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3007B -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3007B
CN112143007B CN202010555229.7A CN202010555229A CN112143007B CN 112143007 B CN112143007 B CN 112143007B CN 202010555229 A CN202010555229 A CN 202010555229A CN 112143007 B CN112143007 B CN 112143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film
compound
dichroic dye
polyester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52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43007A (zh
Inventor
郭奇烈
李仲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kai Mcwo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43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3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43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3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29C37/0025Applying surface layers, e.g. coatings, decorative layers, printed layers, to articles during shaping, e.g. in-mould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01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 B29C48/0018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shaping by orienting, stretching or shrinking, e.g. film blo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41Organic pigments; Organic dy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7/00Use of polyester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上述聚酯膜包括:基材层,包含聚酯树脂;以及,涂层,设置于上述基材层上,并且包含二色性染料,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范围内,偏光度超过50%,透光率可以满足40%以上,并且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耐久性、耐热性和色彩表现性。

Description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光学性质、耐久性、耐热性和色彩表现性均优异的聚酯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膜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装置(Flat Panel Display)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被广泛用于这种平板显示装置中。
液晶显示装置需要具有高偏光度的偏光膜以便有效地透射背光(backlight)的光。另一方面,由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使用有机发光元件,该有机发光元件为施加电压时自发光的自发光元件,因此为了准确地实现黑屏并确保室外可见度而使用偏光膜。
目前,尽管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所需特性有所不同,但依然将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膜使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但是,对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由于不需要高偏振光学性质,因此需要开发具有适合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质并确保颜色实现和室外可见度的偏光膜。
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第2005-266502号中,虽然偏光膜的偏光度为95%以上,但是透射率至少为40%以上,因此即使满足液晶显示装置所需的高偏光度,光损失也很多,所以色彩表现性低,因此不适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实施方式提供具有适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质,并且耐久性、耐热性和色彩表现性均优异的聚酯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膜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膜包括:基材层,包含聚酯树脂;以及,涂层,设置于上述基材层上,并且包含二色性染料,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范围内,偏光度为超过50%,并且透光率为40%以上。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有机发光元件的偏光板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的聚酯膜。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的用于有机发光元件的偏光板。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包括:(1)将聚酯树脂经过熔融挤出以制造未延伸片材的步骤;(2)沿着第一方向初次延伸上述未延伸片材的步骤;(3)在上述初次延伸后的片材上涂布包含二色性染料的组合物的步骤;以及,(4)沿着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二次延伸上述涂布后的片材的步骤。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膜具有适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光学性质,并且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耐热性和色彩表现性。
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内容,并且在不变更本发明的要旨的前提下,可以以各种形式变化。
在本说明书中,当将每个层、膜或片材记载为设置于每个层、膜或片材之上(on)或之下(under)时,其包括直接(directly)或间接地经由其他构成要素设置。
在本说明书中,当部件“包括”某个构成要素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部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构成要素,而不排除其他构成要素。
应当理解,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所有情况下,用术语“约”修饰表示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成分的量,反应条件等的所有数字和表达。
聚酯膜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膜包括:基材层,包含聚酯树脂;以及,涂层,设置于上述基材层上,并且包含二色性染料(dichroic dye),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范围内,偏光度为超过50%,并且透光率为40%以上。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基材层为聚酯树脂层。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基材层的聚酯树脂包括二醇成分和二羧酸成分。具体地,上述基材层可以通过包括二醇成分和二羧酸成分的聚酯树脂来形成。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二醇成分可以由直链或支链的脂肪族C2-C10二醇组成。即,上述二醇成分可以不包括脂环族二醇或芳香族二醇。当使用包含由直链或支链脂肪族C2-C10二醇组成的二醇成分的聚酯树脂经过熔融挤出以制造膜或片材时,由于填充性能良好,因此膜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和表面强度。
具体地,上述直链或支链的脂肪族C2-C10二醇可以包括乙二醇、二甘醇、新戊二醇、1,3-丙二醇、1,2-辛二醇、1,3-辛二醇、2,3-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5-戊二醇、2,4-二乙基-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1-二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2-乙基-3-甲基-1,5-己二醇、2-乙基-3-乙基-1,5-己二醇、1,7-庚二醇、2-乙基-3甲基-1,5-庚二醇、2-乙基-3-乙基-1,6-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等的衍生物或其任意组合,但并不仅限于此。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二醇成分可以包括选自乙二醇、二甘醇、环己烷二甲醇(cyclohexanedimethanol,CHDM)、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和辛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此时二醇成分可以被C1至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二醇成分可以包括乙二醇、二甘醇、1,4-环己烷二甲醇、1,3-丙二醇、1,2-辛二醇、1,3-辛二醇、2,3-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5-戊二醇、2,4-二乙基-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1-二甲基-1,5-戊二醇或其组合。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二醇成分可以包括选自乙二醇、二甘醇、新戊二醇和环己烷二甲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一实施方式,以上述二醇成分的总摩尔数为基准,上述聚酯树脂可以包括30摩尔%至90摩尔%的乙二醇。例如,以上述二醇成分的总摩尔数为基准,上述聚酯树脂可以包括40摩尔%至90摩尔%,50摩尔%至85摩尔%或65摩尔%至85摩尔%的乙二醇。
根据一实施方式,以上述二醇成分的总摩尔数为基准,上述聚酯树脂可以包括30摩尔%至90摩尔%的新戊二醇。例如,以上述二醇成分的总摩尔数为基准,上述聚酯树脂可以包括35摩尔%至90摩尔%,35摩尔%至80摩尔%,35摩尔%至75摩尔%,35摩尔%至70摩尔%,40摩尔%至65摩尔%,40摩尔%至60摩尔%的新戊二醇。当满足上述范围时,可能易于控制晶体性质。
上述二羧酸成分可以为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二甲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邻苯二甲酸等;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癸烷二羧酸等;脂环族二羧酸;其酯化产物;或其组合。具体地,上述二羧酸成分可以由对苯二甲酸、二甲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邻苯二甲酸或其组合组成。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二羧酸成分可以包括芳香族二羧酸。例如,以上述二羧酸成分的总摩尔数为基准,上述二羧酸成分可以包括80摩尔%以上,90摩尔%以上,或95摩尔%以上的对苯二甲酸。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聚酯树脂的特性黏度(IV)可以为0.60dl/g至3.0dl/g。例如,上述聚酯树脂的特性黏度可以为0.63dl/g至1.2dl/g,0.65dl/g至1.1dl/g或0.67dl/g至1.0dl/g。当满足上述范围时,压延性优异,压延工序中的运动黏度保持率优异,而且片材和膜的厚度均匀性优异。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聚酯树脂的结晶热可以为2.5J/g以下。例如,上述聚酯树脂的结晶热量可以为0至2.2J/g或0至2J/g。当满足上述范围时,具有提高压延性的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以上述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上述涂层可以包括0.5重量%以上至小于50重量%的二色性染料。例如,以上述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上述涂层可以包括0.5重量%以上至小于20重量%,4重量%至18重量%,或4重量%至16重量%的二色性染料。具体地,以上述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上述涂层可以包括4重量%以上至小于20重量%的二色性染料。当满足上述范围时,可以获得适合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透光率、雾度和偏光度的光学性质,并且可以防止由于二色性染料的含量过多而导致的涂层的分散性劣化。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二色性染料的二色性比(dichroic ratio)可以为1.5至14。例如,上述二色性染料的二色性比可以为2至14,3至14,或4至14。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二色性染料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范围内可以具有0.4以下的吸光度。例如,上述二色性染料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范围内可以具有0.39以下或0.38以下的吸光度。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二色性染料的熔点(Tm)可以为100℃至140℃。例如,上述二色性染料的熔点(Tm)可以为100℃至130℃或110℃至140℃。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二色性染料可以为偶氮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偶氮甲碱类化合物、靛蓝类化合物、硫靛类化合物、花青类化合物、茚满(indane)类化合物、甘菊环((azulene)类化合物、苝(Perylene)类化合物、酞吡呤酮(phthaloperinone)类化合物或吖嗪(azin)类化合物。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涂层还可以包括底漆。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底漆可以包括选自粘合剂树脂、固化剂、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粘合剂树脂可以包括选自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丙烯酸树脂可以为聚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三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异氰脲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环氧乙烷改性六氢邻苯二甲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二环戊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丙酸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或其组合,但并不仅限于此。
上述聚氨酯树脂可以包括聚酯聚氨酯树脂,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上述聚氨酯树脂可以为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作为市售品可以为DIC公司的HYDRAN AP-20等,但并不仅限于此。
上述聚酯树脂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共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但并不仅限于此。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涂层的厚度可以为100nm以下。例如,上述涂层的厚度可以为10nm至100nm,20nm至100nm,30nm至100nm,30nm至80nm,30nm至70nm,或30nm至60nm。
根据一实施方式,以上述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上述涂层可以包括5重量%至30重量%的粘合剂树脂。例如,以上述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上述涂层可以包括5重量%至25重量%,8重量%至20重量%,或10重量%至15重量%的粘合剂树脂。
如有需要,上述底漆可以包括本领域惯用的固化剂、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以促进反应或提高涂覆性能。
虽然并不具体限定本领域惯用的固化剂,但若举例说明,可以使用噁啉类、环氧类、碳酰亚胺类、三聚氰胺类固化剂等。
虽然并不具体限定本领域惯用的分散剂,但若举例说明,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等碱金属化合物,异丙基三硬脂基钛酸酯、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四氧基氧化钛等钛类化合物,硅烷类化合物,多元羧酸、多元羧酸酯等羧酸类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乙烯基吡咯烷酮类化合物。
虽然并不具体限定为了提升粒子的分散性而使用的上述表面活性剂,但若举例说明,可以使用具有选自烷氧基、羟基、胺基和共轭双键中的至少一个官能团的表面活性剂。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粘合剂树脂和上述二色性染料的重量比可以为2至20:1。例如,上述粘合剂树脂和上述二色性染料的重量比可以为2.5至20:1,2.5至15:1,3至13:1,3至10:1,3至8:1,或3至5:1。当满足上述范围时,可以获得适合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透光率、雾度和偏光度的光学特性。
根据一实施方式,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范围内,上述聚酯膜的偏光度超过50%。例如,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范围内,上述聚酯膜的偏光度可以为50%以上,53%以上,55%以上,50%至90%,50%至85%,50%至80%,53%至80%,54%至80%,54%至75%,54%至70%,54%至65%,或54%至60%。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聚酯膜的透光率为40%以上。具体地,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范围内,上述聚酯膜的透光率为40%以上。例如,上述聚酯膜的透光率可以为50%以上,55%以上,60%以上,65%以上,40%至90%,50%至80%,55%至75%,60%至75%,或65%至75%。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聚酯膜的雾度为10%以下。例如,上述聚酯膜的雾度可以为9%以下,8.5%以下,3%至9%,4%至9%,5%至8.5%,或5.5%至8.5%。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聚酯膜的厚度可以为10μm至200μm。例如,上述聚酯膜的厚度为10μm至188μm,10μm至125μm,20μm至188μm,23μm至125μm,30μm至188μm,38μm至125μm,或38μm至100μm。
上述聚酯膜可以用作偏光膜。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有机发光元件的偏光板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的聚酯膜。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的用于有机发光元件的偏光板。
聚酯膜的制造方法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包括:(1)将聚酯树脂经过熔融挤出以制造未延伸片材的步骤;(2)沿着第一方向初次延伸上述未延伸片材的步骤;(3)在上述初次延伸后的片材上涂布包含二色性染料的组合物的步骤;以及,(4)沿着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二次延伸上述涂布后的片材的步骤。
步骤(1)
上述步骤(1)为将聚酯树脂经过熔融挤出以制造未延伸片材的步骤。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聚酯树脂可以通过使用选自锗类化合物、锑类化合物、铝类化合物和钛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将二醇成分和二羧酸成分聚合而制造。
关于上述二醇成分和二羧酸成分的描述如上所述。
根据一实施方式,可以在250℃以上温度下进行熔融挤出。
例如,可以在255℃以上,260℃以上,270℃以上,280℃以上,200℃至300℃,230℃至280℃,或250℃至280℃的温度下进行。上述聚酯膜的有益效果在于,即使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耐热性也很强,因此不会出现缺陷。具体地,由于在熔融挤出工艺温度下可能会发生热分解,因此不适合使用没有实质性的二色性比的非二色性染料。例如,上述非二色性染料可以具有小于1的二色性比,但并不仅限于此。
步骤(2)
步骤(2)为沿着第一方向初次延伸上述未延伸片材的步骤。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片材可以在延伸之前在恒定温度下进行预热。以上述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基准,上述预热温度可以为Tg+5℃至Tg+50℃。例如,上述预热温度可以为70℃至90℃。当满足上述范围时,可以确保容易延伸的片材的柔韧性,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延伸期间的破裂现象。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第一方向可以为纵向方向(MD),也可以为横向方向(TD)。例如,第一方向可以为纵向方向(MD),并且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可以为横向方向(TD)。或者,上述第一方向可以为横向方向(TD),并且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可以为纵向方向(MD)。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初次延伸比可以为1.0至4.0。例如,可以为1.0至3.5,1.3至3.5,1.5至3.3,或1.5至3.0。
根据一实施方式,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期间的温度可以为55℃至120℃。例如,可以为70℃至120℃或80℃至110℃下进行沿着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
步骤(3)
步骤(3)为在上述初次延伸后的片材上涂布包含二色性染料的组合物的步骤。
关于上述二色性染料的描述如上所述。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涂布可以为旋转涂布或在线涂布。具体地,优选在线涂覆以确保耐热性,但并不仅限于此。
步骤(4)
步骤(4)为沿着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二次延伸上述涂布后的片材的步骤。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片材可以在延伸之前在恒定温度下进行预热。以上述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基准,上述预热温度可以为Tg+5℃至Tg+50℃。例如,上述预热温度可以为70℃至90℃。当满足上述范围时,可以确保容易延伸的片材的柔韧性,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延伸期间的破裂现象。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第二方向可以为纵向方向(MD)或横向方向(TD)。
根据一实施方式,沿着上述第二方向上的延伸比可以为2.0至5.0。例如,可以为2.0至4.8,2.5至4.5,2.5至4.3,或3.0至4.0。
根据一实施方式,沿着上述第二方向延伸时的温度可以为55℃至120℃。例如,可以在90℃至120℃或100℃至120℃下进行沿着上述第二方向的延伸。
根据一实施方式,上述初次延伸的延伸比与上述二次延伸的延伸比的比值(即,初次延伸比与二次延伸比的比值)可以为1:1至5。例如,上述初次延伸的延伸比与上述二次延伸的延伸比的比值可以为1:1至4,1:1至3,或1:1至2。
根据一实施方式,在步骤(1)至(4)中,最高工艺温度可以为250℃以上。例如,在步骤(1)至(4)中,最高工艺温度可以为255℃以上,260℃以上,270℃以上,280℃以上,200℃至300℃,230℃至280℃,或250℃至280℃。上述聚酯膜的有益效果在于,即使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耐热性也很强,因此不会出现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上述内容。但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在配备有搅拌器、温度计和部分回流冷却器的不锈钢高压釜中,以1.7:1.0的摩尔比混合作为二羧酸组分的对苯二甲酸(TPA)和作为二醇组分的乙二醇(EG),然后将生成的甲醇蒸馏去除的同时进行酯交换反应。之后,在280℃,26.6Pa(0.2Torr)的减压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以获取聚酯树脂。
将上述树脂在280℃的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并引导至t型模头(T-Die)以形成未延伸片材,然后使用延伸装置将上述片材沿着MD方向以1.0至1.5的延伸比进行初次延伸。
制造含有粘合剂树脂(聚酯类Goo化学公司的Z690)10克,二色性染料(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的氯唑黑(Chlorazol black))5克,固化剂(日本催化剂公司的WS500)10克,其他添加剂和适量蒸馏水的组合物后,利用上述组合物涂布上述片材。
然后,将上述涂布后的片材沿着TD方向以3.0至4.8的延伸比进行延伸,以制造厚度为50μm的聚酯膜。
实施例2至6和比较例1至3
重复上述实施例1的步骤,但是如下表1所示改变涂层的成分和含量以制备聚酯膜。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使用了仅将染料混合至水而未用粘合剂的组合物作为涂布液,在该情况下,涂布液与聚酯树脂层之间的粘附性低,因此在聚酯树脂层上未形成涂层。
另外,在比较例2和3中,使用了普通染料(FASTOGEN,DIC公司),而未使用二色性染料。
【表1】
Figure GDA0003886671470000101
Figure GDA0003886671470000111
评价例1:透光率
使用UV-光谱仪(日本岛津制作所,UV-2450)测量透光率。
评价例2:雾度
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的雾度计NDH-5000W测量雾度。
评价例3:偏光度
使用UV-光谱仪(日本岛津制作所,UV-2450)测量偏光度。
评价例4:耐湿性
切成10cm×10cm的尺寸,以此准备两张聚酯膜。重叠使得两张聚酯膜的一表面彼此接触后,将其在80℃/80%RH下以10kg的载荷压缩24小时。之后,将上述压缩后的聚酯膜冷却至常温后,测量该膜的透射率的变化,当透射率的变化为1%以上时标记为X,小于1则标记为O。
上述评价例1至4的结果示于如下表2。
【表2】
Figure GDA0003886671470000112
Figure GDA0003886671470000121
如上表2所示,相比于比较例中制造的聚酯膜,实施例中制造的聚酯膜具有均衡且优异的透光率、偏光度和雾度的光学性质以及耐湿性,因此可以看出适合用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具体地,可以看出,使用二色性染料的实施例的聚酯膜具有均衡且优异的透光率、偏光度和雾度的光学性质以及耐湿性,而没有使用染料的比较例1和使用普通染料的比较例2及3则具有较差的雾度、偏光度和耐湿性。

Claims (9)

1.一种聚酯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层,包含聚酯树脂;以及,
涂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并且包含二色性染料和粘合剂树脂,
在380nm 至780nm 的波长范围内,偏光度超过50%,并且透光率为40%以上,以及
其中,粘合剂树脂和所述二色性染料的重量比为2 至20:1;
以所述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涂层包括4 重量%以上至小于20 重量%的二色性染料;
所述粘合剂树脂包括选自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膜的雾度为10%以下,所述聚酯膜的厚度为10μm至20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聚酯树脂包括二醇成分和二羧酸成分;
所述二色性染料为偶氮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偶氮甲碱类化合物、靛蓝类化合物、硫靛类化合物、花青类化合物、茚满类化合物、甘菊环类化合物、苝类化合物、酞吡呤酮类化合物或吖嗪类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色性染料的二色性比为1.5至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色性染料在380nm至78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0.4以下的吸光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还包括底漆;
所述底漆包括选自固化剂、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酯膜,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涂层包括5重量%至30重量%的所述粘合剂树脂。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聚酯树脂经过熔融挤出以制造未延伸片材的步骤;
(2)沿着第一方向初次延伸所述未延伸片材的步骤;
(3)在所述初次延伸后的片材上涂布包含二色性染料的组合物的步骤;以及,
(4)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二次延伸所述涂布后的片材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树脂通过使用选自锗类化合物、锑类化合物、铝类化合物和钛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将二醇成分和二羧酸成分聚合而制造;
所述初次延伸的延伸比与所述二次延伸的延伸比的比值为1:1至5;
在步骤(1)至(4)中,最高工艺温度为250℃以上。
CN202010555229.7A 2019-06-28 2020-06-17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143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77867 2019-06-28
KR1020190077867A KR102183981B1 (ko) 2019-06-28 2019-06-28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3007A CN112143007A (zh) 2020-12-29
CN112143007B true CN112143007B (zh) 2022-11-29

Family

ID=73641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5229.7A Active CN112143007B (zh) 2019-06-28 2020-06-17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183981B1 (zh)
CN (1) CN11214300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1142A (zh) * 2006-09-08 2009-08-05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偏光膜的二色性染料、用于偏光膜的包含该二色性染料的组合物、形成偏光板的方法和由此制备的偏光板
CN101750662A (zh) * 2008-11-28 2010-06-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48762A (zh) * 2009-09-23 2012-07-04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叠层聚酯膜
CN103809233A (zh) * 2012-11-06 2014-05-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偏振膜和抗反射膜及显示装置
CN104284938A (zh) * 2013-04-30 2015-01-14 Lg化学株式会社 基于聚酯的底漆组合物、光学膜及包括该光学膜的偏振板
CN104395790A (zh) * 2013-06-18 2015-03-04 Lg化学株式会社 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的薄膜偏光片、其制造方法和包括所述薄膜偏光片的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CN104603649A (zh) * 2012-08-21 2015-05-0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着色偏光膜、着色偏光片材和着色偏光透镜以及它们的制造法
JP2016091032A (ja) * 2014-10-30 2016-05-23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6502A (ja) 2004-03-19 2005-09-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900530B1 (ko) * 2014-11-26 2018-09-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60081656A (ko) * 2014-12-31 2016-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편광 필름 및 상기 편광 필름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675124B1 (ko) * 2015-01-16 2016-11-10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보호 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표시 장치를 제조하는 방법
JP7240092B2 (ja) * 2017-10-03 2023-03-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1142A (zh) * 2006-09-08 2009-08-05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偏光膜的二色性染料、用于偏光膜的包含该二色性染料的组合物、形成偏光板的方法和由此制备的偏光板
CN101750662A (zh) * 2008-11-28 2010-06-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48762A (zh) * 2009-09-23 2012-07-04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叠层聚酯膜
CN104603649A (zh) * 2012-08-21 2015-05-0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着色偏光膜、着色偏光片材和着色偏光透镜以及它们的制造法
CN103809233A (zh) * 2012-11-06 2014-05-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偏振膜和抗反射膜及显示装置
CN104284938A (zh) * 2013-04-30 2015-01-14 Lg化学株式会社 基于聚酯的底漆组合物、光学膜及包括该光学膜的偏振板
CN104395790A (zh) * 2013-06-18 2015-03-04 Lg化学株式会社 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的薄膜偏光片、其制造方法和包括所述薄膜偏光片的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JP2016091032A (ja) * 2014-10-30 2016-05-23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3007A (zh) 2020-12-29
KR102183981B1 (ko) 2020-11-27
TW202100632A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4566B (zh) 聚酯薄膜、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36831B (zh) 一种光学部件
KR101254166B1 (ko) 광학용 2축 배향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2296559B1 (ko) 적층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JP2018060230A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WO2009084180A1 (ja) 偏光板用離型フィル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偏光特性の改善された積層体
JP2011252129A (ja) 硬化性樹脂積層用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23270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08299152A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12143007B (zh)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2013001022A (ja)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フィルムロール
CN103130991B (zh) 非晶系共聚酯、软性基材及光学膜
JP2007047517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TWI838545B (zh)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JP2014019008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366569B2 (ja) 二軸延伸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783183B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使用其之影像顯示裝置
JP2018128503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692808B2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1646198B1 (ko) 폴리에틸렌 나프탈레이트 필름
JP2016122032A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
JP2007156287A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6038534A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233901A (ja)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
KR102177746B1 (ko)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4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Aisikai McWoo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KC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