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8785B - 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利用其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利用其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8785B
CN101948785B CN201010271196XA CN201010271196A CN101948785B CN 101948785 B CN101948785 B CN 101948785B CN 201010271196X A CN201010271196X A CN 201010271196XA CN 201010271196 A CN201010271196 A CN 201010271196A CN 101948785 B CN101948785 B CN 101948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mma
polyglutamic acid
acid
salt
molecula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11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8785A (zh
Inventor
姚俊
曹新
魏钦俊
鲁雅洁
孙荣斌
阮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2711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87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8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8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8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87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其分类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PGS-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4034,保藏日期为2010年7月23日。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γ-聚谷氨酸产生菌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γ-聚谷氨酸产生菌合成的γ-聚谷氨酸分子量较低(300~400KDa),分子量分布较窄,可适用于低分子量要求的应用领域,因此极具开发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利用其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和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γ-聚谷氨酸的合成菌株以及利用其制备低分子量且窄分子量分布的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以下简称γ-PGA)是由D-谷氨酸和L-谷氨酸单体通过γ-酰胺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均聚氨基酸,可由微生物发酵合成。由于γ-PGA具有极佳的成膜性、成纤维性、可塑性、粘合性、保湿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等优异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在工农业、食品与医药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目前文献报道的γ-PGA产生菌大多为Bacillus species(如炭疽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合成的γ-PGA分子量在10~1000KDa之间(AshiuchiM,Misono H.Biopolymers[M].Weinheim:Wiley-VCH,2002,7:123.),且分子量分布较宽,其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在1.2~5.0之间。高分子量的γ-PGA(1000KDa)作为增稠剂以及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很有用,这类γ-PGA合成菌文献报道较多;较低分子量的γ-PGA(100KDa)用于药物的控缓释载体更为有利,但一直未能筛选到既能高效合成γ-PGA且又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菌株,其制备只能采用物理或化学降解的方法,工艺繁琐,成本较高;此外,分子量窄分布的γ-PGA更利于其精细化应用。因此如何获得窄分子量分布和低分子量的γ-PGA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该菌株能够发酵合成低分子量且窄分子量分布的γ-PGA。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利用上述γ-聚谷氨酸产生菌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申请人从苏南地区高盐、中性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γ-PGA合成菌株,其分类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GS-1,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34。保藏日期为:2010年7月23日。该菌株以下简称CGMCC No.4034,其性状特征如下所述。
(1)形态特征
在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营养细胞为0.6~1.0×1.2~2.5μm大小的杆菌,37℃培养3~5天形成芽孢,芽孢大小0.6~0.9×1.0~1.5μm,为长圆形或圆柱形。
(2)培养性质
1)牛肉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30~40℃培养1天可大量生长,菌落呈黄白色,表面有褶皱,不透明,不反光,边缘形状不规则。
2)牛肉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斜面培养:同1)。
3)牛肉膏、葡萄糖液体培养:在液体表面可形成菌膜,培养液略显浑浊。
4)牛肉膏、葡萄糖穿刺培养:菌体在表面生长,底部不生长。
(3)生理生化性质:如表1所示
表1 CGMCC No.4034的生理生化性质
Figure BSA00000254860800021
(4)16S rDNA序列分析
测得16S rDNA大部分序列1415bp,具体如SEQ ID No.1所示。将所测序列从GenBank数据库中的相关种进行比较,构建以16S rDNA全序列为基础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CGMCC No.4034菌株与芽孢杆菌(Bacillus Species)同源性为98.1%,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同源性为99.9%。结合形态、细胞化学成分及16S rDNA全系列分析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可以将菌株CGMCC 4034的分类定位为枯草芽孢杆菌,具体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GS-1(即CGMCC No.4034)。
菌株CGMCC No.4034可采用如下防水剂保藏:将CGMCC No.4034接于固体培养基斜面,30~37℃培养8~20h,可于2~10℃短期保藏。或将培养好的CGMCC No.4034接入10~50%(v/v)无菌甘油的冻存管中,-40~-80℃冷冻作长期保藏。
利用上述的γ-聚谷氨酸产生菌CGMCC No.4034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培养:将经斜面活化的菌株接种于含有碳源、氮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无机盐和水的无菌种子培养基中,摇床转速150~400r/min,30~37℃下培养3~15h至对数生长期中期;
(2)发酵培养:将种子液接入含有碳源、氮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无机盐和水的无菌摇瓶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10%(v/v),摇瓶装液量20~200mL/500mL,摇床转速150~400r/min,30~37℃下培养24~72小时;或者接入含碳源、氮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无机盐和水的无菌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接种量1~10%(v/v),通气量0.5~3.0vvm,30~37℃下培养24~72小时;
(3)γ-聚谷氨酸的提取与纯化:①发酵醪液酸化:调发酵醪液pH至2~4;②微滤除菌:采用微滤膜滤除菌体;③超滤浓缩:加入5~20倍体积的蒸馏水稀释,采用超滤膜对稀释去菌液进行浓缩,重复稀释浓缩步骤2~4次,直至浓缩液体积为原发酵液体积的20~50%;④产物沉淀:超滤浓缩液直接采用低级醇或丙酮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真空干燥,最终制得γ-聚谷氨酸成品;或将超滤浓缩液调pH5.0~7.5,再采用低级醇或丙酮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真空干燥,最终制得γ-聚谷氨酸盐成品。
其中,种子培养基或发酵培养基中,碳源为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淀粉和糖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的组合;优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的组合;最优选葡萄糖。氮源为有机氮源,如蛋白胨、牛肉膏、酵母浸汁、玉米浆、玉米粉、黄豆饼粉、尿素,或采用无机氮源NaNO3、KNO3、NH4Cl、(NH4)2SO4、(NH4)2CO3,上述氮源可单独使用也可复配使用;优选蛋白胨、牛肉膏、酵母浸汁和玉米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的组合。谷氨酸或谷氨酸盐可以采用添加味精、谷氨酸钠、谷氨酸发酵液、谷氨酸结晶母液和麸酸等含谷氨酸物质中的任一方式。无机盐为NaCl,K2HPO4·3H2O,CaCl2和MgSO4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其中,种子培养基包含如下浓度的组分:碳源10~100g/L、氮源10~100g/L、谷氨酸或谷氨酸盐10~100g/L、无机盐1~100g/L,其余为水,pH 6.5~7.5;优选的方式是种子培养基包含如下浓度的组分:碳源20~60g/L、氮源15~60g/L、谷氨酸或谷氨酸盐10~50g/L、无机盐1~40g/L,其余为水,pH 6.5~7.5。
其中,发酵培养基包含如下浓度的组分:碳源10~100g/L、氮源10~100g/L、谷氨酸或谷氨酸盐10~150g/L、无机盐1~150g/L,其余为水,pH 6.5~7.5;优选的方式是发酵培养基包含如下浓度的组分:碳源30~80g/L、氮源20~80g/L、谷氨酸或谷氨酸盐10~80g/L、无机盐2~50g/L,其余为水,pH 6.5~7.5。
步骤(3)中,所述的微滤膜孔径为0.22~0.65μm。
步骤(3)中,所述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100KDa。
步骤(3)中,所述的低级醇为甲醇或乙醇。
步骤(3)中,所述的发酵醪液酸化所用酸为硫酸、盐酸、三氯乙酸、乙酸、甲酸中的一种;调节最终超滤浓缩液pH所用碱为NaOH、KOH、Ca(OH)2的任意一种,根据用碱类型决定沉淀获得的γ-聚谷氨酸盐类型为钠盐型型、钾盐型、钙盐型。
本发明方法获得的γ-PGA产品理化性质如下:
1)本产品能溶于水,不溶于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
2)本产品茚三酮显色反应呈阴性,高温酸水解后茚三酮显色反应呈阳性。
3)对2)的水解产物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氨基酸组分只出现一个谷氨酸峰,证明产物为谷氨酸的均聚物。
4)经核磁共振(1H-NMR图略,13C-NMR见图1)与红外(FTIR)图谱检测(图2),证明本产品与γ-PGA的理论结构相符。
5)室温、中性条件下采用乌氏粘度计测定本γ-PGA产品稀溶液的特性粘度([η])在5-10L/g之间。
6)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的γ-PGA分子量为300~400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在1.2~2.0之间,GPC图谱如图3所示。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使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GS-1(CGMCC No.4034)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可使用较为廉价的糖蜜、淀粉作为碳源,可将无机铵盐作为唯一氮源,而谷氨酸发酵液、谷氨酸结晶母液或麸酸等含谷氨酸物质也可作为谷氨酸的替代组分。这对于实现γ-PGA的工业化生产是极其有利的条件。
2)通过对培养条件的优化,本发明使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GS-1(CGMCC No.4034)可高效合成γ-PGA,产量最高可达50~60g/L。
3)本发明使用的Bacillus subtilis CGMCC 4034制备的γ-PGA分子量为300~400KDa,分子量分布较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在1.2~2.0之间。这一特性为实现γ-PGA的精细化应用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制备的γ-PGA产品的13C-NMR谱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制备的γ-PGA产品的γ-PGA产品红外(FTIR)谱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制备的γ-PGA产品的γ-PGA产品凝胶渗透色谱(GP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斜面培养基组分:蛋白胨8g/L,酵母浸汁10g/L,谷氨酸钠10g/L,琼脂20g/L,K2HPO4·3H2O 2g/L,NaCl 10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
种子培养基配制:葡萄糖20g/L,酵母浸汁15g/L,谷氨酸钠10g/L,NaCl 10g/L,K2HPO4·3H2O 2g/L,CaCl2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发酵培养基配制:葡萄糖30g/L,酵母浸汁25g/L,谷氨酸钠20g/L,NaCl 10g/L,K2HPO4·3H2O 20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将低温冻存的CGMCC No.4034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活化,37℃培养8h。将经斜面活化的CGMCC No.4034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摇床转速200r/min,37℃培养10小时。
将上步获得的种子液接入摇瓶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0%(v/v),摇瓶装液量100mL/500mL,摇床转速200r/min,37℃培养30小时。
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醪液γ-PGA含量达16g/L。硫酸调发酵醪液pH至3.0,采用微滤膜(滤膜孔径0.45μm)滤除菌体,再加入10倍蒸馏水稀释,采用超滤膜(截留分子量50KDa)对稀释去菌液进行浓缩,重复稀释-浓缩步骤2~4次,对最终的浓缩液(体积为原发酵液体积的50%)不调pH或用NaOH调pH6.5,采用3倍体积丙酮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真空干燥,最终相应得到γ-PGA(H+型)或γ-PGA钠盐的成品(分子量356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1.34)。
实施例2:
菌种的斜面活化:同实施例1。
种子培养基配制:葡萄糖20g/L,牛肉膏15g/L,谷氨酸钠10g/L,NaCl 10g/L,K2HPO4·3H2O 2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发酵培养基配制:葡萄糖30g/L,牛肉膏30g/L,谷氨酸钠50g/L,NaCl 10g/L,K2HPO4·3H2O 20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将低温冻存的CGMCC No.4034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活化,37℃培养8h。将经斜面活化的CGMCC No.4034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摇床转速200r/min,35℃培养12小时。
将上步获得的种子液接入摇瓶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0%(v/v),摇瓶装液量200mL/500mL,摇床转速150r/min,32℃培养60小时。
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醪液γ-PGA含量达22g/L。乙酸调发酵醪液pH至2.0,采用微滤膜(滤膜孔径0.22μm)滤除菌体,再加入5倍蒸馏水稀释,采用超滤膜(截留分子量100KDa)对稀释去菌液进行浓缩,重复稀释-浓缩步骤2~4次,对最终的浓缩液(体积为原发酵液体积的30%)不调pH或用KOH调pH7.5,采用3倍体积甲醇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真空干燥,最终相应得到γ-PGA(H+型)或γ-PGA钾盐的成品(分子量360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1.41)。
实施例3:
菌种的斜面活化:同实施例1。
种子培养基配制:葡萄糖20g/L,蛋白胨15g/L,谷氨酸10g/L,NaCl 10g/L,K2HPO4·3H2O 2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发酵培养基配制:葡萄糖30g/L,蛋白胨30g/L,谷氨酸70g/L,NaCl 10g/L,K2HPO4·3H2O 20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将低温冻存的CGMCC No.4034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活化,37℃培养8h。将经斜面活化的CGMCC No.4034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摇床转速300r/min,30℃培养15小时。
将上步获得的种子液接入摇瓶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0%(v/v),摇瓶装液量50mL/500mL,摇床转速400r/min,30℃培养72小时。
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醪液γ-PGA含量达28g/L。盐酸调发酵醪液pH至4.0,采用微滤膜(滤膜孔径0.65μm)滤除菌体,再加入20倍蒸馏水稀释,采用超滤膜(截留分子量20KDa)对稀释去菌液进行浓缩,重复稀释-浓缩步骤2~4次,对最终的浓缩液(体积为原发酵液体积的20%)不调pH或用Ca(OH)2调pH5.0,采用3倍体积乙醇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真空干燥,最终相应得到γ-PGA(H+型)或γ-PGA钙盐的成品(分子量365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1.39)。
实施例4:
菌种的斜面活化:同实施例1。
种子培养基配制:葡萄糖20g/L,玉米浆25g/L,谷氨酸钠10g/L,NaCl 10g/L,K2HPO4·3H2O 2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发酵培养基配制:葡萄糖30g/L,玉米浆40g/L,谷氨酸钠90g/L,NaCl 10g/L,K2HPO4·3H2O 20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种子制备和发酵培养条件:同实施例1。
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醪液γ-PGA含量为31g/L。并按实施例1进行γ-PGA的提取纯化,获得γ-PGA(H+型)或γ-PGA钠盐的成品(分子量369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1.53)。
实施例5:
菌种的斜面活化:同实施例1。
种子培养基配制:葡萄糖20g/L,玉米粉15g/L,谷氨酸钠10g/L,NaCl 10g/L,K2HPO4·3H2O 2g/L%,CaCl2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发酵培养基配制:葡萄糖50g/L,玉米粉50g/L,谷氨酸钠90g/L,NaCl 10g/L,K2HPO4·3H2O 20g/L,CaCl2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种子制备和发酵培养条件:同实施例1。
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醪液γ-PGA含量为42g/L。并按实施例1进行γ-PGA的提取纯化,获得γ-PGA(H+型)或γ-PGA钠盐的成品(分子量370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1.55)。
实施例6:
菌种的斜面活化:同实施例1。
种子培养基配制:葡萄糖20g/L,酵母浸汁15g/L,谷氨酸钠10g/L,NaCl 10g/L,K2HPO4·3H2O 2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发酵培养基配制:葡萄糖80g/L,酵母浸汁80g/L,谷氨酸钠90g/L,NaCl 10g/L,K2HPO4·3H2O 20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种子制备和发酵培养条件:同实施例1。
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醪液γ-PGA含量为51g/L。并按实施例1进行γ-PGA的提取纯化,获得γ-PGA(H+型)或γ-PGA钠盐的成品(分子量373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1.46)。
实施例7:
菌种的斜面活化:同实施例1。
种子培养基配制:葡萄糖20g/L,酵母浸汁5g/L,NH4Cl 10g/L,谷氨酸钠10g/L,NaCl 10g/L,K2HPO4·3H2O 2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发酵培养基配制:葡萄糖80g/L,酵母浸汁40g/L,NH4Cl 40g/L,谷氨酸钠90g/L,NaCl 10g/L,K2HPO4·3H2O 20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种子制备和发酵培养条件:同实施例1。
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醪液γ-PGA含量为47g/L。并按实施例1进行γ-PGA的提取纯化,获得γ-PGA(H+型)或γ-PGA钠盐的成品(分子量355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1.36)。
实施例8:
菌种的斜面活化:同实施例1。
种子培养基配制:蔗糖20g/L,酵母浸汁15g/L,谷氨酸钠10g/L,K2HPO4·3H2O 2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发酵培养基配制:蔗糖80g/L,酵母浸汁80g/L,谷氨酸钠90g/L,K2HPO4·3H2O 20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种子制备和发酵培养条件:同实施例1。
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醪液γ-PGA含量为54g/L。并按实施例1进行γ-PGA的提取纯化,获得γ-PGA(H+型)或γ-PGA钠盐的成品(分子量378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1.40)。
实施例9:
菌种的斜面活化:同实施例1。
种子培养基配制:麦芽糖20g/L,酵母浸汁15g/L,谷氨酸钠10g/L,NaCl 10g/L,K2HPO4·3H2O 2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发酵培养基配制:麦芽糖80g/L,酵母浸汁80g/L,谷氨酸钠90g/L,NaCl 10g/L,K2HPO4·3H2O 20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种子制备和发酵培养条件:同实施例1。
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醪液γ-PGA含量为49g/L。并按实施例1进行γ-PGA的提取纯化,获得γ-PGA(H+型)或γ-PGA钠盐的成品(分子量377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1.52)。
实施例10:
菌种的斜面活化:同实施例1。
种子培养基配制:葡萄糖20g/L,酵母浸汁15g/L,谷氨酸钠10g/L,NaCl 10g/L,K2HPO4·3H2O 2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发酵培养基配制:葡萄糖80g/L,酵母浸汁80g/L,谷氨酸钠90g/L,NaCl 10g/L,K2HPO4·3H2O 20g/L,CaCl2 1g/L,MgSO4 1g/L,pH 7.0,121℃灭菌15分钟。
种子制备:同实施例1。
罐上发酵:将种子液接入5L发酵罐培养基中,接种量10%,发酵罐装液量3.5L/5L,搅拌转速500r/min,通气量0.5vvm,控发酵液pH6.0~7.5,37℃培养30小时。
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醪液γ-PGA含量为55g/L。并按实施例1进行γ-PGA的提取纯化,获得γ-PGA(H+型)或γ-PGA钠盐的成品(分子量382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1.50)。
Figure ISA00000254861000011

Claims (6)

1.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其分类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GS-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4034,保藏日期为2010年7月23日;该γ-聚谷氨酸产生菌所制得的γ-聚谷氨酸分子量为300~400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为1.2~2.0。
2.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γ-聚谷氨酸产生菌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培养:将经斜面活化的CGMCC No.4034菌株接种于含有碳源、氮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无机盐和水的无菌种子培养基中,摇床转速150~400r/min,30~37℃下培养3~15h至对数生长期中期;
(2)发酵培养:将种子液接入含有碳源、氮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无机盐和水的无菌摇瓶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10%(v/v),摇瓶装液量20~200mL/500mL,摇床转速150~400r/min,30~37℃下培养24~72小时;或者接入含碳源、氮源、谷氨酸或谷氨酸盐、无机盐和水的无菌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接种量1~10%(v/v),通气量0.5~3.0vvm,30~37℃下培养24~72小时;
(3)γ-聚谷氨酸的提取与纯化:①发酵醪液酸化:调发酵醪液pH至2~4;②微滤除菌:采用微滤膜滤除菌体;③超滤浓缩:加入5~20倍体积的蒸馏水稀释,采用超滤膜对稀释去菌液进行浓缩,重复稀释浓缩步骤2~4次,直至浓缩液体积为原发酵液体积的20~50%;④产物沉淀:超滤浓缩液直接采用低级醇或丙酮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真空干燥,最终制得γ-聚谷氨酸成品;或将超滤浓缩液调pH5.0~7.5,再采用低级醇或丙酮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真空干燥,最终制得γ-聚谷氨酸盐成品;
其中,所制得的γ-聚谷氨酸分子量为300~400KDa,分子量分布的多分散系数为1.2~2.0;
其中,种子培养基或发酵培养基中,碳源为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淀粉和糖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的组合;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浸汁、玉米浆、玉米粉、黄豆饼粉、尿素、NaNO3、KNO3、NH4Cl、(NH4)2SO4和(NH4)2CO3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的组合;谷氨酸或谷氨酸盐采用添加味精、谷氨酸钠、谷氨酸发酵液、谷氨酸结晶母液和麸酸等含谷氨酸物质中的任一方式;无机盐为NaCl,K2HPO4·3H2O,CaCl2和MgSO4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其中,种子培养基包含如下浓度的组分:碳源10~100g/L、氮源10~100g/L、谷氨酸或谷氨酸盐10~100g/L、无机盐1~100g/L,其余为水,pH 6.5~7.5;发酵培养基包含如下浓度的组分:碳源10~100g/L、氮源10~100g/L、谷氨酸或谷氨酸盐10~150g/L、无机盐1~150g/L,其余为水,pH 6.5~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γ-聚谷氨酸产生菌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微滤膜孔径为0.22~0.65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γ-聚谷氨酸产生菌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100KDa。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γ-聚谷氨酸产生菌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低级醇为甲醇或乙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γ-聚谷氨酸产生菌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发酵醪液酸化所用酸为硫酸、盐酸、三氯乙酸、乙酸或甲酸;调节最终超滤浓缩液的pH所用碱为NaOH、KOH或Ca(OH)2
CN201010271196XA 2010-08-31 2010-08-31 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利用其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87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71196XA CN101948785B (zh) 2010-08-31 2010-08-31 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利用其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71196XA CN101948785B (zh) 2010-08-31 2010-08-31 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利用其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8785A CN101948785A (zh) 2011-01-19
CN101948785B true CN101948785B (zh) 2012-06-13

Family

ID=4345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119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8785B (zh) 2010-08-31 2010-08-31 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利用其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87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7890A (zh) * 2012-09-07 2012-12-19 吉林中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玉米浸泡水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2965311B (zh) * 2012-11-16 2015-03-25 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制备γ-D-聚谷氨酸中的应用
CN103881954B (zh) * 2012-12-20 2016-03-02 山东福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株产γ-聚谷氨酸基因工程菌及其高产γ-聚谷氨酸方法
CN104087628A (zh) * 2014-04-28 2014-10-08 广西大学 一种降低γ-聚谷氨酸发酵液粘度的方法
CN104232504A (zh) * 2014-07-10 2014-12-24 樟树市狮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γ-聚谷氨酸的菌株以及利用其高效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4805143B (zh) * 2015-04-21 2017-12-26 山东福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低分子量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5296558B (zh) * 2015-11-18 2018-11-20 广东迪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段发酵生产低分子量γ-聚谷氨酸的方法
JP6371810B2 (ja) * 2016-08-25 2018-08-08 花王株式会社 ポリ−ガンマ−グルタミン酸の生産方法
CN107881124A (zh) * 2016-12-23 2018-04-06 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γ‑聚谷氨酸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6701644A (zh) * 2017-03-16 2017-05-2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生产γ‑聚谷氨酸中的应用
CN107446128A (zh) * 2017-08-18 2017-12-08 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
CN108048499A (zh) * 2018-02-09 2018-05-18 烟台市佳益有机肥料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8752625A (zh) * 2018-06-19 2018-11-06 广州无添加主义化妆品有限公司 制备不同分子量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9161492A (zh) * 2018-08-06 2019-01-08 南京卉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高效合成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10129225B (zh) * 2019-05-14 2021-07-23 汉肽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选育、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10373346B (zh) * 2019-06-10 2023-05-23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p.A-5及其用途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737C (zh) * 2002-12-30 2004-09-01 南京工业大学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NX-2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和谷胱甘肽及其前体
CN1269951C (zh) * 2004-12-29 2006-08-16 浙江大学 枯草芽孢杆菌及其用于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0999745A (zh) * 2006-12-18 2007-07-18 浙江大学 一种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0410364C (zh) * 2006-10-09 2008-08-13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利用该菌株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1402977A (zh) * 2008-04-02 2009-04-08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γ-聚谷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01486977A (zh) * 2008-09-05 2009-07-2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枯草芽胞杆菌及用该菌株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1538593A (zh) * 2009-04-13 2009-09-23 浙江大学 一种微生物发酵和膜分离技术耦合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1109010B (zh) * 2007-07-17 2010-06-16 秦皇岛领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株产γ-聚谷氨酸的菌株及其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737C (zh) * 2002-12-30 2004-09-01 南京工业大学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NX-2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和谷胱甘肽及其前体
CN1269951C (zh) * 2004-12-29 2006-08-16 浙江大学 枯草芽孢杆菌及其用于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0410364C (zh) * 2006-10-09 2008-08-13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利用该菌株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0999745A (zh) * 2006-12-18 2007-07-18 浙江大学 一种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1109010B (zh) * 2007-07-17 2010-06-16 秦皇岛领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株产γ-聚谷氨酸的菌株及其培养方法
CN101402977A (zh) * 2008-04-02 2009-04-08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γ-聚谷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01486977A (zh) * 2008-09-05 2009-07-2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枯草芽胞杆菌及用该菌株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1538593A (zh) * 2009-04-13 2009-09-23 浙江大学 一种微生物发酵和膜分离技术耦合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u q et al.Contribution of Glycerol on Produc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 in Bacillus subtilis NX-2.《Appl Biochem Biotechnol》.2010,第160卷(第2期),386-392. *
yao j et al.Analysis of Carbon Metabolism and Improvement of γ-Polyglutamic Acid Production from Bacillus subtilis NX-2.《Appl Biochem Biotechnol》.2010,第160卷(第8期),2332-234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8785A (zh)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8785B (zh) 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利用其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方法
CN101109010B (zh) 一株产γ-聚谷氨酸的菌株及其培养方法
CN109161492A (zh) 一种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高效合成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2965311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制备γ-D-聚谷氨酸中的应用
CN102911974B (zh) 枯草芽孢杆菌高温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3421718B (zh) 一种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1215592B (zh) 生产普鲁兰多糖的发酵方法
CN101875910A (zh) 一株产γ-聚谷氨酸的解淀粉芽孢杆菌
CN101948769B (zh) 一种固体发酵生产γ-多聚谷氨酸的细菌YXY-C1及其产品
CN101486977B (zh) 枯草芽孢杆菌及用该菌株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2597251A (zh) 用于由长心卡帕藻集成生产乙醇和海藻液的方法
CN105017086B (zh) 一种l‑瓜氨酸分离纯化的方法
CN102533885A (zh) 发酵过程中添加NaCl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2174448B (zh) 一种小白链霉菌及其在制备聚赖氨酸和聚二氨基丁酸中的应用
CN104893997A (zh) 一种低温生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及其发酵方法
CN101724592B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生物催化生产l-乳酸中的应用
CN105176859B (zh) 一株产精氨酸脱亚胺酶的菌株mqo-153
CN110129225A (zh) 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选育、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8220352A (zh) 一种生料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方法
CN105567779A (zh) 一种高产低分子量热凝胶的发酵方法
CN101392231A (zh) 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及应用其以生物质原料生产phb的方法
CN105175275B (zh) 一种l‑鸟氨酸的分离纯化方法
CN105177075A (zh) 一种以精氨酸为原料制备l-瓜氨酸的方法
CN102286569B (zh) 一种可德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8606A (zh) 一株产酸克雷伯氏菌及其在生产蒜糖醇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7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