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3629B -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3629B
CN102083629B CN2009801213801A CN200980121380A CN102083629B CN 102083629 B CN102083629 B CN 102083629B CN 2009801213801 A CN2009801213801 A CN 2009801213801A CN 200980121380 A CN200980121380 A CN 200980121380A CN 102083629 B CN102083629 B CN 102083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liquid
ink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13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3629A (zh
Inventor
坂田明史
富永和由
渡边俊显
户田雅利
贞木彰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I Prin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I Prin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I Printek Inc filed Critical SII Prin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83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3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3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36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在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嘴孔(31a)构成的喷嘴列(31c)的喷嘴体(23)的液体喷射头(10)中,具备以覆盖喷嘴列(31c)的方式形成的喷嘴保护装置(24),喷嘴保护装置(24)具备从喷嘴体(23)的表面离开配置且形成有与喷嘴列(31c)相对的狭缝(24c)的顶板部(24a)、将顶板部(24a)的周缘部和喷嘴体(23)之间密闭的密闭部(24b)以及在喷嘴列(23c)的下方开口有吸引口(15a)且与喷嘴保护装置(24)的内侧空间(S)连通的吸引流路(15),利用连接至吸引流路(15)的吸引部(16)而使得喷嘴保护装置(24)的内侧空间(S)为负压室(R),从喷嘴孔(15a)吸引在负压室(R)内溢出的第一液体(Y)。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喷嘴喷射口喷射液体而将图像或文字记录在被记录介质的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诸如进行各种印刷的喷墨打印机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搬送被记录介质的搬送装置和喷墨头。作为在此使用的喷墨头,已知这样的一种喷墨头,其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嘴孔构成的喷嘴列的喷嘴体、与各喷嘴孔成对且与该喷嘴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墨水供给至该压力产生室的墨水供给系以及与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压电致动器,驱动压电致动器而对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使压力产生室内的墨水从喷嘴孔的喷嘴喷射口喷射。
作为这样的喷墨打印机的一种,已知这样的一种喷墨打印机,其设有使上述喷墨头沿与记录纸(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滑架(carriage),在记录纸施行印刷。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在喷墨头的可动范围内设有用于维护的服务站,使喷墨头移动至该服务站,清洁喷嘴孔或将帽盖在喷墨头并进行负压吸引而将墨水初始填充至喷嘴孔。
另外,作为与上述喷墨打印机不同的一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用于箱体等比较大型的被记录介质,固定喷墨头而在被搬送的被记录介质施行印刷。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不能使喷墨头移动,另外,在喷墨头和被记录介质之间或者在喷墨头的下方设置服务站的空间较少。因此,在将墨水初始填充至压力产生室时,通常从墨水供给系侧加压并填充墨水。
在该加压填充中,为了防止从喷嘴孔随意排放的剩余墨水污染喷墨头和喷墨打印机附近,另外,为了防止墨水填充后的墨水的喷射变得不稳定,必须采取除去剩余墨水的手段。另外,不但在初始填充的情形下如此,而且在通常使用时回收滴流至喷嘴体上的墨水的情形下也是如此。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喷墨头,其在喷墨头的下部,设有由板状多孔质吸收体构成且比喷嘴形成面更突出至外方的墨水引导部件以及与该墨水引导部件连接的块型墨水吸收体,剩余墨水由墨水引导部件阻挡并引导至墨水吸引体,使该引导的剩余墨水被墨水吸收体吸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163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喷射头的下部设有墨水引导部件和墨水吸收体,因而存在着不能有效利用喷射头的下部的问题。另外,当在一定的制约下设计喷墨打印机时,存在着不能在被记录介质的下部进行印刷的问题。
而且,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只使剩余墨水被墨水吸收体吸收,因而存在着能够回收的剩余墨水的量具有界限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如下。
(1)提高液体喷射头的空间系数,提高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
(2)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防止由剩余液体导致的污染,并且,使液体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
(3)以简单的构成实现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初始填充。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手段。
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嘴孔构成的喷嘴列的喷嘴体、与所述各喷嘴孔成对且与该喷嘴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第一液体供给至该压力产生室的液体供给系以及与所述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致动器,驱动所述致动器而对该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使该压力产生室内的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喷嘴孔的喷嘴喷射口喷射,其中,具备以覆盖所述喷嘴列的方式形成的喷嘴保护装置,所述喷嘴保护装置具备从所述喷嘴体的表面离开配置且形成有与所述喷嘴列相对的狭缝的顶板部、将所述顶板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喷嘴体之间密闭的密闭部以及在所述喷嘴列的下方开口有吸引口且与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连通的吸引流路,利用连接至所述吸引流路的吸引部而使得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为负压室,从所述喷嘴孔吸引在所述负压室内溢出的所述第一液体。
依照本发明,液体的初始填充时或通常使用时的剩余液体流出至仅以狭缝而与外部连通的负压室,并且,负压室外部的气体经由狭缝而流入负压室。由此,剩余液体在难以从狭缝漏出至外部的状态下在负压室移动,从吸引口被吸引至吸引流路内而向外部排出,因而回收从喷嘴喷射口流出的液体的空间极小,能够提高液体喷射头的空间系数,并且,能够提高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吸引流路而连续地排出液体,因而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极高,即使在大量的剩余液体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剩余液体导致的污染,并且,能够使液体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
另外,没有必要利用擦拭器来清扫喷嘴面,而且,能够不设置具备擦拭器等清扫装置的服务站而利用喷嘴保护装置、吸引流路以及吸引部来回收剩余液体,因而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实现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初始填充。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所述吸引口设在不与所述狭缝相对的位置。
依照本发明,由于从狭缝流入的空气经由内侧空间而到达吸引口,因而能够迅速地对内侧空间进行减压,能够使负压室的负压状态良好地继续。由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剩余液体的回收,并且,能够稳定地进行大量的剩余液体的回收。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所述吸引口设在所述负压室的重力方向最下部。
依照本发明,由于在最下部吸引剩余液体,因而能够效率良好地吸引流动至下方而到达最下部附近的剩余液体。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所述狭缝形成为该狭缝的纵向方向向着重力方向,并且,下端部形成为圆形状。
依照本发明,即使剩余液体欲从狭缝漏出至外部,在狭缝的下端部也难以破坏利用表面张力来维持的液体的表面,剩余液体容易留在负压室,因而能够防止由于剩余液体的漏出而导致的污染,并且,能够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下部,设有向所述吸引口收敛的倾斜部,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喷嘴体的表面平行且与所述喷嘴列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尺寸向着所述吸引口而逐渐变小。
依照本发明,由于到达负压室下部的剩余液体在宽度方向上向着吸引口流动而到达吸引口附近,因而容易被吸引至吸引口。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吸引剩余液体,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下部,设有向所述吸引口收敛的倾斜部,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喷嘴体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与所述喷嘴体的距离向着所述吸引口而逐渐变小。
依照本发明,由于与喷嘴体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喷嘴体和倾斜部的距离越向着吸引口越近,因而在倾斜部向着下方流动的剩余液体到达吸引口附近。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吸引剩余液体,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表面中的至少在外侧露出的外表面,形成有憎水膜。
依照本发明,即使剩余液体欲从狭缝漏出至外部,也被憎水膜排斥而容易留在负压室,因而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并且,防止由于剩余液体的漏出而导致的污染。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表面中的与所述负压室接触的内表面,形成有亲水膜。
依照本发明,由于剩余液体容易在负压室流动而难以从狭缝漏出至外部,并且,被憎水膜排斥的剩余液体被引导至负压室,因而剩余流体不从狭缝流出而容易留在负压室。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所述顶板部,形成有凹陷至所述负压室侧的凹陷部,在该凹陷部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狭缝。
依照本发明,由于在凹陷部的底面形成有狭缝,因而即使在喷嘴保护装置与被记录介质等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与狭缝附近的憎水膜接触的概率而防止憎水膜剥离。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所述顶板部,形成有环状突出壁,该环状突出壁突出至所述负压室侧,而且,以环状围绕所述狭缝。
依照本发明,由于环状突出壁阻止顺着内表面的剩余液体向着狭缝,因而能够防止剩余液体从狭缝漏出。尤其是,在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喷射口向着下方且将液体喷射至被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即使剩余液体残存于负压室恢复压力之后的内侧空间,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剩余液体从狭缝漏出。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具备采用上述解决手段的任一个液滴喷射头,具备构成为能够将第一液体供给至所述液体供给系的液体供给部。
依照本发明,由于将第一液体供给至液体供给系,因而例如能够以第一液体为墨水而将墨水供给至液体喷射头。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具备采用上述解决手段的任一个液滴喷射头,具备构成为能够将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切换并供给至所述液体供给系的液体供给部。
依照本发明,由于将两个种类的液体供给至液体供给系,因而例如能够将墨水和清洗液供给至液体供给系而降低针对液体喷射头的清扫的劳力,并且,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清扫。由此,能够使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恢复。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在采用上述解决手段的任一个液滴喷射记录装置中,具有再次利用液体供给系,该再次利用液体供给系通过吸引在负压室内溢出的第一液体而进行回收,将该第一液体供给至压力产生室。
依照本发明,能够再次利用在负压室内溢出的第一液体。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在采用上述解决手段的任一个液滴喷射记录装置中,在再次利用液体供给系,具有过滤器部或脱气装置。
依照本发明,能够再次利用恰当的状态的液体。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嘴孔构成的喷嘴列的喷嘴体、与所述各喷嘴孔成对且与该喷嘴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第一液体供给至该压力产生室的液体供给系以及与所述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致动器,驱动所述致动器而对该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使该压力产生室内的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喷嘴孔的喷嘴喷射口喷射,并且,具备以覆盖所述喷嘴列的方式形成的喷嘴保护装置,所述喷嘴保护装置具备从所述喷嘴体的表面离开配置且形成有与所述喷嘴列相对的狭缝的顶板部、将所述顶板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喷嘴体之间密闭的密闭部以及在所述喷嘴列的下方开口有吸引口且与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连通的吸引流路,利用连接至所述吸引流路的吸引部而使得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为负压室,从所述喷嘴孔吸引在所述负压室内溢出的所述第一液体,其中,在利用所述吸引部而使得所述负压室比大气压更负压的状态下,使用所述液体供给系而将所述第一液体加压填充至所述压力产生室。
依照本发明,由于与在内侧空间与大气压等压的状态下将液体加压填充至压力产生室的情况相比,空气从狭缝连续地流入,因而剩余液体难以从狭缝漏出,另外,由于吸引口连续地排出剩余液体,因而剩余液体滞留在内侧空间(负压室)而不从狭缝溢出。由此,能够防止由剩余液体导致的污染,同时,能够填充液体,能够使液体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在利用所述吸引部而使得所述负压室比大气压更负压的状态下,结束所述加压填充。
依照本发明,由于在作为负压室的状态下,结束加压填充,液体不流出至负压室,因而与在内侧空间恢复压力之后在压力产生室结束加压填充的情况相比,剩余液体难以从狭缝漏出,另外,也不从狭缝溢出。由此,能够防止由剩余液体导致的污染,同时,能够填充液体,能够使液体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使用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使用方法中,具有液体填充模式,该液体填充模式通过以第1输出使所述吸引部进行动作,从而使所述内侧空间为负压室,经由所述吸引流路而吸引从所述喷射孔列漏出的所述液体。
依照该构成,以第1输出使吸引部进行动作,由此,喷射体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成为比大气压更充分地负压的负压室。在该情况下,在液体的初始填充时或通常使用时从液体供给部供给且从喷射孔列漏出的剩余液体流出至仅以狭缝而与外部连通的负压室,并且,负压室外部的气体经由狭缝而流入负压室。由此,剩余液体在难以从狭缝漏出至外部的状态下在负压室移动,从吸引口被吸引至吸引流路而向外部排出,因而能够回收从喷射孔列流出的液体。
因此,在防止剩余液体从狭缝漏出的方面,能够进行液体的初始填充。
另外,作为上述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切换并控制液体填充模式和通常使用模式,该液体填充模式通过以第1输出使所述吸引部进行动作,从而使所述内侧空间为负压室,经由所述吸引流路而吸引从所述喷射孔列漏出的所述液体,该通常填充模式以比所述第1输出更小的第2输出使所述吸引部进行动作,从所述喷射孔列向被记录介质喷射所述液体,在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依照该构成,在通常工作模式中,预先以比液体填充模式更小的第2输出使吸引部工作,由此,即使在印刷时等从喷射孔漏出的剩余液体或在液体填充后残存于喷射体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的剩余液体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吸引这些剩余液体而防止剩余液体从狭缝漏出。所以,能够不设置服务站,在喷射孔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的状态下,从液体的初始填充进行至印刷。
依照本发明,液体的初始填充时或通常使用时的剩余液体流出至仅以狭缝而与外部连通的负压室,并且,负压室外部的气体经由狭缝而流入负压室。由此,剩余液体在难以从狭缝漏出至外部的状态下在负压室移动,从吸引口被吸引至吸引流路内而向外部排出,因而回收从喷嘴喷射口流出的液体的空间极小,能够提高液体喷射头的空间系数,并且,能够提高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吸引流路来连续地排出液体,因而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极高,即使在大量的剩余液体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剩余液体导致的污染,并且,能够使液体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
另外,没有必要利用擦拭器来清扫喷嘴面,而且,能够不设置服务站而利用喷嘴保护装置、吸引流路以及吸引部来回收剩余液体,因而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来实现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初始填充。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从右侧面观看时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概略构成图,是显示构成的一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喷墨头10的正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从右侧面观看时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概略构成图,是显示构成的一部分的截面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4中的I-I线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喷墨头芯片20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陶瓷压电板21和墨水室板22的详细情况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吸引泵16和加压泵54的动作时机和空间S(负压室R)的关系的图。
图9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喷墨头芯片20的初始填充时的动作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0的变形例的图,是喷墨头6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0的变形例的图,是显示喷墨头7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0的变形例的图,是显示喷墨头80、90、10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喷墨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10、60、70、80、90、100…喷墨头(液体喷射头)
12…液体供给系
15…吸引流路
15a…吸引口
16…吸引泵(吸引部)
21…陶瓷压电板(致动器)
23…喷嘴体
24…喷嘴保护装置
24a…顶板部
24b…密闭部
24c…狭缝
24e…内表面
24f…外表面
24g…亲水膜
24h…憎水膜
24j…下端部
24x…凹陷部
24y…环状突出壁
26…长槽(压力产生室)
31a…喷嘴孔
31b…喷嘴吐出口(喷嘴喷出口)
31c…喷嘴列
61、62…倾斜部
r1…底部
I…墨水(第一液体)
R…负压室
S…空间(内侧空间)
W…清洗液(第二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喷墨记录装置1的概略构成图。该喷墨记录装置1连接至指定的个人计算机,基于从该个人计算机发送的印刷数据,吐出(喷射)墨水(液体)I,在箱体D施行印刷。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带式输送机2、墨水吐出部3以及墨水供给部5,其中,带式输送机2沿单方向搬送箱体D,墨水吐出部3具备多个喷墨头10,如图2所示,墨水供给部5将墨水(第一液体)I和清洁用清洗液(第二液体)W供给至喷墨头10。
墨水吐出部3将墨水I吐出至箱体D,如图1所示,具有四个长方体形状的筐体6,在这些筐体6内分别内装有喷墨头10(参照图2)。各筐体6在带式输送机2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以墨水吐出面6a向着带式输送机2侧的状态各配设两个。分别配置在带式输送机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筐体6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分别由支撑部件7支撑。此外,在筐体6的墨水吐出面6a,形成有开口部6b。
(液体喷射头)
图3是喷墨头10的正面图,图4是从右侧面观看时的喷墨头10的概略构成图,图5是图4的I-I线截面图。
如图4所示,喷墨头10具备外壳11、液体供给系12、喷墨头芯片20、驱动电路基板14(参照图5)以及吸引流路15。
外壳11是在正面11a形成有露出孔11b的薄箱形状的外壳,厚度方向向着水平方向,另外,露出孔11b向着开口部6b而固定于筐体6内。如图4和图5所示,该外壳11在背面11c形成有与内部空间连通的贯通孔,具体而言,在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的位置形成有墨水注入孔11d,在下部形成有墨水吸引孔11e。该外壳11在其内部空间具备立设并固定于外壳11的底板11f,并且,容纳有喷墨头10的各构成物品。
液体供给系12经由墨水注入孔11d而与墨水供给部5连通,由阻尼器17和墨水流路基板18概略地构成。
如图5所示,阻尼器17用于调整墨水I的压力变动,具备存积墨水I的存积室17a。该阻尼器17固定于底板11f,具备经由管部件17d而与墨水注入孔11d连接的墨水取入孔17b和经由管部件17e而与墨水流路基板18连接的墨水流出孔17c。
如图4所示,墨水流路基板18是形成为纵长的部件,如图5所示,墨水流路基板18是在其内部形成有流通路18a的部件,安装于喷墨头芯片20,该流通路18a与阻尼器17连通且墨水I流通于该流通路18a。
如图5所示,驱动电路基板14具备图中未显示的控制电路和柔性基板14a。将柔性基板14a的一端接合至后述的板状电极28,将另一端接合至驱动电路基板14上的图中未显示的控制电路,由此,该驱动电路基板14根据印刷图案而将电压施加至陶瓷压电板21。该驱动电路基板14固定于底板11f。
如图6所示,喷墨头芯片20具备陶瓷压电板(致动器)21、墨水室板22、喷嘴体23以及喷嘴保护装置24。
陶瓷压电板21是由PZT(钛酸锆酸铅)构成的大致矩形板状的部件,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两个板面21a、21b中的一方的板面21a并列设置有多个长槽26,各长槽26由侧壁27隔离。
如图6所示,长槽(压力产生室)26沿陶瓷压电板21的横向方向延伸设置,遍及陶瓷压电板21的纵向方向的整个长度而并列设置多个。如图7所示,各长槽26的沿着压电致动器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成为矩形状。另外,各长槽26的底面由前方平坦面26a、倾斜面26b以及后方平坦面26c构成,其中,前方平坦面26a从陶瓷压电板21的前侧面21c延伸至横向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倾斜面26b的槽深从该前方平坦面26a的后部向着后侧面侧逐渐变浅,后方平坦面26c从该倾斜面26b的后部向着后侧面侧延伸。
利用圆盘状的模切刀来形成各长槽26。
侧壁27遍及陶瓷压电板21的纵向方向而并列设置多个,将长槽26分别区分。在这些各侧壁27的两壁面的长槽26的开口侧(板面21a侧),遍及陶瓷压电板21的横向方向而延伸设置有驱动电压施加用的板状电极28。通过众所周知的来自倾斜方向的蒸镀而形成该板状电极28。该板状电极28接合有上述的柔性基板14a。
关于这样的陶瓷压电板21,如图5所示,板面21b中的后侧面侧固定于底板11f的缘部,长槽26的延伸方向向着露出孔11b。
返回图6和图7,墨水室板22与陶瓷压电板21同样地为大致矩形板状的部件,与陶瓷压电板21的尺寸相比,形成为纵向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横向方向的尺寸较短。该墨水室板22具备开放孔22c,该开放孔22c沿厚度方向贯通,而且,遍及墨水室板22的纵向方向而形成。
此外,该墨水室板22能够由陶瓷板、金属板等形成,但考虑到与陶瓷压电板21接合之后的变形,使用热膨胀率近似的陶瓷板。
如图6所示,这样的墨水室板22,以构成前侧面22a与陶瓷压电板21的前侧面21c成为同一平面的对接面25a的方式,从板面21a侧接合至陶瓷压电板21。在该接合状态下,开放孔22c遍及整体地使陶瓷压电板21的多个长槽26露出,所有长槽26向外侧开放,成为各长槽26分别连通的状态。
如图5所示,在墨水室板22,以覆盖开放孔22c的方式装配有墨水流路基板18,墨水流路基板18的流通路18a和各长槽26连通。
如图5所示,通过将喷嘴板31粘贴于喷嘴帽32而构成喷嘴体23。
如图6所示,喷嘴板31是由聚酰亚胺构成的薄板状且细长状的部件,排列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喷嘴孔31a而构成喷嘴列31c。更具体而言,在喷嘴板31的横向方向的中间的位置,与长槽26数目相同的喷嘴孔31a在同一线上且以与长槽26相同的间隔形成。
在喷嘴板31的两个板面中的吐出墨水I的喷嘴吐出口(喷嘴喷出口)31b所开口的板面,涂敷有用于防止墨水的附着等的具有憎水性的憎水膜,另一方的板面成为与上述对接面25a和喷嘴帽32接合的接合面。
此外,使用准分子激光器装置来形成喷嘴孔31a。
喷嘴帽32是将框板状的部件所具有的两个框面中的一方的框面的外周缘削去的形状的部件,是具备外框部32a、中框部32h、内框部32b、长孔32c以及排出孔32d的部件,其中,外框部32a成为薄板状,中框部32h比外框部32a更厚,内框部32b比中框部32h更厚,长孔32c在内框部32b的横向方向的中间部沿厚度方向贯通,并且,沿纵向方向延伸,排出孔32d在外框部32a的一端部沿厚度方向贯通。换言之,中框部32h和内框部32b从外框部32a所具有的外框面32e沿厚度方向突出成阶梯状,厚度方向的截面轮廓成为向着长孔32c按照外框部32a、中框部32h、内框部32b的顺序变高的台阶状。
喷嘴板31以堵塞长孔32c的方式贴附在沿与外框面32e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内框面32f,喷嘴保护装置24抵接在外框面32e和沿外框面32e的正交方向延伸的中侧面32i。
这样的喷嘴体23以喷嘴帽32的排出孔32d位于下侧的方式(参照图3)容纳于外壳11的内部空间,固定于外壳11和底板11f(参照图5)。
在该状态下,陶瓷压电板21和墨水室板22的一部分插入长孔32c,对接面25a与喷嘴板31对接。另外,由粘接剂将喷嘴板31粘接于内框面32f,并且,如果与内框面32f的面积相比,那么,喷嘴板31的面积形成为较大,喷嘴板31从内框面32f超出一些而设置。
通过这样的构成,如果将规定量的墨水I从阻尼器17内的存积室17a供给至墨水流路基板18,那么,该供给的墨水I经由开放孔22c而被送入长槽26内。此外,在长槽26的后方平坦面26c侧(参照图7)产生的墨水室板22和长槽26的间隙由封闭件封闭。
(喷嘴保护装置)
喷嘴保护装置24是由不锈钢构成的大致箱型形状的部件,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该喷嘴保护装置24具备形成为矩形板状的顶板部24a和从该顶板部24a的周缘部沿与板面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出的密闭部24b。
顶板部24a具有与内框面32f大致相同大小的板面,在顶板部24a的横向方向中间部,具备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狭缝24c。该狭缝24c形成为比喷嘴列31c的长度更长一些,两端部(上端部24i、下端部24j)形成为圆形。
狭缝24c的宽度尺寸,相对于喷嘴孔31a的喷嘴直径40μm而设定为大致1.5mm。期望将该狭缝24c的宽度尺寸设定在以能够由吸引泵16设为负压的宽度尺寸为上限且以在墨水I的初始填充时墨水I不从狭缝24c溢出而滴流的宽度尺寸为下限的范围。
另外,上端部24i、下端部24j以比上述的宽度尺寸稍微更大的直径形成为圆形。
该喷嘴保护装置24在面向内侧的内表面24e形成有由钛涂层形成的亲水膜24g,在与该内表面24e背向的外表面24f和狭缝24c的内面,形成有由氟树脂涂层或特氟隆(注册商标)镀层形成的憎水膜24h。
以顶板部24a覆盖内框部32b和排出孔32d(参照图3)的方式并以密闭部24b的内表面24e和中框部32h的中侧面32i抵接的方式,使用粘接剂将环状端部24d与外框面32e粘接,将这样的喷嘴保护装置24粘附于喷嘴帽32(参照图5)。在该状态下,以狭缝24c与喷嘴列31c相对且不与排出孔32d相对的方式,经由空间(内侧空间)S而覆盖喷嘴列31c。换言之,在狭缝24c的开口方向上,从狭缝24c以面对喷嘴列31c的方式且以不面对排出孔32d的方式覆盖喷嘴吐出口31b(参照图3)。
关于该喷嘴保护装置24,期望将顶板部24a和喷嘴板31的距离设定在以能够利用吸引泵16来形成负压的距离为上限且以在墨水I的初始填充时墨水I不从狭缝24c溢出的距离为下限的范围。
如图4所示,关于吸引流路15,成为吸引口15a的筒管的一端嵌合插入并固定于排出孔32d,另一端连接至吸引孔11e而构成。如上所述,吸引口15a在不与狭缝24c相对的位置开口。
吸引泵16经由管而连接至墨水吸引孔11e。在工作时,该吸引泵16吸引空间S内的空气和墨水I,使空间S成为负压室R。此外,该吸引泵16存积被吸引至废液罐E(参照图2)的墨水I。
返回图2,墨水供给部5具备存积有墨水I的墨水罐51、存积有清洗液W的清洗液罐52、能够切换两个流路的切换阀53、将墨水I或清洗液W加压供给至喷墨头10的加压泵54以及能够开闭流路的开闭阀55。
墨水罐51经由供给管57a、切换阀53以及供给管57c而与加压泵54连通,清洗液罐52经由供给管57b、切换阀53以及供给管57c而与加压泵54连通。即,切换阀53连接有供给管57a、57b而作为流入管,连接有供给管57c而作为流出管。
加压泵54连接有供给管57c,并且,经由供给管57d而与喷墨头10连通,将从供给管57c流入的墨水I或清洗液W供给至喷墨头10。该加压泵54构成为在非工作时使流体不流动,具有开闭阀的功能。
开闭阀55连接有与供给管57c连通而成为流入管的供给管57e和与供给管57d连通而成为流出管的供给管57f。即,如果打开该开闭阀55,则供给管57e、57f作为加压泵54的旁通管而起作用。
接着,对由上述构成组成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了将墨水I初始填充至喷墨头10之后在箱体D施行印刷的情况,而且,说明了清洁喷墨头10的情况。
(墨水初始填充)
图8是显示吸引泵16和加压泵54的动作时机和空间S(负压室R)的关系的图,图9是显示初始填充时的动作的喷墨头芯片2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首先,如图4和图8所示,使吸引泵16工作(ON1),该吸引泵16经由吸引流路15而从吸引口15a吸引空间S的空气(图8中的时间T0)。此时,优选将工作的吸引泵16的输出设定为能够使空间S内充分地成为负压的程度,此时的输出为吸引泵16的填充输出。如果使吸引泵16以填充输出(第1输出)工作,那么,外部的空气从狭缝24c流入空间S,该空气在经由空间S到达吸引口15a之后被吸引,由此,对空间S进行减压(液体填充模式)。然后,在经过规定时间T1之后,空间S成为比大气压更充分地成为负压的负压室R。
在空间S成为负压室R之后,墨水供给部5将墨水I加压填充至喷墨头10(图8中的时间T2)。此时,将墨水供给部5如以下那样设定。即,如图2所示,作为由切换阀53将供给管57a和供给管57c连通的状态,使开闭阀55闭塞而将供给管57e和供给管57f截断。在该状态下,使加压泵54工作。加压泵54将墨水I从墨水罐51经由供给管57a、57c、57d而注入喷墨头10的墨水注入孔11d。
如图4和图5所示,注入墨水注入孔11d的墨水I在经由阻尼器17的墨水取入孔17b而流入存积室17a之后,经由墨水流出孔17c而流出至墨水流路基板18的流通路18a。然后,流入流通路18a的墨水I经由开放孔22c而流入各长槽26内。
流入各长槽26的墨水I在流动至喷嘴孔31a侧而到达喷嘴孔31a之后,如图9(a)所示,成为剩余墨水Y而从喷嘴孔31a流出。在剩余墨水Y开始流出时,其量为少量,因而剩余墨水Y在喷嘴板31上向着下方流动。到达负压室R的下部的墨水I从吸引口15a被吸引至吸引流路15,向废液罐E排出(参照图9(b))。
如果剩余墨水Y的流出量变得大量,那么,如图9(b)所示,剩余墨水Y不但在喷嘴板31上流动至下方,而且在喷嘴保护装置24的内表面24e上也流动至下方。此时,空气继续从狭缝24c流入负压室R,剩余墨水Y难以从狭缝24c流出至外部。如图9(c)所示,即使流动于狭缝24c附近的内表面24e的剩余墨水Y的量局部地变多,该剩余墨水Y的一部分抵抗从狭缝24c流入的空气而到达外表面24f附近,也被形成于外表面24f的憎水膜24h排斥。该被排斥的墨水I被形成于内表面24e的亲水膜24g诱导而再度返回负压室R。
另外,在狭缝24c的下端部24j,在圆形状的下端部24j的轮廓(外表面24f和下端部24j的边界),表面张力作用于墨水I。在下端部24j,较强的表面张力作用于墨水I,另外,该表面张力的均衡被保持,墨水I的表面不被破坏,不漏出至外部。而且,与上述同样,被形成于外表面24f的憎水膜24h和形成于内表面24e的亲水膜24g诱导而返回负压室R。
这样,将从喷嘴孔31a流出的剩余墨水Y连续地排出至废液罐E。
如图8所示,在经过规定时间T3之后,停止加压泵54,结束墨水I的加压填充。伴随着加压泵54的停止,剩余墨水Y不从喷嘴孔31a流出,残存于负压室R的剩余墨水Y经由吸引口15a而排出至废液罐E。
然后,在经过规定时间T4之后,使吸引泵16停止。在墨水I的填充完成之后,如图9(d)所示,成为墨水I填充至长槽26的状态。此外,空间S恢复压力而再次成为与大气压相同的压力(参照图8)。
(印刷时)
接下来,对在箱体D施行印刷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最初,对墨水供给部5的设定进行说明。即,如图2所示,形成由切换阀53将供给管57a和供给管57c连通的状态,使开闭阀55开放而使供给管57e和供给管57f连通。在该状态下,加压泵54不工作,不经由加压泵54而使供给管57c和供给管57d连通。在该状态下,墨水I经由供给管57a、57c、57e、57f、57d而注入喷墨头10的墨水注入孔11d。
在如上所述地设定墨水供给部5的状态下,驱动带式输送机2(参照图1),沿单方向搬送箱体D,并且,在所搬送的箱体D通过筐体6之前的时候,即,在通过喷嘴板31(喷嘴孔31a)之前的时候,墨水吐出部3向着箱体D吐出墨滴。
具体而言,基于从外部的个人计算机输入的印刷数据,驱动电路基板14选择性地将电压施加至与该印刷数据相对应的规定的板状电极28。由此,与该板状电极28相对应的长槽26的容积缩小,填充至长槽26内的墨水I从喷嘴吐出口31b向着箱体D吐出。
由于如果吐出墨水I,则长槽26成为负压,因而经由上述的供给管57a、57c、57e、57f、57d而将墨水I填充至长槽26。
这样,根据图像数据而驱动喷墨头10的陶瓷压电板21,从喷嘴孔31a吐出墨滴并使墨滴命中在箱体D。这样,使箱体D移动,同时,使墨滴从喷墨头10连续地吐出,由此,将图像(文字)印刷在箱体D的期望的位置。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0是喷嘴列31c的排列设置方向向着重力方向且喷嘴孔31a的开口方向向着水平方向的构成,不仅考虑这样的构成,而且还考虑喷嘴列31c的延伸方向向着水平方向的构成,以作为喷嘴孔31a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的构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喷嘴孔31a的吐出口31b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因而在填充墨水I时,从喷嘴孔31a漏出的剩余墨水Y有时候不被吸引完全,而是残存于喷嘴保护装置24的顶板部24a和周壁部24b的边界部分等。另外,在填充墨水I之后,例如,在印刷时,剩余墨水Y有可能从喷嘴孔31a漏出。
于是,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填充墨水I之后,也使吸引泵16时常工作(图8中的ON2)。此时,吸引泵16的输出比填充墨水I时的输出(填充输出)更弱,而且,设定为在印刷时能够充分地吸引存在于空间S内的剩余墨水Y的程度(通常使用模式)。由此,空间S成为比墨水I的填充时更弱的负压空间。此外,如果吸引泵16的输出过强,那么,在印刷时,有可能对从喷嘴孔31a吐出的墨滴的飞行路径造成影响,对印刷精度产生影响,因而不优选。而且,此时的吸引泵16的输出为通常输出(第2输出)。
如果一边以通常输出使吸引泵16工作一边进行印刷,那么,从喷嘴孔31a漏出的剩余墨水Y和残存于喷嘴保护装置24的内表面24e上的剩余墨水Y向着各吸引流路15流动。然后,到达吸引流路15的墨水I被吸引至吸引流路15内而向废液罐E排出。
此外,作为通常使用模式而记载的、图8中的ON2的动作,没有必要与作为前述的液体填充模式而记载的图8中的ON1动作一起实施,根据周围的动作环境和墨水I的种类而适当实施即可。
(清洁时)
接下来,对喷墨头10的清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最初,对墨水供给部5的设定进行说明。即,如图2所示,由切换阀53将供给管57b和供给管57c连通,使开闭阀55闭塞而使供给管57e和供给管57f闭塞。在该状态下,使加压泵54工作。加压泵54将清洗液W从清洗液罐52经由供给管57b、57c、57d而注入喷墨头10的墨水注入孔11d。
与上述初始填充时同样地使清洗液W经由长槽26等而从喷嘴孔31a流出,从吸引口15a吸引该流出的清洗液W。
此外,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喷墨记录装置1,那么,填充至长槽26的墨水I干燥硬化。在该情况下,如果与清洁时同样地以清洗液W充满喷墨头10内,则能够在长时间保存喷墨记录装置1。
如以上所说明的,依照喷墨记录装置1,在喷墨头10,剩余墨水Y在难以从狭缝24c漏出至外部的状态下在负压室R移动,从吸引口15a被吸引至吸引流路15而向外部排出,因而回收从喷嘴吐出口31b流出的墨水I的空间极小,能够提高喷墨头10的空间系数,并且,能够提高喷墨记录装置1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吸引流路来连续地排出大量的剩余墨水Y,因而剩余墨水Y的回收能力提高,能够防止由剩余墨水Y导致的污染,并且,能够使墨水I填充后的墨水I的吐出稳定。
另外,能够不设置服务站地以简单的构成实现喷墨记录装置1的初始填充。
另外,由于吸引口15a不与狭缝24c相对地配置,从狭缝24c流入的空气经由空间S(负压室R)而到达吸引口15a,因而能够迅速地对空间S进行减压,能够使负压室R的负压状态良好地继续。由此,能够迅速地进行剩余墨水Y的回收,并且,能够稳定地进行大量的剩余墨水Y的回收。
另外,由于吸引口15a形成在负压室R的重力方向最下部,在最下部吸引墨水I,因而能够效率良好地吸引流动至下部的剩余墨水Y。
另外,由于在外表面24f形成有憎水膜24h,因而即使负压室R的剩余墨水Y欲经由狭缝24c而向外部流出,也被憎水膜24h排斥而容易留在负压室R。
另外,由于在内表面24e形成有亲水膜24g,因而墨水I容易在负压室R流动,并且,被憎水膜24h排斥的剩余墨水Y被引导至负压室R,剩余墨水Y容易留在负压室R,所以,能够以高概率防止剩余墨水Y从狭缝24c流出。
另外,由于狭缝24c的下端部24j是圆形状,因而在下端部24j,难以破坏利用表面张力来维持的墨水I的表面,剩余墨水Y容易留在负压室R。如果具体地说明,那么,首先,到达狭缝24c的下端部24j的墨水I与下端部24j接触。此时,在圆形状的下端部24j的轮廓(外表面24f和下端部24j的边界),表面张力作用于墨水I。在此,由于液体(墨水I)在外力的作用并不较强地起作用的环境中以大致球体存在,因而在狭缝24c的端部为矩形状的情况下,有可能破坏利用表面张力来维持的大致球体的表面,墨水I向狭缝24c的外部漏出。
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狭缝24c的端部为圆形状的情况下,利用表面张力来维持的液体(墨水I)的表面不被破坏,不在下端部24j漏出而容易留在负压室R。而且,由于与上述同样地在外表面24f形成有憎水膜24h,因而能够将欲漏出的墨水I留在负压室R。
如果采用这样的构成,那么,如上所述,即使剩余墨水Y欲从狭缝24c漏出至外部,在狭缝24c的下端部24j,墨水I也容易留在负压室R,因而能够防止由于剩余墨水Y的漏出而导致的污染,并且,能够提高剩余墨水Y的回收能力。
另外,由于墨水供给部5构成为能够切换并供给墨水I和清洗液W,将墨水I和清洗液W供给至液体供给系12,因而能够降低针对喷墨头10的清扫的劳力,并且,能够效率良好地清扫喷墨头10。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的特征在于,使用以覆盖喷嘴列31c的方式形成的喷嘴保护装置24来形成空间S(负压室R),将剩余墨水Y从吸引口15a排出。在此,以下记述了本构成的特征。
在本构成中,空间S成为比大气压更充分地负压的负压室R,在流出至负压室R的墨水I难以向着狭缝24c流动的状态下,开始墨水I的加压填充。因此,与未形成喷嘴保护装置24和空间S的情况等的、在空间S与大气压等压的状态下将墨水I加压填充至长槽26的情况相比,空气从狭缝24c连续地流入,因而剩余墨水Y难以从狭缝24c漏出。另外,由于吸引口15a连续地排出剩余液体Y,因而剩余墨水Y滞留在空间S(负压室R)而不从狭缝24c溢出。
在作为负压室R的状态下,结束加压填充,液体不流出至负压室R,因而与在空间S恢复压力之后在长槽26结束加压填充的情况相比,剩余墨水Y难以从狭缝24c漏出,另外,也不从狭缝24c溢出。由此,能够防止由剩余墨水Y导致的污染,同时,能够填充墨水I,能够使填充后的墨水I的吐出稳定。
(变形例)
以下,使用附图,对喷墨头10的具体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与喷墨头10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10是显示喷墨头10的变形例的显示喷墨头60的图。该喷墨头60在负压室R的底部r1设有两个倾斜部61。
倾斜部61配置成,分别由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状的三角柱部件构成,使互相形成直角的两个矩形侧面与密闭部24b抵接,并且,使由该两个矩形侧面构成的直角部与密闭部24b所形成的两个角部中的一方抵接而设置,与直角部相对的矩形侧面构成向吸引口15a收敛的斜面。这样的构成,使得负压室R的下部的宽度尺寸(与喷嘴板31的表面平行且与喷嘴列31c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向着吸引口15a而逐渐变小。
依照这样的构成,由于到达负压室R的下部的剩余墨水Y在宽度方向上向着吸引口15a流动,因而能够容易地从吸引口15a吸引剩余墨水Y。
图11是显示喷墨头10的变形例的显示喷墨头70的图。该喷墨头70在负压室R的底部r1设有一个倾斜部62。
倾斜部62配置成,该倾斜部62由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状的三角柱部件构成,使形成为直角的角部与顶板部24a和密闭部24b所形成的角部抵接而设置,与该角部相对的斜面向吸引口15a收敛。这样的构成,使得在与喷嘴板31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喷嘴板31和顶板部24a的距离向着吸引口15a而逐渐变小。
依照这样的构成,由于到达负压室R的下部的剩余墨水Y在负压室R的吸引口开口方向上向着吸引口15a流动,因而能够容易地从吸引口15a吸引剩余墨水Y。
图12(a)是显示喷墨头10的变形例的显示喷墨头80的图。如该图12(a)所示,在喷墨头80的喷嘴保护装置24,在顶板部24a形成有凹陷至负压室R侧的凹陷部24x。凹陷部24x通过冲压成形(轧制)而形成,在该凹陷部24x的底面形成有狭缝24c。由此,即使在喷嘴保护装置24与箱体D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狭缝24c附近的憎水膜24h与箱体D接触的概率,能够防止憎水膜24h剥离。
图12(b)是显示喷墨头10的变形例的显示喷墨头90的图。如该图12(b)所示,在喷墨头90的喷嘴保护装置24,形成有环状突出壁24y,该环状突出壁24y突出至负压室R侧,而且,以环状围绕狭缝24c。由此,在喷墨头90的喷嘴吐出口31b向着下方而将墨水I吐出至箱体D的情况下,即使在负压室R恢复压力之后剩余墨水Y残存于空间S,也能够阻止该剩余墨水Y顺着内表面24e而到达狭缝24c,防止剩余墨水Y从狭缝24c漏出。
图12(c)是显示喷墨头10的变形例的显示喷墨头100的图。如该图12(c)所示,在喷墨头100的喷嘴保护装置24,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有凹陷部24x和环状突出壁24y。由此,能够防止憎水膜24h剥离,并且,在喷墨头100的喷嘴吐出口31b向着下方而将墨水I吐出至箱体D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剩余墨水Y从狭缝24c漏出。
此外,如果是冲压成形,则能够同时地形成凹陷部24x和环状突出壁24y,生产效率良好。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显示的动作顺序或各构成部件的各形状或组合等是一个示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而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为在喷墨头10的内部具备吸引泵16和废液罐E的构成,但不限于这样的方式。即,也可以将吸引泵16和废液罐E设在喷墨头10的外部,例如,搭载于喷墨记录装置1。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喷嘴板31和喷嘴帽32构成喷嘴体23,使喷嘴保护装置24的环状端部24d粘附于喷嘴帽32,但也可以以吸引口15a在空间S开口为条件,粘附于喷嘴板31。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将吸引口15a嵌合插入于形成在喷嘴帽32的排出孔32d的构成,但也可以将排出孔32d形成在喷嘴板31或喷嘴保护装置24,也可以将吸引流路15连接至排出孔32d并将该排出孔32d作为吸引口。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憎水膜24h由氟树脂涂层或特氟隆(注册商标)镀层形成,但也可以贴附憎水薄片或涂敷憎水剂。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亲水膜24g由钛涂层形成,但也可以施行镀金,也可以涂敷碱性的药品。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喷墨头10而构成喷墨记录装置1,但也能够使喷墨头10可动而构成喷墨记录装置1。即,如果采用喷墨头10,则能够实现不需要用于负压吸引的帽的喷墨记录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喷墨头10的喷嘴列31c的排列设置方向向着重力方向且喷嘴孔31a的开口方向向着水平方向的构成,但不限于这样的设置的方向。也可以为喷嘴孔31a的开口方向向着重力方向的构成,也可以为喷嘴列31c的延伸方向向着水平方向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初始填充时和清洁时使吸引泵工作,但在印刷时,墨水I有时候也从喷嘴孔31a滴流,也可以回收这样的墨水I。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与喷嘴保护装置24分体的部件的倾斜部61、62,但也可以使喷嘴保护装置24的内表面24e倾斜地形成而作为倾斜部,以代替设置该倾斜部61、62。
另外,也可以重叠地使用倾斜部61和倾斜部62。即,也可以设置越向着下方,负压室R的下部的宽度尺寸以及喷嘴板31和顶板部24a的距离越逐渐变小的部件,也可以将内表面24e成形为这样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凹陷部24x、环状突出壁24y,但也可以通过诸如切削的其他加工法而形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喷墨头芯片20,如图6和图7所记载的,显示了开放孔22c在各长槽26整体开口的方式,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墨水室板22形成每隔一个长槽26而连通的狭缝,形成导入墨水I的长槽26和不导入墨水I的长槽26。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从而即使是例如导电性的墨水I,也能够使相邻的侧壁27的板状电极28不短路,实现独立的墨水吐出。
即,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记述的喷墨头芯片不限定方式,因而也可以使用非导电性的油性墨水、导电性的水性墨水、溶剂墨水或UV墨水等。通过如此地构成液体喷射头,从而无论是怎样的性质的墨水,均能够分开使用。尤其是,即使是具有导电性的墨水也能够毫无问题地利用,能够提高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附加价值。此外,其他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吐出墨水I的致动器,具备设有电极的陶瓷压电板21,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机构:使用电热变换元件,在填充有墨水I的室内产生气泡,利用气泡的压力来吐出墨水I。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说明了喷墨打印机1以作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但不限于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是传真机或请求式印刷机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的构成那样,将由吸引泵16吸引的剩余墨水Y向废液罐E排出,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连接至吸引泵16的出口侧的流路的构成也能够不是废液罐,而是墨水罐51。即,也可以是这样的方式:将由吸引泵16吸引的剩余墨水Y向墨水罐51供给,作为墨水I而从墨水罐51向喷墨头10供给。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从而能够将剩余墨水Y作为墨水I而再次利用。
另外,除了该构成之外,当再次利用剩余墨水Y时,也可以在从吸引泵16通向墨水罐51的流路设置过滤器部件。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从而能够将剩余墨水Y所含有的杂质除去,将恰当的状态的墨水向墨水罐51供给。
而且,当再次利用剩余墨水Y时,也可以在从吸引泵16通向墨水罐51的流路设置脱气装置。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从而能够将剩余墨水Y所含有的气泡脱气,将恰当的脱气状态的墨水向墨水罐51供给。
但是,上述的这些构成不一定是必须使用的构成,根据液滴喷射记录装置的规格而适当使用即可。

Claims (16)

1.一种液体喷射头,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嘴孔构成的喷嘴列的喷嘴体、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嘴孔成对且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嘴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第一液体供给至该压力产生室的液体供给系以及与所述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致动器,
驱动所述致动器而对该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使该压力产生室内的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喷嘴孔的喷嘴喷射口喷射,其中,
具备以覆盖所述喷嘴列的方式形成的喷嘴保护装置,所述喷嘴保护装置具备从所述喷嘴体的表面离开配置且形成有与所述喷嘴列相对的狭缝的顶板部、将所述顶板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喷嘴体之间密闭的密闭部以及在所述喷嘴列的下方开口有吸引口且与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连通的吸引流路,
利用连接至所述吸引流路的吸引部而使得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为负压室,从所述喷嘴孔吸引在所述负压室内溢出的所述第一液体,
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表面中的至少在外侧露出的外表面,形成有憎水膜,
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所述顶板部,形成有凹陷至所述负压室侧的凹陷部,
在该凹陷部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狭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口设在不与所述狭缝相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口设在所述负压室的重力方向最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形成为该狭缝的纵向方向向着重力方向,并且,下端部形成为圆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下部,设有向所述吸引口收敛的倾斜部,
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喷嘴体的表面平行且与所述喷嘴列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尺寸向着所述吸引口而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下部,设有向所述吸引口收敛的倾斜部,
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喷嘴体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与所述喷嘴体的距离向着所述吸引口而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表面中的与所述负压室接触的内表面,形成有亲水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所述顶板部,形成有环状突出壁,该环状突出壁突出至所述负压室侧,而且,以环状围绕所述狭缝。
9.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具备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第一液体供给至所述液体供给系的液体供给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再次利用液体供给系,该再次利用液体供给系通过吸引在所述负压室内溢出的所述第一液体而进行回收,将该第一液体供给至所述压力产生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再次利用液体供给系,具有过滤器部或脱气装置。
12.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具备构成为能够将所述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切换并供给至所述液体供给系的液体供给部。
13.一种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该液体喷射头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嘴孔构成的喷嘴列的喷嘴体、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嘴孔成对且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嘴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第一液体供给至该压力产生室的液体供给系以及与所述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致动器,
驱动所述致动器而对该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使该压力产生室内的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喷嘴孔的喷嘴喷射口喷射,并且,
具备以覆盖所述喷嘴列的方式形成的喷嘴保护装置,所述喷嘴保护装置具备从所述喷嘴体的表面离开配置且形成有与所述喷嘴列相对的狭缝的顶板部、将所述顶板部的周缘部和所述喷嘴体之间密闭的密闭部以及在所述喷嘴列的下方开口有吸引口且与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连通的吸引流路,
利用连接至所述吸引流路的吸引部而使得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内侧空间为负压室,从所述喷嘴孔吸引在所述负压室内溢出的所述第一液体,
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表面中的至少在外侧露出的外表面,形成有憎水膜,
在所述喷嘴保护装置的所述顶板部,形成有凹陷至所述负压室侧的凹陷部,
在该凹陷部的底面形成有所述狭缝,其中,
在利用所述吸引部而使得所述负压室比大气压更负压的状态下,使用所述液体供给系而将所述第一液体加压填充至所述压力产生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吸引部而使得所述负压室比大气压更负压的状态下,结束所述加压填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液体填充模式,该液体填充模式通过以第1输出使所述吸引部进行动作,从而使所述内侧空间为负压室,经由所述吸引流路而吸引从所述喷嘴列漏出的所述液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切换并控制液体填充模式和通常使用模式,
该液体填充模式通过以第1输出使所述吸引部进行动作,从而使所述内侧空间为负压室,经由所述吸引流路而吸引从所述喷嘴列漏出的所述液体,
该通常填充模式以比所述第1输出更小的第2输出使所述吸引部进行动作,从所述喷嘴列向被记录介质喷射所述液体,在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
CN2009801213801A 2008-06-05 2009-05-19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36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8384 2008-06-05
JP2008148384 2008-06-05
JP2009-091256 2009-04-03
JP2009091256A JP5123881B2 (ja) 2008-06-05 2009-04-03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液体充填方法
PCT/JP2009/059205 WO2009147944A1 (ja) 2008-06-05 2009-05-19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液体充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3629A CN102083629A (zh) 2011-06-01
CN102083629B true CN102083629B (zh) 2013-11-20

Family

ID=4139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138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3629B (zh) 2008-06-05 2009-05-19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30477B2 (zh)
EP (1) EP2298560A4 (zh)
JP (1) JP5123881B2 (zh)
KR (1) KR20110011618A (zh)
CN (1) CN102083629B (zh)
WO (1) WO20091479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8547A (zh) * 2010-05-02 2013-01-02 Xjet有限公司 带有自清洗、防沉积与除烟气装置的打印系统
JP5827044B2 (ja) * 2011-06-28 2015-12-02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8690292B1 (en) * 2012-12-20 2014-04-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ndensation control method using surface energy management
JP5995710B2 (ja) * 2012-12-27 2016-09-21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659088B2 (ja) * 2014-05-13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US11387098B2 (en) * 2019-12-18 2022-07-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enser gu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JP7450850B2 (ja) * 2020-01-20 2024-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EP4197786A1 (en) * 2021-12-16 2023-06-21 Quantica GmbH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self-maintenance and recovery system for a printhea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1826B1 (en) * 1999-09-07 2002-11-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method of discharging ink from capping unit incorporated in the apparatus, and ink composition used with the apparatus
CA2218984C (en) * 1995-05-09 2006-09-12 Moore Business Forms, Inc. Cleaning flui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printing ink-jet nozz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76461A (en) * 1971-10-04 1973-12-04 Casio Computer Co Ltd Nozzle device for ink jet printing equipments
JPH0232857A (ja) * 1988-07-22 1990-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69031666T2 (de) * 1989-01-13 1998-04-02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kopf,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und Wischverfahren hierfür
JPH0584930A (ja) * 1991-09-27 1993-04-06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ヘツド
JPH05116338A (ja) 1991-10-30 1993-05-1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US5877788A (en) 1995-05-09 1999-03-02 Moore Business Forms, Inc. Cleaning flui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printing ink-jet nozzle
JPH11334106A (ja) * 1998-05-27 1999-12-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2052742A (ja) * 2000-08-08 2002-02-19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1334684A (ja) * 2000-05-25 2001-12-04 Mutoh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051916B2 (ja) * 2000-12-14 2008-0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UPR292301A0 (en) * 2001-02-06 2001-03-0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ART99)
JP2003320673A (ja) * 2002-05-08 2003-11-1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43963A (ja) * 2004-08-02 2006-02-16 Sharp Corp 液体塗布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06082344A (ja) * 2004-09-15 2006-03-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168077A (ja) * 2004-12-14 2006-06-29 Olympus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4570985B2 (ja) * 2005-02-25 2010-10-27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216442A (ja) * 2006-02-15 2007-08-30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供給方法並びに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4509193B2 (ja) * 2008-02-13 2010-07-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18984C (en) * 1995-05-09 2006-09-12 Moore Business Forms, Inc. Cleaning flui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printing ink-jet nozzle
US6481826B1 (en) * 1999-09-07 2002-11-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method of discharging ink from capping unit incorporated in the apparatus, and ink composition used with th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98560A1 (en) 2011-03-23
KR20110011618A (ko) 2011-02-08
WO2009147944A1 (ja) 2009-12-10
JP2010012773A (ja) 2010-01-21
JP5123881B2 (ja) 2013-01-23
US20110199432A1 (en) 2011-08-18
US8430477B2 (en) 2013-04-30
CN102083629A (zh) 2011-06-01
EP2298560A4 (en)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3629B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CN106183421B (zh) 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装置、擦拭方法以及印刷方法
CN102218922B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209635A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JP2012171294A (ja) 液体噴射装置
WO2010101075A1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の使用方法
US20110285783A1 (en) Liquid jetting head, liquid jetting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lling liquid jetting head with liquid
JP556523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WO2010103937A1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液体充填方法
CN102177025B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P2386415A1 (en) Liquid jetting head, liquid jetting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filling liquid jetting head with liquid
JP2007021907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用のキャップ部材、メンテナンスユニット、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18001663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704758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WO2010106970A1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の使用方法
JP2017189969A (ja) ノズル板、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ノズル板の製造方法
JP2010125606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液体充填方法
JP2012152904A (ja)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151564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