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7426A - 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基板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基板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7426A
CN102077426A CN200880130104.7A CN200880130104A CN102077426A CN 102077426 A CN102077426 A CN 102077426A CN 200880130104 A CN200880130104 A CN 200880130104A CN 102077426 A CN102077426 A CN 102077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ubstrate
signal pin
end side
bas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01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7426B (zh
Inventor
田中弘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77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7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4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4Mounting of mother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Abstract

连接器(1)具备收纳信号管脚(2)的壳体(3)。壳体(3)具备与ODD(15)所具备的连接器(15a)结合的前端侧部件(4)和固定于基板(20)的基端侧部件(5)。在前端侧部件(4)和基端侧部件(5)之间配置弹性部件(6)。信号管脚(2)被固定于前端侧部件(4)。弹性部件(6)形成为块状,并通过产生弹性变形来吸收振动。由此,与基板(20)的振动相伴的基端侧部件(5)的振动向前端侧部件(4)的传递被抑制。其结果是,振动向ODD(15)的传递被抑制。此外,信号管脚(2)的端子(2b)被固定,ODD(15)的振动也被抑制,因此维持了端子(15a1)与端子(2b)的稳定的导通。其结果是,抑制了ODD(15)的数据读取错误、数据写入错误。

Description

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基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基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所具备的基板与能够相对于基板进行装卸的电子部件之间采用连接器进行连接。光盘驱动器(Optical Disc Drive(ODD))、硬盘驱动器(Hard Disc Drive(HDD))等存储装置是代表性的能够装卸的电子部件。这样的连接器的壳体具有位于存储装置侧的前端部和位于基板侧的基端部。所述前端部与基端部一体成型。并且,收纳在壳体内的信号管脚通过塑料模压成型而被固定在壳体内部。
在这样的连接器中,将信号管脚插入基板并进行钎焊,并且通过螺纹固定将基端部装配于基板。基板有时会发生振动。电子设备中内置的扬声器的使用、电子设备的掉落、晃动等均成为基板发生振动的原因。在基板发生的振动经由连接器传递到存储装置。
ODD和HDD具有使存储数据的盘(记录介质)旋转的旋转机构,并且具备对旋转的盘进行访问的磁头(head)。从基板传递到ODD或HDD的振动会使磁头振动。并且,传递到ODD和HDD的振动还会引起ODD或HDD所具备的端子与连接器所具备的端子之间的接触不良。磁头的振动、端子的接触不良会引起数据读取错误、数据写入错误。
在笔记本型电脑中,作为在箱体受到掉落碰撞等冲击时对从箱体经由连接器向HDD传递的振动进行缓和的连接器,已知以下的连接器。例如,已知这样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使第一连接器部分与第二连接器部分相互分离并且将第一连接器部分支撑于第二连接器部分的弹性部件。在这样的连接器的一个例子中,采用上侧连接器作为第一连接器部分,采用下侧连接器作为第二连接器部分。并且,采用电连接管脚作为弹性部件。该电连接管脚由板状金属材料构成。构成电连接管脚的板状金属材料具有在厚度方向弯曲的弯曲部,该弯曲部作为弹性变形部发挥功能(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作为其他现有技术,已知具有可塑性部件的电连接器。例如,已知如下的电连接器:该连接器在由连接器壳体和支撑该连接器壳体的固定框架形成的间隙中夹有可塑性的粘弹性体(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1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5-31158号公报
电子设备所具备的基板有时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振动。例如,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笔记本型的电脑在箱体内具备扬声器,有时由于该扬声器的使用而在基板产生振动。由扬声器的使用而引起的振动有时不仅包括上下方向的分量,而且包括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分量。如此在基板产生的振动有时包括上下方向以外的分量。
对此,可以考虑到,所述的具有将第一连接器部分支撑于第二连接器部分的弹性部件的连接器难以使上下方向以外的冲击、振动有效地缓和、衰减。如上所述,构成相当于弹性部件的电连接管脚的板状金属材料具备在厚度方向弯曲的弯曲部。这种形状的弹性部件主要是为了缓和、抑制上下方向的冲击、振动。
为此,在采用上述现有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存在着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振动传递到ODD或HDD的情况。并且,由于振动传递到ODD或HDD,因而有可能发生ODD或HDD的端子的接触不良。其结果是,存在着引起数据读取错误、数据写入错误的情况。
此外,关于在由连接器壳体和支撑该连接器壳体的固定框架形成的间隙中夹有可塑性的粘弹性体的电连接器,其目的在于使连接器的配合作业变得容易。该电连接器具有在凹型连接器壳体与凸型连接器壳体配合时修正其配合角度的自我修正机构。即,该电连接器未对吸收在基板产生的振动这一方面进行考虑。
另外,关于该电连接器,想到了将其装配于线束的前端来使用。即,并未想到将信号管脚直接插入基板并进行钎焊来使用,因而难以应用于将信号管脚直接插入基板的使用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使产生于固定该连接器的基板的、不仅包含上下方向的分量而且包含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分量的振动衰减。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具有:信号管脚,所述信号管脚对电子部件所具备的端子与基板进行导通;以及壳体,所述壳体收纳该信号管脚。在信号管脚的前端侧设有端子,该端子与电子部件所具备的端子接触。所述壳体具有:前端侧部件,该前端侧部件在内部固定所述信号管脚,并且该前端侧部件与设于所述电子部件的连接器结合;以及基端侧部件,该基端侧部件被固定于所述基板侧。在所述前端侧部件与所述基端侧部件之间配置有块状的弹性部件。
基端侧部件与基板一起振动。块状的弹性部件根据基端侧部件的振动而弹性变形。由此,振动向前端侧部件的传递被抑制。其结果是,振动向电子部件的传递被抑制。
此外,信号管脚在前端侧部件的内部被固定。由此,即使是在基板振动的时候,也能够维持电子部件所具备的端子与形成于信号管脚的前端侧的端子的良好的连接状态。
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能够抑制振动向电子部件的传递,所述振动产生于固定连接器的基板并且包含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等多个方向的分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装配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基板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装配于基板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说明图。
图6是具备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笔记本型的电脑的概要结构图。
图7的(A)、图7的(B)是示出基板振动时的信号管脚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的(A-1)、图8的(B-1)、图8的(C-1)是示出基板左右振动时的连接器的形态的说明图。图8的(A-2)、图8的(B-2)、图8的(C-2)是示出基板左右振动时的信号管脚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9的(A)、图9的(B)、图9的(C)是示出基板上下振动时的连接器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10的(A)、图10的(B)、图10的(C)是示出基板前后振动时的连接器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11是从侧面观察分解后的壳体的说明图。
图12是分解后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3是在槽内配置有信号管脚并填充有树脂的上侧部件的剖视图。
图14是其他的前端侧部件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在上侧部件形成接纳部、且在下侧部件形成爪部,并将上侧部件与下侧部件接合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使用夹具将连接器装配于基板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17是在形成于基端侧部件内的空间内具备树脂填充层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图1是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主视图。图2是连接器1的侧视图。图3是装配有连接器1的基板20的侧视图。此外,图4是连接器1的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连接器1具备:十根由金属制成的信号管脚2;和用于收纳金属管脚2的壳体3。壳体3具备前端侧部件4和基端侧部件5,并且壳体3还具备配置于前端侧部件4和基端侧部件5之间的块状的弹性部件6。
前端侧部件4和弹性部件6直列配置。并且,基端侧部件5以与前端侧部件4和弹性部件6的直列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由此,壳体3的侧面形状如图2所示为L字状。与该壳体3的侧面形状相应地,各信号管脚2也弯曲成型。信号管脚2的弯曲部2a位于基端侧部件5内。在各信号管脚2的前端部设置有端子2b。端子2b通过使信号管脚2弯曲成型而设置。
基端侧部件5如图4所示地立起设置并固定于基板20的一个面上。此时,信号管脚2插入到设于基板20的安装孔20a中,并在基板20的另一个面侧被钎焊焊接。此外,基端侧部件5具备用于将该基端侧部件5固定到基板20的凸缘部5a。凸缘部5a通过螺纹固定而被固定于基板20。由此,连接器1被安装到基板20。
图6是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笔记本型的电脑100的概要结构图。电脑100具备主体箱体101和显示部箱体102。在显示部箱体102组装有显示器102a。在主体箱体101内配置有基板20。扬声器21与基板20连接。此外,在主体箱体101内配置有光盘驱动器(ODD)15和硬盘驱动器(HDD)16。ODD15、HDD16分别安装于主体箱体101。显示部箱体102通过未图示的铰链以能够相对于主体箱体101开闭的方式与主体箱体101连结。
如图6所示,连接器1用于连接ODD15与基板20。此时,前端侧部件4与ODD15所具备的连接器15a结合。连接器1同样用于连接HDD16与基板20。此时,前端侧部件4与HDD16所具备的连接器16a结合。
由此,信号管脚2的端子2b与ODD15所具备的端子15a1接触,以进行ODD15与基板20的导通。此外,信号管脚2的端子2b、HDD16所具备的端子16a1及基板20接触,以进行HDD16与基板20的导通。信号管脚2准备了与所装配的ODD15具备的端子15a1的根数、HDD16具备的端子16a1的根数对应的根数。
前端侧部件4由树脂制成,在该前端侧部件4的内部具有空间4a。对应于每个信号管脚2而分别形成有空间4a。并且,端子2b被收纳于空间4a内。此外,在空间4a内设有树脂填充层4b。树脂填充层4b通过将树脂填充到空间4a而设置。信号管脚2在填充树脂时被埋设,从而信号管脚2被固定于前端侧部件4的内部。
基端侧部件5由树脂制成。基端侧部件5在两侧壁下端设有螺纹固定用的凸缘部5a。如上所述,凸缘部5a通过螺钉7固定于基板20。如图4所示,基端侧部件5在内部具有可供信号管脚2活动的空间8。空间8具备:沿与基板20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连续并与基板20的表面平行地延伸的第二部分。对应于每个信号管脚2而分别形成有空间8。信号管脚2的弯曲部2a位于该空间8内。空间8被设置成:当基端侧部件5因基板20的振动而动作时,该空间8不限制信号管脚2的相对动作及弯曲变形。当基板20发生振动时,弹性部件6弹性变形,固定于基板20的基端侧部件5相对于前端侧部件4移动。另一方面,信号管脚2被钎焊焊接于基板20,并且被固定于前端侧部件4。由此,当基端侧部件5相对于前端侧部件4移动时,信号管脚2相对于基端侧部件5进行动作。此时,还伴随着弯曲变形。空间8容许信号管脚2的像这样的相对动作及弯曲变形。
弹性部件6由作为弹性材料的一个例子的橡胶材料构成。弹性部件6形成为块状,并且能够弹性变形。具体来说,弹性部件6能够进行压缩变形、拉伸变形、弯曲变形、扭转变形以及由这些变形合成的变形。由此,容许基端侧部件5相对于前端侧部件4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弹性部件6在内部形成有可供信号管脚2活动的空间9。空间9与基端侧部件5的空间8的第二部分连通,并且向与空间8的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对应于每个信号管脚2而分别形成有该空间9。信号管脚2的直线部分位于该空间9内。空间9被设置成:当基端侧部件5因基板20的振动而动作时,该空间9不限制信号管脚2的相对动作及弯曲变形。如上所述,当基端侧部件5相对于前端侧部件4移动时,弹性部件6弹性变形。并且,信号管脚2自身也一边弯曲变形一边动作。由此,信号管脚2相对于弹性部件6进行动作。空间9容许信号管脚2的像这样的相对动作及弯曲变形。
另外,由于弹性部件6由橡胶材料形成,因此该弹性部件6通过与信号管脚2接触而变形。由此,信号管脚2的相对动作被容许。因此,也可以采用不具备空间9的结构。不过,如果形成空间9,则可以容许信号管脚2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动作。
弹性部件6可以使用硅材料来取代橡胶材料。此外,也可以使用海绵材料来取代橡胶材料。
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10对如上所述的连接器1中的振动吸收的形态进行说明。另外,以比实际要夸张的方式描绘各图中的结构要素的动作。
首先,参照图7对在基板20产生振动时的信号管脚2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的(A)示出了从上方观察信号管脚2时信号管脚2的动作。图7的(B)示出了从侧方观察信号管脚2时信号管脚2的动作。弯曲部2a所在的一侧能够如图7的(A)所示地在左右方向进行动作。此外,弯曲部2a所在的一侧能够如图7的(B)所示地在上下方向进行动作。此外,弯曲部2a所在的一侧还能够在前后方向进行动作。当信号管脚2的弯曲部2a所在的一侧进行动作时,还伴随着弯曲。连接器1中的这样的信号管脚2的动作通过如上所述地形成于基端侧部件5内的空间8和形成于弹性部件6内的空间9而被容许。另一方面,端子2b侧在前端侧部件4内被固定,其动作受到限制。
接下来,对这样的信号管脚2的动作以及连接器1中的振动吸收的原理进行说明。在此,对基板20与ODD15的连接部分处的振动吸收进行说明。基板20与HDD16的连接部分处的振动吸收也是同样的。
图8的(A-1)~图8的(C-2)是对固定有基端侧部件5的基板20在左右方向振动时的振动吸收的形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8的(A-1)示出了从上方观察到的连接器1,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基板20未振动时的形态。图8的(A-2)示意性地示出了基板20未振动时的信号管脚2的形态。当基板20未振动时,基端侧部件5不会振动。也不会看到信号管脚2的动作。
图8的(B-1)示出了从上方观察到的连接器1,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当基板20振动时基板20向右方动作的形态。图8的(B-2)示意性地示出了当基板20振动时、基板20向右方动作时的信号管脚2的形态。
图8的(C-1)示出了从上方观察到的连接器1,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当基板20振动时基板20向左方动作的形态。图8的(C-2)示意性地示出了当基板20振动时、基板20向左方动作时的信号管脚2的形态。
这样,当基板20向左右振动时,固定于基板20的基端侧部件5与基板20一起向左右振动。此时,弹性部件6以跟随基端侧部件5的动作的方式弹性变形。
图9的(A)~图9的(C)是对固定有基端侧部件5的基板20在上下方向振动时的振动吸收的形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9的(A)示出了从侧方观察到的连接器1,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基板20未振动时的形态。图9的(A)也示出了信号管脚2的形态。当基板20未振动时,基端侧部件5不会移动。也不会看到信号管脚2的动作。
图9的(B)示出了从侧方观察到的连接器1,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基板20振动时基板20向上方动作的形态。图9的(B)也示出了信号管脚2的形态。
图9的(C)示出了从侧方观察到的连接器1,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基板20振动时基板20向下方动作的形态。图9的(C)也示出了信号管脚2的形态。
这样,当基板20上下振动时,固定于基板20的基端侧部件5与基板20一起上下振动。此时,弹性部件6以跟随基端侧部件5的动作的方式弹性变形。
图10的(A)~图10的(C)是对固定有基端侧部件5的基板20在前后方向振动时的振动吸收的形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10的(A)示出了从侧方观察到的连接器1,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基板20未振动时的形态。图10的(A)也示出了信号管脚2的形态。当基板20未振动时,基端侧部件5不会移动。也不会看到信号管脚2的动作。
图10的(B)示出了从侧方观察到的连接器1,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基板20振动时基板20向后方动作的形态。图10的(B)也示出了信号管脚2的形态。
图10的(C)示出了从侧方观察到的连接器1,并且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基板20振动时基板20向前方动作的形态。图10的(C)也示出了信号管脚2的形态。
这样,当基板20前后振动时,固定于基板20的基端侧部件5与基板20一起前后振动。此时,弹性部件6以跟随基端侧部件5的动作的方式弹性变形。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当基板20振动时,弹性部件6以跟随基端侧部件5的振动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抑制了振动向ODD15的传递。即,通过弹性部件6的弹性变形,前端侧部件4的动作被抑制,与前端侧部件4结合的ODD15的振动也被抑制。
另外,信号管脚2的端子2b被固定,且ODD15的振动也被抑制,因此维持了端子15a1与端子2b的稳定的导通。其结果是,能够抑制ODD15的数据读取错误、数据写入错误。
此外,信号管脚2的弯曲部2a所在的一侧与基板20一起动作是被容许的。而且,信号管脚2的弯曲也是被容许的。由此,抑制了信号管脚2局部性地受到应力。通过抑制信号管脚2的局部性的应力,能够避免信号管脚2的破损。
接下来,对这样的连接器1的组装进行说明。图11是从侧面观察到的分解后的壳体3的说明图。此外,图12是分解后的壳体3的立体图。
连接器1的壳体3具备前端侧部件4和基端侧部件5。此外,连接器1的壳体3还具有配置于前端侧部件4和基端侧部件5之间的块状的弹性部件6。前端侧部件4分割为上侧部件41和下侧部件42。此外,基端侧部件5分割为前侧部件51和后侧部件52。
上侧部件41具有槽41a。对应于每个信号管脚2而分别设置有该槽41a。在槽41a设置树脂填充层4b。下侧部件42具有槽42a。对应于每个信号管脚2而分别设置有该槽42a。槽41a与槽42a在壳体3组装时形成空间4a。
图13是将信号管脚2配置在槽41a内并填充树脂后的上侧部件41的剖视图。信号管脚2利用形成于槽41a内的树脂填充层4b固定于上侧部件41。然后,通过使信号管脚2的端部弯曲成型来设置端子2b。另外,用于设置端子2b的弯曲成型也可以在以后的时间进行。
在利用树脂填充层4b将信号管脚2固定于上侧部件41后,利用粘接材料将上侧部件41与下侧部件42接合起来。由此,形成前端侧部件4。
在形成前端侧部件4后,使用粘接材料将前端侧部件4与预先准备好的弹性部件6接合起来。在弹性部件6预先设有与各个信号管脚2对应的空间9。在将弹性部件6与前端侧部件4接合时,首先使信号管脚2贯穿插入空间9。接着,将弹性部件6与前端侧部件4接合。
当弹性部件6与前端侧部件4的接合完成后,使用粘接剂将弹性部件6与预先准备好的前侧部件51接合起来。在前侧部件51预先设有与各个信号管脚2对应的连通部51a和与所述连通部51a连续的槽51b。连通部51a与弹性部件6所具有的空间9相通。槽51b向与连通部51a正交的方向延伸。槽51b与后述的槽52a一起在基端侧部件5内形成空间8。
在将弹性部件6与前侧部件51接合时,首先使信号管脚2贯穿插入连通部51a。接着,将弹性部件6与前侧部件51接合起来。另外,也可以在进行了弹性部件6与前侧部件51的接合后,进行弹性部件6与前端侧部件4的接合。
如上所述,当三个部件即前端侧部件4、弹性部件6和前侧部件51的接合完成后,形成信号管脚2的弯曲部2a。弯曲部2a通过使信号管脚2向槽51b延伸的方向弯曲而形成。即,信号管脚2在弯曲部2a弯折90度。
当在信号管脚2形成了弯曲部2a后,利用粘接剂将前侧部件51与预先准备好的后侧部件52接合。在后侧部件52预先设有槽52a。该槽52a与槽51b一起形成空间8。此外,在后侧部件52的下端缘连续设置有凸缘部5a。
通过将前侧部件51与后侧部件52接合而形成基端侧部件5。在基端侧部件5的内部形成有空间8,在空间8内收纳信号管脚2。经过以上的工序,形成了壳体3,同时,在壳体3内收纳有信号管脚2的连接器1的组装完成。
另外,前端侧部件4也可以换成通过塑料模压成型而成为固定有信号管脚2的状态的前端侧部件45。图14是前端侧部件45的剖视图。前端侧部件45从最初成型起就处于一体地固定有信号管脚2的状态。由此,前端侧部件45与前端侧部件4不同,前端侧部件45不需要树脂填充层4b。此外,前端侧部件45与前端侧部件4不同,前端侧部件45无需分割为两部分。即,前端侧部件45整体通过塑料模压而成型。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在各部件的接合中使用了粘接剂,然而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接合。例如,可以通过熔接进行接合。此外,也可以采用图15所示的爪部61和使该爪部61嵌入的接纳部62进行接合。图15示出了在形成前端侧部件4的上侧部件41形成有接纳部62、并在下侧部件42形成有爪部61的例子。当将爪部61嵌入接纳部62时,能够将上侧部件41和下侧部件42接合起来。其他部件之间的接合也可以同样地进行。
如上所述地形成的连接器1通过使用螺钉7将凸缘部5a螺纹固定而被安装于基板20。在将连接器1安装于基板20时,将各信号管脚2插入到设于基板20的安装孔20a中。此时,如图16所示,可以使用对信号管脚2进行定位的夹具70。夹具70形成为具备多个槽70a的梳状。信号管脚2在基端侧部件5所具备的空间8内未被固定。因此,存在着插入安装孔20a的信号管脚2的自由端发生振动、位置不确定的可能。因此,将各信号管脚2的自由端支撑在夹具70的槽70a内,从而进行定位。在使用夹具70支撑各信号管脚2的自由端的状态下,将所述自由端插入安装孔20a。接着,将夹具70向侧方拔出。此后,将信号管脚2进一步压入。然后,在基板20的背侧进行钎焊,这样就能够将连接器1装配于基板20。图中,参考标号22表示钎料。
若如上所述地采用夹具70,则连接器1相对于基板20的装配作业变得容易。为了使连接器1相对于基板20的装配作业变得容易,也可以在基端侧部件5的下缘设置树脂填充层72。图17是连接器1的剖视图,在基端侧部件5的下缘的空间8内设置了树脂填充层72。该树脂填充层72支撑信号管脚2的自由端。由此,信号管脚2的定位变得容易。其结果是,无需夹具70。另外,可以在所有的空间8内设置树脂填充层72,也可以仅在一部分空间8内设置树脂填充层72。
如上所述地装配有连接器1的基板20被配置于电脑100的主体箱体101内。接着,基板20经由连接器1与ODD15连接。此外,基板20经由连接器1与HDD16连接。
当在电脑100的使用中从扬声器21发出声音时,基板20有时会振动。即使如此地在基板20发生振动,振动也会如上所述地在连接器1处被吸收。因此,抑制了振动向ODD15的传递。其结果是,抑制了振动向ODD15的磁头的传递。此外,信号管脚2的端子2b被固定于前端侧部件4,ODD15的振动也被抑制,因此维持了端子15a1与端子2b的稳定的导通。由此,抑制了ODD15的数据读取错误、数据写入错误。同样地,也抑制了HDD16的数据读取错误、数据写入错误。
作为在基板20产生振动的原因,不仅包括扬声器21的使用,也可以想到电脑100的掉落、晃动等其他原因。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即使是在因其他原因而使基板20发生振动时,也能够抑制ODD15、HDD16的数据读取错误、数据写入错误。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特定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电子部件举例示出了ODD15、HDD16,然而本连接器1也可以用于PCMCIA卡(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个人电脑储存卡国际联盟)等其他种类的电子部件与基板的导通。在应用于这样的其他种类的电子部件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也能够维持基板与电子部件之间的稳定的导通。
可以考虑弹性部件的材质、信号管脚的材质、连接器的用途而进行各种变更。信号管脚的材质可以通过考虑导电性、弹性来决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电子设备举例示出了电脑,然而本连接器1也可以应用于DVD播放器、使用HDD的音频播放器等其他种类的电子设备。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器具有:
信号管脚,所述信号管脚在前端侧设有端子,该端子与电子部件所具备的端子接触,所述信号管脚进行所述电子部件与基板的导通;以及
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信号管脚,
所述壳体具备:
前端侧部件,该前端侧部件在内部固定所述信号管脚,并且该前端侧部件与设于所述电子部件的连接器结合;
基端侧部件,该基端侧部件被固定于所述基板侧;以及
块状的弹性部件,所述块状的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前端侧部件与所述基端侧部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部件在内部具备空间,所述信号管脚能够在该空间内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在内部具备空间,所述信号管脚能够在该空间内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是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对通过旋转机构而旋转的记录介质进行访问并相对于该记录介质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侧部件的所述空间具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与所述基板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连续并且沿与该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空间与所述基端侧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连通,并且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空间沿与所述基端侧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采用橡胶材料、硅材料、海绵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来形成。
7.一种基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装配有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具备:经由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而连接的电子部件和基板;以及收纳所述电子部件和所述基板的箱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设备具备收纳于所述箱体内并产生振动的电子部件。
CN200880130104.7A 2008-06-30 2008-06-30 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基板和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4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1836 WO2010001450A1 (ja) 2008-06-30 2008-06-30 コネクタ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426A true CN102077426A (zh) 2011-05-25
CN102077426B CN102077426B (zh) 2013-07-03

Family

ID=4146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010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426B (zh) 2008-06-30 2008-06-30 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基板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33851B2 (zh)
EP (1) EP2302742B1 (zh)
JP (1) JP5126361B2 (zh)
KR (1) KR101193574B1 (zh)
CN (1) CN102077426B (zh)
WO (1) WO20100014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269A (zh) * 2011-08-01 2013-02-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3144B2 (ja) * 2009-01-20 2012-09-26 Toa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式電子機器
JP5975326B2 (ja) * 2012-03-01 2016-08-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及び電子装置
DE202013006067U1 (de) * 2013-07-05 2013-08-12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DE102017002853A1 (de) 2017-03-23 2018-09-27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Schalthebelbaugruppe
CN209744330U (zh) * 2019-04-17 2019-12-06 漳州立达信灯具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灯体拼接件
JP7321878B2 (ja) * 2019-10-15 2023-08-0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1382B2 (ja) 1988-12-15 1998-12-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2、3―ジヒドロベンゾフラン誘導体及びこれらを有効成分とする除草剤
JPH051914Y2 (zh) * 1989-06-09 1993-01-19
JP3016164B2 (ja) * 1991-06-19 2000-03-06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可動型コネクタ
JPH0531158A (ja) 1991-07-31 1993-02-09 Morita Mfg Co Ltd 医科・歯科用診療機材
JPH0531158U (ja) 1991-09-25 1993-04-23 株式会社カンセイ 電気コネクタ
DE69416035T2 (de) * 1993-05-20 1999-06-2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JP3166119B2 (ja) * 1996-02-16 2001-05-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基板用可動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端子
JP4183102B2 (ja) * 1996-11-11 2008-1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
JP2001326037A (ja) * 2000-05-16 2001-11-22 Tokai Rika Co Ltd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JP2001332358A (ja) * 2000-05-19 2001-11-30 Tokai Rika Co Ltd コネクタ装置
JP4265892B2 (ja) * 2002-08-06 2009-05-20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コネクタ装置
JP4356548B2 (ja) * 2004-07-20 2009-11-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6338970A (ja) * 2005-05-31 2006-12-14 Toshiba Corp コネクタ装置、回路基板、電子機器
JP4665848B2 (ja) * 2006-03-15 2011-04-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US7530830B1 (en) * 2007-07-19 2009-05-12 Sunpower Corporation Misalignment tolerant connector
CN201142419Y (zh) * 2007-10-26 2008-10-29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连接器防震结构
US7766684B2 (en) * 2008-02-22 2010-08-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ctuation mechanis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269A (zh) * 2011-08-01 2013-02-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28593A (ko) 2011-03-21
US20110081792A1 (en) 2011-04-07
KR101193574B1 (ko) 2012-10-23
US8033851B2 (en) 2011-10-11
JPWO2010001450A1 (ja) 2011-12-15
JP5126361B2 (ja) 2013-01-23
EP2302742A4 (en) 2011-11-16
EP2302742A1 (en) 2011-03-30
WO2010001450A1 (ja) 2010-01-07
EP2302742B1 (en) 2015-09-02
CN102077426B (zh)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7426B (zh) 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基板和电子设备
JP4944528B2 (ja) 緩衝部材
US6873524B2 (en) Data storage device
CN1716440B (zh) 硬盘驱动器组件
JP5009281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支持用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試験装置
US7616400B2 (en) Hard disk drive assembly having mounting bracket and mobile phone employing the same
CN102301421B (zh) 电子装置的防振性收纳盒及该电子装置、搭载该电子装置的电子设备
US20040255313A1 (en) Protecting a data storage device
CN101549847A (zh) 微机电系统和头万向节组件
US6594107B2 (en) Magnetic disc apparatus having wiring on the outer bottom
CN106898367A (zh) 致动器组件以及具备该致动器组件的盘驱动器
JP2009289346A (ja) リムーバブル・データ記憶装置
US7643242B2 (en) Hard disk drive assembly, mounting structure for hard disk drive, and mobile phone adopting the mounting structure
CN102169358A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JP2003314613A (ja) 電子機器の防振構造
JP4221725B2 (ja) ハードディスク接続コネクタ
JPH0729363A (ja) 携帯型ハー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171515A (ja) 緩衝部材
JP3544937B2 (ja) ディスク挿抜装置
JP483135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434952B2 (ja) データカートリッジ装置
US20110214136A1 (en) Information-processing equipment
KR101520500B1 (ko) 컴퓨터 기억장치
US8296788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2007128264A (ja) メモリカードケ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2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Personal Compu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