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0199B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0199B
CN101930199B CN200910252462.1A CN200910252462A CN101930199B CN 101930199 B CN101930199 B CN 101930199B CN 200910252462 A CN200910252462 A CN 200910252462A CN 101930199 B CN101930199 B CN 101930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photographic fixing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24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0199A (zh
Inventor
吉冈智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30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0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0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0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47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5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0163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onto which the monocolour toner images are superposed before common transfer from the recording member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05Gloss adding or lower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05Gloss adding or lowering device
    • G03G2215/0081Gloss level being selectab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光泽差异减小单元,其减小在第一模式下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第一图像的光泽与在第二模式下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第二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所述第一模式被设定为:在一次定影操作中在介质上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并且所述第二模式被设定为:在将由除了透明调色剂之外的其他调色剂形成的中间图像定影在介质上的第一定影步骤之后,实施将透明调色剂定影到所述中间图像的一部分上的第二定影步骤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中,使用已从调色剂中去除着色剂的透明调色剂来控制部分或全部图像的光泽。例如,在JP-A-2002-318482中,披露了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为了防止在通过叠加彩色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而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中发生渗色并且为了提高光泽度,在转印和定影彩色调色剂图像之后进行透明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和定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其可减小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与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
为了实现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光泽差异减小单元,其减小在第一模式下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第一图像的光泽与在第二模式下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第二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所述第一模式被设定为:在一次定影操作中在介质上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并且所述第二模式被设定为:在将由除了透明调色剂之外的其他调色剂形成的中间图像定影在介质上的第一定影步骤之后,实施将透明调色剂定影到所述中间图像的一部分上的第二定影步骤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光泽差异减小单元将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设定为低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定影过程中的定影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所述第二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以下述温度为上限(上限温度):当将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用作调色剂的最低定影温度时,在所述作为上限的温度(在所述上限温度),所述第二定影步骤之后的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变得等于所述第一图像的光泽。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光泽差异减小单元将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的介质的移动速度设定为快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定影过程中介质的移动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减小在第一模式下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第一图像的光泽与在第二模式下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第二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设定所述第一模式以便在一次定影操作中在介质上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并且设定所述第二模式以便在将由除了透明调色剂之外的其他调色剂形成的中间图像定影在介质上的第一定影步骤之后实施将透明调色剂定影到所述中间图像的一部分上的第二定影步骤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不具有此构造时相比,可以减小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与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不具有此构造时相比,可以在不必改变处于定影状态的介质的移动速度的情况下,减小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与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不具有此构造时相比,可以防止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变得高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的情形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不具有此构造时相比,可以在不需要改变温度的控制和时间的情况下,减小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与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当图像形成方法不采用此方法时相比,可以减小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与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实例的简图;
图2A和2B为示出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实例和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实例的简图;
图3A和3B为示出对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和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的控制结果实例的简图;
图4为示出构成光泽差异减小装置的计算机的硬件构造实例的简图;
图5为光泽差异减小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框图;以及
图6为光泽差异减小装置的操作实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在图1中,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实例。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构造为包括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定影装置12、供纸装置14、显影/转印装置16、介质传送路径18和介质循环路径20。
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控制定影装置12的调色剂图像定影操作以减小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与在图像区域的一部分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稍后将讨论控制调色剂图像定影操作的方法的具体实例。
定影装置12构造为包括加热辊12a、12b以及12c、加压辊12d,张紧辊12e、定影带12f和温度测定装置12g。定影装置12通过对从显影/转印装置16接收到的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诸如打印纸等介质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进行定影处理。通过此定影处理,将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和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定影到介质上,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这里,未示出的加热单元(可以使用卤素灯等)设置在加热辊12a、12b和12c的内部,并且加热辊12a、12b和12c基于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的控制来加热定影带12f。此外,加压辊12d将定影带12f和由介质传送路径18传送的介质夹在加压辊12d自身与加热辊12b之间,并且加压辊12d对介质施加用于定影的压力。此时,也从定影带12f向介质施加用于定影的温度。此外,张紧辊12e使得预定的张紧力作用于定影带12f上。此外,定影带12f以预定的张紧力缠绕在加热辊12a、12b、12c和张紧辊12e上,并且受到未示出的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而旋转的加热辊12b驱动定影带12f以使定影带12f沿着箭头方向以与加压辊12d的圆周速度相等的移动速度循环。注意到,通过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控制定影带12f的移动速度,以便控制介质的移动速度。温度测定装置12g测定定影带12f的温度并且将测定结果输出到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基于温度测定装置12g的测定输出来控制加热辊12a、12b、12c的温度,以便控制介质的定影温度。注意到,定影装置12也可以具有不使用定影带12f的构造。在此情况下,定影装置12通过将由介质传送路径18传送的介质夹在加热辊12b与加压辊12d之间来进行加热和加压。
供纸装置14保持诸如打印纸等介质并且将介质供应到显影/转印装置16。注意到,供纸装置14也可以具有能够保持数种种类的介质的构造。
显影/转印装置16利用根据作为图像形成对象的图像数据而发射的激光束在未示出的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品红色、蓝绿色(青色)、黑色和透明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显影/转印装置16将显影后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介质上。通过介质传送路径18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介质传送到定影装置12。注意到,显影/转印装置16也可以具有仅使用黑色调色剂或黑色和透明调色剂显影和转印黑白图像的构造。此外,为了获取图像数据,存在使用适当的通信单元从诸如计算机等图像生成装置获取图像数据的构造和使用诸如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获取图像数据的构造,但图像数据的获取不限于此。显影/转印装置16分析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并且确定将使用各颜色调色剂的图像上的区域和待使用的调色剂的类型和使用量。也将与图像数据的分析结果(特别是是否使用透明调色剂)相关的信息通知给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显影/转印装置16也可具有基于用户输入的指示信息来确定透明调色剂的使用区域和使用量的构造。
介质传送路径18构造为包括适当的传送用辊和带,并且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介质从显影/转印装置16传送到定影装置12。此外,通过定影装置12进行定影处理,并且介质传送路径18沿着箭头P的方向将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介质排出。
介质循环路径20构造为包括适当的传送用辊和带,并且介质循环路径20是将经过定影处理的介质从定影装置12返回到显影/转印装置16的路径。也就是说,当形成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时,在定影装置12对转印有利用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调色剂(即除了透明调色剂之外的调色剂)而形成的中间图像的介质进行定影的第一定影步骤之后,介质循环路径20再次将介质供应到显影/转印装置16,并且显影/转印装置16将透明调色剂转印到在第一定影步骤中已定影的图像区域的一部分上。介质传送路径18将转印有透明调色剂的介质再次传送到定影装置12,进行第二定影步骤,进而对透明调色剂进行定影。
通常,由调色剂的表面状态(表面粗糙度)来确定定影处理之后的调色剂的光泽,并且可以通过定影处理过程中的加热量来控制调色剂的表面状态。为此,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通过控制定影带12f的温度或夹在定影带12f与加压辊12d之间的介质的移动速度来控制定影处理过程中对调色剂施加的热量,由此减小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与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调色剂被转印到介质上之后,通过定影装置12在一次定影操作中对在介质上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进行定影。另一方面,通过定影装置12在黄色、品红色、蓝绿色和黑色调色剂(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被转印而形成中间图像之后所进行的第一定影步骤和定影装置12在透明调色剂被转印到已在第一定影步骤中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一部分上之后所进行的第二定影步骤来形成在介质上的图像区域的一部分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为此,在第一定影步骤和第二定影步骤中对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加热两次,并且加热量易于大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加热量。这样,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将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设定为低于对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定影过程中的定影温度,以便在第二定影步骤结束之前控制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加热量。可以通过定影带12f的温度来控制定影温度。通过待使用的调色剂的性质和介质的表面状态预先确定由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将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设定成比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定影温度低多少。
注意到,第二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以下述温度为上限:当将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用作调色剂的最低定影温度(可以将调色剂定影到介质上的最低温度)时,在该上限温度,在第二定影步骤之后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变得等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这是因为,当第二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升高到超过此上限时,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会变得过高,并且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变得无法减小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之间的差异。
或者,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也可以将第一定影步骤中的介质的移动速度设定为快于在对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定影过程中介质的移动速度。这里,通过定影带12f的速度来控制介质的移动速度。介质的移动速度变得越快,夹在加热辊12b与加压辊12d之间的加热区域中的滞留时间变得越短,并且定影处理过程中的加热量变得越小。通过待使用的调色剂的性质和介质的表面状态预先确定由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使得第一定影步骤中的移动速度比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移动速度快多少。
在图2A和图2B中,示出了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实例和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实例。图2A为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实例,例如利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调色剂形成该图像。此外,图2B为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实例,在例如利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区域的一部分中存在利用透明调色剂(T)形成的图像区域。
在图3A和图3B中,示出了对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和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的控制结果实例。在图3A和图3B中,竖轴表示调色剂图像的光泽的测定值,横轴表示调色剂图像的类型。为了测定光泽,例如已知这样一种方法:以60度的入射角用光照射测定目标调色剂图像,沿着60度的反射角的方向测定反射光,并且使用入射光量与反射光量之间的比率作为光泽。
图3A示出了在对叠加YMC的彩色图像即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以150℃通过一次定影操作进行定影的情况下的光泽(记为“不使用透明调色剂”),并且还示出了在对叠加YMC的彩色图像以150℃实施第一定影步骤以形成中间图像,之后对中间图像的一部分施加透明调色剂并且以130℃实施第二定影步骤以形成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情况下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记为“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和在图像调色剂的一部分上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记为“透明调色剂区域”)。
此外,图3B示出了图3A的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记为“不使用透明调色剂”),并且还示出了在以140℃实施第一定影步骤之后以130℃实施第二定影步骤以形成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情况下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记为“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和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记为“透明调色剂区域”)。
在图3A的实例中,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控制定影温度,以使得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透明调色剂区域的光泽低于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的光泽。也就是说,在形成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过程中,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将第二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T2设定为低于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T1。此外,将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T1设定为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定影温度T0相同的温度。在此情况下,对于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由于在第一定影步骤和第二定影步骤中进行了定影处理,因此对除了透明调色剂之外的其他调色剂进行两次加热和加压。为此,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中的调色剂的表面状态过度平滑化,并且如图3A所示,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的光泽变得高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
这样,当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将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T1设定为低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定影温度T0(T1<T0)时,可抑制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中的调色剂的表面状态过渡平滑化的情形。结果,如图3B所示,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可以减小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的光泽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之间的差异(以使得两者的光泽变得大致相等)。
注意到,在图3A和图3B的实例中,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利用定影温度来控制光泽,但当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利用介质的移动速度来控制光泽时可获得与图3A和3B相同的结果。此外,在图3A和图3B的实例中,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进行控制以使透明调色剂区域的光泽低于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的光泽,但即使当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适当地选择透明调色剂的性质并且使得透明调色剂区域的光泽高于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的光泽时,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也可以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控制定影温度使得T1<T0来减小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的光泽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之间的差异。然而,如上所述,当将T 1用作调色剂的最低定影温度时,第二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T2以下述温度为上限(上限温度):在该上限温度,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变得等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
在图4中,示出了构成属于示例性实施例的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的计算机的硬件构造的实例。在图4中,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构造为包括中央处理单元(例如,最好使用诸如微处理器等CPU)2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4、只读存储器(ROM)26、输入装置28、显示装置30和硬盘驱动器(HDD)32。此外,这些单元通过总线34彼此连接。注意到,输入装置28、显示装置30和硬盘驱动器32分别经由输入/输出接口36a、36b、36c与总线34连接。
CPU 22基于存储在RAM 24或ROM 26中的控制程序控制后述每个部分的操作。RAM 24主要用作CPU 22的作业区域,诸如BIOS等控制程序以及CPU 22所使用的数据存储在ROM 26中。
此外,输入装置28由键盘、指针设备、触摸面板等构成,并且用于用户输入操作指示等。
此外,显示装置30由液晶显示器、触摸面板等构成,并且显示CPU 22的处理结果等。
此外,硬盘驱动器32为存储装置,并且存储后述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数据。注意到,也可以使用诸如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来代替硬盘驱动器32。
在图5中,示出了属于示例性实施例的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框图。在图5中,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构造为包括带温度获取单元38、移动速度获取单元40、定影操作判定单元42、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带温度控制单元46和移动速度控制单元48。例如由CPU 22和控制CPU 22的处理操作的程序来实现这些功能。
带温度获取单元38获取由温度测定装置12g测定的定影带12f的温度,并且将温度输出到带温度控制单元46。
移动速度获取单元40获取驱动定影带12f以使该定影带循环的加热辊12b的旋转速度,并且计算以与定影带12f相等的移动速度移动的介质的移动速度。移动速度获取单元40将计算出的介质的移动速度输出到移动速度控制单元48。
定影操作判定单元42判断定影装置12进行的定影操作是对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进行的第一定影步骤或第二定影步骤还是对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进行的定影步骤。例如基于用户从输入装置28输入的操作指示信息进行定影操作的判定。
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基于由带温度获取单元38获取的定影带12f的温度、由移动速度获取单元40获取的介质的移动速度和由定影操作判定单元42判定的定影操作来确定调色剂的定影温度或介质的移动速度。也可以这样构造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即,当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进行此确定处理时,将与每个定影操作相对应的定影带12f的温度或介质的移动速度预先存储在诸如硬盘驱动器32等存储装置中,并且使得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基于定影操作判定单元42的判定结果读取定影带12f的温度或介质的移动速度作为控制条件。
带温度控制单元46控制加热辊12a、12b、12c的温度,以使得定影带12f的温度等于由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确定为控制条件的温度。
移动速度控制单元48控制加热辊12b的旋转速度,以使得介质的移动速度等于由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确定为控制条件的速度。
在图6中,示出了属于示例性实施例的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的操作实例的流程。在图6中,光泽差异减小装置10的定影操作判定单元42判定已转印到从显影/转印装置16接收的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操作的内容(S1)。作为此判定结果,当定影操作是对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进行的定影时(S2),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确定用于在一次定影操作中定影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定影温度T0或介质的移动速度V0作为定影操作的条件(S3)。
此外,在S2中,当判定结果不是对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进行的定影时,定影操作判定单元42判定定影操作是否是对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进行的第一定影步骤(S4)。当定影操作是第一定影步骤时,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确定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T1或移动速度V1作为定影操作的条件(S5)。注意到,如上所述,T1<T0且V1>V0。此外,对于T1或V1,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首先确定第二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T2或移动速度V2以使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中的透明调色剂区域的光泽成为目标值,进而确定T1或V1,以便在考虑通过T2或V2对介质施加的热量的情况下能够减小透明调色剂外部区域的光泽与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的光泽之间的差异。
此外,在S4中,当判定结果不是第一定影步骤时,定影操作判定单元42判定定影操作是对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进行的第二定影步骤。结果,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确定第二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T2或移动速度V2作为定影操作的条件(S6)。
如上所述,当控制条件确定单元44确定定影操作的条件时,带温度控制单元46基于所确定的定影温度来控制由带温度获取单元38获取的定影带12f的温度,并且移动速度控制单元48基于所确定的移动速度来控制由移动速度获取单元40计算出的介质的移动速度。
注意到,用于执行图6中的每个步骤的程序也可存储在记录介质中,或者可以通过通信单元提供该程序。在此情况下,例如可将所述程序理解为“其中记录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发明。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光泽差异减小单元,其减小在第一模式下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第一图像的光泽与在第二模式下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第二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所述第一模式被设定为:在一次定影操作中在介质上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并且所述第二模式被设定为:在将由除了透明调色剂之外的其他调色剂形成的中间图像定影在介质上的第一定影步骤之后,实施将透明调色剂定影到所述中间图像的一部分上的第二定影步骤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其中,
所述光泽差异减小单元将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加热量设定为低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定影过程中的加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光泽差异减小单元将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设定为低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定影过程中的定影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所述第二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以下述温度为上限:当将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定影温度用作调色剂的最低定影温度时,在所述作为上限的温度,所述第二定影步骤之后的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变得等于所述第一图像的光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光泽差异减小单元将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的介质的移动速度设定为快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定影过程中介质的移动速度。
5.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减小在第一模式下不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第一图像的光泽与在第二模式下在部分图像上使用透明调色剂而形成的第二图像中的未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区域的光泽之间的差异,所述第一模式被设定为:在一次定影操作中在介质上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并且所述第二模式被设定为:在将由除了透明调色剂之外的其他调色剂形成的中间图像定影在介质上的第一定影步骤之后,实施将透明调色剂定影到所述中间图像的一部分上的第二定影步骤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其中,
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的加热量被设定为低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的定影过程中的加热量。
CN200910252462.1A 2009-06-26 2009-12-09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1930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1935 2009-06-26
JP2009151935A JP5293454B2 (ja) 2009-06-26 2009-06-26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0199A CN101930199A (zh) 2010-12-29
CN101930199B true CN101930199B (zh) 2014-11-05

Family

ID=42782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2462.1A Active CN101930199B (zh) 2009-06-26 2009-12-09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44149B2 (zh)
EP (1) EP2267551B1 (zh)
JP (1) JP5293454B2 (zh)
CN (1) CN1019301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7056B2 (ja) * 2008-02-15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831114B2 (ja) * 2010-10-27 2015-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250392A (ja) * 2012-05-31 2013-12-12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US10414172B2 (en) * 2013-01-31 2019-09-17 Hp Scitex Ltd. Printer and image processing
US10042308B2 (en) 2015-01-20 2018-08-07 Hp Indigo B.V.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ing and foiling
CN107077088B (zh) 2015-01-20 2020-04-10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电子照相印刷和上光
EP3247754B1 (en) 2015-01-20 2020-07-29 HP Indigo B.V. Liquid electrophotographic ink composition
JP7395287B2 (ja) * 2019-08-30 2023-12-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3925A (ja) * 1999-12-24 2001-07-06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18482A (ja) * 2001-04-20 2002-10-3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208A (ja) * 2001-08-31 2003-03-14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55517A (ja) * 2003-08-06 2005-03-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589A (ja) * 2006-12-01 2008-06-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7329A (ja) * 1994-11-11 1996-05-31 Ricoh Co Ltd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JP3423611B2 (ja) 1998-03-20 2003-07-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29276A (ja) 2000-11-30 2002-08-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682036B2 (ja) 2005-12-16 2011-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322818A (ja) * 2006-06-01 2007-12-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040386A (ja) * 2006-08-10 2008-02-2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1263B2 (ja) * 2007-08-03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113461B2 (ja) * 2007-09-11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9145376A (ja) * 2007-12-11 2009-07-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3925A (ja) * 1999-12-24 2001-07-06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18482A (ja) * 2001-04-20 2002-10-3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208A (ja) * 2001-08-31 2003-03-14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55517A (ja) * 2003-08-06 2005-03-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589A (ja) * 2006-12-01 2008-06-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44149B2 (en) 2012-08-14
JP5293454B2 (ja) 2013-09-18
EP2267551B1 (en) 2012-05-30
US20100329717A1 (en) 2010-12-30
JP2011008059A (ja) 2011-01-13
CN101930199A (zh) 2010-12-29
EP2267551A1 (en)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0199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4386268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285187B2 (en) Image gloss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US899589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US20180093468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69933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58034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877028B2 (e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an image on a sheet
KR100611984B1 (ko) 프린터의 정착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282992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program
US20190068838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228918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US10089558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00304689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54181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8473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executes calibration
JP7020213B2 (ja) 消耗品管理装置、消耗品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222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unction to measure gloss level
JP20211207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11665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64061B (zh) 减少初始打印时间的打印设备及其打印控制方法
JP2013033224A (ja) 光沢発生装置および光沢発生プログラム
JPH112123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531A (ja) 印刷装置の使用キャッシュバックシステム、そのシステムを管理する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そのシステムに適用可能な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