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6827A - 发光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光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6827A
CN102456827A CN2011103184427A CN201110318442A CN102456827A CN 102456827 A CN102456827 A CN 102456827A CN 2011103184427 A CN2011103184427 A CN 2011103184427A CN 201110318442 A CN201110318442 A CN 201110318442A CN 102456827 A CN102456827 A CN 102456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miconductor layer
electrode
vertical conducto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84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6827B (zh
Inventor
关根重信
关根由莉奈
桑名良治
上林和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PUL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PUL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PULA CORP filed Critical NAPUL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56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6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6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68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483Containers
    • H01L33/486Containers adapted for surface 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66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靠性高、容易制造的发光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透明结晶基板的一个面是光出射面,发光元件1被层叠在透明结晶基板的与光出射面相反侧的另一面。位于透明结晶基板一侧的N型半导体层具有与P型半导体层不重合的部分。N型半导体层的第1半导体面电极设置在不重合的部分的表面,P型半导体层的第2半导体面电极设置在与第1半导体面电极相同侧的面。发光元件被绝缘层覆盖,绝缘层上层叠有支承基板。通过绝缘层与第1及第2半导体面电极连接的第1及第2纵导体,连接于贯通支承基板的第1及第2贯通电极。

Description

发光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器件具有节能、寿命长等优点,作为照明装置、彩色图像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的背光灯或者交通信号灯等的光源而倍受关注。
对于这种发光器件,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11482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将透明结晶基板、由P型及N型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一对半导体层、用于向一对半导体层注入电流的半导体面电极、和绝缘基板按顺序层叠而成的发光元件。绝缘基板中形成有纵导体。该纵导体在沿厚度方向贯通绝缘基板而形成的纵孔内,通过镀覆处理或者焊料等导电性膏埋入处理而形成,半导体面电极与形成在绝缘基板的另一面的安装面电极电连接。
由于日本特开2006-114820号公报的发光元件在光出射面的相反侧的绝缘基板的表面具备安装面电极,因此以与表面安装在印制基板的元件同样被处理为前提。
但是,由于这种发光元件通常成为厚度为20μm左右的极薄构造,所以即使如日本特开2006-114820号公报所述那样,将发光元件与表面安装在印制基板的其他元件同样处理,也难以进行操作(handling)。例如,当在表面安装作业中操作失败、发光元件破损时,照明装置等的可靠性会降低。
另外,在如日本特开2006-114820号公报所述那样通过镀覆处理形成纵导体的情况下,由于镀覆处理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制造效率极其差。
另一方面,在通过焊料等导电性膏埋入处理来形成纵导体的情况下,埋入于纵孔内的导电性膏在凝固时必然收缩,会在纵导体中产生缩孔。这样的缩孔成为电阻增大、高频特性劣化以及可靠性降低等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靠性高的面发光的发光器件以及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课题在于,提供容易制造的发光器件以及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元件、和支承基板。上述发光元件包括透明结晶基板、半导体层、半导体面电极、绝缘层和纵导体,上述透明结晶基板的一面是光出射面,上述半导体层包含将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层叠而成的构造,该上述半导体层被层叠在上述透明结晶基板的与上述光出射面相反侧的另一面。上述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中位于上述透明结晶基板一侧的一方半导体层,具有不与另一方半导体层重合的部分。
上述半导体面电极具有第1半导体面电极和第2半导体面电极,上述第1半导体面电极在上述一方半导体层中设置在上述不重合的部分的表面上,上述第2半导体面电极在上述另一方半导体层中,设置在与设置有上述第1半导体面电极的上述表面相同侧的面上。上述绝缘层覆盖上述半导体层。
上述纵导体由含有因凝固而膨胀的金属成分的膨胀金属体构成,包括第1纵导体以及第2纵导体。上述第1纵导体贯通上述绝缘层而与上述第1半导体面电极连接,上述第2纵导体贯通上述绝缘层而与上述第2半导体面电极连接。
上述支承基板具有基板部和贯通电极,层叠于上述绝缘层。上述贯通电极由含有因凝固而膨胀的金属成分的膨胀金属体构成,包括第1贯通电极以及第2贯通电极。上述第1贯通电极贯通上述基板部而与上述第1纵导体连接,上述第2贯通电极贯通上述基板部而与上述第2纵导体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元件和支承基板,支承基板与发光元件层叠。根据该构造,通过支承基板来弥补极薄构造的发光元件,因此制造步骤中的操作性显著提高,生产率、制造效率提高。
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序预先制造发光元件和支承基板,并利用将支承基板粘贴到发光元件的绝缘层等手段使两者一体化,或者,也可以采用在将支承基板粘贴于发光元件的状态下,一次性执行纵导体以及贯通电极用的埋入工序等手段。因此,可以通过适合于生产、制造设备等的最佳制造方法,来高效地进行制造。
另外,由于支承基板作为内插器发挥功能,所以能够使用支承基板来实现针对发光元件的合理的供电电路。
并且,通过活用支承基板,能够减少发光元件中的绝缘层的厚度,使针对绝缘层的穿孔工序以及其后的纵导体形成工序变得容易。
发光元件包括透明结晶基板和半导体层,透明结晶基板的一个面是光出射面,半导体层层叠在透明结晶基板的与光出射面相反侧的另一面。该构造成为用于实现半导体层用的电极无论是P侧电极还是N侧电极,都不出现在光出射面的构造的基础。
作为用于实现半导体层用的电极不出现在光出射面的构造的具体的构造,在本发明中,构成半导体层的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中、位于透明结晶基板一侧的一方半导体层,具有与另一方半导体层不重合的部分。
P侧电极、N侧电极中任意一个的第1半导体面电极在一方半导体层中,设置在不重合的部分的表面上,第2半导体面电极在另一方半导体层中,设置在与设置有第1半导体面电极的表面相同侧的面上。因此,从透明结晶基板所处的侧的相反侧,对半导体层注入电流。由于半导体层被绝缘层覆盖,所以受到绝缘层的保护。
发光元件包括第1纵导体及第2纵导体。第1纵导体贯通绝缘层而与第1半导体面电极连接,第2纵导体贯通绝缘层而与第2半导体面电极连接。另外,支承基板包括第1贯通电极以及第2贯通电极,第1贯通电极贯通基板部而与第1纵导体连接,第2贯通电极贯通基板部而与第2纵导体连接。
因此,从透明结晶基板所处的侧的相反侧,通过由第1贯通电极以及第1纵导体构成的电路、和由第2贯通电极以及第2纵导体构成的电路,对半导体层的第1半导体面电极以及第2半导体面电极供给电流,实现了半导体层用的电极不出现在光出射面的构造。
第1纵导体以及第2纵导体是膨胀金属体。该膨胀金属体通过向设置于绝缘层的纵孔内流入熔融金属并使其凝固的熔融金属填充法而形成。通过对流入到纵孔内的熔融金属施加机械方式的力,例如使用了压板的冲压、注射压或者碾压的同时使其冷却、凝固,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形成没有孔穴、空隙、空洞的具有致密构造的纵导体。
构成第1纵导体以及第2纵导体的膨胀金属体含有因凝固而体积膨胀的金属成分(凝固膨胀金属成分)。其具体例是Bi(铋)。如果含有Bi等凝固膨胀金属成分,则通过凝固时的体积膨胀特性,可以在纵孔的内部形成没有空洞、空隙的致密的纵导体。在应用了熔融金属填充法的情况下,由熔融金属暂时加热的绝缘层随着熔融金属的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此时,如果熔融金属也因温度降低而体积收缩,则会在纵孔的内壁面与膨胀金属体之间产生空隙、空洞。在本发明中,由于熔融金属含有Bi等凝固膨胀金属成分,所以不会产生上述的空隙、空洞。因此,能够形成电气特性出色的高品质的纵导体。
设置于支承基板的第1贯通电极以及第2贯通电极也是膨胀金属体。该膨胀金属体也通过与纵导体同样的熔融金属填充法形成,能够在短时间高效地形成没有孔穴、空隙、空洞的具有致密构造的贯通电极。
构成第1贯通电极以及第2贯通电极的膨胀金属体也含有凝固膨胀金属成分。对于凝固膨胀金属成分的具体例以及作用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可以通过凝固膨胀金属成分的体积膨胀特性,在贯通孔的内部形成没有空洞、空隙的致密的贯通电极。
在本发明涉及的发光器件中,发光元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发光元件是多个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具有与其数量对应的发光量的面发光器件。
在发光元件是多个的情况下,优选发光元件的每一个通过穿过透明结晶基板、半导体层以及绝缘层的分离槽而被个别化。这是为了使发光元件的每一个能够在电气稳定的状态下发光。该情况下,优选支承基板在发光元件的每一个中被共用。这是为了使构造简单、容易制造。支承基板可以由陶瓷基板构成,也可以由树脂基板构成。
优选第1半导体面电极以及第2半导体面电极包括含有Au的电极膜。并且,优选第2半导体面电极包含光反射电极膜。由此,能够通过光反射电极膜将半导体层的接合区域中的发光向透明结晶基板的方向反射,使在透明结晶基板的光出射面观察到的发光量增大。
透明结晶基板可以在光出射面形成微细凹凸形状。由此,能够通过透明结晶基板的光出射面使光扩散或者分散,实现均匀的面发光。也可以与此不同,在透明结晶基板的光出射面配置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透明光学部件。该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也可以在透明结晶基板的光出射面或者内部配置荧光体。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的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在其制造时,准备在透明结晶基板的与光出射面相反侧的另一面上层叠了半导体层以及半导体面电极的层叠体。然后,将上述层叠体的上述半导体层以及上述半导体面电极图案化,形成被个别化的发光元件。接下来,涂敷共同覆盖上述发光元件的耐热性树脂,并使其固化而形成绝缘层。接着,在上述绝缘层中形成到达上述半导体面电极的纵孔。向如此形成的上述纵孔内填充含有因凝固而膨胀的金属成分的熔融金属并使其凝固,由此形成纵导体。然后,对上述绝缘层粘贴具有贯通电极的支承基板,将上述纵导体与上述贯通电极接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获得下述那样的效果。
(a)可以提供可靠性高的面发光的发光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b)可以提供容易制造的发光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构成以及优点更详细地进行说明。附图只不过是简单的例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器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工序之后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15是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器件表示另一个制造方法的部分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的工序之后的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18是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器件表示又一个制造方法的部分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8所示的工序之后的工序的部分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器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器件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发光元件,2-透明结晶基板,21-光出射面,23-透明光学部件,31-N型半导体层,32-P型半导体层,33-不重合的部分,51-第1半导体面电极,52-第2半导体面电极,53-光反射电极膜,6-绝缘层,71-第1纵导体,72-第2纵导体,8-分离槽,9-支承基板,90-贯通孔,91-基板部,94-第1贯通电极,95-第2贯通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1.发光器件
参照图1,本发明涉及的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元件1和支承基板9。发光元件1是发光二极管,包括:透明结晶基板2、半导体层(31、32)、半导体面电极(51、52)、绝缘层6和纵导体(71、72)。
代表性的透明结晶基板2是蓝宝石基板,其一面成为光出射面21。在透明结晶基板2的一个面上有缓冲层30,半导体层(31、32)隔着缓冲层30在透明结晶基板2之上生长。
半导体层(31、32)在发光元件1中是公知的。具有PN结,代表性的可以使用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当然,并不限于公知技术,也可以包括今后提出的某种化合物半导体。
在本发明中,发光元件1可以是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橙色发光元件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是白色发光元件。在这些发光元件1中,构成半导体层(31、32)的半导体材料是已知的。
图1表示使用了氮(N)类化合物半导体的GaN类蓝色发光元件的一个例子。参照附图,半导体层(31、32)具有在附着于由蓝宝石构成的透明结晶基板2的一个面上的缓冲层30之上,按顺序将N型半导体层31、活性层4以及P型半导体层32进行层叠的构造。作为一个例子,N型半导体层31由Si掺杂GaN层构成,P型半导体层32由Mg掺杂GaN层构成。
活性层4具有由GaN-InGaN等构成的多量子阱MQW(MultipleQuantum Well)构造,有时在与P型半导体层32相接的一侧,具备A1-GaN超晶格覆盖层。
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中位于透明结晶基板2的一侧的N型半导体层31,具有与P型半导体层32不重合的部分33。不重合的部分33被设置成在由N型半导体层31、活性层4以及P型半导体层32构成的有源区域的外侧,例如夹持或者包围该有源区域。不重合的部分33可以是其表面从与活性层4的接触面下降的阶梯状,也可以是从与活性层4的接触面保持平面延伸的状态。
半导体面电极(51、52)具有第1半导体面电极51和第2半导体面电极52。第1半导体面电极51以及第2半导体面电极52是含有Au(金)的薄膜电极。第1半导体面电极51在N型半导体层31中,设置于不重合的部分33的表面上。不重合的部分33尽可能小地设置。
第2半导体面电极52在P型半导体层32中,设置在与设置有第1半导体面电极51的表面相同侧的面上。在实施方式中,第2半导体面电极52作为其一部分,具有光反射电极膜34。光反射电极膜34以Ag或者Al为主要成分、设置在P型半导体层32之上,第2半导体面电极52层叠于光反射电极膜34。由此,可以通过光反射电极膜34将位于N型半导体层31以及P型半导体层32之间的活性层4中的发光向透明结晶基板2的方向反射,使在透明结晶基板2的光出射面21观察到的发光量增大。
优选光反射电极膜34在与P型半导体层32相反的一侧,具有对以Ag或者Al为主要成分的反射电极膜层叠了以Cr为主要成分的第2反射电极膜的双层构造。通过具有这样的第2反射电极膜,光反射效率进一步提高。
绝缘层6覆盖由半导体层(31、32)以及活性层4等构成的有源区域。该绝缘层6可以由耐热性绝缘树脂,例如具有耐热性的环氧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或者液晶聚酯等构成。
第1半导体面电极51以及第2半导体面电极52与纵导体(71、72)的一端接合。纵导体(71、72)包括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第1纵导体71贯通绝缘层6而与第1半导体面电极51连接,第2纵导体72贯通绝缘层6而与第2半导体面电极52连接。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都由含有因凝固而膨胀的金属成分(以下称为凝固膨胀金属成分),具体为Bi的膨胀金属体构成。组成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材料中可以包含从Ga、Sb、Ag、Cu、Ge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和上述的凝固膨胀金属成分。
支承基板9具有基板部91和贯通电极(94、95)。支承基板9可以由陶瓷基板构成。作为优选的例子,是以Si为主要成分的基板(半导体基板)。在支承基板9由半导体基板构成的情况下,在其两面设置绝缘层92、93。在半导体基板的情况下,进而优选厚度方向的两面以及穿过贯通电极(94、95)的贯通孔90的内壁面被氧化或者被氮化。氧化可以是自然氧化,也可以是强制氧化。也可以与此不同,支承基板9由绝缘树脂基板或者绝缘性陶瓷基板构成。该情况下,可以省略绝缘层92、93。
贯通电极(94、95)由含有因凝固而膨胀的金属成分,具体为Bi的膨胀金属体构成,包括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第1贯通电极94贯通基板部91而与第1纵导体71连接,第2贯通电极95贯通基板部91而与第2纵导体72连接。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也和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同样,由含有因凝固而膨胀的金属成分的膨胀金属体构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发光器件包含发光元件1和支承基板9,支承基板9被层叠于对发光元件1的半导体层进行覆盖的绝缘层6。根据该构造,由于通过支承基板9来弥补极薄构造的发光元件1,所以制造工序中的操作性显著提高,生产、制造效率提高。
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序预先制造发光元件1和支承基板9,并利用将支承基板9粘贴到发光元件1的绝缘层6等手段将两者一体化,或者,也可以采用在将支承基板9粘贴于发光元件1的状态下,一次性执行纵导体以及贯通电极用的埋入工序等手段。因此,可以通过适于生产、制造设备等的最佳制造方法,高效地进行制造。
另外,由于支承基板9作为内插器(Interposer)发挥功能,所以可以利用支承基板9来实现针对发光元件1的合理的供电电路。
并且,通过将支承基板9作为绝缘基板加以活用,能够减少发光元件1中的绝缘层6的厚度,使得针对绝缘层6穿孔工序以及之后的纵导体形成工序变得容易。
发光元件1包含透明结晶基板2和半导体层(31、32),透明结晶基板2的一个面是光出射面21,半导体层(31、32)层叠在透明结晶基板2的与光出射面21相反侧的另一面22上。该构造成为用于实现半导体层(31、32)用的电极无论是P侧电极还是N侧电极,都不出现于光出射面21的构造的基础。根据该构成,由于不会通过电极使得光出射面21的面积缩小,所以能够实现发光量变大、发光效率高的发光器件。
作为用于实现半导体层(31、32)用的电极不出现于光出射面21的构造的具体构造,在本发明中,构成半导体层(31、32)的P型半导体层32以及N型半导体层31之中、位于透明结晶基板2一侧的N型半导体层31具有与P型半导体层32不重合的部分33。
第1半导体面电极51在N型半导体层31中设置于不重合的部分33的表面上,第2半导体面电极52在P型半导体层32中,设置在与设置有第1半导体面电极51的表面相同侧的面上。因此,从与透明结晶基板2所处的一侧相反侧对半导体层(31、32)注入电流。半导体层(31、32)由于被绝缘层6覆盖,所以受到绝缘层6的保护。
第1纵导体71贯通绝缘层6而与第1半导体面电极51连接,第2纵导体72贯通绝缘层6而与第2半导体面电极52连接。另外,发光元件1的绝缘层6上层叠的支承基板9包含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第1贯通电极94贯通基板部91而与第1纵导体71连接,第2贯通电极95贯通基板部91而与第2纵导体72连接。
因此,从透明结晶基板2所处的一侧相反侧,通过由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1纵导体71构成的电路、和由第2贯通电极95以及第2纵导体72构成的电路对半导体层的第1半导体面电极51以及第2半导体面电极52供给电流。
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是膨胀金属体。该膨胀金属体可以通过使熔融金属流入到设置于绝缘层6的纵孔70内并凝固的熔融金属填充法来形成。因此,成为没有孔穴、空洞、空隙的具有致密构造的高品质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
构成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膨胀金属体含有因凝固而体积膨胀的金属成分、即凝固膨胀金属成分。其具体例是Bi(铋)、In(铟)。如果含有Bi等凝固膨胀金属成分,则可以基于凝固时的体积膨胀特性在纵孔70的内部形成没有空洞、空隙的致密的纵导体(71、72)。
构成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的膨胀金属体也含有凝固膨胀金属成分。对于凝固膨胀金属成分的具体例以及作用如已经说明那样,可以通过凝固膨胀金属成分的体积膨胀特性,在贯通孔的内部形成没有空洞、空隙的致密贯通电极。
在本发明涉及的发光器件中,发光元件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发光元件1是多个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具有与其数量对应的发光量的面发光器件。
在发光元件1是多个的情况下,优选发光元件1的每一个通过穿过透明结晶基板2、半导体层以及绝缘层6的分离槽8而被个别化(分离为个体)。这是为了使发光元件1的每一个能够在电气稳定的状态下发光。
在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承基板9在发光元件1的每一个中被共用,所以构造简单、容易制造。
透明结晶基板2可以在光出射面21形成有微细凹凸形状。由此,能够通过透明结晶基板2的光出射面21使光扩散或者分散,实现均匀的面发光。也可以与之不同,在透明结晶基板2的光出射面21配置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透明光学部件。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也可以在透明结晶基板2的光出射面21或者内部配置荧光体。
2.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2~图21对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在由蓝宝石构成的透明结晶基板2的与光出射面21相反侧的另一面22上设置的缓冲层30之上,具有按顺序层叠了N型半导体层31、活性层4以及P型半导体层32的构造,并在P型半导体层32之上形成光反射电极膜53。作为一个例子,透明结晶基板1的厚度为0.5mm,N型半导体层31的厚度为6μm,P型半导体层32的厚度为0.2μm,但并不限定于此。
接下来,如图3所示,在光反射电极膜53之上执行光刻工序,将光致抗蚀剂膜100图案化成规定图案,然后如图4所示,以光致抗蚀剂膜100作为掩模,对光反射电极膜53进行蚀刻。光反射电极膜53的蚀刻基于化学方式的湿蚀刻而进行。
接下来,如图5所示,将光致抗蚀剂膜100以及其下的光反射电极膜53作为掩模,对P型半导体层32、活性层4以及N型半导体层31进行蚀刻。此时的蚀刻可以采用RIE(反应离子蚀刻)等干蚀刻。N型半导体层31未对全部进行蚀刻而残余一部分,将其蚀刻成在与P型半导体层32之间产生不重合的部分33。由此,将光反射电极膜53、P型半导体层32、活性层4以及N型半导体层31图案化,形成个别化的发光元件。不重合的部分33在图示中是,其表面从与活性层4的接触面下降的阶梯状,但也可以是从与活性层4的接触面开始保持平面延伸的状态。不重合的部分33的表面位置由蚀刻量来控制。
然后,将作为掩模使用的光致抗蚀剂膜100通过例如灰化(ashing)除去,由此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
接下来,在按照共同覆盖发光元件的整体的方式涂敷了光致抗蚀剂膜之后,通过执行光刻工序,如图7所示,将光致抗蚀剂膜101图案化,形成用于形成第1半导体面电极51以及第2半导体面电极52的光致抗蚀剂孔102。光致抗蚀剂孔102形成为在其底部出现N型半导体层31的不重合的部分33、以及位于P型半导体层32之上的光反射电极膜53。光致抗蚀剂膜101作为一个例子可以是厚度5μm左右。
然后,如图8所示,应用溅射等薄膜形成技术,在位于光致抗蚀剂孔102的底部的N型半导体层31的不重合的部分33上、以及位于P型半导体层32之上的光反电极膜53上,形成第1半导体面电极51以及第2半导体面电极52。第1半导体面电极51以及第2半导体面电极52作为一个例子可以是1μm左右。
接下来,如图9所示,在涂敷共同覆盖发光元件的光致抗蚀剂层并形成了绝缘层6之后,对绝缘层6执行光刻工序,经过曝光、显影,如图10所示,形成到达第1半导体面电极51及第2半导体面电极52的纵孔70。
接下来,向如此形成的纵孔70内如图11所示那样,填充含有因凝固而膨胀的金属成分,具体为Bi(铋)的熔融金属并使其凝固,由此形成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为了形成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向设置于绝缘层6的纵孔70内流入熔融金属,并对流入到纵孔70内的熔融金属施加机械方式的力例如使用了压板的冲压、注射压或者碾压,同时使其冷却而凝固。由此,能够短时间、高效地形成没有孔穴、空隙、空洞的具有致密构造的膨胀金属体。
作为利用熔融金属填充法形成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主要金属材料,可举出Bi、In、Sn以及Cu。特别是若含有Bi,则基于Bi所具有的凝固时的体积膨胀特性,能够在纵孔70的内部形成不产生空洞、空隙的致密的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作为熔融金属可以采用如下金属,该金属利用上述的金属材料将由颗粒直径为1μm以下、结晶直径为200nm以下的多晶体的集合体构成的粒子(纳米粒子)的粉状体熔融而形成。
纵孔70可以利用激光穿孔法或者化学穿孔法等公知的穿孔技术容易地形成。并且,由于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由填充到如此形成的纵孔70内并凝固的膨胀金属体构成,所以在电极制造时,可以采用将熔融金属填充到纵孔70内,并且维持加压的状态使其凝固的加压填充方法。根据该方法,能够在纵孔70内形成没有空洞的致密的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即,在应用了熔融金属填充法的情况下,由熔融金属暂时加热的绝缘层6随着熔融金属的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此时,如果熔融金属是因温度降低而体积收缩的一般金属材料,则在纵孔70的内壁面与膨胀金属体之间会产生空隙、空洞。在本发明中,由于熔融金属含有Bi等凝固膨胀金属成分,所以不会产生上述的空隙、空洞。因此,能够形成电气特性出色的高品质的纵导体(71、72)。
另外,上述的加压填充方法属于冲压施工方法,与以往的采用了ICP型RIE装置的干蚀刻法相比,设备费用显著低廉,处理时间也短。因此,可以实现成本低廉的发光器件。
接下来,如图12所示,在对绝缘层6的表面粘贴了切割带103的基础上,对透明结晶基板2、缓冲层30、N型半导体层31的不重合的部分33以及绝缘层6进行切割,形成分离槽8。然后,将切割带103剥离,并根据需要通过选择性的化学蚀刻法、物理蚀刻法或者两者的组合,使绝缘层6的表面从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端部起后退,由此使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端部突出。
然后,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对绝缘层6粘贴支承基板9,将第1纵导体71及第2纵导体72、与第1贯通电极94及第2贯通电极95接合。
在使绝缘层6的表面从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端部起后退、而使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端部突出的情况下,使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的前端后退与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端部的突出量相适合的深度,并且,以所谓的“凹窝(in low)”方式,使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端部嵌合到贯通孔90的内部。由此,可在贴合的同时执行对位。也可以与图示不同,使支承基板9的表面从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的端部起后退,使得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的端部突出,并使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前端后退与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的端部的突出量相适合的深度。
对于在绝缘层6形成纵孔70的时机(timing)、在绝缘层6形成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的时机、贴合支承基板9的时机、在支承基板9形成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的时机,有几种方法。下面表示其一个例子。
(a)在绝缘层6的纵孔70中形成了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之后,将已经形成了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的支承基板9与绝缘层6贴合的方法。图13及图14表示了这样的方法。
(b)如图15所示,在形成了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之后,将已经形成了贯通孔90但没有形成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的支承基板9,如图16所示那样,与绝缘层6粘贴,然后,如图17所示,向贯通孔90内填充熔融金属来形成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的方法。
(c)如图18所示,在绝缘层6中形成了纵孔70之后,对形成第1纵导体71以及第2纵导体72之前的绝缘层6,粘贴已经形成了贯通孔90但尚未形成第1贯通电极94以及第2贯通电极95的支承基板9,然后,如图19所示,向纵孔70以及贯通孔90内填充熔融金属,而同时形成第1纵导体71及第2纵导体72、以及第1贯通电极94及第2贯通电极95的方法。
(d)在绝缘层6中形成纵孔70之前,将未形成贯通孔90的支承基板9与绝缘层6粘贴,然后同时形成纵孔70以及贯通孔90,并向纵孔70以及贯通孔90内填充熔融金属,而同时形成第1纵导体71及第2纵导体72以及第1贯通电极94及第2贯通电极95的方法。
当第1纵导体71及第2纵导体72、与第1贯通电极94及第2贯通电极95接合时,在两者的接合界面夹设有接合膜。接合膜可以含有从Sn、In、Bi、Ga或者Sb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低熔点金属成分、和包含从Cr、Ag、Cu、Au、Pt、Pd、Ni、Ni-P合金、Ni-B合金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1种的高熔点金属材料。低熔点金属与第1纵导体71及第2纵导体72、和第1贯通电极94及第2贯通电极95反应,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而被消耗,接合后熔点大幅上升。
3.发光器件的其他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发光器件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图20以及图21表示了其一个例子。
图20所示的发光器件不具有图1~图19所示的发光器件中具备的分离槽8。透明结晶基板2、缓冲层30以及N型半导体层31在发光元件1的每一个中共用。
图21所示的发光器件在透明结晶基板2的光出射面21配置有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透明光学部件23。由此,能够通过透明结晶基板2的光出射面21使光扩散或者分散,实现均匀的面发光。也可以取代设置透明光学部件23,而在透明结晶基板2的光出射面21形成微细凹凸形状。并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与微细凹凸一同,或者不设置微细凹凸地在透明结晶基板2的光出射面21设置荧光体。
本发明涉及的发光器件适用于作为单一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二极管、将多个发光元件例如配置成矩阵状的面发光装置、照明装置、液晶显示器用背光灯、信号灯等,具有广泛的用途。
以上,参照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具体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以及启示,能够获得各种变形方式。

Claims (12)

1.一种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元件和支承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元件含有透明结晶基板、半导体层、半导体面电极、绝缘层和纵导体,
上述透明结晶基板的一个面是光出射面,
上述半导体层含有将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层叠而成的构造,并且上述半导体层被层叠在上述透明结晶基板的与上述光出射面相反侧的另一面,
上述绝缘层覆盖上述半导体层,
上述纵导体含有第1纵导体以及第2纵导体,
上述第1纵导体贯通上述绝缘层,上述第1纵导体的一端与设置在上述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中的一个上的第1半导体面电极连接,
上述第2纵导体贯通上述绝缘层,上述第2纵导体的一端与设置在上述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中的另一个上的第2半导体面电极连接,
上述支承基板具有基板部和贯通电极,并被层叠于上述绝缘层,
上述贯通电极包括第1贯通电极以及第2贯通电极,
上述第1贯通电极贯通上述基板部,上述第1贯通电极的一端与上述第1纵导体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第2贯通电极贯通上述基板部,上述第2贯通电极的一端与上述第2纵导体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第1纵导体以及上述第2纵导体的上述另一端比上述绝缘层的表面突出,并在上述支承基板的内部与上述第1贯通电极以及上述第2贯通电极的上述一端连接。
2.一种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元件和支承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元件含有透明结晶基板、半导体层、半导体面电极、绝缘层和纵导体,
上述透明结晶基板的一个面是光出射面,
上述半导体层含有将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层叠而成的构造,并且上述半导体层被层叠在上述透明结晶基板的与上述光出射面相反侧的另一面,
上述绝缘层覆盖上述半导体层,
上述纵导体含有第1纵导体以及第2纵导体,
上述第1纵导体贯通上述绝缘层,上述第1纵导体的一端与设置在上述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中的一方上的第1半导体面电极连接,
上述第2纵导体贯通上述绝缘层,上述第2纵导体的一端与设置在上述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中的另一方上的第2半导体面电极连接,
上述支承基板具有基板部和贯通电极,并被层叠于上述绝缘层,
上述贯通电极包括第1贯通电极以及第2贯通电极,
上述第1贯通电极贯通上述基板部,上述第1贯通电极的一端与上述第1纵导体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第2贯通电极贯通上述基板部,上述第2贯通电极的一端与上述第2纵导体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第1纵导体以及上述第2纵导体的上述另一端从上述绝缘层的表面起后退,并在上述绝缘层的内部与上述第1贯通电极以及上述第2贯通电极的上述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中位于上述透明结晶基板一侧的一方半导体层,具有与另一方半导体层不重合的部分,
上述第1半导体面电极在上述一方半导体层中,设置在上述不重合的部分的表面上,
上述第2半导体面电极在上述另一方半导体层中,设置在与设置有上述第1半导体面电极的上述表面相同侧的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P型半导体层以及N型半导体层中位于上述透明结晶基板一侧的一方半导体层,具有与另一方半导体层不重合的部分,
上述第1半导体面电极在上述一方半导体层中,设置在上述不重合的部分的表面上,
上述第2半导体面电极在上述另一方半导体层中,设置在与设置有上述第1半导体面电极的上述表面相同侧的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元件是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元件是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元件的每一个通过穿过上述透明结晶基板、上述半导体层以及上述绝缘层的分离槽而被个别化,
上述支承基板在上述发光元件的每一个中被共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元件的每一个通过穿过上述透明结晶基板、上述半导体层以及上述绝缘层的分离槽而被个别化,
上述支承基板在上述发光元件的每一个中被共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层由耐热性树脂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层由耐热性树脂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基板由以Si为主要成分的基板构成,上述支承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两面以及穿过上述贯通电极的贯通孔的内壁面被氧化或者被氮化。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基板由以Si为主要成分的基板构成,上述支承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两面以及穿过上述贯通电极的贯通孔的内壁面被氧化或者被氮化。
CN201110318442.7A 2010-10-19 2011-10-19 发光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68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4459/2010 2010-10-19
JP2010234459A JP4778107B1 (ja) 2010-10-19 2010-10-19 発光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6827A true CN102456827A (zh) 2012-05-16
CN102456827B CN102456827B (zh) 2015-03-11

Family

ID=44798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844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6827B (zh) 2010-10-19 2011-10-19 发光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66312B2 (zh)
EP (1) EP2445006B1 (zh)
JP (1) JP4778107B1 (zh)
KR (1) KR101193280B1 (zh)
CN (1) CN102456827B (zh)
SG (1) SG180121A1 (zh)
TW (1) TWI4207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9467A (zh) * 2013-05-22 2016-11-30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7879B2 (ja) 2010-12-27 2015-09-09 ローム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素子ユニットおよび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
CN102299228A (zh) * 2011-09-23 2011-12-28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覆晶插件式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101873503B1 (ko) * 2011-10-24 2018-07-02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웨이퍼 레벨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및 그것을 제조하는 방법
US8646505B2 (en) 2011-11-18 2014-02-11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icro device transfer head
US8349116B1 (en) 2011-11-18 2013-01-08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icro device transfer head heat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a micro device
WO2013074370A1 (en) * 2011-11-18 2013-05-23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micro led structure and array of micro led structures with a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layer
US8426227B1 (en) 2011-11-18 2013-04-23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array
US8573469B2 (en) 2011-11-18 2013-11-05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micro LED structure and array of micro LED structures with a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layer
JP5943828B2 (ja) * 2012-03-28 2016-07-05 有限会社 ナプラ 発光デバイス、照明装置、ディスプレイ及び信号灯
CN203277498U (zh) 2012-05-29 2013-11-06 璨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组件及其发光装置的装置基座
US9166116B2 (en) 2012-05-29 2015-10-20 Formosa Epitaxy In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FR2992465B1 (fr) * 2012-06-22 2015-03-20 Soitec Silicon On Insulato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collective de leds et structure pour la fabrication collective de leds
KR101886156B1 (ko) * 2012-08-21 2018-09-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JP5701921B2 (ja) * 2013-03-21 2015-04-15 有限会社 ナプラ 発光素子
JP5490949B1 (ja) * 2013-08-08 2014-05-14 有限会社 ナプラ 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3111496A1 (de) * 2013-10-18 2015-04-2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optoelektronischen Halbleiterbauelementen und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element
KR102075981B1 (ko) 2014-02-21 2020-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다이오드 패키지의 제조방법
KR102171024B1 (ko) * 2014-06-16 2020-10-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패키지의 제조 방법
JP6413460B2 (ja) * 2014-08-08 2018-10-31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237148B1 (ko) * 2014-11-07 2021-04-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제조방법
US9704823B2 (en) * 2015-03-21 2017-07-11 Nxp B.V. Reduction of defects in 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e (WLCSP) devices
CN104900638B (zh) * 2015-05-27 2017-10-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元件组装结构
DE102015108545A1 (de) 2015-05-29 2016-12-0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DE102015109413A1 (de) * 2015-06-12 2016-12-1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ptoelektronischen Konversions-Halbleiterchips und Verbund von Konversions-Halbleiterchips
DE102015115722A1 (de) 2015-09-17 2017-03-2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Träger für ein Bauelement,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rägers oder eines Bauelements
TWI646706B (zh) * 2015-09-21 2019-01-01 隆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晶片封裝體
US10211384B2 (en) 2016-03-28 2019-0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611980B1 (ko) * 2016-12-14 2023-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컬러를 구현할 수 있는 발광 소자
JP6699580B2 (ja) * 2017-02-09 2020-05-27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KR102369188B1 (ko) * 2017-07-26 2022-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559510B2 (en) * 2017-08-24 2020-02-11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olded wafer level packaging
US20190189682A1 (en) * 2017-12-20 2019-06-20 Lumileds Llc Monolithic segmented led array architecture with transparent common n-contact
US11961875B2 (en) * 2017-12-20 2024-04-16 Lumileds Llc Monolithic segmented LED array architecture with islanded epitaxial growth
JP6881409B2 (ja) * 2018-09-27 2021-06-02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R3096508A1 (fr) * 2019-05-21 2020-11-27 Aledia Dispositif optoélectronique à diodes électroluminescentes
JP2021132144A (ja) * 2020-02-20 2021-09-09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発光デバイスおよび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US11569415B2 (en) 2020-03-11 2023-01-31 Lumileds Ll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with defined hard mask opening
US11848402B2 (en) 2020-03-11 2023-12-19 Lumileds Ll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with multilayer composite film including current spreading layer
US11735695B2 (en) 2020-03-11 2023-08-22 Lumileds Ll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with current spreading layer
US11942507B2 (en) 2020-03-11 2024-03-26 Lumileds Ll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GB2593698B (en) 2020-03-30 2022-12-07 Plessey Semiconductors Ltd Monolithic electronic device
US11901491B2 (en) 2020-10-29 2024-02-13 Lumileds Ll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US11626538B2 (en) 2020-10-29 2023-04-11 Lumileds Ll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with tunable emission
US11705534B2 (en) 2020-12-01 2023-07-18 Lumileds Llc Methods of making flip chip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11955583B2 (en) 2020-12-01 2024-04-09 Lumileds Llc Flip chip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11600656B2 (en) 2020-12-14 2023-03-07 Lumileds Ll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41866A (ja) * 2006-08-04 2008-02-21 Nichia Chem Ind Ltd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JP2010056458A (ja) * 2008-08-29 2010-03-11 Kyocera Corp 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100148198A1 (en) * 2008-12-12 2010-06-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17957A (en) * 1967-10-23 1970-06-30 Great Lakes Carbon Corp Nipple-electrode assembly and joi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4045536A (en) * 1975-07-08 1977-08-30 Ppg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casting bismuth, silicon and silicon alloys
JPS6386578A (ja) * 1986-09-30 1988-04-16 Shimadzu Corp 発光ダイオ−ド
JP4122739B2 (ja) * 2001-07-26 2008-07-2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80633B2 (ja) * 2003-11-14 2010-11-1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179670B2 (en) * 2004-03-05 2007-02-20 Gelcore, Llc Flip-chip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without sub-mount
JP2006005067A (ja) * 2004-06-16 2006-01-05 Toyoda Gosei Co Ltd 発光装置
US7417220B2 (en) * 2004-09-09 2008-08-26 Toyoda Gosei Co., Ltd. Solid state device and light-emitting element
JP4535834B2 (ja) 2004-10-18 2010-09-0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US7736945B2 (en) * 2005-06-09 2010-06-15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LED assembly having maximum metal support for laser lift-off of growth substrate
JP2007123446A (ja) * 2005-10-26 2007-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8218674A (ja) * 2007-03-02 2008-09-18 Toyoda Gosei Co Ltd Led発光表示装置
JP2007329502A (ja) * 2007-08-16 2007-12-20 Toshiba Corp 発光装置
JP5251038B2 (ja) * 2007-08-23 2013-07-3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09134965A (ja) * 2007-11-29 2009-06-18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167831B2 (ja) * 2008-01-24 2013-03-2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92847B2 (ja) * 2008-02-26 2013-05-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10103186A (ja) * 2008-10-21 2010-05-06 Sony Corp 半導体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799606B2 (ja) * 2008-12-08 2011-10-26 株式会社東芝 光半導体装置及び光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398967B (zh) 2009-02-20 2013-06-11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法
TWI422075B (zh) * 2009-03-13 2014-01-01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Tech 覆晶式半導體光電元件之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KR20110008550A (ko) * 2009-07-20 2011-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686625B2 (ja) * 2009-08-03 2011-05-2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454689B1 (ja) * 2009-09-10 2010-04-21 有限会社ナプラ 発光ダイオード、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ディスプレイ及び信号灯
JP2011071272A (ja) * 2009-09-25 2011-04-07 Toshiba Corp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14579B2 (ja) * 2009-11-19 2014-02-12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5349260B2 (ja) * 2009-11-19 2013-11-20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02559B2 (ja) * 2010-03-09 2013-06-0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41866A (ja) * 2006-08-04 2008-02-21 Nichia Chem Ind Ltd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JP2010056458A (ja) * 2008-08-29 2010-03-11 Kyocera Corp 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100148198A1 (en) * 2008-12-12 2010-06-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9467A (zh) * 2013-05-22 2016-11-30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N106169467B (zh) * 2013-05-22 2020-06-02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66312B2 (en) 2014-07-01
EP2445006A2 (en) 2012-04-25
KR20120040664A (ko) 2012-04-27
JP2012089646A (ja) 2012-05-10
EP2445006A3 (en) 2013-08-28
KR101193280B1 (ko) 2012-10-19
JP4778107B1 (ja) 2011-09-21
US20120091481A1 (en) 2012-04-19
SG180121A1 (en) 2012-05-30
EP2445006B1 (en) 2015-07-01
TW201232822A (en) 2012-08-01
TWI420707B (zh) 2013-12-21
CN102456827B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6827B (zh) 发光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TWI601305B (zh)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s
US9923120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EP2467871B1 (fr) Procède de fabrication d'un dispositif d'émission de lumière a base de diodes electroluminescentes
RU2586452C2 (ru) Нитридный полупроводниковый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й элемент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04157636A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90900A (zh) 半导体装置的安装构造、背光灯装置及安装基板
CN104022216A (zh) 发光装置
FR3044467A1 (fr) Dalle lumineus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telle dalle lumineuse
CN103682038A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0845424A (en) LED assembly having maximum metal support for laser lift-off of growth substrate
CN101821867A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及使用它的半导体发光装置以及该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TW201212304A (en) Method of mounting devices in substrate and device-mounting substrate structure thereof
JP2007194385A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半導体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066192B (zh) 半导体发光光源及制造该光源和半导体发光芯片的方法
CN104953006A (zh) 半导体发光装置
WO2015077623A1 (en) Led submount with integrated interconnects
KR101265642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227276B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384698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8569164B2 (en) Through substrate structure, device packag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98293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366268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와 서브마운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6054776U (zh) 新型微型led封装结构
JP4125858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