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5510B - 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及其组装方法、搬运方法以及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及其组装方法、搬运方法以及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5510B
CN101925510B CN2008801255000A CN200880125500A CN101925510B CN 101925510 B CN101925510 B CN 101925510B CN 2008801255000 A CN2008801255000 A CN 2008801255000A CN 200880125500 A CN200880125500 A CN 200880125500A CN 101925510 B CN101925510 B CN 101925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outer shaft
interior axle
propeller assembly
contrary tur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55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5510A (zh
Inventor
主藤英树
西山才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Marine United Inc
Original Assignee
IHI Marine Unite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Marine United Inc filed Critical IHI Marine United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25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5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5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5/00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 B63H5/07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 B63H5/08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of more than one propeller
    • B63H5/10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of more than one propeller of coaxial type, e.g. of counter-rotative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3/00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 B63H23/02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with mechanical gearing
    • B63H23/10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with mechanical gearing for transmitting drive from more than one propulsion power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5/00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 B63H5/07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 B63H5/08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of more than one propeller
    • B63H5/10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of more than one propeller of coaxial type, e.g. of counter-rotative type
    • B63H2005/106Arrangements on vessels of propulsion elements directly acting on water of propellers of more than one propeller of coaxial type, e.g. of counter-rotative type with drive shafts of second or further propellers co-axially passing through hub of first propeller, e.g. counter-rotating tandem propellers with co-axial drive sha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316Impeller making
    • Y10T29/49332Propeller m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Abstract

本发明的任务是使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在船舶上的就位安装变得容易。以设置在前螺旋桨(13)的轴毂(13a)的内部的双反转后部轴承(36)对内轴(12)的后部的既定部位进行支撑,具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外轴(11)的前端部上的、对内轴(12)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的内轴固定工具(50);设置在前螺旋桨(13)的轴毂(13a)的内部的、用于接受来自外轴(11)的推力负荷传递给内轴(12)的双反转推力轴承(40)。

Description

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及其组装方法、搬运方法以及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及其组装方法、搬运方法以及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反转螺旋桨是对于从前螺旋桨流出的旋转能量以相对于前螺旋桨向反方向旋转的后螺旋桨进行回收使之变成推进力,以得到高的螺旋桨效率的螺旋桨系统。以下将安装了双反转螺旋桨的船用推进装置称作“双反转螺旋桨式船用推进装置”。双反转螺旋桨式船用推进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2中已公开。
作为双反转螺旋桨式船用推进装置的现有例子之一,将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船舶的推进装置”示于图1。图1中,船舶的推进装置100如下构成,内轴102与外轴101二者呈同心状配设,内轴102上安装后螺旋桨104,外轴101上安装前螺旋桨103,以作为第1驱动装置的柴油发动机或燃气轮机等主机105驱动内轴102旋转,以作为第2驱动装置的柴油发动机或燃气轮机等主机106驱动外轴101旋转。附图标记107是主机106的驱动轴,附图标记108是齿轮传动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674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7-33084号公报
过去,推进装置在船舶上的就位安装一般在造船厂进行。但是,双反转螺旋桨因能够进行双反转动作,因而与单轴螺旋桨相比,在轴承构造、润滑构造、密封构造等各方面具有复杂的构造。因此,将双反转螺旋桨式推进装置就位安装在船舶上时,造船厂必须熟知有关双反转螺旋桨的组装专有技术,缺少有关双反转螺旋桨的组装专有技术的造船厂要进行就位安装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创造出来的,其任务是提供能够使船舶上的就位安装易于进行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及其组装方法、搬运方法以及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及其组装方法、搬运方法以及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性手段。
(1)本发明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具有后端部安装有前螺旋桨的中空状的外轴,以及后端部安装有后螺旋桨且插入前述外轴中被支撑的内轴,其特征是,以设置在前述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的双反转后部轴承对前述内轴的后部的既定部位进行支撑,具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前述外轴的前端部上,对前述内轴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的内轴固定工具;设置在前述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用于接受来自前述外轴的推力负荷并传递给前述内轴的双反转推力轴承。
根据上述往船舶上进行安装之前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构成,以双反转后部轴承对内轴的船尾侧进行支撑,以内轴固定工具对内轴的船首侧进行支撑,以双反转推力轴承约束内轴相对于外轴在轴向上的移动,从而构成了被组装成能够进行运输的状态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在装备到船舶上之前的阶段,虽然不能够安装用于对内轴的船首侧进行支撑的双反转前部轴承,但内轴的船首侧得到内轴固定工具的支撑。
由此,事先在专门的组装工厂组装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将组装完成件搬运到造船厂,在造船厂,能够以与插入单轴螺旋桨同样的要领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插入船舶的船尾管中,仅通过简单的就位安装工序便能够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装备到船舶上。因此,即使是缺少有关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专有技术的造船厂也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船舶上的就位安装。
(2)上述(1)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中,优选的是,前述内轴固定工具具有引导件本体,而该引导件本体所具有的外径与前述外轴的外径相同或比它大、且比要装备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船舶的船尾管轴承部的内径小,该引导件本体由比前述船尾管轴承部的质地更软的材料制成并且在前端外周缘部上具有倒角。
由于内轴固定工具的引导件本体具有上述构成,因而即使在造船厂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插入船舶的船尾管中时外轴与船尾管轴承部接触,也能够防止外轴和船尾管轴承部被划伤。
(3)上述(1)或(2)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中,优选的是,还具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前述内轴的前端部上且在其前端设置有起吊件的内轴起吊工具。
根据上述构成,在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插入船舶的船尾管中时,能够在内轴从船尾管中向主机室一侧突出后将内轴起吊工具以适宜的起吊设备吊起使之向前方移动,从而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顺畅地插入到确定位置上。
(4)上述(3)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中,优选的是,前述内轴呈中空状形成,该内轴的中空部和前述内轴以及前述外轴之间形成有同一系统的润滑油路,前述内轴固定工具与前述外轴之间设置有第1密封件,前述内轴固定工具与内轴之间设置有第2密封件,前述内轴起吊工具与前述内轴之间设置有第3密封件,前述内轴起吊工具具有用于向前述内轴的中空部导入润滑油的导入油路。
根据上述构成,以第1~第3密封件防止润滑油从外轴与内轴固定工具之间、内轴固定工具与内轴之间、以及内轴起吊工具与内轴之间泄漏,因而能够事先在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工厂向形成于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内部的润滑油路中填充润滑油实施耐压确认。
(5)上述(3)或(4)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中,优选的是,前述内轴起吊工具具有引导部件,而该引导部件所具有的外径大于前述内轴的前端部的外径且小于前述外轴的内径,该引导部件由比前述外轴质地更软的材料制成并且在前端外周缘部上具有倒角。
由于内轴起吊工具的引导部件如上构成,因而即使在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工序中将内轴插入外轴中时内轴与外轴内周面接触,也能够防止外轴和内轴被划伤。
(6)上述(1)至(5)之任一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中,优选的是,前述内轴固定工具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分解成多个的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在将内轴插入到外轴中后,不用将内轴起吊工具从内轴上拆卸便能够将内轴固定工具安装到外轴的前端部上。
(7)上述(1)至(6)之任一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中,优选是,还具有:设置在前述外轴的后部的既定部位上的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安装在前述外轴上并将前述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暂时固定在前述外轴上的后部密封固定工具。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包含在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中,能够进一步减少在造船厂进行的就位安装作业。此外,在往造船厂进行运输之前,虽然没有本应对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进行固定的船舶的船尾管,但代之以后部密封固定工具将其临时固定在外轴上。由此,能够防止因运输时的振动导致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受到损伤。
(8)上述(7)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中,优选的是,前述后部密封固定工具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分解成多个的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在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搬运到造船厂、外轴插入到船舶的船尾管中后,能够将后部密封固定工具分解并从外轴上拆卸下来,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固定在船尾管的后端部上。
(9)上述(1)至(6)之任一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优选方案是,还具有:中空状的船尾管内筒,安装了船尾管轴承部,插入了前述外轴而对前述外轴进行支撑;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安装在该船尾管内筒的后端部上;以及外轴固定工具,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前述船尾管内筒的前端部上,对前述外轴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并且对前述外轴相对于前述船尾管内筒在轴向上的移动暂时进行约束,的。
(10)本发明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该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具有后端部安装有前螺旋桨的中空状的外轴,以及后端部安装有后螺旋桨且插入前述外轴的内部被支撑的内轴,其特征是,包括:向前述外轴的内部插入前述内轴的工序;通过向前述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装入用于接受来自前述外轴的推力负荷并传递给前述内轴的双反转推力轴承,从而对前述内轴相对于前述外轴在轴向上的移动进行约束的工序;在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设置双反转后部轴承、对前述内轴的后部的既定部位以前述双反转后部轴承进行支撑的工序;在前述外轴的前端部安装内轴固定工具、以该内轴固定工具对前述内轴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的工序。
(11)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该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具有后端部安装有前螺旋桨的中空状的外轴,以及后端部安装有后螺旋桨且插入前述外轴的内部被支撑的内轴,其特征是,包括:向安装了船尾管轴承部的中空状的船尾管内筒中插入前述外轴的工序;在前述船尾管内筒的后端部安装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的工序;向前述船尾管内筒中安装外轴固定工具、以该外轴固定工具对前述外轴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并对前述外轴相对于前述船尾管内筒在轴向上的移动暂时进行约束的工序;向前述外轴的内部插入前述内轴的工序;通过向前述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装入用于接受来自前述外轴的推力负荷并传递给前述内轴的双反转推力轴承,从而对前述内轴相对于前述外轴在轴向上的移动进行约束的工序;在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设置双反转后部轴承、对前述内轴的后部的既定部位以前述双反转后部轴承进行支撑的工序;在前述外轴的前端部安装内轴固定工具、以该内轴固定工具对前述内轴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的工序。
根据上述(10)和(11)的组装方法,事先在专门的组装工厂组装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将组装完成件搬运到造船厂,在造船厂,能够以与插入单轴螺旋桨同样的要领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中,仅通过简单的就位安装工序便能够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装备到船舶上。因此,即使是缺少有关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专有技术的造船厂也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船舶上的就位安装。
(12)上述(9)或(11)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在前述内轴的前端部安装前端设置有起吊件的内轴起吊工具的工序。
根据上述方法,在内轴的前端部安装内轴起吊工具,在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插入船舶的船尾管中时,能够在内轴从船尾管中向主机室一侧突出后将内轴起吊工具以适宜的起吊设备吊起使之向前方移动,从而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顺畅地插入到确定位置上。
(13)上述(10)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在前述外轴的后部的既定部位设置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的工序;将后部密封固定工具安装在前述外轴上并将前述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临时固定在前述外轴上的工序。
根据上述方法,通过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包含在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中,能够进一步减少在造船厂进行的就位安装作业。此外,在往造船厂进行运输之前,虽然没有本应对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进行固定的船舶的船尾管,但代之以后部密封固定工具将其临时固定在外轴上。由此,能够防止运输时的振动导致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受到损伤。
(14)上述(10)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中,优选的是,在临时放置台上组装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而该临时放置台具有设置在设置面上的组装底台、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组装底台上并对前述外轴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承台,在前述组装底台上,能够安装与前述外轴的大小相应的多种大小的上部支承台。
(15)上述(11)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的优选方案是,在临时放置台上组装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而该临时放置台具有设置在设置面上的组装底台、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组装底台上并对前述船尾管内筒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承台,在前述组装底台上,能够安装与前述船尾管内筒的大小相应的多种大小的上部支承台。
根据上述(14)和(15)的方法,上部支承台在组装底台上能够进行拆装,不同大小的上部支承台安装在组装底台上,因而能够以上部支承台应对大小不同的外轴和船尾管内筒,而组装底台能够通用。
(16)本发明的搬运上述(1)至(8)之任一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方法的其特征是,在临时放置台上组装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保持组装好的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载放在前述临时放置台上的状态不变,将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与前述临时放置台载放到运输设备上进行搬运。
(17)此外,本发明的搬运上述(9)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方法发特征是,在临时放置台上组装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保持组装好的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载放在前述临时放置台上的状态不变,将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与前述临时放置台载放到运输设备上进行搬运。
根据上述方法,在临时放置台上组装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保持其状态不变载放到运输设备上,因而不需要另外准备用来载放到运输设备上去的支承台,而且能够很容易地移载到运输设备上。
(18)本发明的将以上述(16)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搬运方法完成搬运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的特征是,前述临时放置台具有设置在设置面上的组装底台、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组装底台上并对前述外轴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承台,保持以前述上部支承台对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进行支撑的状态不变,将前述上部支承台相对于前述组装底台的固定解除,并以起吊设备对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上的比插入船舶的船尾管中的部分更后方的部位与前述上部支承台进行起吊,从而将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起吊成与船尾管轴心相平行,将吊起的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向前方移动、插入到船尾管中。
(19)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将以上述(17)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搬运方法完成搬运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的特征是,前述临时放置台具有设置在设置面上的组装底台、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组装底台上并对前述外轴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承台,保持以前述上部支承台对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进行支撑的状态不变,将前述上部支承台相对于前述组装底台的固定解除,并以起吊设备对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上的比前述船尾管内筒更后方的部位与前述上部支承台进行起吊,从而将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起吊成与船尾管贯通孔的轴心相平行,将吊起的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向前方移动、插入到船尾管贯通孔中。
根据上述(18)和(19)的方法,上部支承台与组装底台分离而在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吊起时作为用于对外轴进行支撑的部件发挥功能,因而不必另外在外轴上安装支撑部件,便能够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吊起。由此,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插入到船尾管内筒或船尾管贯通孔中,能够用较短的时间装备到船舶上。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缺少有关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专有技术的造船厂也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船舶上的就位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的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构成图。
图3是图2中的内轴固定工具的放大构造图。
图4是图2中的内轴起吊工具的放大构造图。
图5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的第1说明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的第2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构成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双反转螺旋桨推进装置的总体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各图中凡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构成图。首先对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构成进行说明,其次对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图2中,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具有后端部安装有前螺旋桨13的中空状的外轴11、以及后端部安装有后螺旋桨15的被支撑在外轴11的内部的内轴12。
在外轴11的后端部上安装有前螺旋桨13。前螺旋桨13在中心部具有轴毂13a,该轴毂13a的船首侧端面与外轴11的船尾侧端面二者通过螺栓等联接机构联接固定。在外轴11的船首侧端部内表面和船尾侧端部内表面上,设置有轴引导件47、48,以避免内轴12插入外轴11中时被划伤。
内轴12在后端部上安装有后螺旋桨15并且插入并被支撑在外轴11中。本实施方式中,内轴12呈中空状形成。在该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中,内轴12的中空部12a和外轴11以及内轴12之间形成有同一系统的润滑油路。后螺旋桨15在中心部具有轴毂15a,轴毂15a与内轴12的后端部嵌合,被螺旋桨螺母39固定在内轴12上。
以设置在前螺旋桨13的轴毂13a的内部的双反转后部轴承36对内轴12的后部的既定部位进行支撑。双反转后部轴承36得到从前螺旋桨13的轴毂13a的后侧插入并固定了的轴承套45a的支撑从而被固定在轴毂13a的内部。
在外轴11的前端部上,安装有用于对内轴12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的内轴固定工具50。在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装备到船舶上之前的阶段,无法安装用于对内轴12的船首侧进行支撑的双反转前部轴承35(参照图10)。为此,替代双反转前部轴承35以内轴固定工具50对内轴12的船首侧进行临时支撑(临时固定)。
图3示出内轴固定工具50的放大构造图。如图3所示,内轴固定工具50具有引导件本体51,而该引导件本体51所具有的外径与外轴11的外径相同或比它大、且比要装备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船舶的作为船尾管轴承部的前轴瓦5以及后轴瓦6(参照图7)的内径小。引导件本体51被螺栓53等固定机构固定在外轴11的船首侧端面上。
引导件本体51由比船尾管轴承部质地更软的材料(例如铜)制成且前端外周缘部上具有倒角51a。根据该构成,即使在造船厂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中时外轴11与船尾管轴承部(前轴瓦5及后轴瓦6)接触,也能够防止外轴11和船尾管轴承部被划伤。
内轴固定工具50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分解成多个的构成(该构成例为分解成两个)。根据该构成,在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工序中,在内轴12插入外轴11中之后,不必将内轴起吊工具60从内轴12上拆卸下来便能够将内轴固定工具50安装到外轴11的前端部上。
此外,引导件本体51与外轴11之间设置有作为第1密封件的衬垫55,引导件本体51与内轴12之间设置有作为第2密封件的O型环56。为了固定O型环56,在引导件本体51的船首侧端面上固定有以螺栓54等固定机构固定的压板52。根据该构成,以第1密封件以及第2密封件防止润滑油从外轴11与内轴固定工具50之间以及内轴固定工具50与内轴12之间泄漏,因而能够事先在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工厂向形成于外轴11与内轴12之间的润滑油路中填充润滑油实施耐压确认。
图2中,在内轴12的前端部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有前端设置了起吊件65的内轴起吊工具60。图4示出内轴起吊工具60的放大构造图。如图4所示,内轴起吊工具60具有以将内轴12的前端部覆盖的方式形成的中空圆筒形的起吊本体61,起吊本体61被螺栓63等固定机构固定在内轴12的前端部上。在起吊本体61的内周面与内轴12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保护用的橡胶片68。
此外,内轴起吊工具60具有引导部件62,而该引导部件62所具有的外径大于内轴12的前端部的外径且小于外轴11的内径。引导部件62由比外轴11质地更软的材料(例如铜)制成且前端外周缘部上具有倒角62a。根据该构成,即使在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工序中将内轴12插入外轴11中时内轴12与外轴11的内周面接触,也能够防止外轴11与内轴12被划伤。
此外,在起吊本体61与内轴12的前端面之间,设置有作为第3密封件的衬垫64。在起吊件65上,设置有用于将耐压确认用的润滑油导入内轴12的中空部中的导入油路66、以及用于连接未图示的耐压确认用润滑油供给装置的润滑油供给管的连接座67,上述内轴固定工具50上设置有用于填充润滑油时将双反转用润滑油的油路内的空气排出的未图示的排气塞子。根据该构成,能够从起吊件65向内轴12的中空部12a导入耐压确认用润滑油。由于如上所述,内轴12的中空部12a和外轴11以及内轴12之间形成有同一系统的润滑油路,因而通过向中空部12a中导入润滑油,能够向外轴11与内轴12之间填充润滑油。
在前螺旋桨13的轴毂的内部,配设有用于接受外轴11的推力负荷传递给内轴12的双反转推力轴承40。具体地说,前螺旋桨13的轴毂与外轴11之间形成有环状凹部14,双反转推力轴承40设置在该环状凹部14中。双反转推力轴承40例如以倾斜垫片式推力轴承为好。
在内轴12与外轴11之间形成润滑油的油路。为了防止从该油路泄漏润滑油以及为了防止海水进入油路中,在前螺旋桨13的轴毂13a的后端部配置有双反转后部密封装置38。双反转后部密封装置38由固定在后螺旋桨15的前端面上的中空状的衬套38a、以及、固定在轴承套45a的后端部上并相对于衬套38a以能够滑动旋转的方式嵌合的密封环38b构成。
该构成例中,在衬套38a的内周面与内轴12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形成润滑油油路的一部分的间隙,在前螺旋桨13的轴毂13a的后端部上,固定有以将双反转后部密封装置38覆盖的方式设置的钢丝绳护罩44。
而双反转前部密封装置37(参照图10)在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中之后安装。
后螺旋桨15的轴毂15a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多个前后方向贯通的孔46。该孔46形成润滑油油路的一部分。在后螺旋桨15的轴毂15a的后端部上,安装有用于防止润滑油泄漏的螺旋桨帽43。为了提高可靠性,螺旋桨帽43呈具有内部帽43a与外部帽43b的双重构造。后螺旋桨15的轴毂15a的孔46的后端和内轴12的中空部12a的后端均以对着螺旋桨帽43(内部帽43a)的内部的形式开口。
在如上构成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耐压确认中,经内轴起吊工具60的起吊件65导入到内轴12的中空部12a中的润滑油从内轴12的后端部进入螺旋桨帽43中,从形成于后螺旋桨15的轴毂上的孔46、以及形成于内轴12与双反转后部密封装置38之间的间隙中通过,经由双反转后部轴承36、双反转推力轴承40到达外轴11的前端。由此,向外轴11与内轴12之间填充耐压确认用润滑油。
而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装备到船舶上、作为双反转螺旋桨式推进装置运行时向双反转部供给的润滑油的流向以与进行耐压确认时的润滑油的流向相反的方向为好。即,以润滑油从双反转前部轴承35与双反转前部密封装置37之间(参照图10)导入,在对双反转前部轴承35、双反转推力轴承40以及双反转后部轴承36进行润滑后,经由螺旋桨帽43进入内轴12的中空部12a中为好。在这种场合,在图10中,来自内轴12的润滑油从内轴输出轴29的中空部通过后从前端部排出并返回未图示的润滑油箱中。
在外轴11的后部,设置有用于防止船尾管内筒3(参照图10)内的润滑油向海水一侧泄漏的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此外,在图2中,外轴11上安装有用于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暂时固定在外轴11上的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在往造船厂运输之前,还没有本应对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进行固定的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为此,替代船尾管内筒3,以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临时固定在外轴11上。
此外,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分解成多个的构成(该构成例中分解成两个)。根据该构成,在搬运到造船厂、外轴11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中之后,能够将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分解并从外轴11上拆卸下来,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固定在船尾管内筒3的后端部上(参照图10)。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作业在临时放置台70上进行。临时放置台70具有设置在设置面上的组装底台71、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组装底台71上并对外轴11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承台72。在图2的构成例中,组装底台71前后配置有两个,在上下左右的4处通过连接用增强材料75彼此相连接。
图2的A-A向剖视图示于图5。但图5中将外轴11与内轴12省略。
如图5所示,上部支承台72具有支承台本体73、以螺栓等固定机构固定在支承台本体73的上部的上盖74,以支承台本体73和上盖74将外轴11夹在中间进行支撑。
此外,在支承台本体7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孔73a,该孔73a用于起吊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时供所使用的起吊设备的钢丝绳77(参照图6)穿过。
在临时放置台70上,能够在组装底台71上安装与外轴11的大小相对应的多种大小的上部支承台72。根据该构成,对于大小不同的外轴11,能够以上部支承台72加以应对,而组装底台71能够通用。
参照图2,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作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从外轴11的船首侧,将法兰罩49插入到外轴11的后端部上所形成的法兰端面处并临时搁置。其次,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插入外轴11中,以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临时固定在既定位置上。之后,将该状态的外轴11放置到上部支承台72的支承台本体73上,将上盖74以螺栓等固定机构安装固定在支承台本体73上。
(2)将双反转推力轴承40的船首侧衬垫40a安装在船尾端面上的同时,在内轴12的前端部安装内轴起吊工具60并进行固定,从外轴11的船尾侧,将内轴12插入到既定位置,在外轴11的前端部上安装内轴固定工具50,对内轴12的船首侧进行临时支撑。在将内轴12插入外轴11中时,由于如上所述外轴11的船首侧端部内表面和船尾侧端部内表面上设置有轴引导件47、48,因而能够防止内轴12与外轴11接触而被划伤。
(3)在前螺旋桨13的轴毂13a的内部的船首侧端面上安装双反转推力轴承40的船尾侧的衬垫40b的同时,在轴毂13a的船尾侧内部安装双反转后部轴承36,之后,将前螺旋桨13配置在外轴11的法兰后端面上,以螺栓等固定机构进行固定。其次,将法兰罩49以螺栓等固定机构固定在外轴11的法兰上。
(4)在轴承套45a的后部端面上安装双反转后部密封装置38,在前螺旋桨13的轴毂13a的后部端面上以螺栓等固定机构安装钢丝绳护罩44。
(5)将后螺旋桨15使用液压装置等推压套装在内轴12上,用螺旋桨螺母39进行固定,接着将螺旋桨帽43安装在后螺旋桨15的后端部上。
根据上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及其组装方法,可得到以下效果。
通过以双反转后部轴承36对内轴12的船尾侧进行支撑,以内轴固定工具50对内轴12的船首侧进行支撑,以双反转推力轴承40对内轴12相对于外轴11在轴向上的移动进行约束,从而构成了被组装成能够进行运输的状态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由此,事先在专门的组装工厂组装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将组装完成件搬运到造船厂,在造船厂,能够以与插入单轴螺旋桨同样的要领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中,仅通过简单的就位安装工序便能够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装备到船舶上。因此,即使是缺少有关双反转螺旋桨的组装专有技术的造船厂也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船舶上的就位安装。
由于具有内轴起吊工具60,在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中时,能够在内轴12从船尾管内筒3中向主机室一侧突出后将内轴起吊工具60以适宜的起吊设备吊起使之向前方移动,从而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顺畅地插入到确定位置上(参照图7)。
通过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包含在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中,能够进一步减少在造船厂进行的就位安装作业。此外,由于替代船尾管内筒3以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临时固定在外轴11上,因而能够防止因运输时的振动导致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受到损伤。
由于内轴固定工具50具有引导件本体51,而该引导件本体51所具有的外径与外轴11的外径相同或比它大、且比要装备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船舶的船尾管轴承部(前轴瓦5以及后轴瓦6)内径小,引导件本体51由比船尾管轴承部质地更软的材料制成且前端外周缘部上具有倒角51a,因而即使在造船厂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中时外轴11与船尾管轴承部接触,也能够防止外轴11和船尾管轴承部被划伤(参照图6)。
由于内轴起吊工具60具有引导部件62,而该引导部件62所具有的外径大于内轴12的前端部的外径且小于外轴11的内径,该引导部件62由比外轴11质地更软的材料制成且前端外周缘部上具有倒角62a,因而即使在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工序中将内轴12插入外轴11中时内轴12与外轴11的内周面接触,也能够防止外轴11与内轴12被划伤。
由于以第1~第3密封件55、56、64防止润滑油从外轴11与内轴固定工具50之间、内轴固定工具50与内轴12之间、以及内轴起吊工具60与内轴12之间泄漏,因而能够事先在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工厂向形成于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内部的润滑油路中填充润滑油实施耐压确认。
由于内轴固定工具50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分解成多个的构成,因而在将内轴12插入外轴11中之后,不必将内轴起吊工具60从内轴12上拆卸下来便能够将内轴固定工具50安装在外轴11的前端部上。
由于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分解成多个的构成,因而在搬运到造船厂、外轴11插入到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中之后,能够将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分解并从外轴11上拆卸下来,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固定在船尾管内筒3的后端部上。
下面,对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搬运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搬运方法是,在临时放置台70上组装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保持组装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载放在临时放置台70上的状态不变,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与临时放置台70载放到运输设备(卡车等)上进行搬运。
根据上述方法,由于在临时放置台70上组装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保持其状态不变载放到运输设备上,因而不需要另外准备用来载放到运输设备上去的支承台,而且能够很容易地移载到运输设备上。
下面,参照图6和图7对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将保持载放在临时放置台70上的状态不变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以运输设备搬运到造船厂后,将其放置到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的后方的既定位置上。之后,保持以上部支承台72对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进行支撑的状态不变,将上部支承台72在组装底台71上的固定解除。其次,以起吊设备对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上的比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中的部分更后方的部位与上部支承台72进行起吊,从而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起吊成与船尾管内筒3的轴心相平行。在这里,图6示出起吊设备的钢丝绳77,对两个上部支承台72和前螺旋桨13的共3处进行起吊。
如果可能,从两处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吊起也可以。此外,如果可能,将起吊点之一以后螺旋桨15替代前螺旋桨13也可以。
其次,将吊起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向前方移动、插入到船尾管内筒3中。由于如上所述,内轴固定工具50具有引导件本体51,而该引导件本体51所具有的外径与外轴11的外径相同或比它大、且比要装备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船舶的船尾管轴承部(前轴瓦5以及后轴瓦6)的内径小,引导件本体51由比船尾管轴承部质地更软的材料制成且前端外周缘部上具有倒角51a(参照图3),因而即使在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中时外轴11与船尾管轴承部接触,也能够防止外轴11和船尾管轴承部被划伤。
当随着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在船尾管内筒3内的插入量的增大,上部支承台72上的起吊点接近船尾管内筒3的后部时,随时将上部支承台72对外轴11进行支撑的点向后方错动,或者将上部支承台72从外轴11上拆卸下来。在内轴12从船尾管内筒3中向主机室一侧突出后,在主机室内将内轴起吊工具60以适宜的起吊设备吊起使之向前方移动,如图7所示地插入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确定位置上。
根据上述装备方法,由于上部支承台72与组装底台71分离而在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吊起时作为用于对外轴11进行支撑的部件发挥功能,因而不必另外在外轴11上安装支撑部件,便能够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吊起、插入到船尾管内筒3中。因此,能够用较短的时间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装备到船舶上。
此外,由于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分解成多个的构成,因而在搬运到造船厂、外轴11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3中之后,能够将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分解并从外轴11上拆卸下来,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固定在船尾管内筒3的后端部上。
下面,参照图8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具有:中空状的船尾管内筒3,其上安装了船尾管轴承部(前轴瓦5以及后轴瓦6),外轴11插入其中而对外轴11进行支撑;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安装在船尾管内筒3的后端部上;以及外轴固定工具69,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船尾管内筒3的前端部上,对外轴11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并且对外轴11相对于船尾管内筒3在轴向上的移动暂时进行约束。
外轴固定工具69是外径比船尾管贯通孔1(参照图9)的内径小的环状部件,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分解成多个的构成(该构成例中分解成两个)。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在组合件组装阶段不包含船尾管内筒3,而本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则在组合件组装阶段包含了船尾管内筒3,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中未设置后部密封固定工具45。关于其他构成,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将说明省略。
具有上述构成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作业在临时放置台70上进行。作为临时放置台70,除了将上部支承台72对外轴11的支撑替换为对船尾管内筒3进行支撑这一点之外,具有与图2和图5所示临时放置台70同样的构成。
参照图8,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作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向船尾管内筒3的前部内侧和后部内侧分别压入前轴瓦5和后轴瓦6。
(2)从外轴11的船首侧,将法兰罩49插入到外轴11的后端部上所形成的法兰端面处并临时搁置。其次,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插入外轴11中之后,将外轴在安装了前轴瓦5和后轴瓦6的船尾管内筒中插入到既定位置上,将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8固定在船尾管内筒3的后端部上。
(3)在船尾管内筒3的前端部上以螺栓等固定机构安装外轴固定工具69,对外轴11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并对外轴11相对于船尾管内筒3在轴向上的移动暂时进行约束。
(4)将组装成上述(3)的状态的组合件放置到上部支承台72的支承台本体73上,将上盖74以螺栓等固定机构安装并固定在支承台本体73上。之后的组装步骤与第1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组装步骤(2)~(5)相同,故将说明省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及其组装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事先在专门的组装工厂组装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将组装完成件搬运到造船厂,在造船厂往船舶上进行就位安装。因此,即使是缺少有关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专有技术的造船厂也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船舶上的就位安装。
第2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搬运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临时放置台70上组装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保持组装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载放在临时放置台70上的状态不变,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与临时放置台70载放到运输设备(卡车等)上进行搬运。根据该搬运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的搬运方法同样,不需要另外准备用来载放到运输设备上去的支承台,能够很容易地移载到运输设备上。
下面,参照图9对第2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将保持载放在临时放置台70上的状态不变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以运输设备搬运到造船厂后,将其放置到船舶的船尾管3的后方的既定位置上。之后,保持以上部支承台72对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进行支撑的状态不变,将上部支承台72在组装底台71上的固定解除。其次,以起吊设备对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上的比船尾管内筒3更后方的部位与上部支承台72进行起吊,从而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起吊成与船尾管贯通孔1的轴心相平行。在这里,图9示出起吊设备的钢丝绳77,对两个上部支承台72和前螺旋桨13的共3处进行起吊。
如果可能,从两处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吊起也可以。此外,如果可能,将起吊点之一以后螺旋桨15替代前螺旋桨13也可以。
其次,将吊起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向前方移动、插入到船尾管贯通孔1中。当随着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在船尾管贯通孔1内的插入量的增大,上部支承台72上的起吊点接近船尾管贯通孔1的后部时,随时将上部支承台72对船尾管内筒3进行支撑的点向后方错动,或者将上部支承台72从船尾管内筒3上拆卸下来。在内轴12从船尾管贯通孔1中向主机室一侧突出后,在主机室内将内轴起吊工具60以适宜的起吊设备吊起使之向前方移动,插入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的确定位置上,达到与图7相同的状态。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装备方法,由于上部支承台72与组装底台71分离而在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吊起时作为用于对船尾管内筒3进行支撑的部件发挥功能,因而不必另外在船尾管内筒3上安装支撑部件,便能够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吊起、插入到船尾管3中。因此,能够用较短的时间将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装备到船舶上。
装备到船舶上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10’)与驱动源一侧进行联接,作为双反转螺旋桨式推进装置完成组装。图10是双反转螺旋桨式推进装置的总体概略图。
在外轴11的船首侧端部上联接固定着外轴用套筒联轴节16。外轴用套筒联轴节16的船首侧端部上联接固定着中空状的外轴中间轴17。在图10的构成例中,双反转前部轴承35配置在外轴用套筒联轴节16与内轴12之间。
为了防止润滑油漏出,在外轴用套筒联轴节16的船首侧端面上配置有双反转前部密封装置37。为了防止船尾管3内的润滑油向主机室一侧泄漏,在船尾管内筒3的船首侧端面上,设置有船尾管前部密封装置7。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10’,将外轴固定工具69拆卸后安装船尾管前部密封装置7。
图10的构成例中所采用的驱动装置30,由作为外轴11的旋转驱动源的第1驱动装置31、以及、作为内轴12的旋转驱动源的第2驱动装置32构成。第1驱动装置31与第2驱动装置32既可以是燃气轮机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等主机,也可以是电动机。在其为电动马达的场合,例如可以在主机室中安装一个或多个燃气轮机发电机或柴油发电机等,将其作为电源。
图10的构成例中所采用的动力传递装置20,是以将第1驱动装置31与第2驱动装置32的旋转驱动力分别独立地传递给外轴11与内轴12的方式构成的双反转齿轮传动装置。更具体地说,动力传递装置20具有外壳21,在外壳21的内部设置外轴用传动机构18A与内轴用传动机构18B。
在图10的构成中,外轴用传动机构18A与内轴用传动机构18B均由齿轮传动机构构成。
外轴用传动机构18A具有:联接在第1驱动装置31的输出轴31a上的外轴用输入齿轮22;中空状的外轴用输出主齿轮24;以及配置在外轴用输入齿轮22与外轴用输出主齿轮24之间的外轴用中间小齿轮23。第1驱动装置31的输出轴31a与外轴用输入齿轮22,经齿轮联轴节33a进行联接。
内轴用传动机构18B具有:联接在第2驱动装置32的输出轴32a上的内轴用输入齿轮27;从内轴的内部通过的中空状的内轴用输出主齿轮29;以及配置在内轴用输入齿轮27与内轴用输出主齿轮29之间的内轴用中间小齿轮28。第2驱动装置32的输出轴32a与内轴用输入齿轮27经齿轮联轴节33b进行联接。内轴用输出主齿轮29与内轴12通过内轴用套筒联轴节26联接固定。
接受来自内轴12的推力负荷(单为内轴12的推力负荷与单为外轴11的推力负荷的合成负荷)传递给船体2的内轴用推力轴承41设置在动力传递装置20的外壳21的船首侧部分中。因此,来自内轴12的推力负荷经外壳21得到船体2的支撑。
外轴用输出轴24与外轴11经中空状的挠性联轴节19进行联接。在图10的构成例中,挠性联轴节19是齿轮联轴节,外轴用输出主齿轮24与齿轮联轴节的船首一侧联接固定,外轴中间轴17与齿轮联轴节的船尾一侧联接固定。
根据上述构成,当对第1驱动装置31进行旋转驱动时,其驱动力经外轴用传动机构18A、挠性联轴节19等传递到外轴11上,安装在外轴11上的前螺旋桨13旋转。而当对第2驱动装置32进行旋转驱动时,其驱动力经内轴用传动机构18B以及内轴用套筒联轴节26传递到内轴12上,安装在内轴12上的后螺旋桨15旋转。
此时,通过使外轴11与内轴12彼此向反方向旋转,使得前螺旋桨13与后螺旋桨15彼此向反方向旋转。用于使前螺旋桨13与后螺旋桨15彼此向反方向旋转的第1驱动装置31与第2驱动装置32的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由动力传递装置20的构成决定,而在图8的构成例的场合,只要使第1驱动装置31与第2驱动装置32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彼此相反,前螺旋桨13与后螺旋桨15便彼此向反方向旋转。
在图10所示的构成例中,作为双反转螺旋桨的驱动方式,采用了相对于双轴输入旋转以双轴输出旋转这样一种方式的驱动机构,但也可以采用相对于单轴输入旋转以彼此向反方向旋转的双轴输出旋转这样一种方式的驱动机构。
此外,在图10所示的构成例中,外轴用输出主齿轮24与外轴11经挠性联轴节19进行联接,但也可以设计成外轴用输出主齿轮24与外轴11经固定联轴节进行联接。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以上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终究只是示例,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范围的记载示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的记载同等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8)

1.一种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具有后端部安装有前螺旋桨的中空状的外轴,以及后端部安装有后螺旋桨且插入前述外轴中被支撑的内轴,其特征是,
前述内轴的后部的既定部位由设置在前述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的双反转后部轴承进行支撑,
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具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前述外轴的前端部上,对前述内轴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的内轴固定工具;以及设置在前述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用于接受来自前述外轴的推力负荷并传递给前述内轴的双反转推力轴承;
前述内轴固定工具具有引导件本体,而该引导件本体所具有的外径与前述外轴的外径相同或比它大、且比船尾管轴承部的内径小,该引导件本体由比前述船尾管轴承部的质地更软的材料制成并且在前端外周缘部上具有倒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其特征是,还具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前述内轴的前端部上且在其前端设置有起吊件的内轴起吊工具。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其特征是,
前述内轴呈中空状形成,
该内轴的中空部和前述内轴以及前述外轴之间形成有同一系统的润滑油路,
前述内轴固定工具与前述外轴之间设置有第1密封件,前述内轴固定工具与内轴之间设置有第2密封件,
前述内轴起吊工具与前述内轴之间设置有第3密封件,
前述内轴起吊工具具有用于向前述内轴的中空部导入润滑油的导入油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其特征是,前述内轴起吊工具具有引导部件,而该引导部件所具有的外径大于前述内轴的前端部的外径且小于前述外轴的内径,该引导部件由比前述外轴质地更软的材料制成并且在前端外周缘部上具有倒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其特征是,前述内轴固定工具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分解成多个的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其特征是,还具有:设置在前述外轴的后部的既定部位上的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安装在前述外轴上并将前述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暂时固定在前述外轴上的后部密封固定工具。
7.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其特征是,前述后部密封固定工具具有能够在径向上分解成多个的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其特征是,还具有:中空状的船尾管内筒,其上安装了船尾管轴承部,前述外轴插入其中而对前述外轴进行支撑;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安装在该船尾管内筒的后端部上;以及外轴固定工具,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前述船尾管内筒的前端部上,对前述外轴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并且对前述外轴相对于前述船尾管内筒在轴向上的移动暂时进行约束。
9.一种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该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具有后端部安装有前螺旋桨的中空状的外轴,以及后端部安装有后螺旋桨且插入前述外轴的内部被支撑的内轴,其特征是,
包括:向前述外轴的内部插入前述内轴的工序;通过向前述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装入用于接受来自前述外轴的推力负荷并传递给前述内轴的双反转推力轴承,从而对前述内轴相对于前述外轴在轴向上的移动进行约束的工序;在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设置双反转后部轴承、对前述内轴的后部的既定部位以前述双反转后部轴承进行支撑的工序;以及在前述外轴的前端部安装内轴固定工具、以该内轴固定工具对前述内轴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的工序;
前述内轴固定工具具有引导件本体,而该引导件本体所具有的外径与前述外轴的外径相同或比它大、且比船尾管轴承部的内径小,该引导件本体由比前述船尾管轴承部的质地更软的材料制成并且在前端外周缘部上具有倒角。
10.一种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该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具有后端部安装有前螺旋桨的中空状的外轴,以及后端部安装有后螺旋桨且插入前述外轴的内部被支撑的内轴,其特征是,
包括:
向安装了船尾管轴承部的中空状的船尾管内筒中插入前述外轴的工序;
在前述船尾管内筒的后端部安装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的工序;
向前述船尾管内筒中安装外轴固定工具、以该外轴固定工具对前述外轴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并对前述外轴相对于前述船尾管内筒在轴向上的移动暂时进行约束的工序;
向前述外轴的内部插入前述内轴的工序;
通过向前述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装入用于接受来自前述外轴的推力负荷并传递给前述内轴的双反转推力轴承,从而对前述内轴相对于前述外轴在轴向上的移动进行约束的工序;
在前螺旋桨的轴毂的内部设置双反转后部轴承、对前述内轴的后部的既定部位以前述双反转后部轴承进行支撑的工序;
在前述外轴的前端部安装内轴固定工具、以该内轴固定工具对前述内轴的前部的既定部位暂时进行支撑的工序。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在前述内轴的前端部安装前端设置有起吊件的内轴起吊工具的工序。
12.如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在前述外轴的后部的既定部位设置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的工序;将后部密封固定工具安装在前述外轴上并将前述船尾管后部密封装置临时固定在前述外轴上的工序。
13.如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是,
在临时放置台上组装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而该临时放置台具有设置在设置面上的组装底台、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组装底台上并对前述外轴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承台,
在前述组装底台上,能够安装与前述外轴的大小相应的多种大小的上部支承台。
14.如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是,
在临时放置台上组装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而该临时放置台具有设置在设置面上的组装底台、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组装底台上并对前述船尾管内筒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承台,
在前述组装底台上,能够安装与前述船尾管内筒的大小相应的多种大小的上部支承台。
15.一种权利要求1至7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搬运方法,其特征是,
在临时放置台上组装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保持组装好的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载放在前述临时放置台上的状态不变,将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与前述临时放置台载放到运输设备上进行搬运。
16.一种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搬运方法,其特征是,
在临时放置台上组装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保持组装好的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载放在前述临时放置台上的状态不变,将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与前述临时放置台载放到运输设备上进行搬运。
17.一种将以上述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搬运方法完成搬运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其特征是,
前述临时放置台具有设置在设置面上的组装底台、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组装底台上并对前述外轴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承台,
保持以前述上部支承台对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进行支撑的状态不变,将前述上部支承台相对于前述组装底台的固定解除,并以起吊设备对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上的比插入船舶的船尾管内筒中的部分更后方的部位与前述上部支承台进行起吊,从而将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起吊成与船尾管的轴心相平行,
将吊起的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向前方移动、插入到船尾管中。
18.一种将以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的搬运方法完成搬运的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其特征是,
前述临时放置台具有设置在设置面上的组装底台、以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该组装底台上并对前述外轴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承台,
保持以前述上部支承台对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进行支撑的状态不变,将前述上部支承台相对于前述组装底台的固定解除,并以起吊设备对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上的比前述船尾管内筒更后方的部位与前述上部支承台进行起吊,从而将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起吊成与船尾管贯通孔的轴心相平行,
将吊起的前述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向前方移动、插入到船尾管贯通孔中。
CN2008801255000A 2008-01-23 2008-11-28 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及其组装方法、搬运方法以及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 Active CN1019255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12713 2008-01-23
JP2008012713A JP5014177B2 (ja) 2008-01-23 2008-01-23 二重反転プロペラユニットとその組立方法、運搬方法及び本船への搭載方法
PCT/JP2008/071650 WO2009093379A1 (ja) 2008-01-23 2008-11-28 二重反転プロペラユニットとその組立方法、運搬方法、及び本船への搭載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5510A CN101925510A (zh) 2010-12-22
CN101925510B true CN101925510B (zh) 2013-06-19

Family

ID=40900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55000A Active CN101925510B (zh) 2008-01-23 2008-11-28 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及其组装方法、搬运方法以及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59950B2 (zh)
EP (1) EP2236408A4 (zh)
JP (1) JP5014177B2 (zh)
KR (1) KR101255609B1 (zh)
CN (1) CN101925510B (zh)
BR (1) BRPI0821982A2 (zh)
WO (1) WO20090933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032A (zh) * 2016-08-04 2016-11-09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一种适用于单尾船型的对转螺旋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17351A2 (en) * 2009-04-06 2012-02-15 Peter V. Bitar Coaxial wind turbine
KR100962774B1 (ko) * 2009-11-09 2010-06-10 강현문 풍력발전장치
KR101313616B1 (ko) * 2011-06-15 2013-10-02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JP2015516921A (ja) * 2012-05-04 2015-06-18 サムスン ヘビー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船舶用推進装置
US9751603B2 (en) 2012-05-10 2017-09-05 Samsung Heavy Ind. Co., Ltd. Propulsion device for ship and ship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4088167A1 (ko) * 2012-12-03 2014-06-12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이의 설치방법 및 설치해체방법
KR101581530B1 (ko) 2014-02-17 2015-12-30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TR201907196T4 (tr) * 2014-06-20 2019-06-21 Mehmet Nevres Uelgen Şaft tork yükseltici pervane tertibatı.
KR101601471B1 (ko) 2014-08-22 2016-03-09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KR101612621B1 (ko) 2014-08-22 2016-04-15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KR101600700B1 (ko) 2014-08-22 2016-03-08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CN104527923B (zh) * 2014-12-12 2017-04-19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辅助托架的主推电机进舱安装方法
KR20160116228A (ko) 2015-03-27 2016-10-07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KR20160116224A (ko) 2015-03-27 2016-10-07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KR101749392B1 (ko) 2015-03-27 2017-06-21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KR20160116227A (ko) 2015-03-27 2016-10-07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용 추진장치
CN104743060A (zh) * 2015-04-27 2015-07-01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船舶主机安装方法
JP2018537339A (ja) * 2015-12-02 2018-12-20 アーベー ボルボ ペンタAktie Bolaget Volvo Penta スクリュー駆動アセンブリ
CN105563391B (zh) * 2015-12-30 2017-04-1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导管螺旋桨组装用台架
JP6532927B1 (ja) * 2017-11-20 2019-06-19 ジャパンマリンユナイテッド株式会社 舶用二重反転プロペラ装置の軸封装置
CN108482578B (zh) * 2018-05-03 2023-06-02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轴段进舱导向工装的使用方法
CN109229274B (zh) * 2018-09-07 2019-08-13 广州中船文冲船坞有限公司 一种对转螺旋桨的检修拆卸方法
CN109946604B (zh) * 2019-03-29 2021-06-04 大连海事大学 基于opc通讯技术的船舶螺旋桨负载模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046404B2 (en) 2019-07-31 2021-06-29 Abb Schweiz Ag Dual propeller drive system for a ship
WO2022233810A1 (en) * 2021-05-06 2022-11-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Marine drive assembly with counterrotating propelle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76A (zh) * 1992-09-30 1995-03-22 布隆福斯造船公司 双同心反转船螺旋桨的驱动装置的密封装置的润滑系统
US5419724A (en) * 1992-10-23 1995-05-30 Blohm+Voss Ag Stern tube bearing system for contra-rotating propeller shafts of a water-borne ship
CN101079561A (zh) * 2007-07-03 2007-11-28 哈尔滨工程大学 同轴反转船用推进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122171B (zh) 1965-12-09 1971-05-24 Stal Laval Turbin Ab
US3527545A (en) 1969-04-14 1970-09-08 Algoship Int Contrarotating propeller drive
JPS5487600U (zh) * 1977-12-02 1979-06-21
JPS581828B2 (ja) * 1977-12-23 1983-01-1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券類発行装置
JPS5536020U (zh) * 1978-08-31 1980-03-07
JPS5536020A (en) * 1978-09-04 1980-03-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Brazing method and joint
JPS6018095A (ja) 1983-07-11 1985-01-3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分岐・插入回路
JPS6018094A (ja) 1983-07-12 1985-01-30 Nec Corp 通話路スイツチ制御方式
JPS6018095U (ja) * 1983-07-18 1985-02-0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船舶用二重反転プロペラ装置
US4567829A (en) 1984-07-30 1986-02-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haped charge projectile system
JPH0321358Y2 (zh) * 1984-09-12 1991-05-09
GB2164550B (en) 1984-09-20 1989-01-11 Griffin G D An improved body support arrangement
JPS6199752A (ja) 1984-10-19 1986-05-17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調圧バルブ
JPS62181998A (ja) 1986-02-07 1987-08-10 Eagle Ind Co Ltd 船尾管への潤滑油供給方法
JPS6366400A (ja) 1986-09-09 1988-03-25 帝人株式会社 紙状物
JPS6487996A (en) 1987-09-30 1989-04-03 Taisei Corp Vibrationproof device for underwater pipe
JPH07112832B2 (ja) * 1988-03-16 1995-12-06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プロペラ駆動装置
JPH07112833B2 (ja) * 1988-03-22 1995-12-06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プロペラ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JPH0627519A (ja) * 1992-07-08 1994-02-04 Canon Inc カメラ
JP3117333B2 (ja) 1993-06-25 2000-12-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プロペラ装置における船尾管の給水および軸封・給水装置
JPH0733084A (ja) * 1993-07-20 1995-02-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舶用二重反転プロペラ式推進装置
JPH0752881A (ja) * 1993-08-20 1995-02-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二重反転プロペラ船の軸系組立方法
AUPM842194A0 (en) 1994-09-26 1994-10-20 Larkin, Bryan James Propulsion unit
JPH11270571A (ja) 1998-03-25 1999-10-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バックラッシ量調整装置
US6506120B1 (en) 2000-08-10 2003-01-14 Dirk Lockwood Flexible shaft coupling
JP2005067436A (ja) * 2003-08-26 2005-03-17 Ihi Marine United Inc 船舶の推進装置
US20080089786A1 (en) 2006-10-17 2008-04-17 Sinreich Mark G Counter-Rotating Integrated Propelle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76A (zh) * 1992-09-30 1995-03-22 布隆福斯造船公司 双同心反转船螺旋桨的驱动装置的密封装置的润滑系统
US5419724A (en) * 1992-10-23 1995-05-30 Blohm+Voss Ag Stern tube bearing system for contra-rotating propeller shafts of a water-borne ship
CN101079561A (zh) * 2007-07-03 2007-11-28 哈尔滨工程大学 同轴反转船用推进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032A (zh) * 2016-08-04 2016-11-09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一种适用于单尾船型的对转螺旋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59950B2 (en) 2013-06-11
JP5014177B2 (ja) 2012-08-29
BRPI0821982A2 (pt) 2015-06-23
CN101925510A (zh) 2010-12-22
WO2009093379A1 (ja) 2009-07-30
KR20100102680A (ko) 2010-09-24
EP2236408A1 (en) 2010-10-06
EP2236408A4 (en) 2014-10-29
JP2009173118A (ja) 2009-08-06
US20100296929A1 (en) 2010-11-25
KR101255609B1 (ko) 201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5510B (zh) 双反转螺旋桨组合件及其组装方法、搬运方法以及装备到船舶上的方法
CN101909986B (zh) 双反转螺旋桨式船用推进装置
CN101909987B (zh) 双反转螺旋桨式船用推进装置
KR101313616B1 (ko) 선박용 추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CN102159456A (zh) Pod推进器
EP1566332B1 (en) Ship propulsion arrangement
CN201211927Y (zh) 重载齿轮回转式可升降全回转推进器
CA2356675C (en) Semi-submersible deadweight cargo vessel
CN109911160A (zh) 紧凑型吊舱式船舶电力推进器
DK3168135T3 (en) Outboard Motor
CN100509551C (zh) 用于链带船的加速系统
CN101014494A (zh) 船外喷射驱动船用推进系统及其控制杆
US20130157527A1 (en) Watercraft Propulsion Apparatus
US20200070944A1 (en) Strut mounted gear box for counter rotating propellers
KR102040418B1 (ko) 선박용 수평형 선외기 모듈
CN1023949C (zh) 滚动轴承尾轴尾管装置
CN100384695C (zh) 具有变速机构的舷外驱动器
CN215752977U (zh) 带抱轴式轴带发电机的船舶
KR102389117B1 (ko) 전기 추진 선박의 감속기
KR101617028B1 (ko) 선박용 추진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선박
CN205652316U (zh) 分体式侧推器
CN109263844B (zh) 一种船舶低速轮毂直驱集成电力推进装置
KR101571423B1 (ko) 선박용 추진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선박
CN106672229A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桨组件
JP2500590Y2 (ja) 舶用スラスタの上部ギヤボックス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PAN UFJ MARINE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HI MARINE UNITED INC.

Effective date: 2013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Ihi Marine United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IHI Marine United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