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0565B - 阴端子 - Google Patents

阴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0565B
CN105940565B CN201580006261.7A CN201580006261A CN105940565B CN 105940565 B CN105940565 B CN 105940565B CN 201580006261 A CN201580006261 A CN 201580006261A CN 105940565 B CN105940565 B CN 105940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ale
contacted
elastic piece
gradual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62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40565A (zh
Inventor
荻原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40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0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40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0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3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Abstract

本发明的阴端子(10)具备:筒部(14),由多个周壁形成筒状,供阳端子(11)插入;及各弹性片(23、26),以从底壁(15)、顶壁(17)向筒部(14)的内方延伸出的方式形成,且与阳端子(11)弹性地接触,各弹性片(23、26)具有:各线接触部(29、31),能够以线接触状态与阳端子(11)进行滑动接触;各接点部(25、28),与阳端子(11)进行点接触;及各渐变部(30、32),形成于从各线接触部(29、31)的终端(29B、31B)至各接点部(25、28)的顶点(25A、28A)的、不超过和各线接触部(29、31)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29A、31A)齐平的平面的区域,且渐变部(30、32)与阳端子(11)的接触面积朝着各接点部(25、28)逐渐变小。

Description

阴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阳端子连接的阴端子。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与配对端子连接的阴型端子配件,已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该阴型端子配件具备:由基板、侧壁、上板构成的箱状的电接触部;及配置在该电接触部的内部的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片通过从基板的前缘向后方折回而形成为悬臂状。另外,从侧方观察时弹性接触片呈山形,并在山形的顶点部与配对端子进行线接触。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90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阴型端子配件中,当配对端子及阴型端子配件中的至少一方以向配对端子的电接触部内的插入方向为轴而相对地扭转时,弹性接触片与配对端子的接触状态从线接触向点接触变化,接触面积急剧变化。因此,如图14所示,也能够想到通过将阴型端子配件1中的与配对端子2的接点设为压花3,来消除扭转时的接触面积急剧变化的方法。然而,根据该方法,在配对端子2的前端4的斜边部5或斜边部5与水平部6的交点7碰到压花3时,接触压力增大,从而插入力增大。另外,在压花3的表面形成有电镀的阴型端子配件1中,例如若由于保养等而将配对端子2相对于阴型端子配件1反复插拔,则有时镀敷的基底会露出而与配对端子2连接。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阴端子具备:筒部,由多个周壁形成筒状,供阳端子插入;及弹性片,以从周壁向筒部的内方延伸出的方式形成,且与阳端子弹性地接触,该弹性片具有:滑动接触部,能够以线接触或面接触状态与阳端子进行滑动接触;接点部,与阳端子进行点接触;及渐变部,形成于从滑动接触部的终端至接点部的顶点的、不超过和该滑动接触部的与阳端子接触的接触面齐平的平面的区域,且上述渐变部与阳端子的接触面积朝着接点部逐渐变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插入到筒部内的阳端子与弹性片进行滑动接触并进入,在接点部处进行点接触。在此,在阳端子到达接点部的过程中,阳端子与渐变部进行线接触或面接触,但是渐变部的与阳端子接触的接触面积朝着接点部逐渐变小,因此在将阳端子向筒部插入的过程中,弹性片与阳端子的接触状态从线接触或面接触慢慢地变为点接触。另外,插入到筒部内的阳端子有时与滑动接触部接触之后移向渐变部,也有时与渐变部直接接触而不与滑动接触部接触。
渐变部形成于不超过与滑动接触部的与阳端子接触的接触面齐平的平面的区域,因此在阳端子的前端从滑动接触部的终端移向渐变部时,不会出现阳端子的前端从正面接触渐变部而接触压力增大的情况。另外,渐变部形成为到达接点部的顶点,因此在阳端子的前端从渐变部移向接点部时,也不会出现阳端子碰到接点部而接触压力增大的情况。因此,接触压力的峰值减小,由此能够降低插入力。另外,例如在接点部的表面形成镀层的阴端子中,当接触压力降低时,能得到如下效果:即使例如由于保养等而将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反复插拔,镀层也难以磨损。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优选以下的形态。
可以是,沿着阳端子的插入方向在通过接点部的顶点的位置处沿纵向剖切弹性片的与阳端子接触的接触面,所得到的剖切线为直线。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弹性片的挠曲量相对于阳端子的插入距离的比例保持为恒定。因此,能够避免接触压力急剧变化。
可以是,渐变部与阳端子进行线接触,渐变部的与阳端子接触的接触缘的长度朝着接点部逐渐变短。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阳端子向筒部插入的过程中,弹性片与阳端子的接触状态从线接触向点接触变化,因此能够避免与阳端子接触的接触面积急剧减少而接触压力急剧增大。
可以是,阳端子的与渐变部接触的接触面和渐变部的与阳端子接触的接触面都为平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渐变部的接触面与阳端子的接触面(例如与阳端子的前端面相连的倾斜面或与该倾斜面相连的水平面)相互接触,因此能够以稳定的姿势插入阳端子。
可以是,接点部的与阳端子接触的接触缘呈弧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阳端子和阴端子中的任一方以阳端子向筒部内的插入方向为轴而进行了扭转的情况下,在扭转前、扭转中途及扭转后都能够保持点接触。另外,接点部与阳端子进行点接触表示接点部的位置明确。随之,作为制造阴端子时的管理项目之一的接点部和与其相向的部位之间的间隙管理变得容易。
可以是,周壁具有呈从该周壁的前端缘向筒部的内方折回的形状的基端部,弹性片从基端部向后方延伸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避免异物与弹性片碰撞。另外,基端部的刚性大于弹性片,因此即使在异物与基端部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基端部也难以变形。由此,能抑制由于异物的碰撞而弹性片的筒部内的位置错移,因此能够对阳端子施加稳定的接触压力。
可以是,多个周壁具备底壁和与该底壁相向地配置的顶壁,弹性片包括形成于底壁的第一弹性片和形成于顶壁的第二弹性片。
根据这样的结构,阳端子被夹在第一弹性片与第二弹性片之间,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这双方来避免接触压力的增大。
可以是,弹性片在筒部的与阳端子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配置有多个。
根据这样的结构,对于阳端子的接点数增加,因此能够降低与阳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适合于大电流用途的端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阳端子的前端从渐变部移向接点部时,不会出现阳端子碰到接点部而接触压力增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阴端子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2是表示阴端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阴端子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阴端子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阴端子的主视图。
图7是仅表示图4中的VII-VII线的剖切位置的剖视图。
图8是仅表示与图7相同的剖切位置的、表示阳端子与阴端子的正常的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仅表示与图7相同的剖切位置的、表示阳端子扭转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将阳端子向阴端子插入的中途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弹性片的立体图。
图12是沿着阳端子的插入方向在通过接点部的顶点的位置处,对弹性片中的与阳端子接触的接触面沿纵向进行剖切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插入距离与接触压力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配对端子碰到压花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3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阴端子10与阳端子11电连接。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中的左方为前方并以图1中的右方为后方进行说明。另外,以图1中的上方为上方并以下方为下方。
(阳端子11)
阳端子11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预定形状而成。阳端子11具有呈细长的板状的阳接片12,阳接片12的与阴端子10接触的接触面为平面。阳端子11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于电线13的终端,但也可以设为与未图示的设备连接的结构。
(阴端子10)
阴端子10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预定形状而成。阴端子10具有供阳端子11的阳接片12插入的筒部14。如图2至图4所示,筒部14呈沿前后方向开口的大致方筒状。筒部14是将多个周壁形成方筒状而成的结构,上述周壁具备:底壁15、从底壁15的两侧缘向上方立起的一对侧壁16、与底壁15相向的顶壁17。
顶壁17从一对侧壁16中的一方的上端缘朝另一方的侧壁16大致垂直地折弯而形成。在顶壁17的侧端缘突出地形成有卡止部18,该卡止部18插通于在另一方的侧壁16上形成的卡止孔19的内部。另一方的侧壁16的侧端缘折叠重合于顶壁17的上表面。由此,筒部14保持为方筒状。
在底壁15的后方延伸设置有导线筒20。如图1所示,在该导线筒20上连接有在电线13的终端从绝缘包覆21露出的芯线22。导线筒20紧固而压接于芯线22。
(第一弹性片23)
在底壁15的前端缘突出形成有第一基端部24。第一基端部24呈从底壁15的前端缘向筒部14的内方(后方)折回的形状。如图4所示,第一基端部24从筒部14的前端缘向前方稍突出。
如图5所示,在折回的第一基端部24的后端缘,向筒部14的内方(后方)延伸出而形成有沿着与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空出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第一弹性片23。如图12所示,在从侧方观察时第一弹性片23从第一基端部24呈悬臂状并直线状地延伸出。在该第一弹性片23的延出端部上形成第一接点部25,该第一接点部25与阳端子11弹性接触。对第一接点部25实施例如镀银。
各第一弹性片2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形成为大致相同。另外,各第一弹性片23的与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形成为大致相同。另外,相邻的一对第一弹性片23的间隔都大致相同。因此,多个第一弹性片23在筒部14的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空出相等的间隔地配置。
如图7所示,第一接点部25中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缘25B呈圆弧状。如图6所示,该第一接点部25在各第一弹性片23上各形成一个。另外,如图7所示,第一接点部25形成于第一弹性片23的整个宽度。由此,第一接点部25的接触缘25B相对于阳端子11的扭转动作而在较大的范围内与阳端子11进行点接触,不会由于阳端子11的扭转动作而接触状态发生急剧变化。
(第二弹性片26)
在顶壁17的前端缘突出地形成有第二基端部27。第二基端部27呈从顶壁17的前端缘向筒部14的内方(后方)折回的形状。如图4所示,第二基端部27从筒部14的前端缘向前方稍突出。
如图5所示,在折回的第二基端部27的后端缘,向筒部14的内方(后方)延伸出地形成有沿着与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空出间隔而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第二弹性片26。如图12所示,在从侧方观察时第二弹性片26从第二基端部27呈悬臂状并直线状地延伸出。在该第二弹性片26的延出端部上形成有第二接点部28,该第二接点部28与阳端子11弹性接触。对第二接点部28实施例如镀银。
各第二弹性片2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形成为大致相同。另外,各第二弹性片26的与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形成为大致相同。另外,相邻的一对第二弹性片26的间隔都大致相同。因此,多个第二弹性片26在筒部14的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空出相等的间隔地配置。
如图7所示,第二接点部28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缘28B呈圆弧状。如图6所示,该第二接点部28在各第二弹性片26上各形成一个。另外,如图7所示,第二接点部28形成于第二弹性片26的整个宽度。由此,第二接点部28的接触缘28B相对于阳端子11的扭转动作而在较大的范围内与阳端子11进行点接触,不会由于阳端子11的扭转动作而接触状态发生急剧变化。
如图6所示,第一基端部24及第一弹性片23与第二基端部27及第二弹性片26上下对称地形成。由此,第一弹性片23的第一接点部25与第二弹性片26的第二接点部28分别相向地配置(参照图7)。
(第一线接触部及第一渐变部)
如图12所示,第一弹性片23具有:与阳端子11进行线接触的第一线接触部29、与阳端子11进行点接触的第一接点部25、配置在它们之间并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积朝向第一接点部25而逐渐变小的第一渐变部30。如图5所示,第一渐变部30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等腰三角形形状,形成于从第一线接触部29的终端29B至第一接点部25的顶点25A的区域。沿着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在通过第一接点部25的顶点25A的位置处沿纵向剖切第一弹性片23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29A、30A,所得到的剖切线为直线(参照图12)。即,第一渐变部30形成于不超过与第一线接触部29的接触面29A齐平的平面的区域(该平面及其下方区域)。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接触部29的接触面29A、第一渐变部30的接触面30A、第一接点部25的顶点25A按该顺序排列配置于一条直线上。
第一线接触部29的接触面29A和第一渐变部30的接触面30A都为平面,并构成为与阳端子11进行线接触。在第一线接触部29的接触面29A的情况下,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缘的长度在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上恒定,与此相对在第一渐变部30的接触面30A的情况下,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缘的长度在第一线接触部29的终端29B处最长,随着接近第一接点部25而逐渐变短,在第一接点部25处最短。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第一渐变部30的两侧形成有不与阳端子11接触的第一非接触面30B,该非接触面30B连接于第一接点部25的接触缘25B。另外,第一接点部25在维持接触缘25B的截面形状的状态下向斜下方延伸出。
(第二线接触部及第二渐变部)
如图12所示,第二弹性片26具有与阳端子11进行线接触的第二线接触部31、与阳端子11进行点接触的第二接点部28、配置在它们之间并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积朝向第二接点部28而逐渐变小的第二渐变部32。第二渐变部32与第一渐变部30同样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等腰三角形形状,形成于从第二线接触部31的终端31B至第二接点部28的顶点28A的区域。沿着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在通过第二接点部28的顶点28A的位置处沿纵向剖切第二弹性片26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31A、32A而得到的剖切线为直线(参照图12)。即,第二渐变部32形成于不超过与第二线接触部31的接触面31A齐平的平面的区域(该平面及其上方区域)。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接触部31的接触面31A、第二渐变部32的接触面32A、第二接点部28的顶点28A按该顺序排列配置于一条直线上。
第二线接触部31的接触面31A和第二渐变部32的接触面32A都为平面,并构成为与阳端子11进行线接触。在第二线接触部31的接触面31A的情况下,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缘的长度在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上恒定,与此相对在第二渐变部32的接触面32A的情况下,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缘的长度在第二线接触部31的终端31B处最长,随着接近第二接点部28而逐渐变短,在第二接点部28处最短。如图10所示,在第二渐变部32的两侧形成有不与阳端子11接触的第二非接触面32B,该非接触面32B连接于第二接点部28的接触缘28B。另外,第二接点部28在维持接触缘28B的截面形状的状态下向斜上方延伸出。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当图10的实线所示的阳端子11插入到筒部14内时,阳端子11进入到第一弹性片23与第二弹性片26之间。于是,如图10的双点划线所示,阳端子11与第一渐变部30的接触面30A及第二渐变部32的接触面32A抵接。从此开始,阳端子11与各接触面30A、32A滑动接触,并推开而进入各弹性片23、26之间,由此第一弹性片23向下方发生弹性变形,第二弹性片26向上方发生弹性变形。
此外,当阳端子11进入到筒部14的后方时,如图1所示,阳端子11进入第一接点部25的顶点25A与第二接点部28的顶点28A之间。通过第一弹性片23的弹力来按压阳端子11,由此以适当的接触压力将阳端子11按压于第二接点部28。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弹性片26的弹力来按压阳端子11,由此以适当的接触压力将阳端子11按压于第一接点部25。由此,阳端子11与阴端子10电连接。
在将阳端子11向筒部14插入的过程中,如图10所示,阳端子11的前端的斜边部12A或斜边部12A与水平部12B的交点12C不会从正面与各弹性片23、26的各接点部25、28接触,因此如图13的虚线所示,与具有压花3的阴型端子配件1(参照图14)相比,能够大幅降低接触压力的峰值。另一方面,在具有压花3的阴型端子配件1中,如图13的实线所示,由于配对端子2的前端从正面与压花3接触,因此接触压力的峰值大于本实施方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阴端子10,能够随着接触压力的下降而大幅降低阳端子11的插入力,能够抑制形成于各接点部25、28的表面的镀银的磨损。
图9表示阳端子11以阳端子11向筒部14内的插入方向为轴而进行了扭转的状态。当使阳端子11从图8所示的正常的插入状态向逆时针方向扭转时,阳端子11与各接点部25、28的接点位置从各顶点25A、28A沿着各接点部25、28的接触缘25B、28B向逆时针方向稍移动,并达到图9所示的姿势。因此,能够避免阳端子11集中于一点地与各接点部25、28接触。
另外,阳端子11在扭转动作的前后相同地相对于各接点部25、28保持点接触状态,因此阳端子11与各接点部25、28的接触状态不会急剧变化,在任意的接触部位都能确保充分的接触压力。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到筒部14内的阳端子11与各弹性片23、26进行滑动接触并进入,在各接点部25、28进行点接触。在此,在阳端子11到达各接点部25、28的过程中,阳端子11与各渐变部30、32进行线接触或面接触,但是在各渐变部30、32中,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积随着接近各接点部25、28而逐渐变小,因此在将阳端子11向筒部14插入的过程中,各弹性片23、26与阳端子11的接触状态从线接触或面接触慢慢地移向点接触。另外,插入到筒部14内的阳端子11有时与各线接触部29、31接触之后移向各渐变部30、32,也有时与各渐变部30、32直接接触而不与各滑动接触部29、31接触。
各渐变部30、32形成于不超过与各线接触部29、31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29A、31A齐平的平面的区域,因此在阳端子11的前端从各线接触部29、31的终端29B、31B移向各渐变部30、32时,不会出现阳端子11的前端的斜边部12A或者斜边部12A与水平部12B的交点12C碰到各渐变部30、32而接触压力增大的情况。另外,各渐变部30、32形成为到达各接点部25、28的顶点25A、28A,因此在阳端子11的前端从各渐变部30、32移向各接点部25、28时,也不会出现阳端子11的前端的斜边部12A或者斜边部12A与水平部12B的交点12C碰到各接点部25、28而接触压力增大的情况。因此,能够通过减小接触压力的峰值来降低插入力。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各接点部25、28的表面形成有镀银的阴端子10中,当降低了接触压力,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使在例如保养等中将阳端子11向阴端子10反复插拔,镀银也难以磨损。
可以是,沿着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在通过各接点部25、28的顶点25A、28A的位置处,沿纵向剖切各弹性片23、26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29A、30A、31A、32A而得到的剖切线为直线。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各弹性片23、26的挠曲量相对于阳端子11的插入距离的比例保持为恒定。因此,能够避免接触压力急剧变化。
可以是,各渐变部30、32与阳端子11进行线接触,且各渐变部30、32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缘的长度朝向各接点部25、28而逐渐变短。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阳端子11向筒部14插入的过程中,各弹性片23、26与阳端子11的接触状态从线接触向点接触变化,因此能够避免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积急剧减少而接触压力急剧增大。
可以是,阳端子11的与各渐变部30、32接触的接触面(阳接片12)和各渐变部30、32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30A、32A都为平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各渐变部30、32的接触面30A、32A与阳端子11的接触面(阳接片12)相互接触,因此能够以稳定的姿势插入阳端子11。
可以是,各接点部25、28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缘25B、28B呈弧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阳端子11与阴端子10中的任一方以阳端子11向筒部14内的插入方向为轴而进行了扭转的情况下,在扭转前、扭转中途及扭转后都能够保持点接触。另外,各接点部25、28与阳端子11进行点接触表示各接点部25、28的位置明确。随之,作为制造阴端子10时的管理项目之一的各接点部25、28和与其相向的部位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的各接点部25、28之间)的间隙管理变得容易。
可以是,周壁(底壁15、顶壁17)具有呈从该周壁的前端缘向筒部14的内方折回的形状的各基端部24、27,各弹性片23、26从各基端部24、27向后方延伸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避免异物与各弹性片23、26碰撞。另外,各基端部24、27的刚性大于各弹性片23、26,因此即使在异物与各基端部24、27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各基端部24、27也难以变形。由此,能抑制由于异物的碰撞而各弹性片23、26的筒部14内的位置错移,因此能够对阳端子11施加稳定的接触压力。
可以是,多个周壁具备底壁15和与该底壁15相向地配置的顶壁17,弹性片包括形成于底壁15的第一弹性片23和形成于顶壁17的第二弹性片26。
根据这样的结构,阳端子11被夹在第一弹性片23与第二弹性片26之间,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弹性片23和第二弹性片26这双方来避免接触压力增大。
可以是,各弹性片23、26在筒部14的与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整个区域配置有多个。
根据这样的结构,对于阳端子11的接点数增加,因此能够降低与阳端子11之间的接触电阻,适合于大电流用途的端子。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述及附图而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线13的芯线22压接并连接于导线筒20,但是根据本发明,作为芯线22与阴端子10的连接方法,也可以采用电阻焊、超声波焊接、钎焊等。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下相向地配置的各弹性片23、26之间夹持阳端子11,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仅在任一方设置弹性片,并在该弹性片和与其相向的周壁之间夹持阳端子1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弹性片沿着与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配置,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沿着与阳端子11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仅设置一个弹性片。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弹性片23、26从各基端部24、27向后方延伸出地形成,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从筒部14的后端部向前方延伸出地形成各弹性片。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各线接触部29、31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面29A、31A齐平的平面齐平地形成各渐变部30、32,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在与第一线接触部29的接触面29A齐平的平面的下方处形成第一渐变部,在与第二线接触部31的接触面31A齐平的平面的上方处形成第二渐变部。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呈平板状的阳端子11,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设为圆棒状的阳端子。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阴端子的弹性片形成为圆筒状。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各渐变部30、32的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缘的长度朝向各接点部25、28逐渐变短的结构,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在各渐变部的一部分设置与阳端子11接触的接触缘的长度保持相同地朝向各接点部25、28的区间。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各接点部25、28的接触缘25B、28B呈圆弧状的结构,但是根据本发明,只要各接点部的接触缘呈弧状即可,也可以是圆弧状以外的形状。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筒部14的底壁15及顶壁17形成各弹性片23、26,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在侧壁16形成弹性片。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底壁15及顶壁17形成了基端部24、27的基础上,在各基端部24、27上形成各弹性片23、26,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不设置基端部而在底壁15及顶壁17直接形成各弹性片。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线接触部29及第二线接触部31作为滑动接触部,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将与阳端子11进行面接触的面接触部作为滑动接触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阴端子
11…阳端子
12…阳接片(接触面)
14…筒部
15…底壁(周壁)
17…顶壁(周壁)
23…第一弹性片
24…第一基端部
25…第一接点部
25A…顶点
25B…接触缘
26…第二弹性片
27…第二基端部
28…第二接点部
28A…顶点
28B…接触缘
29…第一线接触部(滑动接触部)
29A…接触面
29B…终端
30…第一渐变部
30A…接触面
30B…非接触面
31…第二线接触部(滑动接触部)
31A…接触面
31B…终端
32…第二渐变部
32A…接触面
32B…非接触面

Claims (9)

1.一种阴端子,具备:
筒部,由多个周壁形成筒状,供阳端子插入;及
弹性片,以从所述周壁向所述筒部的内方延伸出的方式形成,且与所述阳端子弹性地接触,
该弹性片具有:
滑动接触部,能够以线接触或面接触状态与所述阳端子进行滑动接触;
接点部,与所述阳端子进行点接触;及
渐变部,形成于从所述滑动接触部的终端至所述接点部的顶点的、不超过和该滑动接触部的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接触面齐平的平面的区域,且所述渐变部与所述阳端子的接触面积朝着所述接点部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沿着所述阳端子的插入方向在通过所述接点部的顶点的位置处沿纵向剖切所述弹性片的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接触面,所得到的剖切线为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渐变部与所述阳端子进行线接触,所述渐变部的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接触缘的长度朝着所述接点部逐渐变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渐变部与所述阳端子进行线接触,所述渐变部的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接触缘的长度朝着所述接点部逐渐变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阳端子的与所述渐变部接触的接触面和所述渐变部的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接触面都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接点部的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接触缘呈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周壁具有呈从该周壁的前端缘向所述筒部的内方折回的形状的基端部,
所述弹性片从所述基端部向后方延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多个周壁具备底壁和与该底壁相向地配置的顶壁,所述弹性片包括形成于所述底壁的第一弹性片和形成于所述顶壁的第二弹性片。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阴端子,其中,
所述弹性片在所述筒部的与所述阳端子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配置有多个。
CN201580006261.7A 2014-02-04 2015-01-19 阴端子 Active CN105940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9142 2014-02-04
JP2014019142A JP5656098B1 (ja) 2014-02-04 2014-02-04 雌端子
PCT/JP2015/051185 WO2015118930A1 (ja) 2014-02-04 2015-01-19 雌端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0565A CN105940565A (zh) 2016-09-14
CN105940565B true CN105940565B (zh) 2018-09-11

Family

ID=52437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6261.7A Active CN105940565B (zh) 2014-02-04 2015-01-19 阴端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05222B2 (zh)
JP (1) JP5656098B1 (zh)
CN (1) CN105940565B (zh)
DE (1) DE112015000643B4 (zh)
WO (1) WO20151189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73889A (ja) * 2015-03-16 2016-09-2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点対およびコネクタ用端子対
JP7165306B2 (ja) * 2019-06-11 2022-11-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JP2022110265A (ja) * 2021-01-18 2022-07-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5717A (en) * 1994-07-11 1998-04-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emale terminal metal fixture
CN101222095A (zh) * 2006-11-01 2008-07-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和连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069A (ja) 1992-06-26 1994-01-18 Ricoh Co Ltd 記録紙給紙装置
JP2546255Y2 (ja) 1992-07-08 1997-08-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型端子金具
JPH08250174A (ja) * 1995-03-09 1996-09-2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雌端子金具
JP3433670B2 (ja) * 1998-05-22 2003-08-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JP3686551B2 (ja) * 1999-06-17 2005-08-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3976008B2 (ja) * 2004-01-07 2007-09-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DE102004052378B4 (de) * 2004-10-28 2008-06-19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06344474A (ja) * 2005-06-08 2006-12-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雌端子金具
US7537497B2 (en) 2005-09-26 2009-05-26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Multi-piece electrical receptacle terminal
JP4922897B2 (ja) * 2007-11-02 2012-04-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圧着端子、端子付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5717A (en) * 1994-07-11 1998-04-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emale terminal metal fixture
CN101222095A (zh) * 2006-11-01 2008-07-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和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05222B2 (en) 2017-07-11
US20160329649A1 (en) 2016-11-10
JP2015146284A (ja) 2015-08-13
DE112015000643T5 (de) 2016-12-01
WO2015118930A1 (ja) 2015-08-13
CN105940565A (zh) 2016-09-14
DE112015000643B4 (de) 2020-12-10
JP5656098B1 (ja)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8441B2 (en)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ing structure
US8795007B2 (en) Terminal fitting
EP2485334B1 (en) Multi-contact terminal fitting
US8333622B2 (en) Dual contact beam terminal
US7717759B2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US9236675B2 (en) Terminal fitting
US6447345B2 (en) Receptacle terminal
US7789722B2 (en) Terminals and a terminal connecting structure
JP2007123265A (ja) 電気接点
CN106852180B (zh) 通信用连接器
CN105940565B (zh) 阴端子
EP2670001A2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erminal
EP1919036A2 (en) A terminal fitting and a connecting method
DE102016005841B4 (de) Verbinderanschlussanordnung mit zusätzlicher/zusätzlichen Kontaktfläche(n)
US20050221691A1 (en) Wire terminal with clamping sections having milled grooves
CN104303372B (zh) 阴性端子
US6428366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socket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CN106463869B (zh) 阴端子
US20170207563A1 (en) Hermaphroditic terminal
DE102016209510B4 (de) Buchsenanschluss und mit diesem ausgestatteter Verbinder
CN108028484A (zh) 端子的连接构造以及连接器装置
US8870612B2 (en) Crimped terminal
KR101967506B1 (ko) 암형 전기 단자
CN104428959A (zh) 接合端子
CN103165713A (zh) 端子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