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1877B - 转动装置和具有转动装置的卷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动装置和具有转动装置的卷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1877B
CN102481877B CN201080033663.3A CN201080033663A CN102481877B CN 102481877 B CN102481877 B CN 102481877B CN 201080033663 A CN201080033663 A CN 201080033663A CN 102481877 B CN102481877 B CN 1024818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hook
suspender belt
moto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36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1877A (zh
Inventor
有吉良祐
稻熊幸雄
堀口贤治
木下英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741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011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1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1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1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18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02Driving gear
    • B66D1/12Driving gear incorporating electric mo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A61G3/02Loading or unloading personal conveyances; Facilitating access of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or exit from, vehicles
    • A61G3/06Transfer using ramps, lifts or the like
    • A61G3/062Transfer using ramps, lifts or the like using lifts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02Driving gear
    • B66D1/14Power transmissions between power sources and drums or barr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014Plural prime movers selectively coupled to common outp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在单个圆筒形转子由多个马达来转动的转动装置中,便于第一马达侧上的齿轮与转动体侧齿轮的啮合操作以及第二马达侧上的齿轮与马达侧齿轮的啮合操作,以增大将马达等安装到圆筒形转动体上的安装操作的效率。转动装置的支架设置有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引导第一马达(M1)和第二马达(M2)绕圆筒形转动体(32)的轴线相对转动。当第一马达(M1)或第二马达(M2)绕圆筒形转动体(32)的轴线相对于支架从正确的安装位置移出时,第一齿轮(113x)和第二齿轮(123x)与转动体侧齿轮(335a)以及转动体侧齿轮(335b)分别啮合,并在啮合状态下,第一马达(M1)或第二马达(M2)可通过引导机构而引导至正确的安装位置。

Description

转动装置和具有转动装置的卷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能绕轴线转动的圆筒形转动体的转动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该转动装置的卷收装置,在该转动装置中,圆筒形转动体构造成由多个马达和齿轮机构来驱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有关的传统转动装置。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转动装置是绞盘,其具有同轴设置的主转筒和副转筒。主转筒经由主齿轮机构连接至主液压马达。与此相对,副转筒经由副齿轮机构连接至副液压马达。即,每个转筒都可由马达和齿轮机构来驱动。 
与此相对,如图8中所示,例如为了减小转筒驱动机构的尺寸,转筒32可通过使用两个小马达M1和M2以及两组齿轮机构110和120(转筒侧齿轮335a和335b以及马达侧齿轮113和123)来驱动。在此情况下,当两个马达M1和M2彼此同步致动时,类似于使用单个马达的情况,转筒32可沿卷绕方向或展开方向转动。转筒32、齿轮机构110和120以及马达M1和M2附连至支架(未示出)的预定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00-53381号(日本专利第333895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装置中,当马达M1和M2附连至支架时,上下放置的转筒侧齿轮335a和335b的齿(齿槽)和马达侧齿轮113x和123x的齿槽(齿)必须同时彼此啮合。例如,在一个(上)马达侧齿轮113x与转筒侧齿轮335a彼此啮合且马达M1固定至支架的情况下,如果另一(下)马达侧齿轮123x的齿(齿槽)与转筒侧齿轮335b的齿槽(齿)不对准,则两个齿轮123和335b不能彼此啮合。因而,马达M2不能固定至支架。 
由此,当马达M1和M2附连至支架,位于转筒32的两侧(上方和下方)的转筒侧齿轮335a和335b以及马达侧齿轮113和123必须彼此啮合。因此,较难执行附连操作。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装置,其中圆筒形转筒体构造成由多个马达驱动,且第一马达侧齿轮与转动体侧齿轮以及第二马达侧齿轮与转动体侧齿轮的啮合操作可容易地进行,以提高马达至转动体的附连操作的效率。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可通过本发明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动装置,其包括构造成可绕轴线转动的圆筒形转动体、可转动地支承该圆筒形转动体的支架,附连于支架的多个马达、同轴固定到圆筒形转动体的转动体侧齿轮、连接到第一马达并和与其对应的转动体侧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连接到第二马达并和与其对应的转动体侧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支架具有引导机构,其构造成引导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以使它们绕圆筒形转动体的轴线相对于彼此转动。当第一马达或第二马达绕圆筒形转动体的轴线相对于支架从正常附连位置偏离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和与其对应的转动体侧齿轮啮合。此外,在此情况下,第一马达或第二马达由引导机构引导至正常附连位置。 
根据本发明,支架具有构造成引导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的引导机构,以使它们绕圆筒形转动体的轴线相对于彼此转动。因此,在第二马达附连于正常附连位置且第二齿轮和转筒侧齿轮彼此啮合的情况下,第一马达可逐步绕圆筒形转动体的轴线相对于第二马达和转筒侧齿轮运动(转动),以使第一齿轮的齿 (齿槽)与转筒侧齿轮的齿槽(齿)对齐。 
此外,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转动体侧齿轮完全啮合之后,第一马达可使用引导机构绕圆筒形转动体运动到正常附连位置。 
由此,第一齿轮与连接到第一马达的转动体侧齿轮的啮合操作以及第二齿轮与连接到第二马达的转动体侧齿轮的啮合操作可以容易地进行,因而可提高马达至圆筒形转动体的附连操作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支架由支承圆筒形转动体的一个轴向端部的第一支架和支承圆筒形转动体的另一轴向端部的第二支架构成。第一马达和第一齿轮附连至第一支架。第二马达和第二齿轮附连至第二支架。引导机构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 
因此,支架由支承圆筒形转动体的一个轴向端部的第一支架和支承圆筒形转动体的另一轴向端部的第二支架构成。因此,可容易地将圆筒形转动体附连至支架。此外,第一马达和第一齿轮附连至第一支架。与此相对,第二马达和第二齿轮附连至第二支架。因此,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转动体侧齿轮的啮合操作可容易地进行。 
根据本发明,转动体侧齿轮分别附连于圆筒形转动体的一个轴向端侧和另一轴向端侧。附连于圆筒形转动体的一个轴向端侧的转动体侧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此外,附连于圆筒形转动体的另一轴向端侧的转动体侧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即,转动力可沿圆筒形转动体的轴向施加到两侧,因而圆筒形转动体可以良好平衡的方式转动。 
根据本发明,引导机构具有销以及能引导销的弧形拉长孔。 
因此,可简化引导机构的构造。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收装置,其具有转动装置以作为卷收驱动源,其中连接至吊带的钩子钩到沿轮椅的座椅表面设置的钩子接纳带上,并且通过卷收吊带而抬起轮椅。钩子具有吊带所穿过的带孔并具有吊带所附连的支承件,该吊带设置在带孔的上侧上,而该支承件位于带孔上。吊带附连至能卷绕或展开吊带的转筒。吊带的远端部固定到环形卡环的一侧。吊带的中途部分从外部与卡环 的另一侧配合,该另一侧跨过中心与一个侧部相对。吊带的从卡环的一个侧部延伸到另一侧部的部分与吊带的位于卡环的另一侧部与转筒之间的部分以两层的状态穿过钩子的带孔,并与钩子的支承件配合。 
由此,因为钩子和吊带经由卡环彼此连接,所以与钩子和吊带直接彼此连接的构造相比,吊带可容易地与钩子脱开。 
此外,因为吊带的两层部可与钩子的支承件配合,一旦张紧力施加到吊带33以使位于钩子和卡环之间的吊带33张紧,那么即使张紧力释放,吊带33也不能容易地松开。即,钩子和卡环受到吊带的限制。因此,可防止卡环每当吊带卷收时碰撞到钩子。由此,可抑制噪音的产生。此外,可防止钩子和其它部件随着时间而受损坏。 
此外,当张紧力施加到吊带时,卡环的一侧和另一侧都由均匀的力推向钩子的支承件。由此,卡环以基本上水平的姿态附连于钩子。因此,当钩子卷收到上极限位置以使卡环与钩子止动件接触时,卡环的一侧与另一侧基本上同时与钩子止动件接触。因此,可防止钩子不牢靠地摆动。 
根据本发明,卡环的周界部被切断以在其内形成间隙。吊带可使用间隙从卡环外部引导到卡环内部。 
因此,可以在吊带的远端部固定到卡环的一侧的情况下两次折回吊带的远端部附近的部分、使两层部穿过钩子的带孔、然后经由卡环的间隙使两层部的折回端与卡环的外侧配合。 
根据本发明,包括覆盖卡环的覆盖构件。 
因此,可防止卡环由于在上极限位置处与钩子止动件接触而受损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圆筒形转筒体构造成由多个马达驱动的转动装置中,第一马达侧齿轮与转动体侧齿轮以及第二马达侧齿轮与转动体侧齿轮的啮合操作可容易地进行。因此,可以提高马达附连至转动体的附连操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转动装置的车辆轮椅储存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转动装置的完整侧视图。 
图3是转动装置的第二支架的平面图。 
图4是转动装置的第一支架的平面图。 
图5(A)是转动装置的转筒的侧视图,而图5(B)是转筒从图5(A)的线B-B看的视图。 
图6是图2的平面图。 
图7是引导机构的平面图,其示出该引导机构的功能。 
图8是示出转筒侧齿轮和第一以及第二齿轮之间关系的侧视图。 
图9(A)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转动装置的车辆轮椅储存装置的侧视图,其示出轮椅支承部和卷收装置,而图9(B)是轮椅储存装置的钩子和吊带的立体图。 
图10(A)是卷收装置的钩子的立体图,而图10(B)是钩子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轮椅被抬起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钩子的侧视图,示出该钩子的功能。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卷收装置的钩子、卡环和吊带的侧视图,其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图13(B)是图13(A)的B部的放大图,图13(C)是卡环的立体图,而图13(D)和图13(E)都是示出钩子和吊带之间的传统关系的侧视图。 
图14是立体图,示出用于连接钩子和吊带的步骤。 
图15是立体图,示出用于连接钩子和吊带的步骤。 
图16(A)是立体图,示出用于连接钩子和吊带的步骤,而图16(B)和图16(C)都是立体图以示出吊带的折回端与卡环的另一侧配合这一情况。 
图17(A)是立体图以示出钩子被卷到上极限位置这一情况,而图17(B)是钩子止动部周围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8(A)是传统的卷收装置的侧视图,而图18(B)是钩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下文中,将参见图1至8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转动装置。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动装置30m是卷收装置30的驱动部,并用于图1中所示的车辆轮椅储存装置10。 
<车辆轮椅储存装置的概述> 
车辆轮椅储存装置10是用于抬起轮椅K并在驾驶员从轮椅K移动到汽车C的驾驶员座椅之后将该轮椅储存于汽车C的车顶的装置。车辆轮椅储存装置10具有轮椅支承部20和装置主体部(未示出),轮椅支承部构造成可在图1所示的升起位置与水平位置(未示出)之间垂直转动,而装置主体部构造成使轮椅支承部20沿水平位置侧向滑动到车顶上的储存位置。 
轮椅支承部20由如下部件构成:承载件22,其可垂直转动地连接到装置主体部;保护件25,其能够将在被抬起的过程中被折叠起来的轮椅K限制在一预定位置;引导机构23,其可垂直滑动地将保护件25连接至承载件22;以及卷收装置30,其能够相对于承载件22抬起轮椅K和保护件25。 
<卷收装置30的概述> 
如图1和2中所示,卷收装置具有吊带33、连接到吊带33的远端(下端)的钩子(未示出)以及构造成能够卷绕或展开吊带33的转动装置30m。转动装置30m具有转筒32。转筒32经由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图2)附连至承载件22的上端部。 
如图2中所示,用于使转筒32转动的第一马达单元51附连至第一支架41。与此相对,用于使转筒32转动的第二马达单元52附连至第二支架42。 
转筒32对应于本发明的圆筒形转动体。 
<关于转筒32> 
如图5(A)和5(B)中所示,转筒32由吊带33围绕其包裹的转筒主体320和能够使转筒主体320转动的驱动部330构成。转筒主体320具有圆筒形滑轮部321、同轴设置在滑轮部的两轴向端部处的圆筒形部322以及周向附连于圆筒形部322的凸缘形盘部324。吊带33可包裹在盘部324之间一位置周围。形成于盘部324的周向表面内的是环形肩部324d,其分别能够装配到第一支架41的支承孔415s和第二支架42的支承孔424s,这将在下面作描述。 
通孔325轴向形成于转筒主体320的芯部内。通孔325构造成驱动部330的支承轴333可通过该通孔。此外,转筒侧齿轮335a和335b分别附连于从转筒主体320的通孔325中突出的支承轴333的两端。转筒侧齿轮335a和335b分别具有小于环形肩部324d的直径并通过压接或其它此类方法附连至支承轴333。驱动部330的、穿过转筒主体320的通孔325的支承轴333通过螺栓或其它此类装置不可转动地固定至转筒主体320。由此,转筒主体320和驱动部330可一体地转动。 
转筒侧齿轮335a和335b对应于本发明的转动体侧齿轮。 
<关于第一马达单元51和第二马达单元52> 
第一马达单元51和第二马达单元52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因此,将代表性地参见图2和8来描述第一马达单元51的构造。 
如图8中所示,第一马达单元51具有第一马达M1和蜗轮装置110。第一马达M1和蜗轮装置110容纳于马达外壳51h(图2)内。蜗轮装置110由同轴地附连于第一马达M1的转动轴(未示出)的蜗杆111和蜗轮113构成。较小直径的第一齿轮113x同轴地附连于蜗轮113。此外,第一齿轮113x与位于转筒32的一端处的转筒侧齿轮335a啮合。 
<关于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 
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是能够可转动地支承转筒32的构件。此外,附连于这些构件的是起到驱动转筒32作用的第一马达单元51和第二马达单元 52。 
如例如在图2、3、6中所示,第二支架42由左板部421、右板部422以及位于两个板部421和422之间的平板部423构成,并基本上呈门形。第二支架42的左板部421和右板部422例如经由螺栓固定到上述轮椅支承部20的承载件22。如图3所示,基本上呈卵形的开口423h(通过虚线示出)形成于第二支架42的平板部423的中心部分内。此外,开口423h从前方(在图6中从下方)被前平板424完全盖住,该前平板以一距离与开口平行。此外,形成于前平板424的中心位置内的是支承孔424s,其能转动地支承转筒主体320的环形肩部324d。支承孔424s设置成与平板部423的开口432h重叠。 
此外,形成于第二支架42的平板部423的左部内的是弧形拉长孔423e。拉长孔423e设置成其弧中心可与支承孔424s的中心相同。此外,形成于前平板424左端的是止动件424p,其沿平板部423的拉长孔423e的周界边缘(图3中为下周界边缘)延伸。 
此外,形成于平板部423的开口423h右侧的是设置成围绕开口423h的多个(三个)螺纹孔423x。如图2中所示,第二马达单元52可从后方螺接到螺纹孔423x上。此外,形成于平板部423的右端和左端内的分别是可用于将第一支架41连接到第二支架42的一个螺纹孔423y和两个螺纹孔423y,这些将在下面描述。 
例如在图2、4、6中所示的,第一支架41由左板部411、右板部412以及位于在两个板部411和412之间的平板部413构成,并基本上呈门形。如图6中所示,形成于左板部411和右板部412的远端内的分别是侧向形成的弯曲凸缘部411f和412f。左板部411的凸缘部411f具有形成于其内的两个螺栓孔411b。与此相对,右板部412的凸缘部412f具有形成于其内的一个螺栓孔411b。此外,如图2中所示,穿过螺栓孔411b和412b的螺栓B被拧到第二支架42的螺纹孔423y内,因而第一支架41可连接到第二支架42。 
如图4中所示,基本上呈卵形的开口413h形成于第一支架41的平板部413的中心部分内。此外,开口413h从后方被后平板415(图6)完全盖住,该后平板以一距离与开口平行设置。此外,形成于后平板415的中心位置内的 是支承孔415s,其能转动地支承转筒主体320的环形肩部324d。支承孔415s设置成与平板部413的开口413h重叠。 
附连于第一支架41的平板部413和后侧平板415的左端部的是销413p,其对应于第二支架42的弧形拉长孔423e定位。销413p设置成与后平板415垂直并能被插入拉长孔423e。因此,如图2和6中所示,在位于滚轮部322的轴向端部内的环形肩部324d装配到第一支架41的支承孔415s和第二支架42的支承孔424s的情况下,第一支架41的销413p可被插入第二支架42的拉长孔423e。因此,在此情况下,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可相对于彼此绕转筒32转过对应于拉长孔423e长度的量。 
此外,形成于第一支架41的平板部413的开口423h右侧的是设置成围绕开口413h的多个(三个)螺纹孔413x。如图2中所示,第二马达单元52可从外侧螺接到螺纹孔413x上。 
销413p和拉长孔423e对应于本发明的引导机构。 
<关于将转筒32附连于支架41和42> 
首先,第一马达单元51附连于第一支架41的预定位置。随后,第二马达单元52附连于第二支架42的预定位置。接下来,位于转筒32的一端(朝向第二支架42的一侧)上的环形肩部324d被装配到第二支架42的支承孔424s内。此外,如图8中所示,位于转筒32的朝向第二支架42那侧上的转筒侧齿轮335b与第二马达单元52的第二齿轮123x啮合。接下来,第一支架41的支承孔415s被装配到转筒32的另一端(朝向第一支架41的一侧)上的环形肩部324d上。此外,第一支架41的销413p被插入第二支架42的拉长孔423e内。随后,第一支架41逐步绕转筒32相对于第二支架42向右转动,以使转筒32的转筒侧齿轮335a的齿(齿槽)与第一马达单元51的第一齿轮113x的齿槽(齿)对准,由此使两个齿轮335a和113x彼此啮合。 
随后,第一马达单元51的第一马达M1被驱动以使第一齿轮113x在图7中向左转动,以使第一支架41绕转筒32相对于第二支架42向左转动。在第一支架41的销413p与第二支架42的拉长孔423e的止动件424p接触的情况 下,第一马达M1停止。在此情况下,第一支架41的两个孔411b和412b与第二支架42的螺纹孔423y重叠。接下来,螺栓B被插入螺栓孔411b和412b内并随后拧到螺纹孔423y内,因而第一支架41可连接到第二支架42。在此情况下,可完成将转筒32附连至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 
此外,在第一支架41的销413p与第二支架42的拉长孔423e的止动件424p接触以及在第一支架41的两个孔411b和412b与第二支架42的螺纹孔423y重叠时,第一马达单元51和第二马达单元52的位置对应于本发明的正常附连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动装置30m的优点> 
根据本实施例的转动装置30m,销423p和拉长孔423e(引导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之间。销423p和拉长孔423e构造成绕转筒32相对可转动地引导第一马达单元51和第二马达单元52。由此,例如在第二马达单元52保持在正常附连位置且第二齿轮123x和转筒侧齿轮335b彼此啮合的情况下,第一马达单元51可绕转筒32相对于第二马达单元52和转筒侧齿轮335a和335b逐步转动(移动),以使第一齿轮113x的齿(齿槽)与转筒侧齿轮335a的齿槽(齿)对准。 
此外,在第一齿轮113x和第二齿轮123x与转筒侧齿轮335a和335b完全啮合之后,第一马达单元51可使用销413p和拉长孔423e(引导构件)绕转筒32运动到正常附连位置。 
由此,第一马达单元51的第一齿轮113x与转筒侧齿轮335a的啮合操作以及第二马达单元52的第二齿轮123x与转筒侧齿轮335b的啮合操作可以容易地进行,因而可提高马达至转筒32的附连操作的效率。 
此外,支架由能支承转筒32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构成。因此,可容易地将转筒32附连至支架。此外,第一马达单元51附连至第一支架41,而第二马达单元52附连至第二支架42。因此,第一齿轮113x和第二齿轮123x与转筒侧齿轮335a和335b的啮合操作可容易地进行。 
此外,转筒侧齿轮335a和335b分别沿转筒32的轴向位于一端侧处和另 一端侧处。此外,沿转筒32的轴向位于一端侧处的转筒侧齿轮335a与第一齿轮113x啮合。与此相对,沿转筒32的轴向位于另一端侧处的转筒侧齿轮335a与第二齿轮123x啮合。即,转动力可沿转筒32的轴向施加到两侧,因而转筒32可以良好平衡的方式转动。 
此外,引导机构由销413p和能引导销413p的弧形拉长孔423e构造成。此外,包裹在转筒32周围的吊带33可由销413p支承。由此,可简化引导机构的构造。此外,引导机构可用作吊带33的引导件。 
<变化形式>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条件下进行修改。例如,在本实施例的转动装置30m中,引导机构由销413p和拉长孔423e构造成。然而,引导机构可由突脊和能引导突脊的弧形槽构造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转筒32由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来支承。然而,转筒可由单个支架来支承,因而第一马达单元51或第二马达单元52可由引导机构来支承,同时它可绕转筒相对于支架转动。 
此外,在实施例中示例车辆轮椅储存装置10的卷收装置30。然而,本发明可应用于在绞盘、载有起重机的卡车或其它这种装置中使用的卷收装置。 
[实施例2] 
在下文中,将参见图9至12以及18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卷收装置。根据本实施例的卷收装置用于轮椅储存装置,该轮椅储存装置能将轮椅折叠起来同时抬起该轮椅并将轮椅储存于载客汽车的车顶上。此外,图中的向前和向后、向左和向右、以及向上和向下分别对应于载客汽车和轮椅的向前和向后、向左和向右、以及向上和向下方位。 
<传统的构造> 
如图18(A)和18(B)中所示,在传统的卷收装置中,当轮椅K被抬起时,用手保持附连于吊带110远端的钩子115,然后将其钩到轮椅K的钩子接纳带100上。因此,如图18(B)中所示,钩子115制造成尽可能的薄和尽可能的轻 以方便操纵。 
然而,在上述卷收装置中,需要用手来保持钩子115并将该钩子钩到轮椅K的钩子接纳带100上。因此,对于不完全使用他/她的手指的人员来说相当难以进行此操作。特别是,由于钩子115制造得较薄,钩子115可在其降低到座椅表面上时在轮椅K的座椅表面上翻过来。因此,对于不完全使用他/她的手指的人员来说相当难以抓持钩子11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收装置,其中对于不完全使用他/她的手指的人员来说,降低到轮椅的座椅表面上的钩子可容易地被钩到设置在轮椅的座椅表面上的钩子接纳带上。 
<车辆轮椅储存装置10的概述> 
车辆轮椅储存装置10是用于抬起轮椅K并在驾驶员从轮椅K移动到汽车C的驾驶员座椅之后将该轮椅储存于汽车C的车顶的装置。 
车辆轮椅储存装置10具有轮椅支承部20和装置主体部(未示出),轮椅支承部20构造成可在图9(A)中所示的升起位置与水平位置(未示出)之间垂直转动,而装置主体部构造成使轮椅支承部20沿水平位置侧向滑动到车顶上的储存位置。 
轮椅支承部20由如下部件构成:承载件22,其可垂直转动地连接到装置主体部;保护件25,其能够将在被抬起的过程中被折叠起来的轮椅K限制在一预定位置;引导机构23,其可垂直滑动地将保护件25连接至承载件22;以及卷收装置30,其能够相对于承载件22抬起轮椅K和保护件25。 
如图9(A)和9(B)中所示,卷收装置具有吊带33、连接到吊带33的钩子(未示出)以及构造成能够卷绕或展开吊带33的转动装置30m。转动装置30m具有附连于承载件22的上端部的转筒32。 
转筒32经由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图2)附连至承载件22的上端部。 
如图2中所示,用于使转筒32转动的第一马达单元51附连至第一支架41。与此相对,用于使转筒32转动的第二马达单元52附连至第二支架42。 
如图9(B)中所示,吊带33的中间部分穿过形成于保护件25的上端上的悬挂支承部25c。吊带33的远端部使用卡环33w连接到悬挂支承部25c的构造元件上。此外,钩子35的支承件35c由穿过保护件25的悬挂支承部25c的吊带33的中间部分来支承。即,钩子35由在保护件25的悬挂支承部25c下方的吊带33来支承,以可沿吊带33的中间部分运动。 
根据上述构造,如图11中所示,当吊带33在钩子35钩到轮椅K的钩子接纳带141上之后被卷收时,轮椅K起初可单独被抬起,而保护件25保持无任何变化。此时,如图9(B)中所示,钩子35由吊带33的远端侧和近端侧(对应于转筒32的一侧)支承。因此,与钩子35悬挂于一点处的情况相比,施加到转筒32的张紧力减小到一半。 
轮椅K在被抬起的过程中被折叠起来。此外,轮椅K单独向上运动,直至钩子35与保护件25的悬挂支承部25c接触。此后,在钩子35与保护件25的悬挂支承部25c接触的阶段,轮椅K与保护件25的轮椅限制板25x(图9(A))接触,并被限制于此位置。此外,在此情况下,当吊带33被继续卷收时,轮椅K与保护件25一起被抬起。即,轮椅K和保护件25可通过引导机构23的动作相对于承载件22向上运动。在轮椅K和保护件25到达相对于承载件22的上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吊带33的卷收操作停止。接下来,承载件22转动到水平位置,因而保护件25和轮椅K位于承载件22上。在此情况下,装置主体部使轮椅支承部20(保护件25和承载件22)侧向滑动到车顶上的储存位置。因此,完成对轮椅K的储存操作。 
<关于卷收装置30的钩子35> 
如图10(A)和10(B)中所示,卷收装置30的钩子35构造成,在降低到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的情况下自行处于与当其被钩到轮椅K的钩子接纳带141上时的姿态相同的姿态。钩子35具有带有支承件35c的钩子近端部351、轮椅K的钩子接纳带141钩于其上的带配合部353以及构造成将钩子接纳带141引导到带配合部353的位置的引导部356。 
如图10(A)中所示,钩子近端部351具有沿宽度方向拉长的大体椭圆形的 形状并具有侧向拉长的带孔35h,其形成于钩子近端部351的上部内。卷收装置30的悬挂带33穿过带孔35h,以支承形成于带孔35h的上侧中的侧向杆状支承件35c。 
如图10(A)中所示,带配合部353是宽度尺寸比钩子近侧端部351的宽度尺寸小的条状部。如图10(B)中所示,带配合部353在侧视图中具有大体弧形的形状。此外,侧向面对的弯曲部35w形成于带配合部353的近侧端部与钩子近侧端部351的下端中心部之间。如图10(B)中所示,侧向面对的弯曲部35w的曲率设定成钩子近端部351的支承件35c可基本上直接位于带配合部353之上。由此,在钩子35降低到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的情况下,带配合部353的基本中心下表面353d及其附近的部分可与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接触。此外,大体弧形的带配合部353的曲率半径设定成具有比假想弧E的曲率半径小的值,该假想弧以钩子近侧端351的支承件35c为中心并经过带配合部353的表面。因此,即使钩子35沿转动方向绕支承件35c摆动,也可防止轮椅K的钩子接纳带141与钩子35的带配合部353轻易脱开。 
引导部356具有与带配合部353相同的宽度尺寸并呈平坦条状。此外,向下弯曲部35d形成于引导部356的近端部与带配合部353的远端之间。向下弯曲部35d是起到使引导部356以缓和的曲率相对于带配合部353向下弯曲作用的部分。引导部356的长度尺寸设定成钩子35的重心G位于钩子近侧端部351的支承件35c之前。 
因此,由于钩子35的重心G位于支承件35c之前,当钩子35通过吊带33悬挂和降低时,钩子35的远端侧(对应于引导部356的一侧)可位于最低位置,因而引导部356的远端下侧356x首先与轮椅K的座椅表面接触。当钩子35连续降低时,带配合部353的中心下表面353d及其附近的部分可与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图10(B))接触。 
钩子35的远端下侧356x和带配合部353的中心下表面353d及其附近的部分对应于本发明的钩子的座椅表面接触部。因此,从引导部356的远端下侧356x到带配合部353的中心下表面353d及其附近的部分的距离对应于从座椅表面接触部的前端位置到后端位置的距离。此外,引导部356和带配合部353 各自的宽度尺寸等于从座椅表面接触部的左端到右端的距离。 
此外,从引导部356的远端下侧356x到带配合部353的中心下表面353d及其附近部分的距离以及引导部356和带配合部353的宽度尺寸设定成如下值,即在钩子35降低到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的情况下,即在没有吊带33的张紧力施加到钩子35的情况下允许钩子35自行稳定地支承于座椅表面143上。 
由此,例如图12中所示,当钩子35在其降低到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之后沿座椅表面143被推动时,钩子35可沿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运动。 
钩子35由钢板制成的芯部构件和覆盖芯部构件的、诸如尼龙的树脂构成。 
<关于钩子35的功能> 
钩子接纳带141设置在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以横穿座椅表面143延伸。钩子接纳带141的两个端部连接至轮椅K的框架146(图11)。由此,如图10(B)和12中所示,间隙S形成于钩子接纳带141的中心部分与座椅表面143之间。 
由此,如图12中所示,当钩子35在其被降低到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之后被向前推动以在座椅表面143上前进时,钩子35的引导部356的远端可插入形成于钩子接纳带141与座椅表面143之间的间隙S内。在这种情况下钩子35被继续向前推动,如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钩子接纳带141可相对地从引导部356的位置运动到带配合部353的位置。即,当钩子35降低到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时钩子35的姿态与钩子35在其被钩到轮椅K的钩子接纳带141上时的姿态相同。因此,可简单地通过沿侧向(向前)推动钩子35而将钩子35钩到座椅表面143的钩子接纳带141上。 
<根据本实施例的卷收装置30的优点> 
根据本实施例的卷收装置30,在钩子35降低到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的情况下,钩子35可自行处于与当钩子被钩到轮椅K的钩子接纳带141上时的姿态相同的姿态。由此,在钩子35降低到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之后, 当钩子35在沿座椅表面143推动而运动到钩子接纳带141的位置时,钩子35可钩到座椅表面143的钩子接纳带141上。即,不需要保持钩子35并将其钩到钩子接纳带141上。因此,对于不完全使用他/她的手指的人员来说容易地将钩子35钩到钩子接纳带141上。 
此外,如图12中所示,当钩子35沿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运动时,钩子35的引导部356总是与座椅表面143接触,以进入形成于座椅表面143与钩子接纳带141之间的间隙S。由此,当钩子35被推动时,钩子35的引导部356可被推入形成于座椅表面143与钩子接纳带141之间的间隙S,因而钩子接纳带141可以可靠地被引导到带配合部353的位置。 
此外,钩子35的带配合部353的曲率半径设定成具有比假想弧E的曲率半径小的值,该假想弧以钩子近端351的支承件35c为中心并经过带配合部353的表面。因此,即使钩子35沿转动方向绕支承件35c摆动,可防止轮椅K的钩子接纳带141与钩子35的带配合部353轻易脱开。 
<变化形式>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条件下进行修改。例如,在本实施例的钩子35中,带配合部353和引导部356各自的宽度尺寸都设定成比钩子近端部351的宽度尺寸小。然而,带配合部353和引导部356各自的宽度尺寸可设定成等于钩子近端部351的宽度尺寸。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钩子35降低到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的情况下,两部分,即引导部356的远端下侧356x与带配合部353的中心下表面353d可与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接触。然而,在钩子35的远端下侧356x与中心下表面356d之间的部分内,钩子35的整个下侧都可变平,以使钩子的下表面可与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完全接触。根据此结构,钩子35自行处于轮椅K的座椅表面143上的姿态能稳定。 
此外,在实施例中,钩子35由钢板制成的芯部构件和尼龙制成的覆盖构件构成。然而,钩子35可由各种材料构成。 
[实施例3] 
在下文中,将参见图13至1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卷收装置。根据本实施例的卷收装置意在改进钩子35与吊带33的连接结构。这是因为除了连接结构之外,卷收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的卷收装置30相同的构造。因此,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并省略对这些元件的具体说明。 
<传统的连接结构> 
如图13(E)中所示,传统地,钩子35的侧向杆状支承件35c直接被插入形成于吊带33的远端部内的管状部W内,因而吊带33和钩子35彼此连接。此外,通过将吊带33的远端附近部33a包裹在侧向杆状支承件35c周围并通过将带远端33t缝合到远端附近部33a的侧表面上来形成管状部W。 
然而,根据上述构造,例如为了将钩子35从吊带33卸下,必须切断缝合部分的线以使带远端33t可从远端附近部33a的侧表面中移出。此外,为了将新钩子35附连到吊带33,带远端33t必须缝合到远端附近部33a的侧表面。因此,单独地用新钩子和新吊带来替换钩子35和吊带33相当难。 
<使用卡环60的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对这种连接的改进,如图13(C)中所示,钩子35和吊带33使用卡环60彼此连接。卡环60是大体椭圆形的环状构件。卡环60由具有直线形状的一个侧部61、具有类似地直线形状并跨过中心与一个侧部61相对定位的另一侧部62以及半圆形弧形部63构成,该弧形部63分别连接一个侧部61的一侧和另一侧以及另一侧部62的一侧和另一侧。如图13(C)中所示,卡环60在另一侧部62的中心位置被切断,以具有形成于切断部内的间隙65。此外,间隙65的宽度尺寸设定成具有略微大于吊带33的厚度尺寸的值。因此,可以使用间隙65将吊带33从卡环60的外侧引导至其内侧。卡环60的长度尺寸,即弧形部63中的一个的外周表面与弧形部63中的另一个的外周表面之间的尺寸设定成小于钩子35的钩子近端部351的宽度尺寸(如沿支承件35c测量的长度尺寸)(例如,图14)。 
图13(D)示出使用卡环60的钩子35和吊带33的连接结构的示例。在此连接结构中,吊带33首先穿过钩子35的带孔35h。此后,吊带33的管状部W使用卡环60的间隙65而与卡环60的一个侧部61配合。 
接下来,吊带33的、位于钩子35的支承件35c与转筒32(未在图13中示出)之间的中途部分33e经由卡环60的间隙65引导至卡环60的内部,以穿过卡环60。由此,如图13(D)中所示,钩子35和吊带33可经由卡环60彼此连接。根据此连接结构,钩子35可通过进行上述步骤的相反步骤而容易地从吊带33脱开。由此,钩子35和吊带33可单独地用新钩子和新吊带来替换。 
然而,在上述连接结构中,吊带33的中途部分33e仅与钩子35的支承件35c配合一次。因此,在没有张紧力施加到吊带33的情况下,吊带33与钩子35的连接部可容易地松开。因此,当吊带33在其松开的情况下被卷收时,卡环60碰到钩子35的支承件35c,而吊带33的远端部被张紧。即,每当吊带33被卷收时,卡环60碰到钩子35。这会导致产生噪音并随着时间损坏钩子60和其它部件。 
此外,当吊带33被卷收时,仅一个侧部61可被推向钩子35的支承件35c。由此,卡环60可以是倾斜的。因此,当钩子35被卷收到上极限位置时,卡环60的一部分首先与图17(A)和17(B)中所示的钩子止动件67接触。由此,钩子35会不稳定地摆动。因此,有必要提供能防止钩子35与其它周围的部件干涉的附加构件。 
为了解决此问题,在使用卡环60的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中,钩子60和吊带33以图13(A)和13(B)中所示的方式彼此连接。 
<使用卡环60的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中,吊带33的管状部W使用卡环60的间隙65先与卡环60的一个侧部61配合。此外,吊带33的远端部穿至卡环60的内部。接下来,如图14中所示,吊带33在管状部W附近的一部分(远端部)两次 折回一期望的长度。随后,折回部33x和33y(两层部)穿过钩子35的带孔35h。接下来,如图15中所示,弹性管状覆盖构件68覆盖在卡环60的、从一个侧部61到两个弧形部63的一部分上。 
此外,吊带33的折回部33x和33y可在卡环60被覆盖构件68覆盖之后穿过钩子35的带孔35h。 
接下来,如图16(B)和16(C)中所示,吊带33的折回部33x和33y(两层部)的折回端33z使用卡环60的间隙65与卡环60的另一侧部62配合。在此情况下,完成钩子35和吊带33的连接操作。此外,例如在13(B)和13(C)中略去覆盖构件68。 
由此,形成于吊带33的远端内的管状部W连接到卡环60的一个侧部61。与此相对,吊带33的中途部分从外部与卡环60的另一侧部62配合。此外,吊带33从卡环60的一个侧部61延伸到另一侧部62的部分(折回部33x)和吊带位于卡环60的另一侧部62与转筒32之间的部分(折回部33y)以两层的状态穿过钩子35的带孔35h,并与钩子35的侧向杆状支承件35c配合。此外,在此情况下,钩子35可通过进行上述步骤的相反步骤而从吊带33脱开。 
由此,因为钩子35和吊带33经由卡环60彼此连接,所以与钩子35和吊带33直接彼此连接的构造相比,吊带33可容易地与钩子35脱开。由此,钩子35和吊带33可单独地用新钩子和新吊带来替换。 
此外,吊带33的两层部(折回部33x和33y)可与钩子35的支承件35c配合。由此,一旦张紧力施加到吊带33以使位于钩子35和卡环60之间的吊带33(折回部33x和33y)张紧,即使张紧力释放,吊带33的折回部33x和33y也不会容易地松开。即,钩子35和卡环60受到吊带33的限制。因此,可防止卡环60每当吊带33被卷收时碰撞到钩子60。由此,可抑制噪音的产生。此外,可防止钩子60和其它部件随着时间而受损坏。 
此外,当张紧力施加到吊带33时,卡环60的一个侧部61和另一侧部62都由均匀的力推向钩子35的侧向杆状支承件35c(由图13(B)中的箭头示出)。由此,卡环60以基本上水平的姿态附连至钩子35的支承件35c。因此,如图17(A)和17(B)中所示,当钩子35卷收到上极限位置以使卡环60与钩子止动件 67接触时,卡环60的一个侧部61和另一侧部62可基本上同时与钩子止动件67接触。因此,可防止钩子35不牢靠地摆动。 
此外,由于卡环60被覆盖构件68覆盖,可防止卡环60由于与钩子止动件67接触而受损坏。 
<变化形式>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条件下进行修改。例如,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钩子35和吊带33的连接结构中,采用卡环的周界部被切断以在其中形成间隙65的卡环60。然而,可略去卡环60的间隙65。在此情况下,吊带33顺序地从其远端插入卡环60和钩子35的带孔35h。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卡环60被覆盖构件68覆盖。然而,假若例如用树脂涂敷卡环60和钩子35,则可略去覆盖构件68。 
<初步的主张> 
1.一种卷收装置,其中连接至吊带的钩子被钩到沿轮椅的座椅表面设置的钩子接纳带上,且所述轮椅能通过卷收所述吊带而抬起, 
其中所述钩子具有所述吊带穿过的带孔和所述吊带所附连的支承件,所述吊带设置在所述带孔的上侧上,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带孔之上, 
其中所述吊带附连于能卷绕或展开所述吊带的转筒,其中所述吊带的远端部固定到环形卡环的一侧,以及其中所述吊带的中途部分从外部与所述卡环的所述另一侧配合,所述另一侧跨过中心与一个侧部相对,以及 
其中所述吊带的、从所述卡环的一个侧部延伸到另一侧部的部分和所述吊带的、位于所述卡环的所述另一侧部与所述转筒之间的部分以两层的状态穿过所述钩子的所述带孔,并与所述钩子的所述支承件配合。 
2.如权利主张1所述的卷收装置,其中,所述卡环的周界部被切断以在其内形成间隙,且所述吊带能使用所述间隙从所述卡环的外部引导到所述卡环的内部。 
3.如权利主张1或2所述的卷收装置,其中,还包括覆盖所述卡环的覆 盖构件。 
附图标记的说明 
32  转筒(圆筒形转动体) 
41  第一支架 
413p  销(引导机构) 
42  第二支架 
423e  拉长孔(引导机构) 
51  第一马达单元 
52  第二马达单元 
113x  第一齿轮 
123x  第二齿轮 
335a  转筒侧齿轮(转动体侧齿轮) 
335b  转筒侧齿轮(转动体侧齿轮) 
M1  第一马达 
M2  第二马达 

Claims (7)

1.一种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构造成能绕轴线转动的圆筒形转动体、可转动地支承所述圆筒形转动体的成对的支架、附连于所述支架中的一个支架的第一马达、附连于所述支架中的另一个支架的第二马达、同轴固定到所述圆筒形转动体的成对的转动体侧齿轮、连接到第一马达并和所述转动体侧齿轮中的一个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以及连接到第二马达并和所述转动体侧齿轮中的另一个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其中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引导机构构造成引导所述支架中具有所述第一马达的一个支架、以及所述支架中具有所述第二马达的另一个支架,以使它们绕所述圆筒形转动体的轴线相对于彼此转动,以及
其中当所述支架中的一个支架与所述第一马达绕所述圆筒形转动体的轴线从正常附连位置偏离时或者当所述支架中的另一个支架与所述第二马达绕所述圆筒形转动体的轴线从正常附连位置偏离时,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和所述转动体侧齿轮中的一个齿轮以及和所述转动体侧齿轮中的另一个齿轮啮合,此外,在此情况下,所述支架中的一个支架与所述第一马达或所述支架中的另一个支架与所述第二马达由所述引导机构引导到所述正常附连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的支架由支承所述圆筒形转动体的一个轴向端部的第一支架和支承所述圆筒形转动体的另一轴向端部的第二支架构成,其中,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第一齿轮附连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马达和所述第二齿轮附连于所述第二支架,以及
所述引导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的转动体侧齿轮分别附连于所述圆筒形转动体的一个轴向端侧和另一轴向端侧,以及
附连于所述圆筒形转动体的所述一个轴向端侧的所述转动体侧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而附连于所述圆筒形转动体的所述另一轴向端侧的所述转动体侧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4.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具有销以及引导所述销的弧形拉长孔。
5.一种卷收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装置以作为卷收驱动源,其中连接至吊带的钩子钩在沿轮椅的座椅表面设置的钩子接纳带上,并且通过卷收所述吊带而抬起所述轮椅,
其中所述钩子具有所述吊带穿过的带孔并具有所述吊带附连于其上的支承件,所述吊带设置在所述带孔的上侧上,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带孔上方,
其中所述吊带附连于能卷绕或展开所述吊带的转筒,所述吊带的远端部固定于环形卡环的一侧,其中,所述吊带的中途部分从外部与所述卡环的跨过中心与一个侧部相对的另一侧配合,以及
其中所述吊带的、从所述卡环的所述一个侧部延伸到所述另一侧部的部分与所述吊带的、位于所述卡环的所述另一侧部与所述转筒之间的部分以两层的状态穿过所述钩子的所述带孔,并与所述钩子的所述支承件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的周界部被切断以在其内形成间隙,且所述吊带能使用所述间隙从所述卡环的外部引导到所述卡环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卷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所述卡环的覆盖构件。
CN201080033663.3A 2009-07-27 2010-06-07 转动装置和具有转动装置的卷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1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4124 2009-07-27
JP2009174124A JP5201100B2 (ja) 2008-11-05 2009-07-27 車椅子吊り装置
JP2009-176672 2009-07-29
JP2009176672A JP5282696B2 (ja) 2009-07-29 2009-07-29 回転装置
PCT/JP2010/059617 WO2011013443A1 (ja) 2009-07-27 2010-06-07 回転装置及びこの回転装置を備える巻き上げ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1877A CN102481877A (zh) 2012-05-30
CN102481877B true CN102481877B (zh) 2015-04-01

Family

ID=43529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366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1877B (zh) 2009-07-27 2010-06-07 转动装置和具有转动装置的卷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77185B2 (zh)
EP (1) EP2460690B1 (zh)
JP (1) JP5282696B2 (zh)
CN (1) CN102481877B (zh)
IN (1) IN2012DN00675A (zh)
WO (1) WO20110134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4073A (zh) * 2015-05-08 2015-08-26 博艳萍 一种双向安装式齿轮驱动机构
CN105078666B (zh) * 2015-07-31 2017-07-28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的固定装置
JP6670705B2 (ja) * 2016-08-02 2020-03-25 株式会社ミツバ 反力発生装置
DE202017100264U1 (de) * 2017-01-19 2017-03-22 Reschwitzer Saugbagger Produktions Gmbh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und zum Transport von Bauteilen, insbesondere Schläuchen oder Rohren, Materialsammelbehälter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Saugbagger mit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KR20220012234A (ko) * 2019-05-22 2022-02-03 발레다 컴퍼니 엘엘씨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6800U (ja) * 1995-04-11 1995-10-09 青木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巻取ドラムの駆動装置
CN1688462A (zh) * 2002-10-09 2005-10-26 北部瑞典公司 固定装置
CN101396318A (zh) * 2007-09-29 2009-04-01 安可拉日本株式会社 车椅固定装置及车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7494A (en) * 1958-04-14 1961-01-10 Morton M Rosenfeld Public bombshelter
DE3223203C1 (de) * 1982-06-22 1983-12-29 Thyssen AG vorm. August Thyssen-Hütte, 4100 Duisburg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bindemittelloser Heissbriketts
JPH0227522B2 (ja) * 1982-09-28 1990-06-18 Uchida Yuatsu Kiki Kogyo Kk Fukusukonoyuatsumootanoseigyokairosochi
JPS60114187A (ja) 1983-11-25 1985-06-20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新規微生物
JPS60114187U (ja) * 1984-01-11 1985-08-0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ウインチ
JPS61175000A (ja) * 1985-01-29 1986-08-06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メタン発酵法
AU3921595A (en) * 1995-11-06 1997-05-29 Rollgliss Ag Rope hoisting and lowering device
US5651573A (en) * 1996-05-31 1997-07-29 Germain; Dennis St. Flat sling coupling constructions
JPH11228069A (ja) * 1998-02-12 1999-08-24 Araco Corp 固縛ベルトにおける吊り金具の脱落防止構造
JP3338952B2 (ja) * 1998-08-04 2002-10-28 良三 松本 ウインチ
JP3275176B2 (ja) * 2000-06-16 2002-04-15 象印チエンブロック株式会社 ベルト式巻上機
US6612265B1 (en) * 2002-09-13 2003-09-02 John P. Birdsong Safety harness for transporting and training large animals
SE0202961L (sv) * 2002-10-04 2003-07-22 Charlotte Selle Andersson Takboxanordning
US7195433B2 (en) * 2004-11-19 2007-03-27 Cnh America Llc Retractable tie down and method of using
JP4719184B2 (ja) * 2007-06-01 2011-07-06 株式会社サイアン 大気圧プラズマ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ワーク処理装置
JP2009078679A (ja) * 2007-09-26 2009-04-16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車椅子格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6800U (ja) * 1995-04-11 1995-10-09 青木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巻取ドラムの駆動装置
CN1688462A (zh) * 2002-10-09 2005-10-26 北部瑞典公司 固定装置
CN101396318A (zh) * 2007-09-29 2009-04-01 安可拉日本株式会社 车椅固定装置及车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1877A (zh) 2012-05-30
WO2011013443A1 (ja) 2011-02-03
US8777185B2 (en) 2014-07-15
US20120273739A1 (en) 2012-11-01
JP5282696B2 (ja) 2013-09-04
EP2460690A4 (en) 2013-08-21
EP2460690B1 (en) 2014-06-04
EP2460690A1 (en) 2012-06-06
JP2011033043A (ja) 2011-02-17
IN2012DN00675A (zh) 2015-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1877B (zh) 转动装置和具有转动装置的卷收装置
CN104080374B (zh) 用于窗罩的无线可伸缩式卷帘
CN108515130B (zh) 金属丝网罩自动生产设备
CN102837438B (zh) 缆绳胎圈的制造方法及缆绳胎圈的制造系统
CN205838201U (zh) 助力收线机
CN106088749A (zh) 一种车库用待机车辆房
CN206716797U (zh) 折弯机的同步随动托料装置
CN104338787A (zh) 一种双工位立式收线机
JP2003252085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03860348B (zh) 卧床病人护理搬动装置
KR20150001693U (ko) 케이블 드럼 거치대
CN105984600B (zh) 改良式缠绕装置
CN104514477B (zh) 用于窗户遮盖物操作系统的变力制动器
CN208024022U (zh) 自行车龙头自动摆正入仓系统
KR20130011761A (ko) 승합차량용 장애인을 위한 휠체어 리프트장치
JP6101409B2 (ja) 管体切断装置
CN106458545A (zh) 钢绳引导机构和钢索吊车
CN107214263B (zh) 罐体套合装置
CN212453547U (zh) 一种机械施工平台
CN211103537U (zh) 一种夹具柔性切换系统
CN107673098A (zh) 一种钢带收卷系统
CN109235980B (zh) 一种高效的立体式停车装置
CN205840444U (zh) 一种车库用待机车辆房
CN105848972A (zh) 包括心轴的伸缩式支架、以及借助包括用于支撑负载的集成推力轴承的冕状轮来驱动所述心轴
CN107128802B (zh) 航车及其驱动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