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5575B - 打印机和打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和打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5575B
CN101905575B CN201010196186.4A CN201010196186A CN101905575B CN 101905575 B CN101905575 B CN 101905575B CN 201010196186 A CN201010196186 A CN 201010196186A CN 101905575 B CN101905575 B CN 101905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equipment
band
targe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61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5575A (zh
Inventor
安井淳一
三轮贵广
铃木雄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375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8020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820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19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05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5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5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5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4Client or server resources management
    • G06F3/1226Discovery of devices having required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93Printer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 computer
    • G06F3/1294Status or feedback related to information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02Interacting with the operator
    • G06K15/007Interacting with the operator only remotely, e.g. at a host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45Managing the interface to the data source, e.g. choosing an interface for data recep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和打印系统。在标签产生系统(LS)中,标签产生设备(100)包括第一目标连接器(105T)和第一主机连接器(205T),标签产生设备(200)包括第二目标连接器(205T),标签产生设备(200)经由安装到第二目标连接器(205T)的通信线缆(9b)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基于它自身的盒传感器(27)的检测结果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并且标签产生设备(100)根据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和它自身的盒传感器(27)的检测结果生成第一条带相关信息,并且经由安装到第一目标连接器(105T)的线缆(9a)向操作终端输出如此生成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

Description

打印机和打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连接到各种目标设备的打印机和打印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过去,打印机被连接到诸如PC的主机设备,并且基于来自主机设备的控制信息执行打印。结果,当操作者希望使用打印机时,操作者需要使用线缆等连接PC和打印机,并且适当地操作PC键盘、鼠标或者其它设备以设定各种打印设置并且提供打印执行指令。对于操作者,特别对于并不完全理解办公自动化设施的例如老人和儿童的那些人而言,这种操作是繁重的。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一种打印机,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实现使得所有人都容易使用(例如参考JP,A,8-142440)。利用现有技术的这种打印机,打印机自身包括主机功能而非上述PC等,从而使得能够独立地执行打印。另外地,该打印机使得能够连接到作为这个主机功能的目标设备(在下文中适当地称为“目标设备”)的图像扫描器或者条形码读取器,并且根据图像扫描器或者条形码读取器的读取结果执行打印操作。
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打印机,已知下述标签产生设备,该标签产生设备通过在从条带卷(roll)进给标签条带时在被卷成卷形的用于标签产生的标签条带(具有不定长度的卷片)上打印想要的字符来产生打印标签。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一种连接网络上的多个这种标签产生设备的标签产生系统(参考JP,A,2007-317157)。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JP,A,8-142440的现有技术中,对于其中利用打印机主机功能和目标设备被连接到打印机的情形,在打印机内预先准备对应于目标设备的接口(图像扫描器接口和条形码读取器接口)。然而,因为难以提供对应于每一个目标设备的所有型号的接口,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已经为其提供对应的接口的可引导的型号和没有为其提供对应的接口的不可引导的型号。不管怎样,操作者不能基于外观分辨可引导和不可引导的目标设备。因此,操作者肯定对于使用USB线缆等将每一个任意目标设备连接到打印机并且一个接一个地测试每一个设备以查看该设备是否可引导感到极其不便。
在另一方面,在于JP,A,2007-317157中描述的现有技术中,多个标签产生设备经由网络而被连接到操作终端。每一个标签产生设备检测它的标签条带类型并且向操作终端输出检测结果。当操作者在操作终端上执行操作以产生具有需要的形式的标签时,操作终端基于每一个上述标签产生设备的标签条带类型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哪一个标签产生设备是适当的。然后,对应于由上述操作者执行的标签产生操作的指令信号经由网络被输入如此识别的上述标签产生设备中。基于上述输入的指令信号,该标签产生设备然后根据上述标签产生操作产生标签。
尽管如此,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适当地使用多个标签产生设备来产生具有操作者期望的形式的标签,该多个标签产生设备和操作终端必须使用LAN线缆或者无线LAN预先连接到网络。然而,利用这种大规模的网络连接构造固定式系统对于操作者而言是极其繁重的。另外,由于通信环境等的影响,网络连接可能引起识别错误或者通信错误,并且对于具有普通技术水平的操作者而言,快速地从这种错误恢复并不是容易的。结果,从使得多个标签产生设备更加易于使用的观点,上述现有技术显示出改进的余地。此外,取决于环境,网络构造本身可能是困难的,并且,在这种情形中,上述现有技术没有特别地对其加以考虑。
因此,如上所述,前述现有技术中的每一个均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负担,降低了操作者方便性。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进操作者方便性的打印机和打印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能够在视觉上一眼识别目标设备是否是可引导的打印机。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不使用网络的简单地并且容易地构造的系统中的多个打印机产生想要的标签的打印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包括:主机通信装置,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用作目标设备的主机发挥作用设备;和目标处理装置,用于当主机通信装置与目标设备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时根据从目标设备获取的目标设备信息执行预定处理。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是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通过主机通信装置与目标设备传输和接收信息,由此用作目标设备的主机侧设备。当主机通信装置与目标设备传输和接收信息时,目标处理装置根据由目标设备侧获取的有关目标设备侧的信息执行预定处理。利用这种布置,用作主机侧设备的打印机确定与目标设备的可连接性,根据确定结果而通知操作者,并且在其中目标设备是不同于主机的另一打印机的情形中,获取该另一打印机的打印相关信息,由此使得能够根据操作者预期的打印形式而使用适当的打印机执行打印。因此,操作者方便性得以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标签产生系统的系统配置图。
图2是示意在设备的打开/关闭盖子打开的情况下的标签产生设备主体内的盒保持器和被安装到此的盒的外观配置的透视图。
图3是示意围绕安装有盒的盒保持器的区域以及盒的图。
图4是示意标签产生设备的功能构造的功能框图。
图5是示意示例性打印标签的外观的顶平面视图和底平面视图。
图6是示意转动90°的截面VI-VI’的截面视图的图。
图7是示意由操作终端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8是示意由标签产生设备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示意步骤SA100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意由标签产生设备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1是示意示例性修改的标签产生系统的系统构造图,其中多个标签产生设备经由通信线缆而彼此串联连接。
图12是示意由操作终端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3是示意由标签产生设备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4是示意由标签产生设备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5是示意由标签产生设备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6是示意示例性修改的标签产生系统的系统构造图,其中标签产生设备彼此执行红外通信。
图17是示意由操作终端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18是示意标签产生设备的功能构造的功能框图。
图19是示意由标签产生设备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20是示意由标签产生设备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21是示意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标签产生设备的打印标签产生系统的系统构造图。
图22是解释目标设备的类型信息的解释图。
图23是概念地示出在EEPROM中存储的类型信息列表的示例的表格。
图24是示意由LED执行的预定形式的照明通知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25是示意标签产生设备的CPU的通知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图26是解释在使用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作为类型信息的示例性修改中的目标设备的类别的表格。
图27是概念地示出目标设备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的表格。
图28是概念地示出在EEPROM中存储的类型信息列表的示例的表格。
图29是示意由LED执行的预定形式的照明通知的示例的解释图表。
图30是示意标签产生设备的CPU的通知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图31是示意标签产生系统的通信接口的详细构造的功能框图。
图32是示意由LED执行的预定形式的照明通知的示例的解释图表。
图33是示意标签产生设备的CPU的通知处理功能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
现在将参考图1描述这个实施例的标签产生系统的构造。
在图1A和图1B中,在本示例中,标签产生系统LS包括能够产生在其上执行想要的打印的打印标签L(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5)的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于操作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操作终端400和包括USB线缆的多条通信线缆9(在该示例中,两条通信线缆9a和9b)。
标签产生设备100包括设备主体101;和作为外部壳体的具有总体矩形形状的外罩101s,其包括上表面部分108、下表面部分(未示出)、前表面部分109、后表面部分110以及左侧和右侧表面部分106和107。
在上表面部分108上设置以使得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或者以可拆离方式)设置的打开/关闭盖子102。
在前表面部分109(参考图1A)上设置条带排放出口104,和可拆离地安装上述通信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在以后描述)的第一主机插槽105H。条带排放出口104排放利用打印形成的标签条带23(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3)。
在后表面部分110上(参考图1B)设置以可拆离方式安装上述通信线缆9的第二连接器9T(在以后描述)的第一目标插槽105T。
标签产生设备200包括设备主体201;和作为外部壳体的具有总体矩形形状的外罩201s,其包括上表面部分208、下表面部分(未示出)、前表面部分209、后表面部分210以及左侧和右侧表面部分206和207。
在上表面部分208上设置以使得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或者以可拆离方式)设置的打开/关闭盖子202。
在前表面部分209(参考图1A)上设置条带排放出口204(类似于上述条带排放出口104),和以可拆离方式安装通信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在以后描述)的第二主机插槽205H(在该实施例中能够被省略)。
在后表面部分210(参考图1B)上设置以可拆离方式安装上述通信线缆9的第二连接器9T(在以后描述)的第二目标插槽205T。
操作终端400是通常可在市场上获得的通用个人计算机,并且包括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件401;操作部件402(参考图1A)例如键盘或者鼠标;和以可拆离方式安装上述通信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的第三主机插槽403H(参考图1B)。
该多条通信线缆9a和9b每一条均包括使得已连接设备用作主机的第一连接器9H(是所谓的串行A插头的USB连接器);使得已连接设备用作目标的第二连接器9T(是所谓的串行B插头的USB连接器);和被置于第一连接器9H和第二连接器9T之间的线缆主体9M(参考在图1A和图1B中的每一个放大视图)。
在该示例中,通信线缆9a被设计为使得第二连接器9T被安装(连接)到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一目标插槽105T,并且第一连接器9H被安装到上述操作终端400的第三主机插槽403H。因此,在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操作终端400之间的功能关系是下述关系,其中标签产生设备100用作目标设备,并且操作终端400用作主机设备。
在该示例中,通信线缆9b被设计为使得第一连接器9H被安装(连接)到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一主机插槽105H,并且第二连接器9T被安装到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第二目标插槽205T。因此,在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标签产生设备200之间的功能关系是下述关系,其中标签产生设备100用作主机设备,并且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作目标设备。
注意,通信线缆9a可以被设计为与操作终端400集成。在这种情形中,通信线缆9a与操作终端400形成集成结构,其中第一连接器9H被省略并且设于其端部处的第二连接器9T能够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一目标插槽105T。相反,通信线缆9a可以被设计为与标签产生设备100集成。在这种情形中,通信线缆9a与标签产生设备100形成集成结构,其中第二连接器9T被省略并且被设于其端部处的第一连接器9H能够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操作终端400的第三主机插槽403H。在任一情形中,通信线缆9a均连接作为主机的操作终端400和作为目标的标签产生设备100。
另外地,通信线缆9b可以被设计为与标签产生设备100集成。在这种情形中,通信线缆9b与标签产生设备100形成集成结构,其中第一连接器9H被省略并且被设于其端部处的第二连接器9T能够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第二目标插槽205T。相反,通信线缆9b可以被设计为与标签产生设备200集成。在这种情形中,通信线缆9b与标签产生设备200形成集成结构,其中第二连接器9T被省略并且被设于其端部处的第一连接器9H能够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设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一主机插槽105H。在任一情形中,通信线缆9b均连接作为主机的标签产生设备100和作为目标的标签产生设备200。
注意,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第二主机插槽205H和由另一个第二标签产生设备提供的第三目标插槽305T可以经由通信线缆9连接从而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作用于该另一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主机设备[参考在以后描述的示例性修改(1-1)]。
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在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打开/关闭盖子102打开时设备主体101内的盒保持器和被安装到此的盒的外观构造。在图2中,已经省略了向上打开的打开/关闭盖子102的示意以避免示意复杂。
在图2中,在标签产生设备100的设备主体101的内部设置盒保持器27、打印头19、进给辊驱动轴30、色带(ribbon)拾取辊驱动轴31和盒传感器37。
盒保持器27被以可拆离方式设有供应盖膜11的盒10(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3)。注意,在该示例中,这个盒保持器27使得能够选择性地安装和移除具有不同类型的盖膜11(或者在以后描述的不同类型的基带;在下文中相同)的多个类型的盒10,所述盖膜11具有例如不同条带宽度、条带厚度或者条带材料。
打印头19在从上述进给辊驱动轴30等进给的盖膜11上执行期望的打印。
进给辊驱动轴30和色带拾取辊驱动轴31向已用色带13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关于这两者,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3)提供进给驱动动力,并且被相协调地可旋转地驱动。
在该示例中,当盒10被安装时,盒传感器37通过检测在安装的盒10上形成的被检测部分24(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3)而间接地检测(在以后详细描述)提供给盒10的盖膜11的类型(条带宽度、条带厚度、条带材料等)。
在另一方面,在该示例中,盒10具有基本形成为长方体的盒子形状,在其一部分上形成有穿过前和后表面的头插入开口39。
现在将参考图3描述围绕安装有盒10的盒保持器27的区域的构造。
在图3中,盒10被以可拆离方式容纳于上述盒保持器27中,盒保持器27是在设备主体101内的凹部。盒10包括围绕其缠绕基带16的基带卷17、作为第一标签条带围绕其缠绕盖膜11的盖膜卷12、被构造为进给用于打印的色带13的色带供应侧卷14(在采用热条带作为打印接收介质的情形中不需要)、被构造为在打印之后重绕色带13的色带拾取辊15、和进给辊18。
基带卷17以下述方式存储上述基带16:它被围绕基带卷轴17a(包括正交于条带纵向方向的轴的卷轴)缠绕。
基带16包括多个层(在该示例中四个层;参考图3中的部分放大视图)的分层结构。即,基带16被设计成具有多个层,所述层包括由用于粘结上述盖膜11的适当的粘结剂制成的粘结剂层16a、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成的条带基层16b、由适当的粘结剂制成的粘结剂层16c、和被从在内侧(图3中的右侧)上缠绕一侧到相对侧(图3中的左侧)分层的分离片16d。
当最终形成的打印标签L将被贴附到诸如预定制品的对象时,分离片16d被剥离,由此使得能够利用粘结剂层16c将打印标签L附着到制品等。
盖膜卷12设有盖膜11,盖膜11在该示例中具有与上述基带16基本相同的宽度,被围绕盖膜卷轴12a(包括正交于条带纵向方向的轴的卷轴)缠绕。
色带供应侧卷14设有被围绕色带供应侧卷轴14a(包括正交于色带13的纵向方向的轴的卷轴)缠绕的色带13。
色带拾取辊15包括色带拾取卷轴15a(包括正交于色带13的纵向方向的轴的卷轴),并且被构造为当被在盒保持器27一侧上的上述色带拾取辊驱动轴31驱动时拾取并且围绕色带拾取卷轴15a缠绕已打印(已使用)的色带13。
进给辊18被构造为通过施加压力而将上述基带16和上述盖膜11贴附到彼此,并且当被在盒保持器27一侧上的上述进给辊驱动轴30驱动时沿着图3中的箭头T的方向进给如此形成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即,也用作压力辊)。
利用进给马达33(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4)的驱动动力协调地可旋转地驱动上述色带拾取辊15和进给辊18,进给马达33是例如设于每一个盒10的外侧上的脉冲马达。这个驱动动力经由齿轮机构(未示出)而被传递到上述色带拾取辊驱动轴31和进给辊驱动轴30。
在与上述进给辊18相对的角部(图3中的右上角部)中在盒10上形成被检测部分24。在该被检测部分24上以指示盒10内的盖膜11的类型(例如条带宽度、条带厚度、条带材料等)的预定图案设置多个开关孔。盒10根据上述盖膜11的类型的差别而被以各种不同的类型提供,并且能够选择性地安装到盒保持器27。
前述盒传感器37(参考图2)检测如上所述根据盒10的类型而不同的开关孔的图案,使得能够检测盒10的类型。在该示例中,盒传感器37如此检测盒10的类型并且间接地检测上述盖膜11的类型。注意盒传感器37可以被构造为直接地检测上述盖膜11的类型。另外地,有时可安装盒10的类型被唯一地限定为单一的特定类型。在这种情形中,盒传感器37不需要如上所述地执行检测盒10的类型的功能,而是可以简单地执行检测盒10被安装到盒保持器27的功能。
在另一方面,盒保持器27包括上述打印头19、上述色带拾取辊驱动轴31、上述进给辊驱动轴30、和辊保持器22。
打印头19包括多个发热元件,并且在从上述盖膜卷12进给的盖膜11的打印区域中执行打印。
当被上述进给辊18驱动时,进给辊驱动轴30进给从安装到盒保持器27的盒10的盖膜卷12进给(供应)的盖膜11和从基带卷17进给的基带16。
辊保持器22被支撑轴29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并且能够经由切换机构而在打印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在这个辊保持器22上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平压辊20和条带压力辊21。当辊保持器22切换到上述打印位置时,平压辊20和条带压力辊21朝着上述打印头19和进给辊18按压。
此外,在盒保持器27上设置邻近于盒10的排放出口(未示出)的刀具28。当按下刀具驱动按钮38(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4)时,这个刀具28操作,从而以预定长度切割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以产生打印标签L。
利用上述构造,一旦盒10被安装到上述盒保持器27,色带拾取辊驱动轴31和进给辊驱动轴30便同时地被进给马达33(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4)的驱动动力以可旋转方式驱动。进给辊18、平压辊20和条带压力辊21根据进给辊驱动轴30的驱动而旋转,由此如上所述地从基带卷17进给基带16并且将基带16供应到进给辊18。在另一方面,盖膜11被从盖膜卷12进给并且利用打印头驱动电路32(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4)而将动力供应到打印头19的多个发热元件。此时,色带13被朝着上述打印头19按压,从而与盖膜11的后表面形成接触。结果,在盖膜11的后表面上的打印区域中执行期望的打印(反射图像打印)。然后,上述基带16和上述打印盖膜11被进给辊18和条带压力辊21贴附到彼此从而形成单一条带,由此形成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标签条带23然后经由上述排放出口而被进给到盒10外部。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然后被刀具28切割以形成在其上执行期望的打印的打印标签L。
现在将参考图4描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功能构造。
在图4中,控制电路40被置于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控制板(未示出)上。控制电路40设有CPU 44,其经由数据总线42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41、ROM46、闪存(EEPROM)47、RAM 48和通信接口(通信I/F)43T和43H。
ROM46存储控制所需要的各种程序,例如打印头驱动控制程序,其被构造为读取在以后描述的打印缓冲器48B的数据并且驱动上述打印头19和在以后描述的进给马达33;和刀具驱动控制程序,其被构造为驱动进给马达33从而在打印完成之后将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进给到切割位置,并且驱动在以后描述的螺线管35以切割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CPU 44基于在ROM 46中存储的这种程序执行各种操作。
RAM 48暂时地存储由CPU44执行的各种操作的结果。这个RAM48设有设备例如文本存储器48A、打印缓冲器48B和存储各种操作数据等的工作存储器48C。文本存储器48A存储打印数据例如文档数据。
通信I/F 43T包括例如USB(通用串行总线)等,并且与主机设备经由上述通信线缆9执行信息通信(例如串行通信)。通信I/F 43H包括例如USB等,并且经由上述通信线缆9与目标设备执行信息通信(例如串行通信)。
输入/输出接口41被连接到用于驱动上述打印头19的打印头驱动电路32、进给马达驱动电路34、螺线管驱动电路36、上述盒传感器37和刀具驱动按钮38。
进给马达驱动电路34驱动进给马达33,由此驱动前述进给辊驱动轴30和色带拾取辊驱动轴31,进给基带16、盖膜11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
螺线管驱动电路36驱动被构造为驱动上述刀具28以执行切割操作的螺线管35。
当由操作者以人工方式操作时,刀具驱动按钮38激活上述刀具28,从而以需要的长度产生打印标签L。
注意除了在前述图1中所示的那些之外,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功能构件与在上述图2到4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以下适当地一起描述如上述具有相同构造的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标签产生设备200。在此情形中,所述设备被适当地称作“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
在其核心处具有图4中所示控制电路40的控制系统中,当经由通信线缆9a和通信I/F 43T从操作终端400将打印数据输入标签产生设备100时(或者当经由通信I/F 43H、通信线缆9b和通信I/F 43T从标签产生设备100将打印数据输入标签产生设备200时),打印数据被连续地存储于文本存储器48A中。然后,存储的打印数据被再一次地读取并且利用控制电路40的转换功能进行预定转换,从而产生点图案数据。这些数据然后被存储于打印缓冲器48B中。打印头19经由打印头驱动电路32驱动并且上述发热元件被选择性地驱动以根据一行的打印点而发射热量,由此打印在打印缓冲器48B中存储的点图案数据。同时,进给马达33经由进给马达驱动电路34控制上述盖膜11等的进给,从而最终产生打印标签L。
现在将参考图5A、图5B和图6描述由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如此产生的打印标签L的示例。
在图5A、图5B和图6中,打印标签L具有五层结构,其中盖膜11被添加到前述图3所示的基带16。即,打印标签L被设计成带有多个层,所述层包括从前表面(图6中的上侧)到相对侧(图6中的下侧)层叠的盖膜11、粘结剂层16a、条带基础层16b、粘结剂层16c和分离片16d。
在盖膜11的后表面上,通过镜像打印而打印对应于由操作者经由操作终端400的操作部分402输入的打印数据的内容的打印字符R(在该示例中字符“Nagoya Taro”)。
随后,将参考图7、图8、图9和图10描述用于执行由操作终端400、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标签产生设备200执行的每一个操作的控制过程。
现在将参考图7描述由操作终端400的控制电路(未示出)执行的控制内容。
在图7中,例如当操作者打开操作终端400的电源时,该流程得以启动(“START(开始)”位置)。
首先,在步骤SS5中,控制电路确定操作者是否已经经由操作部分402输入指示打印标签L的打印内容的打印数据(诸如,例如“Nagoya Taro”)和条带宽度(诸如例如条带宽度“24mm”)。在输入打印数据和条带类型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打印数据和条带类型已被输入,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S10。
在步骤SS10中,控制电路获取由操作者经由操作部分402输入的打印数据和条带类型信息,并且在由操作终端400提供的存储器(未示出)中存储该信息。
随后,在步骤SS15中,控制电路生成描述将在标签产生中使用的条带类型的第一询问(interrogation)信号(包括在上述步骤SS10中获取的条带类型信息,例如“要求的条带宽度:24mm”),并且经由通信线缆9a将第一询问信号输出到标签产生设备100。
然后,在步骤SS20中,控制电路根据在上述步骤SS15中输出的第一询问信号确定是否已经输入在以后描述的图8的步骤SA40或者步骤SA5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以后描述细节)。在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一条带相关信息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一条带相关信息,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S30。
在步骤SS30中,控制电路基于在上述步骤SS20中输入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确定在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盒保持器27的盒10中包含的盖膜11的类型(在下文中被适当地省略并且被称作“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例如,“条带宽度36m”),或者在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盒保持器27的盒10中包含的盖膜11的类型(在下文中被适当地省略并且被称作“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盖膜11的类型”;例如,“条带宽度24mm”或者“盒未被安装”)是否匹配在上述步骤SS10中获取的条带类型。在其中这两者均不匹配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S35。
例如,假定由在上述步骤SS15中生成和输出的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宽度(要求的条带宽度)是24mm,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是36mm,并且盒10未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在这种情形中,与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有关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均不匹配要求的条带宽度,导致上述步骤SS30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
在步骤SS35中,控制电路向显示部分401输出显示信号,并且显示预定的错误显示[例如,“正确的盒未被插入任一标签产生设备中。(将具有24mm条带宽度的盒插入任一标签产生设备中。)”]。随后,流程返回上述步骤SS15,并且重复相同的过程。
在另一方面,在以下情形中,其中在上述步骤SS30中,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或者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匹配在上述步骤SS10中获取的条带类型,作出步骤SS3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S40。
例如,假定在上述步骤SS15中生成和输出的第一询问信号的上述要求的条带宽度是24mm,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是36mm,并且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是24mm。在这种情形中,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匹配要求的条带宽度,导致上述步骤SS3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
在步骤SS40中,控制电路经由通信线缆9a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产生指令信号,该产生指令信号包括在上述步骤SS10中获取的打印数据和基于在上述步骤SS20中输入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确定的有关打印标签L的产生目的地的信息。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现在将参考图8描述由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控制电路40执行的控制内容。
在图8中,例如当操作者打开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电源时,该流程启动(“START(开始)”位置)。
首先,在步骤SA10中,控制电路40向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盒传感器37输出控制信号,使得盒传感器37检测安装到上述盒保持器27的盒10的类型并且在例如RAM 48中存储检测结果(在其中盒10未被安装的情形中,为所述信息)。注意,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可以被不断地输入并且然后基于该时序而被存储于RAM 48中。因此,通过使盒传感器37检测盒10的类型,能够间接地检测提供给盒10的盖膜11的类型。
然后,在步骤SA15中,控制电路40确定是否已经经由通信线缆9a输入在图7的上述步骤SS15中从操作终端400输出的上述第一询问信号。在从操作终端400输入第一询问信号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操作终端400输入第一询问信号,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20。
在步骤SA20中,控制电路40生成指定将在标签产生中使用的条带类型的第二询问信号(包括在上述图7的步骤SS10中获取的有关条带类型的信息,例如“要求的条带宽度:24mm”),并且经由通信线缆9b向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第二询问信号。
随后,在步骤SA25中,控制电路40根据在上述步骤SA20中输出的第二询问信号确定是否经由通信线缆9b输入在以后描述的图10的步骤SB30或者步骤SB4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在以后描述细节)。在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30。
在步骤SA30中,控制电路40确定在上述步骤SA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盖膜11的类型有关的信息),或者第二条带相关信息(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即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盖膜11的类型有关的信息)是否匹配由在上述步骤SA15中输入的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在其中这两者均不匹配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35。
例如,假定在上述步骤SA15中输入的第一询问信号的上述要求的条带宽度是24mm,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是36mm,并且盒10未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在这种情形中,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均不匹配要求的条带宽度,导致上述步骤SA30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
在步骤SA3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A30的确定结果(根据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和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生成相应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第一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不匹配与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有关的盖膜11的任一类型的信息(或者指示不匹配的上述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然后,在步骤SA40中,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线缆9a向操作终端400输出在上述步骤SA35中生成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例如“不匹配。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36mm,并且当前没有盒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在另一方面,在以下情形中,其中在上述步骤SA30中,由在上述步骤SA15中输入的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在上述步骤SA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或者在上述步骤SA25中输入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作出步骤SA3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45。
例如,假定在上述步骤SA15中输入的第一询问信号的上述要求的条带宽度是24mm,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是36mm,并且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是24mm。在这种情形中,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匹配要求的条带宽度,导致上述步骤SA3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
在步骤SA4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A30的确定结果产生相应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第一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的盖膜11的类型之一的信息(或者指示匹配的上述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随后,在步骤SA50中,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线缆9a向操作终端400输出在上述步骤SA45中产生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例如“匹配。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36mm,并且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24mm。”)。
然后,在步骤SA55中,控制电路40根据在上述步骤SA50中输出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确定是否经由通信线缆9a输入在上述图7的步骤SS40中从操作终端400输出的产生指令信号。在从操作终端400输入产生指令信号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操作终端400输入产生指令信号,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将在产生指令信号中包括的打印数据存储在文本存储器48A中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60。
在步骤SA60中,控制电路40基于在上述步骤SA55中输入的产生指令信号中包括的有关上述产生目的地的信息确定打印标签L的产生目的地是否是它自身设备,即,标签产生设备100。如果产生目的地是标签产生设备100,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65。
在步骤SA65中,在上述步骤SA55中存储在文本存储器48A中的打印数据被读取并且进行预定转换,以例如产生对应于将在盖膜11上打印的内容的点图案数据(=打印头驱动数据)。然后,点图案数据被存储于打印缓冲器48B中。
随后,在步骤SA100中,控制电路40执行用于产生在其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的打印标签L的标签产生处理(关于详细过程,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9)。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在另一方面,在下述情形中,其中在上述步骤SA60中打印标签L的产生目的地不是它自身设备,即不是标签产生设备100,作出步骤SA60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70。
在步骤SA70中,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线缆9b向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上述产生指令信号。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现在将参考图9描述上述图8的步骤SA100的详细过程。
首先,在步骤SA110中,控制电路40向进给马达驱动电路34输出控制信号,并且进给马达33驱动进给辊驱动轴30和色带拾取辊驱动轴31。结果,开始从基带卷17进给基带16和从盖膜卷12进给盖膜11,并且开始基带16、盖膜11和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在下文中一起地被简单地称作“基带16等”)的进给。
随后,在步骤SA120中,控制电路40确定基带16等是否已被进给预定距离。这个预定距离是盖膜11的打印区域的顶边缘到达基本与打印头19相对的位置所需要的进给距离(所谓的前空白长度)。可以通过简单地例如使用已知条带传感器(未示出)检测设于基带16上的标记来确定该进给距离。在基带16等已被进给预定距离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基带16等已被进给预定距离,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130。
在步骤SA130中,控制电路40向打印头驱动电路32输出控制信号,使得打印头19开始在盖膜11的打印区域中根据打印头驱动数据进行打印。
然后,在步骤SA140中,控制电路40确定在盖膜11的上述打印区域中的全部打印是否已经完成。在全部打印完成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全部打印已经完成,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150。
在步骤SA150中,控制电路40确定基带16等是否已被进一步进给预定距离(例如整个打印区域经过刀具28预定长度所需要的进给距离;所谓的后空白长度)。此时,可以简单地以与在上述步骤SA120中相同的方式确定这个进给距离。在基带16等已被进给预定距离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基带16等已被进给预定距离,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160。
在步骤SA160中,控制电路40向进给马达驱动电路34输出控制信号,并且停止利用进给马达33驱动进给辊驱动轴30和色带拾取辊驱动轴31,从而停止从基带卷17和盖膜卷12进给基带16和盖膜11以及进给基带16等。
随后,在步骤SA170中,控制电路40确定操作者是否手动操作上述刀具驱动按钮38。在刀具驱动按钮38被手动操作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刀具驱动按钮38被手动操作,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180。
然后,在步骤SA180中,控制电路40向螺线管驱动电路36输出控制信号以驱动螺线管35,使得通过刀具28切割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此时,如上所述,包括上述打印区域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整个标签条带23充分地经过刀具28,并且刀具28的切割形成在其上根据打印头驱动数据执行打印的打印标签L。
随后,在步骤SA190中,控制电路40向被构造为驱动分开地设置的排放辊(未示出)的排放马达(未示出)输出控制信号,并且在上述步骤SA180中形成为标签形状的打印标签L被排放到设备外部。注意在其中打印标签L能够在不使用排放马达的情况下被手动排放到外部的情形中,步骤SA190可以被省略。该过程然后在这里终止。
现在将参考图10描述由标签产生设备200的控制电路40执行的控制内容。
在图10中,例如当操作者打开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电源时,该流程启动(“START(开始)”位置)。
首先,在步骤SB10中,控制电路40向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盒传感器37输出控制信号,使得盒传感器37检测安装到上述盒保持器27的盒10的类型并且例如在RAM 48中存储检测结果(在其中盒10未被安装的情形中,该项信息)。注意,与以上类似,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可以被不断地输入并且然后基于该时序而被存储于RAM 48中。
然后,在步骤SB15中,控制电路40确定是否已经经由通信线缆9b输入在上述图8的步骤SA2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的第二询问信号。在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二询问信号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二询问信号,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B20。
在步骤SB20中,控制电路40确定在上述步骤SB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盖膜11的类型有关的信息)是否匹配由在上述步骤SB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在其中检测结果不匹配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B25。
假定例如在上述步骤SB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的上述要求的条带宽度是24mm,并且盒10未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在这种情形中,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不匹配要求的条带宽度,导致上述步骤SB20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
在步骤SB2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B20的确定结果(根据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产生相应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不匹配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或者指示不匹配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随后,在步骤SB30中,在上述步骤SB25中产生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例如“不匹配。当前没有安装盒。”)被经由通信线缆9b输出到标签产生设备100。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在另一方面,在以下情形中,其中在上述步骤SB20中,由在上述步骤SB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在上述步骤SB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作出步骤SB2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B35。
例如假定在上述步骤SB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的上述要求的条带宽度是24mm,并且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是24mm。在这种情形中,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条带宽度匹配要求的条带宽度,导致上述步骤SB2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
在步骤SB3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B20的确定结果产生相应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或者指示匹配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然后,在步骤SB40中,在上述步骤SB35中产生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例如“匹配。当前条带宽度是24mm。”)经由通信线缆9b被输出到标签产生设备100。
随后,在步骤SB45中,控制电路40根据在上述步骤SB40中输出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确定是否经由通信线缆9b输入在上述图8的步骤SA7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的产生指令信号。在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产生指令信号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产生指令信号,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将在产生指令信号中包括的打印数据存储在文本存储器48A中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B50。
在步骤SB50中,在上述步骤SB45中存储在文本存储器48A中的打印数据被读取并且进行预定转换,例如以产生对应于将在盖膜11上打印的内容的点图案数据(=打印头驱动数据)。然后,点图案数据被存储于打印缓冲器48B中。
然后,在步骤SB100中,控制电路40执行用于产生已在其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的打印标签L的标签产生处理(关于详细过程,参考前述图9)。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在如此描述的该实施例的标签产生系统LS中,通信线缆9a的第一连接器9H被安装到操作终端400的第三主机插槽403H,并且通信线缆9a的第二连接器9T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一目标插槽105T。利用这种布置,操作终端400用作主机设备,并且标签产生设备100用作目标设备。此外,通信线缆9b的第一连接器9H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一主机插槽105H,并且通信线缆9b的第二连接器9T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第二目标插槽205T。利用这种布置,标签产生设备100用作主机设备,并且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作目标设备。
此时,在标签产生设备100中,当盒10被安装到盒保持器27时,利用盒传感器37检测设于安装的盒10中的盖膜11的类型,并且生成对应于检测结果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此外,类似于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情形,在标签产生设备200中也是一样,当盒10被安装到盒保持器27时,利用盒传感器37检测设于安装的盒10中的盖膜11的类型。然后,根据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生成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并且如此生成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经由通信线缆9b被输出到标签产生设备100(参考图10的步骤SB30和步骤SB40)。
然后,在标签产生设备100中,基于盒传感器37的前述检测结果(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盖膜11的类型有关的信息)和从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盖膜11类型有关的信息)生成第一条带相关信息(参考图8中的步骤SA35和步骤SA45)。然后,如此生成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经由通信线缆9a被输出到操作终端400(参考图8中的步骤SA40和步骤SA50)。
利用经由通信线缆9a和9b按照操作终端400、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标签产生设备200的次序连接的两个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操作终端400能够聚集(aggregate)与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利用朝向操作终端400侧定向的这种顺序聚集方法,操作终端400只是需要仅仅识别最靠近操作终端400布置并且被与操作终端400直接地连接的标签产生设备100。即,操作终端400并不需要单独地识别其它标签产生设备(在该示例中单个标签产生设备200),并且例如能够简单地在显示部分401上仅仅显示标签产生设备100。然后,操作终端400只是需要仅仅获取从标签产生设备100传输的信息并且不直接地从另一标签产生设备200获取信息。然后,仅仅基于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获取的信息,操作终端400能够识别是否上述盖膜11的任一条带类型是否适用于操作者想要的标签产生。
结果,在其中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适当的情形中,该盖膜11能够被用于执行标签产生(参考图8的步骤SA100)。在其中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适当的情形中,该盖膜11能够被用于执行标签产生(参考图10的步骤SB100)。此外,在其中盖膜11均不适当的情形中,能够可靠地使得操作者了解这个事实(参考图7的步骤SS35)。此时,由于上述聚集方法,操作者不需要分开地了解或者使用操作终端400单独地选择或者操作该多个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此外,操作者并不需要了解连接的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的数目(在此情形中两个)。即,操作者只是需要仅仅在出现于操作终端400的显示部分401上的一个标签产生设备100上执行诸如标签产生指令的操作。例如,即便包括匹配操作者所期望的形式的盖膜11的盒10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操作者也简单地在显示于显示部分401上的一个标签产生设备100上执行操作。如上所述,所执行的操作在标签产生设备200上以对应于操作者的意愿的形式自动地产生打印标签L。
作为以上的结果,当操作者希望适当地使用两个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来产生具有预期形式的标签时,操作者能够通过简单地经由通信线缆9a和9b的简单连接连接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而产生想要的打印标签L。这使得能够简单地并且容易地构造系统而不使用采用LAN线缆或者无线LAN的网络,使得也能够支持具有复杂构造的网络的环境。另外地,因为并不存在在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由于通信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故障例如识别错误或者通信错误,所以即使具有普通技术水平的操作者也能够容易地操作该系统。
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能够减轻操作者的工作负担并且不要求操作者具有当在网络系统情况下工作时需要的增加的技术水平。结果,操作者方便性得以改进。
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标签产生设备100包括在外罩101s的前表面部分109上的第一主机插槽105H(参考图1A)。利用如此设于前表面部分109上的主机插槽105H,能够在前表面上简单地并且清楚地执行连接从而标签产生设备100用作主机设备并且另一设备(在该示例中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作目标设备。
此外,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标签产生设备100包括在外罩101s的后表面部分110上的第一目标插槽105T,并且标签产生设备200包括在外罩201s的后表面部分210上的第二目标插槽205T(参考图1B)。利用如此设于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后表面部分110上的目标插槽105T,能够以不引起注意的方式在设备后侧执行使得标签产生设备100用作另一设备(在该示例中操作终端400)的目标设备的连接。特别地,在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情形中,使得标签产生设备100用作主机设备并且另一设备(在该示例中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作目标设备的连接如上所述被设于前表面部分109上,从而清楚地区分两个连接位置(目标设备的连接位置和主机设备的连接位置)。此外,利用如此设于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后表面部分210上的目标插槽205T,能够以不引起注意的方式在设备后侧上执行使得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作另一设备(在该示例中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目标设备的连接。
注意除了以上实施例之外,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关于这种修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1-1)当经由通信线缆串联连接多个标签产生设备时
虽然已经结合其中提供两个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的示意性情景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可以提供并且经由线缆9串联连接三个或者更多标签产生设备。
现在将参考图11描述这个示例性修改的标签产生系统的配置。
在图11A和图11B中,这个示例性修改的标签产生系统LS包括标签产生设备100、标签产生设备200、标签产生设备300、操作终端400和多条通信线缆9(在该示例中三条通信线缆9a、9b和9c)。
标签产生设备100、标签产生设备200、操作终端400和通信线缆9a和9b的构造与在前述图1A和图1B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标签产生设备300包括设备主体301;和作为外部壳体的具有总体矩形形状的外罩301s,其包括上表面部分308、下表面部分(未示出)、前表面部分309、后表面部分310以及左侧和右侧表面部分306和307。
在上表面部分308上设置以使得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或者以可拆离方式)设置的打开/关闭盖子302。
在前表面部分309上(参考图11A)设置条带排放出口304(类似于前述条带排放出口104),和以可拆离方式安装通信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的第四主机插槽305H。
在后表面部分310上(参考图11B)设置以可拆离方式安装上述通信线缆9的第二连接器9T的第三目标插槽305T。
通信线缆9c具有与上述通信线缆9a和9b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制品),并且包括上述第一连接器9H、上述第二连接器9T和上述线缆主体9M(参考图11A和图11B中的每一个放大视图)。在该示例中,通信线缆9c被设计为使得第一连接器9H被安装到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第二主机插槽205H,并且第二连接器9T被安装到上述标签产生设备300的第三目标插槽305T。因此,在标签产生设备200和标签产生设备300之间的功能关系是这样一种关系,其中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作主机设备,并且标签产生设备300用作目标设备。
所有的其它构件与上述实施例的标签产生系统LS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注意除了上述图11所示的那些之外,标签产生设备300的功能构件与标签产生设备200的那些相同(参考前述图2至图4),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还注意另一第二标签产生设备可以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300并且另一第二标签产生设备可以经由通信线缆9而被串联连接到该另一第二标签产生设备,从而设备被如下地串联连接:操作终端400→标签产生设备100→标签产生设备200→标签产生设备300→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第二标签产生设备→…
在下面,将参考图12、图13、图14和图15描述用于执行由该示例性修改的操作终端400、标签产生设备100、标签产生设备200和标签产生设备300执行的每一个操作的控制过程。
现在将参考图12描述由这个示例性修改的操作终端400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7中的那些相同的步骤,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在图12中,与前述图7的差别如下:步骤SS20和步骤SS30被步骤SS20’和步骤SS30’替代。
即,步骤SS5到步骤SS 15与在前述图7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在控制电路确定操作者是否已经输入打印数据和条带类型、获取已输入的打印数据和条带类型信息并且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上述第一询问信号之后,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S20的步骤SS20’。
然后,在步骤SS20’中,控制电路根据在前述步骤SS15中输出的第一询问信号确定是否经由通信线缆9a输入在以后描述的图13的步骤SA40’或者步骤SA5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在以后描述细节)。在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一条带相关信息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一条带相关信息,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S30的步骤SS30’。
在步骤SS30’中,控制电路确定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或者提供给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300的盒保持器27的盒10的盖膜11的类型(在下文中被适当地省略并且被称作“与标签产生设备3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例如“条带宽度18mm”)是否匹配在前述步骤SS10中获取的条带类型。如果不存在类型匹配,则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S35。如果类型之一匹配,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S40。
步骤SS35和步骤SS40与在前述图7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现在将参考图13描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由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控制电路40执行的控制内容。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8中的那些相同的步骤,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在图13中,与前述图8的不同如下:步骤SS25到步骤SS50被步骤SA25’到步骤SA50’替代。
即,步骤SA10到步骤SA20与在前述图8中的那些相同的。在步骤SA20中,在向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第二询问信号之后,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25提供的步骤SA25’。
在步骤SA25’中,控制电路40根据在上述步骤SA20中输出的第二询问信号确定是否经由通信线缆9b输入在以后描述的图14的步骤SB30’或者步骤SB4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在以后描述细节)。在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30的步骤SA30’。
在步骤SA30’中,控制电路40确定在前述步骤SA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盖膜11的类型有关的信息),或者在上述步骤SA25’中输入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标签产生设备200和300的盒传感器37中的每一个的检测结果,即,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200和300的每一个盖膜11的类型有关的信息)是否匹配由在前述步骤SA15中输入的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如果不存在类型匹配,则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35的步骤SA35’。
在步骤SA3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A30’的确定结果(根据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和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产生相应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第一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不匹配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200和300的盖膜11的任何类型的信息(或者指示不匹配的上述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然后,在替代步骤SA40的步骤SA40’中,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线缆9a向操作终端400输出在上述步骤SA35’中产生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例如“不匹配。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36mm,盒当前未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并且标签产生设备3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18mm。”)。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在另一方面,在以下情形中,其中在上述步骤SA30’中,由在前述步骤SA15中输入的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在前述步骤SA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或者在上述步骤SA25’中输入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作出步骤SA3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45的步骤SA45’。
在步骤SA4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A30’的确定结果产生相应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第一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200和300的盖膜11的类型之一的信息(或者指示匹配的上述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随后,在替代步骤SA50的步骤SA50’中,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线缆9a向操作终端400输出在上述步骤SA45’中产生的第一条带相关信息(例如“匹配。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36mm,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24,并且标签产生设备3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18mm。”)。
随后的步骤SA55到步骤SA70和步骤SA100与在前述图8中的那些相同的,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现在将参考图14描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由标签产生设备200的控制电路40执行的控制内容。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0中的那些相同的过程,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在图14中,与前述图10的差别如下:替代步骤SB20到步骤SB40提供步骤SB20’到步骤SB40’,步骤SB17和步骤SB19被新设于步骤SB15和替代步骤SB20提供的步骤SB20’之间,步骤SB47被新设于步骤SB45和步骤SB50之间,并且新设步骤SB55。
即,步骤SB10和步骤SB15与在前述图10中的那些相同。在步骤SB15中,在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二询问信号之后,流程前进到新设的步骤SB17。
在步骤SB17中,控制电路40生成上述第二询问信号,并且经由通信线缆9c向标签产生设备300输出如此生成的第二询问信号。
然后,在新设步骤SB19中,控制电路40根据在上述步骤SB17中输出的第二询问信号确定是否经由通信线缆9c输入在以后描述的图15的步骤SC30或者步骤SC4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300输出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在以后描述细节)。在从标签产生设备300输入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300输入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B20的步骤SB20’。
在步骤SB20’中,控制电路40确定在前述步骤SB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盖膜11的类型有关的信息),或者第二条带相关信息(标签产生设备3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即,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300的盖膜11的类型有关的信息)是否匹配由在上述步骤SB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如果两种类型都不匹配,则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B25的步骤SB25’。
在步骤SB2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B20’的确定结果(根据从标签产生设备300输入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和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产生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该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在上述步骤SB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不匹配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和300的盖膜11的任一类型的信息(或者指示不匹配的上述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随后,在替代步骤SB30的步骤SB30’中,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线缆9b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在上述步骤SB25’中产生的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例如“无匹配。盒当前未被安装于标签产生设备200中,并且标签产生设备3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18mm。”)。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在另一方面,在下述情形中,其中由在上述步骤SB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在前述步骤SB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或者在上述步骤SB19中输入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作出步骤SB2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B35的步骤SB35’。
在步骤SB3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B20’的确定结果产生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该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在上述步骤SB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和300的盖膜11的类型之一的信息(或者指示匹配的上述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然后,在替代步骤SB40的步骤SB40’中,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线缆9b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在上述步骤SB35’中产生的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例如“匹配。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24mm,并且标签产生设备3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18mm。”)。
随后的步骤SB45与前述图10中的相同并且,在控制电路40确定是否输入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的产生指令信号和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产生指令信号之后,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新设步骤SB47。
在步骤SB47中,控制电路40基于有关在上述步骤SB45中输入的产生指令信号中包括的上述产生目的地的信息确定打印标签L的产生目的地是否是它自身的设备,即,标签产生设备200。如果产生目的地是标签产生设备200,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B50。
步骤SB50和步骤SB100与在前述图10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在另一方面,在其中在上述步骤SB47中打印标签L的产生目的地不是标签产生设备200的情形中,作出步骤SB47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新设步骤SB55。
在步骤SB55中,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线缆9c向标签产生设备300输出上述产生指令信号。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现在将参考图15描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由标签产生设备300的控制电路40执行的控制内容。
在图15中,例如当操作者打开标签产生设备300的电源时,该流程启动(“START(开始)”位置)。
首先,在步骤SC10中,控制电路40向标签产生设备300的盒传感器37输出控制信号,使得盒传感器37检测安装到上述盒保持器27的盒10的类型并且例如在RAM 48中存储检测结果(在其中盒10未被安装的情形中,该项信息)。注意,类似于以上,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可以被不断地输入并且然后基于这个时序而被存储于RAM 48中。
然后,在步骤SC15中,控制电路40确定是否经由通信线缆9c输入在上述图14的步骤SB17中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的第二询问信号。在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第二询问信号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第二询问信号,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C20。
在步骤SC20中,控制电路40确定在上述步骤SC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300的盖膜11的类型有关的信息)是否匹配由在上述步骤8C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在其中这两者不匹配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C25。
在步骤SC2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C20的确定结果(根据标签产生设备3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产生相应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不匹配与标签产生设备3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或者指示不匹配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随后,在步骤SC30中,经由通信线缆9c向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在上述步骤SC25中产生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例如“不匹配。当前条带宽度是18mm。”)。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在另一方面,在以下情形中,其中在上述步骤SC20中,由在上述步骤8C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在上述步骤SC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作出步骤SC2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C35。
在步骤SC3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C20的确定结果产生相应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与标签产生设备3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或者指示匹配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然后,在步骤SC40中,经由通信线缆9c向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在上述步骤SC35中产生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例如“匹配。当前条带宽度是24mm。”)。
随后,在步骤SC45中,控制电路40根据在上述步骤SC40中输出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确定是否经由通信线缆9c输入在上述图14的步骤SB55中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的产生指令信号。在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产生指令信号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产生指令信号,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将在产生指令信号中包括的打印数据存储在文本存储器48A中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C50。
在步骤SC50中,在上述步骤SC45中存储在文本存储器48A中的打印数据被读取并且例如进行预定转换,以产生对应于将在盖膜11上打印的内容的点图案数据(=打印头驱动数据)。然后,点图案数据被存储在打印缓冲器48B中。
然后,在步骤SC100中,控制电路40执行用于产生在其上执行所期望的打印的打印标签L的标签产生处理(关于详细过程,参考前述图9)。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注意也可以经由通信线缆9进一步将新的第二标签产生设备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300。在这种情形中,标签产生设备300根据从新的第二标签产生设备输出并且经由通信线缆9输入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和它自身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生成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然后,经由上述线缆9c向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如此生成的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
如上所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的标签产生系统LS中,两个标签产生设备200和300经由通信线缆9c串联连接。为了将两个标签产生设备200和300相互连接,通信线缆9c的第一连接器9H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第二主机插槽205H,并且通信线缆9c的第二连接器9T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第三目标插槽305T。利用这种布置,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作主机设备,并且标签产生设备300用作目标设备。结果,能够可靠地实现其中按照操作终端400、标签产生设备100、标签产生设备200和标签产生设备300的次序经由通信线缆9串联连接标签产生设备100和两个标签产生设备200和300的系统构造。
在如上所述的情形中,经由通信线缆9c向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对应于标签产生设备3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参考图15的步骤SC30和步骤SC40)。在标签产生设备200中,基于如此输入的上述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对应于标签产生设备3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和它自身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产生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并且将其输出到标签产生设备100(参考图14的步骤SB40’和步骤SB30’)。因此,经由通信线缆9c按照标签产生设备200和标签产生设备300的次序连接的多个标签产生设备200和300最终经由标签产生设备100而被连接到操作终端400(对于其中经由通信线缆9将多个第二标签产生设备新串联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300的情形同样如此)。
结果,根据这个示例性修改实现了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的优点。即,通过使用如上所述朝向操作终端400定向的相继聚集方法,操作终端400仅仅需要识别标签产生设备100而非其它各个标签产生设备(在该示例中两个标签产生设备200和300)。此外,操作终端400仅仅需要获取从标签产生设备100传输的信息而不从其它标签产生设备200和300直接地获取信息。此外,操作者并不需要单独地了解使用操作终端400选择或者操作多个标签产生设备100、200和300,或者了解标签产生设备100、200和300的数目,而是可以只是仅仅使用出现于操作终端400的显示部分401上的单个标签产生设备100执行例如标签产生指令操作的操作。类似于以上,例如,即便包括匹配操作者所期望的形式的盖膜11的盒10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或者标签产生设备300,操作者也只是在显示于显示部分401上的一个标签产生设备100上执行操作。所执行的操作如上所述在标签产生设备200或者标签产生设备300上自动地产生对应于操作者的意愿的形式的打印标签L。
因此,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当操作者希望适当地使用三个标签产生设备100、200和300来产生具有预期形式的标签时,操作者能够通过只是经由通信线缆9a、9b和9c的简单连接来连接标签产生设备100、200和300而产生所期望的打印标签L。这使得能够在不使用采用LAN线缆或者无线LAN的网络的情况下简单地并且容易地构造系统,使得也能够支持具有复杂地构造的网络的环境。
此外,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设备100,标签产生设备200在外罩201s的前表面部分209上包括第二主机插槽205H,使得能够在前表面上简单地并且清楚地执行连接从而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作主机设备并且另一设备(在该示例中标签产生设备300)用作目标设备。
(1-2)当标签产生设备相互间执行红外通信时
虽然在以上经由通信线缆9在第一标签产生设备和第二标签产生设备之间传输和接收信息,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可以通过红外通信在第一标签产生设备和第二标签产生设备之间传输和接收信息。
现在将参考图16描述这个示例性修改的标签产生系统的构造。
在图16A和图16B中,这个示例性修改的标签产生系统LS’包括能够产生在其上打印所期望的打印的打印标签L(参考图5)的一个标签产生设备100’和至少一个(在该示例中,一个)标签产生设备200’;用于操作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操作终端400和通信线缆9a。
操作终端400和通信线缆9a的构造与在前述图1A和图1B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标签产生设备100’包括设备主体101’;和作为外部壳体的具有总体矩形形状的外罩101s’,其包括上表面部分108’、下表面部分(未示出)、前表面部分109’、后表面部分109’以及左侧和右侧表面部分112和113。
在上表面部分108’上设置以使得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或者以可拆离方式)设置的打开/关闭盖子102’。
在前表面部分109’上(参考图16A)设置条带排放出口104’。条带排放出口104’排放已产生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参考图3)。
在后表面部分110’上(参考图16B)设置以可拆离方式安装上述通信线缆9a的第二连接器9T的第四目标插槽105T’。
在左侧表面部分112上(参考图16B)设置第一红外通信部分111H,其被构造为通过红外通信与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在以后描述)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用于发挥作为主机设备的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功能。
标签产生设备200’包括设备主体201’;和作为外部壳体的具有总体矩形形状的外罩201s’,其包括上表面部分208’、下表面部分(未示出)、前表面部分209’、后表面部分210’以及左侧和右侧表面部分212和213。
在上表面部分208’上设置以使得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或者以可拆离方式)设置的打开/关闭盖子202’。
在前表面部分209’上(参考图16A)设置条带排放出口204’(类似于上述条带排放出口104’)。
在后表面部分210’上(参考图16B)设置以可拆离方式安装通信线缆9的第二连接器9T的第五目标插槽205T’(可以被省略)。
在右侧表面部分213上(参考图16A)设置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其被构造为通过红外通信与上述红外通信部分111H(或者另一标签产生设备200’)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用于发挥作为目标设备的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或者另一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功能。
在该示例中,通信线缆9a被设计为使得第二连接器9T被安装到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四目标插槽105T’,并且第一连接器9H被安装到前述操作终端400的第三主机插槽403H。因此,在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操作终端400之间的功能关系是这样一种关系,其中标签产生设备100’用作目标设备,并且操作终端400用作主机设备。
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其它构件与在前述图2和图3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另外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其它构件与在前述图2和图3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现在将参考图17描述这个示例性修改的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功能构造。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于图4中的部分的部分,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在图17中,与前述图4的差别如下:上述第一红外通信部分111H被连接到前述输入/输出接口41,并且前述通信I/F43H被省略。所有其它功能配置与前述图4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功能构造与上述图17中的相同,其中被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41的“第一红外通信部分111H”由“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替代(注意通信I/F 43T可以被省略),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在以下,将参考图18、图19和图20描述用于执行由操作终端400、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标签产生设备200’执行的每一个操作的控制过程。
现在将参考图18描述由这个示例性修改的操作终端400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7中的那些相同的过程,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在图18中,与前述图7的差别如下:步骤SS15、步骤SS20、步骤SS30和步骤SS40被步骤SS15’、步骤SS20”、步骤SS30”和步骤SS40’替代。
即,步骤SS5和步骤S10与在前述图7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在控制电路确定操作者是否已经输入打印数据和条带类型并且一旦该项信息已被输入便获取打印数据和条带类型之后,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S15的步骤SS15’。
在步骤SS15’中,控制电路产生前述第一询问信号,并且经由通信线缆9a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如此生成的第一询问信号。
然后,在替代步骤SS20的步骤SS20”中,控制电路根据在上述步骤SS15’中输出的第一询问信号确定是否经由通信线缆9a输入在以后描述的图19的步骤SA40”或者步骤SA5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的第三条带相关信息(在以后描述细节)。在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三条带相关信息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三条带相关信息,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S30的步骤SS30”。
在步骤SS30”中,控制电路基于在上述步骤SS20”中输入的第三条带相关信息确定在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盒保持器27的盒10中包含的盖膜11的类型(在下文中被适当地省略并且被称作“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例如,“条带宽度36mm”)或者在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盒保持器27的盒10中包含的盖膜11的类型(在下文中被适当地省略并且被称作“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例如,“条带宽度24mm”或者“盒未被安装”)是否匹配在前述步骤SS10中获取的条带类型。在其中这两者均不匹配的情形中,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S35。
步骤SS35与前述图7中的相同,并且显示预定的错误显示。随后,流程返回上述步骤SS15’,并且重复相同的过程。
在另一方面,在以下情形中,其中在上述步骤SS30”中,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或者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匹配在前述步骤SS10中获取的条带类型,作出步骤SS3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S40的步骤SS40’。
在步骤SS40’中,控制电路经由通信线缆9a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基于在前述步骤SS10中获取的打印数据和在上述步骤SS20”中输入的第三条带相关信息的前述产生指令信号。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现在将参考图19描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由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控制电路40执行的控制内容。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8中的那些相同的步骤,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在图19中,与前述图8的差别如下:步骤SA15、步骤SA20、步骤SA25到步骤SA50、步骤SA60和步骤S70被步骤SA15’、步骤SA20’、步骤SA25”到步骤SA50”、步骤SA60’和步骤SA70’替代。
即,步骤SA10与前述图8中的相同并且在检测盒10的类型之后,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15的步骤SA15’。
在步骤SA15’中,控制电路40确定是否经由通信线缆9a输入在上述图18的步骤SS15’中从操作终端400输出的上述第一询问信号。在从操作终端400输入第一询问信号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操作终端400输入第一询问信号,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20的步骤SA20’。
在步骤SA20’中,控制电路40通过红外产生前述第二询问信号,并且经由上述第一红外通信部分111H通过红外通信向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如此生成的信号。
随后,在替代步骤SA25的步骤SS25”中,控制电路40根据在上述步骤SA20’中输出的第二询问信号确定是否经由上述第一红外通信部分111H通过红外通信输入在以后描述的图20的步骤SB30”或者步骤SB4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的第四条带相关信息(在以后描述细节)。在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第四条带相关信息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入第四条带相关信息,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30的步骤SA30”。
在步骤SB30”中,控制电路40确定在前述步骤SA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包括关于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或者第四条带相关信息(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即,包括关于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是否匹配由在上述步骤SA15’中输入的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如果两种类型都不匹配,则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35的步骤SA35”。
在步骤SA3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A30”的确定结果(根据第四条带相关信息和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产生相应的第三条带相关信息。第三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不匹配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的盖膜11的任一类型的信息(或者指示不匹配的上述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然后,在替代步骤SA40的步骤SA40”中,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线缆9a向操作终端400输出在上述步骤SA35”中产生的第三条带相关信息(例如“不匹配。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36mm,并且盒当前未被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200’。”)。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在另一方面,在其中由在上述步骤SA15’中输入的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在前述步骤SA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或者在上述步骤SA25”中输入的第四条带相关信息的情形中,作出步骤SA3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45的步骤SA45”。
在步骤SA4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A30”的确定结果生成相应的第三条带相关信息。第三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一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与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之一的信息(或者指示匹配的上述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随后,在替代步骤SA50的步骤SA50”中,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线缆9a向操作终端400输出在上述步骤SA45”中生成的第三条带相关信息(例如“匹配。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36mm,并且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当前条带宽度是24mm。”)。
随后的步骤SA55与前述图8中的相同,并且,在控制电路40根据在上述步骤SA50”中输出的第三条带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已经输入从操作终端400输出的产生指令信号并且输入产生指令信号之后,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60的步骤SA60’。
在步骤SA60’中,控制电路40基于在上述步骤SA55中输入的产生指令信号中包括的上述产生目的地的信息确定打印标签L的产生目的地是否是它自身的设备,即,标签产生设备100’。如果产生目的地是标签产生设备100’,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A65。
步骤SA65和步骤SA100与在前述图8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在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A60’中,在其中打印标签L的产生目的地不是它自身的设备即不是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情形中,作出步骤SA60’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A70的步骤SA70’。
在步骤SA70’中,控制电路40经由上述第一红外通信部分111H通过红外通信向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上述产生指令信号。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现在将参考图20描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由标签产生设备200’的控制电路40执行的控制内容。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0中的那些相同的步骤,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在图20中,与前述图10的差别如下:步骤SB15、步骤SB20到步骤SB40、和步骤SB45被步骤SB15’、步骤SB20”到步骤SB40”和步骤SB45’替代。
即,步骤SB10与前述图10中的相同,并且,在检测盒10的类型之后,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B15的步骤SB15’。
在步骤SB15’中,控制电路40确定是否已经经由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通过红外通信输入基于在上述图19的步骤SB2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的红外的第二询问信号。在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二询问信号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第二询问信号,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B20的步骤SB20”。
在步骤SB20”中,控制电路40确定在前述步骤SB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包括关于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是否匹配由在上述步骤SB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如果这两者不匹配,则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B25的步骤SB25”。
在步骤SB2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B20”的确定结果(根据标签产生设备200’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生成相应的第四条带相关信息。第四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不匹配与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或者指示不匹配的上述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随后,在替代步骤SB30的步骤SB30”中,控制电路40将在上述步骤SB25”中生成的第四条带相关信息(例如“无匹配。当前盒未被安装。”)转换成对应于红外通信的形式并且然后经由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通过红外通信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经转换的信息。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在另一方面,在以下情形中,其中在上述步骤SB20”中,由在上述步骤SB15’中输入的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在前述步骤SB10中获取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作出步骤SB2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B35的步骤SB35”。
在步骤SB35”中,控制电路40根据上述步骤SB20”的确定结果生成相应的第四条带相关信息。第四条带相关信息包括指示由上述第二询问信号指定的条带类型匹配与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或者指示匹配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
然后,在替代步骤SB40的步骤SB40”中,控制电路40将在上述步骤SB35”中生成的第四条带相关信息(例如“匹配。当前条带宽度是24mm。”)转换成对应于红外通信的形式,并且经由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通过红外通信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如此转换的信息。
随后,在替代步骤SB45的步骤SB45’中,控制电路40根据在上述步骤SB40”中输出的第四条带相关信息确定是否已经经由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通过红外通信输入基于在上述图19的步骤SA70’中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的红外的产生指令信号。在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产生指令信号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控制电路40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从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产生指令信号,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将在产生指令信号中包括的打印数据存储在文本存储器48A中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B50。
随后的步骤SB50和步骤SB100与在前述图10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因此,如上所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的标签产生系统LS’中,操作终端400和标签产生设备100’通过通信线缆9a连接,并且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标签产生设备200’通过红外通信连接。在标签产生设备200’中,如上所述基于它自身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2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生成第四条带相关信息。然后,经由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通过红外通信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第四条带相关信息(参考图20的步骤SB30”和步骤SB40”)。在标签产生设备100’中,经由第一红外通信部分111H通过红外通信输出从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输出的第四条带相关信息。然后,根据第四条带相关信息和它自身的盒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包括与标签产生设备100’有关的盖膜11的类型的信息)生成第三条带相关信息,并且经由通信线缆9a向操作终端400输出第三条带相关信息(参考图19的步骤SA40”和步骤SA50”)。
利用经由通信线缆9a和红外通信按照操作终端400、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标签产生设备200’的次序连接的多个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操作终端400能够(最终)聚集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的盖膜11的类型。利用这种布置,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和示例性修改(1),当操作者希望适当地使用多个(在上述示例中两个)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来产生预期标签时,操作者能够通过只是仅仅连接需要经由简单线缆连接和红外通信连接而被连接的所需要的多个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而执行所期望的标签产生。
这个示例性修改也能够提供与上述实施例和示例性修改(1)的那些类似的优点。此外,利用通过红外通信执行的在标签产生设备100和200之间的通信,不再需要使用通信线缆连接设备的工作。结果,操作者方便性得以进一步改进。
此外,此时,标签产生设备100’在外罩101s’的左侧表面部分112上包括第一红外通信部分111H,并且标签产生设备200’在外罩201s’的右侧表面部分213上包括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利用这种布置,如在图16中所示,能够对准通过红外通信在彼此之间传输和接收信息的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标签产生设备200’的前后定向并且并排地布置设备(即,对准两个标签产生设备从而它们面向前)。
注意,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上述标签产生设备200’可以经由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与另一标签产生设备执行红外通信。在此情形中,标签产生设备200’在上述图20的步骤SB30”和步骤SB40”中经由第二红外通信部分211T向另一第四标签产生设备输出上述第四条带相关信息。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当标签产生设备100被用作带有USB主机功能的打印机时,上述标签产生设备100具有确定与已连接的目标设备的连接是否适当的功能。
现在将参考图21描述包括根据这个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打印标签产生系统LS”的系统构造。
在图1中,打印标签产生设备LS”包括被连接到包括USB线缆的上述通信线缆9(在下文中被称作USB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在以后描述)的标签产生设备100,和能够被连接到上述USB线缆9的第二连接器9T(在以后描述)的目标设备500(在该示例中条形码读取器;在下文中被适当地称作“条形码读取器500”)。
标签产生设备100包括作为设备主体101的外部壳体的具有总体矩形形状的外罩101s,和以使得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或者以能够被拆离的方式)设于外罩101s的上表面部分的打开和关闭盖子102。
在前表面部分109上设置LED(发光二极管)103、条带排放出口104、被配置为以可拆离方式安装上述USB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在以后描述)的第一插槽105H、和刀具驱动按钮38。
LED 103被设于外罩101s的上述第一插槽105H的附近(在该示例中在第一插槽105H的上部上),并且以预定形式执行照明通知[例如,开启(绿色)、闪烁(绿色)、闪烁(红色)等;在以后描述细节]。
条带排放出口104将在外罩101s内产生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参考上述图3)排放到外罩101s外部。
刀具驱动按钮38用于基于操作者的手动操作驱动置于外罩101s内的预定位置中的刀具28(参考上述图3)。
条形码读取器500包括被构造为以可拆离方式安装上述USB线缆9的第二连接器9T(在以后描述)的第二插槽505,并且以光学方式执行从设于打印取样器(sampler)600上的多个条形码BC的信息读取。例如,在打印取样器600上显示诸如字符和字体的信息,和相应的条形码BC。经由上述USB线缆9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出由条形码读取器500读取的信息。
USB线缆9包括用于连接作为主机的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一连接器9H(是所谓的串行A插头的USB连接器)、用于连接作为目标的任意目标设备(在该示例中条形码读取器500)的第二连接器9T(是所谓的串行B插头的USB连接器)、和被置于第一连接器9H和第二连接器9T之间的线缆主体9M,在图21中以放大图示出。
然后,USB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被安装(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一插槽105H,并且上述USB线缆9的第二连接器9T被安装到条形码读取器500的第二插槽205T,由此以使得能够进行信息传输和接收的方式将标签产生设备100和条形码读取器500相互连接。
注意上述USB线缆9可以与目标设备(在该示例中条形码读取器500)集成。在这种情形中,从条形码读取器500省略第二插槽205T,从USB线缆9省略第二连接器9T,USB线缆9与条形码读取器500集成,并且被设于USB线缆9的端部处的第一连接器9H能够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设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一插槽105H。相反,USB线缆9可以被设计为与标签产生设备100集成。在这种情形中,从标签产生设备100省略第一插槽105H,从USB线缆9省略第一连接器9H,USB线缆9被与标签产生设备100集成,并且被设于USB线缆9的端部处的第二连接器9T能够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设到条形码读取器500的第二插槽205T。在任一情形中,USB线缆9均连接作为主机的标签产生设备100和作为目标的条形码读取器500。
作为这个实施例的特征,能够经由USB线缆9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目标设备不限于条形码读取器500,允许连接到各种目标设备(不同类型的条形码读取器、鼠标、键盘等)。(然而,注意,如在以后描述地,这并不需要意味着所有连接的目标设备都将是可引导的。)
这个实施例的盒保持器27、其周围区域和盒10的构造与在前述实施例1中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说明。此外,除了以下方面,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功能构造也与前述实施例1的图4中的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在前述EEPROM 47中预先存储对应于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操作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所需要的)的驱动软件。即,为其在EEPROM 47内存储相应的驱动软件的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能够通过标签产生设备100的主机功能而被直接地操作(引导)。
此外,列出已经为其存储上述驱动软件的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即,能够被标签产生设备100引导的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的类型信息(在以后描述)的类型信息列表470(参考在以后描述的图23等)被预先存储于EEPROM47中。
输入/输出接口41被连接到用于驱动上述打印头19的打印头驱动电路32、进给马达驱动电路34、螺线管驱动电路36、上述LED103、和上述刀具驱动按钮38。
在其核心处具有前述图4所示控制电路40的控制系统中,当经由USB线缆9从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已经在EEPROM 47内为其存储驱动软件的目标设备500)向标签产生设备100输入打印数据时,打印数据被存储于文本存储器48A中。然后,所存储的打印数据被再次读取并且通过控制电路40的转换功能进行预定转换,由此产生点图案数据。这些数据然后被存储于打印缓冲器48B中。打印头19经由打印头驱动电路32而被驱动并且上述发热元件被选择性地驱动以根据一行的打印点而发热,由此打印在打印缓冲器48B中存储的点图案数据。同时,进给马达33经由进给马达驱动电路34控制上述盖膜11等的进给,从而最终产生打印标签L。
现在将参考图22描述目标设备500的类型信息。
图22示出经由USB线缆9连接到操作终端(未示出;例如通常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的通用个人计算机)的上述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其中在该示例中已经存储了对应于目标设备500的驱动软件,和与在操作终端的显示部分(未示出)上显示的上述目标设备500有关的属性画面150的示例。
属性画面150设有用于目标设备500的名称显示区域151、用于目标设备500的厂商ID(VID)显示区域152、用于目标设备500的属性ID(PID)显示区域153等。
在上述名称显示区域151中显示目标设备500的名称(在该示例中“○x△条形码读取器”)。
在上述VID显示区域152中显示与目标设备500有关的厂商ID(在该示例中“1111”)。厂商ID是对应于企业或者公司的识别信息。
在上述PID显示区域153中显示与目标设备500有关的属性ID(在该示例中“2111”)。属性ID是下述识别信息,其被分配为具有上述厂商ID的企业或者公司关于它的产品或者型号的每一种不具有重复ID。
即,上述厂商ID和属性ID的组合对于每一个目标设备500而言是唯一的。一旦厂商ID和属性ID已知,则能够识别目标设备500[目标设备500的制造公司(企业)和产品(型号)等。]。
在该实施例中,是与目标设备500有关的识别信息的上述厂商ID和产品ID被用作目标设备500的上述类型信息。在图22所示示例中,目标设备500(○x△条形码读取器)的厂商ID和产品ID是“1111”和“2111”。
现在将参考图23描述在EEPROM 47中存储的类型信息列表470的示例。
在图23中,类型信息列表470包括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的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和适当的标识符,所述标识符指示目标设备500是能够保证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操作的正品(在所示示例中为星星符号)。
在记录于类型信息列表470中的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中,上述正品标记与对应于上述正品的每一个特定厂商ID和特定属性ID(在下文中被适当地称作“第一厂商ID和第一产品ID”)相关联。在图23所示示例中,落入上述第一厂商ID和第一属性ID的范畴中的厂商ID和产品ID组合包括“1111”“2111”、“3333”“4111”和“4444”“5111”。
在另一方面,在记录于类型信息列表470中的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中,上述正品标记不与对应于实际上可从标签产生设备100引导但是在制造商方面不保证操作的非正品的每一个特定厂商ID和特定属性ID(在下文中被适当地称作“第二厂商ID和第二属性ID”)相关联。在图23所示示例中,落入上述第二厂商ID和第二属性ID的范畴中的厂商ID和产品ID组合包括“2222”“3111”、“5555”“6111”和“6666”“7111”。
因此,作为对应于正品的第一厂商ID和第一产品ID和对应于非正品的第二厂商ID和第二产品ID,记录于类型信息列表470中的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可利用标签产生设备引导的目标设备)的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被以可区别的方式存储(通过关联第一厂商ID和第一产品ID与上述正品标记)。然后,在上述EEPROM 47中存储对应于这些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的驱动软件。注意具有未被记录于类型信息列表470中的厂商ID和产品ID的目标设备500是没有在EEPROM 47中为其存储驱动软件的非兼容产品。因此,由于驱动软件未被存储,从而对应于非兼容产品的目标设备500不可从标签产生设备100引导。
利用这种基本配置,这个实施例的最大的特征如下:当经由USB线缆9连接标签产生设备100和任意目标设备500时,系统(1)确定目标设备500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可连接性是否是适当的,和(2)控制LED 103从而根据确定结果执行具有预定形式的照明通知。
现在将参考图24描述由LED 103执行的具有预定形式的这种照明通知的示例。
在图24中,当不存在经由USB线缆9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目标设备500时,LED 103处于关闭(off)状态并且不执行任何照明通知[图中的状态(1)]。
当是一种上述正品的目标设备500经由USB线缆9而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LED 103在该示例中改变为“开启(on)(绿色)”作为正品已被连接的通知[图中的状态(2)]。随后,这个“开启(绿色)”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状态(5)。
当经由USB线缆9在上述状态(1)中将是非正品的目标设备500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LED 103改变为使用与上述状态(2)相同的颜色(绿色)的不同的照明形式,即,“闪烁(绿色)”,作为非正品已被连接的通知[图中的状态(3)]。随后,这个“闪烁(绿色)”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状态(5)。
当经由USB线缆9在上述状态(1)中将是上述非兼容产品的目标设备500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LED 103改变为与上述状态(2)和(3)的照亮或者闪烁的颜色(绿色)不同的颜色,即,在该示例中,“闪烁(红色)”,作为非兼容产品已被连接的通知[图中的状态(4)]。随后,“闪烁(红色)”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状态(5)。
然后,当在上述状态(2)、(3)和(4)中经由USB线缆9在标签产生设备100和目标设备500之间的连接结束时,LED 103结束上述通知并且改变为关闭状态[图中的状态(5)]。即,LED 103的状态返回图中的状态(1)。
现在将参考图25描述实现这种形式的通知的标签产生设备100的CPU 44的通知处理功能。
在图25中,例如当操作者打开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电源时,该流程启动(“START(开始)”位置)。
首先,在步骤S10中,CPU 44确定是否已经经由USB线缆9和通信I/F 43H连接了任意目标设备500。具体地,CPU 44确定第二连接器9T被安装到任意目标设备500的第二插槽205T所通过的USB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是否被安装到上述第一插槽105H。在连接任意目标设备500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CPU 44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任意目标设备500已被连接,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CPU 44经由USB线缆9和通信I/F 43H从在上述步骤S10中连接的目标设备500获取目标设备500的厂商ID和产品ID(参考图22)。具体地,CPU 44经由通信I/F 43H和USB线缆9向在上述步骤S10中连接的目标设备500输出基于USB标准的标准请求。然后,CPU 44等待直至经由USB线缆9和通信I/F 43H从响应于上述标准请求的目标设备500输入基于USB标准的设备描述符。然后,一旦输入上述设备描述符,CPU 44便获取基于设备描述符的上述目标设备500的厂商ID和产品ID。
随后,在步骤S30中,CPU 44分别比较在上述步骤S20中获取的厂商ID和产品ID与记录于上述类型信息列表470中的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参考图23)。
然后,在步骤S40中,CPU 44确定在上述步骤S30的比较中厂商ID和产品ID这两者是否匹配,即,确定在上述步骤S10中连接的目标设备500的可连接性是否适用于标签产生设备100。如果厂商ID和产品ID这两者均匹配(如果上述可连接性是适当的),即,如果在上述步骤S20中获取的厂商ID和产品ID匹配在上述类型信息列表470中存在的厂商ID和产品ID,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50。
在步骤S50中,CPU 44确定在上述步骤S20中获取的厂商ID和产品ID是否是对应于上述正品(与上述正品标记相关联)的第一厂商ID和第一产品ID。如果在上述步骤S20中获取的厂商ID和产品ID是第一厂商ID和第一产品ID,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已连接目标设备500被视为正品,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60。
在步骤S60中,CPU 44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使得LED 103改变为“开启(绿色)”作为相应的通知。注意这个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步骤S100的过程得以执行。随后,流程前进到在以后描述的步骤S90。以此方式,当是正品的目标设备500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目标设备500可被如上所述在EEPROM 47中预先存储的相应的驱动软件引导。
在另一方面,如果在上述步骤S20中获取的厂商ID和产品ID是对应于上述非正品的第二厂商ID和第二产品ID,则作出步骤S50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被视为非正品,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70。
在步骤S70中,CPU 44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使得LED 103改变为“闪烁(绿色)”作为相应的通知。注意这个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步骤S100的过程得以执行。然后,流程前进到在以后描述的步骤S90。以此方式,即使当是非正品的目标设备500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目标设备500也可被如上所述在EEPROM 47中预先存储的相应的驱动软件引导。注意,在此情形中,与其中连接正品的上述情形不同,不保证操作。
在另一方面,当在上述步骤S30的比较中厂商ID和/或产品ID不匹配时(当上述可连接性不适当时),即,当在上述类型信息列表470中不存在上述步骤S20中获取的厂商ID和/或产品ID时,作出步骤S40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被视为非兼容产品,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80。
在步骤S80中,CPU 44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使得LED 103改变为“闪烁(红色)”作为相应的通知。注意这个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步骤S100的过程得以执行。以此方式,当是非兼容产品的目标设备500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目标设备500是不可引导的,因为如上所述相应的驱动软件未被存储于EEPROM 47中。
然后,在步骤S90中,CPU 44确定在上述步骤S10中经由USB线缆9和通信I/F 43H连接的目标设备500是否仍然被连接。如果上述目标设备500仍然被连接,则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CPU 44进入等待循环。然后,当与上述目标设备500的连接结束时,即,当USB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被从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第一插槽105断开时,或者当USB线缆9的第二连接器9T被从目标设备500的第二插槽205T断开时,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00。
在步骤S100中,CPU 44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并且结束上述步骤S60、步骤S70或者步骤S80的通知(关闭照亮或者闪烁的灯)。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注意在其中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电源为接通的时段期间或者在例如执行预定的退出操作之前,连续地重复这个流程。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标签产生设备100被连接到USB线缆9H的第一插槽9H,并且各种目标设备500能够被连接USB线缆9的第二插槽9T。然后,当任意目标设备500被连接到USB线缆9时,确定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的可连接性(参考步骤S30到步骤S50)。在其中作出上述可连接性适当的决定的情形中,由LED 103执行对应于适当的状态的通知[在上述示例中“开启(绿色)或者闪烁(绿色);参考步骤S60和步骤S70]。利用这种布置,操作者能够意识到目标设备500适用于与标签产生设备100连接。相反,在其中作出上述可连接性不适当的决定的情形中,由LED 103执行对应于不适当的状态的通知[在上述示例中“闪烁(红色)”;参考步骤80]。利用这种布置,操作者能够意识到目标设备500不适用于与标签产生设备100连接。
如上所述,通过只是经由USB线缆9将目标设备500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操作者便能够在视觉上一眼认出目标设备500是适用于还是不适用于连接(具体地,目标设备500是否是可引导的)而不用执行任何进一步的特殊操作。结果,操作者方便性得以改进。
此外,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对应于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在上述示例中对应于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的驱动软件和与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相关联的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被预先存储于EEPROM 47中(参考图23)。然后,当经由USB线缆连接任意目标设备500时,获取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的厂商ID和产品ID(参考步骤S20)。然后,比较上述已获取的厂商ID和产品ID和预先存储于EEPROM 47的类型信息列表470中的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对应于已存储的驱动软件的类型)。
当上述比较指示匹配时(当厂商ID和产品ID这两者均匹配时),LED 103执行对应于该匹配的通知[在上述示例中“开启(绿色)”或者“闪烁(绿色)”]。利用这种布置,操作者能够意识到对应于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的驱动软件已被预先存储于标签产生设备100中,并且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能够被直接引导。相反,当上述比较指示不匹配时(当在上述示例中厂商ID和/或产品ID不匹配时),LED 103执行对应于不匹配的通知[在上述示例中“闪烁(红色)”]。利用这种布置,操作者能够意识到对应于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的驱动软件未被设于标签产生设备100中,并且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照现在的样子是不可引导的。注意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厂商ID和产品ID识别目标设备500是可引导的还是不可引导的,可以在标签产生设备100中为每一种型号的目标设备500设定详细的引导和非引导设置。
此外,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当上述比较指示厂商ID和产品ID这两者匹配时(当作出步骤S40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时),CPU 44确定已获取的厂商ID和产品ID是对应于上述正品的第一厂商ID和第一产品ID,还是对应于上述非正品的第二厂商ID和第二产品ID(参考步骤S50)。然后,CPU 44控制LED 103从而根据上述已获取的厂商ID和产品ID是第一厂商ID和第一产品ID还是第二厂商ID和第二产品ID(根据步骤S50的确定)以不同的形式执行通知(在上述示例中开启或者闪烁)。利用这种布置,CPU 44辨别并且使得操作者能够在视觉上意识到为其提供驱动软件的可引导目标设备500是保证操作的正品还是不保证操作的非正品。结果,操作者方便性得以进一步改进。
此外,当上述已获取的厂商ID和产品ID是第一厂商ID和第一产品ID(当步骤S50的条件已被满足时)或者第二厂商ID和第二产品ID(当步骤S50的条件未被满足时)时,CPU 44控制LED 103从而以不同的照明形式(在上述示例中开启和闪烁)使用共同颜色(在上述示例中的绿色)来通知操作者。利用这种布置,共同颜色(在上述示例中绿色)使得操作者能够首先快速地意识到连接的目标设备500是可引导的。随后,通过辨认该颜色的照明形式,操作者能够其次地意识到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是正品还是非正品。结果,操作者方便性得以可靠地改进。
此外,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CPU 44控制LED 103从而不同于上述共同颜色(在上述示例中绿色)的颜色(在上述示例中红色)被用于通知操作者没有在EEPROM 47中为其存储驱动软件(在类型信息列表470中没有记录厂商ID和产品ID)的非兼容产品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利用这种布置,该不同的颜色(在上述示例中红色)使得操作者能够即刻地意识到已连接目标设备500照现在的样子是不可引导的。结果,操作者方便性得以可靠地改进。
此外,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插槽105H和LED 103被设于外罩101s的前表面部分109上,并且上述LED 103被设于外罩101s的上述第一插槽105H的附近(在上述示例中上部)(参考图21)。利用这种布置,在操作者将USB线缆9的第二连接器9T连接到目标设备500的第二连接器205T之后,操作者能够将USB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容易地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前表面侧。然后,当USB线缆9的第一连接器9H被如此安装到第一插槽105H时,通过观察其前表面侧上的安装位置附近(在该示例中,在上部上)的LED 103,操作者能够容易地意识到目标设备500的可连接性是适当的还是不适当的(具体地,目标设备500是否是可引导的)。结果,操作者方便性得以进一步改进。
注意除了以上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将在下面关于这种修改进行说明。
(2-1)当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被用作类型信息时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是识别信息的厂商ID和产品ID被用作类型信息,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基于USB标准为目标设备500的每一个功能分组的类别、子类别和协议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可以被用作类型信息。
现在将参考图26描述目标设备500的类别。
如在图26中所示,基于USB标准为目标设备500的每一种功能建立类别代码(“1”到“9”),相应的类别名称(“音频”、“通信”等;参考表格),和相应的类别信息(“0x01”到“0x09”)。例如,为由人操作的每一个目标设备500例如条形码读取器500(参考图21)、键盘、鼠标等建立类别代码“3”、类别名称“人机接口设备(HID)”和类别信息“0x03”。
注意,虽然未示出,但是同样对于子类别,基于USB标准为比与上述类别有关的功能更加详细的目标设备500的每一种功能建立了子类别代码、相应的子类别名称和相应的子类别信息。此外,同样对于协议,基于USB标准为比与上述类别和子类别有关的更加详细的每一种功能建立了协议代码、相应的协议名称和相应的协议信息。现在将参考图27描述目标设备500的这种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的示例。
图27示出作为在该示例中的目标设备500的示例的键盘和鼠标的各自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即,对于键盘,类别信息是“0x03”(类别名称:“HID”),子类别信息是“0x01”,并且协议信息是“0x01”。此外,对于鼠标,类别信息是“0x03”(类别名称:“HID”),子类别信息是“0x01”,并且协议信息是“0x02”。即便制造商和型号不同(例如,即使对于是由公司A制造的新的型号的鼠标和是由公司B制造的现有型号的鼠标),该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对于基于USB标准具有相同功能的每一个目标设备500而言也是相同的。
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如在图28中所示,在EEPROM 47中预先存储包括特定类别信息(在表格中的示例中“0x03”)、特定子类别信息(在表格中的示例中“0x01”)和特定协议信息(在表格中的示例中“0x01”)的类型信息列表470’作为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的类型信息(参考图4)。
此外,对应于上述特定类别信息、特定子类别信息和特定协议信息的即操作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所需要的驱动软件被存储于EEPROM 47中。
即,具有全部匹配在类型信息列表470’中记录的特定类别信息、特定子类别信息和特定协议信息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的目标设备500是在EEPROM 47中为其存储驱动软件的兼容产品。使用在上述EEPROM 47中存储的相应的驱动软件,可通过标签产生设备100的主机功能直接引导是兼容产品的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中的每一个。
在另一方面,具有不匹配在类型信息列表470’中记录的特定类别信息、特定子类别信息和特定协议信息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或协议信息的目标设备500是没有为其在EEPROM47中存储驱动软件的非兼容产品。因此,是非兼容产品的类型的目标设备500不可被标签产生设备100引导,因为未存储相应的驱动软件。
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当目标设备500经由USB线缆9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向目标设备500输出基于USB标准的标准请求。然后,当响应于上述标准请求从目标设备500输入基于USB标准的接口描述符时,基于这个接口描述符获取目标设备500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然后执行比较以看所获取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是否对应于在上述EEPROM 47的类型信息列表470’中包括的上述特定类别信息、上述特定子类别信息和上述特定协议信息。然后,以对应于比较结果的形式执行通过LED 103的照明通知。
现在将参考图29描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由LED 103执行的预定形式的照明通知的示例。在该示例中,描述了基于前述图28所示类型信息列表470’的示意性情景,即,仅仅特定类别信息“0x03”、特定子类别信息“0x01”和特定协议信息“0x01”。
在图29中,当没有经由USB线缆9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目标设备500时,LED 103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不执行任何照明通知[图中的状态(1)]。
此时,是对应于上述特定类别信息“0x03”、特定子类别信息“0x01”和特定协议信息“0x01”的上述兼容产品的特定类型的目标设备500有时经由USB线缆9而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在这种情形中,LED 103如上所述地改变为“开启(绿色)”作为兼容产品已被连接的通知[图29中的状态(2)’]。随后,这个“开启(绿色)”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状态(5)。
在上述状态(1)中,是不对应于上述特定类别信息“0x03”、特定子类别信息“0x01”和特定协议信息“0x01”的上述非兼容产品的类型的目标设备500有时经由USB线缆9而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在这种情形中,LED 103改变为不同于在上述状态(2)’中照亮的颜色(绿色)的颜色作为非兼容产品已被连接的通知。在该示例中,LED 103因此改变为“闪烁(红色)(快速的)”基于1.2秒周期(红色0.6秒→关闭0.6秒)反复地闪烁红色颜色[图29中的状态(4)’]。随后,这个“闪烁(红色)(快速的)”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状态(5)。
此外,在上述状态(1)中,是上述非兼容产品的类型具体地“集线器(Hub)”类别的目标设备500,即,具有“0x09”(类别名称“集线器”;参考图26)作为它的类别信息的目标设备500有时经由USB线缆9而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在这种情形中,LED 103改变为不同于在上述状态(2)’中照亮的颜色(绿色)的颜色并且改变为不同于上述状态(4)’的“闪烁(红色)(快速的)”的形式。在该示例中,因此,LED 103改变为“闪烁(红色)(缓慢),”基于两秒周期(红色1秒→关闭1秒)反复地闪烁红色颜色[图29中的状态(4)”]。随后,这个“闪烁(红色)(缓慢)”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状态(5)。
然后,当经由USB线缆9在标签产生设备100和目标设备500之间的连接结束于上述状态(2)’、(3)’和(4)’时,LED 103结束上述通知并且改变为关闭状态[图中的状态(5)]。即,LED 103的状态返回图中的状态(1)。
现在将参考图30描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实现这种形式的通知的标签产生设备100的CPU 44的通知处理功能。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于图25中的那些的序列,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在图30中,与前述图25不同,替代步骤S20、步骤S30和步骤S100提供步骤S20’、步骤S30’和步骤S100’。此外,在图30中,前述图25的步骤S40、步骤S50、步骤S70和步骤S80被省略,并且新提供步骤S42、步骤S44、步骤S46、步骤S48、步骤S82和步骤S84。
即,步骤S10与在前述图25中的相同,并且,在CPU 44确定任意目标设备500是否已被连接并且一旦任意目标设备500已被连接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之后,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20地提供的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CPU 44经由USB线缆9和通信I/F 43H从在上述步骤S10中连接的目标设备500获取目标设备500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参考图27)。具体地,CPU 44经由通信I/F 43H和USB线缆9向在上述步骤S10中连接的目标设备500输出基于USB标准的标准请求。然后,CPU 44等待,直至经由USB线缆9和通信I/F43H从响应于上述标准请求的目标设备500输入基于USB标准的接口描述符。然后,一旦输入上述接口描述符,CPU 44便获取基于接口描述符的上述目标设备500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
随后,在替代步骤S30的步骤S30’中,CPU 44分别地比较在上述步骤S20’中获取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与在上述类型信息列表470’中记录的特定类别信息、特定子类别信息和特定协议信息(参考图28)。
然后,在新设的步骤S42中,CPU 44确定在上述步骤S30’的比较中类别信息是否匹配。如果类别信息匹配,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新设步骤S44。
在步骤S44中,CPU 44确定在上述步骤S30’的比较中子类别信息是否匹配。如果子类别信息匹配,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新设步骤S46。
在步骤S46中,CPU 44确定在上述步骤S30’的比较中协议信息是否匹配。如果协议信息匹配,即,如果在上述步骤S30’的比较中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全部匹配,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前述可连接性是适当的)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60。
步骤S60与前述图25中的相同并且在CPU 44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使得LED 103改变为上述“开启(绿色)”作为相应的通知之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90。
在另一方面,如果在上述步骤S30’的比较中类别信息不匹配,则作出步骤S42的条件未被满足(前述可连接性是不适当的)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新设步骤S48。
在步骤S48中,CPU 44确定在上述步骤S20’中获取的类别信息是否是“0x09”(参考图26),换言之,上述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是否是“集线器”类别的目标设备500。如果在上述步骤S20’中获取的类别信息是“0x09”(如果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是“集线器”类别的目标设备500),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新设步骤S82。
在步骤S82中,CPU 44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使得LED 103改变为上述“闪烁(红色)(缓慢)”作为相应的通知。注意这个通知继续直至执行在以后描述的步骤S100’的过程。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90。以此方式,当“集线器”类别的目标设备500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目标设备500是上述非兼容产品并且因此是不可引导的,因为如上所述没有在EEPROM 47中存储相应的驱动软件。
在另一方面,如果在上述步骤S30’的比较中子类别信息不匹配并且作出步骤S44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如果作出前述可连接性不适当的决定),并且如果在上述步骤S30’的比较中协议信息不匹配并且作出步骤S46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如果作出前述可连接性不适当的决定),并且如果在上述步骤S20’中获取的类别信息不是“0x03”并且作出步骤S48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则流程前进到新设步骤S84。
在步骤S84中,CPU 44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使得LED 103改变为上述“闪烁(红色)(快速的)”作为相应的通知。注意这个通知继续直至执行在以后描述的步骤S100的过程。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90。以此方式,当是非兼容产品的类型的目标设备500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目标设备500是不可引导的,因为如上所述在EEPROM 47中没有存储相应的驱动软件。
步骤S90与前述图25中的相同并且,在CPU44确定在上述步骤S10中连接的目标设备500是否仍然被连接并且当与上述目标设备500的连接结束时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之后,流程前进到替代步骤S100的步骤S100’。
在步骤S100’中,CPU 44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结束上述步骤S60、步骤S82或者步骤S84的通知(关闭照亮或者闪烁的光)。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如上所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当目标设备500经由USB线缆9而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从目标设备500获取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然后,所获取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分别地被与在EEPROM 47的类型信息列表470’(参考图28)中预先记录的特定类别信息、特定子类别信息和特定协议信息相比较。然后,在其中在比较中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全部匹配的情形中,LED 103执行相应的通知[在上述示例中“开启(绿色)”]。此外,在其中在比较中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或者协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不匹配的情形中,LED 103执行相应的通知[在上述示例中“闪烁(红色)(快速的)”或者“闪烁(红色)(缓慢)”]。
以此方式,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通过目标设备500的功能分组和标准化的通用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被用于识别目标设备500是可引导的还是不可引导的。利用这种布置,能够对于每一种上述功能区分可引导的目标设备500与不可引导的那些(例如:条形码读取器是可引导的,但是其它全部都是不可引导的),并且对于每一种型号区别可引导的目标设备500与不可引导的那些,由此消除在标签产生设备100中预先存储这种信息的需要。结果,操作者方便性得以进一步改进。
(2-2)当根据过电流检测/无检测执行相应的通知时
虽然在以上CPU 44根据目标设备500的类型信息确定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可连接性是否适当并且据此执行通知,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CPU 44可以根据当目标设备500被连接时流向USB线缆9的过电流的检测结果确定上述可连接性是适当的还是不适当的并且执行通知。
现在将参考图31描述这个示例性修改的标签产生设备100的通信I/F 43H(参考图4)的详细构造。
在图31中,这个示例性修改的通信I/F 43H包括过电流检测部分51、电源52、场效应晶体管(FET)开关53、开关控制部分54、接地(GND)55和包括OC端子64、D+端子65和D-端子66的主机控制器57。
第一插槽105H包括VBUS端子60、D+端子61、D-端子62和GND端子63。
当上述FET开关53改变为ON(接通)状态(在以后描述)时,电源52经由FET开关53、第一插槽105H(具体地,第一插槽105H的VBUS端子60)和USB线缆9[具体地,USB线缆9的VBUS线路(未示出)]向目标设备500供应电流(所谓的USB总线电力)。注意,在USB标准中,所供应的电压被限定为5±5%[V]并且电流消耗被限定为最多500[mA]。
FET开关53将上述电流的供应切换成接通(导电)和OFF(断开)。当FET开关53处于ON状态时,电流流向目标设备500。当FET开关53处于关闭状态时,流向目标设备500的电流被切断。
开关控制部分54控制上述FET开关53的ON/OFF(接通/断开)切换。
当经由USB线缆9连接任意目标设备500时,过电流检测部分51检测流向USB线缆9(具体地上述VBUS线路)的电流是否超过预定容许值(例如500[mA])。即,电力检测部分51检测是否偏离正常范围的过电流正在流向上述VBUS线路。
USB主机控制器56总体上控制通信I/F 43H。此外,USB主机控制器56控制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数据总线42、D+端子65、D-端子66、第一插槽105H的D+端子61和D-端子62和USB线缆9的D+线路(未示出)和D-线路(未示出)在标签产生设备100和目标设备500之间的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利用上述通信I/F 43H的这种结构,当经由USB线缆9连接任意目标设备500时,电源52经由FET开关53、上述VBUS端子60和上述VBUS线路向目标设备500供应电流。此时,当超过上述容许值的电流(过电流)流向上述VBUS线路时,过电流检测部分51检测到上述过电流。然后,从过电流检测部分51向开关控制部分54输出预定的过电流检测信号。
当过电流检测信号被如此输入开关控制部分54时,一旦自上述目标设备500已被连接[或者自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电源(未示出)已被打开]预定量的时间(例如20[ms];所谓的过电流消隐时间)已经逝去,FET开关53被开关控制部分54断开。当FET开关53如此被断开时,经由FET开关53、上述VBUS端子60和上述VBUS线路从电源52流向目标设备500的电流被切断。注意,在其中上述过电流消隐时间未被满足的时期期间,向开关控制部分54输出的上述过电流检测信号被掩蔽而且没有执行上述电流切断。
此外,当过电流检测信号被如此输入开关控制部分54并且FET开关53改变为切断状态时,经由上述OC端子64从开关控制部分54向USB主机控制器56输出用于检测到的过电流状态的通知的预定的过电流通知输出。然后,当向USB主机控制器56输入这个过电流通知输出时,经由数据总线42和输入/输出接口41向CPU 44输出上述过电流通知输出,并且由LED 103执行相应的通知。
注意通过例如移除上述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关闭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电源,并且然后再次打开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电源(即,重新启动),可以从上述电流切断状态恢复该系统[并且例如可以由显示部分等(未示出)相应地进行通知]。
现在将参考图32描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由LED 103执行的预定形式的照明通知的示例。
在图32中,当不存在经由USB线缆9而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目标设备500时,LED 103处于关闭状态而且并不进行任何照明通知[图中的状态(1)]。
此时,当任意目标设备500经由USB线缆9而被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时,如上所述,过电流检测部分51检测过电流是否正在流向USB线缆9的VBUS线路。
如果未检测到上述过电流,则作出上述可连接性适当的决定。即,在该示例中,LED 103改变为类似于前述图24中的状态(2)和前述图29中的状态(2)’的“开启(绿色)”[图32中的状态(2)”]作为可连接性适当的通知。随后,这个“开启(绿色)”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状态(5)。
然后,当经由USB线缆9在标签产生设备100和目标设备500之间的连接结束于上述状态(2)”中时,LED 103结束上述通知并且改变为关闭状态[图中的状态(5)]。即,LED 103的状态返回图中的状态(1)。
在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上述过电流,则作出上述可连接性不适当的决定并且LED 103改变为不同于上述状态(2)”中的颜色作为可连接性不适当的通知。因此,在该示例中,LED 103改变为“闪烁(红色)”,从而基于0.6秒周期(红色0.3秒→关闭0.3秒)反复地闪烁红色[图32中的状态(4)’”]。随后,“闪烁(红色)”通知继续直至在以后描述的状态(5)。
然后,当经由USB线缆9在标签产生设备100和目标设备500之间的连接结束于上述状态(4)’”中时,LED 103结束上述通知并且改变为关闭状态[图中的状态(5)]。在此情形中,当再一次打开电源时,状态返回图中的状态(1)。
现在将参考图33描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实现这种形式的通知的标签产生设备100的CPU 44的通知处理功能。注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于在图25中的那些的序列,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在图33中,类似于前述图25,当操作者打开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电源时,该流程启动(“START(开始)”位置)。
步骤S10与前述图25中的相同并且在CPU 44确定任意目标设备500是否被连接并且一旦任意目标设备500被连接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之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CPU 44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和USB主机控制器56向过电流检测部分51输出控制信号,使得过电流检测部分51确定过电流是否正在流向上述USB线缆9。具体地,过电流检测部分51检测流向USB线缆9的VBUS线路的电流是否超过上述容许值(例如500[mA])。
然后,在步骤S17中,CPU 44确定前述过电流消隐时间是否已经逝去。如果过电流消隐时间尚未逝去,则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流程返回上述步骤S15,并且重复相同的过程。如果过电流消隐时间已经逝去,则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CPU 44确定在上述步骤S15中过电流检测部分51是否检测到过电流状态。可以只是通过确定是否经由开关控制部分54、USB主机控制器56和输入/输出接口41输入上述过电流通知输出而作出这个决定。如果未检测到过电流状态(如果过电流通知输出未输入),则作出步骤S25的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前述可连接性被视为是适当的,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60
步骤S60与前述图25中的相同并且在CPU 44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使得LED 103改变为上述“开启(绿色)”作为相应的通知之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90。
步骤S90与前述图25中的相同并且在CPU 44确定在上述步骤S 10中连接的目标设备500是否仍然被连接并且当与上述目标设备500的连接结束时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之后,流程前进到在以后描述的步骤S100”。
在另一方面,如果在上述步骤S15中检测到过电流状态(如果过电流通知输出已被输入),则作出步骤S25的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前述可连接性被视为是不适当的,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80’。
在步骤S80’中,CPU 44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使得LED 103改变为“闪烁(红色)”作为相应的通知。注意这个通知继续直至执行在以后描述的步骤S100”的过程。
随后的步骤S92与上述步骤S90相同,其中CPU 44确定在上述步骤S10中连接的目标设备500是否仍然被连接。如果上述目标设备500仍然被连接,则作出条件未被满足的决定,并且CPU 44进入等待循环。然后,当与上述目标设备500的连接结束时,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94。
在步骤S94中,CPU 44确定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电源是否已被关闭。在电源被关闭之前,条件未被满足并且CPU 44进入等待循环。然后,一旦电源已被关闭,便作出条件已被满足的决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00”。
在步骤S100”中,CPU 44经由输入/输出接口41向LED 103输出控制信号,结束上述步骤S60或者步骤S80’的通知(关闭照亮或者闪烁的光)。该处理然后在这里终止。
因此,如上所述,在这个示例性修改中,当任意目标设备500被连接到USB线缆9时,过电流检测部分51检测流向USB线缆9的VBUS线路的电流是否超过上述容许值(例如500[mA])(过电流是否正在流向VBUS线路)。然后,如果电流值小于或者等于容许值(如果过电流未被检测到),则作出上述可连接性适当的决定。并且如果电流值超过上述容许值(如果过电流已被检测到),则作出上述可连接性不适当的决定。
此时,如果作出可连接性适当的决定,则由LED 103执行相应的通知[在上述示例中“开启(绿色)”]。利用这种布置,操作者能够意识到,利用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在正常范围中的电流正在流向在连接状态中的USB线缆9并且没有过度负载被施加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相反,如果作出可连接性不适当的决定,则由LED 103执行相应的通知[在上述示例中“闪烁(红色)”]。利用这种布置,操作者能够意识到,利用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已经偏离正常范围的过电流正在流向在连接状态中的USB线缆9并且过度负载正被施加到标签产生设备100,使得连接照现在的样子不是优选的。
结果,同样根据这个示例性修改,类似于上述实施例,操作者能够只是经由USB线缆9而将目标设备500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00并且在视觉上一眼意识到电流传导特性是否适用于到目标设备500的连接(而不执行任何其它特殊操作)。结果,操作者方便性得以改进。
此外,根据这个示例性修改,通信I/F 43H包括被构造为当上述过电流检测部分51检测到过电流时切断经由USB线缆9流向目标设备500的电流的FET开关53。利用这种布置,能够防止过电流连续地流向已连接的目标设备500,由此防止对于标签产生设备100的残余损坏。
注意虽然已经结合其中由刀具28切割在其上已经完成打印的带有打印内容的标签条带23以形成打印标签L的示意性情景描述了以上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在其中预先分离为对应于标签的预定尺寸的标签台(所谓的模切标签)被连续地置于从条带卷进给的条带上的情形中,本发明还可以被应用于以下情形,其中标签不被刀具28切割而是仅仅在已经从条带排放出口38排放条带之后从条带剥离标签台(已经在其上执行相应的打印的标签台)以形成打印标签L。
此外,虽然以上已经结合下述方法的示意性情景进行了描述,其中在与基带16分离的盖膜11上执行打印并且然后这两者被结合到一起,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允许(非粘结)方法,其中在打印接收条带层(包括当被加热时能够产生颜色并且形成打印内容的热材料的热层,包括能够通过从色带的热转印形成打印内容的图像转印材料的图像转印层,或者包括能够通过涂敷墨形成打印内容的图像接收材料的图像接收层)上执行打印。
进而,虽然以上已经结合其中围绕卷轴缠绕基带16等从而形成带卷并且带卷被置于盒10内从而进给基带16等的示意性情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能够如下地进行布置。即,在预定外罩部分中堆叠(例如被平坦地放置并且被层叠为托盘形状)长度长的或者矩形条带或者片(包括在被从带卷供应之后被切割为适当的长度的条带)从而形成盒。然后将盒安装到设于标签产生设备100的盒保持器。然后,从上述外罩部分供应或者进给条带或者片,并且执行打印从而产生打印标签L。
此外,还可设想其中上述带卷被直接地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等的构造,或者其中长长度的或者矩形条带或者片被从标签产生设备100等外部一次一片地由预定的进给器机构进给,并且被供应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等内部的构造。同样在这些情形的每一个中,实现了相同的优点。注意本发明不限于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标签产生设备100等的主体侧的诸如盒10的设备,而是允许提供作为以不可拆离方式安装到主体侧的所谓的集成型或者安设型的带卷。同样在这种情形中,实现了能够简单地并且容易地构造该系统而不使用采用LAN线缆或者无线LAN的网络的优点。
注意在以上每一个图例如图4和图17中示出的箭头表示信号流动的示例,但是信号流动方向不限于此。
还注意本发明不限于图7到图10、图12到图15、图18到图20、图25、图30、图33等的流程图所示的过程,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过程添加和删除以及顺序改变。
另外地,除了在前描述的那些之外,可以适当地以组合的方式利用根据上述实施例和修改示例的方法。

Claims (21)

1.一种打印机,包括:
主机通信装置,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目标设备的主机设备发挥作用;和
目标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主机通信装置与所述目标设备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时根据从所述目标设备获取的目标设备信息执行预定处理,其中
所述主机通信装置经由USB总线与所述目标设备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并且
所述目标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适当性确定装置,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被构造成在任意USB目标设备作为所述目标设备被连接到所述USB总线的目标侧的情形中,确定所述USB目标设备到所述打印机的可连接性是否是适当的;
通知装置,所述通知装置用于根据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的确定结果执行预定形式的照明通知;和
通知控制装置,所述通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通知装置,使得当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确定可连接性是适当的时执行相应的第一通知,并且当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确定可连接性是不适当的时执行相应的第二通知,
所述目标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驱动存储装置,所述驱动存储装置用于预先存储对应于能够被连接到所述USB总线的目标侧的特定类型的USB目标设备的驱动软件;
类型信息存储装置,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用于预先存储所述驱动软件被存储在所述驱动存储装置中的所述特定类型的USB目标设备的类型信息;和
类型信息获取装置,所述类型信息获取装置用于当USB目标设备被连接到所述USB总线时经由所述USB总线获取任意USB目标设备的类型信息;
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包括类型信息比较装置,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用于比较由所述类型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类型信息与预先存储在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中的类型信息;并且
所述通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通知装置,使得当由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执行的比较指示匹配时执行所述第一通知,并且当由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执行的比较指示不匹配时执行所述第二通知,
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存储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作为所述特定类型的USB目标设备的类型信息;
所述驱动存储装置存储对应于所述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的驱动软件;
所述类型信息获取装置获取所述连接的USB目标设备的厂商ID和产品ID作为所述类型信息;
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分别地将由所述类型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厂商ID和所述产品ID与预先存储在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中的所述特定厂商ID和所述特定产品ID进行比较;并且
所述通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通知装置,使得作为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的比较结果,当厂商ID和协议ID这两者均匹配时执行所述第一通知,并且当厂商ID和协议ID中的至少一个不匹配时执行所述第二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打印机,特征在于:
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存储特定类别信息、特定子类别信息和特定协议信息作为所述特定类型的USB目标设备的类型信息;
所述驱动存储装置存储对应于所述特定类别信息、所述特定子类别信息和所述特定协议信息的驱动软件;
所述类型信息获取装置获取所述连接的USB目标设备的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作为所述类型信息;
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分别地将由所述类型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类别信息、所述子类别信息和所述协议信息与预先存储在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中的所述特定类别信息、所述特定子类别信息和所述特定协议信息进行比较;并且
所述通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通知装置,使得作为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的比较结果,当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全部匹配时执行所述第一通知,并且当类别信息、子类别信息和协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不匹配时执行所述第二通知。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打印机,特征在于:
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区别地存储所述特定厂商ID和所述特定产品ID作为用于保证操作的正品的第一厂商ID和第一产品ID与用于其它产品的第二厂商ID和第二产品ID;
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包括类型信息确定装置,所述类型信息确定装置用于当作为所述比较的结果厂商ID和产品ID这两者均匹配时确定所述获取的厂商ID和产品ID是所述第一厂商ID和所述第一产品ID还是所述第二厂商ID和所述第二产品ID;并且
所述通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通知装置,使得根据厂商ID和产品ID是所述第一厂商ID和所述第一产品ID还是所述第二厂商ID和所述第二产品ID而以不同的形式执行所述第一通知。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打印机,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通知装置,使得对于厂商ID和产品ID是所述第一厂商ID和所述第一产品ID的情形和厂商ID和产品ID是所述第二厂商ID和所述第二产品ID的情形,使用共同颜色但是不同的照明形式执行所述第一通知。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打印机,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通知装置,使得使用不同于所述共同颜色的颜色执行所述第二通知。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打印机,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过电流检测装置,所述过电流检测装置用于当任意USB目标设备被连接到所述USB总线时检测流向所述USB总线的电流是否超过预定容许值;并且
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在所述过电流检测装置没有检测到过电流时确定可连接性是适当的,并且在所述过电流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过电流时确定可连接性是不适当的。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打印机,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电流切断装置,所述电流切断装置用于当所述过电流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过电流时切断经由所述USB总线流向所述USB目标设备的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用于构成外部壳体的外罩;和
作为所述主机通信装置设于所述外罩的主机连接装置,用于以可拆离方式安装作为所述USB总线的USB线缆的另一端部连接部分,所述USB线缆通过一个端部连接部分而被连接到所述USB目标设备;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装置被设于所述外罩的所述主机连接装置的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打印机,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连接装置和所述通知装置被设于所述外罩的前表面部分。
10.一种打印机,包括:
主机通信装置,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目标设备的主机设备发挥作用;和
目标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主机通信装置与所述目标设备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时根据从所述目标设备获取的目标设备信息执行预定处理,
所述打印机是能够使用第一标签条带产生打印标签的第一标签产生设备,并且
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包括:
第一盒保持器,具有第一标签条带卷的第一条带盒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所述第一盒保持器,围绕所述第一标签条带卷缠绕所述第一标签条带;第一条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装到所述第一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一条带盒的所述第一标签条带的类型;第一进给装置,用于进给从安装到所述第一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一条带盒供应的所述第一标签条带;和第一打印装置,用于在由所述第一进给装置进给的所述第一标签条带上执行期望的打印,其中:
所述主机通信装置是第一主机连接装置,用于以可拆离方式安装通信线缆的一个端部连接部分,所述通信线缆具有使得连接的设备用作主机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部分和使得连接的设备用作目标的另一个端部连接部分;并且所述主机通信装置用于与作为能够使用第二标签条带产生打印标签的所述目标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标签产生设备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包括:第二盒保持器,具有第二标签条带卷的第二条带盒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所述第二盒保持器,围绕所述第二标签条带卷缠绕所述第二标签条带;第二条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装到所述第二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二条带盒的所述第二标签条带的类型;第二进给装置,用于进给从安装到所述第二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二条带盒供应的所述第二标签条带;第二打印装置,用于在由所述第二进给装置进给的所述第二标签条带上执行期望的打印;第二目标连接装置,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另一端部连接部分能够被安装到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装置,由此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部分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一主机连接装置;和第二输出装置,用于经由安装到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装置的所述通信线缆输出基于所述第二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
所述目标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信息生成装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装置用于根据从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输出装置输出并且经由所述通信线缆输入的所述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一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生成所述第一条带相关信息;和
第一输出装置,所述第一输出装置用于向用于操作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的操作终端输出所述第一条带相关信息。
11.一种打印机,包括:
主机通信装置,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目标设备的主机设备发挥作用;和
目标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主机通信装置与所述目标设备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时根据从所述目标设备获取的目标设备信息执行预定处理,
所述打印机是能够使用第三标签条带产生打印标签的第三标签产生设备,并且
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包括:
第三盒保持器,具有第三标签条带卷的第三条带盒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所述第三盒保持器,围绕所述第三标签条带卷缠绕所述第三标签条带;第三条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装到所述第三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三条带盒的所述第三标签条带的类型;第三进给装置,用于进给从安装到所述第三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三条带盒供应的所述第三标签条带;和第三打印装置,用于在由所述第三进给装置进给的所述第三标签条带上执行期望的打印,其中:
所述主机通信装置是主机红外通信装置,所述主机红外通信装置用于与目标设备通过红外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所述目标设备的主机设备发挥作用,并且与作为能够使用第四标签条带产生打印标签的所述目标设备的至少一个第四标签产生设备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所述第四标签产生设备包括:第四盒保持器,具有第四标签条带卷的第四条带盒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所述第四盒保持器,围绕所述第四标签条带卷缠绕所述第四标签条带;第四条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装到所述第四盒保持器的所述第四条带盒的所述第四标签条带的类型;第四进给装置,用于进给从安装到所述第四盒保持器的所述第四条带盒供应的所述第四标签条带;第四打印装置,用于在由所述第四进给装置进给的所述第四标签条带上执行期望的打印;目标红外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主机红外通信装置通过红外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的目标设备发挥作用;和第四输出装置,用于经由所述目标红外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输出基于所述第四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第四条带相关信息;其中:
所述目标处理装置包括:
第三信息生成装置,所述第三信息生成装置用于根据从所述第四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四输出装置输出并且经由所述红外通信输入的所述第四条带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三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而生成所述第三条带相关信息;和
第三输出装置,所述第三输出装置用于向用于操作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的操作终端经由通信线缆输出所述第三条带相关信息。
12.一种打印系统,包括打印机和目标设备,其中:
所述打印机,包括:
主机通信装置,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目标设备的主机设备发挥作用;和
目标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主机通信装置与所述目标设备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时根据从所述目标设备获取的目标设备信息执行预定处理,
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所述打印机的目标设备发挥作用的目标通信装置,
所述打印机是具有经由所述主机通信装置连接在USB总线的主机侧上的USB主机功能的打印机;并且打印机进一步包括以下作为所述目标处理装置:
适当性确定装置,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用于当任意USB目标设备作为所述目标设备被连接到所述USB总线的目标侧时确定所述USB目标设备到所述打印机的可连接性是否是适当的;
通知装置,所述通知装置用于根据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的确定结果而执行预定形式的照明通知;和
通知控制装置,所述通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通知装置,使得当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确定可连接性是适当的时执行相应的第一通知,并且当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确定可连接性是不适当的时执行相应的第二通知,
所述目标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驱动存储装置,所述驱动存储装置用于预先存储对应于能够被连接到所述USB总线的目标侧的特定类型的USB目标设备的驱动软件;
类型信息存储装置,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用于预先存储所述驱动软件被存储在所述驱动存储装置中的所述特定类型的USB目标设备的类型信息;和
类型信息获取装置,所述类型信息获取装置用于当USB目标设备被连接到所述USB总线时经由所述USB总线获取任意USB目标设备的类型信息;
所述适当性确定装置包括类型信息比较装置,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用于比较由所述类型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类型信息与预先存储在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中的类型信息;并且
所述通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通知装置,使得当由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执行的比较指示匹配时执行所述第一通知,并且当由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执行的比较指示不匹配时执行所述第二通知,
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存储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作为所述特定类型的USB目标设备的类型信息;
所述驱动存储装置存储对应于所述特定厂商ID和特定产品ID的驱动软件;
所述类型信息获取装置获取所述连接的USB目标设备的厂商ID和产品ID作为所述类型信息;
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分别地将由所述类型信息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厂商ID和所述产品ID与预先存储在所述类型信息存储装置中的所述特定厂商ID和所述特定产品ID进行比较;并且
所述通知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通知装置,使得作为所述类型信息比较装置的比较结果,当厂商ID和协议ID这两者均匹配时执行所述第一通知,并且当厂商ID和协议ID中的至少一个不匹配时执行所述第二通知。
13.一种打印系统,包括打印机和目标设备,其中:
所述打印机,包括:
主机通信装置,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目标设备的主机设备发挥作用;和
目标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主机通信装置与所述目标设备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时根据从所述目标设备获取的目标设备信息执行预定处理,
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所述打印机的目标设备发挥作用的目标通信装置,
所述打印机是能够使用第一标签条带产生打印标签的第一标签产生设备,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包括:第一盒保持器,具有第一标签条带卷的第一条带盒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所述第一盒保持器,围绕所述第一标签条带卷缠绕所述第一标签条带;第一条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装到所述第一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一条带盒的所述第一标签条带的类型;第一进给装置,用于进给从安装到所述第一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一条带盒供应的所述第一标签条带;和第一打印装置,用于在由所述第一进给装置进给的所述第一标签条带上执行期望的打印;
所述目标设备是能够使用第二标签条带产生打印标签的至少一个第二标签产生设备,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包括:第二盒保持器,具有第二标签条带卷的第二条带盒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所述第二盒保持器,围绕所述第二标签条带卷缠绕所述第二标签条带;第二条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装到所述第二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二条带盒的所述第二标签条带的类型;第二进给装置,用于进给从安装到所述第二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二条带盒供应的所述第二标签条带;以及第二打印装置,用于在由所述第二进给装置进给的所述第二标签条带上执行期望的打印;
所述打印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操作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的操作终端;和
多个通信线缆,包括用于使得连接的设备用作主机的一个端部连接部分,和用于使得连接的设备用作目标的另一个端部连接部分;
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目标连接装置,所述第一目标连接装置用于以可拆离方式安装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另一个端部连接部分,由此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部分被连接到所述操作终端;和
作为所述主机通信装置的第一主机连接装置,所述第一主机连接装置用于以可拆离方式安装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部分,由此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另一个端部连接部分被连接到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
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进一步包括:
作为所述目标通信装置的第二目标连接装置,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装置用于以可拆离方式安装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另一个端部连接部分,由此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部分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一主机连接装置;和
第二输出装置,所述第二输出装置用于经由安装到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装置的所述通信线缆输出基于所述第二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
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包括以下作为所述目标处理装置:
第一信息生成装置,所述第一信息生成装置用于根据从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输出装置输出并且经由所述通信线缆输入的所述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一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而生成所述第一条带相关信息;和
第一输出装置,所述第一输出装置用于经由安装到所述第一目标连接装置的所述通信线缆向所述操作终端输出由所述第一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的所述第一条带相关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打印系统,进一步包括:
多个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标签产生设备中的每一个进一步包括用于以可拆离方式安装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部分的第二主机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部分被安装到一个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主机连接装置,并且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另一个端部连接部分被安装到另一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装置,由此经由所述通信线缆串联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标签产生设备;并且
设于所述多个第二标签产生设备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装置以可拆离方式安装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另一个端部连接部分,由此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部分被连接到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一主机连接装置;并且
所述多个第二标签产生设备中的每一个进一步包括第二信息生成装置,所述第二信息生成装置用于根据从另一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输出装置输出并且经由所述通信线缆输入的所述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二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而生成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其中:
所述第二输出装置输出由所述第二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的所述新的第二条带相关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打印系统,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进一步包括以下作为所述目标处理装置:
第一信号输入装置,用于从所述操作终端输入被构造为指定将被用于标签产生的条带类型的第一条带询问信号;和
第一条带确定装置,所述第一条带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由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装置输入的所述第一条带询问信号指定的所述条带类型是否匹配所述第一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或者从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输出装置输出并且经由所述通信线缆输入的所述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输出装置向所述操作终端输出根据所述第一条带确定装置的确定结果的所述第一条带相关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打印系统,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二信号输入装置,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装置用于从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或者另一第二标签产生设备输入被构造为指定将被用于标签产生的条带类型的第二条带询问信号;和
第二条带确定装置,所述第二条带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由所述第二信号输入装置输入的所述第二条带询问信号指定的所述条带类型是否匹配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或者从另一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输出装置输出并且经由所述通信线缆输入的所述第二条带相关信息;其中:
所述第二输出装置向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输出根据所述第二条带确定装置的确定结果的所述第二条带相关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打印系统,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一主机连接装置被设于构成设备外部壳体的外罩的前表面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4的打印系统,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主机连接装置被设于构成设备外部壳体的外罩的前表面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3的打印系统,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一目标连接装置或者所述第二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二目标连接装置位于构成设备外部壳体的外罩的后表面部分上。
20.一种打印系统,包括打印机和目标设备,其中:
所述打印机,包括:
主机通信装置,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目标设备的主机设备发挥作用;和
目标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主机通信装置与所述目标设备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时根据从所述目标设备获取的目标设备信息执行预定处理,
所述目标设备包括用于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所述打印机的目标设备发挥作用的目标通信装置,
所述打印机是能够使用第三标签条带产生打印标签的第三标签产生设备,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包括:第三盒保持器,具有第三标签条带卷的第三条带盒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所述第三盒保持器,围绕所述第三标签条带卷缠绕所述第三标签条带;第三条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装到所述第三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三条带盒的所述第三标签条带的类型;第三进给装置,用于进给从安装到所述第三盒保持器的所述第三条带盒供应的所述第三标签条带;和第三打印装置,用于在由所述第三进给装置进给的所述第三标签条带上执行期望的打印;
所述目标设备是能够使用第四标签条带产生打印标签的至少一个第四标签产生设备,所述第四标签产生设备包括:第四盒保持器,具有第四标签条带卷的第四条带盒被以可拆离方式安装到所述第四盒保持器,围绕所述第四标签条带卷缠绕所述第四标签条带;第四条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安装到所述第四盒保持器的所述第四条带盒的所述第四标签条带的类型;第四进给装置,用于进给从安装到所述第四盒保持器的所述第四条带盒供应的所述第四标签条带;和第四打印装置,用于在由所述第四进给装置进给的所述第四标签条带上执行期望的打印;
所述打印系统进一步包括:
操作终端,所述操作终端用于操作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和
通信线缆,所述通信线缆具有用于使得连接的设备用作主机的一个端部连接部分和用于使得连接的设备用作目标的另一个端部连接部分;
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包括:
第三目标连接装置,所述第三目标连接装置用于以可拆离方式安装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另一个端部连接部分,由此所述通信线缆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部分被连接到所述操作终端;和
作为所述主机通信装置的主机红外通信装置,用于与第四标签产生设备通过红外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所述第四标签产生设备的主机设备发挥作用;
所述第四标签产生设备包括:
作为所述目标通信装置的目标红外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主机红外通信装置或者所述另一第四标签产生设备通过红外通信执行信息传输和接收从而作为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或者另一第四标签产生设备的目标设备发挥作用;和
第四输出装置,用于经由所述目标红外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或者所述另一第四标签产生设备输出基于所述第四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的第四条带相关信息;并且
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进一步包括以下作为所述目标处理装置:
第三信息生成装置,所述第三信息生成装置用于根据从所述第四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第四输出装置输出并且通过所述红外通信输入的所述第四条带相关信息和所述第三条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而生成所述第三条带相关信息;和
第三输出装置,所述第三输出装置用于经由安装到所述第三目标连接装置的所述通信线缆向所述操作终端输出由所述第三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的所述第三条带相关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打印系统,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主机红外通信装置被设于构成设备外部壳体的外罩的水平方向上的一侧的侧表面部分上;并且
所述第四标签产生设备的所述目标红外通信装置被设于构成设备外部壳体的外罩的水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侧表面部分上。
CN201010196186.4A 2009-06-03 2010-06-03 打印机和打印系统 Active CN1019055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3586 2009-06-03
JP2009133586 2009-06-03
JP2009-137507 2009-06-08
JP2009137507A JP2010280206A (ja) 2009-06-08 2009-06-08 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
JP2009182039A JP5391910B2 (ja) 2009-06-03 2009-08-05 Usbホスト機能付き印刷装置
JP2009-182039 2009-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5575A CN101905575A (zh) 2010-12-08
CN101905575B true CN101905575B (zh) 2014-11-12

Family

ID=42238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6186.4A Active CN101905575B (zh) 2009-06-03 2010-06-03 打印机和打印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100309491A1 (zh)
EP (1) EP2259176B1 (zh)
CN (1) CN1019055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9266A (zh) * 2010-10-12 2013-09-11 桑福德有限合伙公司 标签打印机
JP5221742B2 (ja) * 2011-11-24 2013-06-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TWI515549B (zh) * 2012-12-26 2016-01-01 萬國商業機器公司 目標裝置的過熱保護方法、過熱保護裝置、及其資訊處理系統
CN103744703A (zh) * 2014-01-07 2014-04-23 汉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用户态自动探测及驱动加载3G-USB网卡方法
CN104309313A (zh) * 2014-09-10 2015-01-28 合肥海闻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标签打印机
JP6769023B2 (ja) * 2015-01-14 2020-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WO2016143248A1 (ja) * 2015-03-12 2016-09-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ベル作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ケーブル用ラベル
JP6914616B2 (ja) * 2016-04-28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757957B1 (en) 2016-08-08 2017-09-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artridge label printer for a library system
US9718280B1 (en) 2016-08-08 2017-08-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ibrary system with integrated label printer
CN110545334A (zh) * 2018-05-29 2019-12-06 硕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地址显示设备及采用此ip地址显示设备的电源分配器与不断电系统
JP7183068B2 (ja) * 2019-02-19 202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9167A (en) * 1994-04-15 1998-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age segmentation and character recognition system
US6473811B1 (en) * 1998-03-13 2002-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 connection status of a device based on connection information
CN1807105A (zh) * 2004-10-15 2006-07-26 迪默公司 对双重打印机构的控制
JP2007317157A (ja) * 2006-04-25 2007-12-06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2440A (ja) * 1994-11-15 1996-06-04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印字装置
JPH08197781A (ja) 1995-01-20 1996-08-06 Max Co Ltd テープレタリング装置
JPH09254450A (ja) * 1996-03-26 1997-09-30 Brother Ind Ltd 印字テープ作成装置
US5885100A (en) 1997-05-12 1999-03-2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ight transmission means
JP3570254B2 (ja) 1998-10-30 2004-09-29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エスカッション
JP3780726B2 (ja) 1999-02-17 2006-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3076679A (ja) 2001-08-31 2003-03-14 Brother Ind Ltd 文字列編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6825864B2 (en) * 2001-11-26 2004-11-30 Codonics, Inc. Multi-media printer
JP2003248534A (ja) 2002-02-22 2003-09-05 Sony Corp Usbコネクタ
JP4409970B2 (ja) * 2003-01-29 2010-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認証プログラム
JP2005102034A (ja) 2003-09-26 2005-04-14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29836B2 (en) * 2004-06-03 2008-09-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tor driver circuit,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06070790A1 (ja) * 2004-12-27 2006-07-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ラベル作成装置、マーク及びテープエンド検出装置、ラベル用テープロール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マーク付テープ
JP4367941B2 (ja) 2005-01-25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画像供給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338287A (ja) 2005-06-01 2006-12-14 I-O Data Device Inc 状態表示灯制御装置
US7934660B2 (en) * 2006-01-05 2011-05-03 Hand Held Products, Inc. Data collection system having reconfigurable data collection terminal
US8082368B2 (en) * 2006-04-21 2011-12-20 Infortrend Technology, Inc. Display device for indicating connection statuses of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provided between two systems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8181230A (ja) 2007-01-23 2008-08-07 Hitachi Systems & Services Ltd Usb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コンピュータ
US7510420B2 (en) 2007-02-09 2009-03-31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Rotating universal serial bus hub
JP2009009532A (ja) * 2007-06-29 2009-01-15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20090078774A1 (en) * 2007-09-21 2009-03-26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Use in Programming a Barcode Reader
JP5098579B2 (ja) 2007-10-31 2012-12-12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電子機器の外部接続コネクタホルダ
EP2447083B1 (en) * 2008-06-19 2017-05-17 ZIH Corporation Portable printer
US20100140355A1 (en) * 2008-12-01 2010-06-10 Egan Blake 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iding data organization related applications
WO2012094518A2 (en) * 2011-01-06 2012-07-12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adapter and charg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9167A (en) * 1994-04-15 1998-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age segmentation and character recognition system
US6473811B1 (en) * 1998-03-13 2002-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 connection status of a device based on connection information
CN1807105A (zh) * 2004-10-15 2006-07-26 迪默公司 对双重打印机构的控制
JP2007317157A (ja) * 2006-04-25 2007-12-06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07279A1 (en) 2014-10-16
CN101905575A (zh) 2010-12-08
EP2259176B1 (en) 2016-09-28
EP2259176A3 (en) 2013-04-03
US20100309491A1 (en) 2010-12-09
EP2259176A2 (en) 2010-12-08
US9304717B2 (en) 2016-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5575B (zh) 打印机和打印系统
US8210628B2 (en) Printer and print-condition set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EP388276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9156279B2 (en)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5579238A (zh) 标签打印机
CN108351742B (zh) 指导方法、指导系统、终端设备及信息设备
JP4844887B2 (ja) 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及びリサイクル方法
JP4566999B2 (ja) 機器の構成認識システム、構成認識方法及び構成認識プログラム
US827948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9224275B2 (en) Media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multiple processing unit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processes
CN101293431A (zh) 标签产生装置
CN10281005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
JP2020053753A (ja) 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7476590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01293432A (zh) 标签编辑装置和标签产生装置
US9591078B2 (en)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and POS system
US7086794B2 (en) Printer
JP6056196B2 (ja)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posシステム
CN107688444A (zh) 系统、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JP5391910B2 (ja) Usbホスト機能付き印刷装置
US20230131341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usb equipment
JPH04163679A (ja) ラベル、タグ等への印字装置
JP2012076393A (ja) プリンター、印刷制御装置、プリンター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41440A (ja) 出力制御装置、出力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80206A (ja) 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