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5780A -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 - Google Patents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5780A
CN101995780A CN2010101203630A CN201010120363A CN101995780A CN 101995780 A CN101995780 A CN 101995780A CN 2010101203630 A CN2010101203630 A CN 2010101203630A CN 201010120363 A CN201010120363 A CN 201010120363A CN 101995780 A CN101995780 A CN 101995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oner
mould release
particle
electrost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03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5780B (zh
Inventor
藤原祥雅
诹访部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5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5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03G9/0806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whereby chemical synthesi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oner components takes pla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14Developer solid type one-compon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该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包含粘合树脂、着色剂和离型剂,并且调色剂颗粒的D50在2.0μm~8.0μm的范围内,D50表示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以及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其中,在无着色离型剂颗粒之中,体积平均粒度在D50值的0.8倍~1.2倍的范围内的那些无着色离型剂颗粒按照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占据50个以下的比例存在。

Description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包括电子照相法在内的借助于静电潜像使图像信息可见的方法,现在正在得到广泛应用。在电子照相法中,在经历充电处理、曝光处理等处理之后,电子照相感光体(或者静电潜像保持部件,在下文中的一些情况下简称为“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借助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在下文中,也简称为“调色剂”)进行显影,并且进一步经历转印处理、定影处理等处理,从而使静电潜像可见。
作为制造调色剂的方法,捏合粉碎法和乳液聚合聚集法等方法是已知的。通过前一种方法即捏合粉碎法获得的调色剂,其颗粒的粒度分布较广并且形状不规则,因而其性能维持性不足。
与前一种方法形成对比,乳液聚合聚集法是通过形成粒度与调色剂颗粒的粒度相同的聚集颗粒然后对聚集颗粒进行加热以使聚集颗粒融合并聚结来制造调色剂的方法。此外,这种方法允许对调色剂中的内部层到表面层进行自由控制,从而保证对颗粒结构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在上述情况下,公知的是在乳液聚合聚集法中,制备离型剂颗粒的方法对调色剂的性能有影响(参见例如JP-A-5-11501)。
另外,JP-A-11-2922披露了如下内容:在通过将树脂颗粒的分散液、着色剂颗粒的分散液和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进行混合、使这些颗粒聚集并且通过施加热量而使如此获得的聚集颗粒融合来制造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的方法中,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中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小于0.5μm,并且粒度为1.0μm或更大的颗粒的百分比是5%或更低。
此外,JP-A-2000-66445披露了一种具有芯部壳体结构的聚合物调色剂,该聚合物调色剂是通过如下方式制造出的:使至少包含用于形成芯部的可聚合单体的芯部形成单体组合物、着色剂和离型剂悬浮在包含分散稳定剂的水性分散介质中,借助于聚合引发剂使单体聚合从而制成用于芯部的被着色微细颗粒,并且进步添加用于形成壳体的可聚合单体并使单体聚合,其中,上述离型剂包括两种性质不同的离型剂,其中一种离型剂可以溶解在用于形成芯部的可聚合单体中,并且以如下状态存在于聚合物调色剂中:该离型剂的横截面的球形度与调色剂的横截面的球形度之比是1.0~1.5,并且该离型剂的横截面的最长轴是该调色剂的长轴的最大长度的3/10~7/10。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当将粒度与调色剂颗粒的粒度相同或者接近且既不包含着色剂也不包含粘合树脂的离型剂颗粒(在下文中称为“无着色离型剂颗粒”)混入调色剂中时,由于这种无着色离型剂颗粒与调色剂颗粒相比静电电荷量较少,所以这些离型剂颗粒倾向于留在感光体上,并且阻碍被转印。另一方面,通过使例如清洁刮板等清洁部件与感光体表面接触并使清洁部件的前端区域挤压感光体表面来对感光体表面进行清洁。因此,当在进行清洁期间将来自清洁刮板的压力施加在比调色剂颗粒和外部添加剂颗粒柔软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上时,无着色离型剂颗粒会附着并积聚在清洁刮板的边缘部分上,从而导致清洁刮板的清洁能力下降,并且最终会出现产生例如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条纹等图像缺陷的情况。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混入调色剂中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量施加限制并由此抑制清洁部件的清洁能力的下降,来控制例如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条纹等图像缺陷的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调色剂颗粒,其包含粘合树脂、着色剂和离型剂,并且所述调色剂颗粒的D50在2.0μm~8.0μm的范围内,D50表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以及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其中,在所述无着色离型剂颗粒之中,体积平均粒度在D50值的0.8倍~1.2倍的范围内的那些无着色离型剂颗粒按照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占据50个以下的比例存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离型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500~5,00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离型剂的熔化温度在60℃~10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离型剂是烃类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着色剂是C.I.颜料黄74。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着色剂是C.I.颜料红122。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着色剂是C.I.颜料蓝15:3。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20,000~40,00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在3μm~7μ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以及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涂布有涂料用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基于所述载体,所述涂料用树脂的量在0.1重量份~10重量份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制造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的方法,包括:将离型剂和分散剂混合以获得分散液浆体;将所述分散液浆体加热至高于所述离型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并且使受热的浆体通过高压下的放出碰撞或者放出冲击而乳化来制备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将体积平均粒度大于1.5μm的离型剂颗粒从所述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中分离出来;将体积平均粒度是1.5μm以下的经分离的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着色剂的分散液、和粘合树脂颗粒的分散液混合并聚集以获得聚集体;以及在等于或高于所述粘合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使所获得的聚集体融合并聚结以获得调色剂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如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所描述的制造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的方法,其中,利用离心分离方法,从所述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中分离出体积平均粒度大于1.5μm的离型剂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选自由如下群组的至少一个部件,所述群组包括:潜像保持部件;充电单元,其对所述潜像保持部件进行静电充电;曝光单元,其对经过静电充电的所述潜像保持部件进行曝光以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使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潜像保持部件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以及清洁单元,其去除残留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的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对感光体进行静电充电;对经过静电充电的所述感光体进行曝光以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潜像;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显影图像;将所述显影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以及通过加热将调色剂定影在定影基材上,其中,所述调色剂是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潜像保持部件上形成潜像;显影单元,其使用静电图像显影剂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在置入或者不置入中间转印部件的情况下将经过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转印接收材料上,其中,所述静电图像显影剂是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所描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与不采用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例如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条纹等图像缺陷的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与不采用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例如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条纹等图像缺陷的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和第十四方面,与不采用将体积平均粒度大于1.5μm的离型剂颗粒从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中分离出来的处理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粒度与调色剂颗粒的粒度相同或者接近且既不包含着色剂也不包含粘合树脂的这种离型剂颗粒(即无着色离型剂颗粒)混入最终获得的调色剂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与不采用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例如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条纹等图像缺陷的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与不采用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例如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条纹等图像缺陷的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与不采用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例如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条纹等图像缺陷的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与不采用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例如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条纹等图像缺陷的出现。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作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静电图像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在下文中,也简称为调色剂)是这样的调色剂:其包含调色剂颗粒和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其中,调色剂颗粒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离型剂,并且调色剂颗粒的D50在2.0μm~8.0μm或者约2.0μm~约8.0μm的范围内,D50表示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并且在无着色离型剂颗粒之中,体积平均粒度在D50值的0.8倍~1.2倍或者约0.8倍~约1.2倍范围内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按照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占据50个以下或者约50个以下的比例存在。
在制备用于乳液聚合聚集法(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离型剂的分散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离型剂的分散液:即,在等于或高于离型剂的熔化温度的温度下对包含混合物(例如离型剂和分散剂)的混合溶液进行加热,然后借助于高压乳化机使混合溶液乳化,并且进一步通过进行冷却来使离型剂颗粒固化。
然而,存在这样的情况:在以上述方式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中存在不能在用于制造调色剂的乳液聚合聚集法中使用的大粒度颗粒。更具体地说,虽然在正常情况下用于制造调色剂的离型剂颗粒的粒度在150nm~250nm的范围内,但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存在粒度在1.5μm~5μm的范围内的粗大离型剂颗粒。假定将包含粗大离型剂颗粒的离型剂分散液、粘合树脂颗粒的分散液、以及着色剂分散液混合在一起并且在其中引发聚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粗大离型剂颗粒不与粘合树脂颗粒和着色剂颗粒正常地聚集在一起,从而导致形成这样的颗粒:即,仅仅包含离型剂组分并且粒度与包含粘合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和离型剂颗粒的调色剂的粒度接近的颗粒(即,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另外,在制造出调色剂之后,不能将既不包含粘合树脂颗粒也不包含着色剂颗粒但是粒度与调色剂的粒度接近的离型剂颗粒与包含粘合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和离型剂颗粒的调色剂分离开,这是因为上述离型剂颗粒的粒度与上述调色剂的粒度彼此相同或接近,并且在所制造的调色剂中存在着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和粗大离型剂颗粒。
另一方面,当这些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相对于调色剂的比例变高时,与普通的调色剂颗粒相比荷电率较低并且阻碍被转印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容易留在感光体(即潜像保持部件)上。因此,当通过使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的前端区域挤压感光体表面并允许清洁刮板接触感光体表面来进行清洁时,比调色剂颗粒和外部添加剂颗粒柔软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会在来自清洁刮板的压力的作用下附着并积聚在清洁刮板的边缘部分上;因此,会使清洁刮板的清洁能力下降,并且容易出现例如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条纹等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对粒度与调色剂颗粒的粒度相同或者接近并且既不包含着色剂也不包含粘合树脂的这种离型剂颗粒(即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在最终获得的调色剂中的混入以如下方式来控制:即,采用离型剂颗粒的传统分散液作为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将体积平均粒度大于1.5μm或者大于约1.5μm的离型剂颗粒从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中分离出来,然后使得到的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经历乳液聚合聚集法的处理。
这样,与在传统调色剂中的混入率相比,难以充电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在上述调色剂中的混入率较低,更具体地说,留在感光体(即潜像保持部件)上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数量比以往少;这样,抑制无着色离型剂颗粒附着在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上。在上述情况下,即使在长时间地执行图像输出之后使用包含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调色剂来进行显影时,也可以减少包括图像浓度不均匀和条纹在内的图像缺陷的出现。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按照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占据50个以下或者约50个以下的比例存在如下无着色离型剂颗粒,这种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调色剂的D50值的0.8倍~1.2倍或者约0.8倍~约1.2倍,从而与在传统调色剂中的混入率相比,难以充电且难以转印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在调色剂中的混入率较低,这意味着留在作为潜像保持部件的感光体上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数量减少。因此,可以对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在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上的附着进行控制。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数目优选为30个以下或者约30个以下,更优选为10个以下或者约10个以下。至于存在于调色剂中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越少越好,最好是数目为零。然而,根据离型剂颗粒的粒度在分级处理中将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数目减少为零需要太长的处理时间。因此,由于生产率降低等原因,这样的减少并不现实。
另外,将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限定为调色剂的D50值的0.8倍~1.2倍的粒度的原因在于:当利用乳液聚合聚集法制备调色剂时,体积平均粒度小于调色剂的D50值的8/10的颗粒形成聚集体并且数量减少,因此难以将其视为问题;而在分级处理中可以将体积平均粒度大于调色剂的D50值的1.2倍的颗粒从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中去除,因此也难以将其视为问题。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调色剂包含离型剂。可以包含在调色剂中的离型剂的实例包括: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丁烯等低分子量的聚烯烃;因被加热而表现出软化温度的硅酮;例如油酸酰胺、芥子酸酰胺、蓖麻油酸酰胺和硬脂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例如巴西棕榈蜡、米蜡、小烛树蜡、日本蜡和霍霍巴油等植物蜡;例如蜂蜡等动物蜡;例如褐煤蜡、天然地蜡、纯白地蜡、石蜡、微晶蜡和费-托石蜡等矿蜡/石油蜡;例如脂肪酸酯、褐煤酸酯和羧酸酯等酯蜡;以及上述物质的变体产物。这些离型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上述物质中两者或更多者的组合来使用。
从增强包含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半色调图像的剥离性的观点来看,与粘合树脂的相容性低的离型剂,尤其是例如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等极性低的离型剂适合作为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调色剂中使用的离型剂,并且从调色剂容易从纸张上脱离的能力以及抵抗显影光泽不均匀的方面来看,有利的是离型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500~5,000或者约500~约5,000的范围内并且熔化温度在60℃~100℃或者约60℃~约100℃的范围内。如上所述,需要离型剂从调色剂内部立即进入到定影部件和图像之间,因此上述种类的离型剂是适用的。
下面,详细描述构成根据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调色剂的各种成分。
可以用于调色剂的粘合树脂的实例包括通过将选自如下群组的仅仅一种单体或者两种或更多种单体聚合而获得的同聚物和共聚物,该群组包括例如苯乙烯和氯苯乙烯等苯乙烯类;例如乙烯、丙烯、丁烯和异戊二烯等单烯烃;例如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和丁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α-亚甲基脂肪族一元羧酸酯;例如乙烯基甲醚、乙烯基乙醚和乙烯基丁醚等乙烯基醚;例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己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等等。作为特别典型的粘合树脂,可以提到的是聚苯乙烯、苯乙烯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等。作为另外的实例,可以提到的是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硅树脂、聚酰胺、改性松脂、石蜡等。这些粘合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优选地在20,000~40,000或者约20,000~约40,000的范围内。
此外,用于调色剂的着色剂的典型实例包括:例如磁铁矿或铁氧体等磁粉;炭黑;苯胺蓝;蒈烷蓝(caryl blue);铬黄;群青蓝;杜邦油红(Du Pont Oil Red);喹啉黄;亚甲蓝氯化物;酞菁蓝;孔雀石绿草酸盐;灯黑;玟瑰红;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57:1;C.I.颜料黄97;C.I.颜料黄17;C.I.颜料蓝15:1;C.I.颜料蓝15:3;等等。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例如内部添加剂、电荷控制剂、无机粉末(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等各种成分。内部添加剂的实例包括:铁氧体、磁铁矿、还原铁、钴、镍、锰等金属、这些金属的合金以及包含这些金属的化合物等磁性物质。电荷控制剂的实例包括:季铵盐化合物、苯胺黑化合物、包括例如铝络合物、铁络合物和铬络合物等金属络合物的染料、以及三苯甲烷颜料。添加无机粉末主要是为了控制调色剂的粘弹性,并且无机粉末的实例包括通常作为外部添加剂施加在调色剂表面上的所有种类的无机颗粒,例如氧化铝、氧化钛、碳酸钙、碳酸镁、磷酸钙和氧化铈,这些实例将在下文中详细记述。此外,不仅可以将表面活性剂,而且可以将无机盐和二价以上的金属盐适当地用作聚集剂。特别地,使用金属盐对于聚集能力的控制以及例如调色剂充电性等性质是有利的。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度在2μm~8μm或者约2μm~约8μ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3μm~7μm或者约3μm~约7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4μm~7μm或者约4μm~约7μm的范围内。太小的粒度会导致荷电率不足并导致显影能力下降,从而容易使图像浓度变低,而太大的粒度会造成体积平均粒度是调色剂的D50值的0.8倍~1.2倍的这种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强度的降低,并且即使当无着色离型剂颗粒数目较少时,也容易形成带色的条纹。
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调色剂的方法包括下列处理:将离型剂和分散剂混合以获得分散液浆体的处理;将分散液浆体加热至高于离型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并且使受热的浆体通过高压下的放出碰撞或放出冲击而乳化来制备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的处理;将体积平均粒度大于1.5μm或者大于约1.5μm的离型剂颗粒从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中分离出来的处理;将体积平均粒度是1.5μm以下或者约1.5μm以下的经分离的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着色剂的分散液和粘合树脂颗粒的分散液混合并聚集以获得聚集体的处理;以及在等于或高于粘合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使所获得的聚集体融合并聚结以获得调色剂颗粒的融合聚结处理。
在分离处理中,利用离心式分离装置而对制备出的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进行例如离心分离处理,从而将离型剂颗粒分离成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和粒度大于1.5μm的离型剂颗粒。在离心分离之后,提取所获得的上层清液,即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并将其用作后续处理步骤中的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由于进行分离的条件随所使用的离型剂的种类和粒度分布而不同,所以尽管可以适当地选择离心力,然而最好是通过施加500G~1,000G的离心力来进行分离。
上述制造方法包括将体积平均粒度大于1.5μm的离型剂颗粒从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中分离出来的处理,因此能够防止粒度与调色剂颗粒的粒度相同或者接近且既不包含着色剂也不包含粘合树脂的无着色离型剂颗粒混入最终获得的调色剂中。
<静电图像显影剂>
根据如上所述制造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的方法获得的调色剂用作静电潜像显影剂。对这样的显影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该显影剂包含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即可,并且该显影剂可以顺应预期用途而采用合适的化学成分。当单独使用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时,显影剂制备为单组分的静电潜像显影剂;而当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与载体组合使用时,显影剂制备为双组分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载体不受特别的限制,并且是本身已经公知的载体。
这样的载体的实例包括下列涂布树脂的载体。具体地说,载体的芯部颗粒的实例包括常用的铁粉、重构的(reconstituted)铁氧体、重构的磁铁矿等,并且这样的芯部颗粒的平均粒度在约30μm~200μm的范围内。用来对芯部颗粒进行涂布的树脂的实例包括选自如下群组的两种或更多种单体的共聚物,该群组包括例如苯乙烯、p-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类;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α-亚甲基脂肪族一元羧酸;例如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等含氮的丙烯酸酯;例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等乙烯基腈;例如2-乙烯基吡啶和4-乙烯基吡啶等乙烯基吡啶;例如乙烯基甲基醚和乙烯基异丁基醚等乙烯基醚;例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例如乙烯和丙烯等聚烯烃;例如甲基硅酮和甲基苯基硅酮等硅酮;例如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和六氟乙烯等含氟的乙烯基单体;包含双酚、乙二醇等的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以及聚醚树脂。在这些树脂中,通过使包含可聚合单体的芳香环聚合而获得的树脂相对于其他树脂是优选的。这是由于我们认为通过使包含可聚合单体的芳香环聚合而获得的树脂可以在随同调色剂进行静电充电时容易地保持其芳香环中的静电;因此,即使当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在显影剂中的比例增大时,也可以对在无着色离型剂颗粒上产生的数量过大的静电电荷进行控制。目前优选的树脂是通过使包括苯乙烯的可聚合单体聚合而获得的树脂,苯乙烯的芳香环部分容易与调色剂直接接触。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上述物质中的两者或更多者的组合来使用。相对于载体,所涂布的树脂的量大致在0.1重量份~10重量份或者约0.1重量份~约10重量份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该量在0.5重量份~3.0重量份或者约0.5重量份~约3.0重量份的范围内。为了制造载体,可以使用加热式捏合机、加热式亨舍尔(Henschel)混合机、UM混合机等,并且可以根据所涂布的树脂的量使用加热式流化翻转床、加热式窑炉等。
另外,静电潜像显影剂中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和载体之间的混合比例不受特别的限制,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用途适当地选择该混合比例。
<图像形成装置>
接下来,在下文中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描述。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利用图像形成方法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实例的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中,在外壳400内部沿着中间转印带409彼此并列布置有四个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401d。对于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401d,可以将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设计为形成例如黄色图像,将电子照相感光体401b设计为形成例如品红色图像,将电子照相感光体401c设计为形成例如蓝绿色(青色)图像,并且将电子照相感光体401d设计为形成例如黑色图像。
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401d可以沿着预定方向(沿着基于纸面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沿着电子照相感光体各自旋转的方向设置有充电辊402a~402d、显影单元404a~404d、次转印辊410a~410d和清洁刮板415a~415d。容纳在调色剂盒405a~405d中的四种颜色(即黑色、黄色、品红色和蓝绿色)的调色剂可以分别输送到显影单元404a~404d中,并且一次转印辊410a~410d分别通过中间转印带409与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401d切向接触。
在外壳400内部的预定位置还设置有曝光单元403。曝光单元403构造为利用从自身发射出的光束照射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401d的已充电表面。这样,在使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401d旋转的过程中,依次执行静电充电、曝光、显影、一次转印和清洁操作,并且将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9上以便使调色剂图像彼此叠加。
这里,充电辊402a~402d是这样的充电辊:该充电辊通过感光体的表面与导电部件(充电辊)的表面之间的接触分别对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401d均匀地施加电压,从而对感光体表面进行静电充电以使各个感光体表面具有预定电位(充电处理)。顺便提及,也可以使用利用充电刷、充电膜或者充电管的接触式充电法来执行静电充电处理,以代替本实施例采用的充电辊。作为另外的选择,也可以使用利用电晕管或者格栅电晕管(scorotron)的非接触式充电法来执行静电充电处理。
可以用作曝光单元403的是例如这样的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能够使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401d的表面在来自例如半导体激光器、LED(发光二极管)或者液晶光闸等光源的光下曝光成所需的图像图案。在这些曝光单元中,当使用能够实现非相干光曝光的这种曝光单元时,可以防止在各个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401d中的导电基板和感光层之间显现干涉条纹。
可以通过将常用的显影单元用作显影单元404a~404d来执行显影,该常用的显影单元通过与双组分静电潜像显影剂接触或不接触来执行显影(显影处理)。对这样的显影单元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该显影单元使用双组分显影剂来执行静电图像显影即可,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用途从公知的显影单元中适当地选择显影单元。在一次转印处理中,通过将极性与图像保持部件所保持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一次转印偏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410a~410d上,可以使不同颜色的调色剂依次经历从图像保持部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9上的一次转印。
清洁刮板415a~415d是用于去除转印处理之后附着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的工具。表面被这些刮板清洁过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重复使用。用于清洁刮板的材料的实例包括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等。
中间转印带409在预定张力作用下由驱动辊406、支撑辊408和张紧辊407支撑,并且这些辊的旋转允许中间转印带在不下垂的状态下循环回转。另外,二次转印辊413设置为通过中间转印带409与支撑辊408切向接触。
通过将极性与中间转印部件(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辊413上,可以使调色剂经历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已经在支撑辊408和二次转印辊413之间穿过的中间转印带409利用例如设置在驱动辊406或者静电消除器(在图1中未示出)附近的清洁刮板416来进行表面清洁,然后周而复始地经历后续的图像形成处理。此外,在外壳400内部的预定位置安装有托盘(转印接收介质托盘)411,并且托盘411中的例如纸张等转印接收介质500被逐页地送出,转印接收介质借助于传送辊412传送到中间转印带409和二次转印辊413之间,并进一步传送到彼此切向接触的两个定影辊414之间,然后从外壳400中排出。
<图像形成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方法至少包括下列处理:对图像保持部件进行静电充电的处理;在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潜像的处理;使用电子照相显影剂对潜像保持部件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处理;将经过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一次转印处理;将转印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处理;以及利用加热和加压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处理。上述显影剂是至少包含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的显影剂。并且上述显影剂可以是单组分类型或者双组分类型。
可以将用于图像形成方法的公知处理应用于前述各个处理。
可以用作潜像保持部件的是例如电子照相感光体或者介电记录材料。在使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情况下,用电晕管充电器、接触式充电器等对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均匀地充电,然后将该表面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潜像形成处理)。接下来,通过使表面上形成有显影剂层的显影辊与静电潜像接触或者接近而使调色剂颗粒附着到静电潜像上,从而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处理)。利用电晕管充电器等将如此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例如纸张等转印接收材料的表面上(转印处理)。此外,根据需要使用定影单元对转印在转印接收材料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热定影,从而形成最终的调色剂图像。
另外,尽管在使用定影单元进行热定影时,为了防止偏移等问题而向普通定影单元中的定影部件输送离型剂,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单元并不需要输送离型剂,并且允许执行无油定影。
对于向作为在热定影时使用的定影部件的辊或带的表面输送离型剂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作为输送方法:即,使用经液体离型剂浸渍的垫片的垫片法、网膜法、辊子法、非接触式喷淋法(喷射法)等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使用网膜法和辊子法是有利的。使用这些方法的有利之处在于:可以均匀地输送离型剂,并且容易控制离型剂的输送速率。顺便提及,为了利用喷淋法将离型剂均匀地输送到定影部件的整个表面上,需要使用例如刮板等额外的工具。
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的转印接收材料(记录材料)的实例包括在电子照相式复印机和打印机中使用的普通纸、以及OHP纸。
[实例]
下面,将参考下列实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不应当认为这些实例限制了本发明的范围。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例中,进行了如下各种测量。
测量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的方法
下面,描述对粒径(也称为粒度)和粒径分布(也称为粒度分布)的测量。
当待测颗粒的粒径是2μm或更大时,所使用的测量装置是库尔特粒度分析计数仪(Coulter Multisizer)II(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并且所使用的电解溶液是ISOTON-II(由Beckman Coulter,Inc.制造)。
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如下:将0.5mg~50mg的测量样品添加到2ml的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钠)的5%水溶液中,并且进一步添加到100ml的电解溶液中。
借助超声分散机对内部悬浮有测量样品的电解溶液执行大约1分钟的分散处理,并且使用将100μm孔作为孔径的库尔特粒度分析计数仪II来测量2μm~60μm范围内的颗粒的粒度分布,从而确定体积平均分布和数均分布(number-average distribution)。这里测量出的颗粒数目是50,000个。
此外,调色剂的粒度分布通过如下方法来确定。针对所测量出的粒度分布被划分成的粒度范围(区间)来标绘从较小粒度开始的体积累积分布。与16%的累积量对应的累积体积粒度定义为D16v,而与50%的累积量对应的累积体积粒度定义为D50v。此外,与84%的累积量对应的累积体积粒度定义为D84v。
本发明中的体积平均粒度是D50v,并且可以根据如下表达式来计算体积平均粒度指数GSDv:
表达式:GSDv={(D84v)/(D16v)}0.5
另一方面,当待测颗粒的粒径小于2μm时,使用激光衍射粒度分布分析仪(型号LA-700,由HORIBA,Ltd.制造)来对其进行测量。至于测量方法,在固体含量为约2g的分散液的状态下制备样品,并且向其添加离子交换水以得到约40ml的总体积。该分散液被放入到小槽中直到达到合适的浓度为止,并且当等待经过2分钟之后小槽中的浓度差不多稳定时进行测量。如此获得的各个区间的体积平均粒度从较小的体积平均粒度开始累积,并且将累积量达到50%的点当作体积平均粒度。
另外,在对例如外部添加剂等粉末进行测量的情况下,通过将2g的粉末样品添加到50ml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钠)的5%水溶液中并借助超声分散机(1,000Hz)对混合物执行2分钟的分散处理来制备测量样品,并且根据与上述分散液相同的方法来对测量样品进行测量。
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
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DSC(差示扫描热量计)测量来确定,并且利用根据ASTMD 3418-8所测量出的主要成分最大峰值来评价。
对于主要成分最大峰值的测量,可以使用来自Perkin Elmer,Inc.的DSC-7。利用铟和锌的熔化温度来对该装置中的传感部分进行温度校正,并且利用铟的熔化热来校正热量。以铝制的平底锅为例,将没有装入样品的平底锅设定为基准,并且以10℃/分钟的温升速率来进行测量。
调色剂的树脂颗粒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量方法
分子量分布测量在下列条件下进行。将装置HLC-8120 GPC,SC-8020(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用于GPC,并且使用由TSK凝胶、Super HM-H制成的测得内径为6.0mm、高度为15cm的两个柱体(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此外,将THF(四氢呋喃)用作洗脱剂。在样品浓度为0.5%、流速为0.6ml/分钟、所注入的样品量为10μl并且测量温度为40℃的实验条件下,使用IR检测器来进行实验。另外,根据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符合TSK标准的聚苯乙烯标准样品:A-500、F-1、F-10、F-80、F-380、A-2500、F-4、F-40、F-128和F-700共10个样品来做出标定曲线。
无着色离型剂颗粒的数目
利用安装在Hitachi制造的电子显微镜S4100上的能量分散式X射线分析仪EMAX型号6923H(由HORIBA,Ltd.制造)来对观察到的整个调色剂图像进行拍摄,并且对从拍摄到的图像中任意挑出的约5,000个颗粒进行图像分析。更具体地说,在800倍的放大倍率下观察这些颗粒,并且寻找满足如下条件的颗粒:这种颗粒是无着色颗粒,并且其粒度是调色剂颗粒的D50值的0.8倍~1.2倍,其中,D50定义为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度。顺便提及,对于无着色颗粒,使用能量分散式X射线分析仪(EDX)进一步分析包含在颗粒表面中的元素,从而将表面上仅仅检测到碳和氢制剂的无着色颗粒识别为无着色离型剂颗粒。另外,将调色剂的D50值赋予一个小数位,并且通过对第二小数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而将在该D50值的0.8倍~1.2倍范围内的粒度赋予一个小数位。
下面,给出本发明中的更多具体比较例和实例的说明,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应当认为这些实例限制本发明的要旨。此外,在下列说明中,如果没有另外指明,则所有的份都是指重量份。
<调色剂的制造实例及对显影剂的评价>
粘合树脂颗粒的分散液的制备
将370重量份的离子交换水和0.3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加入到聚合槽中,并且在利用搅拌将其混合时,将温度升高至75℃。另一方面,在乳化槽中加入下列成分,并且通过利用搅拌将这些成分混合来制成乳液。
离子交换水      170重量份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ONIPOLE 400,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的产品)
                2重量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SC,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的产品)
               3重量份
苯乙烯         280重量份
丙烯酸正丁酯   120重量份
β-羧乙基丙烯酸酯(在下文中还称为“β-CEA”)
                           11重量份
十二烷硫醇                 6重量份
二丙烯酸-1,10-癸二醇酯    1.5重量份
在聚合槽的温度稳定时,在10分钟内向反应槽中添加2wt%(重量百分比)的制备出的乳液,然后在10分钟内向反应槽中添加用离子交换水稀释5倍的5重量份的过硫酸铵,然后按照现状再保持20分钟。在此之后,在3个小时内向反应槽中添加乳液的其余部分。在添加过程结束之后,再将反应混合物保持另外3个小时以便完成反应。这样,制备出粘合树脂颗粒的分散液。所获得的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35,000并且体积平均粒度是210nm。
离型剂分散液(A)的制备
POLYWAX 655(烃类化合物,Baker Petrolite Corp.的产品)
                           30重量份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ANIZOLB50,KAO Corporation的产品)
                           2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70重量份
将这些成分加热到高至120℃,利用高压均质器在50MPa的压力下进行处理,并立即进行冷却,从而获得离型剂的预分散液。利用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作用,以800G的离心力对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执行10分钟的离心处理。此后,提取出占据全部上层清液的体积的50%的上层清液,并且将提取出的包含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的上层清液指定为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A)。所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205nm。烃类化合物POLYWAX 655是聚乙烯蜡,并且数均分子量是655,熔化温度是99℃。
离型剂分散液(B)的制备
利用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作用,以800G的离心力对在与离型剂颗粒的分散剂(A)的制备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同样的组合物制备出的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执行5分钟的离心处理。此后,提取出占据全部上层清液的体积的50%的上层清液,并且将提取出的包含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的上层清液指定为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B)。所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216nm。
离型剂分散液(C)的制备
利用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作用,以800G的离心力对在与离型剂颗粒的分散剂(A)的制备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同样的组合物制备出的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执行2分钟的离心处理。此后,提取出占据全部上层清液的体积的60%的上层清液,并且将提取出的包含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的上层清液指定为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C)。所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223nm。
离型剂分散液(D)的制备
利用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作用,以500G的离心力对在与离型剂颗粒的分散剂(A)的制备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同样的组合物制备出的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执行2分钟的离心处理。此后,提取出占据全部上层清液的体积的75%的上层清液,并且将提取出的包含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的上层清液指定为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D)。所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231nm。
离型剂分散液(E)的制备
利用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作用,以800G的离心力对在与离型剂颗粒的分散剂(A)的制备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同样的组合物制备出的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执行1分钟的离心处理。此后,提取出占据全部上层清液的体积的80%的上层清液,并且将提取出的包含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的上层清液指定为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E)。所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237nm。
离型剂分散液(F)的制备
利用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作用,以200G的离心力对在与离型剂颗粒的分散剂(A)的制备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同样的组合物制备出的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执行2分钟的离心处理。此后,提取出占据全部上层清液的体积的80%的上层清液,并且将提取出的包含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的上层清液指定为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F)。所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242nm。
离型剂分散液(G)的制备
利用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作用,以200G的离心力对在与离型剂颗粒的分散剂(A)的制备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同样的组合物制备出的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执行1分钟的离心处理。此后,提取出占据全部上层清液的体积的85%的上层清液,并且将提取出的包含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的上层清液指定为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G)。所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244nm。
离型剂分散液(H)的制备
在与离型剂颗粒的分散剂(A)的制备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同样的组合物制备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不进行任何分离处理,将离型剂的这种预分散液指定为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H)。所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247nm。
离型剂分散液(J)的制备
巴西棕榈蜡(酯类化合物,TOA KASEI Co.,Ltd.的产品)
                           30重量份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ANIZOL B50,KAO Corporation的产品)
                           2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70重量份
将这些成分加热到高至120℃,利用高压均质器在50MPa的压力下进行处理,并立即进行冷却,从而获得离型剂的预分散液。利用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作用,以800G的离心力对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执行10分钟的离心处理。此后,提取出占据全部上层清液的体积的50%的上层清液,并且将提取出的包含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的上层清液指定为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J)。所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205nm。所使用的巴西棕榈蜡是熔化温度在80℃~86℃范围内的一种蜡。
离型剂分散液(K)的制备
FT105(烃类化合物,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
                           30重量份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ANIZOLB50,KAO Corporation的产品)
                           2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70重量份
将这些成分加热到高至120℃,利用高压均质器在50MPa的压力下进行处理,并立即进行冷却,从而获得离型剂的预分散液。利用离心分离装置的离心作用,以800G的离心力对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执行10分钟的离心处理。此后,提取出占据全部上层清液的体积的50%的上层清液,并且将提取出的包含粒度为1.5μm以下的离型剂颗粒的上层清液指定为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K)。所获得的离型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是205nm。所使用的FT 105是熔化温度为105℃的烃类化合物。
<着色剂颗粒的分散液的制备>
蓝绿色着色剂分散液(1)的制备
C.I.颜料蓝15:3(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Co.,Ltd.的产品)
                                30重量份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DAI-ICHI KOGYO SEIYAKUCo.,Ltd.的产品)
                                3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70重量份
将这些成分混合在一起并使其通过超声分散机10次,从而获得蓝绿色着色剂颗粒的分散液(1)。经过分散的颜料的数均粒度(number-average particle size)是130nm。
黑色着色剂分散液(2)的制备
炭黑(REGAL 330,Cabot Corporation的产品,一次粒子粒度(primary particle size):25nm,BET比表面积:94m2/g)
                                90重量份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SC,DAI-ICHI KOGYOSEIYAKU Co.,Ltd.的产品)
                                10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240重量份
通过在与蓝绿色着色剂分散液的制备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将这些成分混合在一起并使其分散来制备黑色着色剂分散液(2)。黑色着色剂分散液中的着色剂的数均粒度是150nm。
黄色着色剂分散液(3)的制备
C.I.颜料黄74(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Mfg.Co.,Ltd.的产品)
                            50重量份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DAI-ICHI KOGYO SEIYAKUCo.,Ltd.的产品)
                            5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195重量份
利用ULTIMIZER(由Sugino Machine Limited制造)将这些成分混合在一起并执行10分钟的分散处理,从而制备出数均粒度为168nm的黄色着色剂分散液(3)。
品红色着色剂分散液(4)的制备
C.I.颜料红122(Clariant Corporation的产品)
                            50重量份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EOGEN RK,DAI-ICHI KOGYO SEIYAKUCo.,Ltd.的产品)
                            6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200重量份
利用ULTIMIZER(由Sugino Machine Limited制造)将这些成分混合在一起并执行10分钟的分散处理,从而制备出数均粒度为185nm且固体含量为23.5重量份的品红色着色剂分散液(4)。
<调色剂1a、1b、1c和1d的制造>
在反应槽中加入下列成分并且利用搅拌将这些成分充分地混合在一起。
离子交换水                 300重量份
粘合树脂颗粒的分散液       159重量份
蓝绿色着色剂分散液(1)      20重量份
离型剂分散液(A)            21重量份
然后,逐渐地添加15重量份的作为絮凝剂的聚氯化铝的1%水溶液,并同时借助ULTRA TURRAX向所得到的混合物施加切力。这里,随着所添加的絮凝剂的量增大,如此形成的浆体的粘度升高,因此在添加过程结束之后,增加ULTRA TURRAX的转数并且进一步执行10分钟的分散处理。
在充分搅拌的情况下使这种浆体的温度逐渐升高并在48℃的温度下保持2个小时,此时聚集体颗粒的平均粒度变为5.1μm。进一步在5分钟内向浆体逐渐地添加60重量份的树脂颗粒的分散液并允许保持1个小时,从而使聚集体颗粒的平均粒度达到5.5μm。然后,通过将反应槽中的pH值调节为7.0、使温度逐渐升高到95℃并且将该温度保持3个小时来进行聚集体颗粒的聚结。此后,将通过聚结获得的物质冷却至40℃、进行清洗并干燥,从而获得平均粒度为5.5μm的蓝绿色调色剂1a。发现存在于调色剂1a的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4.4μm~6.6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7。
可以以与制造蓝绿色调色剂1a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制造黑色调色剂1b、黄色调色剂1c和品红色调色剂1d,只是需要分别用黑色着色剂分散液(2)、黄色着色剂分散液(3)和品红色着色剂分散液(4)代替蓝绿色着色剂分散液(1)。与蓝绿色调色剂1a的情况样,调色剂1b、1c和1d的体积平均粒度均为5.5μm。另外,发现存在于各种调色剂1b、1c和1d的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4.4μm~6.6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分别是6、4和7。
<调色剂2的制造>
依照制造调色剂1a的情况来制造调色剂2,只是需要使用离型剂分散液(B)来代替离型剂分散液(A)。所获得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度是6.0μm,并且发现存在于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4.8μm~7.2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12。
<调色剂3的制造>
依照制造调色剂1a的情况来制造调色剂3,只是需要使用离型剂分散液(C)来代替离型剂分散液(A)。所获得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度是4.6μm,并且发现存在于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3.7μm~5.5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18。
<调色剂4的制造>
依照制造调色剂1a的情况来制造调色剂4,只是需要使用离型剂分散液(D)来代替离型剂分散液(A)。所获得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度是5.8μm,并且发现存在于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4.6μm~7.0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28。
<调色剂5的制造>
依照制造调色剂1a的情况来制造调色剂5,只是需要使用离型剂分散液(E)来代替离型剂分散液(A)。所获得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度是5.6μm,并且发现存在于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4.5μm~6.7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33。
<调色剂6的制造>
依照制造调色剂1a的情况来制造调色剂6,只是需要使用离型剂分散液(F)来代替离型剂分散液(A)。所获得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度是5.8μm,并且发现存在于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4.6μm~7.0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48。
<调色剂7的制造>
依照制造调色剂1a的情况来制造调色剂7,只是需要使用离型剂分散液(G)来代替离型剂分散液(A)。所获得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度是6.0μm,并且发现存在于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4.8μm~7.2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54。
<调色剂8的制造>
依照制造调色剂1a的情况来制造调色剂8,只是需要使用离型剂分散液(H)来代替离型剂分散液(A)。所获得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度是6.0μm,并且发现存在于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4.8μm~7.2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72。
<调色剂9的制造>
依照制造调色剂1a的情况来制造调色剂9,只是需要使用离型剂分散液(J)来代替离型剂分散液(A)。所获得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度是6.4μm,并且发现存在于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5.1μm~7.7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11。
<调色剂10的制造>
依照制造调色剂1a的情况来制造调色剂10,只是需要使用离型剂分散液(K)来代替离型剂分散液(A)。所获得的调色剂的平均粒度是5.6μm,并且发现存在于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4.5μm~6.7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15。
<调色剂11的制造>
将反应槽的内部温度调节为15℃,并且在反应槽中加入下列成分并利用搅拌将这些成分充分地混合在一起。
离子交换水                300重量份
粘合树脂颗粒的分散液      159重量份
蓝绿色着色剂分散液(1)     20重量份
离型剂分散液(A)           21重量份
然后,逐渐地添加30重量份的作为絮凝剂的氯化铝的2%水溶液,并同时借助ULTRA TURRAX向所得到的混合物施加切力。在添加过程结束之后,进一步执行10分钟的分散处理。
在充分搅拌的情况下使如此制成的浆体的温度逐渐升高并在28℃的温度下保持2个小时,此时聚集体颗粒的平均粒度变为1.6μm。进一步在5分钟内向浆体逐渐地添加60重量份的树脂颗粒的分散液并允许保持1个小时。然而,聚集体颗粒的平均粒度仍然是1.6μm。然后,通过将反应槽中的pH值调节为7.0、使温度逐渐升高到95℃并且将该温度保持3个小时来进行聚集体颗粒的聚结。此后,将通过聚结获得的物质冷却至40℃、进行清洗并干燥,从而获得平均粒度为1.8μm的调色剂11。发现存在于调色剂11的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1.4μm~2.2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57。
<调色剂12的制造>
利用与获得调色剂11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来获得平均粒度为2.2μm的调色剂12,只是需要将保持2个小时28℃的温度改为保持2个小时32℃的温度。发现存在于这种调色剂12的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1.8μm~2.6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28。
<调色剂13的制造>
利用与获得调色剂11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来获得平均粒度为3.4μm的调色剂13,只是需要将保持2个小时28℃的温度改为保持2个小时38℃的温度。发现存在于这种调色剂13的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2.7μm~4.1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16。
<调色剂14的制造>
利用与获得调色剂11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来获得平均粒度为4.2μm的调色剂14,只是需要将添加30重量份的氯化铝的2%水溶液改为添加15重量份的聚氯化铝的1%水溶液,并且将保持2个小时28℃的温度改为保持2个小时40℃的温度。发现存在于这种调色剂14的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3.4μm~5.0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9。
<调色剂15的制造>
利用与获得调色剂14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来获得平均粒度为6.8μm的调色剂15,只是需要将所添加的聚氯化铝的1%水溶液的量由15重量份改为20重量份,并将保持2个小时40℃的温度改为保持3个小时53℃的温度。发现存在于这种调色剂15的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5.4μm~8.2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7。
<调色剂16的制造>
利用与获得调色剂14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来获得平均粒度为7.8μm的调色剂16,只是需要将所添加的聚氯化铝的1%水溶液的量由15重量份改为20重量份,并且将保持2个小时40℃的温度改为保持3个小时57℃的温度。发现存在于这种调色剂16的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6.2μm~9.4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6。
<调色剂17的制造>
利用与获得调色剂14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来获得平均粒度为8.2μm的调色剂17,只是需要将所添加的聚氯化铝的1%水溶液的量由15重量份改为20重量份,并且将保持2个小时40℃的温度改为保持3个小时58℃的温度。发现存在于这种调色剂17的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的粒度在6.6μm~9.8μm范围内的离型剂颗粒的数目是4。
显影剂1a~17的制备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利用如下方式来制备:以100重量份调色剂样品对1.8重量份二氧化硅的比例将二氧化硅颗粒(R972,NipponAerosil Co.,Ltd.的产品)作为外部添加剂添加到各个调色剂样品(即调色剂1a~17)中,然后利用亨舍尔(Henschel)混合机将它们混合。随后,将8重量份的如此制备出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与100重量份的载体颗粒(平均粒度:35μm)混合,载体颗粒是通过用基于铁氧体颗粒的1.5wt%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重量平均分子量:80,000,由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 Co.,Ltd.制造)涂布铁氧体颗粒而制备出的。这样,可以制备出双组分显影剂。
(评价方法)
将进行了调试的DocuCentre Color f450(Fuji Xerox Co.,Ltd.的产品)用作进行评价的装置。将利用各个调色剂样品(即调色剂1a~17)制备为显影剂样品的显影剂放置到显影装置中,并且将处理速度调节为210mm/秒。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相继10,000页纸张的连续运行试验,从而进行评价。具体地说,输出图像的生成被设计成:将以4g/m2的调色剂承载量覆盖整个纸张表面的紧密图像输出到第1页纸张上,在此之后做出99页纸张的空白复印件,并且在每次100页纸张连续复印操作中调色剂被供给到清洁部分一次,然后进一步将紧密图像再次输出到第101页纸张上。对输出到第10001页纸张上的图像进行图像浓度及条纹的评价。
<图像浓度>
从视觉上检查输出到第10001页纸张上的图像和初始图像之间的差异。按照下列基准评定为A~C的情况是可接受的。另外,就输出到第10001页纸张上的图像来说,对下面所提到的条纹发展到不可接受的程度的情况不进行图像浓度评价。
A……没有观察到图像浓度的降低
B……观察到图像浓度的少许降低,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出现问题
C……观察到图像浓度的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这种程度在可接受的限度之内
D……观察到图像浓度的显著降低,并且其程度超过了可接受的限度
<条纹评价>
从视觉上检查输出到第10000页纸张上的空白图像和输出到第10001页纸张上的紧密图像来检查图像和感光体上的条纹,并且按照下列基准对图像进行评价。另外,将评定为A~C的情况认为是可接受的。
A……没有观察到条纹
B……在感光体上观察到条纹,但是图像上没有出现条纹
C……在空白图像或者紧密图像上观察到少量条纹,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出现问题
D……在空白图像或者紧密图像上明显地观察到条纹
Figure GSA00000027137100301
Figure GSA00000027137100311
本发明的合适应用包括应用于例如利用电子照相法的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8)

1.一种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包括:
调色剂颗粒,其包含粘合树脂、着色剂和离型剂,并且所述调色剂颗粒的D50在2.0μm~8.0μm的范围内,D50表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以及
无着色离型剂颗粒,
其中,在所述无着色离型剂颗粒之中,体积平均粒度在D50值的0.8倍~1.2倍的范围内的那些无着色离型剂颗粒按照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占据50个以下的比例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离型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500~5,000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离型剂的熔化温度在60℃~100℃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离型剂是烃类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着色剂是C.I.颜料黄7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着色剂是C.I.颜料红1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着色剂是C.I.颜料蓝1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粘合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20,000~40,000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其中,
所述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度在3μm~7μm的范围内。
10.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以及
载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
所述载体涂布有涂料用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其中,
基于所述载体,所述涂料用树脂的量在0.1重量份~10重量份的范围内。
13.一种制造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的方法,包括:
将离型剂和分散剂混合以获得分散液浆体;
将所述分散液浆体加热至高于所述离型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并且使受热的浆体通过高压下的放出碰撞或者放出冲击而乳化来制备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
将体积平均粒度大于1.5μm的离型剂颗粒从所述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中分离出来;
将体积平均粒度是1.5μm以下的经分离的离型剂颗粒的分散液、着色剂的分散液、和粘合树脂颗粒的分散液混合并聚集以获得聚集体;以及
在等于或高于所述粘合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使所获得的聚集体融合并聚结以获得调色剂颗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的方法,其中,
利用离心分离方法,从所述离型剂颗粒的预分散液中分离出体积平均粒度大于1.5μm的离型剂颗粒。
15.一种调色剂盒,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16.一种处理盒,包括:
选自由如下群组的至少一个部件,所述群组包括:
潜像保持部件;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潜像保持部件进行静电充电;
曝光单元,其对经过静电充电的所述潜像保持部件进行曝光以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潜像保持部件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以及
清洁单元,其去除残留在所述潜像保持部件上的调色剂。
17.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对感光体进行静电充电;
对经过静电充电的所述感光体进行曝光以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潜像;
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显影图像;
将所述显影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以及
通过加热将调色剂定影在定影基材上,
其中,所述调色剂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潜像保持部件上形成潜像;
显影单元,其使用静电图像显影剂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在置入或者不置入中间转印部件的情况下将经过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收材料上;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转印接收材料上,
其中,所述静电图像显影剂是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剂。
CN201010120363.0A 2009-08-21 2010-02-20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 Active CN101995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2165 2009-08-21
JP2009192165A JP2011043696A (ja) 2009-08-21 2009-08-21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5780A true CN101995780A (zh) 2011-03-30
CN101995780B CN101995780B (zh) 2014-03-12

Family

ID=43605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0363.0A Active CN101995780B (zh) 2009-08-21 2010-02-20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68948B2 (zh)
JP (1) JP2011043696A (zh)
KR (1) KR101389364B1 (zh)
CN (1) CN1019957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3452A (zh) * 2011-07-06 2011-11-16 邯郸汉光办公自动化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墨粉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4867B2 (en) 2007-12-28 2014-05-27 Liveleaf, Inc. Antibacterial having an extract of pomegranate combined with hydrogen peroxide
US8716351B1 (en) 2012-12-23 2014-05-06 Liveleaf,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gastrointestinal spasms
JP6708401B2 (ja) 2015-12-04 2020-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10647144B2 (en) * 2018-02-23 2020-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S10635011B2 (en) 2018-04-27 2020-04-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485A (ja) * 2000-05-25 2001-12-07 Seiko Epson Corp トナー
JP2003131430A (ja) * 2000-11-08 2003-05-09 Ricoh Co Ltd 乾式トナー
US20040137356A1 (en) * 2002-12-10 2004-07-15 Masami Tomita Image forming proces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652033A (zh) * 2004-02-06 2005-08-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用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其生产方法和使用其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CN1684005A (zh) * 2004-04-15 2005-10-19 花王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
US20060292474A1 (en) * 2005-06-17 2006-12-28 Yoshihiro Mikuriya Toner, fix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CN1971432A (zh) * 2005-11-24 2007-05-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制备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的方法及静电潜像显影剂
CN101038452A (zh) * 2006-03-17 2007-09-19 株式会社理光 色调剂,使用该色调剂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01063834A (zh) * 2006-04-27 2007-10-31 株式会社理光 静电潜影承载体和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处理盒
US20070299191A1 (en) * 2006-06-22 2007-12-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spersants form waxes
CN101118393A (zh) * 2006-08-01 2008-02-06 夏普株式会社 凝聚粒子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4765A (en) * 1990-03-15 1993-09-14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s
JP3115032B2 (ja) 1991-07-06 2000-12-04 コニカ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6132919A (en) 1996-11-06 2000-10-17 Nippon Zeon Co., Ltd. Polymerized toner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JP3246394B2 (ja) 1997-06-10 2002-01-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って作られたトナー、及びそのトナー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方法
JP2000066445A (ja) 1998-05-22 2000-03-03 Nippon Zeon Co Ltd 重合トナ―、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682866B2 (en) 2000-11-08 2004-01-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ry developing
US7135265B2 (en) * 2002-06-10 2006-11-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duction method of toner, toner, and toner producing apparatus
JP4000973B2 (ja) * 2002-09-20 2007-10-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60172217A1 (en) * 2003-03-17 2006-08-03 Hiroto Kidokoro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ment
US20060210903A1 (en) * 2005-03-16 2006-09-21 Masahiro Ohki Toner, develop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7507513B2 (en) * 2005-12-13 2009-03-24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485A (ja) * 2000-05-25 2001-12-07 Seiko Epson Corp トナー
JP2003131430A (ja) * 2000-11-08 2003-05-09 Ricoh Co Ltd 乾式トナー
US20040137356A1 (en) * 2002-12-10 2004-07-15 Masami Tomita Image forming proces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652033A (zh) * 2004-02-06 2005-08-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用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其生产方法和使用其的静电潜像显影剂
CN1684005A (zh) * 2004-04-15 2005-10-19 花王株式会社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色调剂
US20060292474A1 (en) * 2005-06-17 2006-12-28 Yoshihiro Mikuriya Toner, fix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CN1971432A (zh) * 2005-11-24 2007-05-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制备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的方法及静电潜像显影剂
CN101038452A (zh) * 2006-03-17 2007-09-19 株式会社理光 色调剂,使用该色调剂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01063834A (zh) * 2006-04-27 2007-10-31 株式会社理光 静电潜影承载体和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处理盒
US20070299191A1 (en) * 2006-06-22 2007-12-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spersants form waxes
CN101118393A (zh) * 2006-08-01 2008-02-06 夏普株式会社 凝聚粒子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3452A (zh) * 2011-07-06 2011-11-16 邯郸汉光办公自动化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墨粉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68948B2 (en) 2013-10-29
JP2011043696A (ja) 2011-03-03
US20110045395A1 (en) 2011-02-24
KR101389364B1 (ko) 2014-04-28
KR20110020159A (ko) 2011-03-02
CN101995780B (zh)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41003B2 (ja)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CN101981514B (zh)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979349B (zh) 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剂
KR20130030183A (ko)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정전하상 현상제, 토너 카트리지,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CN101995780B (zh)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
JP2004109939A (ja)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N101676807B (zh) 调色剂及其制备工艺、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
US935455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1859079B (zh) 品红色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的制法、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
JP2008015023A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57676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carri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CN101859078B (zh) 黄色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的制法、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
JP2001242659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用トナー
JP4103694B2 (ja) 電子写真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271638A (ja) 画像形成方法、補給用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9389527B2 (en) Inorganic particle,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develop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40646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
JP2014142484A (ja) 非磁性一成分トナー、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184997A1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carri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US954725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WI536129B (zh) Electrostatic char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ing cartridge
JP2004226454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5195005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5353146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10072465A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用現像剤、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