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0392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0392A
CN103260392A CN2011800588978A CN201180058897A CN103260392A CN 103260392 A CN103260392 A CN 103260392A CN 2011800588978 A CN2011800588978 A CN 2011800588978A CN 201180058897 A CN201180058897 A CN 201180058897A CN 103260392 A CN103260392 A CN 103260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alking
hydraulic motor
crawler belt
g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88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0392B (zh
Inventor
草地宽太
岛冈俊行
水畑竜也
森川裕
姚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60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0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0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03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69/03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flui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既能提高行走液压马达(69)等的维护操作性,又能紧凑地构成机体的整体高度和整体宽度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包括收割装置(3)、具有脱粒滚筒(21)的脱粒装置(9)和具有左右的履带(2)的行走机体(1),自收割装置(3)向脱粒装置(9)供给谷物杆,在装设有左右的履带(2)的左右的履带架(50)分别设置有左右的行走驱动箱(63)。在左右的行走驱动箱(63)的输出部分别轴支承有履带(2)用的左右的驱动链轮(51)。将分别设于左右的行走驱动箱(63)的输入部的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支承在左右的履带(2)的非接地侧的内侧方的该非接地侧的高度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搭载有收割田地的未割谷物杆的收割装置和对收割谷物杆的谷粒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这样一种技术,包括具有行走部和驾驶座席的行走机体、具有收割刀的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粒装置、自收割装置向脱粒装置供给收割谷物杆的喂入室、驱动各部的发动机、对脱粒装置的脱粒物进行清选的谷粒清选机构以及对脱粒装置的谷粒进行收集的谷物箱,连续地对田地的未割谷物杆进行收割脱粒(专利文献1)。此外,还公知有如下技术:在用左右液压泵和左右液压马达驱动装设于行走机体的左右履带的构造中,用设于行走机体的托架将左右液压马达连结起来(参照专利文献2);以行走机体的前后方向中心线为中心将左右液压马达配置在左右对称的位置上(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38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820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49-12544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49-1084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技术中,在履带的内周侧设置液压马达和减速器,因此,需要将液压马达和减速器配置在履带的驱动链轮的轴心上,虽然能够形成得紧凑,但另一方面需要借助液压马达外壳将驱动链轮和减速器连结于行走机体侧,存在不能简单地降低制造成本等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3或专利文献4所示的以往技术中,在上述左右行走驱动箱的输入部分别设置左右行走液压马达,虽然能够降低行走液压马达和减速器的制造成本,但是,由于行走液压马达被支承于比上述左右履带的非接地侧高度低的位置,因此,存在设于行走机体的上表面侧的脱粒装置或谷物箱被支承在较高的位置上等问题。即,在将左右履带设于行走机体的下表面侧的联合收割机中,不能简单地降低上述左右履带的高度,脱粒装置或谷物箱的支承高度变高,存在不能简单地防止机体翻倒等问题。
因此,本申请发明研究了上述现状,目的是要提供进行了改善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包括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粒装置和具有左右的履带的行走机体,自上述收割装置向上述脱粒装置供给谷物杆,其中,在装设有上述左右的履带的左右的履带架分别设置有左右的行走驱动箱,在上述左右的行走驱动箱的输出部分别轴支承有上述履带用的左右的驱动链轮,将分别设于上述左右的行走驱动箱的输入部的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支承在上述左右的履带的非接地侧的内侧方的该非接地侧高度的位置。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的联合收割机为基础,在上述行走驱动箱下部的机外侧面设置上述驱动链轮,在上述行走驱动箱上部的机内侧面设置上述行走液压马达,将左右两组的上述行走驱动箱和上述行走液压马达配置成在主视状态下呈门型形状。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的联合收割机为基础,以连结左右的上述驱动链轮的轴心的车轴中心线为中心,将左右的上述行走液压马达配置于在俯视状态下前后对称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联合收割机包括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粒装置和具有左右的履带的行走机体,自上述收割装置向上述脱粒装置供给谷物杆,在装设有上述左右的履带的左右的履带架分别设置有左右的行走驱动箱,在上述左右的行走驱动箱的输出部轴支承有上述履带用的左右的驱动链轮,将分别设于上述左右的行走驱动箱的输入部的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支承在上述左右的履带的非接地侧的内侧方的该非接地侧高度的位置,因此,能将上述行走液压马达支承在上述履带的外部,能简化上述行走液压马达装卸作业或液压配管作业,能简单地降低上述行走液压马达等的制造成本,并且,既能提高上述行走液压马达等的维护操作性,又能紧凑地构成联合收割机机体的整个高度和整个宽度,能降低装设于上述行走机体的上表面侧的上述脱粒装置或谷物箱等的支承高度,能简单地防止机体的翻倒等。能提高出入田地或越过田埂等的移动操作性。
例如,在一体地以能回转的方式设有驾驶席、发动机和作业部的土木工程机械中,能将履带的非接地侧构成得较高,因此,能将上述行走液压马达支承在低于履带的非接地侧的位置,但是,在利用行走机体的整个上表面侧来设置驾驶席、发动机和作业部(脱粒装置等)的联合收割机中,由于需要在行走机体的下方设置履带,因此,在将行走液压马达支承在低于将履带的非接地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行走液压马达将靠近田地面地被支承。存在田地的泥土大量附着于行走液压马达,或稻草大量卷进行走液压马达的不良情况,存在容易增大履带的行走阻力的问题,但是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能防止田地的泥土大量附着于行走液压马达,或者能防止稻草大量卷进行走液压马达,能减小履带的行走阻力。
根据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在上述行走驱动箱下部的机外侧面设置上述驱动链轮,在上述行走驱动箱上部的机内侧面设置上述行走液压马达,将左右两组的上述行走驱动箱和上述行走液压马达配置成在主视状态下呈门型形状,因此,例如在水田等的收获作业中,即使在履带大幅沉入泥土中的情况下,也能自左右两组的行走驱动箱和行走液压马达的下方侧的空间顺畅地排出田地的泥土,能防止履带的行走阻力增大。能减小履带的排土阻力而提高在水田中的行走性能。能提高行走液压马达的对地支承高度,简化行走液压马达的液压配管构造等。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以连结左右的上述驱动链轮的轴心的车轴中心线为中心,将左右的上述行走液压马达配置于在俯视状态下前后对称的位置上,因此,能将左右两组的上述行走液压马达和上述行走驱动箱形成为相同的构造,共同用作上述左右的履带的驱动源。此外,即使上述行走液压马达或行走驱动箱的左右宽度尺寸是使上述行走液压马达越过机体中心伸到对面侧的大小,上述左右的履带的左右设置间隔也不受制限,能简单地将左右两组的上述行走液压马达和行走驱动箱组装于上述左右的履带之间。例如,即使在上述左右的履带的间隔(轮距)小于上述左右的行走驱动箱和上述行走液压马达的左右宽度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彼此分开地设置上述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能够防止泥土堆积于上述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之间。此外,能防止稻草卷进上述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之间。能提高上述行走液压马达的维护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3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驱动系统图。
图5是行走机体的左侧视图。
图6是行走机体的俯视图。
图7是脱粒装置的驱动部的左侧视图。
图8是从后方看脱粒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9是从前方看脱粒装置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联合收割机的液压回路图。
图11是联合收割机的驱动部的后视图。
图12是联合收割机的行走驱动部的侧视图。
图13是从前方看上述行走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后方看上述行走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5是上述行走驱动部的俯视图。
图16是上述行走驱动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7是减速齿轮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适用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附图(图1~图3)说明将本申请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图2是其右侧视图,图3是其俯视图。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联合收割机的概略构造。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面向行走机体1的前进方向时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同样,将面向前进方向时的右侧简称为右侧。
如图1~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具有作为行走部的行走机体1,该行走机体1由铁制的左右一对的履带2支承。在行走机体1的前部,用单作用型的升降用液压缸4以能够调节升降的方式安装有一边收割一边取入水稻(或小麦、大豆、玉米)等的未割谷物杆的收割装置3。
在行走机体1的前部搭载有供操作人员搭乘的驾驶台5。在驾驶台5的后方配置有用于存放脱粒后的谷粒的谷物箱6。在谷物箱6的后方配置有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7。在谷物箱6的后部的右侧以能旋转的方式设有谷粒排出搅龙(日文:オーガ)8。谷物箱6内的谷粒自排出搅龙8末端的投谷口8a被送出到例如卡车的货板、集装箱等。在行走机体1的另一侧(在实施方式中为左侧)搭载有用于对自收割装置3供给的收割谷物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9。在脱粒装置9的下部配置有用于进行摆动清选和风力清选的谷粒清选机构10。
收割装置3包括与脱粒装置9前部的接收口9a相连通的喂入室11和与喂入室11的前端相连设置的横向长的斗状的谷物割台12。在谷物割台12内以能旋转的方式轴支承有拢入搅龙13。在拢入搅龙13的前部上方配置有耙齿杆的拨禾轮(日文:リール)14。在谷物割台12的前部配置有推发器状的收割刀15。在谷物割台12前部的左右两侧突出设有左右的分禾体16。此外,在喂入室11中内置有供给输送机17。在供给输送机17的运输终端和接收口9a之间设有收割谷物杆投入用搅拌器(日文:ビータ)18。另外,喂入室11的下表面部和行走机体1的前端部借助升降用液压缸4连结在一起,收割装置3在升降用液压缸4的作用下进行升降运动。
根据上述结构,用拨禾轮14拢入左右的分禾体16之间的未割谷物杆的穗尖侧,用收割刀15切割未割谷物杆的杆侧,利用拢入搅龙13的旋转驱动将谷物杆集中到谷物割台12的左右宽度的中央部付近。谷物割台12的收割谷物杆全部由供给输送机17搬运,利用搅拌器18投入到脱粒装置9的接收口9a。另外,具有使谷物割台12绕水平控制支点轴19a转动的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利用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调节谷物割台12的左右方向的倾斜,相对于田地面水平地支承谷物割台12、收割刀15、拨禾轮14。
此外,如图1~图3所示,在脱粒装置9的处理室内以能旋转的方式设有脱粒滚筒21。将脱粒滚筒21轴支承于朝行走机体1的前后方向延长的脱粒滚筒轴20。在脱粒滚筒21的下方侧张设有使谷粒漏下的筛网24。另外,在脱粒滚筒21前部的外周面上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设置有螺旋状的螺旋叶片状的取入叶片25。
根据上述结构,自接收口9a投入的收割谷物杆一边利用脱粒滚筒21的旋转被送往行走机体1的后方,一边在脱粒滚筒21和筛网24之间被混合并脱粒。比筛网24的网眼小的谷粒等脱粒物自筛网24漏下。未自筛网24漏下的杆屑等通过脱粒滚筒21的搬运作用,自脱粒装置9后部的排尘口被排放到田地。
另外,在脱粒滚筒21的上方侧以能转动的方式枢轴安装有调节处理室内的脱粒物的搬运速度的多个送尘阀(省略图示)。通过调整上述送尘阀的角度,能够根据收割谷物杆的品种、性状而调节处理室内的脱粒物的搬运速度(滞留时间)。另一方面,作为配置于脱粒装置9的下方的谷粒清选机构10,包括具有谷物盘、颖壳筛、谷粒筛和逐稿器等的比重清选用的摆动清选盘26。
此外,作为谷粒清选机构10,包括供给清选风的清选风机29等。用脱粒滚筒21脱粒后自筛网24漏下的脱粒物通过摆动清选盘26的比重清选作用和清选风机29的风力清选,清选为谷粒(精粒等)一次品、带枝梗的谷粒等二次品和杆屑等。
在摆动清选盘26的下侧方,作为谷粒清选机构10,包括一次输送机机构30和二次输送机机构31。通过摆动清选盘26和清选风机29的清选,自摆动清选盘26落下的谷粒等一次品利用一次输送机机构30和谷物升运器32被收集到谷物箱6。带枝梗的谷粒等二次品借助二次输送机机构31和二次返回输送机33等返回到摆动清选盘26的清选始端侧,利用摆动清选盘26进行再清选。杆屑等自行走机体1后部的排尘口34被排放到田地。
此外,如图1~图3所示,在驾驶台5配置有操纵台41和供操作人员乘坐的驾驶座席42。在操纵台41配置有作为用于改变行走机体1的路线或改变移动速度的操纵杆的左右的变速杆43、44、朝前后方向倾倒而用于使收割装置3升降或朝左右方向倾倒而用于使拨禾轮14升降的收割姿势杆45、控制发动机7的旋转的加速杆46、使谷粒排出搅龙8工作的谷粒排出杆47。另外,还配置有对收割装置3或脱粒装置9的动力传递进行接通切断操作的作业离合器杆(省略图示)等。此外,在驾驶台5的上方侧借助支柱48安装有防晒用的车篷49。
如图1所示,在行走机体1的下表面侧配置有左右的履带架50。在履带架50设有向履带2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的驱动链轮51、维持履带2的张力的张力辊52、将履带2的接地侧保持为接地状态的多个履带辊53和保持履带2的非接地侧的中间辊54。利用驱动链轮51支承履带2的后侧,利用张力辊23支承履带2的前侧,利用履带辊53支承履带2的接地侧,利用中间辊54支承履带2的非接地侧。
此外,如图1~图3所示,包括配置于谷物箱6的底部的底部运送输送机60和配置于谷物箱6的后部的纵向运送输送机61。左右的底部运送输送机60在谷物箱6的底部朝前后方向延长,向垂直设置的纵向运送输送机61的下端侧搬运谷物箱6底部的谷粒。纵向运送输送机61在谷物箱6的后部朝上下方向延长,自纵向运送输送机61上端侧朝谷物箱6右侧的谷粒排出搅龙8的运送始端侧搬运谷粒。谷物箱6内的谷粒被运往排出搅龙8末端(运送终端侧)的投谷口8a。
谷粒排出搅龙8以能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纵向运送输送机61的上端侧。以能升降的方式构成谷粒排出搅龙8的运送终端侧,即投谷口8a侧。此外,以能绕纵向运送输送机61的输送机轴芯(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投谷口8a侧。即,使投谷口8a侧移动到行走机体1的前部下方侧,借助搅龙架8b将谷粒排出搅龙8容纳于驾驶台5和谷物箱6的右侧部。另一方面,使谷粒排出搅龙8的运送终端侧,即投谷口8a侧上升,使投谷口8a侧向行走机体1的侧方或后方移动,使谷粒排出搅龙8突出到行走机体1的侧方或后方,使投谷口8a与卡车的货板或集装箱等相对,将谷物箱6内的谷粒送出到卡车的货板或集装箱等。
接着,参照图4~图9说明联合收割机的驱动构造。如图4~图6所示,包括行走变速用的泵壳66,该泵壳66具有一对斜盘可变型的左右行走液压泵65。在行走机体1的右侧后部上表面搭载有发动机7,将泵壳66配置在发动机7左侧的行走机体1的上表面。此外,在左右的履带架50的后端部分别设有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在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分别配置有行走液压马达69。借助发动机输出带231连结自泵壳66朝后方突出的行走驱动输入轴64和自发动机7朝后方突出的输出轴67。将发动机7和泵壳66设于脱粒装置9后部侧方的行走机体1的上表面侧,将泵壳66配置在发动机7和脱粒装置9之间。
另外,驱动升降用液压缸4等的供给泵68与行走液压泵65设于该轴64上。此外,在发动机7配置将使升降用液压缸4或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等工作的作业用液压泵70,与行走液压泵65一样,用发动机7驱动供给泵68和作业用液压泵70。
根据上述结构,发动机7的驱动输出借助输出轴67传递到左右行走液压泵65。由左右行走液压泵65分别独立驱动左右行走液压马达69,由左右行走液压马达69使左右履带2正逆旋转而进行前进后进移动。此外,控制左右行走液压马达69的旋转速度,使由左右行走液压马达69驱动的左右履带2的旋转速度不同,改变行走机体1的移动方向(行走路线),执行在田地的地头处的方向转换等。
即,左右一对行走液压马达69借助闭合液压回路与左右的行走液压泵65液压连接。由左右行走液压马达69借助驱动链轮51朝前进方向或后进方向驱动左右履带2。操作人员操纵操作左右的变速杆43、44,分别调节左右的行走液压泵65的斜盘角(变速控制),由此,分别改变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的转速或旋转方向,彼此独立地驱动左右的履带2,使行走机体1前进移动或后进移动。
如图4、图7、图8所示,包括轴支承脱粒输入轴72的脱粒滚筒驱动箱71。借助脱粒驱动带232将脱粒输入轴72连结于行走驱动输入轴64。借助兼作张力辊的脱粒离合器233和脱粒驱动带232,自行走驱动输入轴64向脱粒输入轴72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另外,通过操作人员的杆操作对脱粒离合器233进行接通切断控制。此外,借助脱粒滚筒驱动带234将脱粒输入轴72连结于脱粒滚筒轴20的一端侧(后端侧)。通过脱粒离合器233的接通切断操作,借助脱粒输入轴72驱动控制脱粒滚筒21,利用脱粒滚筒21连续地对自搅拌器18投入的谷物杆进行脱粒。
此外,在脱粒装置9的前表面壁体设有收割清选输入箱73。在收割清选输入箱73中轴支承有收割清选输入轴74。在脱粒滚筒轴20的另一端侧(前端侧)借助锥齿轮75连结有收割清选输入轴74的一端侧(右侧端部)。在轴支承搅拌器18的搅拌器轴82的左侧端部借助搅拌器驱动带238连结有收割清选输入轴74的另一端侧(左侧端部)。在轴支承清选风机29的清选风机轴76的左侧端部借助清选输入带235连结有搅拌器轴82的左侧端部。在一次输送机机构30的一次输送机轴77的左侧端部和二次输送机机构31的二次输送机轴78的左侧端部借助输送机驱动带237连结有清选风机轴76。在轴支承摆动清选盘26后部的曲轴状的摆动驱动轴79的左侧端部借助摆动清选带236连结有二次输送机轴78的左侧端部。另外,借助一次输送机轴77驱动谷物升运器32,将一次输送机机构30的一次清选谷粒收集到谷物箱6。此外,借助二次输送机轴78驱动二次返回输送机33,使混有二次输送机机构31的杆屑的二次清选谷粒返回到摆动清选盘26的上表面侧。
另一方面,在搅拌器轴82的左侧端部,借助收割驱动带241和收割离合器242,连结有对供给输送机17的运送终端侧进行轴支承的收割输入轴89的左侧端部。在设于谷物割台12的割台驱动轴91借助割台驱动链90连结有收割输入轴89的右侧端部。在轴支承拢入搅龙13的拢入轴93借助拢入驱动链92连结有割台驱动轴91。在轴支承拨禾轮14的拨禾轮轴94借助中间轴95和拨禾轮驱动链96、97连结有割台驱动轴91。此外,在割台驱动轴91的右侧端部借助收割刀驱动曲轴机构98连结有收割刀15。通过收割离合器242的接通切断操作,驱动控制供给输送机17、拢入搅龙13、拨禾轮14和收割刀15,连续地收割田地的未割谷物杆的穗尖侧。
如图1、图4、图7、图9所示,在包括收割装置3、具有脱粒滚筒21的脱粒装置9和具有驾驶座席42的行走机体1,借助喂入室11和搅拌器18自收割装置3向脱粒装置9供给谷物杆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在行走机体1的后部搭载发动机7,将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到轴支承脱粒滚筒21的脱粒滚筒轴20的后端侧,并且自脱粒滚筒轴20的前端侧向收割装置3和搅拌器18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借助脱粒滚筒轴20驱动搅拌器18,借助搅拌器18驱动收割装置3,因此,通过在行走机体1的后部配置发动机7,能够稳定性良好地支承切割宽度大的大型的收割装置3,能够提高行走机体1的前后平衡。即,能够提高在水田等中的收获操作性或在差路上的机动性。此外,由于利用脱粒滚筒轴20向搅拌器18和收割装置3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因此,即使将收割装置3和发动机7分开设置,也能简单地构成自发动机7到搅拌器18或收割装置3的传动路径。即,能够提高收割装置3或脱粒装置9等的驱动构造的维护操作性等。
如图4、图7、图9所示,是在脱粒装置9设有谷粒清选机构10的构造,在脱粒滚筒轴20的前端侧连结有作为谷粒清选机构10的清选驱动带的清选输入带235、摆动清选带236、输送机驱动带237,自脱粒滚筒轴20的前端侧向谷粒清选机构10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因此,能够简化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的谷粒清选机构10的驱动输入构造。例如与不借助脱粒滚筒轴20向谷粒清选机构10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的构造相比,既能缩短清选输入带235、摆动清选带236、输送机驱动带237,又能自谷粒清选机构10中的高速旋转侧(清选风机29)的清选输入部依次向各清选输入部分别传递行走机体1后部的发动机7的动力。发动机7的设置位置基本上没有限制,能够将谷粒清选机构10的多个输入部自高速旋转侧(清选风机29)起依次排列进行驱动。例如,能够用较少条数的清选输入带235、摆动清选带236、输送机驱动带237以理想转速使清选风机29、一次输送机机构30、二次输送机机构31、摆动清选盘26等工作。
如图4、图7、图9所示,是在脱粒装置9设置有谷粒清选机构10,在脱粒装置9的一侧方配置有谷物箱6的构造,在脱粒装置9的另一侧方,朝向前后方向延伸设有向收割装置3传递动力的收割驱动带241、向谷粒清选机构10传递动力的清选输入带235、摆动清选带236和输送机驱动带237,因此,能够自与谷物箱6设置侧相反的机体侧方简单地进行收割驱动带241或清选输入带235、摆动清选带236、输送机驱动带237等的更换或维护作业。在收割装置3和脱粒装置9的左右两侧无需确保驱动带机构的安装空间,因此,发动机7或脱粒装置9等的配置构造互不制约,能够简单地更换收割驱动带241或清选输入带235、摆动清选带236、输送机驱动带237等,能够提高上述驱动带构造的维护操作性等。此外,无需在脱粒装置9和谷物箱6之间确保清选输入带235、摆动清选带236、输送机驱动带237等的设置空间,能够将脱粒装置9和谷物箱6彼此靠近地配置,能够提高行走机体1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平衡。
此外,如图4所示,在行走驱动输入轴64的后端部借助谷粒排出带244和谷粒排出离合器245连结有底部运送输送机60的底部运送输送机轴103的后端侧。在底部运送输送机轴103的后端部借助纵向运送驱动链104连结有下部惰轮轴105的一端侧。在纵向运送输送机61的纵向运送输送机轴106的下端侧借助锥齿轮机构107连结有惰轮轴105的另一端侧。在纵向运送输送机轴106的上端侧借助锥齿轮机构108连结有上部惰轮轴109的一端侧。在上部惰轮轴109的另一端侧借助谷粒排出驱动链110连结有谷粒排出轴111的一端侧。在谷粒排出轴111的另一端侧借助锥齿轮机构113连结有谷粒排出搅龙8的排出搅龙轴112的运送始端侧。通过谷粒排出离合器245的接通切断操作,驱动控制底部运送输送机60、纵向运送输送机61和谷粒排出搅龙8,将谷物箱6内的谷粒排出到卡车货板或集装箱等。
此外,如图2所示,在谷物箱6的底部设有前后的谷粒排出口221、222。此外,在谷粒排出口221、222下方的行走机体1上表面侧以能出入的方式配置有接谷台223。在以水平的作业姿势支承接谷台223的状态下,驾驶座席42上的操作人员以外的作业者搭乘于接谷台223,将谷袋安装于未图示的接谷棒,向该谷袋排出谷物箱6内的谷粒。使填充了谷粒的谷袋自接谷台223掉落到田地进行回收。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自谷粒排出口221、222排出谷物箱6内的谷粒,能够不中断收割脱粒作业地排出谷物箱6内的谷粒。即,与自谷粒排出搅龙8排出谷物箱6内的谷粒的作业相比,基本不需要中断收割脱粒作业,因此,在收获作业中,能够缩短中断收割脱粒作业的时间,提高收获作业效率。
接着,参照图10~图17,说明联合收割机的液压构造和行走驱动构造。如图10所示,作为液压传动系统,包括上述收割升降用液压缸4、上述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以能升降的方式支承拨禾轮14的左右的拨禾轮升降用液压缸251和以能升降的方式支承谷粒排出搅龙8的搅龙升降用液压缸252。借助通过水平控制用开关254操作进行工作控制的水平控制用电磁液压阀253将作业用液压泵70与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液压连接。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水平控制用开关254而使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工作,由此,将行走机体1的左右倾斜维持为水平或任意倾斜。另外,如图5、图6、图9所示,在收割姿势杆45的上端部设置水平控制用开关254。
此外,借助收割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5将作业用液压泵70与收割升降用液压缸4液压连接。通过使收割姿势杆45朝前后方向倾倒的操作使收割升降用液压缸4工作,操作人员使收割装置3升降运动到任意高度(例如收割作业高度或非作业高度等)。另一方面,借助拨禾轮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6将作业用液压泵70与拨禾轮升降用液压缸251液压连接。通过使收割姿势杆45朝左右方向倾倒的操作使拨禾轮升降用液压缸251工作,操作人员使拨禾轮14升降运动到任意高度,收割田地的未割谷物杆。
另一方面,借助搅龙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7将作业用液压泵70与搅龙升降用液压缸252液压连接。通过使谷粒排出杆47朝前后方向倾倒的操作使搅龙升降用液压缸252工作,操作人员使谷粒排出搅龙8的投谷口8a升降运动到任意高度。另外,利用电动马达(图示省略)使谷粒排出搅龙8朝水平方向转动,使投谷口8a朝横方向移动。即,使投谷口8a位于卡车货板或集装箱的上方,向卡车货板或集装箱内排出谷物箱6内的谷粒。
此外,如图10所示,借助左右的闭合液压回路261分别将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与左右的行走液压泵65液压连接。在左右的行走液压泵65的输出调节用斜盘65a借助伺服阀机构262分别连结有左右的变速杆43、44,与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成比例地改变输出调节用斜盘65a的支承角度。即,利用左右的行走液压泵65分别驱动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借助减速齿轮箱63的减速齿轮机构263分别向左右的履带2传递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的驱动力,朝前进方向或后进方向驱动左右的履带2。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朝机体前方倾倒,能以与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成比例的车速朝前进方向直行移动。通过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朝机体后方倾倒,能以与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成比例的车速朝后进(后退)方向直行移动。另一方面,在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朝向机体前方的倾斜角度不同的情况,或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朝向机体后方的倾斜角度不同的情况,或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中的任意一方朝机体前方倾倒并使另一方朝机体后方倾倒的情况下,能够朝左右方向修正行走机体1的路线。
换言之,在使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操作量或操作方向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以与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成比例的车速,以与左右的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之差成比例的回转半径,使行走机体1朝左右方向回转移动。另外,在供给泵68的高压油喷出侧借助油冷却器264和管路过滤器265连结有左右的闭合液压回路261,向左右的闭合液压回路261补给油罐266内的工作油。在发动机7的燃料箱267的左侧方的行走机体1上表面搭载有油罐266,在燃料箱267的上方侧借助座椅框架268配置有驾驶座席42。
此外,如图11~图15所示,内置有左右的行走液压泵65的泵壳66在搭载于行走机体1后部的右侧上表面的发动机7和搭载于行走机体1的左侧上表面的脱粒装置9的右侧壁体之间,借助前部支承体271和后部支承体272固定设置于行走机体1的上表面侧。在行走机体1的上表面用螺栓273紧固有前部支承体271的U字状中间部。在前部支承体271的U字状两端部用螺栓274紧固有泵壳66的左右侧面。即,用前部支承体271将配置有供给泵68的泵壳66前部支承于行走机体1。
如图12~图14所示,在行走机体1上表面侧的安装台275用螺栓276紧固有后部支承体272的底面侧。在后部支承体272的前表面侧用螺栓277紧固有泵壳66的后表面侧。自后部支承体272的后表面朝后方延伸设置有支承臂体272a,在支承臂体272a的后端部用螺栓279紧固有后部轴承体278的下端侧。
此外,使行走驱动输入轴64的后端侧自泵壳66的后表面朝后方突出,使行走驱动输入轴64贯通后部支承体272和后部轴承体278。在上述后部支承体272和后部轴承体278之间的行走驱动输入轴64上,轴支承有悬挂发动机输出带231的发动机输出传递带轮280和悬挂脱粒驱动带232的脱粒输出传递带轮281。在自后部轴承体278朝后方突出的行走驱动输入轴64的后端部轴支承有悬挂谷粒排出带244的谷粒排出驱动带轮282。
根据上述结构,自发动机7输出的驱动力被作为副轴的行走驱动输入轴64分支传递。即,自行走驱动输入轴64向左右的行走液压泵65传递发动机7的输出。此外,借助脱粒驱动带232自行走驱动输入轴64上的脱粒输出传递带轮281向脱粒装置9的脱粒滚筒轴20传递发动机7的输出。另一方面,借助谷粒排出带244自行走驱动输入轴64上的谷粒排出驱动带轮282向谷粒排出搅龙8传递发动机7的输出。
如图16和图17所示,上述减速齿轮箱63具有第1外壳291、第2外壳292和第3外壳293。在第2外壳292的一端侧螺栓紧固有第1外壳291,在第2外壳292的另一端侧螺栓紧固有第3外壳293,向构成为密闭构造的减速齿轮箱63内送入适量的润滑油。在第1外壳291的外侧面借助油路基座体294配置有行走液压马达69。借助油路基座体294和液压配管(省略图示)将行走液压马达69与行走液压泵65液压连接。在行走液压马达69的马达轴295的一端侧,设有具有制动杆296的制动机构297。通过制动杆296的操作对马达轴295进行制动。
此外,使马达轴295的另一端侧伸入到第1外壳291和第2外壳292内。在第1外壳291、第2外壳292和第3外壳293轴支承有减速中间轴298。借助作为减速齿轮机构263的第1减速齿轮组299将减速中间轴298的一端侧连结于马达轴295的另一端侧。在第2外壳292和第3外壳293轴支承有行走车轴300。使行走车轴300自第3外壳293突出,在行走车轴300的突出端部轴支承有驱动链轮51。借助作为减速齿轮机构263的第2减速齿轮组301将减速中间轴298的另一端侧连结于行走车轴300。
根据上述结构,在利用行走液压泵65驱动了行走液压马达69时,借助第1减速齿轮组299将马达轴295的旋转减速传递到减速中间轴298,借助第2减速齿轮组301将减速中间轴298的旋转减速传递到行走车轴300,由驱动链轮51朝前进方向或后进方向驱动履带2。
如图11、图16和图17所示,在将减速齿轮箱63固定安装于履带架50的后端部的组装状态下,以使左侧的行走液压马达69相对于左侧的行走车轴300位于前方斜上方地支承左侧的行走液压马达69,另一方面,以使右侧的行走液压马达69相对于右侧的行走车轴300位于后方斜上方地支承使右侧的行走液压马达69。即,将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支承在与履带2的非接地侧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并且,以使左侧的行走液压马达69相对于行走车轴300朝前方位移地支承左侧的行走液压马达69,以使右侧的行走液压马达69相对于行走车轴300朝后方位移地支承右侧的行走液压马达69。
其结果,如图16所示,以连结左右的行走车轴300的轴心的车轴中心线305为中心对称地配置左右两组的减速齿轮箱63。因而,即使支承行走液压马达69的左右两组的减速齿轮箱63的左右宽度尺寸L1之和大于左右履带2间的减速齿轮箱设置间隔L2,也能以在同一高度位置上前后错开的状态安装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在该情况下,左右的制动杆296靠近行走机体1的左右宽度中央部地配置。此外,如图11所示,左右两组的减速齿轮箱63被支承为在后视(主视)状态下呈门形。田地的泥土在形成于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的门形的内部空间移动,能减小履带2的行走移动阻力。
如图1、图11~图17所示,在包括收割装置3、具有脱粒滚筒21的脱粒装置9和具有左右的履带2的行走机体1,自收割装置3向脱粒装置9供给谷物杆的联合收割机中,在装设有左右的履带2的左右的履带架50分别设置有作为左右的行走驱动箱的减速齿轮箱63,在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的输出部分别轴支承有履带2用的左右的驱动链轮51,将分别设于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的输入部的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支承在左右的履带2的非接地侧的内侧方的该非接地侧的高度的位置上,因此,能将上述行走液压马达69支承于履带2的外部,能简化行走液压马达69的装卸作业或液压配管作业,能够简单地降低行走液压马达69等的制造成本,且既能提高行走液压马达69等的维护操作性,又能紧凑地构成联合收割机机体的整体高度和整体宽度,能降低装设于行走机体1的上表面侧的脱粒装置9或谷物箱6等的支承高度,能简单地防止机体的翻倒等。能提高出入田地或越过田埂等的移动操作性。
例如,在一体地以能回转的方式设有驾驶席、发动机和作业部的土木工程机械中,能将履带2的非接地侧构成得较高,因此,能将减速齿轮箱63支承在低于履带2的非接地侧的位置,但是,在利用行走机体1的整个上表面侧来设置驾驶席42、发动机和作业部(脱粒装置9等)的联合收割机中,由于需要在行走机体1的下方设置履带2,因此,在将行走液压马达69支承在低于将履带2的非接地侧的位置的情况下,行走液压马达69将靠近田地面地被支承。存在田地的泥土大量附着于行走液压马达69,或稻草大量卷进行走液压马达69的不良情况,存在容易增大履带2的行走阻力的问题,但是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能防止田地的泥土大量附着于行走液压马达69,或者能防止稻草大量卷进行走液压马达69,能减小履带2的行走阻力。
如图11~图17所示,在减速齿轮箱63下部的机外侧面设置驱动链轮51,在减速齿轮箱63上部的机内侧面设置行走液压马达69,将左右两组的减速齿轮箱63和行走液压马达69配置成在主视状态下呈门型形状,因此,例如在水田等的收获作业中,即使在履带2大幅沉入泥土中的情况下,也能自左右两组的减速齿轮箱63和行走液压马达69的下方侧的空间顺畅地排出田地的泥土,能防止履带2的行走阻力增大。能减小履带2的排土阻力而提高在水田中的行走性能。能提高行走液压马达69的对地支承高度,简化行走液压马达69的液压配管构造等。
如图11~图17所示,以连结左右的上述驱动链轮51的轴心的车轴中心线305为中心,将左右的上述行走液压马达69配置于在俯视状态下前后对称的位置上,因此,能将左右两组的上述行走液压马达69和上述减速齿轮箱63形成为相同的构造,共同用作上述左右的履带2的驱动源。此外,即使上述行走液压马达63或减速齿轮箱63的左右宽度尺寸是使上述行走液压马达69越过机体中心伸到对面侧的大小,也不受上述左右的履带2的左右设置间隔制限,能简单地将左右两组的上述行走液压马达69和减速齿轮箱63组装于上述左右的履带2之间。例如,即使在上述左右的履带2的间隔(轮距)小于上述左右的减速齿轮箱63和上述行走液压马达69的左右宽度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彼此分开地设置上述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能够防止泥土堆积于上述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之间。此外,能防止稻草卷进上述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69之间。能提高上述行走液压马达69的维护操作性。
附图标记说明
1:行走机体;2:履带;3:收割装置;9:脱粒装置;21:脱粒滚筒;50:履带架;51:驱动链轮;63:减速齿轮箱(行走驱动箱);69:行走液压马达;305:车轴中心线。

Claims (3)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包括收割装置、具有脱粒滚筒的脱粒装置和具有左右的履带的行走机体,自上述收割装置向上述脱粒装置供给谷物杆,其特征在于,
在装设有上述左右的履带的左右的履带架分别设置有左右的行走驱动箱,在上述左右的行走驱动箱的输出部分别轴支承有上述履带用的左右的驱动链轮,将分别设于上述左右的行走驱动箱的输入部的左右的行走液压马达支承在上述左右的履带的非接地侧的内侧方的该非接地侧的高度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走驱动箱下部的机外侧面设置上述驱动链轮,在上述行走驱动箱上部的机内侧面设置上述行走液压马达,将左右两组的上述行走驱动箱和上述行走液压马达配置成在主视状态下呈门型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以连结左右的上述驱动链轮的轴心的车轴中心线为中心,将左右的上述行走液压马达配置于在俯视状态下前后对称的位置上。
CN201180058897.8A 2010-12-07 2011-11-22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603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2677 2010-12-07
JP2010272677A JP2012120468A (ja) 2010-12-07 2010-12-07 コンバイン
PCT/JP2011/076949 WO2012077496A1 (ja) 2010-12-07 2011-11-22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0392A true CN103260392A (zh) 2013-08-21
CN103260392B CN103260392B (zh) 2016-05-18

Family

ID=46206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889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60392B (zh) 2010-12-07 2011-11-22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20468A (zh)
CN (1) CN103260392B (zh)
WO (1) WO20120774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3421A (zh) * 2016-05-05 2017-11-14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电动收割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0393057A (zh) * 2019-08-28 2019-11-01 湖南鼎元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开沟机
CN113142633A (zh) * 2021-03-11 2021-07-23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配套于箱式烤烟的烟叶装箱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8504A (ja) * 1988-02-25 1989-08-31 Kubota Ltd コンバイン
JPH04208638A (ja) * 1990-11-30 1992-07-30 Kubota Corp 作業車
CN101263761A (zh) * 2007-03-13 2008-09-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5057B2 (ja) * 1987-11-14 1994-07-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H0548634U (ja) * 1991-12-02 1993-06-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旋回型コンバイン
JP2002307961A (ja) * 2001-04-13 2002-10-23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作業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8504A (ja) * 1988-02-25 1989-08-31 Kubota Ltd コンバイン
JPH04208638A (ja) * 1990-11-30 1992-07-30 Kubota Corp 作業車
CN101263761A (zh) * 2007-03-13 2008-09-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3421A (zh) * 2016-05-05 2017-11-14 东风农业装备(襄阳)有限公司 电动收割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0393057A (zh) * 2019-08-28 2019-11-01 湖南鼎元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开沟机
CN113142633A (zh) * 2021-03-11 2021-07-23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配套于箱式烤烟的烟叶装箱系统
CN113142633B (zh) * 2021-03-11 2022-04-12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配套于箱式烤烟的烟叶装箱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20468A (ja) 2012-06-28
CN103260392B (zh) 2016-05-18
WO2012077496A1 (ja) 201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63856A (en) Whole stalk sugar cane harvester that tops, cuts, cleans and loads
CN103369954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03249298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US7040980B1 (en) Combine harvester having double unloading auger system
CN103813707A (zh) 联合收割机
CN110226415B (zh) 联合收割机以及装载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CN102469767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477123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291980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260392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369956A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JP2011182743A (ja) コンバイン
JP5837760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5232843U (zh) 作业车辆
JP5788169B2 (ja) 作業車両
CN203136581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4394682B (zh) 联合收割机
KR102201011B1 (ko) 콤바인
JP5780628B2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N103327803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5030132U (zh) 作业车辆
CN110402077B (zh) 联合收割机
WO2018159088A1 (ja) コンバイン
JP2022111234A (ja) コンバイン
JP5244086B2 (ja) 作業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