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4731B - 液体排出设备以及控制液体排出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排出设备以及控制液体排出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4731B
CN101804731B CN2010101118820A CN201010111882A CN101804731B CN 101804731 B CN101804731 B CN 101804731B CN 2010101118820 A CN2010101118820 A CN 2010101118820A CN 201010111882 A CN201010111882 A CN 201010111882A CN 101804731 B CN101804731 B CN 101804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k
cleaning band
adsorben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18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4731A (zh
Inventor
山口俊二
鸭田仁
平岛滋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04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4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4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47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52Arrangement for printing a discrete number of tones, not covered by group B41J2/205, e.g. applicable to two or more kinds of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Abstract

一种液体排出设备包括:多个喷嘴,其排出液体;液体排出头,其包括喷嘴阵列,在喷嘴阵列中各个喷嘴沿一个方向排列;液体吸附体,其吸附液体,所述液体附着于液体排出头的形成有喷嘴阵列的部分上;移动装置,用于沿喷嘴排列方向相对移动液体吸附体;以及液体吸取装置,用于吸取吸附在液体吸附体中的液体。

Description

液体排出设备以及控制液体排出设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排出设备,当清洁其上形成有用于排出液体的喷嘴阵列的液体排出头时,不劣化清洁性能,还涉及控制该液体排出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液体排出设备,比如喷墨打印机,通过从形成在液体排出头上的喷嘴阵列排出液体从而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因此,如果在液体排出头的液体排出表面(形成喷嘴阵列的部分)被污染或有液体或污垢附着于该液体排出表面的情况下形成图像,那么打印质量会劣化。特别地,在喷墨打印机管理全色油墨的情况下,如果具有与现有油墨(液体)的颜色不同颜色的油墨可从喷嘴回流,那么该油墨的颜色混合到现有油墨(液体)的颜色中,从而在打印期间排出混合色的油墨。其结果是,图像质量劣化。
因此,在过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来清洁液体排出头的液体排出表面,以避免打印质量劣化。例如,橡胶刀方法,这种方法在抵接液体排出表面推进橡胶刀时,将稍硬的橡胶刀滑过所述液体排出表面,从而借助于擦去污物、停滞油墨、变浓或固化的油墨等等,以去除附着于液体排出表面的污物、停滞油墨、变浓或固化的油墨,等等。结果,恢复了油墨的排出或稳定了排出性能。
然而,在橡胶刀方法中,附着于液体排出表面的油墨倾向于残留在所述液体排出表面上。特别地,由于行式喷墨打印机包括行打印头,在所述行打印头中用于排出油墨(液体)的头芯片并排排列,以对应打印宽度,因此,油墨排出表面(液体排出表面)是宽的。由于这个缘故,难以抵接整个油墨排出表面均匀地推进橡胶刀,因此擦拭不充分。此外,在行打印头中,存在这样一种行打印头,其在油墨排出表面上形成有台阶部分。就这种行打印头而言,想要去除残留在所述台阶部分的油墨是不可能的。
图14A以及14B是剖视图,示出了从侧面看,相关领域中采用橡胶刀方法清洁行打印头120的状态。
如图14A所示,橡胶刀方法使得橡胶刀141接触到行打印头120的油墨排出表面121,并依照箭头所示喷嘴排列方向沿油墨排出表面121上移动所述橡胶刀141,从而擦去附着于油墨排出表面121上的停滞油墨等等。因此,有必要使橡胶刀141均匀无间隙地接触油墨排出表面121。
同时,如图14B所示,如果在油墨排出表面121上形成有台阶部分,那么在台阶部分的角落与橡胶刀14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橡胶刀141与所述油墨排出表面121压力接触并弯曲。因此,橡胶刀141接触不到台阶部分的角落。由于这个缘故,擦去附着于所述间隙的残留油墨或由于橡胶刀141的移动而被推入台阶部分角落的污垢以及异物是不可能的。
因此,已知的擦拭辊方法不是在油墨排出表面121上滑动或旋转移动橡胶刀141而是清洁辊(未示出),以便吸附附着于油墨排除表面121的台阶部分角落处的残留油墨,所述清洁辊由吸水性极好的泡沫材料制成。依据这种方法,制造清洁辊的多孔泡沫凹进以便对应于所述台阶部分,从而在该台阶部分的角落处不形成间隙。此外,由于形成在多孔泡沫中的孔(蜂窝孔)产生毛细力,因此可以借助于毛细力吸附附着于油墨排出表面121的停滞油墨等,从而清洁油墨排出表面。
然而,在擦拭辊方法中,油墨中的水,其一旦被吸附于制造清洁辊的柔性多孔泡沫中并被多孔泡沫保持住,就很难蒸发。因此,干燥多孔泡沫的时间是必需的。由于这个缘故,无论何时执行清洁,水均会被吸附到多孔泡沫中。于是,多孔泡沫被水浸透,从而劣化了该多孔泡沫的吸附性。另外,如果多孔泡沫被水浸透,那么保持在清洁辊中的油墨将转印到油墨排出表面121上。由于这个缘故,存在担心油墨排出表面121被污染的问题。
因此,存在一个已知技术,其可避免吸附性的劣化并可恢复清洁性能。例如,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其通过引导油墨到吸附体来收集吸附在清洁辊中的油墨以进行维护,还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其借助于机械拧绞清洁辊等来恢复吸水性。
例如在JP-A-2002-361879、JP-A-4-187449、日本专利号2728913以及JP-B-4-75131中披露了这些技术。
发明内容
然而,在通过吸附体收集油墨以进行维护的技术中,用于维护的吸附体不会被水浸透。因此,使用大尺寸的吸附体来进行维护或经常替换用于维护的吸附体是必要的。此外,由于在机械拧绞清洁辊等的技术中,清洁辊或清洁带被反复拧绞,因此导致了清洁辊或清洁带的劣化或损坏。因此,耐用性是个问题。此外,从清洁辊或清洁带中拧绞出的油墨不会被再次吸取进入清洁辊或清洁带中,这导致了机械复杂化。
因此,期望在不替换并且不对耐用性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恢复清洁性能。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排出设备。所述液体排出设备包括排出液体的多个喷嘴,包括喷嘴阵列的液体排出头,在喷嘴阵列中各个喷嘴沿一个方向排列,吸附液体的液体吸附体,所述液体附着于液体排出头的形成有喷嘴阵列的部分上,移动装置,用于沿喷嘴排列方向相对移动液体吸附体,用于吸取吸附于液体吸附体中的液体的液体吸取装置,以及液体收集主体,其收集吸附在所述液体吸附体中的液体,其中所述液体吸取装置吸取收集在所述液体收集主体中的液体。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移动装置沿喷嘴排列方向相对移动液体吸附体。因此,附着于液体排出头的形成有喷嘴阵列的部分上的液体被吸附到液体吸附体中。吸附在液体吸附体中的液体被液体吸取装置吸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液体排出设备的方法。当吸附在液体吸附体中的液体量大于预定量时,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吸取装置从液体吸附体吸取液体。此外,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液体收集主体以及液体吸取装置,所述液体收集主体可以收集吸附在液体吸附体中的液体,当收集在液体收集主体中的液体量大于预定量时,所述液体吸取装置从液体收集主体吸取液体。另外,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装置移动液体吸附体,以便液体吸附体接触到液体收集主体,并且当液体吸附体接触到液体收集主体时液体吸取装置吸取液体。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当液体吸附体或液体收集主体的液体量大于预定量时,液体被液体吸取装置吸取。因此,液体吸附体或液体收集主体没有浸透液体。此外,依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当液体吸附体接触到液体收集主体时,液体被液体吸取装置吸取。因此,无论液体吸附体何时接触到液体收集主体,所述液体吸附体均被恢复。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附着于液体排出头的形成有喷嘴阵列的部分上的液体被吸附在液体吸附体中,从而清洁了液体排出头。此外,在液体吸附体中吸附的液体或在液体收集主体中收集的液体均被液体吸取装置吸取。因此,可以在不替换液体吸附体等并且在不对液体吸附体等的耐用性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恢复清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前视图,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并示出了处于打印期间的喷墨打印机的状态;
图2是前视图,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并示出了处于待机期间的喷墨打印机的状态;
图3是前视图,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并示出了处于清洁期间的喷墨打印机的状态;
图4是图1到3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行打印头的平面图,并且是从油墨排出表面观察的视图;
图5是图4所示行打印头的各头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从油墨排出表面观察的图5所示头模块的立体图,并且图6B是各头芯片的外围部分的剖视图;
图7A和7B是剖视图,示出了从侧面观察到的正在清洁图4中所示的行打印头的油墨排出表面的状态;
图8是作为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的清洁装置的侧视图;
图9A和9B是图8所示清洁装置的清洁带的外围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喷墨打印机的油墨吸取装置的外围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油墨吸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流程图,示出了控制作为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的方法;
图13是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的油墨路径的示意图;以及
图14A以及14B是剖视图,示出了从侧面观察的在相关领域中采用橡胶刀方法来清洁行打印头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这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在下文的实施方式中是喷墨打印机10和70,其排出作为液体的油墨。此外,喷墨打印机10和70中的每一个均是行式喷墨打印机,其包括对应于打印宽度(例如A4尺寸)的行打印头20(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应液体排出头)。此外,在行打印头20上形成有喷嘴阵列32a,喷嘴阵列32a上以预定间距横跨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可打印尺寸的记录纸的长度,在一个方向上排列有用于排出油墨的多个喷嘴32。形成喷嘴阵列32a的部分形成油墨排出表面21。另外,喷墨打印机10和70管理彩色打印,并包括用于每种油墨颜色的喷嘴阵列32a,例如黄色(Y)、品红(M)、青色(C)以及黑色(K)。同时,按照以下列顺序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方式(喷墨打印机10:不重复利用废墨的实施方式)
2.第二实施方式(喷墨打印机70:重复利用废墨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液体排出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1是前视图,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10的整体结构,并示出了处于打印期间的喷墨打印机的状态。
图2是前视图,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10的整体结构,并示出了处于待机期间的喷墨打印机的状态。
图3是前视图,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10的整体结构,并示出了处于清洁期间的喷墨打印机的状态。
如图1到3所示,喷墨打印机10包括打印台11、行打印头20、打印头盖12以及清洁装置40,打印台11大致水平地支撑持从供纸单元(未示出)输送来的记录纸,行打印头20通过从油墨排出表面21排出油墨到放置于打印台11上的记录纸上而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打印头盖12保护行打印头20的油墨排出表面21,清洁装置40包括清洁带41,其用于清洁行打印头20的油墨排出表面21。
此外,喷墨打印机10包括提升单元,其沿竖直箭头提升和下降行打印头20(见图1)。该提升单元可由如下部分组成,例如活塞、凸轮、带、被旋转驱动的齿轮或上述部件的组合。此外,行打印头20由提升单元在打印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与待机位置(图2所示位置)或清洁位置(图3所示位置)之间提升和下降。在打印位置,油墨排出表面21借助于提升单元在打印台11上直接下降并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在待机位置,行打印头被提升从而该行打印头的油墨排出表面21被打印头盖12覆盖。在清洁位置,油墨排出表面21可被清洁。同时,记录纸被从供纸单元(未示出)送到打印台11并被大致水平地支撑。此外,其上已被行打印头20执行了打印的记录纸被排出到纸托盘(未示出)。
另外,喷墨打印机10包括移动单元,其沿水平箭头移动打印头盖12或清洁装置40(见图1)。该移动单元可由如下部分组成,例如活塞、凸轮、带、被旋转驱动的齿轮或上述部件的组合。当行打印头20被提升并定位在待机位置(图2所示位置)时,打印头盖12从右侧向左侧移动进入形成在打印台11上的空间并定位在油墨排出表面21的正下方。此外,在不执行打印的待机状态时,油墨排出表面21被打印头盖12覆盖。因此,打印头盖12避免在待机状态下油墨变干并避免灰尘或纸张粉末附着于油墨排出表面,从而避免了喷嘴32(未示出)被堵塞。同时,为了提高打印头盖和油墨排出表面21之间的密封性,打印头盖12由排列的橡胶盖形成,其根据对应于每种油墨颜色的喷嘴32的排列,为每种油墨颜色提供。
此外,清洁装置40包括环状清洁带41(在本发明中其对应液体吸附体),所述环状清洁带41由多孔泡沫等制成。此外,当行打印头20位于清洁位置时(图3所示位置),清洁装置从左侧向右侧进入形成在打印台11上的空间并移动以执行清洁,以致油墨排出表面21与清洁带41彼此相对。之后,清洁装置通过使清洁带41与油墨排出表面21相接触及使该清洁带沿垂直于图3平面的方向移动,擦去附着于该油墨排出表面21上的废墨等并吸附废墨等。同时,清洁带41可由除多孔泡沫之外的无纺布、浓缩化学纤维等制成。
[液体排出头的结构示例]
图4是图1到3所示喷墨打印机10的行打印头20的平面图,并且是从油墨排出表面21观察的视图;
如图4所示,行打印头20包括头框架22和多个由头框架22保持的头模块30。特别地,两个头模块30沿头框架22的纵向方向(纸张宽度方向)串联,并插入到头框架22中。此外,两个头模块30覆盖最大可打印尺寸的记录纸的宽度(例如A4纸张宽度),并单色打印该记录纸。此外,五条线,其中的每一条均由两个串联的头模块30形成,(共十个头模块)被彼此平行地设置,并且分别借助于排出Y(黄色)、M(品红)、C(青色)以及K(黑色)油墨来形成全色图像。
另外,每个头模块30均具有多个头芯片31。特别地,在每一头模块30中,八个头芯片31以4乘2矩阵的形式布置成Z字形。此外,在每个头芯片31中,用于排出油墨的多个喷嘴32沿一个方向排列以形成喷嘴阵列32a。因此,在每个头模块30中喷嘴阵列32a分两行布置以便彼此平行,头模块30和喷嘴阵列分十行布置以在整个行打印头20中平行。形成喷嘴阵列32a的行打印头部分(形成喷嘴阵列32a的行打印头表面)形成油墨排出表面21。同时,在以Z字形彼此相邻的全部头芯片中,喷嘴32之间的距离相等。
图5是图4所示行打印头20的各头模块3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所示,头模块30包括八个头芯片31、柔性片33以及油墨箱34,相应的头芯片31布置在所述柔性片33上。同时,图4所示的油墨排出表面21是图5所示的柔性片33的下表面。
在这里,柔性片33是柔性插线板,其将头芯片31电连接到控制板(未示出)上,并由聚酰亚胺制成,其具有大约50μm的厚度。此外,在柔性片33上以Z字形形成有开口33a。此外,各个头芯片31均连接到柔性片33上以致所有的喷嘴32(见图4)都被设置在开口33a内,并且头芯片31封闭所述开口33a。
此外,油墨箱34结合到柔性片33上以便覆盖各个头芯片31。油墨箱34形成公用的流道,油墨通过该流道被供应给各个头芯片31。此外,油墨箱包括与墨盒13(未示出)连通的供墨口35(在本发明中对应供液口)以及油墨排出口36,油墨通过该供墨口35供应给公用流道,并且公用流道中的油墨通过油墨排出口36排出。因此,存贮在墨盒13中的油墨通过供墨口35流入油墨箱34的公用流道,并供应到各个头芯片31。同时,当头模块30插入到头框架22(见图4)中时,从头模块30中突出的柔性片33的一部分沿着油墨箱34的侧面弯曲。
图6A是从油墨排出表面21观察到的图5所示的头模块30的立体图,并且图6B是各个头芯片31外围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6A所示,头模块30由柔性片33和油墨箱34之间内部空间中的以Z字形布置的八个头芯片31组成。此外,每个头芯片31中的所有喷嘴32均布置在柔性片33的开口33a中。因此,油墨排出表面21由除开口33a外的柔性片33的表面和设置在所述开口33a中的头芯片31的表面形成。
此外,如图6B所示,头芯片31包括排列在面向各个喷嘴32的位置上的多个加热电阻37,并且每个喷嘴32与每个加热电阻37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油墨的液体腔室。此外,当从供墨口35(见图6A)供应油墨时,不仅头芯片31的周围空间而且头芯片31的液体腔室里均充满了油墨。
在这里,当控制板(未示出)发出命令,脉冲电流经过柔性片33(见图6A)短时间内(例如,1到3微秒)在加热电阻37中流动,加热电阻37被快速加热。因此,油墨中与加热电阻37相接触的部分处产生油墨气泡(油墨沸腾),并且通过气泡的膨胀推动预定体积的油墨。于是,这变成了排出压力,并且具有与被推动的油墨体积相同体积的油墨从喷嘴32排出。
如上所述,头芯片31凭借加热加热电阻37而将油墨从喷嘴32排出并在被输送到喷嘴32正下方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因此,当反复地排出油墨时,会在油墨排出表面21上产生停滞油墨或者污垢或异物会附着于所述油墨排出表面上。此外,如果这种情况被忽视,那么将妨碍油墨从喷嘴32排出,这将导致排出故障,例如不排出或不完全排出。
此外,对应于不同颜色的停滞油墨也同样附着于行打印头20(见图4)中的油墨排出表面21,该行打印头20管理全色打印。因此,具有与存贮在头模块30中的现有油墨的颜色不同颜色的停滞油墨可从所述喷嘴32回流。另外,停滞油墨的颜色混合到现有油墨的颜色中,以致混色油墨被排出。因此,图像质量劣化,例如导致浓度上的变化、色调上的偏差以及不均匀条纹。
因此,提供图6B所示的清洁装置40以便从油墨排出表面21上擦去停滞油墨等。所述清洁装置40包括环状清洁带41和安装辊42,所述清洁带41旋转安装到安装辊42上。提供清洁带41以致在清洁带的宽度方向与喷嘴32的排列方向之间形成一个角度(在该实施方式中为90°)。此外,在安装辊42外围表面布置的清洁带41与油墨排出表面21相接触。此外,清洁带41的宽度比十个喷嘴阵列的两个外侧的喷嘴阵列32a之间的距离稍大,所述十个喷嘴阵列在图4所示的行打印头20的横向方向上平行布置。因此,如图3所示,清洁带41具有能覆盖油墨排出表面21的整个宽度的宽度。
清洁装置40的清洁带41通过移动单元沿喷嘴32的排列方向移动,所述移动单元沿图6B中倾斜地指向右上侧的箭头移动所述清洁带41。因此,清洁带擦去附着于油墨排出表面21上的停滞油墨等。同时,清洁带41旋转地环绕安装辊42安装,但在移动时不旋转。
在这里,包括行打印头20(见图4)的行式喷墨打印机的油墨排出表面21比边移动打印头边执行打印的串行式喷墨打印机大许多。因此,就行式喷墨打印机而言,其清洁范围大且被吸取的油墨量也增加。因此,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油墨反向转印到了油墨排出表面21上。特别地,虽然在清洁开始位置处油墨排出表面21上的停滞油墨等能被很好的吸附,但在接近清洁结束位置的位置处吸附性会下降。于是,稍后将被清洁的油墨排出表面21的一部分,一般会被污染。因此,产生油墨排出故障的位置很有可能集中在稍后将被清洁的油墨排出表面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其油墨吸附力比辊状多孔泡沫(清洁辊)的油墨吸附力更高的带状多孔泡沫(清洁带41),以避免这些问题。同时,由于吸附的油墨被吸取从而恢复吸附性,因此可以使用清洁辊,而不限制为清洁带41。
图7A和7B是剖视图,示出了从侧面观察到的正在清洁图4中所示行打印头20的油墨排出表面21的状态。
如图7A所示,清洁带41沿箭头方向在油墨排出表面21上滑动。因此,凭借如同擦净器的清洁带41的移动擦去附着于油墨排出表面21上的停滞油墨、污垢、异物等等。
在这里,如图7B所示,在头芯片31与柔性片33之间的台阶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台阶部分具有大约50μm的高度差)形成在油墨排出表面21上。然而,由开口蜂窝孔(open cell)多孔泡沫制造的清洁带41具有挠性、吸水性和透气性。于是,位于安装辊42的外围表面上的部分循着台阶部分。因此,在台阶部分的角落处不会形成间隙,并且凭借上述协同作用和在多孔泡沫中形成的孔(蜂窝孔)的毛细力,有可能几乎完全地吸附存在于台阶部分角落处的残留油墨等。
。此外,即使串联的头模块30的数量增加以增大可打印的记录纸的宽度(例如,为了将A4纸张的宽度增大到A3纸张的宽度),也无需改变该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40的清洁带41的宽度。换句话说,即使记录纸的宽度增大,通过增加清洁带的移动距离而无需改变清洁带41的宽度就可以清洁行打印头。因此,可以避免增大清洁装置40的尺寸。
此外,环状清洁带41可被旋转驱动安装辊42的旋转驱动单元旋转。因此,可通过安装辊42的旋转驱动而更换清洁带41的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与油墨排出表面21相接触并由于擦拭而被污染。因此,在下次清洁时,可使用清洁带的未被污染的未使用部分。
图8是作为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10的清洁装置40的侧视图。
如图8所示,清洁行打印头20的油墨排出表面21的环状清洁带41被这样安装以便由安装辊42旋转。此外,安装辊42由带框架43(在本发明中对应支撑框架)支撑。此外,清洁带41被提供在带框架43中,以使得在清洁带的宽度方向与喷嘴的排列方向之间形成一个角度(在本实施方案中为90°)。另外,带框架43凭借沿如图8所示的水平箭头移动带框架43的移动单元在喷嘴排列方向上往复移动。同时,在图8中,向右的方向对应前进路径并且向左的方向对应返回路径。然而,向右的方向也可以对应返回路径而向左的方向可对应前进路径。
带框架43的移动单元可由如下部分组成,例如活塞、凸轮、带、被旋转驱动的齿轮或上述部件的组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框架43的移动单元包括皮带驱动马达56、移动传输皮带57、导向轴52、移动驱动皮带53、移动驱动轮54以及提供在底座51中的张力轮55。同时,由于优选使清洁带41相对于油墨排出表面21移动,也可提供使打印头20移动的移动单元。
在这里,在底座51的纵向方向上提供的导向轴52被插入到带框架43中以使得带框架可移动。此外,移动驱动皮带53被带框架43的一部分捕获。此外,移动驱动皮带53平行于导向轴52安装在移动驱动轮54和张力轮55之间,所述移动驱动轮54布置在底座51的一端,而张力轮55布置在底座的另一端。
通过皮带驱动马达56,经由移动传输皮带57而旋转驱动移动驱动轮54。因此,当皮带驱动马达56沿正向或反向被驱动时,移动驱动轮54也沿正向或反向旋转并可旋转移动驱动皮带53。于是,当皮带驱动马达56沿正向或反向被驱动时,带框架43以对应于移动驱动皮带53转速的速度沿导向轴52往复。此外,清洁由一次往复运动而完成,并且由布置在底座51上的位置传感器58检测带框架43的原始位置(参考位置)。
图9A和9B是图8所示清洁装置40的清洁带41的外围部分的侧视图。
如图9A和9B所示,清洁带41被形成为环状形状,并被如此安装以便由一对安装辊42(安装辊42a和42b)将合适的张力施加于清洁带上。此外,由开口蜂窝孔(open cell)多孔泡沫制造的清洁带41具有挠性、吸水性和透气性。因此,由清洁带41吸附附着于油墨排出表面21上的停滞油墨成为可能。
此外,安装辊42被带框架43通过上连杆44a和下连杆44b支撑,以便形成四节点的连杆机构。因此,围绕安装辊42安装的清洁带41可平行于带框架43上下移动。此外,下连杆44b由上推弹簧45向上推,以使得清洁带41位于上安装辊42a外围表面的一部分以预定压力与油墨排出表面21相接触。因此,即使在油墨排出表面21上形成有台阶部分,下连杆44b仍可沿图9A所示的竖直箭头上下移动。结果,由于安装辊42也可上下移动,因此清洁带41循着油墨排出表面21的台阶部分。
另外,清洁带41可由旋转驱动单元沿图9B所示的逆时针箭头旋转,所述旋转驱动单元旋转驱动下安装辊42b。该旋转驱动单元可由如下部分组成,例如活塞、凸轮、带、被旋转驱动的齿轮或上述部件的组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安装辊42b的旋转驱动单元包括皮带旋转马达46、旋转驱动轮47、旋转传输皮带48、旋转驱动皮带49等。
在这里,安装辊42b由皮带旋转马达46旋转驱动。也就是说,当皮带旋转马达46被旋转驱动时,旋转驱动轮47根据皮带旋转马达的旋转驱动而旋转。此外,旋转驱动轮的扭矩通过旋转传输皮带48和旋转驱动皮带49被传输到安装辊42b。因此,由于清洁带41随着皮带旋转马达46的驱动而旋转,因此使得通过控制皮带旋转马达46在期望的正时以期望的角度旋转清洁带41成为可能。同时,当与油墨排出表面21相接触时清洁带41可以被旋转。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油墨排出表面21分离时清洁带41被旋转。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中,清洁带41以预定压力接触到油墨排出表面21并沿喷嘴排列方向移动(见图8)。因此,可以通过从油墨排出表面21上擦去停滞油墨等来清洁油墨排出表面。此外,如果清洁带41被旋转,清洁带的接触部分可被改变,所述清洁带的接触部分与油墨排出表面21相接触并由于擦拭而被弄脏。因此,如果清洁带在合适的正时旋转,就使得通过采用清洁带的未使用部分再次清洁油墨排出表面成为可能。
[油墨吸取装置的结构示例]
图10是图8所示喷墨打印机10的油墨吸取装置60的外围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包括油墨吸取装置60。所述油墨吸取装置60沿底座的纵向方向被提供在底座51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对应于移动驱动轮54的一侧),以便通过擦拭吸取吸附于所述清洁带41中的废墨等。此外,油墨吸取装置包括油墨收集主体61(在本发明中对应液体收集主体),其由多孔泡沫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具有吸水性和透气性的开口蜂窝孔泡沫)制成。同时,油墨收集主体61形成为块状形状,其具有与清洁带41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以便有效地吸附吸附在清洁带41中的废墨等。
此外,油墨吸取装置60包括容纳油墨收集主体61的收集主体外壳62。所述收集主体外壳62为树脂模塑件,并作用为使得油墨收集主体61易于固定到底座51上并避免收集在收集主体外壳62内的废墨泄漏到外部。此外,废液口62a(未示出)形成在收集主体外壳62上,并且吸取泵63(在本发明中作为液体吸取单元)连通到废液口62a,所述吸取泵63吸取收集在所述油墨收集主体61中的废墨等。
在这里,从油墨排出表面21(见图8)擦去停滞油墨等的清洁带41通过皮带驱动马达56的旋转驱动经由移动传输皮带57、移动驱动轮54以及移动驱动皮带53沿箭头方向往复。当清洁带41向着移动驱动轮54移动时,清洁带41接触到油墨收集主体61。因此,由吸取泵63通过油墨收集主体61吸取吸附于清洁带41中的废墨等成为可能。
图11是图10所示油墨吸取装置6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1所示,清洁带41被如此安装以便通过一对(上及下)安装辊42将合适的张力施加于清洁带上。此外,中间辊49提供在清洁带接触到油墨收集主体61的接触位置。因此,当与油墨收集主体61相接触时,清洁带41被中间辊49支撑并且油墨收集主体61恰当地与由多孔泡沫制造的清洁带41压力接触。结果,通过擦拭停滞油墨等而吸附在清洁带41上的废墨等被收集到油墨收集主体61中。
因此,就形成清洁带41和油墨收集主体61的泡沫而言,优选油墨收集主体61的吸水性高于清洁带41的吸水性。因此,使得通过油墨收集主体61流畅地收集吸附于清洁带41中的废墨成为可能。同时,由于由吸取泵63吸取废墨等,因此油墨收集主体61不是必须具有高吸水性。
此外,收集在油墨收集主体61中的废墨等可通过收集主体外壳62的废液口62a被排出。此外,吸取泵63通过连接管64连接到废液口62a,并且废墨箱66通过连接管65连接到吸取泵63的排出侧。因此,当操作吸取泵63时,收集在油墨收集主体61中的废墨等被负压吸取并被排出到废墨箱66中。结果,清洁带41的油墨吸附性通常维持在高水平,以使得油墨排出表面21(见图8)的清洁性能不会劣化。
如上所述,油墨吸取装置60可积极地由吸取泵63从清洁带41上吸取收集在油墨收集主体61中的废墨等,并可将废墨等排出到废墨箱66中。因此,可以消除渗透并积聚在清洁带41或油墨收集主体61中的废墨的饱和度,并且避免清洁带41的擦拭性能的劣化。
特别地,如果沿纵向方向排列的喷嘴32的数量与如图4中所示的行打印头20中的一样多,那么从油墨排出表面21被擦去的废墨等的量也大。因此,由图11所示的吸取泵63执行的废墨等的吸取对避免油墨排出表面21的污染是有效的。此外,当打印数量大并且当喷嘴32变干时,废墨等的吸取对于恢复也是有效的,所述喷嘴32的变干是由于在行打印头20长时间不使用时的无规律使用导致的。
图12是流程图,示出了控制作为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10(见图10)的方法。
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在一系列打印过程完成后自动执行清洁/维护程序。进一步地,在程序开始后,在第一步骤S1中,清洁带41被设置在原始位置。特别地,如图3所示,清洁装置40从回程位置进入到面向行打印头20,以致清洁带41接触到邻近移动驱动轮54(见图8)的油墨排出表面21。同时,位置传感器58检测到原始位置(见图8)。
在下一步骤S2中,清洁带41沿前进路径移动。特别地,清洁带41沿图8中所示的向右箭头的方向沿油墨排出表面21水平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从原始位置计算旋转驱动皮带驱动马达56的脉冲的数量以作为参考。进一步地,当清洁带41移动时,由于图9A和9B中所示的皮带旋转马达46的停止控制,安装辊42不被旋转驱动,因而清洁带41也不旋转。因此,如同擦净器的清洁带擦净油墨排出表面21,从而使得油墨污物、污垢、异物等均被顺序地从油墨排出表面21上擦去。
这里,如图9A和9B所示,具有高度差的台阶部分形成在排出表面21上。然而,清洁带41的位于安装辊42a的外围表面上并且由具有挠性、吸水性和透气性的多孔泡沫制造的部分,循着台阶部分。因此,在台阶部分的角落处不会形成间隙,并且凭借上述协同作用和在多孔泡沫中形成的孔(蜂窝孔)的毛细力,可以几乎完全擦去存在于台阶部分的角落处的残留油墨等。
此外,如果清洁带41向上移动到端部位置(图8所示邻近张力轮55),在步骤S3中,清洁带41被旋转以改变用于擦拭油墨排出表面21的清洁带的擦拭部分。因此,避免了清洁性能的劣化,这种劣化是当采用清洁带的相同部分继续执行清洁时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计算旋转驱动皮带驱动马达56(见图8)的脉冲的数量(脉冲数量是否达到脉冲的预定数量),确定清洁带是否达到端部位置。所述清洁带41由皮带旋转马达46旋转。同时,当清洁带41旋转时,油墨排出表面21与清洁带之间的接触临时松开。
之后,在步骤S4中,清洁带41沿返回路径移动(沿着图8中所示的向左箭头移动),以便执行与步骤S2中清洁带沿前进路径移动相同的清洁操作(如图8所示擦拭油墨排出表面21)。此外,在步骤S5中,清洁带41返回到原始位置。因此,在清洁带在返回路径和前进路径移动的期间,整个油墨排出表面21在经由原始位置、端部位置和原始位置执行的一次往复运动中,被清洁带41均匀擦拭。同时,位置传感器58检测到原始位置(见图8)。
如果如上所述清洁带41返回到原始位置,那么在下一步骤S6中判断清洁是否完成。特别地,也可以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在清洁带41的一次往复运动中未充分擦净油墨排出表面21。因此,通过提供污物传感器以检测是否存在残留油墨,或者通过确定往复运动的次数是否达到预定的往复运动次数,确定清洁是否完成。此外,如果清洁未完成,步骤S2到S5的清洁操作被重复。
这里,如果程序从步骤S6返回到步骤S2,那么清洁带41旋转以便改变擦拭部分。然而,如果一旦清洁带41的所有部分均已经接触过油墨排出表面21,那么就没有未使用部分了。同时,在清洁带41旋转期间,清洁带的正面和背面均与空气相接触,因而提高了透气性并易于干燥。因此,包含在吸附油墨中的水分蒸发,并且由于水分蒸发,吸附性恢复。
同时,如果在步骤S6中清洁完成,那么过程进行到步骤S7并确定油墨收集主体61是否准备就绪。特别地,对油墨收集主体61中收集的废墨量进行检测。进一步地,如果确定收集的废墨量大于预定量(超过预定值),则在步骤S8中操作吸取泵63以便从油墨收集主体61吸取废墨。同时,所吸取的废墨被排出到废墨箱66(见图11)。
此外,如果在步骤S7中油墨收集主体61准备就绪(收集的废墨量小于预定量),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9并确定吸附于清洁带41中的废墨的吸取是否完成。特别地,对清洁带41中吸附的废墨量进行检测。进一步地,如果确定所吸附的废墨量大于预定量(超过预定值),则在步骤S10中将清洁带41移动到清洁位置。如图11所示,清洁位置是清洁带41接触到油墨收集主体61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清洁带41由如图9A和9B所示的皮带旋转马达46旋转,以使得清洁带的位于安装辊42a的外围表面上的部分(擦拭部分)面向油墨收集主体61(见图11)。因此,当清洁带41移动到清洁位置时,清洁带41的擦拭部分接触到油墨收集主体61。结果,吸附在清洁带41中的废墨通过毛细力被收集到所述油墨收集主体61中。
在下一步骤S11中,操作吸取泵63以便从油墨收集主体61吸取废墨。因此,吸附在清洁带41中的废墨通过油墨收集主体61的毛细力和吸取泵63的负压经由油墨收集主体61被快速吸取,所述油墨收集主体61接触到所述清洁带41。然后,在步骤S9中,再次确定对吸附在清洁带41中的废墨的吸取是否完成。因此,清洁带41位于清洁位置直到吸附性恢复,并且由吸取泵63继续执行对废墨的吸取。同时,所吸取的废墨被排出到废墨箱66(见图11)。
进一步地,如果由对吸附在清洁带41中的废墨的吸取所得的吸附废墨量变得小于预定量,则在步骤S9中确定废墨的吸取完成。此外,如果废墨的吸取完成,那么过程从步骤S9进行到步骤S12并且清洁带41移动到原始位置。另外,如图1或2所示,清洁装置40从行打印头20返回,从而清洁/维护程序结束。
根据图12中所示的流程图控制喷墨打印机10(见图10),并如上所述地执行清洁/维护程序,以便通过吸取泵63吸取吸附在清洁带41中的废墨。因此,恢复了清洁性能而无需替换或拧绞清洁带41,因此清洁带41的油墨吸附性维持在高水平。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使得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擦净油墨排出表面21(见图8)成为可能,所述污染是由擦拭后残留的油墨或油墨的反向转印(reversetransfer)引起的。
因此,根据清洁带41的状态或用途而电控制吸取泵63的操作成为可能。例如,当吸附在清洁带41中的废墨量大于预定量时,可操作吸取泵63以便吸取废墨而不考虑图12中所示流程图的程序流程。进一步地,当油墨收集主体61中收集的废墨量大于预定量时,可操作吸取泵63以便吸取废墨。因此,在清洁带41中或油墨收集主体61中积聚的废墨饱和之前,可以自动地将废墨排出到废墨箱66(见图11)。同时,积聚的废墨量可通过从如下方法中恰当选择的方法来确定:直接检测一对电极间的阻抗值或电容变化的方法、直接检测总重量变化的方法、以及从清洁操作的次数或清洁时间来估计积聚的废墨量的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
[液体排出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13是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排出设备的喷墨打印机70的油墨路径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喷墨打印机70包括存贮油墨的墨盒13、副箱14、行打印头20以及循环泵15。进一步地,存贮在墨盒13中的油墨通过副箱14从供墨口35供应进入行打印头20,并从油墨排出表面21排出。
进一步地,存在于行打印头20中的油墨从油墨排出口36排出,并被循环泵15返回墨盒13。因此,存贮在墨盒13中的油墨仅仅消耗从行打印头20排出的油墨量,并且其余的通过循环泵15循环。同时,当油墨由于排出而耗尽时,用新墨盒13(在其中存贮有油墨)替换墨盒。
这里,附着于油墨排出表面21上的停滞油墨等被吸附在清洁带41中。进一步地,吸附在清洁带41中的废墨由吸取泵63通过油墨收集主体61吸取。此外,在如图13所示的喷墨打印机70中,吸取泵63的废墨排出口63a(在本发明中对应液体排出口)连接到过滤器67(在本发明中其作为重复利用单元)。另外,所述过滤器67连接到墨盒13。
在图13所示的喷墨打印机70中,废墨被运送到过滤器67,所述废墨如上所述吸附在清洁带41中并从吸取泵63的废墨排放口63a排出。进一步地,污垢或固化油墨通过过滤器67从废墨中除去,并且油墨通过墨盒13和副箱14供应到供墨口35。因此,废墨可被重复利用并且油墨可被有效率且有效地利用。同时,如果具有考虑到过滤器功能的规范的油墨收集主体被用作重复利用单元,那么可以在无过滤器67的情况下,在过滤废墨之后重复利用废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和70(以及控制喷墨打印机10的方法),可通过吸取泵63的吸取将清洁带41的吸附性通常维持在高水平。因此,可在不替换或拧绞清洁带41的情况下恢复清洁性能,并可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擦净油墨排出表面21,所述污染是由油墨的擦拭或反向转印引起的。结果,对于具有大的清洁范围及大量吸附的油墨的行打印头20而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特别有效,并且可以获得均匀的清洁效果,其中不会在整个油墨排出表面21上产生擦拭不均。
此外,在预定的正时通过旋转环状清洁带41改变擦拭部分,以便可通过吸取泵63的吸取及自然干燥快速恢复清洁性能。因此,无论何时执行打印,执行清洁/维护程序(图12所示的流程图)不是必需的。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具有如下各种修改。也就是说,
(1)本实施方式已应用于包括行打印头20的行式喷墨打印机10和70中的每个,但是不局限于此。本实施方式还可应用于当在记录纸的宽度方向上移动打印头时执行打印的串行打印机。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应用于除打印机以外的复印机、传真机等。
(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泡沫制造的环状清洁带41已被用作液体吸附体,但清洁辊也可用作液体吸附体。进一步地,只要清洁带可以吸附液体,任何材料均能用于制造清洁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清洁带41的旋转来改变擦拭部分,但清洁带的旋转次数不受限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框架43运动期间清洁带41不旋转,但也可以根据带框架的移动速度或不考虑其移动速度而旋转。
(3)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轴52、移动驱动皮带53、移动驱动轮54、张力轮55、皮带驱动马达56以及移动传输皮带57已被用作带框架43的移动单元。然而,用于带框架的移动单元不限于此,并且可由齿轮、带、凸轮、活塞或其组合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皮带旋转马达46、旋转驱动轮47、旋转传输皮带48以及旋转驱动皮带49已被用作安装辊42b的旋转驱动单元。然而,用于安装辊的旋转驱动单元不限于此,并且可以由齿轮、带、凸轮、活塞或其组合形成。
本申请包括与2009年2月12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9-030535中所揭示的相关的主题,其整体内容引入此处以作参考。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基于设计要求及其他因素,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可产生多种修改、组合、次组合以及变更。

Claims (6)

1.一种液体排出设备,包括:
多个喷嘴,其排出液体;
液体排出头,其包括喷嘴阵列,在所述喷嘴阵列中各个所述喷嘴沿一个方向排列;
液体吸附体,其吸附液体,所述液体附着于所述液体排出头的形成有所述喷嘴阵列的部分上;
移动装置,用于沿所述喷嘴排列方向相对移动所述液体吸附体;
液体吸取装置,用于吸取吸附在所述液体吸附体中的液体;以及
液体收集主体,其收集吸附在所述液体吸附体中的液体,
其中所述液体吸取装置吸取收集在所述液体收集主体中的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体排出设备,
其中所述液体吸附体是环状清洁带,
所述液体排出设备还包括:
安装辊,所述清洁带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安装辊上;
支撑框架,其支撑所述安装辊以便在所述清洁带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喷嘴排列方向之间形成角度,并且位于所述安装辊的外围表面上的所述清洁带接触到所述液体排出头的形成有所述喷嘴阵列的所述部分;以及
旋转驱动装置,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安装辊。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体排出设备,还包括:
液体供应口,液体通过所述液体供应口供应给所述液体排出头;
液体排出口,液体通过所述液体排出口从所述液体吸取装置中排出;以及
重复利用装置,用于将从所述液体排出口排出的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供应口并重复利用所述液体。
4.一种控制液体排出设备的方法,所述液体排出设备包括:多个喷嘴,其排出液体;液体排出头,其包括喷嘴阵列,在所述喷嘴阵列中各个所述喷嘴沿一个方向排列;液体吸附体,其吸附液体,所述液体附着于所述液体排出头的形成有所述喷嘴阵列的部分上;移动装置,用于沿所述喷嘴排列方向相对移动所述液体吸附体;液体收集主体,其收集吸附在所述液体吸附体中的液体;以及液体吸取装置,用于吸取收集在所述液体收集主体中的液体,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液体收集主体中收集的液体量大于预定量时,允许所述液体吸取装置从所述液体收集主体吸取液体。
5.一种控制液体排出设备的方法,所述液体排出设备包括:多个喷嘴,其排出液体;液体排出头,其包括喷嘴阵列,在所述喷嘴阵列中各个所述喷嘴沿一个方向排列;液体吸附体,其吸附液体,所述液体附着于所述液体排出头的形成有所述喷嘴阵列的部分上;移动装置,用于沿所述喷嘴排列方向移动所述液体吸附体;液体收集主体,其收集吸附在所述液体吸附体中的液体;以及液体吸取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液体收集主体吸取液体,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允许所述移动装置移动所述液体吸附体以便所述液体吸附体接触到所述液体收集主体,以及
当所述液体吸附体接触到所述液体收集主体时,允许所述液体吸取装置吸取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
其中所述液体吸附体是环状清洁带,
所述液体排出设备还包括:
安装辊,所述清洁带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安装辊上;
支撑框架,其支撑所述安装辊以便在所述清洁带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喷嘴排列方向之间形成角度,并且位于所述安装辊的外围表面上的所述清洁带接触到所述液体排出头的形成有所述喷嘴阵列的所述部分;以及
旋转驱动装置,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安装辊,
其中所述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所述安装辊以便所述清洁带的位于所述安装辊的所述外围表面上的部分面向所述液体收集主体。
CN2010101118820A 2009-02-12 2010-02-05 液体排出设备以及控制液体排出设备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4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0535 2009-02-12
JP2009030535A JP2010184445A (ja) 2009-02-12 2009-02-12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4731A CN101804731A (zh) 2010-08-18
CN101804731B true CN101804731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540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188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4731B (zh) 2009-02-12 2010-02-05 液体排出设备以及控制液体排出设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01724A1 (zh)
JP (1) JP2010184445A (zh)
CN (1) CN101804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5782B2 (ja) * 2011-09-30 2016-0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WO2014080906A1 (ja) * 2012-11-22 2017-0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ラインヘッド
US20160355018A1 (en) * 2015-06-08 2016-12-08 Océ-Technologies B.V. Ink jet printer with maintenance unit
JP6418207B2 (ja) * 2016-08-17 2018-11-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238583B2 (ja) * 2019-05-07 2023-03-1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27904B2 (ja) * 2019-10-09 2024-0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集装置、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2157967A (ja) * 2021-04-01 2022-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1879A (ja) * 2001-06-11 2002-12-18 Nec Eng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機構
CN1676336A (zh) * 2004-03-29 2005-10-05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头的清洁装置与清洁方法及其集墨装置
CN1774342A (zh) * 2002-11-29 2006-05-17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头部清洁件
CN1830672A (zh) * 2005-03-11 2006-09-13 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涂敷装置及喷墨头的清洁方法
CN1907714A (zh) * 2005-08-05 2007-0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喷墨成像装置
CN1974217A (zh) * 2005-12-02 2007-06-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压盖单元的喷墨成像装置
JP4187449B2 (ja) * 2002-03-08 2008-11-26 石原薬品株式会社 カーエアコン洗浄剤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6859A (ja) * 1989-10-22 1991-06-11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を備えた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H0592575A (ja) * 1991-10-02 1993-04-16 Murata Mach Ltd インクジエツトプリンタ
JP2882478B2 (ja) * 1997-05-07 1999-04-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10028318B4 (de) * 1999-06-28 2017-02-16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eines Druckkopfes eines Tintenstrahldruckers
US6336699B1 (en) * 1999-11-23 2002-01-08 Xerox Corporation Self-cleaning wet wip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eaning orifices in an AIP type printhead
US6869163B2 (en) * 2002-05-21 2005-03-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3918117B2 (ja) * 2003-09-10 2007-05-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面清掃方法
JP4706266B2 (ja) * 2005-01-24 2011-06-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1879A (ja) * 2001-06-11 2002-12-18 Nec Eng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機構
JP4187449B2 (ja) * 2002-03-08 2008-11-26 石原薬品株式会社 カーエアコン洗浄剤
CN1774342A (zh) * 2002-11-29 2006-05-17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头部清洁件
CN1676336A (zh) * 2004-03-29 2005-10-05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头的清洁装置与清洁方法及其集墨装置
CN1830672A (zh) * 2005-03-11 2006-09-13 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涂敷装置及喷墨头的清洁方法
CN1907714A (zh) * 2005-08-05 2007-0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喷墨成像装置
CN1974217A (zh) * 2005-12-02 2007-06-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压盖单元的喷墨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4731A (zh) 2010-08-18
US20100201724A1 (en) 2010-08-12
JP2010184445A (ja) 2010-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4731B (zh) 液体排出设备以及控制液体排出设备的方法
CN101590731B (zh)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控制该液体排出装置的方法
JP4730446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4703623B2 (ja) インク吐出部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405725B1 (en) Maintenance method for an ink-jet printhead
JP53535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381289C (zh) 打印头墨盒和液体喷射装置
US8328325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having cleaning belts in the shape of a Mobius strip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1045388B (zh) 清洁刮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用于液体排放头的清洁装置
JP54078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5510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のリサイクリングインク溶剤システム、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メカニズム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11079170A (ja) クリーナ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04520A (ja) 液体噴射装置、超音波洗浄装置、及び、超音波洗浄方法
EP0893263A2 (en) An ink-jet printer
JP579809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保湿装置
US20100231640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010001243A1 (en) Fiber track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kjet printheads
JP2011240532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0331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1016316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742134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7124414B2 (ja) 印刷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416076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用回復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1125470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KR20140092618A (ko) 문서 출력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