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6893A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6893A
CN101846893A CN200910204738A CN200910204738A CN101846893A CN 101846893 A CN101846893 A CN 101846893A CN 200910204738 A CN200910204738 A CN 200910204738A CN 200910204738 A CN200910204738 A CN 200910204738A CN 101846893 A CN101846893 A CN 101846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weight
graft polymer
comb shape
structural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4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6893B (zh
Inventor
额田秀美
铃木贵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6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6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1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dr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4Cover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26Halogenated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34Polymer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 radical, e.g. polyacrylic acid, polycrotonic acid, polymale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heir esters, salts, anhydrides, nitriles, ami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包含:导电性支持体上的至少感光层;表面层,所述表面层含有氟树脂颗粒和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含有衍生自大分子单体的重复单元和衍生自具有含1~8个碳原子的氟烷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其中,所述表面层中的磷含量为大约5ppm以下,本发明还提供使用所述感光体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具有诸如高速和高印刷品质等优点;因此,其广泛应用于复印机和激光束印刷机领域。作为用于电子照相设备中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下文中有时简称为“感光体”),使用有机光电导性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已经成为主流,与使用无机光电导性材料的感光体相比,其成本较低,并且制造性和废弃性更为优异。其中,功能分离型有机感光体具有优异的电子照相特性,在所述功能分离型有机感光体中层积有曝光时生成电荷的电荷发生层和输送电荷的电荷输送层;因此,已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分离型有机感光体被提出并投入实际应用。
已经对改进感光层的耐久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例如,已提出了下述方法:将氟树脂颗粒分散在表面层中以降低感光体表面层的表面能的方法,和在感光体的表面上涂布硬脂酸锌以降低感光体的表面能的方法。
在将氟树脂颗粒分散在表面层中的情况中,已经提出了添加氟碳接枝聚合物作为分散助剂以提高氟树脂颗粒的分散性的方法(例如,参见日本特开昭63-2213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能够抑制残留电势升高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使用所述感光体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感光体包含导电性支持体上的至少感光层,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包含氟树脂颗粒和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含有衍生自大分子单体的重复单元和衍生自具有含1~8个碳原子的氟烷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并且所述表面层中的磷含量等于或小于5ppm。
(2)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大分子单体包括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苯乙烯化合物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3)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包含在所述表面层中的所述磷衍生自鏻盐化合物。
(4)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包含在所述表面层中的所述磷衍生自选自由三苯基鏻盐化合物、四苯基鏻盐化合物、三丁基鏻盐化合物和四丁基鏻盐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5)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中的氟含量为10重量%~40重量%。
(6)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中的氟含量为10重量%~30重量%。
(7)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20,000。
(8)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6,000~15,000。
(9)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相对于所述氟树脂颗粒的重量,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含量为0.5重量%~5重量%。
(10)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含有由以下结构式A表示的重复单元和由以下结构式B表示的重复单元:
结构式A                                     结构式B
Figure B2009102047389D0000031
其中,在结构式A和B中,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者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表示1~7的整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卤代亚烷基、-S-、-O-、-NH-或单键;Y表示亚烷基、卤代亚烷基、-(CzH2z-1(OH))-或单键;并且z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上,并包含(1)~(10)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1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含:
如(1)~(10)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使用静电潜像显影剂将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将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接受体上的转印单元;和
将经转印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所述接受体上的定影单元。
(13)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包含在所述表面层中的所述磷衍生自鏻盐化合物。
(14)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中的氟含量为10重量%~40重量%。
(15)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含有由以下结构式A表示的重复单元和由以下结构式B表示的重复单元:
结构式A                                       结构式B
Figure B2009102047389D0000051
其中,在结构式A和B中,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者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表示1~7的整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卤代亚烷基、-S-、-O-、-NH-或单键;Y表示亚烷基、卤代亚烷基、-(CzH2z-1(OH))-或单键;并且z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涉及(1)的发明,提供了能够抑制残留电势升高并且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涉及(2)的发明,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残留电势的升高。
根据涉及(3)的发明,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残留电势的升高。
根据涉及(4)的发明,可以进而更有效地抑制残留电势的升高。
根据(5)的发明,与未考虑氟含量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好地抑制图像缺陷的产生。
根据(6)的发明,与未考虑氟含量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好地抑制图像缺陷的产生。
根据(7)的发明,与未考虑数均分子量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好地抑制图像缺陷的产生。
根据(8)的发明,与未考虑数均分子量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好地抑制图像缺陷的产生。
根据(9)的发明,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残留电势的升高。
根据(10)的发明,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残留电势的升高。
根据(11)的发明,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残留电势的升高,使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变得容易操作,并增强对于具有不同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适应性。
根据(12)的发明,提供了一种与不具有本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较长时期形成稳定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13)的发明,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残留电势的升高。
根据(14)的发明,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残留电势的升高。
根据(15)的发明,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残留电势的升高。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实例的总体构造图;和
图3是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二实例的总体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电子照相感光体>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包含导电性支持体上的至少感光层,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包含氟树脂颗粒和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含有衍生自大分子单体的重复单元和衍生自具有含1~8个碳原子的氟烷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并且所述表面层中的磷含量等于或小于5ppm(或大约5pp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大分子单体是指在分子链的一端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直链高分子。此外,“导电性”是指体积电阻率小于107Ω·cm。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表面层中的磷含量是指根据以下方法测量的值。
即,剥离感光体的表面层并将其溶解在甲苯中,剧烈搅拌获得的甲苯溶液和蒸馏水,然后分离甲苯相和水相。通过离子色谱法由获得的水相检测磷。
发明人已经研究了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并获得了以下发现:当用作分散氟树脂颗粒的分散助剂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中的残留催化剂形成捕集阱(trap)时,会引起浓度因残留电势升高而降低的现象。更具体而言,作为在生产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原料之一的大分子单体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经常使用的是铵盐。在大分子单体与氟碳单体接枝聚合后,通过纯化难以有效减少铵盐,即,倾向于残留痕量的铵盐。残留催化剂存在于感光体的表面层上,并成为发展出蓄积电荷的捕集阱位点的成因剂(causative agent)。因此,当在高温高湿下反复使用感光体时,浓度倾向于因残留电势升高而降低。
这一次,在努力研究在生产大分子单体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的种类之后,发现在将含磷化合物(优选的是鏻化合物)用作催化剂时,残留电势变得难以升高。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表面层中所含的磷主要衍生自在生产大分子单体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表面层中的磷含量优选为5ppm(或大约5ppm)以下,更优选为3ppm(或大约3ppm)以下。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图1是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一个合适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中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1包含其中电荷发生层105和电荷输送层106分开设置的功能分离型感光层103,并具有下述结构:在导电性支持体102上依次涂布有底涂层104、电荷发生层105和电荷输送层106。此处,电荷输送层106是感光体101中的表面层(设置在距支持体102最远侧的层),并通过含有将在下文中详述的氟树脂颗粒和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而构成。
下面将描述电子照相感光体101的各组成部分。
作为导电性支持体102,可以使用任何一种现有的导电性支持体。其实例包括例如金属,如铝、镍、铬和不锈钢;其上设置有铝、钛、镍、铬、不锈钢、金、钒、氧化锡、氧化铟和ITO中任一种的薄膜的塑料膜;涂布或浸渍有导电性赋予剂的纸张;和塑料膜。导电性支持体102的形状可以是片状或板状,不限于鼓状。
当使用金属管作为导电性支持体102时,其表面可以是其出产后的原样,也可以预先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处理:镜面磨削、蚀刻、阳极氧化、粗磨、无心研磨、喷砂或湿式珩磨。
如果需要,可以设置底涂层104,以抑制光在导电性支持体102的表面反射,并抑制多余的载流子由导电性支持体102流入感光层103。底涂层104的材料的实例包括以下述方式获得的那些材料:将诸如铝、铜、镍或银等金属的粉末、诸如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锡或氧化锌等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或者诸如碳纤维、炭黑或石墨粉末等导电性材料分散在粘合剂树脂中,然后涂布在支持体上。此外,可以通过混合至少两种金属氧化物的颗粒来对其进行使用。此外,可以通过使用偶联剂对金属氧化物颗粒进行表面处理来控制粉末电阻。
包含在底涂层104中的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现有的高分子树脂化合物,例如缩醛树脂,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树脂、酪蛋白、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树脂、硅酮-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氨基甲酸酯树脂。也可以使用具有电荷输送基团的电荷输送树脂和诸如聚苯胺等导电性树脂。其中,优选使用不溶于上层的涂布溶剂的树脂。优选使用酚醛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和环氧树脂。
底涂层104中金属氧化物的颗粒与粘合剂树脂的比率可以设定在能够获得理想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特性的范围内,而不受特别限制。
当形成底涂层104时,使用通过向溶剂中加入所述组分而获得的涂布液。所述溶剂的实例包括有机溶剂,例如,芳香烃溶剂,如甲苯或氯苯;脂肪醇溶剂,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酮溶剂,例如丙酮、环己酮或2-丁酮;卤代脂肪烃溶剂,例如二氯甲烷、氯仿或氯乙烯;环醚或直链醚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二醇或乙醚;和酯溶剂,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或乙酸正丁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将这些溶剂混合时,作为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使用这些溶剂中的任一种溶剂,只要混合溶剂能够溶解粘合剂树脂即可。
作为将金属氧化物的颗粒分散在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方法,可以使用诸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或卧式砂磨机等介质分散装置,也可以使用诸如搅拌器、超声波分散装置、辊磨机或高压均化器等无介质分散装置。作为高压均化器,可举出通过在高压下的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来分散分散液的碰撞型高压均化器,和通过在高压下迫使分散液穿过微细流路而分散的渗透法高压均化器。
将由此获得的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支持体102上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浸涂法、上推(push-up)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和幕涂法。底涂层104的膜厚优选为15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50μm。在底涂层104中,可以在底涂层中加入树脂颗粒以控制表面粗糙度。作为所述树脂颗粒,可以使用硅树脂颗粒或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颗粒。
此外,可以对底涂层104的表面进行研磨,以控制表面粗糙度。研磨方法的实例包括毡磨(buff polishing)法、喷砂研磨法、湿式珩磨法和磨削法。
此外,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是还可以在底涂层104上设置中间层,其目的在于改善电特性、图像品质、图像品质维持性和感光层的粘合性。用于中间层中的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高分子树脂化合物,例如缩醛树脂(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树脂、酪蛋白、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树脂、硅酮-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除此之外,还包括含有锆、钛、铝、锰或硅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使用。其中,含有锆或硅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性能,使得残留电势较低、因环境造成的电势变化减小,并且因反复使用造成的电势变化减小。
用于中间层中的溶剂的实例包括:现有的有机溶剂,例如,芳香烃溶剂,如甲苯或氯苯;脂肪醇溶剂,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酮溶剂,例如丙酮、环己酮或2-丁酮;卤代脂肪烃溶剂,例如二氯甲烷、氯仿或氯乙烯;环醚或直链醚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二醇或乙醚;和酯溶剂,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或乙酸正丁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将这些溶剂混合时,作为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使用这些溶剂中的任一种溶剂,只要其混合溶剂能够溶解粘合剂树脂即可。
形成中间层的涂布方法的实例包括浸涂法、上推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和幕涂法。
中间层除了起到改善上层的涂布性的作用之外,还起到电阻隔层的作用。然而,当中间层的膜厚过大时,电屏障变得过强,由此可能导致下述情况:反复使用造成灵敏度降低或电势升高。因此,当形成中间层时,将膜厚设定为0.1μm~3μm。此外,可以将在此情况下的中间层用作底涂层104。
电荷发生层105通过将电荷发生材料分散在适当的粘合剂树脂中而形成。电荷发生材料的实例包括酞菁染料,例如不含金属的酞菁、氯化镓酞菁、羟基镓酞菁、二氯化锡酞菁和钛氧基酞菁。特别是,可以使用下述酞菁:对于CuKα特征X射线,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为7.4°、16.6°、25.5°和28.3°的位置处具有强衍射峰的氯化镓酞菁晶体;对于CuKα特征X射线,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为7.7°、9.3°、16.9°、17.5°、22.4°和28.8°的位置处具有强衍射峰的不含金属的酞菁晶体;对于CuKα特征X射线,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为7.5°、9.9°、12.5°、16.3°、18.6°、25.1°和28.3°的位置处具有强衍射峰的羟基镓酞菁晶体;和对于CuKα特征X射线,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为9.6°、24.1°和27.2°的位置处具有强衍射峰的钛氧基酞菁晶体。除了上述酞菁之外,作为电荷发生材料,还可以使用喹啉染料、苝染料、靛蓝染料、二苯并咪唑染料、蒽酮染料和喹吖啶酮染料。这些电荷发生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电荷发生层105中的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例如,聚碳酸酯树脂(如双酚A或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理想的是,电荷发生材料与粘合剂树脂的混合比为10∶1~1∶10。
当形成电荷发生层105时,使用通过向溶剂中加入上述组分而获得的涂布液。所述溶剂的实例包括有机溶剂,例如,芳香烃溶剂,如甲苯或氯苯;脂肪醇溶剂,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酮溶剂,例如丙酮、环己酮或2-丁酮;卤代脂肪烃溶剂,例如二氯甲烷、氯仿或氯乙烯;环醚或直链醚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二醇或乙醚;和酯溶剂,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或乙酸正丁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将这些溶剂混合时,作为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使用这些溶剂中的任一种溶剂,只要其混合溶剂能够溶解粘合剂树脂即可。
对涂布液进行分散处理,以将所述电荷发生材料分散在树脂中。分散方法的实例包括诸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和卧式砂磨机等介质分散装置,和诸如搅拌器、超声波分散装置、辊磨机和高压均化器等无介质分散装置。高压均化器的实例包括通过在高压下的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来分散分散液的碰撞型高压均化器,和通过在高压下迫使分散液穿过微细流路而分散的渗透法高压均化器。
将由此获得的涂布液涂布在底涂层104上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浸涂法、上推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和幕涂法。优选的是,将电荷发生层105的膜厚设定为0.01μm~5μm,更优选为0.05μm~2.0μm。
如上所述,电荷输送层106是包含氟树脂颗粒和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层,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包含衍生自大分子单体的重复单元和衍生自具有含1~8个碳原子的氟烷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通过下述方法获得:将大分子单体(其为在分子链的一端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直链高分子)与具有含1~8个碳原子的氟烷基的聚合性单体(下文有时称作聚合性含氟单体)共聚。
大分子单体的实例包括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或苯乙烯类化合物等的聚合物和共聚物。作为合成所述大分子单体时所用的催化剂,可以使用含磷化合物(优选鏻化合物)。
鏻化合物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获得所需特性即可。优选使用选自由三苯基鏻盐化合物、四苯基膦盐化合物、三丁基鏻盐化合物和四丁基鏻盐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包含于表面层中的磷可以衍生自选自由三苯基鏻盐化合物、四苯基鏻盐化合物、三丁基鏻盐化合物和四丁基鏻盐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具有含1~8个碳原子的氟烷基的聚合性含氟单体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酯。
大分子单体与聚合性含氟单体的聚合比率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该比率处于使得能够获得所需特性的范围内即可。然而,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分子中的氟含量优选为10重量%(或大约10重量%)~40重量%(或大约40重量%),更优选为10重量%(或大约10重量%)~30重量%(或大约30重量%)。当该分子中的氟含量低于10重量%时,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对于氟树脂颗粒的吸附性倾向于降低,从而导致发生氟树脂颗粒的分散不良。当该分子中氟含量超过40重量%时,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从而导致难以用其作为分散助剂。
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分子量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分子量在使得能够获得所需特性的范围内即可。然而,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根据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或大约5,000)~20,000(或大约20,000),更优选为6,000(或大约6,000)~15,000(或大约15,000)。当根据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小于5,000时,吸附于氟树脂颗粒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数量不足以维持优异的分散,由此容易发生分散不良。此外,当根据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大于20,000时,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溶剂溶解度降低,导致难以用其作为分散助剂。
相对于氟树脂颗粒的重量,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在表面层中的含量优选为0.5重量%(或大约0.5重量%)~5重量%(或大约5重量%),更优选为1重量%(或大约1重量%)~4重量%(或大约4重量%)。当相对于氟树脂颗粒的重量,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加入量小于0.5重量%时,有时氟树脂颗粒不能被充分分散。当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加入量超过5重量%时,电荷输送层106中存在未吸附在氟树脂颗粒表面上的和相对于起到分散助剂作用的吸附在氟树脂颗粒表面上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而言过量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由此会发展出蓄积电荷的捕集阱位点。结果,当在高温高湿下反复使用时残留电势升高,结果将获得有时可能发生浓度降低的感光体。
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可以是含有由以下结构式A表示的重复单元和由以下结构式B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
结构式A                                         结构式B
Figure B2009102047389D0000141
在结构式A和B中,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者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表示1~7的整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卤代亚烷基、-S-、-O-、-NH-或单键;并且Y表示亚烷基、卤代亚烷基、-(CzH2z-1(OH))-或单键。Z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结构式B的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技术,如日本特开昭58-16465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方法,和《大分子单体化学和工业》(《Macromonomer no Kagaku to Kogyo》)(IPC出版,Yuya Yamashita等编著,1989年)中所描述的各种方法。
下面将描述结构式B的大分子单体的生产方法的一个实例。
向丙烯酸烷基酯单体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它们是具有结构式B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的原料)中,加入相对于单体其量为1重量份~10重量份的聚合引发剂和相对于单体其量为1重量份~10重量份的链转移剂以进行聚合,由此获得其中末端结合有链转移剂的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向获得的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中,加入0.1重量份~1重量份的含磷化合物(例如,四丁基溴化鏻或三苯基丁基溴化鏻等)作为催化剂,并进一步加入具有可与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物反应的官能团的单体以引起反应,由此获得结构式B的大分子单体。
然后,可以使用公知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昭58-16465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方法,合成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
例如,通过添加聚合引发剂使由上述生产方法获得的结构式B的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酸氟烷基酯在溶剂中反应,从而获得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
(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纯化方法)
可以通过使用下述公知的技术纯化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所述技术例如为再沉淀法、溶剂萃取法、使用吸附剂的吸附处理法、利用过滤的不溶性组分去除法或利用离心分离的不溶性组分去除法等。
例如,在再沉淀法中,可以使用通过将下述溶液逐滴加入诸如甲醇等不良溶剂中而引起沉淀的方法,所述溶液通过将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溶解在诸如甲基乙基酮等良溶剂中而获得,或者使用通过将诸如甲醇等不良溶剂逐滴加入下述溶液中而引起沉淀的方法,所述溶液通过将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溶解在诸如甲基乙基酮等良溶剂中而获得。
通过这些纯化方法,可以控制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中的磷的浓度。
相对于电荷输送层106的总固体含量,氟树脂颗粒的含量优选为2重量%~15重量%,更优选为2重量%~12重量%。当相对于电荷输送层106的总固体含量,氟树脂颗粒的含量小于2重量%时,因氟树脂颗粒的分散所致的电荷输送层106的改变有时不够充分。此外,当所述含量超过15重量%时,光透过性和膜强度倾向于劣化。
作为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用的氟树脂颗粒,优选使用选自4-氟乙烯树脂、3-氟氯乙烯树脂、6-氟丙烯树脂、氟乙烯(fluorovinyl)树脂、偏二氟乙烯树脂、2-氟2-氯乙烯树脂和它们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的颗粒。其中,特别优选4-氟乙烯树脂和偏二氟乙烯树脂。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氟树脂颗粒的粒径和分子量可以自由选择而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它们在使得能够获得所需感光体特性的范围内即可。一次粒径优选为0.05μm(或大约0.05μm)~1μm(或大约1μm),更优选为0.1μm~0.5μm。当一次粒径小于0.05μm时,在分散过程中倾向于发生絮凝。另一方面,当一次粒径大于1μm时,图像品质倾向于劣化。
除了上述组分之外,电荷输送层106还包含用于体现电荷输送层固有功能的电荷输送材料和粘合剂树脂。电荷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例如,空穴输送材料,例如噁二唑衍生物,如2,5-二(对二乙基氨基苯基)-1,3,4-噁二唑;吡唑啉衍生物,例如1,3,5-三苯基-吡唑啉或1-[吡啶基-(2)]-3-(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5-(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吡唑啉;芳香族叔胺化合物,例如三苯胺、N,N’-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三(对甲基苯基)氨基-4-胺(tri(p-methylphenyl)aminyl-4-amine)或二苄基苯胺;芳香叔二胺化合物,例如N,N’-二(3-甲基苯基)-N,N’-联苯基联苯胺;1,2,4-三嗪衍生物,例如3-(4’-二甲氨基苯基)-5,6-二-(4’-甲氧基苯基)-1,2,4-三嗪;腙衍生物,例如4-二乙基氨基苯甲醛-1,1-二苯基腙;喹唑啉衍生物,例如2-苯基-4-苯乙烯基-喹唑啉;苯并呋喃衍生物,例如6-羟基-2,3-二(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呋喃;α-茋类衍生物,例如对-(2,2-二苯基乙烯基)-N,N’-二苯基苯胺;烯胺衍生物;咔唑衍生物,例如N-乙基咔唑,或聚-N-乙烯基咔唑及其衍生物;还包括电子输送材料,例如醌化合物,如氯醌或溴蒽醌;四氰基对醌二甲烷化合物;芴酮化合物,例如2,4,7-三硝基芴酮或2,4,5,7-四硝基-9-芴酮;氧杂蒽酮化合物;或噻吩化合物;和主链或侧链中具有由这些化合物形成的基团的聚合物。这些电荷输送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电荷输送层106中的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例如,诸如聚碳酸酯树脂(如双酚A型或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或氯化橡胶等绝缘树脂,和有机光电导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蒽或聚乙烯基芘。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使用通过向溶剂中加入所述组分而获得的涂布液形成电荷输送层106。用于形成电荷输送层的溶剂的实例包括:公知的有机溶剂,例如,芳香烃溶剂,如甲苯或氯苯;脂肪醇溶剂,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酮溶剂,例如丙酮、环己酮或2-丁酮;卤代脂肪烃溶剂,例如二氯甲烷、氯仿或氯乙烯;环醚或直链醚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二醇或乙醚;和酯溶剂,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或乙酸正丁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用于混合溶剂的溶剂可以自上述溶剂中任意选择,只要混合溶剂可以溶解粘合剂树脂即可。电荷输送材料与粘合剂树脂的混合比率优选为10∶1~1∶5。
用于将氟树脂颗粒分散在电荷输送层106中的涂布液的分散装置的实例包括介质分散装置,例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或卧式砂磨机;和无介质分散装置,例如搅拌器、超声波分散装置、辊磨机或高压均化器。作为高压均化器,可举出通过在高压下的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而分散分散液的碰撞型高压均化器,和通过在高压下迫使分散液穿过微细流路而分散的渗透型高压均化器。
将由此获得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电荷发生层105上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常用涂布方法,包括浸涂法、上推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和幕涂法。优选的是,将电荷输送层的膜厚设定为5μm~50μm,更优选为10μm~40μm。
可以在表面层中添加诸如硅油等流平剂,以改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电荷输送层的表面的平坦性。流平剂可以在使得能够获得所需特性的范围内添加。用于电荷输送层涂布液中的流平剂优选为0.1ppm~1000ppm,更优选为0.5ppm~500ppm。当使用的流平剂少于0.1ppm时,可能无法获得足够平坦的表面。另一方面,当使用的流平剂超过1000ppm时,反复使用时残留电势升高,从电特性的角度考虑这是不利的。
可以向构成感光层103的各层中添加诸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或热稳定剂等添加剂,以抑制电子照相设备中产生的臭氧或氮氧化物,或者抑制光或热使感光体劣化。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受阻酚、受阻胺、对苯二胺、芳基烷烃、氢醌、螺环色烷、螺环茚酮和它们的衍生物、有机硫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光稳定剂的实例包括二苯甲酮、苯并唑、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和四甲基蒎烯(tetramethylpipene)的衍生物。
<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下面将描述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关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图2是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实例的总体构造图。
图像形成设备1000是采用电子照相工艺的单色单侧输出型印刷机。
图像形成设备1000包含:感光体61,其为沿图中的箭头标记B方向旋转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充电部件65,其为通过接受来自电源65a的电力供给而对感光体表面充电并以与感光体61接触的方式旋转的充电单元。此处,感光体61对应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一个实例。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000还包含:曝光部分7,其为向感光体61发出激光并形成具有比感光体61表面的外周电势更高的电势的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显影装置64,其为使用含有黑色调色剂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将单色(黑色)调色剂附着在形成于感光体6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以将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转印辊50,其为通过将输送的纸张挤压在上面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61上从而将形成于感光体6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作为承印体的纸张上的转印单元;定影器10,其为对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以将转印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定影单元;清洁装置62,其为与感光体61接触以除去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后仍附着在感光体61的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单元;和除电灯7a,其用于除去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61上的电荷。
在图像形成设备1000中,充电部件65和感光体61都被形成为沿垂直于图2的方向延伸的辊状,以使辊可旋转的方式用支撑部件100a支撑这两个辊的两端。此外,清洁装置62和显影装置64也与支撑部件100a相连。这样,充电部件65、感光体61、清洁装置62和显影装置64与支撑部件100a集成在一起,构成了处理盒100。
当将该处理盒结合在图像形成设备1000中时,作为处理盒的组成部分的各部件都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00中。处理盒100对应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一个实例。
下面将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000中的图像形成操作。
图像形成设备1000包含未示出的储存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并且该调色剂盒向显影装置64供给调色剂。欲于其上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储存在供纸单元1中,并由使用者沿图像形成方向由供纸单元1输送。然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转印辊50处的纸张上,并沿图中向左的方向输送纸张。在图2中,此时的纸张输送路径显示为由朝左的箭头标记表示的路径。纸张通过纸张输送路径,并且在定影装置10处将转印在纸张上的转印图像定影,随后纸张向左方排出。
当充电部件65对感光体61充电时,向充电部件65施加电压。作为该电压的范围,直流电压(根据感光体所需的充电电势,其或者为正,或者为负)优选为50V~2000V,更优选为100V~1500V。当叠加交流电压时,将峰间电压设定为400V~1800V,优选为800V~1600V,更优选为1200V~1600V。交流电压的频率为50Hz~20,000Hz,优选为100Hz~5,000Hz。
作为充电部件65,优选通过在核芯材料的外周表面上设置弹性层、电阻层或保护层而获得的充电部件。充电部件65在与感光体61接触时起到充电单元的作用,通过接触,其以与感光体61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无需专门提供驱动单元。但是,充电部件65可以设置有驱动单元,并通过以不同于感光体61的圆周速度旋转来进行充电。
作为曝光部分7,可以使用下述光学单元,所述光学单元使用诸如半导体激光器、LED(发光二极管)或液晶光阀等光源以所需的图像对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曝光。
作为显影装置64,可以使用现有的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使用诸如单组分型或双组分型等普通显影剂或反转显影剂。显影装置64中所使用的调色剂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是无定形、球形或其它特定形状。
作为转印单元,除了诸如转印辊50等接触型充电部件之外,还可以举出使用带、膜或橡胶刮板的接触型转印充电装置,或者利用电晕放电的栅网式电晕管(scorotron)转印充电装置或电晕管转印充电装置。
清洁装置62用于除去转印后附着在感光体61的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表面经清洁装置62清理的感光体61重复应用于图像形成工序。作为清洁装置,除了清洁刮板之外,还可以采用刷清洁或辊清洁。其中,优选使用清洁刮板。清洁刮板的材料的实例包括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和硅橡胶。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包含氟树脂颗粒;因此,其表面能较低。结果,当使用清洁刮板作为清洁装置62时,表面层很难引起摩擦;因此,可以长时期形成稳定的图像。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设置有除电灯7a;因此,当感光体61被反复使用时,可阻止感光体61的残留电势延续到一个循环中;结果,更加提高了图像品质。在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如果需要,可以提供除电灯7a。
图3是显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二实例的总体构造图。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00’是彩色印刷机。
图像形成设备1000’设置有感光体61K、61C、61M和61Y,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沿各自的箭头标记方向Bk、Bc、Bm和By旋转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此处,感光体61K、61C、61M和61Y对应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一个实例。
在各感光体的外围设置有:各充电部件65K、65C、65M和65Y,其为以与各感光体接触的方式旋转并对感光体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各曝光部分7K、7C、7M和7Y,其为照射激光并在经充电的各感光体上形成黑色(K)、青色(K)、品红色(K)和黄色(K)的各色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和各显影装置64K、64C、64M和64Y,其为使用含有各色调色剂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将静电潜像显影在各感光体上从而形成各色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在图像形成设备1000’中,在上述各组成部分中,皆用于黑色的充电部件65K、感光体61K、清洁装置62K和显影装置64K集成在一起,形成了处理盒100K的组成部分。与此类似,皆用于青色的充电部件65C、感光体61C、清洁装置62C和显影装置64C的组合,皆用于品红色的充电部件65M、感光体61M、清洁装置62M和显影装置64M的组合和皆用于黄色的充电部件65Y、感光体61Y、清洁装置62Y和显影装置64Y的组合分别集成在一起,形成了处理盒100C、100M和100Y的组成部分。当将这四个处理盒结合在图像形成设备1000’中时,处理盒的组成部分的各部件都结合在图像形成设备1000’中。各处理盒100K、100C、100M和100Y对应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一个实例。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000’还包含:中间转印带5,其为接受形成在各感光体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一次转印)并传送一次转印图像的中间转印介质;一次转印辊50K、50C、50M和50Y,其将各色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上;二次转印辊对9,其在纸张上进行二次转印;定影器10’,其为将二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定影单元;四个调色剂盒4K、4C、4M和4Y,其分别向四个显影装置补充各色调色剂组分;和储存纸张的进纸单元1’。
此处,当接受来自驱动辊5a的驱动力时,中间转印带5处于在第二转印辊9b与驱动辊5a之间拉伸的状态,并沿图中箭头标记A的方向循环移动。
在以上描述中,描述了使用中间转印带5作为中间转印介质的情况。然而,中间转印介质可以具有如中间转印带5的带状,也可以具有鼓状。当中间转印介质被形成为带时,作为用作中间转印介质的基材的树脂材料可以是现有的树脂。所述树脂的实例包括树脂质材料,例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PC)、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PAT)、诸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PC、ETFE/PAT和PC/PAT等混合物、聚酯、聚醚醚酮和聚酰胺,和由它们作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树脂质材料。此外,可以将树脂质材料与弹性材料混合。
下面将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000’中的图像形成操作。
四个感光体61K、61C、61M和61Y各自通过充电部件65K、65C、65M和65Y充电,并接受来自曝光部分7K、7C、7M和7Y的激光照射,从而在各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各显影装置64K、64C、64M和64Y,使用包含各色调色剂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将形成的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对应于各颜色的一次转印辊50K、50C、50M和50Y中,将由此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图像按照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的顺序,依次转印(一次转印)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5上,从而形成多色一次转印图像。
然后,通过中间转印带5将该多色一次转印图像输送到二次转印辊对9处。另一方面,与多色一次转印图像的形成发生响应的是,纸张从进纸单元1’中取出,随后通过输送辊3输送,然后由位置调整辊对8安排位置。接下来,通过二次转印辊对9将多色一次转印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在所输送的纸张上,并通过定影装置10’将二次转印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定影后,具有定影图像的纸张通过发送辊对13,并排出到排出纸张接受部件2中。
以上是对图像形成设备1000’中的图像形成操作的描述。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处理盒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其包含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并可自由地从图像形成设备上拆卸下来即可。即,处理盒可以具有集成状态的选自由下述单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元:例如,对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的充电单元、在经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使用静电潜像显影剂将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将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承印体上的转印单元和除去转印后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单元。
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加具体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绝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将100重量份的氧化锌(平均粒径:70nm,由Tayca Co.制造,比表面积值:15m2/g,)和500重量份的甲醇搅拌混合,向其中加入1.25重量份的KBM 603(商品名,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作为硅烷偶联剂,然后搅拌2小时。接下来,在减压下蒸除甲醇,然后在120℃烘烤3小时,由此获得用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氧化锌粉末。
随后,将38重量份的下述溶液与25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混合,所述溶液通过将60重量份的经表面处理的氧化锌颗粒、0.6重量份的茜素、13.5重量份的作为固化剂的封端异氰酸酯(商品名:SUMIDULE 3173,由Sumitomo-Bayer Urethane Co.,Ltd.制造)和15重量份的丁醛树脂(商品名: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造)溶解在85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中而获得,然后使用具有直径为1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分散4小时,由此获得分散液。向获得的分散液中加入0.005重量份的作为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辛基锡和4.0重量份的硅树脂颗粒(商品名:TOSPEARL 145,由GE-Toshiba Silicone Co.,ltd.制造),由此获得底涂层涂布液。通过浸涂法在直径为30mm的铝基材上涂布该涂布液,随后在180℃干燥固化40分钟,由此获得厚度为25μm的底涂层。
然后,使用具有直径为1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将下述混合物分散4小时,所述混合物含有15重量份的作为电荷发生材料的下述氯化镓酞菁晶体、10重量份的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商品名:VMCH,由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日本)制造)和300重量份的正丁醇,所述氯化镓酞菁晶体对于CuKα特征X射线,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为7.4°、16.6°、25.5°和28.3°的位置处具有强衍射峰,由此获得电荷发生层用涂布液。通过浸涂法在底涂层上涂布电荷发生层涂布液,然后进行干燥,由此获得厚度为0.2μm的电荷发生层。
接下来,将A:0.5重量份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和0.01重量份的含有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重复单元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数均分子量:7500,氟含量:18重量%,式中,l=80,m=20,n=40,使用以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为催化剂合成的大分子单体)与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的甲苯一起保持为20℃的液体温度,并搅拌混合48小时,由此获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
结构式A                                   结构式B
Figure B2009102047389D0000241
接下来,将B:2重量份的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的N,N’-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6重量份的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0.1重量份的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酚、2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的甲苯混合并溶解。向B溶液中加入A溶液,然后搅拌混合,随后,通过使用具有渗透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 Kikai Kogyo Co.,Ltd.制造)加压至500kgf/cm2而反复分散6次,所述渗透室具有微细流路,然后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5ppm的硅油(商品名:KP340,由Shin-EtsuChemical Co.,Ltd.制造),继之以彻底搅拌,由此获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发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由此形成膜厚为32μm的电荷输送层。这样,即获得了目标电子照相感光体。
使用将如此获得的感光体结合在鼓盒中的改造的全色印刷机Docu Centre Color f45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进行印刷试验,其中,于28℃、85%RH(相对湿度)的环境下在10,000张A3纸张(商品名:C2纸,由Fuji Xerox制造)上印刷50%的半色调图像,然后目视评价第10,000个图像。此外,在印刷试验之前和之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残留电势,并获得第1次印刷后的残留电势与第10,000次印刷后的残留电势之差(=第10,000次印刷后的残留电势-第1次印刷后的残留电势)。获得的结果如表1中所示。通过向改造的全色印刷机Docu Centre Color f45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附加电势传感器来测量残留电势。
将从获得的感光体上剥离的电荷输送层溶解在甲苯中,接下来使用精密分析超滤膜(由Millipore Corporation制造)过滤,然后加入超纯水,并使用摇动器摇动24小时,随后分离水相。通过使用下述装置测量所得水相来获得电荷输送层(表面层)中的磷含量:DX-320J IONCHROMATOGRAPHY SYSTEM(商品名,由Dionex Corporation制造),其在阴离子侧有AS12A作为柱和2.7mmol/L的碳酸钠溶液和0.3mmol/L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洗脱液,并在阳离子侧有CS14作为柱和10mmol/L的甲烷磺酸盐溶液作为洗脱液;结果发现磷含量为1ppm。该磷组分衍生自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直至电荷发生层形成,然后,将A:0.5重量份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和0.015重量份的含有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重复单元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数均分子量:6000,氟含量:13重量%,式中,l=90,m=20,n=60,s=2,使用以四苯基溴化鏻为催化剂合成的大分子单体)与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的甲苯一起保持为20℃的液体温度,然后搅拌混合48小时,由此获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
结构式A                                   结构式B
接下来,将B:2重量份的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的N,N’-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6重量份的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0.1重量份的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酚、2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的甲苯混合并溶解。向B溶液中加入A溶液,然后搅拌并混合,随后,通过使用具有渗透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 Kikai Kogyo Co.,Ltd.制造)加压至500kgf/cm2而反复分散6次,所述渗透室具有微细流路,然后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5ppm的硅油(商品名:KP340,由Shin-EtsuChemical Co.,Ltd.制造),继之以彻底搅拌,由此获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发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由此形成膜厚为32μm的电荷输送层。这样,即获得了目标电子照相感光体。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将如此获得的感光体结合在鼓盒中的改造的全色印刷机Docu Centre Color f45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在28℃、85%RH的环境下进行印刷试验和残留电势测量。获得的结果如表1中所示。
此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电荷输送层(表面层)中的磷含量,发现其为2.5ppm。该磷组分衍生自四苯基溴化鏻。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直至电荷发生层形成,然后,将A:0.5重量份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和0.015重量份的含有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重复单元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数均分子量:5500,氟含量:11重量%,式中,l=60,m=20,n=40,s=2,使用以三丁基十二烷基溴化鏻为催化剂合成的大分子单体)与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的甲苯一起保持为20℃的液体温度,然后搅拌混合48小时,由此获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
结构式A                                  结构式B
Figure B2009102047389D0000281
接下来,将B:2重量份的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的N,N’-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6重量份的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0.1重量份的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酚、2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的甲苯混合并溶解。向B溶液中加入A溶液,然后搅拌混合,随后,通过使用具有渗透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 Kikai Kogyo Co.,Ltd.制造)加压至500kgf/cm2而反复分散6次,所述渗透室具有微细流路,然后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5ppm的硅油(商品名:KP340,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继之以彻底搅拌,由此获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发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由此形成膜厚为32μm的电荷输送层。这样,即获得了目标电子照相感光体。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将如此获得的感光体结合在鼓盒中的改造的全色印刷机Docu Centre Color f45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在28℃、85%RH的环境下进行印刷试验和残留电势测量。获得的结果如表1中所示。
此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电荷输送层(表面层)中的磷含量,发现其为4ppm。该磷组分衍生自三丁基十二烷基溴化鏻。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直至电荷发生层形成,然后,将A:0.5重量份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和0.015重量份的含有由以下结构式表示的重复单元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数均分子量:7000,氟含量:14重量%,式中,l=90,m=20,n=60,使用以四丁基溴化鏻为催化剂合成的大分子单体)与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的甲苯一起保持为20℃的液体温度,然后搅拌混合48小时,由此获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
结构式A                                     结构式B
Figure B2009102047389D0000301
接下来,将B:2重量份的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的N,N’-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6重量份的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0.1重量份的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酚、2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的甲苯混合并溶解。向B溶液中加入A溶液,然后搅拌并混合,随后,通过使用具有渗透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 Kikai Kogyo Co.,Ltd.制造)加压至500kgf/cm2而反复分散6次,所述渗透室具有微细流路,然后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5ppm的硅油(商品名:KP340,由Shin-EtsuChemical Co.,Ltd.制造),继之以彻底搅拌,由此获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发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由此形成膜厚为32μm的电荷输送层。这样,即获得了目标电子照相感光体。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将如此获得的感光体结合在鼓盒中的改造的全色印刷机Docu Centre Color f45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在28℃、85%RH的环境下进行印刷试验和残留电势测量。获得的结果如表1中所示。
此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电荷输送层(表面层)中的磷含量,发现其为2ppm。该磷组分衍生自四丁基溴化鏻。
[实施例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直至电荷发生层形成,然后,将A:0.5重量份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和0.01重量份的具有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相似的结构的聚合物(数均分子量:20000,氟含量:21重量%,式中,l=200,m=40,n=40,使用以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为催化剂合成的大分子单体)与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的甲苯一起保持为20℃的液体温度,然后搅拌混合48小时,由此获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
接下来,将B:2重量份的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的N,N’-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6重量份的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0.1重量份的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酚、2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的甲苯混合并溶解。向B溶液中加入A溶液,然后搅拌混合,随后,通过使用具有渗透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 Kikai Kogyo Co.,Ltd.制造)加压至500kgf/cm2而反复分散6次,所述渗透室具有微细流路,然后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5ppm的硅油(商品名:KP340,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继之以彻底搅拌,由此获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发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由此形成膜厚为32μm的电荷输送层。这样,即获得了目标电子照相感光体。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将如此获得的感光体结合在鼓盒中的改造的全色印刷机Docu Centre Color f45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在28℃、85%RH的环境下进行印刷试验和残留电势测量。获得的结果如表1中所示。
此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电荷输送层(表面层)中的磷含量,发现其为1.5ppm。该磷组分衍生自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直至电荷发生层形成,然后,将A:0.5重量份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和0.03重量份的具有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相似的结构的聚合物(数均分子量:4500,氟含量:10重量%,式中,l=20,m=10,n=40,使用以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为催化剂合成的大分子单体)与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的甲苯一起保持为20℃的液体温度,然后搅拌混合48小时,由此获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
接下来,将B:2重量份的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的N,N’-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6重量份的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0.1重量份的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酚、2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的甲苯混合并溶解。向B溶液中加入A溶液,然后搅拌混合,随后,通过使用具有渗透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 Kikai Kogyo Co.,Ltd.制造)加压至500kgf/cm2而反复分散6次,所述渗透室具有微细流路,然后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5ppm的硅油(商品名:KP340,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继之以彻底搅拌,由此获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发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由此形成膜厚为32μm的电荷输送层。这样,即获得了目标电子照相感光体。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将如此获得的感光体结合在鼓盒中的改造的全色印刷机Docu Centre Color f45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在28℃、85%RH的环境下进行印刷试验和残留电势测量。获得的结果如表1中所示。
此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电荷输送层(表面层)中的磷含量,发现其为1ppm。该磷组分衍生自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
[实施例7]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直至电荷发生层形成,然后,将A:0.5重量份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和0.01重量份的具有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相似的结构的聚合物(数均分子量:23000,氟含量:25重量%,式中,l=260,m=40,n=40,使用以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为催化剂合成的大分子单体)与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的甲苯一起保持为20℃的液体温度,然后搅拌混合48小时,由此获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
接下来,将B:2重量份的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的N,N’-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6重量份的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0.1重量份的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酚、2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的甲苯混合并溶解。向B溶液中加入A溶液,然后搅拌混合,随后,通过使用具有渗透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 Kikai Kogyo Co.,Ltd.制造)加压至500kgf/cm2而反复分散6次,所述渗透室具有微细流路,然后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5ppm的硅油(商品名:KP340,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继之以彻底搅拌,由此获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发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由此形成膜厚为32μm的电荷输送层。这样,即获得了目标电子照相感光体。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将如此获得的感光体结合在鼓盒中的改造的全色印刷机Docu Centre Color f45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在28℃、85%RH的环境下进行印刷试验和残留电势测量。获得的结果如表1中所示。
此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电荷输送层(表面层)中的磷含量,发现其为1.5ppm。该磷组分衍生自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直至电荷发生层形成,然后,将A:0.5重量份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平均一次粒径:0.2μm)和0.01重量份的具有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相似的结构的聚合物(数均分子量:9000,氟含量:19重量%,式中,l=80,m=15,n=40,使用以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为催化剂合成的大分子单体)与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重量份的甲苯一起保持为20℃的液体温度,然后搅拌混合48小时,由此获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悬浮液。
接下来,将B:2重量份的作为电荷输送材料的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的N,N’-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6重量份的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0.1重量份的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4-甲酚、2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的甲苯混合并溶解。向B溶液中加入A溶液,然后搅拌混合,随后,通过使用具有渗透室的高压均化器(由Yoshida Kikai Kogyo Co.,Ltd.制造)加压至500kgf/cm2而反复分散6次,所述渗透室具有微细流路,然后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5ppm的硅油(商品名:KP340,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继之以彻底搅拌,由此获得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发生层上,然后在115℃干燥40分钟,由此形成膜厚为32μm的电荷输送层。这样,即获得了目标电子照相感光体。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用将如此获得的感光体结合在鼓盒中的改造的全色印刷机Docu Centre Color f450(商品名,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在28℃、85%RH的环境下进行印刷试验和残留电势测量。获得的结果如表1中所示。
此外,测量该电荷输送层(表面层)中的磷含量,发现其为7ppm。该磷组分衍生自烯丙基三苯基溴化鏻。
[参考例]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1中,使用通过在甲醇中再沉淀而纯化的ARON GF300(商品名,由Toagosei Co.,Ltd.制造)作为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由此获得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获得的感光体。获得的结果如表1中所示。
此外,测量该电荷输送层(表面层)中的铵盐含量,发现其为2ppm。
[表1]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解释说明的目的而提供。其并非旨在使本发明穷尽或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方式。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改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与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本领域其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以适于预期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范围由下述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包含导电性支持体上的至少感光层,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包含氟树脂颗粒和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含有衍生自大分子单体的重复单元和衍生自具有含1~8个碳原子的氟烷基的单体的重复单元,并且所述表面层中的磷含量等于或小于5pp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大分子单体包括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苯乙烯化合物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包含在所述表面层中的所述磷衍生自鏻盐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包含在所述表面层中的所述磷衍生自选自由三苯基鏻盐化合物、四苯基鏻盐化合物、三丁基鏻盐化合物和四丁基鏻盐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中的氟含量为10重量%~40重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中的氟含量为10重量%~30重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20,0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6,000~15,00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相对于所述氟树脂颗粒的重量,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的含量为0.5重量%~5重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含有由以下结构式A表示的重复单元和由以下结构式B表示的重复单元:
结构式A                          结构式B
Figure F2009102047389C0000021
其中,在结构式A和B中,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者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表示1~7的整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卤代亚烷基、-S-、-O-、-NH-或单键;Y表示亚烷基、卤代亚烷基、-(CzH2z-1(OH))-或单键;并且z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上,并包含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1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设备包含: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使用静电潜像显影剂将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将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接受体上的转印单元;和
将经转印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至所述接受体上的定影单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包含在所述表面层中的所述磷衍生自鏻盐化合物。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中的氟含量为10重量%~40重量%。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氟碳梳形接枝聚合物含有由以下结构式A表示的重复单元和由以下结构式B表示的重复单元:
结构式A                            结构式B
其中,在结构式A和B中,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者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表示1~7的整数;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卤代亚烷基、-S-、-O-、-NH-或单键;Y表示亚烷基、卤代亚烷基、-(CzH2z-1(OH))-或单键;并且z表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CN200910204738.9A 2009-03-27 2009-10-14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846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8291 2009-03-27
JP2009078291A JP4877348B2 (ja) 2009-03-27 2009-03-27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893A true CN101846893A (zh) 2010-09-29
CN101846893B CN101846893B (zh) 2014-04-09

Family

ID=42771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4738.9A Active CN101846893B (zh) 2009-03-27 2009-10-14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02338B2 (zh)
JP (1) JP4877348B2 (zh)
CN (1) CN10184689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128A (zh) * 2012-03-26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65130A (zh) * 2012-03-26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CN111552155A (zh) * 2019-02-08 2020-08-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37289A (ja) * 2011-08-10 2013-02-21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5210366A (ja) * 2014-04-25 2015-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067157B2 (ja) 2017-03-16 2022-05-16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91155B2 (ja) * 2017-06-29 202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ベル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11183398B (zh) 2017-10-04 2023-09-2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1051147A (ja) * 2019-09-24 2021-04-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740572B2 (en) 2021-04-22 2023-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belt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4656A (ja) 1982-03-24 1983-09-29 Toagosei Chem Ind Co Ltd 改良された被覆組成物
JPS63221355A (ja) 1986-03-18 1988-09-14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192018B2 (ja) 1993-01-29 2001-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
JP3097940B2 (ja) 1993-05-26 2000-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写真装置
JPH07134435A (ja) 1993-11-12 1995-05-23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118368B2 (ja) 1994-04-22 2000-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
JP3186010B2 (ja) * 1994-08-16 2001-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及び装置ユニット
JP2000275889A (ja) 1999-03-23 2000-10-06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195541A (ja) 2001-12-25 2003-07-09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6330713A (ja) 2005-04-28 2006-12-07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63013B (zh) * 2006-01-06 2015-02-1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使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成像装置
CN102269946B (zh) 2006-10-31 2013-11-0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2010224503A (ja) * 2009-03-25 2010-10-07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5128A (zh) * 2012-03-26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65130A (zh) * 2012-03-26 2013-10-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CN103365128B (zh) * 2012-03-26 2018-09-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65130B (zh) * 2012-03-26 2018-10-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CN111552155A (zh) * 2019-02-08 2020-08-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1552155B (zh) * 2019-02-08 2023-11-21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02338B2 (en) 2014-08-12
CN101846893B (zh) 2014-04-09
US20100248105A1 (en) 2010-09-30
JP4877348B2 (ja) 2012-02-15
JP2010230970A (ja) 201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6893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526763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554485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分散液
CN101846892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JP200708652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2013023682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73572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4101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55609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463081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69157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963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91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0998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24045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104974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23110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65660A (ja) 改良された画像形成部材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CN103309179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564413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電荷輸送性組成物、及び電荷輸送性硬化膜
JP414046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58949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90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5315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1043574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