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6269A - 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6269A
CN102916269A CN2012102727651A CN201210272765A CN102916269A CN 102916269 A CN102916269 A CN 102916269A CN 2012102727651 A CN2012102727651 A CN 2012102727651A CN 201210272765 A CN201210272765 A CN 201210272765A CN 102916269 A CN102916269 A CN 102916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imp type
type terminal
section
electric wire
control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27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冈伸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16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2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其具有:形成有电路导体的控制基板(10);和固定于控制基板(10),将源于控制基板(10)以外的电线与上述电路导体直接连接的压接端子(11)。压接端子(11)具有:与所述电线的终端压接连接的压接端子部(12);设置在压接端子部(12)的一侧(12a)并与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13);和设置在压接端子部(12)的另一侧(12b)并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弯折固定于控制基板(10)的固定脚部(14)。

Description

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源于控制基板以外的电线直接连接到控制基板上所形成的电路导体的压接端子固定到基板上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源于控制基板以外的电线直接连接到控制基板上所形成的电路导体的压接端子,提出了例如日本特开2003-217699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压接端子。
该压接端子具有带状的形状,大致由一侧压接有控制基板的电线的第一压接部和另一侧压接有源于控制基板以外的电线的第二压接部构成。一个压接端子可实现两种不同的电线的连接。
这样构成的压接端子,被载置于控制基板上,其与控制基板的载置面通过软钎焊固定,或者通过在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突片,将突片贯穿设在基板上的通孔(连接用和固定用),通过软钎焊或压配合(press fit)连接进行电连接固定。
压接连接到压接端子上的电线根据需要与设置在压接端子上的电线保持部进行压固连接,防止其脱落。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76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当在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突片,并使这些突片贯穿基板上所设置的通孔以实现固定时,必须将固定用通孔设置在比基板的侧端部稍靠近内侧的位置。因此,基板增大了用于设置固定用通孔的这部分空间的大小。
此外,当设有用于防止电线从压接端子脱落的电线保持部,在对电线终端进行压接连接后,对电线保持部进行压固时,则由于压固时所赋予的应力而有可能在软钎焊部分或基板上产生裂纹,从而降低了连接的可靠性。
而且,在对贯穿了基板固定用通孔的压接端子突片进行压配连接时,由于有必要避免对突片进行冲压的压固夹具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就产生了将压接部分设置在与压固部分相分离的位置。由此导致压接端子大型化,并导致用于搭载变大的压接端子的控制基板也大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线终端与压接端子的连接可靠性,并防止用于搭载压接端子的控制基板的大型化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要点在于,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其中,具有:形成有电路导体的控制基板;和固定于上述控制基板,将源于上述控制基板以外的电线与上述电路导体直接连接的压接端子,上述压接端子具有:与上述电线的终端压接连接的压接端子部;设置在上述压接端子部的一侧并与上述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和设置在上述压接端子部的另一侧,并沿着上述控制基板的侧端部弯折固定于上述控制基板的固定脚部。
根据上述方面的发明,通过与控制基板的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和沿着控制基板的侧端部弯折固定的固定脚部形成压接端子。因此,没有必要对压接端子与控制基板的载置面进行软钎焊操作,此外,也不会受到因用于固定的压配而产生的应力。因此,连接端子部的连接部分(软钎焊部分)或基板上不会产生裂纹,从而能够提高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
此外,在压接端子部的一侧形成有与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在另一侧形成有沿着控制基板的侧端部弯折固定的固定脚部。因此,不需要在控制基板的侧端部侧形成固定用通孔,所以能够在控制基板的侧端部侧形成连接有该连接端子部的连接部分(例如,通孔),从而能够防止控制基板的大型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并防止控制基板的大型化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此外,上述压接端子部还可以具有:底板部;从上述底板部的两侧,沿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和从上述一对的侧壁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压接刃。
根据上述结构,压接端子部具有:底板部;从底板部的两侧,沿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和从这一对侧壁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压接刃。因此,能够更牢固地与电线终端连接。
此外,上述压接端子还可以具有用于将电线终端压紧在上述压接端子部与上述固定脚部之间的电线按压部。
根据上述结构,具有用于将电线终端压紧在压接端子部与固定脚部之间的电线按压部。由此能够防止电线终端从压接端子部脱落,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此外,由于用于保持电线终端的电线按压部设置在固定脚部侧,因此,能够降低将电线向电线按压部压固时所产生的应力对连接端子部的影响。
此外,上述控制基板也可用于将多个电池单元直接连接以输出期望电压的电池组,对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电池单元异常的检测、基于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的电池单元彼此之间的电压均衡化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基板用于将多个电池单元直接连接以输出期望电压的电池组,对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电池单元异常的检测、基于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的电池单元间的电压均衡化进行控制。由此,通过在控制基板上使用压接端子,能够提高与电池单元电压检测用电线间连接的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线终端与压接端子的连接可靠性,并防止搭载有压接端子的控制基板的大型化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2(a)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压接端子(基板安装型压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部分剖开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使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电池组用连接控制体的总线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将构成使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电池组用连接控制体的基板收容部向总线收容部上方折叠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切断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和用于该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压接端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1中,多个基板直接安装型压接端子(以下简称为“压接端子”)11沿侧端部10a并列固定于控制基板10上,源于控制基板10以外的电线直接连接到形成于控制基板10上的电路导体(未图示)。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压接端子固定结构1的压接端子11具有:用于压接连接源于控制基板10以外的电线的终端(以下,简称“电线终端”)(省略图示)的压接端子部12;设置在压接端子部12的一侧12a,并与形成在控制基板10上的电路导体(省略图示)连接的连接端子部13;和设置在压接端子部12的另一侧12b,并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弯折固定的固定脚部14。
在压接端子部12与固定脚部14之间,设有用于保持电线终端(省略图示)的电线按压部15。由此,防止了电线终端从压接端子部12脱落,进一步提高了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1所示,压接端子11的压接端子部12具有:底板部16;从底板部16的两侧,沿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17、17;和从这一对侧壁17、17向互相相对的方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压接刃18、18。这样,压接端子部12由底板部16、从底板部16的两侧沿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17、和从这一对侧壁17向内侧弯折形成的压接刃18构成。由此,就能够更牢固地将电线终端连接。在底板部16的一侧12a的这一侧,设有连接端子部13,固定脚部14一体延伸设置并形成在另一侧12b的这一侧。
如图2(a)、(b)所示,连接端子部13从压接端子部12的一侧12a弯折形成为大致呈直角状。连接端子部13在插入控制基板10的通孔10b后,通过软钎焊被连接在控制基板10上。除了软钎焊以外,也可以采用压配连接。
如图2(a)、(b)所示,固定脚部14由从底板部16的另一侧12b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弯折为大致呈直角状的端壁14a;和将端壁14a的前端侧弯折成大致呈直角状并夹持着侧端部10a的内壁14b构成。因此,由底板部16的另一侧12b、端壁14a和内壁14b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的厚度A弯折形成大致呈“コ”字状。由此将压接端子11固定在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此时,也可以通过在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上形成能够嵌入另一侧12b、端壁14a和内壁14b的槽,来实现压接端子11相对于侧端部10a的定位。此外,也可以形成用于嵌入从底板部16的另一侧12b连续形成的电线按压部15、压接端子部12的底壁部分的槽。
一对电线按压部15从底板部16的两侧沿着同一方向交错立起形成。通过将源自控制基板10以外的电线终端插入一对电线按压部15之间,并按压电线终端的外周部使其向内侧弯折,以保持电线终端。
这样,由于压接端子11通过连接端子部13和固定脚部14固定在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因此,无需如以往那样对压接端子11和控制基板10的载置面进行软钎焊。
此外,在压接端子部12的一侧12a,形成有连接着电路导体的连接端子部13,在另一侧12b,形成有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弯折固定的固定脚部14。因此,在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无需设置固定用通孔,故而能够将这部分连接端子部13贯穿的连接用通孔形成在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一侧,防止控制基板10大型化。
如上所述构成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1也可适用于电池组23用连接控制体21的控制基板10与电压检测用电线62的连接。
以下,参照图3、4、5,对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1适用于电池组23用连接控制体21的控制基板10与电压检测用电线62的连接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电池组23用连接控制体21的总线板31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构成连接控制体21的基板收容部35向总线收容部34上方折叠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3、4所示,连接控制体21被用于多个电池单元22串联连接而成的用于输出期望值电压的电池组23,将多个电池单元22串联连接,并用于控制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电池单元异常的检测、基于电池单元的电压而进行的电池单元间的电压均衡化。
连接控制体21大致由载置于多个电池单元22上方的总线板31;用于覆盖总线板31的一部分的绝缘罩体41(参照图4);和分别将相邻的电池单元22之间连接的连接总线51构成。
连接控制体21大致由用于分别检测各电池单元22的电压的电压检测端子61;用于控制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电池单元异常的检测、和根据电压检测端子61的检测结果并基于上述多个电池单元的电压而进行的电池单元间的电压均衡化的控制基板10;以及直接连接源于上述控制基板10以外的电线的基板安装型压接端子11构成。
总线板31具有:用于收容连接总线51和控制基板10的外壳本体32;以及将总线板31的一部分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连接在总线板31上方的铰链33。
外壳本体32具有:用于收容连接总线51的总线收容部34;用于收容控制基板10的基板收容部35;以及用于将连接着电压检测端子61的电压检测用电线62向控制基板10侧导出的电压检测线导出部36。
总线收容部34设置在多个电池单元22的上方。基板收容部35沿着多个电池单元22的叠合方向B(参照图4)从总线收容部34经由铰链33延伸设置。
基板收容部35沿着多个电池单元22的叠合方向从总线收容部34经由铰链33延伸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基板收容部35折叠在总线收容部34的上方,从而能够防止连接控制体21的大型化。
铰链33设置在总线收容部34和基板收容部35之间,将总线收容部34和基板收容部35以总线收容部34上方的基板收容部35能够折叠的方式连接到总线收容部34上。
总线板31由总线收容部34、和以能够在总线收容部34的上方折叠基板收容部35的方式将基板收容部35与总线收容部34连接的铰链33构成。因此,无需在总线收容部34内确保用于收容控制基板10的空间,能够在总线收容部34内自由改变连接总线51的配置布局。
由于能够自由改变连接总线51的配置布局,因此,无需随着连接总线51的配置布局的变更将总线板31的面积设计得很大。由此,就能够防止电池组用连接控制体21的大型化。
电压检测线导出部36与电压检测端子61一起设置在两个总线收容部34之间,将从电压检测端子61引出的电压检测用电线62向控制基板10侧导出。
在外壳本体32上,在两个总线收容部34之间,设有将从电压检测端子61引出的电压检测用电线62向控制基板10侧导出的电压检测线导出部36。因此,在将基板收容部35于总线收容部34上方折叠时,能够防止电压检测用电线62从电压检测端子61脱落。
绝缘罩体41在连接总线51收容于总线板31的总线收容部34中的状态下覆盖总线收容部34,并配置在总线收容部34与基板收容部35之间(参照图4)。
绝缘罩体41覆盖总线板31的总线收容部34,并配置在总线收容部34与基板收容部35之间。因此,不需要用绝缘罩体41来覆盖基板收容部35,能够通过减少部件数目来降低制造成本。
控制基板10控制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电池单元异常的检测、和基于多个电池单元22的各电压检测的结果对电池单元间的电压均衡化,并具有:用于检测电池单元22的电压并检测电池单元22的异常的基板主体71、用于连接控制基板10彼此之间的带状电线72、和与目标侧连接器(凸形连接器)连接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连接器73。
上述压接端子固定结构被用于控制基板10与电压检测用电线62之间的连接。具体而言,将电压检测用电线62的末端压接连接在压接端子部12并与控制基板10连接。
接着,对将构成使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电池组用连接控制体21的基板收容部35向总线收容部34上方折叠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将总线板31载置于多个电池单元22上方,通过连接总线51(参照图3),将相邻的电池单元22之间分别连接,用绝缘罩体41覆盖总线板31的总线收容部34。
其次,通过将借助铰链33与总线收容部34连接的基板收容部35在总线收容部34上方折叠,将绝缘罩体41配置在总线收容部34与基板收容部35之间。
由此,电池组用连接控制体21将多个电池单元22串联连接,并利用电压检测端子61(参照图3)分别检测各电池单元22的电压,基于由电压检测端子61所检测的各电池单元22的各电压检测结果,由控制基板10(参照图3)控制输出电压。
这样,通过将基板收容部35在总线收容部34的上方折叠,绝缘罩体41被配置在总线收容部34与基板收容部35之间,因此无需用绝缘罩体41覆盖基板收容部35。因此,能够通过减少部件数目来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如上所述,在外壳本体32上,在两个总线收容部34之间,设有将从电压检测端子61(参照图3)引出的电压检测用电线62(参照图3)向控制基板10(参照图3)侧导出的电压检测线导出部36(参照图3)。
因此,即使在总线收容部34上方将基板收容部35折叠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电压检测用电线62从电压检测端子61脱落。
这样,通过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1(参照图1和图2)用于电池组用连接控制体21的控制基板10和电压检测用电线62,控制基板10就能够用于将多个电池单元22直接连接以输出期望值电压的电池组2,控制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电池单元异常的检测、基于电池单元的电压而进行的电池单元间的电压均衡化。由此,通过将基板安装型压接端子11用于控制基板10,能够提高与电池单元22的电压检测用电线62间的连接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1是用于将源于控制基板10以外的电线直接连接到形成在控制基板10上的电路导体的基板安装型压接端子(压接端子)11在基板上固定的固定结构,压接端子11由用于压接连接电线终端的压接端子部12、设置在该压接端子部12的一侧12a并与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13、和设置在压接端子部12的另一侧12b并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弯折固定的固定脚部14构成。
此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1中,压接端子部12由底板部16,从该底板部16的两侧沿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17、17,和从这一对侧壁17、17向内侧弯折形成的压接刃18构成。
而且,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1具有设置在压接端子部12与固定脚部14之间的用于压紧电线终端的电线按压部15。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1中,控制基板10被用于将多个电池单元22直接连接并输出期望值电压的电池组23,并控制多个电池单元22的输出电压。
根据本实施方式,压接端子11由与控制基板10的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13、和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弯折固定的固定脚部14形成。因此,无需对压接端子11与控制基板10的载置面实施软钎焊,此外,不会受到因用于固定的压配而产生的应力。因此,连接端子部的12连接部分(软钎焊部分)和基板上不会产生裂纹,能够提高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在压接端子部12的一侧,形成有与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13,在另一侧形成有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弯折固定的固定脚部14。无需在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一侧形成固定用通孔,因此,能够将连接有这部分连接端子部13的连接部分(例如,通孔)形成在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侧,防止控制基板10大型化。
因此,能够提高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并防止控制基板10的大型化。
此外,压接端子部12由底板部16,从底板部16的两侧沿着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17、17,和从这些侧壁17、17向内侧弯折形成的压接刃18、18构成。由此,能够更牢固地连接电线终端。
另外,还具有用于在压接端子部12与固定脚部14之间压紧电线终端的电线按压部15。由此,通过防止电线终端从压接端子部12脱落,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此外,由于用于保持电线终端的电线按压部15设置在固定脚部14侧,因此能够降低向电线按压部15压固电线时所产生的应力对连接端子部13的影响。
而且,控制基板10被用于将多个电池单元22直接连接以输出期望值电压的电池组23,以控制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电池单元异常的检测、基于多个电池单元的电压的电池单元间的电压均衡化。由此,通过在控制基板10上使用压接端子11,能够提高电池单元22与电压检测用电线62间的连接可靠性。
以上,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受限于此,各部分的结构可以置换为具有同样功能的任意的结构。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于绝缘罩体41仅覆盖总线收容部3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非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总线收容部34和基板收容部35这两者以绝缘罩体41覆盖,将基板收容部35折叠在总线收容部34上方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脚部14延伸设置在底板部16的长度方向上,但也可以延伸设置在与底板部16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此时,可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板部10a的端壁将压接端子11固定。
本发明基于2011年8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1-168659号),且在本说明书中援引其全部内容。

Claims (4)

1.一种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形成有电路导体的控制基板;和
固定于所述控制基板,将源于所述控制基板以外的电线与所述电路导体直接连接的压接端子,
所述压接端子具有:
用于将所述电线的终端压接连接的压接端子部;
设置在所述压接端子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和
设置在所述压接端子部的另一侧,并沿着所述控制基板的侧端部弯折固定于所述控制基板的固定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端子部具有:
底板部;
从所述底板部的两侧,沿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和
从所述一对的侧壁向内侧弯折形成的压接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压接端子具有将电线终端压紧在所述压接端子部与所述固定脚部之间的电线按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控制基板用于将多个电池单元直接连接以输出期望值电压的电池组,并对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电池单元异常的检测、以及基于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的电池单元彼此之间的电压均衡化进行控制。
CN2012102727651A 2011-08-01 2012-08-01 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Pending CN1029162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8659A JP5923253B2 (ja) 2011-08-01 2011-08-01 圧接端子固定構造
JP2011-168659 2011-08-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269A true CN102916269A (zh) 2013-02-06

Family

ID=47614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27651A Pending CN102916269A (zh) 2011-08-01 2012-08-01 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23253B2 (zh)
CN (1) CN10291626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1211A (zh) * 2016-03-18 2016-05-18 上海查尔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卡式线束连接端子
CN106077938A (zh) * 2016-07-05 2016-11-09 昆山徳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铝线束超声波焊接工艺及其焊接端子
CN110462939A (zh) * 2017-03-30 2019-11-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阴端子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7699A (ja) * 2002-01-18 2003-07-31 Yazaki Corp 圧接端子及び配線板
CN1471750A (zh) * 2000-12-21 2004-01-28 ����ŵ-ͼЪ���������޹�˾ 用于智能卡接插件的平板式接触件以及使用平板式接触件的智能卡接插件
CN2681380Y (zh) * 2003-10-22 2005-02-23 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合一卡片连接器的导线端子
CN1930743A (zh) * 2004-03-09 2007-03-14 3M创新有限公司 可变形端子和包含该端子的闪光灯单元
CN101026297A (zh) * 2005-12-23 2007-08-29 有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保护装置
WO2009094296A1 (en) * 2008-01-22 2009-07-30 Molex Incorporated Low-profile edge card connector
CN102025051A (zh) * 2009-09-18 2011-04-2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2077426A (zh) * 2008-06-30 2011-05-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基板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56337A (ja) * 2003-05-28 2004-12-16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ト基板接続構造
JP5546815B2 (ja) * 2009-08-31 2014-07-09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二次電池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装置を備えたフォークリフ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1750A (zh) * 2000-12-21 2004-01-28 ����ŵ-ͼЪ���������޹�˾ 用于智能卡接插件的平板式接触件以及使用平板式接触件的智能卡接插件
JP2003217699A (ja) * 2002-01-18 2003-07-31 Yazaki Corp 圧接端子及び配線板
CN2681380Y (zh) * 2003-10-22 2005-02-23 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合一卡片连接器的导线端子
CN1930743A (zh) * 2004-03-09 2007-03-14 3M创新有限公司 可变形端子和包含该端子的闪光灯单元
CN101026297A (zh) * 2005-12-23 2007-08-29 有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保护装置
WO2009094296A1 (en) * 2008-01-22 2009-07-30 Molex Incorporated Low-profile edge card connector
CN102077426A (zh) * 2008-06-30 2011-05-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基板和电子设备
CN102025051A (zh) * 2009-09-18 2011-04-2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1211A (zh) * 2016-03-18 2016-05-18 上海查尔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卡式线束连接端子
CN105591211B (zh) * 2016-03-18 2018-01-30 上海查尔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卡式线束连接端子
CN106077938A (zh) * 2016-07-05 2016-11-09 昆山徳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铝线束超声波焊接工艺及其焊接端子
CN110462939A (zh) * 2017-03-30 2019-11-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阴端子
CN110462939B (zh) * 2017-03-30 2021-04-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阴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33616A (ja) 2013-02-14
JP5923253B2 (ja) 201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5961C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30069Y (zh) 电连接器
JP4568210B2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フラット回路体
CN103081237B (zh) 连接器
US20070243772A1 (en) Exposed-spring female terminal
US7470159B2 (en) Female terminal and connector
CN104037550B (zh) 电连接器
CN101652904A (zh) 连接器端子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
CN101971437A (zh) 环状材料、制造内导体端子的方法以及同轴连接器
CN106797010A (zh) 布线模块以及布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CN208423285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7112459A (zh) 蓄电组件
CN209692066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2916269A (zh) 压接端子固定结构
CN2415472Y (zh) 电连接器
CN202817242U (zh) 回路连接器和闭路成形连接器
CN100566062C (zh) 电接线盒
CN102780101B (zh) 电子部件
US20140038444A1 (en) Joint connector
CN102742081A (zh) 配备有过流保护元件的端子
CN104769778A (zh) 压接接触件及连接器
CN102916152B (zh) 电池组用连接控制体
CN102412455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19580B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AU2003262302B2 (en) End-processing Structure of Flat Cable and Method of End-processing of Flat Cab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