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2094A - 摩擦传动带 - Google Patents
摩擦传动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62094A CN102362094A CN2009801582115A CN200980158211A CN102362094A CN 102362094 A CN102362094 A CN 102362094A CN 2009801582115 A CN2009801582115 A CN 2009801582115A CN 200980158211 A CN200980158211 A CN 200980158211A CN 102362094 A CN102362094 A CN 1023620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er
- mass parts
- poly vbelt
- belt
- carbon bl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2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with a contact surface of special shape, e.g. tooth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06—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 F16G1/08—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04—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擦传动带(B),该摩擦传动带(B)的带体(10)包含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轮接触部分(13)。形成带轮接触部分(13)的橡胶组合物以乙烯-α-烯烃弹性体为基础橡胶,在该基础橡胶中配合有碳酸钙和炭黑,该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该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0~50质量份,该炭黑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217-4中的A法测出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擦传动带,该摩擦传动带的带体包含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轮接触部分。
背景技术
像V型带、V型多楔带(V-ribbed belt)那样,带体的带轮接触部分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摩擦传动带被广泛用于汽车发动机附件驱动(accessory drive)等用途中。在形成该带轮接触部分的橡胶组合物中配合炭黑的技术是公知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传动面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传动带,在该橡胶组合物中相对于橡胶100质量份配合有炭黑50~100质量份,基础橡胶(baserubber)采用乙烯-α-烯烃共聚橡胶,炭黑中含有氮吸附比表面积为45~80m2/g且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收值在120cm3/100g以上的高结构炭黑(high structure carbon),高结构炭黑的含量相对于橡胶100质量份在20质量份以上。
已知在驱动汽车发动机附件的带传动系统中,当带上溅到水时会引起称为蠕动(stick slip)的现象,从而产生由带与带轮之间的打滑产生的打滑的声音。由于该打滑的声音成为产生噪声的原因,因此研究讨论了各种解决措施。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由含有无机填充材料的橡胶组合物形成了传动面的传动带,无机填充材料采用亲水性无机填充材料,该亲水性无机填充材料由具有羟基或水分子的亲水性无机物或者与水反应生成亲水性无机物的亲水性无机物前体形成,在橡胶组合物中相对于橡胶100重量份,亲水性无机填充材料的含量在5重量份以上。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在带形成橡胶部的至少一部分中混入了短纤维的传动带,该传动带使用碘值在3以上且不足40的乙烯-丙烯-二烯烃类橡胶作为橡胶,单独使用尼龙短纤维作为短纤维,并且短纤维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100质量份设定为20~50质量份。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V型多楔带,该V型多楔带的带轮接触部即压缩橡胶层由配合有尼龙树脂粉末的橡胶组合物形成,该尼龙树脂粉末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100质量份为3~25质量份。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V型多楔带,该V型多楔带的带轮接触部即压缩橡胶层由配合有多孔丙烯酸短纤维(porous acrylic staple fiber)的橡胶组合物形成,该多孔丙烯酸短纤维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100质量份为1~15质量份。
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由橡胶组合物形成压缩橡胶层的V型多楔带。在该橡胶组合物中,以乙烯-α-烯烃弹性体为基础橡胶,短纤维的总添加量相对于该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0~40质量份,含有含量占短纤维总添加量的35~100质量%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作为短纤维,并且添加有炭黑25~55质量份。
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带轮接触部即压缩橡胶层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V型多楔带。在该橡胶组合物中配合有纤维长度0.1~1.0mm、水分率6~20%的极短纤维,该极短纤维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100质量份为1~15质量份。
在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一种V型多楔带,该V型多楔带的至少各楔部含有棉短纤维、尼龙短纤维和锌粉,该尼龙短纤维所具有的弹性模量介于形成各楔部的主体橡胶的弹性模量和棉短纤维的弹性模量之间。
在专利文献9中公开了一种V型多楔带。该V型多楔带的压缩橡胶层含有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短纤维并且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短纤维从楔的侧面突出,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短纤维的突出部原纤化。
在专利文献10中公开了一种V型多楔带。该V型多楔带的压缩橡胶层含有棉短纤维和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短纤维且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短纤维从楔侧面突出,突出的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短纤维原纤化,而且相对于压缩橡胶层的橡胶100重量份,棉短纤维和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短纤维的含量为:棉短纤维10~40重量份、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短纤维5~10重量份。
在专利文献11中公开了一种V型多楔带,在该V型多楔带中,埋设在形成压缩橡胶层的V形楔中的短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纤维,该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纤维的含量相对于橡胶100重量份为5~20重量份,从V形楔的侧面突出的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类短纤维原纤化。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6-266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7-1205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4-2574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4-232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4-17690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4-15052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4-125012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3-202055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1-254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1-165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7-1511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摩擦传动带是带体包含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轮接触部分的摩擦传动带,其中:
形成所述带轮接触部分的橡胶组合物以乙烯-α-烯烃弹性体为基础橡胶,在该基础橡胶中配合有碳酸钙和炭黑,该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0~50质量份,该炭黑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217-4中的A法测出的DBP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V型多楔带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V型多楔带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发动机附件驱动用带传动装置的带轮的布置图;
图4(a)~4(c)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带剖视图;
图5是表示耐热弯曲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的带轮布置的图;
图6是表示电阻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耐磨损性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的带轮布置的图;
图8是表示注水噪声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的带轮布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摩擦传动带在带体中包含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轮接触部分。形成带轮接触部分的橡胶组合物以乙烯-α-烯烃弹性体为基础橡胶,并在该基础橡胶中配合有碳酸钙和炭黑,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0~50质量份,炭黑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217-4中的A法测出的DBP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
根据该摩擦传动带,由于形成带轮接触部分的橡胶组合物以乙烯-α-烯烃弹性体为基础橡胶,并在该基础橡胶中配合有碳酸钙和炭黑,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0~50质量份,炭黑的DBP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由于三者的相互作用,即使在溅到水时也能抑制带走行时打滑的声音的产生。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摩擦传动带之一例即V型多楔带B。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V型多楔带B适用于例如汽车发动机附件驱动的用途,且该V型多楔带B形成为:带周长700~3000mm、带宽10~36mm、带厚4.0~5.0mm。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V型多楔带B包括V型多楔带体10,该V型多楔带体10具有带外周侧为粘合橡胶层11、带内周侧为压缩橡胶层12的双层结构,该V型多楔带体10的带外周侧表面贴有补强布17。而且,在粘合橡胶层11中埋设有芯线16,芯线16设置成形成在带宽方向上具有节距的螺旋。
粘合橡胶层11构成为剖面横向长度较长的矩形带状,例如厚度形成为1.0~2.5mm。粘合橡胶层11由在基础橡胶中配合有多种配合剂的橡胶组合物形成。作为形成粘合橡胶层11的橡胶组合物的基础橡胶,例如可列举出:二元乙丙橡胶(EPR)、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乙烯-α-烯烃弹性体;氯丁二烯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丙烯腈橡胶(H-NBR)等。其中,从对环境的保护、耐磨损性、耐龟裂性等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乙烯-α-烯烃弹性体。作为配合剂,例如可列举出:交联剂(例如硫磺、有机过氧化物)、抗老化剂、加工助剂、增塑剂、炭黑等补强材料、填充材料等。应予说明,形成粘合橡胶层11的橡胶组合物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将配合剂配合在基础橡胶中进行混炼得到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对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热加压再用交联剂使其交联,即得到该橡胶组合物。
压缩橡胶层12设置成构成带轮接触部分的多个V型楔13朝着带内周侧垂下。该多个V型楔13形成为分别沿带长方向延伸且剖面大致呈倒三角形的突条,并且该多个V型楔13并列设置在带宽方向上。各V型楔13形成为例如楔高2.0~3.0mm、基端间的宽度1.0~3.6mm。楔数为例如3~6个(图1中楔数为6)。
压缩橡胶层12由在基础橡胶即乙烯-α-烯烃弹性体中配合有多种配合剂的橡胶组合物形成。作为组成压缩橡胶层12的基础橡胶的乙烯-α-烯烃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二元乙丙橡胶(EPR)、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作为配合剂,例如可列举出:交联剂(例如硫磺、有机过氧化物)、抗老化剂、加工助剂、增塑剂、碳酸钙、炭黑等补强材料、填充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颗粒(重均分子量在100万以上)、短纤维14等。应予说明,形成压缩橡胶层12的橡胶组合物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将配合剂配合在基础橡胶中进行混炼得到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对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热加压再用交联剂使其交联,得到该橡胶组合物。
在形成压缩橡胶层12的橡胶组合物中配合有炭黑,而且该炭黑中含有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217-4中的A法测出的DBP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的炭黑。优选炭黑中含有快压出炉(FEF)炭黑。
优选炭黑的总含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120质量份,更优选为20~90质量份。
优选DBP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的炭黑的初级粒径为15~80nm、更优选为20~50nm,优选DBP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的炭黑的BET比表面积在400m2/g以上、更优选在600m2/g以上。从防止带发生带电的观点出发,优选DBP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的炭黑为导电性炭黑。优选DBP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的炭黑的总含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50质量份、更优选为1~30质量份。
优选FEF炭黑的总含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120质量份、更优选为20~90质量份。
此外,炭黑中还可以含有以下成分:槽黑;超耐磨炉黑(SAF)、中超耐磨炉黑(ISAF)、N-339、高耐磨炉黑(HAF)、N-351、中耐磨炉黑(MAF)、半补强炉黑(SRF)、通用炉黑(GPF)、超导电炉黑(ECF)、N-234等炉黑;细粒子热解炭黑(fine thermal furnace black,FT)、中粒子热解炭黑(mediumthermal furnace black,MT)等热解炭黑;乙炔黑等。
形成压缩橡胶层12的橡胶组合物中配合有碳酸钙。优选碳酸钙的粒径为0.001~20μm、更优选为0.001~10μm,优选碳酸钙的比表面积为0.1~30m2/g、更优选为1~30m2/g,优选碳酸钙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吸收值为10~100ml/100g、更优选为10~80ml/100g,优选碳酸钙的pH值为7.5~9.8、更优选为8.0~9.5。优选碳酸钙的含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0~50质量份、更优选为10~30质量份。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V型多楔带B中,形成包含带轮接触部分即V型楔13的压缩橡胶层12的橡胶组合物以乙烯-α-烯烃弹性体为基础橡胶,并配合有碳酸钙和炭黑,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该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0~50质量份,炭黑的DBP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因此,利用这些成分的相互作用即使在溅到水时也能够抑制带走行时打滑的声音的产生。
配合在形成压缩橡胶层12的橡胶组合物中的短纤维14设置成沿带宽方向取向。短纤维14中的一部分露出带轮接触表面,即露出V型楔13表面。露出V型楔13表面的短纤维14可以从V型楔13表面突出。
作为短纤维14,例如可列举出尼龙短纤维、维纶短纤维、棉短纤维、聚酯短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短纤维等。应予说明,短纤维14可以由一种短纤维组成,也可以由多种短纤维组成。
优选短纤维14的含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30质量份。短纤维14的长度例如为0.2~5.0mm、优选在3.0mm以下、更优选在1.0mm以下。短纤维14的纤维直径例如为10~50μm。应予说明,短纤维14例如可由以下方法制成:进行将长纤维浸渍在间苯二酚-甲醛-乳胶水溶液(以下称为“RFL水溶液”)等中然后加热的粘合处理,再沿长度方向切割成规定长度,从而得到短纤维14。
应予说明,压缩橡胶层12可以是不含短纤维14的结构,也可以是利用植绒等方式在V型楔13表面附着短纤维的结构。
粘合橡胶层11和压缩橡胶层12可由不同的橡胶组合物形成,也可以由完全相同的橡胶组合物形成。
补强布17例如可由纺织品17’形成,纺织品17’是用棉、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的织线织成平纹、斜纹、缎纹等得到的纺织品。为了让V型多楔带体10具有粘合性,在成形加工前进行将补强布17浸渍到RFL水溶液中再加热的处理和/或在成为V型多楔带体10侧的表面涂布橡胶糊再干燥的粘合处理。应予说明,可以用橡胶组合物代替补强布17形成带外周侧表面部分。补强布17可以由编织品制成。而且,还可以不设置补强布17而是由露出的橡胶组合物构成带背面。
芯线16由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PEN)、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维纶纤维等的拈线16’制成。为了让V型多楔带体10具有粘合性,在成形加工前进行将芯线16浸渍到RFL水溶液中然后加热的粘合处理和/或浸渍到橡胶糊中后再干燥的粘合处理。
接着,根据图2对上述V型多楔带B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V型多楔带B的制造过程中,外周采用具有使带背面形成规定形状的成形面的内模具,内周采用具有使带内侧形成规定形状的成形面的橡胶套。
首先,用成为补强布17的纺织品17’覆盖内模具的外周,然后在纺织品17’上缠绕用于形成粘合橡胶层11的外侧部分11b的未交联橡胶片11b’。
接着,在未交联橡胶片11b’上呈螺旋状地缠绕将成为芯线16的拈线16’,然后在拈线16’上缠绕用于形成粘合橡胶层11的内侧部分11a的未交联橡胶片11a’,再在未交联橡胶片11a’上缠绕用于形成压缩橡胶层12的未交联橡胶片12’。此时,采用配合有短纤维14的未交联橡胶片作为用于形成压缩橡胶层12的未交联橡胶片12’,短纤维14沿与缠绕方向正交的方向取向。在该未交联橡胶片12’中,短纤维14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在30质量份以下。在该短纤维14中还配合有维纶短纤维,维纶短纤维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在1质量份以上。
然后,将橡胶套套在内模具的成形体上,再将套着橡胶套的内模具安装在成形釜中,利用高温水蒸气等对内模具进行加热,并且施加高压沿半径方向将橡胶套向内推压。此时,基础橡胶边流动边进行交联反应,此外还进行将拈线16’和纺织品17’粘合到橡胶上的粘合反应。由此,成形得到筒状的带板料(带体预制品)。
然后,从内模具中取出带板料,将带板料沿长度方向分割成数块后,对各块带板料的外周进行研磨切削形成V型楔13,即形成带轮接触部分。此时,露出带轮接触表面的短纤维14成为从带轮接触表面突出的形态,即从V型楔13表面突出的形态。
最后,将已切割下来且外周形成了V型楔13的带板料切成规定宽度,再将切好的各块带板料里外翻过来得到V型多楔带B。
接着,对采用上述V型多楔带B的设置在汽车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附件驱动带传动装置30进行说明。
图3表示该发动机附件驱动带传动装置30的带轮布置。该发动机附件驱动带传动装置30采用缠绕在四个多楔带轮和两个平带轮这六个带轮上的S形驱动方式。
该发动机附件驱动带传动装置30的布置包括:位于最上方的动力转向装置用带轮31、配置在该动力转向装置用带轮31下方的交流发电机用带轮32、配置在动力转向装置用带轮31左下方的平带轮的带张紧轮33、配置在该带张紧轮33下方的平带轮的水泵用带轮34、配置在带张紧轮33左下方的曲轴带轮35、配置在该曲轴带轮35右下方的空调用带轮36。其中,除平带轮即带张紧轮33和水泵用带轮34以外均为多楔带轮。V型多楔带B设置成:先缠绕在动力转向装置用带轮31上,V型楔13侧接触动力转向装置用带轮31;然后缠绕在带张紧轮33上,带背面接触带张紧轮33;之后依次缠绕在曲轴带轮35和空调用带轮36上,V型楔13侧接触曲轴带轮35和空调用带轮36;然后再缠绕在水泵用带轮34上,带背面接触水泵用带轮34;之后再缠绕在交流发电机用带轮32上,V型楔13侧接触交流发电机用带轮32;最后回到动力转向装置用带轮31。
在上述结构的发动机附件驱动带传动装置30中,因为使用上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V型多楔带B,所以即使在溅到水时也能抑制带走行时打滑的声音的产生。而且,无论带轮材质是铝还是镀了锌的铁,都能起到该效果。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V型多楔带B,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带体的带轮接触部分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摩擦传动带,则可以是图4(a)所示的V型带B,也可以是图4(b)所示的平带B,还可以是图4(c)所示的背面侧也具有楔部的双V型多楔带B。
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个压缩橡胶层12均由一种橡胶组合物形成,但并不限于此,只要V型楔13表面的至少带轮接触部分由上述橡胶组合物形成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具有四个多楔带轮的发动机附件驱动带传动装置30,但只要是含有一对多楔带轮的三个以上的多楔带轮即可,没有特别限制,还可以具有很多个多楔带轮。
实施例
(试验评价用带)
制成以下实施例1~5和比较例1~4中的各V型多楔带。各V型多楔带的结构如表1和2所示。
实施例1
基础橡胶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JSR公司制,商品名:EP24),相对于该基础橡胶100质量份,配合有硬脂酸(新日本理化公司制,商品名:硬脂酸50S)0.25质量份、氧化锌(SAKAI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氧化锌3种)5质量份、抗老化剂(大内新兴化学公司制,商品名:NOCRAC 224)2.5质量份、FEF炭黑(TOKAICARBON公司制,商品名:SEAST SO,DBP吸收值115cm3/100g)50质量份、导电性炭黑(LION公司制,商品名:KETJEN BLACKEC300J,DBP吸收值360cm3/100g)、碳酸钙(丸尾CALCIUM公司制,商品名:MSK-A)10质量份、工艺用油(process oil)(日本太阳石油公司制,商品名:SUNPAR 2280)10质量份、交联剂(日本油脂公司制,商品名:PERCUMYL D)4质量份、以及尼龙短纤维(旭化成公司制,商品名:NYLON 6,6,TYPE T-5,纤维长度1mm)10质量份,在密闭式炼胶机中混炼后,再在开放式辊轧机中轧制成片状未交联橡胶组合物,由该片状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压缩橡胶层,制成V型多楔带。将该V型多楔带作为实施例1。FEF炭黑和导电性炭黑的DBP吸收值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217-4中的A法测出。
应予说明,粘合橡胶层由EPDM的橡胶组合物形成,芯线由经RFL处理过的聚酯纤维(PET)制拈线形成,未使用补强布,带周长为1210mm、带宽为21.4mm、带厚为4.3mm,楔数为6个。
实施例2
形成压缩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20质量份,除此之外制成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V型多楔带,将该V型多楔带作为实施例2。
实施例3
形成压缩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30质量份,除此之外制成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V型多楔带,将该V型多楔带作为实施例3。
实施例4
形成压缩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40质量份,除此之外制成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V型多楔带,将该V型多楔带作为实施例4。
实施例5
形成压缩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50质量份,除此之外制成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V型多楔带,将该V型多楔带作为实施例5。
比较例1
形成压缩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FEF炭黑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60质量份,并且未配合导电性炭黑和碳酸钙,除此之外制成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V型多楔带,将该V型多楔带作为比较例1。
比较例2
形成压缩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5质量份,除此之外制成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V型多楔带,将该V型多楔带作为比较例2。
比较例3
形成压缩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60质量份,除此之外制成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V型多楔带,将该V型多楔带作为比较例3。
比较例4
形成压缩橡胶层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中FEF炭黑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60质量份,并且未配合导电性炭黑,除此之外制成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的V型多楔带,将该V型多楔带作为比较例4。
[表1]
[表2]
EPMD | JSR公司制 商品名:EP24 |
硬脂酸 | 新日本理化公司制 商品名:硬脂酸50S |
氧化锌 | SAKAI化学工业公司制 商品名:氧化锌3种 |
抗老化剂 | 大内新兴化学公司制 商品名:NOCRAC 224 |
FEF炭黑 | TOKAICARBON公司制 商品名:SEAST SO |
导电性炭黑 | LION公司制 商品名:KETJEN BLACK EC300J |
碳酸钙 | 丸尾CALCIUM公司制 商品名:MSK-A |
工艺用油 | 日本太阳石油公司制 商品名:SUNPAR 2280 |
交联剂 | 日本油脂公司制 商品名:PERCUMYL D |
短纤维 | 旭化成公司制 商品名:NYLON 6,6TYPE T-5 |
(试验评价方法)
橡胶硬度试验
分别对实施例1~5和比较例1~4中的各V型多楔带的橡胶硬度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下:利用电热压机对形成压缩橡胶层的片状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成形加工制成橡胶片,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6253,用硬度计TYPEA(A型)测量该橡胶片的橡胶硬度。
拉伸试验
分别对实施例1~5和比较例1~4中的各V型多楔带的拉伸强度和切断时的伸长率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下:利用电热压机对形成压缩橡胶层的片状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成形加工制成橡胶片,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6253,从该橡胶片冲裁出哑铃(dumbbell)状3号形,将其作为试验片进行拉伸试验,测量拉伸强度和切断时伸长率。应予说明,进行哑铃状3号形片的冲裁时,哑铃状3号形片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短纤维的取向方向。
耐热弯曲试验
图5表示耐热弯曲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50的带轮布置情况。
该耐热弯曲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50包括四个从动多楔带轮51、四个从动平带轮52和主动多楔带轮53。四个从动多楔带轮51沿上下和左右设置成长方形布置,各带轮直径为50mm;四个从动平带轮52沿上下和左右设置成正方形布置,各带轮直径为50mm;主动多楔带轮53的带轮直径为60mm。上侧两个从动平带轮52设置在由长方形布置的四个从动多楔带轮51所包围的区域中上侧和下侧从动多楔带轮5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下侧两个从动平带轮52设置在下侧从动多楔带轮51的下方。主动多楔带轮53设置在下侧从动平带轮52的下方,该下侧从动平带轮52位于从动多楔带轮51和从动平带轮52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从动多楔带轮51和从动平带轮52均未被施加旋转负荷。
分别将实施例1~5和比较例1~4中的各V型多楔带B交替缠绕在从动多楔带轮51和从动平带轮52上,使压缩橡胶层的V型楔接触从动多楔带轮51、补强布接触从动平带轮52;然后卷绕在主动多楔带轮53上,使压缩橡胶层的V型楔接触主动多楔带轮53;之后在主动多楔带轮53的下方施加荷重,让带承受800N的张力;最后让主动多楔带轮53以3300rpm的转速旋转以使带走行。此时,使环境温度上升到100℃并保持该状态50小时后,升温到105℃并保持该状态50小时保持后,再升温5℃并保持该温度50小时,这样以5℃为单位升温并保持该温度50小时,将该操作反复进行至环境温度达到130℃位置,经300小时环境温度达到130℃以后,进行温度控制让环境温度一直保持在130℃。
定期地停止带走行,目测检查V型多楔带B,记录到发生龟裂为止的带走行时间,作为耐热弯曲走行寿命,以比较例1的耐热弯曲走行寿命作为100计算出相对值。
电阻试验
图6表示电阻测量装置60。
该电阻测量装置60包括设置在基台61上的一对端子63,该一对端子63上分别安装有黄铜制基极(base)62,该一对端子63分别与电阻计64电气连接。而且,安装在一对端子63上的黄铜制基极62之间的间隔为100mm。与各黄铜制基极62相对应设置有1kg的砝码65。
分别将实施例1~5和比较例1~4中的各V型多楔带B挂设在一对黄铜制基极62之间,在由各砝码65将V型多楔带B夹入黄铜制基极62的状态下向端子63间施加500V的电压进行电阻测量。另外,利用图5所示的耐热弯曲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50在环境温度130℃下进行120小时带走行,然后进行同样的电阻测量。
耐磨损性试验
图7表示耐磨损性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70的带轮布置。
该耐磨损性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70包括主动多楔带轮71和从动多楔带轮72,主动多楔带轮71和从动多楔带轮72左右设置,带轮直径为60mm。对从动多楔带轮72施加3.8kW的旋转负荷。
分别测量出实施例1~5和比较例1~4中的各V型多楔带B的质量,然后将各V型多楔带B缠绕在主动多楔带轮71和从动多楔带轮72上,使压缩橡胶层的V型楔接触主动多楔带轮71和从动多楔带轮72,之后朝着侧向对主动多楔带轮71施加固定载荷,以使主动多楔带轮71负荷1177N的带张力,然后让主动多楔带轮71以3500rpm的转速旋转以使带走行24小时,在带走行后再次测量质量。
用带走行前后的质量减少量除以带走行前的质量计算出磨损率,以比较例1的磨损率作为100计算出相对值,将该相对值作为耐磨损性。
注水噪声试验
图8表示注水噪声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80的带轮布置。
该注水噪声试验用带走行试验机80包括:第一从动多楔带轮81、第二从动多楔带轮82、从动平带轮83和主动多楔带轮84。第一从动多楔带轮81安装在发电机上,带轮直径为60mm;第二从动多楔带轮82设置在该第一从动多楔带轮81的右斜下方,带轮直径为75mm;从动平带轮83设置在第一从动多楔带轮81的左斜下方且第二从动多楔带轮82的左斜上方,带轮直径为75mm;主动多楔带轮84设置在第二从动多楔带轮82的左侧且从动平带轮83的左斜下方,带轮直径为140mm。第二从动多楔带轮82和从动平带轮83均未被施加旋转负荷。
分别将实施例1~5和比较例1~4中的各V型多楔带B缠绕到第一和第二从动多楔带轮81、82、从动平带轮83和主动多楔带轮84上,使压缩橡胶层的V型楔接触第一和第二从动多楔带轮81、82以及主动多楔带轮84,补强布接触从动平带轮83,然后对试验机进行设定,以施加49.0N/1楔的带张力,最后让主动多楔带轮84以800rpm的转速旋转以使带走行。此时,对第一从动多楔带轮81施加旋转负荷,以使发电机发电60A。
在紧挨着从第一从动多楔带轮81右下侧送出位置的位置,利用噪声仪进行噪声测量。然后,暂时停止带走行,在紧挨着主动多楔带轮84右侧的缠绕位置的位置向V型多楔带B洒500ml水,然后再次让带走行,同样用噪声计进行噪声测量。
将洒水前后声音的强度之差在1dB以下或超过1dB且在1秒以内的情况评价为“无异常声音产生”,将音声音的强度之差超过1dB且持续超过1秒的情况评价为“有异常声音产生”。
(试验评价结果)
试验评价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表4]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实施例1~5具备高耐热弯曲性、低电阻性以及低磨损性,并且在溅到水时打滑的声音的产生也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可知,比较例1和2在溅到水时有打滑的声音产生;比较例3虽然在溅到水时打滑的声音的产生受到抑制,但耐磨损性较低;比较例4虽然在溅到水时打滑的声音的产生受到抑制,但电阻较高。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带体包含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轮接触部分的摩擦传动带很有用。
Claims (7)
1.一种摩擦传动带,该摩擦传动带的带体包含由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带轮接触部分,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带轮接触部分的橡胶组合物以乙烯-α-烯烃弹性体为基础橡胶,在该基础橡胶中配合有碳酸钙和炭黑,该碳酸钙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0~50质量份,该炭黑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217-4中的A法测出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的炭黑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50质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在300cm3/100g以上的炭黑为导电性炭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带轮接触部分的橡胶组合物中还配合有快压出炉炭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压出炉炭黑的配合量相对于基础橡胶100质量份为1~120质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体为V型多楔带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传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传动带用于驱动汽车发动机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9/001367 WO2010109532A1 (ja) | 2009-03-26 | 2009-03-26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62094A true CN102362094A (zh) | 2012-02-22 |
CN102362094B CN102362094B (zh) | 2014-01-22 |
Family
ID=42780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5821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62094B (zh) | 2009-03-26 | 2009-03-26 | 摩擦传动带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79692B2 (zh) |
KR (1) | KR20120023600A (zh) |
CN (1) | CN102362094B (zh) |
DE (1) | DE112009004597T5 (zh) |
WO (1) | WO201010953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60174A (zh) * | 2012-03-09 | 2014-11-19 |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09275B1 (ja) * | 2011-12-14 | 2013-10-09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3155270A (ja) * | 2012-01-30 | 2013-08-15 | Tokai Rubber Ind Ltd | ホース用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ホース |
WO2013124943A1 (ja) * | 2012-02-24 | 2013-08-29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CN105102362B (zh) | 2013-03-15 | 2017-07-28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用于监视钢丝绳的系统和方法 |
USD921713S1 (en) | 2019-08-08 | 2021-06-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frigerator |
JP7498649B2 (ja) * | 2019-11-29 | 2024-06-12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成形用部材およびその用途 |
USD998004S1 (en) | 2020-10-08 | 2023-09-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frigerator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78700A1 (ja) * | 2006-12-22 | 2008-07-03 |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伝動ベルト用ゴム組成物及び伝動ベルト |
CN101238176A (zh) * | 2005-08-05 | 2008-08-06 | 邦多化学株式会社 | 传动带用橡胶组合物以及传动带 |
JP2008291992A (ja) * | 2007-04-24 | 2008-12-04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51191A (ja) | 1993-10-06 | 1995-06-13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Vリブドベルト |
US5498212A (en) | 1993-10-06 | 1996-03-12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with reinforcing fibers |
JP2001165244A (ja) | 1999-09-30 | 2001-06-19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Vリブドベルト |
JP2001254782A (ja) | 2000-03-15 | 2001-09-21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Vリブドベルト |
JP2003202055A (ja) | 2002-01-08 | 2003-07-18 | Bando Chem Ind Ltd | Vリブドベルト |
JP2004125012A (ja) | 2002-09-30 | 2004-04-22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動力伝動ベルト |
JP2004176904A (ja) | 2002-09-30 | 2004-06-24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動力伝動ベルト |
JP2004150524A (ja) | 2002-10-30 | 2004-05-27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伝動ベルト |
JP2004232743A (ja) | 2003-01-30 | 2004-08-19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動力伝動ベルト |
JP2004257459A (ja) | 2003-02-25 | 2004-09-16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伝動ベルト |
JP2006064174A (ja) | 2004-07-30 | 2006-03-09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伝動ベルト |
JP2006266356A (ja) | 2005-03-23 | 2006-10-05 | Bando Chem Ind Ltd | 伝動ベルト |
JP4672603B2 (ja) | 2005-08-31 | 2011-04-20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JP4932338B2 (ja) * | 2005-09-30 | 2012-05-16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JP2007120526A (ja) | 2005-10-25 | 2007-05-17 | Bando Chem Ind Ltd | 伝動ベルト |
JP4497545B2 (ja) * | 2005-11-17 | 2010-07-07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歯付ベルト |
US20070244263A1 (en) * | 2006-04-13 | 2007-10-18 | Burrowes Thomas G | Elastomeric composition for transmission belt |
-
2009
- 2009-03-26 KR KR1020117023233A patent/KR2012002360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9-03-26 US US13/258,817 patent/US8979692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3-26 WO PCT/JP2009/001367 patent/WO201010953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3-26 DE DE112009004597T patent/DE112009004597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3-26 CN CN200980158211.5A patent/CN10236209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8176A (zh) * | 2005-08-05 | 2008-08-06 | 邦多化学株式会社 | 传动带用橡胶组合物以及传动带 |
WO2008078700A1 (ja) * | 2006-12-22 | 2008-07-03 |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伝動ベルト用ゴム組成物及び伝動ベルト |
JP2008291992A (ja) * | 2007-04-24 | 2008-12-04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60174A (zh) * | 2012-03-09 | 2014-11-19 |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160174B (zh) * | 2012-03-09 | 2016-06-15 |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US9777796B2 (en) | 2012-03-09 | 2017-10-03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Friction drive bel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09004597T5 (de) | 2012-05-24 |
WO2010109532A1 (ja) | 2010-09-30 |
KR20120023600A (ko) | 2012-03-13 |
CN102362094B (zh) | 2014-01-22 |
US20120021858A1 (en) | 2012-01-26 |
US8979692B2 (en) | 2015-03-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62094B (zh) | 摩擦传动带 | |
CN102667236A (zh) | 摩擦传动带 | |
EP2818755B1 (en) | Friction transmission belt | |
US9709129B2 (en) | Transmission belt | |
KR101735084B1 (ko) | 전동벨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벨트 전동장치 | |
WO2010109533A1 (ja) | 平ベルト | |
US10151374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and belt transmission system | |
CN101326386A (zh)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10007741A1 (ja) | 伝動ベルト | |
WO2015015689A1 (ja) | 平ベルト | |
CN103906945A (zh)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
KR20160064176A (ko) | 평 벨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2428296A (zh)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099053B (zh) | 摩擦传动带 | |
CN108496024A (zh)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09150803A1 (ja) |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ベルト伝動装置 | |
WO2018008204A1 (ja) | 歯付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7532681B (zh) | 传动带 | |
JP4966824B2 (ja)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
JP2021156438A (ja)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
WO2019160055A1 (ja) | Vリブドベルトおよびその使用 | |
JP6868575B2 (ja) | 両面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
JP6635753B2 (ja) | ベルト | |
CN118176372A (zh) | 齿形带 | |
JP2017106518A (ja)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