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2231B - 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2231B
CN102452231B CN201110309899.1A CN201110309899A CN102452231B CN 102452231 B CN102452231 B CN 102452231B CN 201110309899 A CN201110309899 A CN 201110309899A CN 102452231 B CN102452231 B CN 102452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transport
transport model
printing
paper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98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2231A (zh
Inventor
太田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52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2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2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2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Means for preventing paper jams or for facilitating their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4Identification of mode of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2Defective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5H2511/528J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40Movement
    • B65H2513/42Route,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8Jam, error detection, e.g. double fee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99Timing, synchroni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49Copy material feeding speed switched according to current mode of the apparatus, e.g. colour mode

Abstract

一种打印设备,包括在多张纸张上执行打印的打印机构、其上放置将被打印的纸张的纸张馈送部、其上放置已打印的纸张的纸张排出部、从纸张馈送部经由通过打印机构执行打印的打印位置延伸到纸张排出部的输送路径、沿输送路径接连输送纸张的输送机构和控制输送机构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输送机构通过包括第一输送模式和第二输送模式的多个输送模式执行纸张输送。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10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34281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输送机构的打印设备,该输送机构将多张纸张接连输送到纸张输送路径,使得在输送路径中存在纸张。
背景技术
传统上有已知的包括输送机构(下文中称为“高速输送机构”)的打印设备,该输送机构将多张纸张连续输送到纸张输送路径使得在输送路径中存在纸张。这种打印设备不等一张纸张排出就馈送设备中随后的纸张。因而,该打印设备具有纸张输送期间纸张之间间隔短和生产率优秀的优势。
作为包括高速输送机构的打印设备,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11-284818公开了一种采用双面打印的打印设备。在双面打印中,首先在一纸张的一面上执行打印,第二在另一纸张的一面上执行打印,第三在该一纸张的另一面上执行打印。换言之,在多张纸张上连续执行在纸张一面上的打印。
然而,上述传统打印设备具有以下问题。即,当在包括高速输送机构的打印设备中发生卡纸时,大量纸张停留在设备的输送路径中(下文中称为“停留纸张”),从而使恢复操作复杂。例如,假定在解除卡纸之后纸张的碎片留在设备中的情况。这容易引起再次卡纸,从而引起必需再次从设备清除大量纸张的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打印设备的问题做出本发明。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高速输送机构,且在卡纸时防止恢复操作中的任何麻烦。
根据本教导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其包括: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在多张纸张上执行打印;纸张馈送部,将被所述打印机构打印的纸张被置于所述纸张馈送部上;纸张排出部,已被所述打印机构打印的纸张被置于所述纸张排出部上;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路径从所述纸张馈送部经由所述打印机构执行打印的打印位置延伸到所述纸张排出部;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将纸张沿着所述输送路径接连输送;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通过包括第一输送模式和第二输送模式的多个输送模式执行纸张输送,所述第一输送模式是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纸张使得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存在至多第一数目的纸张的模式,所述第二输送模式是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纸张使得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存在至多第二数目的纸张的模式,所述第二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并且在通过所述第一输送模式输送纸张期间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发生卡纸从而中断纸张输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通过将所述输送模式从所述第一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输送模式来继续纸张输送。
本教导的打印设备包括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将纸张沿着输送路径接连输送且支持具有彼此不同的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存在的纸张最大数目(下文中称为“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的至少两个输送模式(第一输送模式、第二输送模式)。第一输送模式中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大于第二输送模式中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第一输送模式能够接连输送多张纸张,使得在输送路径中存在两张或更多纸张。在第二输送模式中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仅需要小于在第一输送模式中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因而,在第二输送模式中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可以是1。在第二输送模式中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可以是2或更多,只要第一输送模式中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不少于3。此外,本教导的打印设备的输送机构本身可仅支持单面打印或双面打印。在本教导的打印设备中,在纸张通过第一输送模式输送期间在输送路径中发生卡纸以中断纸张输送的情况下,第一输送模式被切换到第二输送模式以便继续纸张输送。
即,在本教导的打印设备中,在通过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大的第一输送模式输送纸张期间发生卡纸的情况下,一旦恢复操作完成,通过具有比第一输送模式中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小的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的第二输送模式继续纸张输送。通过这样做,即使当在纸张通过第二输送模式继续输送之后发生卡纸时,与第一输送模式相比,停留纸张的数目小。因此,能够减少恢复操作的任何麻烦。
在本教导的打印设备中,所述输送模式可进一步包括第三输送模式,其中在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继续纸张输送之后,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纸张,从而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存在至多第三数目的纸张,所述第三数目大于所述第二数目,在置于所述纸张馈送部上的纸张的至少一张纸张被输送而不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引起卡纸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使所述输送模式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例如,控制器可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将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第一输送模式。即,在不可能发生卡纸的情况下,优选将输送模式切换到输送机构输送纸张从而在输送路径中存在至多比第二数目大的第三数目的纸张的第三输送模式,以实现高速输送。
本教导的打印设备还可包括识别机构,所述识别机构识别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发生卡纸的卡纸发生位置,并且在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继续纸张输送之后,在所述至少一张纸张经过所述卡纸发生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将所述输送模式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在所述至少一张纸张经过卡纸发生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判断成功执行了从卡纸的恢复。因此,通过将所述输送模式切换到第三模式而不等待直到纸张被排出为止,能够在早期实现高速输送。
在本教导的打印设备中,所述输送路径可包括:打印路径,所述打印路径引导从所述纸张馈送部馈送到所述打印位置的纸张;和再输送路径,所述再输送路径将已经经过所述打印位置的纸张引导回所述打印路径,从而已经经过所述打印部的纸张被翻转且再次被引导到所述打印位置;所述第一输送模式、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和所述第三输送模式可以是执行利用再输送路径的双面打印的输送模式;并且在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继续纸张输送之后所述至少一张纸张经过卡纸发生位置时所述输送模式可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将所述输送模式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在双面打印中,如果在再输送路径中发生卡纸,且如果在所述至少一张纸张经过卡纸发生位置之后立刻切换输送模式,在某些情况下,在打印路径中,从再输送路径回到打印路径的所述至少一张纸张与新拾取的纸张重叠。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在输送模式不可从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第三输送模式的情况下,优选不将输送模式从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第三输送模式。换言之,优选保持第二输送模式而不切换到第三输送模式,直到输送模式可切换为止。
在本教导的打印设备中,在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继续纸张输送之后,并且在置于所述纸张馈送部上的纸张的至少一张纸张被排出到所述纸张排出部而不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引起卡纸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将所述输送模式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在所述至少一张纸张被排出到纸张排出部的情况下,能够确定地判断顺利地执行了从卡纸的恢复。
本教导的打印设备还可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如下设定,所述设定关于在通过所述第一输送模式输送纸张期间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发生卡纸从而中断纸张输送的情况下是否切换所述输送模式,在切换所述输送模式的设定被存储于存储器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可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切换所述输送模式。具有该特征的打印设备适合于对生产率赋予优先权的使用者。
根据本教导,实现了包括高速输送机构且在卡纸时防止恢复操作中任何麻烦的打印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示意结构的透视图。
图2概念性地示出图1示出的打印机的内部结构。
图3A到图3H概念性地示出高速双面打印机的操作过程。
图4是示出图1示出的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5A到图5D是示出在从卡纸恢复的操作中在纸张输送模式之间切换过渡的图。
图6是示出卡纸检测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打印模式确定处理的过程(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重设处理的过程(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重设处理的过程(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打印模式确定处理的过程(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在纸张输送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期间出现麻烦情况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关于体现根据本教导的打印设备的实施例的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该实施例中,本教导应用于打印机中,其中当执行双面打印时,在两张片材上连续执行在纸张第一面上的打印,然后执行在第二面上的打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0设有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本体部10和置于本体部10的上表面且包括显示部41和按扭组42的操作面板40,显示部41由液晶显示器构成,按钮组42由启动键、停止键、数字键座等构成。能够在操作面板40上显示操作状态且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面板40执行输入操作。
图2示出打印机100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打印机100设有按照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处理部50(打印机构的例子)、其上放置待打印纸张的纸张馈送盒91、92(纸张馈送部的例子)、其上放置已打印的纸张的纸张排出盘96(纸张排出部的例子)、检测纸张通过的纸张传感器60、61、62、63、64、65、66(识别机构的例子)、纸张馈送辊71、72、纸张排出辊76和输送辊73、74、75、77、78。即,在打印机100中形成从纸张馈送盒91、92经由处理部50中的打印位置延伸到纸张排出盘96的输送路径。纸张被纸张馈送辊71、72、输送辊73、74、75、77、78和纸张排出辊76沿着输送路径接连输送。纸张馈送辊71、72、纸张排出辊76和输送辊73、74、75、77、78是输送机构的例子。
此外,打印机100设有大致S形打印路径11(图2中的长短交替的虚线),从而容纳在置于底部的纸张馈送盒91(或纸张馈送盒92)中的纸张在经过纸张馈送辊71(或纸张馈送辊72)、输送辊73、处理部50和输送辊74、75之后经由纸张排出辊76被接连引入置于上部的纸张排出盘96。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0中,置于纸张馈送盒91(或纸张馈送盒92)中的纸张被一张接一张地拾取。纸张被输送到处理部50,在处理部50中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此外,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输送到处理部50中的定影装置,且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到纸张上。之后,带有定影到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排出到排出盘96上。
纸张传感器60被设置在纸张馈送辊71的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和打印部50的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纸张传感器60检测纸张是否经过打印路径11的预定位置。即,当来自纸张传感器60的输出信号从“无纸”切换到“有纸”时,打印机100能够检测到纸张前端经过纸张传感器60。当来自纸张传感器60的输出信号从“有纸”切换到“无纸”时,打印机100能够检测到纸张后端经过纸张传感器60。例如,打印机100基于来自纸张传感器60的输出信号来检测纸张后端的通过,且在检测到纸张后端时确定用于馈送随后纸张的定时。
打印机100设有翻转输送机构以执行双面打印。再输送路径12(图2中的两点链线)是已经在第一面(一面)上打印的纸张被翻转且再输送到处理部50以在第二面(另一面)上执行打印的输送路径。再输送路径12在分支点15处从打印路径11分支,分支点15被布置在处理部50的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且纸张排出辊76的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再输送路径12在分支点15处开始,经过设置在处理部50和纸张馈送盒91之间的输送辊77、78,且在布置在打印路径11的打印部50的上游侧的汇合点16处与打印路径11汇合。
特别地,在通过打印机100的双面打印中,根据以下处理,纸张被翻转。首先,已经经过打印路径11且具有形成在第一面上的图像的纸张被输送到纸张排出辊76。一旦纸张后端经过分支点15之后,纸张排出辊76就停止,同时将纸张夹持于其间。之后,纸张排出辊76的旋转方向被切换,纸张输送方向被翻转,且纸张被输送到再输送路径12。然后,在打印路径11的处理部50的上游侧,纸张被返回到打印路径11。通过这样做,纸张被翻转(颠倒),在纸张的第二面上执行打印。
此外,打印机100具有用于执行双面打印的高速双面打印功能,该高速双面打印功能是在两张片材上连续执行在纸张第一面的打印且然后在两张片材上连续执行在纸张第二面上的打印的功能。特别地,每一纸张根据图3示出的处理输送。
(A)作为第一纸张的先前纸张P1被馈送到打印路径11。
(B)在处理部50中的打印位置(未示出)处在先前纸张P1的第一面上执行打印。
(C)先前纸张P1被输送到再输送路径12,作为第二纸张的随后纸张P2被馈送到打印路径11。
(D)先前纸张P1被返回到打印路径11,在处理部50的打印位置处在随后纸张P2的第一面上执行打印。
(E)在处理部50中的打印位置处在先前纸张P1的第二面上执行打印,且随后纸张P被输送到再输送路径12。
(F)先前纸张P1被排出,随后纸张P2被返回到打印路径11。
(G)在处理部50中的打印位置处在随后纸张P2的第二面上执行打印。
(H)随后纸张P2被排出。
也就是说,在打印机100的高速双面打印(第一输送模式的例子)中,两张纸张在输送路径中被接连输送以按第一面(第一纸张)、第一面(第二纸张)、第二面(第一纸张)、第二面(第二纸张)的顺序执行打印。与仅一张纸张在输送路径中输送以按第一面、第二面的顺序一张接一张地执行打印的情况(下文中称为“低速双面打印”,第二输送模式的例子)相比,高速双面打印的输送处理具有更好的打印效率,因为高速双面打印中打印处理50的空闲时间短。在执行双面打印时打印机100适当地在高速双面打印和低速双面打印之间执行切换操作。
此外,纸张传感器60至66中的每一个检测纸张是否经过打印路径11(或再输送路径12)的预定位置。即,与纸张传感器60相同,当来自每个纸张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从“无纸”切换到“有纸”时,纸张传感器61到66中的每一个能够检测到纸张前端经过预定位置。当输出信号从“有纸”切换到“无纸”时,纸张传感器61到66中的每一个能够检测到纸张后端经过预定位置。
此外,当发生卡纸时,纸张传感器60至66中的每一个被用于识别发生卡纸的位置(卡纸发生位置)。即,基于来自纸张传感器60至66中的每一个的信号,打印机100观察到纸张通过打印路径11和再输送路径12中的预定点。例如,当发生了在用于纸张前端经过的定时纸张前端不被允许通过预定点的故障时,判断在已检测到这种故障的纸张传感器和紧临该已检测到故障的纸张传感器布置且位于其上游侧的纸张传感器之间发生卡纸。
纸张传感器的数目和其位置不限于本实施例的例子。例如,可允许纸张传感器的数目增加以便以高精确度识别卡纸发生位置。此外,可允许纸张传感器数目减少以便降低成本。
接下来,将说明打印机100的电气结构。如图4所示,打印机100设有控制器30(识别机构的例子),该控制器包括CPU31、ROM32、RAM33、NVRAM(非易失性RAM)34、ASIC35和网络接口36。控制器30被电连接到处理部50、操作面板40、纸张传感器60至66、输送机构71到78等。
ROM32存储各种控制程序、用于控制打印机100的各种设定、以及初始值等。RAM33被用作各种控制程序被读取的工作区域或临时存储图像数据块的存储区域。
CPU31经由ASIC35控制打印机100的每个部件(例如曝光设备的照射定时、构成打印路径11和再输送路径12的各种辊71至78的驱动马达(未示出)),同时在RAM33或NVRAM34中存储根据从ROM32读取的控制程序和/或来自传感器中的每一个的信号处理的处理结果。
网络接口36被连接到例如LAN的网络,从而使得打印机1能够与其中安装有用于打印机100的打印机驱动器的外部设备连接。打印机100能够经由网络接口36执行打印作业的通信。
接下来,将对当打印机100的高速双面打印期间发生卡纸时的恢复处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如图5A所示,在高速双面打印期间,两张纸张P1、P2被在设备中输送。当在高速双面打印中发生卡纸时,纸张输送停止,且如图5B所示,已发生卡纸的纸张和位于卡纸发生位置的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纸张留在设备中。
然后,由使用者执行将停留纸张从设备取出的恢复操作。一旦恢复操作完成,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进行打印。即,如图5C所示,仅一张纸张P3被在设备中输送。在检测到纸张P3的排出之后,打印被切换到高速双面打印。即,如图5D所示,通过高速双面打印对跟随纸张P3之后的纸张P4进行打印。
即,即使在去除停留纸张P1、P2的恢复操作完成之后,在某些情况下未成功去除的纸张碎片等留在设备中。在该情况下,再次发生卡纸的可能性高。考虑到该情况,通过低速双面打印对紧接在纸张输送继续之后被输送的纸张P3进行打印,并且检查从纸张馈送到纸张排出是否正常执行了双面打印。然后,打印被切换到高速双面打印。当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时且当纸张碎片等留在设备中时,卡纸再次发生。然而,由于仅一张纸张P3发生卡纸,恢复操作简单。
打印机100在RAM33或NVRAM34中存储关于在恢复操作完成时是否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的设定。在不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的情况下,通过高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即,在生产率具有优先权的情况下,进行如此设定使得不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可以在打印开始之前事先在打印机100中进行设定,或可以无论何时打印机100从卡纸恢复时在显示部41上显示设定屏。
接下来,将说明关于实现上述从卡纸恢复操作的处理。注意,以下将说明该处理,同时该处理被划分成当检测到卡纸发生时执行的操作和当纸张输送继续时执行的操作。
首先,将参考图6示出的流程图说明关于由打印机100的CPU31执行的卡纸检测处理。当在高速双面打印期间检测到卡纸时执行卡纸检测处理。
首先,获取关于卡纸发生位置的信息(S101)。基于来自置于打印路径11和再输送路径12中的纸张传感器60至66中的每一个的信号来判断卡纸发生位置。
例如,当纸张传感器61检测到卡纸时,特别是当即使自对纸张馈送辊71发出用于从纸张馈送盒91拾取纸张的拾取命令后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纸张传感器61未检测到纸张时,能够判断纸张馈送辊71由于打滑等未能从纸张馈送盒91拾取纸张(下文中称为“拾取错误”)。当由纸张传感器62检测到卡纸时,卡纸可被判断为其中纸张馈送辊72未能从纸张馈送盒92拾取纸张的拾取错误。当由纸张传感器60检测到卡纸时,能够判断在位于紧接在处理部50之前的阻挡辊(未示出)附近发生卡纸。当由纸张传感器63检测到卡纸时,能够判断在处理部50中发生卡纸。当由纸张传感器64检测到卡纸时,能够判断在纸张排出口附近发生卡纸。当由纸张传感器65检测到卡纸时,能够判断在纸张被从打印路径11输送到再输送路径12的位置附近发生卡纸。当由纸张传感器66检测到卡纸时,能够判断在纸张被从再输送路径12输送到打印路径11的位置附近发生卡纸。
接下来,基于在S101中识别的位置来判断卡纸的原因是否是拾取错误(S102)。在卡纸的原因不是拾取错误的情况下(S102:否),在S101中识别的位置被存储在RAM33或NVRAM34中(S103)。此外,存储卡纸发生的卡纸标记被开启(S104)。卡纸标记的初始值是“关”,无论何时检测到卡纸时在S104中卡纸标记被开启。当卡纸标记被开启时,执行到如将在后面描述的低速双面打印的切换控制。在S104之后,卡纸检测处理完成。
另一方面,在卡纸的原因是拾取错误的情况下(S102:是),卡纸检测处理完成,而不开启卡纸标记。即,在卡纸原因是拾取错误的情况下,不会在打印路径11(或再输送路径12)中停留多张纸张。因此,不可能发生纸张碎片等不成功去除的问题。考虑到该情况,在卡纸的原因是拾取错误的情况下,生产率具有优先权,用于执行到低速双面打印的切换控制的卡纸标记不被开启。
在卡纸检测处理中,当检测到卡纸时,除了当卡纸原因是拾取错误时,卡纸标记被开启以存储卡纸的出现。通过这样做,当继续纸张输送时,打印机100能够识别纸张输送由于卡纸而中断。
接下来,将参考图7中示出的流程图说明关于由打印机100的CPU31执行的打印模式确定处理。无论何时检测到存在扩展完成的打印数据时,在纸张的输送可执行的状态下执行打印模式确定处理。定期(例如每100ms)执行打印数据的检测。
首先,判断卡纸标记是否开启(S121)。如上所述,当卡纸发生时卡纸标记被开启。因此,当打印机100从除拾取错误之外的卡纸恢复时,卡纸标记被开启。换言之,在正常操作期间卡纸标记被关闭。
当卡纸标记被关闭时(S121:否),继续正常操作。因此,选择高速双面打印(S141)。通过高速双面打印开始纸张输送(S124),且打印模式确定处理完成。
另一方面,在卡纸标记被开启的情况下(S121:是),判断是否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来继续(S122)。在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的情况下(S122:是),选择低速双面打印(S123)。通过低速双面打印开始打印(S124),且打印模式确定处理完成。
在不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的情况下(S122:否),选择高速双面打印(S141)。通过高速双面打印开始打印(S124),且打印模式确定处理完成。
即,在打印模式确定处理中,当卡纸标记被开启时且当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时,确定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除了上述情况,确定通过高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因此,当打印机100被从高速双面打印期间由于卡纸造成的中断恢复时,且当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时,通过将高速双面打印切换到低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
接下来,将参考图8示出的流程图说明关于由打印机100的CPU31执行的重设处理。在卡纸标记被开启的状态下继续纸张输送之后,在卡纸标记被开启的同时定期(例如每秒)执行重设处理。
首先,判断是否检测到纸张排出(S161)。例如,当已经在两面上执行了打印的纸张经过纸张排出辊76附近的纸张传感器64时,检测到纸张排出。
在检测到纸张排出的情况下(S161:是),能够判断在纸张输送继续之后馈送的纸张被输送而没有引起再次卡纸,即成功执行了从卡纸的恢复。因此,卡纸标记被关闭(S162),此外,删除关于卡纸发生位置的信息(S163)。在S163之后,重设处理完成。
另一方面,在没检测到纸张排出的情况下(S161:否),能够判断在纸张输送继续之后馈送的纸张仍在该设备中输送,或由于出现卡纸纸张不能被输送。因此,重设处理完成,而不重设卡纸标记等。
即,在重设处理中,在检测到纸张排出的条件下,重设卡纸标记。通过这样做,在打印模式确定处理中,对于在重设卡纸标记后馈送的纸张选择高速双面打印。即,即使当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时,在检测到纸张排出之后,打印机100能够切换到高速双面打印。
接下来,将说明关于从卡纸恢复操作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纸张经过卡纸发生位置的条件下,重设卡纸标记。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方面在于在纸张排出之后重设卡纸标记。
首先,将参考图9示出的流程图说明关于第二实施例的重设处理。注意,在第二实施例的重设处理中,对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或等同处理分配相同附图标记。
首先,判断纸张是否经过在S103中存储的卡纸发生位置(S260)。即,判断检测卡纸的纸张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纸张通过。在未检测到纸张通过的情况下(S260:否),重设处理完成,而不重设卡纸标记等。
在检测到纸张通过的情况下(S260:是),能够判断在纸张输送继续之后馈送的纸张被输送而没有再次引起卡纸,即,成功执行了从卡纸的恢复。因此,卡纸标记被关闭(S162),此外,删除关于卡纸发生位置的信息(S163)。在S163之后,重设处理完成。
接下来,将参考图10示出的流程图说明关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模式确定处理。注意,在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模式确定处理中,对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相同或等同处理分配相同附图标记。
首先,判断卡纸标记是否开启(S121)。在卡纸标记开启的情况下(S121:是),判断是否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S122)。在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的情况下(S122:是),选择低速双面打印(S123)。然后,通过低速双面打印开始打印(S124),打印模式确定处理完成。
另一方面,在不允许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的情况下(S122:否),或在卡纸标记关闭的情况下(S121:否),判断是否可执行到高速双面打印的切换(S240)。
即,如果在打印机中有输送的纸张的状态下执行纸张输送模式之间的切换,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一些不便。例如,假定卡纸发生位置是在再输送路径12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A所示,当在通过低速双面打印打印的纸张P3经过卡纸发生位置之后立即开始通过高速双面打印对纸张P4打印时,如图11B所示,返回到打印路径11以在第二面上打印的纸张P3有时与新馈送的纸张P4重叠。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便,在不可执行到高速双面打印的切换的情况下,即在先前纸张P3与新馈送的纸张P4重叠的情况下,或在先前纸张和新馈送纸张之间的间隔距离极短的情况下(S240:否),使纸张P4的馈送等待直到高速双面打印可执行为止。换言之,使纸张P4的馈送等待直到在纸张P3的第二面上的打印完成且纸张P3被排出到排出盘96上为止。
在到高速双面打印的切换可执行的情况下(S240:是),选择高速双面打印(S141)。然后,开始通过高速双面打印的打印(S124)且完成打印模式确定处理。
即,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纸张经过卡纸发生位置的条件下,卡纸标记被重设而不等待纸张排出。此外,在纸张通过高速双面打印的输送可执行之后,打印模式被切换到高速双面打印。通过这样做,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能够在较早阶段继续高速双面打印。
如上详细描述的,当在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大的高速双面打印期间(第一输送模式的例子)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0中发生卡纸时,一旦恢复操作完成,通过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小的低速双面打印(第二输送模式的例子)继续打印。通过这样做,即使在恢复后在低速双面打印期间再发生卡纸,与通过高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的情况相比,停留在打印机中的纸张数目小。因此,能够减少恢复操作中的任何麻烦。
应该注意本实施例仅作为示例提供,本教导不限于此。因此,不用说可以对本教导做出落入这里阐述的基本教导内的各种变型。例如,不限于打印机,本教导可应用于例如多功能机器、传真设备等等的包括打印功能的机器。此外,处理部的成像类型可以是喷墨型的,而不限于电子照相型。此外,打印设备可以形成彩色图像或仅是单色(黑白)图像。
在以上实施例的高速双面打印中,在两张片材上连续执行在纸张第一面上的打印且然后在两张片材上连续执行在纸张第二面上的打印。然而,将被连续打印的纸张数目不限于2。将被连续打印的纸张数目的最大值根据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而不同。通过输送路径的长度、纸张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等确定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即,将被连续打印的纸张数目不限于上述的2,而可以是3或更多。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低速双面打印中,将被连续打印的纸张数目是1。然而,在低速双面打印中将被连续打印的纸张数目可以是2或更多,只要在高速双面打印中被连续打印的纸张数目是3或更多且在低速双面打印中将被连续打印的纸张数目不超过高速双面打印中将被连续打印的纸张数目。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高速双面打印的输送示例中,在两张片材上连续执行在纸张第一面上的打印,且然后在相同数目片材上连续执行在纸张第二面上的打印。然而,可允许在多张片材上连续执行在纸张第一面上的打印,且然后交替执行在第一面上的打印和第二面上的打印。例如,可允许在纸张输送开始时将被连续打印的纸张数目被设置为2,且在两张片材上连续执行在纸张第一面上的打印之后,交替执行在第一面上的打印和在第二面上的打印。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在四张纸张上执行双面打印时,按第一面(第一纸张)、第一面(第二纸张)、第二面(第一纸张)、第一(第三纸张)、第二面(第二纸张)、第一面(第四纸张)、第二面(第三纸张)、第二面(第四纸张)的顺序执行打印。本教导也应用于该输送过程。
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0包括能够执行双面打印的输送机构。然而,打印机100不限于能够执行双面打印的打印机。例如,即使打印机是设有不支持双面打印的输送机构的打印机,只要打印机包括将多张纸张连续输送到输送路径从而在输送路径中存在所述多张纸张的高速输送机构且该打印机支持具有彼此不同的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的至少两个输送模式,本教导即可应用。
当在打印模式被切换到低速双面打印时之后最先馈送的纸张P3被排出(第一实施例)或经过卡纸发生位置(第二实施例)时,允许这些实施例的打印机100返回到高速双面打印。然而,本教导不限于此。例如,可当预定数目纸张被排出或通过纸卡发生位置时允许打印机100返回到高速双面打印。
在成功执行低速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允许这些实施例的打印机100切换到高速双面打印。然而,打印机返回到高速双面打印不是必需的。即,即使打印机被留在低速双面打印模式,也具有在卡纸再发生的情况下减少恢复操作的任何麻烦的效果。
这些实施例的打印机100支持包括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是2的高速双面打印和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是1的低速双面打印的仅两种输送模式。然而,打印机100可以支持不少于三种输送模式,只要可执行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不少于3的超高速双面打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超高速双面打印期间发生卡纸,可通过高速双面打印或低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此外,当一旦完成了恢复操作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时和当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的输送被成功执行时,打印模式可被切换到高速双面打印或超高速双面打印。即,可采用高速双面打印或超高速双面打印中的任一个,只要在高速双面打印和超高速双面打印中将被输送的纸张的最大数目都比低速双面打印中的大。在这种情况下,高速双面打印和超高速双面打印是第三输送模式的例子。
这些实施例的打印机100具有使得不能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的设定。然而,该设定不是必不可少的。即,打印机100可以被如此构造,使得当打印机被从在高速双面打印期间发生的卡纸恢复时,总是通过低速双面打印继续打印。
在这些实施例的打印机100中,拾取错误被示出作为不执行到低速双面打印的切换的卡纸的例子。然而,本教导不限于此。例如,打印路径11和输送路径12包括纸张被容易清除的位置(例如,靠近盖的位置)和纸张难以清除的位置(例如离盖远的位置)。由于在纸张容易清除的位置容易执行恢复操作,纸张的碎片等不可能留在打印机中。因而,难以再发生卡纸。考虑到该情况,当在纸张容易清除的位置发生卡纸时可允许不执行到低速双面打印的切换。

Claims (9)

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在多张纸张上执行打印;
纸张馈送部,将被所述打印机构打印的纸张被置于所述纸张馈送部上;
纸张排出部,已被所述打印机构打印的纸张被置于所述纸张排出部上;
输送路径,所述输送路径从所述纸张馈送部经由打印位置延伸到所述纸张排出部,所述打印机构在所述打印位置处执行打印;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将纸张沿着所述输送路径接连输送;
拾取机构,所述拾取机构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且被设置在所述纸张馈送部与所述打印机构之间,并且所述拾取机构拾取被置于所述纸张馈送部上的纸张;
纸张传感器,所述纸张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且被设置在所述拾取机构与所述打印机构之间,并且所述纸张传感器检测纸张的通过;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拾取机构,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通过包括第一输送模式和第二输送模式的多个输送模式执行纸张输送,所述第一输送模式是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纸张使得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存在至多第一数目的纸张的模式,所述第二输送模式是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纸张使得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存在至多第二数目的纸张的模式,所述第二数目小于所述第一数目;
在通过所述第一输送模式输送纸张期间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发生卡纸从而中断纸张输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通过将所述输送模式从所述第一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输送模式来继续纸张输送;
在自对所述拾取机构发出用于从所述纸张馈送部拾取纸张的拾取命令起已经经过预定时间之后所述纸张传感器未检测到纸张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判断出已经发生拾取错误,并且所述控制器中断纸张输送;
在所述控制器由于所述拾取错误而中断纸张输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输送模式下继续纸张输送;并且
在所述控制器由于与所述拾取错误不同的其它原因而中断纸张输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二输送模式下继续纸张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输送模式进一步包括第三输送模式,在所述第三输送模式下,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纸张使得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存在至多第三数目的纸张,所述第三数目大于所述第二数目,
在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继续纸张输送之后,在置于所述纸张馈送部上的纸张中的至少一张纸张被输送而不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引起卡纸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使所述输送模式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还包括识别机构,所述识别机构识别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发生卡纸的卡纸发生位置,
其中在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继续纸张输送之后,在所述至少一张纸张经过所述卡纸发生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将所述输送模式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输送路径包括打印路径和再输送路径,所述打印路径引导从所述纸张馈送部馈送到所述打印位置的纸张,所述再输送路径将已经经过所述打印位置的纸张引导回到所述打印路径,使得已经经过所述打印机构的纸张被翻转且再次被引导到所述打印位置;
所述第一输送模式、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和所述第三输送模式是执行利用所述再输送路径的双面打印的输送模式;并且
在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继续纸张输送之后所述至少一张纸张经过所述卡纸发生位置时所述输送模式能够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将所述输送模式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输送路径上所述至少一张纸张不与将通过所述第三输送模式输送的另一张纸重叠的情况下,在所述至少一张纸张经过所述卡纸发生位置时,所述输送模式能够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卡纸发生位置在所述再输送路径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保持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直到所述至少一张纸张被排出到所述排出部为止且不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引起卡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继续纸张输送之后,且在置于所述纸张馈送部上的纸张中的至少一张纸张被排出到所述纸张排出部而不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引起卡纸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以将所述输送模式从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三输送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如下设定,所述设定关于在通过所述第一输送模式输送纸张期间在所述输送路径中发生卡纸从而中断纸张输送的情况下是否切换输送模式,
其中在切换输送模式的设定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切换所述输送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数目等于所述第一数目。
CN201110309899.1A 2010-10-19 2011-10-10 打印设备 Active CN102452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4281A JP5327183B2 (ja) 2010-10-19 2010-10-19 印刷装置
JP2010-234281 2010-10-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2231A CN102452231A (zh) 2012-05-16
CN102452231B true CN102452231B (zh) 2014-06-18

Family

ID=45217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9899.1A Active CN102452231B (zh) 2010-10-19 2011-10-10 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849B2 (zh)
EP (1) EP2455815B1 (zh)
JP (1) JP5327183B2 (zh)
CN (1) CN1024522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2183B2 (ja) * 2011-08-26 2015-06-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65208B2 (ja) * 2012-05-11 2016-08-03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8960672B2 (en) * 2012-12-27 2015-02-24 Ricoh Company Sheet feeder control method,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11283B2 (ja) 2013-02-04 2015-04-3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6298878B2 (ja) 2013-03-14 2018-03-20 サウジ・ベーシック・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導電性ナノフィラーをドープした誘電性ポリマーをベースとする非整数次コンデンサ
JP2016046653A (ja) * 2014-08-21 2016-04-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387851B2 (ja) * 2015-02-13 2018-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方法
CN106919350B (zh) * 2017-02-13 2020-01-21 百富计算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机的打印方法和装置
JP6953836B2 (ja) * 2017-06-28 2021-10-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並びに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0062751A (ja) * 2018-10-15 2020-04-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47A (zh) * 1993-09-27 1996-01-17 施乐公司 可以延迟卡纸故障排除的印刷设备
CN1539647A (zh) * 2003-04-18 2004-10-27 佳能株式会社 双面记录装置
CN101134537A (zh) * 2006-09-01 2008-03-0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1271298A (zh) * 2007-03-20 2008-09-24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446786A (zh) * 2007-11-30 2009-06-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0941A (ja) 1986-12-23 1988-07-04 Ricoh Co Ltd 両面ユニツト
JPH01284818A (ja) 1988-05-12 1989-11-16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
JPH04162073A (ja) * 1990-10-26 1992-06-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84818A (ja) 1998-03-27 1999-10-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1063152A (ja) 1999-08-24 2001-03-13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3043844A (ja) * 2001-07-30 2003-02-14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搬送制御方法
JP2009292557A (ja) * 2008-06-03 2009-12-17 Riso Kagaku Corp 印刷装置のリカバリー機構及びリカバリー方法
JP5274121B2 (ja) * 2008-06-23 2013-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492755B2 (ja) * 2009-12-15 2010-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47A (zh) * 1993-09-27 1996-01-17 施乐公司 可以延迟卡纸故障排除的印刷设备
CN1539647A (zh) * 2003-04-18 2004-10-27 佳能株式会社 双面记录装置
CN101134537A (zh) * 2006-09-01 2008-03-0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CN101271298A (zh) * 2007-03-20 2008-09-24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446786A (zh) * 2007-11-30 2009-06-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4-162073A 1992.06.05
JP特开2009-292557A 2009.12.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2231A (zh) 2012-05-16
EP2455815B1 (en) 2018-02-21
EP2455815A2 (en) 2012-05-23
EP2455815A3 (en) 2016-09-21
US20120093525A1 (en) 2012-04-19
JP2012088476A (ja) 2012-05-10
JP5327183B2 (ja) 2013-10-30
US8995849B2 (en) 2015-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2231B (zh) 打印设备
JP59308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159306A1 (en) Sheet st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H071209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搬送装置
JP7440827B2 (ja) 異常情報表示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異常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380090B2 (en) Printer which allows a user to select whether to reuse a sheet or to print on a new sheet after a jam has occurred
JP37186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35206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363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
JP20061541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3440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6415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081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05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159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179991A (ja) 搬送装置
JP394468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17071490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2209964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10282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58231B2 (ja) 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後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11180593A (ja)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用紙搬送方法
JP3975707B2 (ja) シート挿入装置及びシート挿入方法並びに該シート挿入装置を備えた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0887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処理方法
JP202019613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