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2166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2166B
CN102442166B CN201110283479.0A CN201110283479A CN102442166B CN 102442166 B CN102442166 B CN 102442166B CN 201110283479 A CN201110283479 A CN 201110283479A CN 102442166 B CN102442166 B CN 1024421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part
wide width
tire sipe
tire
w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34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2166A (zh
Inventor
大桥稔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and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42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2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2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2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72Width of the sipe
    • B60C11/1281Wid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i.e. enlarged width portion at sipe bottom or along its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11/1218Three-dimensional shape with regard to depth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2011/125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with closed sipe, i.e. not extending to a groo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S152/03Slits in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维持刀槽花纹的边缘效应的同时,抑制刀槽花纹的锯齿状磨损。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的地面接触部(花纹块)(16A)上设置有在与轮胎圆周方向A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刀槽花纹(24),在刀槽花纹(24)的长度方向(G)上的至少三处设置有槽宽度宽的宽幅部(26),在胎面表面28沿着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交替形成宽幅部(26)和窄幅部(30)。多个宽幅部(26)是从胎面表面(28)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延伸的部分,以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的延伸长度(L1-L4)不同的方式设置该多个宽幅部(26)。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尤其涉及一种在胎面部的地面接触部上形成有刀槽花纹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的胎面部设有花纹块、条形花纹等地面接触部,该地面接触部中可以设有称为刀槽花纹的槽宽度狭窄的切槽。通过设计刀槽花纹而产生的边缘(edge)效应、除水效果,能够提高在冰雪路面等上的行驶性能和制动性能。一般地,刀槽花纹在其长度方向上以固定的槽宽度形成。在该情况下,例如由于制动时被施加的前后力,会出现刀槽花纹全部被闭塞的情况,因此存在降低刀槽花纹本有的边缘效应的问题。
特开平09-27231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上至少有三处设置有从胎面表面到刀槽花纹底部为止使槽宽度变宽的宽幅部。通过设置该宽幅部,能够防止整个刀槽花纹的闭塞并提高边缘效应。但是,此文献中,全部宽幅部从胎面表面延伸至刀槽花纹底部。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扩大了宽幅部的踏入侧和踢出侧的刚性差,锯齿状磨损量大。
特开2005-24710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刀槽花纹上设置:第一宽幅部,其从胎面表面向深度方向延伸并在到达刀槽花纹底部的途中终止;第二宽幅部,其从与该第一宽幅部几乎一样的高度延伸至刀槽花纹底部。特开2010-08954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宽幅部沿着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交替设置在刀槽花纹壁面的两侧,所述宽幅部具有以在刀槽花纹开口部越靠刀槽花纹底部侧槽宽度越小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这种结构至少在磨损初期阶段能够防止整个刀槽花纹的闭塞。但是,由于不是具有刚性差的结构,如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刚性阶段性增高,因此同所述特开平09-272312号公报那样,很难兼顾边缘效应和锯齿状磨损抑制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维持刀槽花纹的边缘效应的同时能够抑制刀槽花纹的锯齿状磨损的充气轮胎。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的地面接触部设置有刀槽花纹,所述刀槽花纹在与轮胎圆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刀槽花纹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至少有三处具有槽宽度宽的宽幅部,在胎面表面沿着刀槽花纹长度方向所述宽幅部和槽宽度窄的窄幅部交替形成。并且,多个所述宽幅部从胎面表面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并包括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的宽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案的轮胎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2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花纹块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案刀槽花纹的各磨损阶段的俯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案刀槽花纹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案刀槽花纹的剖面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案刀槽花纹的俯视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案的花纹块的剖面图。
图10是第五实施方案的各磨损阶段的俯视图。
图11是第六实施方案的花纹块的剖面图。
图12是第六实施方案的各磨损阶段的俯视图。
图13是比较例3的刀槽花纹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胎面部
16A:花纹块
22:胎肩区域
24:刀槽花纹
26:宽幅部
26A:最深宽幅部
26B:最浅宽幅部
26C、26D:中间宽幅部
28:胎面表面
30:窄幅部
32:凹部
A:轮胎圆周方向
E:胎面接地端
G:刀槽花纹长度方向
H:刀槽花纹深度方向
L1-4:宽幅部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延伸长度
M: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中心
P:宽幅部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尺寸
W:槽宽度方向
W1:窄幅部的槽宽度
W2:宽幅部的槽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具备左右一对的胎圈部及胎侧部和胎面部10,所述胎面部10以将左右胎侧部的径向外侧端部之间相连接的方式设置于两胎侧部之间,但省略了对这些结构的图示。另外,轮胎具备横跨在一对胎圈部之间而延伸的胎体。胎体从胎面部10经过胎侧部在环状的胎圈芯上使其两端部卡止,胎体至少由一层帘布层构成,用于加强所述各部。胎圈芯埋设于胎圈部。在胎面部10的胎体外周侧上设置有由两层以上涂胶钢丝帘线层构成的带束层,带束层在胎体外周加强胎面部10。
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10表面上设置有在轮胎圆周方向A上以直线状延伸的多个纵槽(主槽)12和与该纵槽12相交叉的多个横槽14。由此,胎面部10具有由纵槽12和横槽14分划出的多个花纹块16。在该例中,在轮胎宽度方向B上设置有4个纵槽12。由此,胎面部10在轮胎宽度方向B上被分划出如下5个区域:轮胎中心线C上的中心区域18;隔着中心区域18而形成在其两侧的中间区域20、20;形成在中间区域20、20的更靠外侧处的两端部的胎肩区域22、22。在中间区域20和胎肩区域22上,横槽14在轮胎圆周方向A上隔开规定间隔并列设置。由此,在中间区域20和胎肩区域22构成花纹块列,该花纹块列是通过将多个花纹块16并列设置于轮胎圆周方向A上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在中心区域18上未设置横槽。因此,中心区域18形成为在轮胎圆周方向A上连续延伸的条形花纹。另外,图1中附图标记E表示胎面接地端。
在作为设置于胎肩区域22上的地面接触部的花纹块16A(下面,称为胎肩花纹块)上设置有在与轮胎圆周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刀槽花纹24。刀槽花纹24为其两端未在花纹块边缘开口的切槽。即,刀槽花纹24为未向纵槽12开口而在花纹块内终止其端部的切槽,称为闭合刀槽花纹。刀槽花纹24为在轮胎宽度方向B上延伸的直线状的刀槽花纹,且在每花纹块16A上各设有一条。该例子中,刀槽花纹24以略倾斜于轮胎宽度方向B的方式延伸,但也可平行于轮胎宽度方向B的方式延伸。
基于图2-5,详细说明刀槽花纹24的结构。刀槽花纹24在其长度方向G的多处具有槽宽度宽的宽幅部26,由此、至少在胎面表面28上沿着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交替形成所述宽幅部26和槽宽度窄的窄幅部30。该例中,宽幅部26共在四处等间隔设置,即刀槽花纹24的长度方向G的两端部和该两端部之间的两处。
如图2、4所示,宽幅部26通过在刀槽花纹24的相对向的壁面24B、24C上设置互相对向的凹部32、32而形成。即,通过在槽宽度方向W的两侧上扩张窄幅部30的槽宽度而形成宽幅部26。作为窄幅部30的槽宽度W1可以是通常的刀槽花纹宽度,对此无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0.3-1.0mm左右。另外,宽幅部26的槽宽度W2也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窄幅部30的槽宽度W1的两倍以上,具体为0.8-3.0mm左右。如图5所示,宽幅部26俯视呈矩形形状,如图2-4所示,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槽宽度W2是恒定的,而且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的尺寸P的设定是固定的。在该例子中,四个宽幅部26的该尺寸P设定为相同的尺寸,但可以对各宽幅部26的尺寸P进行变更。
宽幅部26是从轮胎表面28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延伸的结构,并且以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的延伸长度在多个宽幅部26之间全部不同的方式设置。在该例子中所述四个宽幅部26以如下方式设置,即:宽幅部26越靠胎面接地端E侧(下面,称为接地端侧Sh,图中标记为[Sh侧]。),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的延伸长度就越依次变短。
详细地,如图3所示,作为宽幅部26,其具备:最深宽幅部26A,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的延伸长度L1为最长;最浅宽幅部26B,其延伸长度L2为最短;中间宽幅部26C、26D,其具有最深宽幅部26A和最浅宽幅部26B之间的延伸长度L3、L4。在此,L3和L4比L1短且比L2长。
最深宽幅部26A设置在刀槽花纹24的长度方向G上的轮胎中心线C侧(下面,称为中心线侧Ce,图中标记为[Ce侧]。)端部。最深宽幅部26A经过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的中心M向刀槽花纹底部侧延伸,在该例子中延伸至刀槽花纹底部24A,并在整个刀槽花纹深度D上形成。在此所述中心M为相当于从胎面表面28到D/2高度的、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的中间位置。
最浅宽幅部26B设置在刀槽花纹24的长度方向G上的接地端侧Sh的端部。最浅宽幅部26B在比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的中心M更靠近胎面表面28侧的位置终止其端部。
中间宽幅部26C、26D设置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上最深宽幅部26A和最浅宽幅部26B之间。并且,邻接于最深宽幅部26A的第一中间宽幅部26C与邻接于最浅宽幅部26B的第二中间宽幅部26D相比,设置其延伸长度更大(L3>L4)。该例子中,第一中间宽幅部26C超过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的中心M向刀槽花纹底部侧延伸,第二中间宽幅部26D在比该中心M更靠近胎面表面28侧的位置终止其端部。通过以上设定,四个宽幅部26的延伸长度从中心线侧Ce到接地端侧Sh依次变小。
并且,在设有除了最深宽幅部26A以外的三个宽幅部26B、26C、26D的部分,以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从宽幅部26变为窄幅部30的方式构成。
详细而言,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上设有除了最深宽幅部26A以外的其他宽幅部26B、26C、26D的位置上,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于该宽幅部26B、26C、26D的下侧设有窄幅部30,随着花纹块16A的磨损的加深从宽幅部26变成窄幅部30。该例中,如图3所示,刀槽花纹24在其整个长度方向G上具有恒定的深度D,并且在除了最深宽幅部26A以外的位置上,窄幅部30在深度方向H终止其端部。
如上所述的刀槽花纹24,在轮胎新产品时期以及磨损初期,如图5(a)所示,具有四个宽幅部26的开口形状。从该状态开始磨损,在胎肩-花纹块16A的高度磨损了25%的阶段中,如图5(b)所示,接地端侧Sh的最浅宽幅部26B消失而成为窄幅部30,由此成为具有三个宽幅部26的开口形状。磨损进一步加深,在磨损了50%的阶段中,如图5(c)所示,邻接于最浅宽幅部26B的第二中间宽幅部26D消失而成为窄幅部30,由此成为具有两个宽幅部26的开口形状。磨损再进一步加深,在磨损至未图示的TWI(胎面磨耗标记)的阶段(磨损了80%的阶段),如图5(d)所示,进一步地第一中间宽幅部26C消失而成为窄幅部30,从而成为作为宽幅部26只具有最深宽幅部26A的开口形状。如此,随着磨损的加深,从接地端侧Sh宽幅部26依次消失而变为窄幅部30。
根据本实施方案,轮胎新产品时期在雪路等上制动时刀槽花纹24的窄幅部30容易接触,该部分导致刀槽花纹24关闭从而破坏边缘效应,但通过交替设置槽宽度宽的宽幅部26,并由该部分可以得到很好的边缘效应,因此能够确保雪地制动性能。
宽幅部26与窄幅部30相比,由于与轮胎圆周方向A相对向的作为开口边缘部的、踏入侧边缘部x和踢出侧边缘部y(参照图2)之间的刚性差,容易产生锯齿状磨损,但是随着磨损的加深宽幅部26从接地端侧Sh逐渐减少,从而能够降低锯齿状磨损量。详细而言,一般地,充气轮胎通常在行驶时,尤其在制动时,形成如下的接地压力分布:在胎面的胎肩区域22,特别是在胎肩区域内的接地端侧Sh接地压力变高。一方面,宽幅部26其延伸长度越小,在该部分的踏入侧和踢出侧的刚性差就越小。因此,通过在磨损过程中使宽幅部26从接地压力高的接地端侧Sh逐渐减少的结构,使所述刚性差越是接地压力高的部位的宽幅部26就越小,且随着宽幅部26的磨损而尽早消失。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锯齿状磨损。
另一方面,随着磨损宽幅部26减少,因而有降低边缘效应的忧虑,但随着磨损花纹块16A的高度也同时变低,由此增加花纹块自身的刚性。因此,能够减少刀槽花纹24的壁面24B、24C之间的接触量,并维持边缘效应。
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宽幅部26与窄幅部30相比以向槽宽度方向W的两侧伸出的方式形成,因此在雪路等上制动时,当窄幅部30的刀槽花纹24关闭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宽幅部26的边缘效应。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案能够维持刀槽花纹24的边缘效应的同时能够抑制宽幅部26的锯齿状磨损。
另外,由于采用刀槽花纹24的开口形状随着磨损而变化的结构,因此也能够使其作为告知胎面部10的磨损量的指示器而发挥作用。
(第二实施方案)
如图6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刀槽花纹24与所述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点是,宽幅部26在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G的尺寸P越靠向底部侧就形成得越小。此外,图6是将作为空腔部的刀槽花纹24立体地表示出来的图(即,省略了构成花纹块16A的橡胶),相当于用于形成刀槽花纹24的金属模刮板的形状。
详细地,四个宽幅部26都是,其中心线侧Ce的侧面26F以垂直于胎面表面28的方式形成,而且接地端侧Sh的侧面26G以倾斜面形状形成,即该侧面26G越靠向刀槽花纹底部侧就越向中心线侧Ce倾斜。但是,在各宽幅部26的底部确保平面状的底面34,以使在整个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俯视任意一个宽幅部26都呈矩形状的开口形状。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通过使宽幅部26的尺寸P越靠向底部侧就形成得越小,从而能够减小各宽幅部26的踏入侧和踢出侧的刚性差。而且,对接地压力更高的接地端侧Sh的侧面26G,以如上所述方式进行倾斜从而减小尺寸P,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锯齿状磨损。第二实施方案的其他构成和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案)
如图7所示,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刀槽花纹24与所述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点是,宽幅部26越靠向底部侧则槽宽度W2就形成得越小。
详细地,就四个宽幅部26全部而言,其在槽宽度方向W上相对向的壁面26H、26H以倾斜面形状形成,即以壁面26H、26H越靠向底部就越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但是,在各宽幅部26的底部确保平面状的底面34,以使在整个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俯视任意一个宽幅部26都呈矩形状的开口形状。
在第三实施方案中,通过使宽幅部26的槽宽度W2越靠向底部侧就越逐渐变小,从而能够减小各宽幅部26的踏入侧和踢出侧的刚性差,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锯齿状磨损。第三实施方案的其他构成和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此外,将第三实施方案的构成与所述第二实施方案的构成进行组合也是可以的。
(第四实施方案)
如图8所示,第四实施方案的刀槽花纹24的宽幅部26设置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的三处位置。另外,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于宽幅部26的两个外侧设置有窄幅部30。即,该例子中,刀槽花纹24在长度方向G的两端部具备窄幅部30,在该窄幅部30之间交替设置三个宽幅部26与窄幅部30。作为宽幅部26由设置在中心线侧Ce的最深宽幅部26A,设置在接地端侧Sh的最浅宽幅部26B,设置在26A、26B之间的一个中间宽幅部26C构成。第四实施方案的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基本上能够得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五实施方案)
如图9、10所示,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刀槽花纹24在各宽幅部26A-D的下侧未设置窄幅部30的这一点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
即,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上设有四个宽幅部26A-D的位置上,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于该宽幅部26A-D的下侧未设置窄幅部30,刀槽花纹24于各宽幅部26A-D在深度方向H上终止其端部。夹在各宽幅部26A-D之间的窄幅部30以倾斜状连接延伸长度L1-L4不同的两侧宽幅部26的下端的方式,依次变化延伸深度而形成。
由此,刀槽花纹24,随着花纹块16A的磨损的加深,从设有延伸长度小的宽幅部(即,最浅宽幅部)26B的端部侧(即,接地端侧)Sh开始依次消失。
详细而言,如图10(a)所示,在轮胎新产品时期和磨损初期,如第一实施方案,具有四个宽幅部26的开口形状,从该状态开始磨损加深,在花纹块16A的高度磨损了25%的阶段,如图10(b)所示,接地端侧Sh的最浅宽幅部26B消失,进一步窄幅部30也从端处开始消失。磨损进一步加深,在磨损了50%的阶段,如图10(c)所示,第二中间宽幅部26D消失,呈具有两个宽幅部26的开口形状,刀槽花纹长度大致成一半。磨损再进一步加深,在磨损至未图示的TWI的阶段(磨损了80%的阶段),如图10(d)所示,进一步地第一中间宽幅部26C消失,大致变成只具有最深宽幅部26A的开口形状。如此,随着磨损的加深,宽幅部26从接地端侧Sh开始依次消失,刀槽花纹长度变短。由此,在赋予刀槽花纹24作为磨损指示器的功能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可视性。
另外,由于在各宽幅部26A-D的下侧未设置窄幅部30,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各宽幅部26A-D中踏入侧和踢出侧的刚性差。因此,与第一实施方案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锯齿状磨损。
此外,本实施方案的情况,刀槽花纹24的长度随着磨损的加深而变短,与第一实施方案相比,磨损后的边缘效应变差,但是由于残留的宽幅部26而能够维持边缘效应,并且能够确保雪地制动性能。第五实施方案的其他结构和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省略其说明。
(第六实施方案)
如图11、12所示,第六实施方案的刀槽花纹24在刀槽花纹的长度方向G的三处设有宽幅部26的这一点上与第五实施方案的不同点是,在第五实施方案中设有四处。
即,该例中,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的两端部和中央部该三个部位以等间隔设有宽幅部26,且在它们之间设有窄幅部30。作为宽幅部26包括:设在中心线侧Ce的最深宽幅部26A、设在接地端侧Sh的最浅宽幅部26B、设在它们之间的一个中间宽幅部26C。
其他结构基本与第五实施方案相同。从而,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上设有三个宽幅部26A-C的位置上,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上于该宽幅部26A-C的下侧不设置窄幅部30,刀槽花纹24于各宽幅部26A-C在深度方向H上终止其端部。另外,夹在各宽幅部26A-C之间的窄幅部30以倾斜状连接延伸长度L1-L3不同的两侧宽幅部26的下端的方式依次变化延伸深度而形成。由此,刀槽花纹24,随着花纹块16A的磨损的加深,从设有延伸长度小的宽幅部(即,最浅宽幅部)26B的端部侧(即,接地端侧)Sh开始依次消失。
详细而言,如图12(a)所示,在轮胎新产品时期,具有三个宽幅部26的开口形状,从该状态开始磨损,在花纹块16A的高度磨损了30%的阶段,如图12(b)所示,接地端侧Sh的最浅宽幅部26B消失,进一步窄幅部30也从端处开始消失。磨损进一步加深,在磨损了60%的阶段,如图12(c)所示,中间宽幅部26C消失,呈具有最深宽幅部26A和一个窄幅部30的开口形状。磨损再进一步加深,在磨损至TWI的阶段,虽未图示,刀槽花纹24变得完全消失。
如此地,随着磨损的加深,宽幅部26从接地端侧Sh依次消失,刀槽花纹长度变短,因此,如第五实施方案那样,刀槽花纹24作为磨损指示器的可视性突出。第六实施方案的其他结构与第五实施方案相同,基本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他实施方案)
优选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的三处以上位置设置所述宽幅部26。通过设置三处以上宽幅部,能够提高随着磨损加深使宽幅部26阶段性地消失而产生的锯齿状磨损抑制效果。另外,将刀槽花纹24作为磨损指示器而利用时,能够更加阶段性地表示磨损量。另外,在所述实施方案中,对所有宽幅部26变更了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的延伸长度,但也可包括延伸长度相同的宽幅部26。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案中,在全部胎肩花纹块16A上设置了刀槽花纹24,但并不是非要对全部胎肩花纹块16A设置刀槽花纹24不可。另外,作为设置有刀槽花纹24的地面接触部不限于这样的花纹块列,作为在轮胎圆周方向A上连续的地面接触部的条形花纹也是可以的。另外,胎肩区域22以外的区域,即,在中心区域18或者中间区域20设置相同的刀槽花纹也是可以的。此时,优选地,设置宽幅部26的刀槽花纹深度方向H的延伸长度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的一端侧宽幅部26至另一端侧宽幅部26依次变小,从而使刚性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向一个方向变化。另外,将所述刀槽花纹24作为告知磨损量的指示器而设置时,例如在轮胎圆周上的多处(例如,4-10处左右)设置刀槽花纹24也是可以的。
所述充气轮胎雪地性能优异,因此适合用于无钉防滑轮胎(Studless Tire)等冬季轮胎和全季轮胎等,也可以适用与所谓夏季轮胎。此外,虽然不能一一举例,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
作为实施例1制作了充气子午线轮胎,所述轮胎是具有图1-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胎面花纹。作为实施例2制作了充气子午线轮胎,所述轮胎是具有图9、10所示的第五实施方案的胎面花纹。另外,制作了分别具有如下胎面花纹的充气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其设置有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恒定的槽宽度的刀槽花纹(比较例1);胎面花纹,其设置有图5(a)所示的开口形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恒定的刀槽花纹(比较例2);胎面花纹,其设置有图13所示的刀槽花纹100(比较例3)。
实施例1、2轮胎的刀槽花纹24的各尺寸为如下。刀槽花纹24的全长Q=21mm,宽幅部26的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的尺寸P=3mm,窄幅部30的槽宽度W1=0.3mm,宽幅部26的槽宽度W2=0.82mm,刀槽花纹深度D=6.9mm,最深宽幅部26A的延伸长度L1=6.9mm,最浅宽幅部26B的延伸长度L2=1.7mm,第一中间宽幅部26C的延伸长度L3=5.1mm,第二中间宽幅部26D的延伸长度L4=3.4mm。此外,胎肩花纹块16A的高度K为8.5mm。
比较例1-3的轮胎与实施例1、2相比只是刀槽花纹形状不同。比较例1中刀槽花纹全长和刀槽花纹深度与实施例相同,设置槽宽度为0.6mm。比较例2与实施例1的刀槽花纹相比,使其在整个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具有图5a所示的开口形状,并设置各尺寸与实施例1相同。比较例3的刀槽花纹100为使形成宽幅部101的凹部102沿着刀槽花纹长度方向G交替设置于刀槽花纹壁面的两侧的刀槽花纹,并且在整个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具有固定的截面形状。刀槽花纹100的全长和刀槽花纹深度、以及窄幅部103的槽宽度与实施例相同。设置宽幅部101的槽宽度为0.56mm,宽幅部101的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尺寸T=2.5mm,窄幅部103的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尺寸U=0.25mm。
设置轮胎尺寸:195/65R15、轮辋尺寸:15×6,并将这种四个轮胎安装在2000cc的小车(FF箱型轿车)上(气压:210kPa)进行了性能评价。评价方法如下。
雪地制动性能:行驶在雪路,从速度40km/h开始施加制动力,并运转ABS,测定此时的制动距离。对新品时和胎肩花纹块16A磨损了50%时进行了评价。对于新品时和磨损时、采取制动距离的倒数,用比较例1的值为100的指数分别表示了其结果。数值越大,制动距离越短,表示雪地制动性更优异。
锯齿状磨损量:测定胎肩花纹块16A磨损50%时的刀槽花纹宽幅部的踏入侧和踢出侧之间的磨损量差,并用将比较例1的值设置为100了的指数来表示磨损量差的倒数。数值越大,锯齿状磨损量(即,磨损量差)则越少,耐偏磨损性更优异。
结果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2中,由于刀槽花纹的宽度宽的宽幅部的存在,使得边缘效应高,另外因在磨损过程中所述宽幅部从接地端侧开始消失,因此减少了锯齿状磨损。尤其是,在实施例1中,当磨损50%时也能够获得与新产品时相同的雪地制动性能,而且在实施例2中,降低锯齿状磨损效果更突出。与此相比,比较例1中刀槽花纹的宽度均匀,由此刀槽花纹容易关闭且边缘效应降低,另外容易产生花纹块的压瘪,因此锯齿状磨损量也变多。在比较例2、3中由于存在刀槽花纹的宽度宽的宽幅部,使得边缘效应高,但相反地容易产生花纹块的压瘪,锯齿状磨损量多。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新品时的雪地制动性能   105   105   100   105   102
  磨损50%时的雪地制动性能   105   104   100   105   102
  锯齿状磨损量   107   108   100   99   99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案,即使制动等时窄幅部的刀槽花纹关闭,能够防止刀槽花纹在宽幅部完全闭塞的情况,从而发挥边缘效应。另外,宽幅部随着磨损加深而逐渐减小,由此能够降低在宽幅部的踏入侧和踢出侧的锯齿状磨损。一方面,随着磨损宽幅部减少,因而有降低边缘效应的忧虑,但是磨损的同时花纹块自身的刚性增加,因此能够减少刀槽花纹壁面之间的接触量,并能够维持边缘效应。由此,能够兼顾边缘效应和锯齿状磨损抑制效果。另外,利用刀槽花纹随着磨损其形状产生变化的结构,例如能够使其作为磨损指示器而发挥作用。
下面列举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但本发明不能限定于此。
1.设置在地面接触部的刀槽花纹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至少有三处具有槽宽度宽的宽幅部,在胎面表面沿着刀槽花纹长度方向所述宽幅部和槽宽度窄的窄幅部交替形成,并且多个所述宽幅部从胎面表面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各不同。
2.在所述1方案中,所述多个宽幅部以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宽幅部到另一端侧的宽幅部依次变小的方式设置。
3.在所述1方案中,所述刀槽花纹设置在胎面胎肩区域的地面接触部,所述多个宽幅部以越是靠向胎面接地端侧的宽幅部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依次越小的方式设置。
4.在所述1-3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多个宽幅部包括:最深宽幅部,其延伸长度最大,超过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中心向刀槽花纹底部侧延伸;最浅宽幅部,其延伸长度最小,在比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中心更靠近胎面表面侧的位置终止其端部;至少一个中间宽幅部,其延伸长度在所述最深宽幅部和最浅宽幅部延伸长度之间。
5.在所述1-4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宽幅部通过在所述刀槽花纹的相对向的壁面上设置互相对向的凹部而形成。
6.在所述1-5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宽幅部以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越靠向其底部侧就逐渐越小的方式形成。
7.在所述6的方案中,所述刀槽花纹设置在胎面胎肩区域的地面接触部,所述多个宽幅部中越是靠向胎面接地端侧的宽幅部,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就依次越小,进而,所述多个宽幅部以其轮胎中心线侧的侧面垂直于胎面表面的方式形成,并其胎面接地端侧的侧面以越靠向刀槽花纹的底部侧就越向轮胎中心线侧倾斜的倾斜面形状形成。
8.在所述1-7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宽幅部以其槽宽度越靠向底部侧就逐渐越小的方式形成。
9.在所述8的方案中,所述宽幅部的在槽宽度方向上相对向的壁面以越靠向底部侧就越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形状形成。
10.在所述1-9的任一方案中,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宽幅部的位置上,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于该宽幅部的下侧设置所述窄幅部,从而使所述刀槽花纹随着所述地面接触部的磨损的加深由宽幅部变成窄幅部。
11.在所述4的方案中,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设有除了所述最深宽幅部以外的其他宽幅部的位置上,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于该宽幅部的下侧设置所述窄幅部,从而使所述刀槽花纹随着所述地面接触部的磨损的加深由宽幅部变成窄幅部。
12.在所述1-9的任一方案中,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宽幅部的位置上,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于该宽幅部的下侧未设置所述窄幅部,刀槽花纹在该宽幅部在深度方向上终止其端部,所述刀槽花纹随着所述地面接触部的磨损的加深,从设有延伸长度小的宽幅部的端部侧开始依次消失。
13.在所述1-12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刀槽花纹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两端具备所述宽幅部。
14.在所述1-12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刀槽花纹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两端具备所述窄幅部。
15.在所述1-14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地面接触部为由设置在所述胎面部的纵槽和交叉于该纵槽的横槽分划出的花纹块。

Claims (15)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的地面接触部设置有刀槽花纹,所述刀槽花纹在与轮胎圆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槽花纹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至少有三处具有槽宽度宽的宽幅部,在胎面表面沿着刀槽花纹长度方向所述宽幅部和槽宽度窄的窄幅部交替形成,并且多个所述宽幅部从胎面表面向刀槽花纹深度方向延伸,并包括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同的宽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宽幅部以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从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宽幅部到另一端侧的宽幅部依次变小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槽花纹设置在胎面胎肩区域的地面接触部,所述多个宽幅部以越是靠向胎面接地端侧的宽幅部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延伸长度依次越小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宽幅部包括:最深宽幅部,其延伸长度最大,超过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中心向刀槽花纹底部侧延伸;最浅宽幅部,其延伸长度最小,在比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中心更靠近胎面表面侧的位置终止其端部;至少一个中间宽幅部,其延伸长度在所述最深宽幅部和最浅宽幅部延伸长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部通过在所述刀槽花纹的相对向的壁面上设置互相对向的凹部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部以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越靠向其底部侧就逐渐越小的方式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槽花纹设置在胎面胎肩区域的地面接触部,所述多个宽幅部中越是靠向胎面接地端侧的宽幅部,其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的延伸长度就依次越小,进而,所述多个宽幅部以其轮胎中心线侧的侧面垂直于胎面表面的方式形成,并且其胎面接地端侧的侧面以越靠向刀槽花纹的底部侧就越向轮胎中心线侧倾斜的倾斜面形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部以其槽宽度越靠向底部侧就逐渐越小的方式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幅部的在槽宽度方向上相对向的壁面以越靠向底部侧就越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形状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宽幅部的位置上,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于该宽幅部的下侧设置所述窄幅部,从而使所述刀槽花纹随着所述地面接触部的磨损的加深由宽幅部变成窄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4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设有除了所述最深宽幅部以外的其他宽幅部的位置上,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于该宽幅部的下侧设置所述窄幅部,从而使所述刀槽花纹随着所述地面接触部的磨损的加深由宽幅部变成窄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宽幅部的位置上,在刀槽花纹深度方向上于该宽幅部的下侧未设置所述窄幅部,刀槽花纹在该宽幅部在深度方向上终止其端部,所述刀槽花纹随着所述地面接触部的磨损的加深,从设有延伸长度小的宽幅部的端部侧开始依次消失。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槽花纹为未向纵槽开口而在地面接触部内终止其端部的闭合刀槽花纹,并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两端具备所述宽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槽花纹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两端具备所述窄幅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接触部为由设置在所述胎面部的纵槽和交叉于该纵槽的横槽分划出的花纹块。
CN201110283479.0A 2010-10-13 2011-09-22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24421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0821 2010-10-13
JP2010-230821 2010-10-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2166A CN102442166A (zh) 2012-05-09
CN102442166B true CN102442166B (zh) 2015-07-01

Family

ID=45933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3479.0A Active CN102442166B (zh) 2010-10-13 2011-09-22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73631B2 (zh)
JP (1) JP5875814B2 (zh)
CN (1) CN1024421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6285B2 (ja) * 2010-03-09 2013-12-0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2104403A1 (de) * 2012-05-22 2013-11-28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Laufstreifenprofil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BR112015014951A2 (pt) * 2012-12-20 2017-07-11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reforço de ranhura transversal
RS61270B1 (sr) * 2013-09-10 2021-01-29 Cooper Tire & Rubber Co Vizuelni indikator istrošenosti
CN104029568A (zh) * 2014-06-11 2014-09-10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摩托车充气轮胎胎面结构
DE102014217151A1 (de) * 2014-08-28 2016-03-03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6472022B2 (ja) * 2014-12-25 2019-02-20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成形型
CN106127827A (zh) * 2016-06-29 2016-11-16 先驱智能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设计方法、物体表面纹理、防滑结构及机械装置
US20190344624A1 (en) * 2016-08-08 2019-11-14 Bridgestone Bandag, Llc Pneumatic tires with low tearing base compound for tire tread
WO2018087901A1 (ja) * 2016-11-11 2018-05-17 株式会社ナンシン キャスタ構造
KR101916768B1 (ko) * 2017-09-04 2019-01-24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의 마모 상태 확인이 용이한 인디케이터
JP6975624B2 (ja) * 2017-11-29 2021-12-01 Toyo Tire株式会社 制動性能評価方法
EP3527407B1 (en) * 2018-02-15 2022-05-04 Nokian Renkaat Oyj A tread block arrangement having a supporting sipe
USD886728S1 (en) * 2018-12-20 2020-06-0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wear indicator
USD886042S1 (en) * 2018-12-20 2020-06-0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wear indicator
JP7184628B2 (ja) 2018-12-20 2022-12-06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TWI829501B (zh) * 2023-01-11 2024-01-11 正新橡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輪胎及其磨耗指示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65075A1 (fr) * 1999-06-28 2001-01-03 Société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Sculpture réduisant le bruit de roulage d'un pneumatique
FR2924981A1 (fr) * 2007-12-17 2009-06-19 Michelin Soc Tech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neige.
CN101547799A (zh) * 2006-12-07 2009-09-30 米其林技术公司 包括双取向刀槽花纹的胎面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0267B2 (ja) * 1989-03-15 1999-06-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2310108A (ja) * 1989-05-24 1990-12-2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トレッド外皮
JP3226968B2 (ja) * 1992-07-20 2001-11-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9272312A (ja) * 1996-04-04 1997-10-2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822338B2 (ja) * 1997-11-19 2006-09-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11208223A (ja) 1998-01-28 1999-08-0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FI112340B (fi) 1999-06-29 2003-11-28 Nokian Renkaat Oyj Ajoneuvon renkaan kulutuspinta, jossa on väline kulutuspinnassa olevien urien jokahetkisen syvyyden osoittamiseksi
JP4392944B2 (ja) * 2000-02-21 2010-01-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陸部構造
US8584721B2 (en) 2002-12-02 2013-11-1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with rotation period indication hole, and method of indicating tire rotation period
JP2005104188A (ja) 2003-09-29 2005-04-2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094571B2 (ja) 2004-03-03 2008-06-0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20060037683A1 (en) 2004-08-23 2006-02-23 Andre Cuny Tire tread wear indicator and molding device for forming a tread wear indicator
JP4729326B2 (ja) * 2005-04-04 2011-07-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成型用金型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11944B2 (ja) 2006-11-17 2009-01-2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280035A (ja) * 2008-05-21 2009-12-0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99914B2 (ja) * 2008-10-03 2012-12-1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03985B2 (ja) 2008-10-10 2014-01-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69052B2 (ja) * 2009-03-02 2011-04-1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65075A1 (fr) * 1999-06-28 2001-01-03 Société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Sculpture réduisant le bruit de roulage d'un pneumatique
CN101547799A (zh) * 2006-12-07 2009-09-30 米其林技术公司 包括双取向刀槽花纹的胎面
FR2924981A1 (fr) * 2007-12-17 2009-06-19 Michelin Soc Tech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nei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2166A (zh) 2012-05-09
US8973631B2 (en) 2015-03-10
JP5875814B2 (ja) 2016-03-02
JP2012101783A (ja) 2012-05-31
US20120090749A1 (en) 201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2166B (zh) 充气轮胎
US9656520B2 (en) Pneumatic tire
US7891392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curved oblique grooves and chamfers
CN102310723B (zh) 充气轮胎
CN105644275A (zh) 充气轮胎
CN103303069A (zh) 充气轮胎
JP537456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24126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0103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168342B (zh) 充气轮胎
JP201716540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09068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895453A (zh) 充气轮胎
US9827812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2452277B (zh) 充气轮胎
JP201218006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00193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132316A (ja) タイヤ
JP200829052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00123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716963B (zh) 轮胎
CN103402791A (zh) 轮胎
JP200808109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98622B2 (ja) タイヤ
CN108482019B (zh) 一种高排水性的花纹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