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4333B - 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4333B
CN101494333B CN2009100037645A CN200910003764A CN101494333B CN 101494333 B CN101494333 B CN 101494333B CN 2009100037645 A CN2009100037645 A CN 2009100037645A CN 200910003764 A CN200910003764 A CN 200910003764A CN 101494333 B CN101494333 B CN 1014943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piece
concave part
contact
tub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37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4333A (zh
Inventor
清水徹
高桥裕司
八贺昌次
白木富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94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4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4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43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其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小插入阻力的端子和端子连接结构。在通过将一个端子(10)的舌片(11)插入到另一端子(20)的管状部(21)中而连接的端子(10、20)中,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23)设置在管状部(21)中且包括与插入到管状部(21)中的舌片(11)形成接触的接触部(24),并且在接触部(24)的与舌片(11)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或在舌片(11)的与接触部(24)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凹槽部(13),该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沿相对于舌片(11)的插入方向的倾斜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镀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通过将一个端子的舌片插入到另一端子的管状部中而连接的一对端子(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6-294496)。可竖直弹性移位的弹性接触件设置在另一端子的管状部中,并且接触部从其上表面突出。
当一个端子的舌片插入到另一端子的管状部中时,该舌片与弹性接触件的接触部形成接触且朝着后侧移动,同时弹性移位弹性接触件。当舌片在管状部中到达指定位置时,两个端子正确连接并且舌片通过弹性接触件的弹性恢复力牢固地保持在管状部的接触部和壁表面之间。
为了防止腐蚀和改进连接可靠性,通常将锡镀层施加到端子的表面。由于锡镀层是软的,所以它被舌片和接触部的滑动接触刮掉,并且所刮掉的锡镀层被舌片推动从而堆积在相对于舌片的插入方向的前侧处。因此,当舌片到达接触部的顶部附近时,镀层堆积在前方并且需要将所堆积的锡镀层推开以将舌片进一步朝着后侧插入,因此需要较大的插入力。如果端子的插入阻力很大(例如在连接多极连接器时),则需要相当大的力来连接连接器,以克服各个端子的插入阻力总和。这显现出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开发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减小插入阻力。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了该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用于一对电镀端子的端子连接结构,该对电镀端子通过将一个端子的舌片插入到另一端子的管状部中而连接,其中:
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设置在管状部中,并且包括与插入到管状部中的舌片形成接触的接触部,
舌片在管状部中向前移动,同时通过与接触部形成滑动接触来使弹性接触件弹性变形,并且当舌片在管状部中向前移动达到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深度时,该对端子正确连接,并且
在接触部的与舌片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和/或在舌片的与接触部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部,该凹槽部的一个或两个横向边缘沿相对于舌片的插入方向的倾斜方向延伸。
根据这种构造,舌片和接触部的滑动接触位置相对于舌片的插入方向(所刮掉的镀层被推开的方向)横向移位。因此,不可能堆积所刮掉的镀层,结果,不需要很大的力来推开镀层。此外,由于舌片和接触部的滑动接触路径沿两个不同的方向延伸,与路径不分开相比,接触面积增加且接触压力减小那么多。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构造,不需要很大的力来推开镀层且接触压力减小,因此能够减小端子的插入阻力。
凹槽部可以沿舌片的插入方向变窄或加宽。由于凹槽部的两个横向边缘倾斜以沿舌片的插入方向彼此更靠近或远离,所以舌片和接触部的滑动接触位置相对于舌片的插入方向(所刮掉的镀层被推开的方向)横向移位。
舌片的滑动接触轨迹可以从凹槽部的中间位置沿着凹槽部的两个横向边缘向后延伸,并且可以从凹槽部的后端基本上平直向后地延伸。
凹槽部的最大深度可小于其最大宽度,并且/或凹槽部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可大于大约两倍的其最大宽度。
凹槽部的凹槽部宽度最大的位置可用作与接触部或舌片的接触开始时的起始点,并且/或凹槽部的后端位置可用作与接触部或舌片的滑动接触部分的终止位置。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端子,该端子包括至少部分地插入到配合端子的管状部中的舌片,该配合端子具有设置在管状部中或管状部处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舌片在插入到管状部中时与设置在弹性接触件处的接触部基本形成滑动接触,其中:
在舌片的与接触部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凹槽部,该凹槽部的一个或两个横向边缘沿相对于舌片的插入方向的倾斜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端子是包括要插入到配合端子中的舌片的端子,其中:
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设置在管状部中,
舌片在管状部中向前移动,同时通过与设置在弹性接触件处的接触部形成滑动接触来使弹性接触件弹性变形,并且当舌片在管状部中向前移动达到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深度时,该端子与配合端子正确连接,并且
在舌片的与接触部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凹槽部,该凹槽部的两个横向边缘沿相对于舌片的插入方向的倾斜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包括管状部的端子,配合端子的舌片插入到该管状部中,其中:
设置在管状部中或管状部处的弹性接触件包括接触部,该接触部与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管状部中的舌片形成接触,
通过接触部和舌片的滑动接触来使弹性接触件弹性变形,并且当舌片在管状部中向前移动达到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深度时,该端子与配合端子合正确地连接,并且
在接触部的与舌片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凹槽部,该凹槽部的一个或两个横向边缘沿相对于舌片的插入方向的倾斜方向延伸。
舌片的滑动接触轨迹可以从凹槽部的中间位置沿着凹槽部的两个横向边缘向后延伸,并且可以从凹槽部的后端基本上平直向后延伸。
凹槽部的最大深度可小于其最大宽度,并且/或凹槽部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可大于大约两倍的其最大宽度。
凹槽部的凹槽部宽度最大的位置可用作与接触部或舌片的接触开始时的起始点,并且/或凹槽部的后端位置可用作与接触部或舌片的滑动接触部分的终止位置。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连接一对电镀端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舌片的一个端子和具有管状部的另一端子,该管状部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以及
将一个端子的舌片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另一端子的管状部中,由此使弹性接触件与插入到管状部中的舌片形成接触,
其中:
在插入步骤中,舌片在管状部中向前移动,同时通过与接触部形成滑动接触来使弹性接触件弹性变形,并且当舌片在管状部中向前移动达到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深度时,该对端子正确连接,并且
在接触部的与舌片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和/或在舌片的与接触部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部,
其中该凹槽部的一个或两个横向边缘沿相对于舌片的插入方向的倾斜方向延伸。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提供能够减小插入阻力的端子和端子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实施例,但它们的单个特征也可以结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阴端子和阳端子连接之前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平面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状态的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3是舌片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舌片的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5是示出了舌片和接触部的接触开始时的状态的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6是示出了舌片在接触部的顶部上移动的状态的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7是示出了阳端子和阴端子被正确连接的状态的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8是示出了舌片和接触部的滑动接触轨迹的放大平面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阳端子和阴端子连接之前的状态的放大侧视平面图;
图10是阴端子的放大平面图;
图11是阴端子的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12是示出了阴端子和阳端子连接之前的状态的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13是示出了舌片和接触部的接触开始时的状态的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14是示出了舌片在接触部的顶部上移动的状态的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15是示出了阳端子和阴端子被正确连接的状态的放大剖面侧视图;
图16是示出了舌片和接触部的滑动接触轨迹的放大剖视平面图;
图17是示出了常规的舌片和接触部的滑动接触轨迹的放大剖视平面图;以及
图18是示出了插入行程和插入力的关系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50     阳端子(一个端子)
11         舌片
13、52     凹槽部
13S、52S   凹槽部的两个横向边缘
20、51     阴端子(另一端子)
21         管状部
23         弹性接触件
24         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参考图1至图8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根据此实施例的一对端子通过将阳端子10(对应于优选的一个端子)的舌片11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或装配到阴端子20(对应于优选的另一端子)中来彼此连接。两个端子10、20优选都至少部分地电镀有金属镀层或涂层,特别是至少部分地镀锡。在以下描述中,各个端子10、20沿连接方向的前侧称为各个构成部分中的前侧,而图2中的上侧和下侧称为上侧和下侧。
优选通过弯曲、折叠和/或压花(embossing)穿孔的或导电板材料来形成阴端子20,该导电板材料优选由金属制成。阴端子20基本具有沿前后方向FBD窄而长的形状,其中阴端子20的后端与未示出的导线的端部连接(优选地压接或弯曲或折叠到连接中),且其前部分用作管状部21,阳端子10的舌片11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或装配到该管状部21中。
管状部21为沿前后方向FBD较长的(优选为矩形或多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的)管的形式,并且在管状部21的前壁中形成用于允许阳端子10的舌片11沿插入方向ID或基本从前方至少部分地插入的舌片插入孔22。
基本向前延伸的(优选基本为悬臂形的)弹性接触件23设置在管状部21的底壁或基壁21A(或壁部)上方。弹性接触件23在管状部21中竖直地弹性移位且处于如此倾斜的姿势以在自然状态(与阳端子10未连接的状态)中朝着前方接近顶壁21B。
与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管状部21中的舌片11形成接触的接触部24设置在弹性接触件23处(优选在其前端)。舌片11牢固地保持在该接触部24和顶壁21B之间,由此使阳端子10和阴端子20电连接。
接触部24的前表面用作基本上与舌片11形成滑动接触的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朝着前方适度地向下或向外倾斜。当弹性接触件23处于自然状态中时,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相对于插入方向ID和/或朝着后方接近顶壁21B地倾斜。此外,当弹性接触件23处于自然状态中时,能够通过舌片插入孔22从管状部21的前方看到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和顶壁21B之间的竖直间隔优选朝着后方变窄,其中从沿前后方向FBD的中间部到后侧的竖直间隔设定为小于阳端子10的舌片11的厚度。
布置在最接近顶壁21B的位置处的接触部24的顶部或最内部25A优选位于接近接触部24的后端(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后端位置)和/或接近管状部21的前端的位置处。当两个端子10、20都正确连接时,接触部24的顶部25A与舌片11的沿前后方向FBD的中央部分(以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有效边界从舌片11的前端向后远离的位置)保持接触。因此,即使处于正确连接状态中的两个端子10、20沿前后方向FBD相对移位时,如果此移位处于有效边界的范围内,则能够可靠地维持连接状态。
与阴端子20类似,通过弯曲、折叠和/或压花穿孔的或切割的导电板材料来形成阳端子10,该导电板材料优选由金属制成。阳端子10基本具有沿前后方向FBD窄而长的形状,其中阳端子10的后端部与未示出的导线的端部连接(优选地压接或弯曲或者折叠到连接中),并且其前部分用作具有窄而长的形状的舌片11。
优选地,舌片11基本上为横向尺寸大于竖直尺寸的板的形式。因此,即使处于正确连接状态中的两个端子10、20沿横向方向相对移位,如果此移位处于舌片11的横向尺寸的范围内,则能够维持连接状态。舌片11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任一个或两个都倾斜以朝着前端彼此更接近,其中下表面用作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该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与阴端子20的接触部24基本上形成滑动接触。
在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中形成凹槽部13(优选朝着前方加宽)。凹槽部13基本上沿前后方向FBD、在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的横向中间位置处(优选基本在横向居中位置处)从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的后部(优选为后边缘)延伸到接近前端的位置。
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沿两个方向分开以从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的后端基本向前延伸,并且其间的间隔优选朝着前方逐渐增加,并且该间隔(凹槽部13的宽度)在接近凹槽部13的前端的位置处最大。凹槽部13的位于具有最大宽度的位置稍后的位置优选用作与接触部24的接触开始时的起始点,并且凹槽部13的后端位置用作用于首先在接触部24的顶部25A上移动的终止点。在此实施例中,凹槽部13优选基本向前延伸超过起始位置,并且优选具有这种构造,由此,例如,即使舌片11以朝着前方向下稍微倾斜的倾斜姿势插入到舌片插入孔22中,除凹槽部13以外的部分也未与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形成接触(即,凹槽部13一定首先形成接触)。凹槽部13的深度在其沿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处最大。
在此实施例中,凹槽部13的最大宽度B1大约为0.15mm,其最大深度H1小于最大宽度B1,优选大约为最大宽度B1的一半或更小,或大约为0.07mm,并且/或其沿前后方向的长度L1大于大约两倍的最大宽度B1,更优选地大于大约三倍的最大宽度B1,最优选为大约0.55mm(参见图2和图3)。这些尺寸不限于此并可以正确确定。
接下来,描述如上构造的阳端子10和阴端子20的连接。
当利用基本上沿前后方向FBD彼此相对的阳端子10的舌片11和阴端子20的舌片插入孔22使两个端子10、20变得彼此更接近时,舌片11穿过舌片插入孔22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管状部21中。然后,舌片11的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的后部、优选为基本上后半部(形成有凹槽部13的部分)与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前部、优选基本上与前半部形成接触(参见图5)。换句话说,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与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形成接触。
当两个端子10、20变得更靠近时,舌片11向前或沿插入方向ID移动,同时加宽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和顶壁21B之间的间隔。在此期间,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和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形成滑动接触并且弹性接触件23沿着与插入方向ID交叉的方向、优选基本上向下或向外弹性变形。由于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优选如此倾斜以朝着前方(沿舌片11的插入方向ID)彼此更远离,所以随着舌片11向前或沿插入方向ID移动,舌片11和接触部24的滑动接触位置(即,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和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滑动接触位置)逐渐向内(朝着彼此接近的侧)移位。具体地,当舌片11与接触部24的接触开始时,存在沿宽度方向WD隔开的两个滑动接触位置。随着舌片11向前移动,两个滑动接触位置向后移动且彼此变得更靠近。此时,被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和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滑动接触所刮掉的镀层每次都被从滑动接触位置(相对于滑动接触方向横向地)向前推开。然后,舌片11的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的后端(凹槽部13的后端)到达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后端(接触部24的顶部25A)(参见图6)。通过使两个端子10、20进一步靠近,舌片11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管状部21中的适当位置,并且两个端子10、20正确地连接(参见图7)。
图8示出了在舌片11与接触部24的接触开始之后直到两个端子10、20到达正确的连接位置时的滑动接触轨迹M1、M2。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滑动接触轨迹M1具有向前方开口的基本V形,并且其后端位于接触部24的顶部25A处。具体地,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直到顶部25A的滑动接触路径优选沿两个方向分叉。当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经过顶部25A时,只有顶部25A与舌片11形成接触以确保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接触压力。
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的滑动接触轨迹M2从凹槽部13的中间位置(两个横向边缘的中间位置)沿着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向后延伸,并且从凹槽部13的后端(阳侧滑动接触表面12的后端)基本上平直向后延伸。该滑动接触轨迹M2的前端位置是与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接触开始时的起始位置,阴侧滑动接触表面12的后端是到达接触部24的顶部25A的终止位置。当两个端子10、20正确连接时,滑动接触轨迹M2的后端位置是与接触部24保持接触的位置。
图18示出了曲线图,该曲线图示出了阳端子10的插入行程和插入力(插入阻力)的关系(通过实线示出与第一实施例的端子10、20的连接有关的插入行程和插入力)。阳端子10的插入力的值优选在舌片11与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接触开始之后逐渐增加,当舌片11经过接触部24的顶部25A附近时达到适度的峰值,并且之后变得恒定或基本上恒定。该曲线图还通过点划线示出了与常规端子(这些端子未形成有凹槽部13)的连接有关的插入行程和插入力。图17示出了连接常规端子时的滑动接触轨迹M1、M2。在连接常规端子的情况中,舌片经过接触部的顶部附近时的峰值非常大,如图18的曲线图所示。峰值因为以下原因以如此方式增加。如果舌片没有凹槽部,则舌片和接触部的滑动接触路径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如图17的滑动接触轨迹M2所示。然后,被舌片和接触部的滑动接触所刮掉的镀层随着舌片向前移动而被向前推开,并且舌片向前移动同时将所推开的镀层向前推动到滑动接触路径上。因此,镀层堆积在接触部的顶部上,且必须有用于推开所堆积的镀层的力才能进一步朝着后侧插入舌片。因此,在顶部附近的插入力的峰值变得非常大。
然而,由于在此实施例中滑动接触路径沿倾斜方向(不同于镀层被推开的方向的方向)移位,所以不可能或几乎不可能在顶部25A附近堆积镀层,因而不需要用于推开镀层的力并且也能减小插入力的峰值。由于舌片11和接触部24的滑动接触路径是分叉的或分开的,与舌片11和接触部24以直线形成滑动接触时相比,增加了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减小接触压力那么多。
换句话说,根据此实施例的构造,不需要或几乎不需要用于推开镀层的力,并且此外,接触压力减小。因此,能够抑制或有力地减小端子10、20的插入力(插入阻力)的峰值,并且插入阻力能够比之前急剧减小。所以,能够减小连接连接器所需的力并且能够改进此连接操作的可操作性。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第一实施例,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倾斜以沿着舌片11的插入方向ID彼此更远离,所以舌片11和接触部24的滑动接触位置相对于舌片11的插入方向ID逐渐横向移位。因此,不可能在一个位置上堆积所刮掉的镀层,结果,不需要用于推开镀层的力。此外,由于舌片11和接触部24的滑动接触路径优选是分叉的或分开的,与路径不分叉的情况相比,接触面积增加并且接触压力减小那么多。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构造,不需要用于推开镀层的力,并且接触压力减小。因此,能够减小端子10、20的插入阻力。
因而,为了提供能够减小插入阻力的端子和端子连接结构,在通过将一个端子10的舌片11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另一端子20的管状部21中的端子10、20中,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23设置在管状部21中或管状部21处且包括与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管状部21中的舌片11形成接触的接触部24,并且在接触部24的与舌片11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和/或在舌片11的与接触部24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部13,该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沿相对于舌片11的插入方向ID的倾斜方向延伸。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9至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端子。
根据此实施例的阳端子50和阴端子51与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不同在于:不是在阳端子50中而是在阴端子51中形成凹槽部5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或相似的构造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不进行重复描述。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根据此实施例的阴端子51包括管状部21,阳端子50的舌片11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该管状部21中,并且弹性接触件23设置在管状部21中或管状部21处。与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管状部21中的舌片11形成接触的接触部24设置在弹性接触件23处。
在接触部24的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中形成朝着前方加宽的凹槽部52。凹槽部52基本沿前后方向FBD在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横向中间位置处(优选基本在横向居中位置处)从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后部(优选为后端或顶部25A)延伸到接近前端的位置。
凹槽部52的两个横向边缘52S沿两个方向分开以从阴侧滑动接触表面25的后端基本向前延伸,并且其间的间隔朝着前方逐渐增加且该间隔(凹槽部52的宽度)在接近凹槽部52的位置处最大。凹槽部52的凹槽部52宽度最大的位置优选用作与舌片11的接触开始时的起始点(参见图16),并且/或凹槽部52的后端位置优选用作与舌片11的滑动接触部分的终止位置。凹槽部52的深度优选在沿前后方向的其中央位置处最大。
在此实施例中,凹槽部52的最大宽度B2是0.15mm,其最大深度H2小于最大宽度B1,优选大约为最大宽度B1的一半或小于最大宽度B1或者优选为大约0.06mm,并且/或其沿前后方向的长度L2大于大约两倍的最大宽度B1,更优选地大于大约三倍的最大宽度B1,最优选为大约0.70mm(参见图10和图11).这些尺寸可以不同并且可以适当地确定。
在连接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阳端子50和阴端子51时的滑动接触轨迹M1、M2(见图16)和插入行程与插入力(插入阻力)的关系(参见图18)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类似(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的连接有关的插入行程和插入力的关系通过点线示出)。换句话说,不需要用于推开所堆积的镀层的力,并且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减小接触压力的效果。结果,能够减小端子的插入阻力。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被如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所涵盖。
(1)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23为向前延伸的悬臂的形式,但它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它可以弹性变形。例如,弹性接触件23可以是向后延伸的悬臂或可以在两端被支撑。
(2)虽然根据上述实施例凹槽部13(52)朝着前方加宽,但凹槽部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其两个横向边缘沿相对于舌片的插入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例如,凹槽部可以沿倾斜方向延伸而其宽度固定,或与上述实施例相反可以朝着前方变窄。以任一种形状,都可以获得能够减小端子的插入阻力的效果。
(3)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阳端子10和阴端子20压接到与导线的端部的连接中,但是端子也可以例如通过焊接、压配合、绝缘移位等连接并且/或可以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外壳中,而不限于上述类型。

Claims (11)

1.一种用于一对电镀端子(10、20;50、51)的端子连接结构,所述一对电镀端子(10、20;50、51)通过将一个端子(10;50)的舌片(11)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另一端子(20;51)的管状部(21)中而连接,其中:
在管状部(21)中或管状部(21)处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23),并且该弹性接触件包括与插入到管状部(21)中的舌片(11)相接触的接触部(24),
舌片(11)在管状部(21)中向前移动,同时通过与接触部(24)滑动接触来使弹性接触件(23)弹性变形,并且当舌片(11)在管状部(21)中向前移动至指定深度时,所述一对端子(10、20;50、51)正确连接,并且
在接触部(24)的与舌片(11)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部(13;52),和/或在舌片(11)的与接触部(24)形成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部(13;52),
其中,所述凹槽部(13;52)的一个或两个横向边缘(13S;52S)沿着相对于舌片(11)的插入方向(ID)而倾斜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凹槽部(13;52)沿舌片(11)的插入方向(ID)变窄或加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舌片(11)的滑动接触轨迹(M2)从凹槽部(13)的中间位置沿着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向后延伸,并且从凹槽部(13)的后端基本上平直向后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凹槽部(13)的最大深度(H1)小于凹槽部(13)的最大宽度(B1),和/或凹槽部(13)沿前后方向(FBD)的长度(L1)比凹槽部(13)的最大宽度(B1)的大约两倍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在所述凹槽部(13;52)中,宽度最大的位置用作与接触部(24)或舌片(11)的接触开始时的起始点,并且/或凹槽部(13;52)的后端位置用作与接触部(24)或舌片(11)的滑动接触部分的终止位置。
6.一种电镀端子(10),包括至少部分地插入到配合端子(20)的管状部(21)中的舌片(11),所述配合端子(20)具有设置在管状部(21)中或管状部(21)处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23),在舌片(11)插入到管状部(21)中后,舌片与设置在弹性接触件(23)处的接触部(24)基本滑动接触,其中:
在舌片(11)的与接触部(24)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有凹槽部(13),所述凹槽部(13)的一个或两个横向边缘(13S)沿着相对于舌片(11)的插入方向(ID)而倾斜的方向延伸。
7.一种电镀端子(51),包括管状部(21),配合端子(50)的舌片(11)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管状部(21)中,其中:
设置在管状部(21)中或管状部(21)处的弹性接触件(23)包括接触部(24),所述接触部(24)与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管状部(21)中的舌片(11)相接触,
通过接触部(24)和舌片(11)的滑动接触来使弹性接触件(23)弹性变形,并且当舌片(11)在管状部(21)中向前移动至指定深度时,端子(51)与配合端子(50)正确连接,并且
在接触部(24)的与舌片(11)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有凹槽部(52),所述凹槽部(52)的一个或两个横向边缘(52S)沿着相对于舌片(11)的插入方向(ID)而倾斜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镀端子,其中,所述舌片(11)的滑动接触轨迹(M2)从凹槽部(13)的中间位置沿着凹槽部(13)的两个横向边缘(13S)向后延伸,并且从凹槽部(13)的后端基本上平直向后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镀端子,其中,所述凹槽部(13)的最大深度(H1)小于凹槽部(13)的最大宽度(B1),和/或凹槽部(13)沿前后方向(FBD)的长度(L1)比凹槽部(13)的最大宽度(B1)的大约两倍还大。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镀端子,其中,在所述凹槽部(13;52)中,宽度最大的位置用作与接触部(24)或舌片(11)的接触开始时的起始点,并且/或凹槽部(13;52)的后端位置用作与接触部(24)或舌片(11)的滑动接触部分的终止位置。
11.一种连接一对电镀端子(10、20;50、5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舌片(11)的一个端子(10;50)和具有管状部(21)的另一端子(20;51),所述管状部(21)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23),以及
将该一个端子(10;50)的舌片(11)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另一端子(20;50)的管状部(21)中,由此使弹性接触件(23)的接触部(24)与插入到管状部(21)中的舌片(11)相接触,
其中:
在插入步骤中,舌片(11)在管状部(21)中向前移动,同时通过与接触部(24)滑动接触来使弹性接触件(23)弹性变形,并且当舌片(11)在管状部(21)中向前移动至指定深度时,所述一对端子(10、20;50、51)正确连接,并且
在接触部(24)的与舌片(11)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和/或在舌片(11)的与接触部(24)滑动接触的部分中形成至少一个凹槽部(13;52),其中,所述凹槽部(13;52)的一个或两个横向边缘(13S;52S)沿着相对于舌片(11)的插入方向(ID)而倾斜的方向延伸。
CN2009100037645A 2008-01-25 2009-02-01 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43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5274 2008-01-25
JP2008015274 2008-01-25
JP2008015274A JP2009176617A (ja) 2008-01-25 2008-01-25 端子および端子の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4333A CN101494333A (zh) 2009-07-29
CN101494333B true CN101494333B (zh) 2012-04-18

Family

ID=40410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376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4333B (zh) 2008-01-25 2009-02-01 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89722B2 (zh)
EP (1) EP2086062A1 (zh)
JP (1) JP2009176617A (zh)
CN (1) CN1014943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3560B2 (ja) * 2008-04-07 2012-11-1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雄端子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5179926B2 (ja) * 2008-04-07 2013-04-1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雄端子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111682340A (zh) * 2011-04-01 2020-09-18 捷利知产股份有限公司 具卡定构造之正反双面电连接之电子装置及其组合
DE102011078545A1 (de) * 2011-07-01 2013-01-03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s Kontaktelement
JP5397447B2 (ja) * 2011-10-13 2014-01-2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雄端子
JP6124537B2 (ja) * 2012-09-03 2017-05-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メス端子
JP6080821B2 (ja) * 2014-09-17 2017-02-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
TWI545852B (zh) * 2015-03-13 2016-08-11 金峰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插座
JP2017010703A (ja) * 2015-06-19 2017-01-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端子接続構造
CN111050939B (zh) * 2017-05-31 2022-10-11 佳能株式会社 管状体和制造管状体的方法
JP6939625B2 (ja) * 2018-02-15 2021-09-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JP6802227B2 (ja) 2018-09-14 2020-12-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518A (en) * 1993-12-13 1997-11-25 United Technologies Automotive, Inc. Female and ma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requiring low insertion forces
US5695352A (en) * 1994-09-09 1997-12-0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CN2347278Y (zh) * 1998-02-25 1999-11-03 徐福裕 记忆卡插座的端子
GB2342236A (en) * 1998-08-14 2000-04-05 Whitaker Corp Reduced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74578A (fr) * 1960-09-12 1961-10-27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systèmes connecteurs du type broche et douille
US4408824A (en) * 1981-06-08 1983-10-11 Amp Incorporated Wire-in-slot terminal
DE3906207A1 (de) * 1989-02-28 1990-09-06 Daut & Rietz Trw Flachkontaktfeder fuer stecker von elektrischen steckverbindern
JP3156957B2 (ja) * 1995-08-29 2001-04-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2015803A (ja) * 2000-06-30 2002-01-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の接続構造
JP2003331964A (ja) * 2002-05-15 2003-11-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JP2004006132A (ja) * 2002-05-31 2004-01-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DE10235053A1 (de) * 2002-07-31 2004-02-12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ntaktstückes
JP2004095241A (ja) * 2002-08-30 2004-03-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接続構造
US6905376B2 (en) 2003-04-15 2005-06-14 J.S.T. Mfg. Co., Ltd. Terminal
US6994578B1 (en) * 2004-08-28 2006-02-07 Solidlite Corporation Micro-connector structur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4532308B2 (ja) * 2005-02-21 2010-08-25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電気コネクタの接続端子
JP4548190B2 (ja) 2005-04-13 2010-09-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US20090170381A1 (en) * 2006-05-16 2009-07-02 Christopher Sommovigo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JP4912244B2 (ja) * 2007-07-13 2012-04-1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078567B2 (ja) * 2007-11-16 2012-11-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電線用圧着端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518A (en) * 1993-12-13 1997-11-25 United Technologies Automotive, Inc. Female and ma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requiring low insertion forces
US5695352A (en) * 1994-09-09 1997-12-0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CN2347278Y (zh) * 1998-02-25 1999-11-03 徐福裕 记忆卡插座的端子
GB2342236A (en) * 1998-08-14 2000-04-05 Whitaker Corp Reduced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4333A (zh) 2009-07-29
JP2009176617A (ja) 2009-08-06
US20090191768A1 (en) 2009-07-30
EP2086062A1 (en) 2009-08-05
US7789722B2 (en) 2010-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4333B (zh) 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US8152576B2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EP2485334B1 (en) Multi-contact terminal fitting
CN101552399B (zh) 端子接头
EP2244334B1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method of forming it
US8128441B2 (en)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ing structure
EP1351338B1 (en) A terminal fitting
US8454394B2 (en)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an auxilary resilient piece
US20130288548A1 (en) Terminal fitting
JP7054432B2 (ja) 雄端子金具及び雌端子金具
US20030216085A1 (en) Terminal fitting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it
EP1919036A2 (en) A terminal fitting and a connecting method
CN109326910A (zh) 阴端子
CN104218354B (zh) 阴端子配件
CN101431194B (zh) 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JP6807024B2 (ja) 雌端子
CN100541924C (zh) 阳性端子接头,用于该接头的板材以及形成该接头的方法
CN105940565B (zh) 阴端子
CN108028484A (zh) 端子的连接构造以及连接器装置
JP3122589U (ja) 端子金具
CN201117850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167623A (zh) 阳端子配件
EP0755096A1 (en) A female terminal metal fittings and a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CN2781585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0941454Y (zh) 电连接器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