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8192B - 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8192B
CN101878192B CN200980101180.XA CN200980101180A CN101878192B CN 101878192 B CN101878192 B CN 101878192B CN 200980101180 A CN200980101180 A CN 200980101180A CN 101878192 B CN101878192 B CN 101878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arbonatoms
organic bases
lutidine
collid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11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8192A (zh
Inventor
佐佐木真太朗
久米孝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78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8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8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81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6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from amin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amino groups, e.g.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amines, aromatisation, or substitution of the carbon skelet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以下式子表示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中,在有机溶剂存在下,使有机碱或“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共存,将对应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与硫酰氟(SO2F2)反应。根据本发明,能够显著抑制副产物的生成,同时制造目标产物。

Description

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医药、农药的中间体而有用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工业性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已知的由式[2]表示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出以下的A)~C)。
[化学式1]
Figure GPA00001142680000011
[在式[2]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选自由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COR7(式中,R7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或苯基或者被取代的苯基。)和COOR8(式中,R8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烷基、或苯基。)构成的组中的基团;R3、R4、R5、和R6相同或不同,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硝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10的烷硫基、-N(R9)(R10)(式中,R9和R10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或苯基。R9和R10也可以一起形成碳原子数3~6的亚烃基。)、-(R’)-N(R9)(R10)(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1~6的亚烃基。R9和R10的意思同前。)、和苯基构成的组中的基团;
R1、R2、R3和R5中的任意两个基团也可以一起形成碳原子数2~4的亚烃基,R3、R4、R5和R6中的相邻的两个基团也可以一起构成碳原子数3~5的亚烃基。]
A)在自由基反应引发剂的存在下,使苯胺类和2-卤化全氟异丙烷反应,将苯胺的4位取代为全氟异丙基的方法(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化学式2]
Figure GPA00001142680000021
[上述反应式中,R1~R6的意思与式[1]相同。]
B)以卤化苯类和2-碘七氟丙烷为原料,在金属铜的存在下使其偶联的方法(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
[化学式3]
Figure GPA00001142680000022
[上述反应式中,R1~R6的意思与式[1]相同。]
C)使苯基格氏试剂和六氟丙酮反应,将所得到的2-苯基-1,1,1,3,3,3-六氟-2-丙醇用四氟化硫等氟化剂进行脱羟基氟化后,通过混酸而硝基化,进而还原硝基而获得苯胺类的方法(专利文献4)。
[化学式4]
另一方面,有如下记载:作为医药农药、化学品等的中间体,全氟异丙基苯胺类、例如苯环上具有全氟异丙基的邻苯二甲酰胺衍生物作为农业和园艺领域中的杀虫剂而有用(专利文献5)。
另外,使具有羟基的化合物与全氟烷基磺酰氟反应从而产生脱羟基氟化的反应是已知的(非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6等),使具有羟基的化合物与硫酰氟(SO2F2)反应从而获得对应的氟化物的反应也是已知的(专利文献7)。然而,关于包含含有氨基的芳基的氟代醇的脱羟基氟化,尚且未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1-1228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03-3357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德国公开专利第2606982号公报
专利文献4:加拿大专利说明书第1022573号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第2005-52996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第2004-323518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第2006-29087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Tetrahedron,25,5921(1969)
非专利文献2:Bull.Chem.Soc.Jpn.,65.2141(1992)
非专利文献3:Organic Letters,第6卷,第9号(2004年),第1465~1468页
发明内容
在上述A)的方法中,需要预先调制2-卤化全氟异丙烷。在该方法中,作为2-卤化全氟异丙烷,除了使用昂贵的碘化物的情况以外,目标产物无法以令人满意的收率获得。
在B)的方法中,从需要预先调制卤化苯类的观点、以及从需要当量以上的铜作为催化剂等的观点出发,工业上进行大量生产时不利的。
C)的方法需要使用四氟化硫这种不容易大量处理的试剂作为氟化剂,工业上未必可称为有利。此外,在将使用了该四氟化硫的脱羟基氟化反应适用于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的情况下,可知除了作为目标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以外,还生成了相当量的不被期待的副产物。尤其是,在4位的取代基为-NH2时,-NH2基与全氟异丙烷反应,生成了相当量的由下式表示的“二聚物A”或“二聚物B”,存在目标产物的收率大幅降低的问题(参照后述的参考例)(本说明书中,将与之类似的、右端部为全氟异丙基的化学物种称为“二聚物A”,将右端部为2-羟基六氟异丙基的化学物种称为“二聚物B”)。
[化学式5]
[化学式6]
Figure GPA00001142680000051
这样,作为医药、农药的中间体而有用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已知的制造方法虽然均适于以小规模获得目标产物,但作为大规模的制造法,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因此,本发明人等鉴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使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与硫酰氟(SO2F2)反应从而制造由式[2]表示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时,通过在有机溶剂存在下使有机碱或“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共存,高选择率地产生脱羟基氟化反应,获得了由式[2]表示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式[1]和式[2]中,R1至R6的意思同前。)。
[化学式7]
Figure GPA00001142680000052
[化学式8]
Figure GPA00001142680000053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式[2]表示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存在下,使有机碱或“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共存,将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与硫酰氟(SO2F2)反应。
另外,在R1和R2均为氢原子时(即,4位取代基为-NH2时),仿效上述C)的方法还可以假设出如下方法(参照下式):代替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将“具有不含有氨基的芳基的氟代醇”作为原料,使其与全氟烷基磺酰氟(RfSO2F;Rf:全氟烷基)反应,将羟基取代为氟,然后,将该芳基硝基化,接着还原。
[化学式9]
Figure GPA00001142680000061
R: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等、非氨基、N-取代氨基的官能团。
n:0~4的整数。
然而,在将“具有不含有氨基的芳基的氟代醇”作为原料时,可知由全氟烷基磺酰氟引起的脱羟基氟化基本上不进行(上式)。
另外,关于前述的使用了四氟化硫的对于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的脱羟基氟化,由于生成了相当量的上述“二聚物”等副产物,所以本发明人等对于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使用硫酰氟(SO2F2)尝试进行氟化,但对于究竟是否可良好地获得对应的目标产物,则尚不明确。
然而,本发明人使用以往已知的硫酰氟作为氟化剂,对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进行适用,结果获得了脱羟基氟化高效进行且以高选择率和高收率获得该目标产物这一实用且在工业上有利的见解。
另外,在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中的R1~R6为特定的取代基的醇类(详细内容参照后述的实施例)时,可格外地进行脱羟基氟化,以高选择率获得该目标产物。
另外,本发明还获得了如下见解:在将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用于起始原料时,通过以在特定的有机溶剂存在下、使特定的“有机碱”或特定的“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共存这种“优选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从而能够特别良好地进行脱羟基氟化,以更高收率制造该目标产物。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像上述A)的方法、B)的方法那样的使用昂贵的试剂,而且也不需要像上述C)的方法那样的使用难以大量的处理的试剂。此外,与C)的方法相比,能够显著抑制上述“二聚物”以外的副产物的生成,以更高的选择率制造作为目标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另外,与此相伴,反应后的精制操作也大幅减少。
另外,本申请人已经进行了如下申请:一种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该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由式[2]表示,该方法为,将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在有机碱或“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的存在下使用全氟烷基磺酰氟进行制造(日本特愿2007-326140)。本发明中,通过将该方法中使用的全氟烷基磺酰氟替换为硫酰氟,而在更优选的反应条件下使其反应,能够与以往的制造方法相比更容易地供给。从以工业规模高效地制造该目标产物的观点出发,本发明是非常优异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使用廉价、且适于大量处理的硫酰氟,在大幅抑制副产物的生成的同时,还能够达到制造作为目标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效果。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在有机溶剂存在下、在有机碱或“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的存在下,使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与硫酰氟反应,从而能够产生脱羟基氟化反应,制造由式[2]表示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
[化学式10]
Figure GPA00001142680000081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选自由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COR7(式中,R7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或苯基或者被取代的苯基。)和COOR8(式中,R8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烷基、或苯基。)构成的组中的基团。
R3、R4、R5、和R6相同或不同,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硝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10的烷硫基、-N(R9)(R10)(式中,R9和R10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或苯基。R9和R10也可以一起形成碳原子数3~6的亚烃基。)、-(R’)-N(R9)(R10)(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1~6的亚烃基。R9和R10的意思同前。)、和苯基构成的组中的基团。
R1、R2、R3和R5中的任意两个基团也可以一起形成碳原子数2~4的亚烃基,R3、R4、R5和R6中的相邻的两个基团也可以一起构成碳原子数3~5的亚烃基。
其中,R1、R2优选为氢或者碳原子数1~6的烷基(更优选为甲基、乙基),R3~R6也同样优选为氢或者碳原子数1~6的烷基(更优选甲基、乙基)。
例如,如本实施例所示那样,该醇类中R1、R2为氢且R3~R6为氢或者甲基的情况是特别优选的情况之一。
形成原料的这些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例如可以根据J.Am.Chem.Soc.,第87卷,p.2410(1965)所记载的方法而制造各自的化合物。
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硫酰氟的使用量,从经济方面出发,优选使用相对于原料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至少为等摩尔以上的量。然而,若过量使用反而会造成浪费,因此优选为10摩尔当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摩尔当量以下的范围。
用于本反应的有机碱可列举出三甲胺、三乙胺[(C2H5)3N]、二异丙基乙胺(((CH3)2CH)2N(C2H5))、三丙胺、三丁胺等叔胺,二异丙胺(((CH3)2CH)2NH)等仲胺,吡啶、2,3-卢剔啶、2,4-卢剔啶、2,5-卢剔啶、2,6-卢剔啶、3,4-卢剔啶、3,5-卢剔啶、2,3,4-可力丁、2,4,5-可力丁、2,5,6-可力丁、2,4,6-可力丁、3,4,5-可力丁、3,5,6-可力丁等含氮芳香族杂环化合物,吡咯烷、2-甲基吡咯烷、哌啶、2-甲基哌啶、吗啉、2-甲基吗啉、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等含氮环式化合物。其中,优选三甲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三丙胺、三丁胺等叔胺,二异丙胺等仲胺,吡啶、2,3-卢剔啶、2,4-卢剔啶、2,6-卢剔啶、3,4-卢剔啶、3,5-卢剔啶、2,4,6-可力丁、3,5,6-可力丁等含氮芳香族杂环化合物,更优选三甲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三丙胺、三丁胺等叔胺。
作为有机碱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从收率方面出发,优选相对于1摩尔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使用1摩尔当量以上。上限值没有限制,通常优选为20摩尔当量以下,从经济性方面出发,尤其优选10摩尔当量以下。
作为上述的能够与有机碱共同使用的“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的有机碱,可列举出三甲胺、三乙胺[(C2H5)3N]、二异丙基乙胺(((CH3)2CH)2N(C2H5))、三丙胺、三丁胺等叔胺,二异丙胺(((CH3)2CH)2NH)等仲胺,吡啶、2,3-卢剔啶、2,4-卢剔啶、2,5-卢剔啶、2,6-卢剔啶、3,4-卢剔啶、3,5-卢剔啶、2,3,4-可力丁、2,4,5-可力丁、2,5,6-可力丁、2,4,6-可力丁、3,4,5-可力丁、3,5,6-可力丁等含氮芳香族杂环化合物,吡咯烷、2-甲基吡咯烷、哌啶、2-甲基哌啶、吗啉、2-甲基吗啉、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等含氮环式化合物。其中,优选三甲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三丙胺、三丁胺等叔胺,二异丙胺等仲胺,吡啶、2,3-卢剔啶、2,4-卢剔啶、2,6-卢剔啶、3,4-卢剔啶、3,5-卢剔啶、2,4,6-可力丁、3,5,6-可力丁等含氮芳香族杂环化合物,更优选三甲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三丙胺、三丁胺等叔胺。
本发明能够在这些有机碱存在的条件下实施,但也可以代替上述有机碱、或者与上述有机碱一起使用“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率,更优选在“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的共存下实施本发明的反应。
作为“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的有机碱与氟化氢的摩尔比,为100∶1~1∶100的范围,通常优选为50∶1~1∶50的范围,尤其更优选25∶1~1∶25的范围。此外使用由奥德里奇(Aldrich,2003-2004综合目录)市售的“由1摩尔三乙胺与3摩尔氟化氢构成的络合物”和“由吡啶~30%(~10摩尔%)与氟化氢~70%(~90摩尔%)构成络合物”是极其方便的。
另外,本发明还可以将上述有机碱与氟化氢以上述的比例分别添加,在反应系内形成“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
作为“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1摩尔当量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作为氟阴离子(F-)使用0.3摩尔以上即可,通常优选0.5~50摩尔,尤其更优选0.7~25摩尔。
另外,本发明通过使有机溶剂共存而进行反应,从而良好地进行脱羟基氟化。这里,有机溶剂是指不与本发明的反应直接相关的惰性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反应溶剂,可列举出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等脂肪族烃类,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芳香族烃类,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等卤化烃类,二乙醚、四氢呋喃、叔丁基甲醚等醚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乙腈、丙腈等腈类,二甲亚砜等。
其中优选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类,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类,乙腈、丙腈等腈类,二甲亚砜,更优选乙腈、丙腈等腈类。这些反应溶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本发明在反应体系内不共存有有机溶剂的情况下,与共存有有机溶剂的情况相比,脱羟基氟化更难以进行,转化率降低(参照后述的比较例1)。本发明中,通过添加有机溶剂,脱羟基氟化反应剧烈进行,且能够以更高的选择率良好地获得该目标产物。
作为反应溶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1摩尔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使用0.1L(升)以上即可,通常优选0.1~20L,尤其更优选0.1~10L。
作为温度条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在-100~+100℃的范围进行即可,通常优选-90~+90℃,尤其更优选-80~+80℃。
作为压力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只要在常压(0.1MPa(绝对压力基准。以下相同。))~2MPa的范围进行即可,此时,优选0.1MPa~1.5MPa,尤其更优选0.1MPa~1MPa。
另外,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那样,也可以在向耐压反应容器中添加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后,以脱除耐压反应容器内的惰性气体(空气、氮气)为目的而设置为减压条件,在添加有机碱或“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和硫酰氟后,密闭容器进行反应。
作为用于反应的反应容器,可列举出莫涅耳(Monel)、哈斯特洛伊合金(Hastelloy alloy)、镍、或用这些金属或聚四氟乙烯、全氟聚酯树脂等氟树脂内衬而成的耐压反应容器等。
作为反应时间,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在0.1~72小时的范围进行即可,由于因基质和反应条件而异,因而优选利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NMR等分析手段追踪反应的进行状况,并将原料基本上消失的时刻作为终点。
另外,以下说明制造作为本发明中的目标产物的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时的“优选的反应条件”。
对于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作为有机溶剂尤其优选乙腈、丙腈等腈类,相对于1摩尔的醇类,该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尤其优选为0.1~10L,作为有机碱尤其优选三甲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三正丙胺、三丁胺等叔胺,相对于1摩尔的该醇类,该有机碱的使用量为10摩尔当量以下,反应温度为-80~+80℃,并且在0.1MPa~1MPa下反应24小时以内,从而能够以高选择率和高收率获得该目标产物。
作为后处理,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将反应结束液注入水或碱金属的无机碱(例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钠或碳酸钾等)的水溶液中,用有机溶剂(例如,甲苯、均三甲苯、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等)萃取,从而能够获得粗产物。
根据需要,通过活性炭处理、蒸馏、再结晶等能够精制到更高的化学纯度。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这里,组成分析值的“%”表示通过核磁共振分析装置(NMR,无特别说明时,测定核为19F)测定反应混合物而得的组成的“摩尔%”,或通过气相色谱(GC,无特别说明时,检测器)测定而得的组成的“面积%”。
实施例1
4-七氟异丙基-2-甲基苯胺的制造
[化学式11]
向500ml高压釜中添加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39g(142mmol),将反应器减压后,在减压下添加二异丙基乙胺73.4g(568mmol)和乙腈64g。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0分钟后,在冰冷条件下以保持反应器内温度为10℃以下的方式添加氢氟酸4.3g(213mmol),进一步导入硫酰氟36g(355mmol)后,在室温下搅拌25小时。利用19F-NMR追踪反应的经过(转化率93.0%)。
根据反应结束时的19F-NMR,目标产物4-七氟异丙基-2-甲基苯胺为72.7%,原料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为7.0%,此外“磺胺体”为12.9%(磺胺体A为9.8%,磺胺体B为3.0%)。
[化学式12]
Figure GPA00001142680000141
反应后,将反应液在50℃下缓慢减压至127hPa进行浓缩。向该浓缩残渣中缓慢添加30%氢氧化钾水溶液而中和后,进行分液。通过减压蒸馏精制分离的有机层,获得作为无色油状物的目标产物24g。该化合物在670Pa下显示出沸点76℃。分离收率为62%。
实施例2
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备、操作,以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20.0g(73.2mmol)作为原料,在减压下,添加二异丙基乙胺37.8g(292.8mmol)和乙腈33.1g、氢氟酸1.46g(73.2mmol)、硫酰氟14.9g(146.4mmol),在室温下反应14小时,在50℃下反应3小时(转化率88%)。
反应后,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精制操作,获得作为无色油状物的目标产物14.2g。分离收率为70.3%。
实施例3
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备、操作,以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20.0g(73.2mmol)作为原料,在减压下,添加二异丙基乙胺37.8g(292.8mmol)、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1.1g(7.3mmol)和乙腈33.1g、氢氟酸1.46g(73.2mmol)、硫酰氟14.9g(146.4mmol),在室温下反应13小时,在50℃下反应3小时(转化率89.3%)。
根据反应结束时的19F-NMR,目标产物4-七氟异丙基-2-甲基苯胺为77.0%,原料的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为10.7%,此外“磺胺体”为11.3%(磺胺体A为4.5%,磺胺体B为6.8%)(另外,本实施例中,未进行到最后的后处理操作。)
实施例4
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备、操作,以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7.76g(28.4mmol)作为原料,在减压下,添加二异丙胺11.5g(113.6mmol)和乙腈12.8g、氢氟酸0.85g(42.6mmol)、硫酰氟4.35g(42.6mmol),在室温下反应20小时(转化率95%)。
根据反应结束时的19F-NMR,目标产物4-七氟异丙基-2-甲基苯胺为66.3%,原料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为5.5%,此外“磺胺体”为9.2%(磺胺体A为1.8%,磺胺体B为7.4%)(另外,本实施例中,未进行到最后的后处理操作)。
实施例5
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备、操作,以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39g(142mmol)作为原料,在减压下,添加三乙胺57.5g(568mmol)和乙腈64g、氢氟酸3.7g(186mmol)、硫酰氟36g(355mmol),在室温下反应20小时(转化率91.7%)。
根据反应结束时的19F-NMR,目标产物4-七氟异丙基-2-甲基苯胺为49.7%,原料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为8.3%,此外“磺胺体”为37.4%(磺胺体A为9.8%,磺胺体B为25.6%)。
反应后,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精制操作,获得作为无色油状物的目标产物7.9g。分离收率为20.31%。
实施例6
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设备、操作,以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39g(142mmol)作为原料,在减压下,添加二异丙基乙胺73.4g(568mmol)和乙腈64g、氢氟酸8.5g(426mmol)、硫酰氟17g(170mmol),在70℃下反应22小时。
根据反应结束时的19F-NMR,目标产物4-七氟异丙基-2-甲基苯胺为42.2%,原料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为16.6%,此外“磺胺体”为34.1%(磺胺体A为11.1%,磺胺体B为23.0%)。
[比较例1]
4-七氟异丙基-2-甲基苯胺的制造
[化学式13]
Figure GPA00001142680000161
向100ml高压釜中添加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7.8g(28.4mmol),将反应器减压后,添加二异丙基乙胺29.4g(227.3mmol)。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0分钟后,在冰冷条件下以保持反应器内温度为10℃以下的方式添加氢氟酸0.9g(42.6mmol),进一步导入硫酰氟4.4g(42.6mmol)后,在室温下搅拌21小时(转化率11.3%)。
根据反应结束时的19F-NMR,目标产物4-七氟异丙基-2-甲基苯胺为0.3%,原料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为88.7%,此外“磺胺体”为11.0%(磺胺体A为8.0%,磺胺体B为3.0%)(另外,本比较例中,未进行到最后的后处理操作)。
[参考例]
与实施例1同样以2-(4-氨基-3-甲基苯基)-1,1,1,3,3,3-六氟代-2-丙醇10g作为原料,在HF 100ml中添加SF415g,使其在50~60℃下反应20小时。
关于反应结束时的气相色谱图组成,目标产物4-七氟异丙基-2-甲基苯胺为33.7%,未检测出原料,“二聚物”为66.7%(二聚物A、二聚物B的总值)。
即,可知在参考例中“二聚物”的副产生较多,目标产物的收率降低。

Claims (7)

1.一种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该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由式[2]表示,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存在下,使有机碱或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共存,将由式[1]表示的含氨基芳基的氟代醇类与硫酰氟(SO2F2)反应,
所述有机溶剂是指不与所述反应直接相关的惰性的有机化合物,
所述有机碱和所述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中的有机碱各自包括三甲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三丙胺、三丁胺、二异丙胺、吡啶、2,3-卢剔啶、2,4-卢剔啶、2,5-卢剔啶、2,6-卢剔啶、3,4-卢剔啶、3,5-卢剔啶、2,3,4-可力丁、2,4,5-可力丁、2,5,6-可力丁、2,4,6-可力丁、3,4,5-可力丁、3,5,6-可力丁、吡咯烷、2-甲基吡咯烷、哌啶、2-甲基哌啶、吗啉、2-甲基吗啉、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
Figure FDA0000365824310000012
式[1]和式[2]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表示选自由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和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构成的组中的基团;R3、R4、R5、和R6相同或不同,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烷基、和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构成的组中的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有机碱为三甲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三正丙胺、或三丁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乙腈、或丙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有机溶剂为乙腈或丙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式[1]和式[2]中,R1~R6分别独立地为氢或者碳原子数1~6的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式[1]和式[2]中,R1和R2分别为氢,R3~R6分别独立地为氢或者甲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有机碱和氟化氢构成的盐或络合物中的有机碱为三甲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三丙胺、或三丁胺。
CN200980101180.XA 2008-03-31 2009-03-02 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8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9056A JP5412742B2 (ja) 2008-03-31 2008-03-31 4−パーフルオロイソプロピルアニリン類の製造方法
JP2008-089056 2008-03-31
PCT/JP2009/053816 WO2009122834A1 (ja) 2008-03-31 2009-03-02 4-パーフルオロイソプロピルアニリン類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8192A CN101878192A (zh) 2010-11-03
CN101878192B true CN101878192B (zh) 2014-03-05

Family

ID=41135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118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8192B (zh) 2008-03-31 2009-03-02 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12742B2 (zh)
CN (1) CN101878192B (zh)
WO (1) WO20091228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1646B1 (ko) 2004-11-22 2013-10-23 호도가야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 사진용 감광체
JP5600994B2 (ja) * 2010-03-29 2014-10-08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2−フルオロイソ酪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02731317A (zh) * 2012-07-10 2012-10-17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氟烷基化苯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12897488B (zh) * 2021-03-19 2023-10-24 常州高优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制备双氟磺酰亚胺的方法
CN114105722B (zh) * 2021-11-17 2023-10-20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有机氟化合物的方法
CN116789702A (zh) * 2023-06-15 2023-09-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膦酸化合物的氟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8889B1 (en) * 1998-11-20 2001-06-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cess for converting an alcohol to the corresponding fluoride
JP5186722B2 (ja) * 2005-03-18 2013-04-24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スルフリルフルオリドを用いるフッ素化反応
JP4940790B2 (ja) * 2006-06-30 2012-05-30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脱ヒドロキシフッ素化剤
JP2008013519A (ja) * 2006-07-07 2008-01-24 Central Glass Co Ltd 光学活性2−フルオロアルコー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4952122B2 (ja) * 2006-08-04 2012-06-13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2’−デオキシ−2’−フルオロウリジンの製造方法
JP2008174552A (ja) * 2006-12-19 2008-07-31 Central Glass Co Ltd 4−パーフルオロイソプロピルアニリン類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22834A1 (ja) 2009-10-08
CN101878192A (zh) 2010-11-03
JP2009242270A (ja) 2009-10-22
JP5412742B2 (ja)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8192B (zh) 4-全氟异丙基苯胺类的制造方法
JP5849710B2 (ja) β−フルオロアルコ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JP5848757B2 (ja) 2,2−ジフルオロエチル−1−ハロエタン類を用いてアルキル化することによる2,2−ジフルオロエチルアミン誘導体の調製方法
US11230517B2 (en) Method for aromatic fluorination
JP6217653B2 (ja) α,α−ジフルオロアセトアルデヒドの製造方法
JP3085722B2 (ja) アルキ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法
JP2017137267A (ja) 環状硫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JP6035918B2 (ja) α−フルオロアルデヒド類の製造方法
JP5793996B2 (ja) フルオロ硫酸芳香環エステル類の製造方法
JPS607608B2 (ja) シアン化アシルの製法
JPWO2013005425A1 (ja) ニトロベンゼ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KR102096420B1 (ko) 2-싸이오펜카보닐 클로라이드의 제조 방법
JP5374895B2 (ja) 光学活性フルオロアミン類の製造方法
JP5853771B2 (ja) α,α−ジフルオロ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5659658B2 (ja) α,α−ジフルオロエステル類の製造方法
CN107250097B (zh) 含氟α-酮羧酸酯类的实用制造方法
JP5853772B2 (ja) α,α−ジフルオロ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WO2017126233A1 (ja) α,α-ジフルオロアセトアルデヒドの製造方法
JP2008174552A (ja) 4−パーフルオロイソプロピルアニリン類の製造方法
JP4610252B2 (ja) 4−フルオロプロリ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5205971B2 (ja) テトラヒドロピラ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12162517A (ja) フルオロアミン類の製造方法
WO2019087810A1 (ja) 2-デオキシ-2-フルオロ-グルコースの製造方法
JP2015071547A (ja) ジフルオロメチレ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22011265A (ja) ジフルオロメチレ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