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7229B - 用于在多层建筑物上安装外墙元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多层建筑物上安装外墙元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7229B
CN102257229B CN200980151316.8A CN200980151316A CN102257229B CN 102257229 B CN102257229 B CN 102257229B CN 200980151316 A CN200980151316 A CN 200980151316A CN 102257229 B CN102257229 B CN 102257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late
section bar
vertical section
stria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13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7229A (zh
Inventor
J·H·法尔克
D·F·奥古斯汀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unkeberg Industriutveckling AB
Original Assignee
Brunkeberg Industriutveckling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unkeberg Industriutveckling AB filed Critical Brunkeberg Industriutveckling AB
Publication of CN102257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7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7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7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8Curtain w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8Curtain walls
    • E04B2/96Curtain walls comprising panels attached to the structure through mullions or transo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8Curtain walls
    • E04B2/96Curtain walls comprising panels attached to the structure through mullions or transoms
    • E04B2/962Curtain walls comprising panels attached to the structure through mullions or transoms with angles or corners in the curtain wal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8Curtain walls
    • E04B2/96Curtain walls comprising panels attached to the structure through mullions or transoms
    • E04B2/965Connections of mullions and transo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04G21/142Means in or on the elements for connecting same to handling apparatu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04G21/16Tools or apparatu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04G21/16Tools or apparatus
    • E04G21/167Tool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up plates, panels or slab 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型材系统在多层建筑物上安装外墙元件(12、12b-c)的方法,型材系统包括第一种竖直型材(1a-d),其具有沿着型材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细槽,细槽的内部被设计成接收第一外墙元件的边缘,并且细槽的外部被设计成接收和支承第二种竖直型材,第二种竖直型材设置沿着型材的纵向轴线延伸的凹槽,凹槽被设计成接收第二外墙元件的边缘,所述方法包括:a)将两个第一种竖直型材(1a-b)安装在建筑物的第二楼层,使得细槽彼此相对,并且位于在先安装在第一楼层的第一和第二种型材(1c-b)的上方,使得型材的纵向轴线对准,b)输送通过安装在第一楼层上的第二种型材的凹槽引导的外墙元件(12),直到它到达安装在第二楼层的竖直型材,c)使外墙元件进入安装在第二楼层上的竖直型材的细槽的外部,d)继续输送通过细槽的外部引导的外墙元件,直到它达到安装位置,e)将外墙元件从细槽的外部推入细槽的内部,f)将外墙元件附接到建筑物,以及g)将第二种竖直型材插入细槽的外部。

Description

用于在多层建筑物上安装外墙元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多层建筑物上安装外墙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层建筑物可以多种方式建造。对于这些建筑物来说通常的是它们包括外墙。外墙可以大量不同的方法提供,并且可以构成多层建筑物的承载部件,或者只用作天气防护装置。在后一情况下,建筑物包括附接板形外墙元件的建筑物结构。板形外墙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外墙元件。 
外墙元件通常在托架上运输到工作地点。这些托架通常通过塔式起重机从输送卡车卸载,并且接着提升到将要安装外墙元件的楼层。塔式起重机是关键因素。用于卡车和塔式起重机的等待时间造成时间浪费和相当大的成本。 
在安装到建筑物的过程中,对外墙元件的操纵是敏感的,并且外墙元件可能会在操纵过程中损坏。在外墙元件的吊装过程中,外墙元件具有碰撞到在先安装的元件或建筑物的其它部分或附近设备的危险,并会出现损坏。在有风的情况下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增加了这种危险,这会导致在等待天气平静的同时外墙安装过程的停滞。 
通常使用塔式起重机将外墙元件提升到建筑物上的安装高度,塔式起重机具有将建筑材料提升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的目的。用于安装的方法可以是通过塔式起重机逐一地直接组装外墙元件,或者使用塔式起重机将若干托架的外墙元件提升到安装楼层,使用位于安装高度上方一个楼层的机动微型起重机从安装楼层进行最终安装。面板在各楼层的放置会造成问题,这是由于分段运输的面板在每个楼层占据了空间,这会对其它操作形成障碍,并且由于早期混 凝土强度有限,还需要来自结构设计者的详细指示。所有这些方法都依赖天气,并且使用塔式起重机来吊装大型外墙元件是关键因素。 
在“2001年8月6-8日新加坡的国际精益建造组织第9次年度会议日程-IGLC 9的其它高层建筑行业的脱离式覆板安装的范例分析(De-coupling cladding installation from other high-rise building trades:a case study)”中,描述一种在不使用塔式起重机的情况下在多层建筑物上吊装外墙元件的方法。为了吊装外墙元件,描述了一个或多个起重机,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这些起重机可以相继地放置在各个楼层上,并且包括用于缆索引导提升装置的支承装置,在缆索引导提升装置中,外墙元件可以运输到建筑物的所需高度上。使用配置成围绕整个建筑物临时锚固在建筑物结构上并可以在建筑物内连续向上运动的横向系梁,外墙元件可接着被水平分配到所需位置。在完成外墙元件的最终安装之后,用于将外墙元件吊装和分配到所需位置的所有部件将被拆卸,并可以由此不用于有关该建筑物的其它目的。 
美国专利4591308公开了另一种在不使用塔式起重机的情况下在多层建筑物上吊装外墙面板的方法。该专利公开一种用于提升外墙元件的引导夹具。该引导夹具从绳索悬挂,并受到设置在每个外墙元件的外侧上的竖直轨道的引导。在外墙元件达到将要安装的楼层时,外墙元件通过塔式起重机和设置在夹具上的机械臂朝着建筑物运动。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在外墙元件达到将要安装的楼层时外墙元件不会受到在先安装的元件上的竖直轨道的引导。另外,将外墙元件运动到其安装位置是复杂的,并且涉及多个安装步骤。 
GB22284009公开一种通过工作升降机安装外墙元件的方法。外墙元件设置凹槽,工作升降机沿着凹槽驱动。外墙元件通过工作升降机被输送到将要安装外墙元件的楼层。工作升降机设有自己的驱动器。工作升降机包括用于朝着建筑物运动外墙元件并使其到达安装位置的气动控制系统。这种工作升降机是复杂的,因此成本高。如果并行地安装多列的外墙元件,需要具有多个工作升降机,也使 得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多层建筑物上安装外墙元件的改进方法,从而消除所述的缺陷。 
此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限定的方法来实现。 
该方法使用型材系统,该型材系统包括第一种竖直型材,其具有沿着型材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细槽,细槽的内部被设计成接收第一外墙元件的边缘,并且细槽的外部被设计成接收和支承第二种竖直型材,第二种竖直型材配置成支承第一外墙元件,并且第二种竖直型材设置沿着型材的纵向轴线延伸的凹槽,该凹槽被设计成接收和支承第二外墙元件的边缘。该方法包括: 
a)将两个第一种竖直型材安装在建筑物的第二楼层,使得细槽彼此相对,并且位于在先安装在第一楼层上的第一和第二种型材的上方,使得型材的纵向轴线对准, 
b)在竖直方向上输送通过安装在第一楼层上的第二种型材的凹槽引导的外墙元件,直到它到达安装在第二楼层的竖直型材, 
c)使外墙元件进入安装在第二楼层上的竖直型材的细槽的外部, 
d)继续在竖直方向上输送通过安装在第二楼层上的竖直型材的细槽的外部引导的外墙元件,直到它达到安装位置, 
e)将外墙元件从细槽的外部推到细槽的内部, 
f)将外墙元件附接到例如建筑物的楼层结构的建筑物,以及 
g)将第二种竖直型材插入细槽的外部,使得凹槽彼此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在于外墙元件一直到安装位置以及在外墙元件安装到建筑物的过程中都得到支承。在将外墙元件输送到在当前安装位置下方的楼层的过程中,外墙元件通过第二种竖直元件的凹槽引导,该竖直元件也支承安装在在先楼层上的外墙元件。在外墙元件离开当前安装位置下方的楼层上的凹槽时,外墙元件在 输送过程中以及在外墙元件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安装在当前楼层上的竖直型材的细槽的外部支承。细槽的外部防止外墙元件由于刮风天气而摆动离开建筑物。这实现了不受恶劣天气条件影响的安全安装。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使得大型外墙元件安全安装,特别是使得具有大宽度的外墙元件安全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快速,并因此减小安装外墙元件所需的时间,并因此显著地降低了安装成本。 
该方法还包括:将两个第一种竖直型材安装在建筑物的第三楼层,使得细槽彼此相对,并且位于在先安装在第二楼层上的第一和第二种型材的上方,使得型材的纵向轴线对准,并且在竖直方向上输送通过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引导的第二外墙元件,直到它到达安装在第三楼层上的竖直型材,并且对于第二外墙元件重复步骤c-g。外墙元件在在先安装的外墙元件的外侧逐一输送到将被安装的楼层。由于外墙元件直接输送到安装位置,不需要在楼层上进行分段运输,由此减小了建筑物内所使用的工作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二外墙元件通过工具从细槽的外部推到细槽的内部。与前面描述的用于将外墙元件运动到其安装位置的气动控制系统相比,这种工具的制造更加廉价。由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可以沿着建筑物在不同的水平位置同时安装多个外墙元件。 
该方法还包括将工具附接到第二楼层上的所述两个竖直型材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步骤d和e还包括:向上运动外墙元件,直到它接触工具;将外墙元件向上运动到最终安装位置上方的位置,同时外墙元件的向上运动影响工具,使得工具转入工作位置;以及朝着最终安装位置降低外墙元件,造成工具朝着细槽的内部推动外墙元件。工具使可以将外墙元件推动到最终安装位置,而没有任何人员在建筑物的外侧。人员只需要从建筑物内侧在竖直型材上安装工具,并且控制外墙元件的向上和向下的竖直运动,并且外墙元件将通过工具内所含的器械推动到其最终安装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工具通过外墙元件的竖直向下运动驱 动。因此,工具不必设置其自己的驱动器,从而减小了工具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种竖直型材设置设计成接合到建筑物上的相应紧固构件的第一紧固元件以及设计成接合到设置在外墙元件上的相应紧固单元的第二紧固元件,并且步骤a还包括为第二楼层设置彼此隔开一个距离布置的至少两个紧固构件,并通过将第一紧固元件接合到第二楼层上的紧固构件,将第一种竖直型材附接到第二楼层,并且步骤f包括通过将外墙元件的紧固单元接合到竖直型材的第二紧固元件来将外墙元件附接到建筑物。优选地,紧固元件被事先附接到竖直型材。 
这个实施方式简化了外墙元件的安装,其中第二紧固元件已经安装到竖直型材,因此不必安装到建筑物的楼层。因此,省略了将紧固元件安装到建筑物的步骤。但是,如果外墙元件非常宽,可以在竖直元件和外墙元件的相应紧固单元之间在楼层上提供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额外的紧固元件,以便支承外墙元件的中间部分。另外,由于在第一紧固元件接合到建筑物的紧固构件时,竖直型材相对于建筑物具有限定的位置,并且在第二紧固元件接合到外墙元件上的紧固单元时,外墙元件相对于竖直型材具有限定的位置,从而有助于外墙元件相对于建筑物的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紧固元件被集成在单个单元内,并且包括公共的承载主体。此实施方式有助于紧固元件安装到竖直型材。另外,公共的承载主体将外墙元件的重量转移到建筑物上的紧固构件,因此外墙元件的重量通过建筑物而不是竖直型材来承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外墙元件通过卡车拖车输送到建筑物,并且该方法包括将外墙元件从卡车拖车自动地运动到定位在建筑物基部的存放位置。另外,该方法包括通过包括围绕建筑物的至少一部分布置的轨道的输送系统将外墙元件从存放位置输送到所需水平位置。通过直接从卡车拖车提升外墙元件并使其输送到安装位置来减少现场输送,而没有在楼层上进行任何临时的分段输送。这避免 了内部输送。另外,由于不需要在地面和楼层上进行分段输送,并且由于可以对外墙元件的输送进行完全控制,减小了外墙元件损坏的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外墙元件通过定位在将要安装外墙元件的楼层上或将要安装外墙元件的楼层上方的楼层上的例如微型起重机的提升装置竖直运动。通用多用途提升装置用于外墙元件的竖直运动。因此,对于外墙元件的竖直运动,不需要特别设计的驱动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外墙元件通过设置有用于抓握外墙元件的抓握装置的升降机单元来运动,抓握装置配置成运动外墙元件,使得外墙元件的边缘与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对准,由此有助于外墙元件插入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内,并且该方法包括通过升降机单元抓握外墙元件,并且通过升降机单元将第二外墙元件插入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内。因此,将外墙元件插入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内可以自动进行,并且可以通过站立在离开插入位置一个距离处(例如建筑物的底部)的工人来控制。 
另外,升降机单元通过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引导,并且升降机通过提升装置竖直运动。因此,升降机不需要具有其自己的驱动系统。可以使用通用多用途提升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方法包括通过输送系统将外墙元件从存放位置输送到升降机单元。可以提供外墙元件从卡车运输到安装的输送流,以及外墙元件从运输到安装的连续输送流。由此,承包商将不会对外墙元件进行不必要的处理,也不必等待塔式起重机或其他操作。这意味着外墙承包商实际上不依赖工地的共享起重机和建造吊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型材安装过程中两个第一种竖直型材之间的正确距离通过夹具确保,夹具具有与外墙元件的宽度相对应的长度。此实施方式使得快速和容易地安装竖直型材,使得竖直型材之间具有正确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种竖直型材具有沿着型材的纵向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细槽在型材的相对侧上延伸的第二细槽,并且第二细槽具有设计成接收外墙元件的边缘的内部和设计成接收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外部,并且该方法包括将一个第一种竖直型材安装在离开第二楼层的型材之一一个水平距离处,使得细槽彼此相对,并且位于在先安装在第一楼层上的一个型材的上方,使得型材的纵向轴线对准,并且重复步骤b-g。一个第一种竖直型材可以用于安装两个水平对准的外墙元件,这有助于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将适配器块安装在第一和第二种竖直型材的顶部并在两个水平对准的外墙元件之间,将连续的密封条带安装在两个水平对准的外墙元件的顶部以及适配器块的顶部,以便在不同楼层的外墙元件和竖直型材之间密封,并且随后将外墙元件在密封条带的上方安装在下一个楼层上。密封条带在多个外墙元件和竖直面板之上连续延伸。此实施方式确保外墙元件之间的安全水平密封。 
附图说明
通过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并参考附图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表示第一种竖直型材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2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竖直型材的细槽的外部引导的外墙元件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3表示在外墙元件运动到细槽的内部时的外墙元件以及第二种竖直型材的截面图。 
图4表示通过第一种竖直型材保持并通过第二种竖直型材支承的两个外墙元件的截面图。 
图5表示通过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引导的外墙元件的截面图。 
图6表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安装外墙元件的多层建筑物的一部分的平视图。 
图7表示如何通过夹具确保两个第一种竖直型材之间的正确距离。 
图8a表示设置紧固装置的第一种竖直型材和设置紧固构件的建筑物楼层的透视图。 
图8b表示通过紧固装置和紧固构件将第一种竖直型材紧固到建筑物楼层的透视图。 
图8c表示紧固装置的透视图。 
图9a表示设置紧固单元和紧固装置的外墙元件的侧视图。 
图9b表示设置紧固单元和紧固装置的外墙元件的平视图。 
图10表示通过紧固装置附接到建筑物楼层的外墙元件和第一种竖直型材的透视图。 
图11-12表示用于将外墙元件从第一种竖直型材的细槽的外部推到细槽的内部的工具的安装。 
图13、14、15a-15b、16a-16b和17a-17b表示通过工具安装外墙元件。 
图18a-18c和19表示在外墙元件之间提供密封的步骤。 
图20表示将外墙元件输送到建筑物底部、再输送到建筑物的安装位置的整个过程。 
图21表示如何将外墙元件从输送系统转移到升降机单元的例子。 
图22表示向上输送的外墙元件,其边缘进入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穿过第一种竖直型材1的例子的截面图。竖直型材1具有沿着型材的长度轴线大致恒定的截面。竖直型材1具有与外墙元件相对应的长度。型材1包括配置成面向建筑物放置的第一部分2以及配置成背向建筑物放置的第二部分3。细槽4a-b在竖直型材1的每侧上配置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细槽4a-b沿着型材1的纵向 轴线延伸。每个细槽被分成内部5和外部6。细槽的内部5被设计成接收并容纳外墙元件的边缘部分,并且细槽的外部6被设计成接收并支承第二种竖直型材14,如图3所示。边缘部分还可以是设置在外墙元件的边缘上的适配器,以便使其与型材系统适配。细槽的内部5设置多个柔性元件7。柔性元件7由弹性材料制成,并配置成在外墙元件安装时支承、对中和密封外墙元件,如图3所示。 
第二部分3包括其上布置有多个支承型材8的外表面,支承型材沿着型材1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缺口9布置在支承型材之间。支承型材8可以用来引导一个或多个支承装置。第一部分2包括面向细槽的内部5的内表面10,并且第二部分3包括面向细槽的外部6的内表面11。竖直型材1相对于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二部分2、3的对称轴线对称。竖直型材1可以具有不同设计。适用于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安装的第一种竖直型材的另一例子在WO2009/093948中公开。在此例子中,外墙元件的边缘不具有伸出部分,相反外墙元件的整个边缘进入细槽中。 
图2表示通过竖直型材1的细槽的外部6支承的外墙元件12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2是穿过图6所示的安装部的截面A-A。外墙元件可以包括玻璃板或层压玻璃、一个或多个天气防护板或玻璃板和天气防护板的组合,并还可包括保持玻璃板和/或天气防护板的框架。不同板形外墙元件的组合可以用于外墙。外墙元件12的边缘设置沿着外墙元件的整个长度延伸的伸出部分13。外墙元件的边缘的伸出部分13位于细槽的外部6。外墙元件的相对边缘设置相应的伸出部分(未示出),该伸出部分位于布置在离开第一竖直元件一个距离处的另一第一种竖直元件的细槽的外部内。因此,外墙元件12通过细槽的外部6支承,并且由此防止外墙元件摆动离开建筑物。 
图3表示已经从竖直型材1的细槽的外部6运动到内部5的外墙元件12。外墙元件的边缘的伸出部分13贴靠在第一部分2的表面10上。柔性构件7支承外墙元件12。图3还示出被设计成安装在细槽的外部6内并配置成在已经安装好时支承外墙元件12的第二种竖 直型材14。第二种竖直型材14称为U型材。第二种竖直型材14设置有沿着型材的纵向轴线延伸并被设计成接收并支承外墙元件的伸出边缘部分13的凹槽15。凹槽15称为U形凹槽。竖直型材14具有沿着型材的长度轴线大致恒定的截面。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长度大致与第一种竖直型材1的长度相同。第二种竖直型材14配置成定位成使其支承第一外墙元件12。型材14被设计成在安装时贴靠在型材1的第二部分3的表面11上,如图4所示。 
图4表示穿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安装的两个外墙元件12、12b的截面图。外墙元件定位在其最终安装位置。两个外墙元件12、12b水平对准并通过第一种竖直型材1支承。图4是穿过图6所示的安装部的截面C-C。 
图5表示穿过正去往其安装位置的外墙元件12c的截面图。外墙元件12c在竖直运动时通过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凹槽15引导。外墙元件12、12b已经安装在其最终位置。外墙元件12c在外墙元件12、12b的外侧竖直运动到其安装位置。外墙元件的其他边缘(未示出)也设置有伸出部分13,该伸出部分13以如图5所示的相同方式通过布置在第一种型材1内的第二种竖直型材14内的相应凹槽15引导。图5是穿过图6所示的安装部的截面B-B。 
图6表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安装外墙元件的多层建筑物的一部分的平视图。另外,该视图表示在外墙安装过程中外墙元件12的输送。建筑物包括多个竖直、承载壁(未示出)以及多个位于延伸楼层17的壁之间的水平承载壁(还称为平板)。外墙元件12包括大致彼此平行的第一主要侧部和第二主要侧部。外墙元件还包括第一边缘18a和第二边缘18b。每个边缘18a-b包括伸出部分13。多个水平对准的外墙元件安装在一个楼层上。 
多个第一种竖直型材1a-d被附接到建筑物的楼层。竖直型材彼此叠置,使得型材的纵向轴线对准,由此形成竖直型材列。多个竖直型材列平行布置,并彼此隔开一个水平距离,该距离大致与外墙元件的宽度相对应。两个相邻的竖直型材1列配置成使得细槽彼此 相对。外墙元件12b-c安装在两个相邻型材列之间。图4表示穿过安装后的外墙元件和竖直型材的截面C-C。安装后的外墙元件通过已经进入第一种竖直型材1的细槽的外部6中的第二种竖直型材14支承,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种竖直型材被安装成使其可以从下方接收外墙元件,并且在外墙元件被输送往安装位置时支承外墙元件的边缘。支承型材8沿着第一种竖直型材的长度延伸。 
在要将外墙元件12输送到其安装位置时,外墙元件的边缘18a-b的伸出部分13被插入两个相邻竖直型材列的最低的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15内。外墙元件12通过在先安装在安装位置楼层下方的楼层上的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15引导而竖直运动到安装位置。图5表示在外墙元件12通过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15引导时穿过外墙元件12的截面图B-B。 
在外墙元件到达安装在待安装外墙元件的楼层上的竖直型材1a、1b时,外墙元件12的边缘18a-b的伸出部分13被插入型材1、1b的细槽的外部6中,如图2所示。图2是穿过外墙元件12和竖直型材1的截面图A-A。外墙元件12在朝着安装位置的竖直方向上通过细槽的外部6的引导运动。在此实施方式中,工具20被安装在正在安装外墙的最后楼层上的两个相邻的竖直型材1和1b的每个上。工具20用于将外墙元件12从细槽的外部6推到细槽的内部5。工具20布置在沿着竖直型材1a、1b的长度延伸的支承型材8内,并且工具可以沿着支承型材之间的缺口9运动。外墙元件12通过定位在将要安装外墙元件的楼层上或将要安装外墙元件的楼层上方的楼层上的提升装置22竖直运动。提升装置例如是微型起重机。 
图7表示如何通过夹具23在两个第一种竖直型材1a-b之间确保正确距离,夹具23具有与将要安装的外墙元件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夹具23具有杆的形式。通过使用夹具,在两个竖直型材1a-b之间确保正确的距离和平行。在已经安装竖直型材时,夹具被移除,并且可用来安装下一个竖直型材1。夹具被配置成接合彼此隔开一个距离布置的两个竖直型材的上部。夹具23在其每个端部设置一个或 多个孔,孔具有与竖直元件的伸出销27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在使用夹具时,夹具的端部之一上的孔被旋在已经安装的竖直元件1a的销上,并且夹具的另一端上的孔被旋在将要安装的竖直型材1b上。 
现在参考图8a-c、9a-b和10描述本发明的将第一种竖直型材1和外墙元件12紧固在建筑物上的方法。 
图8a表示设置紧固装置24的第一种竖直型材1的透视图,紧固装置24包括用于紧固到建筑物上的紧固构件28的第一紧固元件25以及用于紧固外墙元件的第二紧固元件26。优选地,紧固装置24在输送到建筑工地之前被预先组装到竖直型材1。紧固装置24在图8c中以来自后部的视图表示。在此实施方式中,紧固装置24设置用于将安装在竖直型材1的相对侧上的两个外墙元件紧固到建筑物的两个第二紧固元件26。为了将外墙元件12紧固到建筑物,需要至少两个第二紧固元件26:各自用于每个边缘18a-b。紧固装置24包括公共的承载主体34,并且第一和第二紧固元件25、26设置在承载主体上。 
竖直型材1的上部设置适用于插入设置在将要安装在该竖直型材上方的下一个竖直型材的下部上的相应孔内的伸出销27。该附图进一步表示了建筑物的楼层17。在楼层17上安装有适用于接合到竖直型材1上的第一紧固元件25的紧固构件28。紧固构件28包括竖直延伸部分30,并且第一紧固元件25包括被设计成接收紧固构件28的部分30的细槽32,由此在第一紧固构件28和第一紧固装置24之间提供接合。在竖直型材1的安装过程中,第一紧固元件25被接合到紧固构件28的竖直延伸部分30,如图8b所示。第一紧固元件25接着被夹紧到紧固构件28的部分30。如图8a-b和图6所示,竖直型材被安装成使其在将要安装它们的楼层的上方延伸一个距离,这例如有助于密封条带的安装,如参考图19描述的那样。但是,在本发明的替代实施方式中,结合部可与楼层对准。 
图9a表示设置有用于将外墙元件附接到第二紧固元件26并由此附接到建筑物的紧固单元35的外墙元件12的后部平视图。图9b 表示外墙元件12和紧固装置24的透视图。在此实施例中,紧固单元35包括设置在外墙元件12的边缘的凹口37内的销36。凹口37的上部设置金属板38,以便加强凹口。外墙元件12在其每个边缘18a-b内设置一个紧固单元35。第二紧固元件26被设计成接合到设置在外墙元件上的紧固单元35。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紧固元件26被设计成适用于接收紧固单元35的销36的钩子。在外墙元件12的安装过程中,外墙元件每侧上的紧固单元35被接合到在竖直型材1a、1b在先安装时已经接合到楼层的紧固装置24的第二紧固元件26。由此,外墙元件被附接到建筑物的楼层。 
图10显示了通过紧固装置24和紧固构件28将外墙元件的一个边缘18a附接到建筑物的楼层17。外墙元件的另一相对边缘18b通过紧固装置、紧固构件和紧固单元以与图10所示相同的方式被附接到建筑物的楼层17。 
图11和12表示用于将外墙元件从第一种竖直型材的细槽的外部推到细槽的内部的工具的安装。在外墙元件已经到达其安装位置或接近安装位置时,外墙元件必须从细槽的外部6运动到内部5。需要压力来克服由于来自竖直型材1上的柔性元件7的摩擦造成的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特别设计的工具用于执行这个步骤。这可例如通过包括一个或多个偏心支承盘58、60的工具20来完成,盘58、60彼此隔开一个竖直距离布置,如图11和12所示。在本发明的替代实施方式中,工具20可以只具有一个盘或者两个以上的盘。盘被成形为使得盘的最小半径和最大半径之间的差与将外墙元件从细槽的外部6推到细槽的内部5所需的水平运动相对应。在盘的最大半径处,盘设置适用于贴靠外墙元件的平面表面。盘的平面表面覆盖有低摩擦材料,并且弯曲表面覆盖有高摩擦材料。盘的角运动在盘的平面表面与外墙元件平行时停止,如图17b所示。盘被设计成使得盘在外墙元件向下运动且盘接触外墙元件时由于摩擦而转动。外墙元件在重力作用在该元件上时由于其本身的重量而向下运动。因此,外墙元件的静重用来实现将外墙元件从细槽的外部运动到内部所需的压力。
图11和12中公开的工具设置适用于配置在竖直元件1的相对侧上的两对盘58、60,以便在竖直元件的两侧作用在外墙元件上。这减小了工具必须运动的次数。在外墙元件已经安装时,只有一个工具需要运动到将要安装的下一个外墙元件的安装位置。盘的角位置通过例如链条或同步传动带的传动装置(未示出)来同步。 
图11表示工具20如何插入已经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第一种竖直型材1的一个或多个支承型材8的缺口9内。图12表示一对盘60如何在支承型材8内向下运动,直到它到达竖直型材1的下部。其他对的盘58定位在竖直型材1的上部。一个工具20安装在彼此相邻配置的两个竖直型材的每个上,以便支承外墙元件。 
以下将参考图13、14、15a-b、16a-b、17a-b描述外墙元件的安装。外墙元件12向上运动,直到它接触工具的下部盘60,如图13和15a所示。在外墙元件12接触下部盘60时,外墙元件12将推开盘60和58,使得在盘具有最小半径的地方在外墙元件和盘之间形成接触,并因此外墙元件12可以无障碍地通过盘58、60,盘的表面可以贴靠外墙元件滑动,如图15b所示。因此,外墙元件的向上运动影响盘58、60,使得盘转入工作位置,即盘转动直到它们达到其最小半径,如图15b所示。外墙元件12进一步向上运动到最终安装位置上方的位置,如图14所示。 
随后,外墙元件12朝着最终安装位置降低,如图16a所示,并且同时盘58、60被驱动,以便朝着细槽的内部推动外墙元件。在外墙元件朝着最终安装位置向下运动时,通过外墙元件的运动,造成盘58、60转动到其最大半径,如图17a所示。在盘转动时,盘朝着细槽的内部推动外墙元件。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盘转动直到它们达到其最大半径。在盘已经达到其最大半径时,外墙元件12接近最终安装位置,并且外墙元件竖直运动,如图17a-b所示,直到外墙元件上的紧固单元35接合到竖直型材1a-b上的第二紧固元件26,由 此外墙元件被附接到建筑物的楼层,如图9b、10和16b所示。外墙元件12现在定位在细槽的内部5中,并接合到第一种竖直型材1a-b的紧固元件26。盘58、60释放与外墙元件的接触,并且工具可从竖直型材1移除。 
下一个步骤是将第二种竖直型材14插入支承外墙元件的两个竖直型材的细槽的外部6,如图3和4所示。第二种竖直型材14通过附接到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上端的绳索固定。第二种竖直型材14沿着第一种竖直型材1a-b降低,直到它们定位在接近安装位置的确定水平位置。随后,第二种竖直型材14被插入竖直型材1a-b的细槽的外部6,使得第二种竖直型材14贴靠外墙元件12的表面以及细槽的外部6的表面11。第二种竖直型材14例如通过螺纹接头或卡扣配合接头被附接到型材1。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安装可优选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安装工具来进行。 
图18a-c和19表示在不同楼层上的外墙元件之间提供水平密封的步骤。在楼层上的所有外墙元件已经安装时,连续的密封条带70设置在外墙元件和竖直型材的顶部上。在密封条带70安装之前,适配器块65安装在楼层上的第一种竖直型材1的每个的顶部上。适配器块65被设计成安装在竖直型材1的每侧上的外墙元件12、12b之间,并为不通过外墙元件的上边缘支承的密封件70提供支承。适配器块65的上侧具有与外墙元件的上侧相对应的型面。在此实施方式中,适配器块65设置适用于支承和引导密封条带70的两个平行的引导轨道66、67。图18a表示安装之前的适配器块65,并且图18b表示安装到竖直型材1的顶部的适配器块。图18c表示密封条带70的安装。在楼层上的所有竖直型材1已经设置适配器块65时,密封条带70在楼层上的水平对准的外墙元件和竖直型材的顶部上以单件形式展开,以在不同楼层的外墙元件和竖直型材之间密封。密封条带例如是橡胶挤压成形带。在密封条带已经安装时,竖直元件和外墙元件根据以上描述的方法安装在下一个楼层上。 
图20表示外墙元件12从卡车拖车输送到建筑物基部、到建筑 物的安装位置的整个输送过程。从附图看到,第一排竖直型材被安装在离开建筑物基部一个距离处,以便可以将外墙元件插入型材。包括输送轨道72的输送系统围绕建筑物配置,以便提供外墙元件的水平输送。输送轨道围绕建筑物的至少一部分并优选地围绕整个建筑物延伸。输送系统靠近将要设置外墙元件的第一楼层的竖直型材的下部安装。输送系统包括用于从卸载位置从卡车拖车自动卸载外墙元件的设备,以及外墙元件的中间存放装置74,以及将外墙元件从中间存放装置74水平输送到所需水平位置的设备。在外墙元件达到所需水平位置时,外墙元件通过安装在建筑物上的第二种型材的凹槽引导而竖直运动到安装位置。 
图21表示外墙元件如何从输送系统输送到升降机单元80的例子。图22表示外墙元件向上输送,其边缘进入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外墙元件通过设有用于抓握外墙元件的抓握装置的升降机单元80从输送卡车运动到竖直型材。抓握装置配置成在朝着建筑物的方向上运动外墙元件,由此有助于外墙元件插入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凹槽15内。升降机单元80降低到竖直元件1的下端。输送轨道72将外墙元件12定位在升降机80的下方,如图21所示。 
升降机单元80的下部开始从外墙在朝着将要安装的外墙元件12的方向上向外倾斜。如附图所示,抓握装置足够向外转,以便抓握外墙元件的上部。在升降机单元通过提升装置22向上运动时,外墙元件从输送轨道释放,并且在升降机单元的下部倾斜到直线位置时,外墙元件朝着建筑物向内运动。外墙元件的上边缘进入第二种型材的凹槽内,并且提升装置将升降机单元和外墙元件运动到所需安装位置。外墙元件通过下面已经安装的第二种型材的凹槽引导。 

Claims (16)

1.一种通过型材系统在多层建筑物上安装外墙元件(12)的方法,所述型材系统包括第一种竖直型材(1),其具有沿着该型材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一细槽(4a),所述细槽的内部(5)被设计成接收外墙元件(12)中的第一外墙元件的边缘(13c),并且所述第一细槽(4a)的外部(6)被设计成接收和支承第二种竖直型材(14),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配置成支承第一外墙元件,并且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设置沿着该型材的纵向轴线延伸的凹槽(15),所述凹槽被设计成接收和支承外墙元件(12)中的第二外墙元件的边缘(13),第一种竖直型材(1)具有布置在第一种竖直型材(1)的相对侧上的第二细槽(4b),所述方法包括:
a)将两个第一种竖直型材(1)安装在所述建筑物的第二楼层,使得第二楼层的两个竖直型材中的一个的第一细槽(4a)与第二楼层的竖直型材中的另一个的第二细槽(4b)相对,并且位于在先安装在第一楼层上的第一种竖直型材(1)和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上方,使得所述型材的纵向轴线对准,
b)在竖直方向上输送通过安装在所述第一楼层上的所述第二种型材的凹槽引导的外墙元件(12)中的第二外墙元件,直到它到达安装在所述第二楼层上的所述竖直型材,
c)使所述第二外墙元件进入安装在所述第二楼层上的所述两个竖直型材的相对的所述细槽的外部,
d)继续在竖直方向上输送通过安装在所述第二楼层上的所述竖直型材的相对的所述细槽的外部引导的所述第二外墙元件,直到它达到安装位置,
e)将所述第二外墙元件从相对的所述细槽的外部推入相对的所述细槽的内部,
f)将所述第二外墙元件附接到所述建筑物,以及
g)将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插入相对的所述细槽的相应外部,使得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所述凹槽彼此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h)将两个第一种竖直型材(1)安装在所述建筑物的第三楼层,使得第三楼层的两个竖直型材中的一个的第一细槽(4a)与第三楼层的另一竖直型材的第二细槽(4b)相对,并且位于在先安装在所述第二楼层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种型材的上方,使得所述型材的纵向轴线对准,以及
i)在竖直方向上输送通过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引导的外墙元件(12)中的第三外墙元件,直到它到达安装在所述第三楼层上的竖直型材,并且
j)使第三外墙元件进入安装在第三楼层上的两个竖直型材的相对细槽的外部,
k)在竖直方向上继续输送通过安装在第三楼层上的竖直型材的相对细槽的外部引导的第三外墙元件,直到它到达安装位置,
l)从相对细槽的外部推动第三外墙元件到相对细槽的内部,
m)将第三外墙元件附接到建筑物;以及
n)将第二种竖直型材插入相对细槽的外部,使得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凹槽彼此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外墙元件通过工具(20)从所述细槽的外部(6)推到所述细槽的内部(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还包括将工具(20)附接到所述第二楼层上的所述两个第一种竖直型材(1)的至少一个上,并且步骤d和e还包括:
-向上运动第二外墙元件,直到它接触所述工具,
-将所述第二外墙元件向上运动到最终安装位置上方的位置,同时所述第二外墙元件的向上运动影响所述工具,使得所述工具转入工作位置,以及
-朝着最终安装位置降低所述第二外墙元件,造成所述工具朝着相对的所述细槽的内部(5)推动所述外墙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工具(20)通过所述外墙元件的竖直向下运动而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种竖直型材(1)设有能够接合到所述建筑物上的相应紧固构件(30)的第一紧固元件(25)以及能够接合到设置在所述外墙元件上的相应紧固单元(35)的第二紧固元件(26),并且步骤a还包括:
-为所述第二楼层设置彼此隔开一个距离布置的至少两个紧固构件,以及
-通过将所述第一紧固元件接合到所述第二楼层上的紧固构件,将所述第一种竖直型材附接到所述第二楼层,并且
步骤f包括通过将所述第二外墙元件的紧固单元接合到所述第二紧固元件而将所述第二外墙元件附接到所述建筑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紧固元件(25)和第二紧固元件(26)集成在单个单元(24)内,并且包括公共承载主体(3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外墙元件(12)通过卡车拖车输送到所述建筑物,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外墙元件从所述卡车拖车自动运动到位于所述建筑物基部处的存放位置(7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包括围绕所述建筑物的至少一部分布置的轨道(72)的输送系统将所述外墙元件(12)从存放位置(74)输送到所需水平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外墙元件通过定位在将要安装所述第二外墙元件的楼层或将要安装所述第二外墙元件的楼层上方的楼层上的提升装置(22)竖直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外墙元件(12)通过设置有用于抓握所述外墙元件的抓握装置的升降机单元(80)来运动,所述抓握装置配置成在朝着所述建筑物的方向上运动所述外墙元件,由此有助于所述外墙元件插入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所述凹槽(15)内,并且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升降机单元抓握所述外墙元件,并且通过所述升降机单元将所述第二外墙元件插入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的所述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外墙元件通过定位在将要安装所述第二外墙元件的楼层或将要安装所述第二外墙元件的楼层上方的楼层上的提升装置(22)竖直运动,所述外墙元件(12)通过设置有用于抓握所述外墙元件的抓握装置的升降机单元(80)来运动,所述抓握装置配置成在朝着所述建筑物的方向上运动所述外墙元件,由此有助于所述外墙元件插入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所述凹槽(15)内,并且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升降机单元抓握所述外墙元件,并且通过所述升降机单元将所述第二外墙元件插入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的所述凹槽内,并且所述升降机单元(80)通过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的所述凹槽(15)引导,并且所述升降机通过所述提升装置(22)竖直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包括围绕所述建筑物的至少一部分布置的轨道(72)的输送系统将所述外墙元件(12)从存放位置(74)输送到所需水平位置,所述外墙元件(12)通过设置有用于抓握所述外墙元件的抓握装置的升降机单元(80)来运动,所述抓握装置配置成在朝着所述建筑物的方向上运动所述外墙元件,由此有助于所述外墙元件插入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所述凹槽(15)内,并且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升降机单元抓握所述外墙元件,并且通过所述升降机单元将所述第二外墙元件插入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的所述凹槽内,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输送系统(72)将所述第二外墙元件(12)从所述存放位置(74)运动到所述升降机单元(8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型材安装过程中两个第一种竖直型材之间的正确距离通过夹具(23)来确保,所述夹具(23)具有与外墙元件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细槽(4b)沿着所述型材纵向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细槽(4a)在所述型材的相对侧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细槽具有被设计成接收所述外墙元件的边缘的内部和被设计成接收所述第二种竖直型材的外部,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将另一第一种竖直型材(1)安装在离开所述第二楼层的第一种竖直型材(1)之一一个水平距离处,使得另一竖直型材的第一细槽(4a)与第二楼层的第一种竖直型材中的一个的第二细槽(4b)相对,或者另一竖直型材的第二细槽(4b)与第二楼层的第一种竖直型材中的一个的第一细槽(4a)相对,并且位于在先安装在所述第一楼层上的一个型材的上方,使得所述型材的纵向轴线对准,并且
o)在竖直方向上输送通过安装在所述第一楼层上的所述第二种型材(14)的凹槽引导的外墙元件(12)中的另一外墙元件,直到它到达安装在所述第二楼层上的所述竖直型材,
p)使所述另一外墙元件进入安装在第二楼层上的竖直型材中的所述一个和所述另一竖直型材的相对细槽的外部,
q)在竖直方向上继续输送通过安装在第二楼层上的竖直型材的相对细槽的外部引导的所述另一外墙元件,直到它到达安装位置,
l)从相对细槽的外部推动所述另一外墙元件到相对细槽的内部,
m)将所述另一外墙元件附接到建筑物;以及
n)将第二种竖直型材(14)插入相对细槽的相应外部,使得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凹槽彼此相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一个楼层上安装水平对准的两个外墙元件(12),
-将适配器块(65)安装在所述第一种竖直型材(1)和第二种竖直型材(14)的顶部并在两个水平对准的外墙元件之间,以及
-将连续的密封条带(70)安装在两个水平对准的外墙元件的顶部以及适配器块的顶部,以便在不同楼层的外墙元件和竖直型材之间密封。
CN200980151316.8A 2008-12-19 2009-12-18 用于在多层建筑物上安装外墙元件的方法 Active CN1022572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26608P 2008-12-19 2008-12-19
US61/139,266 2008-12-19
PCT/EP2009/067481 WO2010070082A1 (en) 2008-12-19 2009-12-18 A method for mounting facade elements on a multi-storey build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7229A CN102257229A (zh) 2011-11-23
CN102257229B true CN102257229B (zh) 2014-06-18

Family

ID=42026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1316.8A Active CN102257229B (zh) 2008-12-19 2009-12-18 用于在多层建筑物上安装外墙元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8695308B2 (zh)
EP (3) EP2894269B1 (zh)
JP (1) JP4912515B1 (zh)
KR (3) KR101654454B1 (zh)
CN (1) CN102257229B (zh)
AU (1) AU2009329521B2 (zh)
BR (2) BRPI0922401B1 (zh)
CA (3) CA2747061C (zh)
DK (1) DK2894277T3 (zh)
EA (1) EA020265B1 (zh)
HK (3) HK1161324A1 (zh)
MY (1) MY158813A (zh)
SG (1) SG172030A1 (zh)
WO (1) WO2010070082A1 (zh)
ZA (1) ZA2011052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55521A1 (en) * 2008-11-17 2010-05-20 Dovi Brock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rapidly and controlled elevation of a raisable floor for pools
SE535145C2 (sv) * 2009-12-18 2012-04-24 Brunkeberg Industriutveckling Ab Ett verktyg och en metod för montering av fasadelement på en byggnad
WO2012072642A1 (en) 2010-11-30 2012-06-07 Brunkeberg Industriutveckling Ab A tool for mounting facade elements on a building
EP2869861B1 (en) * 2012-07-05 2018-04-11 Lifecell Corporation Tissue-based drain manifolds
JP5595574B1 (ja) * 2013-10-15 2014-09-24 勉 佐藤 板状体搬送装置
JP2015106069A (ja) * 2013-11-29 2015-06-08 三和サイン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パネル状構造体の取付装置
US9453344B2 (en) 2014-05-01 2016-09-27 David R. Hall Modular insulated facade
SE538432C2 (en) * 2014-10-14 2016-06-21 Brunkeberg Systems Ab A tool and a locking bracket for mounting faade elements on a building and a faade element
EP3283705B1 (en) 2015-04-13 2020-06-10 Brunkeberg Systems AB Facade element and lifting rail
WO2016167706A1 (en) 2015-04-13 2016-10-20 Brunkeberg Systems Ab A lifting jig for lifting elements along the fagade of a building
CN105003082A (zh) * 2015-07-09 2015-10-28 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幕墙安装设备及安装方法
US20170297111A1 (en) * 2016-04-14 2017-10-19 Desktop Metal, Inc. Shrinkable support structures
CN107304631A (zh) * 2016-04-22 2017-10-31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层建筑大面积单元体幕墙块的安装方法及系统
CN107700854B (zh) * 2017-07-05 2023-07-2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层核心筒的钢板墙滑移安装装置和安装方法
CN111287353B (zh) * 2020-02-14 2021-04-13 上海上安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一种单元幕墙吊装工艺
FR3120888B1 (fr) * 2021-03-18 2023-06-09 Citynox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instalation de parement et/ou d’isolation de façade
KR102523949B1 (ko) * 2021-11-01 2023-04-19 김현성 패널 시공 가이드 장치 및 이를 활용한 시공 방법
CN114412203B (zh) * 2022-02-28 2023-08-22 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墙体构件吊装定位辅助装置
SE2230128A1 (en) 2022-04-29 2023-10-30 Brunkeberg Systems Ab A lifting unit for installing structural elements for a building
SE2230127A1 (en) 2022-04-29 2023-10-30 Brunkeberg Systems Ab A method for installing structural elements for a multi-storey building
CN114809401B (zh) * 2022-05-19 2023-02-28 江苏煌朝真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安装的抗震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SE2230170A1 (en) * 2022-05-31 2023-12-01 Brunkeberg Systems Ab Method and crane unit for vertically hoisting facade elements for a high-rise building
SE2230318A1 (en) * 2022-10-03 2024-04-04 Brunkeberg Systems Ab Suspendable conveyor trolley for facade elements for high-rise buildings and related system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43557A (en) * 1983-04-21 1985-02-13 Yoshida Kogyo Kk Heat insulating frame assembly for use in curtain wail construction
GB2148373A (en) * 1983-07-29 1985-05-30 Yoshida Kogyo Kk Guide jig for lifting an outer wall member of a curtain wall
CN86102571A (zh) * 1986-04-08 1987-10-21 任华国 活动模框砖墙施工方法
CN1525020A (zh) * 2003-09-17 2004-09-01 安建丞 建筑物玻璃幕墙的安装施工方法
CN1590668A (zh) * 2004-06-17 2005-03-09 杜军桦 玻璃幕墙的玻璃支撑方法及结构
CN1761795A (zh) * 2003-03-17 2006-04-19 阿尔普罗杰蒂有限公司 装配幕墙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幕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78769A (zh) * 1959-05-08
US3525186A (en) * 1968-08-02 1970-08-25 Dominick A Lombardo Multi-story trailer building with lifting means
US3791094A (en) * 1972-10-16 1974-02-12 J Shann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building panels
DE2418824C3 (de) * 1974-04-19 1979-09-13 Gerrit Martin 7858 Weil Bolanz Gebäude in Skelettbauweise
JPS60108618U (ja) * 1983-12-28 1985-07-24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ユニット相互の連結装置
JPS646436A (en) * 1987-06-30 1989-01-11 Yoshida Kogyo Kk Execution of screen type curtain wall
US5181825A (en) * 1988-11-28 1993-01-26 Yoshida Kogyo K.K. Method for lifting and guiding elements on building site
AT397526B (de) * 1989-06-16 1994-04-25 Bug Alutechnik Gebäudeaussenverkleidung
ZA929791B (en) * 1991-12-19 1993-09-16 Knudson Gary Art Building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panel assemblies and connecting apparatus
KR950012462B1 (ko) * 1993-01-12 1995-10-18 천동문 이동식 건축용 안전망 빔의 시공방법 및 그 장치
JPH06248803A (ja) * 1993-02-26 1994-09-06 Maeda Corp 建造物における外装パネルの施工方法
JP3298086B2 (ja) * 1993-06-15 2002-07-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潤滑剤用添加剤、潤滑剤用添加剤組成物及び潤滑油組成物
JPH0762871A (ja) * 1993-08-23 1995-03-07 Tateyama Alum Ind Co Ltd 外壁ユニットの取付け方法
DE4336142A1 (de) 1993-10-22 1995-04-27 Pilz Technologie Gmbh Fassadenkonstruktion sowie Arbeitsaufzu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Montage
FI941274A0 (fi) * 1994-03-17 1994-03-17 Jukka Inkeroinen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montering av laettelement
DE59503121D1 (de) * 1994-05-16 1998-09-17 Ul Tech Ag Profilschiene zur Befestigung flächiger Gegenstände
JPH08239926A (ja) * 1995-03-02 1996-09-17 Asahi Chem Ind Co Ltd 組立大型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AUPO291296A0 (en) * 1996-10-11 1996-11-07 Rudduck, Dickory Building elements
US5934038A (en) * 1997-04-23 1999-08-10 Clausen; Charles K. Method of pre-glazing a structural frame and window assembly for an office/commercial building in a controlled factory environment
JP4144718B2 (ja) * 1999-02-24 2008-09-03 オーエム機器株式会社 フロアパネルにおけるコンセント取付孔の塞ぎ蓋
JP2002285665A (ja) * 2001-03-23 2002-10-03 Okamura Corp 間仕切パネル構造
US6658804B2 (en) * 2002-01-10 2003-12-09 Vladimir S. Leytes Self-bearing flexible curtain wall system
ATE443188T1 (de) * 2002-02-14 2009-10-15 Eurogramco Sl Verkleidungssystem für fassaden von bauwerken
US20040182019A1 (en) * 2003-01-17 2004-09-23 Patrick Flynn Panel rai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JP2005146752A (ja) * 2003-11-19 2005-06-09 Tostem Corp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
AT501771B1 (de) * 2005-01-12 2007-03-15 Thurnher Julius Vorgefertigtes fassadenelement
JP2007255017A (ja) * 2006-03-22 2007-10-04 Okamura Corp 間仕切装置
US8151533B2 (en) * 2007-02-01 2012-04-10 Marlite, Inc. Wall panel system
SE531927C2 (sv) 2008-01-25 2009-09-08 Brunkeberg Industriutveckling Ab Profil för en flervåningsbyggnads fasad och en flervåningsbyggnad med en sådan fasad
US20120233944A1 (en) * 2009-11-30 2012-09-20 Frener & Reifer Metallbau Gmbh/Srl Facade system with less visible supports
US8615938B2 (en) * 2010-04-21 2013-12-31 Peter Stephen Arbour Cast curtain wall unit for assembling a cast curtain wall and cast curtain wall assembled from the same
RU2570208C2 (ru) * 2011-05-17 2015-12-10 Армстронг Уорлд Индастриз, Инк. Крепежн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и крепеж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вертикальных панелей
US8555577B2 (en) * 2011-11-09 2013-10-15 Bellcomb, Inc. Panel mounting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43557A (en) * 1983-04-21 1985-02-13 Yoshida Kogyo Kk Heat insulating frame assembly for use in curtain wail construction
GB2148373A (en) * 1983-07-29 1985-05-30 Yoshida Kogyo Kk Guide jig for lifting an outer wall member of a curtain wall
CN86102571A (zh) * 1986-04-08 1987-10-21 任华国 活动模框砖墙施工方法
CN1761795A (zh) * 2003-03-17 2006-04-19 阿尔普罗杰蒂有限公司 装配幕墙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幕墙
CN1525020A (zh) * 2003-09-17 2004-09-01 安建丞 建筑物玻璃幕墙的安装施工方法
CN1590668A (zh) * 2004-06-17 2005-03-09 杜军桦 玻璃幕墙的玻璃支撑方法及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2894277T3 (en) 2018-06-25
CA2900392A1 (en) 2010-06-24
CA2747061A1 (en) 2010-06-24
SG172030A1 (en) 2011-07-28
EP2367995B1 (en) 2017-03-01
KR20110108357A (ko) 2011-10-05
HK1207139A1 (zh) 2016-01-22
CN102257229A (zh) 2011-11-23
JP4912515B1 (ja) 2012-04-11
JP2012512976A (ja) 2012-06-07
MY158813A (en) 2016-11-15
KR101654454B1 (ko) 2016-09-05
KR20150008915A (ko) 2015-01-23
WO2010070082A1 (en) 2010-06-24
HK1161324A1 (zh) 2012-08-24
BRPI0922401A2 (pt) 2015-12-15
ZA201105277B (en) 2012-03-28
KR101697846B1 (ko) 2017-01-18
CA2900395C (en) 2018-01-16
EP2894269A1 (en) 2015-07-15
CA2747061C (en) 2016-04-26
EA201190061A1 (ru) 2012-02-28
KR20150011001A (ko) 2015-01-29
BRPI0922401B1 (pt) 2019-02-12
EP2894277B1 (en) 2018-03-21
HK1207136A1 (zh) 2016-01-22
EP2894277A1 (en) 2015-07-15
US8695308B2 (en) 2014-04-15
EA020265B1 (ru) 2014-09-30
BR122014032366A2 (pt) 2016-01-05
CA2900395A1 (en) 2010-06-24
AU2009329521B2 (en) 2015-08-06
CA2900392C (en) 2017-01-03
US20120031036A1 (en) 2012-02-09
EP2894269B1 (en) 2017-12-06
EP2367995A1 (en) 2011-09-28
AU2009329521A1 (en) 2011-06-30
KR101738703B1 (ko) 2017-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7229B (zh) 用于在多层建筑物上安装外墙元件的方法
KR100716454B1 (ko) 다중 커튼월 양중틀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튼월 설치방법
JPH0978839A (ja) パネルの取付装置および取付方法
AU2014274656B2 (en) A method for mounting facade elements on a multi-storey building
WO2009093974A1 (en) Frame system for supporting facade elements and use of the frame system
EP3283705B1 (en) Facade element and lifting rail
JP3994458B2 (ja) 垂直・水平搬送装置の運転方法
JP2008063873A (ja) 天井の搬送機構及び施工方法
WO2024033415A1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building and installing an elevator unit in the building
KR20230140702A (ko) 곤도라 확장용 발판
RU2250321C2 (ru) Передвижные подмости для строительно-монтажных работ
CN118056956A (zh) 模块化建筑物及其建造方法
JP2004137027A (ja) 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構築方法
JP2000063060A (ja)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13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RUNKEBERG SYSTEMS AB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RUNKEBERG INDUSTRIUTVECKLING AB

Effective date: 201405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16

Address after: Sweden Hagenasi

Applicant after: BRUNKEBERG INDUSTRIUTVECKLING

Address before: Stockholm

Applicant before: Brunkeberg Industriutveckl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13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