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9787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9787B
CN102109787B CN201010193253.7A CN201010193253A CN102109787B CN 102109787 B CN102109787 B CN 102109787B CN 201010193253 A CN201010193253 A CN 201010193253A CN 102109787 B CN102109787 B CN 1021097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image
unit
developing cell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32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9787A (zh
Inventor
原岛康充
吉冈智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09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9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9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97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4Arrangements for purging used developer from the develop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体;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将静电潜像显影,显影单元包括显影剂保持体和显影剂容器,显影剂保持体设置成面向图像保持体并且保持显影剂,显影剂容器容纳显影剂;补给单元,其将新显影剂补给到显影单元;排出单元,其将容纳在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从显影单元排出;计算单元,其计算形成在图像保持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面积率;获得单元,其获得显影剂保持体与图像保持体上的图像部分之间的电位差;以及控制器,当图像面积率小于预定的基准图像面积率且由获得单元获得的电位差大于预定的基准电位差时,控制器增加将由排出单元从显影单元排出的显影剂的排出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包含载体和调色剂的显影剂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JP-A-2007-47711披露了一种使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将新显影剂补给到显影单元内,并且将显影单元中的剩余显影剂排出到显影单元的外部。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对应于待形成图像的图像面积率来调节新供给的显影剂中所包含的载体量。
此外,JP-A-7-199639披露了一种使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将新显影剂补给到显影单元内,并且将显影单元中的剩余显影剂排出到显影单元的外部。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显影单元的容器设置有用于排出显影剂的开口,并且显影单元的容器设置有用于打开/关闭开口的闸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连续形成调色剂消耗少的图像,也可防止所得到的图像的质量劣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保持体;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包含图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利用调色剂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所述显影单元包括显影剂保持体和显影剂容器,所述显影剂保持体设置成面向所述图像保持体并且保持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容器容纳待供给到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剂;补给单元,其将新显影剂补给到所述显影单元;排出单元,其将容纳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单元排出;计算单元,其计算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面积率;获得单元,其获得所述显影剂保持体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图像部分之间的电位差;以及控制器,当由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图像面积率小于预定的基准图像面积率并且由所述获得单元获得的电位差大于预定的基准电位差时,所述控制器增加将由所述排出单元从所述显影单元排出的显影剂的排出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增加由所述排出单元从所述显影单元排出的显影剂的排出量之后,当由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图像面积率大于所述基准图像面积率并且由所述获得单元获得的电位差小于所述基准电位差时,所述控制器减小由所述排出单元从所述显影单元排出的显影剂的排出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的所述显影剂容器具有用于排出显影剂的开口,并且,所述排出单元调节设置在所述显影剂容器上的所述开口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浓度检测单元,其检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浓度;显影剂量检测单元,其检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的量;以及设定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浓度检测单元得到的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结果和由所述显影剂量检测单元得到的显影剂量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将由所述补给单元补给的显影剂量和待补给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浓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浓度检测单元,其检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浓度;显影剂量检测单元,其检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的量;以及设定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浓度检测单元得到的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结果和由所述显影剂量检测单元得到的显影剂量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将由所述补给单元补给的显影剂量和待补给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浓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即使连续形成调色剂消耗少的图像,也可抑制所得到的图像的质量劣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在连续形成调色剂消耗少的图像之后形成调色剂消耗多的图像时,可以防止发生图像明暗不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来调节显影剂的排出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可以抑制显影单元中的调色剂浓度不均匀。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的视图;
图2是显影单元的侧部截面图;
图3A是当从IIIA侧看图2的显影单元时该显影单元的顶视图,且图3B是当从IIIB侧看图2的显影单元时该显影单元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显影剂排出口与开口量可变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5是示出显影剂补给机构的构造实例的视图;
图6是示出控制器的构造实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带电电位、曝光电位、显影偏压以及显影电位差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8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操作之前执行的设定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程序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在实际的图像形成操作中对显影单元补给新显影剂的控制程序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在实际的图像形成操作中将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排出的控制程序的实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是示出各实例和比较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图。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多个(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具体为10Y、10M、10C、10K),其例如以电子照相的方式形成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20,由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形成的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并且保持在该中间转印带20上;二次转印装置30,其将转印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以及定影装置50,其将二次转印的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
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除了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之外,具有相同的构造。这里,将以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0Y为例进行说明。
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0Y具有感光鼓11,该感光鼓11具有金属管和形成于金属管外周表面上的感光层(未示出),并且设置成可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围绕作为图像保持体实例的感光鼓11设置有充电辊12、曝光单元13、显影单元14、一次转印辊15、鼓清洁器16以及电位传感器17。充电辊12可旋转地设置成与感光鼓11接触,并且将感光鼓11充电为具有带电电位VH(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负电位)。曝光单元13对经充电辊12充电的感光鼓11选择性地施加光束,由此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包含由于未被光束曝光而保持为带电电位VH的部位和经光束曝光而从带电电位VH变为曝光电位VL(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绝对值小于带电电位VH的绝对值的负电位)的部位。显影单元14收纳包含相应颜色成分的调色剂的显影剂(例如,黄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0Y中的黄色调色剂),并且利用该调色剂将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调色剂充电成具有负极性,然后通过所谓的反转显影使得被如此充电的调色剂选择性地附着到感光鼓11上的曝光区域(保持为曝光电位VL的区域)上。一次转印辊15将形成于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鼓清洁器16去除一次转印后的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等。电位传感器17测量由充电辊12充电的感光鼓11的带电电位VH和由曝光单元13曝光的感光鼓11的曝光电位VL。构成感光鼓11的金属管接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充电辊12和曝光单元13用作潜像形成单元的实例。
中间转印带20由多个(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六个)支撑辊可旋转地支撑。这些支撑辊之中的驱动辊21驱动中间转印带20而使中间转印带20旋转。支撑辊之中的从动辊22、从动辊23和从动辊26与由驱动辊21驱动的中间转印带20联动地受到驱动而旋转。校正辊24用于限制中间转印带20在与中间转印带20的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蛇行。此外,支承辊25也用作稍后说明的二次转印装置30的组成部件。
用于去除二次转印之后的中间转印带20上的残留调色剂等等带清洁器27设置成隔着中间转印带20面向驱动辊21。用于检测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密度的图像密度传感器28设置成面向中间转印带20。
二次转印装置30具有:二次转印辊31,其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20的调色剂图像保持表面侧相接触;以及支承辊25,其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调色剂图像保持表面的背面侧并且用作二次转印辊31的相对电极。
纸张传送系统包括纸张托盘40、传送辊41、定位辊42、传送带43和排出辊44。在纸张传送系统中,在由传送辊41传送出堆叠在纸张托盘40上的纸张P之后,纸张P暂时停在定位辊42处,然后按照预定定时(时刻)将纸张P传送到二次转印装置30的二次转印位置处。此外,在纸张传送系统中,通过传送带43将二次转印之后的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50,然后排出辊44将从定影装置50排出的纸张P传送到装置的外部。
这里,定影装置50对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控制器100,其用于控制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各单元的操作;以及图像处理单元200,其对从装置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下面,将说明设置于各图像形成单元10上的显影单元14的构造。
首先,将说明在显影单元14中使用的显影剂的构造。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谓的双组分显影剂包含磁性载体和着色成黄色、品红色、蓝绿色(青色)或黑色的调色剂。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包含由树脂和着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基体颗粒和添加剂。可以根据下述方法来制造调色剂:利用单体通过诸如乳液聚合或悬浮聚合等聚合反应来合成调色剂的方法;利用热量将树脂熔融然后喷射熔融树脂来雾化树脂的方法;或者通过分散在水中得到具有预定颗粒大小的基体颗粒,并且利用亨舍尔混合机等将添加剂混合并附着到基体颗粒中的方法。
作为包含在调色剂中的树脂,可以使用单一的材料或者两种或更多种材料的混合物,例如:苯乙烯及其取代衍生物的均聚物,如聚苯乙烯、聚氯苯乙烯、或聚乙烯基甲苯等;苯乙烯类共聚物,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 butyl butyral)、聚丙烯酸树脂、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酚醛树脂、脂肪族或者脂环族碳氢化合物、芳香型石油树脂、氯化石蜡、石蜡等。
此外,可将炭黑、苯胺黑、炉黑、灯黑等用作用于调色剂的黑色着色剂。可将酞菁蓝、亚甲蓝、维多利亚蓝、甲基紫、苯胺蓝、群青青等用作青色着色剂。将罗丹明6G色淀、二甲基喹吖酮、色淀红、玫瑰红、罗丹明B、茜素色淀等可用作品红色着色剂。铬黄、对二氨基联苯黄、耐晒黄(Hansa Yellow)、萘酚黄、钼铬酸铅、喹啉黄、酒石黄等可用作黄色着色剂。
这些调色剂可以包含少量的电荷添加剂(例如,染料或颜料、极性控制剂),以便有效地使调色剂带电。作为极性控制剂,可以使用单偶氮染料、硝基腐殖酸及其盐的金属络合物,水杨酸、萘甲酸或二羧基酸的钴、铬、铁等的金属络合物,有机染料,季铵盐等。
用作添加剂的无机微颗粒可以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锡、石英砂、粘土、云母、二氧化硅火山凝灰石(silica ashstone)、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铁、三氧化二锑、氧化镁、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碳化硅、氮化硅等。使用上述材料中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钛这两种材料时,能显著地抑制添加物沉入调色剂中、并能稳定地使调色剂带电。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载体是通过在磁核颗粒子上形成涂层而得到的。载体的核颗粒可以由铁磁金属(例如铁、钴或镍)、合金(例如,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或它们的混合形成。
形成载体涂层的树脂可以使用: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氯化聚乙烯和氯磺化聚乙烯;聚乙烯和聚偏二乙烯型树脂,如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咔唑、聚乙烯基醚和聚乙烯酮(polyvinyl ketone);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硅树脂,如由有机硅氧烷键构成的直链硅树脂及其改性产品(例如,醇酸树脂、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的改性材料);氟碳树脂,如聚四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酰胺;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聚碳酸酯;氨基树脂,如脲/甲醛树脂;环氧树脂等。特别地,可将丙烯酸树脂、硅树脂或其改性材料、氟碳树脂等(特别是硅树脂或其改性材料)用作防止调色剂耗尽的材料。至于形成涂层的方法,可以通过雾化法、浸入法等在载体核颗粒的表面涂覆树脂。
此外,为了调节载体的电阻等,可以向涂层中添加细粉末。分散在涂层中的细粉末由尺寸为0.01μm至5.0μm的颗粒形成。在100重量份的涂面树脂中,可加入2重量份至30重量份(尤其为5重量份至20重量份)的细粉末。诸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或二氧化钛之类的氧化物、或者诸如炭黑之类的颜料均可以用作细粉末。
图2是示出显影单元14的侧部截面图,图3A是当从IIIA侧看图2的显影单元时该显影单元14的顶视图,且图3B是当从IIIB侧看图2的显影单元时该显影单元14的后视图。
图3A示出了从显影单元14上拆下显影壳体70的一部分、显影辊71、层厚限制部件75等的状态。
显影单元14具有:作为显影剂容器的显影壳体70,其具有面向感光鼓11(见图1)的开口部分70a,并且在显影壳体70中收纳有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未示出);以及作为显影剂保持体实例的显影辊71,其可旋转地设置成面向显影壳体70的开口部分。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和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设置在显影壳体70内并且当从感光鼓11侧看去时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和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处于显影辊71的背面下侧,并且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和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与感光鼓11的轴向大致平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设置在离显影辊71较远的一侧,而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设置在离显影辊71较近的一侧。在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与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之间设置有分隔壁74,通过该分隔壁74将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与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彼此隔开。分隔壁74与显影壳体70形成为一体。在显影辊71的上侧设置有层厚限制部件75,该层厚限制部件75固定在显影壳体70上并且用于限制附着在显影辊71上的显影剂的层厚。
这里,显影辊71具有可旋转地设置的显影套筒71a和磁辊71b,该磁辊71b固定地设置在显影套筒71a的内侧,并且在磁辊71b内部布置有多个磁极(未示出)。电动机(未示出)沿着箭头方向旋转地驱动显影套筒71a,并且该显影套筒71a沿着在面向感光鼓11的显影位置与感光鼓11相同的方向旋转(见图1)。例如,显影套筒71a由诸如SUS等金属制成,并且用于向显影套筒71a施加显影偏压VB的显影电源90与显影套筒71a连接。如稍后所述将显影偏压VB设定为带电电位VH与曝光电位VL之间的值。
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具有旋转轴和螺旋地固定在旋转轴外周的叶片,并且该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将显影剂从图3A的左侧向右侧传送。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也具有旋转轴和螺旋地固定在旋转轴外周的叶片,并且该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将显影剂从图3A的右侧向左侧传送。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的旋转轴和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的旋转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显影壳体70中,并且这些旋转轴设置成各自的一端部伸出到显影壳体70的外部。由驱动机构(未示出)旋转地驱动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和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
此外,在显影壳体70沿轴向的两端内侧不存在分隔壁74,于是在两端内侧设置有第一输送口76a和第二输送口76b,在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与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之间通过该第一输送口76a和第二输送口76b输送和接收显影剂。第一输送口76a和第二输送口76b相对于显影辊71沿轴向的两端部处于外侧位置。
作为用于检测显影壳体70中的显影剂的显影剂量和检测显影壳体70中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的浓度检测单元和显影剂量检测单元的实例的磁性传感器77安装在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的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沿着显影剂传送方向位于第一输送口76a的上游侧。
此外,从外部将新显影剂供给到显影壳体70内的显影剂送入口78设置在显影壳体70的下述位置:沿着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的显影剂传送方向位于磁性传感器77的安装位置的上游侧并且当从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看去时处在上侧。
用于将显影壳体70中由于补给新显影剂而多余的剩余显影剂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排出口79设置在显影壳体70的下述位置:沿着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的显影剂传送方向位于显影剂送入口78的形成位置的上游侧,并且当从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看去时处在侧部。当从显影辊71看去时,显影剂排出口79设置在显影壳体70的背面侧,并且显影壳体70设置有:开口量(开度)可变部件80,其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以便改变显影剂排出口79的开口量(开度);以及开口驱动单元81,其用于沿着上下方向驱动开口量(开度)可变部件80。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在显影壳体70上的显影剂排出口79、开口量可变部件80以及开口驱动单元81用作排出单元的实例。
图4是示出上述显影剂排出口79与开口量可变部件8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当由开口宽度X表示显影剂排出口79的横向长度并且由开口高度Y表示显影剂排出口79的纵向长度时,通过开口驱动单元81(见图3B)控制开口量可变部件80的停止位置以便将显影剂排出口79设定成第一开口高度Y1或比第一开口高度Y1大的第二开口高度Y2。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常由开口驱动单元81将开口量可变部件80的位置控制成使得由显影剂排出口79和开口量可变部件80形成的开口部分与第一开口高度Y1相等。
图5是示出用于向设置于图1所示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上的各显影单元14(14Y、14M、14C、14K)补给新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机构60的构造实例的视图。作为补给单元实例的显影剂补给机构60具有向Y色显影单元14Y补给新的黄色显影剂的Y色显影剂补给机构60Y、向M色显影单元14M补给新的品红色显影剂的M色显影剂补给机构60M、向C色显影单元14C补给新的蓝绿色显影剂的C色显影剂补给机构60C以及向K色显影单元14K补给新的黑色显影剂的K色显影剂补给机构60K。
Y色显影剂补给机构60Y具有用于贮存黄色用载体的Y色载体贮存单元61Y、用于贮存黄色调色剂的Y色调色剂贮存单元62Y以及Y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Y,该Y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Y用于从Y色载体贮存单元61Y取出根据后述程序确定其量的Y色用载体,从Y色调色剂贮存单元62Y取出根据后述程序确定其量的Y色调色剂,并且将含有所取出的Y色用载体和Y色调色剂的新的黄色显影剂补给到黄色显影单元14Y。
M色显影剂补给机构60M具有用于贮存品红色用载体的M色载体贮存单元61M、用于贮存品红色调色剂的M色调色剂贮存单元62M以及M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M,该M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M用于从M色载体贮存单元61M取出根据后述程序确定其量的M色用载体,从M色调色剂贮存单元62M取出根据后述程序确定其量的M色调色剂,并且将含有所取出的M色用载体和M色调色剂的新的品红色显影剂补给到品红色显影单元14Y。
C色显影剂补给机构60C具有用于贮存蓝绿色用载体的C色载体贮存单元61C、用于贮存蓝绿色调色剂的C色调色剂贮存单元62C以及C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C,该C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C用于从C色载体贮存单元61C取出根据后述程序确定其量的C色用载体,从C色调色剂贮存单元62C取出根据后述程序确定其量的C色调色剂,并且将含有所取出的C色用载体和C色调色剂的新的蓝绿色显影剂补给到蓝绿色显影单元14Y。
此外,K色显影剂补给机构60K具有用于贮存黑色用载体的K色载体贮存单元61K、用于贮存黑色调色剂的K色调色剂贮存单元62K以及K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K,该K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K用于从K色载体贮存单元61K取出根据后述程序确定其量的K色用载体,从K色调色剂贮存单元62K取出根据后述程序确定其量的K色调色剂,并且将含有所取出的K色用载体和K色调色剂的新的黑色显影剂补给到黑色显影单元14Y。
在本实例中,Y色载体贮存单元61Y、M色载体贮存单元61M、C色载体贮存单元61C以及K色载体贮存单元61K彼此分开设置。然而,载体本身不论调色剂颜色如何均可被使用,从而可以设置共同的载体贮存单元来代替各自独立的载体贮存单元。
图6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控制器100的构造实例的框图。如上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部分的操作,并且在图6中选出并示出与将显影剂补给到设置于各图像形成单元10上的显影单元14和从显影单元14排出显影剂相关联的单元。
控制器100包括:图像密度计算器101,其基于通过读取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0中形成的并且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见图1)上的Y、M、C、K各颜色的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读取结果来计算Y、M、C、K各颜色的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的密度;以及曝光条件设定单元102,其基于由图像密度计算器101得到的各颜色图像密度的计算结果来设定各图像形成单元10的曝光单元13(13Y、13M、13C、13K)的曝光条件(例如曝光光强)。
此外,控制器100具有:调色剂浓度/显影剂量计算器103,其基于设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0的显影单元14(14Y、14M、14C、14K)上的磁性传感器77(77Y、77M、77C、77K)的检测结果来计算各显影单元14的显影壳体70中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TC和显影壳体70中的显影剂量Q;以及作为设定单元实例的显影剂补给设定单元104,其基于由调色剂浓度/显影剂量计算器103得到的各显影单元14中的调色剂浓度TC和显影剂量Q来设定向各显影单元14的新显影剂的补给。
控制器100具有:作为计算单元实例的图像面积率计算器105,其基于在对纸张P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从图像处理单元200(见图1)输入的Y、M、C、K各颜色的曝光信号来计算各颜色图像的图像面积率;作为获得单元实例的显影电位差计算器106,其基于设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0上的电位传感器17(17Y、17M、17C、17K)的检测结果来计算各图像形成单元10中与曝光电位VL和显影偏压VB之间差值相对应的显影电位差VD(电位差);以及作为控制单元实例的显影剂排出设定单元107,其基于由图像面积率计算器105得到的各颜色图像的图像面积率AC和由显影电位差计算器106得到的各颜色的显影电位差VD通过控制设置在各显影单元14上的开口驱动单元81(81Y、81M、81C、81K)的驱动从而设定显影剂从各显影单元14的排出。
这里,在图像面积率计算器105中确定的图像面积率AC表示调色剂附着部分的面积与一页纸张P的一面的总面积的比率。因此,随着图像面积率AC的增加,用于显影一页纸张上的图像所需的调色剂量也增加。此外,需要对一页纸张的图像的Y、M、C、K每种颜色确定图像面积率AC。因此,例如当在纸张P上形成黑色的单色图像时,Y、M、C各自的图像面积率AC等于0,而K的图像面积率AC为除了0以外的正值。
下面,将说明在显影电位差计算器106中确定的显影电位差VD。
图7是示出通过对感光鼓11的感光层充电而得到的带电电位VH、通过对经充电的感光层曝光而得到的曝光电位VL、对显影套筒71a施加的显影偏压VB以及与曝光电位VL与显影偏压VB之间差值相对应的显影电位差VD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在图7中,横坐标轴表示感光鼓11的圆周方向上的位置,而纵坐标轴表示在圆周方向上的各位置处感光层的电位。
这里,显影偏压VB是具有负极性的DC(直流)电压,其绝对值小于带电电位VH且大于曝光电位VL,并且由显影电源90(见图2)供给显影偏压VB。因此,通过所施加的显影偏压VB在显影辊71的显影套筒71a与接地的感光鼓11之间形成显影电场。这里,感光鼓11上处于带电电位VH的区域相对于显影偏压VB具有负电位。因此,显影套筒71a上的调色剂(带负电)不转印到上述区域,从而该区域成为背景部分。另一方面,感光鼓11上处于曝光电位VL的区域相对于显影偏压VB具有正电位,从而显影套筒71a上的调色剂(带负电)静电地转印到该区域并附着在该区域。因此,该区域成为图像区域。也就是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反转显影系统进行显影。显影电位差VD由作为显影套筒71a的电位的显影偏压VB与作为感光鼓11上的图像部分的曝光电位VL之间的电位差来表示。在必要时可以在显影偏压VB上进一步叠加AC(交流)电压。
下面,将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
在从外部输入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时,图像处理单元200对此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以生成与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相对应的曝光信号,然后将所生成的曝光信号输出到各图像形成单元10的曝光单元13。控制器100使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各单元的操作开始。
接下来,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0中,曝光单元13利用对应于曝光信号的光束照射由充电辊12均匀充电后的感光鼓11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14对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其后,在感光鼓11与中间转印带20彼此接触的一次转印位置处,由一次转印辊15依次将形成在各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上。鼓清洁器16对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进行清洁。
如上所述,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20上叠加,随着中间转印带20的旋转而被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此外,按照预定定时将纸张P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辊31与支承辊25一起夹持纸张P。
在二次转印位置,通过在二次转印辊31与支承辊25之间形成的转印电场的作用将保持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通过传送带43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50。在定影装置50中,对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加压以进行定影,然后将纸张P送出到设置于装置外部的排纸托盘(未示出)上。带清洁器27对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进行清洁。
将说明图像形成操作中显影单元14的基本操作。
在显影单元14中,电动机(未示出)旋转地驱动显影套筒71a、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以及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此时,在显影壳体70中,由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和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使得显影剂在循环的同时被搅拌传送。因此,通过调色剂与载体之间的摩擦起电使调色剂带负电,而载体带正电。因此,随着一起搅拌和传送,调色剂静电吸附在载体上。当被搅拌传送的显影剂经过显影辊71侧时,借助于设置在磁辊71b上的磁极(未示出)的磁力使一部分显影剂转移并附着到显影套筒71a上,从而形成显影剂层。当形成在显影套筒71a上的显影剂层随着显影套筒71a的旋转而经过层厚限制部件75的相对部分时,根据在显影套筒71a与层厚限制部件75之间形成的间隙来限制形成在显影套筒71a上的显影剂层的层厚,然后将显影剂层传送到面向感光鼓11的显影区域。
此时,通过显影电源90对显影套筒71a施加显影偏压VB。因此,在显影区域,显影套筒71a上的调色剂不转移到感光鼓11上保持为带电电位VH的部位,而选择性地转移到感光鼓11上保持为曝光电位的部位。经过显影区域后并且调色剂量与用于显影的调色剂相对应减少的显影剂随着显影套筒71a的旋转而被进一步传送,然后由设置在磁辊71b附近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磁极所产生的反磁场使显影剂从显影套筒71a上脱落,然后在由第一搅拌传送部件72和第二搅拌传送部件73再次搅拌传送的情况下为接下来的显影做准备。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构成收纳在各显影单元14中的显影剂的调色剂用于显影,从而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TC逐渐降低。构成各显影单元14中的显影剂的载体不同于调色剂,基本上不会被排出到外部,从而使载体的特性(特别是调色剂的带电性能)随着长期使用而逐渐劣化。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各显影单元14中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TC,并且当调色剂浓度TC较低时,使用显影剂补给机构60将新的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供给到各显影单元14。如上所述由于向各显影单元14供给新的显影剂而导致的各显影单元14中多余的显影剂被作为废显影剂而通过各显影剂排出口79排出。如上所述,在各显影单元14中,相互关联地进行因显影而导致量减少的显影剂的补给和因长期使用而导致劣化的载体的去除。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上述显影剂的正常更换之外,在可以在各显影单元14中长期循环传送未用于显影的调色剂的条件下,从各显影单元14排出的显影剂量将增加。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各显影单元14中的显影剂量Q,并且当显影剂量Q减少时,使用显影剂补给机构60将新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供给到各显影单元14。如上所述,在各显影单元14中,相互关联地进行因长期搅拌传送而导致劣化的调色剂和载体的去除与新的调色剂和载体的补给。
图8是示出在执行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操作之前执行的图像形成条件的设定的控制程序实例的流程图。在图像形成装置通电之后且在初次图像形成操作开始之前,以及在一些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且在下一次图像形成操作开始之前执行图8所示的程序。
以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图像形成单元10的数量(此处为四个)相对应的频率执行图8所示的程序。在以下说明中,将以设定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0Y中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为例进行说明。在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10M、蓝绿色图像形成单元10C、黑色图像形成单元10K中根据同样的程序来执行设定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
首先,控制器100控制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部分,并且在基准条件下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步骤101)。这里,基准条件是被预先设定以形成具有目标图像密度(例如50%密度)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伴随着上述操作,在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0Y中,充电辊12在基准充电条件下对感光鼓11进行充电,曝光单元13在基准曝光条件下对感光鼓11进行曝光,并且显影单元14在基准显影条件下利用调色剂对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在感光鼓11上形成黄色的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将在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0Y中形成的黄色的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然后由图像密度传感器28读取该黄色的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黄色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没有被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而是由带清洁器27去除。
随后,设置在控制器100上的图像密度计算器101获得由图像密度传感器28读取的黄色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的图像数据(步骤102),并基于该图像数据计算黄色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的图像密度ID(步骤103)。
随后,曝光条件设定单元102读出储存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对应于黄色的容许下限值IDL和容许上限值IDH。将容许下限值IDL和容许上限值IDH预先设定为相对于目标图像密度(此处为50%密度)而实际形成的图像的浓度的容许范围。曝光条件设定单元102判断从图像密度计算器101输入的黄色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的图像密度ID是否在容许下限值IDL到容许上限值IDH之间的范围内(步骤104)。
当步骤104中的判定结果为肯定(Y)时,曝光条件设定单元102将用于实际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条件确定为步骤101中所用的基准条件(步骤105),然后结束一系列处理。
另一方面,当步骤104中的判定结果为否定(N)时,曝光条件设定单元102判断黄色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的图像密度ID是否小于容许下限值IDL(步骤106)。
当步骤106中的判定结果为肯定(Y)时,曝光条件设定单元102将通过调整曝光强度即曝光电位VL以使显影电位差VD相对于步骤101中所用的基准条件而言增大(曝光电位VL远离显影偏压VB)而得到的结果设定为用于实际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条件(步骤107),然后结束一系列处理。
另一方面,当步骤106中的判定结果为否定(N)时,也就是说,当判定黄色图像质量调整用图像的图像密度ID超过容许上限值IDH时,曝光条件设定单元102将通过调整曝光强度即曝光电位VL以使显影电位差VD相对于步骤101中所用的基准条件而言缩小(曝光电位VL靠近显影偏压VB)而得到的结果设定为用于实际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条件(步骤108),然后结束一系列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曝光电位VL来调整显影电位差VD。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构造,也可以变更显影偏压VB。此外,还可以同时改变曝光电位VL和显影偏压VB。然而,假定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显影偏压VB设定成固定值而将曝光电位VL设定成可变值,从而调整显影电位差VD。
图9是示出对显影单元14补给新显影剂的控制程序的实例的流程图。这里,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搅拌并传送显影单元14中的显影剂期间始终执行图9所示的程序。
此外,仅以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图像形成单元10的数量(此处为四个)相对应的频率执行图9所示的程序,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将以对设置于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0Y上的黄色显影单元14Y补给显影剂的控制为例进行说明。在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10M、蓝绿色图像形成单元10C、黑色图像形成单元10K中根据同样的程序来执行显影剂的补给控制。
首先,设置在控制器100上的调色剂浓度/显影剂量计算器103获得黄色磁性传感器77Y的检测结果(步骤201),并且基于该检测结果计算黄色显影单元14Y中的显影剂的黄色调色剂的调色剂浓度TC(步骤202)。随后,调色剂浓度/显影剂量计算器103基于在步骤201中得到的检测结果来计算黄色显影单元14Y中的显影剂量Q(步骤203)。
随后,调色剂浓度/显影剂量计算器103读出储存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黄色的基准调色剂浓度TC0。该基准调色剂浓度TC0对应于黄色显影单元14Y中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TC的容许下限值,并且预先设定。调色剂浓度/显影剂量计算器103判断在步骤202中得到的调色剂浓度TC是否小于基准调色剂浓度TC0(步骤204)。
当步骤204中的判定结果为肯定(Y)时,显影剂补给设定单元104基于在步骤202中得到的调色剂浓度TC和在步骤203中得到的显影剂量Q来计算待补给到黄色显影单元14Y的新显影剂的补给显影剂量QS和新显影剂中的补给调色剂浓度TCS(步骤205)。显影剂补给设定单元104将包含所得到的补给显影剂量QS和补给调色剂浓度TCS在内的显影剂补给指示输出到Y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Y(步骤206),并且返回到步骤201以继续处理。
另一方面,当步骤204中的判定结果为否定(N)时,调色剂浓度/显影量计算器103读出储存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黄色基准显影剂量Q0。该黄色基准显影剂量Q0对应于黄色显影单元14Y中的显影剂的显影剂量Q的容许下限值,并且预先设定。调色剂浓度/显影剂量计算器103判断在步骤203中得到的显影剂量Q是否小于基准显影剂量Q0(步骤207)。
当步骤207中的判定结果为肯定(Y)时,显影剂补给设定单元104基于在步骤202中得到的调色剂浓度TC和在步骤203中得到的显影剂量Q来计算待补给到黄色显影单元14Y的新显影剂的补给显影剂量QS和新显影剂中的补给调色剂浓度TCS(步骤205)。显影剂补给设定单元104将包含所获得的补给显影剂量QS和补给调色剂浓度TCS在内的显影剂补给指示输出到Y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Y(步骤206),然后返回到步骤201以继续处理。
另一方面,当步骤207中的判定结果为否定(N)时,显影剂补给设定单元104返回到步骤201以继续处理而不输出任何新显影剂的补给指示。
当在步骤206中输出显影剂补给指示时,Y色显影剂补给单元63Y从Y色载体贮存单元61Y和Y色调色剂贮存单元62Y取出其量与补给显影剂量QS和补给调色剂浓度TCS相对应的载体和调色剂,并且将载体和调色剂通过显影剂送入口78供给到黄色显影单元14Y。
图10是示出排出显影单元14中的显影剂的控制程序的实例的流程图。这里,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每当对纸张P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执行图10所示的程序。与图9所示的显影剂补给控制并行地执行图10所示的程序。在初始状态下,假定将设置在黄色显影单元14Y上的显影剂排出口79的开口部分设定为第一开口高度Y1。
以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图像形成单元10的数量(本实例中为四个)相对应的频率执行图10所示的程序。在以下说明中,将以设置于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0Y上的黄色显影单元14Y的排出控制为例进行说明。在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10M、蓝绿色图像形成单元10C、黑色图像形成单元10K中根据同样的程序来执行显影剂的排出控制。
设置在控制器100上的图像面积率计算器105基于被获得为图像处理单元200的处理结果的下一页纸张的黄色图像的曝光信号来计算下一个图像的黄色图像面积率AC(步骤301)。
随后,图像面积率计算器105读出储存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黄色基准图像面积率AC0。该基准图像面积率AC0对应于用于判断是否应增加显影剂的排出量的阈值,并且预先设定。图像面积率计算器105判断在步骤301中得到的图像面积率AC是否小于基准图像面积率AC0(步骤302)。
当步骤302中的判定结果为肯定(Y)时,显影电位差计算器106通过黄色电位传感器17Y获得曝光电位VL的测量结果(步骤303)。显影电位差计算器106计算在步骤303中得到的曝光电位VL与设定为固定值的显影偏压VB之间的差值,即显影电位差VD(步骤304)。
随后,显影电位差计算器106读出储存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黄色基准显影电位差VD0(基准电位差)。该基准显影电位差VD0对应于用于判断Y色显影单元14Y中的显影剂是否因滞留而劣化的阈值,并且预先设定。显影电位差计算器106判断在步骤304中得到的显影电位差VD是否超过基准显影电位差VD0(步骤305)。
当步骤305中的判定结果为肯定(Y)时,显影剂排出设定单元107向设置在黄色显影单元14Y上的开口驱动单元81Y输出用于移动开口量可变部件80以使显影剂排出口79的开口部分从第一开口高度Y1增加到第二开口高度Y2的开口量增大指示(步骤306),由此将开口部分变为第二开口高度Y2,然后转入下一步骤307。
当步骤305中的判定结果为否定(N)时,且当步骤302中的判定结果为否定(N)时,显影剂排出设定单元107将开口部分保持为第一开口高度Y1,并且返回到步骤301以继续处理。
此外,当在步骤306中输出开口量增大指示时,图像面积率计算器105基于被获得为图像处理单元200的处理结果的下一页纸张的黄色图像的曝光信号来计算下一图像的黄色图像面积率AC(步骤307)。
随后,图像面积率计算器105从存储器(未示出)读出黄色基准图像面积率AC0,然后判断在步骤307中得到的图像面积率AC是否小于基准图像面积率AC0(步骤308)。
当步骤308中的判定结果为否定(N)时,显影电位差计算器106通过黄色电位传感器17Y获得曝光电位VL的测量结果(步骤309)。显影电位差计算器106计算在步骤309中得到的曝光电位VL与设定为固定值的显影偏压VB之间的差值,即显影电位差VD(步骤310)。
随后,显影电位差计算器106从存储器(未示出)读出黄色基准显影电位差VD0,并且判断在步骤310中得到的显影电位差VD是否小于等于基准显影电位差VD0(步骤311)。
当步骤311的判定结果为肯定(Y)时,显影剂排出设定单元107向设置在黄色显影单元14Y上的开口驱动单元81Y输出用于移动开口量可变部件80以使显影剂排出口79的开口部分从第二开口高度Y2减小到第一开口高度Y1的开口量减小指示(步骤312),由此将开口部分变为第一开口高度Y1,然后转入步骤301以继续处理。
另一方面,当步骤311中的判定结果为否定(N)是,且步骤308中的判定结果为肯定(Y)时,显影剂排出设定单元107将开口部分保持为第二开口高度Y2,并且返回到步骤307以继续处理。
这里,当将显影单元14的开口部分的高度设定为第二开口高度Y2时,与将开口部分的高度设定为第一开口高度Y1时相比,显影单元14中的显影剂的排出量更大。这是因为:伴随着开口部分的高度的增加,开口部分的最低位置降低,于是显影单元14中的显影剂更容易溢出。
[实例]
将说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各实例,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这些实例。
本申请的发明人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在多页纸张P上连续形成蓝绿色的单色图像,并且研究形成于纸张P上的蓝绿色的单色图像的质量。
图11示出了纸张P的输出数量与蓝绿色图像形成单元10C中的显影电位差VD、从蓝绿色显影单元14C的显影剂排出量比值以及形成在纸张P上的蓝绿色单色图像的粗糙度等级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实例1和2以及比较例,分别对总共9000页纸张P进行图像形成。在前4000页纸张P上形成图像面积率AC为7%的蓝绿色单色图像,在接下来3000页纸张P(到此为7000页纸张P)上图像面积率AC为1%的蓝绿色单色图像,并且在最后2000页纸张P(到此为9000页纸张P)上形成图像面积率AC为40%的蓝绿色单色图像。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形成图像面积率=7%的蓝绿色单色图像的时间段称为“第一时间段”,将形成图像面积率=1%的蓝绿色单色图像的时间段称为“第二时间段”,并且将形成图像面积率=40%的蓝绿色单色图像的时间段称为“第三时间段”。
这里,在温度为25℃且湿度为55%的环境下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将由富士施乐有限公司制造的尺寸为JISA3的J纸张(基重:82gsm)用作纸张P。此外,将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速度设定为100ppm。将蓝绿色显影单元14C的显影壳体70中的基准显影剂量Q0设定为900g,并且将此时的调色剂量设定为81g(基准调色剂浓度TC0=9%)。在本实例中,将基准图像面积率AC0设定为5%,并且将基准显影电位差VD0设定为270V。
此外,在实例1和2以及比较例中,当对9000页纸张P连续进行图像形成时,每过预定页数(例如每500页)执行图8所示的设定图像形成条件的操作(重设曝光电位VL)。因此,显影电位差VD随着纸张的输出数量而改变。
此外,在实例1和2以及比较例中,将第一开口高度设定为3.0cm。在实例1中,将第二开口高度Y2设定为6.0cm,并且在实例2中,将第二开口高度设定为4.5cm。在比较例中,将第二开口高度Y2设定为3.0cm。也就是说,在实例1、2中,图像面积率AC低于基准图像面积率AC0(在这种情况下,当图像面积率AC从7%降为1%时),并且显影电位差VD超过基准显影电位差VD0(在这种情况下,当显影电位差VD超过270V时),与第一开口高度Y1相比,通过增加第二开口高度Y2而增加显影剂排出量。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即使当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使第一开口高度Y1与第二开口高度Y2彼此相等也不改变显影剂排出量。
这里,在实例1、2以及比较例中,用将开口部分设定为第一开口高度Y1时的显影剂排出量来标准化将开口部分设定为第二开口高度Y2时的显影剂排出量,由此得到显影剂排出量比值。
通过目测评价形成在纸张P上的图像的粗糙度来获得粗糙度等级,并且意味着粗糙度等级的数值越小,粗糙度越小(图像质量越高)。例如,粗糙度等级(0)表示图像不粗糙的状态,粗糙度等级(2)表示图像有点粗糙的状态,并且粗糙度等级(4)表示图像显著粗糙的状态。
在比较例中,第二时间段的显影电位差VD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在实例2中,与比较例相比,第二时间段的显影电位差VD的增加程度有所减缓。在实例1中,与实例2相比,第二时间段的显影电位差VD的增加程度进一步减缓。
这里,在比较例中,即使在第二时间段中显影电位差VD超过基准显影电位差VD0(270V)之后,显影壳体70的开口部分的高度也不增加。因此,在第二时间段中,通过开口部分几乎不排出在显影壳体70中被循环传送且没有被供给以用于显影的调色剂。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显影壳体70中被循环传送的调色剂量的增加,调色剂的带电特性等劣化。结果,为了利用几乎不带电的调色剂来进行显影,需调整曝光电位VL以便增加显影电位差VD。在比较例中,在第二时间段使用劣化的调色剂来进行显影,从而降低粗糙度等级。
另一方面,在实例1、2中,在第二时间段中显影电位差VD超过基准显影电位差VD0之后,显影壳体70的开口部分的高度增加。因此,在第二时间段中,通过开口部分更易将在显影壳体70中被循环传送的调色剂排出到外部。伴随着此排出,在第二时间段被供给到显影壳体70的新显影剂量增加。因此,与比较例相比,在显影壳体70中被循环传送的调色剂量减少,从而调色剂的带电特性等几乎不劣化。结果,可以减小为增加显影电位差VD所需调节的曝光电位VL的调节量。此外,在实例1、2中,在第二时间段中,使用被抑制劣化的调色剂来进行显影,从而与比较例相比粗糙度等级提高。
此外,在实例1中,第二时间段的开口部分的高度较实例2有所增加,从而通过开口部分从显影壳体70排出的显影剂量增加,并且供给到显影壳体70的新显影剂量增加。因此,在实例1中,与实例2相比可进一步抑制显影电位差VD的增加,由此可抑制粗糙度等级的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将基准显影电位差VD0设定为270V。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该值,可以将基准显影电位差VD0设定为从200V到400V范围内的值。然而,可以将基准显影电位差VD0设定为该范围以外的值。
此外,将基准图像面积率AC0设定为5%,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该值。例如,可以将基准图像面积率AC0设定成满足0%<AC0≤20%。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保持体;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形成包含图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利用调色剂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所述显影单元包括:显影剂保持体,其设置成面向所述图像保持体并且保持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以及显影剂容器,其容纳待供给到所述显影剂保持体的显影剂;
补给单元,其将新显影剂补给到所述显影单元;
排出单元,其将容纳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单元排出;
计算单元,其计算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面积率;
获得单元,其获得所述显影剂保持体与所述图像保持体上的所述图像部分之间的电位差;以及
控制器,当由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图像面积率小于预定的基准图像面积率并且由所述获得单元获得的电位差大于预定的基准电位差时,所述控制器增加将由所述排出单元从所述显影单元排出的显影剂的排出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增加由所述排出单元从所述显影单元排出的显影剂的排出量之后,当由所述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图像面积率大于所述基准图像面积率并且由所述获得单元获得的电位差小于所述基准电位差时,所述控制器减小由所述排出单元从所述显影单元排出的显影剂的排出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设置在所述显影单元上的所述显影剂容器具有用于排出显影剂的开口,并且
其中,所述排出单元调节设置在所述显影剂容器上的所述开口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浓度检测单元,其检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浓度;
显影剂量检测单元,其检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的量;以及
设定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浓度检测单元得到的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结果和由所述显影剂量检测单元得到的显影剂量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将由所述补给单元补给的显影剂量和待补给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浓度检测单元,其检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浓度;
显影剂量检测单元,其检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的量;以及
设定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浓度检测单元得到的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结果和由所述显影剂量检测单元得到的显影剂量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将由所述补给单元补给的显影剂量和待补给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浓度。
CN201010193253.7A 2009-12-24 2010-06-07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9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3458A JP5359853B2 (ja) 2009-12-24 2009-12-2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93458 2009-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9787A CN102109787A (zh) 2011-06-29
CN102109787B true CN102109787B (zh) 2014-07-09

Family

ID=44173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325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9787B (zh) 2009-12-24 2010-06-0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73347B2 (zh)
JP (1) JP5359853B2 (zh)
CN (1) CN1021097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2066B2 (ja) * 2011-07-27 2015-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93147B2 (ja) 2016-01-28 2020-05-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82363B2 (ja) * 2016-05-31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82591A (ja) * 2017-10-31 2019-05-30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現像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7711A (ja) * 2005-08-12 2007-02-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86117A (ja) * 2006-04-12 2007-11-0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CN101261466A (zh) * 2007-03-06 2008-09-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装置及图像形成条件调节方法
JP2008233439A (ja) * 2007-03-20 2008-10-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15067A (ja) * 2007-07-05 2009-01-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4765B2 (ja) 1993-12-28 2002-03-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JP2001117295A (ja) * 1999-10-19 2001-04-27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この現像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056216B2 (ja) * 2000-12-22 2008-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70660A (ja) * 2002-11-20 2004-06-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1327A (ja) * 2003-07-11 2005-02-0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33609B2 (ja) * 2003-09-18 2010-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の階調濃度カーブ補正方法
JP2005274685A (ja) * 2004-03-23 2005-10-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115A (ja) * 2005-03-01 2006-09-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114A (ja) * 2005-03-01 2006-09-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2205B2 (ja) * 2005-09-12 2012-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1064B2 (ja) * 2005-09-16 2011-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47980A (ja) * 2005-11-28 2007-06-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16548B2 (ja) 2006-06-23 2010-08-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形状評価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533908B2 (ja) * 2007-04-10 2010-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91572B2 (ja) * 2007-07-12 2012-12-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34256B2 (ja) * 2007-10-24 2010-03-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質安定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7711A (ja) * 2005-08-12 2007-02-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86117A (ja) * 2006-04-12 2007-11-0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CN101261466A (zh) * 2007-03-06 2008-09-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控制装置及图像形成条件调节方法
JP2008233439A (ja) * 2007-03-20 2008-10-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15067A (ja) * 2007-07-05 2009-01-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73347B2 (en) 2011-12-06
US20110158662A1 (en) 2011-06-30
JP5359853B2 (ja) 2013-12-04
CN102109787A (zh) 2011-06-29
JP2011133681A (ja) 201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4413B (zh) 成像设备
US5864733A (en) Develop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164774A (en) Developing device of the type forming thin layer of toner on toner conveying member, and dry color toner of one component type used therein
US5450177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toner concentration control capability with a toner concentration sensor disposed in a developing unit
CN10210978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025747A (ja) 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77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4866481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developers and a detection and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detecting the density of a formed image and a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the density of the image
JP4235350B2 (ja)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749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1931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US7041423B2 (en) Develop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5181800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6284012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542708B1 (en) Method of replenishing developer with zinc stearate
CN100392519C (zh)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852843B2 (en) Dispensing toner additives via carrier dispense and clear toner
JP2009180853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26454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S63373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84639B2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静電潜像現像剤
US8802345B2 (en) Dispensing toner additives via carrier dispense
JP2013076980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48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81740A (ja) 二成分系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