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0579A - 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0579A
CN101970579A CN2009801091151A CN200980109115A CN101970579A CN 101970579 A CN101970579 A CN 101970579A CN 2009801091151 A CN2009801091151 A CN 2009801091151A CN 200980109115 A CN200980109115 A CN 200980109115A CN 101970579 A CN101970579 A CN 101970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weight
resin combination
resin
d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91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0579B (zh
Inventor
小宫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70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0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6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在一种不损害通用工程塑料和丙烯类树脂所具有的物性、拉伸强度和耐冲击性优异、并且外观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A)通用工程塑料20~80重量%、(B)聚丙烯类树脂10~50重量%和(C)改性丙烯类树脂1~30重量%,上述(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将树脂组合物(C-3)改性而得到的树脂,该树脂组合物(C-3)含有熔点为120℃以上的聚丙烯(C-1)0~40重量%、以及熔点(Tm)不足120℃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的、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C-2)60~100重量%。

Description

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含有通用工程塑料、聚丙烯类树脂和特定的改性丙烯类树脂、能够成形为汽车部件、家电部件等成形体的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聚酰胺由于耐热性、耐药性等优异,因此广泛用作工程塑料。但是,聚酰胺由于吸水性高,所以存在由吸水引起弹性率降低,并且尺寸稳定性恶化的缺点。
为了弥补这样的聚酰胺的缺点,以往将作为吸水性低、耐热性也优异的非极性树脂的聚丙烯与聚酰胺混合。但是,由于仅仅简单地通过混炼等将二者混合是无法互相混合的,因此使用相容剂。
例如,提出了一种将聚酰胺组合物成形而得到的汽车用连接器,该聚酰胺组合物含有聚酰胺、聚丙烯、在聚丙烯和/或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与烯烃的共聚物中导入酸酐基而得到的改性聚合物、以及含有酸酐基的液态烯烃类低聚物或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与烯烃的共聚低聚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在聚酰胺和聚丙烯中添加改性的丙烯类树脂和低聚物来提高所得到的聚酰胺组合物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聚酰胺组合物中,由于包含含有酸酐基的低聚物作为必须成分,因此,从强度等的观点出发,上述聚酰胺组合物中尚存在改善的余地。
另外,提出了一种热塑性聚丙烯-聚酰胺成形材料,该热塑性聚丙烯-聚酰胺成形材料至少含有聚丙烯均聚物和/或聚丙烯共聚物、聚酰胺、烯烃性不饱和羧酸和/或烯烃性不饱和羧酸衍生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上述热塑性聚丙烯-聚酰胺成形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刚性和热成形稳定性。但是,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热塑性聚丙烯-聚酰胺成形材料,从聚丙烯与聚酰胺的相容性的观点出发,尚存在改善的余地。
另外,提出了含有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树脂和改性聚烯烃树脂的聚酰胺/聚烯烃树脂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上述聚酰胺/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熔接强度优异。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改性聚烯烃树脂是在聚丙烯树脂和聚乙烯树脂的混合物中添加酸酐而得到的树脂,该树脂由于聚酰胺树脂和聚丙烯树脂的相容性不足,因此,从外观和拉伸伸长率等观点出发,尚存在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311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10945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2522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使用特定的改性丙烯类树脂作为通用工程塑料和聚丙烯类树脂的相容剂,提供一种不损害通用工程塑料和丙烯类树脂所具有的物性、拉伸强度和耐冲击性优异、并且外观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下述特定的改性丙烯类树脂作为相容剂,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
含有(A)通用工程塑料20~80重量%、(B)聚丙烯类树脂10~50重量%和(C)改性丙烯类树脂1~30重量%(其中,上述(A)、(B)和(C)的合计为100重量%),
上述(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将树脂组合物(C-3)改性而得到的树脂,该树脂组合物(C-3)含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的聚丙烯(C-1)0~40重量%、以及通过DSC测定的熔点(Tm)不足120℃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的、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C-2)60~100重量%(其中,上述(C-1)和(C-2)的合计为100重量%)。
优选上述(A)通用工程塑料是选自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上述(B)聚丙烯类树脂是丙烯均聚物或者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
优选上述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C-2)的熔化热ΔH超过40J/g。
优选上述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C-2)是丙烯-1-丁烯共聚物,
更优选:
(1)含有源自丙烯的结构单元50~95摩尔%和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5~50摩尔%,
(2)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求得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3.0以下,
(3)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10℃以下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
进而,特别优选:
(4)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与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含量(M)(摩尔%)的关系为
-2.6M+130≤Tm≤-2.3M+155。
优选上述(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上述树脂组合物(C-3)利用不饱和羧酸或者其衍生物进行接枝改性而得到的物质。
本发明包括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成形而得到的成形体。
优选上述成形体是汽车部件或者家电部件。
另外,本发明包括一种方法,作为(A)通用工程塑料20~80重量%和(B)聚丙烯类树脂10~50重量%的相容剂,使用(C)改性丙烯类树脂1~30重量%(其中,上述(A)、(B)和(C)的合计为100重量%),
其中,上述(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将树脂组合物(C-3)改性而得到的树脂,该树脂组合物(C-3)含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的聚丙烯(C-1)0~40重量%、以及通过DSC测定的熔点(Tm)不足120℃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的、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C-2)60~100重量%(其中,上述(C-1)和(C-2)的合计为100重量%)。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通过使用(C)改性丙烯类树脂作为相容剂,使(A)通用工程塑料和(B)聚丙烯类树脂良好地相容。该树脂组合物的拉伸强度和耐冲击性优异,并且外观优异。另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不损害(A)通用工程塑料和(B)聚丙烯类树脂本来具有的物性,例如低吸水性、耐热性、耐药性、弯曲弹性。因此,该树脂组合物能够成形为汽车、家电等成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A)通用工程塑料20~80重量%、(B)聚丙烯类树脂10~50重量%和(C)改性丙烯类树脂1~30重量%(其中,上述(A)、(B)和(C)的合计为100重量%),上述(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将树脂组合物(C-3)改性而得到的树脂,该树脂组合物(C-3)含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的聚丙烯(C-1)0~40重量%、以及通过DSC测定的熔点(Tm)不足120℃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的、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C-2)60~100重量%(其中,上述(C-1)和(C-2)的合计为100重量%)。
<(A)通用工程塑料>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通用工程塑料,没有特别限定,但是通常使用选自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中,通用工程塑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脂肪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半芳香族聚酰胺中的任一种。这些聚酰胺中,优选使用能够从市场容易地购入、并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的聚酰胺6。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例如,能够通过内酰胺等的开环聚合而制造。作为内酰胺如果使用ε-己内酰胺,则能够通过上述开环聚合得到聚酰胺6,故而优选。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的其它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使碳原子数4~12的二羧酸与碳原子数2~13的二胺进行缩聚而制造的方法。
作为制造聚酰胺所使用的代表性的二羧酸,可以列举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和十二烷二羧酸等。另外也能够使用它们的衍生物,例如酯、酰基氯或者铵盐等。这些能够单独使用一种,也能够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另外,作为制造聚酰胺所使用的代表性的二胺,可以列举对苯二胺、间苯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这些能够单独使用一种,也能够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上述聚酰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通常为175~330℃,优选为210~330℃。含有上述范围的聚酰胺的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优异,故而优选。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的共聚物,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现有公知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作为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能够使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245~255℃的市售的物质。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是1,4-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的共聚物,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现有公知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作为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能够使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225~230℃的市售的物质。
<(B)聚丙烯类树脂>
对本发明中所使用的(B)聚丙烯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但是通常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优选为120~170℃,更优选为120~160℃,特别优选为130~155℃。
作为上述(B)聚丙烯类树脂,期望使用具有结晶性、等规指数I.I.(沸腾正庚烷不溶成分)优选为7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5~99重量%以上的聚丙烯。
另外,(B)聚丙烯类树脂的密度通常为890~920kg/m3,熔体流动速率(ASTM D1238,温度230℃)通常为0.1~20g/10分钟,优选为1~10g/10分钟。如果熔体流动速率为1g/10分钟以上,则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在熔融成形时的成形性优异,此外,如果在10g/10分钟以下,则在上述树脂组合物中,强度不受损害,故而优选。
上述(B)聚丙烯类树脂优选丙烯均聚物或者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当上述(B)聚丙烯类树脂是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时,共聚物中,源自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通常为10摩尔%以下,优选小于5摩尔%。
作为该α-烯烃,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4-甲基-1-戊烯等。其中,它们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上述共聚物可以是无规聚丙烯,也可以是嵌段聚丙烯,但是更优选无规聚丙烯。
这样的(B)聚丙烯类树脂,能够使用固态钛催化剂(齐格勒催化剂)成分或者茂金属化合物催化剂成分制造。另外,作为(B)聚丙烯类树脂,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以列举“Prime PolyproF113G”(商品名,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生产),“Prime Polypro CJ700”(商品名,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生产)。
<(C)改性丙烯类树脂>
本发明中使用的(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将树脂组合物(C-3)改性而得到的树脂,该树脂组合物(C-3)含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的聚丙烯(C-1)0~40重量%、和通过DSC测定的熔点(Tm)不足120℃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的、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C-2)60~100重量%。
((C-1)聚丙烯)
作为上述(C-1)聚丙烯,除了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为必要条件以外,能够使用上述(B)聚丙烯类树脂中记载的聚丙烯类树脂。
((C-2)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
上述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C-2)(以下也记作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中,除了通过DSC测定的熔点(Tm)不足120℃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以外,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该共聚物(C-2)能够使用各种共聚物。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可以列举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4-甲基-1-戊烯等。其中,从经济性、与聚丙烯的相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1-丁烯。即,优选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是丙烯-1-丁烯共聚物。
另外,上述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的熔化热(ΔH)优选超过40J/g,更优选为41J/g以上,特别优选为46J/g以上,优选为70J/g以下,更优选为60J/g以下,特别优选为50J/g以下。
上述丙烯-1-丁烯共聚物优选满足下述条件(1)~(3),更优选进一步满足下述条件(4):
(1)含有源自丙烯的结构单元50~95摩尔%和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5~50摩尔%。
(2)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求得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3.0以下。
(3)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10℃以下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
(4)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与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含量(M)(摩尔%)的关系为-2.6M+130≤Tm≤-2.3M+155。
以下对各条件进行说明。
[条件(1)]
条件(1)为,丙烯-1-丁烯共聚物含有源自丙烯的结构单元50~95摩尔%、优选55~93摩尔%、更优选60~90摩尔%、特别优选60~79摩尔%,含有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5~50摩尔%、优选7~45摩尔%、更优选10~40摩尔%、特别优选21~40摩尔%。
如果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为5摩尔%以上,则能够将(A)通用工程塑料与(B)聚丙烯类树脂良好地相容,能够得到拉伸强度、耐冲击性及外观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如果为50摩尔%以下,则制造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时的操作性优异,故而优选。
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丙烯-1-丁烯共聚物可以含有除了丙烯和1-丁烯以外的源自α-烯烃的结构单元例如10摩尔%以下。
[条件(2)]
条件(2)为,丙烯-1-丁烯共聚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求得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3.0以下,优选为2.0~3.0,更优选为2.0~2.5。如果聚丙烯换算的Mw/Mn处于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减少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低分子量成分的含量。
另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的Mw/Mn测定,能够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条件下实施。
[条件(3)]
条件(3)为,丙烯-1-丁烯共聚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的熔点(Tm)为110℃以下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优选熔点为50~110℃,更优选为60~100℃,进一步优选为65~90℃,特别优选为76~90℃。
如果熔点(Tm)为50℃以上,则制造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时的操作性优异,如果为110℃以下,则能够将(A)通用工程塑料与(B)聚丙烯类树脂良好地相容,能够得到拉伸强度、耐冲击性及外观优异的树脂组合物,故而特别优选。
其中,熔点能够如下求出,即,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在铝锅中填充约5mg试样,升温至200℃,在200℃保持5分钟之后,以10℃/分钟冷却至-40℃,在-40℃保持5分钟之后,以10℃/分钟升温,利用此时的吸热曲线求出熔点。
丙烯-1-丁烯共聚物优选进一步满足下述条件(4),更优选满足条件(5)~(8)中的任一个。
[条件(4)]
条件(4)为,丙烯-1-丁烯共聚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的熔点(Tm)(℃)与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含量(M)(摩尔%)满足-2.6M+130≤Tm≤-2.3M+155所示的关系式。
如果熔点(Tm)处于上述范围内,满足上式,则制造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时的操作性和(A)通用工程塑料与(B)聚丙烯类树脂的相容效果的平衡优异,故而优选。
[条件(5)]
条件(5)为,丙烯-1-丁烯共聚物以ASTM D1238为标准,以温度230℃、2.16kg负荷进行测定,所得到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01~1000g/10分钟,优选为0.1~100g/10分钟,更优选为1~20g/10分钟。如果MFR为0.01g/10分钟以上,则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在熔融成形时的成形性良好,如果MFR为1000g/10分钟以下,则不损害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机械物性,故而优选。
[条件(6)]
条件(6)为,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表示共聚单体链分布的无规性的参数B值为1.0~1.5,优选为1.0~1.3,更优选为1.0~1.2。
如果B值处于上述范围内,则丙烯与1-丁烯更均匀地进行共聚,能够将(A)通用工程塑料和(B)聚丙烯类树脂良好地相容,故而优选。
上述参数B值由Coleman等(B.D.Cole-man and T.G.Fox,J.Polym.Sci.,Al,3183(1963))提出,如下定义。
B=P12/(2P1·P2)
式中,P1和P2分别是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的含量分率,P12是全部二分子链中的(第一单体)-(第二单体)链的比例。另外,该B值为1时,遵从伯努利统计,B<1时,共聚物为嵌段性的,B>1时,为交互性的。
[条件(7)]
条件(7)为,丙烯-1-丁烯共聚物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结晶度(C)[%]和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含量(M)[摩尔%]的关系,满足C≥-1.5M+75。
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结晶度(C)通常为65%以下,优选为15~65%,更优选为20~60%。如果结晶度(C)为15%以上,制造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时的操作性优异,另一方面,如果结晶度为65%以下,则能够将(A)通用工程塑料和(B)聚丙烯类树脂良好地相容,能够得到拉伸强度、耐冲击性及外观优异的树脂组合物,故而优选。
[条件(8)]
条件(8)为,丙烯-1-丁烯共聚物,对于(i)源自首-尾结合的丙烯的结构单元3链节、或者(ii)由源自首-尾结合的丙烯的结构单元和源自丁烯的结构单元构成、并且第二单元中含有源自丙烯的结构单元的丙烯-丁烯3链节,关于源自3链节中第二单元的丙烯的结构单元的侧链甲基,以13C-NMR谱(六氯丁二烯溶液,以四甲基硅烷为基准)进行测定时,当将在19.5~21.9ppm所示的峰的总面积作为100%时,在21.0~21.9ppm所示的峰的面积为90%以上,优选为92%以上,更优选为94%以上。如果这样的峰面积处于上述范围内,则能够降低立体规整性低的低熔点成分的含量。
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立体规整性,能够通过三单元组立构规整度(mm分率)进行评价。
例如,在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中,该mm分率定义为,聚合物链中存在的3个首-尾结合的丙烯单元链节以表面Z字形结构表示时,其甲基的支链方向相同的比例,如下所示通过13C-NMR谱求出。
通过13C-NMR谱求出该mm分率时,具体而言,对于作为聚合物链中存在的含有丙烯单元的3链节的(i)首-尾结合的丙烯单元3链节、以及(ii)由首-尾结合的丙烯单元和α-烯烃单元构成并且第2单元为丙烯单元的丙烯单元-α-烯烃单元3链节,测定mm分率。
根据这些3链节(i)和(ii)中的第2单元(丙烯单元)的侧链甲基的峰强度求出mm分率。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13C-NMR谱通过如下的方法测定:在样品管中,将丙烯-1-丁烯共聚物完全溶解在含有少量氘代苯作为锁场溶剂的六氯丁二烯中后,在120℃通过全氢去偶(proton complete decoupling)法测定。测定条件为倾倒角(flip angle)45°、脉冲间隔3.4T1以上(T1为甲基的自旋晶格松弛时间中最长的值)。亚甲基和次甲基的T1比甲基短,因此,在该条件下,样品中全部碳的磁化恢复为99%以上。化学位移是以四甲基硅烷为基准,首-尾结合的丙烯单元5链节(mmmm)的第3单元的甲基碳峰为21.593ppm,其它的碳峰以此为基准。
这样测得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13C-NMR谱中,能够观测到丙烯单元的侧链甲基的甲基碳区域(约19.5~21.9ppm)分为第1峰区域(约21.0~21.9ppm)、第2峰区域(约20.2~21.0ppm)、第3峰区域(约19.5~20.2ppm)。
并且,在这些各区域内,能够观测到表1所示的首-尾结合的3分子链节(i)和(ii)中的第2单元(丙烯单元)的侧链甲基峰。
[表1]
Figure BPA00001226190400111
表1中,P表示源自丙烯的单元,B表示源自丁烯等α-烯烃的单元。
表1所示的首-尾结合的3链节(i)和(ii)中,关于(i)3链节全部由丙烯单元构成的PPP(mm)、PPP(mr)、PPP(rr),用下述的表面Z字形结构图示甲基的方向,(ii)含有α-烯烃单元的3链节(PPB、BPB)的mm、mr、rr结合以该PPP为标准。
Figure BPA00001226190400112
在第1区域中,mm结合的PPP、PPB、BPB 3链节中的第2单元(丙烯单元)的甲基发生共振。
在第2区域中,mr结合的PPP、PPB、BPB 3链节中的第2单元(丙烯单元)的甲基和rr结合的PPB、BPB 3链节中的第2单元(丙烯单元)的甲基发生共振。
在第3区域中,rr结合的PPP 3链节的第2单元(丙烯单元)的甲基发生共振。
因此,丙烯类弹性体的三单元组立构规整度(mm分率)如下求出,即,对于(i)首-尾结合的丙烯单元3链节,或(ii)由首-尾结合的丙烯单元和α-烯烃单元构成、并且第2单元含有丙烯单元的丙烯-α-烯烃3链节,关于3链节中第2单元的丙烯单元的侧链甲基,用13C-NMR谱(六氯丁二烯溶液、四甲基硅烷为基准)测定时,在以19.5~21.9ppm(甲基碳区域)所示的峰的总面积为100%的情况下,作为21.0~21.9ppm(第1区域)所示的峰的面积的比例(百分率),通过下述式求出丙烯类弹性体的三单元立构规整度(mm分率)。
对于本发明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而言,这样求出的mm分率通常为90%以上,优选92%以上,更优选94%以上。
基于甲基C的峰面积可以根据邻接的次甲基(在31.3ppm附近发生共振)的峰面积求出。基于甲基D的峰面积可以根据基于上述结构(iv)的αβ亚甲基碳的峰(在34.3ppm附近和34.5ppm附近发生共振)的峰面积之和的1/2求出,基于甲基D′的峰面积可以根据基于上述结构(v)的甲基E′的甲基邻接的次甲基的峰(在33.3ppm附近发生共振)的面积求出。基于甲基E的峰面积可以根据邻接的次甲基碳(在33.7ppm附近发生共振)的峰面积求出,基于甲基E′的峰面积可以根据邻接的次甲基碳(在33.3ppm附近发生共振)的峰面积求出。
因此,通过从第2区域和第3区域的总峰面积中减去这些峰面积,可以求出基于首-尾结合的丙烯单元3链节(i)以及(ii)的甲基的峰面积。
由于能够通过上述方法对首-尾结合的丙烯单元3链节(i)以及(ii)的甲基的峰的面积进行评价,所以能够根据上式求出mm分率。其中,谱中的各碳峰可以参考文献(Polymer,30,1350(1989))进行归属。
这样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优选是丙烯-1-丁烯共聚物,将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优选1-丁烯,以及根据需要的少量其它的烯烃,在齐格勒催化剂或者含有茂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共聚,由此能够合适地得到。其中,从将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时的操作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茂金属化合物催化剂成分制造上述共聚物(C-2),例如能够以WO2004/087775号或者WO01/2712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
更优选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期望是在含有下述通式(1a)所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1a)的催化剂的存在下,将丙烯和α-烯烃共聚而得到的。这里,含有过渡金属化合物(1a)的催化剂,期望是在含有过渡金属化合物(1a)的同时,含有选自(2a)有机金属化合物、(2b)有机铝氧化合物和(2c)与过渡金属化合物(1a)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催化剂。
Figure BPA00001226190400131
(式(1a)中,R1、R3是氢,R2、R4选自烃基、含硅基,分别相同或者不同。R5、R6、R7、R8、R9、R10、R11、R12、R13和R14选自氢、烃基、含硅基,分别相同或者不同,R5至R12的邻接的取代基可以相互结合而形成环。R13和R14分别相同或者不同,可以相互结合而形成环。M是IVB族过渡金属,Y是碳原子,Q可以选自卤素、烃基、阴离子配位基或能够以孤对电子配位的中性配位基中的相同或不同的组合,j是1~4的整数。)
作为上述烃基,能够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烯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直链烃基,异丙基、叔丁基、戊基、3-甲基戊基、1,1-二乙基丙基、1,1-二甲基丁基、1-甲基-1-丙基丁基、1,1-丙基丁基、1,1-二甲基-2-甲基丙基、1-甲基-1-异丙基-2-甲基丙基等支链状烃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降冰片基、金刚烷基等环状饱和烃基;苯基、甲苯基、萘基、联苯基、菲基、蒽基等环状不饱和烃基;苯甲基、异丙苯基、1,1-二苯基乙基、三苯基甲基等环状不饱和烃基取代的饱和烃基;甲氧基、乙氧基、苯氧基、呋喃基、N-甲基氨基、N,N-二甲基氨基、N-苯基氨基、吡咯基、噻吩基等含杂原子的烃基等。
作为含硅基、能够列举三甲基硅烷基、三乙基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硅烷基、二苯基甲基硅烷基、三苯基硅烷基等。
另外,R5至R12的邻接的取代基可以相互结合而形成环。作为这样的取代芴基,能够列举苯并芴基、二苯并芴基、八氢二苯并芴基、八甲基八氢二苯并芴基、八甲基四氢二环戊二烯并芴基等。
另外,R13、R14可以分别相同或者不同,可以相互结合而形成环。
上述通式(1a)中,环戊二烯基环中取代的R2、R4优选是碳原子数1~20的烃基。作为碳原子数1~20的烃基,能够例示上述的烃基。其中,R2更优选是叔丁基、金刚烷基、三苯基甲基这种体积大的取代基;R4更优选是甲基、乙基、正丙基这种在立体上比R2小的取代基。这里所说的“在立体上小”是指该取代基所占的体积。
上述通式(1a)中,芴环中取代的R5至R12中,优选R6、R7、R10、R11中的任意两个以上是碳原子数1~20的烃基。作为碳原子数1~20的烃基,能够例示上述的烃基。特别是从配位基合成上的容易程度出发,优选芴环左右对称,即R6和R11、R7和R10为相同的基团。在这样的优选状态中,也包括R6和R7形成脂肪族环(AR-1),并且,R10和R11形成与脂肪族环(AR-1)相同的脂肪族环(AR-2)的情况。
上述通式(1a)中,交联环戊二烯基环和芴环的Y为碳原子。
上述通式(1a)中,M是IVB族过渡金属,具体而言,可以列举Ti、Zr、Hf等。另外,Q是选自卤素、烃基、阴离子配位基或能够以孤对电子配位的中性配位基的相同或不同的组合。j是1~4的整数,j为2以上时,Q可以彼此相同或者不同。作为卤素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氟、氯、溴、碘。作为烃基的具体例子,可以例举与上述同样的物质。作为阴离子配位基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甲氧基、叔丁氧基、苯氧基等烃氧基、乙酸酯、苯甲酸酯等羧酸酯基、甲磺酸酯、甲苯磺酸酯等磺酸酯基等。作为能够以孤对电子配位的中性配位基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三甲基膦、三乙基膦、三苯基膦、二苯基甲基膦等有机磷化合物、四氢呋喃、二乙基醚、二噁烷、1,2-二甲氧基乙烷等醚类等。Q优选至少一个是卤素或者烷基。
作为这样的过渡金属化合物(1a),例如,可以列举二甲基亚甲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异亚丙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锆、异亚丙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锆、异亚丙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八甲基八氢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锆、二苯基亚甲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二苯基亚甲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2,7-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锆、二苯基亚甲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3,6-二叔丁基芴基)二氯化锆、二苯基亚甲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八甲基八氢二苯并芴基)二氯化锆等,但不受此限制。
在制造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丙烯-a-烯烃共聚物(C-2)时适合使用的催化剂,在含有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1a)的同时,含有选自(2a)有机金属化合物、(2b)有机铝氧化合物和(2c)与过渡金属化合物(1a)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这些(2a)、(2b)、(2c)的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优选WO2004/087775号或者WO01/27124号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作为其例子,列举以下物质。
作为(2a)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ⅠA、ⅡA族和ⅡB、ⅢA族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2a-1)下述通式所示的有机铝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能够例示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二异丁基氢化铝等。
通式:Ra mAl(ORb)nHpXq
(式中,Ra和Rb可以相同或者不同,表示碳原子数为1~15、优选为1~4的烃基,X表示卤素原子,m是满足0<m≤3的数,n是满足0≤n<3的数,p是满足0≤p<3的数,q是满足0≤q<3的数,并且m+n+p+q=3。)
(2a-2)下述通式所示的ⅠA族金属与铝的络合烷基化物。作为这样的化合物,能够例示LiAl(C2H5)4、LiAl(C7H15)4等。
通式:M2AlRa 4
(式中,M2表示Li、Na或者K,Ra表示碳原子数为1~15、优选为1~4的烃基。)
(2a-3)下述通式所示的ⅡA族或者ⅡB族金属的二烷基化物。
通式:RaRbM3
(式中,Ra和Rb可以相互相同或者不同,表示碳原子数为1~15、优选为1~4的烃基,M3是Mg、Zn或者Cd。)
这些有机金属化合物(2a)中,优选有机铝化合物。还这样的有机金属化合物(2a)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2b)有机铝氧化合物,可以列举现有公知的铝氧烷,此外,可以是日本特开平2-78687号公报中例示的苯不溶性的有机铝氧化合物。
现有公知的铝氧烷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法制造,通常作为烃溶剂的溶液得到。
(1)在含有吸附水的化合物或含有结晶水的盐类、例如氯化镁水合物、硫酸铜水合物、硫酸铝水合物、硫酸镍水合物、氯化亚铈水合物等的烃介质悬浊液中,添加三烷基铝等有机铝化合物,使吸附水或结晶水与有机铝化合物反应的方法。
(2)在苯、甲苯、二乙基醚、四氢呋喃等介质中,使水、冰或水蒸气直接作用于三烷基铝等有机铝化合物的方法。
(3)在癸烷、苯、甲苯等介质中,使二甲基氧化锡、二丁基氧化锡等有机锡氧化物与三烷基铝等有机铝化合物反应的方法。
其中,上述铝氧烷可以含有少量的有机金属成分。另外,可以从回收的上述铝氧烷的溶液中蒸馏除去溶剂或未反应的有机铝化合物后,将所得到的铝氧烷在溶剂中再溶解或者使之悬浊于铝氧烷的弱溶剂中。作为制备铝氧烷时所使用的有机铝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属于上述(2a-1)的作为有机铝化合物所例示的物质相同的有机铝化合物,其中,优选三烷基铝、三环烷基铝,特别优选三甲基铝。如上所述的有机铝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另外,作为苯不溶性的有机铝氧化合物,在60℃的苯中溶解的Al成分以Al原子换算计,通常为10%以下,优选为5%以下,特别优选为2%以下,即,优选对苯不溶性或者难溶性的物质。这些有机铝氧化合物(2b)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2c)作为与过渡金属化合物(1a)反应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能够列举日本特开平1-50195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50203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7900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7900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20770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207704号公报以及USP-5321106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路易斯酸、离子性化合物、硼烷化合物以及碳硼烷化合物等。另外,也能够例举杂多化合物和同多化合物。这样的(2c)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的制造中,如果使用与过渡金属化合物(1a)同时并用甲基铝氧烷等有机铝氧化合物(2b)的催化剂,则可以以特别高的聚合活性得到共聚物(C-2),故而优选。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的制造中使用的聚合用催化剂,根据需要可以是使用载体的催化剂,也可以含有其它的助催化剂成分。
这样的催化剂,可以预先混合各成分,或者载持在载体上而制备,也可以在聚合体系中同时或者逐次添加各成分而使用。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优选在上述催化剂的存在下,将丙烯、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特别优选1-丁烯、和根据需要的少量其它烯烃进行共聚而得到。共聚时,各单体可以以所制造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中的各结构单元量形成所期望的比例的量而使用,具体而言,期望以丙烯/α-烯烃的摩尔比为50/50~95/5,优选为55/45~93/7,更优选为60/40~90/10的比例使用。
共聚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聚合温度通常为-50~+200℃,优选为0~170℃的范围,使聚合压力通常为常压~10MPa表压,优选为常压~5MPa表压。另外,聚合反应能够以分批式、半连续式、连续式中的任一种方法进行。另外,能够将聚合分为反应条件不同的两段以上而进行。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的分子量能够通过在聚合体系中存在氢或使聚合温度变化来进行调节,也能够通过催化剂中(2a)、(2b)或者(2c)的量进行调节。添加氢时,其量为每1kg单体0.001~100NL左右是适当的。
((C-3)树脂组合物)
<树脂组合物(C-3)>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树脂组合物(C-3)是含有上述聚丙烯(C-1)0~40重量%和上述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60~100重量%的树脂组合物。
上述树脂组合物(C-3)中,该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中,含有聚丙烯(C-1)0~40重量%,优选0~35重量%,更优选0~30重量%,进一步优选5~30重量%;含有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60~100重量%,优选65~100重量%,更优选70~100重量%,进一步优选70~95重量%。如果上述树脂组合物(C-3)的组成处于上述范围内,则含有(A)通用工程塑料、(B)聚丙烯类树脂和(C)改性丙烯类树脂的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拉伸强度、耐冲击性以及外观优异,并且使用后述的挤出机将树脂组合物(C-3)进行改性时的连续生产性优异,故而优选。
本发明中,制备树脂组合物(C-3)时,能够采用现有公知的任意方法,例如,可以组合利用V型混合机、螺条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等混合机进行混合的方法,和/或利用挤出机、混合辊、班伯利混炼机、捏合机等混炼机进行混炼的方法,或者可以单独采用,混合聚丙烯(C-1)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
混合得到的树脂组合物(C-3),可以先使用挤出机等制备成粒料状或者颗粒状等之后进行改性,得到(C)改性丙烯类树脂,也可以直接进行改性,得到(C)改性丙烯类树脂。
本发明中使用的(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通过将上述树脂组合物(C-3)改性而得到的树脂。
作为上述树脂组合物(C-3)的改性方法,通常通过使极性单体与上述树脂组合物(C-3)进行接枝反应而进行。
(极性单体)
作为上述改性中使用的极性单体,可以列举含有羟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含有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含有环氧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等。
作为含有羟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丙酯、单(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单(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单(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单(甲基)丙烯酸四羟甲基乙烷酯、单(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单(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丙烯酸-2-(6-羟基己酰基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10-十一烯-1-醇、1-辛烯-3-醇、2-甲醇降冰片烯、羟基苯乙烯、羟乙基乙烯醚、羟丁基乙烯醚、N-羟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酸磷酸酯、甘油单烯丙基醚、烯丙基醇、烯丙氧基乙醇、2-丁烯-1,4-二醇、甘油单醇等。
作为含有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能够列举下式所示的含有氨基或者取代氨基中的至少一种的乙烯类单体。
Figure BPA00001226190400191
(式中,R1是氢原子、甲基或者乙基,R2是氢原子、碳原子数1~12,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6~12,优选6~8的环烷基。其中,上述的烷基、环烷基还可以具有取代基。)
作为这样的含有氨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苯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氨基乙酯等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类衍生物类、N-乙烯基二乙基胺、N-乙酰基乙烯基胺等乙烯基胺类衍生物类、烯丙胺、甲基丙烯胺、N-甲基丙烯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等烯丙胺类衍生物、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酰胺类衍生物、对氨基苯乙烯等氨基苯乙烯类、6-氨基己基琥珀酰亚胺、2-氨基乙基琥珀酰亚胺等。
作为含有环氧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可以使用1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以上能够聚合的不饱和键和环氧基的单体。作为这样的含有环氧基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马来酸的单缩水甘油酯和二缩水甘油酯、富马酸的单缩水甘油酯和二缩水甘油酯、巴豆酸的单缩水甘油酯和二缩水甘油酯、四氢邻苯二甲酸的单缩水甘油酯和二缩水甘油酯、衣康酸的单缩水甘油酯和二缩水甘油酯、丁烯三羧酸的单缩水甘油酯和二缩水甘油酯、柠康酸的单缩水甘油酯和二缩水甘油酯、内向型-顺式-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降冰片烯二酸(nadic acidTM))的单缩水甘油酯和二缩水甘油酯、内向型-顺式-二环[2,2,1]庚-5-烯-2-甲基-2,3-二羧酸(甲基降冰片烯二酸(methylnadic acidTM))的单缩水甘油酯和二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琥珀酸的单缩水甘油酯和缩水甘油酯等二羧酸单缩水甘油酯和烷基缩水甘油酯(单缩水甘油酯时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2),对苯乙烯羧酸的烷基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2-甲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苯乙烯-对缩水甘油醚、3,4-环氧-1-丁烯、3,4-环氧-3-甲基-1-丁烯、3,4-环氧-1-戊烯、3,4-环氧-3-甲基-1-戊烯、5,6-环氧-1-己烯、乙烯基环己烯一氧化物等。
作为不饱和羧酸,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四氢邻苯二甲酸、衣康酸、柠康酸、巴豆酸、异巴豆酸、降冰片烯二羧酸、二环[2,2,1]庚-2-烯-5,6-二羧酸等。另外,作为其衍生物,例如,可以列举酸酐、酰卤、酰胺、酰亚胺、酯等。
作为不饱和羧酸的衍生物,例如,可以列举马来酰氯、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二环[2,2,1]庚-2-烯-5,6-二羧酸酐、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二乙酯、富马酸二乙酯、衣康酸二甲酯、柠康酸二乙酯、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二环[2,2,1]庚-2-烯-5,6-二羧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等。
这些之中,优选(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
作为上述的极性单体,从能够从市场上容易获得并且廉价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即,本发明中所使用的(C)改性丙烯类树脂,优选将上述树脂组合物(C-3)由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接枝改性而得到的物质。
((C)改性丙烯类树脂的制备)
本发明中使用的(C)改性丙烯类树脂可以通过将含有聚丙烯(C-1)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C-2)的树脂组合物(C-3)改性而得到,但是,通常通过将极性单体与上述树脂组合物(C-3)接枝聚合而制备。
将如上所述的极性单体与上述树脂组合物(C-3)接枝聚合时,相对于树脂组合物(C-3)100重量%,极性单体通常使用0.1~100重量%,优选5~80重量%。
该接枝聚合通常在自由基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作为自由基引发剂,能够使用有机过氧化物或者偶氮化合物等。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可以列举,例如过氧化二枯基、过氧化二叔丁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炔-3、1,3-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1,1-二(叔丁基过氧)戊酸酯、苯甲酰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苯甲酸酯、乙酰过氧化物、异丁酰过氧化物、辛酰过氧化物、癸酰过氧化物、月桂酰过氧化物、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和2,4-二氯苯甲酰过氧化物、间甲苯酰过氧化物等。
作为偶氮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偶氮异丁腈、二甲基偶氮异丁腈等。
自由基引发剂期望相对于树脂组合物(C-3)100重量%,使用0.001~10重量%左右。
自由基引发剂能够与树脂组合物(C-3)和极性单体直接混合使用,但是也能够溶解在少量的有机溶剂中而使用。作为该有机溶剂,只要是能够溶解自由基引发剂的有机溶剂,则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例如,作为上述有机溶剂,能够使用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芳香族烃溶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和癸烷等脂肪族烃类溶剂、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和十氢化萘等脂环族烃类溶剂、氯苯、二氯苯、三氯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等氯化烃、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等醇类溶剂、丙酮、甲乙酮和甲基异丁酮等酮类溶剂、乙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酯类溶剂、二甲醚、二乙醚、二正戊醚、四氢呋喃和二氧苯甲醚等醚类溶剂。
另外,在树脂组合物(C-3)中接枝聚合极性单体时,可以使用还原性物质。如果使用还原性物质,则能够提高极性单体的接枝量。
作为还原性物质,可以列举亚铁离子、铬离子、钴离子、镍离子、钯离子、亚硫酸盐、羟胺、肼、或者含有-SH、SO3H、-NHNH2、-COCH(OH)-等的基团的化合物。
作为这样的还原性物质,具体而言,可以列举氯化亚铁、重铬酸钾、氯化钴、环烷酸钴、氯化钯、乙醇胺、二乙醇胺、N,N-二甲基苯胺、肼、乙硫醇、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等。
本发明中,还原性物质相对于树脂组合物(C-3)100重量%,通常能够使用0.001~5重量%,优选0.1~3重量%。
树脂组合物(C-3)的极性单体的接枝改性能够以现有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将树脂组合物(C-3)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接着在溶液中添加极性单体和自由基引发剂等,以70~200℃,优选以80~190℃的温度反应0.5~15小时,优选1~10小时而进行。
上述的有机溶剂,只要是能够溶解树脂组合物(C-3)的有机溶剂,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将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溶剂、戊烷、己烷、庚烷等脂肪族烃类溶剂等作为上述有机溶剂使用。
另外,也可以使用挤出机等,在无溶剂的条件下使树脂组合物(C-3)和极性单体反应,制造改性丙烯类树脂(C)。
该反应期望在树脂组合物(C-3)的熔点以上,具体而言,在120~250℃的温度下通常进行0.5~10分钟。
这样操作而得到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的改性量(极性单体的接枝量),改性丙烯类树脂(C)每100重量%中,通常为0.05~50重量%,优选为0.1~20重量%,更优选0.1~10重量%,特别优选0~5重量%。
如上所述操作所制备的(C)改性丙烯类树脂以ASTM D1238为标准,在温度230℃、2.16kg负荷下测定而得到的熔体流动速率通常为0.1~2000g/10分钟,优选为1.0~1000g/10分钟。
另外,(C)改性丙烯类树脂的密度通常为875~900kg/m3,优选880~895kg/m3
该(C)改性丙烯类树脂在135℃、十氢化萘中测定的特性粘度[η]通常为0.01~6dl/g,优选0.1~5dl/g。另外(C)改性丙烯类树脂的熔点通常处于60~160℃的范围内,结晶度通常为20~60%,优选为30~55%。
<含有(A)通用工程塑料、(B)聚丙烯类树脂和(C)改性丙烯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上述(A)通用工程塑料20~80重量%,优选30~70重量%,(B)聚丙烯类树脂10~50重量%,优选20~45重量%,和(C)改性丙烯类树脂1~30重量%,优选3~25重量%(其中,上述(A)、(B)和(C)的合计为100重量%)。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由于含有上述(C)改性丙烯类树脂作为相容剂,因此该树脂组合物中(A)通用工程塑料和(B)聚丙烯类树脂良好地相容,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拉伸强度和耐冲击性优异,并且外观优异。另外,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A)通用工程塑料和(B)聚丙烯类树脂本来所具有的物性,例如低吸水性、耐热性、耐药品性、弯曲弹性不受损坏。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除了上述(A)通用工程塑料、(B)聚丙烯类树脂和(C)改性丙烯类树脂以外,可以含有耐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粘连剂、滑爽剂、抗静电剂等添加剂。
这样的添加剂,相对于上述(A)、(B)和(C)的合计100重量%,通常含有0.01~1重量%,优选含有0.02~0.6重量%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现有公知的任意方法。例如,可以组合利用V型混合机、螺条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等混合机进行混合的方法,和/或利用挤出机、混合辊、班伯利混炼机、捏合机等混炼机进行混炼的方法,或者可以单独采用,混合上述(A)通用工程塑料、(B)聚丙烯类树脂和(C)改性丙烯类树脂。
混合得到的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使用挤出机等制备成粒料状或者颗粒状等,也可以直接进行成形,得到成形体。
<成形体>
本发明的成形体可以通过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成形而得到。
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拉伸强度和耐冲击性优异,并且外观优异。而且尺寸稳定性也优异。另外,上述树脂组合物中,(A)通用工程塑料和(B)聚丙烯类树脂本来所具有的物性,例如低吸水性、耐热性、耐药品性、弯曲弹性不受损坏。因此,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成形而得到的成形体能够在汽车部件、家电部件、运动用品等各种用途中使用。
其中,汽车部件和家电部件要求耐热性和耐药品性,故而优选。其中,作为汽车部件,例如,可以列举车窗洗涤液的喷出口,门敲的把手部分等,作为家电部件,例如,可以列举电线用连接器等。
另外,本发明中,包括使用(C)改性丙烯类树脂作为上述(A)通用工程塑料和(B)聚丙烯类树脂的相容剂的方法。如果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则该方法是使用(C)改性丙烯类树脂1~30重量%,作为(A)通用工程塑料20~80重量%和(B)聚丙烯类树脂10~50重量%的相容剂的方法,其中,上述(A)、(B)和(C)的合计为100重量%。其中,上述(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将树脂组合物(C-3)改性而得到的树脂,该树脂组合物(C-3)含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的聚丙烯(C-1)0~40重量%、以及通过DSC测定的熔点(Tm)不足120℃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的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C-2)60~100重量%(其中,上述(C-1)和(C-2)的合计为100重量%)。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C)改性丙烯类树脂,能够作为以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为代表的通用工程树脂和聚丙烯构成的树脂组合物的相容剂而合适地使用。
对于通用工程树脂而言,特别是聚酰胺,耐热性高,但是吸水性高,吸水引起弹性率降低,而且尺寸稳定性也变差。为了弥补此缺点,以往在聚酰胺中混合作为非极性树脂并且具有相对耐热性的聚丙烯作为树脂组合物使用。但是,两者极难混合,虽然能够抑制该树脂组合物的吸水,但是存在大幅损害通用工程树脂的特性的问题。
如本发明这样,通过使用(C)改性丙烯类树脂作为上述(A)通用工程塑料和(B)聚丙烯类树脂的相容剂,能够不损害通用工程塑料具有的耐热性、耐药品性、弯曲弹性、拉伸强度、拉伸伸长率等机械物性而抑制吸水。因此,能够得到尺寸稳定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另外,由于能够实现良好的相容性,所以由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够得到表面状态良好的成形体。
实施例
接着,展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在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各种性状的测定或评价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
[1-丁烯含量(M)]
利用13C-NMR求出作为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含有的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的量的1-丁烯含量(M)[摩尔%]。
[熔体流动速率(MFR)]
以ASTM D1238为标准,在温度230℃、2.16kg负荷下测定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g/10分钟]。
[分子量分布(Mw/Mn)]
使用MilliPore公司生产的GPC-150C,如下操作测定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
分离柱使用TSK GNH HT,柱大小为直径27mm、长度600mm,柱温度为140℃,流动相使用邻二氯苯(和光纯药工业(株)生产)和作为抗氧化剂的BHT(武田药品(株)生产)0.025重量%,使其以1.0ml/分钟流动,试样浓度为0.1重量%,试样注入量为500μl,使用差示折射计作为检测器。
对于分子量Mw<1000和Mw>4×106的聚合物,使用Tosoh(株)生产的标准聚苯乙烯,对于1000≤Mw≤4×106的聚合物,使用PressureChemical(株)生产的标准聚苯乙烯。
[熔点(Tm)、熔化热(ΔH)]
使用PerkinElmer(株)生产的DSC-7型装置(差示扫描型量热计(DSC),测定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熔点(Tm)和熔化热(ΔH)。
在设定为200℃的加热压制机中将试样预加热4分钟,压制3分钟形成1mm厚度。将1mm厚度的可塑化片材夹在设定为20℃的冷却压制机中冷却4分钟,使其固化。将形成为片状的试样固化后在室温下放置1周以上,从片材的中心部收集5mg,填充在铝锅中,安装在上述DSC测定装置中。在氮气气氛下,根据在以10℃/分钟从20℃升温至200℃的条件下观测的吸热曲线,以峰位置作为熔点(Tm),峰面积除以试样重量得到的值作为熔化热(ΔH)。
[密度]
以ASTM D1505作为标准,使用密度梯度管在23℃的温度下进行测定。
[马来酸改性量]
利用Elementar公司生产的元素分析装置Vario EL III求出氧含量,换算成马来酸含量。
[拉伸屈服强度、拉伸伸长率]
在使料筒温度为245℃、模具温度为80℃的50t合模力的注射成形机中,成形为ASTM IV号哑铃114mm×18.3mm、厚度2mm的试验片,以ASTM D638为标准,以温度23℃、拉伸速度50mm/分钟测定上述试验片的拉伸屈服强度和拉伸伸长率。
[弯曲弹性率、弯曲强度]
在使料筒温度为245℃、模具温度为80℃的50t合模力的注射成形机中,成形为100mm×100mm、厚度2mm的试验片,以ASTM D790为标准,以温度23℃、弯曲速度5mm/分钟测定上述试验片的弯曲弹性率和弯曲强度。
[Izod冲击强度]
在使料筒温度为245℃、模具温度为80℃的50t合模力的注射成形机中,成形为62.3mm×12.4mm、厚度3mm的Izod冲击试验用带有切口的试验片,以ASTM D256为标准,以温度0℃和23℃测定上述试验片的Izod冲击强度。
[外观]
在使料筒温度为245℃、模具温度为80℃的50t合模力的注射成形机中,成形为100mm×100mm、厚度3mm的方形板。通过目视该方形板的表面状态进行确认。
方形板的颜色均匀,以指甲刮方形板表面没有阻力的状态评价为“无(平滑)”;方形板的颜色不均匀,以指甲刮方形板表面存在阻力的状态评价为“有”。
[合成例1:茂金属催化剂]
(1)1-叔丁基-3-甲基环戊二烯的制备
在氮气气氛下,在氯化叔丁基镁/二乙醚溶液(450ml,0.90mol,2.0mol/l溶液)中添加脱水二乙醚(350ml)。边在冰冷下保持0℃,边向所得到的溶液中滴下3-甲基环戊烯酮(43.7g,0.45mmol)的脱水二乙醚(150ml)溶液,进一步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边在冰冷下保持0℃,边向反应溶液中滴下氯化铵(80.0g,1.50mol)的水(350ml)溶液。向该溶液中添加水(2500ml)并搅拌后,分离有机层,并用水进行清洗。边在冰冷下保持0℃,边向该有机层中添加10%盐酸水溶液(82ml)之后,在室温下搅拌6小时。分离该反应液的有机层,以水、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水、饱和食盐水进行清洗之后,以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干燥剂,从滤液中蒸馏除去溶剂而得到液体。将该液体进行减压蒸馏(45~47℃/10mmHg),由此得到14.6g的淡黄色的液体。分析值如下所示。
1H-NMR(270MHz,CDCl3中,TMS基准)δ6.31+6.13+5.94+5.87(s+s+t+d,2H)、3.04+2.95(s+s,2H)、2.17+2.09(s+s,3H)、1.27(d,9H)。
(2)3-叔丁基-1,6,6-三甲基富烯的制备
在氮气气氛下,边在冰冷中保持0℃,边向1-叔丁基-3-甲基环戊二烯(13.0g,95.6mmol)的脱水甲醇(130ml)溶液中滴下脱水丙酮(55.2g,950.4mmol),进一步滴下吡咯烷(68.0g,956.1mmol)之后,在室温下搅拌4天。将反应液以二乙醚(400ml)稀释之后,添加水(400ml)。分离有机层,将该有机层以0.5N的盐酸水溶液(150ml×4)、水(200ml×3)、饱和食盐水(150ml)进行清洗之后,以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过滤干燥剂,从滤液中蒸馏除去溶剂而得到液体。将该液体进行减压蒸馏(70~80℃/0.1mmHg),由此得到10.5g的黄色的液体。分析值如下所示。
1H-NMR(270MHz,CDCl3中,TMS基准)δ6.23(s,1H)、6.05(d,1H)、2.23(s,3H)、2.17(d,6H)、1.17(s,9H)。
(3)2-(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2-芴基丙烷的制备
在冰冷下,在氮气气氛下,向芴(10.1g,60.8mmol)的THF(300ml)溶液中滴下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40ml,61.6mmol),进一步在室温下搅拌5小时(深褐色溶液)。将该溶液再次冰冷,在氮气气氛下滴下3-叔丁基-1,6,6-三甲基富烯(11.7g,66.5mmol)的THF(300ml)溶液。在室温下将反应溶液搅拌14小时,将搅拌后所得到的褐色溶液进行冰冷,添加水(200ml)。将得到的溶液以二乙醚提取,将分离的有机相以硫酸镁干燥之后,进行过滤,在减压下从滤液中除去溶剂而得到橙褐色油。将该油通过硅胶柱色谱(展开溶剂:己烷)进行精制而得到3.8g的黄色油。分析值如下所示。
1H-NMR(270MHz,CDCl3中,TMS基准)δ7.70(d,4H)、7.34-7.26(m,6H)、7.18-7.11(m,6H)、6.17(s,1H)、6.01(s,1H)4.42(s,1H)、4.27(s,1H)、3.01(s,2H)、2.87(s,2H)、2.17(s,3H)、1.99(s,3H)、2.10(s,9H)、1.99(s,9H)、1.10(s,6H)、1.07(s,6H)。
(4)二甲基亚甲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的制备
在冰冷下,在氮气气氛下,向2-(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2-芴基丙烷(1.14g,3.3mmol)的二乙醚(25ml)溶液中滴下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5.0ml,7.7mmol),进一步在室温下搅拌14小时而得到桃红色浆料。在-78℃下向该浆料中添加四氯化锆(0.77g,3.3mmol),在-78℃下搅拌数小时,在室温下搅拌65小时。将所得到的黑褐色浆料过滤,将过滤物以10ml二乙醚清洗之后,以二氯甲烷进行提取,得到红色溶液。减压蒸馏除去该溶液的溶剂,得到0.53g橙红色的固体状作为茂金属催化剂的二甲基亚甲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分析值如下所示。
1H-NMR(270MHz,CDCl3中,TMS基准)δ8.11-8.02(m,3H)、7.82(d,1H)、7.56-7.45(m,2H)、7.23-7.17(m,2H)、6.08(d,1H)、5.72(d,1H)、2.59(s,3H)、2.41(s,3H)、2.30(s,3H)、1.08(s,9H)。
[制造例1:利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丙烯-1-丁烯共聚物(聚合物1)]
在氮气充分置换的2000ml的聚合装置中,在常温下装入干燥己烷875ml、1-丁烯75g和三异丁基铝(1.0mmol)后,将聚合装置内温升温至65℃,以丙烯加压至0.7MPa。接着在聚合器内添加使0.002mmol合成例2中得到的作为茂金属催化剂的二甲基亚甲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和以铝换算为0.6mmol的甲基铝氧烷(TosohFinechem公司生产)接触的甲苯溶液。边保持聚合器的内温65℃、丙烯压0.7MPa,边进行聚合30分钟,添加20ml的甲醇而停止聚合。脱压后,在2l的甲醇中从聚合溶液中析出聚合物,在真空下以130℃干燥12小时,得到聚合物1。
所得到的聚合物1为15.2g。聚合物1中,1-丁烯含量(M)为27.1摩尔%,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5g/10分钟,分子量分布(Mw/Mn)为2.11,熔点(Tm)为76.2℃,熔化热(ΔH)为48J/g,另外,对于上述条件(4)的式子-2.6M+130≤Tm≤-2.3M+155而言,由于M为27.1,所以上式成为59.5≤Tm≤92.7,Tm为76.2,满足上式。
[制造例2:利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丙烯-1-丁烯共聚物(聚合物2)]
在氮气充分置换的2000ml的聚合装置中,在常温下装入干燥己烷875ml、1-丁烯75g和三异丁基铝(1.0mmol)后,将聚合装置内温升温至60℃,以丙烯加压至0.7MPa。接着在聚合器内添加使0.002mmol合成例2中得到的作为茂金属催化剂的二甲基亚甲基(3-叔丁基-5-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和以铝换算为0.6mmol的甲基铝氧烷(TosohFinechem公司生产)接触的甲苯溶液。边保持聚合器的内温65℃、丙烯压0.7MPa,边进行聚合30分钟,添加20ml的甲醇而停止聚合。脱压后,在2l的甲醇中从聚合溶液中析出聚合物,在真空下以130℃干燥12小时,得到聚合物2。
所得到的聚合物2为15.2g。聚合物2中,1-丁烯含量(M)为22.4摩尔%,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5g/10分钟,分子量分布(Mw/Mn)为2.11,熔点(Tm)为83.2℃,熔化热(ΔH)为51J/g,另外,对于上述条件(4)的式子-2.6M+130≤Tm≤-2.3M+155而言,由于M为22.4,所以上式成为71.8≤Tm≤103.5,Tm为83.2,满足上式。
[实施例1]
[改性丙烯类树脂(C1)的制备]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5kg重复进行上述制造例1而得到的聚合物1、25g马来酸酐和12.5g作为反应引发剂的日本油脂株式会社生产的PERHEXYNE 25B(1分钟后半衰温度为180℃)。接着,使用30mmΦ的双螺杆挤出机将该混合物在230℃的温度下进行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由改性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C-2)构成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1)。表2中表示所得到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1)的MFR、密度以及马来酸含量。
[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1)的树脂组合物(1)的制备]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2.9kg作为通用工程塑料(A1)的Toray(株)生产的Amilan CM1017(聚酰胺6,Tm=225℃)、1.5kg作为丙烯类树脂(B 1)的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生产的Prime Polypro CJ700(均聚物,Tm=160℃)和0.6kg改性丙烯类树脂(C1)。之后,使用30mmΦ的双螺杆挤出机将其进行熔融混炼,由此得到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1)的树脂组合物(1)。
表2中表示对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1)的拉伸屈服强度、拉伸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弹性率、Izod冲击强度和外观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2]
[改性丙烯类树脂(C2)的制备]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4.75kg重复进行上述制造例1而得到的聚合物1、25g马来酸酐、0.25kg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生产的聚丙烯树脂(C-1)Prime PolyPro F113G(均聚物,Tm=160℃)和12.5g作为反应引发剂的日本油脂株式会社生产的PERHEXYNE 25B(1分钟后半衰温度为180℃)。
接着,使用30mmΦ的双螺杆挤出机将该混合物在230℃的温度下进行熔融混炼,由此得到含有改性的聚丙烯(C-1)和改性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C-2)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2)。表2中表示所得到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2)的MFR、密度以及马来酸含量。
[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2)的树脂组合物(2)的制备]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2.9kg作为通用工程塑料(A1)的Toray(株)生产的Amilan CM1017、1.5kg作为丙烯类树脂(B1)的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生产的Prime Polypro CJ700和0.6kg改性丙烯类树脂(C2)。之后,使用30mmΦ的双螺杆挤出机将其进行熔融混炼,由此得到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2)的树脂组合物(2)。
表2中表示对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2)的拉伸屈服强度、拉伸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弹性率、Izod冲击强度和外观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3]
[改性丙烯类树脂(C3)的制备]
除了使用重复进行上述制造例2而得到的聚合物2,将各成分的使用量变更为表2所示的量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进行,得到含有改性的聚丙烯(C-1)和改性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C-2)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3)。表2中表示所得到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3)的MFR、密度以及马来酸含量。
[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3)的树脂组合物(3)的制备]
除了将上述改性丙烯类树脂(C2)变更为上述改性丙烯类树脂(C3)、将上述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3)的量比变更为表2所示的量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进行,得到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3)的树脂组合物(3)。
表2中表示对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3)的拉伸屈服强度、拉伸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弹性率、Izod冲击强度和外观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
[实施例4~12]
[改性丙烯类树脂(C4)~(C12)的制备]
除了将各成分的使用量变更为表2或3所示的量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进行,得到含有改性的聚丙烯(C-1)和改性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C-2)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4)~(C12)。表2和3中表示所得到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4)~(C12)的MFR、密度以及马来酸含量。
[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4)~(C12)的树脂组合物(4)~(12)的制备]
除了将上述改性丙烯类树脂(C2)变更为上述改性丙烯类树脂(C4)~(C12)、将上述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4)~(C12)的量比变更为表3所示的量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进行,得到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4)~(C12)的树脂组合物(4)~(12)。
表3中表示对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4)~(12)的拉伸屈服强度、拉伸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弹性率、Izod冲击强度和外观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
[比较例1]
除了将各成分的使用量变更为表3所示的量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进行,得到含有改性的聚丙烯(C-1)和改性的丙烯-1-丁烯共聚物(C-2)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13)。
表3中表示该改性丙烯类树脂(C13)的MFR、密度以及马来酸含量。
另外,除了将改性丙烯类树脂(C2)变更为改性丙烯类树脂(C13)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进行,得到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13)的树脂组合物(13)。
表3中表示对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13)的拉伸屈服强度、拉伸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弹性率、Izod冲击强度和外观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
[比较例2]
除了将上述制造例1中得到聚合物1变更为5kg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生产的聚丙烯树脂Prime PolyPro F113G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改性丙烯类树脂(C14)。表3中表示所得到的改性丙烯类树脂(C14)的MFR、密度以及马来酸含量。
另外,除了使用改性丙烯类树脂(C1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丙烯类树脂(C14)的树脂组合物(14)。
表3中表示对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14)的拉伸屈服强度、拉伸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弹性率、Izod冲击强度和外观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
[比较例3]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混合3.5kg作为通用工程塑料(A1)的Toray(株)生产的Amilan CM1017、1.5kg作为丙烯类树脂(B1)的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生产的Prime Polypro CJ700后,使用30mmΦ的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由此得到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和丙烯类树脂(B1)的树脂组合物(15)。表3中表示对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15)的拉伸屈服强度、拉伸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弹性率、Izod冲击强度和外观进行评价的结果。
[比较例4]
除了使用乙烯-1-丁烯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生产,TafmerA-4090)(MFR(190℃,2.16kg)=3.6g/10分钟,密度=890kg/m3,Tm=77℃)代替制造例1中得到的聚合物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改性乙烯-1-丁烯共聚物。表3中表示所得到的改性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MFR、密度以及马来酸含量。
另外,除了将改性丙烯类树脂(C1)变更为上述改性乙烯-1-丁烯共聚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而得到含有通用工程塑料(A1)、丙烯类树脂(B1)和改性乙烯-1-丁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16)。
表3中表示对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16)的拉伸屈服强度、拉伸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弹性率、Izod冲击强度和外观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
Figure BPA00001226190400351

Claims (11)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含有(A)通用工程塑料20~80重量%、(B)聚丙烯类树脂10~50重量%和(C)改性丙烯类树脂1~30重量%,其中,所述(A)、(B)和(C)的合计为100重量%,
所述(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将树脂组合物(C-3)改性而得到的树脂,该树脂组合物(C-3)含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的聚丙烯(C-1)0~40重量%、以及通过DSC测定的熔点(Tm)不足120℃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的、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C-2)60~100重量%,其中,所述(C-1)和(C-2)的合计为100重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A)通用工程塑料是选自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B)聚丙烯类树脂,是丙烯均聚物或者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C-2)的熔化热ΔH超过40J/g。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C-2)是丙烯-1-丁烯共聚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1-丁烯共聚物满足以下条件:
(1)含有源自丙烯的结构单元50~95摩尔%和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5~50摩尔%,
(2)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求得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3.0以下,
(3)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10℃以下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1-丁烯共聚物满足以下条件:
(4)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与源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含量(M)(摩尔%)的关系为
-2.6M+130≤Tm≤-2.3M+155。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所述树脂组合物(C-3)利用不饱和羧酸或者其衍生物进行接枝改性而得到的物质。
9.一种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该成形体通过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而得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该成形体是汽车部件或者家电部件。
11.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A)通用工程塑料20~80重量%和(B)聚丙烯类树脂10~50重量%的相容剂,使用(C)改性丙烯类树脂1~30重量%,其中,所述(A)、(B)和(C)的合计为100重量%,
其中,所述(C)改性丙烯类树脂是将树脂组合物(C-3)改性而得到的树脂,该树脂组合物(C-3)含有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测定的熔点(Tm)为120℃以上的聚丙烯(C-1)0~40重量%、以及通过DSC测定的熔点(Tm)不足120℃或者通过DSC观测不到熔点峰的、丙烯与碳原子数2或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C-2)60~100重量%,其中,所述(C-1)和(C-2)的合计为100重量%。
CN200980109115.1A 2008-03-27 2009-03-24 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Active CN101970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4226 2008-03-27
JP2008084226 2008-03-27
PCT/JP2009/055740 WO2009119536A1 (ja) 2008-03-27 2009-03-24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0579A true CN101970579A (zh) 2011-02-09
CN101970579B CN101970579B (zh) 2014-07-16

Family

ID=41113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9115.1A Active CN101970579B (zh) 2008-03-27 2009-03-24 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09769B2 (zh)
EP (1) EP2275493B1 (zh)
JP (1) JP5473898B2 (zh)
KR (1) KR101280685B1 (zh)
CN (1) CN101970579B (zh)
ES (1) ES2407851T3 (zh)
WO (1) WO200911953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5232A (zh) * 2014-02-19 2016-07-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接枝改性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22502A (zh) * 2018-05-31 2018-11-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pet/pb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88194A (zh) * 2016-12-27 2019-08-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酯片
CN110177826A (zh) * 2017-01-30 2019-08-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改性剂和其使用方法、改性剂的制造方法以及添加材料用载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6210B2 (ja) * 2013-06-26 2017-02-0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JP6289007B2 (ja) * 2013-10-02 2018-03-0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CN108291085B (zh) * 2015-12-01 2021-01-0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高流动性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US10662325B2 (en) * 2017-07-13 2020-05-26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est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articles therefro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0740A (ja) * 1983-11-21 1985-06-17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プロピレン重合体組成物
US20060276607A1 (en) * 2003-03-28 2006-12-07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pylene copolymer,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and uses thereof,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 and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8739A (ja) * 1986-01-07 1987-07-14 Tonen Sekiyukagaku Kk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
JPS62241941A (ja) 1986-04-14 1987-10-22 Tonen Sekiyukagaku Kk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PL276385A1 (en) 1987-01-30 1989-07-24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Method for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es,diolefins and acetylene unsaturated compounds
IL85097A (en) 1987-01-30 1992-02-16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Catalyst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a bis(cyclopentadienyl)group ivb metal compound,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US5384299A (en) 1987-01-30 1995-01-24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Ionic metallocene catalyst compositions
ATE110753T1 (de) 1987-05-22 1994-09-15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 Verstärkte thermoplastische kunststoffzusammensetzung.
JP2597502B2 (ja) 1988-06-10 1997-04-09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コネクター
US5155080A (en) 1988-07-15 1992-10-13 Fina Technology, Inc. Process and catalyst for producing syndiotactic polyolefins
JP2693517B2 (ja) 1988-09-14 1997-12-24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ベンゼン不溶性の有機アルミニウムオ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KR930002411B1 (ko) 1988-09-14 1993-03-30 미쓰이세끼유 가가꾸고오교오 가부시끼가이샤 벤젠불용성 유기알루미늄 옥시화합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DE3918982A1 (de) 1989-06-10 1990-12-13 Basf Ag Thermoplastische polypropylen-polyamid-formmassen hoher zaehigkeit, steifigkeit und waermeformbestaendigkeit,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CA2027145C (en) 1989-10-10 2002-12-10 Michael J. Elder Metallocene catalysts with lewis acids and aluminum alkyls
ATE120768T1 (de) 1989-10-30 1995-04-15 Fina Technology Herstellung von metallocenkatalysatoren für olefinpolymerisation.
EP0426638B2 (en) 1989-10-30 2005-03-02 Fina Technology, Inc. Addition of aluminium alkyl for improved metallocene catalyst
US5387568A (en) 1989-10-30 1995-02-07 Fina Technology, Inc. Preparation of metallocene catalysts for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JP2545006B2 (ja) 1990-07-03 1996-10-16 ザ ダウ ケミカル カンパニー 付加重合触媒
JP3121052B2 (ja) 1990-12-26 2000-12-25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組成物
JPH0782477A (ja) * 1993-09-14 1995-03-2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3013966B2 (ja) * 1994-05-20 2000-02-28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KR970705587A (ko) 1994-08-25 1997-10-09 그윈넬 해리 제이 고산가 고분자량 저색도 말레화 폴리프로필렌(maleated high acid number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propylene of low color)
JP3570772B2 (ja) * 1995-04-12 2004-09-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シーラント
CN1342185A (zh) * 1999-03-04 2002-03-27 陶氏化学公司 含接枝改性的聚烯烃弹性体的聚丙烯和聚酯的共混物
JP4554133B2 (ja) 1999-10-08 2010-09-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メタロセ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オレフィン重合触媒、ポリ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オレフィン
US7285287B2 (en) * 2002-11-14 2007-10-23 Synecor, Llc Carbon dioxide-assisted methods of providing biocompatible intraluminal prostheses
KR101200341B1 (ko) * 2004-08-25 2012-11-12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것으로부터 얻어지는 필름
JP5291457B2 (ja) * 2006-03-31 2013-09-1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から得られる成形体および電線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0740A (ja) * 1983-11-21 1985-06-17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プロピレン重合体組成物
US20060276607A1 (en) * 2003-03-28 2006-12-07 Mitsui Chemicals, Inc. Propylene copolymer,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and uses thereof,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 and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5232A (zh) * 2014-02-19 2016-07-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接枝改性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45232B (zh) * 2014-02-19 2019-07-0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接枝改性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
US10377845B2 (en) 2014-02-19 2019-08-13 Mitsui Chemicals, Inc. Graft-modified propylene α-olefin copolymer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0088194A (zh) * 2016-12-27 2019-08-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酯片
CN110088194B (zh) * 2016-12-27 2021-06-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聚酯片
CN110177826A (zh) * 2017-01-30 2019-08-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改性剂和其使用方法、改性剂的制造方法以及添加材料用载体
CN108822502A (zh) * 2018-05-31 2018-11-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pet/pb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22502B (zh) * 2018-05-31 2020-09-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pet/pb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80685B1 (ko) 2013-07-01
JP5473898B2 (ja) 2014-04-16
US8609769B2 (en) 2013-12-17
EP2275493A4 (en) 2012-01-04
KR20100123926A (ko) 2010-11-25
EP2275493B1 (en) 2013-02-27
CN101970579B (zh) 2014-07-16
WO2009119536A9 (ja) 2010-06-17
EP2275493A1 (en) 2011-01-19
JPWO2009119536A1 (ja) 2011-07-21
WO2009119536A1 (ja) 2009-10-01
US20110021706A1 (en) 2011-01-27
ES2407851T3 (es) 2013-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0579B (zh) 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
KR100878869B1 (ko) 프로필렌계 중합체 조성물, 그 용도, 및 열가소성 중합체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CN102295721B (zh) 间规立构α-烯烃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1495563B (zh)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汽车用注塑制品
EP0878510B1 (en)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1997038024A1 (fr) Catalyseur de polymerisation d&#39;olefines, procede de polymerisation d&#39;olefines, compositions de polymeres d&#39;olefines et articles thermoformes
CN106068291B (zh) 烯烃系树脂、其制造方法及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CN1142973C (zh) 刚性与冲击强度高度平衡的聚烯烃组合物
KR100215332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CN101506297A (zh) 改善的透明聚丙烯组合物
CN101501128B (zh) 包装材料用丙烯类树脂组合物
CN102165004A (zh) 具有良好的抗变白性的聚烯烃组合物
WO2006098283A1 (ja) 樹脂組成物、該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の成形体
CN104059283A (zh) 树脂组合物和熔融袋
US5206324A (en) Butene-1 copolymer and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JP4308024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03502282B (zh) 胺官能化的聚烯烃及其制备方法
US5266641A (en) Butene-1 copolymers and resin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 same
JP2001270924A (ja) 環境崩壊性樹脂成形体
JP7028669B2 (ja) 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6289007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3614243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JPH0593024A (ja) プロピレン−エチレン/ブテン系ブロツク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