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6807B - 调色剂及其制备工艺、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及其制备工艺、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76807B CN101676807B CN2009101743956A CN200910174395A CN101676807B CN 101676807 B CN101676807 B CN 101676807B CN 2009101743956 A CN2009101743956 A CN 2009101743956A CN 200910174395 A CN200910174395 A CN 200910174395A CN 101676807 B CN101676807 B CN 1016768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particle
- image
- resin
- g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03G9/0806—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whereby chemical synthesi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oner components takes pla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7—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e.g. degree of sphericit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26—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包含:调色剂颗粒,其含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以及防粘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并且在每5,000个所述调色剂颗粒中,所述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中的体积平均粒径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D50的1.5倍或更高的颗粒个数为30个或更少,其中D50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潜像显影剂、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备工艺、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法及其他方法中经由静电潜像将图像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已广泛地用于各种应用中。在这些方法中,通过经由充电步骤、曝光步骤等,使用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在下文中也简称作“调色剂”)对潜像进行显影,并进一步经由转印步骤、定影步骤等,从而使用于电子照相法的感光体(潜像承载体,在下文中某些情况下称作“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
作为此调色剂的制备工艺(方法),已知的有捏合-粉碎工艺和乳化-聚合-聚集工艺。前者捏合-粉碎工艺提供具有相对宽粒径分布和不规则形状的调色剂颗粒,因此,此工艺不能提供充分的性能保持特性。
另一方面,乳化-聚合-聚集工艺为这样的一种工艺:即,形成颗粒尺寸直径与调色剂颗粒相当的聚集颗粒,然后加热使其融合以形成调色剂颗粒。此外,通过从内层到其表面层对调色剂颗粒进行自由的控制,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颗粒结构。
关于这些技术,制备树脂颗粒的工艺对由乳化-聚合-聚集工艺获得的调色剂颗粒的特性产生很大影响,并且已提出(例如)通过抑制粗糙成分的生成从而控制粒径分布。例如,参见专利文献JP-A-2006-001981。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在具有与调色剂颗粒相同或近似的粒径且不包含着 色剂和防粘剂的粘结剂树脂颗粒(在下文中,称作“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存在于调色剂中的情况下,这种存在于调色剂中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很难用于显影,这样其容易剩余在显影装置内。另一方面,在不具有微流收集系统(trickle collection system)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存在于调色剂中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难以用于显影,因此长期图像输出会导致其剩余量增加,结果使得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最后造成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显影:即,所包含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含量要高于普通调色剂组成中的粘结剂树脂的含量。这样,(例如)在输出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诸如颜色缺失等图像缺陷的产生变得明显。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限制存在于调色剂中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量,从而使得即使在使用了不具有微流收集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时,也能够抑制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显影装置内调色剂的电荷分布的变化,并且在输出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抑制诸如颜色缺失等图像缺陷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包含:调色剂颗粒,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以及防粘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并且,在每5,000个所述调色剂颗粒中,所述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中的体积平均粒径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D50的1.5倍或更高的颗粒个数为30个或更少,其中D50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形状因子SF1为120或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其包含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调色剂和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在搅拌条件下,将含有用以制备粘结剂树脂的聚合型单体的油相在水相中乳化,以制备含有所述聚合型单体的乳液;在将聚合引发剂添加到所述水相中时,通过高速搅拌使所 述聚合型单体聚合,以制备粘结剂树脂颗粒,其中所述水相中已加入了包含有所述聚合型单体的所述乳液;将其中分散有这样获得的粒径为1μm或更小的所述粘结剂树脂颗粒的粘结剂树脂颗粒分散液、其中分散有着色剂的着色剂分散液、以及其中分散有防粘剂的防粘剂分散液混合,以聚集成包含有所述粘结剂树脂和所述着色剂的、并且具有调色剂粒径的颗粒;以及通过将这样获得的聚集颗粒加热至所述粘结剂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更高的温度,以使其融合,从而形成调色剂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包括:对感光体进行充电;对所述经充电的感光体进行曝光,以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潜像;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显影图像;将所述显影图像转印至转印接受材料上;以及在定影基底上对所述调色剂进行加热定影;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潜像载体上形成潜像;显影单元,其使用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转印单元,其将所述经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接受材料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定影在所述转印接受材料上,其中,所述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为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抑制在输出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的诸如颜色缺失等图像缺陷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更好地抑制在输出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的诸如颜色缺失等图像缺陷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抑制在输出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的诸如颜色缺失等图像缺陷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将聚合引发剂加入包含有聚合型单体的乳液中并通过高速搅拌使聚合型单体聚合,以制备粘结剂树脂颗粒的步骤中,所添加的聚合引发剂广泛地遍布在乳液中。因此,聚合引发剂到达乳液中的胶束,从而引发聚合。这样,与常规聚合 相比,所形成的所谓的种子聚合物的量更多。与进行弱搅拌的情况相比,此工艺可以提供的作为最终产品的粘结剂树脂颗粒具有更窄的粒径分布,并且可以抑制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生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抑制在输出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的诸如颜色缺失等图像缺陷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抑制在输出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的诸如颜色缺失等图像缺陷的发生。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出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制备粘结剂树脂颗粒的装置的一实例的构造示意图,其中该粘结剂树脂颗粒被用于调色剂的制备工艺;以及
图2为示出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例的构造示意图,
附图中
标号200表示图像形成装置,标号400表示外壳,标号401a至401d表示电子照相感光体,标号402a至402d表示充电辊,标号403表示曝光装置,标号404a至404d表示显影装置,标号405a至405d表示调色剂盒,标号406表示驱动辊,标号407表示张紧辊,标号408表示支承辊,标号409表示中间转印带,标号410a至410d表示一次转印辊,标号411表示托盘(用于转印接受材料的托盘),标号412表示传送辊,标号413表示二次转印辊,标号414表示定影辊,标号415a至415d、416表示清洁刮板,并且标号500表示转印接受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备工艺、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在下文中,也称作“调色剂”)包含调色剂颗粒,所述调色剂颗粒含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以及防粘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并且,在每5,000个所述调色剂颗粒中,所述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中的体积平均粒径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D50的1.5倍或更高的颗粒所占的比例为30个颗粒或更少、或为约30个或更少,其中D50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
在根据下文所述的乳化-聚合-聚集工艺,通过乳化聚合制备树脂颗粒的情况下,在向水相中添加油相时形成了各种尺寸的胶束,从而在水相中形成了油相的乳液。在这些胶束中,增溶胶束占大多数,并且当将聚合引发剂添加到此水相中时,由聚合引发剂生成的自由基到达增溶胶束,从而引发了聚合。此外,乳化聚合在增溶胶束中进行,由乳化油滴供给聚合型单体,粘结剂树脂颗粒生长,这样便可以获得其中树脂颗粒分散在水相中的树脂颗粒分散液。乳化油滴尺寸相对较大,因此通过将油滴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可以获得这样的树脂颗粒分散液,其中该树脂颗粒分散液包含分散于其中的具有均匀粒径的树脂颗粒。然而,当扩散状态变得不稳定时,乳化油滴数量增加,并且自由基进入油滴中的概率增加。这种进入概率的增加导致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形成。很难从树脂颗粒分散液中移除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另外,在通过乳化-聚合-聚集工艺制备调色剂时,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也会保持这样的状态,因此其会存留在调色剂中。随着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与调色剂颗粒的比值的增加,易于在下述这样的图像中出现诸如颜色缺失之类的问题,所述图像为:在该图像上,一个调色剂颗粒的定影易于呈现很大的影响,例如半色调图像。
这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添加聚合引发剂时的搅拌速度高于常规的搅拌速度,从而在使乳化油滴数量减少的同时,使得聚合引发剂广泛地遍布于乳液中,以将聚合引发剂广泛地传送到增溶胶束中,这样,比常规工艺制造了更多的所谓的种子聚合物。结果 与使用弱搅拌的情况相比,最终获得的树脂颗粒具有更窄的粒径分布,这有助于抑制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生成。
因此,难以用于显影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存在比率大大低于常规调色剂,并且即使在(例如)不具有微流收集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长时间图像输出后,剩余在显影装置内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量也会降低。结果便抑制了显影装置内调色剂的电荷分布的变化。这样,当调色剂包含有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并且该调色剂已长时间用于输出图像时,即使使用这样的调色剂来对输出的半色调图像进行显影时,也能够抑制诸如颜色缺失等图像缺陷。
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数量为30个或更少、或为约30个或更少,与常规调色剂相比,这有助于降低调色剂中难以用于显影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存在比率。这样,(例如)在不具有微流收集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装置内调色剂的电荷分布变化得到了抑制,并且在输出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诸如颜色缺失等图像缺陷的产生得以抑制。更优选地,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数量为10个或更少、或为约10个或更少。关于存在于调色剂中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数量,更小的数量是更优选的,0是最优选的。然而,即使当采用高速搅拌以进行乳化聚合时,也极少会出现聚合引发剂完全均匀地分布以同时生成种子聚合物的情况。因此,其数量为0是不切实际的。
而且,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指定为调色剂颗粒的D50的1.5倍或更高的原因是,与具有较大粒径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相比,体积平均粒径小于调色剂颗粒的D50的1.5倍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更容易用于显影,因此,即使在不具有滴流收集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装置内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与调色剂颗粒的比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样便很少出现颜色缺失的问题。
而且,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形状因子SF1优选为120或更低、或为约120或更低。在用调色剂在感光体上进行显影时、以及在将调色剂从感光体上转印到转印接受材料上时,诸如半色调图像之类 的图像要求均匀性。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在带电性能上不同于调色剂颗粒,因此在显影和转印步骤中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均会对其他调色剂颗粒产生电排斥,因而易于干扰图像。SF1值大于120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更易于具有不均匀的带电性能,因此认为其具有更易于使图像质量发生劣化的倾向。另外,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形状因子SF1更优选为110或更低、或为约110或更低。
可将防粘剂加入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调色剂中。作为所使用的防粘剂,可列举的有(例如):诸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丁烯之类的低分子量聚烯烃;加热时表现出软化温度的有机硅;诸如油酸酰胺、芥酸酰胺、蓖麻油酸酰胺、和硬脂酸酰胺之类的脂肪酸酰胺;诸如巴西棕榈蜡、米蜡、小烛树蜡、日本蜡、和西蒙得木油之类的植物蜡;诸如蜂蜡之类的动物蜡;诸如蒙旦蜡、天然地蜡、纯白地蜡、石蜡、微晶蜡、和费-托石蜡之类的矿物石油蜡;诸如脂肪酸酯、蒙坦尼酸酯、和羧酸酯之类的酯蜡;以及这些防粘剂的改性产品。这些防粘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联合使用。
作为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中的优选防粘剂,从能否赋予含有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半色调图像以良好的防粘性的角度来看,优选诸如聚烯烃等具有低极性的防粘剂,并且,从良好的调色剂对于纸张的防粘性和难以出现光泽不均匀性的观点出发,防粘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至5,000,并且其熔化温度优选为60℃至100℃。如上文所述,由于防粘剂必须在短时间内从调色剂颗粒的内部进入定影部件与图像之间,因此防粘剂优选为上文所列举的类型。
此外,下面将更加详细地说明构成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色剂的各种材料。
作为所使用的粘结剂树脂,列举单体的均聚物或其共聚物,所述单体为:苯乙烯类,如苯乙烯和氯苯乙烯;单烯烃,如乙烯、丙烯、丁烯、和异戊二烯等;乙烯基酯,如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和丁酸乙烯酯等;α-亚甲基脂肪族单羧酸酯(α-methylene aliphatic monocarboxylic acid esters),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辛酯、丙烯 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乙烯基醚,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丁基醚等;乙烯基酮,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己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等。尤其具有代表性的粘结剂树脂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乙烯、和聚丙烯等。此外,进一步列举: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硅树脂、聚酰胺、改性松脂、和石蜡等。
作为用于调色剂的着色剂,作为代表性实例可以列举:诸如天然氧化铁黑和铁素体的磁性粉末、炭黑、苯胺蓝、carcoil Blue、铬黄、群青蓝、杜邦油红、喹啉黄、氯化亚甲基蓝、酞菁蓝、孔雀绿草酸盐、灯烟炭黑、玫瑰红、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57:1、C.I.颜料黄97、C.I.颜料黄17、C.I.颜料蓝15:1以及C.I.颜料蓝15:3。
另外,如果需要的话,可加入诸如内部添加剂、电荷控制剂、无机粉末(无机颗粒)、以及有机颗粒之类的各种成分。内部添加剂的实例包括磁性材料,例如铁素体、天然氧化铁黑、还原铁、诸如钴、锰、以及镍之类的金属、其合金、以及包含这些金属的化合物。电荷控制剂的实例包括:季铵盐化合物;苯胺黑化合物;包含铝、铁或铬的络合物的染料;以及三苯甲烷颜料。而且,为了主要调节调色剂的粘弹性,添加了无机粉末,可以列举通常用作调色剂表面的外部添加剂的那些无机颗粒,例如:氧化铝、二氧化钛、碳酸钙、碳酸镁、磷酸钙、以及氧化铈,在下文中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作为聚集剂,可以优选地使用无机盐和具有二价或更高电荷的金属盐、以及表面活性剂。特别地,从诸如聚集控制性能和调色剂带电性能等特性的角度来看,优选使用金属盐。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至10μm,优选为3μm至9μm,更优选为3μm至8μm。而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调色剂颗粒的数均粒径为3μm至10μm,优选为2μm至8μm。在粒径过小的情况下,颗粒的制备性能变得不稳定, 另外颗粒的带电性能变得不充分,使得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的显影性能发生劣化。另一方面,当粒径过大时,会导致图像的分辨率较低。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调色剂颗粒的制备工艺优选地包括:在搅拌条件下,将含有用以制备粘结剂树脂的聚合型单体的油相在水相中乳化,以制备含有所述聚合型单体的乳液的步骤;在将聚合引发剂添加到所述水相中时,通过高速搅拌使所述聚合型单体聚合,以制备粘结剂树脂颗粒的步骤,其中所述水相中已加入了包含有所述聚合型单体的所述乳液;聚集步骤,将其中分散有这样获得的粒径为1μm或更小、或为约1μm或更小的所述粘结剂树脂颗粒的粘结剂树脂颗粒分散液、其中分散有着色剂的着色剂分散液、以及其中分散有防粘剂的防粘剂分散液混合相互混合,以聚集成包含有所述粘结剂树脂和所述着色剂的、并且具有调色剂粒径的颗粒;以及融合步骤,通过将这样获得的聚集颗粒加热至所述粘结剂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更高的温度,以使其融合,从而形成调色剂。
图1示出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制备调色剂颗粒的工艺中的乳化聚合装置的构造的一个实例。乳化聚合装置为制备用于制备调色剂颗粒的粘结剂树脂颗粒的装置,其配备有:乳化装置10,其中,一种或多种聚合型单体、水、以及表面活性剂(如果需要的话)被乳化;聚合装置20,其中,引发剂被添加到在乳化罐12中制备且包含有聚合型单体的乳液中,以进行乳化聚合并制备粘结剂树脂颗粒;以及蓄水罐30(如果需要的话),其用于存储并静置在聚合罐22中制得的、包含粘结剂树脂颗粒的溶液。
乳化装置10配备有:乳化罐12;搅拌棒15,其装有用于搅拌乳化罐12内的乳液18的搅拌部件16;以及驱动源14,其用以旋转地驱动搅拌棒15。另外,聚合装置20配备有:聚合罐22,从乳化装置10的乳化罐12的底部抽出的乳液经由管19而引入聚合罐22中;搅拌棒25,其装有用于搅拌聚合罐22内的乳化聚合溶液28的搅拌部件26;以及驱动源24,其用以旋转地驱动搅拌棒25。此外,在蓄水罐30中存储有含有粘结剂树脂的溶液,该溶液在聚合罐22中制得,并且经由管29而引入蓄水罐30中。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聚合装置20中,将聚合引发剂添加到包含聚合型单体的乳液18中,并同时进行高速搅拌,以将聚合型单体聚合并制备粘结剂树脂颗粒,其中包含聚合型单体的乳液18被加入到水相中。这里使用的术语“高速搅拌”指的是搅拌速度为通常乳化步骤中所使用的搅拌速度(例如,160rpm至240rpm)的1.5倍或更高。
另外,在聚合工艺中,通常可通过降低搅拌速度来控制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形状。具体而言,通过将高达添加聚合引发剂之前的搅拌速度的1.5倍或更高的搅拌速度降至为添加聚合引发剂之前的搅拌速度的0.9至1.1倍的搅拌速度,可以将形状因子SF1控制为120或更低、或者为约120或更低。
[静电图像显影剂]
由本发明的上述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制备工艺获得的调色剂可以用作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显影剂除了包含有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外,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此显影剂可根据目的的不同而具有适当的成分组成。单独使用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可提供单组分静电图像显影剂,而将调色剂和载体结合使用可提供双组分静电图像显影剂。
对载体不特别限制,并且列举了本身已知的载体。例如,可以使用诸如在(例如)专利文献JP-A-62-39879和JP-A-56-11461中所描述的树脂包覆的载体之类的已知载体。
作为载体的具体实例,列举了下面的树脂包覆的载体。即,作为此载体的核芯颗粒,可以列举(例如):常用的铁粉、铁氧体和成型的磁铁矿,其平均颗粒尺寸粒径为从约30μm至约200μm。作为包覆盖此核芯颗粒的树脂,列举了(例如示例):了,例如苯乙烯类,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α-亚甲基脂肪酸单羧酸类,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含氮丙烯酸类化合物,如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乙烯基腈类,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 腈;乙烯基吡啶类,如2-乙烯基吡啶和4-乙烯基吡啶;乙烯基醚类,如乙烯基甲基醚和乙烯基异丁基醚;乙烯基酮类,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和乙烯基异丙烯基酮;聚烯烃类,如乙烯和丙烯;硅氧烷类,如甲基硅氧烷和甲基苯基硅氧烷;乙烯基含氟单体的共聚物,如偏二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共聚物和六氟丙烯共聚物;由这些单体中的两种或多种构成的共聚物;含有聚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等的硅氧烷树脂;含有双酚、二醇等的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和聚醚树脂。特别优选的为通过将具有芳环的聚合型单体聚合而获得的那些树脂。可以认为原因如下:在对调色剂充电时,通过将具有芳环的聚合型单体聚合而获得的树脂可以容易地在芳香环部分中保持静电,因此,即使当显影剂内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比率增加时,也可以控制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上电荷的过量生成。更优选的是通过将这样的聚合型单体进行聚合而获得的那些树脂,其中所述聚合型单体中包含作为一种聚合型单体的苯乙烯,苯乙烯的芳环部分易于与调色剂直接接触。可以认为原因如下:通过将具有芳环的聚合型单体进行聚合而获得的树脂是优选的。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联合使用。包覆用树脂的量为载体重量的约0.1质量份至1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至3.0质量份。为了制备载体,可以使用加热型捏合机、加热型Henschel混合器、UM混合器等,并且根据包覆用树脂的量,可以使用加热型流化转动床或加热型炉等。
另外,不特别限制用于静电图像显影剂中的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比值,可以根据目的对其进行恰当地选择。
[图像形成装置]
接下来,将对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2为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方法而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实例的示意图。在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中,四个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沿着中间转印带409相互并列在外壳400内。使用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例如,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可以形成包括黄颜色的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401b可以 形成包括品红色颜色的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401c可以形成包括青色颜色的图像,并且电子照相感光体401d可以形成包括黑颜色的图像。
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中的每一个均可以沿着预定方向(纸张上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沿着旋转方向布置充电辊402a至402d、显影装置404a至404d、一次转印辊410a至410d、以及清洁刮板415a至415d。显影装置404a至404d可以分别设有分别容纳在调色剂盒405a至405d中的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以及黑色调色剂,其中一次转印辊410a至410d经由中间转印带409而分别与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相接触。
此外,曝光装置403布置在外壳400内的预定位置处,以使得从曝光装置403发射出的光束可以照射到充电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中的每一个的表面上。这样,在旋转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步骤中,依次进行充电步骤、曝光步骤、显影步骤、一次转印步骤、以及清洁步骤,借此,将带有单一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9上。
这里,充电辊402a至402d分别用于将电压施加至感光体,通过使导电部件(充电辊)与各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表面相接触,从而将每个感光体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势(充电步骤)。另外,作为可替代的方式,可以使用充电刷、充电膜或充电管来代替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充电辊,并根据接触充电方法来进行充电。也可以使用电晕管或栅极网充电装置(scorotron)并根据非接触方法进行充电。
可以使用这样的光学装置作为曝光装置403,该光学装置可以以期望的方式成影像地将各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表面暴露于光照射下,其中光由诸如半导体激光、LED(发光二极管)或液晶快门等光源发射出。在这些曝光装置中,能够在非干涉光的照射下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可以防止由于各电子照相感光体401a至401d的导电基底与感光层之间的间隙而导致的干涉条纹的生成。
作为显影装置404a至404d,可以利用普通的显影装置来进行 显影,其可以使用上述双组分静电图像显影剂,并以接触或非接触方式进行显影(显影步骤)。对这种显影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够使用双组分静电图像显影剂即可,并且可以根据目的从已知装置当中选择合适的显影装置。在一次转印步骤中,通过向一次转印辊410a至410d施加一次转印偏压,从而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从相应的图像承载部件连续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09,其中一次转印偏压与位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
设置清洁刮板415a至415d,以移除转印步骤之后沉积在各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并且在上述成像过程中重复地使用表面经过这样清洁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作为用于清洁刮板的材料,列举有(例如):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以及硅橡胶。
中间转印带409通过驱动辊406、支承辊408、以及张紧辊407以预定张力支撑,通过旋转这些辊可以无偏斜地旋转中间转印带409。而且,二次转印辊413布置为经由带409而与支承辊408相接触。
通过施加与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偏压,通过二次转印辊413将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借助布置于驱动辊406附近的清洁刮板416或橡皮擦(未示出),对已从支承辊408与二次转印辊413之间通过的中间转印带409进行表面清洁,然后,使中间转印带409重复进行接下来的成像过程。另外,托盘(用于转印接受材料)411设置在外壳400内的预定位置处,并且,借助于传送辊412来传送托盘411内的诸如纸张之类的转印接受材料500,使其从中间转印带409与二次转印辊413之间、以及彼此接触的两个定影辊414之间通过,然后,将其送出外壳400。
<图像形成方法>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方法至少包括:对图像承载部件进行充电的步骤;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潜像的步骤;通过使用上述电子照相图像显影剂从而对潜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进行显影步骤;将经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的一次转印步骤; 将已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转印的二次转印步骤;以及通过加热和加压以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步骤。显影剂为至少包含有本发明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剂可以为单组分型显影剂和双组分型显影剂。
作为上述各个步骤,可以使用图像形成方法领域中已知的步骤。
可以使用(例如)电子照相感光体和介电记录部件作为潜像承载部件。在使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情况下,通过(例如)电晕管充电器或接触型充电器对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随后,通过曝光形成静电潜像(潜像形成步骤)。随后,使感光体的表面与表面上形成有显影剂层的显影辊相接触或相接近,从而使调色剂颗粒沉积在静电潜像上,并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步骤)。通过使用电晕管充电器等将这样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诸如纸张之类的转印接受材料的表面上(转印步骤)。此外,如果需要,通过定影机器对已转印至转印接受材料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以形成最终的调色剂图像。
另外,在借助于定影机器进行加热定影时,将防粘剂供给到普通定影机器的定影部件内,以防止出现偏移等。在使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机器的情况下,不必供给防粘剂,可以以微油方式(oil-less manner)进行定影。
对将防粘剂供给到用作加热定影用定影部件的辊或带的表面上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并且列举有(例如):使用浸渍了液体防粘剂的垫片的垫片系统、web系统、辊系统、以及非接触型淋浴系统(喷洒系统),优选连接板系统和辊系统。这些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均匀地供给防粘剂,并且易于控制供给量。另外,为了通过淋浴系统将防粘剂均匀供给于整个定影部件,尤其需要使用刮板等。
作为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接受部件(记录部件),列举有(例如)用于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复印机和打印机中的普通纸和OHP纸。
[实例]
下面将参考实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然而不能将这些实例 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首先,在这些实例中,进行如下所述的各项测量。
--粒径和粒径分布的测量方法-
下面,将说明颗粒直径(也称作“粒径”)和颗粒直径分布(也称作“粒径分布”)。
在待测颗粒直径为2μm或更大的情况下,将Coulter Multisizer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用作测量装置,所使用的电解液为ISOTON-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
在测量方法中,将0.5mg至50mg的待测样品添加到2ml、5%的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钠)的水溶液中。将所得溶液添加到100ml的电解液中。用超声波分散器将其中包含悬浮样品的电解液分散处理约1分钟,随后使用Coulter MultisizerII,并利用直径为100μm的孔来测定粒径在2μm至60μm的范围内的颗粒的粒径分布,从而测得体均粒径分布和数均粒径分布。待测颗粒数为5,000。
此外,以下面的方式确定调色剂粒径分布。即,将先前测得的粒径分布划分为粒径范围(道),并且从粒径较小的一侧开始,来绘制体积累积分布曲线。在此曲线上,将累积的颗粒体积达到16%处的粒径定义为D16v,并且将累积的颗粒体积达到50%处的粒径定义为D50v。类似地,将累积的颗粒体积达到84%处的粒径定义为D84v。
在本发明中,体积平均粒径指的是D50v,并且使用下面所示的公式来计算体积平均粒径指数GSDv。
公式:GSDv={(D84v)/(D16v)}0.5
在待测量粒径小于2μm的情况下,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径分布分析仪(LA-700;由Horiba,Ltd.制造)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包括:将处于分散液状态的样品的固含量调节为约2g,然后添加去离子水以使样品达到约40ml。然后,将充足量的样品添加到小盒中至合适的浓度,并使样品静置约2分钟直至小盒内的浓度基本稳定,随后进行测量。从体积平均粒径较小的一侧开始,累积每个获得的通道的 体积平均粒径,将累积值达到50%的点定义为体积平均粒径。
另外,在测量外部添加剂的粉末等的情况下,将2g待测样品添加到50ml、5%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并且将所得混合物在超声分散器(1,000Hz)中分散两分钟,以制得样品。然后,以与上述分散液相同的方式对此样品进行测量。
--调色剂形状因子SF1的测量方法-
调色剂的形状因子SF1为表示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的不均匀度的形状因子SF,可以使用下式进行计算。
公式:SF1=(ML2/A)×(n/4)×100
在此公式中,ML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最大长度,并且A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测量形状因子SF1:首先将散落在载玻片上的调色剂的光学显微图像通过数码照相机输入图像分析仪中,计算至少50个调色剂颗粒的SF值,随后测定其平均值。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
按照DSC(差式扫描量热法),从根据ASTM D3418-8测得的主观最大峰值来确定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可以使用由Perkin Elmer公司制造的DSC-7设备来进行主观最大峰值的测量。在此设备中,利用铟和锌的熔化温度来进行检测单元的温度校正,并且利用铟的熔化热进行热量的校正。样品放置在铝盘中,使用空盘作为参照,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进行测量。
--调色剂和树脂颗粒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量方法-
在下面的条件下进行分子量分布的测量。即,使用装置HLC-8120GPC和SC-8020(由Tosoh公司制造)、两个柱子(TSKgel,Super HM-H;由Tosoh公司制造;6.0mmID×15cm),并且使用THF(四氢呋喃)作为洗脱剂来进行GPC测量。使用IR检测器,并在如下条件下进行测试:样品浓度为0.5%,流速为0.6ml/分钟,样品进样量为10μl,并且测量温度为40℃。此外,使用由Tosoh公司生产的10个聚苯乙烯TSK标准样品:A-500、F-1、F-10、F-80、F-380、A-2500、F-4、F-40、F-128、以及F-700来制作校准曲线。
--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数量-
通过使用由Nireco公司制造的LUZEX来对观测到的整个调色剂图像进行拍照,任意选择约5,000个调色剂颗粒,并且对调色剂颗粒进行图像分析,从而确定其个数。计算满足如下条件的颗粒的个数,该条件为:当用800倍的放大率观测时,颗粒为白色,并且颗粒的粒径为调色剂颗粒的D50的1.5倍或更高,其中D50为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
此外,可以用此方法确定颗粒的形状因子SF1。
下面将参照本发明的比较例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详细描述。然而下面所给出的这些例子的内容绝不是限制本发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单位“份”均指“质量份”。
[调色剂的制造实例和显影剂的评价]
<调色剂1a至1d的制备>
--树脂颗粒分散液(1)的制备-
将37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和0.3质量份的表面活性剂加入聚合反应罐中,并且在搅拌混合下将温度升至75℃。同时,将下面所列出的成分在乳化罐中一同混合搅拌,从而制备乳液。
去离子水 170质量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质量份
(Nonipol 400;由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Ltd生产)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质量份
(Neogen SC;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
苯乙烯 300质量份
丙烯酸正丁酯 90质量份
β-羧乙基丙烯酸酯(在下文中也称作“β-CEA”) 11质量份
十二烷硫醇 6质量份
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 1.5质量份
待聚合罐内的温度稳定后,在10分钟内将所制备的乳液总重量的2%添加到反应罐中,随后在10分钟内把5质量份的过硫酸铵经去离子水稀释5倍也添加到反应罐中,同时将搅拌速度从160rpm增 加到240rpm。然后,在此条件下将所得混合物保持20分钟。随后,在3小时内将剩余的乳液添加到反应罐中,并将搅拌速度从240rpm降低到160rpm,在完成添加之后,在相同条件下将反应体系继续保持3小时,从而完成反应。这样获得的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5,000,并且体积粒径为210nm。
--防粘剂分散液(1)的制备--
POLYWAX 655(由Baker Petrolite Co.,Ltd生产)
30质量份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anisol B50;由Kao公司生产)
2质量份
去离子水 70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加热到120℃,用高压均质器在50MPa下进行处理,然后迅速冷却,从而制得防粘剂分散液。分散后的蜡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50nm。
另外,POLYWAX 655(由Baker Petrolite Co.,Ltd生产)为数均分子量为655并且熔化温度为99℃的聚乙烯蜡。
(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青色(蓝绿色)着色剂分散液(1)的制备--
C.I.颜料蓝15:3(由Dainichiseika Color and Chemicals Mfg.Co.,Ltd.生产) 30质量份
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生产) 3质量份
去离子水 70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混合到一起,然后使其通过超声波分散器10次,从而获得颜料分散液。经分散的颜料的数均粒径为130nm。
--黑色着色剂分散液(2)的制备--
碳黑(REGAL 330;由Cabot公司生产;初级粒径:25nm;BET比表面积:94m2/g) 90质量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SC;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生产) 10质量份
去离子水 240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混合到一起,然后在与青色着色剂分散液中所述的相同条件下进行处理,以制备黑色着色剂分散液。黑色着色剂分散液中的着色剂的数均粒径为150nm。
--黄色着色剂分散液(3)的制备--
C.I.颜料黄74(由Dainichiseika Color and Chemicals Mfg.Co.,Ltd.生产) 50质量份
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Co.,Ltd.生产) 5质量份
去离子水 195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混合到一起,然后使用Ultimaizer(由SuginoMachine Ltd.制造)分散10分钟,以获得数均粒径为168nm的黄色着色剂分散液。
--品红色着色剂分散液(4)的制备--
C.I.颜料红122(由Clariant Ltd.生产)
50质量份
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Co.,Ltd.生产) 6质量份
去离子水 200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混合到一起,然后使用Ultimaizer(由SuginoMachine Ltd.制造)分散10分钟,以获得数均粒径为185nm并且固含量为23.5质量份的品红色着色剂分散液。
将下述成分引入反应罐并充分搅拌混合。
去离子水 300质量份
树脂颗粒分散液(1) 135质量份
着色剂分散液(1) 20质量份
防粘剂分散液(1) 30质量份
然后,在Ultraturrax中施加剪切力的同时,将18质量份1%的聚氯化铝水溶液作为聚集剂而逐渐添加到其中。由于浆料的粘度随着聚集剂的添加而增加,因此将Ultraturrax的转数增加到7,000rpm, 并且在完成添加之后,对浆料进行五分钟的分散处理。
当在充分搅拌下此浆料的温度逐渐升高且在48℃下保持2小时时,聚集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4μm。在此阶段中,在10分钟内另将70质量份的树脂颗粒分散液(1)逐步添加到其中,在静置1小时之后,聚集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随后,将反应罐内的混合物的pH调节为7.0,并将其温度缓慢升至95℃,并在该温度下保持4小时,以使聚集颗粒融合,随后冷却到40℃。然后,对于每100质量份的调色剂,向其中加入2质量份的胶态二氧化硅(由Nippon AerosilCo.;R972),随后在Henschel混合器中以22m/s搅拌混合5分钟,以获得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6μm的青色调色剂1a。在调色剂1a中,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粒径为8.4μm或更高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个数为16,并且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平均形状因子为112。
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获得黑色调色剂1b、黄色调色剂1c、以及品红色调色剂1d,不同之处在于:分别使用黑色着色剂分散液(2)、黄色着色剂分散液(3)、以及品红色着色剂分散液(4)来替代青色着色剂分散液(1)。而且,与青色调色剂1a一样,这些调色剂的体均粒径为5.6μm,对于黑色调色剂1b、黄色调色剂1c、以及品红色调色剂1d而言,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粒径为8.4μm或更高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个数分别为12个、15个,以及17个,并且对于黑色调色剂1b、黄色调色剂1c、以及品红色调色剂1d而言,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平均形状因子分别为112、113、以及111。
<调色剂2的制备>
--树脂颗粒分散液(2)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2),不同之处在于:在把5质量份的过硫酸铵经去离子水稀释5倍聚合引发剂添加到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组成中时,将搅拌速度从160rpm增加到320rpm;在10分钟内将聚合引发剂添加至反应罐中;在此条件下将反应体系保持20分钟后,将搅拌速度从320rpm降低到160rpm;在3小时内将剩余的乳液添加到反应罐中;并且在完成添加之后, 在此条件下继续保持反应体系3小时,以完成反应。所获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2,000,并且体积平均粒径为190nm。
按照与实施例1中调色剂1a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树脂颗粒分散液(2)替代树脂颗粒分散液(1)。这样获得的调色剂的粒径为5.4μm,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粒径为8.1μm或更高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个数为8,并且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平均形状因子为116。
<调色剂3的制备>
--树脂颗粒分散液(3)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3),不同之处在于:在把5质量份的过硫酸铵经去离子水稀释5倍聚合引发剂添加到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组成中时,将搅拌速度从160rpm增加到192rpm;在10分钟内将聚合引发剂添加至反应罐中;在此条件下将反应体系保持20分钟后,将搅拌速度从192rpm降低到160rpm;在3小时内将剩余的乳液添加到反应罐中;并且在完成添加之后,在此条件下继续保持反应体系3小时,以完成反应。所获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7,000,并且体积平均粒径为230nm。
按照与实施例1中调色剂1a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树脂颗粒分散液(3)替代树脂颗粒分散液(1)。这样获得的调色剂的粒径为5.8μm,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粒径为8.7μm或更高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个数为28,并且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平均形状因子为107。
<调色剂4的制造>
--树脂颗粒分散液(4)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4),不同之处在于:在把5质量份的过硫酸铵经去离子水稀释5倍聚合引发剂添加到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组成中时,将搅拌速度维持在160rpm;在10分钟内将聚合引发剂添加至反应罐中;在此条件下将反应体系保持20分钟后,在3小时内将剩余的乳液添加到反应罐中;并且在完成添加之后,在此条件下继续保持反应体系3小时,以完成反应。 所获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7,000,并且体积平均粒径为220nm。
按照与实施例1中调色剂1a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树脂颗粒分散液(4)替代树脂颗粒分散液(1)。这样获得的调色剂的粒径为5.6μm,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粒径为8.4μm或更高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个数为35,并且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平均形状因子为108。
<调色剂5的制造>
--树脂颗粒分散液(5)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5),不同之处在于:在把5质量份的过硫酸铵经去离子水稀释5倍聚合引发剂添加到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组成中时,将搅拌速度从160rpm增加到320rpm;在10分钟内将聚合引发剂添加至反应罐中;在此条件下将反应体系保持20分钟后,将搅拌速度从320rpm降低到240rpm;在3小时内将剩余的乳液添加到反应罐中;并且在完成添加之后,在此条件下继续保持反应体系3小时,以完成反应。所获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1,000,并且体积平均粒径为170nm。
按照与实施例1中调色剂1a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树脂颗粒分散液(5)替代树脂颗粒分散液(1)。这样获得的调色剂的粒径为5.8μm,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粒径为8.7μm或更高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个数为19,并且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平均形状因子为119。
<调色剂6的制造>
--树脂颗粒分散液(6)的制备--
按照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6),不同之处在于:在把5质量份的过硫酸铵经去离子水稀释5倍聚合引发剂添加到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组成中时,将搅拌速度从160rpm增加到320rpm;在10分钟内将聚合引发剂添加至反应罐中;在此条件下将反应体系保持20分钟后,将搅拌速度从320rpm降低到300rpm;在3小时内将剩余的乳液添加到反应罐中;并且在完成添加之后,在此条件下继续保持反应体系3小时,以完成反应。所获树脂的重 均分子量为29,000,并且体积平均粒径为160nm。
按照与实施例1中调色剂1a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6,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树脂颗粒分散液(6)替代树脂颗粒分散液(1)。这样获得的调色剂的粒径为5.6μm,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粒径为8.4μm或更高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个数为20,并且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平均形状因子为122。
<调色剂7的制造>
--防粘剂分散液(2)的制备--
硬脂酸十八酯(由Nippon Nyukazai Co.,Ltd生产;EmalexCC-18) 30质量份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anizol B50;由Kao公司制造)
2质量份
去离子水 70质量份
将上述成分加热至120℃,并在高压均质器中于50MPa下进行处理,随后迅速冷却,以获得防粘剂分散液(2)。经分散的蜡的体积平均粒径为200nm。
按照与实施例1中调色剂1a相同的方式制备调色剂7,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防粘剂分散液(2)替代防粘剂分散液(1)。这样获得的调色剂的粒径为5.6μm,在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粒径为8.4μm或更高的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个数为15,并且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平均形状因子为113。
--显影剂1a至7的制备--
通过使用调色剂1a至7,并且在充分搅拌的同时,将7质量份的各调色剂分别与93质量份的铁素体载体混合,从而获得静电图像显影剂1a至7,其中铁素体载体的体均粒径为50μm,并且包覆有1质量%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由Mitsubishi Rayon Co.,Ltd.生产;共聚比:90∶10;Mw:86000)。
--显影剂8的制备--
通过使用调色剂1a,并且在充分搅拌的同时,将7质量份的该调色剂与93质量份的铁素体载体混合,从而获得静电图像显影剂8, 其中铁素体载体的体均粒径为50μm,并且包覆有1质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Soken Chemical & Engineering Co.,Ltd.生产;Mw:80000)。
[评价方法]
--使用显影机的评价--
将各静电图像显影剂1a至8装入显影装置中,在将各调色剂1a至8装入盒内,并且使用图2中所示的经改进的显影机来输出图像,其中该经改进的显影机是通过对DocuCentre Color 400(由FujiXerox Co.,Ltd.,制造)进行改进而得到的(其经改进,略去了微流收集系统)。在高温和高湿度条件(28℃和85%RH的环境)下,输出100张实地成像(3g/m2),然后,连续地输出1,000张原件(日本图像学会,No.4,1986)。每输出10张进行一次取样,目视检查在图像的最低图像密度部分中是否存在颜色缺失。
评价标准是这样的:即,直到输出了第500张开始出现颜色缺失是可以接受的。将在出现颜色缺失之前可输出更多张的样品评价为更好的样品。在出现颜色缺失之前所输出的张数优选为700或更多。另外,将在出现颜色缺失之前能够输出1,000张的样品评为“>1000”,不进行进一步的输出。
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关于半色调图像中的颜色缺失,本发明范围内的样品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比较例1中所示,当每5,000个调色剂颗粒中树脂颗粒的个数超过30时,则颜色缺失的出现变得严重。
[工业适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应用的实例,可以应用于诸如使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复印机和打印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5)
1.一种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包含:
调色剂颗粒,其含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以及防粘剂,
其中
所述调色剂包含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并且在每5,000个所述调色剂颗粒中,所述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中的体积平均粒径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D50的1.5倍或更高的颗粒个数为30个或更少,其中,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为不包含着色剂和防粘剂的粘结剂树脂颗粒,D50为所述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无色粘结剂树脂颗粒的形状因子SF1为120或更低。
3.一种静电图像显影剂,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和载体。
4.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的工艺,所述工艺包括:
在搅拌条件下,将含有用以制备粘结剂树脂的聚合型单体的油相在水相中乳化,以制备含有所述聚合型单体的乳液;
在将聚合引发剂添加到所述水相中时,通过高速搅拌使所述聚合型单体聚合,以制备粘结剂树脂颗粒,其中所述水相中已加入了包含有所述聚合型单体的所述乳液;
将其中分散有这样获得的粒径为1μm或更小的所述粘结剂树脂颗粒的粘结剂树脂颗粒分散液、其中分散有着色剂的着色剂分散液、以及其中分散有防粘剂的防粘剂分散液混合,以聚集成包含有所述粘结剂树脂和所述着色剂的、并且具有调色剂粒径的颗粒;以及
通过将这样获得的聚集颗粒加热至所述粘结剂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更高的温度以使其融合,从而形成调色剂颗粒。
5.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对感光体进行充电;
对所述经充电的感光体进行曝光,以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潜像;
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显影图像;
将所述显影图像转印至转印接受材料;以及
在定影基底上对调色剂进行加热定影;
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41385 | 2008-09-19 | ||
JP2008-241385 | 2008-09-19 | ||
JP2008241385 | 2008-09-19 | ||
JP2009152679A JP2010097186A (ja) | 2008-09-19 | 2009-06-26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用現像剤、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152679 | 2009-06-26 | ||
JP2009-152679 | 2009-06-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76807A CN101676807A (zh) | 2010-03-24 |
CN101676807B true CN101676807B (zh) | 2013-11-06 |
Family
ID=4202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43956A Active CN101676807B (zh) | 2008-09-19 | 2009-09-18 | 调色剂及其制备工艺、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86275B2 (zh) |
JP (1) | JP2010097186A (zh) |
KR (1) | KR101342032B1 (zh) |
CN (1) | CN101676807B (zh) |
AU (1) | AU2009215228B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98977A (ja) * | 2006-04-07 | 2007-11-15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トリクル現像方式の画像形成方法、それに用いる現像剤とその作製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21463B2 (ja) * | 2010-09-24 | 2014-11-1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5664133B2 (ja) * | 2010-11-05 | 2015-02-0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8973759B2 (en) * | 2011-03-17 | 2015-03-10 | Ricoh Company, Ltd. | Sieving device, sieving device for developing device, and powder-charging device |
JP5628757B2 (ja) * | 2011-07-04 | 2014-11-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CN103513527B (zh) * | 2012-06-26 | 2016-03-02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彩色碳粉及其制备方法 |
US9211746B1 (en) * | 2014-06-26 | 2015-12-1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Hybrid printer for printing on non-porous media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6111A (zh) * | 2004-06-28 | 2006-01-04 | 施乐公司 | 调色剂 |
CN1834794A (zh) * | 2005-03-15 | 2006-09-20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制备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
CN101078896A (zh) * | 2006-05-23 | 2007-11-2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43643A1 (en) * | 1998-03-19 | 1999-09-22 | Ticona GmbH |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non aqueous dispersion techniques, to produce spherical polyester particles with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and tailorable mean particle sizes |
JP3067761B1 (ja) * | 1999-03-04 | 2000-07-2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3005434A (ja) * | 2001-04-18 | 2003-01-08 | Oki Data Corp | トナー、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57742A (ja) * | 2004-03-09 | 2005-09-22 | Fuji Xerox Co Ltd |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着色剤分散液及び着色剤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
JP2006001981A (ja) * | 2004-06-15 | 2006-01-05 | Fuji Xerox Co Ltd | 乳化重合方法、ラテックスポリマーの調製方法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JP2006126359A (ja) * | 2004-10-27 | 2006-05-18 | Neomax Co Ltd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US7402370B2 (en) | 2005-08-30 | 2008-07-22 | Xerox Corporation | Single component developer of emulsion aggregation toner |
TWI310655B (en) * | 2006-05-26 | 2009-06-0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Color wheel and projecting system |
-
2009
- 2009-06-26 JP JP2009152679A patent/JP2010097186A/ja active Pending
- 2009-09-11 US US12/558,010 patent/US8586275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9-14 KR KR1020090086322A patent/KR10134203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9-16 AU AU2009215228A patent/AU2009215228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9-18 CN CN2009101743956A patent/CN1016768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6111A (zh) * | 2004-06-28 | 2006-01-04 | 施乐公司 | 调色剂 |
CN1834794A (zh) * | 2005-03-15 | 2006-09-20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其制备方法、静电潜像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
CN101078896A (zh) * | 2006-05-23 | 2007-11-28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0-47432A 2000.02.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0097186A (ja) | 2010-04-30 |
US20100075240A1 (en) | 2010-03-25 |
CN101676807A (zh) | 2010-03-24 |
US8586275B2 (en) | 2013-11-19 |
KR20100033343A (ko) | 2010-03-29 |
AU2009215228B2 (en) | 2011-11-10 |
AU2009215228A1 (en) | 2010-04-08 |
KR101342032B1 (ko) | 2013-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76807B (zh) | 调色剂及其制备工艺、显影剂、图像形成方法 | |
CN1979349B (zh) | 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剂 | |
CN102467032B (zh) | 静电潜像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1859079B (zh) | 品红色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的制法、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 | |
JP3883426B2 (ja) | 帯電付与材料、これを含有する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担持体及び現像剤規制部材 | |
JP2010097219A (ja) | 一成分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995780B (zh) |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 | |
JP2021021792A (ja) | トナー | |
JP2007071963A (ja) | 現像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CN101859078B (zh) | 黄色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的制法、成像方法及成像装置 | |
JP2014142484A (ja) | 非磁性一成分トナー、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26006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現像剤 | |
JP2004126234A (ja) | 画像形成方法、トナーおよび二成分現像剤 | |
JP2008009249A (ja) | 非磁性一成分現像用トナー | |
WO2016158802A1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4387901B2 (ja) | トナーキ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CN105938303A (zh) |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以及调色剂盒 | |
JP2007121465A (ja) | 現像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08070834A (ja) |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 | |
JP7375390B2 (ja) |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996447B2 (ja) | 帯電付与材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並びに現像用帯電付与部材 | |
JP5353146B2 (ja)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 |
JP2009276752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1039229A (ja) | 静電荷像現像用結着樹脂、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072465A (ja) |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潜像現像用現像剤、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