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0869A - 成像透镜,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透镜,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0869A
CN101900869A CN2010101893462A CN201010189346A CN101900869A CN 101900869 A CN101900869 A CN 101900869A CN 2010101893462 A CN2010101893462 A CN 2010101893462A CN 201010189346 A CN201010189346 A CN 201010189346A CN 101900869 A CN101900869 A CN 101900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combination
negative
positive
imaging l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93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0869B (zh
Inventor
须藤芳文
中山贵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258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8713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715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70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715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103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00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0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0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08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0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成像透镜,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所述成像透镜系单焦成像透镜,由孔径光阑,配置在该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以及配置在孔径光阑的像侧的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二透镜组成。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具有负放大率的第一F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一R透镜组,在第一透镜组中隔开最宽的空气间隔配置。第一F透镜组至少包括二个负透镜,第一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正透镜。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二F透镜组,以及第二R透镜组。第二F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一正透镜,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二正透镜,具有正放大率。第二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透镜。能实现高性能的成像透镜,小型/高性能的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Description

成像透镜,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透镜,摄像光学系统,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成像透镜或摄像光学系统除了可以用于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的摄影用透镜,还可以用于银盐相片照相机的摄影用透镜。
因此,本发明的照相机装置能作为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银盐相片照相机实施。并且,将该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作为摄影功能部,能实现可进行通信等信息处理的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数码照相机得到广泛普及,性能也得到提高,照相机型式也多样化。其中,对具有变焦功能的数字照相机很欢迎,要求搭载高性能单焦透镜的小型、高画质的小型照相机的用户很多。
对于喜好这种高画质的小型照相机的用户,对于在高性能基础上,实现F值(F-number)小的“大孔径”、“视场角大”的装置期待大。
在“高性能”方面,要求具有至少与1000万至20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对应的分辨能力,且要求从孔径光阑,光阑叶片形那样的杂光少,以高反差直到视场角周边无点像崩溃;色像差小,在亮度差大的部分也不生成不需要的色;歪曲像差小,能将直线作为直线描画等。
又,在“大孔径”方面,从与搭载变焦透镜的一般的小型照相机的差别化方面,希望至少“F2.4以下”、直至“F2.0以下”的F值不少。
再有,关于“摄影透镜的视场角”,较好的是,35mm银盐照相机(所谓莱卡(Leica)版)换算的焦距相当于28mm的半视场角:38度以上。
数码照相机用的成像透镜有许多种类,作为本发明的成像透镜那样的“广角的单焦透镜”的典型的透镜结构,有在物体侧配置负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前组)、在像侧配置正的光焦度的透镜组(后组)的所谓“逆聚焦型”。
逆聚焦型使得射出光瞳位置远离像面,能使得“周边光束以相对像面接近垂直的角度入射”,因此,作为使用“在各像素具有色滤波器及微透镜”的面传感器的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的成像透镜的构成很合适。
但是,逆聚焦型“光焦度配置的非对称性”大,慧形像差或歪曲像差、放大倍率色像差等补正不完全。所述像差补正随着大孔径化,变得更困难。
数码照相机近年来小型化得到很大进展,要求非摄影时的进一步小型化。
关于数码照相机的小型化,提出过折叠式收纳,即,非摄影时使得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组之间或透镜之间的间隔狭,将摄像光学系统整体收纳在数码照相机本体内,使得摄像光学系统不从数码照相机本体突出。
但是,若伴随大孔径化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增加,即使通过折叠式收纳使得光轴上的透镜组间隔或透镜间隔狭,即使根据透镜数透镜厚度叠合,进行折叠式收纳,但由于镜筒部长度增加,向照相机本体内收纳不能充分实现。
逆聚焦型的单焦透镜以往有各种各样,其为人们所公知,其中,在专利文献1-5中,记载由负的前组、光阑、正的后组构成,F值比较小,且比较广的视场角,例如具有38度前后的半视场角,达到F2.4以下的大孔径的装置。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成像透镜或摄像光学系统为F1.4的大孔径,像散(astigmatism)或像面弯曲大,在孔径光阑附近,在周边部性能存在问题,与“1000万-20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的对应很困难。
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成像透镜或摄像光学系统像散或像面弯曲,歪曲像差虽然能良好地补正,但球面差稍大,在大孔径且小型方面有改良余地。
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近来对小型化的要求比以前还强,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F值小的实施例在小型化方面对于现在要求不充分。
在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5公开的成像透镜或摄像光学系统若根据近年水准,F2.8在大孔径方面不够,像散或像面弯曲,放大倍率色像差也难以充分补正,该成像透镜也难以实现使得周边部具有充分的性能,不适合“1000万-20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的水准。
在专利文献1、3公开的成像透镜哪一个的歪曲像差若以绝对值计算,都超过2%。
在专利文献4公开的成像透镜F2.9,在大孔径方面不够,像面弯曲大,难以实现使得周边部具有充分的性能。又,使用透镜数多,小型化不容易,有改良余地。
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以下装置: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携带信息终端装置中,为了将摄像光学系统的折叠式收纳更紧凑地实现,使得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从光轴退避,进行折叠收纳。
但是,在专利文献6中没有具体记载折叠式收纳的摄像光学系统,尤其,当伴随大孔径化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数增加场合,在专利文献6中没有具体记载如何提高收纳时的紧凑性。
[专利文献1]特开平06-3083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34992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09-218350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8-129403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07-46337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6-391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适合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的高性能的成像透镜,其能以半视场角38度左右的广角,F值2.0程度以下“大孔径且比较小型”,充分减少像散或像面弯曲、放大倍率色像差、慧形像差的色差、歪曲像差等,具有能与“1000万-20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对应的分辨率,从孔径光阑,以高反差直到视场角周边无点像崩溃,在亮度差大的部分也不生成不需要的色,能将直线作为直线无歪曲地描画。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成像透镜,系单焦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由孔径光阑,配置在该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以及配置在孔径光阑的像侧的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二透镜组成;
上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具有负放大率的第一F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一R透镜组,在上述第一透镜组中隔开最宽的空气间隔配置;
上述第一F透镜组至少包括二个负透镜;
上述第一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正透镜;
上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二F透镜组,以及第二R透镜组;
上述第二F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一正透镜,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二正透镜,具有正放大率;
上述第二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透镜。
即,按照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配置在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是第一透镜组,配置在孔径光阑的像侧的是第二透镜组;
配置在第一透镜组中的透镜间隔(空气间隔),第一F透镜组的最靠近像侧的透镜面和第一R透镜组的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面之间的间隔,在第一透镜组中最大。
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R透镜组一个面具有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正放大率变弱的形状的非球面;
当第二F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F,第二R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R,满足条件式:
(1)0.4<f2F/f2R<0.6
并且,上述第二R透镜组的上述非球面满足条件式(2):
(2)0.3<D1/D2<0.5
其中,D2表示在其光线有效高度为H2R位置,以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和非球面的下垂(sag)量,D1表示在0.8H2R位置,以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和非球面的下垂量。
按照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在此,所谓“光线有效高度”是指通过透镜面用于成像的光线之中,通过离开光轴最远位置的光线所通过的位置和上述光轴之间的与光轴垂直方向的距离。
在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中,关于第二R透镜组的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正放大率变弱的形状的非球面,其光线有效高度为H2R。
非球面和以该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将近轴曲率半径作为曲率半径的球面)的下垂量表示以下距离:当将光轴垂直方向的离开光轴的距离设为h时,在距离h的位置,沿与光轴平行方向,上述球面和非球面之间的距离。
关于D1和D2,可参照图36。
条件式(2)是光线有效高度H2R的下垂量D2和离开光轴的距离为0.8H2R的下垂量D1应满足的关系式,在满足条件式(2)的状态下,D1<D2,下垂量随着离开光轴变大,但是,该非球面具有正放大率,该正放大率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而变弱。
3.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从第二F透镜组的物体侧面到第二R透镜组的像侧面的厚度设为D2F_2R,最大像高设为Y’,满足条件式:
(3)1.5<D2F_2R/Y’<3.0
4.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第一F透镜组一个面具有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负放大率变弱的形状的非球面;
该非球面当将其光线有效高度设为H1F,以0.7H1F位置的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和非球面的下垂量设为D3,以0.9H1F位置的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和上述非球面的下垂量设为D4,上述D3和D4满足条件式:
(4)0.1<D3/D4<0.3。
即,按照技术方案4所述的成像透镜,第一F透镜组采用的非球面系一方面满足条件式(4),一方面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负放大率变弱的形状。
5.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第二R透镜组以一个非球面透镜构成。
这种场合,构成第二R透镜组的一个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一方面满足条件式(4),一方面非球面具有的正放大率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而变弱。
6.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第二R透镜组的非球面透镜的材质的阿贝数设为vd,满足条件式:
(5)60<vd<96
7.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第一透镜组的第一F透镜组由二个负透镜构成,第一R透镜由一个正透镜构成,上述第一F透镜组的从物体侧第二个负透镜的像侧面是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负放大率变弱的形状的非球面;
第二透镜组的第二F透镜组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接合,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接合;
第二R透镜组是一个正透镜,其物体侧的面是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正放大率变弱的形状的非球面。
下面进行补充说明。
本发明的成像透镜如上所述,在孔径光阑的物体侧配置第一透镜组,在孔径光阑的像侧配置第二透镜组,作为透镜类型,类似逆聚焦型。
如公知那样,逆聚焦型的成像透镜一般在物体侧配置负的光焦度元件,在像侧配置正的光焦度元件,因光焦度配置的非对称性为起因,易发生歪曲像差或放大倍率色像差等,如何减少上述像差成为很大课题。
又,伴随大孔径化,慧形像差或慧形像差的色差的补正困难性增大。
本发明的成像透镜如上所述构成,能对上述像差进行良好的补正。
可以认为,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配置在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起着附加在第二透镜组的宽转换器那样的作用。
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负的光焦度(第一F透镜组),正的光焦度(第一R透镜组),通过将其之间的间隔设为在第一透镜组内最大,既能确保充分视场角,又能补正以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为首的各种像差。
第一R透镜组和第二F透镜组夹着孔径光阑对向,因此,通过双方具有的正的光焦度的平衡,控制慧形像差。
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第二透镜组担当主要的成像作用,是像差补正上最重要的透镜组。
第二透镜组作为光焦度配置,以正/负/正的所谓三透镜组型为基本,三透镜组型的中央的负的光焦度分割为二个,以正/负/负/正四个透镜构成。
由于孔径光阑配设在第二F透镜组的物体侧,在第一正透镜/第一负透镜一对,和第二负透镜/第二正透镜一对中,轴外光线高度不同,因此,利用其能有效地减少轴上色像差和放大倍率色像差双方。
再有,利用第二负透镜的自由度也能减少慧形像差的色差。
第二R透镜组具有取得像差平衡和控制射出光瞳距离的作用。通过使得该第二R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具有确保射出光瞳距离的效果。又,通过在第二R透镜组设有上述非球面,能更良好地补正慧形像差/像面弯曲。
条件式(1)是在成像透镜中用于使得第二F透镜组担当主要的成像作用的条件。
条件式(1)的参数f2F/f2R若超过上限值,则第二透镜组的第二F透镜组的光焦度相对变弱,使得第二F透镜组担当主要的成像作用变得困难,难以发挥第二F透镜组的设计自由度,作为整体难以充分补正像差。
又,条件式(1)的参数f2F/f2R若超过下限值,则难以一边确保射出光瞳距离一边作为整体补正像差。
条件式(2)是对于中间像高及周边像高都能充分补正慧形像差/像面弯曲等有效的条件,参数D1/D2若超过下限值,则非球面的光轴上和中间部的曲率差过于小,中间部和周边部的曲率差过于大,若超过上限值,则光轴上和中间部的曲率差过于大,中间部和周边部的曲率差过于小,因此,不管哪种场合,难以实现对于中间像高及周边像高都能充分补正慧形像差/像面弯曲等。
较好的是,参数D1/D2满足以下条件式(2A),其比条件式(2)范围狭:
(2A)0.35<D1/D2<0.45。
条件式(3)是对于成像透镜的小型化及慧形像差/像面弯曲的补正有效的条件,参数D2F_2R/Y’若超过上限值,则第二透镜组的组长D2F_2R变大,妨害成像透镜的小型化,此外,通过第二R透镜组的轴外光线变得过细,难以充分补正慧形像差或像面弯曲等。
参数D2F_2R/Y’若超过下限值,则通过第二R透镜组的轴外光线的光束变得过粗,难以充分补正慧形像差或像面弯曲等。
如技术方案第4项所述,第一F透镜组通过采用满足条件式(4)的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负放大率变弱形状的非球面,能充分补正随着广视场角化易产生的弯曲像差,能进一步提高性能。
参数D3/D4若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值,则光轴上和中间部的曲率差过于小,中间部和周边部的曲率差过于大,若超过上限值,则光轴上和中间部的曲率差过于大,中间部和周边部的曲率差过于小,因此,不管哪种场合,难以实现对于中间像高及周边像高都能充分补正慧形像差/像面弯曲等。
较好的是,参数D3/D4满足以下条件式(4A),其比条件式(4)范围狭:
(4A)0.15<D3/D4<0.3。
一般,通过使得曲率大的面为非球面,通过非球面的效果,能充分补正因广视场角透镜易发生的弯曲像差。
若鉴于这一点,则第一F透镜组采用的满足条件式(4)的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负放大率变弱形状的非球面,可以将在第一F透镜组中凹面曲率半径最小的面设为非球面。通过采用非球面,能实现比光线有效高度小的曲率半径,设计自由度更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在第一F透镜组一面采用非球面,在第二R透镜组一面采用非球面,用球面构成其他透镜面,能降低成本,抑制因非球面化引起的制造困难性。
如上述技术方案5所述,第二R透镜组以一个非球面透镜构成,则能赋与第二R透镜组以充分的自由度,能简单构成第二R透镜组,能实现成像透镜的小型化。
如上述技术方案6所述,第二R透镜组的非球面透镜以满足条件式(5)的材质构成,则作为成像透镜整体,能充分抑制放大倍率色像差/慧形像差。
按照本发明的成像透镜,能使得第二透镜组移动,向有限距离物体进行对焦。
这种对焦方式与使得成像透镜整体移动进行对焦方式相比,能减少移动部分重量,实现对焦高速化及节省电力化。
又,将成像透镜作为摄影光学系统组装在照相机中时,在不使用时,缩短各透镜组之间间隔以及后焦距部分,具有紧凑收纳的伸缩机构,能使得用于收纳第二透镜组的机构和对焦机构通用化。
较好的是,因偏心等影响的调整用第一透镜组移动或第二透镜组移动或第二R透镜组移动进行。尤其,通过第二R透镜组移动调整偏心等影响场合,能减小为了调整使得移动的组。
8.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正透镜或一个负透镜;
夫琅和费谱线的对g线的折射率设为ng,对F线的折射率设为nF,对C线的折射率设为nC,将由式θgF=(ng-nF)/(nF-nC)定义的部分分散比θgF设为纵轴,阿贝数vd设为横轴,在上述纵轴和横轴垂直相交二轴的二元座标上,将连接基准玻璃K7的座标点(vd=60.49,θgF=0.5436)和基准玻璃F2的座标点(vd=36.26,θgF=0.5828)的直线作为标准线,将玻璃的部分分散比θgF的从上述二元座标面上的上述标准线的偏差设为上述玻璃的异常分散ΔθgF时,包含在第二F透镜组的至少一个负透镜的材质的阿贝数v dn和异常分散性ΔθgFn满足条件式:
(6)30<vdn<41
(7)ΔθgF<0。
当然,也可以使得包含在第二F透镜组中的二个负透镜的材质满足条件式(6)和(7)。
在此,阿贝数vdn系为了明确负透镜的材质而标以n。
异常分散性ΔθgFn也系为了明确负透镜的材质而标以n。
上述基准玻璃K7,F2都是株式会社OHARA制的玻璃,商品名分别为NSL7,PBM2。
离标准线的偏差系在上述二元座标上考虑任意座标(vd,θgF),从该座标引与纵轴(部分分散比θgF)平行直到标准线的直线的长度,从标准线计算,纵轴正方向的长度设为正,纵轴负方向的长度设为负。
9.在上述技术方案8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第二F透镜组内的至少一个正透镜的材质的阿贝数v dp和异常分散性ΔθgFp满足条件式:
(8)70<vdp
(9)0<ΔθgFp。
当然,也可以使得包含在第二F透镜组的二个正透镜的材质满足条件式(8)和(9)。
阿贝数v dp和异常分散性ΔθgFp中的p,系为了明确正透镜的材质而标注。
10.在上述技术方案8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全体系统的焦距设为f,第二F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满足条件式:
(10)0.2<f/f2<0.5。
11.在上述技术方案8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全体系统的焦距设为f,第一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满足条件式:
(11)|f1|/f>8。
12.在上述技术方案8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包含在第一F透镜组的至少一个负透镜的材质的阿贝数v dn1和异常分散性ΔθgFn1满足条件式:
(12)70<vdn1
(13)0<ΔθgFn1。
当然,也可以使得包含在第一F透镜组的至少二个负透镜的材质满足条件式(12)和(13)。
阿贝数v dn1和异常分散性ΔθgFn1中的n1,系为了明确第一F透镜组的负透镜的材质而标注。
13.在上述技术方案8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第二F透镜组的二个负透镜之中,第二负透镜的材质满足条件式:
(6)30<v dn<41
(7)ΔθgFn<0。
当然,第二F透镜组的第一负透镜也可以用满足条件式(6)和(7)的材质形成。即,在上述技术方案13所述的成像透镜中,较好的是,第二F透镜组包含的二个负透镜(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之中,满足条件式(6)和(7)的至少一方是第二负透镜。
14.在上述技术方案8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使得第二透镜组整体或一部分移动,实行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的对焦。
下面进行补充说明。
本发明的成像透镜如上所述,在孔径光阑的物体侧配置第一透镜组,在孔径光阑的像侧配置第二透镜组,作为透镜类型,类似逆聚焦型。
如公知那样,逆聚焦型的成像透镜一般在物体侧配置负的光焦度元件,在像侧配置正的光焦度元件,因光焦度配置的非对称性为起因,易发生歪曲像差(distortion aberration)或放大倍率色像差等,如何减少上述像差成为很大课题。
又,伴随大孔径化,慧形像差(coma aberration)或慧形像差的色差的补正困难性增大。
本发明的成像透镜如上所述构成,能对上述像差进行良好的补正。
可以认为,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配置在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起着附加在第二透镜组的宽转换器那样的作用。
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负的光焦度(第一F透镜组),正的光焦度(第一R透镜组),通过将其之间的间隔设为在第一透镜组内最大,既能确保充分视场角,又能补正以球面像差为首的各种像差。
第一R透镜组和第二F透镜组夹着孔径光阑对向,因此,通过双方具有的正的光焦度的平衡,控制慧形像差。
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第二透镜组担当主要的成像作用,是像差补正上最重要的透镜组。
第二透镜组作为光焦度配置,以正/负/正的所谓三透镜组型为基本,三透镜组型的中央的负的光焦度分割为二个,以正/负/负/正四个透镜构成。
将第二F透镜组设为通常的正/负/正的所谓三透镜组型场合,负透镜前后的正放大率平衡易直接影响弯曲像差,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由于孔径光阑配设在第二F透镜组的物体侧,因此,在第一F透镜组中,第一负透镜前后的正放大率平衡难以直接影响歪曲像差,增大用于慧形像差补正或减少偏心灵敏度的自由度。
满足条件式(6)和(7)的透镜材料系在包含C线及g线的波长范围,波长引起的折射率变化比较接近线性的玻璃,通过将这种玻璃用作成像透镜系统中担当主要成像作用的第二F透镜组内的负透镜的至少一个,一边抑制二次光谱引起的色像差的恶化,一边能补正轴上色像差或放大倍率色像差。
第二F透镜组内的负透镜材质不能满足条件式(7)的上限场合,二次光谱引起的放大倍率色像差,例如,在F线及C线进行消色时,补正g线的放大倍率色像差的能力不充分。
第二F透镜组内的负透镜材质不能满足条件式(6)的下限场合,第二F透镜组的负透镜分散大,难以取得F线及C线的色像差补正,和球面像差或慧形像差、像差或像面弯曲的其他像差补正的平衡。
不包含满足条件式(6)上限的材质构成的负透镜作为第二F透镜组的负透镜场合,F线及C线的轴上色像差补正不充分,易使得成像图像整体画质低下。
若轴上色像差补正不充分,成像图像整体产生色反射光斑,易减少光反差,若放大倍率色像差补正不充分,易在成像图像周边部产生称为紫条纹的蓝紫色,或发生色斑,使得画质低下。
第二R透镜组具有取得像差平衡和控制射出光瞳距离的作用。通过使得该第二R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具有确保射出光瞳距离的效果,即使射出光瞳距离短场合,也可以使得第二R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以使全长缩短。
第二R透镜组可以设为至少包括一个正或负的透镜。
按照技术方案8的构成,如上所述,能对成像透镜的像差补正得到很大效果,一边满足半视场角38度左右的广角,F值2.0程度以下大孔径的严格条件,一边能实现非常高的像性能。
为了实现比上述更好的高性能,如技术方案9所记载,第二F透镜组内的至少一个正透镜的材质的阿贝数vdp和异常分散性ΔθgFp满足条件式(8)和(9)。
满足条件式(9)的玻璃在包含C线及g线的波长范围,波长引起的折射率变化比较小,满足条件式(8)的玻璃从g线附近,折射率变化比较大。
通过在第二F透镜组中至少一个正透镜的材质采用满足条件式(8)和(9)的材料,能一边抑制对色像差补正的影响,一边对二次光谱引起的色像差进行补正。
在第二F透镜组内不包含满足条件式(9)的下限的材质构成的正透镜场合,包含在第二F透镜组的二个正透镜的玻璃的异常分散性为负,二次光谱引起的色像差,例如,在F线及C线进行消色时,补正g线的色像差的能力不充分。
在第二F透镜组内不包含满足条件式(8)的下限的材质构成的正透镜场合,F线及C线的轴上色像差补正不充分,易使得画面整体的画质低下。
较好的是,在第二F透镜组中,至少包含一个满足以下条件的正透镜:
(8A)80<vdp
(9A)0.02<ΔθgFp。
当然,较好的是,第二F透镜组中的二个正透镜的材质满足条件式(8)和(9),或满足条件式(8A)和(9A)。
上述成像透镜如技术方案10所记载,通过使其满足条件式(10),能进一步提高性能。
若超过条件式(10)的下限,第二F透镜组相对全系统的正的放大率变小,全系统中第二F透镜组的成像作用影响相对变小,成像透镜包含第二F透镜组引起的效果变小,恐怕难以一边满足广角且大孔径的严格条件、一边保持高性能。
若超过条件式(10)的上限,第二F透镜组相对全系统的正的放大率变大,全系统中第二F透镜组的成像作用影响相对变大,成像透镜包含第二F透镜组引起的效果变大,第二F透镜组内的以球面像差为首的各像差的权衡量(trade-off)过大,对透镜偏心或对空气间隔的要求精度易变得极端高。
第一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场合,若技术方案11的条件式(11)的参数超过下限值,则第一透镜组的正的光焦度变大,第二F透镜组的成像作用影响相对变弱,第二F透镜组在光学系统全体中担当的像差补正作用变小,恐怕难以有效降低轴上色像差和放大倍率色像差双方。
第一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场合,若技术方案11的条件式(11)的参数超过下限值,则第一透镜组的负的光焦度变大,通过第二F透镜组的轴上边缘光过高,第二F透镜组的有效径过大,难以紧凑地构成成像透镜系统,光阑孔径也易变大。
又,产生必须使得第二透镜组的正的光焦度相对强,易发生像面弯曲变大,或负的歪曲像差变大。
不管第一透镜组的正/负放大率,若技术方案11的条件式(11)的参数超过下限值,则第一透镜组内的以球面像差为首的各像差的权衡量过大,对透镜偏心或对空气间隔的要求精度变得过高。
条件式(11)的参数|f1|/f中的分子f1根据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为正还是负,可以采用正/负值,当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为负场合,产生必须使得第二透镜组的正的光焦度相对强,如上所述,易发生像面弯曲变大,或负的歪曲像差变大。
在第二F透镜组内各面,为了降低最终像差量,各像差大,因此,当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为负场合,在第二透镜组的制造误差灵敏度变高。
从这个角度看,较好的是,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为正,这种场合,条件式(11)成为:
(11A)f1/f>8
这种场合,较好的是,成为:
(11B)f1/f>10
为了实现比上述更好的高性能,较好的是,如技术方案12所记载,包含在第一F透镜组的至少一个负透镜的材质满足条件式(12)及(13)。
满足条件式(12)和(13)的玻璃系在包含C线及F线的范围,波长引起的折射率变化比较小,从g线附近,折射率变化比较大,通过将这种玻璃用作光焦度比较大的第一F透镜组的至少一个负透镜,使用第一透镜组和第一R透镜组之间的宽的空气间隔(第一透镜组内的最大间隔),进行第一R透镜组和其他透镜组的像差补正时,组合上述第二F透镜组内的正透镜和负透镜,能一边抑制在包含C线到F线的波长区域的色像差的增大,一边补正作为二次光谱的g线附近的色像差,能提高第一透镜组内的像差补正的能力。
为了更良好地进行这种像差补正,较好的是,在第一透镜组内,满足条件式(6)和(7)同时,还满足以下(12A)和(13A)的负透镜至少包含第二F透镜组内的第二负透镜:
(12A)80<vdn1
(13A)0.02<ΔθgFn1。
在第二F透镜组内,通过离开孔径光阑远的第二负透镜的轴外光线位于比通过第一负透镜的轴外光线高的位置,通过使得第二负透镜满足条件式(6)和(8),以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一对能良好地补正放大倍率色像差。
在第二F透镜组内各面,为了降低最终像差量,各像差大,制造误差灵敏度变高,但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通过使得第二F透镜组中的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接合,能实质上减少制造误差灵敏度,易得到稳定性能。
又,还能减少保持透镜的镜筒零件。
即使通过使得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接合,也很容易得到实质上减少制造误差灵敏度,得到稳定性能,还能减少保持透镜的镜筒零件,但是,通过使得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接合同时,使得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接合,能进一步容易地实质上减少制造误差灵敏度,得到稳定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若将第二F透镜组内的第一负透镜设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在第二F透镜组内,能抑制第一负透镜的物体侧面及像侧面的轴外主光线的入射角和射出角的变化量,能进一步提高第二F透镜组内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一对所产生的对轴上色像差补正的作用。
又,通过主要由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一对补正放大倍率的色像差,由上述两对分担轴上色像差补正和放大倍率色像差补正作用,提高对于像差补正的自由度。
按照本发明的成像透镜,能使得第二透镜组移动,向有限距离物体进行对焦。这种对焦方式与使得成像透镜整体移动进行对焦方式相比,能减少移动部分重量,实现对焦高速化及节省电力化。
又,将成像透镜作为摄影光学系统组装在照相机中时,在不使用时,缩短各透镜组之间间隔以及后焦距部分,具有紧凑收纳的伸缩机构,能使得用于收纳第二透镜组的机构和对焦机构通用化。
如上述技术方案11所记载,第一透镜组的焦距比较长,即使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空气间隔变化,通过第二透镜组的最靠近物体侧的面的轴上边缘光的高度变化小,难以发生性能劣化。
15.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透镜;
全体系统的焦距设为f,第一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第二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第二R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满足条件式:
(14)0.2<f/f2<0.5
(16)|f1|/f>8.0
(17)0.3>|f/f3|>0.1。
16.在上述技术方案15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第二F透镜组内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的正或负的合成焦距设为f21,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的正的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22,满足条件式:
(15)|f22/f21|<0.5。
上述合成焦距f22根据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的正/负放大率的大小关系,取正值或负值。
17.在上述技术方案15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光轴上的第二F透镜组的厚度设为T2f,第一透镜组的厚度设为T1,第二R透镜组的厚度设为T2r,满足条件式:
(18)1≥T2f/(T1+T2r)>0.1。
18.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第二F透镜组的第一负透镜是向像侧凸的弯月透镜。
19.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第二F透镜组内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作为接合透镜接合。
20.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使得第二透镜组整体或一部分移动,实行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的对焦。
21.在上述技术方案20所述的成像透镜中,其特征在于:
摄像光学系统折叠式地被收纳;
摄像光学系统的第二F透镜组在收纳时可从光轴上退避。
22.一种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述技术方案1-21任一个所述的成像透镜。
23.在上述技术方案2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摄影图像设为数字信息的功能。
24.在上述技术方案2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摄像光学系统折叠式地被收纳;
摄像光学系统的第二F透镜组在收纳时可从光轴上退避。
上述照相机装置即可以是银盐照片照相机,也可以是具有将摄影图像作为数字信息的功能的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
25.一种携带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技术方案2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作为摄影功能部。
26.在上述技术方案25所述的携带信息终端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摄像光学系统折叠式地被收纳;
摄像光学系统的第二F透镜组在收纳时可从光轴上退避。
下面进行补充说明。
本发明的成像透镜如上所述,在孔径光阑的物体侧配置第一透镜组,在孔径光阑的像侧配置第二透镜组,作为透镜类型,类似逆聚焦型。
如公知那样,逆聚焦型的成像透镜一般在物体侧配置负的光焦度元件,在像侧配置正的光焦度元件,因光焦度配置的非对称性为起因,易发生歪曲像差或放大倍率色像差等,如何减少上述像差成为很大课题。
又,伴随大孔径化,慧形像差或慧形像差的色差的补正困难性增大。
本发明的成像透镜如上所述构成,能对上述像差进行良好的补正。
可以认为,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配置在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起着附加在第二透镜组的宽转换器那样的作用。
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负的光焦度(第一F透镜组),正的光焦度(第一R透镜组),通过将其之间的间隔设为在第一透镜组内最大,既能确保充分视场角,又能补正以球面像差为首的各种像差。
第一R透镜组和第二F透镜组夹着孔径光阑对向,因此,通过双方具有的正的光焦度的平衡,控制慧形像差。
在本发明的成像透镜中,第二透镜组担当主要的成像作用,是像差补正上最重要的透镜组。
第二透镜组作为光焦度配置,以正/负/正的所谓三透镜组型为基本,三透镜组型的最后的正的光焦度设为由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构成的正的接合透镜,作为第二F透镜组全体,设为正/负/正的坦萨(Tessar)型。
由于孔径光阑配设在第二F透镜组的物体侧,在第一正透镜/第一负透镜一对,和第二负透镜/第二正透镜一对(正的接合透镜)中,轴外光线高度不同,因此,利用其能有效地减少轴上色像差和放大倍率色像差双方。
再有,在通常的坦萨型中,正/负/正的负透镜前后的正放大率平衡易直接影响弯曲像差,在本发明的摄像光学系统中,由于孔径光阑配设在第二F透镜组的物体侧,因此,第一负透镜前后的正放大率平衡难以直接影响歪曲像差,增大用于慧形像差补正或减少偏心灵敏度的自由度。
利用第二负透镜的自由度也能减少慧形像差的色差。
第二R透镜组具有取得像差平衡和控制射出光瞳距离的作用。通过使得该第二R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具有确保射出光瞳距离的效果,但是,在射出光瞳距离短场合,也可以使得第二R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对透镜全长的缩短作出贡献。
按照如上所述构成,能在像差补正上取得很大效果,即使在半视场角38度左右的广角,F值2.0程度以下大孔径的严格条件下,也能实现非常高的像性能。
如上所述,在技术方案15的成像透镜中,将第二F透镜组设为像差补正上最重要的透镜组,使其担当摄像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像作用。
条件式(14)是确保第二F透镜组的主要的成像作用的条件,参数f/f2若超过条件式(14)的下限值,则摄像光学系统全体系统中的第二F透镜组向成像作用的贡献不能充分大,第二F透镜组的存在意义变小,在广角且大孔径的严格条件下难以保持高性能。
参数f/f2若超过条件式(14)的上限值,则摄像光学系统全体系统中的第二F透镜组向成像作用的贡献过大,第二F透镜组内的以球面像差为首的各像差的权衡量过大,对透镜偏心或对空气间隔的要求精度变高,要求高精度组装摄像光学系统,引起制造上困难。
又,在使用本发明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照相机装置或携带信息终端装置中,收纳时使得第二F透镜组从光轴退避,但是,当不满足条件式(14)时,恐怕难以将第二F透镜组构成为可退避的组。
条件式(16)是使得第二F透镜组和第一透镜组的功能平衡的条件。
包含在参数|f1|/f中的f1(第一F透镜组的焦距)可以取正值或负值,当第一F透镜组的光焦度为正场合(f1>0),若参数|f1|/f超过条件式(16)的下限值,第一F透镜组的正的光焦度相对全体系统的光焦度相对变小,与此相对应,第二F透镜组的成像作用相对变弱,第二F透镜组在全体系统中担当的像差补正作用变小,恐怕难以有效减少轴上色像差和放大倍率色像差双方。
当第一F透镜组的光焦度为负场合(f1<0),若参数|f1|/f超过条件式(16)的下限值,通过第二F透镜组的轴上边缘光变高,第二F透镜组的有效径过大,难以使得摄像光学系统的小型化。
又,孔径光阑的孔径过大。
又,产生必须使得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比较强,易发生像面弯曲增大或负的歪曲像差大。
不管第一F透镜组的放大率的正负,若超过条件式(16)的下限值,第一透镜组内的以球面像差为首的各像差的权衡量过大,对透镜偏心或对空气间隔的要求精度易变高。
若第一F透镜组的放大率为负,需要使得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比较强,若使得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强,则易发生像面弯曲增大或负的歪曲像差大,因此,第一F透镜组将其光焦度设为正,优选满足条件式(16A):
(16A)f1/f>8.0
条件式(17)是用于使得第二透镜组的第二F透镜组和第二R透镜组的平衡良好的作用的条件。
若参数|f/f3|超过条件式(17)的上限,不管第二R透镜组的光焦度是正还是负,第二R透镜组相对全体系统的放大率过强,与第二F透镜组的以球面像差为首的各像差变大,第二F透镜组和第二R透镜组的偏心灵敏度上升,要求高精度组装摄像光学系统,恐怕引起制造上困难。
又,第二R透镜组的光焦度为正场合,若超过条件式(17)的下限,则第二F透镜组的成像作用比较弱,在全体系统中第二F透镜组担当的像差补正作用相对变小,恐怕难以有效减少轴上色像差和放大倍率色像差双方。
技术方案16所述的条件式(15)是在满足技术方案15的条件式(14),(16),(17)状态下,进一步提高性能。
在第二F透镜组内,接合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的正的接合透镜(作为接合透镜本身具有正的光焦度的接合透镜)的焦距设为f22,通过使得该f22比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的合成焦距f21小,使得轴外光线更多地通过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构成的正的接合透镜,能更有效减少轴上色像差和放大倍率色像差双方,提高对于像差补正的自由度。
第二F透镜组内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的合成焦距f21为正场合,若条件式(15)的参数|f22/f21|超过上限值,则在第二F透镜组内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一对透镜,与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一对透镜(正的接合透镜)的轴外光线高度差变小,难以有效减少轴上色像差和放大倍率色像差双方,像差补正自由度低下,恐怕像差补正不充分。
第二F透镜组内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的合成焦距f21为负场合,若条件式(15)的参数|f22/f21|超过上限值,则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的合成的负的放大率相对变大,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的正的接合透镜的轴外光线变高,正的接合透镜易变大。
又,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一对透镜,与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一对透镜之间的各像差过大,对透镜偏心或对空气间隔的要求精度易变高。
更好的是,满足条件式:
(15A)|f22/f21|<0.25。
技术方案17的条件式(18)是通过伸缩式收纳透镜组时,使得第二F透镜组从光轴退避的合适条件。
条件式(18)的分母是摄像光学系统全体系统的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厚度的总和减去第二F透镜组的厚度,分子是第二F透镜组的厚度。
若参数T2f/(T1+T2r)超过条件式(18)的上限,则可从光轴退避的第二F透镜组的厚度比不退避的第一透镜组的厚度和第二R透镜组的厚度之和(条件式(18)的分母)大,第二F透镜组的退避处的空间变大,存在镜筒部分以外的照相机装置本体的厚度反而增大的危险。
若参数T2f/(T1+T2r)超过条件式(18)的下限,则第二F透镜组变薄,通过使得该第二F透镜组从光轴退避以使得镜筒部分厚度缩短的效果变小,相对通常伸缩镜筒的优点减少。
如技术方案18所述的成像透镜,第二F透镜组内的第一负透镜是向像侧凸的弯月透镜,在第二F透镜组内,能抑制第一负透镜的物体侧面及像侧面的轴外主光线的入射角和射出角的变化量,能进一步提高第二F透镜组内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一对所产生的对轴上色像差补正的作用。
又,通过主要由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一对补正放大倍率的色像差,由上述两对分担轴上色像差补正和放大倍率色像差补正作用,提高对于像差补正的自由度。
如技术方案19所述的成像透镜,第二F透镜组内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作为接合透镜接合,能提高摄像光学系统的制造容易性。
在第二F透镜组内各面,为了降低最终像差量,各像差大,制造误差灵敏度变高。但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通过使得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一对透镜,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一对透镜分别接合,能实质上减少制造误差灵敏度,易得到稳定性能。还能减少保持透镜的镜筒零件。
如技术方案20所述的成像透镜,使得第二透镜组整体或一部分移动,实行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的对焦。这种对焦方式与使得成像透镜整体移动进行对焦方式相比,能减少移动部分重量,实现对焦高速化及节省电力化。
又,将成像透镜作为摄影光学系统组装在照相机中时,在不使用时,缩短各透镜组之间间隔以及后焦距部分,具有紧凑收纳的伸缩机构,能使得用于收纳第二透镜组的机构和对焦机构通用化。
通过满足条件式(16),第一透镜组的焦距比较长,即使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空气间隔变化,通过第二透镜组的最靠近物体侧的面的轴上边缘光的高度变化小,难以发生因上述空气间隔误差为起因的性能劣化。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摄影光学系统中,第二F透镜组在该摄影光学系统中具有主要的成像作用,又,第二F透镜组内的像差对摄影光学系统全体的像差补正起着很大作用。
因此,若第二F透镜组内各透镜的相对组装精度保持比较高,即使第二F透镜组全体相对其他透镜的组装精度比较低,也难以对摄影光学系统全体的像差补正状态给予大的影响。
根据上述理由,第一透镜组或第二R透镜组保持与其他透镜组高的位置精度比较困难,相对第一透镜组,第二R透镜组,使得第二F透镜组作为能从光轴退避的组构成,收纳时,一边使其从光轴退避到与伸缩的其他组不干涉的位置,一边伸缩,能大大地缩短收纳时的镜筒部厚度。
按照本发明,能以单焦距实现高性能的成像透镜。这种高性能的成像透镜既可以作为银盐照相机的摄影透镜,也可以作为用于光学传感器的光学透镜良好地使用,也可以用于具有将摄影图像作为数字信息功能的照相机装置,即数码照相机。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能实现高性能的成像透镜,其能以半视场角38度左右的广角,F值2.0程度以下大孔径且比较小型,充分减少像散或像面弯曲、放大倍率色像差、慧形像差的色差、歪曲像差等,具有能与“1000万-20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对应的分辨率,从孔径光阑,以高反差直到视场角周边无点像崩溃,在亮度差大的部分也不生成不需要的色,能将直线作为直线无歪曲地描画,通过使用上述成像透镜,能实现小型/高性能的照相机装置/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2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3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4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5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关于实施例1的像差曲线图。
图7是关于实施例2的像差曲线图。
图8是关于实施例3的像差曲线图。
图9是关于实施例4的像差曲线图。
图10是关于实施例5的像差曲线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7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8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9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10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11的成像透镜构成的截面图。
图17是关于实施例6的成像透镜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图。
图18是关于实施例7的成像透镜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图。
图19是关于实施例8的成像透镜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图。
图20是关于实施例9的成像透镜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图。
图21是关于实施例10的成像透镜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图。
图22是关于实施例11的成像透镜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图。
图23表示实施例12的摄像光学系统。
图24表示实施例13的摄像光学系统。
图25表示实施例14的摄像光学系统。
图26表示实施例15的摄像光学系统。
图27是关于实施例12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曲线图。
图28是关于实施例13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曲线图。
图29是关于实施例14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曲线图。
图30是关于实施例15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曲线图。
图31用于说明照相机装置实施形态。
图32是表示携带信息终端装置的系统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33用于说明第二F透镜组收纳时从光轴上进行退避机构一例。
图34用于说明第二F透镜组收纳时从光轴上进行退避机构一例。
图35用于说明摄像光学系统摄影时和折叠时各透镜组的相对位置关系一形态。
图36用于说明条件式(2)中的参数D1和D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1-图5表示成像透镜实施形态的五个例子。这些实施形态具体涉及后文所述的实施例1-5。图1-图5使用同一符号。
图1-图5所示的成像透镜以孔径光阑S,配置在该孔径光阑S的物体侧(图1-图5的左方)的第一透镜组I,以及配置在孔径光阑S的像侧(图1-图5的右方)的第二透镜组II构成。
第一透镜组I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一F透镜组1F,以及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一R透镜组1R,在第一透镜组I中隔开“最宽的空气间隔”配置,第一F透镜组1F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一负透镜L1,第二负透镜L2。第一负透镜L1和第二负透镜L2都具有凸面朝物体侧的凹弯月形状。第一负透镜L1和第二负透镜L2都成为像侧的凹面曲率更大,即,像侧曲率比物体侧曲率大。
第一R透镜组1R用一个正透镜(两凸透镜)L3构成。
配置在孔径光阑S的像侧的第二透镜组II构成为在物体侧配置第二F透镜组2F,在像侧配置第二R透镜组2R,第二F透镜组2F从物体侧向着像侧顺序配置正透镜L4,负透镜L5,负透镜L6,正透镜L7共计四个透镜,第二R透镜组2R用一个透镜L8构成。
构成第二F透镜组2F的四个透镜之中,物体侧的正透镜L4和负透镜L5接合,像侧的负透镜L6和正透镜L7也接合。
图1-图5表示的成像透镜如后述实施例1-5所示,满足条件(1)-(5)。
在图1-图5中,配设在第二R透镜组2R的像面侧的平行平板F设为光学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波器等各种滤波器、或CCD传感器等摄像元件的玻璃盖片(密封玻璃),表示一块透明平行平面板。
[实施例]
下面,例举成像透镜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最大像高为4.80mm。
如上所述,在各实施例中,配设在第二R透镜组的像面侧的平行平板设为光学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波器等各种滤波器、或CCD传感器等受光元件的玻璃盖片(密封玻璃),表示光学上与上述各装置等价的一块平行平板。
实施例中各记号意义如下:
f:全系统的焦距
F:F值
ω:半视场角
Y’:最大像高
R:曲率半径
D:面间隔
Nd:折射率
vd:阿贝数(光学玻璃色散系数)
K:非球面的锥形常数
A4:四次的非球面系数
A6:六次的非球面系数
A8:八次的非球面系数
A10:十次的非球面系数
非球面使用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近轴曲率)C,从光轴的高度H,锥形乘数K,上述各非球面系数,用公知的下式表示:
X=CH2/[1+√(1-(1+K)C2H2)]+A4·H4+A6·H6+A8·H8+A10·H10+A12·H12+A14·H14+A16·H16+A18·H18
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具有长度量的单位为mm。
[实施例1]
f=6.02  F1.81  ω=39.0
实施例1的数据表示在表1中:
表1
  R   D   N   v   H   玻璃
  1   25.698   1.20   1.49700   81.54   8.3   S-FPL51(OHARA)
  2   8.100   2.22   6.4
  3   17.500   1.20   1.51633   64.06   6.3   L-BSL7(OHARA)
  4*   5.063   9.60   5.2
  5   18.344   1.71   1.83481   42.71   4.4   S-LAH55(OHARA)
  6   -85.084   6.68   4.2
  7   可变光阑   3.50   3.83
  8   ∞   2.27   1.49700   81.54   3.8   S-FPL51(OHARA)
  9   -7.572   1.00   1.72151   29.23   3.8   S-TIH18(OHARA)
  10   -20.507   0.20   4.0
  11   12.858   1.00   1.65412   39.68   4.5   S-NBH5(OHARA)
  12   8.287   3.03   1.49700   81.54   4.5   S-FPL51(OHARA)
  13   -26.318   3.75   4.6
  14*   17.173   1.50   1.51633   64.06   4.9   L-BSL7(OHARA)
  15   107.573   6.38   4.9
  16   ∞   1.50   1.50000   64.00   4.8   滤波器等
  17   ∞   0.60   4.8
[非球面]
非球面是上述数据中带“*”的面。在以下各实施例1-5也同样。
非球面的数据表示如下:
第4面
K=-0.45,A4=-3.25734E-04,A6=-9.32912E-06,A8=7.29745E-08,A10=-6.48034E-09
第14面
A4=-2.92559E-04,A6=2.21131E-06,A8=-1.61322E-07,A10=2.26618E-09
在上述标记中,例如,“2.26618E-09”表示2.26618×109。在以下各实施例中也同样。
[条件式的参数值]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2中:
表2
  D1/D2   0.392
  vd   64.06
  f2F/f2R   0.452
  D2F2R/Y’   2.656
  D3/D4   0.229
[实施例2]
f=6.00  F1.80  ω=39.1
实施例2的数据表示在表3中:
表3
  R   D   N   v   H   玻璃
  1   61.051   1.20   1.49700   81.54   8.0   S-FPL51(OHARA)
  2   9.754   1.33   6.4
  3   16.300   1.20   1.51633   64.06   6.3   L-BSL7(OHARA)
  4*   4.933   9.50   5.2
  5   18.712   1.77   1.81600   46.62   4.4   S-LAH59(OHARA)
  6   -49.780   6.07   4.2
  7   可变光阑   4.08   3.7
  8   -42.553   2.22   1.49700   81.54   3.6   S-FPL51(OHARA)
  9   -6.630   1.00   1.69895   30.13   3.7   S-TIM35(OHARA)
  10   -16.691   0.20   3.9
  11   12.097   1.00   1.72825   28.46   4.4   S-TIH10(OHARA)
  12   9.318   3.08   1.49700   81.54   4.4   S-FPL51(OHARA)
  13   -26.148   3.87   4.6
  14*   16.494   1.50   1.51633   64.06   4.8   L-BSL7(OHARA)
  15   132.160   5.71   4.8
  16   ∞   1.50   1.50000   64.00   4.8   滤波器等
  17   ∞   0.60   4.8
[非球面]
非球面的数据表示如下:
第4面
K=-0.40,A4=-4.07064E-04,A6=-9.23532E-06,A8=-7.96701E-08,A10=-3.61167E-09,A12=-3.61500E-11,A14=2.19580E-14,A16=8.93836E-15,A18=-1.95337E-15
第14面
A4=-3.58070E-04,A6=5.60374E-07,A8=-1.61334E-07,A10=1.41953E-09
[条件式的参数值]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4中:
表4
  D1/D2   0.377
  vd   64.06
  f2F/f2R   0.488
  D2F2R/Y’   2.681
  D3/D4   0.212
[实施例3]
f=6.00  F1.90  ω=39.1
实施例3的数据表示在表5中:
表5
  R   D   N   v   H   玻璃
  1   29.270   1.20   1.49700   81.54   8.5   S-FPL51(OHARA)
  2   8.686   1.93   6.6
  3   16.300   1.30   1.51633   64.06   6.5   L-BSL7(OHARA)
  4*   4.996   10.82   5.3
  5   18.093   1.74   1.81600   46.62   4.4   S-LAH59(OHARA)
  6   -65.958   6.33   4.2
  7   可变光阑   3.50   3.62
  8   -117.284   2.16   1.49700   81.54   3.7   S-FPL51(OHARA)
  9   -7.276   1.08   1.69895   30.13   3.8   S-TIM35(OHARA)
  10   -20.437   0.20   3.95
  11   12.380   1.00   1.72825   28.46   4.4   S-TIH10(OHARA)
  12   9.073   2.73   1.49700   81.54   4.4   S-FPL51(OHARA)
  13   -34.716   3.41   4.5
  14*   17.213   1.50   1.51633   64.06   4.8   L-BSL7(OHARA)
  15   198.652   6.29   4.8
  16   ∞   1.50   1.50000   64.00   4.8   滤波器等
  17   ∞   0.60   4.8
[非球面]
非球面的数据表示如下:
第4面
K=-0.40,A4=-3.72757E-04,A6=-5.62333E-06,A8=-2.23363E-07,A10=-7.20448E-10,A12=-3.61500E-11,A14=2.19580E-14,A16=8.93836E-15,A18=-1.95337E-15
第14面
A4=-3.07134E-04,A6=2.41618E-06,A8=-1.97489E-07,A10=2.81138E-09
[条件式的参数值]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6中:
表6
  D1/D2   0.389
  v d   64.06
  f2F/f2R   0.536
  D2F2R/Y’   2.517
  D3/D4   0.204
[实施例4]
f=6.00  F1.89  ω=39.1
实施例4的数据表示在表7中:
表7
  R   D   N   v   H   玻璃
  1   29.553   1.20   1.49700   81.54   8.1   S-FPL51(OHARA)
  2   7.700   2.03   6.2
  3   14.657   1.20   1.51633   64.06   6.1   L-BSL7(OHARA)
  4*   4.969   9.79   5.2
  5   18.605   1.78   1.80400   46.57   4.4   S-LAH65(OHARA)
  6   -45.719   6.16   4.2
  7   可变光阑   3.50   3.6
  8   300.000   2.22   1.49700   81.54   3.7   S-FPL51(OHARA)
  9   -7.249   1.17   1.69895   30.13   3.8   S-TIM35(OHARA)
  10   -26.903   0.20   3.9
  11   14.941   1.00   1.65412   39.68   4.3   S-NBH5(OHARA)
  12   9.545   2.92   1.49700   81.54   4.4   S-FPL51(OHARA)
  13   -20.274   2.80   4.6
  14*   19.014   1.50   1.51633   64.06   4.8   L-BSL7(OHARA)
  15   -2135.582   6.82   4.8
  16   ∞   1.50   1.50000   64.00   4.8   滤波器等
  17   ∞   0.60   4.8
[非球面]
非球面的数据表示如下:
第4面
K=-0.40000,A4=-4.08087E-04,A6=-9.12948E-06,A8=-1.55692E-07,A10=-3.07007E-09,A12=-3.61500E-11,A14=2.19580E-14,A16=8.93836E-15,A18=-1.95337E-15
第14面
A4=-2.75989E-04,A6=1.94315E-06,A8=-1.43531E-07,A10=1.93052E-09
[条件式的参数值]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8中:
表8
  D1/D2   0.393
  vd   64.06
  f2F/f2R   0.534
  D2F2R/Y’   2.460
  D3/D4   0.217
[实施例5]
f=6.00  F1.81  ω=39.0
实施例5的数据表示在表9中:
表9
  R   D   N   v   H   玻璃
  1   19.183   1.20   1.49700   81.54   8.4   S-FPL51(OHARA)
  2   7.211   2.73   6.3
  3   17.166   1.20   1.51633   64.06   6.3   L-BSL7(OHARA)
  4*   5.100   8.88   5.3
  5   19.824   1.78   1.80400   46.57   4.6   S-LAH65(OHARA)
  6   -40.598   6.37   4.4
  7   可变光阑   3.62   3.6
  8   -42.485   2.10   1.49700   81.54   3.7   S-FPL51(OHARA)
  9   -6.923   1.00   1.69895   30.13   3.8   S-TIM35(OHARA)
  10   -20.101   0.20   4.0
  11   15.665   1.00   1.65412   39.68   4.5   S-NBH5(OHARA)
  12   9.801   3.20   1.49700   81.54   4.6   S-FPL51(OHARA)
  13   -16.209   0.50   4.8
  14*   34.338   1.50   1.49700   81.54   4.9   S-FPL51(OHARA)
  15   -39.847   9.02   4.9
  16   ∞   1.50   1.50000   64.00   4.8   滤波器等
  17   ∞   0.60   4.8
[非球面]
非球面的数据表示如下:
第4面
K=-0.40,A4=-4.12565E-04,A6=-5.03316E-06,A8=-3.48931E-07,A10=1.11294E-09,A12=-3.61500E-11,A14=2.19580E-14,A16=8.93836E-15,A18=-1.95337E-15
第14面
A4=-2.37812E-04,A6=2.58524E-06,A8=-1.51407E-07,A10=2.43679E-09
[条件式的参数值]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10中:
表10
  D1/D2   0.402
  vd   81.54
  f2F/f2R   0.534
  D2F2R/Y’   1.979
  D3/D4   0.232
图6-图10顺序表示关于各实施例1-5的像差图。
在这些像差图中,球面像差的虚线表示正弦条件,像散(astigmatism)的图示实线表示弧矢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d表示对d线的像差曲线,g表示对g线的像差曲线。
如这些像差图所示,各实施例以高电平补正,球面像差、轴上色像差小到不成为问题。从图6-图10所示像差图可知,像散,像面弯曲,放大倍率色像差得到良好补正。
即,如图6-图10所示,各实施例都能良好地抑制慧形像差或其色差紊乱直至最周边部,弯曲像差也绝对值成为2.0%以下。因此,以半视场角38度左右广角,F值2.0程度以下大孔径,能非常良好地确保像性能。
因此,通过如本发明那样构成成像透镜,以半视场角38度左右广角,且F值2.0程度以下大孔径,能非常良好地确保像性能。
图11-图16表示成像透镜实施形态的六个例子。这些实施形态具体涉及后文所述的实施例6-11。对于通用对应部分使用同一符号。
图11-图16所示的成像透镜以孔径光阑S,配置在该孔径光阑S的物体侧(图11-图16的左方)的第一透镜组G1,以及配置在孔径光阑S的像侧(图11-图16的右方)的第二透镜组G2构成。
第一透镜组G1在物体侧配置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F透镜组G1F,在第一透镜组中隔开最宽的空气间隔,在孔径光阑S侧,配置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R透镜组G1R。
第一F透镜组G1F具有二个负透镜,第一R透镜组G1R具有一个正透镜。
第二透镜组G2从孔径光阑S侧顺序配置第二F透镜组G2F及第二R透镜组G2R构成。
第二F透镜组G2F具有正的光焦度,从孔径光阑S侧顺序配置第一正透镜,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二R透镜组G2R具有一个正透镜或负透镜。
即,在图11,图12,图16所示例中,构成第二R透镜组G2R的一个透镜是正透镜,在图13,图14,图15所示例中,构成第二R透镜组G2R的一个透镜是负透镜。
如后述实施例6-11所示,这些实施形态的成像透镜具有由技术方案(1)-(9)特定的特征。
在图11-图16中,符号F表示将各种滤波器和受光元件的玻璃盖片的合成系统,作为与其等价的一块透明平行平板。
下面,再例举成像透镜的六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中各记号意义如下:
f:全系统的焦距
F:F值
ω:半视场角
Y’:最大像高
R:曲率半径
D:面间隔
Nd:折射率
vd:阿贝数(光学玻璃色散系数)
K:非球面的锥形常数
A4:四次的非球面系数
A6:六次的非球面系数
A8:八次的非球面系数
A10:十次的非球面系数
非球面使用光轴方向深度X,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近轴曲率)C,从光轴的高度H,锥形乘数K,上述各非球面系数,用下式表示:
X=CH2/[1+√(1-(1+K)C2H2)]+A4·H4+A6·H6+A8·H8+A10·H10
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具有长度量的单位为mm。
玻璃名是株式会社OHARA的光学玻璃商品名。
[实施例6]
f=6.00  F1.96
实施例6的数据表示在表11中:
表11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341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351
非球面数据表示在表12中:
表12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352
对于实施例6的条件式计算。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13中:
表13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353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361
[实施例7]
f=6.00  F1.95
实施例7的数据表示在表14中:
表14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362
非球面数据表示在表15中:
表15
对于实施例7的条件式计算。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16中:
表16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373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381
[实施例8]
f=5.95  F1.96
实施例8的数据表示在表17中:
表17
非球面数据表示在表18中:
表18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391
对于实施例8的条件式计算。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19中:
表19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392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01
[实施例9]
f=6.01  F1.96
实施例9的数据表示在表20中:
表20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02
非球面数据表示在表21中:
表21
对于实施例9的条件式计算。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22中:
表22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12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21
[实施例10]
f=5.95  F1.96
实施例10的数据表示在表23中:
表23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22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31
非球面数据表示在表24中:
表24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32
对于实施例10的条件式计算。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25中:
表25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33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41
[实施例11]
f=5.95  F1.95
实施例11的数据表示在表26中:
表26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42
非球面数据表示在表27中:
表27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51
对于实施例11的条件式计算。
各条件式的参数值表示在表28中:
表28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52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61
在上述非球面表示中,例如,“-2.6614E-08”表示-2.6614×10-8
图17-图22顺序表示关于各实施例6-11的成像透镜的无穷远物体的像差图。
在这些像差图中,球面像差图的虚线表示正弦条件,像散图的实线表示弧矢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d表示对d线的像差曲线,g表示对g线的像差曲线。
如这些像差图所示,各实施例像差都能得到充分补正,虽然视场角76度以上的广角、F2.0程度以下的大孔径,但能充分小型,实现非常良好的像性能。
图23-图26表示摄像光学系统实施形态的四个例子。这些实施形态具体涉及后文所述的实施例12-15。图23-图26使用同一符号。
图23-图26所示的摄像光学系统系单焦摄像光学系统,以孔径光阑S,配置在该孔径光阑S的物体侧(图23-图26的左方)的第一透镜组G1,以及配置在孔径光阑S的像侧(图23-图26的右方)的第二透镜组G2构成。
第一透镜组G1从物体侧顺序配置具有负放大率的第一F透镜组G1F,以及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一R透镜组G1R,在第一透镜组G1中隔开“最宽的空气间隔”配置。
第一F透镜组G1F由二个负透镜(使得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构成,第一R透镜组G1Ryou由一个正透镜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二F透镜组G2F和第二R透镜组G2R。
第二F透镜组G2F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一正透镜,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二正透镜,配置成该顺序具有正的放大率,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具有正的或负的合成焦距,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作为正的接合透镜接合。
第二R透镜组G2R具有一个透镜。在实施例12-15中任一个中,构成第二R透镜组G2R的一个透镜是正透镜。
上述实施例12-15的摄像光学系统的全体系统的焦距f,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1,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2,以及第二R透镜组的焦距f3满足条件(1)-(3)。
又,在各实施例12-15中,第二F透镜组G2F内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的合成焦距f21,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的正的接合透镜的合成焦距f22满足条件(2)。
再有,在各实施例12-15中,光轴上第二F透镜组的厚度T2f,第一透镜组的厚度T1,第二R透镜组的厚度T2r满足条件(5)。
又,在各实施例12-15中,第二F透镜组G2F的第一负透镜是朝像侧凸的弯月透镜,第二F透镜组G2F内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作为接合透镜接合。
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的变焦使得第二透镜组的整体或一部分移动实行。
图23-图26所示的实施例任一个在收纳时摄像光学系统的透镜折叠,第二透镜组G2的第二F透镜组G2F是可退避组,收纳时从光轴退避,折叠收纳。
下面,例举摄像光学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中各记号意义如下:
f:全系统的焦距
F:F值
ω:半视场角
Y’:最大像高
R:曲率半径
D:面间隔
Nd:折射率
vd:阿贝数(光学玻璃色散系数)
K:非球面的锥形常数
A4:四次的非球面系数
A6:六次的非球面系数
A8:八次的非球面系数
A10:十次的非球面系数
非球面使用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近轴曲率)C,从光轴的高度H,锥形乘数K,上述各非球面系数,用公知的下式表示:
X=CH2/[1+√(1-(1+K)C2H2)]+A4·H4+A6·H6+A8·H8+A10·H10+A12·H12+A14·H14+A16·H16+A18·H18
玻璃名是株式会社OHARA以及株式会社住田光学玻璃商品名。
[实施例12]
f=6.00  F1.96  半视场角=39.09°
实施例12的数据表示在表29中:
表29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81
非球面
非球面数据表示在表30中:
表30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91
条件式的参数值
条件式的各参数值表示在表31中:
表31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492
[实施例13]
f=6.00  F1.95  半视场角=39.12°
实施例13的数据表示在表32中:
表32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501
非球面
非球面数据表示在表33中:
表33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511
条件式的参数值
条件式的各参数值表示在表34中:
表34
[实施例14]
f=5.95  F1.95  半视场角=38.89°
实施例14的数据表示在表35中:
表35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521
非球面
非球面数据表示在表36中:
表36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522
条件式的参数值
条件式的各参数值表示在表37中:
表37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531
[实施例15]
f=5.95  F1.96  半视场角=38.89°
实施例15的数据表示在表38中:
表38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532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541
非球面
非球面数据表示在表39中:
表39
条件式的参数值
条件式的各参数值表示在表40中:
表40
Figure GSA00000129818600551
图27-图30顺序表示关于各实施例12-15的像差图。
在这些像差图中,球面像差图的虚线表示正弦条件,像散图的实线表示弧矢像面,虚线表示子午像面。d表示对d线的像差曲线,g表示对g线的像差曲线。
如这些像差图所示,各实施例的各半视场角为38度以上的广角,F2.0程度以下的大孔径,具有能合适地适合1000万-2000万像素的摄像元件的高性能。又,使得第二F透镜组从光轴退避收纳,确保非摄影时的紧凑性。
参照图31及图32说明携带信息终端装置的实施形态。
该携带信息终端装置将照相机作为具有摄影功能的部分。
图31用于说明照相机装置实施形态,表示装置外观,其中,(a)表示正面侧和上部面,(b)表示背面侧。
图32表示该系统构成。
如图32所示,携带信息终端装置包括作为摄像光学系统的摄影透镜1以及受光元件(像素配列为二元的电子摄像元件)13,通过受光元件13读取由摄影透镜1形成的摄影对象物的像。
作为摄像光学系统或摄影透镜1,使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个记载的摄像光学系统或单焦成像透镜,更具体地说,使用上述实施例的摄像光学系统或成像透镜。
从受光元件13的输出由受到中央运算装置11控制的信号处理装置14处理,变换为数字信息,数字化的图像信息在受到中央运算装置11控制的信号处理装置14,受到所定的图像处理后,存储在半导体存储器15。
在液晶显示器7既能显示图像处理装置12进行图像处理的摄影中的图像,又能显示存储在半导体存储器15的图像。又,存储在半导体存储器15的图像能使用通信卡16等向外部送信。
除通过该通信卡16等的通信功能部分,构成携带信息终端装置的作为摄影功能部的照相机装置。
如图31所示,摄影透镜1在携带时如图31(a)所示,呈收纳(折叠)状态,用户操作电源开关6,接通电源,则镜筒伸出。
此时,在镜筒内部,各组成像透镜成为无穷远对焦配置,通过半按压快门按钮4,实行向有限距离物体的对焦。视窗2也随着摄影透镜1的聚焦连动,进行对焦。根据所定顺序,进行第二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移动,实行对焦。
若进一步按压快门按钮4,则进行摄影,此后,实行上述处理。
记录在半导体存储器15的图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7,或使用通信卡16等向外部送信时,使用图31(b)所示操作按钮8实行。半导体存储器15及通信卡16等通过分别插入专用或通用的插槽9使用。
摄影透镜1处于收纳状态时,各组成像透镜不一定排列在光轴上。例如,第三透镜组和/或第四透镜组从光轴上退避,与其他透镜组并列收纳,则能实现携带信息终端装置的更薄型化。
在上述说明的将照相机作为具有摄影功能的部分的携带信息终端装置,可以使用实施例1-5的变焦透镜作为摄影透镜1使用,以使用1000万至2000万像素的受光元件13的高画质,能实现具有小型照相机功能的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对焦方式也可以构成为可从菜单画面等选择。
下面参照图33及图34说明折叠收纳时的第二F透镜组的从光轴的退避及折叠的一实施形态。
图33是从照相机装置前方看照相机装置的镜筒单元,图34是用立体图表示使得图33所示第二F透镜组退避的退避机构。
在图34中,第二F透镜组设在保持框31。
来自没有图示的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齿轮71、72、74的齿轮组导入,使得丝杠34回转。
螺母部件35与丝杠34螺纹连接,丝杠34的回转使得螺母部件35沿丝杠34变位。丝杠34与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实质平行。
螺母部件35与保持框31成为一体,因上述变位,使得保持框31以及保持于其上的第二F透镜组沿光轴方向变位。此时,保持框31的变位因压缩扭转弹簧37被赋能。
第二F透镜组在折叠时如上所述一边朝摄像元件侧折叠,一边因没有图示的凸轮结构以及压缩扭转弹簧37赋能,在图33中,通过绕丝杠34朝逆时钟方向回转,如箭头方向所示退避。
在图3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保持框31,位于从光轴退避状态的位置,不妨害用于保持折叠的第一透镜组的保持框(没有图示)和直进筒沿光轴方向的变位。
镜筒伸出到摄影状态场合,没有图示的上述保持框和直进筒在伸出到规定位置时刻,因没有图示的凸轮结构和因压缩扭转弹簧37引起的负向赋能,保持框31朝着与图33所示箭头方向的逆方向即顺时钟方向回转,通过与定位轴33相碰,确保光轴上位置。
图35(a)表示处于摄影状态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组位置。
图35(b)表示处于折叠状态(收纳时)的透镜组配置。如该图所示,第二R透镜组G2R折叠接近摄像面,第一透镜组G1折叠缩小与第二R透镜组G2R之间的间隔,第二F透镜组G2F折叠接近摄像面同时,从光轴退避。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成像透镜,系单焦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由孔径光阑,配置在该孔径光阑的物体侧的第一透镜组,以及配置在孔径光阑的像侧的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二透镜组成;
上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具有负放大率的第一F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放大率的第一R透镜组,在上述第一透镜组中隔开最宽的空气间隔配置;
上述第一F透镜组至少包括二个负透镜;
上述第一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正透镜;
上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二F透镜组,以及第二R透镜组;
上述第二F透镜组从物体侧顺序配置第一正透镜,第一负透镜,第二负透镜,第二正透镜,具有正放大率;
上述第二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R透镜组一个面具有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正放大率变弱的形状的非球面;
当第二F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F,第二R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R,满足条件式:
(1)0.4<f2F/f2R<0.6
并且,上述第二R透镜组的上述非球面满足条件式(2):
(2)0.3<D1/D2<0.5
其中,D2表示在其光线有效高度为H2R位置,以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和非球面的下垂量,D1表示在0.8H2R位置,以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和非球面的下垂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第二F透镜组的物体侧面到第二R透镜组的像侧面的厚度设为D2F_2R,最大像高设为Y’,满足条件式:
(3)1.5<D2F_2R/Y’<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第一F透镜组一个面具有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负放大率变弱的形状的非球面;
该非球面当将其光线有效高度设为H1F,以0.7H1F位置的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和非球面的下垂量设为D3,以0.9H1F位置的近轴曲率半径作成的面,和上述非球面的下垂量设为D4,上述D3和D4满足条件式:
(4)0.1<D3/D4<0.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第二R透镜组以一个非球面透镜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第二R透镜组的非球面透镜的材质的阿贝数设为vd,满足条件式:
(5)60<vd<9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第一透镜组的第一F透镜组由二个负透镜构成,第一R透镜由一个正透镜构成,上述第一F透镜组的从物体侧第二个负透镜的像侧面是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负放大率变弱的形状的非球面;
第二透镜组的第二F透镜组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接合,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接合;
第二R透镜组是一个正透镜,其物体侧的面是随着离开光轴成为周边、正放大率变弱的形状的非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正透镜或一个负透镜;
夫琅和费谱线的对g线的折射率设为ng,对F线的折射率设为nF,对C线的折射率设为nC,将由式θgF=(ng-nF)/(nF-nC)定义的部分分散比θgF设为纵轴,阿贝数vd设为横轴,在上述纵轴和横轴垂直相交二轴的二元座标上,将连接基准玻璃K7的座标点(vd=60.49,θgF=0.5436)和基准玻璃F2的座标点(vd=36.26,θgF=0.5828)的直线作为标准线,将玻璃的部分分散比θgF的从上述二元座标面上的上述标准线的偏差设为上述玻璃的异常分散ΔθgF时,包含在第二F透镜组的至少一个负透镜的材质的阿贝数vdn和异常分散性ΔθgFn满足条件式:
(6)30<vdn<41
(7)ΔθgF<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第二F透镜组内的至少一个正透镜的材质的阿贝数vdp和异常分散性ΔθgFp满足条件式:
(8)70<vdp
(9)0<ΔθgFp。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全体系统的焦距设为f,第二F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满足条件式:
(10)0.2<f/f2<0.5。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全体系统的焦距设为f,第一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满足条件式:
(11)|f1|/f>8。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包含在第一F透镜组的至少一个负透镜的材质的阿贝数v dn1和异常分散性ΔθgFn1满足条件式:
(12)70<v dn1
(13)0<ΔθgFn1。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第二F透镜组的二个负透镜之中,第二负透镜的材质满足条件式:
(6)30<v dn<41
(7)ΔθgFn<0。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使得第二透镜组整体或一部分移动,实行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的对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R透镜组至少包括一个透镜;
全体系统的焦距设为f,第一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第二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第二R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满足条件式:
(14)0.2<f/f2<0.5
(16)|f1|/f>8.0
(17)0.3>|f/f3|>0.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第二F透镜组内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的正或负的合成焦距设为f21,第二负透镜和第二正透镜的正的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22,满足条件式:
(15)|f22/f21|<0.5。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光轴上的第二F透镜组的厚度设为T2f,第一透镜组的厚度设为T1,第二R透镜组的厚度设为T2r,满足条件式:
(18)1≥T2f/(T1+T2r)>0.1。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第二F透镜组的第一负透镜是向像侧凸的弯月透镜。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第二F透镜组内的第一正透镜和第一负透镜作为接合透镜接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使得第二透镜组整体或一部分移动,实行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的对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摄像光学系统折叠式地被收纳;
摄像光学系统的第二F透镜组在收纳时可从光轴上退避。
22.一种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21任一个所述的成像透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摄影图像设为数字信息的功能。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摄像光学系统折叠式地被收纳;
摄像光学系统的第二F透镜组在收纳时可从光轴上退避。
25.一种携带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作为摄影功能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携带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摄像光学系统折叠式地被收纳;
摄像光学系统的第二F透镜组在收纳时可从光轴上退避。
CN2010101893462A 2009-05-25 2010-05-25 成像透镜,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0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25843A JP5387139B2 (ja) 2009-05-25 2009-05-25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125843/09 2009-05-25
JP171544/09 2009-07-22
JP2009171577A JP5397063B2 (ja) 2009-07-22 2009-07-22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2009171544A JP5310352B2 (ja) 2009-07-22 2009-07-22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171577/09 2009-07-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0869A true CN101900869A (zh) 2010-12-01
CN101900869B CN101900869B (zh) 2012-10-03

Family

ID=43124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934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0869B (zh) 2009-05-25 2010-05-25 成像透镜,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8369030B2 (zh)
CN (1) CN10190086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036A (zh) * 2013-03-29 2015-01-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
CN107783265A (zh) * 2016-08-29 2018-03-09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8802965A (zh) * 2018-01-18 2018-11-1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高分辨率物方远心系统
CN108845405A (zh) * 2018-09-25 2018-11-20 云南博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宽光谱昼夜两用的双视场监控镜头
WO2021128391A1 (zh) * 2019-12-28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448068A (zh) * 2020-03-25 2021-09-28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成像装置
WO2022110641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镜头及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9808B1 (en) * 2008-08-02 2015-11-25 Ricoh Company, Ltd. Retrofocus type of imaging lens
EP2341382B1 (en) * 2009-12-15 2015-09-09 Ricoh Company Ltd. Zoom lens, camera apparatus, information device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JP5590444B2 (ja) 2010-03-12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JP5574225B2 (ja) 2010-03-18 2014-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JP5630235B2 (ja) 2010-11-19 2014-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KR101290516B1 (ko) * 2011-09-14 2013-07-26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고정 초점 렌즈 시스템 및 이를 채용한 감시 카메라
JP5949438B2 (ja) * 2012-10-23 2016-07-06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系、これを具備する光学装置
JP6056429B2 (ja) * 2012-12-03 2017-01-11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超広角レンズ系
JP6025048B2 (ja) 2012-12-27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6111798B2 (ja) 2013-03-29 2017-04-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KR20140124286A (ko) 2013-04-16 2014-10-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US9195036B2 (en) 2013-08-09 2015-11-24 Ricoh Company, Ltd. Zoom lens, camera,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JP6245507B2 (ja) 2013-09-11 2017-1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6238123B2 (ja) 2013-11-05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
JP6354196B2 (ja) 2014-02-19 2018-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このズームレンズ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6252983B2 (ja) 2014-02-25 2017-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6550787B2 (ja) 2014-03-05 2019-07-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ステレオカメラ装置および車載カメラ装置
JP6454968B2 (ja) 2014-03-05 2019-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ステレオカメラ装置および車載カメラ装置
JP6308425B2 (ja) 2014-03-12 2018-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
US9995910B1 (en) 2014-03-16 2018-06-12 Navitar Industries, Llc Optical assembly for a compact wide field of view digital camera with high MTF
US9494772B1 (en) * 2014-03-16 2016-11-15 Hyperion Development, LLC Optical assembly for a wide field of view point action camera with low field curvature
US9316808B1 (en) 2014-03-16 2016-04-19 Hyperion Development, LLC Optical assembly for a wide field of view point action camera with a low sag aspheric lens element
JP6375812B2 (ja) 2014-09-17 2018-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864167B2 (en) 2014-09-17 2018-01-0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lens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US9772469B2 (en) 2014-09-17 2017-09-2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lens an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JP6578785B2 (ja) 2015-07-24 2019-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及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6838445B2 (ja) 2017-03-21 2021-03-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検査装置
US10775620B2 (en) 2017-05-16 2020-09-15 Ricoh Company, Ltd. Virtual-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mobile object
JP7035592B2 (ja) * 2018-02-14 2022-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影レンズ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134A (zh) * 2004-03-30 2005-10-05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成像透镜
CN1743890A (zh) * 2004-09-02 2006-03-08 索尼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与成像设备
JP2006349920A (ja) * 2005-06-15 2006-12-28 Ricoh Co Ltd 撮影光学系、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US20070070526A1 (en) * 2005-09-29 2007-03-29 Fujinon Corporation Single focus lens
US7256945B2 (en) * 2004-06-14 2007-08-14 Sony Corporatio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08129403A (ja) * 2006-11-22 2008-06-05 Canon Inc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70716A (ja) 1985-01-24 1986-08-01 Asahi Optical Co Ltd 広角ズ−ムレンズ
US5369687A (en) 1992-12-17 1994-11-29 Practical Peripherals, Inc.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ly isolating a telephone line from a data device
JPH06308385A (ja) 1993-04-26 1994-11-04 Nikon Corp 広角レンズ
JP3472995B2 (ja) 1995-02-10 2003-12-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防振機能を備えた広角レンズ
JP3368138B2 (ja) 1996-02-09 2003-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トロフォーカス型レンズ
JP4232269B2 (ja) * 1999-04-20 2009-03-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投影光学系
US6621645B2 (en) * 1999-12-02 2003-09-16 Nikon Corporation Super wide-angle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1330774A (ja) 2000-03-14 2001-11-30 Nikon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4460734B2 (ja) 2000-05-23 2010-05-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撮像装置
JP2002062477A (ja) 2000-08-18 2002-02-28 Mamiya Op Co Ltd 広角ズームレンズ
JP4405128B2 (ja) * 2002-01-29 2010-01-27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259047B2 (ja) 2002-06-20 2009-04-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超広角ズームレンズ
JP4463034B2 (ja) 2004-07-26 2010-05-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鏡胴、カメラ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4895641B2 (ja) 2006-02-28 2012-03-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4916198B2 (ja) 2006-03-20 2012-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ズームレンズを有する撮像装置、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5158465B2 (ja) 2006-06-30 2013-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4946445B2 (ja) 2007-01-11 2012-06-06 株式会社ニコン 広角レンズ、撮像装置、広角レンズの合焦方法
US7961365B2 (en) 2007-05-10 2011-06-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330751B (en) * 2007-05-22 2010-09-21 Young Optics Inc Fixed-focus lens
JP5151333B2 (ja) 2007-09-11 2013-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US7719773B2 (en) 2007-11-12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Zoom lens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352990B2 (ja) 2007-11-22 2013-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US7864443B2 (en) 2007-12-07 2011-01-04 Ricoh Company, Ltd. Zoom lens, imaging apparatus, and personal data assistant
JP5207761B2 (ja) * 2008-02-12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5200694B2 (ja) 2008-06-25 2013-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2010032744A (ja) 2008-07-29 2010-02-12 Ricoh Co Ltd 照明装置
EP2149808B1 (en) * 2008-08-02 2015-11-25 Ricoh Company, Ltd. Retrofocus type of imaging lens
JP2010072639A (ja) 2008-08-22 2010-04-02 Ricoh Co Ltd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5582706B2 (ja) * 2009-02-17 2014-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5568923B2 (ja) 2009-08-25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5590444B2 (ja) 2010-03-12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JP5574225B2 (ja) 2010-03-18 2014-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JP5630235B2 (ja) 2010-11-19 2014-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134A (zh) * 2004-03-30 2005-10-05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成像透镜
US7256945B2 (en) * 2004-06-14 2007-08-14 Sony Corporatio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743890A (zh) * 2004-09-02 2006-03-08 索尼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与成像设备
JP2006349920A (ja) * 2005-06-15 2006-12-28 Ricoh Co Ltd 撮影光学系、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US20070070526A1 (en) * 2005-09-29 2007-03-29 Fujinon Corporation Single focus lens
JP2008129403A (ja) * 2006-11-22 2008-06-05 Canon Inc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036A (zh) * 2013-03-29 2015-01-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
US9310589B2 (en) 2013-03-29 2016-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4317036B (zh) * 2013-03-29 2016-08-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
CN107783265A (zh) * 2016-08-29 2018-03-09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8802965A (zh) * 2018-01-18 2018-11-1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高分辨率物方远心系统
CN108845405A (zh) * 2018-09-25 2018-11-20 云南博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宽光谱昼夜两用的双视场监控镜头
CN108845405B (zh) * 2018-09-25 2020-06-12 云南博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宽光谱昼夜两用的双视场监控镜头
WO2021128391A1 (zh) * 2019-12-28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448068A (zh) * 2020-03-25 2021-09-28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成像装置
CN113448068B (zh) * 2020-03-25 2023-01-31 佳能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成像装置
WO2022110641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镜头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15321A1 (en) 2013-08-22
US8780462B2 (en) 2014-07-15
US20100296180A1 (en) 2010-11-25
US8369030B2 (en) 2013-02-05
CN101900869B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0869B (zh) 成像透镜,照相机装置及携带信息终端装置
US10527839B2 (en)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yepiece optical system
CN209102994U (zh) 摄像镜头
US8599500B2 (en) Imaging lens, camera and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US10746967B2 (en) Optical assembly for a wide field of view point action camera with low field curvature
CN101644822B (zh) 光学系统和具有所述光学系统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4136956B (zh) 变焦光学系统和光学装置
US20150168698A1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WO2014054295A1 (ja) 接眼光学系、光学機器及び接眼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US20130188265A1 (en) High-Aperture Wide-Angle Lens
CN102298195A (zh) 成像镜头、和利用该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和信息装置
US11112588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8169717B2 (en) Large aperture imaging optical systems
CN106597647A (zh) 光学系统和包括该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US9759899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KR20200089235A (ko) 렌즈가 6개 이상인 사진용 대물 렌즈
JP2017142297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10101568B2 (en) Zoom lens,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zoom lens
JP5387139B2 (ja)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US20010004297A1 (en) Front tele-converter, and front tele-converter having vibration-reduction function
CN105388598B (zh) 变焦透镜及摄影装置
CN108369329A (zh)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以及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
JP7039956B2 (ja)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WO2016194110A1 (ja) 単焦点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装置
JP4817551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