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7788B - 图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7788B
CN102107788B CN2010105052593A CN201010505259A CN102107788B CN 102107788 B CN102107788 B CN 102107788B CN 2010105052593 A CN2010105052593 A CN 2010105052593A CN 201010505259 A CN201010505259 A CN 201010505259A CN 102107788 B CN102107788 B CN 102107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piece
arm
returns
sheet material
image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52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7788A (zh
Inventor
佐本贤治
古闲雄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07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7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7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7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4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concerning sheet refeed sections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e.g. intermediate stac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65H2405/325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with integrated handling means, e.g. separ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8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one or more rollers or balls and stationary pressing, supporting or gui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5/00Recirculating articles, i.e. feeding each article to, and delivering it from, the same machine work-station more than once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具有在片材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单元的图像记录装置。图像记录单元包括:限定第一输送路径的供给引导件;被设置在记录单元和托盘之间的臂,该臂具有被可旋转地设置在自由端处并且被构造成将托盘中的片材供给到第一输送路径的供给辊。该臂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枢转。该返回引导件在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和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之间枢转。返回引导件在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中占据的空间与所述臂在第二臂位置中占据的空间重叠。当所述臂处于从由托盘占据的插入空间中缩退的第二臂位置时,返回引导件处于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在防止该装置的尺寸增大的同时,该图像记录装置具有用于供给臂从可移动片材盘缩退的足够空间。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12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99236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被构造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被构造成在片材的两面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图像记录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2-362766中描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被构造成在片材的两面上记录图像。由片材供给器送出的片材被输送辊输送到成像单元,在该成像单元处,图像被记录在片材的一面上。在其一面上记录有图像的片材被设置在成像单元下游侧的排出辊转回。片材通过被设置在成像单元下方的返回路径而再次到达输送辊。然后,图像由成像单元记录在片材的另一面上。在其两面上具有图像的片材由排出辊排出。
在已知的图像记录装置中,片材供给器包括:被设置在片材盘上方从而绕预定的轴枢转的供给臂;和被设置在供给臂的自由端处的供给辊。供给辊旋转,以把被存储在片材盘中的片材送出。
当供给臂被构造成在将托盘插入到图像记录装置中和从图像记录装置取出期间向上枢转时,在供给臂和设置在该供给臂上方的返回路径之间需要有用于供给臂从托盘缩退的空间。这增大了该图像记录装置的尺寸。
发明内容
相应地,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在防止该装置的尺寸增大的同时,该图像记录装置具有用于供给臂从可移动片材盘缩退的足够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在于:在防止该装置的尺寸增大的同时,确保了用于供给臂从可移动片材盘缩退的足够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记录单元,该记录单元被构造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托盘,该托盘被设置在记录单元下方,具有片材保持表面,并且被构造成插入到图像记录装置中和从图像记录装置中取出;供给引导件,该供给引导件限定弯曲的第一输送路径,并且被构造成将片材引导到记录单元;臂,该臂被设置在记录单元和托盘之间,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枢转,在该第二臂位置处,臂的自由端比在第一臂位置中远离片材保持表面,并且从该图像记录装置的、尺寸适于接纳所述托盘的插入空间中缩退;供给辊,该供给辊被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臂的自由端处,并且被构造成:当所述臂处于第一臂位置时,该供给辊将托盘的片材保持表面上的片材供给到第一输送路径;以及返回引导件,该返回引导件被设置在记录单元和所述臂之间,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和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之间枢转,在该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处,返回引导件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二输送路径并且将其上记录有图像的片材引导回所述供给引导件,在该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处,返回引导件的自由端比在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中靠近记录单元。另外,返回引导件在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中占据的空间与所述臂在第二臂位置中占据的空间重叠,并且当所述臂处于第二臂位置时,返回引导件处于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从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彻底地理解本发明、由本发明满足的需求以及本发明的特征和技术优点,现在结合附图来参考以下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概略地示意出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竖直剖面图。
图3是片材盘单元和支撑构件的透视图。
图4是片材盘单元的透视图。
图5A和5B分别是返回引导件的底部透视图和顶部透视图。
图6A和6B是竖直剖面图,分别示意了返回引导件处于输送位置中的状态和返回引导件处于缩退位置中的状态。
图7是返回引导件的竖直剖面图,其处在与输送位置相比从记录单元缩退的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参考多功能装置10的使用状态(在图1中示意的状态)来定义上下方向7,将前后方向8定义为:设置有开口13的一侧是前侧,并且参考该多功能装置10的正视图来定义左右方向9。
参考图1,多功能装置10基本上被成形为薄长方体状,并且喷墨记录类型的打印机11被设置在该多功能装置10的下部。多功能装置10具有各种功能,例如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至于打印功能,多功能装置10具有用于在片材的两面上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除打印功能之外的功能是可选的。打印机11包括在前侧上具有开口13的外壳14。通过该开口13,片材盘单元78(见图2)能够沿前后方向8被插入和取出,该片材盘单元78具有托盘20,在托盘20上堆叠有各种尺寸的记录介质,例如片材。在多功能装置10的前上部处,设置有操作面板17,从而能够利用该操作面板17来操作打印机11。多功能装置10根据来自操作面板17的输入而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2来描述打印机11的构造。在图2中,省略了片材盘单元78的前侧(该图中的右侧)的图示。片材盘单元78包括托盘20和排出片材接收器79,在该托盘20上能够堆叠有各种尺寸的片材,该排出片材接收器79对在图像记录之后从打印机11排出的片材进行保持。
打印机11包括片材供给器15、喷墨记录类型的记录单元24和路径切换单元41,该片材供给器15用于从托盘20拾取并供给片材,该记录单元24用于通过将墨滴排出到片材上而在由片材供给器15供给的片材上记录图像。记录单元24不限于喷墨记录类型的,各种记录类型(例如电子照相记录类型)可适用于记录单元24。
在打印机11中,输送路径65从托盘20的后端延伸到排出片材接收器79。输送路径65包括弯曲路径65A和排出路径65B,该弯曲路径65A被设置在托盘20的后端与记录单元24之间,用作第一输送路径,该排出路径65B被设置在记录单元24与排出片材接收器79之间。
弯曲路径65A从被设置在托盘20中的倾斜分离板22的上端附近的部分延伸到记录单元24,并且基本上被成形为圆弧状,该圆弧的中心在打印机11的内部。从托盘20供给的片材被沿着弯曲路径65A引导到记录单元24。弯曲路径65A由供给引导件限定,该供给引导件包括彼此之间以预定间隔对置的外侧引导件18和内侧引导件19。外侧引导件18和内侧引导件19以及将在下文描述的上侧引导件82、下侧引导件83和支撑构件43沿着与图2中的绘图纸面垂直的方向(沿着图1中的左右方向9)延伸。
多个引导辊64被设置在弯曲路径65A中。每个引导辊64能够在沿着弯曲路径65A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上旋转,并且其辊表面从外侧引导件18或内侧引导件19露出。在外侧引导件18和内侧引导件19中,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至下游侧布置有多行(未示出)引导辊64,同时每一行引导辊64沿着弯曲路径65A的宽度方向延伸。引导辊64允许平滑地输送在弯曲路径65A的弯曲部分处与引导表面接触的片材。作为可自由旋转的引导辊64替代,可以使用通过从驱动源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的辊,或者使用从外侧引导件18或内侧引导件19突出到弯曲路径65A中的肋。
排出路径65B从记录单元24的沿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部基本水平地延伸到排出片材接收器79。这里,该第一输送方向指的是:通过输送路径65输送片材的方向(在图2中由带有箭头的单点单短划线所示的方向)。排出路径65B的上游侧由上侧引导件82和下侧引导件83限定,上侧引导件82和下侧引导件83彼此之间以预定间隔对置。
分支口36被设置在记录单元24的沿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在双面图像记录期间,在排出路径65B中输送的片材在分支口36的下游侧上被转回,然后被朝向下述返回路径67输送。返回路径67用作第二输送路径。
记录单元24被设置在托盘20上方,并且沿着与图2的绘图纸面垂直的方向(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在记录单元24下方设置有用于水平地保持片材的压盘42。在往复运动的同时,记录单元24把从墨盒(未示出)供应的墨从喷嘴39排出到在压盘42上被输送的片材上,从而图像被记录于片材上。
第一输送辊60和夹紧辊61被设置在记录单元24与外侧引导件18及内侧引导件19的前端之间。夹紧辊61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60下方,并且被弹性构件例如弹簧(未示出)挤压到第一输送辊60的辊表面上。第一输送辊60和夹紧辊61夹持已经通过弯曲路径65A输送的片材,并且将该片材输送到压盘42上。
第二输送辊62和齿辊63被成对地设置在记录单元24与上侧引导件82及下侧引导件83的后端之间。与夹紧辊61同样,齿辊63被挤压到第二输送辊62的辊表面上。第二输送辊62和齿辊63夹持已经由记录单元24记录有图像的片材,并且将该片材向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朝向排出片材接收器79)输送。
通过从输送马达(未示出)经由驱动传递机构(未示出)传递的旋转驱动力来使第一输送辊60和第二输送辊62旋转。该驱动传递机构包括行星齿轮等,并且使第一输送辊60和第二输送辊62沿一个方向旋转,以便无论输送马达沿正向旋转方向还是逆向旋转方向旋转均沿第一输送方向输送片材。在图像记录期间,第一输送辊60和第二输送辊62被间歇驱动,从而图像被记录在以预定的换行宽度供给的片材上。
片材供给器15被构造成朝向弯曲路径65A输送在托盘20中存储的片材,并且包括臂26、驱动传递机构27和多个供给辊25(见图5A)。
供给辊25拾取被堆叠在托盘20上的片材中的最上面一张片材,并且将该片材供给到弯曲路径65A。供给辊25在臂26的端部处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通过自动片材供给(ASF)马达(未示出)而经由驱动传递机构27旋转,该驱动传递机构27包括大致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的多个齿轮,这些齿轮在图2中由置于臂26内的虚圆表示。该ASF马达作为与输送马达不同的驱动源。驱动传递机构27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臂26上。该ASF马达沿正向旋转方向和逆向旋转方向之一旋转。通过该ASF马达的旋转,供给辊25被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以将片材供给到弯曲路径65A。
基轴28被设置在托盘20上方但在记录单元24下方。臂26在其基础端处被基轴28支撑,并且能够围绕基轴28枢转。因此,臂26的、具有供给辊25的自由端能够靠近或离开托盘20地沿上下方向移动。利用臂26的重量和/或利用弹性构件例如弹簧的弹性力,沿着图2中的箭头29的方向的力被施加到臂26上。为此,供给辊25能够与被存储在托盘20中的片材的上表面挤压接触。即,在供给辊25与片材的上表面挤压接触的状态中,臂26采取第一臂位置,即,接近该托盘使得臂26的自由端(具有供给辊25的端部)与托盘20的底板54邻近的接近位置。当臂26处于第一臂位置(接近位置)时,供给辊25供给托盘20中的最上面一张片材。
图5A相对于图2所示的上下颠倒地示出了臂26和返回引导件70。因此,上下方向7和左右方向9被以相反的方向示出。臂26被成形为相当于对驱动传递机构27(见图2)进行覆盖的外壳。臂26的下表面23不仅覆盖该驱动传递机构27,而且还覆盖基轴28的中央的一侧上的部分。如下文将描述的,臂26的下表面23的端部23A能够与被设置在托盘20的侧板55中的凸轮部57接触(见图4)。
当从打印机11拉出托盘20时,臂26的下表面23的端部23A被设置在托盘20的侧板55中的凸轮部57推压,由此,臂26向上枢转。被凸轮部57推压的臂26采取如图6B所示的第二臂位置,即,远离该托盘20使得臂26的自由端(具有供给辊25的端部)与在第一臂位置(接近位置)中相比远离托盘20的底板54并且从用于托盘20的插入空间中缩退的远离位置。根据上述结构,臂26在接近位置(图6A所示的第一臂位置)和远离位置(图6B所示的第二臂位置)之间枢转。侧板55的凸轮部57推压该臂26的下表面23的端部23A的方向与臂26从接近位置向远离位置枢转的方向相同。
在与下表面23相反的一侧上,臂26具有用作推压部的上表面21(见图6A)。当臂26从接近位置枢转到远离位置时,上表面21与下文将描述的返回引导件70接触。
片材盘单元78被设置在片材供给器15下方。如图3和4所示,片材盘单元78包括托盘20和排出片材接收器79,在该托盘20上能够放置各种尺寸的片材,该排出片材接收器79接收在成像之后从记录单元24排出的片材。托盘20和排出片材接收器79被布置在两个层中,从而排出片材接收器79位于托盘20上方。当片材盘单元78通过开口13被插入和取出时,排出片材接收器79与托盘20一起被插入和取出。可替代地,排出片材接收器79可以与片材盘单元78分开设置。
托盘20包括:用作片材保持表面的底板54、从底板54的沿左右方向9的两端立起并且沿着供给片材的前后方向8延伸的侧板55和56、和从底板54的后端立起并且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倾斜分离板22。托盘20被成形为类似在顶侧开放的、大致矩形的箱体。
凸轮部57被设置在右侧板55的上表面上。凸轮部57包括:第一倾斜表面571,该第一倾斜表面571在前侧比在后侧高;第二倾斜表面572,该第二倾斜表面572被连接到第一倾斜表面571并且在后侧比在前侧高;以及水平表面573,该水平表面573被连接到第二倾斜表面572的后侧。水平表面573基本延伸到侧板55的后端,并且具有与倾斜分离板22的上端的高度基本相等的高度。根据上述结构,凸轮部57的高度相对于底板54沿前后方向8变化。
当托盘20被插入到打印机11中或者从打印机11中拉出时,凸轮部57沿前后方向8滑动并且与臂26的下表面23接触。在此情形中,臂26的高度根据凸轮部57的表面571、572和573中的哪一个与臂26接触而变化。
倾斜分离板22向后倾斜以便平滑地引导片材。如上所述,片材被从托盘20的后端输送到设置在后端的后上侧的弯曲路径65A。
一对侧引导件77在托盘20的底板54上立起并且沿前后方向8延伸。侧引导件77中的任一个被操作成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沿着底板54滑动。与此同步地,另一个侧引导件77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滑动。为此,如果被置于底板54上的片材的宽度小于在两个侧引导件77之间的距离,则侧引导件77中的一个被操作成朝向片材滑动,从而另一个侧引导件77同时移动。结果,片材沿宽度方向(左右方向9)的中央基本上与托盘20沿宽度方向的中央一致。即,这些侧引导件77能够接触被置于底板54上的片材的边缘。滑动该侧引导件77允许将各种尺寸(最大可达到与侧板55和56之间沿左右方向9的距离相对应的尺寸)的片材置于底板54上。
可以仅仅在托盘20的底板54上设置一个侧引导件77。在此情形中,对应于被置于底板54上的片材来调节在侧板55和56之一与侧引导件77之间的距离。
排出片材接收器79能够围绕由侧板55和56可旋转地支撑的轴91从托盘20向上枢转。即,排出片材接收器79作为用于托盘20的可移动盖。当使用者在片材盘单元78位于多功能装置10外部的状态下向上打开该排出片材接收器79时,托盘20的前上侧被打开从而露出底板54。这允许从前侧将片材置于托盘20中。
如图2所示,在输送路径65中的分支口36附近设置有路径切换单元41。该路径切换单元41包括第三输送辊45、齿辊46和翼片49。
第三输送辊45被设置在下侧引导件83的下游侧,并且例如被打印机11的框架可旋转地支撑。分支口36被设置在第三输送辊45与下侧引导件83之间。齿辊46被设置在第三输送辊45上方,并且利用其重量和/或利用弹簧等的偏压力而被沿着一个方向推压,从而挤压第三输送辊45的辊表面。此外,齿辊46在上侧引导件82的下游端部处被可旋转地支撑。第三输送辊45由输送马达(未示出)驱动,以沿着正向方向或逆向方向旋转。例如,对于单面记录来说,第三输送辊45被驱动以沿着正向方向旋转,从而片材在被夹持在第三输送辊45与齿辊46之间的同时被向下游输送并且被排出到排出片材接收器79。相比之下,对于双面记录来说,当片材的后端被夹持在第三输送辊45和齿辊46之间时,第三输送辊45的旋转方向被从正向切换到逆向。
支撑轴87例如被设置在打印机11的框架上,并且沿着与图2的绘图纸面垂直的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9)延伸。翼片49基本从支撑轴87向下游延伸,并且被支撑轴87可枢转地支撑。翼片49可旋转地支撑沿着该翼片49的延伸方向彼此间隔开的辅助辊47和辅助辊48。因为辅助辊47和48的辊表面将与片材的记录表面接触,所以类似于齿辊63和46,辅助辊47和48被成形为齿辊。
翼片49能够改变其位置,并且在比下侧引导件83高的排出位置(在图2中由虚线示出的位置)与反转位置(在图2中由实线示出的位置)之间枢转,在该反转位置处,翼片49的延伸端部49A被置于分支口36下方。在片材经过记录单元24之后,当翼片49处于排出位置时,片材被沿第一输送方向向下游输送,而当翼片49处于反转位置时,片材被转回到返回路径67中。
返回路径67将片材从记录单元24沿第一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引导到第一输送辊60沿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返回路径67在分支口36处从排出路径65B分支,延伸到位于记录单元24下方和驱动传递机构27上方,并且在记录单元24沿第一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汇合部37处与弯曲路径65A汇合。片材被沿着第二输送方向通过返回路径67输送。这里,该第二输送方向指的是在图2中由带有箭头的两点单短划线示出的方向。如上所述,返回路径67把通过记录单元24在其一面上记录有图像的片材引导到弯曲路径65A。
返回路径67包括第一路径67A和第二路径67B。第一路径67A由具有从分支口36向后下侧倾斜的倾斜表面的上侧倾斜引导件32和下侧倾斜引导件33限定。上侧倾斜引导件32与下侧引导件83一体地设置。上侧倾斜引导件32和下侧倾斜引导件33彼此之间以预定间隔对置,从而片材能够在上侧倾斜引导件32和下侧倾斜引导件33之间经过。上侧倾斜引导件32被设置在下侧倾斜引导件33上方。
第二路径67B从第一路径67A的末端附近的部分以基本向下的曲线形状向后延伸,并且向上弯曲到恰位于汇合部37之前的部分。第二路径67B由返回引导件70和支撑构件43限定,该返回引导件70被支撑为沿着图2中的箭头68的方向枢转,该支撑构件43被附接到打印机11的框架并且设置在返回引导件70上方,从而支撑所述记录单元24。如下文将描述的,返回引导件70能够采取如图6A所示(在图2中以实线示出)的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即,返回引导件70形成返回路径67的一部分的输送位置。处于输送位置的返回引导件70与支撑构件43彼此之间以预定间隔对置,从而片材能够在返回引导件70和支撑构件43之间经过。
返回引导件70被设置在记录单元24与片材供给器15的臂26之间,即,被设置在记录单元24下方,但在片材供给器15的臂26上方。
如图5A和5B所示,返回引导件70被成形为大致薄的、平坦矩形板,该矩形板沿上下方向7的尺寸小于沿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的尺寸。返回引导件70包括第一板构件71以及与该第一板构件71的后端一体地设置的第二板构件7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构件71和第二板构件72设有肋73,所述肋73沿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延伸,以便弥补由于厚度小而引起的刚度不足。可替代地,返回引导件70可以不具有肋73。
第一板构件71和第二板构件72被彼此附接成在它们之间形成预定角度,从而第二板构件72比第一板构件71更向上指向。因此,如图2和6A所示,第一板构件71、第二板构件72和弯曲路径65A形成大致圆弧形的路径,并且,通过返回路径67输送的片材被平滑地引导到弯曲路径65A。
第一板构件71在其基础端(前端)处由片材供给器15的基轴28支撑,并且能够围绕基轴28枢转。换言之,返回引导件70的枢轴与片材供给器15的臂26的枢轴相同。通过被支撑在基轴28上,返回引导件70的自由端能够更靠近或离开该记录单元24地上下移动。因此,返回引导件70能够枢转,以采取如图6A所示(在图2中以实线示出)的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从而返回引导件70形成返回路径67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采取如图6B所示(在图2中以虚线示出)的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即缩退位置,在该缩退位置处,返回引导件70的自由端比在输送位置中靠近记录单元24。当返回引导件70处于输送位置时,如图2中的实线和图6A所示,在返回引导件70的上表面和支撑构件43之间维持了使片材能够从中经过的预定间隔。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板构件71从前端朝向后端稍微向下倾斜,以便使弯曲路径65A的曲率最小。当该返回引导件处于缩退位置时,如图2中的虚线和图6B所示,返回引导件70的上表面与支撑构件43临近。可替代地,返回引导件70的枢轴和臂26的枢轴可以分开设置。
返回引导件70具有在与供给辊25相对的位置处形成的开口90。开口90形成为贯穿该返回引导件70的在其上输送片材的表面。更具体地,如图2和5B所示,开口90被设置在返回引导件70中的如下这种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当臂26处于远离位置时,开口90容纳供给辊25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供给辊25的位于臂26上方的表面)。返回引导件70包括位于开口90之间的隆起部88。隆起部88对在返回引导件的表面上输送的片材进行引导并且防止该片材卡在开口90中。
返回引导件70被构造成与臂26枢转到远离位置相关联地枢转到缩退位置。返回引导件70被枢转到远离位置的臂26的上表面21(见图6A)向上推动,由此枢转到缩退位置。臂26的上表面21能够与第一板构件71的、位于与输送片材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下表面74接触(见图5A)。下表面74用作第一接触部。当臂26从接近位置枢转到远离位置时,臂26的上表面21与第一板构件71的下表面74接触。下表面74被上表面21沿着返回引导件70从输送位置枢转到缩退位置的方向推动。结果,当臂26采取远离位置时,返回引导件70采取缩退位置。此外,当托盘20已经被从多功能装置10取出时,返回引导件70枢转到图7所示的第三返回引导件位置,在该第三返回引导件位置处,返回引导件70的自由端(后端)比在输送位置(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中远离记录单元24。
参考图2到图7,下面将详细描述以上关于托盘20的取出而描述的结构的操作。如图5A所示,包括供给臂26和供给辊25的片材供给器15被设置在返回引导件70下方。在图6A中,片材供给器15处于接近位置,并且返回引导件70处于输送位置。
当片材供给器15处于接近位置时,供给辊25与片材的上表面或者与底板54接触。如果在托盘20中不存在任何片材,则供给辊25接触该底板54。臂26的下表面23的端部23A位于第一倾斜表面571和第二倾斜表面572上方,但在水平表面573下方。另外,下表面23的端部23A与凸轮部57间隔开。
当托盘20被从上述完全插入状态向前拉出即取出时,下表面23与第二倾斜表面572接触,并且沿着第二倾斜表面572向上移动。结果,臂26向上枢转,并且供给辊25被升起。即,在端部23A接触第二倾斜表面572的同时,臂26开始将其位置从接近位置改变为远离位置。当端部23A到达水平表面573时,臂26枢转到远离位置。
当片材供给器15向上枢转预定的量时,臂26的上表面21与第一板构件71的下表面74接触。在此情形中,供给辊25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返回引导件70的开口90中,因此,供给辊25并不与返回引导件70接触。
当托盘20在此状态下被进一步向前拉出时,片材供给器15由于下表面23的运动而枢转,并且片材供给器15和返回引导件70一起向上枢转。即,返回引导件70开始将它的位置从输送位置改变为缩退位置。该枢转继续进行,直至下表面23的端部23A在爬升到第二倾斜表面572的顶部之后与水平表面573接触(见图6B)。在下表面23与水平表面573接触的状态中,片材供给器15处于远离位置,并且返回引导件70处于缩退位置。
换言之,臂26向上推动该返回引导件70,由此,在返回引导件70曾经处于输送位置的空间中,臂26采取远离位置。即,臂26在远离位置中占据的空间与返回引导件70在输送位置中占据的空间重叠。
即便托盘20在这种状态下被进一步向前拉出,片材供给器15也在端部23A与水平表面573接触的同时维持所述远离位置。
当托盘20在这种状态下被进一步向前拉出并且水平表面573从端部23A的前侧出来时,供给辊25向下移动。这是因为,臂26被沿着图2中的箭头29的方向偏压。因此,片材供给器15向下枢转并且将它的位置从远离位置改变为比接近位置低的位置,如图7所示。
当片材供给器15将它的位置从远离位置改变为接近位置低的位置时,返回引导件70相应地枢转到第三返回引导件位置(见图7)。尽管如下文将描述的,返回引导件70由托盘20支撑,但当托盘20被从多功能装置10中拉出时,返回引导件70失去了支撑。
在以上描述中,由于被枢转到远离位置的臂26的上表面向上推动,返回引导件70枢转到缩退位置。然而,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只要返回引导件70能够与托盘20的插入和取出相关联地枢转。
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臂26和返回引导件70可以利用从驱动源(上述输送马达、ASF马达或其它马达)传递的驱动力而枢转。臂26和返回引导件70可以由相同的驱动源或不同的驱动源驱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力被与托盘20的插入和取出相关联地传递给臂26和返回引导件70。当被装载在多功能装置10中的托盘20开始向前移动离开该多功能装置10时,臂26和返回引导件70开始利用从驱动源传递的驱动力而枢转。然后,臂26从接近位置枢转到远离位置,并且返回引导件70从输送位置枢转到缩退位置。当该枢转结束时,停止从驱动源传递驱动力。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当托盘20被从多功能装置10中取出时,臂26也保持处于远离位置,并且返回引导件70保持处于缩退位置。当托盘20在这种状态下被插入在多功能装置10中并且该插入操作结束时,臂26和返回引导件70开始利用从驱动源传递的驱动力枢转。然后,臂26从远离位置枢转到接近位置,并且返回引导件70从缩退位置枢转到输送位置。
转到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处于输送位置的返回引导件70由托盘20支撑。如图5A和5B所示,返回引导件70的第一板构件71具有第二接触部,即,在沿左右方向9的两端处的凸起711和712。此外,如上所述,水平表面573被设置在片材盘单元78中的托盘20的右侧板55的上端处。在托盘20的左侧板56的上端处也设有水平表面574(见图4)。当返回引导件70处于输送位置时,凸起711的下表面与水平表面573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凸起712的下表面与水平表面574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如图6A所示,返回引导件70由托盘20支撑。
当返回引导件70在输送位置中以预定的量挠曲时,返回引导件70由侧引导件77支撑。处于输送位置的返回引导件70通常位于侧引导件77上方。在此情形中,如果返回引导件70沿左右方向9的中心以预定的量移动到比两端低的位置,即,返回引导件70以预定的量挠曲,则侧引导件77的上端771(见图4)与第三接触部、即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肋73A接触。这防止了返回引导件70以比预定量大的量挠曲。
如图2、6A和6B所示,突出引导构件75被设置在支撑构件43的下表面上并且朝向返回引导件70突出。突出引导构件75面向返回引导件70的第一板构件71的上表面的沿前后方向8的中央附近的部分。突出引导构件75具有与位于输送位置中的返回引导件70的上表面基本平行的平行表面751(见图2和图7)。因此,通过路径切换单元41输送到返回路径67的片材被靠近返回引导件70的上表面地输送。此外,突出引导构件75被布置于沿左右方向9的四个位置处,即,被设置在返回路径67的两端附近的两个位置和中央附近的两个位置处。
尽管突出引导构件75优选被设置在面向返回引导件70的沿片材输送方向、即沿前后方向8的中央的位置处,但它们可以被设置在该中央以外的位置处。此外,尽管优选沿着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有多个突出引导构件75,如在该实施例中沿左右方向9布置有四个突出引导构件75,但也可以仅设有一个突出引导构件75或者设有除了四个之外的多个突出引导构件。
可以在突出引导构件75的下端附近设有辊752(见图7)。辊752能够以如下方式在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轴线上旋转:即,辊752的辊表面从突出引导构件75的下侧露出。辊752可以被设置在沿左右方向9的任何位置处,只要辊752不妨碍供给辊25和驱动传递机构27。可以仅仅设置一个辊752,或者可以沿左右方向9布置有多个辊752。此外,每个辊752均可被成形为齿辊,因为辊752的辊表面将与片材的记录表面接触。辊752允许片材在与辊752接触的情况下被平滑地输送。
如图5B所示,返回引导件70具有第一容纳部,即,沿着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的第一凹部76。第一凹部76被成形为顺应于突出引导构件75的形状,并且稍微大于突出引导构件75以便容纳突出引导构件7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凹部76被设置在沿左右方向9与突出引导构件75相对的位置处,即,被设置在返回引导件70的两端附近的两个位置和中心附近的两个位置处。第一凹部76可以由通孔代替。
因为突出引导构件75和第一凹部76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如图6B所示,当返回引导件70枢转到缩退位置时,突出引导构件75被容纳于第一凹部76中。
如图2所示,在支撑构件43上的与返回引导件70的上表面相对的位置处设有缓冲构件80。缓冲构件80由海绵等类型的减振器、阻尼器或者弹簧例如板簧或者树脂弹簧构件而形成。在与返回引导件70的第一板构件71的后端侧的上表面相对的位置处,缓冲构件80被附接到支撑构件43的下表面。缓冲构件80可以沿着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被设置在片材输送路径的外侧。
如图2所示,第二容纳部、即被成形为顺应于引导辊64A形状的第二凹部81被设置在返回引导件70的第二板构件72的输送片材的表面上,即,被设置在返回引导件70的位于返回路径67中的下游侧的端部处。第二凹部81被沿左右方向9布置成与设置在内侧引导件19中的引导辊64A相对。当返回引导件70枢转到缩退位置时,引导辊64A被容纳于第二凹部81中。可替代地,当引导辊64A被设成与第一板构件71相对时,第二凹部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板构件71的表面上。
如图5B所示,辅助辊84被设置在返回引导件70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处。辅助辊84被可旋转地设置在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轴线上,使得辅助辊84的辊表面从输送表面露出。辅助辊84可以利用从驱动源(未示出)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或者能够在无驱动力的情况下自由旋转。
如图2所示,还可以设有用于将返回引导件70向下偏压的弹性构件,例如两个螺旋弹簧86。螺旋弹簧86在一端处被附接到返回引导件70的凸起711和712,并在另一端处被附接到支撑构件43的下表面。螺旋弹簧86被沿着上下方向7设置。螺旋弹簧86是压缩弹簧,其总长度比处于输送位置中的返回引导件70的凸起711或712与支撑构件43之间的长度大。因此,螺旋弹簧86向下偏压该返回引导件70,而与片材盘单元78的插入或取出状态无关。可以仅仅设有一个螺旋弹簧86。可替代地,螺旋弹簧86可以在另一端处被附接到多功能装置10的底部框架。在此情形中,螺旋弹簧86由如下拉伸弹簧形成,该拉伸弹簧的总长度比处于输送位置中的返回引导件70的凸起711或712与多功能装置10的底部框架之间的长度短。因此,螺旋弹簧86向下偏压该返回引导件70,而与片材盘单元70是处于插入状态还是取出状态无关。当片材盘单元70处于插入状态时,返回引导件70在被螺旋弹簧偏压的同时由托盘20支撑。因此,使返回引导件70的位置进一步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在多功能装置10中输送片材时,臂26采取接近位置以便将片材从托盘20供应到弯曲路径65A。在此情形中,返回引导件70采取输送位置以便形成返回路径67的一部分。当托盘20被插入到多功能装置10中和从多功能装置10中取出时,臂26枢转到远离位置并且从用于托盘20的插入空间缩退。返回引导件70采取输送位置的空间与臂26采取远离位置的空间重叠,从而当臂26采取远离位置时,返回引导件70采取缩退位置。因此,返回引导件70的输送位置位于臂26的枢转区域内。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臂26和返回引导件70围绕相同的基轴28枢转。因此,并不需要用于单独的枢轴的额外空间。而且,臂26的枢转区域和返回引导件70的枢转区域彼此重叠。这防止了多功能装置10的尺寸增加。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返回引导件70处于比缩退位置低的输送位置时,返回引导件70形成返回路径67的一部分。
被设置在支撑构件43的下表面上的突出引导构件75减小了返回路径67沿上下方向7的尺寸。因此,防止了片材在返回路径67中竖直摆动和堵塞在返回路径67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因为突出引导构件75被设置在与返回引导件70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中央相对应的位置处,所以突出引导构件75沿着返回引导件70的上表面可靠地引导较小片材和较大片材。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臂26的下表面23被托盘20的侧板55推动时,臂26枢转到远离位置。因此,不需要除了侧板55之外的额外构件来使臂26枢转。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返回引导件70的下表面74被臂26的上表面21推动时,返回引导件70枢转到缩退位置。因此,不需要除了臂26之外的额外构件来使返回引导件70枢转。
在上述实施例中,返回引导件70被成形为薄板状。在此情形中,返回引导件70沿左右方向9的中央部可能由于返回引导件70的重量和片材的输送阻力而向下挠曲。然而,返回引导件70的向下挠曲受到侧引导件77限制,因此,片材得以稳定地输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返回引导件70由托盘20支撑。这稳定地定位了返回引导件70,并且还稳定了片材在返回路径67中的输送。此外,因为无负载被从返回引导件70施加到臂26,所以返回引导件70对通过供给辊25进行的片材供给没有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中,缓冲构件80被设置在支撑构件43上。当托盘20被插入到多功能装置中和从该多功能装置中取出时或者当运输该多功能装置10时,返回引导件70可能枢转成与上支撑构件43碰撞。即便发生这种碰撞,缓冲构件80也防止了对返回引导件70的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托盘20已经被从多功能装置10中取出时,返回引导件70采取比在输送位置中远离记录单元24的位置,并且在返回路径67上方提供了额外的空间。因此,即使当片材堵塞在返回路径67中时,也能够容易地通过取出托盘20并打开外侧引导件18来将该片材取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返回引导件70向上枢转的同时,臂26向上枢转并且采取远离位置。这防止了多功能装置10的尺寸增加。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返回引导件70处于缩退位置时,被设置在弯曲路径65A中的辊64A被容纳在设于返回引导件70中的第二凹部81内。因为这允许返回引导件70的后端更加朝向弯曲路径65A延伸,所以能够将片材从返回路径67稳定地输送到弯曲路径65A。此外,当返回引导件70处于缩退位置时,突出引导构件75被容纳在设于返回引导件70中的第一凹部76内。这增大了返回引导件70的移动范围,并且减小了多功能装置10的厚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在返回引导件70上被输送的片材进入弯曲路径65A时,尤其对片材产生了大的阻力。为此,片材与返回引导件70的上表面的位于沿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分接触。通过将辅助辊84置于将与片材接触的部分处,减小了输送阻力,并且片材得以平滑地输送。
尽管已经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通过本发明在此公开的说明书或实践,其它实施例将是显而易见的。期望本说明书和所描述的实例仅被视为本发明的示例,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单元,所述记录单元被构造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
托盘,所述托盘被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下方,具有片材保持表面,并且被构造成插入到所述图像记录装置中和从所述图像记录装置取出;
供给引导件,所述供给引导件限定弯曲的第一输送路径,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记录单元;
臂,所述臂被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托盘之间,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一臂位置和第二臂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二臂位置处,所述臂的自由端比在所述第一臂位置中远离所述片材保持表面且从所述图像记录装置的尺寸适于接纳所述托盘的插入空间缩退;
供给辊,所述供给辊被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臂的自由端处,并且被构造成当所述臂处于所述第一臂位置时,所述供给辊将所述托盘的所述片材保持表面上的片材供给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以及
返回引导件,所述返回引导件被设置在所述记录单元和所述臂之间,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和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处,所述返回引导件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二输送路径并且将记录有图像的片材引导回到所述供给引导件,在所述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处,所述返回引导件的自由端比在所述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中靠近所述记录单元,
其中,所述返回引导件在所述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中占据的空间与所述臂在所述第二臂位置中占据的空间重叠,并且当所述臂处于所述第二臂位置时,所述返回引导件处于所述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臂和所述返回引导件被构造成围绕公共轴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返回引导件上方并且朝向所述返回引导件突出的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其中所述返回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容纳部(76),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76)与所述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相对并且被构造成:当所述返回引导件处于所述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76)容纳所述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被设置在与所述返回引导件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中央部相对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出引导件包括多个突出引导件,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76)包括多个容纳部,所述多个容纳部被沿着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并且被构造成:当所述返回引导件处于所述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时,所述多个容纳部分别容纳所述多个突出引导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托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从所述片材保持表面立起并且在从所述托盘供给片材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侧板包括被设置在上表面上的凸轮部;并且
其中所述臂包括下表面,所述下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托盘被插入到所述图像记录装置中和从所述图像记录装置取出时,所述下表面接触所述侧板,并且在所述托盘的插入和取出期间,所述下表面被所述凸轮部推动,使得所述臂枢转到所述第二臂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侧板的所述凸轮部包括:
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具有比后侧高的前侧;
第二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的后侧连接的前侧,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前侧低于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后侧;以及
水平表面,所述水平表面被连接到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后侧,所述水平表面延伸到所述侧板的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臂包括推动部,并且所述返回引导件包括接触部(74),所述推动部被构造成:当所述臂枢转到所述第二臂位置时,所述推动部接触并推动所述接触部(74),使得所述返回引导件枢转到所述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返回引导件包括接触部(711),所述接触部(711)被构造成:当所述返回引导件处于所述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时,所述接触部(711)接触所述托盘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托盘包括至少一个侧引导件,所述至少一个侧引导件从所述片材保持表面立起,在从所述托盘供给片材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沿着所述片材保持表面移动,从而接触所述片材保持表面上的片材的边缘,并且
其中所述返回引导件包括接触部(73A),所述接触部(73A)被构造成接触所述托盘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引导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当处于所述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的所述返回引导件以预定的量挠曲时,所述返回引导件的所述接触部(73A)接触所述托盘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引导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朝向所述托盘偏压所述返回引导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返回引导件上方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被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的与所述返回引导件的上表面相对的位置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当所述托盘已经被从所述图像记录装置取出时,所述返回引导件枢转到第三返回引导件位置,在所述第三返回引导件位置处,所述返回引导件的自由端比在所述第一返回引导件位置中远离所述记录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返回引导件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被形成为在与所述供给辊相对的位置处贯穿所述返回引导件的片材引导表面,当所述臂处于所述第二臂位置时,所述开口容纳所述供给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供给引导件包括引导辊,所述引导辊被构造成帮助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输送片材,并且
其中所述返回引导件包括容纳部(81),所述容纳部(81)设置在所述返回引导件的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的下游侧,且设置在与所述引导辊相对的位置处,当所述返回引导件处于所述第二返回引导件位置中时,所述容纳部(81)容纳所述引导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返回引导件包括辅助辊,所述辅助辊被设置在所述返回引导件的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中的下游侧,并且被构造成在如下轴线上旋转,所述轴线在与片材输送方向垂直且与所述返回引导件的片材引导表面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CN2010105052593A 2009-12-29 2010-09-29 图像记录装置 Active CN102107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9236 2009-12-29
JP2009299236A JP5316404B2 (ja) 2009-12-29 2009-12-29 画像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7788A CN102107788A (zh) 2011-06-29
CN102107788B true CN102107788B (zh) 2013-12-04

Family

ID=43971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52593A Active CN102107788B (zh) 2009-12-29 2010-09-29 图像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7) US8493639B2 (zh)
EP (1) EP2340940B1 (zh)
JP (1) JP5316404B2 (zh)
CN (1) CN1021077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8235B2 (en) 2009-12-29 2014-07-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uble-side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compact form factor
JP5316404B2 (ja) 2009-12-29 2013-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1157155A (ja) * 2010-01-29 2011-08-18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5545058B2 (ja) 2010-06-17 2014-07-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8752826B2 (en) * 2011-03-02 2014-06-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754625B2 (ja) * 2011-03-18 2015-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68618B2 (ja) 2011-06-14 2016-02-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22141B2 (ja) 2011-09-30 2014-06-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594270B2 (ja) 2011-09-30 2014-09-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874346B2 (ja) * 2011-11-25 2016-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751151B2 (ja) 2011-12-02 2015-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796506B2 (ja) * 2012-02-03 2015-10-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US9277070B2 (en) 2012-03-12 2016-03-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US8941877B2 (en) 2012-03-12 2015-01-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JP5664583B2 (ja) 2012-03-27 2015-0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942568B2 (ja) 2012-04-23 2016-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998650B2 (ja) * 2012-05-31 2016-09-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194608B2 (ja) * 2013-03-27 2017-09-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244703B2 (ja) * 2013-07-10 2017-1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617967B2 (ja) * 2013-07-11 2014-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176146B2 (ja) * 2014-02-21 2017-08-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380841B2 (ja) * 2014-03-05 2018-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複写機
JP6529284B2 (ja) * 2015-03-05 2019-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5512B2 (ja) * 2015-11-18 2018-08-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19043B2 (ja) * 2016-01-18 2021-0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8052657A (ja) * 2016-09-27 2018-04-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材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690428B (zh) * 2017-04-26 2020-04-11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維列印裝置
JP7071115B2 (ja) 2017-12-27 2022-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供給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20093878A (ja) * 2018-12-11 2020-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733826B (zh) * 2019-03-12 2024-05-03 东莞市驰卡实业有限公司 制证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2766A (ja) * 2001-06-01 2002-12-18 Canon Inc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EP2082886A2 (en) * 2008-01-28 2009-07-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8138A (ja) 1984-09-26 1986-04-21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6178138U (zh) * 1984-10-30 1986-05-26
US4786039A (en) * 1986-11-18 1988-11-22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Recirculating document feeder
JP2718991B2 (ja) 1989-05-08 1998-0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紙送り機構
DE69028897T2 (de) * 1989-11-05 1997-03-20 Canon Kk Gerät zum Zuführen von blattförmigen Vorlagen und Bilderzeugungssystem
US5284333A (en) 1990-10-26 1994-0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US5364195A (en) 1992-01-07 1994-1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with displaceable guide between cassette and feed roller
US5351112A (en) * 1992-01-13 1994-09-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riginal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it
JP2948432B2 (ja) 1992-04-02 1999-09-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H06144633A (ja) 1992-11-04 1994-05-24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のニップ力調整装置
DE69408768T2 (de) * 1993-10-14 1998-07-23 Canon Kk Lesegerät
JP2986349B2 (ja) 1994-10-06 1999-12-06 株式会社新興製作所 プリンタ
US5791645A (en) * 1995-03-10 1998-08-11 Ricoh Company, Ltd. Simple inverting path for an auto document feed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078345A (en) * 1996-07-04 2000-06-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aper transport device for thermal printer
JPH10129860A (ja) * 1996-10-31 1998-05-19 Canon Inc 記録装置
US6088135A (en) 1997-03-11 2000-07-11 Minolta Co., Lt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6126347A (en) * 1997-06-20 2000-10-03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nter
KR200156004Y1 (ko) * 1997-10-07 1999-09-01 윤종용 양면인쇄장치의 용지가이드
US6185381B1 (en) * 1998-12-22 2001-02-06 Canon Kabushi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167231A (en) * 1999-03-31 2000-12-2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modular autoduplex mechanism
JP3774613B2 (ja) * 2000-02-29 2006-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KR100362389B1 (ko) * 2000-12-29 2002-11-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기의 용지 픽업장치
JP2003095475A (ja) 2001-09-20 2003-04-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76769B1 (ko) 2002-10-10 2005-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기기의 용지 이송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인쇄기기
KR100892087B1 (ko) * 2002-10-28 2009-04-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횡전계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과 그 제조방법
US6909872B2 (en) * 2002-10-30 2005-06-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ultipath printers
JP4536358B2 (ja) * 2002-12-04 2010-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308853B2 (en) * 2003-03-11 2007-12-18 Tohoku Ricoh Co., Ltd. Bulk paper feeding device with intermediate conveyor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551715B2 (ja) * 2003-11-12 2010-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5225382A (ja) * 2004-02-13 2005-08-2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4042061B2 (ja) * 2004-03-05 2008-0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供給トレイ
JP4322709B2 (ja) 2004-03-08 2009-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US7258335B2 (en) * 2004-08-24 2007-08-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Eliminating drag of media sensor in printer media transport
US7413183B2 (en) * 2004-09-15 2008-08-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404204B2 (ja) 2004-11-30 2010-0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7455285B2 (en) * 2005-01-25 2008-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handling accessory and method
US7694950B2 (en) 2005-03-30 2010-04-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uch sheet feed device
JP4221604B2 (ja) * 2005-05-27 2009-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458012B2 (ja) * 2005-09-28 2010-04-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7605957B2 (en) 2005-10-27 2009-10-20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Original document transport device
JP2007137535A (ja) 2005-11-15 2007-06-07 Ricoh Co Ltd ベルト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05386B2 (ja) 2005-11-30 2011-0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221609B2 (ja) * 2005-12-26 2009-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331337A (ja) * 2006-06-19 2007-12-27 Brother Ind Ltd 開閉型物品
JP4277902B2 (ja) * 2006-12-27 2009-06-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20080165236A1 (en) * 2007-01-04 2008-07-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
US7850299B2 (en) * 2007-01-04 2010-12-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14838B2 (ja) 2007-03-02 2012-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483886B2 (ja) * 2007-03-29 2010-06-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記録装置
JP4488032B2 (ja) 2007-06-25 2010-06-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877125B2 (ja) * 2007-07-24 2012-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7717423B2 (en) * 2007-09-27 2010-05-1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uplex ADF mechanism
JP5056314B2 (ja) 2007-09-28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9107803A (ja) 2007-10-31 2009-05-21 Canon Inc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
US8144374B2 (en) * 2008-04-03 2012-03-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uto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JP4573061B2 (ja) * 2008-07-18 2010-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バー体の開閉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さらに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4966939B2 (ja) * 2008-09-26 2012-07-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4645718B2 (ja) * 2008-09-29 2011-03-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877394B2 (ja) * 2009-02-16 2012-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715938B2 (ja) * 2009-03-06 2011-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748236B2 (ja) 2009-03-10 2011-08-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0260680A (ja) * 2009-05-01 2010-11-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8768235B2 (en) * 2009-12-29 2014-07-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uble-side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compact form factor
JP5504889B2 (ja) * 2009-12-29 2014-05-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316404B2 (ja) 2009-12-29 2013-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1157155A (ja) * 2010-01-29 2011-08-18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5499910B2 (ja) 2010-05-31 2014-05-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この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5240243B2 (ja) * 2010-06-17 2013-07-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056906B2 (ja) * 2010-06-17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998600B2 (ja) * 2010-06-17 2012-08-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US8542373B2 (en) 2010-06-29 2013-09-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diverting method
US9049326B2 (en) 2011-09-09 2015-06-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 device with scanner unit offset from recording sheet tray
JP6003686B2 (ja) 2013-01-31 2016-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2766A (ja) * 2001-06-01 2002-12-18 Canon Inc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EP2082886A2 (en) * 2008-01-28 2009-07-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79577B2 (en) 2022-03-22
CN102107788A (zh) 2011-06-29
JP5316404B2 (ja) 2013-10-16
EP2340940A3 (en) 2013-03-13
EP2340940A2 (en) 2011-07-06
US20220306411A1 (en) 2022-09-29
US20140312555A1 (en) 2014-10-23
US20190315585A1 (en) 2019-10-17
US8493639B2 (en) 2013-07-23
US20180072520A1 (en) 2018-03-15
EP2340940B1 (en) 2014-02-12
JP2011136827A (ja) 2011-07-14
US9085430B2 (en) 2015-07-21
US8764006B2 (en) 2014-07-01
US20150307296A1 (en) 2015-10-29
US20130300051A1 (en) 2013-11-14
US9821967B2 (en) 2017-11-21
US20110157664A1 (en) 2011-06-30
US10273099B2 (en) 201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7788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1397101B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包括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US8503923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20201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7075040A (ja) 媒体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CN205097721U (zh) 图像记录设备
JP6273430B2 (ja) 記録装置
CN104070844A (zh) 片材输送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01127817B (zh) 图像读取设备和成像设备
US20140104359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15610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8688351B (zh) 介质输送装置、记录装置
JP7226066B2 (ja) 記録装置
JP7428210B2 (ja) 媒体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CN204342116U (zh)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JP7451919B2 (ja) 記録装置
JP531679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572436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4033787A (ja) 媒体排出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617967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8184323A (ja) 用紙仕分け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H082080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収容装置
JP200732670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