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配方颗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功能主治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主要化学成分为β-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组氨酸、胆碱和锂盐等。
现代研究认为,茯苓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肝等多种功能,其中的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作用倍受关注。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β-茯苓聚糖,含量很高,约占茯苓干重的93%。研究表明,β-茯苓聚糖水解后,切断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则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达96.88%,在临床使用方面已证实有显著疗效。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60%以上的中药方中均配有茯苓,用量非常之大。茯苓为兼性寄生菌,野生茯苓量极少,目前所使用的茯苓大部分为栽培,常规栽培采用松树段木生产。据医药部门估计,全国每年大约需要2万余吨干茯苓,而每生产1吨干茯苓大约需要20立方米的松木,这样,每年用于生产茯苓的松木就达40余万立方米。在浙江等地区,在没有计划批准的情况下,私自砍伐松木种下茯苓,林业部门会征收的高额罚款,而贵州省有些地区,为了防止森林的乱砍乱伐,由政府出工资,在每个乡村配备山林督管员,可见,茯苓种植与林业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这种药食两用的资源越来越紧张,价格也不断攀升,因此合理利用茯苓药材资源迫在眉睫。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饮片剂型改革,是以规范炮制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动态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颗粒剂,在临床上代替中药饮片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具有组方灵活,服用方便,服用量小,质量可控,容易保存,携带方便等优点。
茯苓配方颗粒的传统做法是,将茯苓饮片经过加水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而制成,茯苓主要含β-茯苓聚糖,不溶于水,水提取得率很低,通常只有1~2%左右,而茯苓的每日用量为10~15g,按照每袋茯苓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10g计算,每袋装入的茯苓纯膏粉只有0.1~0.2g,由于包装机的限制,颗粒剂的最小包装量为0.7g,按此装量计算,至少每袋需要加入0.5g的辅料。这样一来,一方面,茯苓饮片的提取率低,每1吨茯苓饮片只能得到10多公斤提取物,大部分β-茯苓聚糖都当药渣抛弃,不仅浪费大量药材,而且提取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另一方面,为了填充装量,又要添加大量辅料,按照目前每年销售量1亿袋计算,每年消耗辅料50吨,增加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取茯苓饮片,按以下步骤分别制成茯苓浓缩液A或茯苓浓缩粉B和超微研磨液C或超微研磨粉D:
第一步:取茯苓饮片,加水煎煮1~2次,每次加投料量6~10倍的水,加热煎煮1~3小时;药液滤过,真空浓缩至药液总量为投料量的5~10%,滤过,得茯苓浓缩液A,或喷雾干燥,得茯苓浓缩粉B。
第二步:另取茯苓饮片,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60~120目筛,然后将粉碎的饮片超微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0~40Hz,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茯苓超微粉重量1~3倍量的水或第一步制得的茯苓浓缩液A,加入适量淀粉类药用辅料,加热煮沸10~20分钟,再静置20~30分钟,搅拌均匀,用胶体磨研磨1~3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或喷雾干燥,得茯苓超微研磨粉D。
将以上得到的茯苓浓缩液A和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混合均匀,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60~190℃,出风温度80~95℃,塔内负压-0.01~0.05Mpa,收集喷干粉,混合均匀即得;或茯苓浓缩粉B和茯苓超微研磨粉D混合均匀,10~30目筛制粒,包装,即得;
上述的胶体磨的转速为每分钟2000~4000转,定转子的缝隙为0.2~0.5mm;
上述的淀粉类药用辅料包括糊精、麦芽糊精、倍他环糊精的一种或多种辅料组合;
上述淀粉类药用辅料添加量为超微粉量的30~50%,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的干固物含量达25%以上。
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一、本发明采用茯苓超微研磨粉代替辅料,增加了茯苓多糖含量,减少了辅料用量;
茯苓主要成分为β-茯苓聚糖,属于水不溶性茯苓多糖,这种成分不溶于水,但服用后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同样起到一定的药理作用;而按传统的茯苓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只能提取出少量的水溶性多糖成分,而大部分β-茯苓聚糖作为药渣抛弃,水提取得率很低,只有1~2%,为此还要添加大量辅料。本发明通过加入一定量的茯苓超微粉,可以代替大量辅料,同时增加了茯苓多糖成分含量;
茯苓配方颗粒每袋装0.7g,二种工艺的茯苓多糖含量和辅料量见下表:
表1 二种工艺的茯苓多糖含量和辅料量
工艺 |
茯苓多糖含量 |
辅料量 |
传统工艺 |
0.1g |
0.6g |
本发明工艺 |
0.4g |
0.3g |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辅料量每袋为0.3g,而传统工艺的辅料量每袋为0.6g,减少了一半辅料;而茯苓多糖含量方面,本发明的茯苓多糖含量为0.4g,而传统工艺的茯苓多糖含量仅为0.1g,茯苓多糖增加了3倍。
二、实现了对茯苓超微粉的改性,解决了茯苓超微粉漂浮问题;
茯苓属于真菌,菌丝体本身具有疏水性,水很难渗入,而且相对密度小,性质比较像泡沫塑料,尤其是粉碎成超微粉后,比表面积增大,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反复搅拌也不能分散在水中,因此,添加超微粉后的颗粒溶化后,超微粉就会漂浮在水面上,不能形成均匀的混悬液,服用时易粘附杯壁和嘴角,不能随药液一起喝下,因此,按常规的技术,无法解决添加茯苓超微粉后颗粒的溶化性问题,茯苓多糖含量提高了,却由于溶化性不佳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本发明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添加的茯苓超微粉经过改性后,在颗粒溶化时超微粉不会出现漂浮现象,能够很好地混悬在水中;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将茯苓超微粉加水或浓缩液,再加入一定量的淀粉类药用辅料,煮沸,搅拌均匀,经过胶体磨研磨成浆液,再经过喷雾干燥,制成的茯苓超微研磨粉,亲水性大大增加;
表2 茯苓超微粉改性前后对干法制粒一次成粒率的影响
物料 |
改性前(一次成粒率,%) |
改性后(一次成粒率,%) |
茯苓超微粉(无辅料) |
0(无法成粒) |
21.8 |
30%麦芽糊精+70%茯苓超微粉 |
11.5 |
38.3 |
30%β-环糊精+70%茯苓超微粉 |
10.2 |
39.7 |
从上表可以看出,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一次成粒率明显提高,在过程中添加淀粉类辅料改性后尤为明显;
另外,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口感更佳。本发明通过煮沸、研磨、干燥等工艺改性后制得的茯苓超微粉,表面亲水性更好,加热水冲服时,药液呈混悬状,由于表面粗糙、糊化膨胀,因此,口尝感觉不出粉末的不适,无沙粒感,因此,服用时口感好。
附图说明
图1:茯苓超微粉直接溶解(侧面观)
图2:茯苓超微粉直接溶解(上面观)
图3: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溶解(侧面观)
图4:改性后的超微粉溶解(上面观)
图1、2为超微粉直接加入水中,粉末漂浮在水面,明显粘杯壁现象;
图3、4为超微粉研磨粉加入水中,粉末溶化在水中,无粘杯壁现象。
图5:茯苓超微粉显微图
图6:不加辅料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显微图
图7 加麦芽糊精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显微图
图8 加β-环糊精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显微图
图5为茯苓超微粉,菌丝体明显,菌丝体表面光滑。
图6为不加辅料改性的茯苓超微粉,可见菌丝体膨胀,表面粗糙,呈结节状、连珠状。
图7添加了麦芽糊精改性的茯苓超微粉,麦芽糊精包裹在茯苓超微粉表面。
图8添加了β-环糊精改性的茯苓超微粉,一部分β-环糊精对茯苓超微粉起到包合;一部分粘附在茯苓超微粉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取茯苓饮片98k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投料量8倍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投料量7倍的水,煎煮1小时,药液滤过,真空浓缩(真空度-0.05~-0.07MPa,60~70℃)至药液总量为5L,过180目筛,得茯苓浓缩液,备用;
取茯苓饮片2kg,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采用气流式粉碎机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5Hz,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5L水,再加入麦芽糊精0.8kg,加热煮沸20分钟,再静置30分钟,搅拌均匀,调节胶体磨的转速为3000转,调节胶体磨定转子的缝隙为0.3mm,用胶体磨研磨2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
将以上得到的茯苓浓缩液和茯苓超微粉研磨液置配料罐中,混合均匀,保持料液温度不低于60℃,一边搅拌一边进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70~180℃,出风温度80~90℃,塔内负压-0.01~-0.05MPa,收集喷雾干燥粉,采用20目筛干法制粒(主压力20~30bar、送料速度25~35Hz、轧辊转速20~50Hz),采用18目和40目整粒,取合格颗粒包装,即得。
实施例2
取茯苓饮片98.5k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投料量9倍的水,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投料量6倍的水,煎煮1小时,药液滤过,真空浓缩(真空度-0.05~-0.07MPa,60~70℃)至药液总量为8L,过350目筛,得茯苓浓缩液;
取茯苓饮片1.5kg,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采用气流式粉碎机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0Hz,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以上茯苓浓缩液8L,加β-环糊精0.6kg,加热煮沸30分钟,再静置30分钟,搅拌均匀,控制料液温度在65℃~75℃,调节胶体磨的转速为2500转,调节胶体磨定转子的缝隙为0.2mm,用胶体磨研磨2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
将以上茯苓超微粉研磨液置配料罐中,混合均匀,保持料液温度不低于60℃,一边搅拌一边进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60~170℃,出风温度85~95℃,塔内负压-0.01~-0.05MPa,收集喷雾干燥粉,混合均匀,采用20目筛干法制粒(主压力20~30bar、送料速度25~35Hz、轧辊转速20~50Hz),采用20目和30目整粒,取合格颗粒包装,即得。
实施例3
取茯苓饮片97k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投料量8倍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投料量7倍的水,煎煮1小时,药液滤过,真空浓缩(真空度-0.05~-0.07MPa,60~70℃)至药液总量为5L,过180目筛,控制进风温度160~170℃,出风温度85~95℃,塔内负压-0.01~-0.05MPa,收集喷雾干燥粉,得茯苓浓缩粉;
取茯苓饮片3kg,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采用气流式粉碎机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5Hz,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12L水,加麦芽糊精1kg,加热煮沸20分钟,再静置30分钟,搅拌均匀,调节胶体磨的转速为3000转,调节胶体磨定转子的缝隙为0.3mm,用胶体磨研磨2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保持料液温度不低于60℃,一边搅拌一边进料,控制进风温度160~170℃,出风温度85~95℃,塔内负压-0.01~-0.05MPa,进行喷雾干燥,收集喷雾干燥粉,得茯苓超微研磨粉;
将以上得到的茯苓浓缩粉和超微研磨粉混合均匀,采用20目筛干法制粒(主压力6~40bar、送料15~50Hz、轧辊20~50Hz),采用18目和40目整粒,取合格颗粒包装,即得。
实施例4
取茯苓饮片99kg,加水煎煮一次,投料量8倍的水,煎煮2小时,药液滤过,真空浓缩(真空度-0.05~0.07MPa,60~70℃)至药液总量为5L,过180目筛,控制进风温度170~190℃,出风温度85~95℃,塔内负压-0.03~-0.05MPa,进行喷雾干燥,得茯苓浓缩粉;
取茯苓饮片1kg,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采用气流式粉碎机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0Hz,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5L水,加β-环糊精0.4kg,加热煮沸30分钟,再静置30分钟,搅拌均匀,控制料液温度在65℃~75℃,调节胶体磨的转速为2500转,调节胶体磨定转子的缝隙为0.2mm,用胶体磨研磨2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混合均匀,保持料液温度不低于60℃,一边搅拌一边进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70~190℃,出风温度85~95℃,塔内负压-0.01~-0.05MPa,收集喷雾干燥粉,即得茯苓超微研磨粉。
将以上得到的茯苓浓缩粉和超微研磨粉混合均匀,采用20目筛干法制粒(主压力6~40bar、送料15~50Hz、轧辊20~50Hz),采用20目和30目整粒,取合格颗粒包装,即得。
在不加辅料的情况下,对比通过改性前后的溶散情况:①附图1、图2为茯苓超微粉直接在水中溶散情况,结果显示,茯苓超微粉漂浮在水面上,即使通过反复搅拌也很难分散在水中,而且粘附在杯壁。②附图3、图4为将茯苓超微粉经过煮沸、研磨、干燥改性后在水中溶散情况,虽然都为茯苓超微粉,也没有额外添加辅料,但经过煮沸、研磨、干燥等一系列工艺后,茯苓超微粉已经实现了改性,大大增加了亲水性,因此,具有良好的混悬效果;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也可以看出改性前后的茯苓超微粉的变化:①附图5为过500目筛后的茯苓超微粉,从图中可以看出茯苓的菌丝已经打碎,但菌丝表面仍然是非常光滑,菌丝体清晰可见;②附图6为不加辅料进行煮沸、研磨、干燥等工艺改性的茯苓超微粉,从图中可以看出茯苓的菌丝体已经膨胀,表面已经变得粗糙,呈结节状、连珠状,和原来的菌丝体有很大差别。③附图7为添加了麦芽糊精进行改性的茯苓超微粉,从图中可以看出,茯苓超微粉已经看不出茯苓菌丝体的形状,这是由于茯苓超微粉和麦芽糊精经过一起煮沸后,再经过研磨,在超微粉改性同时,麦芽糊精和菌丝体混合在一起,经过干燥后,麦芽糊精包裹在茯苓超微粉表面,从而增强了超微粉的改性效果。④附图8为添加了β-环糊精进行改性的茯苓超微粉,从图中可以看出,茯苓超微粉同样也看不出茯苓菌丝体的形状,由于β-环糊精具有包合作用,在煮沸、研磨、干燥的过程中,一部分β-环糊精对茯苓超微粉起到包合;也有一部分β-环糊精由于喷雾干燥时未能及时析出结晶,粘附在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表面,同样也增强了超微粉的改性效果;
三、在改善干法制粒效率和改善口感方面,也有明显效果;
如果直接添加超微粉,不仅仅影响溶化性,还影响到干法制粒的成粒率。由于茯苓超微粉的疏水性,干法制粒非常困难,但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实现改性,使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表面变得粗糙,表面亲水性也增加,因此,大大增加了茯苓超微粉的可压性,提高了成粒率,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在不添加辅料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干法制粒,而这是改性前茯苓超微粉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加淀粉类辅料后起到包裹作用,亲水性进一步增加,可压性更好;
通过小试试验,采用干法制粒一次成型率考察可压性,结果见表2。(成型率的测定:取制得的颗粒,称质量,依次过一号筛和四号筛,收集通过一号筛与不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称质量,计算成型率。成型率=通过一号筛与不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质量/颗粒总质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