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4047B -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4047B
CN102414047B CN201080019780.4A CN201080019780A CN102414047B CN 102414047 B CN102414047 B CN 102414047B CN 201080019780 A CN201080019780 A CN 201080019780A CN 102414047 B CN102414047 B CN 102414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dioptre
light
steering indicating
door mirror
indicat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97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4047A (zh
Inventor
植松博
岸本雄也
麦仓纪夫
细部智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384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796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383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625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14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4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4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4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2661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mounted on parts having other functions
    • B60Q1/2665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mounted on parts having other functions on rear-view mi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3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change of drive direction
    • B60Q1/38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change of drive direction using immovably-mounted light sources, e.g. fixed flashing lamps
    • B60Q1/381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change of drive direction using immovably-mounted light sources, e.g. fixed flashing lamps with several light sources activated in sequence, e.g. to create a sweep eff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0Front-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Periscope arrangements, i.e. optical devices using combinations of mirrors, lenses, prisms or the like ; Other mirror arrangements giving a view from above or under the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包括车门后视镜(21)的车门后视镜主体(41)、车门后视镜壳体(42)、设在车门后视镜壳体(42)上并映现从车身侧部(55)的前方到侧方的所希望的范围的第一反射镜(22)、和将来自第一反射镜(22)的光向乘员反射的第二反射镜(23)。车门后视镜壳体(42)具有前表面(108)朝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111)。第一反射镜(22)设置在凹陷部(111)中。在从第一反射镜(22)的外端部(95)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置有转向灯(14)。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辆的前轮周围和车辆的前侧方进行视觉辨认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有的使用镜子或摄像头。使用镜子的视觉辨认装置例如被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公开。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视觉辨认装置是,在形成三角窗的副支柱上设置映现车辆的前侧方的第一镜,使映现在第一镜中的映像向设于前支柱的第二镜反射,驾驶员观察映现在第二镜中的映像。因此,驾驶员能够通过第二镜对车辆的前侧方进行视觉辨认。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视觉辨认装置中,无法对前车身及该前车身附近的侧方、以及前轮附近进行视觉辨认。而且,若在车门后视镜上设置转向灯,则转向灯所发出的光会映入第二镜,因此驾驶员难以观察到映像。
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视觉辨认装置是,在收纳后视镜主体的后视镜壳体上设置映现车辆的前侧方的第一镜,使映现在第一镜中的映像向设于前支柱的车室内侧面的第二镜反射。驾驶员能够观察到映现在第二镜中的车辆的前侧方。而且,在后视镜壳体上,还设有在车门后视镜折叠时也能够映现车辆的前侧方的第三镜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视觉辨认装置中,在车门后视镜上设置转向灯,若要同时使用转向灯的功能和侧下镜的功能,则由于彼此干涉而难以布局,而且,转向灯所发出的光会映入第二镜,因此,驾驶员难以观察到映像。
而且,当后视镜壳体与树枝等伸出到道路中的物体接触时,有可能也与第一镜接触,因此会使第一镜损伤或变脏。同样地,当停车中有人或自行车把手接触时,也会使第一镜损伤或变脏。特别是在车门后视镜折叠的状态下,接触的可能性变高。
而且还会反射太阳光等来自上方的光,令人感觉到眩目。而且,在驾驶员观察车门后视镜时,车门后视镜、车室内的第二镜以及第三镜共计三个镜子进入视野,令人感到烦乱和难以观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55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愿2008-1663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该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通过防止来自周围的不必要的光的侵入以抑制向乘员的反射,并保护第一反射镜的面免于与障碍物接触,且防止转向灯的光向第一反射镜侵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车辆的前侧方进行视觉辨认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包括:车门后视镜,安装在形成车身侧部的一部分的车门上;第一反射镜,设于所述车门后视镜上,映现从所述车身侧部的前方到侧方的所希望的范围;和第二反射镜,将来自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光朝向乘员反射,所述车门后视镜具有车门后视镜主体和容纳保持该车门后视镜主体的车门后视镜壳体,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具有朝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
优选的是,所述凹陷部具有斜坡壁部,该斜坡壁部被形成为,朝向使所述第一反射镜映现所述所希望的范围的方向扩开。
优选的是,所述车门后视镜具有转向灯,该转向灯被配置成,使该转向灯的内端部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外端部相比位于外侧,并且该转向灯从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前表面延伸到外侧面。
优选的是,所述车门后视镜具有转向灯,该转向灯被配置成,使该转向灯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上端部相比位于上方,并且该转向灯从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前表面延伸到外侧面。
优选的是,所述转向灯具有在光透过时减弱光的光量的导光板。
优选的是,所述转向灯具有光源和所述导光板,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转向灯的端部,所述导光板以从配置有所述光源的位置朝向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内侧延伸的方式配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反射镜是凸面镜,所述凹陷部以与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前端部相比使得所述第一反射镜位于靠车辆后方的位置的深度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形成有从中央前端到上侧部弯曲的上弯曲部,并形成有从中央前端到底部弯曲的下弯曲部,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在所述下弯曲部。
优选的是,所述斜坡壁部在边缘形成有倒角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对车辆的前侧方进行视觉辨认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包括:车门后视镜,安装在形成车身侧部的一部分的车门上;第一反射镜,设于所述车门后视镜上,映现从所述车身侧部的前方到侧方的所希望的范围;和第二反射镜,将来自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光朝向乘员反射,所述第一反射镜被设置成映现所述车身侧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车身侧部在所述第一反射镜所映现的范围以外的部位具有转向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对车辆的前侧方进行视觉辨认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包括:车门后视镜,安装在形成车身侧部的一部分的车门上;第一反射镜,设于所述车门后视镜上,映现从所述车身侧部的前方到侧方的所希望的范围;和第二反射镜,将来自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光朝向乘员反射,所述第一反射镜被设置成映现所述车身侧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车身侧部在所述第一反射镜所映现的范围内的部位具有转向灯和遮蔽机构,所述遮蔽机构遮挡从该转向灯发出的光中的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光。
优选的是,所述遮蔽机构是沿着所述转向灯延伸、并遮挡从所述转向灯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光的遮光板。
优选的是,所述车身侧部包括前挡泥板,所述遮蔽机构具有:开口部,在所述前挡泥板上朝向车辆后方开口;支承机构,与该开口部相连并位于所述前挡泥板的内侧,支承所述转向灯。
优选的是,所述转向灯具有相对于沿着所述车门的水平线在向上方15°和向下方15°的范围内照射光的照射角度,并且所述遮蔽机构配置在不与所述照射角度发生干涉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通过凹陷部能够防止来自第一反射镜的周围的不需要的光的侵入,能够抑制向乘员(驾驶员)反射不必要的像。
此外,当车门后视镜与障碍物接触时,车门后视镜壳体与嵌在凹陷部中的第一反射镜相比先与障碍物接触。因此,能够保护第一反射镜的面。
再此外,即使在车门后视镜壳体上设置转向灯,转向灯所发出的光由于凹陷部也不会到达第一反射镜。因此,能够抑制来自转向灯的光向乘员(驾驶员)的反射。
由于凹陷部形成有从第一反射镜向光所反射的方向扩开的斜坡壁部,所以,斜坡壁部不会映现在第一反射镜中。
由于车门后视镜配置有转向灯,并且该转向灯被配置成,使转向灯的内端部与第一反射镜的外端部相比位于外侧,并且该转向灯从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前表面延伸到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外侧面,所以,转向灯与第一反射镜在布局上不会干涉,能够防止转向灯的光向第一反射镜的侵入。
由于转向灯被配置成,使转向灯的下端与第一反射镜的上端部相比位于上方,并且该转向灯从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前表面延伸到外侧面,所以,转向灯与第一反射镜在布局上不会干涉,能够防止转向灯的光向第一反射镜的侵入。
由于转向灯具有在光透过时减弱光的光量的导光板,所以,通过导光板使转向灯的光减弱,从而能够防止光向第一反射镜的侵入。而且,当车辆接近通道的墙壁等反射光的物体而停车时,即使墙壁反射转向灯的光而在第一反射镜中映现出墙壁,也由于光弱而能够减轻给乘员带来的烦扰。
通过使光源与第一反射镜离开距离,能够进一步防止光向第一反射镜的侵入,而且,光源和第一反射镜在布局上不会干涉。
形成在车门后视镜壳体上的凹陷部以规定深度形成,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反射镜的面受到损伤。
车门后视镜壳体具有上弯曲部和下弯曲部,并且第一反射镜设置在下弯曲部上,所以,能够抑制对面车辆的前照灯等的光经由第一反射镜反射到第二反射镜上。
凹陷部的斜坡壁部在边缘形成有倒角部,因此,由车门后视镜壳体和斜坡壁部形成的边缘不尖锐,能够防止尖锐的边缘反射光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由于转向灯设置在车身侧部的不会映现在第一反射镜中的范围的部位上,所以,从转向灯发出的光不会到达第一反射镜,因此转向灯的光不会经由第一反射镜进入乘员的眼睛。而且,不需要对转向灯的光进行遮挡的部件,所以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构造变得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转向灯设置在车身侧部的第一反射镜所映现的范围的部位上,但是具有遮挡朝向第一反射镜的光的遮蔽机构,因此,转向灯的光不会经由第一反射镜进入乘员的眼睛。这样,即使将转向灯设置于第一反射镜所映现的范围,从车辆的前方到侧方的所希望的范围的视觉辨认性也能够得到提高。
此外,转向灯的配置位置的选择对象范围变大,转向灯的配置自由度得到提高。
遮蔽机构由遮挡从转向灯朝向第一反射镜的光的遮光板构成,因此遮挡转向灯的朝向第一反射镜的光的构造是简单的构造。
由于遮蔽机构具有:开口部,在前挡泥板上朝向车辆后方开口;支承机构,与该开口部相连并位于前挡泥板的内侧,且支承转向灯,所以,能够将转向灯的光引导到开口部,并从开口部朝向车辆后方发光,而另一方面,从开口部发出的转向灯的光不会到达第一反射镜。
由于转向灯具有相对于沿着车门的水平线在向上方15°和向下方15°的范围内照射光的照射角度,并且遮蔽机构配置在与照射角度不发生干涉的位置,所以,即使通过遮蔽机构遮挡转向灯朝向第一反射镜的光,也能够向后续车辆可靠地传递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车门后视镜的主视图。
图3是从图2的箭头3观察到的图。
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从图2的箭头5观察到的图。
图6是沿图2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从图2的箭头7观察到的图。
图8是表示利用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映现车辆的前侧方的状态的图。
图9是从图8(a)的箭头9观察到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车门后视镜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车门后视镜的剖视图。
图12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车门后视镜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2的区域14的放大图。
图15是沿图14的15-15线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转向灯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利用实施例3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映现车辆的前侧方的状态的图。
图18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的车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8的区域19的放大图。
图20是表示通过实施例4的转向灯向后续车辆传递信息的状态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转向灯的图。
图22是沿图21的22-22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车辆12具有:对前窗玻璃31的左右端进行支承的前支柱32;从前支柱32的途中向下方延伸的副支柱33;由副支柱33和前支柱32支承的副窗玻璃34;以及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附图标记18是车室,25是前车身,26是副驾驶席,27是驾驶席,28是左前车门。
实施例1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用于观察车辆12的左前侧方(图8的箭头a1的方向),将映现在设于车室18外的车门后视镜21上的第一反射镜22中的像向车室18内的第二反射镜23反射,驾驶员观察映现在第二反射镜23中的映像。在车门后视镜21上设有转向灯(winker)14。
车门后视镜21具有:在车室18外安装在左前车门28的前上部36上的支承部38;映现车辆的后方(箭头a2的方向)的像的车门后视镜主体41;以及支承并容纳该车门后视镜主体41的车门后视镜壳体42。
支承部38转动自如地、即以能够向车身侧面侧折叠的方式支承着车门后视镜壳体42。车门后视镜壳体42由树脂制成,被成形为箱状,并具有朝向车辆12的前方(箭头a3的方向)的前表面部45、以及与前表面部45相连的内侧部46、外侧部47及上侧部48。在前表面部45的下半部51一体地形成有第一反射镜22。附图标记52是前表面部45的上半部。
第一反射镜22是凸面镜,凸面的半径及凸面的朝向被设定成能够使车辆12的左前侧方(图8的侧方视觉辨认界限装置53)映现在第二反射镜23中。第二反射镜23是平面镜。
如图6所示,第一反射镜22是朝向车辆的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具有:朝向车辆12的左前侧方(箭头a1的方向)的斜前方镜部91;和与斜前方镜部91相连的朝向车辆12前方的前方镜部92。第一反射镜22具有作为接近左前车门28的一端的内端部94、作为另一端的外端部95、与内端部94和外端部95连续的一方的上端部96、另一方的下端部97。
如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转向灯14包括光源14a和具有朝向车辆的前方方向突出的弯曲形状的透镜101。该透镜101具有:朝向车辆12的左前侧方(箭头a1方向)的斜前方照射部102;与斜前方照射部102相连的侧方照射部103。该透镜101具有作为靠近左前车门28且朝向车辆12的前方的一端的透镜内端部105、作为另一端的透镜外端部106、透镜下端部107。使转向灯14发光、闪烁的装置使用现有的装置。
下面,通过图1~图7对实施例1的视觉辨认装置16进行说明。
视觉辨认装置16包括:车门后视镜21的车门后视镜壳体42,该车门后视镜21安装在包括左前车门28在内的车身侧部55(图2);车门后视镜主体41,被该车门后视镜壳体42容纳保持着;第一反射镜22,设置在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前表面108,对从车身侧部55的前方(图8的前方视觉辨认界限位置56)到侧方(侧方视觉辨认界限位置53)的所希望的范围进行映现;以及第二反射镜23,使来自第一反射镜22的光向乘员(驾驶员)Sm反射。车门后视镜壳体42具有前表面108被向内侧推入而成的凹陷部111。第一反射镜22设置在该凹陷部111。
凹陷部111具有从第一反射镜22朝向映现范围(箭头a1的方向)扩开的斜坡壁部112。斜坡壁部112相对于第一反射镜22以角度β(钝角)形成。角度β(钝角)根据部位而不同。
如图5所示,转向灯14被配置成,透镜内端部(内端部)105与第一反射镜22的外端部95相比位于外侧,并且该转向灯14从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前表面108延伸到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外侧面113。此外,第一反射镜22的外端部95位于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前表面108的中央。转向灯14被配置成,该转向灯14的透镜内端部105从外端部95以距离B离开。
如图3所示,转向灯14的透镜下端部(下端部)107与第一反射镜22的上端部96相比位于上方。
如图3、图6所示,转向灯14具有在光透过时减弱光的光量的导光板115。
如图3、图6所示,转向灯14具有光源14a和导光板115。光源14a配置在转向灯14的外侧端部14b。导光板115被配置成从配置有光源14a的位置朝向内侧(透镜内端部105)延伸。导光板115引导来自光源14a的光以朝向透镜101发光,因此,光的指向性得到提高。
第一反射镜22是凸面镜,并被配置成其中央的顶部比凹陷部111的外缘靠里。
如图3、图4所示,凹陷部111以与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顶部117相比使得第一反射镜22位于靠近车辆后方的位置的深度形成,即以第一反射镜22不会从中央顶部117向外突出的深度形成。凹陷部111具有斜坡壁部112、与斜坡壁部112相连的弯曲形成的凹陷底部114。第一反射镜22以与凹陷底部114相接触的方式安装。第一反射镜22向凹陷底部114的安装可以通过将第一反射镜22粘接在凹陷底部114上来进行安装,也可以通过将第一反射镜22的上端部96等的端部卡合在斜坡壁部112上来进行安装。
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中央顶部117朝向车辆12的前方方向。车门后视镜壳体42具有:从该中央顶部117到上侧部48弯曲地形成的上弯曲部118;从中央顶部117到底部121弯曲地形成的下弯曲部122。第一反射镜22设置在下弯曲部122上。中央顶部117从前表面部45到外侧部47连续地大致水平延伸。
车门后视镜壳体42具有:与左前车门28的玻璃以及副窗玻璃34相对的内侧部46;包括前表面108及中央顶部117在内的前表面部45;与前表面部45连续地形成的外侧部47。而且,车门后视镜壳体42被形成为包括中央顶部117在内的弯曲形状。
如图4所示,凹陷部111的斜坡壁部112在边缘形成有倒角部124。
如图5所示,第一反射镜22相对于转向灯14大致平行地设置,并且从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前表面部45朝向车辆12的后方以规定距离E离开地设置在车门后视镜壳体42上。
下面,通过图8、图9说明实施例1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的作用。根据需要,会采用其他附图。此处的条件是,在车辆12的左前侧方且下方、换言之在左前轮68附近配置了第一对象物71、第二对象物72。从车辆12的前挡泥板13到第一对象物71、第二对象物72的距离为J,从车辆12到白线74的距离为J1。驾驶者Sm的体型为标准体型。
通过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当坐在驾驶席27的坐席上的驾驶者Sm朝向左前方(箭头a4的方向)观察第二反射镜23时,来自死角的第一对象物71和第二对象物72的反射光到达眼睛中,因此能够通过第二反射镜23对死角区域的对象物进行视觉辨认。
具体来说,第一对象物71和第二对象物72的映像映现在第一反射镜22中,来自第一反射镜22的反射光到达第二反射镜23,通过第二反射镜23,映像到达眼睛,因此能够如图8所示那样观察到死角内的状况,从而能够对死角区域进行视觉辨认。
如图2~图6所示,在视觉辨认装置16中,当在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凹状的凹陷部111中配置第一反射镜22时,第一反射镜22成为与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前表面部45的表面相比向内部侧进入的状态,因此车门后视镜21周围的光不容易到达第一反射镜22。因此,能够抑制车门后视镜21周围的光针对乘员(驾驶员)Sm的反射。
而且,如图3所示,当在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凹状的凹陷部111中配置第一反射镜22时,在车门后视镜21与障碍物127接触时,车门后视镜壳体42与第一反射镜22相比先与障碍物127接触。因此,能够保护第一反射镜22的面。
再此外,当在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凹状的凹陷部111中配置第一反射镜22时,设于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转向灯14的光不会到达第一反射镜22。因此,能够抑制车门后视镜21的转向灯14针对乘员(驾驶员)Sm的反射。
在车门后视镜壳体42上,当光照在凹陷部111的斜坡壁部112上时,斜坡壁部112使光向离开第一反射镜22的方向反射,而不会使光向第一反射镜22反射,因此,在第一反射镜22中不会映现出凹陷部111、斜坡壁部112。
如图5所示,在视觉辨认装置16中,将转向灯14的透镜内端部105从第一反射镜22的外端部95离开地配置,并将第一反射镜22设置成相对于转向灯14的透镜内端部105的法线仅以距离E朝向车辆12的后方后退,因此,转向灯14的光不容易到达第一反射镜22,能够防止转向灯14的光向第一反射镜22的侵入。即,即使使转向灯14动作,也能够确保与不使转向灯14动作时的图像同样的图像。
如图3及图6所示,在视觉辨认装置16中,当设置了导光板15时,能够提高转向灯14的光的指向性,降低亮度,因此,在车辆12接近通道的墙壁停车时,即使转向灯14的光在墙壁反射而在第一反射镜22中映现出光(墙壁),也由于透过了导光板115的光减弱而能够减轻烦扰。
如图3、图4所示,当第一反射镜22设置在车门后视镜壳体42的前表面部45的下弯曲部122上时,即使对面车的头灯等的光入射到第一反射镜22中,入射的光也几乎不会从第一反射镜22朝向第二反射镜23,因此能够抑制对面车的头灯等的光进入眼睛的情况。即,即使观察第二反射镜23,第二反射镜23也几乎不使来自对面车的头灯的光反射,从而能够抑制因对面车的头灯导致的眩目感。
实施例2
接下来,根据图10及图11说明实施例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B。关于与上述图1~图9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B具有当驾驶员将视线朝向车门后视镜21B时使得第一反射镜22不会进入视野的车门后视镜壳体42B。车门后视镜壳体42B具有壳体遮蔽部131,该壳体遮蔽部131被形成为与位于左前车门28的玻璃和副窗玻璃34的附近的内侧部46相连,并与凹陷部111的斜坡壁部112相连。
壳体遮蔽部131位于左前车门28的玻璃和副窗玻璃34的外表面附近,是对第一反射镜22的前方镜部92中的会进入乘员(驾驶员)Sm的视野的部位132进行遮挡的分隔壁,其向车辆的前方方向突出。与第一反射镜22相对的壳体遮蔽部131的内表面133以不会与朝向第二反射镜23的光134发生干涉的角度形成。
实施例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B发挥与实施例1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实施例2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B中,如图1所示,即使乘员(驾驶员)Sm使视线朝向车门后视镜21B和第二反射镜23,通过车门后视镜壳体42B的壳体遮蔽部131也能够如箭头a7所示那样将第一反射镜22遮住。其结果是,3个部件、即车门后视镜主体41、第一反射镜22以及第二反射镜23不会被同时看到,能够减轻烦扰,并且能够防止误辨认。
实施例3
接下来对实施例3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C进行说明。关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部件、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及图13所示,实施例3的转向灯14C设置在构成车身侧部55的一部分的前挡泥板13上。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C将设置在车室18(图1)外的车门后视镜21C上的第一反射镜22中所映现的像映现在车室18内的第二反射镜23上。
如图12~图16所示,实施例3的车门后视镜21C配置在车辆12的车门(左前车门28)上,并配置在与前支柱32相比靠近车辆12的后方的位置上。前挡泥板13从前支柱32向下方相连地配置。转向灯14C设置在前挡泥板13上。车身侧部55包括前挡泥板13。第一反射镜22设置在车门后视镜21C上,对从车身侧部55的前方(图17的前视觉辨认界限位置56)到侧方(侧方视觉辨认界限位置53)的所希望的范围进行映现。第二反射镜23将来自第一反射镜22的光朝向乘员(驾驶员)Sm反射。转向灯14C设置在前挡泥板13中的、例如遮住向第一反射镜22的光的部位(例如图18的轮眉部81)。
“作为遮住向第一反射镜22的光的部位”,还可以将转向灯14C的遮蔽机构57一体地形成在前挡泥板13上。
遮蔽机构57遮住配置在第一反射镜22所映现的范围内的转向灯14C的光中的朝向第一反射镜22的光。
遮蔽机构57是在第一反射镜22与转向灯14C之间沿着转向灯14C延伸、且遮蔽从转向灯14C朝向第一反射镜22的光的遮光板。详细地说,如图14及图15所示,遮蔽机构57沿着转向灯14C的上部61覆盖上部61的整个面。遮蔽机构57的固定端62安装在前挡泥板13和转向灯14C的至少一方上。
遮蔽机构(遮光板)57的材质是任意的,例如具有与前挡泥板13的材质相当的材质,或由不透光的树脂材料构成。固定端62具有环状板,将该环状板固定在前挡泥板13上,但也可以不是环状板。
转向灯14C具有相对于沿着左前车门28的水平线Hs在向上方15°和向下方15°的范围内照射光的照射角度α,遮蔽机构57配置在与照射角度α不干涉的位置。所谓“相对于水平线Hs”,是以将车辆12水平(图12的状态)放置的状态为基准。此外,转向灯14C包括安装在挡泥板13的开口处的发光体64、透镜65和密封部件66。
下面,一边参照图9并利用图17来说明实施例3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的作用。
在这里,在车辆12的左前侧方且下方、换言之在左前轮68附近配置了第一对象物71、第二对象物72。从车辆12的前挡泥板13到第一对象物71、第二对象物72的距离为J,从车辆12到白线74的距离为J1。驾驶者Sm的体型为标准体型。
在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C中,当坐在驾驶席27的坐席上的驾驶者Sm朝向左前方(箭头a4的方向)观察第二反射镜23时,来自成为视野死角的第一对象物71和第二对象物72的反射光到达眼睛中,因此驾驶员Sm能够通过第二反射镜23对死角区域进行视觉辨认。
具体来说,来自第一对象物71和第二对象物72的反射光通过第一反射镜22成为反射光,第一反射镜22的反射光到达第二反射镜23,通过第二反射镜23,反射光到达驾驶员的眼睛,因此能够如图9所示那样观察到死角内的状况,从而能够对死角范围进行视觉辨认。
当转向灯14C发光时,发出的光由于被设于前挡泥板13上的、遮挡光的部位(例如遮蔽机构57)遮挡,因此不会朝向车门后视镜21C的第一反射镜22。其结果是,当在第二反射镜23中映现从车身侧部55(主要是前挡泥板13)及车身侧部55的前方到侧方的所希望的范围时,不会映现出来自转向灯14C的光。因此,从车辆12的前方到侧方的所希望的范围的视觉辨认性得到提高。
此外,由于转向灯14C发出的光被遮挡光的前挡泥板13的部位(设有遮蔽机构57的部位)遮挡,所以不需要遮挡转向灯14C的光的部件,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使构造变得简单。
而转向灯14C的没有被遮挡光的部位遮挡的光从转向灯14C全方位地照射,因此能够向其他车辆传递信息。
转向灯14C具有相对于沿着左前车门28的水平线Hs在向上方15°和向下方15°的范围内照射光的照射角度α,遮蔽机构57配置在不与照射角度α发生干涉的位置上,因此,即使设置遮蔽机构57,当转向灯14C发光、闪烁时,也能够从车辆12的后侧方确认转向灯14C的光(信息)。
实施例4
接下来,利用图18~图20说明实施例4的转向灯14D。关于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4的转向灯14D设置在前挡泥板13中的遮挡朝向第一反射镜22的光的部位(挡泥板轮眉部81)上。作为遮挡光的部位的轮眉部81是沿着左前轮68向车辆12D的外侧(图20的箭头a5的方向)以弧状突出的部位。在轮眉部81中,设有转向灯14D的部位成为遮蔽机构57D。
如图19所示,遮蔽机构57D包括:朝向车辆12D后方地开设在前挡泥板13上的开口部82;朝向开口部82的方向、配置在前挡泥板13的内侧并支承着转向灯14D的发光体83的支承机构(发光体支承机构)84。
转向灯14D具有相对于沿着左前车门28的水平线Hs在向上方15°和向下方15°的范围内照射光的照射角度α。遮蔽机构57D配置在不与照射角度α干涉的位置。
实施例4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D发挥与实施例3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16C同样的效果。即,来自转向灯14D的光不会映现在第一反射镜22(图13)中。
此外,如图18所示,当转向灯14D发光时,发出的光通过图19所示的开口部82而如图20所示朝向车辆12D的后方(箭头a6的方向)照射,并且相对于沿着左前车门28的水平线Hs在向上方15°和向下方15°的范围内照射。因此,能够从车辆12D的后侧方确认转向灯14D的光(信息)。
实施例5
接下来,根据图21及图22说明实施例5。关于与实施例3同样的部件、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5中的遮蔽机构57E是设置在转向灯14E的透镜65上的遮光膜86。遮光膜86设于转向灯14E的上部61,用于遮挡朝向图13所示的第一反射镜22的光。
实施例5发挥与实施例3同样的效果。即,来自转向灯14E的光不会映现在第一反射镜22中。
本发明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在实施例中示出了用于车辆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用于车辆以外。例如能够用于道路标识、飞机等具有使用光的信号和视觉辨认装置的情况。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适用于具有对前轮周围进行视觉辨认的镜子的车辆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3-前挡泥板;14-转向灯;14a-光源;14b-转向灯的端部;16-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21-车门后视镜;22-第一反射镜;23-第二反射镜;28-车门(左前车门);32-前支柱;41-车门后视镜主体;42-车门后视镜壳体;48-上侧部;55-车身侧部;57-遮蔽机构;95-第一反射镜的外端部;96-第一反射镜的上端部;105-转向灯的内端部(透镜内端部);107-转向灯的下端(透镜下端部);108-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前表面;111-凹陷部;112-斜坡壁部;113-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外侧面;115-导光板;117-中央前端;118-上弯曲部;121-底部;122-下弯曲部;Hs-水平线;Sm-乘员(驾驶员);α-照射角度。

Claims (9)

1.一种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对车辆的前侧方进行视觉辨认,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后视镜,安装在形成车身侧部的一部分的车门上; 
第一反射镜,设于所述车门后视镜上,映现从所述车身侧部的前方到侧方的所希望的范围;和 
第二反射镜,将来自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光朝向乘员反射, 
所述车门后视镜具有车门后视镜主体和容纳保持该车门后视镜主体的车门后视镜壳体, 
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具有朝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 
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且被配置成比所述凹陷部的外缘靠里, 
在所述车门后视镜上设有转向灯, 
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形成有从中央前端到上侧部弯曲的上弯曲部,并形成有从中央前端到底部弯曲的下弯曲部, 
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在所述下弯曲部, 
所述上弯曲部随着从所述中央前端趋向于所述上侧部而向后倾斜,所述下弯曲部随着从所述中央前端趋向于所述底部而向后倾斜, 
所述转向灯设置在所述上弯曲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具有斜坡壁部,该斜坡壁部被形成为,朝向使所述第一反射镜映现所述所希望的范围的方向扩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灯被配置成,使该转向灯的内端部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外端部相比位于外侧,并且该转向灯从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前表面延伸到外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灯被配置成,使该转向灯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上 端部相比位于上方,并且该转向灯从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前表面延伸到外侧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灯具有在光透过时减弱光的光量的导光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灯具有光源和所述导光板, 
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转向灯的端部, 
所述导光板以从配置有所述光源的位置朝向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内侧延伸的方式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镜是凸面镜, 
所述凹陷部以与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的前端部相比使得所述第一反射镜位于靠车辆后方的位置的深度形成。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坡壁部在边缘形成有倒角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后视镜壳体的所述中央前端位于上下方向的中央且最靠车辆前方。 
CN201080019780.4A 2009-06-09 2010-04-20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Active CN102414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8410A JP5279623B2 (ja) 2009-06-09 2009-06-09 車体側部構造
JP2009-138410 2009-06-09
JP2009-138338 2009-06-09
JP2009138338A JP5162526B2 (ja) 2009-06-09 2009-06-09 前側方視認装置
PCT/JP2010/056977 WO2010143473A1 (ja) 2009-06-09 2010-04-20 車両の前側方を視認す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4047A CN102414047A (zh) 2012-04-11
CN102414047B true CN102414047B (zh) 2014-07-30

Family

ID=43308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9780.4A Active CN102414047B (zh) 2009-06-09 2010-04-20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45071B2 (zh)
EP (1) EP2441620B1 (zh)
CN (1) CN102414047B (zh)
WO (1) WO20101434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41552B2 (en) * 2012-01-10 2015-05-26 Xiao Lin Yu Automobile blind spot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938292B2 (ja) * 2012-08-03 2016-06-2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運搬車両の監視装置
JP5742817B2 (ja) 2012-10-19 2015-07-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見切り部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403491B2 (en) 2014-08-28 2016-08-02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camera assembly
JP2018047758A (ja) * 2016-09-20 2018-03-2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視認装置
CA3035031A1 (en) * 2018-10-22 2020-04-22 David Andrew Trytko Multi-purpose safety accessories
JP7174791B2 (ja) * 2021-03-02 2022-1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US20230087119A1 (en) * 2021-09-22 2023-03-23 Motional Ad Llc Switchable wheel view mirrors
ES2938275B2 (es) * 2021-10-05 2023-08-03 Rodriguez Barros Alejandro Sistema de visión indirecta con señal polifuncional de reflector oculto para vehículo
USD1023875S1 (en) * 2022-09-05 2024-04-23 Ruian Hong Wei Te Auto Parts Co., Ltd Towing mirr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8910A (en) * 1993-04-06 1998-09-15 Nikon Corporation Alignment method
JP3091018U (ja) * 2002-06-27 2003-01-17 茂華 張 車両ドアノブ補助警報燈
CN1774355A (zh) * 2003-02-13 2006-05-17 克雷格·哈特·麦克杜格尔 用于机动车上的前视装置
CN1789034A (zh) * 2004-12-17 2006-06-21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外部反光镜
TWM297879U (en) * 2006-04-19 2006-09-21 Chiou-Wen Jia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auxiliary direction indicator of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7806265L (sv) * 1977-06-02 1978-12-03 Jitsumori Tsuneharu Anordning vid en fordonsbackspegel
US4300544A (en) 1978-09-05 1981-11-17 Dia-Sert Corp. Disposable female contraceptive
JPS5719468Y2 (zh) * 1978-10-05 1982-04-23
US4685779A (en) * 1986-04-28 1987-08-11 Kasos N.V. Combined forward and rearward viewing mirror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JPS6349707A (ja) 1986-08-20 1988-03-0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通信用光フアイバ
JPS6349707U (zh) * 1986-09-18 1988-04-04
JPH068773A (ja) 1992-03-31 1994-01-18 Isato Kato 車輌及びその制動灯並びに照明灯
JP3091018B2 (ja) 1992-05-28 2000-09-25 株式会社片山化学工業研究所 海生付着生物の付着防止剤
JP3033516U (ja) * 1996-07-05 1997-01-28 紀明 井手 方向指示機付きバックミラー
JP3033516B2 (ja) 1997-03-14 2000-04-17 豊丸産業株式会社 遊技機
US6250766B1 (en) * 1999-12-02 2001-06-26 Ford Global Tech.Inc Vehicle image acquisition and display assembly
US6406170B1 (en) * 2000-11-30 2002-06-18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Mirror head assembly
AR031375A1 (es) * 2001-02-08 2003-09-24 Marinaro Hector Luis Conjunto de espejos para su uso en vehiculos automotores
US6485155B1 (en) * 2001-07-06 2002-11-26 Bernard Duroux Multiplexing mirror
EP1445149B1 (en) * 2002-12-20 2006-01-18 Murakami Corporation Outer mirror
JP2005059822A (ja) 2002-12-20 2005-03-10 Murakami Corp アウターミラー
DE602004016463D1 (de) 2003-02-13 2008-10-23 Craig Hart Macdougall Vorwärtsblick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04255915A (ja) 2003-02-24 2004-09-1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廻りミラー配置構造
JP2005199844A (ja) * 2004-01-15 2005-07-28 Honda Motor Co Ltd 運転支援装置
JP4527555B2 (ja) * 2005-01-24 2010-08-18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ターンランプ及びターンランプ付きドアミラー
JP2008016636A (ja) 2006-07-06 2008-01-24 Nec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73246A (ja) 2008-01-28 2009-08-0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前側方視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8910A (en) * 1993-04-06 1998-09-15 Nikon Corporation Alignment method
JP3091018U (ja) * 2002-06-27 2003-01-17 茂華 張 車両ドアノブ補助警報燈
CN1774355A (zh) * 2003-02-13 2006-05-17 克雷格·哈特·麦克杜格尔 用于机动车上的前视装置
CN1789034A (zh) * 2004-12-17 2006-06-21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外部反光镜
TWM297879U (en) * 2006-04-19 2006-09-21 Chiou-Wen Jia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auxiliary direction indicator of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43473A1 (ja) 2010-12-16
EP2441620A4 (en) 2012-11-28
US8545071B2 (en) 2013-10-01
EP2441620A1 (en) 2012-04-18
US20120075879A1 (en) 2012-03-29
EP2441620B1 (en) 2014-05-07
CN102414047A (zh) 2012-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4047B (zh) 车辆的前侧方视觉辨认装置
JP6453999B2 (ja) 車両用内装部品
JP6852584B2 (ja) 車両後方視認装置
JP6114091B2 (ja) 乗物用照明装置
KR102123496B1 (ko) 센서 탑재 구조
JP2010254257A (ja) 車両用照明装置
CN107406042B (zh) 车辆用内饰部件
JP2001060403A (ja) 可視光カット遮光シェードを用いたヘッドランプおよび該ヘッドランプを照明源とする車両用暗視装置
JP5658970B2 (ja) ドアミラー
EP3511205A1 (en) Vehicular detection device and vehicular lamp
JP6227947B2 (ja) 車両用灯具
KR101756349B1 (ko) 차량의 레이더-카메라 센서 모듈 장착 구조
ES2551513B2 (es) Luz de proximidad para vehículo automóvil
JP6470509B2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5279623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7063776B2 (ja) 車両用撮像ユニット
JP5039749B2 (ja) 車両の前側方視認装置
CN110857070B (zh) 外界传感器
EP3858674A1 (en) Lamp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2010285003A (ja) 前側方視認装置
JP5934662B2 (ja) 車両用固定窓
JP2015112955A (ja)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US20200070738A1 (en) Vehicle imaging unit arrangement structure
JP5244760B2 (ja) 車輌用灯具
KR20110112574A (ko) 간접광을 구비한 자동차 사이드미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