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1223A - 床以及床的合体方法和分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床以及床的合体方法和分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1223A
CN102481223A CN2011800037053A CN201180003705A CN102481223A CN 102481223 A CN102481223 A CN 102481223A CN 2011800037053 A CN2011800037053 A CN 2011800037053A CN 201180003705 A CN201180003705 A CN 201180003705A CN 102481223 A CN102481223 A CN 102481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chair
wheelchair
supporting member
surfac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37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1223B (zh
Inventor
久米洋平
上田敏秀
塚田将平
河上日出生
中村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ppliances China Co Ltd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1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1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1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1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6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converting a lying surface into a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056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seat
    • A61G5/1067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seat adjusting the backrest relative to the seat po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5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adjustable sections, e.g. for Gatch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6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converting a lying surface into a chair
    • A61G7/165Chair detachable from b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A61G3/08Accommodating or securing wheelchairs or stretc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8Control or drive mech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64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with testing or indicating
    • Y10T29/49778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with testing or indicating with aligning, guiding, or instruction
    • Y10T29/4978Assist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15Disassemb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rsing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将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合体而成的床(11),轮椅(9)具有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多个分割构件而构成的座面部(15)、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14)、对椅子支承构件(14)进行固定的椅子基座部(13)和对椅子基座部(13)进行支承的行走轮(12),床主体部(10)具有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多个分割构件而构成的床面部(17)、对床面部(17)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18)和对该床面支承构件(18)进行固定的床基座部(19),在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合体的情况下,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椅子支承构件(14)切换成床面支承构件(18),床面部(17)及座面部(15)成为一体而与床面支承构件(18)的姿势变更一致地进行姿势变更。

Description

床以及床的合体方法和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将其一部分作为轮椅加以分离的床以及床的合体方法和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医院或护理设施中,患者或被护理者等(以下简称为被护理者),一天里有多次需要从躺在病床上的状态移向其他场所。此时,从床向例如轮椅的被护理者的移乘,通常通过护士或护理者等(以下简称为护理者。)人手进行。因为这样的移乘给护理者造成体力负担。
为了减轻被护理者的移乘所致的护理者的体力负担,提供分离床的一部分而作为轮椅加以利用的床。
图12示出以往的床1。床1的床面由侧部床板2、中央部床板3、侧部床板4这3块构成。为了构成床面,有必要使台车5的中央部床板3向侧部床板2和侧部床板4之间的空间3a移动。护理者以旋转装置7为旋转中心,使侧部床板4升向床主体6的上方。
此外,护理者在使侧部床板4升到床主体6的上方的状态下,使中央部床板3向空间3a移动。在使台车5向空间3a移动之后,使侧部床板4回到原来的位置,由此构成床1的床面。
另外,从床1分离的台车5,也可以用作轮椅。此时,使中央部床板3作为轮椅的座面。
图13是台车5的侧视图。台车5具有椅子用的姿势变更装置,所述椅子用的姿势变更装置按照中央部床板3能够简易地从平坦姿势变更为座位姿势的方式使腿部3c与背面部3b的倾斜连动地进行倾斜。在向上方立起到背面部3b大致垂直的状态时,借助第一联杆8a和第二联杆8b,使腿部3c向下方下降。也就是说,只要立起背面部3b,腿部3c就向下方下降,从平坦姿势变更为座位姿势。由此,护理者可以简易地进行轮椅的姿势变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51330号公报
在护理用的床中,需要有使床面平坦的平坦姿势、使床面中的后背的部分立起的背部抬高姿势、使床面中膝部的部分立起的膝部抬高姿势。以往的床1,在平坦姿势时可以构成由侧部床板2、中央部床板3和侧部床板4形成的床面。但是,以往的床1的侧部床板2以及侧部床板4,是无法抬高其一部分的构成。为此,以往的床1中,无法在整个床面采取背部抬高姿势或膝部抬高姿势,成为仅仅是中央部床板3的背部抬高或膝部抬高。即,在以往的床1中,无法进行与一般的护理床相同的背部抬高姿势或膝部抬高姿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解决这样的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轮椅已与床合体时能与一般的护理床一样姿势变更为平坦姿势和背部抬高姿势和膝部抬高姿势的床以及床的合体方法和分离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构成如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床具有支承切换装置且使轮椅和床主体部以可以分离的方式合体而成,
上述轮椅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座面部、和对上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
上述床主体部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床面部、和对上述床面部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
上述支承切换装置在上述椅子支承构件和上述床面支承构件之间切换上述轮椅的上述座面部的支承构件。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床的合体方法,是具有支承切换装置且使轮椅和床主体部以可以分离的方式合体的床的合体方法,
上述轮椅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座面部、和对上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
上述床主体部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床面部、和对上述床面部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
上述支承切换装置,在上述轮椅和上述床主体部已合体的情况下,将对上述轮椅的上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上述椅子支承构件切换成上述床面支承构件。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床的分离方法,是使轮椅和床主体部以可以合体的方式分离的床的分离方法,
上述轮椅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座面部、和对上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
上述床主体部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床面部、和对上述床面部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
在上述轮椅和上述床主体部已分离的情况下,将对上述轮椅的上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上述床面支承构件切换成上述椅子支承构件。
【发明效果】
本发明在轮椅已与床合体时,因为上述轮椅的上述座面部被上述床面支承构件支承,所以能够通过上述床面支承构件,上述轮椅的上述座面部和上述床主体部的上述床面部一体地进行姿势变更。由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进行与一般的护理床相同的姿势变更的床以及床的合体方法和分离方法。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和特征,由有关附图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下列记述而明确。其附图如下所示: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床的分离时的简要立体图,
图1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床的合体时的简要立体图,
图1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床的控制部等的框图,
图2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座位姿势状态的轮椅的立体图,
图2B是平坦姿势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轮椅的联杆装置的简要侧视图,
图2C是座位姿势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轮椅的联杆装置的简要侧视图,
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轮椅已成为平坦姿势的分离时的床的立体图,
图3B是平坦姿势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床主体部的联杆装置的简要侧视图,
图3C是座位姿势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床主体部的联杆装置的简要侧视图,
图4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在椅子支承构件支承座面部的状态下从前方看姿势变更装置切换中的床得到的正视图,
图4B是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在椅子支承构件支承座面部的状态下床面支承构件支承座面部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平坦姿势状态的合体时的床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状态的床的立体图,
图7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状态下且床下降状态下的床的侧视图,
图7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状态下且床上升状态下的床的侧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床的合体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遥控器的操作面的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床的分离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床的分离时的简要立体图,
图11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床的合体时的简要立体图,
图12是将以往的轮椅作为构成的一部分的床的立体图,
图13是以往的轮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相同构成要件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另外,为了容易理解附图,以各构成要件为主体示意性地示出。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以及图1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床11的简要立体图。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床11是将可以分离的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合体而构成。图1A是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已分离时的床11的简要立体图。图1B是将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合体时的床11的简要立体图。
床11例如具有通过电驱动部而其姿势被变更的电动护理床的功能。另外,从床主体部10分离的轮椅9,具有手动进行姿势变更的手动折叠轮椅的功能。
如图1A所示,轮椅9由座面部15、椅子支承构件(椅子引导构件)14、椅子基座部13、行走轮12构成。
座面部15由连结部分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多个板状的椅子底板构件(例如5个椅子底板构件15a、15b、15c、15d、15e)而构成,是分别接触患者或被护理者等(以下简称为被护理者。)的身体的部分。
关于椅子支承构件14,多个椅子支承构件14a、14c、14d、14e构成椅子用的姿势变更装置114,以可以进行姿势变更的方式支承座面部15。
椅子基座部13在允许椅子支承构件14弯曲动作的同时,支承椅子支承构件14。
行走轮12至少有一对,在该实施方式中为4个,以自由旋转的方式位于椅子基座部13的下部。该行走轮12以自由移动的方式支承椅子基座部13,并且例如可以在沿水平方向的地面(或者,轮椅9以及床主体部10的设置面)44上行走。
轮椅9构成为通过椅子支承构件14进行姿势变更时,座面部15的姿势与椅子支承构件14的姿势变更相一致地进行变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轮椅9的座面部15的板状椅子底板构件15a、15b、15c、15d、15e通过连结部分而可自由弯曲。为此,座面部15无法维持恒定的姿势。座面部15被作为轮椅9的姿势变更装置114的椅子支承构件14支承。也就是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座面部15是与椅子支承构件14的姿势成为一体来进行姿势维持或姿势变更的结构。
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床主体部10由床面部17、床面支承构件(床面引导构件)18、和床基座部19构成。
床面部17是由连结部分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多个板状的床底板构件(例如4个床底板构件17a、17b、17c、17d)而构成,是分别接触被护理者的身体的部分。
关于床面支承构件18,多个床面支承构件18a、18c、18d构成床用的姿势变更装置119,以可以进行姿势变更的方式支承床面部17。
床基座部19在允许该床面支承构件18的弯曲动作的同时,支承床面支承构件18。在床基座部19的中间部且与作为合体区域的凹部28对应的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凹陷,可以插入轮椅9的椅子基座部13。
行走轮25在该实施方式中为4个,分别以自由旋转的方式位于床基座部19的下部的前后。该行走轮25以自由移动的方式支承床基座部19,并且可以在地面(或者轮椅9以及床主体部10的设置面)44上行走。然而,在没有必要使床主体部10移动的情况下,可以没有行走轮25。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床主体部10的床面部17的床底板构件17a、17b、17c、17d通过连结部分而自由弯曲。为此,床面部17无法维持恒定的形状。由此,床面部17构成为与床面支承构件18的姿势成为一体来进行姿势维持或姿势变更。
此外,朝向在床背面支承构件18a和床膝面支承构件18c之间的床腰部底板构件17b的侧部空出的、作为合体区域的凹部28内,使轮椅9的椅子基座部13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而进行定位。通过该定位,构成为轮椅9和床主体部10能够合体。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如此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已合体的情况下,构成为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构件从椅子支承构件14切换成床面支承构件18(即,关于座面部15,构成为代替椅子支承构件14而仅由床面支承构件18加以支承)。将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构件从椅子支承构件14切换成床面支承构件18的动作,通过支承切换装置来进行。支承切换装置通过椅子支承构件14以及床面支承构件18的配置关系、和升降部27来构成。床11构成为通过该支承切换装置来切换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由此在利用床面支承构件18进行姿势变更时,床面部17以及座面部15成为一体来进行姿势变更。
此时,椅子支承构件14如图1B所示为平坦姿势,由于是与床主体部10大致接触的状态,不会影响结构。
即,在通过使轮椅9的椅子基座部13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而从作为合体区域的凹部28内拔出,由此将轮椅9从床主体部10分离的情况下,仅通过作为椅子用的姿势变更装置114的椅子支承构件14来支承轮椅9的座面部15(即,关于座面部15,代替床面支承构件18而仅由椅子支承构件14进行支承),通过椅子支承构件14进行轮椅9的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
相反,在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已合体的情况下,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装置,通过支承切换装置从具有椅子支承构件14的姿势变更装置114切换成具有床面支承构件18的姿势变更装置119(即,关于座面部15,代替椅子支承构件14而仅由床面支承构件18进行支承),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通过作为床用的姿势变更装置119的床面支承构件18进行轮椅9的座面部15以及床主体部10的床面部17的姿势变更。
如此,通过支承切换装置在床11的分离时和合体时切换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装置,由此可以在分离时使座面部15的姿势为图1A所示的座位姿势(被护理者坐位的姿势),在合体时使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的姿势为图1B所示的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在这里,背部抬高姿势是指按照被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支承的被护理者的脊背相对于铅垂方向稍向后倾斜的方式使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倾斜的姿势的状态。膝部抬高姿势是指按照被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支承的被护理者的膝部弯曲成倒V字形状的方式将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弯曲成倒V字形状的姿势的状态。由此,将轮椅9作为其构成的一部分的床11,轮椅9侧不需要特别的控制或动力源,可以使折叠轮椅和护理床的功能并存。也就是说,即便将轮椅9作为其构成的一部分的床11中,作为护理床可以采取必要的膝部抬高姿势或背部抬高姿势。另外,分离后的轮椅9,可以作为通常的轮椅改变座面部15的背面部分的姿势。
进而,在轮椅9和床主体部10的合体时,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被床面支承构件18支承,所以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成为一体来进行姿势变更。
接着,对构成床11的轮椅9和床主体部10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2A是座位姿势状态下的轮椅9的立体图。
椅子基座部13在下部具有4个行走轮12。通过这4个行走轮12,轮椅9进行移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对轮椅9施加动力,为手推式的轮椅。轮椅9通过护士或护理者等(以下简称为护理者。)推在椅子支承构件14上设置的把手23进行移动。
另外,座面部15由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和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构成。在构成座面部的构件中,相邻的构件彼此借助薄板部或铰链的连结部分相互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作为薄板部的连结部分,由厚度比从主要构成座面部15的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至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的各自的厚度薄的部分形成等,可以自由弯曲。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分别是与被护理者的脊背、腰、膝、腿、脚跟接触的部分。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通常具有缓冲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在轮椅9为座位姿势时,成为脚踏部分。
关于椅子支承构件14,如图2B所示,由方形框形状的椅子背部支承构件(椅子背部引导构件)14a、方形框形状的椅子膝部支承构件(椅子膝部引导构件)14c、方形框形状的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椅子腿部第一引导构件)14d、方形柱形状的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椅子腿部第二引导构件)14e、将相邻的支承构件彼此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的4个椅子用第一~第四弯曲部14j、14k、14m、14n构成。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可以支承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椅子基座部13可以支承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可以支承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可以支承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可以支承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和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通过椅子用第一弯曲部14j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和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通过椅子用第二弯曲部14k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和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通过椅子用第三弯曲部14m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和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通过椅子用第四弯曲部14n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另外,在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的背面侧的顶端部固定有把手23。
这里,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与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以及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进行连结,在椅子底板构件15和椅子支承构件14不会发生错位。
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轮椅9具有:从沿水平方向的平坦姿势朝向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座位姿势,通常向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施以作用力的椅子用支承构件加力部。作为椅子用支承构件加力部的一例,使用气挡板20,但取而代之地也可以使用直动式致动器。气挡板20的手制动器20b安装于把手23旁的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用制动拉索20c连结手制动器20b和气挡板20。气挡板20的活塞棒20a,与在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的基端侧的背面分支的分支连结部14f的顶端连结。该活塞棒20a可以借助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和椅子腰部底板部15b之间的第一弯曲部14j,使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在座位姿势和平坦姿势之间转动。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的分支连结部14f的中间部,通过第一连结用联杆构件14p与在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的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侧的端部的背面分支的分支连结部14g的顶端连结。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姿势变更装置114,与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的绕椅子用第一弯曲部14j的转动动作无关,构成为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的分支连结部14f的中间部和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的分支连结部14g的顶端的间隔始终相同。关于姿势变更装置114,构成为按照分支连结部14f的中间部和分支连结部14g的顶端的间隔始终相同的方式,从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向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施加牵引力,或者解除该牵引力。另外,分支连结部14h的顶端和分支连结部14j的顶端通过第二连结用联杆构件14q连结。在这里,分支连结部14h在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的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侧的端部的背面分支。另外,分支连结部14j在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的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侧的端部的背面分支。由此,与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的绕椅子用第一弯曲部14j的转动动作无关,构成为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的分支连结部14h的顶端和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的分支连结部14j的顶端的间隔始终相同。这些第一连结用联杆构件14p和第二连结用联杆构件14q,如后述那样,当在平坦姿势和座位姿势之间对轮椅9的座面部15的形状进行姿势变更时,为了容易且确实可靠地构成各自的姿势而发挥功能。
轮椅9可以将座面部15的形状从座位姿势变更为平坦姿势。在这里,图2A所示,座位姿势是指立起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并使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与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相比稍向上方倾斜并使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以及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向下方下降的姿势。另外,图3A所示,平坦姿势是指使整个座面部15为平坦面的姿势。
在这里,根据图2A详细说明座位姿势。座位姿势中,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以及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按照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后侧的方式在铅垂方向上倾斜起立。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位于大致水平方向。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以及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按照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侧的端部与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侧的端部相比位于下方的方式位于稍微倾斜的位置。关于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以及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的位置,从椅子膝部支承构件侧的端部朝向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侧的端部向下倾斜。关于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以及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的位置,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或者从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侧的端部朝向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的顶端向上方倾斜。
另外,在平坦姿势中,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构成大致沿水平方向的1个平坦面。换言之,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和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构成大致沿水平方向的1个平坦面,并且该平坦面、第一连结用联杆构件14p的长度方向、第二连结用联杆构件14q的长度方向和气挡板20的活塞棒20a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即,通过上述的轮椅9的联杆装置的构成,护理者握持气挡板20的手制动器20b时,能使气挡板20的作用力作用于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能够使气挡板20的活塞棒20a的突出量(长度)变化。使手离开气挡板20的手制动器20b,气挡板20的活塞棒20a以此时的突出量(长度)被锁定,保持姿势。
由此,例如在如图2B所示的平坦姿势中,护理者握持气挡板20的手制动器20b时,解除气挡板20的活塞棒20a的锁定,能使气挡板20的作用力作用于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为此,即使被护理者乘坐轮椅9且通过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和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支承被护理者的脊背,气挡板20的作用力和被护理者的体重也会大致相消,护理者能容易地进行姿势变更。即,气挡板20的作用力和被护理者的体重会大致相消,护理者将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从平坦姿势变更为座位姿势,以及从座位姿势变更为平坦姿势。需要说明的是,气挡板20的作用力的强度优选按照与被护理者的体重相消的方式预先加以调节。如此通过使气挡板20的作用力作用于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例如在从平坦姿势成为座位姿势时,能够容易地使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绕椅子用第一弯曲部14j在图2B的逆时针方向上进行转动。于是,借助第一连结用联杆构件14p,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被拉向椅子背部支承构件侧,相对于椅子腰部底板部15b,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绕椅子用第二弯曲部14k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与此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的同时,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绕椅子用第三弯曲部14m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且借助第二连结用联杆构件14q,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绕椅子用第四弯曲部14n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由此,如图2C所示,可以使轮椅9从平坦姿势成为座位姿势。
相反,在从座位姿势向平坦姿势进行姿势变更时,在轮椅9的座位姿势的状态下,护理者用一只手握持把手23的同时,用另一只手握持手制动器20b时,解除气挡板20的活塞棒20a的锁定,能使气挡板20的作用力作用于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此时,利用被护理者的体重,手动使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向下方放倒。即,能够使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绕椅子用第一弯曲部14j在图2B的顺时针方向上容易且缓慢转动。于是,作用于第一连结用联杆构件14p的牵引力被解除而松弛,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以及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分别从斜向倾斜的姿势向平坦姿势,绕着椅子用第二弯曲部14k、椅子用第三弯曲部14m和椅子用第四弯曲部14n分别相对转动,进行姿势变更。关于该姿势变更,通过借助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作用于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的被护理者的膝附近的重量、以及借助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作用于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的被护理者的腿的重量来进行。即,在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绕椅子用第二弯曲部14k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的同时,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绕椅子用第三弯曲部14m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且借助第二连结用联杆构件14q,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绕椅子用第四弯曲部14n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由此,对腿面部分的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进行支承的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对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进行支承的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以及对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进行支承的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的姿势,按照接近平坦姿势的方式进行变更。进而,放倒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直至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和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成为平坦面时,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以及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也成为1个平坦面。此外,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以及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成为一连串的1个平坦面,如图2B所示,轮椅9从座位姿势成为平坦姿势。这是因为,椅子支承构件14构成为支承座面部15,并且与椅子背部支承构件14a的倾斜连动,借助第一连结用联杆构件14p以及第二连结用联杆构件14q而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椅子腿部第一支承构件14d、以及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的姿势发生变更的联杆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椅子腿部第二支承构件14e借助第二连结用联杆构件14q与椅子膝部支承构件14c连结,轮椅9在平坦姿势和座位姿势时都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并行移动,仅仅如此就可以始终维持沿水平方向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轮椅9只需改变轮椅9的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的倾斜,就能与其连动地进行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以及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的姿势变更。即,护理者只进行1个动作,轮椅9就会同时进行背和腿的姿势变更,所以就轮椅9的姿势变更而言,即便是手工作业也可以容易且确实可靠地进行。
图3A是为了将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合体而使轮椅9的座面部15为平坦姿势的、分离时的床11的立体图。此时,床主体部10的床面部17也是平坦姿势。
床面部17具有: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的床背部底板构件17a、床腰部底板构件17b、床膝部底板构件17c、和床腿部底板构件17d。也就是说,床面部17由4个床底板构件17a、17b、17c、17d构成,这些构件中相邻的构件彼此的3处借助薄板部或铰链的连结部分相互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作为薄板部的连结部分,由厚度比从主要构成床面部17的床背部底板构件17a至床腿部底板构件17d的各自的厚度薄的部分形成等,可以自由弯曲。床背部底板构件17a、床腰部底板构件17b、床膝部底板构件17c、床腿部底板构件17d,分别是与被护理者的脊背、腰、膝、包括脚跟的腿相接触的部分,通常具有缓冲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座面部15具有5个分割构件15a、15b、15c、15d、15e,在4处发生弯曲,所以床面部17和座面部15的分割构造是不同的。然而,床面部17的3个分割构件17a、17b、17c,分别与座面部15的3个分割构件15a、15b、15c相对应,床面部17的剩余的1个分割构件17d与座面部15的剩余的2个分割构件15d、15e相对应。
床面支承构件18如图3A所示,由在一对长度方向的支承棒构件之间在宽度方向上固定有多个横档的梯子状的床背面支承构件18a、与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相同的梯子状的床膝面支承构件18c、与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相同的梯子状的床腿面支承构件18d、将相邻的支承构件彼此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的3个床用第一~第三弯曲部18j、18k、18m构成。床背面支承构件18a始终支承床背部底板构件17a,可以用在宽度方向上比床背部底板构件17a突出的突出部118来支承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床膝面支承构件18c始终支承床膝部底板构件17c,可以用在宽度方向上比床膝部底板构件17c突出的突出部118来支承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床腿面支承构件18d始终支承床腿部底板构件17d,可以用在宽度方向上比床腿部底板构件17d突出的突出部118来支承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和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如此,床背面支承构件18a、床膝面支承构件18c、床腿面支承构件18d,分别构成比床背部底板构件17a、床腰部底板构件17b、床膝部底板构件17c、床腿部底板构件17d分别向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并露出的突出部118。关于这些突出部118,在轮椅9与床主体部10合体之后,可以支承轮椅9的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和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
即,床背面支承构件18a和床腰部底板构件17b通过床用第一弯曲部18j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床腰部底板构件17b和床膝面支承构件18c通过床用第二弯曲部18k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床膝面支承构件18c和床腿面支承构件18d通过床用第三弯曲部18m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
在这里,床腰部底板构件17b、与床背面支承构件18a以及椅子膝面支承构件18c连结,在床底板构件17和床面支承构件18不会发生错位。
另外,在位于平坦姿势下的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背面侧的顶端部的下方的床基座部19的背面侧的端部,配置有第一平坦姿势检测用传感器21。通过平坦姿势下的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背面侧的顶端部相接触,用第一平坦姿势检测用传感器21检测出床背面支承构件18a已成为平坦姿势。另外,在位于床腿面支承构件18d的背面侧的顶端部的下方的床基座部19的腿侧的端部,配置有第二平坦姿势检测用传感器22。通过平坦姿势下的床腿面支承构件18d的背面侧的顶端部相接触,用第二平坦姿势检测用传感器22检测出床腿面支承构件18d已成为平坦姿势。第一平坦姿势检测用传感器21以及第二平坦姿势检测用传感器22,例如可以分别由可以分别检测出平坦姿势下的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接触以及平坦姿势下的床腿面支承构件18d的接触的限位开关构成。第一平坦姿势检测用传感器21和第二平坦姿势检测用传感器22的检测信息分别向控制部100输出,可以通过控制部100分别判定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平坦姿势以及床腿面支承构件18d的平坦姿势。
控制部100如图1C所示,对床的合体方法以及分离方法的动作进行控制,根据传感器的输入信息,对驱动部或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控制。
另外,在床腿面支承构件18d的顶端部配置有自由旋转的辊24。在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中,辊24在床基座部19的平坦的轨道上或槽内滚动,床腿面支承构件18d相对于床基座部19在膝部抬高姿势和平坦姿势之间顺畅地进行弯曲或弯曲解除动作。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按照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成为一体后的床面部16的背部抬高动作以及膝部抬高动作独立进行的方式,进而具有第一电驱动部41a和第二电驱动部41b。
第一电驱动部41a可以改变背面支承构件18a的倾斜。第二电驱动部41b可以进行适当变更膝面支承构件18c以及腿面支承构件18d的姿势变更。
作为第一电驱动部41a的一例的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的机械臂42a,与在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基端侧的背面分支的分支连结部18f的顶端连结,借助机械臂42a使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立起或放倒。由此,通过驱动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而使活塞棒42a进退,则借助床背面支承构件18a和床腰部底板构件17b之间的第一弯曲部18j,床背面支承构件18a可以在座位姿势和平坦姿势之间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他例,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代替在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基端侧的背面设置分支连结部18f,可以使活塞棒42a的顶端向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基端侧弯曲,而与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基端侧的背面以可以分离的方式抵接。如此,仅在使床背面支承构件18a起立时,驱动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用活塞棒42a推压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基端侧的背面。另一方面,在将床背面支承构件18a放倒成平坦姿势时,不是通过活塞棒42a牵拉床背面支承构件18a,而是仅仅驱动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驱动而使活塞棒42a后退,就可以利用被护理者的体重而放倒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由此,此时仅仅由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背面和活塞棒42a的顶端简单抵接,就可以容易地进行分离,构成对一种姿势变更用的力的传递以及阻断进行切换的力传递切换装置90a。
另外,作为第二电驱动部的一例的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的机械臂42b,与在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的基端侧的背面分支的分支连结部18g的顶端连结,借助机械臂42b使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立起或放倒,或使床膝面支承构件18c以及床腿面支承构件18d弯曲成倒V字形状或成为平坦面。由此,通过驱动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而使活塞棒42b伸展,相对于床腰部底板构件17b,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绕床用第二弯曲部18k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的同时,床腿面支承构件18d绕床用第三弯曲部18m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由此,如图3C所示,能使床主体部10从平坦姿势成为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相反,通过驱动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而使活塞棒42a回缩,相对于床腰部底板构件17b,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绕床用第二弯曲部18k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的同时,床腿面支承构件18d绕床用第三弯曲部18m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由此,如图3B所示,可以使床主体部10从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成为平坦姿势。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他例,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代替在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的基端侧(腿面支承构件18d侧)的背面设置分支连结部18g,可以使活塞棒42b的顶端向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的基端侧弯曲而与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的基端侧的背面以可以分离的方式抵接。如此,仅在使床膝面支承构件18c起立时,驱动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并用活塞棒42b推压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的基端侧的背面。另一方面,在将床膝面支承构件18c放倒成平坦姿势时,不是通过活塞棒42b牵拉床膝面支承构件18c,仅仅通过驱动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而使活塞棒42b后退,就可以利用被护理者的体重来放倒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由此,此时仅仅通过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的背面和活塞棒42b的顶端简单抵接,就可以容易地进行分离,构成对一种姿势变更用的力的传递以及阻断进行切换的力传递切换装置90b。
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和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分别独立地被驱动,所以能够独立地进行背部抬高动作/背部下降动作、以及膝部抬高动作/膝部下降动作。另外,如后述那样用操作遥控器61分别操作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以及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由此被护理者能够按自己的想法自主地进行背部抬高动作以及膝部抬高动作。
另外,在床面部17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任一方(例如在图3A中为左侧),作为椅子基座部插入用空间,在床背面支承构件18a和床膝面支承构件18c之间形成作为合体区域的凹部28,可以将轮椅9的椅子基座部13插入到凹部28内。
作为床主体部10的升降机的一例发挥功能的升降部27,是构成床主体部10的构件的一部分,配置在床面支承构件18和床基座部19之间,具有按照使整个床面支承构件18在上下方向上平行移动的方式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伸缩的联杆装置、和与联杆装置的联杆连结并通过旋转轴的正反旋转使联杆装置伸缩的升降用电机27m而构成。作为使升降用电机27m的旋转轴与联杆装置的联杆连结而使联杆装置升降的装置,例如可以采用使将滚珠丝杠绕旋转轴旋转而拧入滚珠丝杠后的螺母构件在轴方向上进退并用缩放形式的联杆装置将该直线运动变换成上下运动的装置等。床腰部底板构件17b借助升降部27固定于床基座部19,但床面支承构件18a、18c、18d相对于升降部27以自由弯曲的方式(相对于升降部27可在长度方向上移动且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部分分离)被支承。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通过使升降部27的升降用电机27m被驱动而使其旋转轴正反旋转,使升降部27在上下方向上伸缩,可以使在升降部27上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18在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和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之间、以及合体后的床升降范围d内进行上下的平行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床升降范围d的最下端位置是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床面支承构件18位于合体动作用的上端时,床面支承构件18接触椅子9的座面部15,用床面支承构件18升高座面部15,座面部15离开椅子支承构件14。通过使座面部15离开椅子支承构件14,代替椅子支承构件14而仅由床面支承构件18支承椅子9的座面部15。另一方面,在床面支承构件18位于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时,椅子支承构件14接触椅子9的座面部15而用椅子支承构件14升高座面部15。通过用椅子支承构件14升高座面部15,座面部15离开床面支承构件18,代替床面支承构件18而仅由椅子支承构件14支承座面部15。通过这样的升降部27的升降动作,通过支承切换装置在椅子支承构件14和床面支承构件18之间切换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装置。
另外,如图4A所示,床面支承构件18具有作为用于探测床面支承构件18已支承座面部15的接触探测机构的一例的接触探测传感器45。接触探测传感器45的检测信息向控制部100输出。由此,根据接触探测传感器45的检测信息,能用控制部100判定床面支承构件18是否在支承座面部15。
图9是表示操作遥控器61的操作面的图。操作遥控器61具有:升降按钮62、背部上下按钮63、膝部上下按钮64、合体按钮66、和分离按钮67。操作遥控器61与床主体部10的控制部100通过通信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向控制部100作出操作指示,使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以及升降部27的升降用电机27m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操作遥控器61具有用于利用声音通知各种信息的扬声器。
升降按钮62是对升降部27的升降用电机27m进行驱动的开关,在床升降范围d内,使合体完成后的床11的床面部16的高度上下改变。即,关于升降按钮62,在床面支承构件18与座面部15相接触了的位置以上的高范围即如图4B所示的床升降范围d内,用于进行床面部16的上升下降的操作。
背部上下按钮63是用于对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进行驱动的开关,进行床11的背部抬高动作或背部下降动作。
膝部上下按钮64是用于对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进行驱动的开关,进行床11的膝部抬高动作或膝部下降动作。
合体按钮66是为了使分离的床11合体(即,用于将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合体)而用于对升降部27的升降用电机27m进行驱动的开关,在按压合体按钮66期间,通过升降用电机27m的驱动,使床面支承构件18上升至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
分离按钮67是为了使合体后的床11分离而用于对升降部27的升降用电机27m进行驱动的开关,在按压分离按钮67期间,通过升降用电机27m的驱动,使床面支承构件18下降至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仅按压分离按钮67,对升降用电机27m、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和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进行驱动,床11分别进行背部下降动作、膝部下降动作和下降动作,变更成平坦姿势,且床面部16从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下降至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成为能进行分离动作的状态。
另外,在位于作为合体区域的凹部28的深处的床基座部19,设置定位传感器51,检测出椅子基座部13向凹部28移动而准确定位。作为定位传感器51的一例,由在凹部28准确定位了椅子基座部13时接触椅子基座部13的限位开关构成。定位传感器51的检测信息向控制部100输出。由此,当在凹部28椅子基座部13未被准确定位时,无法进行由定位传感器51进行检测,可以用控制部100判定在凹部28内椅子基座部1未被准确定位。
另外,手动地使连结杆39在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将通过未图示的卡止构件对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进行连结固定或连结解除的锁定部40设置于床基座部19。通过该锁定部40将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连结固定时,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成为一体而可以构成床面部16。此时的床面部16的高度是作为合体时的床11最低的状态。
另外,将锁定传感器43设置于床基座部19,所述锁定传感器43对是否已用锁定部40锁定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进行检测。关于锁定传感器43,例如由在已用锁定部40的卡止构件锁定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时检测卡止构件的移动的限位开关或无触点开关构成。锁定传感器43的检测信息分别向控制部100输出,通过控制部100判定锁定部40是否锁定。根据锁定传感器43的检测信息,用控制部100判定锁定部40在锁定(锁定状态)时,控制部100使操作遥控器61的升降按钮62、背部上下按钮63以及膝部上下按钮64有效。相反,根据锁定传感器43的检测信息,控制部100判定锁定部40未锁定(非锁定状态)时,控制部100使操作遥控器61的升降按钮62、背部上下按钮63以及膝部上下按钮64无效。
用于上述构成,为了使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合体,使平坦姿势的轮椅9沿着床主体部10的宽度方向接近平坦姿势的床主体部10(参照图2A)。此外,使轮椅9的椅子基座部13向在床背面支承构件18a和床膝面支承构件18c之间的床腰部底板构件17b的侧部空出的、作为合体区域的凹部28内移动,进行定位。此时,通过在位于凹部28的深处的床基座部19设置的定位传感器51,检测出椅子基座部13向凹部28移动而被准确定位,用控制部100判定椅子基座部13在凹部28内被准确定位。在椅子基座部13向凹部28内移动而被定位时,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成为横向并列的构成。
椅子基座部13向凹部28内移动,在凹部28对内椅子基座部13进行定位,根据来自定位传感器51的信息,用控制部100判定了椅子基座部13在凹部28内被准确定位之后,床11通过支承切换装置进行姿势变更装置的切换动作。首先,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驱动床主体部10的升降部27的升降用电机27m,使被升降部27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18上升,将床主体部10的床面支承构件18的高度升高至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于是,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通过支承切换装置从椅子支承构件14被切换成床面支承构件18。即,从仅用椅子支承构件14支承座面部15的状态,经过用椅子支承构件14和床面支承构件18支承座面部15的状态,床面支承构件18上升至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时,成为仅用座面部15支承床面支承构件18的状态。其结果,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通过支承切换装置从椅子支承构件14被切换成床面支承构件18。接触探测传感器45检测出床面支承构件18已上升至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
图4A以及图4B是从前方看姿势变更装置的切换动作中的床11的正视图。图4A是仅用椅子支承构件14支承座面部15的状态的正视图。图4B是仅用床面支承构件18支承座面部15的状态的正视图。使用图4A以及图4B,对支承座面部15的场所通过支承切换装置从椅子支承构件14向床面支承构件18切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轮椅9和床主体部10通过支承切换装置开始姿势变更装置的切换动作时,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装置从椅子支承构件14切换成床面支承构件18。换言之,座面部15仅载于床面支承构件18而被床面支承构件18支承。此时,座面部15载于比床面部17在水平方向上向轮椅9侧突出的床面支承构件18的突出部118,而被突出部118支承。此外,按照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成为一体而构成床面部16的方式,用床面支承构件18的突出部118支承座面部15的下面。床面支承构件18的突出部118以外的部分对床面部17的下面进行支承。
根据附图对其进行说明时,首先,如切换前的图4A所示,在仅用椅子支承构件14支承座面部15的状态下,床面支承构件18潜入座面部15的下方。此时,床面部17低于座面部15,对床面部17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18的上面低于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14的上面。由此,床面支承构件18的突出部118和座面部15分离,床面支承构件18的突出部118不支承座面部15。
此外,通过按压合体按钮66,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对升降部27进行驱动,使床面支承构件18从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上升至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此外,如图4B所示,床面支承构件18的突出部118上升至接触座面部15处(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由此座面部15被床面支承构件18的突出部118支承。
如此,关于床基座部19,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可以通过升降部27使床面支承构件18在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和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之间上升下降。通过支承切换装置而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开始姿势变更装置的切换动作时,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通过升降部27使床面支承构件18上升,位于座面部15下方的床面支承构件18接触座面部15的下面。座面部15接触床面支承构件18而被床面支承构件18支承,由此座面部15按照床面支承构件18进行姿势变更。此时,座面部15不与椅子支承构件14的动作随动,不通过椅子支承构件14进行姿势变更。
然后,通过用锁定部40固定座面部15和床面支承构件18,使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成为一体,构成床面部16。此时,床面部16的高度是合体时的床11最低的状态。换言之,是作为合体时的床11使升降部27工作而能升降的床升降范围d的最下端的状态。此时,轮椅9的4个行走轮12全部与地面(或者,轮椅9以及床主体部10的设置面)44相接。此外,轮椅9和床主体部10经合体而成的床11,作为护理床,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成为一体而能够进行姿势变更。另外,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使升降部27工作,可以提高床面部16的高度。在图4B所示的床面部16从最下端的状态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使升降部27工作,而使床面部16在床升降范围d内上升的情况下,轮椅9的全部行走轮12升高,成为离开地面(或者,轮椅9以及床主体部10的设置面)44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支承切换装置从仅由床面支承构件18的突出部118支承图4B所示的座面部15的状态,切换成仅由椅子支承构件14支承图4A所示的座面部15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按压分离按钮67,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通过升降部27降低床面支承构件18的高度,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仅基于床面支承构件18的支承切换成仅基于椅子支承构件14的支承。
图5是平坦姿势下的合体时的床11的立体图。床11是平坦姿势的轮椅9与平坦姿势的床主体部10合体。为此,被护理者不用从轮椅9下来,在被护理者乘于轮椅9的状态下,能够直接乘于床11上。由此,可以减轻护理者的体力负担。
合体后的床11,使床面部17和座面部15成为一体而构成一个平坦的床面部16,可以仅通过床面支承构件18进行姿势变更。通过图5所示的平坦姿势,使背面支承构件18a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以及床背部底板构件17a一体立起而成为背部抬高姿势。另外,使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以及床腰部底板构件17b成为一个模块构成。进而,使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以及床膝部底板构件17c成为一个模块构成,使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以及床腿部底板构件17d成为一个模块构成,用膝面支承构件18c以及腿面支承构件18d构成由2个模块弯曲成倒V字形状的膝部抬高姿势。
图6是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状态的床11的立体图。图7A以及图7B是在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状态下且在床下降状态和上升状态下的床11的侧视图。
如图6以及图7A以及图7B所示,由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构成的床面部16,按照能形成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的方式,连结多个分割构件15a、15b、15c、15d、17a、17b、17c、17d而形成。此外,通过使作为床面支承构件18的一部分的背面支承构件18a立起并使作为床面支承构件18的一部分的膝面支承构件18c以及腿面支承构件18d立起,而弯曲成倒V字形状,由此可以进行与通常的护理床相同的背部抬高动作以及膝部抬高动作。此时,关于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通过使连结杆39运动并用锁定部40连结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构成为相互没有错位。
在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合体时,通过支承切换装置,轮椅9的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装置从椅子支承构件14切换成床面支承构件18。由此,在作为床11进行电驱动控制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在轮椅9设置电驱动部。即便在轮椅9没有电驱动部,床11也可以进行电驱动。其结果,可以使轮椅9为简单的构成而轻量化。
此外,膝面支承构件18c以及腿面支承构件18d如图6、图7A以及图7B所示弯曲成倒V字形状时,在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和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之间弯曲成倒V字形,在床膝部底板构件17c和床腿部底板构件17d之间弯曲成倒V字形。此外,床面部16进行膝部抬高。只要膝面支承构件18c以及腿面支承构件18d成为平坦面,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床膝部底板构件17c、以及床腿部底板构件17d也成为平坦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床面部16的长度方向上,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的长度尺寸与床背部底板构件17a的长度尺寸相等,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的长度尺寸与床腰部底板构件17b的长度尺寸相等,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的长度尺寸与床膝部底板构件17c的长度尺寸相等,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的长度尺寸和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的长度尺寸的总尺寸与床腿部底板构件17d的长度尺寸相等。这样使长度一致能够使床面部17和座面部15成为一体而进行姿势变更。另外,在床面部16的宽度方向上,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的宽度尺寸和床背部底板构件17a的宽度尺寸的总尺寸、椅子腰部底板构件15b的宽度尺寸和床腰部底板构件17b的宽度尺寸的总尺寸、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的宽度尺寸和床膝部底板构件17c的宽度尺寸的总尺寸、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的宽度尺寸和床腿部底板构件17d的总尺寸或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的宽度尺寸和床腿部底板构件17d的总尺寸,彼此相等。这是因为,作为床面部16具有相同宽度尺寸,能作为一个床面进行操作。
接着,对分离后的床的合体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床11的合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在床11的合体方法中,首先,进行定位步骤S01,所述定位步骤S01检测出平坦姿势的轮椅9向床主体部10的作为合体区域的凹部28移动而被准确定位。
在该定位步骤S01中,护理者通过手动使轮椅9的椅子基座部13向床主体部10的凹部28内移动。然后,根据来自定位传感器51的检测信息,用控制部100判定是否在凹部28内被准确定位。根据来自定位传感器51的检测信息,用控制部100判定轮椅9的椅子基座部13在凹部28内被准确定位时,进入合体切换步骤S02。在轮椅9的定位完成时,图9所示的操作遥控器61的合体按钮66亮灯,基于合体按钮66的控制变成有效。进而,此时,也可以从操作遥控器61用声音促使护理者或被护理者按压操作遥控器61的合体按钮66。
在合体切换步骤S02中,通过支承切换装置,轮椅9的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装置从轮椅9所具有的椅子支承构件14切换成床主体部10所具有的床面支承构件18。即,关于基于支承切换装置的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装置的切换,是指通过按压合体按钮66,借助控制部100使升降部27驱动而使床面支承构件18上升,将座面部15的支承从椅子支承构件14切换成床面支承构件18。即,在护理者或被护理者按压操作遥控器61的合体按钮66时,首先,仅在按压合体按钮66的期间,驱动升降部27的升降用电机27m而床面支承构件18上升。床面支承构件18成为接触座面部15的下面的高度(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时,换言之,用接触探测传感器45探测床面支承构件18已支承座面部15时,用控制部100停止升降用电机27m,使床面支承构件18的上升动作停止。于是,成为仅用床面支承构件18从下方支承座面部15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合体按钮66,考虑安全性,仅在按压合体按钮66的期间,床面部16上升,但也可以在按压一次合体按钮66时,床面支承构件18自动向接触座面部15的下面的高度移动。此外,接触探测传感器45探测床面支承构件18已支承座面部15时,合体按钮66的亮灯熄灭。此时,操作遥控器61也可以用声音促使护理者或被护理者使连结杆39运动。通过使连结杆39运动,用锁定部40连结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
进而,在合体切换步骤S02之后,进行如下的床面部构成步骤S03:护理者或被护理者使连结杆39运动,用锁定部40结合座面部15和床主体部10的床面部17,构成床面部16。
如此,在进行定位之后,通过支承切换装置切换进行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的姿势变更装置,由此床面支承构件18可以在没有错位的情况下支承座面部15。
进而,在床面部构成步骤S03中构成床面部16,用锁定传感器43检测出锁定部40已经锁定,用控制部100判定锁定部40为锁定状态。然后,通过控制部100使操作遥控器61的升降按钮62、背部上下按钮63和膝部上下按钮64的操作有效,使用操作遥控器61的背部上下按钮63和膝部上下按钮64,作出用于利用床面支承构件18进行姿势变更的指示。即,通过控制部100使下述有效:用操作遥控器61进行驱动背面支承构件18a的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以及驱动腿面支承构件18d的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的控制。通过这样的合体方法,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合体。
如此,在基于支承切换装置进行的姿势变更装置的切换动作完成后,通过控制部100使操作遥控器61对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以及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的控制成为有效,所以在姿势变更装置的切换动作中可以防止操作遥控器61的错误操作所致的姿势变更装置的切换动作的失败。假如在姿势变更装置的切换动作中误碰到操作遥控器61的背部上下按钮63或膝部上下按钮64,则床面支承构件18运动,进行预料不到的姿势变更。此外,会成为操作者(护理者或被护理者)无法控制的状况。为了防止成为这样的状况,优选用上述的控制部100进行操作遥控器61的按钮的控制。
接着,对轮椅9和床主体部10分离的方法即床11的分离方法进行说明。
图10是床11的分离方法的流程图。关于床11的分离方法,具有下述步骤:使床11的床面部16为平坦姿势的平坦姿势步骤S11、在平坦姿势步骤S11之后相对于构成床面部16的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解除将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结合的锁定部40的床解除步骤S12、和在床解除步骤S12之后将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场所从床面支承构件18切换成椅子支承构件14的分离切换步骤S13。
如此,在解除了锁定部40之后,通过支承切换装置将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场所(换言之,姿势变更装置)从床面支承构件18切换成椅子支承构件14,由此可以进行安全的分离。
以下,对床11的分离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平坦姿势步骤S11中,对操作遥控器61的背部上下按钮63以及膝部上下按钮64进行操作,使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合体时的床11变更为平坦姿势,并且对操作遥控器61的升降按钮62进行操作,使上升的床面部16下降至床升降范围d的最下端。此外,在使床面部16下降至床升降范围d的最下端的状态(换言之,位于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的状态)下,分别按压图9所示的操作遥控器61的背部上下按钮63、膝部上下按钮64和分离按钮67时,仅在分别按压背部上下按钮63、膝部上下按钮64和分离按钮67的期间,床11分别进行背部下降动作、膝部下降动作和下降动作。如果变更成平坦姿势,且床面部16从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下降至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通过控制部100使动作停止(步骤S11)。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分别按压背部上下按钮63、膝部上下按钮64和分离按钮67,通过仅按压分离按钮67,床11分别进行背部下降动作、膝部下降动作和下降动作,变更成平坦姿势,且床面部16从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下降至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可以用控制部100根据来自第一平坦姿势检测用传感器21以及第二平坦姿势检测用传感器22的检测信息来判定已变更成平坦姿势。另外,可以用控制部100根据来自在床基座部19设置的床下限传感器95的检测信息来判定床面部16已下降至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这一情况。
分别按压背部上下按钮63、膝部上下按钮64和分离按钮67,床11成为平坦姿势以及床面部16成为床升降范围d的最下端(换言之,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时,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操作遥控器61通过声音向护理者或被护理者报告使连结杆39运动而解除锁定部40的连结。
此外,护理者或被护理者通过手动使连结杆39运动,解除基于连结座面部15和床面部17的锁定部40的连结(步骤S12)。此时,用锁定传感器43检测出锁定部40被解除,向控制部100输入锁定传感器43的检测信息,通过控制部100判定锁定部40为非锁定状态。
接着,护理者按压操作遥控器61的分离按钮67。此时,用锁定传感器43检测出锁定部40被解除,用控制部100判定锁定部40为非锁定状态。为此,通过按压分离按钮67,升降部27下降,床面支承构件18从合体动作用的上端位置向下方下降至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此外,从床面支承构件18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状态,床面支承构件18向下方离开座面部15。此外,座面部15仅被椅子支承构件14支承。操作遥控器61通过声音向护理者报告轮椅9能从床主体部10分开(步骤S13)。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用控制部100从锁定传感器43的检测结果判定出锁定部40未被解除(锁定部40为锁定状态),控制部100也可以利用来自在操作遥控器61设置的扬声器的声音向护理者等报告要使连结杆39运动而解除锁定部40的连结。
如此,通过用升降部27使床面支承构件18下降,座面部15的支承通过支承切换装置从床面支承构件18向椅子支承构件14切换。此外,护理者通过手动将轮椅9从床主体部10拉出,通过手动使轮椅9为座位姿势。通过这样的分离方法,可以使床11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床解除步骤S12中,优选使向床面支承构件18的背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a以及膝部抬高用直动式致动器41b作出用于进行姿势变更的指示的基于操作遥控器61的操作为无效。如此可以在分离操作中防止由操作遥控器61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分离的失败。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A以及图11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床71的简要立体图。图11A是分离时的简要立体图。图11B是合体时的简要立体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床71是利用电驱动部进行姿势变更的电动护理床,从床71分离出的轮椅72,是用电驱动部进行姿势变更的电动折叠轮椅。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各种构成以及作用,省略说明,仅对不同点作出以下说明。
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关于轮椅72,按照背部抬高动作以及背部下降动作、膝部抬高动作以及膝部下降动作、腿部抬高动作以及腿部下降动作分别独立地进行的方式,具有第一椅子电驱动部74a、第二椅子电驱动部74b、第三椅子电驱动部74c。
第一椅子电驱动部74a配置于轮椅72的椅子支承构件73,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被驱动,可以改变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的倾斜。
第二椅子电驱动部74b配置于轮椅72的椅子支承构件73,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被驱动,可以改变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的倾斜。
第三椅子电驱动部74c配置于轮椅72的椅子支承构件73,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被驱动,可以改变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以及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的倾斜。
各电驱动部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由直动式致动器等构成。
用轮椅专用的操作遥控器79操作第一椅子电驱动部74a、第二椅子电驱动部74b和第三椅子电驱动部74c,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使其驱动,由此被护理者可以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背部抬高动作以及背部下降动作、膝部抬高动作以及膝部下降动作、腿部抬高动作以及腿部下降动作。
关于床71,通过在一般的电动护理床大多采用的活轮结构,通过第一椅子电驱动部74a、第二椅子电驱动部74b和第三椅子电驱动部74c实现椅子支承构件73的姿势变更,由此可以通过支承切换装置将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从轮椅72所具有的椅子支承构件73切换成床主体部10所具有的床面支承构件18。在这里,活轮结构是指不被进行电动动作的驱动部约束的构造。作为活轮结构的具体例,不是以不能分离的方式连结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或床背部底板构件17a和直动式致动器等的驱动部,相对于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的背面或床背部底板构件17a的背面,以可以分离的方式抵接被直动式致动器等的驱动部驱动进退的机械臂构造(例如,参照图7A的机械臂42a和床背面支承构件18a的关系、或者机械臂42b和床膝面支承构件18c的关系)。此外,用机械臂推压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或床背部底板构件17a,由此使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或床背部底板构件17a从平坦姿势变更为座位姿势。另一方面,通过拉出机械臂,利用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或床背部底板构件17a的自重,使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或床背部底板构件17a从座位姿势变更为平坦姿势。活轮结构是指这样的构造。该活轮结构,可以相对于椅子支承构件73作为对姿势变更用的力的传递以及阻断进行切换的力传递切换装置发挥功能。
此外,在轮椅72和床主体部10分离的情况下,使第一椅子电驱动部74a、第二椅子电驱动部74b和第三椅子电驱动部74c进行动作,可以将椅子支承构件73变更为任意姿势。在这里,椅子支承构件73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支承构件14相同的构件,但与椅子支承构件14的不同点在于,可以在合体后与座面部15以及床面部17一体地成为背部抬高姿势以及膝部抬高姿势。
在轮椅72和床主体部10已合体的情况下,通过活轮结构,改变座面部15的倾斜的椅子支承构件73,从第一椅子电驱动部74a、第二椅子电驱动部74b和第三椅子电驱动部74c分开,可以通过床面支承构件18改变座面部15的倾斜。即,在轮椅72和床主体部10已合体的状态下,轮椅72的椅子支承构件73,与轮椅72的座面部15的动作随动地进行姿势变更。通过作为力传递切换装置的一例的活轮结构,阻断相对于椅子支承构件73的轮椅72的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用的力的传递时,轮椅72的座面部15不被椅子支承构件73支承。在这里的座面部15的姿势变更用的力的传递是指来自第一椅子电驱动部74a、第二椅子电驱动部74b和第三椅子电驱动部74c的驱动力的传递。
如此,借助活轮结构分别用第一椅子电驱动部74a、第二椅子电驱动部74b和第三椅子电驱动部74c使椅子支承构件73进行动作,由此可以通过支承切换装置将对座面部15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椅子支承构件73切换成床面支承构件18。
需要说明的是,轮椅72可以构成为与椅子背部底板构件15a的动作连动地使成为腿面部分的椅子膝部底板构件15c、椅子腿部第一底板构件15d以及椅子腿部第二底板构件15e的姿势变更之类的构成。此时,可以通过1个椅子电驱动部进行轮椅72的姿势变更,可以使轮椅72为简单的构成,可以轻量化。另外,在上述中,成为通过活轮结构将椅子支承构件73和椅子电驱动部74a~74c分开的构成,但可以是用离合器等使椅子电驱动部74a~74c自由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轮椅9、72具有由一般的轮椅经常采用的倾斜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利用倾斜装置倾斜的状态下与床主体部10进行合体或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的任意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可以发挥各自具有的效果。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关于本发明的床,不需要以往的作为必要的床/轮椅间的移乘等相关动作,在护理者不抱起被护理者的情况下,就可以从床向轮椅移乘以及可以从轮椅向床移乘。由此,有效用于存在需要护理的人生活的一般家庭、医院设施以及护理设施。
本发明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记述,但对于熟悉该技术的人来说,自然会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这样的变形或修正只要未超出基于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被理解为被本发明所包含。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床,其具有支承切换装置,且使轮椅和床主体部以可以分离的方式合体,其中,
所述轮椅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座面部、和对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
所述床主体部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床面部、和对所述床面部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
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具有在所述床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床面部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位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下方且配置成能够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将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构件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床面支承构件。
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其中,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在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床主体部一侧,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在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床主体部的相反一侧。
3.(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切换支承构件,使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分离了的状态下,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被所述椅子支承构件支承,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被所述床面支承构件支承。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床主体部具有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升降的升降机,
在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和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相接触着的状态下,所述升降机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升降而使所述床面部以及所述座面部双方升降,
在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和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分离着的状态下,所述升降机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升降而仅使所述床面部升降。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切换成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仅被所述床面支承构件支承且所述轮椅的所述椅子支承构件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动作随动。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还具有相对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姿势变更用的力的传递以及阻断进行切换的力传递切换装置,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分离了的状态下,所述力传递切换装置相对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传递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所述姿势变更用的力,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所述轮椅的所述椅子支承构件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动作随动而进行姿势变更,并且,通过所述力传递切换装置相对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阻断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姿势变更用的力的传递时,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不被所述椅子支承构件支承。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具有床背面支承构件、床膝面支承构件、床腿面支承构件,所述床背面支承构件、所述床膝面支承构件和床腿面支承构件分别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连结,
所述座面部具有椅子背部底板构件、椅子腰部底板构件、椅子膝部底板构件、椅子第一腿部底板构件以及第二腿部底板构件,所述椅子背部底板构件、所述椅子腰部底板构件、所述椅子膝部底板构件、所述椅子第一腿部底板构件以及第二腿部底板构件分别以彼此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
所述床面部具有床背部底板构件、床腰部底板构件、床膝部底板构件以及床腿部底板构件,所述床背部底板构件、所述床腰部底板构件、所述床膝部底板构件以及床腿部底板构件分别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切换成:所述背面支承构件对所述椅子背部底板构件以及所述床背部底板构件进行支承,所述膝面支承构件对所述椅子膝部底板构件以及所述床膝部底板构件进行支承,所述腿面支承构件对所述椅子第一腿部底板构件、所述椅子第二腿部底板构件以及所述床腿部底板构件进行支承。
8.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具有:椅子背部支承构件、椅子膝部支承构件、椅子第一腿部支承构件以及椅子第二腿部支承构件,
在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对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状态下,所述膝部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第一腿部支承构件与所述椅子背部支承构件的动作连动地进行动作。
9.(修改后)一种床的合体方法,其是具有支承切换装置且使轮椅和床主体部以可以分离的方式合体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所述轮椅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座面部、和对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
所述床主体部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床面部、和对所述床面部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在所述床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床面部突出的突出部,位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下方且配置成能够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的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下方,将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构件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床面支承构件。
10.(修改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在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床主体部一侧,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在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床主体部的相反一侧。
11.如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的合体的检测,通过用传感器检测所述轮椅的对椅子支承构件进行支承的椅子基座部是否位于合体区域来进行,该合体区域以空间的形式形成在所述床主体部的中间部。
12.如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在所述床面支承构件以及所述床面部上升而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之后,用锁定部结合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和所述床主体部的所述床面部,构成所述座面部和所述床面部成为一体的床面部。
13.如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在将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床面支承构件时,所述床面支承构件上升而从下方支承所述座面部,由此将所述座面部的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床面支承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在构成所述床面部之后,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的姿势变更成为有效。
15.(修改后)一种床的分离方法,其是使轮椅和床主体部以可以合体的方式分离的床的分离方法,其中,
所述轮椅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座面部、和对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
所述床主体部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床面部、和对所述床面部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在所述床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床面部突出的突出部,位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下方且配置成能够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所述床面支承构件的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下方,用所述床面支承构件来支承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分离了的情况下,将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椅子支承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床的分离方法,其中,
在将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椅子支承构件时,所述床面支承构件下降至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由此将所述座面部的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椅子支承构件。
17.如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床的分离方法,其中,
在所述床面支承构件以及所述床面部下降而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分离了之后,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的姿势变更成为无效。

Claims (17)

1.一种床,其具有支承切换装置,且使轮椅和床主体部以可以分离的方式合体,其中,
所述轮椅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座面部、和对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
所述床主体部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床面部、和对所述床面部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在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和所述床面支承构件之间切换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支承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切换支承构件,使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分离了的状态下,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被所述椅子支承构件支承,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被所述床面支承构件支承。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具有在所述床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床面部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位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下方且配置成能够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所述床面支承构件的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下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代替被所述椅子支承构件支承而切换成被所述床面支承构件支承。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床主体部具有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升降的升降机,
在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和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相接触着的状态下,所述升降机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升降而使所述床面部以及所述座面部双方升降,
在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和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分离着的状态下,所述升降机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升降而仅使所述床面部升降。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切换成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仅被所述床面支承构件支承且所述轮椅的所述椅子支承构件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动作随动。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还具有相对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姿势变更用的力的传递以及阻断进行切换的力传递切换装置,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分离了的状态下,所述力传递切换装置相对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传递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所述姿势变更用的力,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所述轮椅的所述椅子支承构件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动作随动而进行姿势变更,并且,通过所述力传递切换装置相对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阻断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姿势变更用的力的传递时,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不被所述椅子支承构件支承。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具有床背面支承构件、床膝面支承构件、床腿面支承构件,所述床背面支承构件、所述床膝面支承构件和床腿面支承构件分别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连结,
所述座面部具有椅子背部底板构件、椅子腰部底板构件、椅子膝部底板构件、椅子第一腿部底板构件以及第二腿部底板构件,所述椅子背部底板构件、所述椅子腰部底板构件、所述椅子膝部底板构件、所述椅子第一腿部底板构件以及第二腿部底板构件分别以彼此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
所述床面部具有床背部底板构件、床腰部底板构件、床膝部底板构件以及床腿部底板构件,所述床背部底板构件、所述床腰部底板构件、所述床膝部底板构件以及床腿部底板构件分别以自由弯曲的方式连结,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切换成:所述背面支承构件对所述椅子背部底板构件以及所述床背部底板构件进行支承,所述膝面支承构件对所述椅子膝部底板构件以及所述床膝部底板构件进行支承,所述腿面支承构件对所述椅子第一腿部底板构件、所述椅子第二腿部底板构件以及所述床腿部底板构件进行支承。
8.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具有:椅子背部支承构件、椅子膝部支承构件、椅子第一腿部支承构件以及椅子第二腿部支承构件,
在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对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状态下,所述膝部支承构件以及所述第一腿部支承构件与所述椅子背部支承构件的动作连动地进行动作。
9.一种床的合体方法,其是具有支承切换装置且使轮椅和床主体部以可以分离的方式合体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所述轮椅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座面部、和对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
所述床主体部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床面部、和对所述床面部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情况下,将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床面支承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所述支承切换装置,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在所述床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床面部突出的突出部,位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下方且配置成能够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的状态下,所述床面支承构件的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下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代替被所述椅子支承构件支承而切换成被所述床面支承构件支承。
11.如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的合体的检测,通过用传感器检测所述轮椅的对椅子支承构件进行支承的椅子基座部是否位于合体区域来进行,该合体区域以空间的形式形成在所述床主体部的中间部。
12.如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在所述床面支承构件以及所述床面部上升而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合体了之后,用锁定部结合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和所述床主体部的所述床面部,构成所述座面部和所述床面部成为一体的床面部。
13.如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在将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所述椅子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床面支承构件时,所述床面支承构件上升而从下方支承所述座面部,由此将所述座面部的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床面支承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床的合体方法,其中,
在构成所述床面部之后,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的姿势变更成为有效。
15.一种床的分离方法,其是使轮椅和床主体部以可以合体的方式分离的床的分离方法,其中,
所述轮椅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座面部、和对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椅子支承构件,
所述床主体部具有:将多个分割构件以可以相互弯曲的方式加以连结而构成的床面部、和对所述床面部进行支承的床面支承构件,
在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分离了的情况下,将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椅子支承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床的分离方法,其中,
在将对所述轮椅的所述座面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从所述床面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椅子支承构件时,所述床面支承构件下降至分离动作用的下端位置,由此将所述座面部的支承构件切换成所述椅子支承构件。
17.如权利要求15或者16所述的床的分离方法,其中,
在所述床面支承构件以及所述床面部下降而所述轮椅和所述床主体部分离了之后,使所述床面支承构件的姿势变更成为无效。
CN201180003705.3A 2010-06-08 2011-06-07 床以及床的合体方法和分离方法 Active CN1024812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0708 2010-06-08
JP2010-130708 2010-06-08
PCT/JP2011/003186 WO2011155177A1 (ja) 2010-06-08 2011-06-07 ベッド、及びベッドの合体方法と分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1223A true CN102481223A (zh) 2012-05-30
CN102481223B CN102481223B (zh) 2014-05-14

Family

ID=45097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3705.3A Active CN102481223B (zh) 2010-06-08 2011-06-07 床以及床的合体方法和分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14980B2 (zh)
EP (1) EP2581072B1 (zh)
JP (2) JP5411358B2 (zh)
CN (1) CN102481223B (zh)
WO (1) WO2011155177A1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24455A (zh) * 2014-10-14 2014-12-24 江苏澳格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担架
CN104755056A (zh) * 2013-09-17 2015-07-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床
CN104884021A (zh) * 2012-12-21 2015-09-0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护理用床及其形状变更方法
CN105193560A (zh) * 2014-05-30 2015-12-30 繁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床改良结构
CN105287133A (zh) * 2015-10-29 2016-02-03 吴长江 护理床
CN104127289B (zh) * 2014-08-19 2017-01-11 宋扬 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分体式机器人护理床
CN106580589A (zh) * 2015-10-20 2017-04-26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转舵式一体化康复床椅
CN106955199A (zh) * 2017-03-28 2017-07-18 江南大学 一种面向护理床的专用轮椅
CN107184334A (zh) * 2016-03-14 2017-09-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CN107536678A (zh) * 2016-06-24 2018-01-05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与床的对接控制系统
CN108245336A (zh) * 2018-02-09 2018-07-06 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护理床及护理方法
CN108392335A (zh) * 2018-03-21 2018-08-14 河南省祥和康复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组合折叠床椅
CN108578104A (zh) * 2018-02-09 2018-09-28 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护理床
CN109009708A (zh) * 2018-08-13 2018-12-18 张宪英 一种便于应用的医疗护理转送床
CN109350372A (zh) * 2018-12-04 2019-02-19 陕西理工大学 医用可拼接式病床
CN109363407A (zh) * 2018-09-26 2019-02-22 黄月涛 舒适性较高的医院家属陪护椅
CN109431708A (zh) * 2018-12-11 2019-03-08 吉林大学 一种支背曲腿机构、包含其的轮椅及包含轮椅的轮椅床
CN110292493A (zh) * 2019-06-27 2019-10-01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护理床
CN113171240A (zh) * 2021-04-16 2021-07-27 高翔翔 一种全自动式辅助起床可分离轮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7195A4 (en) * 2011-03-16 2014-09-03 Panasonic Corp BED AND S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13042334A1 (ja) * 2011-09-22 2013-03-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ベッドの合体方法、ベッドの分離方法、及びベッド
AU2012386942B2 (en) * 2012-07-31 2015-11-05 Zhigang Zhang Intelligent mattress
CN103829647A (zh) * 2012-11-20 2014-06-04 沈新荣 一种拼装床
JP5690032B1 (ja) * 2013-09-17 2015-03-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分離可能ベッド
CN104736119B (zh) * 2013-09-17 2016-08-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轮椅以及组合床
JP2015089391A (ja) * 2013-11-05 2015-05-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分離可能ベッドの制御方法
CZ305564B6 (cs) 2013-11-07 2015-12-09 MORAVSKĂť VĂťZKUM, s.r.o. Robotické mobilní modifikovatelné lůžko
JP6361028B2 (ja) * 2014-04-15 2018-07-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合体ベッド用マットレス、および合体ベッド
CA3174039A1 (en) * 2014-08-27 2016-02-27 Umano Medical Inc. Systems for patient support surface orientation and displacement
JP6510794B2 (ja) * 2014-10-28 2019-05-08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中性子捕捉療法システム及び中性子捕捉療法用治療台
CN104433486B (zh) 2014-10-29 2018-03-06 嘉兴赛诺机械有限公司 电驱动机构和电动家具
US9375376B2 (en) * 2014-11-06 2016-06-28 Ray Latney Wheelchair bed insert device
CN105816282B (zh) * 2015-01-06 2018-07-03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US9756935B2 (en) * 2015-05-24 2017-09-12 David Demichael Convertible, integral, dining table, coffee table, serving table, desk, bed, bench and beach lounger utilizing a unique hinging system
CN105342765A (zh) * 2015-10-18 2016-02-24 周权 病房灰尘净化吸附器
CN105287120A (zh) * 2015-10-18 2016-02-03 周权 升降型坡度调节仪
CZ2015801A3 (cs) 2015-11-10 2017-03-08 Robotsystem, S.R.O. Robotické mobilní a modifikovatelné lůžko s vertikalizací
JP6968232B2 (ja) * 2016-04-15 2021-11-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トレッチャー分離型ベッド
US10869792B2 (en) * 2016-09-02 2020-12-22 Stryker Corporation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US20190047445A1 (en) * 2016-09-30 2019-02-14 Faraday&Future Inc. In-vehicle bed assembly
US11076704B2 (en) 2016-11-16 2021-08-03 Sino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Motorized bed
US11071667B2 (en) * 2016-12-12 2021-07-27 Resolution Bed, Inc. Hospital chair beds with extendable/retractable foot sections
US10329021B2 (en) 2016-12-16 2019-06-25 Ami Industries, Inc. Collapsible backrest
WO2018144455A1 (en) * 2017-01-31 2018-08-09 Next Health,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ed wheelchair personal transfer
US20180271731A1 (en) * 2017-03-21 2018-09-27 Jiaxing Sino Hardware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Bed lifting frame
US11304865B2 (en) * 2017-06-27 2022-04-19 Stryker Corporation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with adaptive user interface
CN209154288U (zh) * 2017-07-22 2019-07-26 江苏恒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护理床
US10384566B2 (en) * 2017-08-25 2019-08-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assembly
CN109620586B (zh) * 2019-01-31 2023-08-08 北华大学 床椅一体式护理机器人
CN113143627A (zh) * 2020-11-09 2021-07-23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带有真空集便装置的轮椅及真空集便方法
CN112618245B (zh) * 2021-01-06 2022-12-09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一种产科临床用产前诊断检查装置
CN113244058B (zh) * 2021-04-01 2024-03-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一种负压隔离仓
CN114767416A (zh) * 2022-04-14 2022-07-22 安徽臻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护理床及使用方法
CN115252300B (zh) * 2022-06-13 2023-07-14 东北大学 一种辅助翻身运转的自动护理床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6959A (ja) * 1991-12-29 1993-07-20 Hideo Ikeda 車椅子嵌合式ベッド
JP2002058709A (ja) * 2000-08-17 2002-02-26 Koichi Nishimura 介護用ベッド
JP2004073673A (ja) * 2002-08-21 2004-03-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可動ベッド用マット
CN200994875Y (zh) * 2007-01-17 2007-12-26 罗绫 一种瘫痪病人专用的多功能折叠床椅
JP2009268789A (ja) * 2008-05-09 2009-11-19 Koyo:Kk チェアベ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7929A (en) * 1948-11-23 1952-08-26 Ruth E Balluff Combination wheel chair and bed
US3138805A (en) * 1961-04-11 1964-06-30 Salvatore J Piazza Bed-wheelchair
US4240169A (en) * 1979-01-26 1980-12-23 Roos Kjell E Patient transferring apparatus
US4377162A (en) * 1980-11-26 1983-03-22 Staver Peter J Facial protective device,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and utilizing same
JPS60142852A (ja) 1983-12-29 1985-07-29 鈴木 和豊 ベツド兼用車椅子
JPS61238232A (ja) * 1985-04-16 1986-10-23 石井 賢俊 座位補助および起立補助機構を有するベツド
US4987620A (en) * 1989-10-03 1991-01-29 Benjamin Sharon Combined bed and wheelchair
JPH0551330A (ja) * 1991-08-22 1993-03-02 Asahi Chem Ind Co Ltd 異方性導電性有機薄膜
DE4130610A1 (de) * 1991-09-14 1993-03-18 Aretz Hermann Josef Dipl Ing Krankenbett
JPH0620504Y2 (ja) 1991-12-10 1994-06-01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装置
JPH0767480B2 (ja) 1991-12-29 1995-07-26 イオンシルバーパイオニア協同組合 ベッド嵌合用の車椅子
DE69531994T2 (de) * 1994-09-15 2004-07-22 OEC Medical Systems, Inc., Boston System zur positionserfassung mittels einer an einem patientenkopf angebrachten referenzeinheit zur anwendung im medizinischen gebiet
US5555582A (en) * 1995-03-06 1996-09-17 Jerideau; Thomas H. Convertible bed
ES2228181B1 (es) * 1997-04-08 2006-08-01 Hill-Rom Services, Inc. Sistema y metodo de transferencia de pacientes.
EP0997127A3 (en) * 1998-10-30 2001-01-17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al bed
US6138302A (en) * 1998-11-10 2000-10-31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Of The Commonwealth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patient
TW461811B (en) * 2000-04-17 2001-11-01 Murata Machinery Ltd Multifunctional bed
JP2002238953A (ja) * 2001-02-14 2002-08-27 Toyo Electric Mfg Co Ltd ベッド兼用車椅子
DE10330759B4 (de) * 2003-07-07 2010-04-15 Hans-Peter Barthelt Dreh- und Aufstehbett mit Oberschenkelanhebung
CA2891712A1 (en) * 2003-08-12 2005-03-03 Loma Lind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Patient positioning system for radiation therapy system
JP2005304626A (ja) * 2004-04-19 2005-11-04 Toshiharu Honda 車椅子機能を有する介護用ベッドの構成方法及び介護用ベッド
US7073508B2 (en) * 2004-06-25 2006-07-11 Loma Lind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gistration and immobilization
JP2008509793A (ja) * 2004-08-16 2008-04-03 ヒル−ロム サービシ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動的セル式人支持面
US7882583B2 (en) * 2004-11-10 2011-02-08 Allen Medical Systems, Inc. Head support apparatus for spinal surgery
US7185656B2 (en) * 2004-12-09 2007-03-06 Ergomd, Llc System for restraining head and neck movement
US20100078033A1 (en) * 2005-10-26 2010-04-01 Jonathan Aikman Therapeutic cushioning device
US8146599B2 (en) * 2008-06-17 2012-04-03 Civco Medical Instruments Co., Inc. Patient positioning system
WO2010113413A1 (ja) * 2009-03-31 2010-10-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ベッド
EP2352071B1 (en) * 2009-07-30 2016-03-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raveling vehicle and bed
WO2011036849A1 (ja) * 2009-09-24 2011-03-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ベッドおよび合体方法
CN102481219B (zh) * 2010-06-21 2014-08-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床以及轮椅
US9656037B2 (en) * 2010-07-08 2017-05-23 Robert F. Guyette Nasal mask
US8157287B1 (en) * 2010-10-21 2012-04-17 Cleveland Valerie N Convertible wheelchair
JP6109835B2 (ja) * 2011-10-08 2017-04-05 マリー フランシス ライリー 顔面構造安定化方法及び装置
WO2014066108A1 (en) * 2012-10-26 2014-05-01 Medtec, Inc Patient positioning device for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US9456947B2 (en) * 2013-08-08 2016-10-04 Vision Rt Limited Head position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6959A (ja) * 1991-12-29 1993-07-20 Hideo Ikeda 車椅子嵌合式ベッド
JP2002058709A (ja) * 2000-08-17 2002-02-26 Koichi Nishimura 介護用ベッド
JP2004073673A (ja) * 2002-08-21 2004-03-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可動ベッド用マット
CN200994875Y (zh) * 2007-01-17 2007-12-26 罗绫 一种瘫痪病人专用的多功能折叠床椅
JP2009268789A (ja) * 2008-05-09 2009-11-19 Koyo:Kk チェアベッド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4021A (zh) * 2012-12-21 2015-09-0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护理用床及其形状变更方法
CN104884021B (zh) * 2012-12-21 2017-09-2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护理用床及其形状变更方法
CN104755056A (zh) * 2013-09-17 2015-07-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床
US9517172B2 (en) 2013-09-17 2016-12-1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ic bed
CN105193560A (zh) * 2014-05-30 2015-12-30 繁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旋转床改良结构
CN104127289B (zh) * 2014-08-19 2017-01-11 宋扬 一种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分体式机器人护理床
CN104224455A (zh) * 2014-10-14 2014-12-24 江苏澳格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担架
CN104224455B (zh) * 2014-10-14 2016-08-24 江苏澳格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担架
CN106580589A (zh) * 2015-10-20 2017-04-26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转舵式一体化康复床椅
CN105287133A (zh) * 2015-10-29 2016-02-03 吴长江 护理床
CN107184334A (zh) * 2016-03-14 2017-09-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CN107536678A (zh) * 2016-06-24 2018-01-05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椅与床的对接控制系统
CN106955199A (zh) * 2017-03-28 2017-07-18 江南大学 一种面向护理床的专用轮椅
CN106955199B (zh) * 2017-03-28 2018-07-20 江南大学 一种面向护理床的专用轮椅
CN108245336A (zh) * 2018-02-09 2018-07-06 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护理床及护理方法
CN108578104A (zh) * 2018-02-09 2018-09-28 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护理床
CN108392335A (zh) * 2018-03-21 2018-08-14 河南省祥和康复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组合折叠床椅
CN109009708A (zh) * 2018-08-13 2018-12-18 张宪英 一种便于应用的医疗护理转送床
CN109363407A (zh) * 2018-09-26 2019-02-22 黄月涛 舒适性较高的医院家属陪护椅
CN109350372A (zh) * 2018-12-04 2019-02-19 陕西理工大学 医用可拼接式病床
CN109431708A (zh) * 2018-12-11 2019-03-08 吉林大学 一种支背曲腿机构、包含其的轮椅及包含轮椅的轮椅床
CN110292493A (zh) * 2019-06-27 2019-10-01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护理床
CN113171240A (zh) * 2021-04-16 2021-07-27 高翔翔 一种全自动式辅助起床可分离轮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73075A (ja) 2013-09-05
JPWO2011155177A1 (ja) 2013-08-01
CN102481223B (zh) 2014-05-14
US9414980B2 (en) 2016-08-16
JP5828087B2 (ja) 2015-12-02
WO2011155177A1 (ja) 2011-12-15
US20120153687A1 (en) 2012-06-21
JP5411358B2 (ja) 2014-02-12
EP2581072A4 (en) 2015-10-14
EP2581072B1 (en) 2017-11-08
EP2581072A1 (en)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1223A (zh) 床以及床的合体方法和分离方法
CN102481219B (zh) 床以及轮椅
TWI230060B (en) Movable bed
JPWO2004026211A1 (ja) 可動ベッド
CN102596140B (zh) 轮椅以及床
JP3960885B2 (ja) 可動ベッド用マット
CN103533865A (zh) 自由折叠床、用于该自由折叠床的位移机构及动作方法
CN101568317A (zh) 移乘辅助设备及具有多个支撑器机构的移乘辅助设备
TW200306165A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coordinative lifting of bottom sections of lying furniture such as a bed
JP2012040146A (ja) 電動式ベッドの操作機構
US20220015969A1 (en) Adjustable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For Assisted Egress And Ingress
CN105105947B (zh) 一种多功能骨科床
CN110063853A (zh) 一种分离式可自主移动的多功能护理床装置
EP3970565A1 (en) Bed device
CN108283551A (zh) 无线终端控制的智能化医用病床
KR102401755B1 (ko) 신체약자용 휠체어
KR20140011229A (ko) 자유 접이 침대의 동작방법
JP4903000B2 (ja) 立ち上がり支援装置
JP6340352B2 (ja) ベッド装置
CN1989876A (zh) 床和护理床的折倒装置
CN209678915U (zh) 翻身床
JP5707371B2 (ja) ベッド装置
CN220344703U (zh) 一种人体移位机
KR20130012554A (ko) 자유 접이 침대의 동작방법
CN113244067B (zh) 一种智能卧式运动辅助装置及健康监测与康复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1

Address after: No. 2 Songqiao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CHINA)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Hol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