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4019A - 同轴电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电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4019A
CN102204019A CN2009801406151A CN200980140615A CN102204019A CN 102204019 A CN102204019 A CN 102204019A CN 2009801406151 A CN2009801406151 A CN 2009801406151A CN 200980140615 A CN200980140615 A CN 200980140615A CN 102204019 A CN102204019 A CN 102204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ssembly
connector
female
public
coaxi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06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4019B (zh
Inventor
李喆燮
权寄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4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4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4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4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用于促进同轴电缆的内部构件之间的配接。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在公连接器中固定公端子组件,在母连接器中固定母端子组件,母端子组件在连接器之间配接期间连接到公端子组件。端子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卡扣突起。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具有弹性板。弹性板具有卡扣孔,在该卡扣孔中卡扣相对应的卡扣突起。端子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凹槽。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具有固定件。该固定件装配于相对应的凹槽中。

Description

同轴电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同轴电缆互连的连接器,且更特定而言涉及一种促进同轴电缆的内部构件之间配接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是传输线,包括内部导体,即,芯部,和外部导体,即,屏蔽网,屏蔽网包围该芯部同时与该芯部间隔开。芯部和屏蔽网由包围该芯部的柔性绝缘体而彼此绝缘。此屏蔽网可由导电金属线制成。或者,可使用各种其它类型的材料,诸如导电胶带。导电胶带和屏蔽网可相互重叠以最小化外部干扰。
这种同轴电缆广泛地用于近场有线通信。近年来,同轴电缆备受关注地用于混合动力车辆通信中。当同轴电缆在车辆中使用时,需要同轴电缆维持较小的截面积同时使同轴电缆具有上述构造以便改进空间利用。此外,需要制造使多个同轴电缆互连的尽可能小的连接器。
传统同轴电缆连接器公开于美国专利第6,840,822号(US6,840,822)和美国专利第6,736,653号(US6,736,653)中,它们都由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提交本申请之前提交。
如图9所示,US6,736,653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被构造成具有下面这样的结构:用于支承同轴电缆16的电介质子组件14在由箭头E所示方向中插入于插塞外壳10内,且铰接地配接到插塞外壳10一侧的开放式开口56由闩锁夹紧件64卡扣使得电介质子组件14固定地接纳于插塞外壳10内。
而且,如图10所示,插塞外壳10可设有叉齿120,且电介质子组件14可设有闩锁140,使得电介质子组件14由叉齿120和闩锁140固定到插塞外壳10上。
具体而言,叉齿120沿着引导梁84从插塞外壳10底壁36朝向接纳端24延伸,使得叉齿120与侧壁28由槽132分离。而且,在叉齿120中部形成间隙136。因此,当电介质子组件14插入于插塞外壳10内时,闩锁140装配于在叉齿120中形成的间隙136内,从而实现在电介质子组件14与插塞外壳10之间的配接。
用于将电介质子组件14固定到插塞外壳10上的这种双重固定结构可用于以相同方式将电介质子组件14固定到插孔外壳上。
返回参看图9,闩锁40从插塞外壳10的配接端20延伸使得闩锁40可弹性地上下移动。闩锁40装配于插孔外壳的支承条带(未图示)中,从而实现在插塞外壳与插孔外壳之间的配接。
而且,闩锁梁44从闩锁40后端延伸使得使用者推动闩锁梁44以移动闩锁40,结果导致插孔外壳与插塞外壳分离。
在US6,736,653中所公开的连接器结构中,配接到闩锁夹紧件64的支承闩锁60易于向其相对侧打开,结果导致在开放式开口56与闩锁夹紧件64之间的配接力由于位于连接器附近的构件干扰而减小。
另一方面,闩锁梁44形成为悬臂形状,结果导致闩锁40可从插塞外壳10表面较高地提升且因此难以减小连接器的大小。而且,当在驾驶车辆期间所产生的振动传输到悬臂型闩锁40,且因此闩锁40积聚疲劳时,闩锁40失去弹性,结果导致闩锁40可与插孔外壳分离。
同时,US6,840,822公开了先前描述的电介质子组件的结构。电介质子组件包括连接到同轴电缆芯部的接触件、连接到同轴电缆的屏蔽网的接触壳、以及将接触壳和接触件固定到同轴电缆上的绝缘外壳。
参看图11,形成于接触壳340后端的变形限制夹具364具有从其相对唇缘367突出的臂365。接触壳340设于其前端,在那里,接触壳340以接触方式连接到另一接触壳,具有从其前端的相对壁344突出的拱尖353。
而且,参看图12,绝缘外壳400具有壳接纳槽405和通道430。拱尖353和臂365分别插入于壳接纳槽405和通道430内。随后,从相应通道430的相对端突出的臂365的部分弯曲,结果导致变形限制夹具364牢靠地固定到绝缘外壳400上。
固定到绝缘外壳400的接触壳340的前端和后端在制造接触壳340期间彼此分离。因此,当拱尖353插入到壳接纳槽405内时产生的配接力将接触壳340的前端固定到绝缘外壳400上,结果导致接触壳340的前端具有比接触壳340后端更低的配接力,其弯曲以牢靠地配接到绝缘外壳400上。因此,由于在运输连接器期间的外部冲击,接触壳340的前端可与绝缘外壳400分离。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由连接器彼此配接的插塞接触壳的前端500和插孔接触壳的前端600形成为具有相同截面大小的近似“[”形状。插塞接触壳的前端500和插孔接触壳的前端600以循序并排配接方式彼此配接以限定屏蔽空间T。放置于屏蔽空间中相邻同轴电缆经由其接触件而彼此连接。
但当插塞接触壳的前端500和插孔接触壳的前端600以循序并排配接方式彼此配接时,在相应接触壳之间的连接可能会由于组装缺陷而受损。
即,当接触壳彼此配接时,在接触壳中的任一个在一个方向偏离时,例如,在接触壳之间的接触和分离可在车辆振动环境中重复,结果导致干扰可能会施加到穿过城镇中心区传输的电信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做出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以双重锁定方式将连接到同轴电缆的端子组件牢靠地固定到连接器,从而防止端子组件与连接器意外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将端子组件固定到连接器上,使得端子组件和连接器在与端子组件插入到连接器内和与连接器分离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中物理地接合,从而防止端子组件与连接器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防止用于固定端子组件的连接器的弹性支承板由于使用者操纵而受损,同时容易地实现弹性支承板的移动以分离该端子组件与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防止在使用闩锁进行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之间的配接期间由于振动使闩锁失去弹性,同时减小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的大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者容易地且方便地推动闩锁而容易地实现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之间的分离,同时防止母连接器和公连接器由于周围物体而意外彼此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在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配接期间实现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之间的稳定接触,从而均匀地维持屏蔽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分别将端子组件牢靠地配接到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为了将连接到相应同轴电缆芯部且被配置成在公端子组件与母端子组件之间配接期间彼此接触的尖端牢靠地配接到相应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来实现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这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在公连接器中固定连接到同轴电缆的公端子组件,在母连接器中固定母端子组件,母端子组件被配置成在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之间配接期间连接到公端子组件,该母端子组件连接到另一同轴电缆,其中,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设于其顶部的卡扣突起,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具有形成于其入口顶部的弹性板,弹性板具有卡扣孔,在该卡扣孔中卡扣相对应的卡扣突起,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形成于其侧部的凹槽,且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任一个具有形成于其入口侧部的固定件,固定件穿过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中相对应一个的侧部而装配于相对应的凹槽中,由此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双重固定到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
弹性板的一侧可连接到形成入口的凸缘,使得另一侧弹性地向上提升,卡扣突起卡扣于弹性板的卡扣孔中。
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可具有夹紧孔,弹性板的另一侧在该夹紧孔中被夹紧且向上提升。
固定件可包括:侧板,其从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相对应一个的入口侧部延伸使得侧板向外打开;和卡扣板,其从侧板端部朝向穿过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相对应一个的侧部形成的插入孔延伸,使得卡扣板固定地装配于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中相对应一个的凹槽中。
公连接器可具有配接杆,该配接杆可具有在形成于其顶部的卡扣突起,使得卡扣突起插入于在母连接器中形成的卡扣凹槽中,且配接杆可被配置成使得配接杆的前端和后端固定到公连接器使得配接杆的中部可弹性地上下移动。
配接杆可在其后端具有接触母连接器的前端的突起,以限制公连接器的插入深度,该突起被配置成当按压该突起时向下弹性地移动该配接杆。
公连接器还设有侧壁以防止突起由于干扰而被推动。
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可分别包括公绝缘外壳和母绝缘外壳,且公金属壳和母金属壳分别连接到相对应同轴电缆屏蔽网且被配置成包围相应公绝缘外壳和母绝缘外壳的前端,且母金属壳可包围公金属壳以在公端子组件与母端子组件配接期间限定屏蔽空间。
公金属壳和母金属壳中的每一个可具有形成于位于其前部的接触件处和位于其后部的固定件处的支承腿,且支承腿可穿过形成于公金属壳和母金属壳中相对应一个的通道而插入,然后弯曲使得公金属壳和母金属壳分别配接到公绝缘外壳和母绝缘外壳。
母端子组件可具有连接到相对应同轴电缆芯部的接纳尖端,该接纳尖端在其相对侧具有突起,且母绝缘外壳可具有突出接合件,突出接合件被配置成与相应突起接合。
公端子组件可具有连接到相对应同轴电缆芯部的接触尖端,该接触尖端具有从其侧部弹性地延伸的突出件,且母绝缘外壳可具有突出限位器以支承突出件防止接触尖端与母绝缘外壳分离。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具有以下效果:使用弹性件和固定件通过双重锁定将端子组件配接到连接器,因此,防止端子组件与连接器意外分离,从而改进产品可靠性。
特别地,固定件同时穿过连接器的侧部和端子组件的凹槽而插入到连接器内,从而牢靠地固定该端子组件。而且,卡扣板的操作并未由于弹性实现。因此,防止卡扣板由于振动所致的疲劳而与端子组件的凹槽分离,从而实现在端子组件与连接器之间很牢靠的配接。
另一方面,弹性板的另一侧在形成其入口的凸缘处被向上提升,且因此,与在其入口附近向上提升的传统弹性板相比,防止弹性板由于外部干扰而被提升。
此外,通过另外提供夹紧孔,使用者能使用纵向构件而容易地提升该弹性板,从而减小由于过度提升弹性板而使弹性板超过弹性限度变形而损坏弹性板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固定件还具有挂钩突起,结果导致更难分离固定件与插入孔,从而进一步改进在连接器与端子组件之间的配接。
另一方面,设于公连接器处的配接杆的相对端被固定到公连接器,结果导致能减小配接杆的高度,从而减小连接器的总大小。因此,多个连接器可用于小区域中,从而改进空间利用。
而且,突起设于配接杆的后端,结果导致使用者能通过按压该突起而容易地且方便地使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彼此分离。此外,能准确地限制公连接器插入到母连接器内的深度。
而且,公连接器还具有侧壁,结果导致能防止由于外部部件的干扰而推动突起,从而防止母连接器与公连接器彼此分离。
另一方面,实现在公金属壳与母金属壳之间的配接使得在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之间配接期间公金属壳由母金属壳包围。因此能实现比金属壳之间的传统循序并排配接更稳定的公金属壳与母金属壳之间的配接。
另一方面,设于金属壳的接触件和固定件处的支承腿穿过绝缘外壳的通道而插入且然后弯曲。因此,能将金属壳牢靠地固定到绝缘外壳,从而防止发生组装缺陷。
另一方面,接纳尖端和接触尖端分别由形成于绝缘外壳的突出接接合件或突出限位器支承,结果导致能防止接纳尖端和接触尖端被向后推。即使当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重复分离且彼此连接若干次,因此能稳定地维持芯部之间的连接,从而改进产品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来理解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显然,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中所采用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平面图。
图3是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在使用中的截面平面图;
图4是在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中所采用的公连接器的配接杆截面侧视图。
图5示出在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中所采用的端子组件,其中图5(a)是公端子组件的分解图,且图5(b)是母端子组件的分解图;
图6(a)是示出在图5所示的公端子组件与母端子组件之间的连接的透视图,且图6(a)是沿着图6(a)的线A-A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公绝缘连接器的前端和接触尖端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示出图5所示的母绝缘连接器的前端和接纳尖端的平面图;
图9示出当从上方观察时传统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0示出当从下方观察时传统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传统接触壳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传统绝缘外壳的透视图;以及
图13是示出在传统插塞接触壳与传统插孔接触壳之间配接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现将参看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功能、构造和操作。
本发明对公开于美国专利第6,840,822号(US6,840,822)和美国专利第6,736,653号(US6,736,653)中的发明做出改进,它们都由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提交本申请之前提交。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主要构件和这些构件之间的配接部分类似于US6,840,822或US6,736,653的公开。换言之,US6,840,822或US6,736,653的公开在一定范围内补充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功能、构造和操作,在该范围内,US6,840,822或US6,736,653的公开并不与本发明下文给出的描述矛盾。
而且,连接器、端子组件、尖端、外壳和金属壳必须被理解为分别包括公母对,即使连接器、端子组件、尖端、外壳和金属壳在下文中在未区分公母的情况下描述。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由相同附图标记来标注,尽管它们通常包括于相应的公母对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00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00包括端子组件1a和1b和连接器2a和2b,同轴电缆C分别配接到端子组件1a和1b,在连接器2a和2b中固定端子组件1a和1b,使得至少一个端子组件1a固定于连接器2a中且至少一个端子组件1b固定于连接器2b中。
连接器2a和2b包括单独地彼此配接的公连接器2a和母连接器2b。在公连接器2a与母连接器2b之间配接期间,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的前端101彼此配接,从而实现同轴电缆C之间的连接。
具体而言,母端子组件1b或公端子组件1a配接到母连接器2b,且对应于设于母连接器2b中的端子组件1b或母端子组件1a的公端子组件1a或母端子组件1b配接到公连接器2a。
在下文中,假设母端子组件1b配接到母连接器2b且公端子组件1a配接到公连接器2a展开描述。在此情况下,形成一对的连接器2a和2b中的每一个和端子组件1a和1b的每个相对应组件可具有接纳凹槽和对应于接纳凹槽的突起,以防止相应连接器2a和2b和相应端子组件1a和1b的公母之间的混淆。
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被配置成分别固定地插入到连接器2a和2b的后端内。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具有形成为大约相同形状的主体,除了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的前端101形状被配置成彼此接触以外。具有倾斜插入表面的卡扣突起111形成于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中每一个的主体顶部。凹槽102形成于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中每一个的主体的相对侧上。
同时,相应连接器2a和2b的后端24打开以形成入口241,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固定地插入到相应连接器2a和2b的后端24内。在相应入口241中形成空间P,空间P延伸到相应连接器的前端25使得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插入到相对应空间P内。
弹性板27形成于相应连接器2a和2b的入口241处,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的卡扣突起111装配于弹性板27内。固定件28邻近其入口形成于连接器2a和2b中每一个的相对侧处,固定件28配接到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中任一个的凹槽。因此,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使用弹性板27和固定件28通过双重锁定而彼此固定。
弹性板27中每一个的一侧27a连接到形成连接器2a和2b中每一个的入口241的凸缘242。弹性板27中每一个的另一侧大约切割为“[”形,使得弹性板27中每一个的另一侧被弹性地向上提升。而且,卡扣孔271形成于弹性板27中每一个中,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中每一个的卡扣突起111被装配到卡扣孔271中,使得卡扣突起111卡扣于相对应卡扣孔271中。而且,滑动凹槽272形成于弹性板27中每一个处使得相对应卡扣突起111从其入口引入到相对应卡扣孔271附近。
因此,当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从相应连接器2a和2b的入口推入到相对应连接器2a和2b内时,卡扣突起111沿着相对应滑动凹槽272穿过相应入口241插入。具有其相应倾斜表面的卡扣突起111按压相对应滑动凹槽272的内侧以向上弹性地提升相对应的弹性板27。倾斜表面可形成于相应滑动凹槽272的内侧,使得弹性板27可更易于被弹性地向上提升。
当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进一步移动且因此卡扣突起111到达相对应卡扣孔271时,弹性板27通过恢复力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且因此,卡扣突起111装配到相对应卡扣孔271内。
在此情况下,弹性板27中每一个的另一侧在形成其入口的相对应凸缘242处被向上提升,且因此,与在其入口附近向上提升的传统弹性板相比,防止弹性板27中每一个由于外部干扰而被提升。
此外,夹紧孔273还可形成为朝向相应连接器2a和2b前端25夹紧并提升相应弹性板27的其它侧27b。夹紧孔273中的每一个可形成为具有放大切入部分的孔的形状。
使用者可将诸如卡夹的纵向部件插入到夹紧孔272中每一个内使得弹性板27中的每一个可易于被弹性地向上提升。但当使用这种卡夹向上提升弹性板27中每一个时,弹性板27中每一个的提升高度并不重要。因此,无需使用者过度向上提升弹性板27中每一个使得在弹性板27中每一个与其入口之间的连接并不超过弹性限度且因此并不变形。
即,易于通过另外提供夹紧孔而向上提升弹性板27,从而防止弹性板27变形和因此损坏产品。
图2是在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中所采用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平面图,且图3是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在使用中的截面平面图。
被提供用于牢靠地实现连接器2a和2b中每一个与端子组件1a和1b中每相应一个之间物理接合的每个固定件28包括侧板281和卡扣板282。
侧板281从其入口241附近的相对应连接器2a或2b的侧部26延伸使得侧板281向外打开。在侧板281与相对应连接器2a或2b的侧部26之间的连接可具有比侧板281的其余部分更小的厚度,使得侧板281可易于弯曲。
另一方面,插入孔261形成于相对应连接器2a或2b的侧部26使得插入孔261对应于插入到相对应连接器2a或2b内的公端子组件1a或母端子组件1b的相对应凹槽102。被配置成插入到插入孔261内的卡扣板282从侧板281端部大约垂直地延伸。
因此,当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插入到相对应连接器2a和2b内,且侧板281较强地压向相应连接器2a和2b的相对应侧部时,卡扣板282穿过相对应插入孔261插入且然后装配到相对应凹槽102内。
在此情况下,卡扣板282同时卡扣于相应连接器2a和2b的相对应侧部和相应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的相对应凹槽102中,结果导致防止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向相对应连接器2a和2b后部的移动,且因此防止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与相对应连接器2a和2b分离直到使用者再次打开固定件28。并非通过弹性而是通过物理插入来实现卡扣板282的操作。因此,防止卡扣板282与相对应凹槽102由于汽车驾驶所致的振动而分离,从而实现在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与相对应连接器2a和2b之间很牢靠的配接。
此外,挂钩突起283可形成于卡扣板282中每一个的端部使得挂钩突起283由形成于插入孔261中相对应一个中的台阶突起262而卡扣,由此防止卡扣板282与相对应插入孔261分离。
具体而言,形成于钩形卡扣板282中每一个的端部的挂钩突起283在台阶突起262上行进,从连接器2a和2b中每一个的侧部26突出,构成插入孔261中每一个的侧部,且插入于相对应凹槽102内。因此,插入的卡扣板282中每一个的挂钩突起283由相对应插入孔261的台阶突起262卡扣,从而进一步防止固定件28与相对应的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分离。
图4是在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中所采用的公连接器的配接杆截面侧视图。
公连接器2a具有配接杆21。配接杆21的前端和后端固定到公连接器2a上使得配接杆21的中部可弹性地上下移动。配接杆21具有形成于其顶部的卡扣突起211,使得卡扣突起211插入到形成于母连接器2b中的卡扣凹槽23内。
配接杆21是纵向部件,其前端和后端固定于纵向,其中公连接器2a插入到母连接器2b内,且其中部与公连接器2a的外壳间隔开,使得配接杆21的中部可弹性地上下移动。可调整在配接杆21与公连接器2a之间的前配接面积和后配接面积或者纵向配接杆21的截面积以改变弹性。
卡扣突起211设于配接杆21顶部。卡扣突起211具有倾斜前表面,其插入于母连接器2b内。
因此,当公连接器2a插入于母连接器2b内时,卡扣突起211由母连接器2b内侧卡扣,结果导致配接杆21的中部弹性地向下移动使得配接杆21的中部靠近公连接器2a的外壳外侧。随后,当卡扣突起211到达母连接器2b的卡扣凹槽23时,配接杆21由于恢复力而返回到其原始位置,结果导致卡扣突起211装配到卡扣凹槽23内,从而实现在公连接器2a与母连接器2b之间的配接。
在此情况下,在配接杆21的中部与公连接器2a之间的距离最小,因为配接杆21的相对端固定到公连接器2a上。而且,被构造成接纳公连接器2a的母连接器2b的总厚度最小,因为在配接杆21的中部与公连接器2a之间的距离最小。因此,能使得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总尺寸最小。
此外,相对端被固定的配接杆21比被构造成悬臂形式的传统闩锁结构更好地承受车辆所产生的振动。即使是在配接杆21长期用于振动环境时,因此配接杆21不会由于自振动所传输的疲劳而失去弹性,从而实现配接杆21长期稳定使用。
此外,配接杆21可在其后端具有突起212以在使用者分离公连接器2a与母连接器2b时允许使用者容易地向下弹性移动该配接杆21。在此情况下,突起212从未插入到母连接器2b内的配接杆21的后端突出。优选地,该突起212具有低于其中配接了公连接器2a的母连接器2b的高度。
而且,突起212可具有比配接杆21的横向宽度更大的宽度使得使用者可容易地用他/她的手指按压突起212。
此外,突起212的相对侧213还可进一步延伸到左边和右边且然后可向下弯曲以连接到公连接器2a的相对应入口241,使得当使用者按压该突起212时配接杆21可容易地向下移动。
因此,当使用者按压该突起212时,突起212在某种程度上向下移动,结果导致配接杆21的中部移动,且因此卡扣突起211与相对应的卡扣凹槽23分离。
在公连接器2a与母连接器2b之间配接期间,突起212与母连接器2b的前端接触。因此,突起21用作限位器以限制公连接器2a的插入深度。即,设于公连接器2a与母连接器2b中的公端子组件1a与母端子组件1b之间准确配接所需的公连接器2a和母连接器2b的插入深度分别可由用作限位器的突起212更准确地维持。
另一方面,公连接器2a可具有侧壁22以防止突起212由位于公连接器2a附近的其它连接器、电线等推动。在此情况下,优选地侧壁22与突起212分离。优选地,侧壁22具有与突起212相同的高度。而且,侧壁22中每一个的前端可弯曲使得侧壁22中每一个的前端用作类似突起212的限位器。
图5示出在图1所示的同轴电缆中所采用的端子组件,其中图5(a)是公端子组件的分解图,且图5(b)是母端子组件的分解图。
端子组件1a、1b包括牢靠地配接到相对应同轴电缆C外侧的绝缘外壳11a、11b,配接到绝缘外壳11a、11b且连接到相对应同轴电缆C的屏蔽网的金属壳12a、12b,以及连接到相对应同轴电缆C的芯部的尖端13a、13b。
在此情况下,绝缘外壳11a和11b、金属壳12a和12b以及尖端13a和13b被分成包括下列的组:母绝缘外壳11b,其形成于母端子组件1b的前端以接纳公绝缘外壳11a的前端;母金属壳12b,其包括底部121和相对侧,以配接到母绝缘外壳11b;以及,中空接纳尖端13b,其形成为矩形杆的形状;和包括下列的另一组:公绝缘外壳11a,其被配置成在公端子组件1a的前端插入到母绝缘外壳11b的前端内;公金属壳12a,其形成与母金属壳12b近似对称的形状;以及,接触尖端13a,其连接到同轴电缆C的芯部,且被配置成插入到接纳尖端13b内。
母端子组件1b的构造将更详细地描述。同轴电缆C的芯部C1电配接到接纳尖端13b,使得芯部C1从母绝缘外壳11b内部朝向前端116突出。母金属壳12b配接到母绝缘外壳11b,同时母金属壳12b电连接到同轴电缆C的屏蔽网C2。公端子组件1a具有与母端子组件1b的构造类似的构造。
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的构造的细节与在US6,840,822中所述的那些相同,且因此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图6(a)是示出在图5所示的公端子组件与母端子组件之间的连接的透视图,且图6(b)是沿着图6(a)的线A-A所截取的截面图。
假定形成卡扣突起111的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的相应绝缘外壳11a和11b的侧部为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的相应绝缘外壳11a和11b的上侧,分别设于公连接器2a和母连接器2b中的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被布置成彼此配接,同时公端子组件1a和母端子组件1b之一反向。因此在公连接器2a与母连接器2b之间配接期间,公金属壳12a的前端123配接到母金属壳12b的前端123以限定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屏蔽空间124。
当然,屏蔽空间124的截面形状是基于彼此配接的公金属壳和母金属壳的截面形状决定。因此,屏蔽空间124的截面形状并不仅限于矩形。
如图6(b)所示,通过将公金属壳12a配接到母金属壳12b,使得公金属壳12a由母金属壳12b包围而限定屏蔽空间124。具体而言,母金属壳12b的相对侧122b覆盖公金属壳12a的相对侧122a的外侧。
因此,稳定地限定屏蔽空间124,且因此稳定地维持公金属壳12a与母金属壳12b之间的电连接,即使在公金属壳12a与母金属壳12b的相对侧122a与122b之间由于组装缺陷而出现间隙时或者即使当公金属壳12a的侧部由于制造误差而不完全接触母金属壳12b的相对应侧部时。特别地,即使在产生振动时,公金属壳12a的相对侧中的至少一个恒定地接触母金属壳12b的相对应侧部。结果,均匀地维持屏蔽空间的屏蔽效率,且因此减小了电信号通过同轴电缆芯部传输时的外部干扰。
因此,能比金属壳之间传统循序侧对侧配接更有效地防止由于外部电波所致的对芯部的频率扰动。
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公绝缘连接器的前端和接触尖端的局部截面图。
金属壳12a、12b一体地形成以实现绝缘外壳11a、11b与同轴电缆之间容易且方便的组装。但是,在完成金属壳12a、12b到绝缘外壳11a、11b的配接之后,金属壳12a、12b被分成两个工件,即,前接触件125和固定件,前接触件被配置成接触另一金属壳以限定屏蔽空间,固定件位于接触件125后方以将同轴电缆牢靠地固定到绝缘外壳11a、11b。
接触件125和固定件126在其相对侧122a、122b具有朝向绝缘外壳11a、11b突出的支承腿127,使得同轴电缆牢靠地固定到绝缘外壳11a、11b。而且,绝缘外壳11a、11b具有对应于相应支承腿127的通道112。支承腿127插入于形成于绝缘外壳11a、11b中的相对应通道112内且然后支承腿127的端部弯曲以实现在金属壳12a、12b与绝缘外壳11a、11b之间的配接。
在此情况下,相应支承腿127穿过绝缘外壳11a、11b的通道插入且然后弯曲,使得相应支承腿被支承且因此与传统拱式尖端插入结构相比,实现接触件125和固定件126与绝缘外壳11a、11b之间更牢靠的配接。
图8是示出图5所示的母绝缘连接器的前端和接纳尖端的平面图。
在公端子组件1a与母端子组件1b之间配接期间,接触尖端13a插入到接纳尖端13b内使得同轴电缆芯部彼此连接。此时,接触尖端13a和接纳尖端13b必须固定于绝缘外壳11a和11b中适当位置以实现接触尖端13a与接纳尖端13b之间的准确连接。
特别地,当在公端子组件1a与母端子组件1b之间配接期间向后推尖端时,在芯部之间的连接是有缺陷的,结果导致完全不能实现作为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功能。因此,需要相应尖端13a和13b准确地位于相应绝缘外壳11a和11b的前端的所需位置。
为此,突起133可邻近其后端形成于接纳尖端13b的矩形杆主体的相对侧,且突出接合件115形成于母绝缘外壳11b使得突起133与相应突出接合件115接合。因此,当接纳尖端12b配接于母绝缘外壳11b中时,强制推动接纳尖端12b使得突起133在相应突出接合件115上行进,从而实现在突起133与突出接合件115之间的强制配接。
在此情况下,接纳尖端13b的相对突起133由突出接合件115卡扣,即使在接触尖端13a与接纳尖端13b之间配接期间施加力以向后推动该接纳尖端13b时,从而防止接纳尖端13b被向后推。
另一方面,设于公端子组件1a中的接触尖端13a包括纵向件131,纵向件131被配置成插入到接纳尖端13b内以实现在接触尖端13a和接纳尖端13b与邻近其后端自纵向件131的相对侧延伸的突出件132之间的电连接。
而且,公绝缘外壳11a在其前端具有狭缝113,接触尖端13a以直立状态穿过狭缝113插入。在狭缝113后部形成突出限位器114以支承该突出件132,从而防止接触尖端13a与公绝缘外壳11a分离。形成突出限位器114使得突出限位器114朝向公绝缘外壳11a的后端倾斜且朝向公绝缘外壳11a的前端垂直。
在此情况下,当接触尖端13a插入于公绝缘外壳11a的狭缝113内时,突出件132弹性地变形,而突出件132在突出限位器114的倾斜表面上行进。随后,当接触尖端13a进一步向前移动且因此完全配接到公绝缘外壳11a的狭缝113时,突出件132移动到突出限位器113的另一侧,且然后由突出限位器114的垂直表面支承。因此,突出件132由突出限位器113支承,即使在接触尖端13a与接纳尖端13b之间配接期间施加力以向后推接触尖端13a时,从而防止接触尖端13a被向后推且固定接触尖端13a就位。
发明的实施方式
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执行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工业适用性
如从上文的描述显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具有以下效果:使用弹性件和固定件通过双重锁定将端子组件配接到连接器,且因此,防止端子组件与连接器意外分离,从而改进产品可靠性。
特别地,固定件同时穿过连接器的侧部和端子组件的凹槽插入到连接器内,从而牢靠地固定该端子组件。而且,卡扣板的操作并非由弹性实现。因此,防止卡扣板由于振动所致的疲劳而与端子组件的凹槽分离,从而实现在端子组件与连接器之间很牢靠的配接。
另一方面,弹性板的另一侧在形成其入口的凸缘处被向上提升,且因此,与在其入口附近向上提升的传统弹性板相比,防止弹性板由于外部干扰而被提升。
此外,通过另外提供夹紧孔,使得使用者能使用纵向部件容易地提升该弹性板,从而减小由于过度提升弹性板使弹性板超过弹性限度变形而损坏弹性板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固定件还具有挂钩突起,结果导致更难使固定件与插入孔分离,从而进一步改进在连接器与端子组件之间的配接。
另一方面,设于公连接器处的配接杆的相对端被固定到公连接器,结果导致能减小配接杆的高度,从而减小连接器的总大小。因此,多个连接器可用于小区域中,从而改进空间利用。
而且,突起设于配接杆的后端,结果导致使用者能通过按压该突起而容易地且方便地使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彼此分离。此外,能准确地限制公连接器插入到母连接器内的深度。
而且,公连接器还具有侧壁,结果导致能防止突起由于外部构件的干扰而被推动,从而防止母连接器与公连接器彼此分离。
另一方面,实现在公金属壳与母金属壳之间的配接使得在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之间的配接期间公金属壳由母金属壳包围。因此能实现比金属壳之间的传统循序并排配接更稳定的公金属壳与母金属壳之间的配接。
另一方面,设于金属壳的接触件和固定件处的支承腿穿过绝缘外壳的通道插入且然后弯曲。因此,能将金属壳牢靠地固定到绝缘外壳,从而防止发生组装缺陷。
另一方面,接纳尖端和接触尖端分别由形成于绝缘外壳中每一个处的突出接合件或突出限位器支承,结果导致能防止接纳尖端和接触尖端被向后推。即使当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重复地分离且彼此连接若干次时,因此能稳定地维持芯部之间的连接,从而改进产品可靠性。
因此,本发明具有工业适用性。
尽管出于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在不偏离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下能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代。

Claims (10)

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在所述公连接器中固定连接到同轴电缆的公端子组件,在所述母连接器中固定母端子组件,所述母端子组件被配置成在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之间配接期间连接到公端子组件,所述母端子组件连接到另一同轴电缆,其中,所述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设于其顶部的卡扣突起,所述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具有形成于其入口顶部的弹性板,所述弹性板具有卡扣孔,在所述卡扣孔中卡扣相对应的卡扣突起,所述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形成于其侧部的凹槽;且所述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具有形成于其入口侧部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中相对应一个的侧部而装配于相对应的凹槽中,由此所述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双重固定到所述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的一侧连接到形成入口的凸缘,使得另一侧被弹性地向上提升,所述卡扣突起卡扣于所述弹性板的所述卡扣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具有夹紧孔,所述弹性板的另一侧穿过所述夹紧孔被夹紧且向上提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侧板,其从所述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相对应的一个的入口侧部延伸使得所述侧板向外打开;以及卡扣板,其从所述侧板端部朝向穿过所述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相对应一个的侧部形成的插入孔延伸,使得所述卡扣板固定地装配于所述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中相对应一个的凹槽中。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连接器组件设有配接杆,所述配接杆具有形成于其顶部的卡扣突起,使得所述卡扣突起插入于在所述母连接器中形成的卡扣凹槽中,且所述配接杆被配置成使得所述配接杆的前端和后端固定到所述公连接器,使得所述配接杆的中部弹性地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杆在其后端具有突起,所述突起接触所述母连接器的前端以限制所述公连接器的插入深度,所述突起被配置成当按压所述突起时向下弹性地移动所述配接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子组件和母端子组件分别包括:公绝缘外壳和母绝缘外壳,以及公金属壳和母金属壳,其分别连接到相对应同轴电缆的屏蔽网,且被配置成包围相应公绝缘外壳和母绝缘外壳的前端,且所述母金属壳包围所述公金属壳以在所述公端子组件与母端子组件配接期间限定屏蔽空间。
8.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金属壳和母金属壳中的每一个具有形成于位于其前部的接触件处和位于其后部的固定件处的支承腿,且所述支承腿穿过形成于所述公金属壳和母金属壳中相对应一个中的通道而插入,然后弯曲使得所述公金属壳和母金属壳分别配接到公绝缘外壳和母绝缘外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子组件具连接到相对应同轴电缆芯部的接纳尖端,所述接纳尖端在其相对侧具有突起,且所述母绝缘外壳具有突出接合件,所述突出接合件被配置成与相应的突起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子组件具有连接到所述相对应同轴电缆芯部的接触尖端,所述接触尖端具有从其侧部弹性地延伸的突出件,且所述公绝缘外壳具有突出限位器以支承所述突出件防止所述接触尖端与所述公绝缘外壳分离。
CN2009801406151A 2008-10-09 2009-09-10 同轴电缆连接器 Active CN1022040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99149 2008-10-09
KR1020080099149A KR101540809B1 (ko) 2008-10-09 2008-10-09 동축케이블용 커넥터
PCT/KR2009/005152 WO2010041823A2 (en) 2008-10-09 2009-09-10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4019A true CN102204019A (zh) 2011-09-28
CN102204019B CN102204019B (zh) 2013-11-20

Family

ID=4210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06151A Active CN102204019B (zh) 2008-10-09 2009-09-10 同轴电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37135B2 (zh)
EP (1) EP2345108B1 (zh)
JP (1) JP5483627B2 (zh)
KR (1) KR101540809B1 (zh)
CN (1) CN102204019B (zh)
WO (1) WO2010041823A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5735A (zh) * 2016-06-24 2016-10-12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连接器及其射频接触件
CN106716737A (zh) * 2014-08-21 2017-05-24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夹锁的高电流插接
CN108808289A (zh) * 2017-04-27 2018-11-13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CN108808395A (zh) * 2017-04-27 2018-11-13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CN110690624A (zh) * 2018-07-05 2020-01-14 东莞市铭皓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防反插的对插接头
CN110905835A (zh) * 2018-09-18 2020-03-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设备连接机构及电器设备
CN113540852A (zh) * 2021-07-22 2021-10-22 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电缆接连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9192B4 (de) * 2010-05-20 2012-04-05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Steckverbinder und Steckmodulsystem
DE102011084903A1 (de) * 2011-10-20 2013-04-25 TAKATA Aktiengesellschaft Sensorsystem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130115806A1 (en) * 2011-11-08 2013-05-09 Ortronics, Inc. Patch Cord Assemblies, Methods and Systems
US9601880B2 (en) 2011-11-08 2017-03-21 Ortronics, Inc. Cable assembli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322868B2 (en) 2013-03-15 2019-06-18 Ortronics, Inc. Cable assembly dispenser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9362659B2 (en) * 2013-12-10 2016-06-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KR101575441B1 (ko) 2013-12-30 2015-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알에프 커넥터 조립체
JP5872602B2 (ja) 2014-02-04 2016-03-0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DE112015002408B4 (de) 2014-05-22 2022-10-27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Systeme und Verfahren zum Abschirmen eines Handsensorsystems in einem Lenkrad
CN111422238B (zh) 2014-06-02 2022-10-25 Tk控股公司 用于在方向盘的传感器垫上印刷传感器电路的系统和方法
DE102015200722A1 (de) * 2015-01-19 2016-07-21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Steckverbindereinsatz und Steckverbinder für die Datenübertragung in Automobilen
JP6270785B2 (ja) * 2015-07-22 2018-01-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US10336361B2 (en) 2016-04-04 2019-07-02 Joyson Safety Systems Acquisition Llc Vehicle accessory control circuit
JP2024059341A (ja) * 2022-10-18 2024-05-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及び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8974A (zh) * 1997-08-18 1999-02-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010053629A1 (en) * 2000-05-08 2001-12-20 Koji Togashi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plu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947309A (zh) * 2004-03-02 2007-04-11 蒂科电子公司 带有改良屏蔽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7073U (ja) * 1983-01-27 1984-08-07 東洋ハ−ネス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用端子
JPS6332876A (ja) * 1986-07-21 1988-02-12 アンプ インコ−ポレ−テツド コネクタ
US4986766A (en) * 1988-08-17 1991-01-22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ti-overstress latch
JP3074432B2 (ja) * 1994-01-27 2000-08-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付き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2921639B2 (ja) * 1994-03-07 1999-07-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及びその係止解除構造
DE19929672B4 (de) * 1999-06-28 2004-07-29 Tyco Electronics Logistics Ag Verbinderanordnung für Koaxialleitungen
US6736653B2 (en) 2002-02-27 2004-05-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coaxial cables
EP1422791A1 (en) * 2002-11-21 2004-05-26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Connector arrangement
US6840822B1 (en) * 2003-08-25 2005-01-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ble connector
JP2005108510A (ja) * 2003-09-29 2005-04-21 Clarion Co Ltd 多極型高周波同軸コネクタ
JP2005158418A (ja) * 2003-11-25 2005-06-1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8140731A (ja) * 2006-12-05 2008-06-19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8974A (zh) * 1997-08-18 1999-02-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010053629A1 (en) * 2000-05-08 2001-12-20 Koji Togashi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plu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947309A (zh) * 2004-03-02 2007-04-11 蒂科电子公司 带有改良屏蔽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737A (zh) * 2014-08-21 2017-05-24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夹锁的高电流插接
CN106716737B (zh) * 2014-08-21 2019-05-17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夹锁的高电流插接
CN106025735A (zh) * 2016-06-24 2016-10-12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连接器及其射频接触件
CN108808289A (zh) * 2017-04-27 2018-11-13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CN108808395A (zh) * 2017-04-27 2018-11-13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US10389069B2 (en) 2017-04-27 2019-08-20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CN110690624A (zh) * 2018-07-05 2020-01-14 东莞市铭皓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防反插的对插接头
CN110905835A (zh) * 2018-09-18 2020-03-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设备连接机构及电器设备
CN113540852A (zh) * 2021-07-22 2021-10-22 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电缆接连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505511A (ja) 2012-03-01
EP2345108A4 (en) 2014-08-06
KR20100040085A (ko) 2010-04-19
KR101540809B1 (ko) 2015-07-30
JP5483627B2 (ja) 2014-05-07
WO2010041823A2 (en) 2010-04-15
WO2010041823A3 (en) 2010-06-24
US20110189890A1 (en) 2011-08-04
EP2345108A2 (en) 2011-07-20
US8137135B2 (en) 2012-03-20
EP2345108B1 (en) 2018-01-24
CN102204019B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4019B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JP4889243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76044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latch
JP5811460B2 (ja) コネクタ
KR100524835B1 (ko) 암형 콘택트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전기 커넥터
JP2539183B2 (ja) ケ―ブル・シ―ルド接地クリップを備えた電気コネクタ
CN110739585B (zh) 具有反冲件的高频连接器
US7736172B2 (en) Cable assembly
CN109066158B (zh) 电连接器
US6896540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cking member
JP296549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8162679B2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US631906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 interferentially engaged thereto
US6629864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plug-in connector
CN110429407B (zh) 电连接器
CN217387647U (zh) 电连接器
CN115764382A (zh) 模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2134097B (zh) 电连接器
JPH07230833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ために改善されたコネクタ保持ブロック
CN114784548A (zh) 电连接器
CN210111175U (zh) 电连接器
US6227889B1 (en) Telecommunication switching connector
CN212209885U (zh) 电连接器
TWI714255B (zh) 電連接器
CN220797279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