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0770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0770B
CN102170770B CN200980138853.9A CN200980138853A CN102170770B CN 102170770 B CN102170770 B CN 102170770B CN 200980138853 A CN200980138853 A CN 200980138853A CN 102170770 B CN102170770 B CN 102170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in
discharge
cylindrical shell
mentioned
dischar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88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0770A (zh
Inventor
小乡浩行
乙仓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70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0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0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0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6Mechanical grain convey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08Tanks for grain or chaff
    • A01D41/1217Unloading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简单地沿谷粒送出方向延长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谷粒送出终端侧,能在不从谷物箱(7)排出谷粒时简单地闭塞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侧的开口的联合收割机。其包括:搭载有发动机(20)的行驶机体(1)、收割装置(3)及脱粒装置(4)、用于贮存来自上述脱粒装置(4)的谷粒的谷物箱(7)、用于排出上述谷物箱(7)内的谷粒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该联合收割机包括:利用筒体支点轴(68)能转动地支承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谷粒排出筒体(69)、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69)在谷粒排出姿势和谷粒非排出姿势之间移动的谷粒排出操作体(70),利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69)的一部形成排出口闸门(69a),在以谷粒非排出姿势支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69)时,利用上述排出口闸门(69a)能闭塞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部的排出口。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边利用收割装置收割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一边利用脱粒装置对该收割谷物杆进行脱粒、并将谷粒收集到谷物箱中的联合收割机,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用于将谷物箱内谷粒排出到货车货箱或集装箱等的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利用能升降地配设在行驶机体的前侧的收割装置收割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利用脱粒装置对收割的谷物杆进行脱粒,将谷粒收集在谷物箱内。在谷粒排出输送机的前端侧设置谷粒投出口筒的结构中,将谷粒投出口筒能改变投出方向地配置在谷粒排出输送机的前端侧,谷粒投出口筒能自由折叠为与谷粒排出输送机平行(参照专利文献1)。使谷粒投出口筒绕谷粒出输送机的轴支承线转动的技术也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2)。
现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785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利用谷粒投出口筒能简单地沿谷粒送出方向延长谷粒排出输送机的送出终端侧,但在不从谷物箱排出谷粒时,谷粒排出输送机的前端侧的开口也通过谷粒投出口筒与外部相连通,因此,存在不能防止谷粒从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口漏出等的问题。另外,在长时间收纳状态下,存在不能防止老鼠等从谷粒投出口筒进入到谷粒排出输送机内等的问题。因此,为了闭塞谷粒排出输送机的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需要特别设置闭塞构件,存在谷粒排出输送机或谷粒投出口筒的构造变得复杂等的问题。另外,在具有用于使谷粒投出口筒移动的电动机的构造中,在设置了用于检测谷粒排出筒体的开闭位置的限位开关等的情况下,存在不能简单地构成上述电动机的控制构造等的问题。
另外,在谷粒排出输送机前端的排出筒构成为能绕支承轴线转动操作的情况下,由于排出筒进行预定角度以上的较大的转动,谷粒被向预料不到的方向排出,存在谷粒向用于接收谷粒的货车货箱的外侧方、集装箱的外侧方飞散等的问题。
另外,在谷粒排出作业中,期望尽可能地以谷粒的排出姿势(下方转动状态)支承谷粒排出筒体一直到最后。即,为了从排出螺旋输送器通过谷粒排出筒体将需要量的谷粒全部排出,以谷粒排出状态支承谷粒排出筒体一直到最后,在排出螺旋输送器(日文:排出オ一ガ)移动到收纳位置(机体顶部)时,期望以水平的收纳状态(出口侧转动到上方的闭塞状态)支承谷粒排出筒体。另外,在谷粒排出作业结束后,谷粒排出筒体返回到上述收纳状态时,排出螺旋输送器的前端位于机体的外侧方,因此,存在在收纳谷粒排出筒体时,谷粒排出筒体碰到存在于附近的障碍物而受到损伤等的问题。
另外,在操作盘等上设置手动控制操作用的开关,通过操作该开关,能利用手动操作使排出螺旋输送器和谷粒排出筒体转动操作到作业者期望的角度。但是,在由手动操作带来的谷粒排出筒体的转速与敏捷的动作所期望的自动操作带来的转速一样快的情况下,在产生人为的操作延迟、操作时刻的偏差等的操作失误时,特别是在谷粒的排出作业中产生了上述操作失误时,由于转动速度比作业者的操作感觉快很多,存在不能准确地修正操作失误、且需要高度的操作技术等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排出螺旋输送器的前端能绕支承轴线转动地设置谷粒排出筒体、利用谷粒排出筒体能开闭排出螺旋输送器的前端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在从谷粒排出筒体排出谷粒的作业中,谷粒排出筒体不经意地碰到周边的障碍物等,或者在收纳排出螺旋输送器或谷粒排出筒体时不经意地与机体的一部分接触,从而对谷粒排出筒体施加有强制转动负荷,所以对谷粒排出筒体的支轴部、用于进行转动的连动机构施加有负荷而使之损伤等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简单地沿谷粒送出方向延长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送出终端侧,而且在不从谷物箱排出谷粒时,能简单地闭塞谷粒排出输送机的送出终端侧的开口的联合收割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包括:搭载有发动机的行驶机体;收割装置及脱粒装置;用于贮存来自上述脱粒装置的谷粒的谷物箱;用于排出上述谷物箱内的谷粒的谷粒排出输送机,该联合收割机包括:利用筒体支点轴能转动地支承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谷粒排出筒体、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在谷粒排出姿势和谷粒非排出姿势之间移动的谷粒排出操作体;利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一部分形成排出口闸门,能在以谷粒非排出姿势支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时,利用上述排出口闸门闭塞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送出终端部的排出口。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口边缘中的、谷粒排出上游(日文:上手)侧的排出口边缘配置上述筒体支点轴,利用上述筒体支点轴能转动地轴支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谷粒接收侧开口边缘中的、上述排出口闸门附近的谷粒接收侧开口边缘。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利用谷粒排出电动机形成上述谷粒排出操作体,根据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的动作时间设定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开闭动作位置,利用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能开闭上述谷粒排出筒体。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具有利用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使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进行动作的螺旋离合器(日文:オ一ガクラツチ),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在形成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通过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向下方转动,从而使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开放而将谷粒排出,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被支承在轴线与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轴线大致相同的收纳位置时,利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闭塞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而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被支承在朝下的规定角度以外时,利用使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动作的上述开关的操作,使上述螺旋离合器不进行动作。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将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自由转动及自由升降地设在上述行驶机体的上方,用于排出谷粒的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能移动,不使用时的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能收纳在机体上方侧的谷粒非排出位置,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被支承在上升到上述谷粒非排出位置的部位时,开始谷粒排出筒体的出口侧向上方转动的收纳动作。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于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通过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出口侧向上下方转动,对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而且设有利用自动控制操作进行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上下方的转动操作的自动操作部件和利用手动控制操作进行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上下方的转动操作的手动操作部件,由上述手动操作部件进行的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转动速度比由上述自动操作部件进行的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转动速度慢。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具有用于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转动的作为上述谷粒排出操作体的谷粒排出电动机,在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的输出轴和上述谷粒排出筒体之间设有连动机构,通过借助上述连动机构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向上下方转动,对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而且在上述连动机构的转动部位设有摩擦机构,由上述摩擦机构吸收从外部施加到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负荷。
发明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包括:搭载有发动机的行驶机体、收割装置及脱粒装置、用于贮存来自上述脱粒装置的谷粒的谷物箱、用于排出上述谷物箱内的谷粒的谷粒排出输送机,包括:借助筒体支点轴能转动地支承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谷粒排出筒体、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在谷粒排出姿势和谷粒非排出姿势之间移动的谷粒排出操作体,利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一部分形成排出口闸门,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被支承在谷粒非排出姿势时,能利用上述排出口闸门闭塞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排出口,因此,能简单地沿谷粒送出方向延长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送出终端侧。另外,在不从上述谷物箱排出谷粒时,能简单地闭塞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例如,在收割作业中(谷粒非排出时),通过利用上述排出口闸门闭塞向下开口的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口,能防止残留谷粒从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口侧漏出。另外,在长时间收纳状态下,能防止老鼠等从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口侧进入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内。
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将上述筒体支点轴配置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口边缘中的、谷粒排出上游侧的排出口边缘,利用上述筒体支点轴能转动地轴支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谷粒接收侧开口边缘中的、上述排出口闸门附近的谷粒接收侧开口边缘,因此,能简单地将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排出侧开口向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轴心线的延长方向(谷粒送出方向)转动的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转动范围设定为90度以上。即,能以向下的谷粒的放出方向为中心将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向前的放出角度和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向后的放出角度分别设定为较大的放出角度。能提高向货车货箱、集装箱等排出谷粒的作业性。
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利用谷粒排出电动机形成上述谷粒排出操作体,根据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的动作时间设定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开闭动作位置,利用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能开闭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因此,不需要检测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开闭位置,不需要用于检测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开闭位置的限位开关、线束等,能简单地构成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的控制构造。能降低设置线束等的设置数量而提高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等的组装作业性、维修作业性。
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具有通过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使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进行动作的螺旋离合器,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在形成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通过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向下方转动,从而使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开放而将谷粒排出,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被支承在轴线与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轴线大致相同的收纳位置时,利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闭塞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而且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被支承在向下的规定角度以外时,利用使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动作的上述开关的操作,使上述螺旋离合器不进行动作,因此,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向下转动、借助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将谷粒从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排出的情况下,通过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转动操作到规定角度以上,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被维持在停止状态。即,通过使上述螺旋离合器的动作停止,使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排出动作停止,因此,能阻止从上述谷粒排出筒体排出的谷粒向预想外的方向飞散。例如,能防止谷粒漏出到集装箱等的谷粒接收部位以外的场所。
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上述行驶机体的上方自由转动和自由升降地设有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用于排出谷粒的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能移动,不使用时的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能收纳在机体上方侧的谷粒非排出位置,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被支承在上升到上述谷粒非排出位置的部位时,开始谷粒排出筒体的出口侧向上方转动的收纳动作,因此,能禁止在谷粒排出作业位置的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收纳动作。能防止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进行收纳动作而与谷粒排出作业位置的作业者等相接触。由于使被支承在上升到上述谷粒非排出位置的部位的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进行收纳动作,因此,能防止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碰到机体。在收纳上述谷粒排出筒体时,能简单地避免上述谷粒排出筒体或机体等受到损伤。
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通过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出口侧向上下方转动,开闭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而且设置利用自动控制操作进行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上下方的转动操作的自动操作部件和利用手动控制操作进行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上下方的转动操作的手动操作部件,由上述手动操作部件进行的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转速比由上述自动操作部件进行的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转速慢,因此,即使在由手动控制操作进行的谷粒排出操作中产生突发事故,由于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转速是适于手动控制操作的较慢的速度,因此,能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与作业者的操作感觉等相应地转动。即,能简单地将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姿势修正为正常的排出方向,能将谷粒准确地排出到作业者所希望的场所。另外,在操作上述自动操作部件时,与上述手动操作部件的操作相比,能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敏捷地转动,能提高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自动控制操作的响应性。
采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具有用于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转动的作为上述谷粒排出操作体的谷粒排出电动机,在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的输出轴和上述谷粒排出筒体之间设有连动机构,通过借助上述连动机构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向上下方转动,开闭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而且在上述连动机构的转动部位设有摩擦机构,从外部施加到上述谷粒排出筒体上的负荷被上述摩擦机构吸收,因此,例如,在对上述谷粒排出筒体施加有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不合理地转动的方向的外力(来自外部的负荷)的情况下,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或上述连动机构受到损伤之前,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克服上述摩擦机构的摩擦阻力位移。即,在上述连动机构的转动部位,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转动的外力(来自外部的负荷)能被上述摩擦机构吸收,能防止上述谷粒排出筒体、与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相连结的上述连动机构损伤。另外,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与障碍物冲撞的情况下,也能降低该障碍物的损伤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四陇收割用的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谷粒排出输送机和谷粒排出筒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投出口体和谷粒排出筒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谷粒排出筒体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表示摩擦机构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螺旋离合器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8的X-X线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操作盘的各种操作开关的配置的图。
图11是谷粒排出的第1相关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谷粒排出的第2相关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谷粒排出的第3相关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谷粒排出的回路构成的框图。
图15是谷粒排出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具体化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将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的右侧简称为右侧。参照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具有利用左右一对的行驶履带2(行驶部)支承的行驶机体1。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安装有用于收割谷物杆的四陇收割用的收割装置3,且该收割装置3利用单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4能绕收割转动支点轴4a调节升降。在行驶机体1上以横向排列状搭载有具有输送链6的脱粒装置5和用于贮存脱粒后的谷粒的谷物箱7。另外,脱粒装置5配置在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的左侧,谷物箱7配置在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的右侧(参照图3)。
从谷物箱7的后方朝向上方配设有用于将谷物箱7内的谷粒排出到机体外部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谷物箱7的前部能以后述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纵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2为中心向机体侧方转动。在谷物箱7的前方、行驶机体1的右侧前部设有驾驶部10。在驾驶部10配置有操作者所搭乘的踏板10a、驾驶座10b、包括方向盘10c、各种操作杆、开关等的操作装置。在驾驶座10b的下方的行驶机体1内配置有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2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行驶机体1的下面侧配置有左右的载货车架21。在载货车架21上设有用于将发动机20的动力传递给行驶履带2的驱动链轮22、用于维持行驶履带2的张力的张力辊23、用于将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保持为接地状态的多个支重轮24。利用驱动链轮22支承行驶履带2的前侧,利用张力辊23支承行驶履带2的后侧,利用支重轮24支承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
如图1~图3所示,在收割装置3上设有扶起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的四陇的谷物杆扶起装置31、用于切断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的根的推子(日文:バリカン)式的割刀装置32、用于将收割谷物杆从谷物杆扶起装置31搬运到输送链6的前端部(输送始端侧)的谷物杆搬运装置33。利用谷物杆扶起装置31扶起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利用割刀装置32切断未割取谷物杆的根,利用谷物杆扶起装置31将收割谷物杆搬运到输送链6的前端部。
脱粒装置5包括:谷物杆脱粒用的脱粒滚筒51、作为用于对落下到脱粒滚筒51下方的脱粒物进行筛选的摆动筛选机构的摆动筛选盘52、用于向摆动筛选盘52供给筛选风的扬谷风扇(日文:唐箕フアン)53、用于对从脱粒滚筒51的后部取出的脱粒排出物进行再处理的处理滚筒54、用于将摆动筛选盘52后部的排尘排出到机外的排尘扇61。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输送链6的后端侧(输送终端侧)配置有排杆链62。被从输送链6的后端侧送到排杆链62的排杆(脱谷粒后的杆)在较长的状态下被传送到行驶机体1的后方或利用设于脱粒装置5的后方侧的排杆割刀63将排杆切断为较短的适当的长度后再排出到行驶机体1的后下方。另外,在摆动筛选盘52的下方侧设有取出被摆动筛选盘52筛选出的谷粒(第一筛选物)的第一输送机55和取出混合有谷粒、杆屑、带枝梗的谷粒等的第二筛选物的第二输送机56。另外,以从行驶机体1的进行方向前侧起第一输送机55、第二输送机56的顺序设置第一输送机55和第二输送机56,该第一输送机55和第二输送机56在侧面看沿横向设于行驶履带2的后部上方的行驶机体1的上面侧。
摆动筛选盘52构成为用于对落下到脱粒滚筒51下方的脱粒物进行摆动筛选(比重筛选)。从摆动筛选盘52落下的谷粒(第一筛选物)被来自扬谷风扇53的筛选风除去该谷粒中的粉尘而落下到第一输送机55。在第一输送机55的、从脱粒装置5的靠谷物箱7的一侧壁(在实施方式中为右侧壁)向外突出的终端部连通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扬粒筒57。从第一输送机55取出的谷粒被内设于第一扬粒筒57内的第一扬粒输送机(省略图示)搬入到谷物箱7中而收集于谷物箱7的内部。
摆动筛选盘52构成为通过摆动筛选(比重筛选)使带枝梗的谷粒等的第二筛选物(混合有谷粒和杆屑等的再筛选用的还原再处理物)落下到第二输送机56。利用第二输送机56取出的第二筛选物通过第二还原筒58和第二处理部59返回到摆动筛选盘52的上面侧被再筛选。另外,来自脱粒滚筒51的脱粒物中的杆屑和粉尘等利用来自扬谷风扇53的筛选风和排尘扇61的吸排尘作用被从行驶机体1的后部向农田排出。
如图2所示,谷粒排出输送机8具有:配置在谷物箱7内的底部的横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1、立设在谷物箱7后部的外侧的纵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2及纵向进给螺旋输送器筒13、与纵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2的上端侧相连结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及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谷粒排出输送机8包括:使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的前端侧绕纵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2的大致垂直的螺旋输送器轴心线(纵轴线)旋转的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使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的前端侧以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的基端侧为支点进行升降的螺旋输送器升降用液压缸17。使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或螺旋输送器升降用液压缸17动作,而使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的前端侧旋转或升降到任意位置。
如图1~图3所示,横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1沿谷物箱7内的前后方向延长,利用横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1使谷物箱7内的谷粒从谷物箱7的前部向后部移动。使纵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2直立于行驶机体1的上面侧,而使谷物箱7内的谷粒从谷物箱7的后部的横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1的进给终端侧向纵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2的下端侧的进给始端移动。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沿前后方向横架于收割装置3和脱粒装置5的上面侧,而使谷粒从纵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2的上端侧的进给终端侧向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后端侧的进给始端移动。另外,发动机20旋转力从横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1通过纵向进给螺旋输送器12传递到排出螺旋输送器14。
如图1~图3所示,在脱粒装置5的上面侧设有螺旋输送器支架18,借助螺旋输送器支架18将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支承在收纳位置(非排出位置)。排出螺旋输送器14和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具有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14和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a、后侧排出螺旋输送器14b和后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b。在收割作业中,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a通过锁定杆19与后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b相连结,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被以从联合收割机机体的右侧后部朝向左侧前部延长的姿势支承。另一方面,在用货车搬运联合收割机、将联合收割机收纳在仓库中等非收割作业时,解除锁定杆19的连结,将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a以对折状折叠在后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b的左侧方,将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a紧凑地收纳在脱粒装置5的上面侧。
下面,参照图4~图6说明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谷粒排出构造。如图4~图6所示,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部、即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a的前端部配置有投出口体66。投出口体66的一端侧的入口开口66a一体地固定安装于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a的前端部。投出口体66的另一端侧的投出口66b形成为朝向下方开口的形状。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14a的螺旋输送器轴顶端借助轴承67自由旋转地轴支承于投出口体66的投出口前侧壁66c。另外,投出口体66形成为将方筒弯折为L形的形状,入口开口66a和投出口66b通过L形通路66d相连通。
如图4~图6所示,具有方筒形状的谷粒排出筒体69和作为谷粒排出操作体的谷粒排出电动机70,该谷粒排出筒体借助筒体支点轴68能转动地支承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部,该谷粒排出电动机70使谷粒排出筒体69在谷粒排出姿势和谷粒非排出姿势之间移动。在投出口体66的投出口后侧壁66e的外侧,利用入口开口66a边缘的下端侧的延长部分形成轴承钩66f。利用螺栓71在投出口后侧壁66e上连结防脱臂72,借助防脱臂72将筒体支点轴68能转动地支承于轴承钩66f。
如图4~图6所示,利用谷粒排出筒体69的一部分形成排出口闸门69a。在谷粒排出筒体69以谷粒非排出姿势被支承时,利用排出口闸门69a能闭塞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部的排出口即投出口66b。即,利用谷粒排出筒体69的方筒形的四面的侧壁中的、在闭塞姿势下位于下侧且在谷粒排出姿势下位于谷粒排出上游侧的谷粒排出筒体69的后面侧的侧壁形成排出口闸门69a。
如图4~图6所示,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排出口边缘中的、投出口体66的谷粒排出上游侧的排出口边缘(投出口66b边缘)配置有筒体支点轴68。谷粒排出筒体69的谷粒接收侧开口69b边缘中的、排出口闸门69a附近的谷粒接收侧开口69b边缘借助筒体支点轴68能转动地轴支承于投出口体66。另外,在利用排出口闸门69a闭塞投出口66b时,谷粒排出筒体69的谷粒放出侧开ロ69c边缘从投出口体66向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谷粒排出方向突出。在谷粒放出侧开口69c边缘借助紧固带73连结有软质树脂制筒状体74。
如图5所示,投出口体66的侧壁中的、与设置有筒体支点轴68的投出口后侧壁66e相对的投出口前侧壁66c的上部角部66g形成为沿以筒体支点轴68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延长的形状。结果,能缩小投出口体66的侧壁中的投出口上侧壁66h和谷粒排出筒体69的侧壁之间的间隔。另外,谷粒排出筒体69的侧壁中的与投出口前侧壁66c相对的谷粒排出筒体69的前侧壁69d形成为沿以筒体支点轴68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延长的形状。结果,能缩小谷粒排出筒体69的谷粒接收侧开口69b边缘和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a的上面或投出口前侧壁66c之间的间隔。
如图4~图6所示,在投出口体66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套的状态下,谷粒排出筒体69的谷粒放出侧开口69c能沿配置了投出口体66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延长方向移动。即,在谷粒排出筒体69以谷粒非排出姿势被支承时,换言之在利用排出口闸门69a闭塞了投出口66b时,投出口体66全部被内包在谷粒排出筒体69内(参照图4)。结果,能将沿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延长方向突出的谷粒排出筒体69的长度形成得在谷粒排出筒体69以谷粒非排出姿势被支承时较短。
另一方面,在谷粒排出筒体69被支承在谷粒排出姿势时,换言之在排出口闸门69a从投出口66b的闭塞位置向后方移动、投出口66b被开放时,谷粒排出筒体69的谷粒接收侧开口69b边缘外套于投出口体66的一部分(投出口66b的边缘)(参照图6)。结果,能将向投出口体66的下方突出的谷粒排出筒体69的长度形成得在谷粒排出筒体69以谷粒排出姿势被支承时较长。
图1~图6所示,在具有搭载了发动机20的行驶机体1、收割装置3及脱粒装置4、贮存来自脱粒装置4的谷粒的谷物箱7和用于排出谷物箱7内的谷粒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联合收割机中,具有借助筒体支点轴68能转动地支承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部的谷粒排出筒体69和使谷粒排出筒体69在谷粒排出姿势和谷粒非排出姿势之间移动的作为谷粒排出操作体的谷粒排出电动机70,利用谷粒排出筒体69的一部分形成排出口闸门69a,在谷粒排出筒体69以谷粒非排出姿势被支承时,利用上述排出口闸门69a能闭塞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部的排出口。因此,能简单地沿谷粒送出方向延长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侧。另外,在不从谷物箱7排出谷粒时,能简单地闭塞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侧的开口。例如,在收割作业中(谷粒非排出时),通过利用上述排出口闸门69a闭塞向下开口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排出口,能防止残留谷粒从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排出口侧漏出。另外,在长时间收纳状态下,能防止老鼠等从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排出口侧进入到谷粒排出输送机8内。
如图4~图6所示,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排出口边缘中的谷粒排出上游侧的排出口边缘配置有筒体支点轴68,利用筒体支点轴68能转动地轴支承谷粒排出筒体69的谷粒接收侧开口边缘中的、排出口闸门69a附近的谷粒接收侧开口边缘。因此,能简单地将将谷粒排出筒体69的排出侧开口向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轴心线的延长方向(谷粒送出方向)转动的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动范围设定在90度以上。即,以向下的谷粒的放出方向为中心,能将谷粒排出筒体69的向前放出角度和谷粒排出筒体69的向后放出角度分别设定为较大的放出角度。能提高向货车货箱、集装箱等排出谷粒的作业性。
如图4~图6所示,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部设有投出口体66,投出口体66的侧壁中的、与设有筒体支点轴68的投出口后侧壁66e相对的投出口前侧壁66c的上部角部66g形成为以沿筒体支点轴68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延长的形状(多边形、圆弧形),谷粒排出筒体69的与投出口前侧壁66c相对的排出筒前侧壁69d形成为沿以筒体支点轴68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延长的形状(多边形或圆弧形)。因此,在沿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延长方向收纳谷粒排出筒体69时,能将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排出口部(投出口体66)紧凑地内包在谷粒排出筒体69内。能沿粒排出输送机8的延长方向收纳谷粒排出筒体69而不向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突出较大。
如图4~图6所示,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部设有投出口体66,在投出口体66的排出口边缘中的谷粒排出上游侧的排出口边缘配置筒体支点轴68,利用筒体支点轴68能转动地轴支承谷粒排出筒体69的谷粒接收侧开口边缘69b中的、排出口闸门69a附近的谷粒接收侧开口边缘69b,在投出口体66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套的状态下,谷粒排出筒体69的谷粒放出侧开口69c能沿配置了投出口体66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延长方向移动。因此,能沿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延长方向(谷粒送出方向)紧凑地收纳谷粒排出筒体69。能将谷粒排出筒体69的折叠上下宽度尺寸形成得较小,即将在谷粒排出筒体69的收纳状态下谷粒排出筒体69的下表面侧突出于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下表面侧的尺寸形成得较小,能防止谷粒排出筒体69的下表面侧与脱粒装置5的上表面侧罩等相接触。能使谷粒排出输送机8接近脱粒装置5的上表面侧罩等地进行收纳。由于能紧凑地形成联合收割机机体的上下宽度尺寸,因此,能提高搬运作业性、收纳作业性。
下面,参照图4~图6,说明谷粒排出筒体69以筒体支点轴68为中心转动而进行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前端的开闭的开闭构造。即,如图4所示,利用螺栓81将谷粒排出电动机70与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a的右外侧面紧固连结,在前侧排出螺旋输送器筒15a的右外侧面借助齿轮支承轴83能转动地轴支承扇形的开闭齿轮82,借助输出齿轮85使开闭齿轮82与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输出轴84啮合。利用销支承轴87在开闭齿轮82上连结能调节长度的带螺纹接头的杆86的一端侧。将带螺纹接头的杆86的另一端侧与设于筒体支点轴68上的开闭连杆88相连结。利用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正反转操作来对谷粒排出筒体69进行开闭动作。这样,在谷粒排出筒体69和谷粒排出电动机70之间设有由输出轴84、输出齿轮85、开闭齿轮82、带螺纹接头的杆86、开闭连杆88等各种构成构件构成的连动机构R。
如图10、图14所示,作为进行排出螺旋输送器14、谷粒排出筒体69的操作的设备,包括设于驾驶部10的驾驶侧开闭开关91、定时器92及电动机切换开关93和设于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送出终端部的前端侧开闭开关94、由计算机形成的谷粒排出控制器95。使驾驶侧开闭开关91、定时器92及电动机切换开关93和前端侧开闭开关94与谷粒排出控制器95输入连接。另外,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与谷粒排出控制器95输出连接。利用驾驶侧开闭开关91的操作或前端侧开闭开关94的操作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进行正转动作或反转动作。即,使排出筒驱动用电动机70正转或反转动作由定时器92设定的时间。这样,利用电动机切换开关93的操作,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正转或反转动作而使谷粒排出筒体69以规定姿势停止在规定位置,或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反复正转或反转动作而使谷粒排出筒体69在规定范围内(谷粒排出范围内)往复(摇摆)摆动。
由于谷粒排出筒体69如上所述地构成,因此,能沿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延长方向(谷粒送出方向)紧凑地收纳谷粒排出筒体69,并且能将谷粒排出筒体69的折叠上下宽度尺寸形成得较小,即,将在谷粒排出筒体69的收纳状态下谷粒排出筒体69的下表面侧从构成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下表面侧突出的尺寸形成得较小。另外,能防止谷粒排出筒体69的下表面侧与脱粒装置5的上表面侧罩等相接触。能使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与脱粒装置5的上表面侧罩等相接近地进行收纳。由于能紧凑地形成联合收割机100的上下宽度尺寸,因此,能提高联合收割机100的搬运作业性、收纳作业性。
下面,参照图7说明连动机构R的摩擦机构F。在谷粒排出筒体69和谷粒排出电动机70之间设有由各种构成构件构成的连动机构R。连动机构R构成为将开闭动力从谷粒排出电动机70经由输出齿轮85、开闭齿轮82、带螺纹接头的杆86、开闭连杆88、筒体支点轴68传递到谷粒排出筒体69。
下面说明连结开闭齿轮82和带螺纹接头的杆86的连动机构R。在连动机构R的动力传递过程中,如图7所示,在开闭齿轮82和带螺纹接头的杆86之间设有摩擦机构F,摩擦机构F由多片离合器构成。具体而言,借助销支承轴87将长板状的连动连杆82a的前端连设在该杆86的基端。通过将连动连杆82a的后端枢轴支承于开闭齿轮82的齿轮支承轴83,从而将连动连杆82a设在销支承轴87与齿轮支承轴83之间。
另外,开闭齿轮82能以齿轮支承轴83为中心进行转动。在连动连杆82a的靠齿轮支承轴83周边的支轴部分和开闭齿轮82的靠齿轮支承轴83周边的支轴部分之间设有摩擦机构F。摩擦机构F使两张摩擦板801以齿轮支承轴83为支轴机构与开闭齿轮82相抵接,将连动连杆82a夹持在两张摩擦板801之间,在与连动连杆82a相抵接的摩擦板801的外侧配设有两张按压板802,在两张按压板802之间设有两张碟形弹簧803,在最外侧的按压板802的外侧,使螺母804与齿轮支承轴83的端部螺合。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拧入螺母804,能利用碟形弹簧803的作用力通过摩擦板801将开闭齿轮82和连动连杆82a压接在一起。因此,从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输出轴84接收旋转动力的开闭齿轮82克服压接状态的摩擦板801的摩擦阻力地向连动连杆82a传递旋转力,借助连动机构R从连动连杆82a向谷粒排出筒体69传递转动力。特别是,由于使设于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输出轴84上的输出齿轮85的直径小于与该齿轮85啮合的开闭齿轮82的直径,因此,能减速来自小径的输出齿轮85的旋转力的传递。并且,能增速来自大径的开闭齿轮82的旋转力的传递。即,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输出齿轮85能使开闭齿轮82以较小的旋转传递力f1旋转,能用较小的旋转传递力f1将输出齿轮85的旋转借助摩擦机构F传递给连动连杆82a。
与此相对,能增速来自相反方向的动力传递、即来自大径的开闭齿轮82的旋转力的传递。结果,从连动连杆82a通过摩擦机构F传递到开闭齿轮82、再从开闭齿轮82传递到输出齿轮85的动力与来自小径的输出齿轮85的旋转力的传递相比,需要上述较大的旋转传递力f2。即,通过将摩擦机构F的摩擦应力f调整为大于上述较小的旋转传递力f1、小于上述较大的旋转传递力f2,从而能以较小的旋转力从输出齿轮85向开闭齿轮82、摩擦机构F、连动连杆82a充分地传递动力。另一方面,在从谷粒排出筒体69向连动连杆82a施加有上述较大的旋转传递力f2以上的冲击应力的情况下,由于摩擦机构F的摩擦应力f小于上述较大的旋转传递力f2,因此,摩擦板801滑动而切断连动连杆82a和开闭齿轮82之间的动力传递。
因此,即使物体、作物杆(日文:作穀)碰到谷粒排出筒体69而对谷粒排出筒体69施加有预料外的负荷,该负荷也会被设于连动机构R中途的摩擦机构F吸收,而不会从输出齿轮85、输出轴84传递到谷粒排出电动机70,能防止向谷粒排出电动机70传递异常的负荷,能提高连动机构的安全性。另外,在谷粒排出筒体69因冲击暂时发生了变形转动的情况下,该转动动力会如上所述地被摩擦机构F吸收,作业员通过手动使变形转动了的谷粒排出筒体69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不会阻碍之后的自动操作控制、手动操作控制。
下面,参照图10说明设有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移动操作或驱动控制操作的开关类的操作盘Y。操作盘Y配设在设于驾驶部10、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终端附近位置的支承架(省略图示)上,或者作业者能携带操作盘Y。如图10所示,在操作盘Y上分上部、中部、下部三个部分地适当配设有开关类。在操作盘Y的上部设有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自动固定和自动返回、即与自动运转操作有关的各操作开关。自动收纳开关Y11(“前”表示按钮)配设在上部的上段。自动右旋转开关Y12(“右”表示按钮)配设在上部的中段。自动后旋转开关Y13(“后”表示按钮)配设在上部的下段。另外,在上部的最下段配设有用于操作螺旋离合器25的断续的螺旋离合器开关Y14(“离合器”表示按钮)。
在操作盘Y的中部设有与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由手动操作进行的旋转或升降有关的各操作开关。如图10所示,在中部的大致中央,在上段配设有上升开关Y21(“上”表示按钮)、在中段配设有左旋转开关Y22(“左”表示按钮)和右旋转开关Y23(“右”表示按钮)、在下段配设有下降开关Y24(“下”表示按钮)。另外,在操作盘Y的下部具有用于进行谷粒排出筒体69的开闭动作的各操作开关。如图10所示,在下部的大致中央,在左侧配设有打开开关Y31(“固定”表示按钮)、在右侧配设有关闭开关Y32(“返回”表示按钮)。
下面说明由手动操作进行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和谷粒排出筒体69的动作。首先,说明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和谷粒排出筒体69的直到谷粒排出位置的位移。通过按压上升开关Y21,排出螺旋输送器14从机体上侧方的螺旋输送器支架18上升到仰角45度的角度。接着,例如,在为了接收从联合收割机的谷物箱7排出的谷粒而在行驶机体1的右侧配置货车货箱、集装箱等的情况下,通过按压右旋转开关Y23,使上升到仰角45度的角度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右旋转,位移到行驶机体1的右侧。即,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移到配置在行驶机体1的右侧的货车货箱、集装箱等的谷粒排出位置的上方。
然后,在作业者确认了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移到谷粒排出位置的上方后,通过按压用于操作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动的打开开关Y31,使朝向正横的姿势(倾斜角度0度)的谷粒排出筒体69转动而位移到朝向正下方的姿势(倾斜角度90度的位置)。另外,在谷粒排出筒体69从倾斜角度0度到90度之间的转动过程中,通过按压用于操作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动的关闭开关Y32,能使谷粒排出筒体69停止在从倾斜角度0度到90之间的期望的位置。
另外,在想要进一步调整谷粒排出筒体69的位移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再次按压打开开关Y31或按压关闭开关Y32,能使谷粒排出筒体69进一步转动而移位到期望的倾斜角度。例如,在谷粒排出筒体69被支承在倾斜角度90度的位置时,通过按压打开开关Y31,能使谷粒排出筒体69在倾斜角度90度到125度之间位移。相反地,在谷粒排出筒体69被支承在倾斜角度90度的位置时,通过按压关闭开关Y32,能使谷粒排出筒体69在倾斜角度65度到90度之间的期望的位置位移。
另外,在谷粒排出筒体69被支承在倾斜角度0度到65度之间或超过倾斜角度125度的位置的情况下,即使作业者对螺旋离合器开关Y14进行接通操作,也不会从螺旋离合器开关Y14输出该接通操作,因此,不能使螺旋离合器25接通。即,在谷粒排出筒体69的倾斜角度在初始设定的规定倾斜角度以外时,螺旋离合器25不会因螺旋离合器开关Y14的接通操作而进行连接动作,因此,排出螺旋输送器14不会与发动机20连动连结,排出螺旋输送器14被维持在停止状态。
另外,在谷粒排出筒体69位于倾斜角度65度到125度之间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对螺旋离合器开关Y14进行接通操作。通过按压螺旋离合器开关Y14,螺旋离合器25接通,谷粒排出输送机8进行动作,将贮存在谷物箱7内的谷粒排出到机体外的货车货箱、集装箱等中。在谷物箱7内的谷粒被排出了时,通过再次按压螺旋离合器开关Y14,螺旋离合器25断开,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动作停止。
下面,说明通过手动操作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及谷粒排出筒体69返回到收纳位置的位移。例如,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于行驶机体1的右侧的情况下,通过按压左旋转开关Y22,排出螺旋输送器14进行左旋转,排出螺旋输送器14移动到设于脱粒装置5上侧方的螺旋输送器支架18(收纳位置)的上方。另外,在朝向螺旋输送器支架18的位置位移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移动时,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仰角的角度和谷粒排出筒体69的倾斜角度被维持在谷粒排出作业时的倾斜角度。
另外,在作业者确认了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移到螺旋输送器支架18的上方位置(收纳位置)后,通过按压关闭开关Y32,在谷粒排出筒体69的倾斜角度位移到65度到125度之间的任意的位置时,谷粒排出筒体69返回到轴线与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轴线相同的水平状态(倾斜角度0度的位置)。即,谷粒排出筒体69被收纳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延长线上。并且,通过按压下降开关Y24,排出螺旋输送器14下降而被收纳在螺旋输送器支架18上。
下面,说明自动固定和自动返回、即由自动运转操作进行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和谷粒排出筒体69的动作。首先,说明自动固定。例如,通过按压自动右旋转开关Y12,排出螺旋输送器14从螺旋输送器支架18自动地上升到仰角45度的角度。接着,排出螺旋输送器14进行右旋转而移动到行驶机体1右侧的谷粒排出位置。另外,在按压自动后旋转开关Y13的情况下,排出螺旋输送器14移动到行驶机体1的后侧谷粒排出位置。
然后,谷粒排出筒体69自动地转动到倾斜角度90度,转移到朝向正下方的姿势。另外,通过按压关闭开关Y32,谷粒排出筒体69的自动转动能在倾斜角度65度到90度之间的期望的位置中止。另外,通过按压螺旋离合器开关Y14,螺旋离合器25接通,谷粒排出输送机8进行动作,谷物箱7内的谷粒被排出到货车货箱、集装箱等中。在谷物箱7内的谷粒被排出后,通过再次按压螺旋离合器开关Y14,螺旋离合器25断开,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动作停止。
下面,说明自动返回。在谷物箱7内的谷粒的排出结束后,通过按压设于操作盘Y的上部的自动收纳开关Y11,排出螺旋输送器14自动地沿上下方向转移而转移到仰角45度的姿势。排出螺旋输送器14从行驶机体1的右侧或后侧的谷粒排出位置朝向螺旋输送器支架18(收纳位置)的上方区域自动地旋转。另外,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朝向螺旋输送器支架18移动时,谷粒排出筒体69的倾斜角度被维持在谷粒排出作业时的倾斜角度。
另外,在不再次按压螺旋离合器开关Y14而按压自动收纳开关Y11的情况下,换言之,在螺旋离合器25进行连接动作的状态下按压自动收纳开关Y11的情况下,螺旋离合器25自动地断开,然后排出螺旋输送器14自动地位移到仰角45度的位置,从行驶机体1的右侧或后侧的位移位置自动地移动到螺旋输送器支架18的收纳区域。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返回到螺旋输送器支架18的收纳区域时,谷粒排出筒体69自动地转动为轴线与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轴线相同的水平状态(倾斜角度0度)。并且,在谷粒排出筒体69回复运动到水平状态时,排出螺旋输送器14下降而被收纳在螺旋输送器支架18上。
下面,说明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动和螺旋离合器25的接通断开的关系。利用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正转(反转)动作,使谷粒排出筒体69以筒体支点轴68为中心转动到水平状态乃至朝向下的状态。在谷粒排出筒体69规定转动角度(倾斜角度)以外的姿势被支承时,即使对螺旋离合器25进行接通操作,也能控制为螺旋离合器25不进行连接动作。即,维持螺旋离合器25的动力切断动作,以避免排出螺旋输送器14进行谷粒排出动作。
谷粒排出筒体69在轴线与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轴线相同的水平状态下的倾斜角度为0度,在以筒体支点轴68为中心向下方转动而朝向正下方的状态下的倾斜角度为90度,以该90度为中心的通常的谷粒排出的容许倾斜角度为65度到125度。即,谷粒排出筒体69在将谷物箱7内的谷粒从排出螺旋输送器14交接到货车货箱、集装箱等中时,使谷粒排出筒体69在从65度到125度的倾斜角度(以下,将该倾斜角度范围称作“容许倾斜角度α”)的范围内转动,根据交接状况调节谷粒排出筒体69的谷粒排出方向。
例如,为了使谷粒排出筒体69在转动65度~125度的容许倾斜角度α的范围内转动,设定定时器92的初始设定值,在谷粒排出筒体69在该容许倾斜角度α以外的范围内转动时,对连接动作中的螺旋离合器25进行断开动作。能防止谷粒从排出螺旋输送器14向预定外的方向排出。另外,作为容许倾斜角度α以外的倾斜角度,设定为65度以下、125度以上,但并不一定限定为该角度。另外,即使谷粒排出筒体69被支承在容许倾斜角度α以外的倾斜角度,也能利用离合器手动操作部件(例如操作盘Y的打开开关Y31)强制性地关闭螺旋离合器25而将谷粒强制性地从排出螺旋输送器14排出,能执行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维修作业等。
然后,利用上述操作盘Y上的各种开关区分为自动操作部件和手动操作部件,操作排出螺旋输送器14或谷粒排出筒体69。由手动操作部件进行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或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动速度设定得比由自动操作部件进行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或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动速度慢。期望由手动操作部件进行的转动速度设定为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或谷粒排出筒体69跟随作业者的操作感觉进行转动。另一方面,期望由自动操作部件进行的转动速度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或谷粒排出筒体69敏捷地转动,提高用于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或谷粒排出筒体69转动的自动控制动作的响应性。
作为自动操作部件,在操作盘Y的上部设有自动右旋转开关Y12、自动后旋转开关Y13和自动收纳开关Y11。通过按压自动右旋转开关Y12,排出螺旋输送器14从螺旋输送器支架18自动地上升到仰角45度的角度后右旋转而移动到行驶机体1的右侧。另外,通过按压自动后旋转开关Y13,排出螺旋输送器14移动到行驶机体1的后侧。然后,通过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移动到行驶机体1的右侧或后侧,谷粒排出筒体69自动地转动,谷粒排出筒体69以朝向90度的正下方的姿势被支承。另外,通过手动操作关闭开关Y32,能使谷粒排出筒体69停止在倾斜角度为65度~90度之间的期望的位置。
另外,在谷物箱7内的谷粒的排出结束时,通过按压自动收纳开关Y11,排出螺旋输送器14上下运动而被支承在仰角45度,从行驶机体1的右侧或后侧的谷粒排出位置朝向螺旋输送器支架18的收纳位置的上方自动地旋转。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返回到收纳位置的上方后,谷粒排出筒体69自动地转动地为水平姿势(收纳状态),接着,排出螺旋输送器14下降而被收纳在螺旋输送器支架18上。
作为手动操作部件,在操作盘Y的中部分别设有用于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上升的上升开关Y21、左右旋转开关Y22、Y23、下降开关Y24,在操作盘Y的下部分别设有打开开关Y31和关闭开关Y32。在按压手动操作部件的上升开关Y21时,排出螺旋输送器14上升。在按压右旋转开关Y23时,排出螺旋输送器14右旋转。在按压关闭开关Y32时,谷粒排出筒体69转移到朝向90度的正下方的姿势。然后,在按压关闭开关Y32时,谷粒排出筒体69停止在倾斜0度到90度之间的期望位置。在再次按压打开开关Y31或按压关闭开关Y32时,谷粒排出筒体69进一步转动而转移到规定的倾斜角度。
通过操作上述手动操作部件的各种开关,驱动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谷粒排出电动机70,但在由手动操作部件驱动该电动机的相关部件时,借助变换器(螺旋输送器旋转用变换器71a和排出筒驱动用变换器72a)控制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转速,减慢由自动操作部件进行的电动机相关部件的转速。
另外,如图14所示,设有用于控制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的转速的螺旋输送器旋转用变换器71a和用于控制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转速的排出筒驱动用变换器72a。利用设于联合收割机的规定部位(例如驾驶部10的后方)的谷粒排出控制器95来控制螺旋输送器旋转用变换器71a和上述排出筒驱动用变换器72a。
并且,在选择自动返回(自动操作)的情况下,谷粒排出控制器95借助螺旋输送器旋转用变换器71a使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以转速V1旋转,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自动地位移到行驶机体1的右侧。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移后,谷粒排出控制器95借助排出筒驱动用变换器72a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以转速V2旋转,使谷粒排出筒体69在65度以上且小于125度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内自动转动。
另一方面,在选择手动操作的情况下,在选择上述手动操作按钮时(长按按钮时),谷粒排出控制器95借助螺旋输送器旋转用变换器71a使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以转速V3旋转,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移到行驶机体1的排出部位。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移后,在选择手动操作时,谷粒排出控制器95借助排出筒驱动用变换器72a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以转速V4旋转,使谷粒排出筒体69转动到期望的角度。
并且,上述的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的手动操作时的转速V3比自动操作时的转速V1慢。另外,谷粒排出筒体69的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手动操作时的转速V4比自动操作时的转速V2慢。
这样,通过选择由自动操作部件进行的操作,能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以转速V1快速地旋转驱动到排出部位,使谷粒排出筒体69也自动地以转速V2旋转驱动,能排出谷物箱7内的谷粒。另外,在任意地设定谷粒的排出部位的情况下,进行由手动操作部件进行的操作,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转速V3比由自动操作部件进行的操作时的转速V1慢,能容易地使排出螺旋输送器14移动到作业者期望的排出部位。另外,即使在由手动控制操作进行的排出操作中产生什么突发事故,由于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速较慢,因此,能修正为正常的排出方向,能准确地排出谷粒。
下面,说明谷粒排出输送机8和谷粒排出筒体69的收纳控制。在排出谷粒时,使螺旋输送器升降用液压缸17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基端的枢轴支承部m动作,使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前端向斜上方上升后,使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动作而转动,使连设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前端的谷粒排出筒体69移动到机体外的货车货箱等的上方。然后,使谷粒排出筒体69向下方转动而成为朝向下方的规定的角度,排出谷粒。
在谷粒排出结束而将谷粒排出输送机8载置收纳在螺旋输送器支架18的上方时,首先,一边将谷粒排出筒体69支承在谷粒排出状态(下方转动状态)一边使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动作,使谷粒排出输送机8转动而移动到螺旋输送器支架18的上方的收纳位置。此时,能使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前端的谷粒排出筒体69从下方转动状态向上方转动而将其收纳。另外,在自动操作中,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往复运动到收纳位置的上方时,谷粒排出筒体69向上方转动而被收纳。
如上所述地进行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位移动作和谷粒排出筒体69的收纳动作的相关控制。即,在谷粒排出筒体69进行收纳动作的情况下,基本上以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于设有螺旋输送器支架18的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内为条件,谷粒排出筒体69收纳转动为水平状态,通过这样地进行控制,能避免谷粒排出筒体69碰到处于设有螺旋输送器支架18的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外的物体、作业人员,能防止对物体、作业人员造成损伤,能降低谷粒排出筒体69自身的故障、损伤。
下面,基于图11~图1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位移动作和谷粒排出筒体69的收纳动作。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处于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内且处于上升的位置状态的情况下,谷粒排出筒体69开始上方转动的收纳动作。即,作为谷粒排出筒体69开始收纳动作的条件,以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于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内为条件。因此,在谷粒排出结束而将谷粒排出筒体69收纳的情况下,通常通过操作驾驶侧开闭开关91的接通操作、即操作盘Y的下部的关闭开关Y32,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进行反转而使谷粒排出筒体69位移到关闭位置、即收纳位置。
但是,在该相关控制中,首先,操作排出螺旋输送器14。即,在驾驶部10的操作盘Y中,操作配设于操作盘Y的中部的各操作开关中的左旋转开关Y22(Sl)。通过操作左旋转开关Y22,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进行动作,使在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外进行过谷粒排出作业的排出螺旋输送器14左旋转,而位移到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内(S2)。
然后,利用连设于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上的电位计96检测该电动机16的旋转量,将检测到了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位移状态的检测信号传递到使谷粒排出筒体69转动动作的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关闭开关Y32(S3)。即,将检测到了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位移状态的检测信号输送到用于使谷粒排出筒体69转动用的谷粒排出电动机70反转的关闭开关Y32,关闭开关Y32有效地进行动作。
在操作关闭开关Y32时,谷粒排出筒体69进行收纳动作(S4),然后,通过操作下降开关Y24(S5),排出螺旋输送器14下降到螺旋输送器支架18上而被收纳(S6)。这样,只要不检测到谷粒排出筒体69在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内的位移状态,用于使谷粒排出筒体69转动的操作盘Y上的关闭开关Y32就不进行动作。换言之,只要不检测到谷粒排出筒体69在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内的位移状态,操作盘Y上的关闭开关Y32就不进行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关闭驱动。
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处于利用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在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内位移到不使用时的收纳位置、且利用螺旋输送器升降用液压缸17从不使用时的收纳位置上升了的位置状态的情况下,谷粒排出筒体69开始进行收纳动作。在以往技术中,无论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移到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内的哪个位置,谷粒排出筒体69的收纳动作都能开始,但在本发明中,如图12所示,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处于不使用时的收纳位置且处于上升了的位置的情况下(S12),才开始谷粒排出筒体69的收纳动作(S14)。
因此,在操作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左旋转开关Y22(S11),利用电位计96计测了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的旋转量、检测到排出螺旋输送器14位移到螺旋输送器支架18(不使用时的收纳位置)的情况下(S12),将该检测信号传递到谷粒排出筒体69转动用的谷粒排出电动机70、即用于对谷粒排出电动机70进行关闭驱动操作的关闭开关Y32。在将检测到了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位移状态的信号发送到关闭开关Y32时,关闭开关Y32能有效地操作,通过操作关闭开关Y32(S13),谷粒排出筒体69水平转动而处于收纳状态(S14),然后,操作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下降开关Y24(S15),完成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下降收纳(S16)。
在谷粒排出筒体69的操作开始的同时,排出螺旋输送器14自动地返回到不使用时的收纳位置,在该时刻,谷粒排出筒体69进行收纳动作,然后将排出螺旋输送器14控制为下降。当开始操作操作盘Y上的关闭开关Y32从而借助谷粒排出电动机70使谷粒排出筒体69转动到水平状态、即收纳位置状态(S21)时,在该收纳操作的同时,排出螺旋输送器14利用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开始向不使用时的收纳位置旋转(S22),到达不使用时的收纳位置(23)。在该时刻,谷粒排出筒体69开始收纳动作,进行水平转动,收纳动作完成(S24)。然后利用螺旋输送器升降用液压缸17进行下降动作,收纳在螺旋输送器支架18上(S25)。
即,在操作关闭开关Y32时(S21),开关操作开始的信号被发送到螺旋输送器旋转用电动机16的左旋转开关Y22和螺旋输送器升降用液压缸17的下降开关Y24,接通开关,排出螺旋输送器14在机体上表面的螺旋输送器收纳范围上方开始旋转到螺旋输送器支架18的收纳位置上方(S22),且进行下降动作而成为收纳状态(S25)。
在谷粒排出筒体69的收纳动作开始操作(S21)的同时,排出螺旋输送器14进行旋转(S22)而进行下降动作(S25),因此,至少谷粒排出筒体69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旋转后开始收纳动作,在排出螺旋输送器14来到收纳位置上方时(S23),开始收纳谷粒排出筒体69,收纳完成(S24)。另外,设有紧急事态发生时用于警告作业者的报告部件。作为报告部件75,如图14所示,在驾驶席29的操作盘Y上点亮警报灯77或使设于驾驶席29上的蜂鸣器78鸣叫。另外,设有检查作业员进行查明紧急事态的原因和进行补修用的各种作业的紧急回避操作机构76。检查作业员通过手动打开谷粒排出筒体69、排出螺旋输送器14的壳体部分而进行内部检修,查明紧急事态的原因,进行可能的修补作业。
如图15所示,如下所述地执行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谷粒排出控制。即,读入定时器92的定时设定值(S41),由驾驶部10的操作者对操作盘Y的驾驶侧开闭开关91进行接通操作(S42),在谷粒排出电动机70进行正转时,基于定时器92的时间设定值,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以设定时间进行正转动作,结果,如图6所示,谷粒排出筒体69从关闭位置A转移到斜前方位置B,谷粒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谷粒输送方向上朝向斜前方从谷粒排出筒体69排出。另外,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谷粒排出控制在将谷粒排出筒体69支承在未图示的货车货箱或集装箱的上方的状态下执行。
另外,利用驾驶侧开闭开关91的接通操作,谷粒排出电动机70再次进行正转时(S43),基于定时器92的时间设定值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以设定时间再次正转动作,使谷粒排出筒体69从斜前方位置B转移到朝向下的位置C,谷粒沿与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谷粒输送方向垂直的向下的方向从谷粒排出筒体69排出。
另外,通过驾驶侧开闭开关91的接通操作,在谷粒排出电动机70再次进行正转时(S43),基于定时器92的时间设定值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以设定时间再次正转动作,谷粒排出筒体69从向下的位置C转移到斜后方位置D,谷粒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谷粒输送方向上朝向斜后方从谷粒排出筒体69排出。
即,通过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开动的驾驶侧开闭开关91的接通操作次数,谷粒排出筒体69从关闭位置A转移到斜前方位置B,从斜前方位置B转移到朝下位置C,从朝下位置C转移到斜后方位置D,从而谷粒从谷粒排出筒体69以在大范围撒播的方式被排出。
另一方面,通过驾驶侧开闭开关91的接通操作,在谷粒排出电动机70进行反转时(S45),基于定时器92的时间设定值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以设定时间反转动作,谷粒排出筒体69从斜后方位置D转移到朝下位置C。另外,通过驾驶侧开闭开关91的接通操作,谷粒排出电动机70再次进行反转时,基于定时器92的时间设定值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以设定时间进一步反转动作,谷粒排出筒体69从朝向下的位置C转移到斜前方位置B。另外,通过驾驶侧开闭开关91的接通操作,谷粒排出电动机70再次进行反转时,基于定时器92的时间设定值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以设定时间再次反转动作(S46),谷粒排出筒体69从斜前方位置B转移到关闭位置A,谷粒的排出作业结束。
另一方面,与驾驶侧开闭开关91的接通操作相同地,在通过前端侧开闭开关94的接通操作(S49)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进行正转(S50)、基于定时器92的定时设定值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以设定时间正转动作的情况下(S51),谷粒排出筒体69从关闭位置A转移到斜前方位置B,或从斜前方位置B转移到朝下位置C,或从朝下位置C变换到斜后方位置D,谷粒被从谷粒排出筒体69以在大范围撒播的方式被排出。另外,在谷粒排出电动机70进行反转(S52)、基于定时器92的时间设定值使谷粒排出电动机70以设定时间反转动作的情况下(S53),谷粒排出筒体69从斜后方位置D转移到朝下位置C,或从朝下位置C转移到斜前方位置B,或从斜前方位置B转移到关闭位置A,谷粒的排出作业结束。
另外,在对驾驶侧开闭开关91和电动机切换开关93进行接通操作时(S47),连续地反复进行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正转和反转的各动作(S48)。即,谷粒排出筒体69以在斜前方位置B和斜后方位置D之间往复的方式摆动,谷粒从谷粒排出筒体69以向未图示的货车货箱或集装箱等的内部在大范围撒播而被排出。
然后,谷粒排出筒控制器95检测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动产生的倾斜角度是否处于容许倾斜角度α以外(S54)。在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动产生的倾斜角度处于容许倾斜角度α以外时,即使操作螺旋离合器开关Y14,螺旋离合器25也不进行连接动作(S55)。这样,能防止谷粒向排出谷粒的预定外的方向飞散。
如图4~图6所示,利用谷粒排出电动机70形成谷粒排出操作体,根据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动作时间设定谷粒排出筒体69的开闭动作位置,利用谷粒排出电动机70能开闭谷粒排出筒体69。通过这样地由时间设定值控制谷粒排出筒体69的开闭角度,检测谷粒排出筒体69的开闭位置而不需要检测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动角度,不需要用于上述谷粒排出筒体69的开闭位置检测的限位开关、作为开关配线设备的线束等,能简单地构成用于控制谷粒排出筒体69的转动位置的谷粒排出电动机70的控制构造,另外,能降低线束等的设置数量而提高谷粒排出电动机70等的组装作业性、维护作业性。
附图标记说明
1   行驶机体
3   收割装置
5   脱粒装置
7   谷物箱
8   谷粒排出输送机
20  发动机
66  投出口体
68  筒体支点轴
69  谷粒排出筒体
69a 排出口闸门
70  谷粒排出电动机(谷粒排出操作体)

Claims (6)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包括:搭载有发动机的行驶机体;收割装置及脱粒装置;用于贮存来自上述脱粒装置的谷粒的谷物箱;用于排出上述谷物箱内的谷粒的谷粒排出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该联合收割机包括:利用筒体支点轴能转动地支承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谷粒排出筒体、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在谷粒排出姿势和谷粒非排出姿势之间移动的谷粒排出操作体, 
利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一部分形成排出口闸门,能在以谷粒非排出姿势支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时,利用上述排出口闸门闭塞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送出终端部的排出口,
将上述筒体支点轴配置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口边缘中的、谷粒排出上游侧的排出口边缘,利用上述筒体支点轴能转动地轴支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谷粒接收侧开口边缘中的、上述排出口闸门附近的谷粒接收侧开口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利用谷粒排出电动机形成上述谷粒排出操作体,根据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的动作时间设定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开闭动作位置,利用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能开闭上述谷粒排出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该联合收割机具有利用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使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进行动作的螺旋离合器,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在形成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通过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向下方转动,从而使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开放而将谷粒排出,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被支承在轴线与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轴线大致相同的收纳位置时,利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闭塞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而在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被支承在朝下的规定角度以外时,利用使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动作的上述开关的操作,使上述 螺旋离合器不进行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自由转动及自由升降地设在上述行驶机体的上方,用于排出谷粒的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能移动,不使用时的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能收纳在机体上方侧的谷粒非排出位置,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被支承在上升到上述谷粒非排出位置的部位时,开始谷粒排出筒体的出口侧向上方转动的收纳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于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通过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出口侧向上下方转动,对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而且设有利用自动控制操作进行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上下方的转动操作的自动操作部件和利用手动控制操作进行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上下方的转动操作的手动操作部件,由上述手动操作部件进行的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转动速度比由上述自动操作部件进行的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转动速度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借助筒体支点轴将谷粒排出筒体自由转动地连设在上述谷粒排出输送机的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具有用于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转动的作为上述谷粒排出操作体的谷粒排出电动机,在上述谷粒排出电动机的输出轴和上述谷粒排出筒体之间设有连动机构,通过借助上述连动机构使上述谷粒排出筒体向上下方转动,对上述排出螺旋输送器筒的谷粒送出终端侧的开口部进行开闭,而且在上述连动机构的转动部位设有摩擦机构,由上述摩擦机构吸收从外部施加到上述谷粒排出筒体的负荷。 
CN200980138853.9A 2008-10-02 2009-09-14 联合收割机 Active CN1021707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7341 2008-10-02
JP2008257341A JP5382908B2 (ja) 2008-10-02 2008-10-02 コンバイン
PCT/JP2009/066029 WO2010038608A1 (ja) 2008-10-02 2009-09-14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0770A CN102170770A (zh) 2011-08-31
CN102170770B true CN102170770B (zh) 2013-05-08

Family

ID=4207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8853.9A Active CN102170770B (zh) 2008-10-02 2009-09-14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82908B2 (zh)
KR (1) KR101659394B1 (zh)
CN (1) CN102170770B (zh)
WO (1) WO20100386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6243B2 (ja) * 2010-10-29 2014-08-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構造
JP5498350B2 (ja) * 2010-10-29 2014-05-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構造
JP5770467B2 (ja) * 2010-12-21 2015-08-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構造
JP5632739B2 (ja) * 2010-12-28 2014-11-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構造
GB201102760D0 (en) 2011-02-17 2011-03-30 Laverda Spa Combine harvester unloading system
JP5822580B2 (ja) * 2011-07-20 2015-11-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回収部構造
KR101428554B1 (ko) * 2011-09-29 2014-08-08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JP6073057B2 (ja) * 2011-12-15 2017-02-0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構造
JP5975633B2 (ja) * 2011-12-15 2016-08-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構造
CN105123097B (zh) * 2015-09-23 2018-05-15 李惠远 一种收割机保护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973620B (zh) * 2015-12-25 2022-08-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US10104838B1 (en) * 2017-03-30 2018-10-23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Agricultural vehicle with dual purpose conveyor
JP2020054243A (ja) * 2018-09-28 2020-04-09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KR20200103469A (ko) 2019-02-25 2020-09-02 대동공업주식회사 오거 동작에 연계한 콤바인의 엔진 rpm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11330762B2 (en) * 2019-04-26 2022-05-17 Agco Corpo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a combine harvester unloading auger
CN112514640B (zh) * 2020-10-28 2021-11-02 宁波财经学院 谷物收割机的旋转出料分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8205B2 (ja) 1999-09-17 2008-03-05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4125456B2 (ja) * 1999-10-27 2008-07-30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01197823A (ja) * 2000-01-17 2001-07-24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排出オーガ
JP2001320944A (ja) * 2000-05-16 2001-11-20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4367252B2 (ja) 2004-06-15 2009-11-1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粉粒体搬送装置
JP2007006781A (ja) * 2005-06-30 2007-01-18 Iseki & Co Ltd 粉粒体搬送装置
JP2007060961A (ja) * 2005-08-30 2007-03-15 Iseki & Co Ltd 粉粒体排出装置
JP4910373B2 (ja) * 2005-11-21 2012-04-0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粉粒体排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20944A 2001.11.20
JP特开2007-135514A 2007.06.07
JP特开2007-6781A 2007.01.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38608A1 (ja) 2010-04-08
CN102170770A (zh) 2011-08-31
JP5382908B2 (ja) 2014-01-08
JP2010081911A (ja) 2010-04-15
KR20110076898A (ko) 2011-07-06
KR101659394B1 (ko) 2016-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0770B (zh) 联合收割机
US8112202B2 (en) Automatic control of a large bale loading apparatus
EP1504650B1 (en) Crop collecting assembly and agricultural harvester
JP6129961B2 (ja) 切断機械
EP2311309B1 (en) Unloading conveyor suspension system
CN101658094B (zh) 联合收割机
US7195557B2 (en) Discharge arrangement of an agricultural harvesting machine
CN102469767A (zh) 联合收割机
EP1120027B1 (en) Turret system on a bubble-up auger for an agricultural combine
JP5329314B2 (ja) 走行車両
JP6725800B2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CN102355813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814681A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卸粮机构及具有该卸粮机构联合收割机
WO2010061668A1 (ja) コンバイン
CN103260392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217457A (zh) 联合收割机以及作业机的姿态控制装置
JP2008000024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0200686A (ja) コンバイン
KR101324008B1 (ko) 콤바인
JP4391647B2 (ja)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穀粒排出装置の横向きオーガ支持規制棒体
JP7087997B2 (ja) 穀稈搬送装置
JP545708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930518B2 (ja) 穀稈搬送装置
JP7087998B2 (ja) 穀稈搬送装置
JP2008178327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