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0034A - 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0034A
CN102190034A CN2011100582827A CN201110058282A CN102190034A CN 102190034 A CN102190034 A CN 102190034A CN 2011100582827 A CN2011100582827 A CN 2011100582827A CN 201110058282 A CN201110058282 A CN 201110058282A CN 102190034 A CN102190034 A CN 102190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assembly
plate member
drain gutter
vehicle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82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0034B (zh
Inventor
宫岛由
石川明子
箕轮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0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0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62J9/1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integrated with the cycle
    • B62J9/12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integrated with the cycle in the fai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62J9/2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attached to the cycle as accessories
    • B62J9/21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attached to the cycle as accessories above or alongside the front wheel, e.g. on the handle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6Leg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其课题在于,能够减少渗出到罩部件的表面的水量,难以使内搁物架周边部的外观性受损。在内搁物架(50)中,将板部件(51)安装在覆盖车体(18)的罩部件(40)上,在该板部件(51)和罩部件(40)之间形成有朝上方开口的收纳空间(52)。在内搁物架(50)中,由底部(56)堵塞空间(52)的底,在该底部(56)的下方,将排出进入到空间(52)的水的排水孔(65)形成在罩部件(40)上,在底部(56)的下方,将覆盖排水孔(65)和罩部件(40)的下方延伸部(82)设置在板部件(51)的下部,在下方延伸部(82)和罩部件(40)之间设置有将水向排水孔(65)引导的引水路(97)。

Description

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小型车辆中,已知安装有采用从上方收纳物品的方式的储物箱(内搁物架)的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8))。
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8所示,将板部件(16)安装在覆盖车体的罩部件(15)(带括号的数字是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以下相同)上,由该板部件(16)和罩部件(15)形成朝上方开口的内搁物架。
在收纳空间的底部,将肋(20)设置在罩部件(15)上,将与肋(20)卡合的槽(26)设置在板部件(16)的边缘上。
在雨中行驶等情况下,进入到收纳空间的雨水到达收纳空间的底部,流到形成在肋(20)与槽(26)之间的间隙,并从设置在罩部件(15)的排水孔流向收纳空间的外部。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内搁物架结构中,如果进入收纳空间的雨水量多,则雨水从形成在肋(20)与槽(26)之间的间隙溢出,该溢出的雨水从板部件(16)的边缘渗出,并流到罩部件(15)的表面、流向下方。这些水变干后,罩部件(15)的表面就会因水垢而弄脏。从而存在因该水垢而内搁物架周边部的外观容易受损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849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能够减少渗出到罩部件表面的水量,难以使内搁物架周边部的外观性受损。
第一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将板部件安装在覆盖车体的罩部件上,在该板部件和罩部件之间形成朝上方开口的空间,能够从上方向该空间放入物品,其特征在于,由底部堵塞空间的底,在该底部的下方,将排出进入到空间的水的排水孔形成在罩部件上,在底部的下方,将覆盖排水孔和罩部件的下方延伸部设置在板部件的下部,在下方延伸部和罩部件之间设置有引水路,该引水路从排水孔在车宽方向朝向斜上侧方延伸而向排水孔引导水。
第二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引水路至少由设置在罩部件的台阶部形成。
第三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罩部件的台阶部是肋和槽中的任一个,将与该肋对应的卡合槽或者与槽对应的卡合肋设置在板部件上。
第四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罩部件上,将固定部设置在比排水孔更靠上方的位置,该固定部将下方延伸部固定在罩部件上,台阶部从该固定部附近朝向排水孔而形成。
第五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排水孔兼作用于将下方延伸部安装于罩部件的安装孔。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将引水路设置在收纳空间底部的下方,该引水路从排水孔相对车宽方向朝向斜上侧方延伸。进入到收纳空间的水,通过引水路被引导到排水孔。
引水路和排水孔被自板部件的下部延伸的下方延伸部覆盖。
由于引水路和排水孔被下方延伸部覆盖,因此,从外部不能看到引水路和排水孔。
而且,侵入到收纳空间的水,通过引水路被引导到排水孔,能够流到收纳空间的外部。
在本发明中,引水路被下方延伸部覆盖。即使水从引水路渗出,由于引水路被下方延伸部覆盖,因此,也能够减少渗出到罩部件的表面的水量。减少渗出到罩部件的表面的水量,就可以减少因渗出到罩部件的表面的水而罩部件的表面被弄脏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由于引水路和排水孔被下方延伸部覆盖,因此,能够提高内搁物架的外观性。而且,由于引水路被下方延伸部覆盖,因此,能够减少渗出到罩部件的表面的水量,能够难以使内搁物架及其周边部的外观受损。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引水路至少由设置在罩部件的台阶部形成。
在本发明中,由于引水路一体地形成在罩部件上,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由于由台阶部形成引水路,因此能够使引水路的结构简化。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罩部件的台阶部是肋和槽中的任一个,板部件的台阶部是与肋对应的卡合槽或者与槽对应的卡合肋。构成引水路的台阶部,通过槽和与该槽对应的肋这样的简单的形状的组合,能够使引水路形成为使其截面形状复杂。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任意设定肋的高度和槽的深度,因此,能够形成与到达底部的水量相应的具有最合适形状和尺寸的引水路。
只要具有上述的台阶部,就能够减少从台阶部到达排水孔之前向下方滴落的水量,其结果,能够将更多的水量引导到排水孔。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由于从固定部附近朝向排水孔形成台阶部,因此,与台阶部被设置在离开固定部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罩部件侧的台阶部和板部件侧的台阶部的定位精度。由于在固定部附近配置有构成引水路的台阶部,因此,提高了肋与卡合槽之间或者槽与卡合肋之间的卡合精度。提高了肋与槽的卡合精度,则引水路的尺寸精度被提高,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将更多的水引导到排水孔。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排水孔兼作用于将板部件的下方延伸部安装于罩部件的安装孔。
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排水孔将板部件的下方延伸部安装在罩部件上,因此,不会增加部件数量,能够将板部件的下方延伸部可靠地支撑在罩部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小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是小型车辆具有的内搁物架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3向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剖面图;
图5是图3的5-5线剖面图;
图6是图3的6-6线剖面图;
图7是图3的7-7线剖面图;
图8是图3的8-8线剖面图;
图9是说明内搁物架结构及其作用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辆(小型车辆)
18 车体
40 罩部件
51 板部件
52 空间
56 底部
65 排水孔
67 台阶部(槽)
71L,71R  固定部(左右的下固定部)
82 下方延伸部
87 台阶部(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中及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是指乘坐在机动二轮车的驾驶员看到的方向。附图是沿着附图标记所示方向看到的视图。
【实施例】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小型车辆10上设置有车架17,该车架17主要包括如下结构要素:头管11、从该头管11向斜后下方延伸之后向后方延伸的主车架12、在该主车架12的后端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向车架13、附设在该横向车架13上的枢轴部件14、从横向车架13向车辆斜后上方延伸之后向后方延伸的后车架15,在头管11的下方可转动地设置有前叉部件21,与该前叉部件21一体的转向车把22设置在头管11的上方,在枢轴部件14上摆动自如地设置有包括发动机23的动力单元24,在该动力单元24与后车架15之间安装有缓冲单元25。
在前叉部件21的下端部轴支撑有前轮27,在动力单元24的后端部轴支撑有作为驱动轮的后轮28。
在前轮27和后轮28之间设置有乘员的搁脚部31,在该搁脚部31的前方设置有作为风挡的护腿挡风板42,在搁脚部31的后方且与护腿挡风板4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乘员座33。乘员座33放置在被支撑于后车架15的收纳箱34的上方而盖住收纳箱34。
包括车架17的车体18被罩部件40覆盖。罩部件40包括:包围头管11的前方的前罩41、包围头管11的后方的内罩42、覆盖乘员的搁脚部31的侧方的底罩43、覆盖车辆的后部侧方的侧罩44。内罩42安装在头管11上,内罩42的下端部与搁脚部31连接。
另外,护腿挡风板45由前罩41和内罩42形成。
本发明的车辆的内搁物架50构成为,在内罩42上安装板部件51,在该板部件51和内罩42之间形成朝上方开口的空间52(收纳空间52),在该收纳空间52内能够从上方放入物品。收纳空间52为由内罩42和板部件51所夹的空间,是位于底部56上方的空间。
在发动机23上连接有包括空气滤清器48a的进气系统48和包括消音器49a的排气系统49。在转向车把22上设置有头灯46和转向指示灯47,在前轮27的上方设置有前挡泥板38,在后轮28的后上方设置有后挡泥板39。
接着,说明内罩42及安装在该内罩42上的板部件51的各结构要素。
如图2所示,罩部件40的结构要素即内罩42的表面42a具有上侧面55、底部56和下侧面58,其中,上侧面55具有向下方延伸且向车辆前方鼓出的左右的鼓出面54L,54R,底部56从该上侧面55的下端部向车辆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并堵塞收纳空间的底,下侧面58从该底部56的后端部即角部57向下方延伸,在该下侧面58上形成有与板部件51的下边缘61卡合的凹部62,由该凹部62和角部57包围的面被作为底下侧面63。在底部56的车宽方向中心形成有排出滞留在底部56的水的底孔64。
在设置于底部56的下方的底下侧面63上,设置有排出进入到空间52的水的排水孔65,并且,从该排出孔65在车宽方向朝向斜上侧方延伸有将水引导到排水孔65的台阶部即槽67。
即,底部56形成在内罩42上,在该底部56的下方形成有排出进入到收纳空间(图1中的附图标记52)的水的排水孔65,从该排水孔65在车宽方向朝向斜上侧方设置有槽67。该槽67设置在底下侧面63上。
在内罩42上设置有后述的支撑板部件51的七个支撑部70,该七个支撑部70包括:由左右的下固定部71L,71R和设置在这些左右的下固定部71L,71R的上方的左右的上固定部72L,72R构成的四个固定部、由插入板部件51的左右的卡合爪73L,73R的左右的卡合孔74L,74R和插入板部件51的下部卡合爪86的排水孔65构成的三个卡合部。上述四个固定部71L,71R,72L,72R通过紧固来固定。
在板部件51上设置有:架子部81、向该架子部81的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82、在该下方延伸部82与架子部81的边界沿车宽方向向左右延伸且接近底部56的中间肋83、在该中间肋83的下方沿着下方延伸部82的下边缘延伸的下边缘肋84、沿着架子部81的车宽方向左右的边缘延伸的左右的边缘肋85L,85R、在下方延伸部82的下端能够与排水孔65卡合的下部卡合爪86,并且从该下部卡合爪86在车宽方向朝向斜上侧方延伸有作为台阶部的肋87(87L,87R)。
在下部卡合爪86的左右边缘上突出地设置有左右的小肋88L,88R,左肋87L与左小肋88L连续,右肋87R与右小肋88R连续。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板部件51的肋87与设置在内罩42侧的槽67卡合。
设置在板部件51的下方的下方延伸部82在底部56的下方覆盖排水孔65和罩部件40。
在设置于板部件51的左右边缘肋85L,85R上,设置有与内罩42卡合的左右的卡合爪73L,73R。在板部件51上,在与设置于护腿挡风板侧的支承部7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四个座部90,该四个座部90包括左右的下座部91L,91R和设置于该左右的下座部91L,91R的上方的左右的上座部92L,92R。
然后,通过将下部卡合爪86插入排水孔65,将左右卡合爪73L,73R插入左右的卡合孔74L,74R,将左右下座部91L,91R与左右下固定部71L,71R接触,将左右上座部92L,92R与左右的上固定部72L,72R接触,在板部件51和罩部件40之间形成朝上方开口的收纳空间(图1中的附图标记52),从而能够形成将物品从上方放入该收纳空间52内的内搁物架。
在罩部件40上形成有内搁物架的底部56,由该底部56堵塞收纳空间52的底。
在本实施例中,将内搁物架的底部形成在罩部件侧,但是,也可以将内搁物架的底部形成在板部件侧。
如图3所示,在内搁物架42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安装有板部件51。在该板部件51与作为罩部件40的内罩42之间形成有朝上方开口且能够收纳物品的内搁物架50。
以下,说明内搁物架50的各部分的详细结构。
在图4至图6中,主要表示了将板部件固定在护腿挡风板的结构。
以下,说明安装有板部件的下部固定部。
如图4所示,在内罩42上设置左下座部91L,在该左下座部91L上接触有设置于板部件51的左下固定部71L,并从车辆前方朝向车辆后方拧入连接部件94,从而将板部件51紧固在内罩42上。
上述结构是板部件的车宽方向左侧的安装结构,板部件的车宽方向右侧的安装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着,说明安装板部件的上部固定部。
如图5所示,在内罩42上设置左上座部92L,在该左上座部92L上接触有设置于板部件51的左上固定部72L,并从车辆前方朝车辆后方拧入连接部件94,从而将板部件51紧固在内罩42上。
上述结构是板部件的车宽方向左侧的安装结构,板部件的车宽方向右侧的安装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着,说明安装板部件的卡合部。
如图6所示,在板部件51的左端部上设置左卡合爪73L,将该左卡合爪73L卡合在设置于护腿挡风板侧的左卡合孔74L。
上述结构是板部件的车宽方向左侧的安装结构,板部件的车宽方向右侧的安装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在板部件的下端部设置下部卡合爪86,将该下部卡合爪86卡合在设置于内罩42侧的排水孔65。
通过上述图4至图6及图8所示的结构,将板部件51固定在内罩42上。
下面,在图7至图9中,说明将进入到收纳空间的雨水引导到内搁物架50外(内罩42的背面侧)的引水路的结构。
如图7所示,在内罩42中,与下边缘肋84卡合的凹部62朝向图的背面方向延伸,其中,将下边缘肋84设置于板部件51的下边缘且向车辆大致前方突出,在该凹部62的上方,作为台阶部的肋87和嵌合于该肋87的同样作为台阶部的槽67朝向图的背面方向延伸,中间肋83以从上方覆盖角部57的方式朝向车辆大致前方延伸。通过这样的中间肋83,能够难以从内搁物架50的开口看到底部56和板部件51之间的间隙及引水路97。
引水路97将设置于罩部件(内罩42)的台阶部即槽67和设置于板部件51的下方延伸部82的台阶部即肋87嵌合而构成,起到将水引导到排水孔(图8中的附图标记65)的作用。水通过形成在槽67和肋87之间的间隙。
将肋87保持上下2mm左右的间隙S1,S2而松嵌在槽67中。通过设置间隙S1,S2,收容肋87与槽67之间生成的尺寸偏差,而且,水因表面张力而沿着引水路97容易流动。
上述结构是引水路的车宽方向左侧的结构,引水路的车宽方向右侧的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引水路通过将护腿挡风板和板部件组合而形成,但是,也可以由仅设置在护腿挡风板和板部件中的任一个部件上的台阶部形成。
假设,在由区别于罩部件的部件,例如管部件等形成引水路的情况下,由于部件数量增加,因此,导致成本上升。
在这一方面,在本发明中,由于引水路97一体地形成在内罩42上,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由于引水路97由台阶部67,87形成,因此,能够简化引水路97的结构。
在本实例中,设置在罩部件的台阶部是槽,该台阶部也可以作为肋,并将与该肋对应的槽设置在板部件侧。
接着,说明设置在车宽方向中心的排水孔。
如图8所示,在内罩42上设置有排水孔65,在该排水孔65中,在板部件51的下边缘卡合有下部卡合爪86。该下部卡合爪86是向车辆前方延伸后向下方延伸,并且将由引水槽67引导的水向内搁物架50的前方引导的部件。
排水孔65兼作将下方延伸部82安装于内罩42的安装孔。
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排水孔65将设置于板部件51的下方延伸部82的下部卡合爪86安装在内罩42上,因此,不会增加部件数量,能够将板部件51可靠地支承在内罩42上。
接着,说明设置在内搁物架的下部的引水路及其周边部的结构和作用。
如图9所示,在下方延伸部82和内罩42之间设置有引水路97,该引水路97由从排水孔65在车宽方向朝向斜上侧方延伸的台阶部(图7中的附图标记67,87)构成,将水引导到排水孔65。在构成罩部件40的内罩42上,在排水孔65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将下方延伸部82固定在内罩42的左右的下固定部71L,71R。
台阶部67从左右的下固定部71L,71R附近朝向设置于车宽方向大致中心设置的排水孔65而形成。
下面,说明上述的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的作用。
在底部56的下方形成有排水孔65,该排水孔65将进入到能够放入物品的收纳空间52并向下排出的水向内罩的背面侧引导,并且在底部56的下方设置有引水路97,该引水路97从该排水孔65在车宽方向朝向斜上侧方延伸而将所述水引导到排水孔65,该引水路97和排水孔65被设置于板部件(图7中的附图标记51)的下方延伸部(图7中的附图标记82)覆盖。
由于内搁物架50的底部56朝向车宽方向中央稍微倾斜,因此,到达内搁物架50的底部56的大部分雨水,按照图中的箭头(1)所示,能够从底孔64流到内搁物架50外(内罩的背面侧)。由于底部56向车宽方向中心稍微向下方倾斜,因此,容易流到底孔64。
而且,未流到底孔64而从底部56和板部件51之间的间隙落下的雨水流到底下侧面(图7中的附图标记63)到达引水路(图7中的附图标记97),经由该引水路97到达与排水孔65卡合的下部卡合爪86,经由该下部卡合爪86流向排水孔65,按照图中的箭头(2)所示,流到内搁物架50外(内罩的背面侧)。
即,进入到收纳空间52的水(雨水)通过引水路97被引导到排水孔65,流到内罩42的背侧(前面),或者从底部56与板部件51之间的间隙流到下方而被排出。从底部56和板部件51之间的间隙流到下方的大部分水经由引水路97从排水孔65流到内罩42的背侧(前面)。
一同参照图2和图3,由于肋87(87L,87R)沿着设置于下部卡合爪86的左右端部的左右小肋88L,88R连续地延伸,因此,能够将流到引水路97的水可靠地引导到排水孔65,而且能够加强下部卡合爪86。
由于引水路97和排水孔65被下方延伸部82覆盖,因此,从外部难以看到引水路97和排水孔65。
在本发明中,引水路97被下方延伸部82覆盖。即使在水从引水路97溢出并渗出到底下侧面(图7中的附图标记63)的情况下,由于设置在底下侧面63的引水路97被下部延伸部82覆盖,因此,能够减少渗出到罩部件的表面42a的水量。如果渗出到罩部件的表面42a的水量减少,则罩部件的表面42a被渗出罩部件表面的水弄脏的情况减少。
因此,根据本发明,由于引水路97和排水孔65被下部延伸部82覆盖,因此能够提高内搁物架50的外观性。而且,由于由下部延伸部82覆盖引水路97,因此,能够减少渗出到罩部件的表面42a的水量,从而难以使内搁物架50及其周边部的外观性受损。
一同参照图7,引水路97通过槽67和与该槽67对应的肋87这样的简单形状的组合而形成。如果是具有这种结构的引水路97,能够使引水路97的剖面形状复杂化,从而能够减少在从台阶部67到达排水孔65之前流到底下侧面63且向下方滴下的水量,其结果,能够使大部分的水被引导到排水孔65。
从设置于内罩42的左右的下固定部71L,71R附近朝向排水孔65形成有台阶部67(左右的槽67),而且,从设置于板部件51的左右的下座部91L,91R附近朝向排水孔65形成有台阶部67(左右的肋87)。
在本发明中,由于台阶部67形成在支撑部70的附近,因此,能够提高罩部件侧的台阶部(槽67)和板部件侧的台阶部(肋87)之间的定位精度。即,由于提高了肋87与槽67之间的卡合精度,因此能够提高引水路97的尺寸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罩42上设置了底孔64和排水孔65即两个孔,但是,如图中的假想线所示,也可以在底部56设置另一个孔101。此时,底部的雨水通过另设置的孔101沿着图中箭头(3)所示流动。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车辆的内搁物架适用于机动二轮车,但是,也可以适用于三轮车,还可以适用于普通的车辆。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优先适合于具有内搁物架的机动二轮车。

Claims (5)

1.一种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将板部件(51)安装在覆盖车体(18)的罩部件(40)上,在该板部件(51)和所述罩部件(40)之间形成有朝上方开口的空间(52),能够从上方向该空间(52)放入物品,其特征在于,
由底部(56)堵塞所述空间(52)的底,在该底部(56)的下方,将排出进入到所述空间(52)的水的排水孔(65)形成在所述罩部件(40)上,
在所述底部(56)的下方,将覆盖所述排水孔(65)和所述罩部件(40)的下方延伸部(82)设置在所述板部件(51)的下部,
在所述下方延伸部(82)和所述罩部件(40)之间设置有引水路(97),该引水路(97)从所述排水孔(65)在车宽方向朝向斜上侧方延伸而向所述排水孔(65)引导所述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水路(97)至少由设置在所述罩部件(40)的台阶部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罩部件(40)的台阶部是肋和槽(67)中的任一个,
与该肋对应的槽或者与槽(67)对应的肋(87)被设置在所述板部件(5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部件(40)上,将固定部(71L,71R)设置在比所述排水孔(65)更靠上方的位置,该固定部(71L,71R)将所述下方延伸部(82)固定在所述罩部件(40)上,
所述台阶部(67)从该固定部(71L,71R)附近朝向所述排水孔(65)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孔(65)兼作用于将所述下方延伸部(82)安装于所述罩部件(40)的安装孔。
CN2011100582827A 2010-03-16 2011-03-11 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 Active CN1021900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9232A JP5577120B2 (ja) 2010-03-16 2010-03-16 車両のインナーラック構造
JP059232/10 2010-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0034A true CN102190034A (zh) 2011-09-21
CN102190034B CN102190034B (zh) 2013-06-19

Family

ID=44599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82827A Active CN102190034B (zh) 2010-03-16 2011-03-11 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86746B2 (zh)
JP (1) JP5577120B2 (zh)
CN (1) CN102190034B (zh)
TW (1) TWM4121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6792B (zh) * 2021-08-30 2022-12-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0430B2 (ja) * 2010-11-30 2013-09-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インナーラック構造
ES2627052T3 (es) * 2011-11-25 2017-07-26 Honda Motor Co., Ltd. Scooter eléctrico
JP6451114B2 (ja) * 2014-07-16 2019-01-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ラックの水抜き構造
WO2016093774A1 (en) * 2014-12-11 2016-06-16 Honda Motor Company Limited Frontal cover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JP7022774B2 (ja) * 2020-02-12 2022-02-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22066069A (ja) * 2020-10-16 2022-04-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10262U (zh) * 1987-07-16 1988-06-01 包征宇 自行车用变形两功能物品篮
EP0718181A1 (fr) * 1994-12-21 1996-06-26 Decathlon S.A. Dispositif de fixation pour sacoche sous une selle de bicylette
JP2001063657A (ja) * 1999-08-31 2001-03-1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装置
US6253978B1 (en) * 1999-07-30 2001-07-03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Motorcycle saddlebag lo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9759B2 (ja) * 1991-01-21 2001-08-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3558455B2 (ja) * 1996-06-28 2004-08-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トランク構造
JP3484919B2 (ja) * 1997-04-25 2004-01-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型車両の荷物ラック取付構造
JP4393961B2 (ja) * 2004-09-29 2010-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インナボックス構造
JP4447539B2 (ja) * 2005-08-31 2010-04-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インナボックス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10262U (zh) * 1987-07-16 1988-06-01 包征宇 自行车用变形两功能物品篮
EP0718181A1 (fr) * 1994-12-21 1996-06-26 Decathlon S.A. Dispositif de fixation pour sacoche sous une selle de bicylette
US6253978B1 (en) * 1999-07-30 2001-07-03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Motorcycle saddlebag lock
JP2001063657A (ja) * 1999-08-31 2001-03-1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6792B (zh) * 2021-08-30 2022-12-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86746B2 (en) 2012-10-16
CN102190034B (zh) 2013-06-19
US20110227311A1 (en) 2011-09-22
JP2011189878A (ja) 2011-09-29
TWM412118U (en) 2011-09-21
JP5577120B2 (ja)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0034B (zh) 车辆的内搁物架结构
CN100532187C (zh) 跨骑式车辆
CN203753303U (zh) 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
ES2347727T3 (es) Motocicleta.
CN105408194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CN102556230A (zh) 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
CN103171694A (zh) 摩托车的过滤罐布置结构
CN102285412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5836006A (zh) 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结构
CN101939213B (zh) 踏板型车辆
CN203283325U (zh) 鞍乘型车辆
CN102785729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2001388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2431613B (zh) 骑乘式车辆
CN104925189A (zh) 摩托车
CN101531225B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侧罩支承结构
CN102815353B (zh)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JP200917321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531521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ES2667963T3 (es) Motocicleta
CN103010349A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2785731A (zh) 鞍乘型车辆
JPH0211267Y2 (zh)
JP528544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297820B2 (ja) 自動二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