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6910A - 阴端子 - Google Patents

阴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6910A
CN109326910A CN201810802255.8A CN201810802255A CN109326910A CN 109326910 A CN109326910 A CN 109326910A CN 201810802255 A CN201810802255 A CN 201810802255A CN 109326910 A CN109326910 A CN 109326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contact
side main
female end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22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天野敬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26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69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阴端子,能够通过缩短往低导电率的阳端子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并增加往高导电率的阴端子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从而抑制阴阳端子间的电阻。一种阴端子(10),其与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阳侧主体部(41)的阳端子(40)嵌合,阴端子具备:阴侧主体部(11),阳侧主体部从前方插通到阴侧主体部;弹性接触片(23),其从相对于阴端子与阳端子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一方的方向与阳侧主体部发生弹性接触;接受部(16),其从与一方的方向相反的另一方的方向与阳侧主体部抵接,作为接受部与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受侧触点部(19)位于比作为弹性接触片与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触片侧触点部(27)靠前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阴端子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揭示的技术涉及一种阴端子。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阴端子的一例,已知有日本特开2008-117650号公报(后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端子零件。这种端子零件被称为阴型端子,具备:在前后方向贯通而呈现方筒状的筒状嵌合部;设在筒状嵌合部后方的电线连接部;以及将筒状嵌合部和电线连接部连结的连结部。
电线连接部呈现开放筒状,电线的芯线通过压接而连接。筒状嵌合部构成为具备:作为底面的水平基板;作为上表面的水平接受板;以及与基板及接受板呈大致直角的左右一对的侧板。
筒状嵌合部内收纳有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片的形态为从该基板的前端往后方回折而延伸成为悬臂状。在弹性接触片的最高的位置形成有触点部,该触点部是通过敲打使得弹性接触片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成为隆起状而形成的触点。
通过将接受板的一部分以与接受板大致平行的方式向下方(弹性接触片侧)敲打,从而形成接触部,接触部的下表面(与弹性接触片对置的面)为呈现水平而平坦状的接触面。
作为端子零件的连接对象的对方侧端子被称为阳型端子,在前端部形成有突片(tab),突片形成为前后方向细长且水平的板状。
当端子零件与对方侧端子嵌合时,对方侧端子的突片会插入至端子零件的弹性接触片与接受板的接触部之间。此时,弹性接触片的触点部会从下方与对方侧端子的突片的下表面发生弹性接触。由此,对方侧端子的突片的上表面与接受板的接触部抵接。
当在端子零件与对方侧端子嵌合的状态下施加电压于对方侧端子时,电流会从对方侧端子的突片开始并经由弹性接触片的触点部以及接受板的接触部与突片的触点,而流往端子零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176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由于端子零件的接受板的接触部的下表面为平坦状,故当端子零件与对方侧端子嵌合时,虽然接受板的接触部和突片发生面接触,但若因振动等而对突片施力使突片倾斜的话,突片与接受板的接触部就会变成点接触。此时,因为随着突片的倾斜程度而使得触点位置会有所不同,故存有突片与接受板的接触部的触点位置不定的问题。此外,一般而言阴型的端子零件的材质与阳型的对方侧端子的材质不同,阴型的端子零件比阳型的对方侧端子有更高的导电率。因此,突片与接受板的接触部的触点位置位于比弹性接触片的触点部靠前方(突片的前端侧)的位置的情况下,与触点位置位于比弹性接触片的触点部靠后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存有往突片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变长,端子间的电阻变大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说明书揭示的阴端子,其与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阳侧主体部的阳端子嵌合,所述阴端子具备阴侧主体部、弹性接触片以及接受部;所述阳侧主体部从前方插通到所述阴侧主体部,所述弹性接触片从相对于所述阴端子与所述阳端子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一方的方向与所述阳侧主体部发生弹性接触,所述接受部从与所述一方的方向相反的另一方的方向与所述阳侧主体部抵接;作为所述接受部与所述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受侧触点部位于比作为所述弹性接触片与所述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触片侧触点部靠前方的位置。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由于接受侧触点部比接触片侧触点部靠前方,故与现有的接受侧触点部比接触片侧触点部靠后方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往阳侧主体部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而减少阴阳端子间的电阻。
此外能够为以下结构:所述阴侧主体部具有供所述阳侧主体部插通的开口部体;所述弹性接触片具有回折部,所述回折部形成为从所述开口部的前缘以悬臂状向后方回折的形状;在所述回折部设有突条部,所述突条部向所述另一方的方向突出成突条状;所述接触片侧触点部设在所述突条部上。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弹性接触片与阳侧主体部的触点会确定在突条部上,使触点位置得以明确。
此外能够为以下结构:所述接受部形成为向所述一方的方向突出的山形状,并具备前侧倾斜部以及后侧倾斜部,所述前侧倾斜部以所述接受侧触点部作为顶点而位于前侧,并向所述另一方的方向倾斜,所述后侧倾斜部位于后侧而向所述另一方的方向倾斜;所述前侧倾斜部为比所述后侧倾斜部陡峭的倾斜,所述接受侧触点部设在所述阴侧主体部的所述开口部侧。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由于接受侧触点部的位置在开口部侧,故能够缩短往阳侧主体部流动的电流路径。
此外能够为以下结构:所述接受部在所述阴侧主体部内的宽度方向并排配置多个。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接受侧触点部为多个,故能够谋求降低阴阳端子间的接触电阻。此外,通过增加阳侧主体部与接受部之间的触点,能够防止阳侧主体部在阴侧主体部内的晃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揭示的阴端子,能够通过缩短往低导电率的阳端子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并增加往高导电率的阴端子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从而抑制阴阳端子间的电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阴壳体与阳壳体嵌合时的剖面图(正向嵌合的情形)。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阴壳体与阳壳体嵌合时的剖面图(斜向嵌合的情形)。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阴端子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沿图3的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2中的从下方观看接受部时的剖面图,是与图4对应的剖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3中的从下方观看接受部时的剖面图,是与图4对应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4中的从下方观看接受部时的剖面图,是与图4对应的剖面图。
图8是参考例1中的阴端子的剖面图。
图9是参考例1中的沿图8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0是参考例2中的阴端子的剖面图。
图11是参考例2中的沿图10的C-C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见图1至图4说明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阴端子10是被收纳在阴壳体50使用。阴壳体50与收纳有阳端子40的阳壳体70嵌合。当阴壳体50与阳壳体70嵌合时,阴端子10会与阳端子40嵌合。后续的说明中,将图1至图4中的X方向设为前方,Z方向设为上方,Y方向设为右方。
阴端子10是通过将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如图3、图4所示,阴端子10具备呈现方筒状且在前后方向开口的阴侧主体部11。阴侧主体部11具备上侧的顶壁13、下侧的底壁21、将顶壁13的侧缘与底壁21的侧缘之间连结的一对侧壁20及弹性接触片23。
如图3所示,顶壁13通过将2张板上下重叠设置而构成,由上侧的上侧顶壁14及下侧的下侧顶壁15构成。在下侧顶壁15的前侧设有向下方突出成山状的接受部16。如图4所示,接受部16在左右方向並排配置2个。接受部16的顶点成为与后述阳侧主体部41接触的接受侧触点部19。如图3所示,接受部16由从接受侧触点部19向前侧倾斜的前侧倾斜部17及向后侧倾斜的后侧倾斜部18构成。后侧倾斜部18为平缓的倾斜,前侧倾斜部17为比后侧倾斜部18陡峭的倾斜。由此方式,接受侧触点部19的位置处于阴侧主体部11的前侧的开口部12的附近。
如图3所示,底壁21为板状,在比中央稍微靠后侧设有开口的卡止孔22。虽未图示,但从底壁21的后端向后方突出设置有电线连接部。虽未图示,但在电线连接部固定有电线的芯线,阴端子10与电线为电连接。在电线插通有未图示的橡胶栓,在电线连接部固定有被电线插通的橡胶栓。
如图3所示,弹性接触片23具备第1回折部(回折部)25、第2回折部29以及过度挠曲防止部31。第1回折部25形成为从底壁21的前端经由第1基端部24向后方回折的形状。此外,在第1回折部25设有从上表面以突条(bead)状向上方突出的突条部26。第2回折部29形成为从第1回折部25的后端经由第2基端部28向底壁21倾斜地往前方回折的形状。过度挠曲防止部31形成为从第2回折部29的前端经由第3基端部30向上侧弯折90度的形状。通过设置过度挠曲防止部31,例如在当阳端子40以明显倾斜的状态与阴端子10嵌合时,弹性接触片23会被往下方较强地按压,但此时过度挠曲防止部31的前端会碰触第1回折部25而阻止第1回折部25往下方的位移,从而防止弹性接触片23过度挠曲而塑性变形。
如图1所示,阴壳体50具备:板状的壳主体部51;从壳主体部51向前方开口成罩状的阴侧罩部52;从壳主体部51向前后方向突出的阴端子收纳部53;以及设置在壳主体部51的下方的锁定臂63。
如图1所示,阴端子收纳部53由比壳主体部51靠前方的阴侧主体收纳部54及比壳主体部51靠后方的橡胶栓收纳部61构成。阴侧主体收纳部54及橡胶栓收纳部61在前后方向开口,阴侧主体收纳部54的内部空间与橡胶栓收纳部61的内部空间连通。在阴侧主体收纳部54收纳有阴端子10的阴侧主体部11。虽未图示,在橡胶栓收纳部61插通有与阴端子10的电线连接部连接的电线,被电线插通的橡胶栓收纳在橡胶栓收纳部61的内部。
如图1所示,在阴端子收纳部53设有从阴端子收纳部53的内部的下表面立起而向前方延伸的矛状部55。从矛状部55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设置有阴端子卡止部56。矛状部55具有可挠性,在将阴侧主体部11收纳在阴侧主体收纳部54时,矛状部55向下方挠曲而使阴侧主体部11被收纳。在阴侧主体部11的卡止孔22插通有矛状部55的阴端子卡止部56。由此方式,防止阴端子10向后方脱落。在阴端子收纳部53的内部的前方设有阴侧主体支承部58,从下方与阴侧主体部11抵接,而支承阴侧主体部11。在阴侧主体收纳部54及阴侧主体支承部58的前端设有前壁59。由此方式,由于当阴端子10向前方位移时阴侧主体部11的前端会与前壁59抵接,故能够防止阴端子10从阴侧主体收纳部54内向前方脱落。在前壁59开设有用于后述阳侧主体部41插通的阳端子插通孔60。
如图1所示,锁定臂63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壳主体部51与锁定臂63通过臂基端部64而相连。锁定臂63具有可挠性,能够以臂基端部64作为轴,而在上下方向呈跷跷板状的方式位移。在锁定臂63的前端部设有锁定部66。
阳端子40是通过将金属板料进行冲压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如图1所示,具备板状的阳侧主体部41。用于阳端子40的金属板料的导电率一般而言设定为比用于阴端子10的金属板料的导电率低。阳壳体70具备:未图示的阳端子收纳部;以及向阳端子40的嵌合方向开口的阳侧罩部71。从阳侧罩部71的下部的前端向下方突出设置有阳侧壳体卡止部72。在未图示的阳端子收纳部收纳有阳端子40。阳端子40在未图示的阳端子收纳部内是以稍微晃动的状态被收纳。
当阴壳体50与阳壳体70嵌合时,阳侧壳体卡止部72会与锁定部66触碰而使锁定臂63向下方弯曲。在阴壳体50和阳壳体70的嵌合完成的状态,若将阳壳体70向后方抽拉,则阳侧壳体卡止部72会与锁定部66抵接。由此方式,能够防止阳壳体70从阴壳体50脱落。如图2所示,由于阳侧罩部71与阴侧罩部52之间设有间隙,故即使在阳壳体70稍微倾斜的状态下,阳壳体70仍能够和阴壳体50嵌合。
当阴壳体50与阳壳体70嵌合,阴端子10与阳端子40嵌合时,如图1所示,设置在弹性接触片23的第1回折部25上的突条部26会从下方与阳侧主体部41发生弹性接触。从而,通过设置突条部26,弹性接触片23与阳侧主体部41的触点会固定于突条部26上,使触点位置得以明确。
阳侧主体部41与在左右并排配置的2个接受部16的接受侧触点部19发生弹性抵接。由此方式,阴端子10与阳端子40以3点接触,使阴端子10与阳端子40电连接。像这样,由于阳侧主体部41与2个接受部16以2点接触,故阳侧主体部41在阴侧主体部11内不容易发生以嵌合方向为轴而在旋转方向晃动。
阴端子10的接受部16的后侧倾斜部18的倾斜度设定为:比将阳端子40在上下方向的最大晃动和阳壳体70在阴壳体50内的上下方向的最大晃动相加时的阳侧主体部41的最大斜度更加倾斜。通过此种方式,如图2所示,阳侧主体部41即使以倾斜的状态插通到阴侧主体部11的内部,阳侧主体部41也不会接触除了阴端子10的突条部26上的触点以及2个接受侧触点部19以外的点,能够确保上述的3点接触。
接着,针对实施方式1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阳壳体70与阴壳体50嵌合时,阳端子40的阳侧主体部41会一边沿着阴端子10的弹性接触片23的突条部26滑动而一边插通阴侧主体部11的内部。如图1所示,当阳壳体70与阴壳体50的嵌合结束时,阳侧主体部41会与弹性接触片23的突条部26发生弹性接触,由此方式与2个接受侧触点部19发生弹性接触。此时,由于接受侧触点部19为2个,故与接受侧触点部为1个的结构相比接触电阻变少,故能够减少阳端子40与阴端子10之间的电阻。
接着,当对阳端子40施加电压时,电流会从阳侧主体部41经由2个接受侧触点部19及突条部26上的触点,而流向阴侧主体部11。此时,由于接受侧触点部19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处于比突条部26上的触点靠前方的开口部12侧,故与现有的接受侧触点部处于比突条部上的触点靠后方的开口部侧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往阳侧主体部41流动的电流路径。因此,由于阴侧主体部11的导电率比阳侧主体部41的导电率高,故能够减少阳端子40与阴端子10之间的电阻。
接着,如图2所示,当阳壳体70与阴壳体50嵌合时,阳壳体70以倾斜的状态进行嵌合。这种情形下,阳侧主体部41与弹性接触片23的突条部26上的触点和2个接受侧触点部19以3点接触。因此,与阳壳体70以没有倾斜的状态进行嵌合的情形相同,往阳侧主体部41流动的电流路径相比于现有的结构变短。因此,能够减少阳端子40与阴端子10之间的电阻。
根据如以上的实施方式1,由于接受侧触点部19位于接触片侧触点部27的前方,故与现有的接受侧触点部位于接触片侧触点部的后方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往阳侧主体部41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而减少阳端子40与阴端子10之间的电阻。
此外,弹性接触片23与阳侧主体部41的触点会确定在突条部26上,使触点位置得以明确。
此外,由于接受侧触点部19的位置在开口部12侧,故能够更加缩短往阳侧主体部41流动的电流路径。
此外,由于接受侧触点部19为多个,故能够谋求降低阳端子40与阴端子10之间的接触电阻。此外,通过增加阳侧主体部41与接受部16之间的触点,能够防止阳侧主体部41在阴侧主体部11内的晃动。
<实施方式2>
参见图5说明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的阴端子10中,接受部16在左右方向配置有2个,但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阴端子10A中,接受部16A为1个,这点不同。接受部16A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备前侧倾斜部17A和后侧倾斜部18A。由于接受部16A与阳侧主体部41的触点为1个,故与实施方式1相比,接受部16A与阳侧主体部41之间的接触电阻会增加。此外,与实施方式1相比,阳侧主体部41容易以嵌合方向为轴而在旋转方向晃动。其他结构及作用效果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内容相同,故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3>
参见图6说明实施方式3。
如图6所示,在实施方式3的阴端子10B中,与实施方式2同样接受部16B为1个,但接受部16B的前侧倾斜部17B及后侧倾斜部18B的前端在左右方向较长,此外后侧倾斜部18B在左右方向的宽度随着朝向后方变窄,这点与实施方式2不同。由此方式,与实施方式2相比,能够抑制以阳侧主体部41的嵌合方向为轴而在旋转方向晃动。其他结构及作用效果由于与实施方式2的内容相同,故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4>
参见图7说明实施方式4。
如图7所示,在实施方式4的阴端子10C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左右方向并排配置2个接受部16C,但后侧倾斜部18C的倾斜度与前侧倾斜部17C相同,这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他结构及作用效果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内容相同,故省略说明。
<参考例1>
参见图8、图9说明参考例1。
如图8所示,参考例1的阴端子110的下侧顶壁115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不同。下侧顶壁115具备第1接受部116与第2接受部117。第1接受部116设置在阴侧主体部11的开口部12侧,从下侧顶壁115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第2接受部117设置在第1接受部116的后方,从下侧顶壁115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第1接受部116与第2接受部117之间空着一定的间隔配置。
如图8所示,第2接受部117具有如下构成:呈现平坦形状的平坦部119;从平坦部119的前端向前方倾斜的前侧倾斜部118;以及从平坦部119的后端向后方倾斜的后侧倾斜部120。如图9所示,第1接受部116及第2接受部117在左右方向并排配置2个。其他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
接着,针对参考例1的作用进行说明。
虽未图示,当阳端子40与阴端子110嵌合时,阳侧主体部41会与弹性接触片23的突条部26发生弹性接触,并以此方式与第1接受部116的顶点及第2接受部117的平坦部119的面发生弹性接触。像这样,由于设有平坦部119,故即使例如阳端子40因振动等而摇晃,通过阳侧主体部41与平坦部119碰触,从而阳端子40的振动会被阴端子110吸收。由此方式,阴端子110与实施方式1的阴端子10相比为抵抗振动等较强的结构。然而,若因振动等使阳侧主体部41与第1接受部116之间的接触分开,则触点变成只有突条部26与平坦部119的面这2点,往阳侧主体部41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变长,从而增加阳端子40与阴端子110之间的电阻。其他作用效果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内容相同,故省略说明。
<参考例2>
参见图10、图11说明参考例2。
如图10、图11所示,参考例2的阴端子210与实施方式1相比,下侧顶壁215的形状不同。下侧顶壁215具备第1接受部216和第2接受部220。
第1接受部216位于下侧顶壁215的前方,从下侧顶壁215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第1接受部216具有如下构成:呈现平坦形状的第1平坦部218;从第1平坦部218的前端向前方倾斜的第1前侧倾斜部217;以及从第1平坦部218的后端向后方倾斜的第1后侧倾斜部219。
第2接受部220位于下侧顶壁215的后方,从下侧顶壁215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第2接受部220由如下部分构成:呈现平坦形状的第2平坦部221;以及从第2平坦部221的后端向后方倾斜的第2后侧倾斜部222。如图11所示,第1接受部216在左右方向并排配置2个,第2接受部220位于下侧顶壁21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2个第1接受部216的后端与第2接受部220的前端相连。其他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
接着,针对参考例2的作用进行说明。
虽未图示,当阳端子40与阴端子210嵌合时,阳侧主体部41会与弹性接触片23的突条部26发生弹性接触,并以此方式与2个第1平坦部218的面及第2平坦部221的面接触。从而,由于设有第2平坦部221,故即使例如阳端子40因振动等而摇晃,通过阳侧主体部41与第2平坦部221碰触,阳端子40的振动会被阴端子210吸收。由此方式,阴端子210与实施方式1的阴端子10相比为抵抗振动等较强的结构。然而,若因振动等使阳侧主体部41与第1平坦部218之间的接触分开,则触点变成只有突条部26与第2平坦部221的面这2点,使往阳侧主体部41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变长,从而增加阳端子40与阴端子210之间的电阻。其他作用效果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内容相同,故省略说明。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揭示的技术并不限于先前的记述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例如以下的各种方式中。
(1)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4中,接受部16、16C的数量为2个,而在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中,接受部16A、16B的数量为1个,但接受部的数量也能够为3个以上。
(2)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4中构成为:在顶壁13侧设有接受部16、16A~16C,在底壁21侧设有弹性接触片23;但也能够构成为:在底壁侧设置接受部,在顶壁侧设置弹性接触片。此外,也能够构成为:在一方的侧壁侧设置接受部,在另一方的侧壁侧设置弹性接触片。
(3)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4中构成为:在弹性接触片23设置突条部26;但也能够构成为不设置突条部26。
(4)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4中构成为:从底壁21的后端向后方突出设置有电线连接部;但也能够构成为:电线接触部从顶壁或侧壁向后方突出。
附图标记说明
10…阴端子
11…阴侧主体部
12…開口部
16…接受部
17…前侧倾斜部
18…后侧倾斜部
19…接受侧触点部
23…弹性接触片
25…第1回折部(回折部)
26…突条部
27…接触片侧触点部
40…阳端子
41…阳侧主体部

Claims (4)

1.一种阴端子,其与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阳侧主体部的阳端子嵌合,
所述阴端子具备阴侧主体部、弹性接触片以及接受部;
所述阳侧主体部从前方插通到所述阴侧主体部,
所述弹性接触片从相对于所述阴端子与所述阳端子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一方的方向与所述阳侧主体部发生弹性接触,
所述接受部从与所述一方的方向相反的另一方的方向与所述阳侧主体部抵接;
作为所述接受部与所述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受侧触点部位于比作为所述弹性接触片与所述阳侧主体部的触点的接触片侧触点部靠前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阴侧主体部具有供所述阳侧主体部插通的开口部体;
所述弹性接触片具有回折部,所述回折部形成为从所述开口部的前缘以悬臂状向后方回折的形状;
在所述回折部设有突条部,所述突条部向所述另一方的方向突出成突条状;
所述接触片侧触点部设在所述突条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接受部形成为向所述一方的方向突出的山形状,并具备前侧倾斜部以及后侧倾斜部,所述前侧倾斜部以所述接受侧触点部作为顶点而位于前侧,并向所述另一方的方向倾斜,所述后侧倾斜部位于后侧而向所述另一方的方向倾斜;
所述前侧倾斜部为比所述后侧倾斜部陡峭的倾斜,所述接受侧触点部设在所述阴侧主体部的所述开口部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接受部在所述阴侧主体部内的宽度方向并排配置多个。
CN201810802255.8A 2017-07-31 2018-07-20 阴端子 Pending CN1093269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8045A JP2019029216A (ja) 2017-07-31 2017-07-31 雌端子
JP2017-148045 2017-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6910A true CN109326910A (zh) 2019-02-12

Family

ID=65038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2255.8A Pending CN109326910A (zh) 2017-07-31 2018-07-20 阴端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36259A1 (zh)
JP (1) JP2019029216A (zh)
CN (1) CN10932691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5871A (zh) * 2019-03-26 2020-10-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端子
CN112615180A (zh) * 2020-12-09 2021-04-06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
CN112928513A (zh) * 2019-12-05 2021-06-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端子及阴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7141B2 (ja) * 2016-05-12 2019-11-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
JP2021106129A (ja) * 2019-12-26 2021-07-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メス端子、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7168626B2 (ja) * 2020-10-23 2022-11-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676A (zh) * 2004-01-07 2005-07-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终端接头
JP2008117650A (ja) * 2006-11-06 2008-05-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KR20140008879A (ko) * 2012-07-12 2014-01-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삽입성 및 결합성이 향상되는 커넥터 단자
US20150222038A1 (en) * 2014-02-06 2015-08-0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Low insertion force terminal
CN105390873A (zh) * 2014-09-02 2016-03-0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端子
CN205429244U (zh) * 2016-03-22 2016-08-03 温州市力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铜丝插簧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2564B1 (en) * 2006-01-27 2007-08-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Female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rimping portions of double thickness
JP5375564B2 (ja) * 2009-12-02 2013-1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CN102790308B (zh) * 2011-05-20 2015-08-12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端子
US8911253B2 (en) * 2011-06-13 2014-12-1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eceptacle contact
JP6008783B2 (ja) * 2013-04-03 2016-10-1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676A (zh) * 2004-01-07 2005-07-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终端接头
JP2008117650A (ja) * 2006-11-06 2008-05-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KR20140008879A (ko) * 2012-07-12 2014-01-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삽입성 및 결합성이 향상되는 커넥터 단자
US20150222038A1 (en) * 2014-02-06 2015-08-0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Low insertion force terminal
CN105390873A (zh) * 2014-09-02 2016-03-0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端子
CN205429244U (zh) * 2016-03-22 2016-08-03 温州市力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铜丝插簧端子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5871A (zh) * 2019-03-26 2020-10-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端子
CN111755871B (zh) * 2019-03-26 2022-03-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端子
CN112928513A (zh) * 2019-12-05 2021-06-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端子及阴连接器
CN112928513B (zh) * 2019-12-05 2022-09-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阴端子及阴连接器
CN112615180A (zh) * 2020-12-09 2021-04-06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插座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29216A (ja) 2019-02-21
US20190036259A1 (en) 2019-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6910A (zh) 阴端子
EP2432079B1 (en) Terminal fitting,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an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n electric contact of a terminal fitting
CN101552399B (zh) 端子接头
US8128441B2 (en)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ing structure
CN101494333B (zh) 端子、端子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US7513806B2 (en)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US8998656B2 (en)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auxiliary spring with support
US20100273366A1 (en) Terminal fitting
CN104283028B (zh)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US20110294366A1 (en) Terminal fitting
CN105210239A (zh) 阴端子接头
CN107919562A (zh) 连接器
US6790105B2 (en) Male terminal fitting
CN109546403A (zh) 端子
US10270197B2 (en) Female terminal having a resiliently displaceable contact piece folded rearward from a front end of a step
CN105981231B (zh) 连接器
CN206976619U (zh) 电子卡连接器
JP3729327B2 (ja) 雌端子金具
CN103081242A (zh) 连接器
CN107492726B (zh) 端子配件
JP3473541B2 (ja) 端子金具
JP2012124072A (ja) 雌側端子金具
JP2004095510A (ja) 雌端子金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