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4454A - 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4454A
CN102544454A CN2010106025841A CN201010602584A CN102544454A CN 102544454 A CN102544454 A CN 102544454A CN 2010106025841 A CN2010106025841 A CN 2010106025841A CN 201010602584 A CN201010602584 A CN 201010602584A CN 102544454 A CN102544454 A CN 102544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lt
nickel hydroxide
nickel
phas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25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文全
孙海峰
傅钟臻
于丽敏
郭荣贵
李涛
杨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Priority to CN2010106025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44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4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44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以镍盐为原料,以尿素作为沉淀剂,配置尿素、镍盐和掺杂金属盐的混合溶液,其中掺杂金属盐为掺杂钴盐和/或掺杂其他金属盐,钴盐中的钴:钴盐中的钴和镍盐中的镍的摩尔比例为Co/(Co+Ni)=0~0.2;其他金属盐中的金属:其他金属盐中的金属和镍盐中的镍的摩尔比例为M/(M+Ni)=0~0.2,该式中的M表示为其他金属盐中的金属。将反应溶液在160~200℃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分离洗涤干燥,即得到纳米花瓣状多相氢氧化镍,或者得到钴和/或掺杂其他金属掺杂的纳米花瓣状多相氢氧化镍。本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工艺简单、生产条件温和、形貌可控、环境负荷小,成本低等特点。该纳米花瓣状多相氢氧化镍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大电流放电特性。

Description

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性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由可溶性镍盐,在尿素作为沉淀剂的条件下,在水热反应体系中合成的纳米花瓣组装体。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
技术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MH-Ni电池实现商品化,MH-Ni电池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提高。加上已经广泛使用的Cd-Ni、H2-Ni、Fe-Ni、Zn-Ni电池,这些以镍电极为正极的电池产量增长迅速。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技术的进步,以MH-Ni电池作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已经逐渐走入大众的生活,更进一步促进了以MH-Ni电池为代表的碱性蓄电池的发展。因而作为碱性蓄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氢氧化镍也相应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04年底,我国碱性蓄电池的产量已超过18亿支,而氢氧化镍的年产量已突破1万吨,并且以年增长率10~15%的速度增加。但目前β-Ni(OH)2的电化学容量已基本接近于理论放电比容量289mAh/g,进一步发展空间很小而且β-Ni(OH)2过充电时易生成密度较小的γ-Ni(OH)2,引起电极膨胀,导致电解液干涸,从而缩短电极的使用寿命。相对而言,α-Ni(OH)2/γ-Ni(OH)2反应体系的机械变形较小,且α-Ni(OH)2中Ni的氧化态为3.67或3.51,每个镍原子转移的电荷数大于1.0(一般为1.6-1.7理论容量480mAh/g)。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镍电极放电机理的深入了解以及纳米材料在化学能源领域内的扩展,纳米结构的氢氧化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李红芳等人(中国专利CN101618895A)采用微波辅助制备了多级结构的α相氢氧化镍,具体制备方法:以可溶性镍盐、尿素为原料,超纯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为溶剂,在室温下搅拌混合形成均一溶液,再将溶液转移至石英瓶中,微波装置中100~180℃反应30分钟得到了纳米花状α相氢氧化镍。微波法具有合成温度低,反应时间短等优点,但是该制备方法需要特制的微波反应器,对反应设备要求高,且未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周环波等(中国专利CN101525160A)在超声波分散条件下,将苛性碱加入到镍盐中,制备了纳米α相氢氧化镍。该法制备的掺杂氢氧化镍容量较高,但是需要使用专用的超声辐射仪器,对反应设备要求高。项顼等人(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108802)以乙二醇和去离子水为溶剂,氨水为沉淀剂,在30~60℃下通过滴定方法控制溶液pH值,形成纳米/微米结构氢氧化镍,但未研究其电化学性能而且此方法产量低,废弃液不易处理。刘华俊等人[Liu H.J.,Peng T.Y.,Zhao D.,et al.Fabrication of nickel oxide nanotubules by anionicsurfactant-mediated templating method[J].Mater.Chem.Phys.2004,87(1):81]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尿素水解均相沉淀合成直径60-80nm的纳米管状α-Ni(OH)2。纳米花瓣状Ni(OH)2的制备也有文献报道[Yang L.X.,Zhu Y.J.,Tong H.et al.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nickel hydroxide nano-structures in mixedsolvents of water and alcohol[J].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7,180(7):2095],其基本做法是在合成体系中添加乙二醇、大环多胺和离子液体等辅助物。这些纳米结构的Ni(OH)2比表面积大且微结构及相组成稳定,但是其制备过程中大多采用高分子有机物作为模板,辅以溶剂或表面活性剂,制备过程复杂、环境负荷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环境负荷小、制备条件温和、生产成本低的多相氢氧化镍纳米花瓣结构的水热合成方法。通过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液相沉积法,以尿素为沉淀剂,在高压容器、加热条件下直接水热制备了纳米花瓣组装的氢氧化镍微球,并在其中掺杂了一种和多种金属离子。该材料是由氢氧化镍纳米片聚集而形成纳米/微米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均相沉淀法,通过控制溶液中沉淀剂尿素的浓度,利用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离子过饱和度缓慢增大而析出。所加入的尿素并不直接与被沉淀组分发生反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让尿素缓慢释放出NH3,从而使氢氧化镍微晶能均匀缓慢生成。片层的氢氧化镍颗粒在随后的生长过程中聚集形成微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以镍盐、尿素、掺杂金属盐为原料,其中掺杂金属盐为掺杂钴盐和/或掺杂其他金属盐,在室温下,配成混合溶液,其中镍盐0.1-0.6mol/L,尿素摩尔浓度0.2-1.5mol/L,掺杂钴盐摩尔比例为Co/(Co+Ni)=0~0.2,其他金属离子掺杂范围为M/(M+Ni)=0~0.2,该式中的M表示为其他金属盐中的金属。
(2)将所述混合溶液在160~200℃范围内加热2~3小时进行水热反应。
(3)将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物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即得到多相纳米花瓣状氢氧化镍。
本发明所使用的镍盐为可溶性镍盐。本发明所使用的镍盐选自盐酸盐、硫酸盐或硝酸盐中的一种。
本发明所使用的钴盐选自盐酸盐、硫酸盐或硝酸盐中的一种。在本发明中,钴盐优选硫酸钴。
本发明所使用的掺杂其他金属盐选自盐酸盐、硝酸盐或可溶性硫酸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中掺杂其他金属即M选自Zn、Al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混合溶液水热反应是在高压容器中进行;如,聚四氟乙烯内衬的自压式反应釜;所述混合溶液水热反应是在聚四氟乙烯衬底的不锈钢压力容器中进行。
在所述的步骤(3)中,是采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洗涤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物至中性。
在所述的步骤(3)中,干燥是将洗涤至中性的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物置于烘箱中在80-90℃条件下干燥8-10小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制备氢氧化镍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2:为实施例3制备氢氧化镍在1C、2C、3C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
图3:为实施例3制备氢氧化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称取10.52克硫酸镍(NiSO4·6H2O)、4.80克尿素(NH2CONH2)溶于120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聚四氟乙烯衬底的不锈钢压力容器中,160℃加热2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随后进行抽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洗涤至中性,过滤,并置于烘箱中90℃干燥8小时,即得到多相氢氧化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为纳米片层组装的花瓣微球结构。微球整体尺寸在3~4μm,纳米片厚度25~35nm。由X射线衍射图可以确定产物为α/β多相氢氧化镍,1C放电容量为327mAh/g(参见表1)。
实施例2
称取5.26克硝酸镍(Ni(NO3)2·6H2O)、2.40克尿素(NH2CONH2)和0.30克硫酸钴(CoSO4·7H2O)放入烧杯中,加入120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聚四氟乙烯衬底的不锈钢压力容器中,180℃加热2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过滤,并置于烘箱中80℃干燥9小时,即得到多相氢氧化镍。结构如扫描电镜所示为纳米片层组装的花瓣微球结构。微球整体尺寸在2.5~3.5μm,纳米片厚度23~30nm。由X射线衍射图确定产物为α/β多相氢氧化镍,掺杂氢氧化镍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1C倍率放电容量为367mAh/g(参见表1)。
实施例3
称取12.62克硫酸镍(NiSO4·6H2O)、5.77克尿素(NH2CONH2)和0.51克硫酸钴(CoSO4·7H2O)放入烧杯中,加入120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聚四氟乙烯衬底的不锈钢压力容器中,160℃加热3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随后进行抽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洗涤至中性,并置于烘箱中90℃干燥10小时,即得到多相氢氧化镍。图1是制备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从X射线衍射图可以确定产物为α/β多相氢氧化镍,衍射峰都较窄且尖锐,说明掺杂后样品的结晶度较高。图2是不同倍率下样品的充放电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钴掺杂的花瓣氢氧化镍在1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高达430mA/g,转移电子数为1.49个;3C放电容量达到367mAh/g(参见表1)。结构如图3所示仍为纳米片层组装的花瓣微球结构。颗粒整体尺寸在3.5~4.2μm,纳米片厚度为29~38nm。
实施例4
称取16.59克氯化镍(NiCl2·6H2O)、8.65克尿素(NH2CONH2)和1.08克硫酸钴(CoSO4·7H2O)放入烧杯中,加入120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聚四氟乙烯衬底的不锈钢压力容器中,200℃加热2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并置于烘箱中90℃干燥9小时。扫描电镜分析显示样品仍呈纳米片层组装的花瓣微球结构。微球整体尺寸在2.2~3μm,纳米片厚度20~30nm。X射线衍射图确定产物为结晶性良好的多相氢氧化镍。电化学充电实验表明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1C放电容量为425mAh/g(参见表1)。
实施例5
称取12.62克硫酸镍(NiSO4·6H2O)、5.77克尿素(NH2CONH2)和8.0克硫酸铝(Al2(SO4)3·18H2O)放入烧杯中,加入120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聚四氟乙烯衬底的不锈钢压力容器中,200℃加热3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随后进行抽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过滤,并置于烘箱中90℃干燥10小时,即得到多相氢氧化镍。扫描电镜显示仍为纳米片层组装的花瓣微球结构。微球整体尺寸在2.3~3.5μm,纳米片厚度24~32nm。X射线衍射图也表明产物为结晶性良好的多相氢氧化镍,其不同倍率放电容量见表1所示,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及稳定性。
实施例6
称取12.62克硫酸镍(NiSO4·6H2O)、5.77克尿素(NH2CONH2)和3.67克硫酸锌(ZnSO4·H2O)放入烧杯中,加入120ml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聚四氟乙烯衬底的不锈钢压力容器中,180℃加热2.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随后进行抽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过滤,并置于烘箱中85℃干燥8小时,即得到多相氢氧化镍。扫描电镜显示仍为纳米片层组装的花瓣微球结构。微球整体尺寸在2.0~3.1μm,纳米片厚度20~30nm。X射线衍射图也表明产物为结晶性良好的多相氢氧化镍,其不同倍率放电容量见表1所示。
表1合成纳米花瓣氢氧化镍不同倍率放电容量测试结果
Figure BSA00000396818100061

Claims (8)

1.一种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进行:
(1)、以镍盐、尿素、掺杂金属盐为原料,其中掺杂金属盐为掺杂钴盐和/或掺杂其他金属盐,在室温下,将上述原料配成混合溶液,在混合溶液中,镍盐摩尔浓度为0.1-0.6mol/L,尿素摩尔浓度为0.2-1.5mol/L,其中,钴盐中的钴:钴盐中的钴和镍盐中的镍的摩尔比例为Co/(Co+Ni)=0~0.2;其他金属盐中的金属:其他金属盐中的金属和镍盐中的镍的摩尔比例为M/(M+Ni)=0~0.2,该式中的M表示为其他金属盐中的金属;
(2)、将所述混合溶液在160~200℃范围内加热2~3小时进行水热反应;
(3)、将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物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即得到多相纳米花瓣状氢氧化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使用的镍盐选自盐酸盐、硫酸盐或硝酸盐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使用的钴盐选自盐酸盐、硫酸盐或硝酸盐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使用的其他金属盐选自选自盐酸盐、硝酸盐或可溶性硫酸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使用的其他金属盐中的金属选自Zn和Al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2)中,所述混合溶液水热反应是在聚四氟乙烯衬底的不锈钢压力容器中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3)中,是采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洗涤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3)中,干燥是在烘箱中80-90℃条件下干燥8-10小时。
CN2010106025841A 2010-12-14 2010-12-14 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5444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25841A CN102544454A (zh) 2010-12-14 2010-12-14 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25841A CN102544454A (zh) 2010-12-14 2010-12-14 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4454A true CN102544454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5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25841A Pending CN102544454A (zh) 2010-12-14 2010-12-14 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4445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2327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氮掺杂碳层包裹的空心多孔氧化镍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1337A (zh) * 2016-12-01 2017-06-13 西北大学 纳米铂/氢氧化镍/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7369824A (zh) * 2017-07-26 2017-11-21 山东理工大学 锂离子电池NiO/MgO/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81663A (zh) * 2017-06-16 2017-11-2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铝掺杂的氧化镍纳米薄片气体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CN115149210A (zh) * 2022-08-05 2022-10-0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用修饰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59246A (zh) * 2022-07-08 2022-11-01 深圳市豪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α-氢氧化镍、合成方法、正极片及电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4389A (zh) * 2005-06-30 2006-01-25 上海交通大学 水热法制备α相氢氧化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4389A (zh) * 2005-06-30 2006-01-25 上海交通大学 水热法制备α相氢氧化镍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稀有金属》 20100531 孙海峰等 水热法合成纳米花瓣状beta-Ni(OH)2 389-394 1-8 第34卷, 第3期 *
孙海峰等: "水热法合成纳米花瓣状β-Ni(OH)2", 《稀有金属》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2327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氮掺杂碳层包裹的空心多孔氧化镍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2327B (zh) * 2013-12-25 2016-01-27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氮掺杂碳层包裹的空心多孔氧化镍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1337A (zh) * 2016-12-01 2017-06-13 西北大学 纳米铂/氢氧化镍/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7381663A (zh) * 2017-06-16 2017-11-2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铝掺杂的氧化镍纳米薄片气体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CN107381663B (zh) * 2017-06-16 2019-05-1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铝掺杂的氧化镍纳米薄片气体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CN107369824A (zh) * 2017-07-26 2017-11-21 山东理工大学 锂离子电池NiO/MgO/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69824B (zh) * 2017-07-26 2019-12-13 山东理工大学 锂离子电池NiO/MgO/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259246A (zh) * 2022-07-08 2022-11-01 深圳市豪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α-氢氧化镍、合成方法、正极片及电池
CN115149210A (zh) * 2022-08-05 2022-10-0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用修饰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49210B (zh) * 2022-08-05 2024-01-1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用修饰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7490B (zh)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物的纳米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44454A (zh) 具有纳米花瓣结构的多相氢氧化镍制备方法
CN110853937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镍钴双金属硒化物/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0334003C (zh) 一种纳米α-氢氧化镍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33912B (zh) 一种泡沫镍载MnCo2O4.5/MXene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082003A (zh) 一种钒酸盐水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21529B (zh) 镍钴金属有机骨架/镍钴金属氢氧化物异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WO2007000075A1 (fr)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hydroxyde nickeleux sphérique qui est dopé et d’oxydes métalliques multiples, et pile secondaire au lithium
CN109110822A (zh) 一种快速合成多孔钴酸锌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34737A (zh) 一种高倍率掺杂型镍钴锰三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4893B (zh) 一种纳米花瓣状Ni(OH)2的制备方法
CN110429267A (zh) 利用多模板剂制备纳米级薄片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3387268A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纳米氧化镍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纳米氧化镍
CN105070902A (zh) 一种基于混合过渡金属的钠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1774653B (zh) 一种α-氢氧化镍纳米/微米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01280A (zh) 中空双晶相过硒化钴镍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570349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材料NiO的合成方法
CN102139915B (zh) 一种钛酸钙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CN101572309A (zh) 一种复合掺杂α-Ni(OH)2的微乳液合成法
Wang et al. A new single flow zinc-nickel hybrid battery using a Ni (OH) 2-O2 composite cathode
CN108075126A (zh) 一种碱性二次电池用钴包覆α-氢氧化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02127A (zh) 一种银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12906A (zh) 一种a相纳米纤维状氢氧化镍的合成方法
CN101478059A (zh) 一种Ni-Co碱性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575118A (zh) 一种高比能钛酸氢锂纳米管或线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