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5407B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5407B
CN102545407B CN201110346217.4A CN201110346217A CN102545407B CN 102545407 B CN102545407 B CN 102545407B CN 201110346217 A CN201110346217 A CN 201110346217A CN 102545407 B CN102545407 B CN 1025454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coil
iron core
rotating machine
resettlemen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62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5407A (zh
Inventor
佐藤智宏
永田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45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5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5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54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 motor or generator with the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5Devices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将来自温度检测体的信号线容易地保持在定子上。固定于电动机壳体内的电动机的定子,具有:铁芯单元,其由被线圈卷绕的多个分割铁芯排列成圆环状而形成;树脂箱,其被安装在各个分隔铁芯上,具有规定容积而形成,其中收容为了形成中性点而将相邻的线圈的低压侧端部之间连接的连接部、以及将线圈的高压侧端部与电线段连接的连接部。在铁芯单元中设置检测在电动机壳体内储藏的油的温度的油温传感器、以及检测线圈的温度的线圈温度传感器。在油温传感器及线圈温度传感器中所包含的热敏电阻上与传感器配线连接,在树脂箱中形成用于保持传感器配线的弹性片。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定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驱动转子。
背景技术
当前存在一种与旋转电机的定子相关的技术,在该旋转电机的定子上具有检测定子线圈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当前技术中,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部插入到相邻的线圈之间,从而检测定子线圈附近的温度。
在这里,与温度检测部连接的传感器配线,通常卷绕在狭小的定子上之后,经由连接器等向外部导出。因此,为了避免在配置过程中与转子等发生干涉,必须紧紧地保持在定子上。在旋转电机被搭载在车辆上的情况下,如果安装在定子上的传感器配线产生松弛,则即使不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也会由于车辆所产生的振动而发生传感器配线断线的担忧。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旋转电机上,未公开在定子上的传感器配线的具体的保持构造。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与在线圈末端上配置温度传感器的电动机相关的当前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温度传感器上连接传感器配线,该传感器配线从内侧开始具有由电线、热收缩管、保护管而形成的3层构造。传感器配线在电动机壳体内配置良好的位置之后,通过施加热风而使热收缩管收缩,从而被固定在电动机壳体上的规定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19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817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述所述,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定子上,为了固定传感器配线而必须施加热风,从而使电动机的制造工程复杂化,从而产生制造成本增大的问题。另外,传感器配线也必须是包含热收缩管在内的3层构造,在这点上也存在使电动机的制造成本增大的担忧。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可以使来自于温度检测体上的信号线容易地保持在定子上。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固定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具有:铁芯单元,其通过将卷绕有线圈的多个铁芯组装体以圆环状排列而形成;收容部,其与所述铁芯组装体相对应地安装,收容为了形成中性点而将相邻的所述线圈的一端部之间连接的连接部、及将所述线圈的另一端部与电力供给线连接的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温度检测体,其检测在所述壳体内储藏的油的温度、及所述线圈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信号线,其为了将来自于所述温度检测体的检测信号发送到外部而与所述温度检测体连接,在各个所述收容部中,形成用于保持所述信号线的保持部。
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上,所述定子形成环状,各个所述保持部在对应的所述收容部的旋转轴方向端部形成,并在所述定子的径向方向上夹持所述信号线。
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上,在多个所述收容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安装保持所述温度检测体的托架,所述保持部与所述托架卡合。
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上,各个所述收容部具有底部、和从所述底部向所述线圈延伸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与所述铁芯组装体卡合,各个所述保持部,是在所述连结部上的与所述线圈相对的部位形成的凹部,所述信号线收容在所述凹部内,从而夹持在所述凹部与所述线圈之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通过在收容部上形成用于保持温度检测体的信号线的保持部,从而可以将信号线容易地保持在定子上,可以降低定子的成本。
另外,通过利用收容部保持信号线,从而不需要为了保持信号线而追加新的部件,可以降低定子的成本。
根据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通过将信号线夹持在定子的径向方向上地形成保持部,从而只将信号线夹持在保持部上就可以简单地保持。
另外,通过将保持部设置在收容部的旋转轴方向端部,即使在
收容部内填充树脂材料之后,也可以使保持部夹持信号线。
根据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因为利用保持了温度检测体的托架固定用的保持部保持信号线,所以不需要追加新的保持部,在可以使定子小型化,并且还可以防止定子的制造成本的增大。
根据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因为在从收容部的底部向线圈延伸的连结部上形成凹部,并将在凹部内收容的信号线夹持在凹部与线圈之间而保持,所以可以利用收容部和线圈之间的静区保持信号线,从而可以防止定子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大型化。
另外,因为可以仅由收容部和线圈保持信号线,所以可以不追加新的部件,从而可以防止定子的成本的增大。
另外,因为可以最小限地改变收容部,所以可以利用形成当前的收容部的成型模具等,从而可以更加降低定子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车辆的驱动系统图
图2是表示被搭载在图1中示出的电动机的车辆上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在图2中示出的电动机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将树脂箱取下状态的分割铁芯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树脂箱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树脂箱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沿图6的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在圆周方向上观察分割铁芯的情况下的侧面图
图9是表示集电环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将在图9中示出的集电环部分扩大,从半径方向内侧观察的情况下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在铁芯单元上安装集电环的位置在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情况下的部分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在定子上安装收容了油温传感器的保持托架的部位的斜视图
图13是表示在定子上安装收容了线圈温度传感器的保持托架的部位的斜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定子上安装保持托架部位从旋转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部分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对在图14中示出的保持托架从下方观察情况下的图
图16是表示在图14中示出的保持托架的B视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4中示出的保持托架的C视图
图18是表示沿图14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沿图14的E-E线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沿图14的F-F线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传感器配线被树脂箱的弹性片保持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2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中,传感器配线被夹持在树脂箱的支架卡止部和线圈之间的状态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附图1至附图2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的定子3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相当于旋转电机),是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轮驱动用的同步电动机,安装在与发动机91连接的离合器装置8、和传动装置92之间。但是,电动机1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在家用电器中设置的电动机、或驱动一般的工业用机械的电动机等所有的电动机。
此外,在说明中的旋转轴方向或轴方向,如果未特别说明,均表示沿着电动机1及离合器装置8的旋转轴C的方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另外,在图2中,有时将左方称为电动机1及离合器装置8的前方、将右方称为后方。
图1表示使用电动机1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系的概略图。在图1中,粗线表示车辆的机械的连结,细线表示将装置之间连结的油压配管。另外,点划线表示电力的供给线,虚线的箭头表示控制用的信号线。
另外,在图1中,切换阀16、油压泵17、储油部18及减压阀19与电动机1分别记载,但在实际中,切换阀16、油压泵17及减压阀19均与离合器装置8一起地,与电动机1成为一体,储油部18在电动机壳体11内形成。这样,由电动机1、离合器装置8、切换阀16、油压泵17及减压阀19形成前部模块MD。
如图1所示,车辆的发动机91和电动机1的转子2(后述)之间,经由作为湿式多板离合器的离合器装置8而串联连接。另外,在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用的电动机1上串联连接车辆的传动装置92,在传动装置92上,经由差速器装置93连接车辆的右驱动轮94R及左驱动轮94L。以下,将右驱动轮94R及左驱动轮94L统称为驱动轮94R、94L。
发动机91是利用碳化氢类燃料而产生输出的通常的内燃机。电动机1是用于车轮驱动的同步电动机,但并不限定于此,传动装置92是通常的自动变速器。另外,离合器装置8是通常将发动机91和电动机1之间接合的常态接合类型的离合器装置,用于将发动机91和电动机1之间的扭矩传递断开/接合。
切换阀16设置在后述的离合器装置8的压力室PC和油压泵17之间。如图1所示,切换阀16是具有3个端口的2位电磁阀,其中一个端口通过后述的油通路111a与离合器装置8的压力室PC连接。另外,另一个端口与油压泵17的喷出口连接,剩下一个端口与电动机1内的储油部18连接。油压泵17的吸入口总是与储油部18连接。
在切换阀16位于在图1中示出的动作位置P1的情况下,油压泵17的喷出口与压力室PC连接,储油部18和液压泵17的喷出口及压力室PC之间的连接被断开。这时,油压泵17吸取储油部18内的油,经由切换阀16向压力室PC喷出,使离合器装置8的连接成为解除状态。
另外,在切换阀16位于非动作位置P2的情况下,压力室PC和储油部18之间连接,压力室PC内的油(液压)返回到储油部18中,从而离合器装置8被连接。在位于非动作位置P2的情况下,油压泵17的喷出口不与压力室PC及储油部18连接,油压泵17停止。
作为具有2个端口的2位机械阀的减压阀19配置在油压泵17的喷出口和储油部18之间,通常断开油压泵17的喷出口和储油部18及油压泵17的吸入口之间的连接(在图1示出的状态下)。在切换阀16位于动作位置P1的情况下,如果油压泵17的喷出口和压力室PC之间的液压上升至大于或等于规定值,则减压阀19进行切换,使液压泵17的喷出口和吸入口之间连通,使从油压泵17喷出的油回流,从而可以防止液压过度上升。
电动机1的定子3(后述),经由逆变器95与车辆电池96连接。车辆电池96的电力由逆变器95变换为3相交流之后,通过向定子3供给而驱动电动机1的转子2。另外,由电动机1发电的电力经由逆变器95向车辆电池96充电。
发动机ECU 97与发动机91及后述的混合动力ECU 98连接,并基于来自于混合动力ECU 98的发动机输出信号而控制发动机91的转速。
混合动力ECU 98与上述的切换阀16及油压泵17电气连接,分别控制它们的动作。
另外,在混合动力ECU 98上连接逆变器95,并基于未图示的加速器开度传感器、传动装置92的档位开关、车速传感器等的检测信号,对逆变器95发送驱动信号,控制电动机1的驱动扭矩。另外,如上述所述,混合动力ECU 98对发动机ECU97发送发动机输出信号,控制发动机91的转速。而且,在混合动力ECU 98上电气连接车辆电池96,基于车辆电池96的充电状态,使电动机1适当地作为发电机而进行动作。
使用在如图1中示出的动力系的车辆,在起步时解除离合器装置8的连接,主要由电动机1经由传动装置92使驱动轮94R、94L旋转。
另外,在车辆的行驶中需要加速的情况下,将离合器装置8接合,在电动机1的基础上,利用发动机91的驱动力进行行驶。
在进行车辆的制动操作的情况下,离合器装置8的接合被解除,在此基础上进行再生制动。而且,电动机1经由离合器装置8被发动机91驱动,还作为发电机起作用。
如图2所示,电动机壳体11(相当于壳体)由铝合金等一体形成,在将电动机1的转子2及定子3内置于其中的状态下,前方被电动机罩12密封。在电动机罩12的前方安装发动机91,在电动机壳体11的后方设置传动装置92。
发动机91的飞轮经由减振器与离合器装置8的输入轴81连结(飞轮及减振器均未图示)。输入轴81被电动机罩12可以旋转地支承,形成为发动机91的驱动力可以向输入轴81输入。
另外,在电动机壳体11的固定壁111上,可旋转地支承离合器装置8的鼓部件82。鼓部件82与转子2连结,并且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在内端与传动装置92的涡轮轴921花键嵌合。在涡轮轴921的轴方向端部,可以一体旋转地安装与泵叶轮连结的连结构件922。这样,形成为转子2的驱动力可以经由鼓部件82向传动装置92的扭矩变换器输入。
在输入轴81和鼓部件82之间,在旋转轴方向上彼此交替地安装均为多个的驱动盘83和从动板84。驱动盘83及从动板84均可以在旋转轴方向上移动地配置。另外,驱动盘83与输入轴81可以一体旋转地形成,从动板84与鼓部件82可以一体旋转地形成。在鼓部件82上固定固定部件85,在鼓部件82和固定部件85之间,设置可以在旋转轴方向上移动的柱塞部件86,在柱塞部件86和固定部件85之间,形成被液密地隔离的压力室PC。
在柱塞部件86和鼓部件82之间安装活塞弹簧87,活塞弹簧87向压力室PC方向对柱塞部件86进行预紧。受到活塞弹簧87的预紧力的柱塞部件86在其与鼓部件82之间压紧被层叠的驱动盘83及从动板84。这样,离合器装置8成为连接状态,输入至输入轴81的驱动力被传递至传动装置92。
在固定壁111上形成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油通路111a,油通路111a连通至压力室PC。上述的切换阀16被切换到动作位置P1后,油压泵17吸取在电动机壳体11内的储油部18内储藏的油而喷出,向油通路111a供给液压。被供给至油通路111a中的液压被导入至压力室PC,从而抵抗活塞弹簧87的预紧力使柱塞部件86向后方移动。这样,驱动盘83及从动板84的压紧被解除,离合器装置8成为断开状态,从而发动机91和转子2及传动装置92之间的连接也被断开。
此外,在储油部18内存储的油不只提供给离合器装置8的接合、断开动作,也通过油压泵17喷出,或通过转子2的旋转而被刮起,从而作为电动机1的各部位或离合器装置8的接合部位的润滑油或冷却油使用。
如图2所示,在电动机壳体11的上端部贯穿油供给孔111b,从油供给孔111b向电动机壳体11内注入油。在油供给孔111b中螺旋安装密封塞112,从而将电动机壳体11内与外部之间隔断。
在电动机壳体11的内周部,通过螺钉32安装电动机1的定子3。关于定子3在后面详述。
在定子3的半径方向内侧,配置电动机1的转子2。转子2与定子3之间保持规定的间隔而相对地设置。转子2包含铁芯体21,该铁芯体21是多个层叠钢板22在旋转轴C方向上层叠而形成的。铁芯体21被一对板状的端板23a、23b从层叠方向的两端面夹持,在该状态下,端板23a、23b均被紧固销24贯穿,其端部通过铆接而被保持。另外,在转子2的圆周上,设置多个励磁极用磁体25。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的定子3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将图8中的上下方向作为分割铁芯41及树脂箱5的上下方向,但与实际的定子3上的朝向没有关系。另外,在说明中,将图6中的下方作为树脂箱5的后方,上方作为树脂箱5的前方,但与实际的定子3上的朝向没有关系。而且,在说明中,将图10中的上下方向作为集电环6的上下方向,但与实际的定子3上的朝向没有关系。
图3表示从车辆的前方示出定子3的状态,在图3中,上方基本与车辆的上方一致。在定子环31的内周面,通过压入或粘合而在均等的位置上保持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0个)分割铁芯41(相当于本发明的铁芯组装体)。分别卷绕线圈42的分割铁芯41,通过在定子环31内以圆环状连续排列而形成铁芯单元4。由铁芯单元4和集电环6形成多个收容空间TS,在各个收容空间TS中填充绝缘用树脂材料。
如图3所示,在形成圆环状的定子3的下端,安装用于检测在位于电动机壳体11下方部的储油部18中储藏的油的温度的油温传感器7a。在油温传感器7a上,连接用于将检测信号向电动机1的外部发送的传感器配线73(与后述的线圈温度传感器7b的传感器配线73一起,相当于本发明的信号线)。传感器配线73绕过定子3后向外部导出。传感器配线73由传递信号的金属制的导线、和覆盖导线的保护管构成,该保护管由合成树脂材料或合成橡胶材料等形成。
另外,在定子3的上端安装用于检测铁芯单元4的线圈42的温度的线圈温度传感器7b。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温度传感器7b相对于油温传感器7a,位于在定子3的圆周上移动180度的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在线圈温度传感器7b上,也与油温传感器7a同样地连接用于将检测信号向电动机1的外部发送的传感器配线73。传感器配线73绕过定子3后,从与油温传感器7a的传感器配线73相同的位置向外部导出。
图4表示从分割铁芯41上除去后述的树脂箱5之后的状态。分割铁芯41具有绕线管43,在绕线管43的内部含有层叠钢板45(如图2所示)。绕线管43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使内部的层叠钢板45绝缘。在分割铁芯41被保持在定子环31上时,在位于内周端的绕线管43的部位上形成向四边凸出的第1凸缘431。
在第1凸缘431的上部形成一对卡止孔432。每个卡止孔432均贯穿第1凸缘431,在分割铁芯41被保持在定子环31上时的圆周方向(以下将该方向称为圆周方向)上,在彼此隔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形成。
另外,在分割铁芯41被保持在定子环31上时,相对于第1凸缘431而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形成向四边凸出的第2凸缘433。在第2凸缘433的上端部,在圆周方向上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置向上方延伸的一对电线卡止部434,在电线卡止部434之间形成平面部434a。在每个电线卡止部434的上端部都形成向圆周方向延伸的保持狭缝435。
另外,在第2凸缘433的上端形成钩部436,其位于其中一个电线卡止部434的侧面。钩部436呈向分割铁芯41的圆周方向外侧开口的大致L字形。
而且,在分割铁芯41被保持在定子环31上时,在位于外周端的绕线管43的部位上,形成向上方(与铁芯单元4的中心轴方向一致)凸出的一对保持器437。保持器437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上,而且均相对于后述的树脂箱5在定子3的半径方向(以下将该方向称为半径方向)上相对。在定子3的半径方向上,在保持器437和第2凸缘433之间,形成集电环插入部438(如图8所示)。
在第1凸缘431和第2凸缘433之间,卷绕由漆包线等形成的线圈42。被卷绕的线圈42的高压侧端部421(相当于本发明的线圈的另一端部)被钩部436卡合后,反转而插入两个的电线卡止部434的保持狭缝435内,从而被架设在电线卡止部434之间(如图4所示)。
如图5及图6所示,树脂箱5由芳香族尼龙或聚亚苯基硫醚树脂一体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其具有规定的容积而呈大致容器状。此外,包括树脂箱5和后述的集电环6的围绕部612在内的结构,相当于本发明的收容部。
树脂箱5在底板部51的后端上具有后壁52,并且在底板部51的侧端部直立设置一对侧板53、54。底板部51的前端部下垂,形成插入部511。树脂箱5的上方及前方(在定子3上的后述的集电环6所位于的一侧)开口,在俯视图上大致呈コ字状。多个树脂箱5在各个绕线管43的上部可拆卸地形成。
在每个侧板53、54的前端部,侧板53、54之间的宽度扩大而形成阶梯部53a、54a。另外,在两个侧板53、54的后端部,各自的支架卡合部55向下方凸出。
另外,在侧板54上形成向上方开口的保持槽54b。另一方面,侧板53的一部分被切开,设置折返部56。这样,与折返部56相邻而形成上端开口的电线狭缝56a。
而且,从两个侧板53、54的后方部,端子安装部57分别向圆周方向外侧延伸。各自的端子安装部57由相互平行地延伸且在下端连接的一对夹持壁57a形成,剖面大致形成为U字状。在相对的夹持壁57a之间,形成贯穿侧板53、54的间隙,以可以插入后述的中性点端子44。另外,在各自的端子安装部57上,从一侧的夹持壁57a凸出用于保持中性点端子44的防脱凸部57b(如图6所示)。
而且,从两个端子安装部57的上端部(旋转轴方向端部)向上方凸出一对弹性片58a、58b(相当于本发明的保持部)。各个弹性片58a、58b彼此相对,并且具有可弯曲性,弹性片58a比弹性片58b在圆周方向上更长地形成。在各个弹性片58a、58b的上端部分别形成颚部58a1、58b1(如图7所示),从而如后述所述,可以保持传感器配线73。
如图8所示,树脂箱5安装在卷绕线圈42的各个绕线管43的上部(相对于线圈42位于旋转轴方向外侧)。在将树脂箱5安装在绕线管43上的情况下,使在底板部51的前端形成的插入部511插入电线卡止部434之间,并载置在平面部434a上,并且使两个支架卡合部55的后端部分别插入到绕线管43的卡止孔432中。另外,使侧板53、54的阶梯部53a、54a相对于各自的电线卡止部434从圆周方向外侧卡合,从而将树脂箱5在水平面内相对于绕线管43进行定位。
之后,使线圈42的低压侧端部422(相当于本发明的线圈的一端部)插入到侧板53的电线狭缝56a之后,卡合到侧板54的保持槽54b中。这样,低压侧端部422被架设在侧板53、54之间(如图11所示)。
将所有的分割铁芯41在定子环31的内周面上排列成圆环状地安装之后,将中性点端子44安装在树脂箱5上(如图11所示)。
中性点端子44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中性点端子44在其俯视图上,以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的中央凸出部441为中心呈对称形状。中央凸出部441在安装在树脂箱5上的状态下向半径方向外侧凸出,从而形成中央连接片442。另外,在中央凸出部441的两端部上连接直线状的插入部443,在各个插入部443上形成向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端缘部444。在端缘部444上分别形成端部连接片445。
通过将各自的插入部443插入树脂箱5的夹持壁57a之间,并通过防脱凸部57b而被保持,中性点端子44跨过相邻的3个树脂箱5而被安装。这样,中央连接片442及一对的端部连接片445分别被配置在连续排列的3个分割铁芯41的树脂箱5内。中央连接片442及端部连接片445相对于架设在侧板53、54之间的线圈42的低压侧端部422,通过熔融、铆接、焊接等而固定,从而形成将相邻的各线圈42的低压侧端部422相互连接的中性点。所有的中性点端子44与逆变器95的低压侧连接。
如图9所示,集电环6以环状形成,在铁芯单元4的半径方向外侧与其相对。集电环6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环状,具有外固定夹61和内固定夹62,他们在半径方向上相互嵌合。外固定夹61及内固定夹62,分别可以将被分割成多个部分的部件连接而成。
从外固定夹61的3个位置上分别延伸出与逆变器95的高压侧的各相连接的外部端子65u、65v、65w(如图9所示)。外部端子65u、65v、65w在集电环6内,与后述的各相的电力供给端子64连接,但也可以与电力供给端子64一体地形成。
在集电环6内,分别保持多个各相的电线段63u、63v、63w(与电力供给端子64一起,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力供给线)。每个电线段63u、63v、63w例如由漆包线形成圆弧状。在电线段63u、63v、63w之中,异相之间在集电环6中相互绝缘。另外,集电环6具有电力供给端子64,该电力供给端子64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被铆接在电线段63u、63v、63w上的(如图10所示)。
同相的电线段63u、63v、63w的向上方延伸的端部之间,通过被电力供给端子64铆接而接合。电力供给端子64具有被铆接到电线段63u、63v、63w的端部上的铆接部641、和从铆接部641向集电环6的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线圈卡合部642。线圈卡合部642的前端,通过向上方延伸之后下降而形成大致倒U字形(如图10所示)。
从内固定夹62的上面621,向半径方向外侧,在圆周上均等间隔地凸出多个保持凸缘622。在各个保持凸缘622上形成梯形的缺口622a,在该缺口622a中插入各电线段63u、63v、63w的端部。另外,在保持凸缘622上形成一对保持凸起622b。电力供给端子64的线圈卡合部642被嵌合保持在保持凸起622b之间。
另一方面,从外固定夹61的环状部611的上面向上方凸出多个围绕部612(如图10所示)。围绕部612在外固定夹61的圆周上等间隔地设置。围绕部612呈向集电环6的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壁状,由位于外侧的立壁部612a、和从立壁部612a的两边缘部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一对侧壁612b形成。两个侧壁612b的端部开放,围绕部612的俯视图大致呈コ字状。
通过使外固定夹61和内固定夹62嵌合,从而围绕部612环绕被铆接在电线段63u、63v、63w上的各电力供给端子64(如图11所示)。电线段63u、63v、63w的端部之中同相的端部,每隔2个端部在集电环6的圆周上向围绕部612内凸出。
在将集电环6安装到由定子环31所保持的铁芯单元4上的情况下,从上方与铁芯单元4相对。集电环6的外固定夹61的环状部611配置在各个分割铁芯41的集电环插入部438内。另外,集电环6的围绕部612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上配置于一对保持器437之间。这时,围绕部612的侧壁612b的端部夹持分割铁芯41的电线卡止部434,从而从半径方向外侧与树脂箱5的开口的侧板53、54的端部相对。
这样,在每个分割铁芯41的上方,由电线卡止部434、树脂箱5及围绕部612,对于每个分割铁芯41而独立形成具有规定容积的桶状的收容空间TS(如图11所示)。在收容空间TS内,电力供给端子64的线圈卡合部642被卡合到架设在电线卡止部434之间的线圈42的高压侧端部421之后,通过熔融、铆接、焊接等而被紧固。
在收容线圈42的高压侧端部421和电力供给端子64之间的连接部、及低压侧端部422和中性点端子44之间的连接部的状态下,在收容空间TS内填充作为灌注材料的绝缘用树脂材料。在填充时,即使在电线卡止部434、树脂箱5及围绕部612之间稍微有些间隙,因为绝缘用树脂材料具有规定的粘性,所以绝缘用树脂材料不会向收容空间TS外流出。通过被填充的绝缘用树脂材料硬化,而将绕线管43、树脂箱5及集电环6紧固,完成定子3。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机1上,从车辆的逆变器95经由外部端子65u、65v、65w向各相的线圈42供给例如三相的交流电流。这样,在定子3上产生旋转磁场,通过旋转磁场所产生的吸引力或排斥力而使转子2相对于定子3旋转。
此外,关于上述的定子3的更详细的结构,在特许公开公报的日本特开2010-233405号公报中公开。
下面,基于附图12至附图21,对上述的油温传感器7a及线圈温度传感器7b的构造、和将它们连接的传感器配线73的配置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此外,在附图12及附图13中,传感器配线73被省略。如图12所示,在油温传感器7a中所包含的热敏电阻元件71(相当于本发明的温度检测体),被朝下收容在保持托架72内,以可以检测储藏在储油部18(电动机壳体11内的下方部)中的油的温度。
另外,如图13所示,在线圈温度传感器7b内包含的热敏电阻元件71(相当于本发明的温度检测体),在收容在保持托架72内以可以检测出铁芯单元4内的线圈42的温度的状态下,插入在相邻的线圈42之间。在线圈温度传感器7b内所包含的热敏电阻元件71及保持托架72,都使用和油温传感器7a相同的材质。
保持托架72(相当于本发明的托架)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油温传感器7a及线圈温度传感器7b可以共通地使用。收容了热敏电阻元件71的保持托架72不管被油温传感器7a使用还是被线圈温度传感器7b使用,都配置在旋转轴方向上相对于线圈42具有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它们被分别安装在多个树脂箱5及集电环6的围绕部612中的一个上。如图14所示,从保持托架72上引出与热敏电阻元件71连接的传感器配线73。
保持托架72具有在安装在铁芯单元4上的状态下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第1收容部721、和向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第2收容部722。在将保持托架72用于油温传感器7a的情况下,在第1收容部721中收容热敏电阻元件71,在用于线圈温度传感器7b的情况下,在第2收容部722中收容热敏电阻元件71。
另外,在第1收容部721的两侧面分别贯穿引出传感器配线73的第1电线孔723、第2电线孔724(如图17及图16所示)。第1电线孔723及第2电线孔724,根据收容热敏电阻元件71的部位及传感器配线73的配置方向不同而区别使用。
在保持托架72安装于铁芯单元4上的状态下,在保持托架72的第1收容部721的侧面前端部上形成向线圈42侧凸出的第1卡合片725(如图15所示)。
另外,从保持托架72的第2收容部722上延伸安装部726。在安装部726的下面(在保持托架72安装在铁芯单元4的状态下,位于铁芯42侧的面)凸出第2卡合片727。而且,在安装部726的侧面形成保持凸起728(如图15至图17所示)。
在将收容了热敏电阻71的保持托架72安装于铁芯单元4上的情况下,使保持托架72在旋转轴方向上与铁芯单元4接近,并与树脂箱5及集电环6的围绕部612嵌合。这时,上述的第1卡止部725与围绕部612的侧壁612b卡合(如图18所示)。另外,第2卡止部727与树脂箱5的侧板54卡合(如图19所示)。而且,保持凸起728与树脂箱5的一个弹性片58a卡合。
在保持凸起728与弹性片58a卡合的情况下,在弹性片58a越过保持凸起728之后,因为颚部58a1与保持凸起728卡合,所以能够防止保持托架72从树脂箱5上脱落(防止脱落)。
如图3所示,与热敏电阻元件71连接的传感器配线73,在用于油温传感器7a的情况下,从保持托架72的第2电线孔724引出,在铁芯单元4上配置。另外,在用于线圈温度传感器7b的情况下,从保持托架72的第1电线孔723中引出,在铁芯单元4上配置。
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保持托架72引出的传感器配线73由树脂箱5的弹性片58a、58b夹持,直至被导出至定子3的外部。传感器配线73通过弹性片58a、58b在旋转轴方向上被保持在相对于各自的分割铁芯41远离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并在铁芯单元4上大致呈圆周状地配置(如图3所示)。传感器配线73一边使弹性片58a、58b弯曲一边进入双方之间,被弹性片58a、58b在径向上夹持。通过被弹性片58a、58b夹持在定子3的径向上从而被保持的传感器配线73,由颚部58a1、58b1阻止其脱落。
在通过上述的线圈温度传感器7b检测出电动机1处于过热状态的情况下,或在通过油温传感器7a检测出电动机壳体11内的油过热,从而判断由油对电动机1的冷却性能下降的情况下,混合动力ECU98控制逆变器95,从而使电动机1减速,或使电动机1停止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树脂箱5上形成用于保持与热敏电阻元件71连接的传感器配线73的弹性片58a、58b,从而可以将传感器配线73容易地保持在定子3上,可以降低定子3的成本。
另外,通过由树脂箱5保持传感器配线73,而不需要为保持传感器配线73而追加新的部件,从而可以降低定子3的成本。
另外,通过由将传感器配线73夹持在径向方向上的多个弹性片58a、58b而形成传感器配线73的保持部,而只使传感器配线73夹持在弹性片58a、58b之间即可以简单地保持。
另外,通过将弹性片58a、58b设置在树脂箱5的旋转轴方向端部,即使在树脂箱5内填充树脂材料之后,也可以使弹性片58a、58b夹持传感器配线73。
另外,因为使用用于固定保持托架72的弹性片58a、58b保持传感器配线73,而在保持托架72中保持热敏电阻元件71,所以不需要追加新的保持部,可以使定子3小型化,并且还可以防止定子3的制造成本增加。
<实施方式2>
下面,基于附图22,对于根据实施方式2的传感器配线73的保持方法,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树脂箱5A所具有的两个侧板53、54的后端部,分别向下方凸出支架卡合部55(相当于本发明的连结部)。在将树脂箱5A安装到分割铁芯41上的情况下,支架卡合部55从底板部51(相当于本发明的底部)向线圈42延伸地形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支架卡合部55的后端部插入绕线管43的卡止孔432中。
在各个支架卡合部55上,在与该线圈42相对的面上形成缺口部551(相当于本发明的凹部)。缺口部551设置为包含曲面,从而在支架卡合部55与线圈42之间形成规定的空间。
如图22所示,从保持托架72引出的传感器配线73被收容在缺口部551内,通过被夹持在支架卡合部55与线圈42之间而被保持。
此外,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箱5A上,不在端子安装部57的上端部形成弹性片58a、58b。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在从树脂箱5A的底板部51向线圈42延伸的支架卡合部55上形成缺口部551,并将收容在缺口部551内的传感器配线73夹持在支架卡合部55与线圈42之间而保持,所以可以利用树脂箱5A和线圈42之间的无效空间,保持传感器配线73,可以防止定子3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大型化。
另外,因为可以仅由树脂箱5A和线圈42保持传感器配线73,所以不需要追加新的部件,从而可以防止定子3的成本增加。
另外,因为可以最小限度地改变树脂箱5A,所以可以使用形成当前的树脂箱5的成型模具等,从而可以更加降低定子3的成本。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如下的变形或扩展。
本发明的定子可以适用于同步电动机、感应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或除此之外的所有的旋转电机。
保持传感器配线73的弹性片58a、58b或缺口部551也可以在集电环6的围绕部612上形成。
在定子3上也可以仅设置油温传感器7a及线圈温度传感器7b中的任意一个。
在收容空间TS内也可以仅收容线圈42的高压侧端部421和电力供给端子64之间的连接部、及线圈42的低压侧端部422和中性点端子44之间的连接部中的任意一个。
另外,也可以在每个分割铁芯41上,仅由树脂箱5形成1个收容空间TS,并且仅由集电环6的围绕部612形成1个收容空间TS,将线圈42的高压侧端部421和电力供给端子64之间的连接部、及线圈42的低压侧端部422和中性点端子44之间的连接部分别收容在个别的收容空间TS内,在树脂箱5和集电环6的围绕部612中的任意一个上形成保持传感器配线73的弹性片58a、58b或缺口部551。
另外,关于由本发明的油温传感器7a进行温度检测的电动机壳体11内的油的用途,并不进行限定。

Claims (6)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固定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具有:
铁芯单元,其通过将卷绕有线圈的多个铁芯组装体以圆环状排列而形成;
收容部,其与所述铁芯组装体相对应地安装,收容为了形成中性点而将相邻的所述线圈的一端部之间连接的连接部、及将所述线圈的另一端部与电力供给线连接的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
温度检测体,其检测在所述壳体内储藏的油的温度、及所述线圈的温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信号线,其为了将来自于所述温度检测体的检测信号发送到外部而与所述温度检测体连接,
在各个所述收容部中,形成用于保持所述信号线的保持部,
所述定子形成环状,各个所述保持部在对应的所述收容部的旋转轴方向端部形成,并在所述定子的径向方向上夹持所述信号线,
在多个所述收容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安装保持所述温度检测体的托架,
所述保持部与所述托架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收容部具有底部、和从所述底部向所述线圈延伸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与所述铁芯组装体卡合,
各个所述保持部,是在所述连结部上的与所述线圈相对的部位形成的凹部,
所述信号线收容在所述凹部内,从而夹持在所述凹部与所述线圈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具有底部,在所述底部的后端上具有后壁,并且在所述底部的侧端侧直立设置一对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在安装于所述铁芯单元上的状态下,具有向所述定子的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第1收容部、和向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第2收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是彼此相对并且具有可弯曲性的一对弹性片,一个弹性片比另一个弹性片在所述定子的圆周方向上更长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弹性片向所述定子的旋转轴方向凸出,在所述一对弹性片的旋转轴方向端部,形成向使所述的一对弹性片相互接近的方向凸出的颚部。
CN201110346217.4A 2010-11-04 2011-11-04 旋转电机的定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54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7431A JP5672984B2 (ja) 2010-11-04 2010-11-04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10-247431 2010-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5407A CN102545407A (zh) 2012-07-04
CN102545407B true CN102545407B (zh) 2015-10-21

Family

ID=46018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621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5407B (zh) 2010-11-04 2011-11-04 旋转电机的定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10091B2 (zh)
JP (1) JP5672984B2 (zh)
CN (1) CN1025454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5299B2 (ja) * 2012-03-30 2015-05-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889728B2 (ja) * 2012-06-19 2016-03-22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用部材
JP6022896B2 (ja) * 2012-10-29 2016-11-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991261B2 (ja) * 2013-04-25 2016-09-1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6011437B2 (ja) * 2013-04-25 2016-10-1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FR3006826B1 (fr) * 2013-06-10 2017-07-07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Isolant de bobine
JP5827288B2 (ja) * 2013-09-13 2015-1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ーミスタモジュール
JP5726277B1 (ja) * 2013-11-29 2015-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6221804B2 (ja) * 2014-02-13 2017-11-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DE102015209225A1 (de) * 2015-05-20 2016-11-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mit einer Verschaltungseinrichtung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m solchen Stator
EP3306291B1 (en) * 2015-05-25 2020-07-08 Nissan Motor Co., Ltd. Temperature sensor mounting structure
FR3037737B1 (fr) * 2015-06-22 2017-06-09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quipee d'une unite de mesure thermique
US10914484B2 (en) 2016-04-29 2021-02-09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System, motor controll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10935434B2 (en) * 2017-03-16 2021-03-02 Shibaura Electronics Co., Ltd. Temperature sensor
WO2019087568A1 (ja) * 2017-11-02 2019-05-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JP7001706B2 (ja) 2017-11-15 2022-01-20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599490B2 (ja) * 2018-02-07 2019-10-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可変界磁回転電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US20210036577A1 (en) * 2018-04-27 2021-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WO2020011341A1 (de) * 2018-07-10 2020-01-16 Fraba B.V. Wart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wartung einer torvorrichtung
US10931176B2 (en) * 2018-08-06 2021-02-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thermal management
US10923991B2 (en) 2018-08-06 2021-02-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thermal management
US10965196B2 (en) 2018-08-06 2021-03-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thermal management
KR20210017838A (ko) * 2019-08-09 2021-02-1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구동모터용 환형터미널 유닛의 온도센서 조립구조 및 이의 조립방법
US11444514B2 (en) * 2019-10-24 2022-09-13 Te Connectivity India Private Limited Et Al. Sensor module for mounting in a motor
US11870308B2 (en) * 2019-11-15 2024-01-09 Borgwarner Inc. System of radially inserting a thermistor into a stator core
CN111157129B (zh) * 2020-02-18 2022-09-06 佛山市顺德区伊戈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测量装置及所应用的电线圈组件
FR3109033B1 (fr) * 2020-04-06 2022-03-18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Unité de stator de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comprenant un support avec moyens de fixation du capteur de température intégrés
CN113904481A (zh) * 2020-07-06 2022-01-0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定子、绕线骨架以及热敏电阻定位方法
US11705770B2 (en) 2021-09-10 2023-07-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for hybrid/electric vehic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1509U (ja) * 1982-09-28 1984-04-0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化粧用コンパクト
JPS60163329U (ja) * 1984-04-10 1985-10-30 株式会社東芝 温度センサ−のリ−ド線
JP2003092858A (ja) * 2001-09-19 2003-03-28 Hitachi Ltd 電動機の巻線温度検出素子の取付け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機
CN201393093Y (zh) * 2009-04-11 2010-01-2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定子
JP2010141962A (ja) * 2008-12-09 2010-06-24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と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1847896A (zh) * 2009-03-27 2010-09-29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0212B2 (en) * 2004-07-02 2007-02-20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 machine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in a circular/closed-loop arrangement
JP5176283B2 (ja) * 2006-03-30 2013-04-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バスバー絶縁構造
JP2010081742A (ja) 2008-09-26 2010-04-08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機器内での温度センサ用配線の固定構造及び固定方法
JP5605171B2 (ja) * 2010-11-04 2014-10-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動モータおよびその電動モータを用いた車両用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1509U (ja) * 1982-09-28 1984-04-0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化粧用コンパクト
JPS60163329U (ja) * 1984-04-10 1985-10-30 株式会社東芝 温度センサ−のリ−ド線
JP2003092858A (ja) * 2001-09-19 2003-03-28 Hitachi Ltd 電動機の巻線温度検出素子の取付け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機
JP2010141962A (ja) * 2008-12-09 2010-06-24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と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1847896A (zh) * 2009-03-27 2010-09-29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201393093Y (zh) * 2009-04-11 2010-01-2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定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72984B2 (ja) 2015-02-18
JP2012098204A (ja) 2012-05-24
CN102545407A (zh) 2012-07-04
US20120112580A1 (en) 2012-05-10
US8810091B2 (en) 2014-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5407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2545478B (zh) 电动机及使用了该电动机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2468713B (zh) 电动机及使用该电动机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JP6313767B2 (ja) 電気機械ステータ支持要素へのクラッチベアリングの改善された取り付けを有する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ための装置
CN104755298B (zh) 用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的传动组件的预安装模块和传动组件的安装方法
CN104661849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组件
CN102057229B (zh) 空调机、空调机的制造方法以及压缩机
CN102905948B (zh)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系统的方法、机动车的系统和控制机构
CN104203615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4703828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在电机和反作用板间具有防尘圈的装置
CN106457999A (zh) 用于混合动力模块的模块化壳体
CN101903203A (zh) 操作机电转换器的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13146401A1 (ja) 回転電機
CN103812275A (zh) 具备旋转检测器的驱动单元
CN101223683A (zh) 交流旋转电机的定子和对其定子绕组进行绝缘的方法
JP2012196079A (ja) 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CN104661845B (zh) 包括电机和两个离合器的传动组件
EP3832877A1 (en) Inverter unit
CN106505762A (zh) 具有永磁体的转子主体以及包括该类主体的旋转电机
CN108292876A (zh) 由传热流体冷却的旋转式电气机器
CN103129695A (zh) 二轮车用发动机辅助机械系统
CN216625489U (zh) 一种用于电机的电机轴、电机以及包含该电机的车辆
KR101776758B1 (ko) 구동모터의 고정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