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5788A - 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5788A
CN102015788A CN2009801140251A CN200980114025A CN102015788A CN 102015788 A CN102015788 A CN 102015788A CN 2009801140251 A CN2009801140251 A CN 2009801140251A CN 200980114025 A CN200980114025 A CN 200980114025A CN 102015788 A CN102015788 A CN 102015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izable compound
mentioned
compound
formula
macromole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40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5788B (zh
Inventor
加藤刚
五十岚威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02015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5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5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5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2/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12/1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substituted by hetero atoms or groups containing heteroatoms
    • C08F12/26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2/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12/3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two or more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5/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romatic monomer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4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liphatic or olefinic chains, e.g. poly N-vinylcarbazol, PVC or PTF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51Co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可以得到高发光效率和高亮度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当将这种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用于有机EL元件的有基层时,可以提供具有低驱动电压的有机EL元件。本发明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由具有特定结构的多种聚合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Description

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选自吡啶环、嘧啶环和吡嗪环中的至少一种杂环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适合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下文中记作“有机EL元件”。)中使用的电荷传输性的含有选自吡啶环、嘧啶环和吡嗪环中的至少一种杂环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
背景技术
使用有机薄膜的场致发光(电致发光)元件、也就是有机EL元件通常在基板上具有阳极、阴极、和设置在这两极之间的至少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作为有机层,除了发光层以外,还可设置空穴注入层(阳极缓冲层)、空穴传输层、空穴阻止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通常通过将这些层叠层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来构成有机EL元件。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在磷光发光性的有机EL元件中使用的电荷传输材料的、以吡啶环、吡嗪环、嘧啶环或三嗪环为骨架、具有多个咔唑基作为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这种有机化合物不聚合就使用,同时具有空穴传输性和电子传输性的性质,有时被称作“电荷传输性”。
进而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磷光发光材料、离子自由基和电荷传输材料的、可以以低电压驱动的有机EL元件用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884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1000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我们认为,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有机化合物而成的有机EL元件和使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有机EL元件用组合物而成的有机EL元件,在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方面尚有改善的余地。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得到高发光效率和高亮度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当在有机EL元件的有机层中使用这种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时,可以提供具有低驱动电压的有机EL元件。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含有由特定的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在用于有机EL元件的有机层时,可以同时具有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和高亮度,从而完成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涉及以下的方案[1]~[9]。
[1].一种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由选自下述式(1)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下述式(2)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和下述式(3)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021
式中,R1~R3中的任一个均独立表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但至少一个R1、至少一个R2、和至少一个R3表示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并且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
[2].如[1]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式(1)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4)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上述式(2)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5)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并且上述式(3)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6)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031
式中,R4~R6的任一个均独立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或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
但至少一个R4、至少一个R5、和至少一个R6表示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并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
[3].如[2]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式(4)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1-1)~(1-16)的任一个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上述式(5)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2-1)~(2-26)的任一个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并且,上述式(6)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3-1)~(3-7)的任一个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041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051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071
式中,“Me”表示甲基,“tBu”表示叔丁基。
[4].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由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5].如[4]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具有磷光发光性。
[6].如[5]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是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的过渡金属配合物。
[7].如[6]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渡金属配合物是铱配合物。
[8].如[1]~[7]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由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单元。
[9].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具有发光层而构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层含有[1]~[8]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
使用本发明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得到同时具有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和高亮度的有机EL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的实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在本发明中将电子传输性和空穴传输性一并称作“电荷传输性”或“载流子传输性”。
<实施方式1>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I)(实施方式1),含有由选自上述式(1)~(3)、优选选自上述式(4)~(6)、更优选选自上述式(1-1)~(3-7)中的至少一式所示的电荷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是由选自上述式(1)~(3)、优选选自上述式(4)~(6)、更优选选自上述式(1-1)~(3-7)中的至少一式所示的电荷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得到的。
上述式(1)~(3)中的R1~R3中的任一个均表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但至少一个R1、至少一个R2、和至少一个R3表示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
作为上述芳香族基团,可以列举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吡啶基、嘧啶基等。
上述式(4)~(6)中R4~R6的任一个均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或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但至少一个R4、至少一个R5、和至少一个R6表示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并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
作为上述卤原子可以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者碘原子。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2-乙基己基、十二烷基等。
作为上述式(4)~(6)中的上述芳香族基,可以列举出例如苯基、联苯基、吡啶基、嘧啶基等。
上述聚合性官能团可以是自由基聚合性、阳离子聚合性、阴离子聚合性、加聚性和缩聚性的官能团中的任一种。在这些官能团中,由于自由基聚合性的官能团易于制备聚合物,所以是优选的。具体地讲,作为上述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优选下述通式(7)所示的取代基。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091
上述式(7)中,R70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2的烷基。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2-乙基己基、十二烷基等。其中,由于载流子传输能力优异,而优选R701是氢原子。
上述式(7)中,X7表示单键或下述式(X71)~(X74)的任一个所示的基团。
——RX71——CH2——RX72——(X71)
——RX71——O——RX72——(X72)
——RX71——S——RX72——(X73)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092
上式中,RX71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12的亚烷基,RX72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12的亚烷基或亚苯基。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为1~12的亚烷基,可以列举出例如亚甲基、亚乙基、1,3-亚丙基、四亚乙烯基、八亚乙烯基、十亚乙烯基、十二亚乙烯基等。
另外,上述式(X71)~(X74)中,优选RX71与芳香族基键合,RX72与乙烯基键合。通过这样的X7,可以得到具有低驱动电压,同时具有高发光效率和高亮度的有机EL元件。其中,X7优选是单键或碳原子数1~20的亚烷基,更优选单键。像这样,当X7中不含有杂原子时,可以得到具有更高发光效率的有机EL元件。
另外,上述式(1)~(6)中的R1~R6可以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以外的其它取代基。作为这样的取代基,可以列举出氰基、氨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2-乙基己基、十二烷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为1~12的烷氧基可以列举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己氧基、2-乙基己氧基、癸氧基、十二烷基氧基等。
作为上述电子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由于溶解性和载流子传输能力优异,并且由于该聚合性化合物的结构具有对称性而容易合成,具体优选下述式(1-1)~(3-7)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此外,下述使中的“Me”表示甲基,“tBu”表示叔丁基。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121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131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141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151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161
上述式(1)~(3)、优选上述式(4)~(6)、更优选上述式(1-1)~(3-7)的任一个所示的电荷传输性的聚合性化合物,既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这样的电子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可以通过例如,使用路易斯酸,使苯乙酮衍生物和溴代苯甲醛进行环化反应,然后通过铃木偶联法制造。
在制造高分子化合物(I)时,可以使用上述聚合性化合物,通过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加成聚合中的任一种来进行,优选通过自由基聚合来进行。
进而在高分子化合物(I)的制造时,还可以使用其它的聚合性化合物。作为上述其它的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等不具有载流子传输性的化合物,但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I)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2000000,更优选5000~500000。当重均分子量在该范围时,高分子化合物(I)可溶于有机溶剂中,能够得到均匀的薄膜,因此是优选的。这里,重均分子量是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40℃测定的值。
高分子化合物(I)相对于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溶解性,优选1质量份高分子化合物(I)溶解在0.1~200质量份的有机溶剂中,更优选溶解在1~50质量份的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在该范围时,容易通过涂布法制造有机EL元件,所以优选。
<实施方式2>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II)(实施方式2)含有由选自上述式(1)~(3)、优选选自上述式(4)~(6)、更优选选自上述式(1-1)~(3-7)中的至少一式所示的电荷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并且还含有由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即,是由选自上述式(1)~(3)、优选选自上述式(4)~(6)、更优选选自上述式(1-1)~(3-7)中的至少一式所示的电荷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和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得到的。
关于选自上述式(1)~(3)、优选选自上述式(4)~(6)、更优选选自上述式(1-1)~(3-7)中的至少一式所示的电荷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与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电荷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含义相同,优选原因也相同。
上述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优选具有磷光发光性,更优选是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进而优选是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的铱配合物。
作为这样的铱配合物,优选使用下述通式(8)~(10)所示的配合物。这些聚合性化合物具有聚合性官能团乙烯基。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181
上述式(8)中,R201~R215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卤原子、氰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0的芳基、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的氨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和甲硅烷基中的原子或者取代基。
作为上述卤原子可以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者碘原子。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为6~10的芳基可以列举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均三甲苯基、萘基等。
作为上述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的氨基,可以列举例如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丁基氨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可以列举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己氧基、2-乙基己氧基、癸氧基等。
作为上述甲硅烷基可以列举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三甲氧基甲硅烷基等。
其中,由于磷光发光特性优异,所以R201~R215分别独立地优选是氢原子、氟原子、氰基、甲基、叔丁基、二甲基氨基、丁氧基、或2-乙基己氧基,更优选R202是叔丁基,R202以外的其它R201~R215都是氢原子。
在R201~R204、R205~R208、R209~R211、和R212~R215的各组中,隔着构成环的2个碳原子相邻的2个基团可以彼此键合形成稠环。
R216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2的烷基。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12的烷基,可以列举出上述烷基。其中,由于载流子传输能力优异而优选R216是氢原子。
X2表示单键或下述式(X21)~(X24)的任一个所示的基团。
——RX21——CH2——RX22——(X21)
——RX21——O——RX22——(X22)
——RX21——S——RX22——(X23)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191
式中,RX21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12的亚烷基,RX22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12的亚烷基或亚苯基。另外,上述式(8)中,优选RX21与苯环键合,RX22与乙烯基键合。当X2中不含有杂原子时,可以得到具有更高发光效率的有机EL元件。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201
在上述式(9)中,R301~R308分别独立地表示与R201同样的原子或取代基。R309~R310分别独立地表示与R201同样的原子或取代基(但不包括卤原子)。
其中,由于磷光发光特性优异,所以R301~R310分别独立地优选为氢原子、氟原子、氰基、甲基、叔丁基、二甲基氨基、丁氧基、2-乙基己氧基。更优选R302为叔丁基,并且除R302以外的其它R301~R310为氢原子。
在R301~R304、R305~R308的各组中,隔着构成环的2个碳原子相邻的2个基团可以彼此键合形成稠环。
R311与R216同样,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作为上述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可以列举出上述烷基。其中,由于载流子传输能力优异,而优选R311是氢原子。
X3表示单键或下述式(X31)~(X34)的任一个所示的基团。
——RX31——CH2——RX32——(X31)
——RX31——O——RX32——(X32)
——RX31——S——RX32——(X33)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202
式中,RX31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12的亚烷基,RX32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12的亚烷基或亚苯基。X3的优选形态和理由也与X2的情况相同。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211
在上述式(10)中,R401~R411分别独立地表示与R201同样的原子或取代基。其中,由于磷光发光性优异,所以优选R401~R411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氟原子、氰基、甲基、叔丁基、二甲基氨基、丁氧基、2-乙基己氧基,更优选R402为叔丁基,除R402以外的其它R401~R411为氢原子。
在R401~R404、R405~R408、R409~R411的各组中,隔着构成环的2个碳原子相邻的2个基团可以彼此键合形成稠环。
R412表示与R216同样的原子或取代基,优选形态和理由也与R216的情况相同。
X4表示单键或下述式(X41)~(X44)的任一个所示的基团。
——RX41——CH2——RX42——(X41)
——RX41——O——RX42——(X42)
——RX41——S——RX42——(X43)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212
式中,RX41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12的亚烷基,RX42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12的亚烷基或亚苯基。X4的优选形态和理由也与X2的情况相同。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合性磷光发光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在特开2003-119179号公报、特开2003-113246号公报、特开2003-206320号公报、特开2003-147021号公报、特开2003-171391号公报、特开2004-346312号公报、特开2006-008996号公报、特开2007-023269号公报、特开2007-084612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化合物,但不限于这些。
作为上述聚合性磷光发光性化合物,更具体地优选下述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221
上述聚合性磷光发光性化合物,既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这样的磷光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造,例如,使氯化铱和苯基吡啶衍生物反应,制成铱的双齿配合物,然后使其与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配体(上述式(8)~(10)中配位于Ir的右侧的配体)反应。另外,在制造高分子化合物(II)时还可以使用的其它聚合性化合物也与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相同。
高分子化合物(II)的制造,可以使用上述聚合性化合物,通过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加成聚合中的任一种来进行,优选通过自由基聚合来进行。
高分子化合物(II)的重均分子量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高分子化合物(II)相对于有机溶剂的溶解性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
另外,在高分子化合物(II)中,当将由磷光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记作m,将由电子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记作n时(m、n表示1以上的整数),由磷光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相对于全部结构单元数的比例即m/(m+n)的值优选为0.001~0.5的范围,更优选0.001~0.2的范围。当m/(m+n)的值在该范围时,载流子迁移率高,浓度猝灭的影响小,可以得到高发光效率的有机EL元件。上述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各结构单元的比例是通过ICP元素分析和13C-NMR测定来估算的。
另外,如果在上述范围内适当调节上述电子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和上述磷光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的比例并进行聚合,就可以得到具有期望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II)。另外,上述高分子化合物(II)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交替共聚物中的任一种。
<实施方式3>
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III)(实施方式3)含有由选自上述式(1)~(3)、优选选自上述式(4)~(6)、更优选选自上述式(1-1)~(3-7)中的至少一式所示的电荷传输性的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和由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同时还含有由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单元,是由选自上述式(1)~(3)、优选选自上述式(4)~(6)、更优选选自上述式(1-1)~(3-7)中的至少一式所示的电荷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和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得到的。
关于选自上述式(1)~(3)、优选选自上述式(4)~(6)、更优选选自上述式(1-1)~(3-7)中的至少一式所示的电荷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和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与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电荷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和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含义相同,优选形态和原因也相同。
作为上述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优选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的咔唑衍生物或三芳基胺衍生物。
作为这样的咔唑衍生物和三芳基胺衍生物,可以列举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的N,N’-二苯基-N,N’-(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N,N,N’,N’-四(3-甲基苯基)-1,1’-(3,3’-二甲基)联苯-4,4’-二胺(HMTPD)、4,4’,4”-三(3-甲基苯基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4,4’-二咔唑基联苯(CBP)、4,4’-二咔唑基-2,2’-二甲基联苯(CDBP)、4,4’,4”-三(咔唑-9-基)三苯基胺(TCTA)等等。
上述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下述通式(11)或(12)所示的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载流子传输能力和光学物性优异,所以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241
上述式(11)中,R501~R524中的至少1个表示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不是该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的其它R501~R524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卤原子、氰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0的芳基、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的氨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咔唑基和甲硅烷基中的原子或者取代基。
作为上述原子或取代基的具体例,与上述卤原子的具体例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的具体例相同。上述咔唑基也可以具有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等取代基。
在R501~R505、R506~R510、R511~R515、R516~R520和R521~R523的各组中,隔着构成环的2个碳原子相邻的2个基团可以彼此结合成稠环。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251
上述式(12)中的R601~R633中的至少1个表示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不是该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的其它R601~R633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卤原子、氰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0的芳基、可以被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取代的氨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和甲硅烷基中的原子或者取代基。
作为上述原子或取代基的具体例,与上述卤原子的具体例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的具体例相同。
在R601~R605、R606~R610、R611~R615、R616~R620、R621~R625、R626~R630的各组中,隔着构成环的2个碳原子相邻的2个基团可以彼此结合成稠环。
其中,在上述式(11)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中,在R501~R505、R506~R510、R511~R515、R516~R520的各组中,分别优选至少一个是氢原子以外的上述原子或取代基。另外,此时不是聚合性官能团、上述原子或取代基的其它R501~R524是氢原子。另外,在上述式(12)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中,在R601~R605、R606~R610、R611~R615、R616~R620、R621~R625、R626~R630的各组中,分别优选至少一个是氢原子以外的上述原子或取代基。另外,此时不是聚合性官能团、上述原子或取代基的其它R601~R633是氢原子。
作为上述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优选是下述通式(7)所示的取代基。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261
R70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2的烷基。R701的优选范围和理由与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电子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相同。
上述式中(7)中的X7表示单键或上述式(X71)~(X74)的任一式所示的基团。X7的优选范围和理由与实施方式1中叙述的电子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相同。
——RX71——CH2——RX72——(X71)
——RX71——O——RX72——(X72)
——RX71——S——RX72——(X73)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262
作为上述空穴传输性的聚合性化合物,更具体地可以列举出下述式(15-1)~(15-10)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271
上述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式(11)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例如间苯二胺衍生物和卤化芳基化合物、或者二芳基胺和间二溴代苯衍生物的钯催化取代反应来制造。对于取代反应的具体方法,记载在例如Tetrahedron Letters、1998年、39卷、2367页等中。另外,上述式(12)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例如,1,3,5-三氨基苯和卤化芳基化合物、或者二芳基胺和1,3,5-三卤代苯的钯催化取代反应来制造。对于取代反应的具体方法,记载在例如Tetrahedron Letters、1998年、39卷、2367页等中。
另外,在制造高分子化合物(III)时还可以使用的其它聚合性化合物,也与实施方式1的还可以使用的其它聚合性化合物相同。
制造高分子化合物(III)时,可以使用上述聚合性化合物,通过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加成聚合中的任一种来进行,优选通过自由基聚合来进行。
高分子化合物(III)的重均分子量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高分子化合物(III)相对于有机溶剂的溶解性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另外,在高分子化合物(III)中,当将由磷光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记作m,将由载流子传输性的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记作n时(m、n表示1以上的整数),由磷光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相对于全部结构单元数的比例即m/(m+n)的值优选为0.001~0.5的范围,更优选0.001~0.2的范围。当m/(m+n)的值在该范围时,载流子迁移率高,浓度猝灭的影响小,可以得到高发光效率的有机EL元件。
另外,在高分子化合物(III)中,当将由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记作x,将由电子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记作y时(x、y表示1以上的整数)时,与上述n之间有n=x+y的关系成立。相对于由载流子传输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由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的比例x/n和由电子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数的比例y/n的最佳值,由各结构单元的电荷传输能力、浓度等决定。当仅由该高分子化合物(III)来形成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时,x/n和y/n的值分别优选在0.05~0.95的范围,更优选0.20~0.80的范围。这里,满足x/n+y/n=1。另外,上述高分子化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比例通过ICP元素分析和13C-NMR测定来估算。
另外,在上述范围内适当调节上述电子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上述磷光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和上述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的比例并进行聚合,就可以得到具有希望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III)。并且,上述高分子化合物(III)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交替共聚物的任一种。
<实施方式4>
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实施方式4),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具有一层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含有上述高分子化合物(I)、发光性化合物、和具有由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I’)。此时,发光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高分子化合物(I),优选含有0.1~50质量份的上述发光性化合物,更优选含有0.5~30质量份的上述发光性化合物,优选含有10~200质量份的高分子化合物(I’),更优选含有50~150质量份的高分子化合物(I’)。这样,如果由高分子化合物(I)、发光性化合物和空穴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I’)形成发光层,即使不设置其它的有机材料层,也可以制作具有高发光效率的有机EL元件。
作为上述发光性化合物,优选磷光发光性化合物,更优选铱配合物。作为上述铱配合物,具体优选使用下述配合物(E-1)~(E-39)。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311
上述发光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
高分子化合物(I′),是由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得到的。上述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与实施方式3中使用的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含义相同,优选范围和理由也相同。
高分子化合物(I′)的制造,可以使用上述聚合性化合物,通过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加成聚合中的任一种来进行,优选通过自由基聚合来进行。
高分子化合物(I′)的重均分子量通常为1000~2000000,优选5000~500000。当重均分子量在该范围时,高分子化合物(I’)可溶于有机溶剂,能够得到均匀的薄膜,因此是优选的。这里,重均分子量是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40℃测定的值。另外,高分子化合物(I’)相对于有机溶剂的溶解性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上述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具有一层含有高分子化合物(I)、发光性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I’)的发光层而构成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过程中,在设置在基板上的阳极上通常以以下方式形成该发光层。首先,将高分子化合物(I)、发光性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I’)溶解来调制溶液。作为在上述溶液的调制中使用的溶剂,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使用例如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的氯系溶剂、四氢呋喃、茴香醚等的醚系溶剂、甲苯、二甲苯等的芳香族烃系溶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等的酮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基溶纤剂乙酸酯等的酯系溶剂等。接着,在基板上将这样调制的溶液通过旋涂法、浇铸法、微凹版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棒涂法、辊涂法、绕线棒涂法、浸涂法、喷涂法、筛网印刷法、柔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喷墨印刷法等湿式成膜法等进行成膜。虽然依赖于使用的化合物和成膜条件等,但例如对于旋涂法、浸涂法的情况,在上述溶液中,相对于100质量份高分子化合物(I),优选含有0.5~30质量份的发光性化合物,含有10~200质量份的高分子化合物(I’),并且含有优选1000~20000质量份的溶剂。
如果在这样形成的发光层上设置阴极,则可以得到实施方式4的有机EL元件。
另外,作为实施方式4中使用的基板,优选使用对上述发光材料的发光波长透明的绝缘性基板,具体来说,除了玻璃以外,还可以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等透明塑料等。
此外,作为在实施方式4中使用的阳极材料,优选使用例如ITO(氧化铟锡)、氧化锡、氧化锌、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等导电性高分子等公知的透明导电材料。由该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电极的表面电阻优选为1~50Ω/□(欧姆/平方)。阳极的厚度优选为50~300nm。
此外,作为在实施方式4中使用的阴极材料,优选例如Li、Na、K、Cs等的碱金属;Mg、Ca、Ba等的碱土金属;Al;MgAg合金;AlLi、AlCa等Al与碱金属或者与碱土金属的合金等、公知的阴极材料。阴极的厚度优选为10nm~1μm、更优选50~500nm。当使用碱金属、碱土金属等活性高的金属时,阴极的厚度优选为0.1~100nm、更优选0.5~50nm。另外,该情况下,出于保护上述阴极金属的目的,在该阴极上叠层对大气稳定的金属层。作为形成上述金属层的金属,可以列举例如Al、Ag、Au、Pt、Cu、Ni、Cr等。上述金属层的厚度优选为10nm~1μm、更优选50~500nm。
另外,作为上述阳极材料的成膜方法,可以使用例如电子束蒸镀法、溅射法、化学反应法、涂层法等,作为上述阴极材料的成膜方法,可以使用例如电阻加热蒸镀法、电子束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
<实施方式5>
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实施方式5),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具有一层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含有特定的高分子化合物(II)和高分子化合物(I’)。此时,发光层中,相对于100质量份高分子化合物(II),优选含有10~200质量份的高分子化合物(I’),更优选含有50~150质量份的高分子化合物(I’)。这样,如果由同时具有电子传输性和发光性的高分子化合物(I)、和空穴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I’)形成发光层,则即使在不设置其它有机材料层的情况中,也可以制作具有高发光效率的有机EL元件。
上述发光层在设置在基板上的阳极上通常以以下方式形成。首先,调制将高分子化合物(II)、上述空穴传输性的化合物溶解的溶液。作为在上述溶液的调制中使用的溶剂,与实施方式4相同。调制出的溶液的成膜方法与实施方式4中的相同。虽然依赖于使用的化合物和成膜条件等,但例如对于旋涂法、浸涂法的情况,上述溶液中,相对于100质量份高分子化合物(II),优选含有10~200质量份的高分子化合物(I’),含有1000~20000质量份的溶剂。
若在这样形成的发光层上设置阴极,则可以得到实施方式5的有机EL元件。另外,实施方式5中使用的基板、阳极材料、阴极材料、以及阳极材料和阴极材料的成膜方法也与实施方式4相同。
<实施方式6>
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实施方式6),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具有一层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含有特定的高分子化合物(III)。在使用同时具有电子传输性、磷光发光性、和空穴传输性的高分子化合物(III)来形成发光性的情况中,即使是在不设置其它有机材料层的情况中也可以制作具有高发光效率的有机EL元件。进而,在实施方式6中,由于仅由高分子化合物(III)就可以构成发光层,所以具有可以使制造工序更简化的优点。
上述发光层在设置在基板上的阳极上通常以以下方式形成。首先,调制将高分子化合物(III)溶解的溶液。关于在上述溶液的调制中使用的溶剂,与实施方式4的情况相同。调制溶液的成膜方法与实施方式4的情况相同。虽然依赖于使用的化合物和成膜条件等,但例如对于旋涂法、浸涂法的情况,上述溶液相对于100质量份高分子化合物(III),优选含有1000~20000质量份的溶剂。若在这样形成的发光层上设置阴极,则可以得到实施方式6的有机EL元件。
另外,实施方式6中使用的基板、阳极材料、阴极材料、以及阳极材料和阴极材料的成膜方法也与实施方式4的情况相同。
<实施方式7>
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还可以是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除了具有实施方式4~6所述的任一发光层以外,还具有其它有机层,从而构成的有机EL元件(实施方式7)。
作为其它有机层,可以列举出空穴传输层、电荷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缓冲层等。通过设置这些有机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
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实施方式7)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示于图1。在图1中,在设置于透明基板(1)上的阳极(2)和阴极(6)之间,依次设置有空穴传输层(3)、实施方式4~6所述的发光层(4)和电子传输层(5)。另外,在实施方式7中,例如,在阳极(2)和阴极(6)之间还可以设置(1)空穴传输层/上述发光层、(2)上述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中的任一组。
上述各有机层也可以混合作为粘合剂的高分子材料等来形成。作为上述高分子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酯、聚砜、聚苯醚等。
另外,在上述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中使用的空穴传输性的化合物和电子传输性的化合物,分别可以单独使用形成各层,也可以与功能不同的材料混合来形成各层。
作为形成上述空穴传输层的空穴传输性的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TPD(N,N’-二甲基-N,N’-(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α-NPD(4,4’-双[N-(1-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m-MTDATA(4,4’,4”-三(3-甲基苯基苯基氨基)三苯胺)等低分子三苯胺衍生物、聚乙烯基咔唑、在上述三苯胺衍生物中引入聚合性官能团并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聚二烷基芴等的荧光发光性高分子化合物等。作为上述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在特开平8-157575号公报中公开的三苯胺骨架的高分子化合物等。上述空穴传输性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还可以将不同的空穴传输性化合物叠层使用。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依赖于空穴传输层的电导率等,但通常优选为1nm~5μm、更优选5nm~1μm、特别优选10nm~500nm。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电子传输层的电子传输性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Alq3(三(羟基喹啉)铝)等的羟基喹啉衍生物金属配合物、二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三嗪衍生物、三芳基硼烷衍生物等的低分子化合物;在上述低分子化合物中引入聚合性取代基并进行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上述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在特开平10-1665号公报中公开的聚PBD等。上述电子传输性的化合物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还可以将不同的电子传输性的化合物叠层使用。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依赖于电子传输层的电导率等,但通常优选为1nm~5μm、更优选5nm~1μm、特别优选10nm~500nm。
另外,为了抑制空穴穿过发光层、并使空穴与电子在发光层内有效率地再结合,也可以与上述发光层的阴极侧相邻地设置空穴阻挡层。为了形成上述空穴阻挡层,可以使用三唑衍生物、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361
二唑衍生物、菲绕啉衍生物等公知的材料。
另外,在阳极和空穴传输层之间、或者在阳极和与阳极相邻叠层的有机层之间,也可以为了缓和空穴注入时的注入势垒而设置缓冲层。为了形成上述缓冲层,可以使用酞菁铜、聚乙撑二氧噻吩与聚苯乙烯磺酸的混合物(PEDOT:PSS)等公知的材料。
进而,在阴极与电子传输层之间、或者在阴极和与阴极相邻叠层的有机层之间,也可以为了提高电子注入效率而设置厚度为0.1~10nm的绝缘层。为了形成上述绝缘层,可以使用氟化锂、氟化钠、氟化镁、氧化镁、氧化铝等公知的材料。
作为上述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的成膜方法,可以使用例如电阻加热蒸镀法、电子束蒸镀法、溅射法等的干式成膜法,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旋涂法、浇铸法、微凹版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棒涂法、辊涂法、绕线棒涂法、浸涂法、喷涂法、筛网印刷法、柔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喷墨印刷法等的湿式成膜法等。对于低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优选使用干式成膜法,对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优选使用湿式成膜法。
<用途>
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优选作为用公知的方法、以矩阵(matrix)方式或者片段(segment)方式形成的像素而用于图像显示装置。另外,上述有机EL元件在不形成像素的情况下,还适合作为面发光光源使用。
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具体来说可以适合用于显示器、背光源、电子照片、照明光源、记录光源、曝光光源、读取光源、标识、广告牌、室内装饰、光通信等。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进而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定。此外,下面示出了合成的化合物的各种物性的测定方法和测定时使用的装置等。
(1)1H-NMR、13C-NMR
日本电子(JEOL)制JNM EX270
270Mz、溶剂:氘代氯仿
(2)凝胶渗透色谱(GPC)(分子量测定)
柱子:Shodex KF-G+KF804L+KF802+KF801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温度:40℃
检测器:RI(Shodex RI-71)
(3)ICP元素分析
岛津制作所制ICPS8000
[合成例1]聚合性化合物1的合成
                       …化学式1
(1-1)目标物1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1来说明。
向100mL的梨形烧瓶中加入苯乙酮3.61g(30mmol)、4-溴苯甲醛2.78g(15mmol)、乙酸铵14.8g(192mmol)、乙酸30mL,回流搅拌9小时。冷却后,过滤出析出的固体,使用硅胶柱色谱将其用己烷∶氯仿=80∶20洗脱,得到目标物1(产量:1.22g、产率:21摩尔%)。
(1-2)目标物2(聚合性化合物1)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1来说明。
向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目标物11.22g(3.15mmol)、乙烯基硼酸二丁酯0.70g(3.78mmol)、碳酸钾4.35g(31.5mmol)、四丁基溴化铵0.61g(1.89mmol)、二叔丁基甲酚40mg、甲苯25mL和水15m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合钯(0)128mg(0.112mmo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然后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己烷∶氯仿=70∶30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2(产量:0.64g、产率:61摩尔%)。
[合成例2]聚合性化合物2的合成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381
…化学式2
参照上述化学式2来说明。
向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目标物11.00g(2.60mmol)、苯乙烯基硼酸0.46g(3.12mmol)、碳酸钾3.59g(26.0mmol)、四丁基溴化铵0.50g(1.56mmol)、二叔丁基甲酚30mg、甲苯25mL和水15m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合钯(0)120mg(0.104mmo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然后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己烷∶氯仿=65∶35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3(产量:0.84g、产率:78摩尔%)。
[合成例3]聚合性化合物3的合成
                                …化学式3
(3-1)目标物4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3来说明。
向200mL烧瓶中加入4’-溴苯乙酮6.25g(31.40mmol)、4-羟基苯甲醛1.92g(15.72mmol)、乙酸铵15.5g(201.1mmol)、乙酸40mL,回流下搅拌8小时。冷却后,过滤析出的固体,用少量甲醇洗净,从而得到目标物4(产量:3.25g、产率:43摩尔%)。
(3-2)目标物5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3来说明。
向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目标物43.24g(6.73mmol)、4-叔丁基苯基硼酸2.64g(14.8mmol)、碳酸钾9.31g(67.33mmol)、四丁基溴化铵1.33g(4.00mmol)、甲苯30mL和水20m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合钯(0)347mg(0.40mmol),氮气流下回流搅拌3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然后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氯仿∶乙酸乙酯=98∶2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5(产量:2.40g、产率:60摩尔%)。
(3-3)目标物6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3来说明。
向200mL烧瓶中加入目标物51.99g(3.39mmol)、吡啶10mL,冰冷却下滴加三氟甲磺酸酐0.7mL(4.26mmol)。1小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冰,冰冷下加入6N盐酸20mL。将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己烷∶氯仿=70∶30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6(产量:1.88g、产率:77摩尔%)。
(3-4)目标物7(聚合性化合物3)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3来说明。
向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目标物61.08g(1.50mmol)、苯乙烯基硼酸0.27g(1.80mmol)、碳酸钾2.07g(15.0mmol)、四丁基溴化铵0.29g(0.90mmol)、二叔丁基甲酚30mg、甲苯25mL和水15m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合钯(0)69mg(0.06mmo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然后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己烷∶氯仿=65∶35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7(产量:0.81g、产率:80摩尔%)。
[合成例4]聚合性化合物4的合成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401
                            …化学式4
(4-1)目标物8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4来说明。
向100mL的梨形烧瓶中加入三氟甲磺酸酐3.2g(11.4mmol)、苯甲腈2.17g(21mmol)、脱水二氯甲烷10mL,向该溶液中滴加4’-溴苯乙酮1.99g(10mmol)的脱水二氯甲烷溶液10mL。室温下搅拌22小时,然后慢慢滴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将有机层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二氯甲烷∶乙醚=70∶30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8(产量:3.17g、产率:82摩尔%)。
(4-2)目标物9(聚合性化合物4)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4来说明。
向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目标物81.22g(3.15mmol)、乙烯基硼酸二丁酯0.70g(3.78mmol)、碳酸钾4.35g(31.5mmol)、四丁基溴化铵0.61g(1.89mmol)、二叔丁基甲酚40mg、甲苯25mL、水15m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合钯(0)128mg(0.112mmo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然后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己烷∶氯仿=65∶35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9(产量:0.88g、产率:84摩尔%)。
[合成例5]聚合性化合物5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4来说明。
向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目标物81.20g(3.10mmol)、苯乙烯基硼酸0.55g(3.74mmol)、碳酸钾4.28g(31.0mmol)、四丁基溴化铵0.60g(1.87mmol)、二叔丁基甲酚40mg、甲苯25mL和水15m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合钯(0)144mg(0.124mmo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然后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己烷∶氯仿=65∶35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10(聚合性化合物5)(产量:1.00g、产率:77摩尔%)。
[合成例6]聚合性化合物6的合成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421
                            …化学式5
(6-1)目标物11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5来说明。
向100mL的梨形烧瓶中加入查耳酮4.17g(20mmol)、4-溴苯甲脒1.99g(10mmol)、乙醇300mL,向该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1.12g(20mmol)的乙醇溶液100mL。回流搅拌3小时,然后冷至室温,过滤生成的沉淀,用纯水洗净。将该粗产物用冰醋酸重结晶,从而得到目标物11(产量:3.29g、产率:85摩尔%)。
(6-2)目标物12(聚合性化合物6)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5来说明。
向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目标物111.94g(5mmol)、乙烯基硼酸二丁酯1.10g(6mmol)、碳酸钾6.91g(50mmol)、四丁基溴化铵0.61g(3mmol)、二叔丁基甲酚50mg、甲苯40mL、水25m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合钯(0)231mg(0.2mmo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然后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己烷∶氯仿=60∶40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12(产量:1.47g、产率:88摩尔%)。
[合成例7]聚合性化合物7的合成
参照上述化学式5来说明。
向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目标物111.94g(5mmol)、苯乙烯基硼酸0.89g(6mmol)、碳酸钾6.91g(50mmol)、四丁基溴化铵0.61g(3mmol)、二叔丁基甲酚50mg、甲苯40mL、水25m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合钯(0)231mg(0.2mmo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然后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己烷∶氯仿=60∶40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13(聚合性化合物7)(产量:1.66g、产率:81摩尔%)。
[合成例8]聚合性化合物8的合成
                                   …化学式6
参照上述化学式6来说明。
按照特开2007-197426所记载的方法合成目标物14。
向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目标物141.39g(3.00mmol)、乙烯基硼酸二丁酯0.67g(3.60mmol)、碳酸钾4.15g(30.0mmol)、四丁基溴化铵0.58g(1.80mmol)、二叔丁基甲酚40mg、甲苯25mL、水15m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合钯(0)104mg(0.09mmo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然后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己烷∶氯仿=65∶35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15(聚合性化合物8)(产量:0.81g、产率:66摩尔%)。
[合成例9]聚合性化合物9的合成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441
                     …化学式7
参照上述化学式7来说明。
向100mL两口烧瓶中加入目标物141.39g(3.00mmol)、苯乙烯基硼酸0.53g(3.60mmol)、碳酸钾4.15g(30.0mmol)、四丁基溴化铵0.58g(1.80mmol)、二叔丁基甲酚40mg、甲苯25mL、水15m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四(三苯基膦)合钯(0)104mg(0.09mmol),氮气下回流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将有机层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净。将有机层浓缩,然后使用硅胶柱色谱将残渣用己烷∶氯仿=65∶35洗脱,从而得到目标物16(聚合性化合物9)(产量:1.29g、产率:80摩尔%)。
[合成例10]均聚物1的合成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聚合性化合物1(333mg),加入脱水甲苯(10mL),然后加入自由基聚合引发剂V-601(和光纯药工业制)的甲苯溶液(0.1M,100μL),重复进行5次冷冻脱气操作。真空状态下密闭,在60℃的温度下搅拌60小时。反应后,将反应液滴加在丙酮(250mL)中,生成沉淀。进而用甲苯-丙酮重复反复进行2次再沉淀操作以纯化,然后在50℃真空干燥一晚,得到作为白色固体的均聚物1(300mg)。所得共聚物的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为42,000。
同样得到均聚物2~9。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如下。
均聚物2(聚合性化合物2的聚合)(Mw):58,000
均聚物3(聚合性化合物3的聚合)(Mw):39,000
均聚物4(聚合性化合物4的聚合)(Mw):41,000
均聚物5(聚合性化合物5的聚合)(Mw):40,000
均聚物6(聚合性化合物6的聚合)(Mw):51,000
均聚物7(聚合性化合物7的聚合)(Mw):44,000
均聚物8(聚合性化合物8的聚合)(Mw):43,000
均聚物9(聚合性化合物9的聚合)(Mw):47,000
[合成例11]均聚物10的合成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下述式(16)所示的viPBD(350mg),加入脱水甲苯(10mL),然后加入自由基聚合引发剂V-601(和光纯药工业制)的甲苯溶液(0.1M,100μL),重复进行5次冷冻脱气操作。真空状态下密闭,在60℃的温度下搅拌60小时。反应后,将反应液滴加在丙酮(250mL)中,生成沉淀。进而用甲苯-丙酮重复进行2次再沉淀操作以纯化,然后在50℃真空干燥一晚,得到作为白色固体的均聚物10(300mg)。所得共聚物的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为67,000。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451
[合成例12]共聚物1的合成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聚合性化合物1(300mg)和下述式所示的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10(79mg),加入脱水甲苯(8mL),然后加入自由基聚合引发剂V-601(和光纯药工业制)的甲苯溶液(0.1M,100μL),重复进行5次冷冻脱气操作。真空状态下密闭,在60℃的温度下搅拌60小时。反应后,将反应液滴加在丙酮(250mL)中,生成沉淀。进而用甲苯-丙酮重复进行2次再沉淀操作以纯化,然后在50℃真空干燥一晚,得到作为浅黄色固体的共聚物1(341mg)。所得共聚物1的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为70,000。此外,根据NMR测定,估算出共聚物1的共聚合比为:聚合性化合物1:聚合性化合物10=91∶9(摩尔比)。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461
…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10
以同样方式得到共聚物2~9。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如下。
共聚物2(聚合性化合物2和聚合性化合物10的聚合)(Mw):68,000
共聚物3(聚合性化合物3和聚合性化合物10的聚合)(Mw):71,000
共聚物4(聚合性化合物4和聚合性化合物10的聚合)(Mw):82,000
共聚物5(聚合性化合物5和聚合性化合物10的聚合)(Mw):59,000
共聚物6(聚合性化合物6和聚合性化合物10的聚合)(Mw):58,000
共聚物7(聚合性化合物7和聚合性化合物10的聚合)(Mw):63,000
共聚物8(聚合性化合物8和聚合性化合物10的聚合)(Mw):64,000
共聚物9(聚合性化合物9和聚合性化合物10的聚合)(Mw):67,000
[合成例13]共聚物10的合成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聚合性化合物1(150mg)、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10(79mg)和下述式(15-4)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15-4(269mg),加入脱水甲苯(8mL),然后加入自由基聚合引发剂V-601(和光纯药工业制)的甲苯溶液(0.1M,100μL),重复进行5次冷冻脱气操作。真空状态下密闭,在60℃的温度下搅拌60小时。反应后,将反应液滴加在丙酮(250mL)中,生成沉淀。进而用甲苯-丙酮重复进行2次再沉淀操作纯化后,在50℃真空干燥一晚,得到作为浅黄色固体的共聚物10(448mg)。所得共聚物10的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为67,000。此外,根据NMR测定,估算出共聚物10的共聚合比为聚合性化合物1:聚合性化合物10:聚合性化合物15-4=47∶44∶9(摩尔比)。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471
以同样方式得到共聚物11~18。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如下。
共聚物11(聚合性化合物2、10和15-4的聚合)(Mw):64,000
聚物12(聚合性化合物3、10和15-4的聚合)(Mw):70,000
共聚物13(聚合性化合物4、10和15-4的聚合)(Mw):78,000
共聚物14(聚合性化合物5、10和15-4的聚合)(Mw):62,000
共聚物15(聚合性化合物6、10和15-4的聚合)(Mw):72,000
共聚物16(聚合性化合物7、10和15-4的聚合)(Mw):69,000
共聚物17(聚合性化合物8、10和15-4的聚合)(Mw):66,000
共聚物18(聚合性化合物9、10和15-4的聚合)(Mw):66,000
[合成例14]共聚物19的合成
除了使用viPBD(315mg)来代替聚合性化合物1以外,以与合成例12同样地方式进行共聚合。所得共聚物19的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为68,400。共聚物19的共聚合比估算为viPBD:聚合性化合物10=91∶9(摩尔比)。
[合成例15]共聚物20的合成
除了使用viPBD(157mg)来代替聚合性化合物1以外,以与合成例13同样地方式进行。所得共聚物20的分子量以聚苯乙烯换算、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为56,000。共聚物20的共聚合比估算为viPBD:聚合性化合物10:聚合性化合物15-4=47∶44∶9(摩尔比)。
[实施例1]有机EL元件1的制作和其发光亮度测定
使用在25mm×25mm的玻璃基板的一面上以条状形成2根宽度为4mm的ITO(氧化铟锡)电极作为阳极的、带有ITO的基板(ニツポ电机(株)制、Nippo Electric Co.,LTD.)制作有机EL元件1。
首先,在上述带有ITO基板的ITO(阳极)上,利用旋涂法在转数为3500rpm、涂布时间为40秒的条件下涂布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バイエル(株)制,商品名“バイトロンP”)。然后,在真空干燥器中在减压下、60℃的条件下干燥2小时,形成阳极缓冲层。所得的阳极缓冲层的膜厚为约50nm。
接着配制用于形成含有发光性化合物和载流子传输性化合物的层的涂布溶液。将均聚物1(45mg)、4,4’,4”-三(咔唑-9-基)三苯基胺(TCTA)(45mg)和下述式(E-2)所示的铱配合物E-2(10mg)溶解在甲苯(和光纯药工业制,特级)(2910mg)中,将所得的溶液用孔径0.2μm的过滤器过滤,制成涂布溶液。接着,在阳极缓冲层上,利用旋涂法在转数为3000rpm、涂布时间为30秒的条件下涂布配制的涂布溶液,在室温(25℃)下干燥30分钟,形成发光层。所得发光层的膜厚约为100nm。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481
接着将形成有发光层的基板放置在蒸镀装置内,以0.01nm/秒的蒸镀速度蒸镀形成厚度2nm为铯(作为铯源使用サエスゲツタ一ズ社制碱金属喷射器),接着以1nm/秒的蒸镀速度蒸镀形成厚度为250nm的铝作为阴极。铯和铝的层以垂直于阳极延伸方向的方式形成2根宽3mm的条状,每片玻璃基板制作4个纵4mm×横3mm的有机EL元件1。
使用(株)アドバンテスト社制可编程直流电压/电流源TR6143对上述有机EL元件1施加电压,使其发光。其发光亮度,使用(株)トプコン制亮度计BM-8来测定。表2示出了所得结果的、发光开始电压、最高亮度和100cd/m2亮灯时的外部量子效率。此外,各值是在1张基板上形成的4个有机EL元件1的平均值。)。
[实施例2~21]有机EL元件2~21的制作和其发光亮度测定
实施例2~21中,使用表1记载的发光材料和其它材料,与有机EL元件1同样操作,制作有机EL元件2~21,测定发光亮度。表2示出了所得结果的、发光开始电压、最高亮度和100cd/m2亮灯时的外部量子效率。
[比较例1~3]有机EL元件22~24的制作和其发光亮度测定
比较例1~3中,使用表1记载的发光材料和其它材料,与有机EL元件1同样操作,制作有机EL元件22~24,测定发光亮度。表2示出了所得结果的、发光开始电压、最高亮度和100cd/m2亮灯时的外部量子效率。
[表1]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501
[表2]
Figure BPA00001248892700511
由表2可知,与使用viPBD作为电子传输部位的有机EL元件22~24(比较例1~3)相比,使用本发明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部位的有机EL元件1~21(实施例1~21)最高亮度高,外部量子效率好。
附图标记说明
1:玻璃基板
2:阳极
3:空穴传输层
4:发光层
5:电子传输层
6:阴极

Claims (9)

1.一种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由选自下述式(1)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下述式(2)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和下述式(3)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式中,R1~R3中的任一个均独立表示氢原子、或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但至少一个R1、至少一个R2、和至少一个R3表示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并且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上述式(1)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4)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
上述式(2)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5)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并且
上述式(3)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6)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
式中,R4~R6的任一个均独立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或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
但至少一个R4、至少一个R5、和至少一个R6表示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并可以具有杂原子作为环构成原子的芳香族基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上述式(4)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1-1)~(1-16)的任一个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
上述式(5)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2-1)~(2-26)的任一个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并且,
上述式(6)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下述式(3-1)~(3-7)的任一个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
Figure FPA00001248892600031
Figure FPA00001248892600051
Figure FPA00001248892600061
式中,“Me”表示甲基,“tBu”表示叔丁基。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由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具有磷光发光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性聚合性化合物是具有带聚合性官能团的取代基的过渡金属配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渡金属配合物是铱配合物。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由空穴传输性聚合性化合物衍生出的单元。
9.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具有发光层而构成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层含有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
CN2009801140251A 2008-04-24 2009-04-23 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Active CN102015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3905/2008 2008-04-24
JP2008113905 2008-04-24
PCT/JP2009/058043 WO2009131165A1 (ja) 2008-04-24 2009-04-23 電荷輸送性高分子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5788A true CN102015788A (zh) 2011-04-13
CN102015788B CN102015788B (zh) 2012-12-12

Family

ID=4121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40251A Active CN102015788B (zh) 2008-04-24 2009-04-23 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42664A1 (zh)
EP (1) EP2275458A4 (zh)
JP (1) JP5496084B2 (zh)
KR (1) KR101224758B1 (zh)
CN (1) CN102015788B (zh)
TW (1) TW201008973A (zh)
WO (1) WO200913116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6488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211637A (zh) * 2013-06-25 2014-12-17 四川大学 含三苯基吡啶和叔丁基的芳香二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7582A (zh) * 2014-10-24 2015-03-25 浙江大学 四苯基吡嗪小分子衍生物、四苯基吡嗪聚合物以及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CN113214226A (zh) * 2020-05-06 2021-08-06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四苯基吡嗪类化合物、聚合物及电致发光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0501A (zh) * 2010-07-30 2013-01-01 羅門哈斯電子材料韓國公司 使用電場發光化合物作為發光材料之電場發光裝置
JP5560155B2 (ja) * 2010-09-30 2014-07-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並びに、該組成物を用いた膜、電荷輸送層、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電荷輸送層の形成方法
JP5664128B2 (ja) * 2010-10-29 2015-02-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ピリミジン化合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組成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12224627A (ja) * 2011-04-08 2012-11-15 Showa Denko Kk ホスフィンオキサイド系化合物、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12224626A (ja) * 2011-04-08 2012-11-15 Showa Denko Kk ホスフィンオキサイド系化合物、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TWI774347B (zh) 2011-08-25 2022-08-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發光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裝置以及新穎有機化合物
JP6668152B2 (ja) * 2015-12-28 2020-03-18 株式会社Kyulux 化合物、発光材料および有機発光素子
JP6972912B2 (ja) * 2016-10-28 2021-11-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9058B1 (de) * 1981-06-10 1986-02-26 Ciba-Geigy Ag 2-Substituierte 5-Vinylpyrimidine, daraus herstellbare Polymere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S4582881A (en) * 1981-06-10 1986-04-15 Ciba-Geigy Corporation 2-substituted 5-vinylpyrimidines, polymer obtainable therefrom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JP4344494B2 (ja) * 2000-08-24 2009-10-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新規重合体子
JP4154139B2 (ja) * 2000-09-26 2008-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EP1407501B1 (en) * 2001-06-20 2009-05-20 Showa Denko K.K.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JP4212802B2 (ja) 2001-12-04 2009-01-2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86004B2 (ja) 2001-08-09 2012-07-25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重合性イリジウム錯体、その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35976B2 (ja) 2001-10-02 2008-01-2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93949B2 (ja) 2001-11-15 2007-03-1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50226B2 (en) * 2001-08-31 2007-07-31 Nippon Hoso Kyokai Phosphorescent compound, a phosphorescent composition and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JP3951876B2 (ja) 2001-11-09 2007-08-0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049011B2 (en) * 2002-03-14 2006-05-23 Tdk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EP1556435A1 (en) * 2002-10-30 2005-07-27 Ciba SC Holding AG Novel polymers for use in optical devices
JP4666338B2 (ja) 2003-04-30 2011-04-0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金錯体構造を有する有機高分子発光素子材料および有機高分子発光素子
US7582363B2 (en) * 2003-04-30 2009-09-01 Showa Denko K.K. Organic 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ment material having gold complex structure and organic polymer light-emitting element
CN100586244C (zh) * 2003-07-31 2010-01-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电荷传输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WO2005022962A1 (ja) * 2003-07-31 2005-03-10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化合物、電荷輸送材料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TW200528536A (en) * 2003-12-19 2005-09-01 Showa Denko Kk Boron-containing polymer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854956B2 (ja) * 2003-12-19 2012-01-1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ホウ素を含有する高分子化合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素子
ATE517163T1 (de) 2004-05-21 2011-08-15 Showa Denko Kk Polymeres lichtemittierendes material und organisches lichtemittierendes element
KR101389735B1 (ko) * 2004-12-10 2014-04-29 미쓰비시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화합물, 전하 수송 재료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JP5082230B2 (ja) 2004-12-10 2012-11-2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化合物、電荷輸送材料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06225428A (ja) * 2005-02-15 2006-08-31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3,5−トリアジン環を有する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EP1858906A4 (en) * 2005-03-01 2009-04-15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SOLUTION-PROCESSED METAL-ORGANIC COMPLEXES AND THEIR USE IN ELECTROLUMINESCENT APPLIANCES
JP5031276B2 (ja) 2005-06-14 2012-09-1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高分子発光材料、ならびに高分子発光材料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US8025987B2 (en) * 2005-06-14 2011-09-27 Showa Denko K.K. Light emitting polymer materia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light emitting polymer material
JP4823601B2 (ja) * 2005-07-29 2011-11-2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高分子発光材料、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7100083A (ja) 2005-09-09 2007-04-19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組成物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07084612A (ja) 2005-09-20 2007-04-05 Showa Denko Kk 高分子発光材料、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896512B2 (ja) * 2005-12-22 2012-03-1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高分子発光材料、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227510B2 (ja) 2005-12-28 2013-07-0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ピラジン誘導体、及び前記ピラジン誘導体を用いた発光素子、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US8920941B2 (en) * 2005-12-28 2014-12-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yrazine derivative, a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pyrazine derivative
US20080061686A1 (en) * 2006-03-22 2008-03-13 Jie Liu Phosphorescent light-emitt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CN101469038B (zh) * 2007-12-25 2012-03-28 通用电气公司 含苯吡啶单元的聚合物
CN102317328B (zh) * 2008-02-22 2014-05-14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和使用该高分子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1637A (zh) * 2013-06-25 2014-12-17 四川大学 含三苯基吡啶和叔丁基的芳香二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6488A (zh) * 2014-07-21 2014-10-08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086488B (zh) * 2014-07-21 2016-04-27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447582A (zh) * 2014-10-24 2015-03-25 浙江大学 四苯基吡嗪小分子衍生物、四苯基吡嗪聚合物以及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CN113214226A (zh) * 2020-05-06 2021-08-06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四苯基吡嗪类化合物、聚合物及电致发光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24758B1 (ko) 2013-01-21
EP2275458A1 (en) 2011-01-19
US20110042664A1 (en) 2011-02-24
WO2009131165A1 (ja) 2009-10-29
EP2275458A4 (en) 2013-04-17
TW201008973A (en) 2010-03-01
CN102015788B (zh) 2012-12-12
JPWO2009131165A1 (ja) 2011-08-18
KR20100133503A (ko) 2010-12-21
JP5496084B2 (ja)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5788A (zh) 电荷传输性高分子化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US7691493B2 (en) Polymeric compound and organic luminescence device
JP5008835B2 (ja) 高分子発光材料および有機発光素子
EP2246370B1 (en) Polymer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535325B (zh) 铱配位化合物,用它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该器件的用途
JP2021098709A (ja) 金属錯体および有機発光素子
CN101689613B (zh) 使用含三嗪环的高分子化合物而成的有机发光元件
TWI441896B (zh) 高分子化合物、發光材料,及發光元件
CN101743261B (zh) 含有三嗪环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使用该高分子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
CN100509996C (zh) 磷光聚合物和使用它的有机发光器件
TW200810172A (en)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a compound having a carrier transport property and a phosphorescent property
TWI441897B (zh) 有機發光元件
TW200918642A (en) Phosphorescent polymer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689615B (zh) 磷光聚合物化合物以及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51188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用途
EP2075311B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JP5247024B2 (ja) 有機発光素子
JP2005029782A (ja) 金属配位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高分子共重合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
JP4380431B2 (ja) 金属配位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高分子共重合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
JP5466747B2 (ja) 高分子化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OWA DENKO K.K.

Effective date: 201410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022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Denko K.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