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4314A - 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及电线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及电线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4314A
CN101924314A CN 201010183762 CN201010183762A CN101924314A CN 101924314 A CN101924314 A CN 101924314A CN 201010183762 CN201010183762 CN 201010183762 CN 201010183762 A CN201010183762 A CN 201010183762A CN 101924314 A CN101924314 A CN 101924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bar
keep
keeps
hand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837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4314B (zh
Inventor
堀田宗利
白川纯一
江间英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4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4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3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及电线组制造方法,其能够将多个电线保持杆依次搬运至带端子电线的供给部位,且能够在该供给部位容易地进行带端子电线的移载。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用于搬运电线保持杆(10),该电线保持杆(10)以直线排列的方式设有能够保持电线端部的电线保持部。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包括:多个杆支撑部(22),能够沿着具有向外侧变凸的弯曲路径(P1)的循环路径(P)循环移动,且分别能够以从循环路径(P)朝向外方延伸的姿势支撑电线保持杆(10);和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30),驱动多个杆支撑部(22)沿着循环路径(P)循环旋转。

Description

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及电线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汽车或各种电气设备用的线束的技术。
背景技术
线束的一般制造工序例如具有切断压接工序、分装工序、装配工序。切断压接工序是以预定长度将电线切断并将端子压接在端部上的工序,分装工序是将多个电线端部插入连接器等而制造分总成的工序,装配工序是由多个分总成制造成最终的线束的工序。
在这里,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按照相同种类来批量制造多种电线,将上述按照批量制造的电线以束状集中在电线支架上并暂时加以保管,作业者从电线支架适当选择按照批量捆束起来的电线,将其取出并由电线夹卡定以形成线束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23646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在暂时捆束所制造的电线后卡定于电线夹,所以作业繁杂。而且,由于暂时捆束所制造的电线,因而此时多个电线容易相互缠绕。因此,若能直接将所制造的电线依次保持于多个电线保持部件上,则较为便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将多个电线保持杆依次搬运至带端子电线的供给部位,而且能够在此供给部位容易地进行带端子电线的移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用于搬运电线保持杆,该电线保持杆以直线排列的方式设有能够保持电线端部的电线保持部,所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包括:多个杆支撑部,能够沿着具有向外侧变凸的弯曲路径的循环路径循环移动,且分别能够以从所述循环路径朝向外方延伸的姿势支撑所述电线保持杆;和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驱动多个所述杆支撑部沿着所述循环路径进行循环旋转。
第二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在第一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中,所述循环路径具有直线路径部分。
第三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在第二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中,所述杆支撑部具有防松销,该防松销能够在防止所述电线保持杆的一端部松脱的防松位置与能够拆除所述电线保持杆的一端部的防松解除位置之间进退,所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还包括销统一驱动部,该销统一驱动部能够统一驱动通过所述直线路径部分的多个所述杆支撑部的防松销向防松解除位置移动。
第四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在第二或第三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中,所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还包括取出搬运用台车,该取出搬运用台车具有:取出用杆支撑部,能够以与所述直线路径的对应部分处的所述电线保持杆的间隔对应的间隔而保持多个所述电线保持杆;和支撑台车,将所述取出用杆支撑部支撑在预定高度位置。
第五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中,所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还包括分隔机构部,该分隔机构部具有:分隔部件,能够介入相邻的所述电线保持杆之间以对相邻的所述电线保持杆之间进行分隔;和分隔驱动部,使所述分隔部件在介入通过所述弯曲路径的对应部分的所述电线保持杆之间的介入位置与从该介入位置退避的位置之间进退移动。
第六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在第一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中,所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还具有自由端部保持部,该自由端部保持部能够暂时保持通过所述弯曲路径的至少一个所述电线保持杆的自由端部。
第七方式涉及的电线组制造方法,其采用第一至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制造电线组,所述电线保持杆沿着所述循环路径环绕,每次通过所述弯曲路径部分时将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移载至该电线保持杆,使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保持于所述电线保持杆。
根据第一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通过在将电线保持杆支撑于多个杆支撑部中的各个支撑部的状态下驱动该杆支撑部循环旋转,可将多个电线保持杆依次搬运至设置在上述循环路径中途的带端子电线的供给部位。此外,通过循环路径中的向外侧变凸的弯曲路径对应部分时的电线保持杆,以朝向外方呈放射状打开的方式配置,在相邻的电线保持杆之间形成较宽的间隔。因此,通过在该弯曲路径对应部分设置带端子电线的供给部位,可容易地进行带端子电线的移载。
根据第二方式,通过直线路径部分时的电线保持杆大致以并列状态排列。因此,在此部分,容易统一存取多个电线保持杆。
根据第三方式,容易统一取出电线保持杆。
根据第四方式,可容易地统一取出多个电线保持杆及向其他场所移动。
根据第五方式,在弯曲路径对应部分将带端子电线移载到电线保持杆上时,可防止带端子电线干扰或移到作为其移载目的地的电线保持杆的相邻电线保持杆上等。
根据第六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在移载带端子电线时,可抑制电线保持杆的摆动。
根据第七方式涉及的电线组制造方法,能够以比较简易的设备制造电线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表示电线保持杆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电线保持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电线保持杆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端子压接装置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一对移载用把持部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的弯曲路径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的弯曲路径部分的概略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杆自由端部保持部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杆自由端部保持部的后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分隔机构部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分隔机构部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防松销及销统一驱动部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防松销及销统一驱动部的图。
图18是表示取出搬运用台车的图。
图19是表示取出搬运用台车的图。
图20是表示统一取出工具的图。
图21是表示统一取出工具的图。
图22是表示统一取出工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及使用该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的电线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线束制造工序>
首先,对汽车或各种电气设备等中所使用的配线用线束的制造例进行说明。
即,线束是通过使多根电线与作为配线目的地的汽车或各种电气设备等的配线形态一致并以预定的布线形态捆束多根电线而制造的。
线束的制造工序是经过例如切压工序、分总成制造工序及线束装配工序而进行制造的。
切压工序是制造对电线实施切断处理和端子压接处理而成的带端子电线的工序。
分总成制造工序是制造构成线束的局部形态的工序。即,在制造线束时,有时采用以下方法:制造出比其成品形态小的形态的分总成,并组合多个该分总成而形成线束的成品形态。本工序是制造上述分总成的工序。
另外,有时根据需要对电线实施中间处理。中间处理是指对电线压接附带橡胶塞等的特殊端子的处理、通过焊接等连接多根电线的端部的处理、对电线的中间部进行去皮的处理、扭绞多根电线的处理等。实施了这些中间处理后的电线可以提供给组装成上述分总成形态的最终线束装配工序,或者也可以在实施中间处理之后,单独提供给线束装配工序。
线束装配工序是对上述分总成及其他各种电线进行捆束等而制造最终的线束的工序。
这样制造出的线束经过检查工序等组装到汽车等中。
本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适合应用于上述的线束制造工序中的、将切压后的带端子电线保持于电线保持杆上的工序。
特别是在进行上述分装工序时,若能够将组合到该分总成中的带端子电线在保持于一个或多个电线保持杆上的状态下进行供给,则较为便利。本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适于将多种带端子电线保持于一个电线保持杆上。
以下对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进行说明。
<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表示该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的概略侧视图。
该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包括多个支撑电线保持杆10的杆支撑部22和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30。而且,与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邻接地设置作为带端子电线的供给机构部的端子压接装置80。此外,还设有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其将从该端子压接装置80供给的带端子电线移载到本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的电线保持杆10上。
上述端子压接装置80是将卷绕在电线供给卷筒上的电线拉出并以预定长度切断、对其切断端部的覆盖部进行去皮并压接端子的装置。通过该端子压接装置80制造带端子电线。
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是把持由端子压接装置80制造的带端子电线的两端部、移载到由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搬运至预定位置的电线保持杆10上的装置。
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形成如下结构:以可沿着大致椭圆形的循环路径移动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用于支撑电线保持杆的杆支撑部22。而且,驱动上述多个杆支撑部22沿着上述循环路径间歇性地进行循环旋转,在杆支撑部22位于循环路径的弯曲路径部分(参见图1的P1)的状态下,将带端子电线移载到由该杆支撑部22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上。由此,将带端子电线依次保持于循环旋转移动的电线保持杆10上。
另外,使电线保持杆10环绕多次地进行循环旋转移动,电线保持杆10每次位于上述弯曲路径部分时移载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从而可将多种带端子电线保持于相同的电线保持杆10上。
在杆支撑部22位于循环路径的直线路径部分(参见图1的P2)的状态下,相对于多个杆支撑部22进行电线保持杆10的补充和取出。
由此,可连续地获得保持多个带端子电线的端部的电线保持杆10。
以下,对各部分结构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电线保持杆>
对电线保持杆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电线保持杆10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电线保持杆10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电线保持杆10的侧视图。
该电线保持杆10如下构成:以直线排列的方式设有多个能够保持电线端部的电线保持部12,能够以并列状态保持电线W的端部。
更具体地说,电线保持杆10包括多个电线保持部12和杆主体部16。
电线保持部12具有一对弹性夹持片13和夹持片固定基部14。
弹性夹持片13是通过对板状金属部件进行冲裁及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部件,其具有基端部13a及前端部13b。
基端部13a形成为平板状。前端部13b是以从基端部13a的一端部向外方(上方)伸出的方式形成的板状部件,在这里,其整体形成以平缓的S字形弯曲的形状,即,在从基端部13a的一端部向一面侧(在使一对弹性夹持片13对接的状态下的外方)以突出状弯曲后、向相反侧以突出状弯曲的形状。
夹持片固定基部14是由树脂等形成的部件,其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的固定基部14a和一对侧壁部14b。固定基部14a如下构成,其能够在使一对弹性夹持片13的基端部13a重合的状态下以夹持状予以支撑。一对侧壁部14b突出设置于从两侧夹持由固定基部14a支撑的一对弹性夹持片13的位置上。
而且,使一对弹性夹持片13的前端部13b的前端侧的弯曲部分对接,在使一对基端部重合的状态下支撑于固定基部14a,由此,一对弹性夹持片13在从固定基部14a突出的状态下被支撑固定。而且,在此状态下,一对弹性夹持片13的前端部从一对侧壁部14b向上方突出。
而且,若从一对弹性夹持片13的前端侧将带端子电线WT的端部压入一对弹性夹持片13的前端部13b之间,并将该带端子电线WT的端部配置于比一对前端部13b的对接部分靠近基端侧的部分,则带端子电线WT的端部被保持在由一对侧壁部14b和前端部13b包围的空间内。
另外,保持带端子电线WT的端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是由梳齿形部件钩挂并保持带端子电线WT的端部的结构等。
杆主体部16具有框架部件17和两个端部框架部件18。框架部件17形成为棒状(在这里为棱柱棒状),在其一侧面(图3的上侧的面)上以直线排列的方式支撑上述多个电线保持部12。也可以是电线保持部12单独地通过螺旋夹或凹凸嵌入结构等支撑于框架部件17上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电线保持部12由在框架部件17的上述一侧面上形成的导向槽内以能够沿着框架部件17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的结构。
两个端部框架部件18分别通过螺旋夹等固定于框架部件17的端部上,将直线排列的多个电线保持部12以从其两侧夹入的方式进行固定。
在端部框架部件18中的、保持带端子电线WT的一侧的一主面(图3的上侧的面)上形成有卡定凹部18h。利用该卡定凹部18h,如后文所述地在杆支撑部22上对电线保持杆10进行防松保持。
另外,在这里,关于以直线状支撑于杆主体部16上的多个电线保持部12中的、各端部侧的电线保持部(在这里指存在于端部侧的四个电线保持部),省略了一对弹性夹持片13。由此,在电线保持杆10的两端侧,形成由电线保持部12的一对侧壁部14b及端部框架部件18包围的凹状部分19。而且,利用该凹状部分19,如后文所述地统一取出多个电线保持杆10等。
<端子压接装置>
图6是表示端子压接装置80的概略图。端子压接装置80包括电线调尺(用于计测电线长度)切断部82、电线去皮部84和端子压接部86,还包括搬运电线端部的电线端部搬运机构部88。
电线调尺切断部82能够以预定长度切断电线,例如可采用具有如下部分的结构:卷绕收纳电线的电线供给卷筒、从上述电线供给卷筒在测量电线长度的同时将其拉出的电线测长拉出部、切断所拉出的电线的电线切断部以及将所拉出的电线以U字形折回的折返部。而且,通过电线测长拉出部的驱动,从电线供给卷筒将电线拉出预定长度,并由电线切断部将电线切断。而且,由折返部将所拉出的电线大致以U字形折返,并将其两端部放置在上述电线端部搬运机构部88上。由此,以按预定长度切断的电线的两端部大致呈U字形折返的电线形态,直接由电线端部搬运机构部88沿着预定搬运线搬运。
另外,准备多个上述电线供给卷筒,能够从上述多个电线供给卷筒选择性地供给电线,由此可形成适当切换多种电线并以预定长度切断的结构。由此,可制造出多种电线种类不同的带端子电线WT。
上述的电线调尺切断部82本身的结构,例如可采用包括如日本特开平9-306257号公报等公开的公知结构的各种结构。
电线去皮部84用于对电线W的端部进行去皮,例如可采用具有以下部分的结构:可进行靠近远离驱动的一对去皮刀和驱动该去皮刀沿着电线W的长度方向进行进退的进退驱动部。即,可采用如下结构:使一对去皮刀朝着由上述电线端部搬运机构部88搬运至本电线去皮部84的电线W的端部靠近移动,在使一对去皮刀切入电线W的覆盖部的状态下,使一对去皮刀沿着电线W的长度方向移动至电线W的端部侧,由此对电线W的端部的覆盖部进行去皮。
端子压接部86是能够对电线W的端部压接端子的结构,例如可采用具有以下部分的结构:卷绕收纳连接多个端子而成的链式端子的端子收纳卷筒和在从该端子收容卷筒拉出链式端子的同时将端子压接在电线W的端部的露出芯线上的压接部。而且,可从端子收纳卷筒拉出链式端子,将链式端子的端子切断并压接在由上述电线端部搬运机构部88搬运至本端子压接部86的电线W的端部的露出芯线上。
这样进行电线端部的去皮的结构及进行端子压接的结构本身是公知的,因而省略详细说明。
电线端部搬运机构部88如下构成:可保持电线W的端部,并从电线调尺切断部82经由电线去皮部84及端子压接部86朝向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一侧的交接位置WP搬运。
更具体地说,电线端部搬运机构部88具有:能够把持电线W的两端部并解除把持的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88a和使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88a从电线调尺切断部82朝向交接位置WP移动的电线端部移动驱动部88b。
作为电线端部保持部88a,例如可采用以下结构:通过气缸或电磁致动器等的驱动,驱动一对把持片进行开闭,在闭合的状态下由一对把持片把持电线W的端部,在打开的状态下解除对电线W端部的把持。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88a可在空出预定间隔的状态下通过电线端部移动驱动部88b进行移动。
电线端部移动驱动部88b如下构成:可使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88a停止在与电线去皮部84及端子压接部86对应的各位置,并驱动其从电线调尺切断部82向交接位置WP移动。作为该电线端部移动驱动部88b,可以采用由直线电动机等线性致动器使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88a往复移动的结构,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绕挂于一对皮带轮上的循环带上安装固定多组成对的电线端部保持部88a,由电动机使该循环带旋转,使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88a循环旋转地移动。
通过这样构成的端子压接装置80制造带端子电线WT,且将该带端子电线WT的两端部朝向预定的交接位置WP搬运。而且,若将带端子电线WT的两端部朝向预定的交接位置WP搬运,则带端子电线WT的两端部由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的一对移载用把持部70A、70B把持,并移载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一侧的电线保持杆10。
另外,上述端子压接部86也可以如日本特开2005-135822号公报所公开地以能够选择性地压接多种端子的方式构成。
作为端子压接装置,通过采用能够以调尺测量并切断多种电线的结构及可选择性地压接多种端子的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可将多种带端子电线WT供给至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
也可以将端子压接装置以可更换的方式配置于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及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上。而且,也可以通过更换端子压接装置而将多种带端子电线WT供给至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及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
将带端子电线WT供给至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及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采用端子压接装置的结构。
例如,也可以在其他部位由电线保持杆10等其他保持部件保持由端子压接装置制造的带端子电线WT,并在由该保持部件保持的状态下供给带端子电线WT。
即,只要在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上设置能够依次将多个带端子电线WT(优选多种带端子电线WT)供给至预定位置的带端子电线供给部即可。
另外,上述端子压接装置80的动作控制可以由端子压接控制单元80V执行,其中,该端子压接控制单元80V由包括CPU、ROM及RAM等的普通微型计算机构成。特别是,当将带端子电线WT搬运至交接位置WP时,端子压接控制单元80V输出在该交接位置WP存在带端子电线WT的信号。
<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
图7是表示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一对移载用把持部70A、70B的侧视图。
该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是从端子压接装置80向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一侧的电线保持杆10移载带端子电线WT的装置,其具有:能够把持带端子电线WT的端部并能够解除把持的一对移载用把持部70A、70B;和驱动一对移载用把持部70A、70B移动的移载用把持部移动驱动部62。
移载用把持部移动驱动部62如下构成:使上述一对移载用把持部70A、70B在由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支撑于预定位置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的各电线保持部12和电线交接位置WP之间往复移动。
更具体地说,移载用把持部移动驱动部62具有:水平支撑部件63、水平导向件64、驱动一个移载用把持部70A移动的第一移载用驱动部65A和驱动另一个移载用把持部70B移动的第二移载用驱动部65B。
上述水平支撑部件63被从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的大致中央部朝向上述电线交接位置WP大致以水平姿势支撑。在这里,水平支撑部件63的一端部由支柱部21的上端部以悬臂状支撑,从而被以上述姿势进行支撑。
水平导向件64由直线导轨等构成,并在上述水平支撑部件63上沿着该水平支撑部件63的延伸方向配置。通过该水平导向件64,两个底板71A、71B被以能够在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一侧的电线保持杆10与电线交接位置WP之间水平移动的方式支撑。另外,两个底板71A、71B中的一个底板71A在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一侧移动,另一个底板71B在电线交接位置WP一侧移动。
第一移载用驱动部65A具有:一对皮带轮体66A、能够驱动一侧的皮带轮体66A向正反两方向旋转的电动机67A以及绕挂于一对皮带轮体66A上的环形的驱动带68A。
一对皮带轮体66A设在水平支撑部件63的两端部上,其中,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一侧的皮带轮体66A可由上述电动机67A驱动旋转。上述底板71A经由连接片71Ap连接在驱动带68A的中途。而且,通过电动机67A向正反两方向的旋转驱动,底板71A可在靠近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一侧的电线保持杆10一侧与电线交接位置WP一侧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与上述第一移载用驱动部65A相同地,第二移载用驱动部65B具有:一对皮带轮体66B、能够驱动一侧的皮带轮体66B向正反两方向旋转的电动机67B以及绕挂在一对皮带轮体66B上的环形的驱动带68B。
一对皮带轮体66B中的一个设在水平支撑部件63中的电线交接位置WP一侧,另一个设在水平支撑部件6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一对皮带轮体66B中的靠近电线交接位置WP一侧的皮带轮体66B可由上述电动机67B驱动旋转。上述底板71B经由连接片71Bp连接在驱动带68B的中途。而且,通过电动机67B向正反两方向的旋转驱动,在比底板71A靠近电线交接位置WP的一侧,底板71B可在靠近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一侧的电线保持杆10一侧与电线交接位置WP一侧的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将一侧的移载用把持部70A设在上述底板71A一侧,其具有移载用升降驱动部72A、开闭驱动部73A以及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
移载用升降驱动部72A由气缸等线性致动器构成,其具有升降驱动主体部72Aa和升降可动部72Ab。升降驱动主体部72Aa安装固定于底板71A上,其支撑升降可动部72Ab并可驱动该升降可动部72Ab升降。升降可动部72Ab的下端部朝向另一侧的移载用把持部70B一侧大致以水平姿势伸出,开闭驱动部73A以垂下状支撑于该伸出部分。
开闭驱动部73A由气缸或电磁致动器等致动器构成,并如上所述地以垂下状支撑于升降可动部72Ab的下端部。在开闭驱动部73A的下端部支撑上述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并可驱动上述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开闭。在这里,如下构成:将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中的靠近另一侧的移载用把持部70B一侧的移载用把持爪74Aq作为固定侧,而驱动其相反侧的移载用把持爪74Ap靠近或远离移载用把持爪74Aq。
另一侧的移载用把持部70B设在上述底板71B一侧,与上述移载用把持部70A相同地,其具有:与移载用升降驱动部72A对应的移载用升降驱动部72B、与开闭驱动部73A对应的开闭驱动部73B以及与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对应的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
该移载用把持部70B与上述移载用把持部70A的不同点在于:设在升降驱动主体部72Ba上的升降可动部72Bb的下端部没有朝向其中一个移载用把持部70B一侧伸出,开闭驱动部73B以垂下状支撑于该升降可动部72Bb的下端部中、偏靠一侧的移载用把持部70A的位置上。
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以其前端部配置于偏靠另一侧的移载用把持部70B的位置的方式、大致以L字形弯曲,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以其前端部配置于偏靠一侧的移载用把持部70A的位置的方式、大致以与上述相反的L字形弯曲。而且,在使两个移载用把持部70A、70B靠近的状态下,将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的前端部之间以及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的前端部之间配置在比较靠近的位置上,由此,形成了能够在比较靠近的位置上把持带端子电线WT的两端部并能够解除把持的结构。
该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对带端子电线WT的移载动作如下进行。
即,通过电线端部移动驱动部88b的驱动,使把持带端子电线WT的两端部的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88a移动至电线交接位置WP。在此状态下,通过移载用把持部移动驱动部62的驱动将上述一对移载用把持部70A、70B配置于电线交接位置WP上。之后,在打开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及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的状态下,通过移载用升降驱动部72A、72B的驱动使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及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下降。之后,当通过开闭驱动部73A、73B的驱动使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及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闭合时,分别由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及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把持由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88a所把持的带端子电线WT的两端部。之后,在解除了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88a的把持的状态下,通过移载用升降驱动部72A、72B的驱动使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及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上升。在上升后,通过移载用把持部移动驱动部62的驱动,使上述一对移载用把持部70A、70B移动到支撑于靠近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一侧的预定位置上的电线保持杆10的、多个电线保持部12中的任一电线保持部的上方位置。而且,当通过移载用升降驱动部72A、72B的驱动使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及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下降时,带端子电线WT的端部被夹持在电线保持部12的一对弹性夹持片13之间。之后,当通过开闭驱动部73A、73B的驱动使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及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打开,进而通过移载用升降驱动部72A、72B的驱动使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Ap、74Aq及一对移载用把持爪74Bp、74Bq上升时,移载带端子电线WT的两端部的一次动作结束。通过变更作为移载目的地的电线保持部12并重复进行上述动作,多个带端子电线WT的两端部被依次移载到电线保持杆10上。通过变更处于作为移载源的电线交接位置WP的带端子电线WT的种类,可将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WT的两端部移载到电线保持杆10上。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WT的移载,可以在将电线保持杆10配置于一定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或者也可以如后文所述地在通过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使电线保持杆10环绕之后进行。
但是,移载带端子电线WT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子。也可以通过以中继方式依次移载带端子电线WT的两端部而向电线保持杆10移载,或者也可以逐一移载带端子电线WT的端部。
另外,该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的动作控制由搬运控制单元20V执行,其中,该搬运控制单元20V由包括CPU、ROM及RAM等的普通微型计算机构成。特别是,当从上述端子压接控制单元80V输入带端子电线WT被搬运至交接位置WP的信号时,该搬运控制单元20V进行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的动作控制,以在此时进行带端子电线WT的移载。
<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
对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的弯曲路径P1部分的概略俯视图,图11是表示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的弯曲路径P1部分的概略侧视图。
如图1、图2、图10及图11所示,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包括多个杆支撑部22和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30。
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30包括:一对皮带轮体32、绕挂在一对皮带轮体32上的循环旋转驱动带34和循环旋转驱动部36。
一对皮带轮体32在分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经由托架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支柱部21上。各个皮带轮体32被设置成能够在预定高度位置上大致以水平姿势自如旋转。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30由伺服电动机等能够调整旋转量的旋转驱动部构成,其旋转驱动轴连接于一个皮带轮体32的旋转轴上。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30的旋转驱动轴和一个皮带轮体32的旋转轴以能够传送旋转驱动力的方式连接即可,也可以经由传送带、齿轮等连接。
在一对皮带轮体32上绕挂循环旋转驱动带34。而且,通过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30的旋转驱动,循环旋转驱动带34沿着大致呈椭圆形的循环路径P循环旋转。
多个杆支撑部22大致以相等间隔固定于上述循环旋转驱动带34上。各个杆支撑部22固定于循环旋转驱动带34的朝外面上,并如下构成,分别能够以从循环路径P向外方延伸的姿势支撑电线保持杆10。
更具体地说,杆支撑部22形成为比电线保持杆10的尺寸短、且比电线保持杆10的宽度尺寸大的大致棒状部件。该杆支撑部22的一端部固定于循环旋转驱动带34的朝外面上,并被设置成从该循环旋转驱动带34的朝外面向外方延伸的姿势。而且,在杆支撑部22上形成了能够沿着其长度方向配置电线保持杆10的保持槽22g。保持槽22g为上方开口的槽形,在杆支撑部22的基端侧堵塞,在杆支撑部22的前端侧开口。而且,在使电线保持杆10的一端部与保持槽22g的基端部侧抵接、并且使电线保持杆10的另一端部从保持槽22g的前端侧开口伸出的状态下,将电线保持杆10保持于保持槽22g内。在保持槽22g的基端部的上方以垂下状突出设置有防松销22p,在将电线保持杆10配置于保持槽22g内的状态下,将该防松销22p嵌入到电线保持杆10的卡定凹部18h中。由此,可防止电线保持杆10从保持槽22g内向前端侧脱落。另外,在以倾斜姿势将电线保持杆10嵌入到保持槽22g内后,再大致以水平姿势将电线保持杆10配置于保持槽22g内,由此可将防松销22p嵌入到卡定凹部18h中。
而且,如下构成:通过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30的旋转驱动,驱动多个杆支撑部22沿着上述循环路径中的弯曲路径P1部分进行循环旋转。
该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中,在上述循环路径中的一个弯曲路径P1部分进行带端子电线WT的移载,在一个直线路径P2部分进行电线保持杆10的补充和取出。
即,当电线保持杆10被搬运至沿着任一侧(在这里为右侧)的皮带轮体32的外周的弯曲路径P1部分时,电线保持杆10为沿着与该弯曲路径P1部分的切线大致正交的方向(径向)延伸的姿势。因此,在弯曲路径P1部分,多个电线保持杆10以呈放射状扩展的方式延伸,在相邻的电线保持杆10之间形成间隔向外侧逐渐变大的间隙。因此,在该部分,上述的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及作为移载对象的带端子电线WT本身不易与相邻的电线保持杆10等发生干扰。因此,在弯曲路径P1部分适于将带端子电线WT移载到电线保持杆10。
在这里,将带端子电线WT移载到下述的电线保持杆10,即被搬运至弯曲路径P1部分的电线保持杆10中的、被搬运至沿着连接一对皮带轮体32的直线方向的位置(以下称为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即,沿着循环路径P搬运多个电线保持杆10,每次当电线保持杆10到达上述移载支承位置WQ时,停止电线保持杆10的搬运并进行带端子电线WT的移载。然后,当预定的带端子电线WT的移载结束时,再次循环搬运多个电线保持杆10,将下一个电线保持杆10配置于移载支承位置,进行带端子电线WT的移载。通过重复进行上述动作,依次将带端子电线WT移载到多个电线保持杆10上。
另外,进行对于电线保持杆10的移载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例子,只要在向外侧变凸的弯曲路径部分进行即可。
在位于上述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与相对于该电线保持杆10位于搬运方向下游侧的电线保持杆10之间,在电线保持杆10的搬运移动轨迹的上方位置设置了干扰限制杆23。干扰限制杆23形成为大致U字形的部件,其具有沿着这些电线保持杆10的间隙之间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和从其两端部向上方延伸的部分,并且,固定支撑在本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或其他支撑部分上。而且,当向位于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移载带端子电线WT时,具有限制带端子电线WT的移动的作用,以防止该带端子电线WT与上述搬运方向下游侧的电线保持杆10等发生干扰。
在与位于上述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了能够暂时保持该自由端部的杆自由端部保持部24。
图12是表示杆自由端部保持部24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杆自由端部保持部24的后视图。
杆自由端部保持部24具有夹入保持部25、底部支承部26和端面支承部27。
夹入保持部25通过托架配置于位于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的下方。该夹入保持部25具有一对夹入片25a和驱动夹入片25a进行开闭的夹入开闭驱动部25b。夹入开闭驱动部25b由气缸等致动器及驱动夹入片25a进行开闭的连杆部件等构成。一对夹入片25a形成为在前端部内侧具有大致L字形的切口部分的调尺部件,其基端部经由预定的轴部支撑于夹入开闭驱动部25b上,且可被驱动开闭。而且,在使一对夹入片25a打开的状态下,沿着循环路径P搬运的电线保持杆10能够不干扰一对夹入片25a地配置于夹入开闭驱动部25b的上方位置并从该上方位置向侧方移动。而且,在将电线保持杆10配置于夹入开闭驱动部25b的上方位置的状态下使一对夹入片25a闭合时,在夹入片25a的前端部之间夹入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
底部支承部26配置于位于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的下方,在这里,通过固定于夹入开闭驱动部25b而配置于上述位置上。底部支承部26具有:能够与位于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底面接触的底部支承主面26a和从该底部支承主面26a朝外且向下倾斜的底部支承辅助导向面26b。
端面支承部27配置在位于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的外方延长线上。该端面支承部27具有端面抵接部27b和驱动端面抵接部27b进退的端面抵接驱动部27a。端面抵接驱动部27a由气缸等线性致动器构成,并经由托架等进行固定。端面抵接部27b具有能够与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的端面抵接的平面,并被支撑于上述端面抵接驱动部27a的自由端部的端面上,且能驱动该端面抵接部27b相对于上述端面抵接驱动部27a的自由端部的端面进退。而且,在使端面抵接部27b退避的状态下,位于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的端面与端面抵接部27b为非接触状态,在使端面抵接部27b前进的状态下,位于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的端面与端面抵接部27b为抵接状态。
而且,在电线保持杆10沿着循环路径P移动到移载支承位置WQ时,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的底部在与一侧的底部支承辅助导向面26b滑动接触而被引导的同时,被载置于底部支承主面26a上。当在此状态下使一对夹入片25a闭合时,在夹入片25a的前端部之间夹入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进而,当使端面抵接部27b前进时,端面抵接部27b与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端面抵接。
由此,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被向宽度方向、下方及该端部的外方更为可靠地定位。因此,在将带端子电线WT移载到电线保持杆10上时,可抑制电线保持杆10的摆动,可更为可靠地进行移载。
杆自由端部保持部24只要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对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进行定位即可,例如也可以是采用夹入保持部25、底部支承部26及端面支承部27中的至少一种的结构。但是,从防止移载带端子电线WT时的电线保持杆10的摆动的观点出发,优选向底侧定位。
另外,该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的动作控制由上述搬运控制单元20V执行。特别是,与上述端子压接控制单元80V等协作,控制电线保持杆10的搬运时机,以将预先设定的数量或种类的带端子电线WT移载到各电线保持杆10上,而且,在对多个电线保持杆10进行统一存取时停止该作业所需的时间。
<动作>
对上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的动作及其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初始状态下,在各杆支撑部22上支撑电线保持杆10。在此状态下,通过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30的驱动,沿着循环路径P搬运电线保持杆10。然后,当将任一电线保持杆10配置于移载支承位置WQ时,暂时停止搬运。在此状态下,通过带端子电线移载机构部60将由端子压接装置80制造的一个以上带端子电线WT移载到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上。然后,当将预先设定的数量及种类的带端子电线WT移载到电线保持杆10上后,搬运各电线保持杆10,以将下一个电线保持杆10配置于移载支承位置WQ上。然后,与上述相同地进行带端子电线WT向下一个电线保持杆10的移载。
另外,带端子电线WT向电线保持杆10的移载,可以仅在移载支承位置WQ上停止一次即结束,或者也可以环绕多次并在移载支承位置WQ上停止多次而进行多次移载。在后者的情况下,在每次停止在移载支承位置WQ时移载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WT即可。
当带端子电线WT向预定数量的电线保持杆10的移载结束,并且移载结束后的电线保持杆10被搬运至直线路径P2部分时,在该直线路径P2部分取出电线保持杆10。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移载结束后的多个电线保持杆10并列配置于直线路径P2部分的状态下,统一取出上述多个电线保持杆10。
在补充电线保持杆10的情况下,能够在将空闲的多个杆支撑部22相邻配置于直线路径P2部分的外方的状态下,由空闲的多个杆支撑部22统一支撑多个电线保持杆10。
如上所述,可得到组装至少一种、优选多种带端子电线WT而成的带端子电线WT。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通过在使多个杆支撑部22中的各个杆支撑部22支撑电线保持杆10的状态下驱动该杆支撑部22循环旋转,可将多个电线保持杆10依次搬运至循环路径P的中途的移载支承位置WQ。此外,通过弯曲路径P1部分时的电线保持杆10以向外方呈放射状扩展的方式配置,在相邻的电线保持杆10之间形成比较宽的间隙。因此,可容易地组装用于移载带端子电线WT的机构,而且,在移载带端子电线WT时该带端子电线WT不易与相邻的电线保持杆10等发生干扰。因此,可容易地移载带端子电线WT。
由于循环路径P具有直线路径P2,所以通过该直线路径P2部分时的多个电线保持杆10大致并列排列。因此,在该部分可容易地统一存取多个电线保持杆10,从而可进行高效且迅速的存取。但是,直线路径P2不是必需的,例如电线保持部22的移动路径也可以大致形成圆形。
上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20也适用于为了制造分总成等而制造将多种带端子电线WT组装在电线保持杆10上的电线组。
即,电线保持杆10沿着循环路径P环绕,每次通过弯曲路径P1部分时,把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WT移载到该电线保持杆10上。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WT的移载,可通过更换能够制造出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的端子压接装置或端子压接电线而实现。由此,可制造出在电线保持杆10上混合保持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WT的电线组(参见图1)。
由此,能够以比较简易的设备制造出电线组。
特别是在可通过更换端子压接电线而供给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的结构中,具有以下优点。
即,当要使用能够压接单一种类的端子的端子压接装置而制造电线组或分总成时,通常按照种类制造带端子电线WT并集中,从按照种类集中的带端子电线WT中适当取出预定种类的带端子电线,制造出电线组或分总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该制造作业非常麻烦。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使用能够压接多种端子的端子压接装置而混合制造电线组或分总成所需的多种带端子电线即可。但是,能够压接多种端子的端子压接装置需要对应端子来更换压接模具,因而价格昂贵且装置结构复杂。
但是,如上所述,若通过更换端子压接电线而供给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使电线保持杆10环绕多次,每次环绕时移载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WT,则能够采用比较简易的结构作为端子压接装置,并且能够将所制造的带端子电线WT直接移载到电线保持杆10上而制造出电线组。由此,能够以比较简易的设备制造电线组,可简化分总成的制造工序。
<变形例>
以下,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前提对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4及图15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图。在第一变形例中,在配置于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及其相邻的电线保持杆10之间设置分隔部件,且可驱动该分隔部件进退。
即,在配置于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与在搬运方向下游侧相邻的电线保持杆10之间,设置有分隔机构部110。
分隔机构部110具有分隔部件112和分隔驱动部114。
分隔驱动部114由气缸等构成,其具有分隔驱动主体部114a和杆部114b,其中可驱动杆部114b从分隔驱动主体部114a进退。分隔驱动主体部114a配置于上述两个电线保持杆10之间的、且比电线保持杆10靠上的位置,并以使杆部114b朝向下方突出的姿势固定于预定的托架上。
分隔部件112是具有与电线保持杆10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的大致长方形部件,并沿着上述两个电线保持杆10的间隙延伸。分隔部件112与上述杆部114b在前端部连接。
而且,杆部114b在被驱动前进的状态下,分隔部件112介入配置于两个电线保持杆10之间,以将保持有带端子电线WT的端部的电线保持部12之间分隔(参见图15的双点划线)。而且,杆部114b在被驱动退避的状态下,分隔部件112移动至比电线保持杆10的移动限制位置靠上的位置,并从上述介入位置退避(参见图15的实线)。
而且,在将带端子电线WT移载到位于移载支承位置WQ的电线保持杆10上时,通过分隔驱动部114的驱动将分隔部件112配置于上述介入位置。由此,可抑制所移载的带端子电线WT与相邻的电线保持杆10及保持于该电线保持杆10上的带端子电线WT发生干扰或移到该电线保持杆10上。特别是,由于分隔部件112配置于电线保持杆10之间,所以能够比上述干扰限制杆23更为可靠地抑制带端子电线WT的干扰。
在搬运电线保持杆10时,通过分隔驱动部114的驱动使分隔部件112从介入位置向上方退避。由此,能够不与分隔部件112发生干扰地搬运移动电线保持杆10。
图16及图17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图。在第二变形例中,说明用于能够容易地统一取出处于直线路径P2部分的多个电线保持杆10的例子。
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个杆支撑部22上,防松销22p单独嵌入到电线保持杆10中,因而难以统一取出电线保持杆10。在本变形例中,涉及用于统一解除上述防松的结构。
即,在与杆支撑部22对应的杆支撑部222上分别设置防松销230。防松销230具有棒状的销主体部231和设在销主体部231的基端部上的凸缘部232。销主体部231的前端侧的直径形成得比其基端部的直径细,在其中间部形成阶梯部。
杆支撑部222的基端部上部,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隙地具有两个顶壁,在下侧的顶壁上形成可插入前端侧细径部分的插入孔222a,在上侧的顶壁上形成可插入基端侧粗径部分的插入孔222b。
而且,上述防松销230被从上方插入到插入孔222b、222a中,从而被以可沿着上下方向进退移动的方式插入支撑。在防松销230位于最下方的状态(防松位置)下,销主体部231的阶梯部抵接在下侧的插入孔222a的上侧开口边缘部上,并且销主体部231的前端部向杆支撑部222内的保持槽222g(对应于保持槽22g)内突出。由此,嵌入配置于保持槽222g内的电线保持杆10的卡定凹部18h中,以对该电线保持杆10进行防松保持。另外,在此状态下,上述凸缘部232处于比上侧顶壁的上表面靠上的位置上,因此,在凸缘部232与上侧顶壁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防松销230由于自重或卷簧等而受到向下的力,因此通常处于防松位置。
而且,若将防松销230从防松位置抬起至上方的防松解除位置,则销主体部231的前端部从保持槽222g向上方退避移动,解除了向卡定凹部18h的嵌入。由此,解除了该电线保持杆10的保持,可将电线保持杆10沿着水平方向朝外拔出而取出。
在循环路径P的直线路径P2部分中的作为取出作业位置的部分,设置了销统一驱动部240,以统一驱动通过该直线部分的多个杆支撑部222的防松销230向防松解除位置移动。
销统一驱动部240具有提升片242和提升片驱动部244。
提升片242具有板状抵接部分242a,其具有与通过直线路径P2部分的多个(在这里为5个)杆支撑部22对应的长度尺寸。而且,该板状抵接部分242a在杆支撑部222与凸缘部232之间的高度位置上以沿着直线路径P2部分的大致水平姿势进行配置。而且,当被驱动循环旋转的杆支撑部222被搬运至该板状抵接部分242a的配置部分时,板状抵接部分242a被依次配置到杆支撑部222与凸缘部232之间。
此外,通过提升片驱动部244等,驱动上述板状抵接部分242a在杆支撑部222和凸缘部232之间的高度位置与从该位置向上的解除高度位置之间升降。
而且,多个(在这里为5个)杆支撑部222被搬运至直线路径P2部分,在配置于与板状抵接部分242a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提升片驱动部244的驱动使提升片242提升时,对应的多个防松销230被从防松位置提升至防松解除位置。由此,上述多个杆支撑部222的防松保持被统一解除,从而能够将对应的多个电线保持杆10向大致水平方向外拔出而容易地取出。
图18及图19是表示用于更容易地统一取出电线保持杆10的取出搬运用台车310的图。
该取出搬运用台车310具有取出用杆支撑部312和支撑台车320。
取出用杆支撑部312具有多个杆支撑部313,各个杆支撑部313具有:长度尺寸与电线保持杆10对应的长条板状的底板部315和设在该底板部315的两侧部的一对壁部314。在壁部314之间形成与电线保持杆10的宽度尺寸对应的间隙,可将电线保持杆10保持在底板部315上的、壁部314之间。壁部314的内表面形成朝着前端侧向外倾斜的倾斜面314a。而且,在将电线保持杆10朝向壁部314之间而从其前端侧插入时,电线保持杆10通过与倾斜面314a滑动接触而被引导至该壁部314之间。
多个杆支撑部313被以并列状态如下支撑:能够以与直线路径P2上的电线保持杆10的间隔对应的间隔、且大致以并列姿势保持支撑于各个壁部314之间的电线保持杆10。
支撑台车320将上述取出用杆支撑部312支撑于与直线路径P2部分的电线保持杆10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尺寸。在这里,支撑台车320形成了以棒状部件构成框体而装配成的框架结构,在其下端部设置了小脚轮320a。
而且,将本取出搬运用台车310配置在直线路径P2的外侧位置,当在使各杆支撑部313的前端部与各电线保持杆10的自由端部相对的状态下从杆支撑部22、222拔出电线保持杆10时,该电线保持杆10被移载到杆支撑部313上。然后,通过使取出搬运用台车310移动,上述多个电线保持杆10被搬运向下一作业场所。
本取出搬运用台车310特别是在与上述第二变形例涉及的结构共同使用时有效。这是因为,若在统一解除防松销230的状态下将多个电线保持杆10统一向外方拔出,则可将上述多个电线保持杆10统一移载到取出搬运用台车310上。
特别是,在统一移载多个电线保持杆10时,使用图20至图22所示的统一取出工具350即可。
该统一取出工具350形成如下结构:抓握部352和横棒部354大致以T字形连接,并在横棒部354上设有多个能够钩挂并拉动电线保持杆10的端部的钩挂部360。
多个钩挂部360对应于电线保持杆10的间隔而具有间隔地设置,各个钩挂部360具有钩挂销部362和宽度方向限制部364。钩挂销部362是突出设置于横棒部354上的销状部件,以能够嵌入电线保持杆10的端部的凹状部分19(参见图3及图4)的方式构成。宽度方向限制部364与钩挂销部362对应地设置在横棒部354的一侧面上。在宽度方向限制部364的前端部形成有与电线保持杆10的宽度尺寸对应的凹部364g,在将上述钩挂销部362嵌入电线保持杆10的凹状部分19的状态下,电线保持杆10的端部被嵌入到凹部364g内而被限制向侧方的移动。
然后,作业者手持抓握部352,将多个钩挂部360钩挂到配置于直线路径P2上的多个电线保持杆10的端部上,在此状态下,若向取出搬运用台车310一侧拉动抓握部352,则可将多个电线保持杆10统一移载到取出搬运用台车310上。

Claims (7)

1.一种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用于搬运电线保持杆,该电线保持杆以直线排列的方式设有能够保持电线端部的电线保持部,
所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包括:
多个杆支撑部,能够沿着具有向外侧变凸的弯曲路径的循环路径循环移动,且分别能够以从所述循环路径朝向外方延伸的姿势支撑所述电线保持杆;和
循环旋转驱动机构部,驱动多个所述杆支撑部沿着所述循环路径进行循环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其中,
所述循环路径具有直线路径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其中,
所述杆支撑部具有防松销,该防松销能够在防止所述电线保持杆的一端部松脱的防松位置与能够拆除所述电线保持杆的一端部的防松解除位置之间进退,
所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还包括销统一驱动部,该销统一驱动部能够统一驱动通过所述直线路径部分的多个所述杆支撑部的防松销向防松解除位置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其中,
所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还包括取出搬运用台车,
该取出搬运用台车具有:取出用杆支撑部,能够以与所述直线路径的对应部分处的所述电线保持杆的间隔对应的间隔而保持多个所述电线保持杆;和支撑台车,将所述取出用杆支撑部支撑在预定高度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其中,
所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还包括分隔机构部,
该分隔机构部具有:分隔部件,能够介入相邻的所述电线保持杆之间以对相邻的所述电线保持杆之间进行分隔;和分隔驱动部,使所述分隔部件在介入通过所述弯曲路径的对应部分的所述电线保持杆之间的介入位置与从该介入位置退避的位置之间进退移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其中,
所述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还具有杆自由端部保持部,该杆自由端部保持部能够暂时保持通过所述弯曲路径的至少一个所述电线保持杆的自由端部。
7.一种电线组制造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制造电线组,
所述电线保持杆沿着所述循环路径环绕,每次通过所述弯曲路径部分时将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移载至该电线保持杆,使不同种类的带端子电线保持于所述电线保持杆。
CN 201010183762 2009-06-10 2010-05-18 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及电线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8932A JP4985713B2 (ja) 2009-06-10 2009-06-10 電線保持バー搬送装置及び電線セット製造方法
JP2009-138932 2009-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314A true CN101924314A (zh) 2010-12-22
CN101924314B CN101924314B (zh) 2013-01-02

Family

ID=43339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8376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314B (zh) 2009-06-10 2010-05-18 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及电线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85713B2 (zh)
CN (1) CN10192431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2835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制造方法,电线支撑装置以及连接型电线保持棒
CN104094366A (zh) * 2012-02-09 2014-10-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移载装置
CN104054144B (zh) * 2012-01-25 2016-07-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保持杆传送装置
TWI559337B (zh) * 2013-12-18 2016-11-2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Wire discharge device
CN110998996A (zh) * 2017-08-18 2020-04-10 佐勒及弗罗利希有限公司 压接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48509A (ja) 2011-08-29 2013-03-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ハーネス保護具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構造部
JP2016219364A (ja) * 2015-05-26 2016-12-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付電線製造システム
JP6507189B2 (ja) 2017-03-08 2019-04-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処理装置及び電線処理方法
JP7016758B2 (ja) * 2018-04-04 2022-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サブハーネス組み立てシステム
JP7016759B2 (ja) * 2018-04-04 2022-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サブハーネス組み立て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8213A (en) * 1990-10-29 1993-02-23 Ttc Technology Trading Company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cable lengths or sections
JPH07296935A (ja) * 1994-04-28 1995-11-10 Yazaki Corp 端子付き電線の移載装置
US5974853A (en) * 1996-09-20 1999-11-0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agnetic press
CN1578014A (zh) * 2003-07-22 2005-02-0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的接线装置和接线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2919B2 (ja) * 1996-10-03 2007-03-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9032530A (ja) * 2007-07-27 2009-02-12 Kodera Electronics Co Ltd 電線処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8213A (en) * 1990-10-29 1993-02-23 Ttc Technology Trading Company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cable lengths or sections
JPH07296935A (ja) * 1994-04-28 1995-11-10 Yazaki Corp 端子付き電線の移載装置
US5974853A (en) * 1996-09-20 1999-11-02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agnetic press
CN1578014A (zh) * 2003-07-22 2005-02-0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的接线装置和接线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2835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制造方法,电线支撑装置以及连接型电线保持棒
CN102842835B (zh) * 2011-06-24 2015-11-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制造方法,电线支撑装置以及连接型电线保持棒
CN104054144B (zh) * 2012-01-25 2016-07-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保持杆传送装置
CN104094366A (zh) * 2012-02-09 2014-10-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移载装置
CN104094366B (zh) * 2012-02-09 2016-09-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移载装置
TWI559337B (zh) * 2013-12-18 2016-11-2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Wire discharge device
CN110998996A (zh) * 2017-08-18 2020-04-10 佐勒及弗罗利希有限公司 压接机
CN110998996B (zh) * 2017-08-18 2021-11-05 佐勒及弗罗利希有限公司 压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87369A (ja) 2010-12-24
JP4985713B2 (ja) 2012-07-25
CN101924314B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4314B (zh) 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及电线组制造方法
CN104626133B (zh) 工业用机器人、工业用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工业用机器人的指示方法
KR20170095620A (ko) 의류 자동 접이장치
CN104170030A (zh) 电线处理装置
JP2017220320A (ja)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CN106169339B (zh) 绞合电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电线制造方法
CN105849824A (zh) 电线排出装置
SK400590A3 (en) System for production of bunched wires
CN106169338B (zh) 绞合线制造装置及绞合线制造方法
CN107464636B (zh) 绞线制造装置和绞线制造方法
EP3403940A1 (en) Wire binding machine and method
CN105849985A (zh) 端子输送装置
CN104137352B (zh) 端子成型模具装置的更换装置
ATE299822T1 (de) Vorrichtung zum tragen einer golftasche und verfahren für deren herstellung
EP3780020B1 (en) Electric wire twi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wisted electric wire
CN205739659U (zh) 金属送料张力控制装置
CN106205881B (zh) 带供给单元和卷带方法
JP6356731B2 (ja)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CN102434642B (zh) 金属制环形带的装卸机构及装卸方法
JP2016115420A (ja) 端子圧着治具セット補助装置および端子圧着システム
KR20010114078A (ko) 선재코일의 적재장치
JP6280948B2 (ja) テープ供給ユニット及びテープ巻き方法
KR100391142B1 (ko) 부품 제공부를 갖는 시트벨트 어셈블리용 공장자동화설비
KR100424958B1 (ko) 스토퍼 체결부를 갖는 시트벨트 어셈블리용 공장자동화설비
JP3610794B2 (ja) 電線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