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1957A - 保险杠加强件和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加强件和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71957A CN102371957A CN2011102220303A CN201110222030A CN102371957A CN 102371957 A CN102371957 A CN 102371957A CN 2011102220303 A CN2011102220303 A CN 2011102220303A CN 201110222030 A CN201110222030 A CN 201110222030A CN 102371957 A CN102371957 A CN 1023719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bumper reinforcement
- vehicle
- flange
- 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06—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保险杠加强件(16,40),包括:主壁(21,41),其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壁(22,42)和第二壁(23,43),该第一壁和第二壁在第一方向上从主壁突出以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延伸;凸缘(24,44),其沿着第一方向从第一壁和第二壁的相应端突出,主壁、第一壁、第二壁以及凸缘彼此整体地形成;以及逐渐缩窄部(22b,23b/42b,43b),其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处,其中,第一壁和第二壁在纵向方向上的各个突出长度在宽度方向上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到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逐渐减小以形成逐渐缩窄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大致涉及一种保险杠加强件和一种保险杠装置,该保险杠加强件和该保险杠装置布置在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上。
背景技术
在JP2006-151095A(在下文中被称为参考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已知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加强件。如图7A和7B所示,保险杠加强件91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由挤压部件形成的主体92。主体92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被朝向车体弯曲并且被斜对地切割。保险杠加强件91还包括具有凹槽部的加强部件93。加强部件93从车辆的前侧附接于主体92的端部中的每一个的切割表面,由此,可以在主体92的端部处获得符合车辆的设计的倾斜表面,同时端部不被过度地弯曲。另外,因为主体92的端部的一部分被斜对地切割,所以主体92的弯曲强度可能降低。然而,加强部件93附接于主体92的端部。因此,例如,在车辆碰撞并且冲击倾斜地作用在车辆上的情况下,加强件93可以保证对由碰撞引起的冲击的能量的一定程度的抵抗。
此外,已知的公开在JP2000-334530A(在下文中被称为参考文献2)中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加强件通过冲压或另外的加工技术整体地形成。该保险杠加强件设计成使得截面宽度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端部到中间部逐渐减小,以降低由于对车辆的前侧的全宽部的碰撞而产生的、施加于车辆的乘坐者的冲击。因此,如上所述设计的保险杠加强件可以在降低施加于乘坐者的冲击的同时吸收由前碰撞引起的较大的冲击能量。
根据参考文献1中描述的保险杠加强件91,具有预定弯曲强度的加强部件93通过焊接或机械附接技术附接于主体92的端部的切割表面。因此,保险杠加强件91的构件的数量和保险杠加强件91的制造过程中的工时增加,因而导致成本增大。
根据参考文献2,保险杠加强件的截面宽度在中间部处是最小的。因此,在当车辆碰撞时集中载荷在宽度方向上仅作用在车辆的中间部上的情况下,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可以容易地断裂,因此,保险杠加强件变形为基本上V形的形状。
因此,存在对保险杠加强件和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的需要,该保险杠加强件和该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适合于车辆的不同设计,并且保证高的弯曲强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险杠加强件,该保险杠加强件由用铝合金制成的挤压部件形成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该保险杠加强件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所述端部连接于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件。该保险杠加强件包括:主壁,该主壁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壁和第二壁,该第一壁和该第二壁分别从主壁的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突出以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延伸;凸缘,该凸缘沿着第一方向从第一壁和第二壁的相应端突出以面向彼此,所述相应端在纵向方向上位于车辆的内侧处,主壁、第一壁、第二壁以及凸缘彼此整体地形成;以及逐渐缩窄部,该逐渐缩窄部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处,其中,第一壁和第二壁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的各个突出长度被设计成在宽度方向上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到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逐渐减小以形成所述逐渐缩窄部。
根据保险杠加强件的构造,第一壁的端部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和第二壁的端部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沿着宽度方向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因此,获得逐渐缩窄部。因此,保险杠加强件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可以被进一步最小化,由此扩展保险杠加强件相对于车辆的不同设计的通用性。另外,可以获得具有最小化尺寸的保险杠加强件。此外,可以获得具有取决于形状的足够强度的保险杠加强件。因此,例如,即使在发生车辆的偏置碰撞的情况下,即,在当车辆碰撞时冲击施加于车辆的前侧的部分的情况下,保险杠加强件确定地接收由于偏置碰撞产生的载荷。同时,保险杠加强件构造为具有例如由板部件支承的两个端部的支承梁。保险杠加强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通常在强度上是较弱的。然而,第一壁和第二壁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在中间部处是最长的。因此,保险杠加强件可以充分地保证弯曲强度。例如,即使在集中载荷由于车辆的正面碰撞而作用在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上的情况下,也抑制了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发生断裂,因此,抑制了保险杠加强件变形为基本上V形的形状。特别地,保险杠加强件由主壁、第一壁、第二壁和凸缘整体地形成,由此导致保险杠加强件的构件减少。
根据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随着逐渐缩窄部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延伸的各个突出长度在宽度方向上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到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逐渐减小,凸缘沿着第一方向突出的各个突出长度增大。
因此,在保险杠加强件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的截面区域被构造成使得随着凸缘在第一方向上的突出长度逐渐增大,逐渐缩窄部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逐渐减小。也就是,凸缘的在第一方向上面向彼此的端之间的距离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到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逐渐减小,因此,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处的截面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基本上封闭的截面区域。因此,逐渐缩窄部在纵向方向上的突出长度的前述减小由凸缘在第一方向上的突出长度的前述增大补偿。因此,抑制了保险杠加强件的强度降低。另外,扩展了保险杠加强件相对于车辆的不同设计的通用性。
根据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又一个方面,保险杠加强件还包括:第一卷边,该第一卷边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在主壁的中间部处以在纵向方向上从主壁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第一卷边沿着宽度方向在主壁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以及第二卷边,该第二卷边形成在第一卷边的上侧和下侧处以在纵向方向上从主壁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第二卷边沿着宽度方向在主壁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因此,通过第一卷边和第二卷边可以使主壁的弯曲强度增大。另外,上壁和下壁之间的开放截面区域通过第二卷边被抑制竖直地展开并且使保险杠加强件的强度的降低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又一个方面,由第一壁和凸缘中的一个以及由第二壁和凸缘中的另一个限定的各个角部通过冲压形成,以使第一壁和第二壁在宽度方向上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到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的各个突出长度逐渐减小,并且根据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各个突出长度的减小使凸缘在第一方向上的各个突出长度逐渐增大。
根据保险杠加强件的前述构造,第一壁的端部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和第二壁的端部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沿着宽度方向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因此,获得逐渐缩窄部。因此,可以使保险杠加强件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进一步最小化,从而扩展保险杠加强件相对于不同的车辆设计的通用性。同时,保险杠加强件被构造为具有例如由板部件支承的两个端部的支承梁。保险杠加强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通常在强度上是较弱的。然而,第一壁和第二壁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在中间部处是最长的。因此,保险杠加强件可以充分地保证弯曲强度。例如,即使在集中载荷由于车辆的正面碰撞而作用在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上的情况下,也抑制了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发生断裂,因此,抑制了保险杠加强件变形为基本上V形的形状。另外,在保险杠加强件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处的截面区域被构造成使得随着凸缘在第一方向上的突出长度逐渐增大,逐渐缩窄部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逐渐减小。也就是,凸缘的在第一方向上面向彼此的端之间的距离从保险杠加强件的中间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因此,在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处的截面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基本上封闭的截面区域。因此,逐渐缩窄部在纵向方向上的突出长度的前述减小由凸缘在第一方向上的突出长度的前述增大补偿。因此,抑制了保险杠加强件的强度降低。另外,扩展了保险杠加强件相对于不同的车辆设计的通用性。特别地,保险杠加强件由主壁、第一壁、第二壁以及凸缘整体地形成,从而导致保险杠加强件的构件的减少。
根据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保险杠加强件和包括一对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件。
根据前述构造,可以获得充分地保证弯曲强度且适合于车辆的不同设计的保险杠装置,同时使构件的数量最小化。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前述和附加的特点和特征从参照附图进行的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变得更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文中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加强件的透视图;
图2A是沿图3中的线2A-2A截取的截面图;
图2B是沿图3中的线2B-2B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文中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如何制造根据本文中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截面图;
图5A是根据本文中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截面图;
图5B是根据本文中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截面图;
图6A是示出如何制造根据本文中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示意图;
图6B是示出如何制造根据本文中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示意图;
图6C是示出如何制造根据本文中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示意图;
图6D是示出如何制造根据本文中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示意图;
图7A是已知的用于车辆的保险杠加强件的前视图;以及
图7B是已知的保险杠加强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的说明描述如下。在图3的平面图中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的保险杠装置。如图3所示,例如由金属板制成并且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部件11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侧部件11中的每一个与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的截面的中空部件对应。该对侧部件11构成车体的一部分。支架12焊接于侧部件11的相应前端上以封闭侧部件11的相应开口。例如由金属板制成的支架12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基本上矩形的形状。
一对粉碎箱13附接于焊接在侧部件11上的支架12的相应前表面。用作连接部件的粉碎箱13中的每一个例如由用铝合金制成的挤压部件形成。与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的截面的中空部件对应的粉碎箱13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粉碎箱13具有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粉碎箱13布置成使得中心轴线与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侧部件11的中心轴线对齐。支架1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于粉碎箱13的相应后端上。例如,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载荷沿着中心轴线作用在粉碎箱13中的每一个上。结果,该对粉碎箱13永久地变形并且因此吸收由碰撞引起的冲击能量。
例如由金属板制成的板15固定于粉碎箱13的相应前端上以封闭粉碎箱13的相应开口。板15连接于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两个端部。保险杠加强件16例如由用铝合金制成的挤压部件形成。保险杠加强件16包括直线部17和倾斜部18,该直线部17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该倾斜部18在宽度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外侧从直线部17的相应端连续地延伸以朝向车辆的后侧倾斜。倾斜部18中的一个和直线部17的一个端之间的边界部以及倾斜部18中的另一个和直线部17的另一个端之间的边界部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设置。倾斜部18在纵向方向上布置在粉碎箱13的前侧处以面向粉碎箱13。倾斜部18的后表面(在纵向方向上在车辆的内侧处)被构造成具有与板15的前表面的倾斜度一致的倾斜度,该倾斜部18的后表面位于车体附近。板15的前表面与倾斜部18的后表面接触。因此,保险杠加强件16的端部和粉碎箱13经由倾斜部18和板15之间的接触部相互连接。
图1是保险杠加强件16的透视图。图2A和2B是分别沿图3中的线2A-2A和2B-2B截取的截面图。如图2A和2B所示,保险杠加强件16整体地包括主壁21、上壁22(第一壁)、下壁23(第二壁)、以及凸缘24。主壁21在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延伸(该第一方向与车辆的竖直方向对应)。上壁22和下壁23朝向车辆的后侧(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分别从主壁21的上端和下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突出。在竖直方向上面向彼此的凸缘24分别从上壁22和下壁23的后端(端)向下和向上突出。换言之,保险杠加强件16具有开放截面区域,该开放截面区域具有近似C形状。
主壁21沿着宽度方向在整个长度上具有基本上恒定的截面区域。主壁21包括第一卷边26和一对第二卷边27。朝向后侧(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凹进的、具有基本上U形状的第一卷边26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在主壁21的中间部处。朝向后侧(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凹进的、具有基本上U形状的第二卷边27形成在第一卷边26的上侧和下侧处。第一卷边26和第二卷边27沿着宽度方向在保险杠加强件16的整个长度上(在主壁2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参照图1)。第一卷边26和第二卷边27增大了主壁21的弯曲强度。特别地,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通过该对第二卷边27抑制了上壁22和下壁23从该上壁22和下壁23的与主壁21接触的相应接触部向上和向下地扩展。也就是,通过该对第二卷边27抑制了限定在上壁22和下壁23之间的开放截面区域在竖直方向上扩展。
上壁22和下壁23包括分别形成在直线部17处的第一部分22a和23a。第一部分22a和23a从直线部17朝向后侧突出以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恒定的突出长度。此外,上壁22包括分别形成在倾斜部18的部分处的逐渐缩窄部22b,下壁23包括分别形成在倾斜部18的部分处的逐渐缩窄部23b(逐渐缩窄部22b在宽度方向上布置在上壁22的端部处,逐渐缩窄部23b在宽度方向上布置在下壁23的端部处)。上壁22和下壁23的相应突出长度沿着宽度方向从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中间部到保险杠加强件16的端部逐渐减小,由此,获得逐渐缩窄部22b和23b。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16中,沿着宽度方向朝向车辆的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9形成在倾斜部18的相应部分处,其中,逐渐缩窄部22b和23b不形成在倾斜部18的该相应部分处。延伸部29中的一个连接在倾斜部18中的一个的部分上,其中,上壁22和下壁23形成在倾斜部18中的该一个的该部分处。同样地,延伸部29中的另一个连接在倾斜部18中的另一个的部分上,其中,上壁22和下壁23形成在倾斜部18中的该另一个的该部分处。第二部分30a形成在连接于倾斜部18的部分的延伸部29处,其中,上壁22形成在倾斜部18的该部分处。第二部分30a朝向后侧突出以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恒定的长度。第二部分30b形成在连接于倾斜部18的部分的延伸部29处,其中,下壁23形成在倾斜部18的该部分处。可替换地,第二部分30a和30b可以形成为分别构成上壁22和下壁23的部分。
凸缘24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形成在直线部17处的第一凸缘部24a和形成在倾斜部18处的第二凸缘部24b。第一凸缘部24a从上壁22和下壁23的相应后端向下和向上突出以在竖直方向上具有恒定的突出长度。第二凸缘部24b分别从逐渐缩窄部22b和23b向下和向上突出以在竖直方向上具有突出长度。第二凸缘部24b的突出长度设计成沿着宽度方向从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中间部到端部逐渐增大。换言之,随着逐渐缩窄部22b和23b朝向车辆的后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减小,第二凸缘部24b的在竖直方向上的突出长度增大。
如上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被构造成使得直线部17包括在纵向方向上最厚的基本上恒定的截面区域。另外,保险杠加强件16设计成使得倾斜部18的各个部分沿着宽度方向从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中间部到端部逐渐减小。
螺栓插入孔24c形成在第二凸缘部24b中的每一个中以面向粉碎箱13的前侧。插入在相应的螺栓插入孔24c中的螺栓的螺纹部通过螺母与保险杠加强件16和板15旋拧在一起,以由此将粉碎箱13固定于保险杠加强件16上。
此外,保险杠加强件16整体地包括螺纹突出部28,该螺纹突出部28在竖直方向上朝向彼此相对的侧从上壁22和下壁23的与主壁21连接的相应连接部突出。螺纹突出部28沿着宽度方向在保险杠加强件16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换言之,螺纹突出部28在与凸缘24分别从上壁22和下壁23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螺纹突出部28用于抑制上壁22和下壁23之间的开放截面区域在竖直方向上扩展。特别地,凸缘24用作向内凸缘,该向内凸缘在竖直方向上面向彼此并且在与开放截面区域扩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从而进一步抑制开放截面区域在竖直方向上扩展。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16的操作将说明如下。例如,车辆的正面碰撞发生,从而冲击从车辆的前侧作用在车辆上。此时,来自车辆的前侧的冲击通过保险杠加强件16和粉碎箱13传递至侧部件11(车体)。在车辆的正面碰撞中,粉碎箱13永久变形,从而吸收传递给车体和车辆的乘坐者的冲击。
如上所述,凸缘24(向内凸缘)、第二卷边27以及螺纹突出部28布置在保险杠加强件16处,由此抑制了上壁22和下壁23之间的开放截面区域在竖直方向上扩展。另一方面,第一卷边26和第二卷边27布置在主壁21处,从而增大了主壁21的弯曲强度。此外,与粉碎箱13固定于主壁部21的情况相比,粉碎箱13固定于凸缘24(板15),从而使弯曲强度进一步增大。因此,在车辆的正面碰撞的情况下,保险杠加强件16接收由于正面碰撞的冲击产生的、施加于车辆的载荷而不使弯曲强度降低。因此,保险杠加强件16可以进一步吸收由于正面碰撞产生的冲击的能量。
接着,如下将说明如何制造保险杠加强件16。如图4所示,用于保险杠加强件16的工作材料W具有通过挤压模制形成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工作材料W与沿着宽度方向在整个长度上具有基本上C形的截面的杆形部件对应。工作材料W的基本上C形的截面与直线部17的形状对应。换言之,工作材料W整体地包括上壁部U、下壁部L、以及凸缘F。上壁部U具有与第一部分22a的截面相似的截面。下壁部L具有与第一部分23a的截面相似的截面。凸缘F具有与第一凸缘部24a的截面相似的截面。
在对工作材料W挤压模制加工之后,具有与倾斜部18的内壁表面一致的外壁表面的第一模具K1在冲压加工中附接在工作材料W内。另外,第二模具K2同时从凸缘F的外侧到由图4中的箭头表示的向下方向在工作材料W的厚度方向上紧压住凸缘F。第二模具K2具有与倾斜部18的面向车辆的后侧的外壁表面一致的内壁表面。在前述的冲压加工中,通过冲压形成由上壁部U和连接于上壁部U的凸缘F限定的角部,并且通过冲压形成由下壁部L和连接于下壁部L的凸缘F限定的角部。此外,上壁部U和下壁部L的在与车辆的纵向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的相应突出长度被缩短(减小),由此形成逐渐缩窄部22b和23b。此外,凸缘F的在与车辆的竖直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的相应突出长度根据上壁部U和下壁部L的相应突出长度的减小而被延长(增大),由此形成第二凸缘部24b。另外,为了使得在保险杠加强件16(工作材料w)内的第一模具K1可以在前述冲压加工之后容易地从保险杠加强件16(工作材料w)中移去,第二凸缘部24b的设置于在宽度方向上比凸缘24b的与板15(粉碎箱13)连接的连接部远的外侧处的部分被切除(见图1)。
此后,通过另一种加工技术使工作材料W弯曲或加工工作材料W以形成直线部17和倾斜部18,因此,完整地形成保险杠加强件16。用于工作材料W的弯曲加工可以和冲压加工一起执行。可选择地,弯曲加工可以和与冲压加工不同的加工一起执行。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将获得下列效果。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装置中,上壁22的(在倾斜部18处的)端部的朝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和下壁23的端部的朝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长度沿着宽度方向从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中间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因此,获得逐渐缩窄部22b和23b。因此,可以使保险杠加强件1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进一步最小化,从而扩展保险杠加强件16相对于车辆的不同设计的通用性。另外,由于永久变形行为,因此不形成逐渐缩窄部22b和23b。也就是,由于上壁22和下壁23在压缩下的屈曲变形,因此不形成逐渐缩窄部22b和23b。因此,可以获得具有最小化尺寸的保险杠加强件16。另外,可以获得具有取决于形状的足够强度的保险杠加强件16。因此,例如,即使在发生车辆的偏置碰撞的情况下,即,在当车辆碰撞时冲击施加于车辆的前侧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保险杠加强件16的倾斜部18确定地接收由于偏置碰撞导致的载荷。同时,保险杠加强件16被构造为具有例如由板15支承的两个端部的支承梁。在宽度方向上与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中间部对应的直线部17通常在强度上是较弱的。然而,上壁22和下壁23的朝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在直线部17处是最长的。因此,保险杠加强件16可以充分地保证弯曲强度。例如,即使在集中载荷由于车辆的正面碰撞而作用在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中间部上的情况下,也抑制了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中间部发生断裂,因此,抑制了保险杠加强件16变形为基本上V形。换言之,根据已知的具有恒定截面区域的保险杠加强件,该已知的保险杠加强件的尺寸需要减小以符合车辆的不同设计。另外,该已知的保险杠加强件的厚度和用于该已知的保险杠加强件的铝合金的弯曲强度需要增大,以便该已知的保险杠加强件可以保证所需的强度。然而,对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16来说,该已知的保险杠加强件所需的这些对策是不必需的。因此,由于保险杠加强件16的重量的增大以及由于用于保险杠加强件16的附加材料而产生的成本可以降低。尤其是,保险杠加强件16由主壁21、上壁22、下壁23以及凸缘24整体地形成,从而导致保险杠加强件16的构件的减少。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保险杠加强件1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的端部处的截面区域被构造成使得随着凸缘24(第二凸缘部24b)的在竖直方向上的突出长度逐渐增大,逐渐缩窄部22b和23b的朝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长度逐渐减小。也就是,凸缘24的在竖直方向上面向彼此的端之间的距离从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中间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因此,在保险杠加强件16的端部处的截面区域中的每一个包括基本上封闭的截面区域。因此,逐渐缩窄部22b和23b的在纵向方向上的突出长度的前述减小由凸缘24的在竖直方向上的突出长度的前述增大补偿。因此,抑制了保险杠加强件16的强度降低。另外,扩展了保险杠加强件16相对于车辆的不同设计的通用性。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主壁21的弯曲强度可以通过第一卷边26和第二卷边27增大。另外,在上壁22和下壁23之间的开放截面区域通过第二卷边27被抑制竖直地扩展并且使保险杠加强件16的强度的降低最小化。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当逐渐缩窄部22b和23b通过冲压形成时,第二凸缘部24b同时地形成。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螺纹突出部28形成在上壁22和下壁23的与主壁21连接的相应连接部处,由此在车辆碰撞时抑制开放截面区域竖直地扩展。另外,凸缘24用作向内凸缘,该向内凸缘在竖直方向上面向彼此并且在与开放截面区域扩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由此进一步抑制开放截面区域竖直地扩展。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保险杠加强件16通过凸缘24(第二凸缘部24b)连接于粉碎箱13(板15)。因此,例如,由于车辆的碰撞产生的载荷可以被粉碎箱13的基本上矩形的截面区域接收。因此,与粉碎箱13固定于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主壁21的情况相比,保险杠加强件16的弯曲强度被进一步增大。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凸缘24用作向内凸缘。因此,避免了散热器的冷却性能下降,同时流动向散热器的空气流不被凸缘24干扰。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保险杠加强件16可以通过例如挤压模制、冲压等的一般加工技术的结合形成。
保险杠加强件40的第二实施方式将参照图5A和5B的图示如下说明。因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40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16在制造方法上不同,所以将省略第二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那些构造相似的构造的说明。
图5A和5B示出了与图2A和2B中示出的保险杠加强件16对应的保险杠加强件40的截面图。如图5A和5B所示,保险杠加强件40包括主壁41、上壁42和下壁43(用作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凸缘44。如从图5A和5B中看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卷边27不布置在主壁41处。上壁42和下壁43从主壁41的上端和下端(用作第一端和第二端)朝向车辆的后侧(在纵向方向上朝向车辆的内侧)突出。相似地,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上壁42和下壁43包括分别形成在直线部17处的第一部分42a和43a。第一部分42a和43a朝向后侧从直线部17突出以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恒定的突出长度。此外,上壁42包括分别形成在倾斜部18处的逐渐缩窄部42b,并且下壁43包括分别形成在倾斜部18处的逐渐缩窄部43b(逐渐缩窄部42b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上壁42的端部处,逐渐缩窄部43b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下壁43的端部处)。逐渐缩窄部42b的朝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和逐渐缩窄部43b的朝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长度设计成沿着宽度方向从保险杠加强件40的中间部到端部逐渐减小。因此,获得逐渐缩窄部42b和43b。另外,在竖直方向上面向彼此的凸缘44从上壁42和下壁43的后端(端)向下和向上突出。凸缘44的沿着竖直方向从上壁42和下壁43突出的突出长度设计成沿着宽度方向在保险杠加强件40的整个长度上是恒定的。
接着,将如下描述如何制造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40。用于保险杠加强件40的由铝合金制成的工作材料W1具有通过挤压模制形成的形状。如在截面中看到的,工作材料W1整体地包括主壁41、上壁部U1以及下壁部L1,上壁部U1和下壁部L1分别从主壁41的上端和下端朝向后侧突出。换言之,工作材料W1与杆形部件对应,该杆形部件包括沿着宽度方向在整个长度上具有基本上U形的开放截面区域。
如图6B所示,在对工作材料W1进行挤压模制加工之后,在切割加工中沿着切割面线CL切割上壁部U1和下壁部L1中的每一个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因此,上壁部U1的朝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在宽度方向上朝向两个边缘减小。同样地,下壁部L1的朝向后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在宽度方向上朝向两个边缘减小。
如图6C所示,在对工作材料W1进行切割加工之后,在竖直方向上面向彼此的上壁部U1和下壁部L1在冲压加工中被沿着凸缘弯曲线BL向下和向上地弯曲。凸缘弯曲线BL沿着被限定成面向车辆的后侧的上壁部U1和下壁部L1的相应外部形状以平行的方式延伸。如上所述,上壁42(第一部分42a,逐渐缩窄部42b)、下壁43(第一部分43a,逐渐缩窄部43b)以及凸缘44被完整地形成。
如图6D所示,在对工作材料W1进行冲压加工之后,工作材料W1在逐渐缩窄部42b的相对于第一部分42a的边界位置处以及在逐渐缩窄部43b的相对于第一部分43a的边界位置处被弯曲,由此形成直线部17和倾斜部18。因此,完整地形成了保险杠加强件40。
如上所述,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16的效果之外,通过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40获得下列效果。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工作材料W1(挤压部件)的截面区域具有简单的形状,并且可以被容易地形成,从而导致挤压模制加工的工时的减少。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上壁42(第一部分42a,逐渐缩窄部42b)、下壁43(第一部分43a,逐渐缩窄部43b)以及凸缘44可以同时通过冲压(冲压加工)由上壁部U1和下壁部L1形成。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主壁41的弯曲强度可以通过第一卷边26增大。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的保险杠加强件16,40可以如下地改变。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中,逐渐缩窄部22b和23b,42b和43b不必形成为与倾斜部18中的每一个的倾斜度一致。例如,逐渐缩窄部22b和23b,42b和43b可以形成为在保险杠加强件16,40(上壁22,42和下壁23,43)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即,逐渐缩窄部22b和23b,42b和43b可以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从保险杠加强件16,40的中间部延伸到保险杠加强件16,40的端部。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只要主壁21,41的截面区域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则主壁21,41可以弯曲成在截面上为弧形或基本上M形。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粉碎箱13(板15)可以固定在主壁21,41上以在竖直方向上插入在凸缘24,44之间。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粉碎箱13可以从保险杠加强件16,40上去除。相反地,侧部件11可以直接连接于保险杠加强件16,40。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的保险杠加强件16,40可以适合于车辆的后部部分。
Claims (5)
1.一种保险杠加强件(16,40),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40)由用铝合金制成的挤压部件形成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40)包括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所述端部连接于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件(13),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40)包括:
主壁(21,41),所述主壁(21,41)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一壁(22,42)和第二壁(23,43),所述第一壁(22,42)和所述第二壁(23,43)分别从所述主壁(21,41)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突出而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朝向所述车辆的内侧延伸;
凸缘(24,44),所述凸缘(24,44)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壁(22,42)和所述第二壁(23,43)的相应端突出成面向彼此,所述相应端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位于所述车辆的内侧处;
所述主壁(21,41)、所述第一壁(22,42)、所述第二壁(23,43)以及所述凸缘(24,44)彼此整体地形成;以及
逐渐缩窄部(22b,23b/42b,43b),所述逐渐缩窄部(22b,23b/42b,43b)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第一壁(22,42)和所述第二壁(23,43)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处;
其中,所述第一壁(22,42)和所述第二壁(23,43)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朝向所述车辆的内侧突出的各个突出长度被设计成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40)的中间部到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40)的端部逐渐减小而形成所述逐渐缩窄部(22b,23b/42b,43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加强件(16,40),其中,随着所述逐渐缩窄部(22b,23b/42b,43b)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朝向所述车辆的内侧延伸的各个突出长度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40)的中间部到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40)的端部逐渐减小,所述凸缘(24,44)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各个突出长度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加强件(16),还包括:第一卷边(26),所述第一卷边(26)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所述主壁(21)的中间部处且形成为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从所述主壁(21)朝向所述车辆的内侧突出,所述第一卷边(26)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在所述主壁(2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以及第二卷边(27),所述第二卷边(27)形成在所述第一卷边(26)的上侧和下侧处且形成为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从所述主壁(21)朝向所述车辆的内侧突出,所述第二卷边(27)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在所述主壁(2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加强件(16),其中,由所述凸缘(24)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一壁(22)以及由所述凸缘(24)中的另一个和所述第二壁(23)限定的各个角部通过冲压形成,且形成为:使所述第一壁(22)和所述第二壁(23)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的中间部到所述保险杠加强件(16)的端部的所述各个突出长度逐渐减小,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壁(22)和所述第二壁(23)的所述各个突出长度的减小使所述凸缘(24)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各个突出长度逐渐增大。
5.一种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加强件(16,40)以及连接部件(13),所述连接部件(13)包括一对连接部件(1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72980A JP5584039B2 (ja) | 2010-07-30 | 2010-07-30 | バンパリインホース及び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
JP2010-172980 | 2010-07-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71957A true CN102371957A (zh) | 2012-03-14 |
CN102371957B CN102371957B (zh) | 2014-08-20 |
Family
ID=44971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22030.3A Active CN102371957B (zh) | 2010-07-30 | 2011-07-29 | 保险杠加强件和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69415B2 (zh) |
EP (1) | EP2412582B1 (zh) |
JP (1) | JP5584039B2 (zh) |
CN (1) | CN102371957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7499A (zh) * | 2011-10-21 | 2013-04-24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保险杠装置及其溃缩盒 |
CN110293923A (zh) * | 2018-03-22 | 2019-10-0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骨架构造 |
CN110641402A (zh) * | 2018-06-27 | 2020-01-03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门防撞梁 |
CN111194281A (zh) * | 2017-10-09 | 2020-05-22 |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保险杠横梁 |
CN112469597A (zh) * | 2018-08-01 | 2021-03-09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加固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544019A (zh) * | 2019-03-07 | 2021-10-22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保险杠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64237B2 (ja) * | 2009-11-27 | 2014-07-30 | 株式会社アステア | バンパ補強材 |
JP5864217B2 (ja) | 2011-11-04 | 2016-02-1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バンパ補強材 |
JPWO2013157122A1 (ja) * | 2012-04-19 | 2015-12-2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JP6014417B2 (ja) * | 2012-08-28 | 2016-10-25 | 株式会社アステア | バンパー |
KR101424529B1 (ko) | 2012-11-26 | 2014-08-01 |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 차량용 범퍼빔 |
DE102013222923B4 (de) | 2013-11-11 | 2021-12-30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 aufprallbeständiges Strukturbautei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aufprallbeständiges Strukturbautei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as nach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 wird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
DE102013019522A1 (de) * | 2013-11-22 | 2015-05-28 |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 Fahrzeugkarosserie |
US9381880B2 (en) | 2014-04-28 | 2016-07-05 | Shape Corp. | Multi-strip beam-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beam |
US9884597B2 (en) | 2014-04-28 | 2018-02-06 | Shape Corp. | Multi-strip beam-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beam |
KR102187577B1 (ko) * | 2015-08-05 | 2020-12-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범퍼용 빔 |
DE102015117700A1 (de) * | 2015-10-16 | 2017-04-20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Querträg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Querträgers |
JP6412528B2 (ja) | 2016-07-12 | 2018-10-24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
JP6722069B2 (ja) * | 2016-09-16 | 2020-07-15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 |
US10596988B2 (en) * | 2017-03-31 | 2020-03-24 |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 Hybrid bumper bea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KR102297161B1 (ko) * | 2017-04-10 | 2021-09-02 | 닛폰세이테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자동차용의 구조 부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
JP6545753B2 (ja) * | 2017-06-21 | 2019-07-1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及び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
DE102019105188A1 (de) * | 2019-02-28 | 2020-09-03 | Böllhoff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 Aufprallschutzverstärkung einer Fahrzeugkonstruktion sowie Verbindungs-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
JP7383454B2 (ja) * | 2019-11-06 | 2023-11-20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車両用補強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車両用補強部材 |
JP7459687B2 (ja) * | 2020-07-01 | 2024-04-0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JP7543058B2 (ja) * | 2020-09-30 | 2024-09-02 | Ma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バンパレ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587674A (en) * | 1976-09-03 | 1981-04-08 | Iao Industrie Riunite Spa | Bumpers for motor vehicles |
WO1997027082A1 (en) * | 1996-01-24 | 1997-07-31 | Hydro Raufoss Automotive A/S | Bumper, and the fabrication thereof |
US20050285416A1 (en) * | 2004-06-25 | 2005-12-29 | Heatherington David W | Vehicle bumper beam |
US20070024069A1 (en) * | 2005-08-01 | 2007-02-01 | Katsutoshi Takagi | Bumper beam for veh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28852A (ja) | 1985-11-29 | 1987-06-11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車用合成樹脂製バンパ |
US5395036A (en) | 1990-03-26 | 1995-03-07 | Shape Corporation | Method of roll-forming an end automotive bumper |
JP2000334530A (ja) | 1999-03-19 | 2000-12-05 |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 断面幅を徐変させたバンパーリィンホース |
JP4080255B2 (ja) * | 2002-06-17 | 2008-04-23 | 株式会社アステア | バンパ補強材の製造方法 |
JP4413129B2 (ja) | 2004-11-26 | 2010-02-10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 |
FR2908714B1 (fr) * | 2006-11-20 | 2016-07-01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ranche Thermique Moteur | Ensemble d'absorption de chocs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face avant correspondante |
DE102006062294B4 (de) * | 2006-12-27 | 2012-12-06 | Constellium Switzerland Ag | Profil für eine Stoßstange eines Fahrzeuges, Haltewerkzeug und Rohrprofil dafür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Profils |
JP5184023B2 (ja) * | 2007-09-21 | 2013-04-17 | イイダ産業株式会社 | 発泡充填具、及び長尺状中空構造体の補強方法 |
-
2010
- 2010-07-30 JP JP2010172980A patent/JP5584039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7-29 CN CN201110222030.3A patent/CN102371957B/zh active Active
- 2011-07-29 EP EP11176037A patent/EP2412582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7-29 US US13/137,236 patent/US846941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587674A (en) * | 1976-09-03 | 1981-04-08 | Iao Industrie Riunite Spa | Bumpers for motor vehicles |
WO1997027082A1 (en) * | 1996-01-24 | 1997-07-31 | Hydro Raufoss Automotive A/S | Bumper, and the fabrication thereof |
US20050285416A1 (en) * | 2004-06-25 | 2005-12-29 | Heatherington David W | Vehicle bumper beam |
US20070024069A1 (en) * | 2005-08-01 | 2007-02-01 | Katsutoshi Takagi | Bumper beam for vehicle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57499A (zh) * | 2011-10-21 | 2013-04-24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保险杠装置及其溃缩盒 |
CN103057499B (zh) * | 2011-10-21 | 2016-04-20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保险杠装置及其溃缩盒 |
CN111194281A (zh) * | 2017-10-09 | 2020-05-22 |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保险杠横梁 |
CN111194281B (zh) * | 2017-10-09 | 2023-08-08 |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保险杠横梁 |
CN110293923A (zh) * | 2018-03-22 | 2019-10-0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骨架构造 |
CN110641402A (zh) * | 2018-06-27 | 2020-01-03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门防撞梁 |
CN110641402B (zh) * | 2018-06-27 | 2024-03-2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门防撞梁 |
CN112469597A (zh) * | 2018-08-01 | 2021-03-09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加固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544019A (zh) * | 2019-03-07 | 2021-10-22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保险杠 |
CN113544019B (zh) * | 2019-03-07 | 2024-01-30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保险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584039B2 (ja) | 2014-09-03 |
US20120025545A1 (en) | 2012-02-02 |
CN102371957B (zh) | 2014-08-20 |
EP2412582B1 (en) | 2012-11-14 |
JP2012030722A (ja) | 2012-02-16 |
US8469415B2 (en) | 2013-06-25 |
EP2412582A1 (en) | 2012-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71957A (zh) | 保险杠加强件和用于车辆的保险杠装置 | |
US6494510B2 (en) | Impact absorbing mechanism and bumper reinforcement having the mechanism | |
US8020906B2 (en) | Easily mountable motor vehicle crash apparatus | |
JP6299724B2 (ja) |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 | |
EP1972506A1 (en) | Underrun prot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20050104392A1 (en) | Bumper system | |
US9132794B2 (en) |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 |
JP5177397B2 (ja) | バンパー構造体 | |
KR102558628B1 (ko) | 차량용 구조 부재 | |
EP2979932A1 (en) | Bumper joining structure and crush box | |
US9114767B2 (en) | Bumper back beam for vehicle | |
JP5235007B2 (ja) | 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 | |
JP2003276533A (ja) | 車両用バンパ支持構造 | |
JP4527613B2 (ja) | バンパステイおよびバンパ装置 | |
KR101005460B1 (ko) |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 |
JP2007176451A (ja) | バンパアブソーバ | |
JP2008110679A (ja) |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リィ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 |
JP2006347527A (ja) | バンパ装置およびバンパステイ | |
JP2008018901A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JP2022036512A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JP6278996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JP4449754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EP3932750A1 (en) | Structural member for vehicle | |
CN220828166U (zh) | 机盖铰链结构、机盖总成和车辆 | |
JP2018030466A (ja) | 車両の衝撃吸収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