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2422B - 汽车用导风板以及密封构造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导风板以及密封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2422B
CN102092422B CN201010585923.XA CN201010585923A CN102092422B CN 102092422 B CN102092422 B CN 102092422B CN 201010585923 A CN201010585923 A CN 201010585923A CN 102092422 B CN102092422 B CN 102092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eflector
main body
flexible strip
strip portion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59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2422A (zh
Inventor
川平弘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Original Assignee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filed Critical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Publication of CN102092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2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2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2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风板以及密封构造,其能够在确保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性的同时,容易且低成本地实现能够充分发挥针对在与汽车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隙的、稳定的密封性的构造。在导风板主体(12)的外周部上一体成形有由与导风板主体(12)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的、薄壁的挠性片部(14、16、18)。而且,导风板主体(12)以与汽车部件(28、32)非连结的状态设置于汽车部件(28、32)之间,并且,挠性片部(14、16、18)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汽车部件(28、32)接触地配置,从而将形成于导风板主体(12)与汽车部件(28、32)之间的间隙(40、42)封闭。

Description

汽车用导风板以及密封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导风板以及密封构造,尤其涉及配置在汽车的前部以将汽车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的导风板的改良后的构造、以及用于对形成于这样的导风板与位于其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新型构造。
技术背景
通常,在汽车中,在将互不相同的分体的汽车部件彼此接近地组装时,为了防止这些汽车部件彼此由于汽车行驶中的输入振动等而接触,从而产生异常的声音,或者各个汽车部件发生损伤、变形,而在相互接近的汽车部件彼此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即所谓的设计间隙(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例如,在汽车的前部,在以覆盖散热器侧部的方式配置的保护罩与位于散热器前方的保险杠之间,用于将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的导风板以在车宽方向上相对配置的状态或者除此之外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地设置。并且,在位于这样的导风板周围的保护罩、散热器、散热器支架、保险杠、保险杠加强件、下减震器、上减震器、电气配线或者空调软管等各种软管、以及与一个导风板相邻地配置的其他导风板等各种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之间,形成有作为如上所述的设计间隙的间隙。
但是,若在导风板与位于导风板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形成间隙,则会导致由导风板导入的风经由所述间隙逃逸到外部,相应地,导致散热器的冷却效率降低。另外,有时会通过这样的间隙将发动机的热气送入散热器侧,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引起散热器的冷却效率的降低。再有,由于经由导风板与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发生漏风,因此也会产生空气动力性能降低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导风板与位于导风板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内,以填充所述间隙的方式安装有海绵等各种缓冲材料,由此对导风板与汽车部件之间进行密封。然而,这样的缓冲材料通常通过双面胶带等被粘接、固定在隔着间隙彼此相对配置的导风板和汽车部件的各自的相对部位上。因此,例如在间隙为比较复杂的形状的情况下等,可能会导致缓冲材料相对于导风板和汽车部件的各相对部位的粘接力不均,从而很难确保稳定的密封性。而且,当导风板和汽车部件在汽车行驶时的输入振动等作用下分别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相对移动时,还可能会导致缓冲材料从导风板和汽车部件中的某一方上剥离。此外,还存在缓冲材料的粘接工序麻烦这样的问题。
另外,以往也采用了以下对策:在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上,通过双色成型一体地形成橡胶制或弹性体制的密封部件,在导风板相对于汽车的设置状态下,将一体地形成于导风板上的密封部件与位于导风板周围的汽车部件相接触地配置,从而防止从这样的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之间的间隙发生漏风。但是,关于这里所使用的导风板,导风板主体通常由树脂材料形成。因此,一体地形成有橡胶制或弹性体制的密封部件的导风板利用橡胶材料或弹性体材料和树脂材料这两种互不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所述导风板具有因材料费用高而成本变高这样的缺点。并且,在使用完毕后进行回收再利用时,必须要将导风板主体与密封部件分离,还存在回收再利用较为麻烦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55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这里,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做出的,作为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导风板的新型构造,该汽车用导风板的新型构造使能够防止经由与配置在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漏风的稳定的密封性和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性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实现。另外,关于本发明,作为其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改良后的密封构造,该改良后的密封构造利用具有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性并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的导风板,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经由形成于所述导风板与位于导风板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漏风,由此,能够非常有效地确保这样的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之间的稳定的密封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为了解决从本说明书整体的记载和附图所了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能够在以下列举的各种方式中适宜地实施。另外,以下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即便任意组合,也同样能够采用。并且,应当理解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技术特征不受以下记载的任何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技术特征能够根据说明书整体的记载和附图所公开的发明思想被确定。
而且,为了解决所述汽车用导风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是,一种汽车用导风板,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汽车的前部,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a)树脂制的导风板主体,以与配置在汽车前部的汽车部件非连结的状态设置在该汽车前部;(b)挠性片部,由与该导风板主体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于该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由具有挠性的薄壁片构成,并在该导风板主体相对于汽车前部的设置状态下,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所述汽车部件接触。
另外,在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中,在当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主体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时允许挠性片部进一步挠性变形的状态下,挠性片部与汽车部件接触地配置。
在本发明中,有利的是,导风板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保护罩和保险杠之间,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该保护罩以覆盖汽车的散热器的侧部的方式配置,该保险杠位于该保护罩的前方,导风板具有:(a)树脂制的导风板主体,以与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非连结的状态设置在这些保护罩与保险杠之间;(b)挠性片部,由与该导风板主体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于该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由具有挠性的薄壁片构成,并且在该导风板主体相对于汽车前部的设置状态下,分别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作为形成所述导风板主体和所述挠性片部的树脂材料,使用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物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的有利实施方式之一,形成所述导风板主体和所述挠性片部的树脂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50~800MPa范围内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的期望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厚度为1.2~2.5mm范围内的值,并且,所述挠性片部的厚度为0.3~0.8mm范围内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的适宜的实施方式之一,在所述挠性片部设有切入部,所述切入部在与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周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而且,为了解决所述密封构造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是,一种密封构造,用于防止经由形成于导风板与配置在该导风板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漏风,所述导风板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汽车的前部,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树脂制的导风板主体和由与该导风板主体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于该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的、薄壁的挠性片部,该导风板主体以与所述汽车部件非连结的状态设置在汽车的前部,并且,该挠性片部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该汽车部件接触地配置,由此,由该挠性片部将形成于该导风板与该汽车部件之间的所述间隙封闭,以防止经由该间隙的漏风。
另外,在本发明的密封构造中,在当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主体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时允许挠性片部进一步挠性变形的状态下,挠性片部与汽车部件接触地配置。
在本发明中,有利的是,密封构造用于防止经由形成于导风板与保护罩和保险杠之间的间隙的漏风,所述导风板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保护罩和保险杠之间,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所述保护罩以覆盖汽车的散热器的侧部的方式配置,所述保险杠位于该保护罩前方,在所述密封构造中,所述导风板包括树脂制的导风板主体和由与该导风板主体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于该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的、薄壁的挠性片部,该导风板主体以与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非连结的状态设置在这些保护罩与保险杠之间,并且,该挠性片部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该保护罩和该保险杠接触地配置,由此,由该挠性片部将形成于该保护罩及该保险杠与该导风板之间的所述间隙封闭,以防止经由该间隙的漏风。
发明的效果
即,在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中,设置在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的挠性片部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位于导风板主体周围的汽车部件接触地配置。由此,形成于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与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被封闭,从而能够防止经由所述间隙的漏风。因此,即使在例如由于汽车行驶中的输入振动等而使导风板主体与汽车部件相对移动的情况下,挠性片部的挠性变形量也能够根据它们的相对移动而增大或减小,由此,能够尽可能地维持挠性片部与汽车部件的接触状态,从而有利于确保形成于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与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的、由挠性片部实现的封闭状态。而且,其结果是,能够更加可靠且稳定地防止汽车行驶中的、经由所述间隙的漏风,由此能够充分发挥导风板与汽车部件之间的稳定的密封性。
而且,在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中,尤其是,挠性片部与导风板主体由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因此,与挠性片部和导风板主体由种类互不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现有产品不同,只使用一种形成材料即可,因此有利于压低材料成本。另外,在使用完毕时,不需要将导风板主体与挠性片部分离就能够用于回收再利用。而且,使挠性片部的壁厚比导风板主体薄,由此,在所述挠性片部中能够发挥充分的挠性。即,与挠性片部相比,导风板主体为厚壁。由此,尽管以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了导风板主体和挠性片部,但还是能够在导风板主体中发挥适当的刚性,从而能够确保充分的导风性能。
再有,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由具有导风板主体和挠性片部的一体成形品构成。因此,与在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上粘接有与导风板主体相独立的分体的部件所构成的缓冲材料的现有产品不同,在制造时不需要进行任何用于使导风板主体与挠性片部一体化的操作。由此,能够有效地实现制造性的提高。
因此,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中,能够更加可靠且稳定地防止经由形成于汽车用导风板与配置在汽车用导风板的周围的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漏风,由此,能够有效且充分地发挥针对所述间隙的稳定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在确保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性的同时,容易且低成本地实现发挥这样稳定的密封性的构造。而且,作为其结果,能够非常有利于实现散热器的冷却效率的提高和空气动力性能的提高。
除此之外,在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中,一体地形成于导风板主体外周部的挠性片部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相对于导风板主体非连结地配置在导风板主体周围的汽车部件相接触地配置。因此具有以下优点:在例如由轻微碰撞等引起的冲击载荷输入而使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主体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导风板主体的挠性片部的进一步的挠性变形而有效地缓和甚至吸收冲击载荷。
而且,由于本发明的密封构造也使用了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因此能够非常有效地得到与在这样的汽车用导风板中所发挥的良好的作用、效果实质上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构造的导风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说明图。
图2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导风板设置在保护罩与保险杠之间,并将形成于这些导风板与保护罩和导风板与保险杠之间的间隙密封的状态的纵剖视说明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导风板
12 导风板主体
14 第一挠性片部
16 第二挠性片部
18 第三挠性片部
27 切入部
28 保险杠罩
32 保护罩
40 后侧间隙
42 前侧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使本发明进一步具体、明确,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图1中,以主视图的形态示出了本发明的汽车用导风板的一个实施方式。从所述图1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0整体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呈大致纵长矩形的平板状的导风板主体12;和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导风板主体12的外周部(外周缘部或外周面)上的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
更具体而言,导风板主体12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笔直地延伸的第一长边部20a和第二长边部20b;以将这些第一长边部20a和第二长边部20b的上端部彼此连结的方式延伸的第一短边部22a;以及以将第一长边部20a和第二长边部20b的下端部彼此连结的方式延伸的第二短边部22b。另外,第一短边部22a具有从第一长边部20a侧朝着第二长边部20b侧向斜下侧弯曲的弯曲形状。
并且,在导风板主体12中,第一长边部20a成为后侧边缘部21,该后侧边缘部21呈现出与后述的保护罩的纵壁部的前端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即,在上下方向上笔直地延伸的形状。另外,第二长边部20b呈现出在上下方向上笔直地延伸的形状,第一短边部22a具有从第一长边部20a侧朝着第二长边部20b侧向斜下侧弯曲延伸的形状。即,第一短边部22a和第二长边部20b成为具有与后述的保险杠罩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前侧边缘部23。并且,在这样的前侧边缘部23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矩形的切口部24。另外,在导风板主体1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的切口部24的周边部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呈平板状的两个安装突起26、26。
另一方面,一体地形成于导风板主体12的外周部上的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均具有薄壁平板形状,该薄壁平板形状具有比导风板主体12薄的厚度和固定的狭窄宽度。并且,第一挠性片部14以沿着后侧边缘部21(第一长边部20a)并在其大致全长的范围内笔直地连续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后侧边缘部21上。第二挠性片部16以沿着比前侧边缘部23(由第一短边部22a和第二长边部20b构成的部位)中的切口部24位于上侧的部分弯曲并在其大致全长的范围内连续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该上侧部分上。第三挠性片部18以沿着比前侧边缘部23中的切口部24位于下侧的部分并在其大致全长范围内笔直地连续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该下侧部分上。
在这些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中的呈弯曲形态的第二挠性片部16上,在沿该第二挠性片部16的延伸方向间隔了规定距离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切入部27。由此,当第二挠性片部16挠性变形时,第二挠性片部16上的前侧边缘部23的延伸方向两侧部位互相离开或互相重合。因此,与不具有切入部27的情况相比,第二挠性片部16能够顺利地挠性变形。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0由使用相同的树脂材料将导风板主体12、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一体成形了的一体成形品(例如射出成形品)构成。并且,这里,作为所述导风板10的形成材料而使用聚丙烯与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材料(聚合物合金(ploymer alloy))。
众所周知,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物材料具有以下特性:在具有足够的厚度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充分的弯曲刚性,而在成为薄壁的情况下,能够发挥适当的挠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平衡性良好地发挥基于厚壁的充分的弯曲刚性和基于薄壁的适当的挠性,优选使用弯曲弹性模量为250~800MPa左右的范围内的值的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物材料作为导风板10的形成材料。其原因是,若这里使用的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物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不足250MPa,则即使将导风板主体12做成厚壁,也仍然有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弯曲刚性,另外,若所述弯曲弹性模量超过800MPa,则薄壁的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上的挠性可能不够充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0中,导风板主体12具有能够确保充分的弯曲刚性的程度的厚度,而为了能够发挥适当的挠性,使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分别成为薄壁。具体而言,导风板主体12的厚度例如为1.2~2.5mm左右,另外,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各自的厚度例如为0.3~0.8mm左右。
其原因是,在导风板主体12的厚度低于1.2mm的情况下,导风板主体12的弯曲刚性不足,因此,如后所述,在将导风板主体12设置在保险杠罩与保护罩之间时,可能难以将气流从保险杠罩侧顺利地导向保护罩侧。另外,在导风板主体12的厚度高于2.5mm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导风板主体12以至于导风板10的整体重量增大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各自的厚度低于0.3mm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各挠性片部14、16、18的强度变得极其小,另外,在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各自的厚度高于0.8mm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各挠性片部14、16、18上无法获得足够的挠性。
而且,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具有上述那样的构造的本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0,例如,在作为汽车部件的保险杠罩28与将位于保险杠罩28后方的散热器30从外侧包围而配置的、作为其他的汽车部件的保护罩32之间,在汽车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别各配置一个上述导风板10,该导风板10以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将汽车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30。
这里,保险杠罩28的纵剖面形状呈向前方凸出的弯曲形状。而且,所述保险杠罩28在汽车的前部被固定在以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的保险杠加强件34上。另外,在保险杠罩28上,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设置有空气进入口29。
保护罩32整体上呈比散热器30大一圈的矩形的筒形状。而且,保护罩32以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以外嵌于散热器30上的状态被固定。换言之,保护罩32一体地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笔直地延伸的两个纵壁部、和在车宽方向上笔直地延伸的两个横壁部38a、38b,这些两个纵壁部36a和两个横壁部38a、38b以分别从外侧覆盖散热器30的四个侧面的方式配置在分别从散热器30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向侧方间隔了规定距离的位置上。
而且,设置在保险杠罩28与保护罩32之间的这样的两个导风板10、10以使各导风板主体12、12的后侧边缘部21沿着各纵壁部36a、36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在保护罩32的两个纵壁部36a、36b各自的前方。另外,在这样的配置下,各导风板主体12、12的后侧边缘部21的端面与各纵壁部36a、36b的前端面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规定距离地相对配置。由此,在这些后侧边缘部21的端面与各纵壁部36a、36b的前端面之间,后侧间隙40、40作为设计间隙而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各导风板主体12、12相对于保护罩32为非连结(没有以任何方式被固定)。
另外,两个导风板10、10以使各导风板主体12、12的前侧边缘部23、23沿着保险杠罩28的内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在保险杠罩28的后方。并且,在这样的配置下,各导风板主体12、12的前侧边缘部23、23的端面与保险杠罩28的内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规定距离地相对配置。由此,在这些前侧边缘部23、23的端面与保险杠罩28的内表面之间,同样,前侧间隙42、42作为设计间隙而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各导风板主体12、12相对于保险杠罩28也是非连结的(没有以任何方式被固定)。
再有,像上述那样配置在保险杠罩28与保护罩32之间的两个导风板10、10通过在上述安装突起26螺纹固定等而被固定在保险杠加强件34上,所述保险杠加强件34贯穿插在前侧边缘部23、23的切口部24、24内。
而且,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0被如上所述固定在保险杠加强件34上的状态下,一体地形成于导风板主体12的后侧边缘部21上的第一挠性片部14以预先挠性变形的状态在其前端侧部分与保护罩32的两个纵壁部36a、36b接触配置。另外,一体地形成于各导风板主体12的前侧边缘部23上的第二挠性片部16和第三挠性片部18以预先挠性变形的状态在其前端侧部分与保险杠罩28的内表面接触配置。
另外,对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各自的宽度(图1中用W1、W2、W3表示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5~30mm范围内的值。其原因是,通过使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的宽度在5mm以上,从而能够使所述宽度比后侧间隙40和前侧间隙42的通常的宽度大,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的前端侧部分能够在挠性变形的情况下与保护罩32的各纵壁部36a和保险杠罩28可靠地接触。另外,通过使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的宽度在30mm以下,从而能够防止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的宽度不必要地增大,尽可能地抑制由于这些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的形成而导致的导风板10的重量增大。
如上所述,在设置于保险杠罩28和保护罩32之间的两个导风板10、10的各导风板主体12、12的后侧边缘部21与保护罩32的两个纵壁部36a、36b之间,形成有后侧间隙40、40,该后侧间隙40、40被第一挠性片部14、14可靠地封闭。另外,形成于这两个导风板10、10的各导风板主体12、12的前侧边缘部23、23与保险杠罩28的内表面之间的前侧间隙42、42也被第二挠性片部16、16和第三挠性片部18、18可靠地封闭。
而且,在导风板10设置于保险杠罩28与保护罩32之间的状态下,例如,即使在由于汽车行驶中的输入振动等而使导风板主体12与保护罩32相对移动、或者导风板主体12与保险杠罩28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的挠性变形量也能够与这些相对移动相应地增大或减少,由此,能够尽可能地维持各挠性片部14、16、18与保护罩32和保险杠罩28的接触状态。由此,能够有效地确保后侧间隙40和前侧间隙42的通过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实现的封闭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在呈弯曲形态的第二挠性片部16上设置有多个切入部27。因此,在这样的第二挠性片部16发生挠性变形并与保险杠罩28的由弯曲面构成的内表面接触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在第二挠性片部16上形成折皱等从而在第二挠性片部16与保险杠罩28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由此,尽管第二挠性片部16呈现出弯曲形态,也还是能够有效地确保通过所述第二挠性片部16实现的前侧间隙42的封闭状态。
因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0以如上所述的状态设置在保险杠罩28与保护罩32之间,因此能够将汽车行驶时产生的气流良好地导向散热器30,并且能够更加可靠且稳定地防止经由前侧间隙42和后侧间隙40的漏风的发生,由此,能够充分发挥导风板10与保护罩32之间以及导风板10与保险杠罩28之间的稳定的密封性。
并且,在所述导风板10中,导风板主体12与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第三挠性片部18由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因此,与各挠性片部和导风板主体由种类互不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现有产品不同,只使用一种形成材料即可,由此,有利于实现材料成本的降低。另外,在使用完毕时,不用将导风板主体12与各挠性片部14、16、18分离就能够直接用于回收再利用。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0由具有导风板主体12和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第三挠性片部18的一体成形品构成。因此,与在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粘接缓冲材料来代替挠性片部的现有产品不同,除导风板主体12的成形工序以外,不需要进行后续的粘接工序,因此有利于实现制造性的提高。
因此,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0不仅能够防止经由形成于导风板10与保护罩32之间以及导风板10与保险杠罩28之间的后侧间隙40和前侧间隙42的漏风,从而能够有效且充分地发挥稳定的密封性,而且能够在确保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性的同时,容易且低成本地实现发挥这样稳定的密封性的构造。并且,作为其结果,能够非常有利于实现散热器30的冷却效率的提高和空气动力性能的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导风板10与保护罩32和保险杠罩28为非连结。因此具有以下优点:在由轻微碰撞等引起的冲击载荷被输入、保护罩32或保险杠罩28与导风板10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时,能够通过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保护罩32和保险杠罩28接触的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的进一步的挠性变形而有效地缓和甚至吸收冲击载荷。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不受上述记载的任何限制。
例如,前侧间隙42和后侧间隙40的密封构造不必仅由一体地形成于导风板主体12的外周部上的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实现。即,也可以在导风板主体12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上粘接由缓冲材料等构成的密封部件,并通过该密封部件对前侧间隙42和后侧间隙40的一部分进行密封。
例如,当在位于散热器30下侧的保护罩32的横壁部38b与导风板主体12的后侧边缘部21之间存在空调软管等那样的高温的汽车部件等时,也可以在所述后侧边缘部21的下端部安装由具有耐热性的缓冲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并将该密封部件与空调软管等汽车部件相接触地进行配置,由此将形成于导风板主体12的后侧边缘部21与空调软管等汽车部件之间的间隙密封。另外,当隔开间隙地位于导风板主体12的外周部周围的汽车部件的外表面具有复杂的形状时,也可以在导风板主体12的相对于所述汽车部件的相对部位上安装缓冲材料等变形自由度高的密封部件,并将该密封部件与汽车部件的外表面相接触地配置,由此,将形成于所述汽车部件与导风板主体12之间的间隙密封。
在与导风板主体12之间形成有应被密封的间隙的汽车部件不限于上述例示的保护罩、保险杠罩、空调软管等,在导风板10相对于汽车的设置状态下,位于导风板主体12的周围并在与导风板主体12(从导风板10上将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拆除后的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所有的汽车部件(例如散热器、散热器支架、保险杠加强件、下减震器、上减震器、电气配线、或者各种软管、以及与一个导风板相邻地配置的其他导风板等)都是其对象。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保护罩32与导风板主体12之间的后侧间隙40、和形成于保险杠罩28与导风板主体12之间的前侧间隙42双方都被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密封。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省略第一挠性片部14、第二挠性片部16以及第三挠性片部18中的某一个,而仅对后侧间隙40和前侧间隙42中的任意一方进行密封。
导风板主体12的整体形状当然可以根据其所设置的汽车前部的设置空间的形状等而适当变更。
同样,挠性片部只要被一体成形于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上即可,对其个数、形状、形成位置等没有特别限定。
其他的不再一一列举,但本发明能够在根据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加入了各种变更、修改、改良等的实施方式中实施,另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这样的实施方式当然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导风板,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所述导风板以在汽车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汽车的前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树脂材料制的导风板主体,设置在汽车的前部,并与配置在所述汽车的所述前部的至少一个汽车部件非连结;以及
至少一个挠性片部,其由具有挠性的薄壁片构成,并由与所述导风板主体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于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在所述导风板主体被设置在所述汽车的所述前部的状态下,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所述至少一个汽车部件接触地配置,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的厚度在0.3~0.8mm范围内,
所述导风板设置在保护罩与保险杠罩之间,所述保护罩以覆盖所述汽车的散热器的侧部的方式配置,所述保险杠罩位于所述保护罩的前方,所述至少一个汽车部件包括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罩,
所述导风板主体与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罩非连结,
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以与所述保护罩的前端面和所述保险杠罩接触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前侧边缘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矩形的切口部,在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的所述切口部的周边部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呈平板状的两个安装突起,所述导风板通过在所述安装突起螺纹固定而被固定在保险杠加强件上,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贯穿插在所述前侧边缘部的切口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以与所述保护罩的前端面和所述保险杠罩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使得当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罩与所述导风板主体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相对移动时,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被允许发生进一步的挠性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导风板主体和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的树脂材料是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导风板主体和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的树脂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在250~800MPa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厚度在1.2~2.5mm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具有至少一个切入部,所述至少一个切入部在与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周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7.一种导风构造,用于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从保险杠侧导向散热器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构造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风板。
8.一种密封构造,用于防止经由形成于导风板与配置在所述导风板周围的至少一个汽车部件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隙的漏风,所述导风板将汽车行驶时所产生的气流导向散热器,并以在所述汽车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前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包括树脂材料制的导风板主体和至少一个挠性片部,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由具有挠性的薄壁片构成,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由与所述导风板主体相同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于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外周部,
所述导风板主体以与所述至少一个汽车部件非连结的状态设置在所述汽车的所述前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以挠性变形的状态与所述至少一个汽车部件接触地配置,由此,由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将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封闭,以防止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间隙的漏风,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的厚度在0.3~0.8mm范围内,
所述导风板设置在保护罩与保险杠罩之间,所述保护罩以覆盖所述汽车的散热器的侧部的方式配置,所述保险杠罩位于所述保护罩的前方,所述至少一个汽车部件包括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罩,
所述导风板主体与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罩非连结,
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以与所述保护罩的前端面和所述保险杠罩接触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前侧边缘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矩形的切口部,在所述导风板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的所述切口部的周边部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呈平板状的两个安装突起,所述导风板通过在所述安装突起螺纹固定而被固定在保险杠加强件上,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贯穿插在所述前侧边缘部的切口部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以与所述保护罩的前端面和所述保险杠罩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使得当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保险杠罩与所述导风板主体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相对移动时,所述至少一个挠性片部被允许发生进一步的挠性变形。
CN201010585923.XA 2009-12-09 2010-12-09 汽车用导风板以及密封构造 Active CN102092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9025 2009-12-09
JP2009279025A JP5599182B2 (ja) 2009-12-09 2009-12-09 自動車用導風板及びシール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2422A CN102092422A (zh) 2011-06-15
CN102092422B true CN102092422B (zh) 2016-08-17

Family

ID=43608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5923.XA Active CN102092422B (zh) 2009-12-09 2010-12-09 汽车用导风板以及密封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863875B2 (zh)
EP (1) EP2332764B1 (zh)
JP (1) JP5599182B2 (zh)
CN (1) CN1020924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02714B2 (en) * 2010-02-19 2012-11-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mpact and damage resistant front end airflow control device
CN102351013A (zh) * 2011-07-31 2012-02-1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发动机舱散热和降低整车风阻系数的挡板
JP5919720B2 (ja) * 2011-10-17 2016-05-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FR2981887B1 (fr) * 2011-11-02 2015-04-17 Renault Sas Guide d'air structurel et modulaire a fonction de face avant technique de mot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ainsi equipe.
CN102689587A (zh) * 2012-06-21 2012-09-26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散热器挡风装置
CN102689588A (zh) * 2012-06-21 2012-09-26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散热器挡风板
FR3020602B1 (fr) * 2014-04-30 2017-12-2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Guide d'air et module de guide d'air
US9333849B2 (en) 2014-07-29 2016-05-10 Honda Motor Co., Ltd. Co-injected sealing structure of an air recirculation prevention device
FR3024406B1 (fr) * 2014-08-01 2017-12-15 Plastic Omnium Cie Guide d'air pour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des zones de faiblesse mecanique
USD766869S1 (en) * 2014-12-24 2016-09-20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US10252611B2 (en) * 2015-01-22 2019-04-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ctive seal arrangement for use with vehicle condensers
JP6157657B2 (ja) * 2015-02-06 2017-07-05 ハンオン 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CN104827891B (zh) * 2015-05-15 2018-07-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轴胶套冷却装置
US10107567B2 (en) * 2016-01-14 2018-10-23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Vehicle heat exchanger air guide
CN106585365A (zh) * 2016-12-20 2017-04-2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冷器聚风板
US10457136B2 (en) * 2017-03-30 2019-10-29 Gdc, Inc. Single shot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
US10286776B2 (en) 2017-06-05 2019-05-1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ir deflector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EP3581419B1 (en) * 2018-06-11 2022-05-18 Volvo Car Corporation Air guide seal arrangement
CN109131177B (zh) * 2018-09-29 2020-09-08 安徽一诺青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灵璧分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保险杠
CN109017656B (zh) * 2018-09-29 2019-11-22 任智宇 一种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方法
DE102018124295A1 (de) * 2018-10-02 2020-04-0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efestigungsanordnung für einen Wärmetauscher
CN113188187B (zh) * 2021-05-31 2022-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板及包括其的空调器
FR3133161B1 (fr) * 2022-03-07 2024-01-19 Psa Automobiles Sa Element d’etancheite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04638A1 (fr) * 2000-02-04 2001-08-10 Inoplast Sa Cloison anti-recyclage d'air et vehicule automobile equipe d'une telle cloison
FR2922493A1 (fr) * 2007-10-23 2009-04-2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tancheite entre une cloison anti-recyclage d'air et un composant adjac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3516A (en) * 1989-02-06 1992-09-01 Paccar Inc. Recirculation shield and fan shroud assembly
JP3191385B2 (ja) 1991-07-12 2001-07-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凝縮器の取り付け装置
JP3804081B2 (ja) 1995-04-26 2006-08-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風ダクト
DE19527442C2 (de) * 1995-07-27 2002-04-11 Behr Gmbh & Co Luftleitkanal für eine Kühleinrichtung
US6131681A (en) * 1998-10-16 2000-10-17 Nelson; Chris Winter front assembly
US6622808B2 (en) * 2000-04-10 2003-09-23 Denso Corporation Resin molding for vehicle us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5096684A (ja) * 2003-09-26 2005-04-14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の導風構造
JP4581914B2 (ja) 2005-08-26 2010-1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のフロント下部構造
DE102005051659B3 (de) * 2005-10-28 2007-08-02 Dr.Ing.H.C. F. Porsche Ag Einrichtung zur Abdichtung und zum Toleranzausgleich
JP2007326431A (ja) * 2006-06-07 2007-12-20 Denso Corp シールダクト
JP2008018833A (ja) * 2006-07-12 2008-01-31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エアガイド
DE102007033116A1 (de) * 2007-07-13 2009-01-15 Behr Gmbh & Co. Kg Frontendmodul für Fahrzeuge
US8561741B2 (en) * 2009-04-24 2013-10-22 Honda Motor Co., Ltd. Air guide duct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5660913B2 (ja) * 2011-02-01 2015-01-28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導風板及びシール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04638A1 (fr) * 2000-02-04 2001-08-10 Inoplast Sa Cloison anti-recyclage d'air et vehicule automobile equipe d'une telle cloison
FR2922493A1 (fr) * 2007-10-23 2009-04-2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tancheite entre une cloison anti-recyclage d'air et un composant adjac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32677A1 (en) 2011-06-09
JP2011121419A (ja) 2011-06-23
EP2332764B1 (en) 2013-06-05
EP2332764A1 (en) 2011-06-15
JP5599182B2 (ja) 2014-10-01
US8863875B2 (en) 2014-10-21
US9266425B2 (en) 2016-02-23
CN102092422A (zh) 2011-06-15
US20150008056A1 (en) 2015-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2422B (zh) 汽车用导风板以及密封构造
CN102627124A (zh) 用于汽车的空气引导板以及密封结构
US10226994B2 (en) Motor vehicle front surface air guide comprising mechanical weakness areas
CN108688731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01239580A (zh) 汽车的保险杠结构
CN203946059U (zh) 步行者保护用安全气囊模块
CN109649509B (zh) 车身构造
JP5768930B2 (ja) エアガイド構造
CN209419155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线束的硅橡胶密封套
US9016724B2 (en) Vehicle splash guard
US8191958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2452365A (zh) 车颈通风件密封结构
JP7286950B2 (ja) 駆動源室構造
JP6407599B2 (ja) エンジンルームカバー
JP2020116992A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4622491B2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部熱害防止構造
JP6048388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7205105B2 (ja) エンジンカバー
KR102280384B1 (ko) 에어백 도어
JP2016088409A (ja) バンパアブソーバ及びシール構造
JP2016008527A (ja) レゾネータ
JP2007191029A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725791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6536333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皮带保护器
JP6319048B2 (ja) 車両用固定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