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8449A - 端子接头、阴性端子和建立端子接头的电接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端子接头、阴性端子和建立端子接头的电接触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48449A CN102148449A CN2010105634289A CN201010563428A CN102148449A CN 102148449 A CN102148449 A CN 102148449A CN 2010105634289 A CN2010105634289 A CN 2010105634289A CN 201010563428 A CN201010563428 A CN 201010563428A CN 102148449 A CN102148449 A CN 1021484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b
- main part
- guide portion
- acceptance division
- contact 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 H01R13/05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co-operating with socket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端子接头、阴性端子和建立端子接头的电接触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端子连接时的可操作性。阳性端子(50)的突片(51)插入到阴性端子(10)的主体部(11)中。该突片(51)与弹性接触片(15)的接触部(16)形成接触,从而将阴性端子和阳性端子(10、50)电连接。在主体部(1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引导部(18),该引导部(18)用于将插入到该主体部(11)中的突片(51)引导到该突片(51)与接触部(16)形成接触的位置。引导部(18)从突片(51)与接触部(16)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形成到该接触位置,同时相对于突片(51)的插入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阴性端子和建立端子接头的电接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3-346958公开了一种传统的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由阴性端子和阳性端子组成,该阴性端子包括矩形管形式的主体部,该阳性端子包括突片。弹性接触片以能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在该主体部中。接触部形成为从该弹性接触片突出。当该突片插入到主体部中时,该突片被弹性地牢固保持在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与主体部的内表面之间,从而使阳性端子和阴性端子两者电连接。
在上述传统的端子接头的情形中,当突片插入到主体部中时,该突片与接触部形成接触从而其插入阻力立即增大。因此,端子连接时的可操作性可能会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开发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端子连接时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接头,包括:
阴性端子,该阴性端子包括大致管状的主体部;和
阳性端子,该阳性端子包括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突片,
在主体部处或该主体部中形成有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片,通过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突片与该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的接触,所述阴性端子和阳性端子被电连接,
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突片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任一个上形成有引导部,该引导部用于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突片引导到该突片与所述接触部形成接触的位置,并且
所述引导部相对于突片的插入方向倾斜,并且从该突片与所述接触部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至少形成到该接触位置。
当突片插入到主体部中时,该突片由引导部引导以到达与接触部的接触位置。因此,该突片不可能突然与接触部形成接触而使插入阻力立即增大。因此,提高了阴性端子和阳性端子连接时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接收部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突出,该接收部用于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突片牢固地保持在接触部与该接收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引导部形成在该接收部的内表面上。
由于在主体部的接收部的内表面上形成有该引导部,所以该接收部能够具有如下两个功能:将突片保持在弹性接触片与该接收部之间的功能,以及对该突片进行引导的功能。结果,能够简化所述主体部的构造。
更优选地,所述引导部是通过切断所述主体部的一个壁的一部分并且使该切断部分基本上朝向所述接触部弯曲而形成的。
由于该引导部是通过切断所述主体部的一个壁的一部分并且使该切断部分基本上朝向接触部弯曲而形成的,所以与通过将主体部的一个壁锤压成向接触部突出来形成引导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该引导部的形式的自由度。
再优选地,所述引导部形成在所述突片的外表面上。
由于在突片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引导部,所以能够从主体部的内表面上省去引导部。因此,能够简化阴性端子的构造。
进一步优选地,接收部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突出,该接收部用于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所述突片牢固地保持在所述接触部与该接收部之间,并且
所述引导部形成为使得所述接收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突片的外表面这二者以及所述引导部基本上能在彼此之上滑动。
由于引导部形成为使得所述接收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突片的外表面这二者以及所述引导部基本上能在彼此之上滑动,所以伴随着突片和接触部的接触而产生的接触负荷能够更小的程度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可操作性。
最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布置成基本上面对所述引导部的中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阴性端子,该阴性端子包括大致管状的主体部,具有突片的阳性端子至少部分插入到该主体部中,所述阴性端子包括:
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片,该弹性接触片形成在主体部处或该主体部中,并且,通过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突片与所述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的接触,所述阴性端子被电连接到所述阳性端子;
其中:
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引导部,该至少一个引导部用于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突片引导到该突片与所述接触部形成接触的位置,并且
所述引导部相对于突片的插入方向倾斜,并且从所述突片与所述接触部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至少形成到该接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接收部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突出,该接收部用于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突片牢固地保持在所述接触部与该接收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引导部形成在该接收部的内表面上。
更优选地,所述引导部是通过切断所述主体部的一个壁的一部分并且使该切断部分基本上朝向所述接触部弯曲而形成的。
最优选地,接收部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突出,该接收部用于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突片牢固地保持在所述接触部与该接收部之间,并且
所述引导部形成为使得所述接收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突片的外表面这二者以及所述引导部基本上能在彼此之上滑动。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立端子接头的电接触的方法,特别地,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阴性端子,该阴性端子包括大致管状的主体部;以及
将阳性端子的突片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从而通过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该突片与形成在所述主体部处或所述主体部中的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的接触,将所述阴性端子和所述阳性端子电连接,
同时,借助于至少一个引导部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突片引导到该突片与所述接触部形成接触的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和所述突片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任一个上,
其中,所述引导部相对于突片的插入方向倾斜,并且从该突片与所述接触部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至少形成到该接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中的突片牢固地保持在所述接触部与接收部之间,该接收部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突出。
最优选地,所述引导部形成在所述接收部的内表面上。
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各个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端子接头中在突片插入到主体部中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该突片插入到主体部中期间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该突片已插入在主体部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阴性端子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端子接头中在突片已插入到主体部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该突片已插入在主体部中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端子接头中的阴性端子的正视图。
图8是示出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端子接头中在突片插入到主体部中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端子接头中在突片插入到主体部中期间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端子接头中在突片插入到主体部中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并且,
图11是阴性端子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4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端子接头由能彼此连接的至少一对阴性端子和阳性端子10、50组成。特别地,两个端子10、50都是通过对导电板(尤其是金属板)进行弯曲等而形成的。
阳性端子50包括突片51。突片51具有沿前后方向(纵向方向)延伸的大致扁平的形状。特别地,突片51的先端侧的外周表面被切削或锤压,以形成锥形引导表面52。
阴性端子10包括管状的主体部11。在主体部11后方形成有电线连接部(尤其包括未示出的压接部)。特别地,该电线连接部能连接到未示出的电线,因为所述压接部被压接并连接到未示出的电线的端部。
特别地,该主体部11具有大致矩形管的形式,并且该主体部11包括:与电线连接部(尤其是与压接部)连续的底板12、从底板12的两个相反的横向端竖立的一对侧板13、以及将一个侧板13的上端与另一个侧板13的上端桥接的顶板14。在主体部11处或该主体部11中形成有弹性接触片15。特别地,通过将从底板12的前端向前突出的部分向后折叠而使弹性接触片15形成为具有大致山形的形状。特别地,对弹性接触片15的顶部进行锤压,以形成向上或向内突出的圆形或大致半球形的接触部16。这样的弹性接触片15能以其与底板12的前端连续的部分为支点、沿着与突片插入方向ID交叉的方向(尤其基本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
顶板14在沿着弹性接触片15的弹性变形方向基本面对该弹性接触片15的位置处形成有接收部17。特别地,通过对顶板14的横向中间部或横向中央部进行锤压而使接收部17形成为向内突出和/或基本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的形式,并且/或具有梯形横截面。特别地,接收部17的内表面整体上基本是平整而宽大的。此外,接收部17的内表面形成有引导部18,该引导部18倾斜成从其前端向其后侧逐渐接近弹性接触片15。特别地,引导部18的倾斜起始点位于弹性接触片15的前端与接触部16之间,并且引导部18的倾斜终止点位于接触部16与弹性接触片15的后端之间。换句话说,接触部16布置成基本上面对该引导部18的中间位置。因此,引导部18形成有如下的长度范围,该长度范围即:从突片51与接触部16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到该接触位置。
引导部18的倾斜终止点与弹性接触片15处于其自然状态时的接触部16的顶点之间的竖直距离被设定为小于突片51的厚度。此外,特别地,接收部17的内表面形成有从引导部18的倾斜终止点到接收部17的后端的、大致水平和/或宽大的平坦表面19。
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接头如上所述地构成。接下来,描述如何连接该端子接头。
首先,阳性端子50至少部分容纳在未示出的阳性连接器壳体中,阴性端子10也至少部分容纳在未示出的阴性连接器壳体中。接着,将这两个连接器壳体彼此连接。然后,沿突片插入方向ID、例如从前方将突片51至少部分插入到主体部11中。如图2所示,在插入过程中,突片51在与接触部16形成接触之前先与引导部18形成接触,并且在基本上在引导部18上滑动的同时沿着或可以沿着与突片插入方向ID交叉的方向移位或者一点一点地朝向接触部16移位。接着,突片51从上方与接触部16形成接触,从而使弹性接触片15基本向外或向下弹性变形。而且,在弹性接触片15的弹性变形期间,突片51基本在引导部18上保持滑动。当突片51的先端部以这种方式到达如图3所示的与平坦表面19保持接触的位置时,突片51被弹性地牢固保持在接收部17与弹性接触片15之间,结果,阴性端子10和阳性端子50电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突片51至少部分插入到主体部11中时,突片51由引导部18引导并且到达与接触部16保持接触的位置。因此,与突片51突然与接触部16形成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插入阻力的突然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接触部16布置成基本面对该引导部18的中间位置,所以能够在突片51与接触部16保持接触的情况下展现该引导部18的引导功能。因此,伴随着突片51和接触部16的接触而产生的插入阻力能够逐渐增大,因而,提高了使阴性端子10和阳性端子50形成接触时的可操作性。
特别地,由于在主体部11的接收部17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引导部18,所以接收部17能够具有如下两个功能:将突片51保持在弹性接触片15与接收部17之间的功能,以及对突片51进行引导的功能。结果,能够简化主体部11的构造。
因此,为了提高端子连接时的可操作性,阳性端子50的突片51至少部分插入到阴性端子10的主体部11中。突片51基本上与弹性接触片15的接触部16形成接触,从而将阴性端子10和阳性端子50电连接。在主体部1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引导部18,该引导部18用于将至少部分插入到该主体部11中的突片51引导到该突片51与接触部16形成接触的位置。引导部18从突片51与接触部16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形成到该接触位置,同时相对于突片51的插入方向ID倾斜。
<第二实施例>
图5和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在该阴性端子10中,主体部11的顶板14的横向中间部或横向中央部被锤压或变形成基本向内或向下突出,从而形成较窄的接收部17A。特别地,该接收部17A具有大致V形或U形的横截面。接收部17A的顶部用作引导部18A,该引导部18A倾斜成从其前端向其后端逐渐接近弹性接触片15。其他的构造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或相似。
在突片51插入到主体部11内的过程中,突片51由引导部18A朝向与接触部16接触的接触位置引导或引导到该接触位置。当突片51插入到主体部11中达到适当深度时,突片51在两点上受到支撑的同时被牢固保持在引导部18A与接触部16之间。以这种方式,两个端子10、50被电连接。根据此第二实施例,能够具有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该阴性端子10中,主体部11的顶板14的两个相反的横向侧被锤压或变形成基本向内或向下突出,从而形成一对大致较窄的接收部17B。换句话说,该对接收部17B整体上具有大致W形的形状。每个接收部17B均具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每个接收部17B的顶部或远端部用作引导部18B,该引导部18B倾斜成从其前端向其后端逐渐接近弹性接触片15。其他的构造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或相似。
在突片51插入到主体部11内的过程中,突片51由各个引导部18B引导到与接触部16接触的接触位置。当突片51插入到主体部11中达到适当深度时,突片51在三点上受到支撑的同时被牢固保持在接触部16与各个引导部18B之间。以这种方式,两个端子10、50被电连接。根据此第三实施例,能够具有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形成于该阴性端子10的顶板14处的接收部17C未形成有引导部。具体地,在接收部17C的与接触部16基本面对的位置上形成基本平坦的平坦表面19C而非引导部。在接收部17C的前端部处形成有沿前后方向比引导部18短的倾斜部21。该阴性端子10的其他构造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或相似。
另一方面,在突片51的先端侧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倾斜突起53。该倾斜突起53的上表面用作引导部54,该引导部54从引导表面52的端点朝向后侧向上或向外逐渐倾斜。特别地,该引导部54基本上是平滑和/或宽大的。此引导部54也从突片51与接触部16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形成到与接触部16接触的该接触位置。
在突片51插入到主体部11内的过程中,引导部54在接收部17C的倾斜部21上滑动,并且突片51朝向弹性接触片15移位。在引导部54基本上在接收部17C的倾斜部21上滑动的同时,突片51从上方与接触部16形成接触,从而使弹性接触片15沿着与突片插入方向ID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或基本向下弹性变形。当突片51插入到主体部11中达到适当深度时,突片51被弹性地牢固保持在接收部17C的平坦表面19C与接触部16之间,从而将两个端子10、50电连接。
根据该第四实施例,由于在突片5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引导部54,所以能够从阴性端子10上省去引导部,并且能够简化阴性端子10的构造。
<第五实施例>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在该阴性端子10中,顶板14的一部分被切断并弯曲到主体部11中,从而形成接收部17D。该接收部17D的内表面形成有:引导部18D,该引导部18D从其前端向其后侧朝向弹性接触片15逐渐倾斜;和基本水平的平坦表面19D,该平坦表面19D从引导部18D的倾斜终止点到达该接收部17D的后端。另外,顶板14的位于接收部17D之前的一部分被锤压或变形成基本向内或向下突出,从而形成前接收部22。特别地,在该前接收部2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基本水平和/或宽大的支撑表面23。其他构造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或相似。
在突片51插入到主体部11内的过程中,突片51的上表面在前接收部22的支撑表面23上滑动,并且突片51的先端在引导部18D上滑动,从而突片51基本上朝向接触部16移位。在突片51的先端基本上在引导部18D上滑动的同时,弹性接触片15被突片51弹性地向下推动,从而插入阻力逐渐或一点一点地增大。当突片51插入到主体部11中达到适当深度时,突片51被弹性地牢固保持在接触部16与接收部17D的平坦表面19D之间,从而将两个端子10、50电连接。
根据该第五实施例,由于在接收部17D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引导部18D,特别地,该引导部18D是通过切断主体部11的顶板14的一部分并且使该切断部分朝向接触部16弯曲而形成的,所以与通过将顶板14锤压成向接触部16突出来形成引导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该引导部18D的形式的自由度。
<第六实施例>
图10和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优选实施例。该第六优选实施例在其基础结构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的端子接头不同。阴性端子10E的主体部11E的上部(优选基本是上半部)被从顶板14E的前端向下或向内悬垂或突出的闭合壁24闭合,并且在下部(优选基本在下半部)形成有用于突片51E的插入口25E。至少一个稳定件25形成为从侧板13E的上端竖立,特别地,该稳定件25是通过切断顶板14E的一部分并使该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在主体部11E中或该主体部11E上形成有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片15E。特别地,通过将从顶板14E的后端向后延伸的部分向前折叠并且在面对所述插入口25E的位置处小间距地弯曲该向前延伸部使得其先端向上延伸到顶板14E的内表面,来形成弹性接触片15E。接触部16E形成为在弹性接触片15E的小间距弯曲部的底端突出。
将底板12E的两个基本相反的横向端部锤压或变形成向内或向上突出,从而形成一对接收部17E。在各个接收部17E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引导部18E,该第一引导部18E倾斜成从底板12E的前端向其后侧逐渐接近弹性接触片15E。如图11所示,各个接收部17E布置在接触部16E的关于宽度方向的基本相反的两侧。
另一方面,突片51E的外周表面在其基本相反的两个横向侧被切削,从而形成一对第二引导部54E,该对第二引导部54E从其先端向其后侧逐渐向下倾斜。各个第二引导部54E处于这样的位置关系:即,与形成在突片51E的先端侧的外周表面上的引导表面52E至少部分重叠。
在突片51E至少部分插入到主体部11E内的过程中,各个第二引导部54E在相应的第一引导部18E上滑动,以使突片51E基本朝向接触部16E逐渐移位。当突片51E沿横向或从下方与接触部16E形成接触时,弹性接触片15E向外或向上弹性变形。而且,在此期间,保持该第一引导部18E和第二引导部54E的滑动接触状态,从而突片51E的插入阻力逐渐或一点一点地增大。当突片51E插入到主体部11E中达到适当深度时,突片51E被牢固地保持在接收部17E与接触部16E之间,从而将两个端子10E、50E电连接。
根据该第六实施例,伴随着突片51E和接触部16E的接触而产生的接触负荷能够以更小的程度增加,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可操作性。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形成在主体部的内表面上的引导部可以布置在与接收部不同的位置。
(2)对于形成在主体部的内表面上的引导部来说,从突片与接触部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延伸到该接触位置就足够了。该引导部也可以形成在与接触部相同的位置,或者形成在关于前后方向不与接触部重叠的位置。
附图标记列表
10、10E……阴性端子
11、11E……主体部
14、14E……顶板(一个壁)
15、15E……弹性接触片
16、16E……接触部
17、17A、17B、17C、17D、17E……接收部
18、18A、18B、18D、54……引导部
18E……第一引导部(引导部)
50、50E……阳性端子
51、51E……突片
54E……第二引导部(引导部)
Claims (15)
1.一种端子接头,包括:
阴性端子(10;10E),所述阴性端子(10;10E)包括管状的主体部(11;11E);和
阳性端子(50;50E),所述阳性端子(50;50E)包括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突片(51;51E),
在所述主体部(11;11E)处或所述主体部(11;11E)中形成有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片(15;15E),并且,通过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与所述弹性接触片(15;15E)的接触部(16;16E)的接触,所述阴性端子(10;10E)和所述阳性端子(50;50E)被电连接,
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11;11E)的内表面和所述突片(51;51E)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任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引导部(18;18A;18B;18D;54;54E),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18;18A;18B;18D;54;54E)用于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引导到所述突片(51;51E)与所述接触部(16;16E)形成接触的位置,并且
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54;54E)相对于所述突片(51;51E)的插入方向(ID)倾斜,并且从所述突片(51;51E)与所述接触部(16;16E)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至少形成到所述接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
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11;11E)的内表面突出,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用于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牢固地保持在所述接触部(16;16E)与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形成在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D;17E)的内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引导部(18D)是通过切断所述主体部(11)的一个壁的一部分并且使该切断部分朝向所述接触部(16)弯曲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引导部(54;54E)形成在所述突片(51;51E)的外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
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11;11E)的内表面突出,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用于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牢固地保持在所述接触部(16;16E)与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之间,并且
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54;54E)形成为使得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的内表面和所述突片(51;51E)的外表面这二者以及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54;54E)能在彼此之上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接触部(16;16E)布置成面对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的中间位置。
8.一种阴性端子(10;10E),所述阴性端子(10;10E)包括管状的主体部(11;11E),具有突片(51;51E)的阳性端子(50;50E)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所述阴性端子(10;10E)包括:
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片(15;15E),所述弹性接触片(15;15E)形成在所述主体部(11;11E)处或所述主体部(11;11E)中,并且,通过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与所述弹性接触片(15;15E)的接触部(16;16E)的接触,所述阴性端子(10;10E)被电连接到所述阳性端子(50;50E),
其中:
所述主体部(11;11E)的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引导部(18;18A;18B;18D),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18;18A;18B;18D)用于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引导到所述突片(51;51E)与所述接触部(16;16E)形成接触的位置,并且
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相对于所述突片(51;51E)的插入方向(ID)倾斜,并且从所述突片(51;51E)与所述接触部(16;16E)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至少形成到所述接触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性端子(10;10E),其中:
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11;11E)的内表面突出,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用于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牢固地保持在所述接触部(16;16E)与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阴性端子(10;10E),其中,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形成在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D;17E)的内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阴性端子(10;10E),其中,所述引导部(18D)是通过切断所述主体部(11)的一个壁的一部分并且使该切断部分朝向所述接触部(16)弯曲而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阴性端子(10;10E),其中:
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11;11E)的内表面突出,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用于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牢固地保持在所述接触部(16;16E)与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之间,并且
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形成为使得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的内表面和所述突片(51;51E)的外表面这二者以及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能在彼此之上滑动。
13.一种建立端子接头的电接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阴性端子(10;10E),所述阴性端子(10;10E)包括管状的主体部(11;11E);以及
将阳性端子(50;50E)的突片(51;51E)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从而通过使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与形成在所述主体部(11;11E)处或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能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片(15;15E)的接触部(16;16E)接触,将所述阴性端子(10;10E)和所述阳性端子(50;50E)电连接,
同时,借助于至少一个引导部(18;18A;18B;18D;54;54E)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引导到所述突片(51;51E)与所述接触部(16;16E)形成接触的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18;18A;18B;18D;54;54E)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11E)的内表面和所述突片(51;51E)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任一个上,
其中,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54;54E)相对于所述突片(51;51E)的插入方向(ID)倾斜,并且从所述突片(51;51E)与所述接触部(16;16E)的接触位置之前的位置至少形成到所述接触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主体部(11;11E)中的所述突片(51;51E)牢固地保持在所述接触部(16;16E)与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之间,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C;17D;17E)形成为从所述主体部(11;11E)的内表面突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导部(18;18A;18B;18D)形成在所述接收部(17;17A;17B;17D;17E)的内表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74696 | 2009-12-02 | ||
JP2009274696A JP5375564B2 (ja) | 2009-12-02 | 2009-12-02 | 端子金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8449A true CN102148449A (zh) | 2011-08-10 |
CN102148449B CN102148449B (zh) | 2013-09-18 |
Family
ID=43478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6342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8449B (zh) | 2009-12-02 | 2010-11-25 | 端子接头、阴性端子和建立端子接头的电接触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152576B2 (zh) |
EP (2) | EP2330691A1 (zh) |
JP (1) | JP5375564B2 (zh) |
CN (1) | CN102148449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4831A (zh) * | 2011-08-15 | 2012-02-15 |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 | 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 |
CN103094748A (zh) * | 2011-11-02 | 2013-05-0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阴性端子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296511A (zh) * | 2012-02-24 | 2013-09-1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4115338A (zh) * | 2012-02-15 | 2014-10-2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连接结构 |
CN104604038A (zh) * | 2012-09-03 | 2015-05-0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端子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90308B (zh) * | 2011-05-20 | 2015-08-12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端子 |
CN202772303U (zh) * | 2012-09-04 | 2013-03-06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
US9118130B1 (en) * | 2014-02-06 | 2015-08-25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Low insertion force terminal |
WO2015125682A1 (ja) * | 2014-02-18 | 2015-08-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接続端子 |
JP5831611B1 (ja) * | 2014-09-19 | 2015-12-09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端子の接続構造 |
US20160344127A1 (en) * | 2015-05-20 | 2016-11-24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oconductive material with an undulating surface, an electrical terminal formed of said material,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said material |
JP6154430B2 (ja) * | 2015-06-02 | 2017-06-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雌端子金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US10090608B2 (en) | 2016-09-29 | 2018-10-02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having a terminal with contact ridges |
JP6807024B2 (ja) * | 2017-04-14 | 2021-01-0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雌端子 |
JP6588943B2 (ja) | 2017-06-20 | 2019-10-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接続構造 |
JP6576979B2 (ja) * | 2017-07-20 | 2019-09-1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接続構造 |
JP2019029216A (ja) * | 2017-07-31 | 2019-02-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雌端子 |
JP6802227B2 (ja) * | 2018-09-14 | 2020-12-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接続端子 |
JP7168626B2 (ja) * | 2020-10-23 | 2022-11-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接続端子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44080B1 (en) * | 1999-06-17 | 2003-04-08 | Yazaki Corporation | Terminal |
US20060009090A1 (en) * | 2004-07-07 | 2006-01-12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
CN1909297A (zh) * | 2005-07-21 | 2007-02-07 | 蒂科电子公司 | 双梁插座触头 |
CN101222095A (zh) * | 2006-11-01 | 2008-07-1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端子接头和连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72325B2 (ja) * | 1992-03-02 | 1998-07-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雄端子結合用中継端子 |
JPH0587837U (ja) * | 1992-04-23 | 1993-11-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雄端子構造 |
FR2711853B1 (fr) * | 1993-10-26 | 1995-12-01 | Cinch Connecteurs Sa | Organe de contact électrique femelle. |
US5593328A (en) * | 1993-11-04 | 1997-01-14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for connector |
JPH0734563U (ja) * | 1993-12-08 | 1995-06-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雄型端子金具 |
JP2734994B2 (ja) * | 1994-07-20 | 1998-04-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雄型端子金具 |
JP3082613B2 (ja) * | 1995-02-22 | 2000-08-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雌端子金具 |
JPH0935796A (ja) * | 1995-07-24 | 1997-02-07 | Yazaki Corp | 雌端子 |
JP3807646B2 (ja) * | 1997-10-31 | 2006-08-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のへたり防止構造 |
JPH11214058A (ja) * | 1998-01-29 | 1999-08-06 | Yazaki Corp | 雌端子 |
JP3686551B2 (ja) * | 1999-06-17 | 2005-08-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 |
JP2002015803A (ja) * | 2000-06-30 | 2002-01-1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 |
JP3729327B2 (ja) * | 2000-08-28 | 2005-12-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雌端子金具 |
JP2003346958A (ja) | 2002-05-29 | 2003-12-0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雌端子金具 |
JP4483601B2 (ja) * | 2005-01-28 | 2010-06-1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雌端子金具 |
JP2006216321A (ja) * | 2005-02-02 | 2006-08-1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端子金具 |
JP2007149504A (ja) * | 2005-11-28 | 2007-06-14 | Yazaki Corp | 雌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
DE102006009074B4 (de) * | 2006-02-28 | 2016-02-25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vorgespannter Kontaktlamelle |
JP4858293B2 (ja) * | 2007-05-08 | 2012-01-1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雌端子金具 |
JP2008293722A (ja) * | 2007-05-23 | 2008-12-04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5179926B2 (ja) * | 2008-04-07 | 2013-04-10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雄端子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
-
2009
- 2009-12-02 JP JP2009274696A patent/JP537556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11-10 EP EP10014470A patent/EP233069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1-10 EP EP11009725.0A patent/EP243207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11-24 US US12/954,178 patent/US81525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1-25 CN CN2010105634289A patent/CN10214844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1-11 US US13/347,939 patent/US820618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44080B1 (en) * | 1999-06-17 | 2003-04-08 | Yazaki Corporation | Terminal |
US20060009090A1 (en) * | 2004-07-07 | 2006-01-12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
CN1909297A (zh) * | 2005-07-21 | 2007-02-07 | 蒂科电子公司 | 双梁插座触头 |
CN101222095A (zh) * | 2006-11-01 | 2008-07-1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端子接头和连接方法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4831A (zh) * | 2011-08-15 | 2012-02-15 |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 | 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 |
CN102354831B (zh) * | 2011-08-15 | 2013-10-16 |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 | 无螺纹接线端子装置 |
CN103094748A (zh) * | 2011-11-02 | 2013-05-0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阴性端子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115338A (zh) * | 2012-02-15 | 2014-10-2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连接结构 |
US9252535B2 (en) | 2012-02-15 | 2016-02-02 | Yazaki Corporation | Terminal connecting structure |
CN104115338B (zh) * | 2012-02-15 | 2016-08-2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端子连接结构 |
CN103296511A (zh) * | 2012-02-24 | 2013-09-1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3296511B (zh) * | 2012-02-24 | 2015-11-04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4604038A (zh) * | 2012-09-03 | 2015-05-0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端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375564B2 (ja) | 2013-12-25 |
US8152576B2 (en) | 2012-04-10 |
EP2330691A1 (en) | 2011-06-08 |
US8206187B2 (en) | 2012-06-26 |
CN102148449B (zh) | 2013-09-18 |
JP2011119109A (ja) | 2011-06-16 |
EP2432079B1 (en) | 2014-12-24 |
EP2432079A1 (en) | 2012-03-21 |
US20110130051A1 (en) | 2011-06-02 |
US20120108114A1 (en) | 2012-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48449B (zh) | 端子接头、阴性端子和建立端子接头的电接触的方法 | |
CN1653650B (zh) | 连接端子 | |
CN103378440B (zh) | 端子配件 | |
CN101494333B (zh) | 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 |
CN101647161B (zh) | 端子压接方法、端子压接构造、端子压接装置和电气连接器 | |
CN106099467B (zh) | 导电阴端子、连接器以及导电阴端子的制造方法 | |
CN102957003B (zh) | 端子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CN100438221C (zh) | 浮动连接器 | |
CN101055953B (zh) | 弹顶式母端子 | |
CN102823063B (zh) | 压接端子及压接端子对电线的压接结构 | |
CN102377048A (zh) | 端子接头 | |
CN102044778A (zh) | 阴性端子接头及连接该阴性端子接头的方法 | |
US20130078874A1 (en) | Terminal fitting | |
US8454394B2 (en) |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an auxilary resilient piece | |
CN1996673A (zh) | 带引导片的母端子 | |
CN100384031C (zh) | 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570097A (zh) | 端子接头 | |
JP2019149335A (ja) | 端子及びハーネス | |
US8192236B1 (en) | Battery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CN101136516B (zh) | 连接器 | |
EP1206009A3 (en) | Wire connecting connector | |
CN206211087U (zh) |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 |
CN101005171A (zh) | 端子接头及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 |
CN100566037C (zh) | 插座端子 | |
CN201194271Y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插座插头连接器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