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2619B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2619B
CN102152619B CN201010552515.4A CN201010552515A CN102152619B CN 102152619 B CN102152619 B CN 102152619B CN 201010552515 A CN201010552515 A CN 201010552515A CN 102152619 B CN102152619 B CN 102152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retainer
record cell
pallet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25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2619A (zh
Inventor
猪妻权介
中村淳一
山下芳晴
反田久也
高桥祐一
川村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Precis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Preci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Precisi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Precisi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52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2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2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2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41J29/023Framework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3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feeding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65H2405/324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between operative position and non operativ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8Form of handled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82Piled package
    • B65H2701/1824Web material folded in zig-zag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记录单元,其构造成在沿着预先确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主体部分,其构造成以能够打开和能够关闭的方式支撑所述记录单元;输送单元,构造成沿着所述预先确定的输送方向输送要由所述记录单元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所述输送单元布置于所述记录单元下方;保持器,构造成容纳要由所述记录单元在其上形成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所述保持器沿所述预先确定的输送方向布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上游;以及升降机构,其构造成在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给送至所述记录单元的第一位置和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上方的第二位置之间升降所述保持器。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构造成容纳片材的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常规成像设备,存在用于供应诸如折叠纸(fan-fold paper)的记录介质的技术。根据所述技术,折叠纸容纳在折叠纸存储盒中,所述折叠纸存储盒在放置打印机的平面上放置在设置于打印机后侧的放置部分上(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5-179042号)。
在诸如喷墨记录设备的常规成像设备中,在诸如记录介质给送部分的片材给送部分设置在带有所述片材给送部分和一传送部分的设备主体的后侧的情况下,记录介质需要被一路携载穿过设备主体以容放在片材给送部分中,由此记录介质的存储部分难以看到。进一步地,在常规成像设备中,记录介质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前侧在所述后侧上进行供应,由此需要在设备主体的后侧上提供空间,这需要用于设备主体的较大的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形而作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良好可见性且能够节省空间的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成像设备包括:记录单元,其构造成在沿着预先确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主体部分,其构造成以能够打开和能够关闭的方式支撑所述记录单元;输送单元,构造成沿着所述预先确定的输送方向输送要由所述记录单元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所述输送单元布置于所述记录单元下方;保持器,构造成容纳要由所述记录单元在其上形成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所述保持器沿所述预先确定的输送方向布置于所述输送单元的上游;以及升降机构,其构造成在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给送至所述记录单元的第一位置和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上方的第二位置之间升降所述保持器。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实现良好可见性且能够节省空间的成像设备。
通过结合附图对示例实施例做的后续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是清楚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视图,其中记录单元打开。
图3是喷墨记录设备的右视剖视图。
图4是喷墨记录设备的左视剖视图。
图5是喷墨记录设备的右视剖视图,其中记录单元打开。
图6示出准备好用于容放记录介质的喷墨记录设备。
图7示出如何将记录介质装入喷墨记录设备中。
图8示出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记录介质托盘设置在记录介质保持器中。
图9示出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记录介质给送单元设置在可给送位置。
图10示出如何将记录介质设置在喷墨记录设备中的输送单元上。
图11示出喷墨记录设备,其中片材供应操作完成且记录单元关闭。
图12示出打印操作中的喷墨记录设备。
图13是流程图,示出在喷墨记录设备的打印操作期间要执行的控制。
图14示出喷墨记录设备,其中记录介质保持器的高度被调节。
图15是示意性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侧视剖视图。
图16示出其中设置记录介质保持器的喷墨记录设备。
图17是示意性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记录介质托盘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沿着轨道被引导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记录介质托盘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构造成将记录介质托盘固定至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保持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后视立体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框图。
图23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记录介质托盘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图1是示意性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立体图。
喷墨记录设备101连接至用于将图像信息传输至喷墨记录设备101的主个人电脑(PC)102。喷墨记录设备101包括记录单元107。记录单元107包括用作成像部分的记录引擎105、以及包含显示面板和按钮的操作面板106。记录引擎105包括下文说明的图3中记录头103,以及恢复(recovery)单元104。记录头103将墨喷至记录介质(片材)上,由此形成图像。恢复单元104维持记录头103的打印性能。操作面板106布置在喷墨记录设备101的前侧上。
喷墨记录设备101进一步包括用作主体部分的基部单元113。基部单元113包括:构造成输送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构造成将墨供应至记录头103的墨供应单元;构造成容纳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给送单元110(在图3中示出,将在下文中说明),构造成堆叠所传送记录介质的堆叠器111;以及构造成存储废墨的废液单元112。用作上部单元的存储单元107设置成相对于用作下部单元的基部单元113能够打开和能够关闭。图1示出的状态中记录单元107关闭。
图2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101的视图,其中记录单元107打开。在图2中,记录单元107由支撑构件118支撑。当记录单元107打开时,记录单元107由支撑构件118支撑,由此保持打开。升降机构116升降将在下文中说明的图3的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在第一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16设置在喷墨记录设备101内部。注意,升降机构116并非必需设置在喷墨记录设备101内部,而是可以设置在喷墨记录设备101之外。
记录引擎105和构造成输送记录介质的压紧辊124设置在记录单元107内部。进一步地,基部单元113包括墨供应单元109、废液单元112、堆叠器111、记录介质给送单元110、以及升降机构116,并且进一步包括构造成输送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当记录单元107关闭时,记录引擎105布置在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上方并在由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输送的记录介质上执行打印。另外,记录介质给送单元110沿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输送记录介质的方向处于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的上游。再进一步地,布置于喷墨记录设备101前方的堆叠器111沿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输送记录介质的方向处于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的下游,以便将所传送的记录介质堆叠至前方。
图3是喷墨记录设备101的右视剖视图。记录单元107包括记录引擎105。记录引擎105包括记录头103和恢复单元104,其中,记录头103将墨喷至记录介质上由此形成图像,恢复单元104构造成维持记录头103的打印性能。另外,设置在基部单元113中的记录介质给送单元110包括升降机构116、记录介质设置在其中的记录介质托盘114、以及构造成保持记录介质托盘114的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注意,在图3中,记录介质托盘114和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布置在能够将记录介质给送至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的位置。该位置在下文中称为记录介质可给送位置。当记录介质托盘114和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布置在所述记录介质可给送位置时,记录介质托盘114定位在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的记录介质输送表面下方。
这里,容纳在记录介质托盘114中的记录介质由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在记录头103下面输送。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输送器带108a,并且记录介质随着输送器带108a的旋转而被输送。进一步地,输送器带108a构造成通过输送器马达的旋转而被旋转。记录头103探测这样输送的记录介质的位置,并且基于从主PC(个人电脑)102传输的记录数据喷墨,以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被输送至喷墨记录设备101之外,并且堆叠在堆叠器111上。采用此种构造,容纳在记录介质托盘114中的记录介质容纳在喷墨记录设备101内部,更具体地,容纳在更靠近记录引擎105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喷墨记录设备101很长时间未使用的情况下,容纳在记录介质托盘114中的记录介质几乎不会暴露于外部空气,由此不容易改变湿度和温度。进一步地,容纳在记录介质托盘114中的记录介质容纳在更靠近记录引擎105的位置,由此定位在记录介质容纳位置和记录引擎105之间的记录介质也更不容易暴露于外部空气。
图4是喷墨记录设备101的左视剖视图。在此,如图4中所示,升降机构116包括:升降杆116a,其在末梢端位置处具有由操作者保持以进行操作的握持部分;用作升降杆116a的旋转中心的轴116c;以及固定至基部单元113且支撑轴116c的柱116d。升降杆116a具有在其下部处形成的槽口116b。槽口116b在升降杆116a的关于轴116c与升降杆116a的握持部分相反的部分中。进一步地,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包括与升降杆116a的槽口116b接合的升降支撑部分115a。采用此种构造,当操作者执行操作以顺时针转动升降杆116a时,槽口116b向上压升降支撑部分115a,并且记录介质保持器115随着升降支撑部分115a的运动向上运动。
图5是喷墨记录设备101的右视剖视图,其中记录单元107打开。记录单元107包括在后部下端处形成的旋转轴117,所述后部是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沿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并且记录单元107构造成通过旋转轴117相对于基部单元113能够自由打开和自由关闭。当记录单元107(如上所述,在其一端处由基部单元113支撑)打开时,记录单元107在喷墨记录设备101的前侧上被升起,喷墨记录设备101在其前侧打开,类似于鳄鱼的嘴。当记录单元107如上所述地打开时,记录单元107由支撑构件108支撑,由此保持打开。注意,在记录单元107如上所述保持打开的状态下,通过由操作者执行的对升降杆116a的操作,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可以向上运动至位于记录介质可给送位置上方的位置。该位置在下文中称为上部位置。当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处在所述上部位置时,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沿所述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处在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的上游。如下文中所述,即使在记录介质托盘114不运动的情况下,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也可以运动至上述的上部位置,由此允许操作者容易地从前部将记录介质放入和取出。
接下来,下面将说明如何将记录介质放入喷墨记录设备101中。注意,在下文中,将说明使用折叠纸作为记录介质的情形。图6示出准备好用于容放记录介质的喷墨记录设备101。首先,操作者打开能够打开和能够关闭的记录单元107。然后,操作者将手穿过开口M伸入喷墨记录设备101,所述开口M在记录单元107和113之间位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下游。操作者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拉出记录介质托盘114(记录介质托盘114以下述方式被支撑:记录介质可以相对于定位在上述上部位置的记录介质保持器115被拉出(能够滑动)),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是前向(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方向)。此种方法允许操作者在使记录介质托盘114运动至位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下游的记录介质装载位置的同时将记录介质托盘114置于记录介质可给送位置上方。换句话说,记录介质装载位置位于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和因而向上移动的记录引擎105之间。
图18是示出录介质托盘114的立体图。
记录介质托盘114为盒状形状,并且保持记录介质P(图7)。记录介质托盘114在其前部打开,从而操作者能够容易地装入和移除记录介质P。记录介质托盘114带有手握持部分126,手握持部分126用于由操作者抓握用于将记录介质托盘114沿着输送方向向上游或下游运动。记录介质托盘114带有引导部分127,并且引导部分127沿着下文描述的轨道被引导,由此沿着输送方向向上游或下游运动。
图19是示出沿着轨道被引导的记录介质托盘114的立体图。图19是记录介质托盘114的前部视图。
记录介质托盘114带有滚子119a、119b和119c。进一步地,在喷墨记录设备101内设置轨道120a、120b和侧调节构件128。滚子119a沿着轨道120a滚动,而滚子119b沿着轨道120b滚动,由此使得记录介质托盘114运动。设置在引导部分127上的滚子119c在侧调节构件128内滚动。采用此种构造,记录介质托盘114沿上述输送方向向上游或下游运动。
图20是示出构造成将记录介质托盘114固定至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的结构的立体图。
在喷墨记录设备101内部设置记录介质保持器115。钩129a和129b布设成相对于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的框架是可转动的。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带有钩129a和129b,钩129a和129b由弹簧130a和130b偏压,从而钩129a和129b的末梢端部分被向下转动。记录介质托盘114具有沿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布置在两侧上的支撑片。在所述支撑片上形成有轴132a和132b以便沿与朝着放置在记录介质托盘114上记录介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轴132b(未示出)形成在与其上形成轴132a的支撑片对置的支撑片上,从而沿与轴13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当操作者将记录介质托盘114朝喷墨记录设备101的后部(沿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运动时,轴132a和132b分别将钩129a和129b的末梢端部分向上运动。此后,钩129a和129b的末梢端部分向下运动而分别与轴132a和132b接合。记录介质托盘114由钩129a和129b保持为压靠多个抵靠构件131a、131b、131c、131d、131e和131f。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包括托盘开关202。当记录介质托盘114设置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中时,托盘开关202接通。当记录介质托盘114未设置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中时,托盘开关202断开。
此外,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和记录介质托盘114带有记录介质托盘防掉落机构(未示出),记录介质托盘防掉落机构防止记录介质托盘114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运动过程中从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掉出。此时,操作者能够沿着箭头L指示的方向通过开口(图6)看到记录介质托盘114。注意,当记录单元107打开时,记录引擎105的下端部和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设计为大于将容纳在处于记录介质可给送位置的记录介质托盘114中的记录介质P的最大高度。
注意,在第一实施例中,记录介质托盘114是被手动拉出。然而,记录介质托盘可以不通过此种手动机构拉出,而是通过可以由通过操作面板106进行的操作所驱动的移动机构(未示出)拉出。替代地,也可以设想其它构造,在所述其它构造中,记录介质托盘114可以与记录单元107的运动相关联地被机械地拉出。
图7示出如何将记录介质装入喷墨记录设备101中。当记录介质托盘114被拉出而处于记录介质装载位置时,记录介质P通过开口M插入,以容纳在记录介质托盘114中。此构造允许操作者看到容放记录介质P的一系列操作,从而操作者可以可靠地容放(装载)记录介质P。进一步地,记录介质P可以被容放而无需被一路携载穿过喷墨记录设备(记录单元),由此,即使记录介质摞的尺寸和重量有相当的增加,仍然可以容易地装入记录介质P。相应地,记录介质P可以被装入且无需对操作者的力量和身高设置限制。
图8示出喷墨记录设备101,其中记录介质托盘114设置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中。在此情形中,在记录介质P装入在记录介质托盘114中之后,记录介质托盘114沿着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朝喷墨记录设备101的后部被推入,并被设置在处于上述上部位置的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中。
图9示出喷墨记录设备101,其中记录介质给送单元110设置在记录介质可给送位置。操作者沿着朝喷墨记录设备101后部的方向推动记录介质托盘114,从而记录介质托盘114被设置在处于上述上部位置的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中。此后,当支撑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的支撑构件118由操作者释放时,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由于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的自重,或者通过操作者执行的升降杆116a的操作而向下运动,从而被设置在记录介质可给送位置。图10示出如何将所述记录介质P设置在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上。容纳在记录介质托盘114中的记录介质摞的上部中的记录介质引导端部由操作者拉出以朝着喷墨记录设备101的前部经过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上方,并被设置到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上。
图11示出喷墨记录设备101,其中片材供应操作完成且记录单元107在其后关闭。注意,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下方,设置有记录介质传感器123,记录介质传感器123构造成探测记录介质P是否装入处于记录介质可给送位置的记录介质托盘114。进一步地,基部单元113包括打开和关闭传感器125,打开和关闭传感器125构造成探测记录单元107是打开还是关闭。在第一实施例中,传感器123和125采用机械传感器。
当记录单元107打开时,打开和关闭传感器125向上突出。当记录单元107关闭时,打开和关闭传感器125由记录单元107向下推。打开和关闭传感器125状态的改变允许控制部分(未示出)探测记录单元107的关闭。
在此,所述控制部分执行控制,使得:仅仅当记录介质传感器123已经探测到记录介质P装入记录介质托盘114时并且当打开和关闭传感器125已经探测到记录单元107关闭时,记录介质P可以由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输送并且可以由记录引擎105进行打印。当记录单元107打开时,在操作面板106上显示记录单元107被打开。进一步地,当连续使用后记录介质给送单元110中没有剩下记录介质时,停止记录介质的输送和打印。然后,在操作面板106上显示没有记录介质剩下。注意,根据对第一实施例的说明,记录介质P的存在或缺失以及记录单元107的打开和关闭在操作面板106上显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此种信息可以通过使用发光装置(LED)、报警音、报警单元或类似方式提供。
当记录单元107在装入记录介质P之后关闭时,所装入的记录介质P由此被记录单元107中包括的压紧辊124向下压靠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在此,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输送器带108a,并且记录介质P随着输送器带108a的旋转而输送。如上所述,压紧辊124将记录介质P的上表面向下压,而输送器带108a支持记录介质P的下表面,并且压紧辊124和输送器带108a都旋转,同时将记录介质P夹在中间,由此输送记录介质P。替代地,可以在输送器带108a下面设置抽吸部分,使得记录介质P可以在被吸至输送器带108a的同时被输送。在此情况下,压紧辊124不是必需的。
图12示出处于打印操作中的喷墨记录设备101。由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输送的记录介质P在记录头103下方被输送。此时,记录头103向下运动至打印位置,并且记录单元107的恢复单元104沿着由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所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从紧邻记录头103下面的位置退回。然后,记录头103探测这样被输送的记录介质P的位置,并基于从主PC(个人电脑)102传输的记录数据(图像信息)而喷墨,由此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输送至喷墨记录设备101之外,并且堆叠在堆叠器111上。
图13是流程图,示出在喷墨记录设备101的打印操作期间执行的控制。该流程图由下文说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共享。在喷墨记录设备101中,当电源接通时(S701),记录头103被恢复(S702)。然后,探测记录介质的存在或缺失,在没有记录介质剩下的情况下(S703中的否),给出缺纸警报(S704)。在有记录介质可用的情况下(S703中的是),接下来探测记录单元的打开和关闭(S705)。
在此,在记录单元107打开的情况下(S705中的否),给出记录单元打开警报(S706)。在记录单元107关闭的情况下(S705中的是),开始记录介质的输送(S707)。然后,记录头103基于从PC传输的数据喷墨,由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S708)。当基于所传输的数据的成像完成时,打印停止(S709)。进一步地,每次停止输送记录介质(S710),对记录头103进行恢复(S711)。进一步地,断开电源(S712)。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让记录单元107打开,这允许记录介质借助于通过开口M执行的操作而设置于记录介质托盘114中。进一步地,在打印后,记录介质P在喷墨记录设备主体前方传送,由此,确认打印结果和取出记录介质的操作可以在设备主体前方进行。此种构造获得了容易使用的前部片材给送和前部片材传送、所述设备沿片材传送方向的安装空间减小、容易确认打印结果、以及取出已打印记录介质时的改进的可操作性。
注意,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由控制部分控制的高度调节机构(未示出),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的高度可根据记录介质P的类型、状况和堆叠数量进行调整。图14示出喷墨记录设备101,其中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的高度由高度调节结构调节,从而可以适当地给送着折叠纸片材。图14示出下述状态:记录介质保持器115被调节至处在从记录介质的完全堆叠状态至其最后的尾边缘能够适当地执行片材给送的位置。
根据第一实施例,成像设备在设备主体中包括:构造成支撑记录介质的保持器、以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构造成升降所述保持器,以打开所述设备主体的记录单元,由此允许记录介质借助于通过所述开口执行的操作而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中。相应地,装入和取出记录介质时的可操作性得到提高。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15是示意性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1的示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侧视剖视图。在图15中,与图5中的上述标号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部分。在此,在第二实施例中,未设置记录介质托盘114,并且记录介质P直接容纳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中。相应地,当装入记录介质P时,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沿喷墨记录设备的向前方向被拉出。
在如上所述的构造中,当装入记录介质时,记录单元107首先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向上打开,由此形成鳄鱼嘴形式的开口M。此后,升降机构116将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升起至所述记录介质可给送位置上方的上部位置。然后,操作者将手从喷墨记录设备101的前部通过由记录单元107形成的开口M伸入喷墨记录设备101中,并且沿着所述向前方向(即箭头A所示的方向)拉出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由此将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置于记录介质装载位置。
注意,升降机构116带有轨道120,并且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由操作者沿着轨道120在所述向前方向上拉出。进一步地,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的底表面设置滚子119,并且滚子119允许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在记录介质输送单元108上平稳地运动。进一步地,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和升降机构116带有记录介质防掉落机构(未示出),记录介质防掉落机构防止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在升降机构116运动的同时从升降机构116掉落。
当装入折叠纸作为记录介质P时,记录介质P从喷墨记录设备前的开口M插入,并装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上。在装入记录介质P之后,如图16中所示,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沿着箭头B指示的方向被推向喷墨记录设备101后部。输送记录介质P的后续操作和打印过程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地进行。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没有提供记录介质托盘114,并且记录介质直接装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中。采用此种构造,零部件数量可以减少,导致成本降低。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17是示意性示出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1的示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立体图。在图17中,与图5中的上述标号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部分。在此,在第三实施例中,记录单元107在保持水平状态的同时被升起。
在图17中,基部单元113包括多个小齿轮121。在记录单元107的底表面的四角处设置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小齿轮121啮合的齿条传动机构122。然后,当从主PC 102或操作面板106输入用于升起记录单元107的升起信号时,小齿轮121旋转,并且记录单元107通过齿条传动机构122在与基部单元113基本平行的状态下被升起。当用作上部单元的记录单元107如上所述关于用作下部单元的基部单元113升起时,在上部单元和下部单元之间形成开口M。如上所述地形成的开口M允许操作者通过开口M执行片材供应操作。注意,此实施例中的升起机构包括齿条和小齿轮,但是显然可以包括其它各种形式,诸如其中组合地使用轴和弹簧的机构。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标号在第四实施例中指示相同的部分,并且省去对其的说明。
第四实施例示出用于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的升降机构的例子。
图21示出升降机构216,其是升降机构216的后视立体图。当记录介质保持器115上的记录介质托盘114中没有片材剩下时,操作者向上转动记录单元107,然后按压升降按钮134。升降按钮134位于喷墨记录设备101内部。当将在下文说明的中央处理单元(CPU)200接收来自升降按钮134的信号时,中央处理单元(CPU)200使得升降马达135旋转,由此通过诸如皮带或皮带轮的传动装置使在外周上具有螺纹部分的螺杆136旋转。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螺杆136的螺纹部分上的螺母137构造成随着螺杆136的单向旋转向上运动。设置螺母保持器138,以覆盖螺母137的顶部和底部。螺母保持器138构造成随着螺母137的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而向上运动与向下运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固定至螺母保持器138。采用上述构造,当操作者按压升降按钮134时,升降机构216运行,从而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向上运动。替代地,当使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向下运动时,螺杆136沿另一方向旋转,使得螺母137向下运动。与螺母137的向下运动相关联地,螺母保持器138和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向下运动。
接下来,将说明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的上下运动的上界限和下界限。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包括升降标志140。与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的向上运动相关联地,升降标志140向上运动。设备主体包括上界限传感器141。当升降标志140到达上界限传感器141时,升降马达135停止旋转,由此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在预先确定的上界限位置停止。向下运动由下界限传感器142类似地探测,并且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在预先确定的下界限位置停止。
图22是喷墨记录设备101的框图。CPU 200在其内部包括:存储与图13和图23的流程图相对应的控制程序等的只读存储器(ROM)(未示出);以及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未示出),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作临时保持控制数据的区域以及用于执行控制所需的算法计算的工作区域。在此,上界限传感器141、下界限传感器142、记录介质传感器123、打开和关闭传感器125、托盘开关202和升降按钮134连接至CPU 200。CPU 200还连接至升降马达135和输送器马达201。
图23是用于示出记录介质托盘114的操作的流程图。
(当电源接通时)在上部单元(记录单元107)打开的情况下,或者在电源接通的情况下(S101),CPU 200首先检查托盘开关202是否接通(S102)。在托盘开关202断开(S102中的否)的情况下,CPU 200使得升降按钮134的LED熄灭(S103),并且处理(程序)返回至检查托盘开关202是否接通。
在托盘开关202接通的情况下(S102中的是),CPU 200检查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是否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S104)。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未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的情况下(S104中的否),CPU 200检查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是否由上界限传感器141探测到(S105)。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未由上界限传感器141探测到的情况下(S105中的否),CPU 200使得升降按钮134的LED熄灭(S106),并且将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向下运动至允许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的位置(S107)。然后,当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时,CPU 200停止将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向下运动,并且点亮升降按钮134的LED(S108)。
在步骤S105,当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由上界限传感器141探测到时(S105中的是),CPU 200点亮升降按钮134的LED(S108)。
在步骤S104,CPU 200检查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是否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并且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的情况下(S104中的是),CPU 200点亮升降按钮134的LED(S108)。
CPU 200在步骤S108点亮升降按钮134的LED,然后检查升降按钮134是否被按压(S109)。CPU 200检查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是否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S110),并且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的情况下(S110中的是),CPU 200升起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直到上界限传感器141探测到记录介质保持器115(S111)。然后,当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已经由上界限传感器141探测到时,CPU 200停止升起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并且处理返回至步骤S103。此时,操作者将记录介质托盘114从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拉出至前侧,使得可以容易地将记录介质装入记录介质托盘114以及从中取出。
在步骤S110,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未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的情况下(S110中的否),CPU 200降下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直到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记录介质保持器115(S112)。然后,当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已经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时,CPU 200停止降下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未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的情况下,CPU 200进一步降下记录介质保持器115,并且处理返回至步骤S103。此时,操作者按压升降按钮134以升起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此后,操作者将记录介质托盘114从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拉出至前侧,使得可以容易地将记录介质装入记录介质托盘114以及从中取出。
在步骤S109,在升降按钮134未被按压的情况下(S109中的否),CPU 200检查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是否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S113)。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未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的情况下(S113中的否),CUP200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103。
在步骤S113中,在记录介质保持器115由下界限传感器142探测到的情况下(S113中的是),CPU 200检查上部单元是否打开(S114),在上部单元打开的情况下(S114中的是),CPU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103。
在步骤S114,在上部单元未打开的情况下(S114中的否),CPU熄灭升降按钮134的LED(S115),并且结束所述处理(S116)。
在上文中,说明了本发明应用于折叠纸的情况。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显然可以采取各种形式,诸如采用标签纸、名片或卡片作为打印介质的打印机;自动售票机形式的打印机;以及类似机器。进一步地,在上文中,以喷墨记录设备为例说明了成像设备。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诸如使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打印机的成像设备。
尽管已结合示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要求应作最宽的解释以包括所有的此种修改和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成像设备(101),包括:
记录单元(107),其构造成在沿着预先确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主体部分(113),其构造成以能够打开和能够关闭的方式支撑所述记录单元(107);
输送单元(108),构造成沿着所述预先确定的输送方向输送要由所述记录单元(107)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所述输送单元(108)布置于所述记录单元(107)下方;
托盘(114),要由所述记录单元(107)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放置在所述托盘上;
保持器(115),所述保持器沿所述预先确定的输送方向布置于所述输送单元(108)的上游并且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113)中用于保持所述托盘(114),使得托盘(114)能够从保持器(115)拉出;以及
移动机构(116),用于从将所述记录介质给送至所述记录单元(107)的位置向上移动保持器(115);以及
引导用部分(120a、120b),用于引导从保持器(115)拉出的托盘(114);
其中,所述引导用部分(120a、120b)被构造成在记录单元(107)打开的状态下沿所述预先确定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引导与保持器(115)一起被移动机构(116)升高的托盘(11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101),其中,所述托盘(114)由引导用部分(120a,120b)引导以在输送单元(108)与记录单元(107)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101),其中,在所述记录单元(107)打开的状态下,所述托盘(114)能够滑动至要将所述记录介质放置在所述托盘(114)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成像设备(101),其中,在所述记录单元(107)的一端由所述主体部分(113)支撑的情况下,所述记录单元(107)打开和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成像设备(101),其中,所述记录单元(107)以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主体部分(113)的方式打开和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成像设备(101),其中,所述保持器(115)由所述移动机构(116)升降,以被调节至在其中适当地执行记录介质给送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成像设备(101),其中,所述移动机构(116)包括手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成像设备(101),其中,所述移动机构(116)与所述记录单元(107)的运动相关联地升降所述保持器(115)。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成像设备(101),其中,所述主体部分(113)包括构造成探测所述记录介质的存在或缺失的传感器(123)。
CN201010552515.4A 2009-11-17 2010-11-17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2152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2221 2009-11-17
JP2009-262221 2009-11-17
JP2010-244603 2010-10-29
JP2010244603A JP4932936B2 (ja) 2009-11-17 2010-10-2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2619A CN102152619A (zh) 2011-08-17
CN102152619B true CN102152619B (zh) 2014-05-14

Family

ID=43531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2515.4A Active CN102152619B (zh) 2009-11-17 2010-11-17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34862B2 (zh)
EP (1) EP2322457B1 (zh)
JP (1) JP4932936B2 (zh)
CN (1) CN1021526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7065B2 (en) 2011-10-31 2014-07-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liquid supply system
EP2599635B1 (en) 2011-11-30 2014-11-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device
US8708482B2 (en) * 2011-11-30 2014-04-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device
JP5910131B2 (ja) * 2012-02-07 2016-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036158B2 (ja) * 2012-10-19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902654B2 (ja) * 2013-09-06 2016-04-1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2381B2 (ja) * 2013-10-17 2018-05-09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JP6331360B2 (ja) * 2013-11-28 2018-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プリンターの制御方法
US11554599B2 (en) 2019-12-16 2023-01-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79706A2 (en) * 1997-05-23 1998-1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CN1835846A (zh) * 2003-07-04 2006-09-20 索尼株式会社 液体排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21690A (en) * 1933-01-28 1933-08-08 Diebold Safe & Lock Company Cabinet-safe
JPS59203056A (ja) * 1983-04-28 1984-11-17 Canon Inc 積載装置
JPS6091377A (ja) * 1983-10-25 1985-05-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823Y2 (ja) * 1986-04-11 1994-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US4796037A (en) * 1987-03-11 1989-01-03 Ricoh Company, Limited Compact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n up-side down structure
EP0285139B1 (en) * 1987-03-31 1995-10-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59007957D1 (de) * 1989-10-13 1995-01-19 Eastman Kodak Co Druckeinrichtung.
JPH03162328A (ja) * 1989-11-21 1991-07-12 Ricoh Co Ltd 大量給紙装置
JPH06122247A (ja) * 1992-08-26 1994-05-06 Brother Ind Ltd プリンタ
JP3217148B2 (ja) * 1992-09-10 2001-10-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
JPH06144687A (ja) * 1992-09-21 1994-05-24 Hitachi Koki Co Ltd 排紙装置および給紙装置
JPH06218965A (ja) * 1993-01-22 1994-08-09 Fukuda Denshi Co Ltd レコーダ装置
JP3231451B2 (ja) * 1993-02-24 2001-11-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5354044A (en) * 1993-04-30 1994-10-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aper trays for computer driven printer
JPH10226427A (ja) * 1997-02-14 1998-08-25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1756A (ja) * 1997-06-27 1999-01-19 Tec Corp プリンタ
JPH1134436A (ja) * 1997-07-11 1999-02-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1142828A (ja) * 1997-07-25 1999-02-16 Sato:Kk ラベル連続体の押えローラ装置
IT1311329B1 (it) * 1999-12-20 2002-03-12 Olivetti Lexikon Spa Stampante operabile da un lato frontale ed impilabile con altreapparecchiature.
US6287032B1 (en) * 2000-01-05 2001-09-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dia tray suppor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6290409B1 (en) * 2000-01-05 2001-09-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dia observation fram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02193507A (ja) * 2000-12-28 2002-07-10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AUPR256401A0 (en) * 2001-01-17 2001-02-08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An apparatus (AP17)
CN1274511C (zh) * 2001-01-26 2006-09-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6503008B2 (en) * 2001-05-25 2003-01-07 Zih Corp. Print media roll holder with multi-diameter core adapter
US6779874B2 (en) * 2001-07-31 2004-08-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ice for ensuring proper toe-heel installation of a detachable printer component
JP2004026314A (ja) 2002-02-13 2004-01-29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7277199B2 (en) * 2003-02-28 2007-10-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ing system and media supply for use in imaging system
KR101133889B1 (ko) 2003-07-04 2012-04-09 소니 주식회사 액체 토출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05179042A (ja) * 2003-12-24 2005-07-07 Sato Corp 用紙供給装置
JP4292991B2 (ja) * 2003-12-26 2009-07-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181556A1 (en) * 2005-01-21 2006-08-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ad/write processing device
JP2006281676A (ja) * 2005-04-04 2006-10-19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119117A (ja) 2005-10-25 2007-05-17 Fuji Xerox Co Ltd シート供給装置
US7386252B2 (en) * 2005-11-23 2008-06-1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oor panel interlocks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926934B2 (en) * 2006-02-20 2011-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sheet containing cassette and printer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assette
JP4669406B2 (ja) * 2006-02-20 2011-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セット
US7850300B2 (en) * 2007-01-04 2010-12-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79706A2 (en) * 1997-05-23 1998-1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CN1835846A (zh) * 2003-07-04 2006-09-20 索尼株式会社 液体排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3-162328A 1991.07.12
JP特开2002-193507A 2002.07.10
JP特开平11-011756A 1999.01.19
JP特开平6-218965A 1994.08.0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22457B1 (en) 2013-07-17
US8434862B2 (en) 2013-05-07
JP4932936B2 (ja) 2012-05-16
US20110115866A1 (en) 2011-05-19
CN102152619A (zh) 2011-08-17
EP2322457A3 (en) 2011-12-07
JP2011126713A (ja) 2011-06-30
EP2322457A2 (en) 201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2619B (zh) 成像设备
JP4769162B2 (ja)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EP0601734B1 (en) High capacity dual tray variable sheet size sheet feeder
US7651082B2 (en) Media stack stop
JP5898034B2 (ja) プリンタ内の摺動式タンデム媒体供給装置
US8826787B2 (en) Cutting machine media feeder system with fixed in-feed and out-feed trays
JP2003312860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媒体トレイ
EP1555136A1 (en) Sheet media input
JP4766687B2 (ja)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391844B2 (ja) プリンタ用シート取扱いシステム
JP4235414B2 (ja) シート切断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WO2016021171A1 (ja) 複合装置
US10882706B2 (en) Photo cassette for a mobile printer
JP5743131B2 (ja) 情報記録装置用カード収納カセット
JP2012025511A (ja) 情報記録装置用カード収納カセット
JPH061001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レイ装置
JP3043693B2 (ja) プリンタ装置等に用いられる給紙装置
JPH0459522A (ja) 給・排紙装置
JP2006036455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のシート材仕分け装置
JP2708520B2 (ja) 通帳・単票印字装置
JP2020011784A (ja) 紙類取扱装置及び紙類取扱装置を備える印刷機
JP2006199403A (ja) 給紙装置
JP2020179616A (ja) カード処理装置およびカード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0170629A (ja) 媒体処理装置
JPH02178122A (ja) 画像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