性粘度为0.59。
构成涂布层的化合物例子如下。
(化合物例)
·聚酯树脂:(ⅠA)
以下述组成共聚的聚酯树脂的羧酸类水分散体
单体组成:(酸成分)间苯二甲酸/偏苯三酸//(二元醇成分)一缩二乙二醇/季戊二醇=96/4//80/20(摩尔%)
聚酯树脂:(ⅠB)
以下述组成共聚的聚酯树脂的羧酸类水分散体
单体组成:(酸成分)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二元醇成分)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季戊二醇/二羟甲基丙酸=20/80//16/64/12/8(摩尔%)
聚酯树脂:(ⅠC)
以下述组成共聚的聚酯树脂的羧酸类水分散体
单体组成:(酸成分)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二元醇成分)乙二醇/1,4-丁二醇/一缩二乙二醇=56/40/4//70/20/10(摩尔%)
·丙烯酸树脂:(ⅡA)以下述组成聚合的丙烯酸树脂的水分散体
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65/21/10/2/2(重量%)的乳化聚合物(乳化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丙烯酸树脂:(ⅡB)以下述组成聚合的丙烯酸树脂的水分散体
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65/28/3/2/2(重量%)的乳化聚合物(乳化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聚氨酯树脂:(ⅢA)
将由80份由1,6-己二醇和碳酸二乙酯构成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碳酸酯多元醇、4份数均分子量400的聚乙二醇、12份亚甲基双(4-环己基异氰酸酯)、4份二羟甲基丁酸构成的聚氨酯树脂,以三乙胺中和得到的水分散体。
·聚氨酯树脂:(ⅢB)
将由400份由1,6-己二醇和碳酸二乙酯构成的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碳酸酯多元醇、10.4份季戊二醇、58.4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74.3份二羟甲基丁酸构成的预聚物以三乙胺中和,以异佛尔酮二胺进行延长链而得到的聚氨酯树脂的水分散体。
·聚氨酯树脂:(ⅢC)
作为羧酸水分散型聚酯聚氨酯树脂的HYDRAN AP-40(DIC公司制)
聚乙烯醇(Ⅳ)
皂化度88mol%、聚合度500的聚乙烯醇
·噁唑啉化合物:(ⅤA)
具有噁唑啉基和聚亚烷基氧化物链的丙烯酸聚合物EPOCROSWS-500(日本触媒生产)。噁唑啉基量约4.5mmol/g。
·噁唑啉化合物:(ⅤB)
含有噁唑啉基的丙烯酸聚合物EPOCROS WS-300(日本触媒生产)。噁唑啉基量约7.7mmol/g。
·环氧化合物:(ⅥA)作为聚甘油缩水甘油醚的DENACOL EX-521(Nagase chemtex生产)
·三聚氰胺化合物:(ⅥB)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
·颗粒:(Ⅶ)平均粒径65nm的硅溶胶
实施例1
将聚酯(A)、(B)分别以90%、10%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原料作为最外层(表层)的原料,将聚酯(A)、(C)分别以85%、15%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原料作为中间层的原料,分别供给2台挤出机,各以285℃熔融后,在设定为40℃的冷却辊上,以2种3层(表层/中间层/表层)的层结构共同挤出,使其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片。接着,利用辊转速差,以温度85℃在纵向拉伸3.4倍后,在该纵向拉伸膜的一面涂布下述表1所示的涂布液A1(形成第1涂布层),在相反面涂布下述表2所示的涂布液B1(形成第2涂布层),导入拉幅机,在横向以120℃拉伸4.3倍,以225℃进行热处理后,在横向松弛2%,得到具有膜厚(干燥后)为0.05μm的第1涂布层、膜厚为0.10μm的第2涂布层的厚38μm(表层4μm、中间层30μm)的聚酯膜。评价得到的聚酯膜,第1涂布层的粘接性良好,第2涂布层的极小值绝对反射率抑制得低为2.5%,另外,380nm处的透射率为4%,能够确认吸收紫外线。在下述表3中表示该膜的特性。
实施例2~19
在实施例1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1和表2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3所示。
实施例20
将聚酯(A)、(B)分别以90%、10%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原料作为最外层(表层)的原料,将聚酯(A)、(C)分别以80%、20%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原料作为中间层的原料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3所示,另外,在380nm处的透射率为1%,能够确认吸收紫外线。
实施例21
将混合聚酯(A)、(B)分别以90%、10%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原料作为最外层(表层)的原料,将聚酯(A)、(C)分别以90%、10%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原料作为中间层的原料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3所示,另外,在380nm处的透射率为9%,能够确认吸收紫外线。
实施例22
将聚酯(A)、(B)分别以90%、10%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原料作为最外层(表层)的原料,将聚酯(A)作为中间层原料使用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3所示。
比较例1~10
在实施例1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1和表2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评价制成的叠层膜,结果如下述表4所示,为粘接性弱的叠层聚酯膜、观察不到反射率极小值的叠层聚酯膜或反射率的极小值高的叠层聚酯膜。
[表1]
[表2]
Figure BDA0000145564980000251
[表3]
Figure BDA0000145564980000252
[表4]
Figure BDA0000145564980000253
实施例23~42
在实施例1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2和表5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6所示。
实施例43
在实施例20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5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6所示。
实施例44
在实施例21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5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6所示。
实施例45
在实施例22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5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6所示。
比较例11~20
在实施例1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1、2和表5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评价制成的叠层膜,如下述表7所示,为粘接性弱的叠层聚酯膜、观察不到反射率极小值的叠层聚酯膜或反射率的极小值高的叠层聚酯膜。
[表5]
Figure BDA0000145564980000261
[表6]
[表7]
Figure BDA0000145564980000272
实施例46~67
在实施例1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2和表8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9所示。
实施例68
在实施例20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2和表8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9所示。
实施例69
在实施例21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2和表8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9所示。
实施例70
在实施例22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2和表8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制成的聚酯膜如表9所示。
比较例21~26
在实施例1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2和表8所示的涂布剂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得到聚酯膜。评价制成的叠层聚酯膜,如下述表10所示,为粘接性弱的叠层聚酯膜、观察不到反射率极小值的叠层聚酯膜或反射率的极小值高的叠层聚酯膜。
[表8]
Figure BDA0000145564980000281
[表9]
Figure BDA0000145564980000291
[表10]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膜,例如能够适合利用于液晶显示器中所使用的偏光膜的保护膜,特别适合利用于后表面侧偏光板的后表面侧保护膜等需要良好的与各种粘接剂的粘接性、加工后高的总透光率的用途中。

Claims (20)

1.一种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在聚酯膜的一面具有第1涂布层,在另一面具有第2涂布层,所述第1涂布层是涂布含有选自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聚乙烯醇和噁唑啉化合物的涂布液而形成的,所述第2涂布层的绝对反射率在波长300~800nm的范围具有1个极小值,该极小值为3.5%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第1涂布层的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的含量为10~80重量%,第1涂布层的聚乙烯醇的含量为10~80重量%,第1涂布层的噁唑啉化合物含量为10~80重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第1涂布层的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聚乙烯醇∶噁唑啉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0~8.0∶1.0~8.0∶1.0~8.0的范围。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第1涂布层的聚氨酯树脂是使用聚碳酸酯多元醇类作为多元醇而得到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第1涂布层的噁唑啉化合物是在侧链具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具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是由加聚性的含有噁唑啉基的单体与其它单体聚合而得到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其它单体为丙烯酸类单体。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第1涂布层还含有三聚氰胺化合物和/或环氧化合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相对选自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至少1种树脂、聚乙烯醇和噁唑啉化合物的合计量,三聚氰胺化合物和/或环氧化合物的含量为3~50重量%。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三聚氰胺化合物为烷基化三聚氰胺化合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烷基化三聚氰胺化合物为完全烷基型三聚氰胺化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完全烷基型三聚氰胺化合物为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
13.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环氧化合物为多官能环氧化合物。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多官能环氧化合物为具有至少2个缩水甘油醚结构的化合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2个缩水甘油醚结构的化合物为聚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第2涂布层含有丙烯酸树脂和/或聚氨酯树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第2涂布层中的丙烯酸树脂和/或聚氨酯树脂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第2涂布层的聚氨酯树脂是使用聚碳酸酯多元醇类作为多元醇而得到的。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第1涂布层的厚度为0.002~1.0μm,第2涂布层的厚度为0.04~0.15μm。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在聚酯膜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CN201080042136.9A 2009-09-23 2010-09-13 叠层聚酯膜 Active CN102548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8298 2009-09-23
JP2009-218298 2009-09-23
JP2009218299 2009-09-23
JP2009-218299 2009-09-23
JP2009221782A JP5295918B2 (ja) 2009-09-28 2009-09-28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9-221782 2009-09-28
PCT/JP2010/065754 WO2011037032A1 (ja) 2009-09-23 2010-09-13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762A true CN102548762A (zh) 2012-07-04
CN102548762B CN102548762B (zh) 2014-09-03

Family

ID=43795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2136.9A Active CN102548762B (zh) 2009-09-23 2010-09-13 叠层聚酯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84976B2 (zh)
EP (1) EP2481580B1 (zh)
KR (1) KR101727171B1 (zh)
CN (1) CN102548762B (zh)
WO (1) WO201103703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023A (zh) * 2014-07-21 2016-01-27 三星Sdi株式会社 偏光板、包括其的液晶显示器及用于制备偏光板的方法
TWI675085B (zh) * 2015-01-16 2019-10-21 日商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接著層形成用的組成物、接著層、接著層的製造方法、複合材、片、放熱構件、電子裝置、電池、電容器、汽車用零件及機械機構零件
CN112143007A (zh) * 2019-06-28 2020-12-29 Skc株式会社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5093595A (zh) * 2017-09-22 2022-09-23 东洋纺株式会社 层叠聚酯薄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67912B1 (ko) * 2009-06-12 2017-08-14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적층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1767911B1 (ko) * 2009-07-01 2017-08-14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적층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JP5349172B2 (ja) * 2009-07-01 2013-11-20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2481581B1 (en) * 2009-09-23 2015-01-28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JP4888853B2 (ja) 2009-11-12 2012-02-29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570289B2 (ja) * 2010-04-29 2014-08-13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962661B2 (ja) 2010-06-22 2012-06-2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KR101833582B1 (ko) 2011-05-18 2018-02-28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3차원 화상표시 대응 액정표시장치에 적합한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5472464B2 (ja) 2011-05-18 2014-04-16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5536717B2 (ja) * 2011-06-27 2014-07-0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2005473B1 (ko) * 2012-09-28 2019-10-08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2027426B1 (ko) * 2012-08-31 2019-10-01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WO2014204151A1 (ko) * 2013-06-18 2014-12-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연신 적층체, 박형 편광자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박형 편광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KR101575489B1 (ko) 2013-06-18 2015-12-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연신 적층체, 박형 편광자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박형 편광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JP2015021014A (ja) * 2013-07-16 2015-02-0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1581089B1 (ko) * 2013-11-27 2015-12-30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대전방지 필름
GB201409063D0 (en) * 2014-05-21 2014-07-02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td Coated polyester film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6107A (ja) * 2000-06-16 2002-01-09 Reiko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イルム
JP2003049135A (ja) * 2001-08-09 2003-02-21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Ito膜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20030235704A1 (en) * 2002-06-12 2003-12-25 Kazuyuki Akatsu Polyester film for display
JP2007171707A (ja) * 2005-12-25 2007-07-05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用基材
WO2009072469A1 (ja) * 2007-12-06 2009-06-1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216B2 (ja) 1979-01-25 1984-02-03 ダイアホイル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DE3313923A1 (de) 1983-04-16 1984-10-18 Hoechst Ag, 6230 Frankfurt Polyesterrohstoff, daraus hergestellte formkoerper, vorzugsweise eine folie, sowie verwendung der formkoerper
JP3297450B2 (ja) 1991-07-22 2002-07-0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偏光フィルム
JPH08271734A (ja) 1995-04-03 1996-10-18 Fujimori Kogyo Kk 前面側偏光板の前面側保護シート、および該前面側保護シートの偏光素膜側への貼着方法
JPH08271733A (ja) 1995-04-03 1996-10-18 Fujimori Kogyo Kk 前面側偏光板の前面側保護シート、その製造法、および該前面側保護シートの偏光素膜側への貼着方法
US6793860B2 (en) * 2000-01-05 2004-09-21 Arkwright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producing aqueous ink-jet recording media using hot-melt extrudable compositions and media produced therefrom
JP4341163B2 (ja) 2000-10-10 2009-10-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311907A (ja) * 2002-04-26 2003-11-06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ディスプレイ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1602683A4 (en) 2003-03-11 2006-04-19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rp BIAXIALLY ORIENTATED POLYESTER FILM AND DEMOLITION FILM
TWI249043B (en) * 2003-08-11 2006-02-11 Toyo Boseki Near infrared ray absorption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near infrared ray absorption film rol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it, and near infrared ray absorption filter
TWI295303B (en) * 2003-08-21 2008-04-01 Toyo Boseki Optical-use adhesive polyester film and optical-use laminatede film
JP4655476B2 (ja) 2003-12-26 2011-03-23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
JP4807965B2 (ja) * 2004-05-12 2011-11-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再剥離用水分散型アクリル系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粘着剤組成物
JP2006227090A (ja) 2005-02-15 2006-08-31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
JP2006253565A (ja) 2005-03-14 2006-09-21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太陽電池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太陽電池積層体
US20060225827A1 (en) * 2005-04-08 2006-10-12 Herong Lei Process for forming polarizer plate
JP2008003541A (ja) * 2006-01-27 2008-01-10 Fujifilm Corp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と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18543A (ja) 2006-07-10 2008-01-31 Nof Corp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反射防止性フィルム及び反射防止性近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ム
JP4448183B2 (ja) 2007-09-28 2010-04-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7906216B2 (en) 2007-09-28 2011-03-1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6107A (ja) * 2000-06-16 2002-01-09 Reiko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イルム
JP2003049135A (ja) * 2001-08-09 2003-02-21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Ito膜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20030235704A1 (en) * 2002-06-12 2003-12-25 Kazuyuki Akatsu Polyester film for display
JP2007171707A (ja) * 2005-12-25 2007-07-05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用基材
WO2009072469A1 (ja) * 2007-12-06 2009-06-1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023A (zh) * 2014-07-21 2016-01-27 三星Sdi株式会社 偏光板、包括其的液晶显示器及用于制备偏光板的方法
CN113296181A (zh) * 2014-07-21 2021-08-2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偏光板、包括其的液晶显示器及用于制备偏光板的方法
TWI675085B (zh) * 2015-01-16 2019-10-21 日商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接著層形成用的組成物、接著層、接著層的製造方法、複合材、片、放熱構件、電子裝置、電池、電容器、汽車用零件及機械機構零件
US10557062B2 (en) 2015-01-16 2020-02-11 Jnc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layer,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dhesive layer, composite material, sheet, heat dissipation member, electronic device, battery, capacitor, automobile component and machine mechanism component
CN115093595A (zh) * 2017-09-22 2022-09-23 东洋纺株式会社 层叠聚酯薄膜
CN115093595B (zh) * 2017-09-22 2023-11-17 东洋纺株式会社 层叠聚酯薄膜
CN112143007A (zh) * 2019-06-28 2020-12-29 Skc株式会社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2143007B (zh) * 2019-06-28 2022-11-29 Skc株式会社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84976B2 (en) 2014-07-22
EP2481580A4 (en) 2013-04-24
US20120189831A1 (en) 2012-07-26
KR20120073232A (ko) 2012-07-04
EP2481580A1 (en) 2012-08-01
CN102548762B (zh) 2014-09-03
EP2481580B1 (en) 2014-01-15
WO2011037032A1 (ja) 2011-03-31
KR101727171B1 (ko) 2017-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8762B (zh) 叠层聚酯膜
CN102762379B (zh) 叠层聚酯膜
CN102395469B (zh) 叠层聚酯膜
CN102470655B (zh) 叠层聚酯膜
CN102427943B (zh) 叠层聚酯膜
CN102458850A (zh) 叠层聚酯膜
JP5174606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905899A (zh) 叠层聚酯膜
CN102791486A (zh) 叠层聚酯膜
CN102470654A (zh) 叠层聚酯膜
JP5506962B2 (ja) 偏光膜保護フィルム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
CN102171038A (zh) 叠层聚酯膜
CN103228446A (zh) 叠层聚酯膜
CN102892582A (zh) 叠层聚酯膜
CN102905898A (zh) 叠层聚酯膜
JP6528809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3889722A (zh) 涂布膜
CN103619588A (zh) 涂布膜
JP2010253715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3889721A (zh) 涂布膜
JP5753231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0089308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755770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20023185A (ja) フィルム積層体
JP5385581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RAYON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RAY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