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2958B - 送纸辊 - Google Patents

送纸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2958B
CN101992958B CN201010238565.5A CN201010238565A CN101992958B CN 101992958 B CN101992958 B CN 101992958B CN 201010238565 A CN201010238565 A CN 201010238565A CN 101992958 B CN101992958 B CN 1019929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feeding
plasticizer
micro
rubber hard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85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2958A (zh
Inventor
田村俊裕
峰章弘
西森浩一
奥山英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2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2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9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0Special constructions, e.g. surface features, of feed or guide rollers for web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1/00Materials used for the handl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Properties thereof
    • B65H2401/10Materials
    • B65H2401/11Polymer compositions
    • B65H2401/111Elastom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50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65H2404/53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mechan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 B65H2404/532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mechan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with particular durometer
    • B65H2404/5322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mechan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with particular durometer surface with different hardn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送纸辊由如下组合物制成:(1)一种含有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和至少一种增塑剂(P)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质量比E/P为95/5至70/30,所述弹性体(E)具有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A型微橡胶硬度,所述增塑剂(P)选自于醚酯增塑剂和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或者(2)一种含有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和至少一种增塑剂(P)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质量比E/P为95/5至70/30,所述弹性体(E)具有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A型微橡胶硬度,所述增塑剂(P)选自于醚酯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以及磷酸增塑剂。

Description

送纸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静电复印机或打印机送纸的送纸辊。
背景技术
送纸辊安装在送纸机构中,该送纸机构被设置在下述装置中:例如静电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普通纸传真机、喷墨打印机或自动取款机(ATM)。送纸辊包括:进纸辊、输纸辊、压纸辊或出纸辊(paper discharge roller),该送纸辊与纸(包括塑料薄膜等:这同样适用于以下说明书)旋转接触通过摩擦传送纸。
一般说来,采用例如天然橡胶、聚氨酯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聚乙叉降冰片烯橡胶、硅酮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等制造的橡胶辊作为送纸辊。
为了通过增加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来实现出色的送纸,可将与纸接触的送纸辊的外周面进行粗糙化、压花或压纹。然而,经过这种加工的外周面非常容易磨损以至于摩擦系数因与纸反复接触的磨损而被降低,从而导致在相对初始阶段中纸的输送不良。
近年来,为了降低成本,含有大量廉价增量剂例如碳酸钙或滑石粉以及由脂肪烃制备的廉价上浆剂(渗出抑制剂)的纸,已经作为用于上述装置的纸张上市出售。然而,在这种纸中,大量纸粉主要来自碳酸钙或滑石粉,并且易于吸附至送纸辊的外周面。因此,由于纸粉的粘附,送纸辊的摩擦系数可能降低,从而在相对初始阶段引起纸的输送不良。
为了防止纸粉的上述粘附已经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5-125142(1993))描述了由静电导致的纸粉的粘附可通过降低送纸辊的电阻来抑制。专利文献2(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2003-2481)描述了纸粉的粘附可通过在形成送纸辊的橡胶中加入片状填料来抑制。专利文献3(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2004-299842)描述了纸粉的粘附可通过对送纸辊的外周面进行压花并且使经压花的外周面形成微细凹凸来抑制。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上述任一对策,都不能充分防止纸粉粘附至送纸辊的外周面。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纸粉经由脂肪烃制备的上浆剂粘附至送纸辊的外周面。此外,最常用于形成送纸辊的天然橡胶、EPDM、丁基橡胶等具有接近脂肪烃的SP值(溶解度参数),这将导致高亲和性,使得纸中包含的脂肪烃由于送纸辊和纸之间的摩擦而易于粘附到送纸辊的外周面。此外,纸粉易于经由脂肪烃粘附至外周面,于是,相对于纸张的摩擦系数因该粘附而在短期内降低。脂肪烃本身单独具有出色的润滑剂的作用,从而降低摩擦系数。
因此,发明人已经深入研究了用如下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来形成送纸辊:该弹性体具有与脂肪烃显著不同的SP值,该弹性体与脂肪烃之间的低亲和性使得脂肪烃和纸粉几乎不能粘附到该弹性体上,并且相比于传统的橡胶,该弹性体具有出色的机械强度例如耐磨性。
聚氨酯弹性体粗略分为:“浇铸型”聚氨酯弹性体,其通过将液体物注入模具并通过交联将其固化为预定形状来制备;“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其通过混炼类似于普通橡胶的固体物、将其加工为预定形状并随后将其交联来制备;以及“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在分子中通常含有具有聚氨酯结构的硬链段和具有聚酯或聚醚结构的软链段。软链段进行软塑性变形,同时硬链段防止(抑制)类似硫化橡胶交联点的塑性变形。
由于软链段和硬链段的作用,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允许通过与普通热塑性树脂相似的注射成型或挤压成型来熔融成型,同时其呈现出与硫化橡胶相似的橡胶弹性。在注射成型中,通过在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中混入增塑剂等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在下文中简写为“TPU”)可通过如下步骤被模制为预定形状:将其加热到不低于其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使其熔融的状态,以该状态将其注入模具中,随后通过冷却将其固化。在挤压成型中,熔融的TPU可通过如下步骤被模制成具有预定截面形状的细长产品:将其从模具中挤出,随后通过冷却将其固化。上述物质本身以类似于热塑性树脂的颗粒等形式被提供,从而极易处理。
已知需要比浇铸型聚氨酯弹性体更短的成型周期、具有高水准大规模生产、以及不同于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而不需要混炼或交联步骤的TPU是一种成型性优于其他材料的材料。
然而,用作TPU的主要材料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材料选择范围因热塑性而受到限制,并且以硬度为代表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物理性能尤其受到限制。如果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硬度降低,那么机械强度例如耐磨性降低,或者成型性例如熔融成型后的冷却固化率显著降低。因此,通常可用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硬度的下限被设置为60的微橡胶硬度(A型),所述微橡胶硬度(A型),例如在具有23±1℃的温度和55±1%的相对湿度的环境下,使用高分子计器株式会社制造的微橡胶硬度计“MD-1”进行测量。
尽管微橡胶硬度(A型)低于60的软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作为材料被投放市场,但含有软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TPU不适用于熔融成型。含有软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TPU具有这样的低固化率,例如,即使其成型品在注射成型后经较长冷却时间冷却至室温,其也未充分固化,于是脱模时容易变形。即使成型品能够脱模且不变形,其耐磨性也太差以至于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或者送纸精确度因摩擦而显著降低。因此,可用的送纸辊不能由含有软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TPU形成。
另一方面,含有微橡胶硬度(A型)不低于60的硬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TPU不会引起上述问题。然而,由该TPU形成的送纸辊由于硬度而在送纸时未充分地偏转(deflected)。因此,送纸辊在使用的初始阶段已经呈现出较低的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从而不能实现出色的送纸。
换言之,影响送纸辊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送纸方向上纸张与送纸辊之间较大的接触长度(挤压宽度(nip width)),其中送纸辊以预定压力与纸接触并发生偏转。当接触长度增加时,摩擦系数因送纸辊与纸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而增加,该接触面积被表示为接触长度与垂直于进纸方向的纸的宽度的乘积。然而,在含有硬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传统TPU中,接触长度不能充分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TPU制造的送纸辊,该TPU具有出色的成型性和耐磨性并且几乎不会引起因纸粉粘附导致的摩擦系数降低、或由于摩擦引起的送纸精确度下降,该送纸辊是柔韧的,当其以预定压力与纸接触时易于偏转,于是从使用的初始阶段开始就具有较高的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从而从使用的初始阶段开始在较长的时间内都几乎不会引起不良送纸。
根据本发明,送纸辊由如下组合物制成:
(1)一种含有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和至少一种增塑剂(P)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TPU),其中质量比E/P为95/5至70/30,所述弹性体(E)具有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微橡胶硬度(A型),所述增塑剂(P)选自于醚酯增塑剂和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或者
(2)一种含有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和至少一种增塑剂(P)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TPU),其中质量比E/P为95/5至70/30,所述弹性体(E)具有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微橡胶硬度(A型),所述增塑剂(P)选自于醚酯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以及磷酸增塑剂。
根据本发明,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微橡胶硬度(A型)在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范围内。因此,微橡胶硬度在上述范围内且呈现出出色的成型性和出色的耐磨性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被使用,使得因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高SP值而几乎不允许脂肪烃或纸粉粘附并且不会显著降低摩擦系数的送纸辊能够通过任意成型方法比如注射成型形成而不会引起缺陷比如由不充分固化导致的变形。
此外,由于预定量的特定增塑剂被添加到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中,故TPU具有合适的柔韧性。因此,由该TPU制造的送纸辊从使用初始阶段开始就具有较高的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
此外,由于预定量的特定增塑剂被添加到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中,故TPU保持了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出色耐磨性。因此,由该TPU制造的送纸辊也具有出色的耐磨性。此外,不存在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在短期内大幅降低或者送纸精确度因外径改变等降低的可能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形成一种送纸辊,其从使用初始阶段开始在较长时间内都几乎不会引起不良送纸。
当采用包含具有聚酯结构的软链段的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时,优选采用选自下组的至少一种增塑剂作为增塑剂:醚酯增塑剂,特别是单氧化烯或多氧化烯的乙二醇二酯;和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特别是具有氧化烯骨架的邻苯二甲酸二酯。
另一方面,当采用包含具有聚醚结构的软链段的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时,优选采用选自下组的至少一种增塑剂作为增塑剂:醚酯增塑剂,特别是单氧化烯或多氧化烯的乙二醇二酯;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特别是具有氧化烯骨架的邻苯二甲酸二酯;和磷酸增塑剂,特别是具有氧化烯骨架的磷酸酯。
根据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这种组合,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能够通过增加柔韧性同时保持送纸辊出色的耐磨性而得到进一步改进,这可由如下所述的实施例的结果清楚说明。
上述任一类型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可通过二异氰酸酯、大分子多元醇(macropolyol)、和增链剂的加聚反应来合成。构成加聚物的各组分的配比优选满足下式(1):
30≤(x+z)/(x+y+z)×100≤40(1)
(其中,x、y和z各自表示二异氰酸酯、大分子多元醇、增链剂的加入量)。各组分的配比设定在上述范围内,使得制得的加聚物例如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能够调整到上述范围内。
由含有所述组分的TPU制造的送纸辊的A型微橡胶硬度优选为至少60且不超过90。如果A型微橡胶硬度低于60,那么送纸辊耐磨性不充足,尽管该送纸辊是柔韧的并且在使用初始阶段具有出色的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因此,送纸辊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出色的摩擦系数。
另一方面,如果A型微橡胶硬度超过90,那么送纸辊由于硬度而在送纸时未充分地偏转,于是,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在使用初始阶段就已经过低,以至于不能实现出色的送纸。
在本发明中,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橡胶硬度以及由含有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TPU制造的各个本发明的送纸辊的橡胶硬度由A型微橡胶硬度定义,这是因为橡胶厚度可能过小以至于橡胶硬度特别是在送纸辊中不能用普通的弹簧橡胶硬度计测定。
因此,根据本发明,送纸辊的橡胶硬度被定义为A型微橡胶硬度。可通过将用于形成送纸辊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橡胶硬度定义为同样的A型微橡胶硬度来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效果和结构。
如上文所述,A型微橡胶硬度通过用高分子计器株式会社生产的微橡胶硬度计“MD-1”在温度为23±1℃、相对湿度为55±1%的环境下测得的值来表示。
为了测量用传统弹簧橡胶硬度计难以测量的微小组件或薄片的橡胶硬度,研制了微橡胶硬度计“MD-1”。例如,在A型中,接近日本工业标准JIS K6301:1995“用于硫化橡胶的物理测定方法”中所定义的弹簧A硬度(即,所谓的JIS A硬度)的测定值,可通过在如下条件下测定硬度获得:悬臂板弹簧的荷重方式、具有0.16mm直径和0.5mm高度的圆柱形压头、具有4.0mm外径和1.5mm内径的加压腿(pressure leg)、以及在0点处22mN(2.24g)的弹簧负荷和在100点处332mN(33.85g)的弹簧负荷。
更具体地说,样品是通过重叠四个单独由硬度待测定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制成的2mm厚薄片来制备的。将压头沿薄片厚度方向在样品表面的五个位置处压入样品中,从而获得平均橡胶硬度作为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此外,将压头沿送纸辊的径向在五个位置处压入送纸辊的外周面中,从而获得平均橡胶硬度作为送纸辊的A型微橡胶硬度。
根据本发明,送纸辊由TPU制成,该TPU具有出色的成型性和耐磨性,并且几乎不会引起由纸粉粘附导致的摩擦系数降低或摩擦导致的送纸精确度下降,该送纸辊是柔韧的,当其以预定压力与纸接触时容易偏转,并且从使用初始阶段开始就具有较高的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因此,送纸辊从使用初始阶段开始在较长的时间内都几乎不会引起不良进纸,并且耐磨性出色。
通过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的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效果将变得更加直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纸辊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送纸辊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TPU)含有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或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和增塑剂(P),其中质量比E/P为95/5至70/30,所述弹性体(E)具有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A型微橡胶硬度。
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因如下原因被限制为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由A型微橡胶硬度低于80的软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制造的送纸辊耐磨性不充足,且不能经受长时间使用,虽然该送纸辊是柔韧的并且在使用初始阶段呈现出色的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
另一方面,当使用A型微橡胶硬度超过95的硬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时,必须混入大量增塑剂,超过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和增塑剂(P)的质量比E/P=70/30。因此,多余的增塑剂从送纸辊中渗出从而不利地污染纸等。
当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时,能够形成具有出色性能的送纸辊而不引起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和增塑剂(P)的质量比E/P因如下原因限制在95/5至70/30:如果增塑剂的含量超过上述范围,那么送纸辊的耐磨性会降低使得其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出色的摩擦系数或者多余的增塑剂从送纸辊中渗出从而不利地污染纸等。
另一方面,如果增塑剂的含量低于上述范围,那么不能达到增塑剂为送纸辊提供柔韧性的效果,从而不能形成在使用初始阶段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送纸辊。
当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和增塑剂(P)的质量比E/P为95/5至70/30时,能够形成具有出色性能的送纸辊而不引起上述问题。为了形成具有更出色性能的送纸辊,质量比E/P在上述范围内优选为90/10至80/20。
与现有技术相似,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通过二异氰酸酯、大分子多元醇和增链剂的加聚反应来合成。
二异氰酸酯能够由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制备:甲苯基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5-亚萘基二异氰酸酯(NDI)、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1,6-己撑二异氰酸酯(HDI)、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XDI)、氢化XDI、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TMXDI)、1,8-二异氰酸酯甲基辛烷和二环己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MDI:HMDI)。特别优选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大分子多元醇能由聚酯多元醇或者聚醚多元醇制备。大分子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不低于500且不超过5000,特别优选不低于1000且不超过3000。当采用聚酯多元醇作为大分子多元醇时,包含具有聚酯结构的软链段的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被合成。另一方面,当采用聚醚多元醇作为大分子多元醇时,包含具有聚醚结构的软链段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被合成。
例如,聚酯多元醇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得:至少一种或两种二价有机酸及其酸酯或形成酯的衍生物例如酸酐、与至少一种或两种脂肪二醇进行脱水缩合。
例如,可以由具有4至12个碳数的脂肪二羧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等)、芳族二羧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或环脂肪二羧酸(六氢化邻苯二甲酸、六氢化对苯二甲酸、六氢化间苯二甲酸等)来制备二价有机酸。
例如,可以由具有2至10个碳数的脂肪二醇例如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新戊二醇、1,3-辛二醇或1,9-壬二醇来制备脂肪二醇。
例如,可以由通过内酯单体例如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获得的聚内酯二醇来制备聚酯多元醇。
优选由聚(四亚甲基己二酸酯-共六亚甲基己二酸酯)二醇来制备聚酯多元醇。
另一方面,聚醚多元醇可由如下物质制备:通过聚合环醚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或四氢呋喃获得的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丁二醇,或者通过共聚至少两种上述环醚获得的至少一种或两种共聚醚。特别优选聚丁二醇。
例如,可由脂肪多元醇、环脂肪多元醇和芳族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来制备增链剂。
例如,可由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新戊二醇、1,8-辛二醇或1,9-壬二醇和二甘醇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来制备脂肪多元醇。
例如,可由1,4-环己烷二甲醇来制备环脂肪多元醇。
例如,可由1,4-二羟甲基苯、双酚A、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和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成物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来制备芳族多元醇。
增链剂也可由胺类来制备。例如,可由二环己基甲基甲二胺(氢化MDA)或异氟尔酮二胺(IPDA)来制备所述胺类。
增链剂优选由1,4-丁二醇来制备。
可通过与传统方法相似的方法,用上述组分合成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例如,根据一步法(one-shot method),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通过如下步骤被合成:将增链剂混入预先通过减压加热等脱水的大分子多元醇中,在加热条件下搅拌混合物,单独加入经加热的二异氰酸酯并进一步在加热条件下搅拌混合物恒定时间,借此加成聚合各组分。将合成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加热至指定温度后进行退火,将其粉碎并随后将其粒化,从而将其用作用于TPU的原料。
可选地,例如,通过将各组分彼此混合、在配料系统或连续系统中进行加聚获得的混合物,可经由挤出机连续挤出或在传送带上被连续传送,将其在不低于40℃且不超过230℃、优选不低于70℃且不超过180℃的温度下保持恒定时间,使其反应并随后将其粒化,从而将其用作用于TPU的原料。
各组分的配比优选满足下式(1):
30≤(x+z)/(x+y+z)×100≤40(1)
(其中,x、y和z各自表示二异氰酸酯、大分子多元醇、增链剂的加入量)。各组分的配比设定在上述范围内,使得制得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能够调整到上述范围内。
为了改进注射成型或挤压成型中的操作性能,TPU优选被粒化。例如,可通过如下步骤来制造TPU颗粒:将作为原料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颗粒和增塑剂以上述指定的质量比E/P提供给双螺杆挤出机(double-screw extruder),将其碾碎并用双螺杆挤出机连续挤出原料,随后再次进行粒化。预定量的增塑剂可被测定并被提供给双螺杆挤出机。
可选地,TPU颗粒可通过如下步骤制造: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颗粒和增塑剂以规定质量比E/P互相混和,在容器中储存混合物并加热恒定时间,借此将增塑剂浸入颗粒中,随后将混合物再次粒化同时用挤出机将其连续挤出。
当采用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时,选自醚酯增塑剂和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增塑剂被选作增塑剂。另一方面,当采用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时,选自醚酯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和磷酸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增塑剂被选作增塑剂。
即使上述增塑剂以外的增塑剂与A型微橡胶硬度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以95/5至70/30的质量比E/P(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与增塑剂(P)的质量比)混合,)也不能达到为送纸辊提供柔韧性的效果,从而不能形成在使用初始阶段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送纸辊。
为了用上述增塑剂之外的增塑剂为送纸辊提供合适的柔韧性,增塑剂必须大量混入,超过70/30的质量比E/P。在该情况下,送纸辊的耐磨性由于大量增塑剂而降低以至于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出色的摩擦系数或者多余的增塑剂从送纸辊中渗出从而污染纸等。
与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的增塑剂,优选由选自于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增塑剂来制备:醚酯增塑剂,特别是单氧化烯或多氧化烯的乙二醇二酯,包括单氧化烯乙二醇二酯、二氧化烯乙二醇二酯、三氧化烯乙二醇等;以及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特别是具有氧化烯烃结构的邻苯二甲酸酯。
另一方面,与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的增塑剂,优选由选自于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增塑剂来制备:醚酯增塑剂,特别是单氧化烯或多氧化烯的乙二醇二酯;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特别是具有氧化烯结构的邻苯二甲酸酯;以及磷酸增塑剂,特别是具有氧化烯结构的磷酸酯。
例如,除上述组分之外,TPU还可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填料、水解抑制剂、抗氧化剂和着色剂。从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到TPU的粒化的任意阶段,可将添加剂加入到TPU中。
例如,用于抑制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因水解而劣化的水解抑制剂可以预先加入到用于加聚二异氰酸酯、大分子多元醇和增链剂的上述反应体系中。
用于抑制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因氧化而劣化的抗氧化剂可以预先加入到用于加聚二异氰酸酯、大分子多元醇和增链剂的上述反应体系中。
(送纸辊)
图1是呈现根据本发明的送纸辊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参考图1,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送纸辊1包括由TPU制造的圆柱形辊体2和插入辊体2中心处的通孔3中的轴4。轴4的外径被设置成大于尚未插入轴4的通孔3的内径。轴4被压入(press-fitted)通孔3中以固定到辊体2上从而随整体转动。例如,轴4整体地由金属、陶瓷或硬质树脂制成。
辊体2的橡胶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当送纸辊1用于静电复印机时,为了实现出色的送纸,辊体2的橡胶厚度优选不低于1mm且不超过20mm,特别优选不低于约2mm且不超过约15mm。通过任意成型方法例如注射成型或挤压成型,用TPU形成辊体2。
在注射成型中,上述经粒化的TPU视需要与任意添加剂一起在注射成型机中碾磨、加热并熔化,注入与辊体2的圆柱形形状一致的模具中,冷却,固化并随后脱模,从而形成辊体2。
另一方面,在挤压成型中,TPU视需要与任意添加剂一起在挤出成型机中碾磨、加热并熔化,经过与辊体2的截面形状即环形一致的模具挤出为长圆柱形,冷却,固化并随后切割为预定长度,从而形成辊体2。
然后,将轴4压入形成的辊体2的通孔3中。在压入的任意时刻,将辊体2的外周面5抛光成具有预定表面粗糙度,将外周面5压纹或压花,或者将辊体2的两端切去,以便辊体2的轴长,即送纸辊1的宽度达到指定值。由此制造出如图1所示的送纸辊1。
辊体2可以具有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包括在外周面5一侧上的外层和在轴4一侧上的内层。在此情况下,至少外层由TPU制成。
基于送纸辊1的应用,通孔3可设置在偏离辊体2中心的位置上。辊体2不限于圆柱形,例如,其可具有不同形状,使得外周面5以平面方式被局部开槽。辊体2可通过注射成型或挤压成型被直接模制为不同形状,或者形成的圆柱形辊体2的外周面5可被后处理(post-worked)为不同形状。
可选地,形成的圆柱形辊体2可通过将轴4压入通孔3中而变形为不同形状,其中轴4其截面变形为与所述不同形状一致的形状。在此情况下,外周面5可在未变形的圆柱形辊体2的阶段中被抛光、压花或压纹,由此改进加工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送纸辊1可用作安装在送纸构件中的送纸辊例如进纸辊、输纸辊、压纸辊或出纸辊,所述送纸构件被设置在下述设备中:例如静电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普通纸传真机、喷墨打印机或自动取款机(ATM)。
根据本发明的送纸辊1的橡胶硬度,即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辊体2的橡胶硬度,优选其A型微橡胶硬度不低于60且不超过90。如果A型微橡胶硬度低于60,那么辊体2是柔韧的且在使用初始阶段具有出色的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然而在该情况下,辊体2的耐磨性不充足,并且不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出色的摩擦系数。
另一方面,如果A型微橡胶硬度超过90,那么辊体2因硬度而在进纸时未充分地偏转,于是,其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在使用初始阶段已经很低,以至于不能实现出色的进纸。
为了形成具有出色性能的送纸辊1而不引起上述问题,辊体2的A型微橡胶硬度在上述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不低于70且不超过75。
实施例
(合成实施例1)
作为聚酯多元醇的聚(四亚甲基己二酸酯-共-六亚甲基己二酸酯)[数均分子量Mn=2000]在5hPa的减压下加热至110℃并脱水处理一小时。
然后,将作为增链剂的160.6质量份的1,4-丁二醇混入2000质量份的聚(四亚甲基己二酸酯-共-六亚甲基己二酸酯)中,并且在加热至80℃的情况下搅拌混合物,同时将作为二异氰酸酯的696.5质量份的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作为水解抑制剂的13质量份的Stabaxol(注册商标)I(莱茵化学有限公司(Rhein Chemie Rheinau)制造)加入到混合物中并依次进行进一步的连续搅拌。
当反应温度达到110℃时,将混合物倒在加热板上,接着在100℃的烘箱中将反应产物退火15小时,然后将其粉碎并随后粒化,以制备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颗粒,其中所述加热板被加热到125℃并且覆盖了用特氟隆(注册商标)处理过的玻璃纤维布。
通过重叠四个由上述颗粒获得的2mm厚的薄片来制备样品,并且在温度为23±1℃和相对湿度为55±1%的环境下,将微橡胶硬度计(高分子计器株式会社制造的MD-1)的压头沿薄片厚度方向在样品其表面五个位置上压入样品中,从而获得平均橡胶硬度作为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结果是其微橡胶硬度为80。根据式(1)获得的各组份的配比为30.0。
(合成实施例2)
用与合成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颗粒,不同的是1,4-丁二醇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量分别设置为256质量份和960质量份。用与上述方法相似的方法获得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为90。根据式(1)获得的各组份的配比为37.8。
(合成实施例3)
用与合成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颗粒,不同的是1,4-丁二醇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量分别设置为105质量份和542质量份。用与上述相似的方法获得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为70.。根据式(1)获得的各组份的配比为24.4。
(合成实施例4)
用与合成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颗粒,不同的是1,4-丁二醇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量分别设置为323.4质量份和1149质量份。用与上述相似的方法获得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为98。根据式(1)获得的各组份的配比为42.4。
(实施例1)
将80质量份根据合成实施例1制备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颗粒、和20质量份二苯甲酸二异丙二醇酯(diisopropylene glycol dibenzoate)(Velsicol Chemical公司的Benzoflex988(注册商标))加入桶中并在80℃的烘箱中加热15小时以将增塑剂浸入颗粒中。随后将桶中的全部内容物提供给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30mm,L/D:36D,转数:10至300rpm),碾磨并用双螺杆挤出机连续挤出,随后再次粒化,以制造TPU颗粒。将挤出条件设置为120rpm的螺杆转速和180℃的树脂温度。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80/20。
然后,将上述TPU颗粒提供给50吨的注射成型机(住友重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中。然后,用注射成型机碾磨该颗粒,以加热融化状态将其注入模具中,冷却,固化并随后脱模,以形成如图1所示的圆柱形辊体2,该辊体2具有14mm的外径、7.7mm的内径和40mm的轴长。
然后,将具有8mm直径的临时轴压入辊体2的通孔3中,将辊体2切割为25mm轴长,再将具有8mm直径的不锈钢轴4压入通孔3中。抛光辊体2的外周面5直至外径达到12.7mm,从而形成送纸辊1。辊体2的橡胶厚度为2.35mm。
(实施例2和比较例1)
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TPU颗粒,不同的是分别采用根据合成实施例2(实施例2)和合成实施例4(比较例1)制备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颗粒,同时各颗粒的量和作为醚酯增塑剂的二苯甲酸二异丙二醇酯的量分别设置为90质量份和10质量份。在各个TPU中,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90/10。
(比较例2)
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造TPU颗粒,不同的是采用根据合成实施例3制备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颗粒。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80/20。
通过在温度为23±1℃和相对湿度为55±1%的环境下进行以下测试,评估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和2制造的送纸辊1和TPU颗粒的性能。
(成型性测试)
将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和2制造的各个TPU提供给上述注射成型机。然后,TPU用注射成型机碾磨并且以加热熔化状态注入模具中,将其冷却,固化并随后脱模,从而形成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262:2006“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常温、高温或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的确定”中所定义的压缩球(compressed ball)。测量具有预定形状的可不变形等地脱模的压缩球需要的冷却时间。将测量条件设置为190℃的树脂温度和15℃的成型温度。用以下标准评估成型性:
○:冷却时间低于180秒,成型性出色。
△:冷却时间不低于180秒但低于600秒,成型性在实用范围内。
×:即使冷却时间不低于600秒压缩球也未充分地固化,于是在脱模时变形,从而不可能以保持预定形状的状态使压缩球脱模。成型性较差。
(硬度测定)
通过将微橡胶硬度计(高分子计器株式会社的MD-1)的压头沿送纸辊1的径向压入辊体2的外周面5的五个位置来获得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和2形成的各个送纸辊1的平均橡胶硬度。将获得的平均硬度作为辊体2的A型微橡胶硬度。
(耐磨性测试)
用外径测量器(Keyence公司的LS-3100)测量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和2形成的各个送纸辊1的中心部分的外径,将送纸辊1安装在单色复合机(Fuji Xerox株式会社的Vivace 455)中,并且经由其传送50000张普通复印纸(产品名称:FLYING,天津市海尼斯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制造,中国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路161号)。随后,用与上述相似的方法重新测量送纸辊1的外径从而获得因送纸引起的摩擦所导致的外径损耗,并且用以下标准评估耐磨性:
○:外径损耗不超过0.05mm,耐磨性出色。
×:外径损耗超过0.05mm,耐磨性较差。
(摩擦系数的测量)
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和2形成的各个送纸辊1的辊体2在其上施加0.98N的垂直负载下与特氟隆平板的表面加压接触,如此设置以使表面为水平的,并且在送纸辊1和平板之间设置有正方形测量纸,该纸其沿送纸方向的长度为210mm,其沿垂直于送纸方向的方向的宽度为60mm。测量纸通过将佳能公司制造的复印纸BF 500切割为上述尺寸来制备。
然后,以在其上施加0.98N(=0.1kgf)垂直负载而与平板表面加压接触的状态下,送纸辊1以50mm/秒的线速度旋转,并且用测力计测定用于测量纸的输送力F。然后,通过用输送力F乘以0.1来获得摩擦系数μ。在耐磨测试前(初始阶段中)和耐磨测试后(耐久性测试后)测量两次输送力F。
(渗出测试)
当增塑剂渗出到辊体2的表面上时摩擦系数μ下降,因此,对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和2形成的各个送纸辊1进行日本工业标准JIS K6257:200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老化性能的确定”中所定义的空气热老化测试和加速老化测试A-1(试验温度:70±1℃),从而在与上述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获得测试前后的摩擦系数μ。用如下标准评估渗出存在与否:
○:初始摩擦系数μ不低于0.6,老化测试后摩擦系数μ的变化率低于10%。未观查到渗出。
×:初始摩擦系数μ低于0.6,或者老化测试后摩擦系数μ的变化率不低于10%。观察到渗出。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当增塑剂大量混入时比较例1引起渗出。
MD:A型微橡胶硬度
可从表1所示比较例1的结果知道,如果形成TPU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超过95,那么当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90/10时,TPU所制造的辊体2的A型微橡胶硬度不可能不超过90。为了将辊体2的A型微橡胶硬度设置为不超过90,必须以超过90/10的质量比E/P混入大量增塑剂,在此情况下多余增塑剂渗出。
还可从比较例2的结果知道,如果采用A型微橡胶硬度低于80的软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那么耐磨性下降并且摩擦系数在耐久性测试后显著下降。
另一方面,由实施例1和2的各自结果可确认,通过将A型微橡胶硬度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互相混合制备的TPU具有出色的成型性,同时由该TPU形成的送纸辊1的辊体2呈现出不超过90的A型微橡胶硬度,该辊体2是柔韧的并且具有出色的摩擦系数。还可确认,辊体2因出色的耐磨性而允许长时间使用并且不会引起增塑剂的渗出。
(实施例3和4)
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TPU颗粒以形成送纸辊1,不同的是采用相当于单氧化烯或多氧化烯的乙二醇二酯的聚乙二醇二酯(Sanflex(注册商标)EB 300,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造)(实施例3)和相当于具有氧化烯结构的邻苯二甲酸的二(2-甲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DMEP,实施例4)作为增塑剂。在各个TPU中,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80/20。
(比较例3和4)
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TPU颗粒以形成送纸辊1,不同的是采用己二酸二异癸酯(DIDA,脂肪族二元酸类,比较例3)和碳酸酯合成油(桶装操作油M18,松村石油株式会社制造)(比较例4)作为增塑剂,所述两种物质既不是酯类增塑剂也不是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在各个TPU中,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80/20。
通过上述测试评估根据实施例3和4与比较例3和4制造的TPU颗粒和送纸辊1的性能。上述结果与实施例1的结果一起由表2呈现。
[表2]
MD:A型微橡胶硬度
从表2中所示实施例1、3和4与比较例3和4的结果知道,为了在维持送纸辊1的辊体2的出色耐磨性的同时,通过改进柔韧性进一步改进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与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的增塑剂必须是选自于醚酯增塑剂和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增塑剂。
(实施例5和6与比较例5和6)
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TPU颗粒以形成送纸辊1,不同的是:根据合成实施例1制备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颗粒与作为醚酯增塑剂的二苯甲酸二异丙二醇酯的质量比E/P分别设置为98/2(比较例5)、90/10(实施例5)、70/30(实施例6)和50/50(比较例6)。
通过上述测试评估根据实施例5和6以及比较例5和6制造的TPU颗粒和送纸辊1的性能。上述结果与实施例1的结果一起由表3呈现。
[表3]
MD:A型微橡胶硬度
从表3所示比较例5的结果知道,如果质量比E/P为98/2,那么增塑剂的量不充足以至于摩擦系数在辊体2的耐久性测试后显著下降。还可从比较例6的结果知道,如果质量比E/P是50/50,那么耐磨性较差。
另一方面,由实施例1、5和6的各自结果可证实,具有95/5至70/30质量比E/P的TPU具有出色的成型性,同时由该TPU形成的送纸辊1的辊体2由于柔韧性而具有出色的摩擦系数,由于出色的耐磨性而允许长时间使用并且不会引起增塑剂的渗出。
(合成实施例5)
作为聚醚多元醇的聚丁二醇[数均分子量Mn=2000]在5hPa的减压下加热至110℃并脱水处理一小时。
然后,将160.6质量份作为增链剂的1,4-丁二醇混入2000质量份聚丁二醇中,并且在加热至80℃的情况下搅拌混合物,同时将分别加热到50℃的696.5质量份作为二异氰酸酯的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15.6质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Irganox 1010(注册商标,CibaSpecialty Chemical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加入混合物中并依次进行进一步的连续搅拌。
当反应温度达到110℃时,将混合物倒在加热板上,将反应产物在100℃的烘箱中退火(annealed)15小时,将其粉碎并随后进行粒化,以制备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颗粒,其中所述加热板被加热到125℃并且覆盖了用特氟隆处理过的玻璃纤维布。
用与上述方法相似的方法获得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为80。根据式(1)获得的各组份配比为30.0。
(合成实施例6)
用与合成实施例5相似的方法制备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颗粒,不同的是1,4-丁二醇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量分别设置为255.5质量份和960.0质量份。用与上述方法相似的方法获得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为90。根据式(1)获得的各组份配比为37.8。
(合成实施例7)
用与合成实施例5相似的方法制备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颗粒,不同的是1,4-丁二醇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量分别设置为104.6质量份和540.9质量份。用与上述相似的方法获得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为70。根据式(1)获得的各组份配比为24.4。
(合成实施例8)
用与合成实施例5相似的方法制备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颗粒,不同的是1,4-丁二醇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量分别设置为323.4质量份和1148.8质量份。用与上述相似的方法获得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为98。根据式(1)获得的各组份配比为42.4。
(实施例7)
将80质量份根据合成实施例5制备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颗粒、和20质量份作为增塑剂的二苯甲酸二异丙二醇酯(上述Benzoflex 988)加入桶中并在80℃的烘箱中加热15小时以将增塑剂浸入颗粒中。随后将桶中的全部内容物提供给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30mm,L/D:36D,转数:10至300rpm),将其碾磨并用双螺杆挤出机连续挤出,随后再次进行粒化,以制造TPU颗粒。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80/20。
然后,将上述TPU颗粒提供给50吨的注射成型机(住友重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中,用注射成型机将其碾磨,以加热融化状态将其注入模具中,接着将其冷却,固化并随后脱模,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圆柱形辊体2,该辊体2具有14mm外径、7.7mm内径和40mm轴长。
然后,将具有8mm直径的临时轴压入辊体2的通孔3中,将辊体2切割为25mm轴长,再将具有8mm直径的不锈钢轴4压入辊体2的通孔3中。抛光辊体2的外周面5直至外径达到12.7mm,从而形成送纸辊1。辊体2的橡胶厚度为2.35mm。
(实施例8和比较例7)
用与实施例7相似的方法制备TPU颗粒以形成送纸辊1,不同的是分别采用根据合成实施例6(实施例8)和合成实施例8(比较例7)制备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颗粒,同时上述各TPU颗粒的量和作为醚酯增塑剂的二苯甲酸二异丙二醇酯的量分别设置为90质量份和10质量份。在上述各TPU颗粒中,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90/10。
(比较例8)
用与实施例7相似的方法制造TPU颗粒,不同的是采用根据合成实施例7制备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颗粒。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80/20。
通过上述测试评估根据实施例7和8以及比较例7和8制造的TPU颗粒和送纸辊1的性能。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当增塑剂大量混入时比较例8引起渗出。
MD:A型微橡胶硬度
可从表4所示比较例7的结果知道,如果形成TPU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A型微橡胶硬度超过95,那么当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90/10时,TPU所制成的辊体2的A型微橡胶硬度不可能不超过90。为了将辊体2的A型微橡胶硬度设置为不超过90,必须以超过90/10的质量比E/P混入大量增塑剂,在此情况下多余增塑剂渗出。因此,不进行除了硬度测试和渗出测试之外的测试。
还可从比较例8的结果知道,如果采用A型微橡胶硬度低于80的软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那么耐磨性下降并且摩擦系数在耐久性测试后显著下降。
另一方面,由实施例7和8的各自结果可证实,通过将A型微橡胶硬度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互相混合制备的TPU具有出色的成型性,同时由该TPU形成的送纸辊1的辊体2呈现出不超过90的A型微橡胶硬度,该辊体2是柔韧的并且具有出色的摩擦系数,该送纸辊由于出色的耐磨性而允许长时间使用并且不会引起增塑剂的渗出。
(实施例9至11)
用与实施例7相似的方法制备TPU颗粒以形成送纸辊1,不同的是采用相当于单氧化烯或多氧化烯的乙二醇二酯的聚乙二醇二酯(Sanflex(注册商标)EB 300,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造)(实施例9)、相当于具有氧化烯结构的邻苯二甲酸酯的二(2-甲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DMEP,实施例10)和相当于磷酸酯的磷酸三丁氧基乙酯(TBP,实施例11)作为增塑剂。在各例子中,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80/20。
(比较例9和10)
用与实施例7相似的方法制备TPU颗粒以形成送纸辊1,不同的是采用己二酸二异癸酯(DIDA,脂肪族二元酸类,比较例9)和碳酸酯合成油(桶装操作油M18,松村石油株式会社制造)(比较例10)作为增塑剂,所述两种增塑剂既不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也不是磷酸系增塑剂。在各例子中,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增塑剂的质量比E/P为80/20。
通过上述测试评估根据实施例9至11以及比较例9和10制造的TPU颗粒和送纸辊1的性能。上述结果和实施例7的结果一起由表5呈现。
[表5]
MD:A型微橡胶硬度
从表5中所示实施例7、9-11与比较例9和10的结果知道,为了在维持送纸辊1的辊体2的出色耐磨性的同时,通过改进柔韧性进一步改进相对于纸的摩擦系数,与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的增塑剂必须是选自于醚酯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和磷酸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增塑剂。
(实施例12和13与比较例11和12)
用与实施例7相似的方法制备TPU颗粒以形成送纸辊1,不同的是:根据合成实施例5制备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和作为醚酯增塑剂的二苯甲酸二异丙二醇酯的质量比E/P分别设置为98/2(比较例11)、90/10(实施例12)、70/30(实施例13)和50/50(比较例12)。
通过上述测试评估根据实施例12和13与比较例11和12制造的TPU颗粒和送纸辊1的性能。上述结果与实施例7的结果一起由表6呈现。
[表6]
MD:A型微橡胶硬度
从表6所示比较例11的结果知道,如果质量比E/P为98/2,那么增塑剂的量不充足以至于摩擦系数在辊体2的耐久性测试后显著下降。还可从比较例12的结果知道,如果质量比E/P是50/50,那么耐磨性较差。
另一方面,由实施例7、12和13的各自结果可证实,具有95/5至70/30质量比E/P的TPU具有出色的成型性,同时由该TPU形成的送纸辊1的辊体2呈现不超过90的A型微橡胶硬度,辊体2是柔韧的并且具有出色的摩擦系数。还可证实,辊体2由于出色的耐磨性而允许长时间使用并且不会引起增塑剂的渗出。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其实施方式被详细说明,但应当知道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通过附后的权利要求书限制。
本申请基于2009年8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85747,在此将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Claims (3)

1.一种送纸辊,其由如下组合物制成:
(1)一种含有酯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和至少一种增塑剂P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质量比E/P为95/5至70/30,所述弹性体E具有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A型微橡胶硬度,所述增塑剂P选自于由如下物质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氧化烯或多氧化烯的乙二醇二酯和具有氧化烯骨架的邻苯二甲酸二酯;
或者
(2)一种含有醚类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E和至少一种增塑剂P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中质量比E/P为95/5至70/30,所述弹性体E具有不低于80且不超过95的A型微橡胶硬度,所述增塑剂P选自于由如下物质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氧化烯或多氧化烯的乙二醇二酯、具有氧化烯骨架的邻苯二甲酸二酯、脂肪族二元酸二酯和磷酸酯;
所述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是二异氰酸酯、大分子多元醇和增链剂的加聚物,并且构成加聚物的各组分的配比满足下式(1):
30≤(x+z)/(x+y+z)×100≤40     (1)
其中,x、y和z分别表示二异氰酸酯、大分子多元醇和增链剂的加入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纸辊,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氧化烯或多氧化烯的乙二醇二酯选自于由二苯甲酸二丙二醇酯和聚乙二醇二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纸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辊的A型微橡胶硬度不低于60且不超过90。
CN201010238565.5A 2009-08-10 2010-07-19 送纸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29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5747 2009-08-10
JP2009185747A JP5302820B2 (ja) 2009-08-10 2009-08-10 紙送りロー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2958A CN101992958A (zh) 2011-03-30
CN101992958B true CN101992958B (zh) 2015-01-07

Family

ID=43535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856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2958B (zh) 2009-08-10 2010-07-19 送纸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34598A1 (zh)
JP (1) JP5302820B2 (zh)
CN (1) CN1019929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2819B2 (ja) * 2009-08-10 2013-10-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紙送りローラ
US9060655B2 (en) 2012-06-13 2015-06-23 Swipesense, Inc. Dispenser for hand sanitizer
JP6883314B2 (ja) * 2016-09-30 2021-06-09 西武ポリマ化成株式会社 親水性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用ロール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6531A (ja) * 2001-05-31 2002-12-13 Tokai Rubber Ind Ltd 紙送りロール用ウレタ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紙送りロール
JP2004051249A (ja) * 2002-07-17 2004-02-19 Tokai Rubber Ind Ltd 紙送りロール用ウレタ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紙送りロール
CN1517425A (zh) * 2003-01-15 2004-08-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聚合物型抗静电剂、抗静电性聚合物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20761A (zh) * 2005-11-29 2007-08-22 费罗公司 醚酯增塑剂
CN101280103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送纸辊
JP2008280144A (ja) * 2007-05-10 2008-11-2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紙送り用従動ロー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873A (ja) * 1991-07-02 1993-01-19 Tokai Rubber Ind Ltd 給紙ローラ用ウレタン系組成物
WO1995000590A2 (en) * 1993-06-25 1995-01-05 Refac International, Ltd. Thermoplastic urethane elastomeric alloys
JPH0836281A (ja) * 1994-05-18 1996-02-06 Bridgestone Corp 給紙ロール及び給紙装置
JPH0841283A (ja) * 1994-08-02 1996-02-13 Kuraray Co Ltd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US6476140B2 (en) * 2000-06-01 2002-11-0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and rubber roller composed thereof
DE60104372T2 (de) * 2000-08-29 2004-12-09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Komaki Förderband Transportrolle aus Polyurethan Elastomer
US20040192525A1 (en) * 2001-05-30 2004-09-30 Nitta Ind. Co., Lt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material for paper feeding roller
KR20020091767A (ko) * 2001-05-30 2002-12-06 니타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종이 전송용 롤러를 위한 열 가소성 엘라스토머 재료
JP3828410B2 (ja) * 2001-11-30 2006-10-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紙送りローラ及び紙送り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JP4002450B2 (ja) * 2002-02-26 2007-10-3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96241B2 (ja) * 2002-10-24 2008-06-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を用いたゴムローラ
DE10254600B4 (de) * 2002-11-22 2007-12-27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ischen, nicht klebenden Polyurethanen
JP4098663B2 (ja) * 2003-05-07 2008-06-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ゴムローラ
JP3977819B2 (ja) * 2004-03-26 2007-09-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紙葉類重送防止部材
JP4593445B2 (ja) * 2005-11-15 2010-12-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紙送りローラ
JP4116043B2 (ja) * 2006-04-14 2008-07-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ゴムローラ
US20090176917A1 (en) * 2006-04-18 2009-07-09 Basf Se Thermoplastic plastic materials, particularly polyurethane, containing polytetrahydrofuran-ester as a softening agent
EP1889803B1 (en) * 2006-08-16 2009-09-16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Conductiv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composi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and molding
JP4140856B2 (ja) * 2006-09-15 2008-08-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ローラ
JP2010269864A (ja) * 2009-05-19 2010-12-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紙葉類重送防止部材
JP5302819B2 (ja) * 2009-08-10 2013-10-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紙送りローラ
EP2330153B1 (en) * 2009-12-01 2013-07-17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aper feed roller
JP5241775B2 (ja) * 2010-06-11 2013-07-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および紙送りロー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6531A (ja) * 2001-05-31 2002-12-13 Tokai Rubber Ind Ltd 紙送りロール用ウレタ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紙送りロール
JP2004051249A (ja) * 2002-07-17 2004-02-19 Tokai Rubber Ind Ltd 紙送りロール用ウレタ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紙送りロール
CN1517425A (zh) * 2003-01-15 2004-08-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聚合物型抗静电剂、抗静电性聚合物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20761A (zh) * 2005-11-29 2007-08-22 费罗公司 醚酯增塑剂
CN101280103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送纸辊
JP2008280144A (ja) * 2007-05-10 2008-11-2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紙送り用従動ロー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34598A1 (en) 2011-02-10
CN101992958A (zh) 2011-03-30
JP2011037564A (ja) 2011-02-24
JP5302820B2 (ja)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2968B (zh) 送纸辊
KR101670090B1 (ko) 폴리우레탄 발포체 및 연마 패드
CN102140244B (zh) 一种用于生产打印机胶辊的聚氨酯弹性体组合物
EP3538576A1 (en) Polyurethane comprising graphene nano structure
JP2004067726A (ja) 導電性ウレタン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導電性ローラ、帯電ローラ、現像ローラ、及び転写ローラ
JP6664344B2 (ja) 伝動ベルト
CN101617277A (zh) 电子照相装置用清洁刮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200048396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urethanes exhibiting low blooming effects and good low-temperature flexibility on the basis of urethane-containing polymeric hydroxyl compounds
CN101992958B (zh) 送纸辊
JP2008254845A (ja) 紙送りローラ
TW201907076A (zh) 壓延加工用樹脂輥及壓延加工裝置
CN109313408B (zh) 电子照相设备用清洁刮板
JPH08231669A (ja) 注型用ポリウレタン系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6105510B2 (ja) 紙送りロー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47379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
JP5794854B2 (ja) 紙送りロー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92813A (zh) 聚氨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同步测量轮胶面的制备方法
WO2021182566A1 (ja) 抄紙機用ロール被覆材および抄紙機用ロール
CN114096604B (zh) 热塑性弹性体和含氟聚合物的组合
EP4353890A1 (en) Coating material for calender roll and calender roll
JPH0149409B2 (zh)
CN112094398A (zh) 一种高耐污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037410A (ja) 導電性ローラ用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
JP2021024987A (ja) 注型ウレタンローラー
CN116041647A (zh) 非充气自修复轮胎的制备方法和修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