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0221A - 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0221A
CN102190221A CN2011100477159A CN201110047715A CN102190221A CN 102190221 A CN102190221 A CN 102190221A CN 2011100477159 A CN2011100477159 A CN 2011100477159A CN 201110047715 A CN201110047715 A CN 201110047715A CN 102190221 A CN102190221 A CN 102190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mentioned
floor
elevator
esca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77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真锅嘉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0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根据楼宇的交通需要动态地改变各编号设备所进行响应的区域而能够防止满载通过于未然从而进行有效的运行控制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组管理控制装置(10)具备乘梯人数检测部(21)、需要学习部(22)、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23)、区域划分表(24)、探索运算处理部(26)、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和分配控制部(29)。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评价按照楼层巡回调度运行了各电梯的情况下的各区域的长时间等待时间。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基于该评价值,改变区域划分表中当前设定的各区域的宽度。分配控制部(29),使用区域划分表(24),进行对于各电梯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控制。

Description

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0-064354(申请日:2010年3月19日)为基础,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并控制多台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层的办公楼等中,如果到了例如午餐时段,则去往餐厅楼层的电梯的使用者增多。因此,去往餐厅楼层的电梯(轿厢)立刻成为满载状态,在餐厅楼层附近的楼层的乘梯处,有时会由于电梯满载通过,而使用者要排起等待队列。
例如,设定为餐厅楼层处于大楼的1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从其他楼层去往1层的使用者大量进入轿厢,所以在2层和/或3层,电梯以满载状态通过的可能性升高,在其乘梯处使用者会排起等待队列。
对于这样的问题,以往在发生了满载通过时,判断为在该乘梯处服务降低,限制从比服务降低的乘梯处靠上方的乘梯处搭乘电梯的乘客的数量使其小于满载载荷,使对于在中途楼层的乘梯处等待的乘客的服务提高。
但是,由于如果不发生满载通过,则不判断为服务降低,所以不能防患服务降低于未然。另外,通过限制满载载荷,会对电梯使用者带来不愉快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通过根据楼宇的交通需要动态地改变各编号设备所进行响应的区域而能够防止满载通过于未然从而进行有效的运行控制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对多台电梯的运行进行组管理控制,具有:乘梯人数检测部、需要学习部、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区域划分表、探索运算处理部、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区域划分表管理部和分配控制部。
乘梯人数检测部,其按各楼层每层检测搭乘上述各电梯的轿厢的人数。需要学习部,其基于轿厢呼叫的登记状况和由上述乘梯人数检测部检测的各楼层的乘梯人数,按各楼层每层作成表示使用者的出现间隔和目的楼层的分布的需要学习表。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其基于由该需要学习部作成的需要学习表,预测在当前以及不久的将来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出现时刻以及目的楼层。区域划分表,其设定有以多个区域划分上述各电梯所进行响应的楼层而得到的信息。探索运算处理部,其对于新产生的乘梯处呼叫以及由通过上述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预测的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作成最优的楼层巡回调度,该最优的楼层巡回调度用于在上述区域划分表中所设定的各区域运行上述各电梯。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其评价按照由该探索运算处理部作成的楼层巡回调度运行了上述各电梯的情况下的上述各区域的长时间等待时间。区域划分表管理部,其基于由该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得到的评价值,改变上述区域划分表中当前设定的各区域的宽度。分配控制部,其使用由该区域划分表管理部管理的上述区域划分表,进行对于上述各电梯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通过根据楼宇的交通需要动态地改变各编号设备所进行响应的区域,能够防止满载通过于未然而进行有效的运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出入于该实施实施的电梯的轿厢的使用者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的最小载荷与关门结束时的载荷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交通需要学习部中所设置的第一需要学习表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交通需要学习部中所设置的第二需要学习表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的预测结果表TB3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区域划分表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中所设置的探索运算处理部的工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组管理控制装置中所设置的区域划分表管理部的工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暂时改变后的区域划分表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暂时改变后的区域划分表的其他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系统结构的图。另外,在图1中,仅图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部分,省略了基本的电梯的系统构成要素(例如电梯的驱动装置等)。
以下,在提及到“电梯”的情况下,基本上指“轿厢”。另外,在有多台的情况下,也用到“编号设备”这样的表达方式。
本系统的组管理控制装置10,设置于例如楼宇最上部的机械室等,统一地管理多台(A~D编号设备这4台)电梯的运行。各电梯分别具有轿厢控制部11a、11b、11c、11d和用于使使用者搭乘而将其送往各层的轿厢12a、12b、12c、12d。
轿厢控制部11a是电梯单体的控制装置,进行包括门的开关控制等在内的与轿厢12a的运行有关的控制。关于其他的轿厢控制部11b、11c、11d也是同样的,进行处于各自管理下的轿厢12b、12c、12d的运行控制。
此外,在轿厢12a、12b、12c、12d,设置有用于使用者登记目的楼层的轿厢呼叫按钮13a、13b、13c、13d和用于测定载重的载重测定装置14a、14b、14c、14d。它们的信号,经由与各轿厢12a、12b、12c、12d对应的轿厢控制部11a、11b、11c、11d被提供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0。
另一方面,在各层的乘梯处(电梯的乘梯处),设置有用于使用者呼叫电梯的乘梯处呼叫按钮15a、15b、15c。乘梯处呼叫按钮15a、15b、15c由用于指定使用者的去往方向(上行方向/下行方向)的按钮构成。如果乘梯处呼叫按钮15a、15b、15c中的任意一个被进行操作,则楼层/方向信息经由没有图示的传送电缆被提供给组管理控制装置10。
另外,在图1中,表示了在各编号设备之间设置有乘梯处呼叫按钮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在各编号设备的附近各设置一个乘梯处呼叫按钮的结构,在本发明中关于其设置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关于其他楼层也同样,设置有几个乘梯处呼叫按钮。
组管理控制装置10包括具备CPU、ROM、RAM等的通用的计算机。该组管理控制装置10对于例如新产生的乘梯处呼叫,选定最适合的电梯,进行使该电梯的轿厢响应存在该乘梯处呼叫的楼层等的控制。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组管理控制装置10中具备乘梯人数检测部21、交通需要学习部22、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23、区域划分表24、区域划分确定部25和分配控制部29。这些是通过软件执行的处理部,如图1所示能够在各部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
另外,在此,为了方便,将各部配置于组管理控制装置10,但未必将各部配置于同一装置,而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或CPU进行工作。
在乘梯人数检测部21,关于轿厢12a、12b、12c、12d的各个,基于从载重测定装置14a、14b、14c、14d得到的载荷数据按每楼层计算出乘梯人数。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若以A编号设备的轿厢12a为例,则在轿厢12a抵达楼层之后,记录从开门到关门之间的最小载荷Llow和关门结束时的载荷(最大载荷)Lhigh。另外,设定在使用者从轿厢12a下梯之后,在乘梯处等待着的使用者才乘梯。
在此,如(1)式所示,通过用最小载荷Llow与关门结束时的载荷(最大载荷)Lhigh之差除以1个成年人的平均体重Wave,来计算乘梯人数Pin。关于其他的轿厢12b、12c、12d也是同样。
Pin=ROUND〔(Lhigh-Llow)/Wave〕          …(1)
ROUND:整数值变换
在交通需要学习部22中,通过按每楼层累计从乘梯人数检测部21得到的轿厢12a、12b、12c、12d的乘梯人数Pin,如(2)式所示计算出各楼层的平均一个使用者的出现间隔λoccer,n。在该情况下,将一天按每预定的时段(例如10分钟间隔)进行划分,求出各时段的出现间隔λoccer,n
λoccer,n=Tn/∑Pin                    …(2)
n:时段索引(从00:00~00:10开始1,2,3...)
Tn:第n个时段宽度(秒)
此外,在交通需要学习部22,如(3)式所示那样,基于出现间隔λoccer,n,计算出以一定的反映比例σ反映了前次记录的学习发生间隔λLDoccer,n,PRE的学习发生间隔λLDoccer,n。另外,反映比例σ,预先按各楼层每层考虑混杂状况等而设定。
λLDoccer,n=(1-σ)λLDoccer,n,pre+σλoccer,n    …(3)
σ:反映比例
λLDoccer,n,PRE:前次记录的学习发生间隔
交通需要学习部22将这样计算出的学习发生间隔λLDoccer,n按每时段记录于第一需要学习表TB1。
图4中表示第一需要学习表TB1的例子。
在此,设定楼宇构成为1F~15F。表示出:例如在1F,在“00:00~00:10”的时段使用者以“25”秒间隔来到该乘梯处,在“00:10~00:20”的时段使用者以“50”秒间隔来到该乘梯处。此外,表示出:在15F,在“00:00~00:10)”时段使用者以“120”秒间隔来到该乘梯处,在“00:10~00:20”的时段使用者以“120”秒间隔来到该乘梯处。
进而,在交通需要学习部22,学习使用者的目的楼层,将从轿厢12a、12b、12c、12d在各楼层开门起直至下一次开门开始为止所登记的轿厢呼叫登记数按每预定的时段(例如10分钟间隔)记录于第二需要学习表TB2。
图5中表示第二需要学习表TB2的例子。
在此,设定楼宇构成为1F~15F。表示出:例如在1F,以2F为目的楼层的轿厢呼叫,在“00:00~00:10”的时段登记了4个,在“00:10~00:20”的时段登记了5个。另外,表示出:在15F,以1F为目的楼层的轿厢呼叫,在“00:00~00:10”的时段登记了1个,在“00:10~00:20”的时段是0个。
另外,在图4以及图5的例子中,仅以一天的量表示出表TB1、TB2,但是也可以是按每星期、按每日记录的表。
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23,基于由交通需要学习部22记录于表TB1、TB2的学习发生间隔以及目的楼层登记数,预测关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的使用者的出现时刻以及目的楼层以及被预测为将在一定时间后的将来出现的使用者的出现时刻以及目的楼层。该预测结果由预测结果表TB3按每楼层被管理。
图6中表示预测结果表TB3的例子。
在此,设定楼宇的构成为1F~15F,表示出在当前时刻为“12:10:30”的情况下的各楼层的预测结果。关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的使用者的人数,根据从乘梯处呼叫产生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而计算出。
例如在1F,如果以在“12:10:00”产生的乘梯处呼叫为例,则以在图4的第一需要学习表TB1的索引60中存储的学习发生间隔5秒为基准,如果当前时刻为“12:10:30”,则预测为使用者从乘梯处呼叫产生时刻起以5秒间隔定期地出现。因此,计算出1F的等待人数为7人(30/5+1)。
进而,在作为直至一定时间之后为止的需要预测,例如进行直至60秒之后为止的需要预测的情况下,就在上述1F在“12:10:00”产生的乘梯处呼叫而言,预测出在从乘梯处呼叫产生时刻“12:10:00”到“12:11:30”为止的90秒期间等待人数为19人(90/5+1),在图6的预测结果表TB3中,记录该预测的各使用者的出现时刻以及目的楼层。
各个使用者的出现时刻预测为从“12:10:00”起以5秒间隔出现,目的楼层根据图5的第二需要学习表TB2所记录的目的楼层的统计信息、利用随机数而求取。
此外,在当前时刻“12:10:30”,即使在没有产生乘梯处呼叫的乘梯处(在图6的例子中为3F和15F),也预测将来要出现的使用者,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同样地,记录从当前时刻起直至一定时间之后为止的被预测出的使用者的出现时刻以及目的楼层。
另外,在此,虽然将将来预测设定为了直至一定时间(60秒)之后为止,但也可以设定为直至一定人数为止的预测。此外,虽然使用以学习发生间隔存储的数据将使用者的出现间隔设定为了一定间隔,但也可以根据以学习发生间隔为平均值的分布(例如泊松分布)、利用随机数求取出现间隔。
区域划分表24,设定有以多个区域划分各编号设备所进行响应的楼层而得到的信息。具体地,如图7所示,将各楼层分类为多个区域和公共楼层,按各编号设备对于乘梯处呼叫,以“0”、“1”的数据形式存储分配许可/不许可。在该情况下,将基准楼层和/或餐厅楼层等高需要的楼层作为公共楼层,设定为许可分配全部编号设备。此外,其他的楼层被划分为楼层连续的多个区域。
在图7的例子中,将2F-UP/DN~4F-DN设为区域1,将4F-UP~8F-UP设为区域2,将8F-UP~14F-UP/DN设为区域3。而且,各编号设备将“1”所表示的楼层作为服务楼层。即,A编号设备将区域1和共用楼层作为服务楼层进行响应,B编号设备将区域2和公共楼层作为服务楼层进行响应,C编号设备和D编号设备将区域3和公共楼层作为服务楼层进行响应。在该例子中,公共楼层为1F和15F。
该区域划分表24,如图1所示,可以从探索运算处理部26、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和分配控制部29进行参照,对于各楼层的乘梯处呼叫,限制能够服务的编号设备。
另外,区域划分确定部25是进行用于动态地改变区域的处理的部分,其包括探索运算处理部26、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和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
探索运算处理部26,对于新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和由通过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23预测的将来要出现的使用者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作成用于在区域划分表24中所设定的各区域运行各编号设备的最适合的楼层巡回调度。
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评价按照由探索运算处理部26作成的楼层巡回调度使各编号设备运行的情况下的各区域的长时间等待时间。
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基于由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得到的评价值,改变区域划分表24中当前设定的各区域的宽度。
分配控制部29使用由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管理的区域划分表24进行对于各编号设备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控制。
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工作。
(a)楼层巡回调度的最优化
图8是表示组管理控制装置10中所设置的探索运算处理部26的工作步骤的流程图,表示了用于使各编号设备的楼层巡回调度最优化的处理。
基于各编号设备的轿厢的运行状态以及乘梯处呼叫的分配状况,预测从乘梯处呼叫的产生到响应为止的抵达时间。在此,在预测为会产生预测抵达时间成为大于等于一定值(在此为60秒)的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1的是),执行以下这样的处理。
另外,所谓“轿厢的运行状态”,是轿厢位置、运行方向、轿厢呼叫登记等,其分别从与各编号设备对应的轿厢控制部11a、11b、11c、11d获得。
即,如果产生预测抵达时间成为大于等于一定值(在此为60秒)的乘梯处呼叫,则探索运算处理部26,对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向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23请求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和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的出现时刻、目的楼层信息,得到例如图6的预测结果表TB3中所示的使用者的出现时刻、目的楼层(步骤S12)。
另外,探索运算处理部26,基于各编号设备的轿厢的状态、乘梯处呼叫的分配状况以及从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23获得的关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的目的楼层信息,作成用于使各编号设备有效地运行的楼层巡回调度,将其作为起点楼层巡回调度(步骤S13)。
另外,在起点楼层巡回调度中,不包括由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所登记的呼叫。另外,楼层巡回调度是还考虑了由于轿厢额定人数限制导致的使用者滞留而作成的。在有使用者滞留的情况下,会由该滞留的使用者新产生乘梯处呼叫。
接着,探索运算处理部26,在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中、从最接近于当前时刻的出现时刻的使用者开始按顺序探索(步骤S14、S15),判断是否会由该使用者新产生乘梯处呼叫(步骤S16)。
另外,图中的i表示使用者的出现顺序索引。另外,在同一出现时刻出现多位使用者的情况下,设定下方的楼层优先。
在新产生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6的否),探索运算处理部26,假想地生成由该使用者产生的乘梯处呼叫(步骤S17)。在没有新的乘梯处呼叫产生的情况下(步骤S16的是),继续关于被预测为接着将出现的使用者,与上述同样地实施步骤S15~S17的处理(步骤S21)。
接着,关于假想地生成的该乘梯处呼叫,探索运算处理部26,参照区域划分表24,新作成向能够分配的轿厢进行分配的情况下的楼层巡回调度(步骤S18)。
另外,关于所作成的楼层巡回调度,探索运算处理部26从后述的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获取对于楼层巡回调度的评价值(步骤S19),将平均值最好的调度更新为起点楼层巡回调度(步骤S20)。
接着,关于被预测为接着将出现的使用者,与上述同样地反复实施步骤S15~S20的处理(步骤S21)。在从当前时刻起超过预定范围即60秒而不存在预测的使用者的情况下(步骤S15的否),将此时得到的起点楼层巡回调度作为最优楼层巡回调度(步骤S22)。
最优楼层巡回调度指,在由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表示的评价指标下,使用现状的区域划分表24,对于已产生的需要和将来需要预测最优地进行了乘梯处呼叫分配的情况下的楼层巡回调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探索运算处理部26的实施条件设定为了预测抵达时间60秒以上的乘梯处呼叫产生,但也可以将实施条件设定为以新乘梯处呼叫产生为定时,重新调整在区域划分表24中当前设定的各区域。进而,作为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将实施条件设定为按预先设定的一定的时间间隔重新调整区域划分表24。
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在下面所示的评价指标下,评价楼层巡回调度。
评价指标:减少在乘梯处长时间等待的使用者。
例如,通过将评价函数设为式(4),将包括将来的使用者在内的各个使用者的长时间等待作为指标,导出楼层巡回调度的评价值。该评价值评价了使用者的长时间等待,在图8的步骤S19的处理中,用于导出最优楼层巡回调度。
C = Σ l = 1 L t l + Σ i = 1 N t i - - - ( 4 )
C:楼层巡回调度评价值
l:对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出现顺序索引
L:对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总数
Tl:对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I: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的出现顺序的索引
N: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的总数
ti: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上述式(4),用于评价楼层巡回调度,其计算对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在乘梯处等待的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的总和与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的总和的合计,作为评价值。
另外,在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中,关于由探索运算处理部26导出的最优楼层巡回调度,进行在区域划分表24中划分的每区域的使用者的长时间等待评价。
例如,在图7所示的区域划分表24中,除了各区域的公共楼层1F和15F以外,划分为了2F~4F-DN(区域索引=1)、4F-UP~8F-DN(区域索引=2)和8F-UP~14F(区域索引=3)这3个区域。
对这3个区域的每个,根据例如式(5)所示的评价函数导出各区域的评价值。所导出的评价值,在后述的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中,作为改变区域划分表24时的判断基准而使用。
C k = Σ l k = 1 L k t k , l + Σ i k = 1 N k t k , i - - - ( 5 )
k:区域索引
Ck:区域k的楼层巡回调度评价值
lk:区域k的对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出现顺序索引
Lk:区域k的对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总数
tk,l:区域k的对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ik:区域k的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的出现顺序索引
Nk:区域k的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的总数
tk,i:区域k的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上述式(5)用于评价各区域,其关于各区域,分别计算对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在乘梯处等待的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的总和与被预测为将来会出现的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的总和的合计,作为评价值。
(b)区域的最优化
接着,用图9说明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的工作。
图9是表示组管理控制装置10中所设置的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的工作步骤的流程图,表示用于使区域最优化的处理。
如果通过探索运算处理部26导出最优楼层巡回调度,则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对于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请求最优楼层巡回调度的每区域的评价值Ck(步骤S31)。
在例如如图7所示的区域划分的例子中,在乘梯处使用者长时间等待的区域为区域3>区域2>区域1的顺序的情况下,各区域的评价值Ck也成为C3>C2>C1这样的顺序。另外,一般由评价函数式表明:评价值的数值越大评价越差,评价值的数值越小评价越好。
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当在这些区域1、2、3之中最差区域即区域3的评价值C3比既定值差(数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区域3的服务显著降低(步骤S32)。
在此,若将在各楼层相同时段的过去的平均等待时间设为m,则相对于评价值Ck的既定值,用式(6)求出。
既定值=a·m(Lk+Nk)          ...(6)
在上述式(6)中,a为任意的系数,例如通过设定为a=1.5,能够求出与过去的平均等待时间相比变差1.5倍的状态作为既定值。
在区域3的评价值C3比既定值差的情况下(步骤S32的是),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判断最优区域即区域1与最差区域即区域3的评价值之间是否存在大于等于一定值(例如,一定值=最优值×0.5)的差(步骤S33)。
在存在大于等于一定值之差的情况下(步骤S33的是),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以使最优区域的宽度增加1个楼层的量、或相反地使最差区域的宽度减小1个楼层的量的方式,暂时改变区域划分表24(步骤S34)。
在图10中表示暂时改变后的区域划分表24的例子。
关于成为最差值的区域3,从区域3来看最优区域(区域1)侧的区域宽度(楼层数)变为减一个楼层,另外关于成为最优值的区域1,从区域1来看最差区域(区域3)侧的区域宽度变为加一个楼层。
这样,在暂时改变区域划分表24之后,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再次对探索运算处理部26请求最优楼层巡回调度的生成,接着,再次从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27获得各区域的评价值(步骤S35)。
其结果,在暂时改变后的区域划分表24中,在各区域都变为既定值以内的情况下(步骤S36的是),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用该暂时改变后的内容更新(即真正改变)区域划分表24(步骤S37、S38)。
另一方面,如果通过本次的暂时改变,最差区域即区域3仍在既定值以外(步骤S36的否),其他区域1、2在既定值以内(步骤S39的否),则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反复实施上述步骤S33~S35的处理,直到区域3的评价值变为既定值以内,或其他区域1、2的评价值变为既定值以外。
另外,在其他区域1、2为既定值以外的情况下(步骤S39的是),即使实施本次的区域改变,其他区域的服务也会变差,所以不实施本次的暂时改变。
但是,如果暂时改变实施2次以上(步骤S41的是),则区域划分表管理部28,用前一次的暂时改变的内容更新区域划分表24(步骤S42)。如果是第一次暂时更新(步骤S41的否),则设定为不实施区域划分表的改变。
这样,当至少在大于等于2个的区域划分各编号设备所进行响应的楼层而运行各编号设备的情况下,通过预测楼宇的交通需要,以出现使用者长时间等待的区域或被预测为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长时间等待的区域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动态地改变区域划分表24,能够防止满载通过于未然而进行有效的运行控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暂时改变的区域宽度增减设为了一个楼层,但也可以根据最优值与最差值的评价值的大小,将区域的增减宽度设为2个楼层以上。
另外,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在例如最差区域为区域1、最优区域为区域3的情况下,不增减区域宽度,而将轿厢的划分区域从对区域3的划分改变为对区域1的划分。在图11的例子中,D编号设备所进行响应的区域从区域3被改变为区域1。
另外,通过以交通需要降低、在各楼层相同时段的过去的平均等待时间变为小于等于一定值为条件,使探索运算处理部26进行处理,进行区域划分表24的重新调整,来重新调整由于暂时的需要的不均衡而改变了的区域宽度。而且,在根据上述条件进行重新调整的情况下,以各区域的评价值变得均等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表24的重新调整。分配控制部29,按照区域划分表24,确定对于新产生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产生下面这样的效果。
(1)在使各编号设备单独响应以多个区域划分成的范围的情况下,通过根据交通需要的预测结果动态地改变区域划分表,能够消除因长时间等待所导致的服务降低,能够进行有效的运行控制。
(2)通过在对于已产生的乘梯处呼叫的预测抵达时间大于等于某一定值的情况下进行区域划分表的重新调整,对于因暂时的不均衡的需要即使不进行区域改变也能立刻消除的状况,能够制约区域划分表的改变。
(3)通过在乘梯处呼叫产生的定时进行区域划分表的重新调整,对于过渡性的需要的改变,能够灵活地改变区域划分表。
(4)通过在预先设定的时间进行区域划分表的重新调整,对于因暂时的不均衡的需要即使不进行区域改变也能立刻消除的状况,能够制约区域划分表的改变。
(5)通过在相同的时段的过去的平均等待时间变为小于等于一定值的值时进行区域划分表的重新调整,能够重新调整由于暂时的需要的变化而导致的不均衡的区域宽度。
(6)通过根据楼层巡回调度的评价值将区域宽度的增减设为多层,能够减少评价运算的执行次数,降低组管理控制装置的处理负担。
(7)通过根据楼层巡回调度的评价值增加最差区域的编号设别台数或者关于其他的区域削减编号设备台数,能够消除当前服务降低的区域的服务降低问题,或者防止将来服务会降低的区域的服务降低。
根据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提供通过根据楼宇的交通需要动态地改变各编号设备所进行响应的区域,能够防止满载通过于未然而进行有效的运行控制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
另外,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改变。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对多台电梯的运行进行组管理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
乘梯人数检测部,其按各楼层每层检测搭乘上述各电梯的轿厢的人数;
需要学习部,其基于轿厢呼叫的登记状况和由上述乘梯人数检测部检测的各楼层的乘梯人数,按各楼层每层作成表示使用者的出现间隔和目的楼层的分布的需要学习表;
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其基于由该需要学习部作成的需要学习表,预测在当前以及不久的将来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出现时刻以及目的楼层;
区域划分表,其设定有以多个区域划分上述各电梯所进行响应的楼层而得到的信息;
探索运算处理部,其对于新产生的乘梯处呼叫以及由通过上述假想交通需要生成部预测的将来会出现的使用者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作成最优的楼层巡回调度,该最优的楼层巡回调度用于在上述区域划分表中所设定的各区域运行上述各电梯;
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其评价按照由该探索运算处理部作成的楼层巡回调度运行了上述各电梯的情况下的上述各区域的长时间等待时间;
区域划分表管理部,其基于由该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得到的评价值,改变上述区域划分表中当前设定的各区域的宽度;以及
分配控制部,其使用由该区域划分表管理部管理的上述区域划分表,进行对于上述各电梯的乘梯处呼叫的分配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划分表管理部,在上述各区域之中评价最差的最差区域的评价值大于等于既定值并且在最差区域与评价最优的最优区域之间产生大于等于一定值的评价差的情况下,暂时改变上述各区域的宽度,在通过上述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再次运算出的上述各区域的评价值变为规定值以内时,用上述暂时改变的内容更新上述区域划分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划分表管理部,在预测为会产生从乘梯处呼叫产生到响应为止的预测抵达时间成为大于等于一定值的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实施上述区域划分表中当前设定的各区域的重新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划分表管理部,在乘梯处呼叫产生的定时,实施上述区域划分表中当前设定的各区域的重新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划分表管理部,在成为预先设定的时间时,实施上述区域划分表中当前设定的各区域的重新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划分表管理部,在成为各楼层相同时段的过去的平均等待时间时,实施上述区域划分表中当前设定的各区域的重新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划分表管理部,根据由上述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得到的评价值,使上述最差区域的宽度至少变窄一楼层量,使上述最优区域的宽度至少扩宽一楼层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划分表管理部,根据由上述楼层巡回调度评价部得到的评价值,增加对上述最差区域进行响应的电梯台数,减少对上述最优区域进行响应的电梯台数。
CN2011100477159A 2010-03-19 2011-02-28 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21902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4354/2010 2010-03-19
JP2010064354A JP5566740B2 (ja) 2010-03-19 2010-03-19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0221A true CN102190221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599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77159A Pending CN102190221A (zh) 2010-03-19 2011-02-28 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66740B2 (zh)
CN (1) CN102190221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3015A (zh) * 2013-12-06 2014-03-26 江苏蒙哥马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停车控制方法
CN103935850A (zh) * 2014-04-23 2014-07-23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群控分区方法、电梯群控装置及系统
CN104044965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能够预先登录大致的乘客人数的电梯
CN104444654A (zh) * 2014-10-21 2015-03-25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电梯调度系统
CN104444653A (zh) * 2014-10-21 2015-03-25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峰期高层电梯的调度方法
CN105110108A (zh) * 2015-08-27 2015-12-02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型自适应电梯控制方法
CN106315319A (zh) * 2016-09-23 2017-01-11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智能预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6715305A (zh) * 2014-12-24 2017-05-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US9725279B2 (en) 2012-02-28 2017-08-08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traffic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7021392A (zh) * 2017-06-13 2017-08-08 重庆大学 负载不均衡的电梯楼层分配方法
CN109311624A (zh) * 2016-06-17 2019-02-05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系统中的分配决策计算
CN110785365A (zh) * 2017-07-21 2020-02-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14506750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US11993487B2 (en) 2016-09-29 2024-05-28 Kone Corporation Maintenance method of an elevator compone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34405B2 (en) * 2014-11-10 2017-12-05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elevator cars in a group elevator system with uncertain information about arrivals of future passengers
JP6439548B2 (ja) * 2015-03-31 2018-12-19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792586B2 (ja) * 2018-03-23 2020-11-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6576014B1 (ja) * 2018-08-01 2019-09-18 三精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7230104B2 (ja) * 2021-05-26 2023-02-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06774A (ja) * 1983-11-16 1985-06-12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EP0452225A2 (en) * 1990-04-12 1991-10-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ynamic channeling dispatching for up-peak period
CN1170693A (zh) * 1996-05-20 1998-01-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组控制系统
JPH10236742A (ja) * 1997-02-28 1998-09-08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659092A (zh) * 2002-06-03 2005-08-24 通力股份公司 用于控制电梯组中的电梯的方法
JP2006143360A (ja) * 2004-11-17 2006-06-0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1337631A (zh) * 2007-07-04 2009-01-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1946A (ja) * 2002-05-24 2003-12-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4621620B2 (ja) * 2006-03-30 2011-01-26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06774A (ja) * 1983-11-16 1985-06-12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EP0452225A2 (en) * 1990-04-12 1991-10-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ynamic channeling dispatching for up-peak period
CN1170693A (zh) * 1996-05-20 1998-01-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组控制系统
JPH10236742A (ja) * 1997-02-28 1998-09-08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659092A (zh) * 2002-06-03 2005-08-24 通力股份公司 用于控制电梯组中的电梯的方法
JP2006143360A (ja) * 2004-11-17 2006-06-0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1337631A (zh) * 2007-07-04 2009-01-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系统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5279B2 (en) 2012-02-28 2017-08-08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traffic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4044965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能够预先登录大致的乘客人数的电梯
CN103663015A (zh) * 2013-12-06 2014-03-26 江苏蒙哥马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停车控制方法
CN103935850A (zh) * 2014-04-23 2014-07-23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群控分区方法、电梯群控装置及系统
CN103935850B (zh) * 2014-04-23 2016-01-06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群控分区方法、电梯群控装置及系统
CN104444654A (zh) * 2014-10-21 2015-03-25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电梯调度系统
CN104444653A (zh) * 2014-10-21 2015-03-25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峰期高层电梯的调度方法
CN106715305A (zh) * 2014-12-24 2017-05-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CN106715305B (zh) * 2014-12-24 2019-01-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CN105110108A (zh) * 2015-08-27 2015-12-02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型自适应电梯控制方法
CN109311624A (zh) * 2016-06-17 2019-02-05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系统中的分配决策计算
US11407611B2 (en) 2016-06-17 2022-08-09 Kone Corporation Computing allocation decisions in an elevator system
CN106315319A (zh) * 2016-09-23 2017-01-11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智能预调度方法及系统
US11993487B2 (en) 2016-09-29 2024-05-28 Kone Corporation Maintenance method of an elevator component
CN107021392A (zh) * 2017-06-13 2017-08-08 重庆大学 负载不均衡的电梯楼层分配方法
CN110785365A (zh) * 2017-07-21 2020-02-1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14506750A (zh) * 2020-11-17 2022-05-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66740B2 (ja) 2014-08-06
JP2011195281A (ja) 201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0221A (zh) 电梯的组管理控制装置
CN103979372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JP260759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JP655244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制御方法
Sze Or practice—a queueing model for telephone operator staffing
JP2935853B2 (ja) 群管理方式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並びに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方法
RU2069163C1 (ru) Способ для немедленного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целевых вызовов в лифтовых группах
US7275623B2 (en) Allocating landing calls in an elevator group using a cost function
CN110155827B (zh) 一种群组电梯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02190220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2011105452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群管理方法
Zhang et al. Energy-saving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under up-peak traffic for group elevator system in building
CN101466629A (zh)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Peters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to traffic design and dispatcher testing
JPH06271213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0501058A (ja) シングルソーストラフィック条件のための動的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エレベータ配送装置
CN109205414B (zh) 高层建筑电梯叫梯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20261361A1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システム
JP529417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5253728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CN107428493A (zh) 升降梯独占使用方法及装置
JP260031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Reneke et al. Combined stairwell and elevator use during building evacuation
JPS63112384A (ja) エレベ−タ−運行情報報知装置
WO2018193819A1 (ja) エレベーター利用者移動予測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利用者移動予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