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9824A - 电线排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线排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9824A
CN105849824A CN201480070029.5A CN201480070029A CN105849824A CN 105849824 A CN105849824 A CN 105849824A CN 201480070029 A CN201480070029 A CN 201480070029A CN 105849824 A CN105849824 A CN 105849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electric wire
wire
keeps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0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服部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9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9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01R43/052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with wire-feeding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替换电线保持杆时电线不易缠绕或者不易钩挂的技术。电线排出装置包括:两个杆支撑部,各所述杆支撑部能够支撑呈并列状地设置有多个电线保持部的电线保持杆;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将电线依次安设于被所述杆支撑部支撑的所述电线保持杆的所述多个电线保持部;以及移动机构部,使两个所述杆支撑部分别在从所述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接收电线的电线接收位置和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取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针对两个所述杆支撑部的所述取出位置沿与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隔着所述电线接收位置而不同。

Description

电线排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钳持并传送被切断成预定长度的电线的两端部的技术。
背景技术
车辆中的线束是通过捆束带端子电线而制造的。带端子电线是通过从环状电线束拉出长尺寸的电线并切断成预定长度,进而,实施端部的被覆部的剥皮处理、端子的压接处理等而制造的。
作为这样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装置,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压安设装置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21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压安设装置中,通过电线保持杆支撑部以及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等,每组由切压机构部制造的带端子电线被长尺寸的电线保持杆(也称为安设杆)钳持,并与电线保持杆一起移动至取出位置。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压安设装置的电线保持杆支撑部中,在为了对安设有带端子电线的电线保持杆和空的电线保持杆进行替换而使支撑各自的电线保持杆的两个杆支撑机构部彼此交错时,存在带端子电线缠绕或者钩挂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替换电线保持杆时电线不易缠绕或者不易钩挂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包括:两个杆支撑部,各所述杆支撑部能够支撑呈并列状地设置有多个电线保持部的电线保持杆;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将电线依次安设于被所述杆支撑部支撑的所述电线保持杆的所述多个电线保持部;以及移动机构部,使两个所述杆支撑部分别在从所述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接收电线的电线接收位置和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取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针对两个所述杆支撑部的所述取出位置沿与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隔着所述电线接收位置而不同。
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是,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中,所述移动机构部利用相同的驱动源使两个所述杆支撑部一体地移动,以使两个所述杆支撑部能够以具有恒定的间隔的状态往复移动。
第三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是,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中,在所述杆支撑部中的位于所述电线保持杆的下方的部分设置有防缠绕片材部。
第四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是,在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中,所述杆支撑部支撑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端部,所述电线排出装置还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能够在所述杆支撑部移动时限制被所述杆支撑部支撑的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的高度,以使被所述杆支撑部支撑的所述电线保持杆在位于所述电线接收位置的状态下达到水平。
第五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是,在第四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中,还具备杆端部支撑机构部,该杆端部支撑机构部能够在被所述杆支撑部支撑的所述电线保持杆位于所述电线接收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端部向所述一侧端部按压。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第五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由于被各杆支撑部支撑的电线保持杆的取出位置沿与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隔着电线接收位置而不同,因此各电线保持杆在电线接收位置和取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时不易交错,从而能够抑制电线缠绕或者钩挂。
特别是,根据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由于移动机构部利用相同的驱动源使两个杆支撑部移动,因此两个杆支撑部能够以始终具有恒定的间隔的状态往复移动,因此两个杆支撑部不会交错,能够抑制电线缠绕或者钩挂。
特别是,根据第三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由于在杆支撑部中的位于电线保持杆的下方的部分设置有防缠绕片材部,因此能够抑制被电线保持杆保持的电线在电线保持杆的下方缠绕或者钩挂。
根据第四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杆支撑部支撑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端部,并且还具备能够在杆支撑部移动时限制被杆支撑部支撑的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的高度的引导部,因此被杆支撑部支撑的电线保持杆被限制成在位于电线接收位置的状态下达到水平。由此,能够抑制在电线保持杆未安设在正确的位置的状态下开始安设电线的作业的情况。并且,由于电线保持杆被单端支撑,因此容易拆卸电线保持杆,并且能够抑制在拆卸时电线的钩挂或者缠绕等。
根据第五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由于还具备能够在被杆支撑部支撑的电线保持杆位于电线接收位置的状态下将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端部向一侧端部按压的杆端部支撑机构部,因此能够抑制在电线保持杆未安设在正确的位置的状态下开始安设电线的作业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切压安设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电线保持杆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电线保持杆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电线保持杆供给机构部的概要俯视图。
图9是示出电线保持杆供给机构部的概要俯视图。
图10是示出电线保持杆供给机构部的概要侧视图。
图11是示出电线保持杆供给机构部的概要侧视图。
图12是示出电线保持杆供给机构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电线保持杆供给机构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电线保持杆供给机构部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30在此装入切压安设装置1的下游侧。
<1.切压安设装置>
首先,对切压安设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切压安设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该切压安设装置1通过电线排出装置30处理由切压机构部22处理过的带端子电线18,并构成为在上述切压机构部22中进行电线的长尺寸切断以及端子压接,在电线排出装置30中将该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依次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并且能够与电线保持杆10一起取出至外部。
切压机构部22以能够切断电线并将端子压接于端部的方式构成。在此,切压机构部22以能够按照预定顺序制造多种带端子电线18的方式构成,并且也能够将多种带端子电线18以适当混杂的顺序进行制造,也能够连续地制造同一种带端子电线18。
更具体来说,切压机构部22具备电线尺寸调整切断部23、电线剥皮部24以及端子压接部25,并且具有传送电线端部的电线端部传送机构部26。
电线尺寸调整切断部23以能够将多种电线选择性地切断成预定长度的方式构成,例如能够采用具有卷轴、电线长度测量拉出部、电线切断部以及折回部的结构,所述卷轴卷绕收纳电线,所述电线长度测量拉出部从所述卷轴拉出电线并且测量电线长度,所述电线切断部切断所拉出的电线,所述折回部将所拉出的电线呈U字状折回。并且,通过电线长度测量拉出部的驱动而将电线从卷轴拉出预定长度,并通过电线切断部切断电线。并且,将所拉出的电线的一端部通过折回部折回并形成为大致U字状,将其两端部安设于上述电线端部传送机构部26。由此,得到切断成预定长度的电线W。并且,上述卷轴设置有多个,并且设置有能够从该各卷轴选择性地供给电线的电线选择供给部。由此,能够适当地切换多种电线并切断成预定长度。
这样一来,选择性地供给多种电线并切断成预定长度的电线的电线尺寸调整切断部23自身的结构例如能够采用在日本特开平9-306257号公报等中公开的公知的结构。
电线剥皮部24对电线W的端部进行剥皮,例如能够采用具有接近或分离自如的一对剥皮刃以及驱动该剥皮刃向电线W端部前进或后退的进退驱动部的结构。并且,使一对剥皮刃向传送至本电线剥皮部24的电线端部接近移动,并使一对剥皮刃在切入到电线W的被覆部的状态下向电线的端部侧移动,从而电线W的端部的被覆部被剥皮。作为这样的电线剥皮部24,能够采用如上所述地利用一对剥皮刃去除被覆部的结构等各种公知结构。
端子压接部25以能够将多种端子选择性地压接于电线W端部的方式构成,例如在具有多对模组并能够从该多对模组中将一对模组安设在共用的端子压接位置的压接装置中,能够使用以能够将多种端子选择性地供给到所述端子压接位置的方式构成的结构。
并且,如果由上述电线剥皮部24剥皮的电线W的端部传送至本端子压接部25,则选择并供给预先设定的预定的端子,并且选择与该预定的端子相对应的一对模组并安设在端子压接位置,由此,将预定的端子压接于该电线W的端部,得到带端子电线18。
这样的端子压接部25自身例如能够采用在日本特开2005-135822号公报等中公开的公知结构。
电线端部传送机构部26构成为,能够保持电线W的端部,并从电线尺寸调整切断部23经由电线剥皮部24以及端子压接部25而向电线排出装置30侧的交接位置WP传送。更具体来说,具有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27和电线端部往复驱动部28,所述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27能够对电线W的两端部进行钳持或解除钳持,所述电线端部往复驱动部28使该电线端部保持部27在与电线尺寸调整切断部23、电线剥皮部24、端子压接部25对应的各位置以及交接位置WP之间往复移动。
各电线端部保持部27具有自由开闭的一对钳持片。一对钳持片的一端部形成为以绕预定的轴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于预定的轴,通过气缸等促动器等的驱动,在呈立设状关闭的关闭姿势和呈倒伏状开启的开启姿势之间自由改变姿势。该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27以与电线端部往复驱动部28隔开预定间隔的状态能够移动地进行设置。
电线端部往复驱动部28具有线性电动机等促动器,构成为使上述一对各电线端部保持部27从电线尺寸调整切断部23经由电线剥皮部24、端子压接部25而向交接位置WP移动。电线端部往复驱动部28使被各电线端部保持部27保持的电线W的端部在通过电线剥皮部24以及端子压接部25处的各作业位置时暂时停止,对该电线W的端部进行剥皮处理和端子压接处理等。接着,将切断成预定长度并进行了端部的剥皮以及端子压接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传送至设定在比上述端子压接部25更靠近电线排出装置30的位置的交接位置WP,在此,构成为将这些端部移交到电线排出装置3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压机构部22以能够改变电线的种类以及端子的种类这两方的方式构成,但也可以仅能够改变其一方。并且,切压机构部22也可以将一种端子连续地压接于一种电线的端部。
<2.电线排出装置>
接着,对电线排出装置30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排出装置30的说明图。
电线排出装置30具备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32和杆供给机构部40。杆供给机构部40具备两个杆支撑部50和移动机构部60。
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32构成为,能够保持由切压机构部22进行了端子压接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并将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依次安设于被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各电线保持部14。杆供给机构部40构成为通过移动机构部60使两个杆支撑部50在从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接收电线的电线接收位置RP和电线保持杆10的取出位置TP之间往复移动。
在此,对用于安设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电线保持杆10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电线保持杆10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该电线保持杆10的主视图。
电线保持杆10具有主体部12、多个电线保持部14以及侧板部16。
主体部12形成为长尺寸棒状,在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侧面12f侧的部分沿其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保持凹部12a。各保持凹部12a形成为,在主体部12的所述一侧面12f以及该一侧面相邻的两侧面上开口的槽状,其所述一侧面12f侧的开口端部比其基端侧窄。
各电线保持部14是以能够保持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方式构成的部件。在此,电线保持部14通过对具有弹性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具有固定端部14a和夹持部14b,各电线保持部14的中间部分形成为宽度比固定端部14a和夹持部14b的宽度更小。并且,通过将上述固定端部14a以嵌入方式插入到上述保持凹部12a内,电线保持部14以使夹持部14b从主体部12的所述一侧面12f突出的姿势固定保持于主体部12。并且,通过将多个电线保持部14同样地嵌插于各保持凹部12a,该多个电线保持部14沿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呈并列状支撑于主体部12。
另外,在此,多个电线保持部14以大致均等间隔排列的方式支撑于主体部12,但并不一定必须如此。例如,也可以存在电线保持部14以比较窄的间隔排列的部分和电线保持部14以比较宽的间隔排列的部分。
并且,上述夹持部14b具有彼此对接的两个端部。两个端部的末端侧部分14c向其末端方向稍微扩开,并且对接的两个端部的基端侧部分14d向其基端方向稍微扩开,它们的中间部分14e作为狭窄部而彼此抵接。
并且,在主体部12中的形成有上述保持凹部12a的一侧面12f的相邻的两侧面上通过螺钉紧固等而分别固定有侧板部16。该侧板部16具有防止插入保持于上述保持凹部12a中的电线保持部14从该保持凹部12a的开口部脱落的作用。
在该电线保持杆10中,如果将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从电线保持部14的末端侧插入,则该带端子电线18的外周部与夹持部14b的两端部中的末端侧部分14c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并按压扩展该夹持部14b的两端部。并且,如果带端子电线18越过作为所述狭窄部的中间部分14e,则夹持部14b的两端部弹性恢复并变窄为原形。由此,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以防脱状态保持在夹持部14b的两端部之间。
返回图2,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32在此具有一对电线端部旋转部33和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一对电线端部旋转部33构成为能够分别将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绕其轴旋转。一对电线端部旋转部33设置在能够从上述交接位置WP上的一对电线端部保持部27分别接收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位置。在旋转了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情况下,以维持该旋转姿势不变的方式进行之后的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中的传送以及接收、交接等。
另外,关于是否使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旋转,根据下游工序中的作业而决定,并预先在控制单元70中设定,根据该设定而进行动作。例如,在下游工序中将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插入连接器壳体的情况下,根据其插入姿势而决定是否使其旋转。在不需要旋转的情况下,本各电线端部旋转部33在从各电线端部保持部27接收了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后,在不使其旋转的情况下移交给接下来的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另外,电线端部旋转部33也可以省略。
图5是示出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构成为将从上述各电线端部旋转部33接收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依次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更具体来说,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具有电线端部钳持安设部37和使电线端部钳持安设部37移动的安设部移动机构部39。
电线端部钳持安设部37具有中间板37c、一对独立板37e以及一对钳持部38,所述中间板37c经由第一升降驱动部37b以能够被升降驱动的方式支撑于基板37a,所述一对独立板37e分别经由第二升降驱动部37d以能够被升降驱动的方式支撑于该中间板37c,所述一对钳持部38分别支撑于一对独立板37e。
上述第一升降驱动部37b由气缸等促动器构成,并构成为对中间板37c进行升降驱动。一对第二升降驱动部37d分别由气缸等促动器构成,并构成为分别对一对独立板37e各自进行升降驱动。由此,第一升降驱动部37b对一对钳持部38同步地进行升降驱动,一对第二升降驱动部37d成为对一对钳持部38独立地进行升降驱动的结构。
一对钳持部38呈下垂状分别支撑于一对独立板37e,并构成为能够对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进行钳持以及解除钳持。更具体来说,各钳持部38具有一对爪部38a和爪部驱动部38b,该爪部驱动部38b由气缸等促动器构成,使该一对爪部38a接近以及分离地移动。一对爪部38a向末端侧分支为两个,并构成为能够在带端子电线18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两个部位钳持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并且,通过爪部驱动部38b的驱动而使一对爪部38a接近移动,从而在两爪部38a之间钳持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通过爪部驱动部38b的驱动而使一对爪部38a分离移动,从而从两爪部38a之间解除对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钳持。
并且,安设部移动机构部39使上述电线端部钳持安设部37在与电线端部旋转部33对应的位置和杆支撑部50之间往复移动。在此,安设部移动机构部39具备一对带轮体39a、电动机39b以及无端部环状的带体39c,所述电动机39b能够对一侧的带轮体39a向正反两方向进行旋转驱动,所述带体39c卷挂于一对带轮体39a。上述电线端部钳持安设部37的基板37a与上述带体39c的中途连接。并且,通过电动机39b向正反两方向的旋转驱动,电线端部钳持安设部37构成为在与电线端部旋转部33对应的位置和杆支撑部50之间被往复驱动,并且能够在其中途的任意的位置上停止。另外,除了上述结构之外,本安设部移动机构部39能够由使用电动机和滚珠螺杆机构等的直线移动机构等各种促动器构成。
在本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中,如下所述地传送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并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
即,通过安设部移动机构部39的驱动而使电线端部钳持安设部37移动至与电线端部旋转部33对应的上方位置。接着,在使一对钳持部38各自的一对爪部38a分离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升降驱动部37b的驱动而使一对钳持部38下降,使各自的一对爪部38a移动至能够夹持由电线端部旋转部33钳持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各爪部驱动部38b的驱动而使各自的一对爪部38a接近移动,利用各自的一对爪部38a钳持带端子电线18的各端部。其后,通过第一升降驱动部37b的驱动而使一对钳持部38上升,进而,通过安设部移动机构部39的驱动而使电线端部钳持安设部37移动至被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上方。
在被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上方,首先,通过安设部移动机构部39的驱动而使电线端部钳持安设部37移动,以使由一方的钳持部38钳持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位于电线保持杆10的各电线保持部14中的应该安设的电线保持部14的位置上方。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二升降驱动部37d的驱动或者通过第一升降驱动部37b和第二升降驱动部37d双方的驱动,使该一方的钳持部38下降至由该一方的钳持部38钳持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被所述应该安设的电线保持部14保持的位置。接着,通过爪部驱动部38b的驱动使该一方的钳持部38的一对爪部38a分离移动,解除该一方的钳持部38的钳持。由此,带端子电线18的一端部安设于所希望的电线保持部14。
关于将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中的哪个电线保持部14,如下文所述,根据对控制单元70的作业指令而决定。即,设定多种带端子电线18的制造顺序以及所制造的各带端子电线18的排列顺序以作为作业指令,控制单元70基于该设定内容来判断应该将该钳持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中的哪个电线保持部14。接着,控制单元70控制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以使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安设于该位置的电线保持部14。由此,多种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以按照预先设定的上述顺序排列的方式依次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的各电线保持部14。
并且,通过输入对同一种带端子电线18进行制造的内容以作为作业指令,控制单元70控制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以将同一种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依次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的各电线保持部14。
另外,多种带端子电线18的制造顺序和电线保持杆10中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排列顺序也不是必须一致。制造顺序以及端部的排列顺序例如根据下一个工序中的制造状况而适当决定。
此后,通过第二升降驱动部37d的驱动或者通过第一升降驱动部37b和第二升降驱动部37d双方的驱动,该一方的钳持部38上升。接着,对于由另一方的钳持部38钳持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通过与上述同样的动作,也安设于其他所希望的电线保持部14。并且,当将带端子电线18的两端部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的各电线保持部14的动作结束时,通过安设部移动机构部39的驱动,使电线端部钳持安设部37移动至与电线端部旋转部33对应的上方位置,重复进行上述动作。由此,由切压机构部22端子压接的带端子电线18的两端部按照其制造顺序依次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的各电线保持部14。
图8以及图9是示出杆供给机构部40的概要俯视图。图10以及图11是示出杆供给机构部40的概要侧视图。图8以及图10示出两个杆支撑部50中的一方的杆支撑部52位于电线接收位置RP的状态。图9以及图11示出两个杆支撑部50中的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位于电线接收位置RP的状态。并且,图12~图14是分别示出杆供给机构部4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俯视图以及主视图。在此,杆供给机构部40采用下述的结构,以使保持有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电线保持杆10替换成空的电线保持杆10而进行顺畅的处理。
即,杆供给机构部40具备两个杆支撑部50和移动机构部60,所述两个杆支撑部50能够分别支撑电线保持杆10,所述移动机构部60使两个杆支撑部50分别在从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接收电线的电线接收位置RP和电线保持杆10的取出位置TP之间往复移动。并且,针对两个杆支撑部50的取出位置TP沿与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隔着电线接收位置RP而不同。进而,在此,利用相同的驱动源使两个杆支撑部50一体地移动,以使两个杆支撑部50能够以具有恒定的间隔的状态往复移动。
具体来说,在此,两个杆支撑部50以并列排列的状态(被两个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状态)在各自的下方侧连接。并且,通过移动机构部60,两个杆支撑部50能够在与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一体地往复移动。由此,被两个杆支撑部50支撑的各自的电线保持杆10的取出位置TP相对于电线接收位置RP而设定于相反一侧。另外,在后文中,根据需要,将两个杆支撑部50中的一方称为一方的杆支撑部52,将另一方称为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
一方的杆支撑部52具有杆支撑台53和支柱部54。杆支撑台53支撑电线保持杆10中的设置有电线保持部14的部分的相反侧的一部分。支柱部54是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棒状的部件,在一端侧设置有杆支撑部52。
杆支撑台53具备梁部53a、杆端部支撑台53b、杆端部支撑部53c以及杆夹持部53d。
梁部53a是与支柱部54连接的棒状的部件。在此,在梁部53a的中间位置与支柱部54的一端侧连接。在梁部53a的上部设置有杆端部支撑台53b、杆端部支撑部53c以及杆夹持部53d。
杆端部支撑台53b和杆端部支撑部53c设置于梁部53a的一端部侧,并以能够支撑电线保持杆10的一端部侧的方式构成。具体来说,在梁部53a的一端部侧的上表面设置有板状的杆端部支撑台53b,以围绕杆端部支撑台53b的一侧端部的周围及其上方的方式立设有杆端部支撑部53c。即,杆端部支撑部53c形成为俯视矩形。由此,能够通过在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上将电线保持杆10向杆端部支撑部53c按压,进行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上的定位。
杆夹持部53d以夹着电线保持杆10的中间位置的方式沿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杆夹持部53d包含立设于杆支撑台53的一对夹持片。一对夹持片的间隔设定成末端部侧比基端部宽。并且,基端部的一对夹持片的间隔设定成与电线保持杆10的宽度尺寸相同大小。另外,所设置的杆夹持部53d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并且,也可以省略杆夹持部53d。如果设置有杆夹持部53d,则在电线保持杆10的宽度方向上,电线保持杆10变得不易发生位置偏移。
通过上述的结构,电线保持杆10被杆支撑台53支撑一侧端部以及中间位置。并且,电线保持杆10的另一侧端部成为自由端。这样一来,通过杆支撑部52对电线保持杆10进行单端支撑,在从杆支撑部52拆卸电线保持杆10时,仅将电线保持杆10在水平方向上偏移就能够进行拆卸。由此,电线保持杆10的拆卸变得容易,并且能够抑制在拆卸时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钩挂或者缠绕。
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具有与上述同样的杆支撑台56和支柱部57,并在支柱部57的一端侧设置杆支撑台56。并且,设置有将一方的杆支撑部52的支柱部54和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的支柱部57在各自的另一端侧相连的连接部。进而,在此,一方的杆支撑部52的支柱部54和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的支柱部57也与移动机构部60相连。
并且,在此,杆供给机构部40还具备一对地板接触部41。移动机构部60构成为使两个杆支撑部50在一对地板接触部41之间的一部分的区间中往复移动。移动机构部60由气缸等促动器构成。
具体来说,在此,移动机构部60由气缸62构成,该气缸62具有缸体64、在缸体64内运动的活塞65以及与活塞65连接的活塞杆66。气缸62的缸体64设置于一侧的地板接触部41。并且,一方的杆支撑部52位于比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靠气缸62侧的位置,并且气缸62的活塞杆66与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连接。由此,移动机构部60直接地移动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并且间接地移动与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相连的一方的杆支撑部52。
不过,活塞杆66也可以连接于后述的移动栅58等与杆支撑部50相连的其他部件。在该情况下,移动机构部60也能够间接地使杆支撑部50移动。即,移动机构部60只要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使杆支撑部50移动即可。
另外,在此,设定成气缸62的轴向与被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正交。由此,两个杆支撑部50能够在与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不过,两个杆支撑部50能够在与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这一点并不是必须的,例如也可以是两个杆支撑部50能够倾斜地移动。即,只要两个杆支撑部50的取出位置TP位于隔着电线接收位置RP而不同的位置,能够抑制两个杆支撑部50的交错即可。
并且,在此,杆供给机构部40还具备在一对地板接触部41之间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导轨68。一对导轨68以隔着气缸62的方式在气缸62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即,气缸62设置成位于一对导轨68之间。并且,两个杆支撑部50构成为在导轨68上运动。
具体来说,在杆支撑部50的支柱部54、57的另一端侧设置有轨道运行部59,该轨道运行部59具备与一对导轨68之间的宽度尺寸相同程度的长度尺寸,并能够沿导轨68移动。
由此,能够在利用移动机构部60的气缸62而使两个杆支撑部50移动时抑制两个杆支撑部50从预定的轨道脱离。另外,也可以省略导轨68以及轨道运行部59。
在将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安设于被一方的杆支撑部52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时,通过移动机构部60的驱动而使一方的杆支撑部52移动至电线接收位置RP(图8以及图10的状态)。这时,与一方的杆支撑部52的移动同时地,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移动至取出位置TP。由此,作业人员能够针对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拆卸已安设了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电线保持杆10或者安设空的电线保持杆10。
并且,如果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相对于被一方的杆支撑部52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安设结束,则通过移动机构部60的驱动而使一方的杆支撑部52移动至取出位置TP(图9以及图11的状态)。这时,与一方的杆支撑部52的移动同时地,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移动至电线接收位置RP。由此,能够在对被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安设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期间,进行被一方的杆支撑部52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拆装。
如上所述,通过使两个杆支撑部50交替地移动至电线接收位置RP和取出位置TP,能够连续地进行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相对于电线保持杆10的安设和电线保持杆10的拆装。
不过,在此,以一个移动机构部60一体地移动两个杆支撑部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杆供给机构部40具备两个移动机构部60,一个移动机构部60移动一个杆支撑部50。即,也可以是,两个杆支撑部50分别构成为独自地运动。然而,通过形成为利用一个移动机构部60一体地移动两个杆支撑部50的结构,能够简化设备。
并且,在此,杆供给机构部40还具备引导部42。引导部42以能够在杆支撑部50移动时限制被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的高度的方式设置,以使被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在位于电线接收位置RP的状态下达到水平。即,引导部42是如下的部分:通过支撑成为自由端的电线保持杆10的另一侧端部,在电线接收位置RP上将电线保持杆10的另一侧端部限制为预定的高度,以使得电线保持杆10达到水平。
具体来说,引导部42在此形成为等腰梯形形状的板状。引导部42以沿电线接收位置RP上的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与杆支撑台53、56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并且,引导部42设置成板的厚度方向与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一致。引导部42的上表面具有支撑面43a和从支撑部向两侧方延伸的引导面43b。支撑面43a设置成与水平面平行,支撑面43a的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设定成与杆端部支撑台53b的上表面的高度相等。引导面43b以从支撑面43a起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变低的方式沿杆支撑部50的移动方向延伸。
在取出位置TP上,电线保持杆10的另一侧端部成为自由端,电线保持杆10以水平状态或者另一侧端部稍下垂的状态被支撑。并且,当电线保持杆10以另一侧端部稍下垂的状态被支撑时,在从取出位置TP向电线接收位置RP移动时,其底面与引导部42的引导面43b接触,并引导至支撑面43a。由此,在电线接收位置RP上,电线保持杆10由引导部42的支撑面43a和杆端部支撑台53b的上表面支撑为水平状态。由此,电线保持杆10在安设电线时也保持为水平。另外,在取出位置TP上,在电线保持杆10被支撑为水平状态的情况下,电线保持杆10的另一侧端部与引导面43b不接触而直接支撑于支撑面43a。
并且,在此,杆供给机构部40具备杆端部支撑机构部44。杆端部支撑机构部44是能够将位于电线接收位置RP的电线保持杆10的另一侧端部向一侧端部按压的部分。
具体来说,杆端部支撑机构部44具备杆端部按压部44a和水平移动部44b。杆端部按压部44a形成有凹部44c,并构成为使电线保持杆10的另一侧端部的侧面嵌入于凹部44c。
水平移动部44b由气缸62等促动器构成,并构成为使杆端部按压部44a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在此,水平移动部44b构成为使杆端部按压部44a能够沿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空的电线保持杆10到达电线接收位置RP的状态下,通过水平移动部44b使杆端部按压部44a向与电线保持杆10接近的方向移动,将电线保持杆10的另一侧端部向一侧端部按压。由此,电线保持杆10能够在其延伸方向上安设在所希望的位置,并且能够抑制在保持电线的作业中发生位置偏移。
并且,如果将预定的数量的带端子电线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的过程结束,则通过水平移动部44b使杆端部按压部44a向远离电线保持杆10的方向移动。这时,杆端部按压部44a以从电线保持杆10的移动区域内脱离的方式移动。由此,完成了电线的安设的电线保持杆10能够向取出位置TP移动,并且空的电线保持杆10能够向电线接收位置RP移动。之后,随着杆支撑部50的移动,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另外,在能够通过杆支撑部50支撑电线保持杆10的两端等而将电线保持杆10固定在正确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引导部42以及杆端部支撑机构部44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
并且,在此,在位于被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下方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有防缠绕片材部46。在此,电线保持杆10的下方是指不仅包含正下方还包含斜向下方的部分。
具体来说,在此,在将带端子电线18安设于被一方的杆支撑部52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其余长部分以位于一方的杆支撑部52和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之间的方式安设。因此,防缠绕片材部46设置在一方的杆支撑部52和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之间。防缠绕片材部46为了防止被电线保持杆10保持的电线的余长部分在下垂的情况下缠绕或者与其他部件钩挂等而设置。
更具体来说,防缠绕片材部46形成为长方形形状的片状。防缠绕片材部46的一侧缘部安装于一方的杆支撑台53的侧面,另一侧缘部安装于另一方的杆支撑台56的侧面。在此,防缠绕片材部46通过胶带等进行粘贴而安装于杆支撑部50。并且,防缠绕片材部46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杆支撑部50之间的尺寸大,其中间区域在一方的杆支撑部52和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之间下垂。由此,防缠绕片材部46在此包含沿着竖直方向的部分即竖直部46a和沿着水平方向的部分即水平部46b。
竖直部46a是分别沿着支柱部54、57的部分,并且是抑制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与支柱部54、57等钩挂或者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因在杆支撑部50移动时摆动等而彼此缠绕的部分。
水平部46b是抑制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在比支柱部54、57长时与地板接触并摩擦等的部分。
不过,防缠绕片材部46并不是必须包含竖直部46a和水平部46b。
例如,作为防缠绕片材部46,也可以是,准备两个片材,仅将各片材的一侧缘部分别安装于不同的杆支撑台53、56,两个片材的另一侧缘部形成为自由端,从而省略水平部46b。然而,通过以将两个杆支撑部50之间相连的方式设置防缠绕片材部46且包含水平部46b,即使在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比支柱部54、57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余长部分留在防缠绕片材部46上。因此,能够抑制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与地板等摩擦。
并且,例如,作为防缠绕片材部46,通过将具有杆支撑部50之间的尺寸大小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一张片材的两侧缘部分别安装于不同的杆支撑部,能够省略竖直部46a。在该情况下,水平部46b兼具抑制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与支柱部54、57等钩挂这样的竖直部46a的一部分的功能。然而,通过防缠绕片材部46的中间区域形成为下垂,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也能够下垂至防缠绕片材部46的水平部46b。因此,由于留在防缠绕片材部46上的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的量变少,因此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变得不易彼此缠绕。
进而,在此,杆供给机构部40还具备移动栅58。移动栅58与两个杆支撑部50中的至少一方连接,并能够与两个杆支撑部50一体地移动。
具体来说,移动栅58具备连接部58a和栅部58b。连接部58a与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连接,并相对于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而在设置有一方的杆支撑部52一侧的相反侧设置。栅部58b立设于连接部58a,设置成与两个杆支撑部50并列排列。
在此,在将带端子电线18安设于被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情况下,带端子电线18的余长部分以位于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和栅部58b之间的方式安设。因此,防缠绕片材部46也设置在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和栅部58b之间。
在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和栅部58b之间也与上述同样地,长方形形状的片材的一侧缘部安装于杆支撑部50,并且另一侧缘部安装于栅部58b,从而设置有防缠绕片材部46。
由此,在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和栅部58b之间也能够抑制带端子电线18的钩挂、缠绕或者摩擦等。
不过,也可以省略防缠绕片材部46。另外,在该情况下,通过支柱部54、57以及栅部58b分别形成为壁状,能够替代防缠绕片材部46。
另外,上述切压机构部22以及电线排出装置30的动作通过由具备CPU、ROM以及RAM等的通常的微型电子计算机构成的控制单元70而进行控制。控制单元70与由各种键等构成的输入部72连接,通过该输入部72输入作业指示。
控制单元70通过该输入部72受理与切压机构部22中的多种带端子电线18的制造顺序相关的指令,根据该指令进行控制,以选择多种电线和多种端子并制造与指令对应的带端子电线18。本控制单元70构成为能够通过该输入部72受理与所制造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排列顺序相关的指令,并构成为根据该指令而将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向电线保持杆10的各电线保持部14安设。并且,本控制单元70构成为能够通过输入部72受理使由切压机构部22制造的带端子电线18中的哪个电线的哪个端部旋转的指令,根据该指令,控制上述各电线端部旋转部33而使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进行与需要相对应的旋转动作。
并且,控制单元70通过输入部72受理与杆供给机构部40的移动机构部相关的指令,在根据该指令而使由一方的杆支撑部52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保持预定的数量的带端子电线18时,控制单元70进行控制,以替换为由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支撑的空的电线保持杆10。并且,本控制单元70通过输入部72受理与杆端部支撑机构部44相关的指令,根据该指令而使水平移动部44b进行向位于电线接收位置RP的电线保持杆10的端部接近的接近动作或者从端部分离的分离动作。
<动作>
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切压安设装置1以及电线排出装置30的整体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切压机构部22中依次制造将预定的电线切断成预定长度并压接了预定的端子的带端子电线18(参照图1)。这样一来,所制造的带端子电线18的两端部通过电线端部往复驱动部28的一对各电线端部保持部27而传送至交接位置WP。另外,关于连续地制造同种带端子电线18或者按照预定的顺序制造多种带端子电线18,根据通过上述输入部72预先提供给控制单元70的指令而进行。
在交接位置WP上,带端子电线18的两端部分别移交给一对电线端部旋转部33。并且,根据需要,带端子电线18的各端部通过一对电线端部旋转部33的各电线端部旋转部33而进行旋转(参照图1、图3以及图4)。
被一对电线端部旋转部33钳持的带端子电线18的两端部由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36的一对钳持部38分别钳持,并移动至安设于杆支撑部50的电线保持杆10的上方。并且,在移动至沿着电线保持杆10的长度方向的适当位置的状态下,一对钳持部38独立地进行下降移动,从而带端子电线18各自的端部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中的所希望的位置的电线保持部14(参照图1、图5~图7)。
通过对在切压机构部22中依次制造的带端子电线18反复进行上述处理,在电线保持杆10的各电线保持部14安设多个带端子电线18的两端部。由此,得到多个带端子电线18的两端部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的各电线保持部14而成的构件。
如果带端子电线18向被一方的杆支撑部52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安设完成,则控制单元70提供指令。根据该指令,通过移动机构部60使被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支撑的空的电线保持杆10移动至电线接收位置RP,并且使被一方的杆支撑部52支撑的安设完毕的电线保持杆10移动至取出位置TP。并且,在对被另一方的杆支撑部55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安设带端子电线18的期间,作业人员将被一方的杆支撑部52支撑的安设完毕的电线保持杆10拆卸并且将空的电线保持杆10安装于一方的杆支撑部52(参照图8~图14)。
这样一来,通过作业人员在取出位置TP上反复进行将安设完毕的电线保持杆10交换成空的电线保持杆10的作业,能够得到安设有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多组电线保持杆10。
<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电线排出装置30,能够得到切断以及进行了端子压接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呈并列状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的各电线保持部14而成的构件。因此,能够使下游工序中的作业便利性提高并且能够防止对电线和端子的损伤、破损等。
并且,能够得到多种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排列于电线保持杆10的多个电线保持部14而成的构件。因此,例如,能够将该顺序作为与下游工序中的作业顺序相对应的顺序,能够使下游工序中的作业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并且,在制造同一种带端子电线18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该同一种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呈并列状排列于电线保持杆10的多个电线保持部14而成的构件。因此,即使涉及制造同一种带端子电线18的情况,也能够使下游工序中的作业便利性提高。
并且,由于通过电线端部旋转部33使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旋转,因此能够将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在以适用于下游工序中的处理的姿势进行了旋转的状态下安设于电线保持部14。因此,在下游工序中的作业便利性方面更优异。
并且,由于被两个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取出位置TP沿与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隔着电线接收位置RP而不同,因此各电线保持杆10在电线接收位置RP和取出位置TP之间往复移动时变得不易交错,因此能够抑制电线缠绕或者钩挂。
并且,由于利用相同的驱动源移动两个杆支撑部50,因此两个杆支撑部50能够以始终具有恒定的间隔的状态往复移动,因此两个杆支撑部50不会交错,能够抑制电线缠绕或者钩挂。并且,与利用不同的驱动源移动两个杆支撑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设备结构。
并且,由于在杆支撑部50中的位于电线保持杆10的下方的部分设置有防缠绕片材部46,因此能够抑制被电线保持杆10保持的电线在电线保持杆10的下方缠绕或者钩挂。
并且,由于杆支撑部50支撑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端部,并且还具备能够在杆支撑部50移动时限制被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的高度的引导部42,因此,被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被限制成在位于电线接收位置RP的状态下达到水平。由此,能够抑制在电线保持杆10未安设在正确的位置的状态下开始安设电线的作业。并且,由于电线保持杆10被单端支撑,因此容易拆卸电线保持杆10,并且能够抑制在拆卸时电线的钩挂或者缠绕等。
并且,由于还具备能够在被杆支撑部50支撑的电线保持杆10位于电线接收位置RP的状态下将电线保持杆10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端部向一侧端部按压的杆端部支撑机构部44,因此能够抑制在电线保持杆10未安设在正确的位置的状态下开始安设电线的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带端子电线18的两个端部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仅将一个端部安设于电线保持杆10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对于带端子电线18的另一个端部,也可以插入于连接器壳体或者也可以形成为捆束的状态。并且,不需要在从切压机构部22传送来的带端子电线18的两端部压接端子,例如也可以存在仅在一端压接有端子的电线等。
并且,也可以是,还具备钳持刚由切压机构部22端子压接后的带端子电线18的端部的机构部,以作为电线排出装置30侧的结构。
如上所述,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的说明在所有方式中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可理解为能够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地推测出。
标号说明
10 电线保持杆
14 电线保持部
18 带端子电线
22 切压机构部
30 电线排出装置
32 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
33 电线端部旋转部
36 电线端部传送安设部
40 杆供给机构部
42 引导部
44 杆端部支撑机构部
46 防缠绕片材部
50、52、55 杆支撑部
60 移动机构部
70 控制单元
RP 电线接收位置
TP 取出位置。

Claims (5)

1.一种电线排出装置,
包括:两个杆支撑部,各所述杆支撑部能够支撑呈并列状地设置有多个电线保持部的电线保持杆;
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将电线依次安设于被所述杆支撑部支撑的所述电线保持杆的所述多个电线保持部;以及
移动机构部,使两个所述杆支撑部分别在从所述电线端部保持安设部接收电线的电线接收位置和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取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针对两个所述杆支撑部的所述取出位置沿与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隔着所述电线接收位置而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排出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部利用相同的驱动源使两个所述杆支撑部一体地移动,以使两个所述杆支撑部能够以具有恒定的间隔的状态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排出装置,其中,
在位于被所述杆支撑部支撑的所述电线保持杆的下方的部分设置有防缠绕片材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排出装置,其中,
所述杆支撑部支撑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的一侧端部,
所述电线排出装置还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能够在所述杆支撑部移动时限制被所述杆支撑部支撑的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的高度,以使被所述杆支撑部支撑的所述电线保持杆在位于所述电线接收位置的状态下达到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排出装置,其中,
还具备杆端部支撑机构部,该杆端部支撑机构部能够在被所述杆支撑部支撑的所述电线保持杆位于所述电线接收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电线保持杆的延伸方向的所述另一侧端部向所述一侧端部按压。
CN201480070029.5A 2013-12-18 2014-12-03 电线排出装置 Pending CN1058498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1221A JP6107639B2 (ja) 2013-12-18 2013-12-18 電線排出装置
JP2013-261221 2013-12-18
PCT/JP2014/081978 WO2015093292A1 (ja) 2013-12-18 2014-12-03 電線排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9824A true CN105849824A (zh) 2016-08-10

Family

ID=5340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0029.5A Pending CN105849824A (zh) 2013-12-18 2014-12-03 电线排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01178A1 (zh)
EP (1) EP3086329A4 (zh)
JP (1) JP6107639B2 (zh)
KR (1) KR20160085852A (zh)
CN (1) CN105849824A (zh)
TW (1) TWI559337B (zh)
WO (1) WO20150932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2425A (zh) * 2017-08-13 2017-12-19 裴天锋 一种废旧电缆剥皮回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17609A (ja) * 2015-12-24 2017-06-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排出装置
CN109449721B (zh) * 2018-11-05 2019-11-05 大庆市华禹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电动机导线排布装置
KR102105268B1 (ko) * 2019-09-20 2020-04-27 이준열 케이블 라벨 부착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4395A1 (en) * 2001-04-10 2002-10-10 Louis Sorian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quipping plug housings with fitted-out cable ends of a cable
US20060110120A1 (en) * 2004-11-02 2006-05-25 Komax Holding Ag Cable storage device
CN101861630A (zh) * 2007-12-21 2010-10-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切断和压接安装装置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2171772A (zh) * 2008-10-01 2011-08-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连接组件的制造辅助装置和电线连接组件的制造方法
JP2013152856A (ja) * 2012-01-25 2013-08-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保持バー搬送装置
CN103415898A (zh) * 2011-03-08 2013-11-27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线束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2933A (en) * 1992-09-17 1995-05-09 Joel D. Mallett Automatic link forming apparatus
JP3632937B2 (ja) 1996-05-20 2005-03-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製造方法と圧接機及びコネクタ保持竿並びに圧接装置
JP3892919B2 (ja) * 1996-10-03 2007-03-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4327335B2 (ja) * 2000-06-23 2009-09-09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コンタクトアー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試験装置
DE50214847D1 (de) * 2001-10-31 2011-02-17 Komax Holding Ag Handhabungsvorrichtung für Drahtleitung, Einführungsmaschine und Einführungsverfahren mit einer solchen Handhabungsvorrichtung
JP4063127B2 (ja) * 2003-04-10 2008-03-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自動生産システム
JP3982480B2 (ja) 2003-10-31 2007-09-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マルチ圧着装置及び端子供給モジュール
JP2009152105A (ja) * 2007-12-21 2009-07-0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セット揃え装置及びサブアッシーの製造方法
US8113557B2 (en) * 2009-05-19 2012-02-14 Artos Engineering Company Wire gripper jaw drive
JP4985713B2 (ja) * 2009-06-10 2012-07-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保持バー搬送装置及び電線セット製造方法
JP5817576B2 (ja) * 2012-02-09 2015-1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移載装置
CN202805184U (zh) * 2012-09-06 2013-03-20 东莞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机械手取放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4395A1 (en) * 2001-04-10 2002-10-10 Louis Sorian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quipping plug housings with fitted-out cable ends of a cable
US20060110120A1 (en) * 2004-11-02 2006-05-25 Komax Holding Ag Cable storage device
CN101861630A (zh) * 2007-12-21 2010-10-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切断和压接安装装置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2171772A (zh) * 2008-10-01 2011-08-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连接组件的制造辅助装置和电线连接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3415898A (zh) * 2011-03-08 2013-11-27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线束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JP2013152856A (ja) * 2012-01-25 2013-08-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保持バー搬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2425A (zh) * 2017-08-13 2017-12-19 裴天锋 一种废旧电缆剥皮回收装置
CN107492425B (zh) * 2017-08-13 2019-04-19 新昌县管富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电缆剥皮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18793A (ja) 2015-06-25
EP3086329A1 (en) 2016-10-26
TWI559337B (zh) 2016-11-21
US20160301178A1 (en) 2016-10-13
EP3086329A4 (en) 2017-01-04
TW201535422A (zh) 2015-09-16
JP6107639B2 (ja) 2017-04-05
KR20160085852A (ko) 2016-07-18
WO2015093292A1 (ja)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9824A (zh) 电线排出装置
CN105291215B (zh) 竹篾卷加工系统及其加工方法
US8875360B2 (en) Mobile drawing-in unit
CN207558614U (zh) 绕线焊锡机联机设备
CN101924314B (zh) 电线保持杆搬运装置及电线组制造方法
CN102006947B (zh) 杆件馈送装置及其方法
CN101861630A (zh) 切断和压接安装装置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7359493A (zh) 多种端子压接系统及压接方法
BR112013033408B1 (pt)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produção contínua de um suporte de treliça
CN103503083B (zh) 带电线更换机构的电线尺寸调整装置
CN207149857U (zh) 多种端子压接系统
CN108233148A (zh) 多种端子供给装置、方法及复式压接装置
JP3170216B2 (ja) タバコ葉の葉編み装置
CN105849985A (zh) 端子输送装置
EP3533953B1 (en)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artificial he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rtificial hedge with same
KR20090101877A (ko) 와이어 메시 편직기에 구비된 와이어 메시 인장장치
CN104137352B (zh) 端子成型模具装置的更换装置
KR101620712B1 (ko) 철근 공급장치
CN106424474B (zh) 一种全自动化钢丝裁断机构
CN107919196B (zh) 带供给单元和卷带方法
HU189019B (en) Method and production line for producing supporting meshes serving for mine supporting purpose
US11970792B2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reinforcement meshes and a spinning station therefor
CN109128849A (zh) 一种制造s接管的生产线
US20220403561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reinforcement meshes and a spinning station therefor
CN109433971B (zh) 一种网状物编织装置及编织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14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