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6055A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6055A
CN101766055A CN200880100554A CN200880100554A CN101766055A CN 101766055 A CN101766055 A CN 101766055A CN 200880100554 A CN200880100554 A CN 200880100554A CN 200880100554 A CN200880100554 A CN 200880100554A CN 101766055 A CN101766055 A CN 101766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substrate
electrode
organ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0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范人
森岛进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66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60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05B33/04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humidit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8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5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光性优异的有机EL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具备:作为支撑基板的第1基板、设置在上述第1基板上的第1电极、设置在上述第1电极上且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层、设置在上述有机层上的第2电极、以将包括上述第2电极上表面的上述第1基板覆盖的方式设置的且至少在上述有机层上的区域中含有吸收紫外线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层、以及配置在上述树脂层上而将上述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的第2基板。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以下,有时称为有机EL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有时称为有机EL元件)与无机EL元件相比,具有可在低电压下驱动、亮度高、可以容易地发出多种颜色的光等各种优点,因此,为了获得更高性能的元件,迄今为止对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已进行了各种研究。
有机EL元件中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通常具有对紫外线敏感的性质。即,有机EL元件的有机层与无机EL元件相比,存在容易因紫外线而发生劣化的倾向。有机层的劣化直接与有机EL元件从身特性的劣化相关。
因此,在具有在支撑基板与密封基板之间夹持着有机层的构成中使光从支撑基板侧射出的底部发光(bottom emission)结构的有机EL装置中,为了降低从光的射出侧(支撑基板侧)进入的紫外线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在支撑基板的表面上贴合抗紫外线用的膜来提高耐光性。
另外,近年来,提出了具有顶部发光(top emission)结构的有机EL装置,即,在支撑基板与密封基板之间夹持着有机层的构成中,使光从与支撑基板相反的一侧(密封基板侧)射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有此顶部发光结构的有机EL装置,也与底部发光结构的有机EL装置的情况相同,为了降低从光的射出侧(密封基板侧)进入的紫外线所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在密封基板的表面上贴合抗紫外线用的膜来提高耐光性。然而,当使用抗紫外线用的膜时,在基板的表面上贴合抗紫外线用的膜的工序是必要的,因此从制造工序的观点出发是不优选的。因此,正在研究如下技术:在有机EL层的发光层中混入紫外线吸收剂来提高耐光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9418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发光层中混入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下,由于发光层的厚度通常约为2nm~200nm,因此发光层中所含的紫外线吸收剂的量有所限制,紫外线的吸收量并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展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耐光性优异的有机EL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基板,作为支撑基板;第1电极,设置在上述第1基板的安装面上;有机层,设置在上述第1电极上,且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第2电极,设置在上述有机层上;树脂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且是以将上述第2电极上的至少与上述有机层相重叠的区域覆盖的方式而设置的;以及第2基板,其覆盖上述树脂层,且将上述有机层包围在该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之间,并将上述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有机EL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备:
第1基板,作为支撑基板;
第1电极,设置在上述第1基板的安装面上;
有机层,设置在上述第1电极上且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
第2电极,设置在上述有机层上;
树脂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且是以将上述第2电极上的至少与上述有机层相重叠的区域覆盖的方式而设置;以及
第2基板,其覆盖上述树脂层,且将上述有机层包围在该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之间,并将上述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
[2].根据[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具有使上述有机发光层所发出的光从上述第2基板侧射出的顶部发光结构。
[3].根据上述[1]或[2]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树脂层含有用来调整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的间隔的间隔调整部件。
[4].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备:
第1基板,作为支撑基板;
第1电极,设置在上述第1基板的安装面上;
有机层,设置在上述第1电极上且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
第2电极,设置在上述有机层上;以及
密封膜,其具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区域,且以上述区域至少将与上述有机层相重叠的区域覆盖的方式将上述第2电极覆盖,且将上述有机层包围在该密封膜与上述第1基板之间,并且将上述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
[5].根据上述[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具有使上述有机发光层所发出的光从上述第2电极侧射出的顶部发光结构。
[6].根据上述[4]或[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密封膜具有含无机化合物的膜以及含有机化合物的膜。
[7].根据上述[4]~[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密封膜含有蒸镀聚合膜。
[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作为支撑基板的第1基板上形成第1电极的工序;
在上述第1电极的安装面上形成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层的工序;
在上述有机层上形成第2电极的工序;
以将上述第2电极上的至少与上述有机层相重叠的区域覆盖的方式,形成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层的工序;以及
设置第2基板的工序,该第2基板覆盖上述树脂层,且将上述有机层包围在与上述第1基板之间,而将上述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
[9].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在作为支撑基板的第1基板的安装面上形成第1电极的工序;
在上述第1电极上形成包含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层的工序;
在上述有机层上形成第2电极的工序;以及
密封工序,利用具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区域的密封膜,使上述区域将上述第2电极上的至少与上述有机层相重叠的区域覆盖,进而利用上述密封膜以及上述第1基板来将上述有机层包围,从而将上述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树脂层含有吸收紫外线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利用该紫外线吸收剂来吸收从光的射出侧即第2基板所进入的紫外线。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紫外线从光的射出侧即第2基板进入有机层,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有机EL装置的耐光性。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起到如下效果:可以实现耐光性优异,可以有效地降低从光的射出侧即第2基板进入的紫外线所引起的发光寿命的缩短,从而发光寿命优异的有机EL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有机EL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有机EL装置的另一构成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有机EL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
符号说明
11:第1基板
13:有机EL元件
15:粘接剂(树脂层)
17:第2基板
21:间隔调整部件(间隔件)
100:密封层(密封膜)
101:第1无机层(无机膜)
103:第1有机层(有机膜)
105:第2无机层(无机膜)
107:第2有机层(有机膜)
109:第3无机层(无机膜)
111:第3有机层(有机膜)
L:光
R:有机EL元件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各部件的比例尺有时与实际情况不同。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述的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有机EL装置中也存在电极的导线等部件,但本发明的说明并不直接需要上述部件,因此省略相关记载。为了便于进行层结构等的说明,下述所示的例中均是采用将基板配置在下方的图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以及搭载有该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装置并不限定于以此种上下左右方向来配置并制造或使用等的形态,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1.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有机EL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是具有顶部发光结构的有机EL装置,即,该装置具有在支撑基板与密封基板之间,夹持着具备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层的有机EL元件的构成,且在该构成中使光L从与支撑基板相反的一侧(密封基板侧)射出。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是具备第1基板11、有机EL元件13、粘接剂(树脂层)15以及第2基板17而构成。
1.1第1基板
作为板状基板的第1基板11,是在其自身的一个平面的安装面上形成有有机EL元件13的支撑基板。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所使用的第1基板11只要是在形成电极、形成有机物层时不发生变化的基板即可以,例如可以使用玻璃、塑料、高分子膜、硅基板、或将这些层叠而成的基板等。
1.2有机EL元件的构成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13的结构,在由至少阴极具有光透射性的、透明或半透明的一对阳极(第1电极)以及阴极(第2电极)所构成的电极之间,具有至少一层发光层,且发光层中可以使用低分子有机发光材料和/或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
在有机EL元件中,作为阴极、阳极、发光层以外的层,可列举:设置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的层、设置在阳极与发光层之间的层。作为设置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的层,可列举:电荷注入层、电荷传输层、电荷阻挡层等。在电荷注入层中,包括电子注入层以及空穴注入层。电荷传输层包括电子传输层以及空穴传输层。电荷阻挡层包括电子阻挡层以及空穴阻挡层。
电子注入层是具有改善从阴极的电子注入效率之功能的层。电子传输层是具有改善从电子注入层或靠近阴极的电子传输层的电子注入的功能的层。另外,在电子注入层或者电子传输层具有阻挡空穴传输的功能的情况下,有时将这些层称为空穴阻挡层。对于具有阻挡空穴传输的功能的情况而言,例如,可以制作仅流过空穴电流的元件,再根据该空穴电流的减少值来确认阻挡效果。
作为可以设置在阳极与发光层之间的层,可列举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等。
空穴注入层是具有改善从阴极的空穴注入效率的功能的层。所谓空穴传输层,是指具有改善从空穴注入层或靠近阳极的空穴传输层的空穴注入的功能的层。另外,在空穴注入层或者空穴传输层具有阻挡电子传输的功能的情况下,有时将这些层称为电子阻挡层。对于具有阻挡电子传输的功能的情况而言,例如,可以制作仅流过电子电流的元件,再根据该电子电流的减少值来确认阻挡效果。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所使用的有机EL元件,可列举在阳极与发光层之间设置有空穴传输层的有机EL元件、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设置有电子传输层的有机EL元件、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设置有电子传输层且在阳极与发光层之间设置有空穴传输层的有机EL元件等。即,作为有机EL元件的结构,具体可以例示以下的a)~d)等结构。
a)阳极/发光层/阴极
b)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
c)阳极/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d)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这里,/表示各层是相邻接而层叠的。下述(e)~(p)中相同。)
此处,所谓发光层是指具有发光功能的层。所谓空穴传输层是指具有传输空穴的功能的层。所谓电子传输层是指具有传输电子的功能的层。此外,将电子传输层与空穴传输层总称为电荷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可以分别独立地使用两层或两层以上。另外,在与电极相邻接而设置的电荷传输层中,具有改善从电极的电荷注入效率的功能的、且具有降低元件的驱动电压的效果的层,通常被特别地称为电荷注入层(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
此外,为了提高与电极的密合性、改善从电极的电荷注入,可以与电极相邻接而设置上述电荷注入层或膜厚2nm以下的绝缘层,另外,为了提高界面的密合性、防止混合等,也可以在电荷传输层、发光层的界面上插入薄的缓冲层。所层叠的层的顺序和数量以及各层的厚度,可以在考虑发光效率或元件寿命的基础上适当应用。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所使用的有机EL元件,可列举:设置有电荷注入层(电子注入层、空穴注入层)的有机EL元件、与阴极相邻接而设置有电荷注入层(电子注入层)的有机EL元件、与阳极相邻接而设置有电荷注入层(空穴注入层)的有机EL元件。例如,具体可列举以下的e)~p)的结构。
e)阳极/电荷注入层/发光层/阴极
f)阳极/发光层/电荷注入层/阴极
g)阳极/电荷注入层/发光层/电荷注入层/阴极
h)阳极/电荷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
i)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荷注入层/阴极
j)阳极/电荷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荷注入层/阴极
k)阳极/电荷注入层/发光层/电荷传输层/阴极
l)阳极/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荷注入层/阴极
m)阳极/电荷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荷注入层/阴极
n)阳极/电荷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荷传输层/阴极
o)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荷注入层/阴极
p)阳极/电荷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荷注入层/阴极
此外,上述a)~p)所示的层结构例,也可以采用阳极设置在靠近基板侧的形态、以及阴极设置在靠近基板侧的形态中的任一形态。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具有的有机层也可以包含有机发光层以外的层。具体地可列举:含有机化合物的空穴注入层、含有机化合物的空穴传输层、含有机化合物的电子注入层、含有机化合物的电子传输层、含有机化合物的空穴阻挡层、含有机化合物的电子阻挡层等层。此有机层可以直接与第1电极相接触而设置,也可以介由其它层而设置在第1电极上。作为第1电极与有机层之间的其它层,可列举:包含无机化合物的空穴注入层、包含无机化合物的电子注入层等层。
1.3阳极
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的第1电极即阳极中,例如可以使用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高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或金属的薄膜来作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作为用作电极的薄膜可以优选利用透射率高的薄膜,也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有机层来适当选择并使用。具体可以使用:利用包含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以及作为这些氧化物的复合体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氧化铟锌等的导电性玻璃而制成的膜(NESA等),或金、铂、银、铜等,其中优选ITO、氧化铟锌、氧化锡。作为制作方法,可列举:真空蒸镀法、溅射镀法、离子镀(ionplating)法、电镀法等。另外,作为该阳极,也可以使用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噻吩或者其衍生物等的有机透明导电膜。
阳极的膜厚也可以在考虑光的透射性及电导率等条件的基础上而适当地选择。作为阳极的膜厚范围,例如为10nm~10μm,优选20nm~1μm,更优选50nm~500nm。
1.4空穴注入层
空穴注入层可以设置在阳极与空穴传输层之间、或者阳极与发光层之间。作为形成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可列举:苯胺系,星爆(starburst)型胺系,酞菁系,氧化钒、氧化钼、氧化钌、氧化铝等氧化物,无定形碳,聚苯胺,聚噻吩衍生物等。
1.5空穴传输层
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可列举:聚乙烯咔唑或者其衍生物、聚硅烷或者其衍生物、支链或者主链上具有芳香族胺的聚硅氧烷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芳基胺衍生物、芪衍生物、三苯二胺衍生物、聚苯胺或者其衍生物、聚噻吩或者其衍生物、聚芳基胺或者其衍生物、聚吡咯或者其衍生物、聚(对苯乙炔)(poly(p-phenylenevinylene))或者其衍生物、或聚(2,5-噻吩乙烯)(Poly(2,5-thienylenevinylene))或者其衍生物等。
这些材料之中,作为用于空穴传输层的空穴传输材料,优选聚乙烯咔唑或者其衍生物、聚硅烷或者其衍生物、支链或者主链上具有芳香族胺的聚硅氧烷衍生物、聚苯胺或者其衍生物、聚噻吩或者其衍生物、聚芳基胺或者其衍生物、聚(对苯乙炔)或者其衍生物、或聚(2,5-噻吩基乙烯)或者其衍生物等高分子空穴传输材料,更优选聚乙烯咔唑或者其衍生物、聚硅烷或者其衍生物、支链或者主链上具有芳香族胺的聚硅氧烷衍生物。在低分子空穴传输材料的情况下,优选使该低分子空穴传输材料分散在高分子粘合剂中再使用。
1.6发光层
在本发明中,发光层为有机发光层,通常主要有发出荧光或磷光的有机物化合物(低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此外,也可以还含有掺杂材料。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中的形成发光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如下材料。
(1)色素系材料
作为色素系材料,例如可列举:环五胺衍生物(Cyclopendaminederivatives)、四苯基丁二烯衍生物化合物、三苯基胺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吡唑并喹啉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二苯乙烯基亚芳烃衍生物、吡咯衍生物、噻吩环化合物、吡啶环化合物、紫环酮衍生物、苝衍生物、寡聚噻吩衍生物、噁二唑二聚物、吡唑啉二聚物等。
(2)金属络合物系材料
金属络合物系材料例如可列举:铱络合物、铂络合物等具有从三重态激发态开始的发光的金属络合物,羟基喹啉铝络合物(alum-quinolinolcomplex),苯并羟基喹啉铍络合物,苯并噁唑锌络合物,苯并噻唑锌络合物,偶氮甲基锌络合物,卟啉锌络合物,铕络合物等中心金属具有Al、Zn、Be等或Tb、Eu、Dy等稀土类金属且配体具有噁二唑、噻二唑、苯基吡啶、苯基苯并咪唑、喹啉结构等的金属络合物等。
(3)高分子系材料
作为高分子系材料,可列举聚对苯乙炔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聚对亚苯基衍生物、聚硅烷衍生物、聚乙炔衍生物、聚芴衍生物、聚乙烯咔唑衍生物、以及将上述色素体或金属络合物系发光材料高分子化而成的化合物等。
发光性材料中,作为发出蓝色光的材料,可列举二苯乙烯基芳烃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聚合物、聚乙烯咔唑衍生物、聚对亚苯基衍生物、聚芴衍生物、喹吖啶酮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等。其中,优选高分子材料的聚乙烯咔唑衍生物、聚对苯衍生物或聚芴衍生物等。
另外,作为发出绿色光的材料,可列举喹吖啶酮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聚合物、聚对苯乙炔衍生物、聚芴衍生物等。其中,优选高分子材料的聚对苯乙炔衍生物、聚芴衍生物等。
另外,发出红色光的材料可列举香豆素衍生物、噻吩环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聚合物、聚对苯乙炔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聚芴衍生物等。其中,优选高分子材料的聚对苯乙炔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聚芴衍生物等。
(2)掺杂材料
为了提高发光效率或改变发光波长等,也可以在发光层中添加掺杂物。作为这种掺杂物,例如可列举:苝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红荧烯衍生物(rubrene derivatives)、喹吖啶酮衍生物、角鲨烯鎓衍生物(squaliliumderivatives)、卟啉衍生物、苯乙烯基系色素、稠四苯衍生物(tetracenederivatives)、吡唑啉酮衍生物(pyrazolone derivatives)、十环烯(decacyclene)、吩噁嗪酮(phenoxazone)等。
1.7电子传输材料
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可以例示:噁二唑衍生物、蒽醌二甲烷(anthraquinodimethane)或者其衍生物、苯醌(benzoquinone)或者其衍生物、萘醌(naphthoquinone)或者其衍生物、蒽醌(anthraquinone)或者其衍生物、四氰基蒽醌二甲烷(tetracyanoanthraquinodimethane)或者其衍生物、芴酮衍生物(nuorenone derivatives)、二苯基二氰基乙烯(diphenyldicyanoethylene)或者其衍生物、联苯醌衍生物、或8-羟基喹啉或者其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聚喹啉或者其衍生物、聚喹噁啉(polyquinoxaline)或者其衍生物、聚芴或者其衍生物等。
这些材料之中,优选噁二唑衍生物、苯醌或者其衍生物、蒽醌或者其衍生物、或8-羟基喹啉或者其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聚喹啉或者其衍生物、聚喹噁啉或者其衍生物、聚芴或者其衍生物,更优选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苯醌、蒽醌、三(8-羟基喹啉)铝、聚喹啉。
1.8电子注入层
电子注入层可以设置在电子传输层与阴极之间、或者发光层与阴极之间。作为电子注入层,根据发光层的种类,可以设置包含Ca层的单层结构的电子注入层;或者利用包含由除Ca以外的元素周期表IA族与IIA族的金属且功函数为1.5eV~3.0eV的金属以及此金属的氧化物、卤化物及碳酸化物中的任一种或者两种或两种以上所形成的层与Ca层的层叠结构的电子注入层。作为功函数为1.5eV~3.0eV的元素周期表IA族的金属或其氧化物、卤化物、碳酸化物的例子,可列举锂、氟化锂、氧化钠、氧化锂、碳酸锂等。另外,作为功函数为1.5eV~3.0eV的除Ca以外的元素周期表IIA族的金属或其氧化物、卤化物、碳酸化物的例子,可列举锶、氧化镁、氟化镁、氟化锶、氟化钡、氧化锶、碳酸镁等。
1.9阴极
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的第2电极即阴极中,作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可以使用金属、石墨或石墨层间化合物、ZnO(氧化锌)等无机半导体,ITO(氧化铟锡)以及IZO(氧化铟锌)等导电性透明电极,以及氧化锶、氧化钡等金属氧化物等材料。作为金属,例如可列举锂、钠、钾、铷、铯等碱金属;铍、镁、钙、锶、钡等碱土金属;金、银、铂、铜、锰、钛、钴、镍、钨等过渡金属;锡、铝、钪、钒、锌、钇、铟、铈、钐、铕、铽、镱;以及这些金属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合金等。作为合金的例子,可列举镁-银合金、镁-铟合金、镁-铝合金、铟-银合金、锂-铝合金、锂-镁合金、锂-铟合金、钙-铝合金等。另外,也可以将阴极制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层叠结构。作为层叠结构的例子,可列举上述金属、金属氧化物、氟化物、这些金属的合金与铝、银、铬等金属的层叠结构等。
1.10粘接剂(树脂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层是以将有机EL元件覆盖而设置的。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层,只要是在电极上以将至少与含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层相重叠的区域覆盖的方式设置即可,优选的一个形态为:利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层与支撑基板来包围整个有机EL元件。
如图1所示,粘接剂(树脂层)15是将第1基板11与第2基板17相粘接的粘接剂(热固性树脂),且无间隙地填充于第1基板11与第2基板17之间。另外,通过填充粘接剂(树脂层)15,也可以获得将有机EL装置中的光的射出效率优化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粘接剂(树脂层)15含有吸收紫外线的紫外线吸收剂。通过使粘接剂(树脂层)15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利用该紫外线吸收剂来吸收从光射出侧即第2基板17进入的紫外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中,由于可以有效地减少紫外线从光射出侧即第2基板17进入有机EL元件13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因此,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有机EL装置的耐光性,从而延长发光寿命。
作为此种紫外线吸收剂,例如,优选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三嗪系或水杨酸苯酯系的材料。具体而言,更优选包含选自2,4-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十二烷氧基-2-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酸二苯甲酮、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并三唑、水杨酸苯酯、水杨酸对辛基苯酯、水杨酸对叔丁基苯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化合物。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多种。
粘接剂(树脂层)15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是设为1重量%~90重量%,优选设为20mm%~60mm%。此外,也可以在粘接剂(树脂层)15内部分地分散紫外线吸收剂,这时,优选在粘接剂(树脂层)15中,将紫外线吸收剂至少配置在有机EL元件13中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上的区域中。由此,可以利用紫外线吸收剂来吸收从光射出侧即第2基板17进入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的紫外线。
另外,在使紫外线吸收剂大致均匀地分散在粘接剂(树脂层)15内时,可以将粘接剂(树脂层)15至少配置在有机EL元件13中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上的区域中,并在其外周配置普通的粘接剂(热固性树脂或紫外线固性树脂)而将第1基板11与第2基板17相粘接。这时,也可以利用紫外线吸收剂来吸收从光射出侧即第2基板17进入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的紫外线。
另外,在使紫外线吸收剂部分地分散在粘接剂(树脂层)15内时,只要在粘接剂(树脂层)15中将紫外线吸收剂至少配置在有机EL元件13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上的一部分中,就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而为了均匀且可靠地吸收在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上进入的紫外线,优选以将有机EL元件13中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上的区域覆盖的方式来配置紫外线吸收剂。另外,通过在粘接剂(树脂层)15中将紫外线吸收剂配置在与有机EL元件13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上的区域相比更向外展开的区域中,还可以更可靠地吸收从倾斜方向进入的紫外线。
同样地,在将紫外线吸收剂大致均匀地分散在粘接剂(树脂层)15内时,只要将粘接剂(树脂层)15至少配置在有机EL元件13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上的一部分中,就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而为了均匀且可靠地吸收在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上进入的紫外线,优选以将有机EL元件13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上的区域覆盖的方式来配置粘接剂(树脂层)15。另外,通过将粘接剂(树脂层)15配置在与有机EL元件13中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上的区域相比更向外展开的区域中,还可以更可靠地吸收从斜方向射入的紫外线。此外,图1中记载了如下情况:在使紫外线吸收剂大致均匀地分散在粘接剂(树脂层)15内时,将粘接剂(树脂层)15配置在第2基板17的整个面上。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粘接剂(树脂层)15的变形例,也可以为如下构成:如图2所示,使粘接剂(树脂层)15的外缘部附近含有用来调整第1基板11与第2基板17之间的间隔的间隔调整部件(间隔件)21。通过含有间隔调整部件(间隔件)21,可以使第1基板11与第2基板17之间的间隔大于规定尺寸。
1.11第2基板
第2基板17是通过粘接剂(树脂层)15而贴附在第1基板11上的、将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的密封基板。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中的第2基板17,只要是可以将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的基板即可以,例如可以使用:玻璃、塑料、高分子膜、硅基板、将这些物质层叠而成的基板等。此外,在有机EL装置中也存在电极的导线等部件,但由于与本发明并无直接关系,因此省略记载。
1.12实施方式1的有机EL装置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上述有机EL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公知的方法在第1基板11上依次层叠例如铬(Cr)及氧化铟锡(ITO)并进行图案化,从而形成第1电极。接下来,利用紫外线-臭氧处理装置进行ITO上的表面清洗处理。
接下来,通过例如旋涂法,将含有空穴注入层材料的溶液涂布在第1电极上,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空穴注入层。接着,通过例如旋涂法,将含有发光材料的溶液涂布在空穴注入层上,并使其干燥而制备发光层,从而形成有机EL层。
接着,通过真空蒸镀法,在有机EL层上形成例如钡(Ba)层、铝(Al)层。接着,利用以氧化铟锡(ITO)作为靶材(target)的对向靶式成膜装置,在铝层上蒸镀氧化铟锡(ITO),形成作为第2电极的ITO透明电极层。由此,可以在第1基板11上形成有机EL元件13。
接下来,将混合有例如20重量%左右的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等紫外线吸收剂的环氧系热固型粘接剂15,涂布在第2基板17的与第1基板相贴合的面的整个面上。接着,使第2基板17的涂布有热固型粘接剂15的面,与第1基板11的形成有有机EL元件13的面相对向,以将有机EL元件13的发光区域与外部气体隔开的方式对齐于规定位置并进行贴合。
接下来,在烘箱中以80℃的温度进行2小时加热处理,使热固型粘接剂15固化,从而将形成了有机EL元件13的第1基板与第2基板相粘接,制备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
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利用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将有机EL元件13覆盖的方式将例如氮化硅膜形成为厚度为200nm左右的膜,以作为用来保护有机EL元件13不受粘接剂(树脂层)15影响的障壁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中,粘接剂(树脂层)15含有吸收紫外线的紫外线吸收剂,因此可以利用该紫外线吸收剂来吸收从光射出侧即第2基板17进入的紫外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中,可以有效地减少从光射出侧即第2基板17进入有机EL元件13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的紫外线,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有机EL装置的耐光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可以实现耐光性优异、且有效地减少了从光射出侧即第2基板17进入紫外线所引起的发光寿命的缩短、发光寿命优异的有机EL装置。
2.实施方式2
2.1实施方式2的有机EL装置的构成
实施方式2中,对具备将有机EL元件与外部气体隔开的密封层(密封膜),并以此来代替作为密封基板的第2基板的有机EL装置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有机EL装置的简要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是具有顶部发光结构的有机EL装置,即,该装置具有在支撑基板与密封基板之间,夹持着具备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层的有机EL元件的构成,且在该构成中使光L从与支撑基板相反的一侧(密封基板侧)射出。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是具备第1基板11、有机EL元件13以及密封层(密封膜)100而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有机EL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具备密封层(密封膜),并以此来代替作为密封基板的第2基板。对于此外的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的部件,标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符号并参照上述说明,因而此处省略详细说明。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层(密封膜)100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层(密封膜)100,具有将有机EL元件与外部气体隔开的功能,且被制成透明或半透明以具有光透射性。如图3所示,密封层(密封膜)100是将第1无机层(无机膜)101、第1有机层(有机膜)103、第2无机层(无机膜)105、第2有机层(有机膜)107、第3无机层(无机膜)109、第3有机层(有机膜)111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膜。另外,这些第1~第3无机层(无机膜)101、105、109以及第1~第3有机层(有机膜)103、107、111,分别具有将有机EL元件与外部气体隔开的功能。
第1~第3无机层(无机膜)101、105、109只要为无缺陷状态,即便为薄膜也可以获得高的外部气体阻隔性。然而,将无机层(无机膜)制成完全无缺陷的状态是困难的。因此,对于密封层(密封膜)100采用了以下构成:将无机层(无机膜)与有机层(有机膜)交替层叠,通过利用有机层(有机膜)来阻断水蒸气、氧气的透过路径的方法,来提高整体的外部气体阻隔性。
另外,在密封层(密封膜)100中,通过使第1~第3无机层(无机膜)101、105、109的面积大于第1~第3有机层(有机膜)103、107、111的面积,可以防止水分从有机EL装置的侧面方向(与第1基板大致平行的方向)进入。
此外,对于密封层(密封膜)100而言,第1~第3有机层(有机膜)103、107、111中含有吸收紫外线的紫外线吸收剂。通过使第1~第3有机层(有机膜)103、107、111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利用该紫外线吸收剂来吸收从光射出侧即第2基板17进入的紫外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中,可以有效地减少从光射出侧即第2基板17进入有机EL元件13的发光层以及其它有机层的紫外线,因此,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有机EL装置的耐光性,从而使发光寿命变长。
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的紫外线吸收剂。另外,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含有在第1~第3有机层(有机膜)103、107、111中的一部分层中,也可以含有在所有的层中。通过在第1有机层或第2有机层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可以至少在覆盖有机EL元件13的上表面的区域R中设置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层。另外,从更可靠地获得紫外线吸收的固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第1~第3有机层均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可以用于密封层(密封膜)100的无机层(无机膜)的无机层材料,优选氧化铝、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层的制法可以使用溅射镀法、等离子CVD法等。
作为可以用于形成密封层(密封膜)100的有机层(有机膜)的有机层材料,例如可列举丙烯酸系化合物。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有机物单体与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化合物层的密合性能强,因而优选作为粘接剂使用。另外,透明性高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优选用于顶部发光结构的有机EL装置中。
所谓丙烯酸系化合物,是指具有由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所衍生出的基团的化合物。丙烯酸系化合物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分子内含有一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来作为有机层材料。当(甲基)丙烯酰基为1个时,可以获得与无机化合物层的密合性更高的密着层。当(甲基)丙烯酰基为两个、三个时,由于交联密度变高,可以提高有机物层的膜强度。另外,有机物单体的聚合,可以通过照射电子束、等离子、紫外线中的任一种或者通过加热处理来进行。
对于丙烯酸系化合物而言,通常是利用旋涂法等来涂布使有机化合物分散在溶剂中而成的溶液,再使用光等进行固化,从而形成膜,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有时也可以使用闪蒸(Flash evaporation)等方法。
作为这样的丙烯酸系化合物,可以使用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或二官能以上的丙烯酸系化合物,并无特别限定。作为丙烯酸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等具有羟基的化合物;(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等具有胺基的化合物;(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等具有羧基的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具有环状骨架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乙氧基二甘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三甘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二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单官能化合物。另外,作为二官能化合物,可列举: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二官能化合物、二官能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等、二官能尿烷(甲基)丙烯酸等二官能丙烯酸化合物。另外,作为具有三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可列举: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多官能单体、或(甲基)丙烯酸系多官能环氧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系多官能尿烷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化合物。
另外,密封层(密封膜)100也可以含有蒸镀聚合膜。
2.2实施方式2的有机EL装置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上述有机EL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公知的方法在第1基板11上依序层叠例如铬(Cr)及氧化铟锡(ITO),并进行图案化而形成第1电极。接下来,利用UV·臭氧处理装置进行ITO的表面清洗处理。接着,通过例如旋涂法将含有空穴注入层材料的溶液涂布在第1电极上,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空穴注入层。接着,通过例如旋涂法将含有发光材料的溶液涂布在空穴注入层上,并进行干燥而制作发光层,从而形成有机EL层。
接下来,通过真空蒸镀法在有机EL层上形成例如钡(Ba)层、铝(Al)层。进而,利用以氧化铟锡(ITO)作为靶材的对向靶式成膜装置,在铝(Al)层上蒸镀氧化铟锡(ITO),从而形成作为第2电极的ITO透明电极层。因此,可以在第1基板11上形成有机EL元件13。
制作有机EL元件13后,将第1基板11从蒸镀室移至膜密封装置中而不曝露于大气下。接着,将掩模对准并设置在第1基板11上。接着,将第1基板11移至无机成膜室中,通过例如溅射镀法,在第1基板11的表面上以将有机EL元件13覆盖的方式形成透明且平坦的氧化铝膜。由此,可以获得第1无机层(无机膜)101。
形成第1无机层(无机膜)101后,取下掩模,将第1基板11移至导入有惰性气体的腔室中。接下来,在惰性气体环境下,通过旋涂法将混合有例如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等紫外线吸收剂的有机单体材料涂布在第1基板11上。接着,对涂布有机单体材料的第1基板11照射UV而使有机单体发生交联,进行固化,从而在第1无机层(无机膜)101上形成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透明且平坦的第1有机层(有机膜)103。
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第1有机层(有机膜)103形成之后,将第1基板11移至无机成膜室中,以与第1无机层(无机膜)101相同的方式,在第1有机层(有机膜)103上形成第2无机层(无机层)105。在第2无机层(无机膜)105形成之后,以与第1有机层(有机膜)103相同的方式,在第2无机层(无机膜)105上形成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第2有机层(有机膜)107。
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第2有机层(有机膜)107形成之后,以与第1无机层(无机膜)101相同的方式,在第2有机层(有机膜)107上形成第3无机层(无机层)109。进而,在第3无机层(无机膜)109形成之后,以与第1有机层(有机膜)103相同的方式,在第3无机层(无机膜)109上形成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第3有机层(有机膜)111,从而得到密封层(密封膜)100。由此,可以制备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此外,使第1~第3无机层(无机膜)101、105、109的形成面积大于第1有机层(有机膜)~第3有机层(有机膜)103、107、111的形成面积。
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制作上述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具有顶部发光结构的有机EL装置。首先,通过公知的方法在作为第1基板的透明玻璃基板上依序层叠铬(Cr)及氧化铟锡(ITO),并进行图案化,由此形成第1电极。接下来,利用UV-臭氧处理装置进行ITO的表面清洗处理。
接下来,对于空穴注入层,通过旋涂法来涂布PEDOT/PPS(BaytronP(商品名),Bayer公司制造)水溶液,并将所涂布的水溶液干燥从而形成膜厚为100nm的空穴注入层。接下来,制备Aldrich公司制造的MEH-PPV(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对苯乙炔)、重量平均分子量约为20万的1重量%的甲苯、苯甲醚混合溶液作为发光材料。接着,通过上述旋涂法来涂布混合溶液,使所涂布的混合溶液干燥从而形成膜厚为100nm的发光层,从而制作有机EL层。
接下来,通过真空蒸镀法对钡(Ba)进行蒸镀,形成厚度为5nm的钡(Ba)层,然后通过真空蒸镀法在钡(Ba)层上蒸镀铝(Al),形成厚度为10nm的铝(Al)层。进而,利用以氧化铟锡(ITO)作为靶材的对向靶式成膜装置,在铝(Al)层上以150nm的厚度蒸镀氧化铟锡(ITO),从而形成作为第2电极的ITO透明电极层。由此,在作为第1基板的透明玻璃基板上形成有机EL元件。接下来,通过CVD法来形成厚度为200nm的氮化硅膜,以作为用来保护有机EL元件不受粘接剂(树脂层)影响的障壁膜。
接下来,将混合有20重量%的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商品名:Sumisorb 130,住友化学公司制造)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环氧系热固型粘接剂,涂布在作为第2基板的密封用的透明玻璃基板中的与第1基板相贴合的面的整个面上。接着,使第2基板的涂布有热固型粘接剂的面,与第1基板的形成了有机EL元件的面相对向,以将有机EL元件的发光区域与外部气体隔开的方式调整于规定位置并进行贴合。
接下来,在烘箱中以80℃的温度下对其进行2小时加热处理,使热固型粘接剂固化,从而将形成有有机EL元件的第1基板与第2基板相粘接,制备实施例1的有机EL装置。
比较例1.
除了未在环氧系热固型粘接剂中混合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作比较例1的有机EL装置。
(评价)
对于以上述方式制作的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的有机EL装置,将Cr、ITO的层叠体侧的第1电极连接于正极,并将仅有ITO的第2电极侧连接于负极,利用电源电表(SourceMeter)来施加直流电流。对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的有机EL装置进行寿命评价,实施例1的有机EL装置的发光寿命长于比较例1的有机EL元件。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制作上述实施方式2所说明的具有顶部发光结构的有机EL装置。首先,通过公知的方法在作为第1基板的透明玻璃基板上按顺序层叠铬(Cr)及氧化铟锡(ITO)并进行图案化,由此形成第1电极。接下来,利用UV臭氧处理装置来进行ITO的表面清洗处理。
接下来,对于空穴注入层,通过旋涂法来涂布PEDOT/PPS(BaytronP(商品名),Bayer公司制造)水溶液,并使所涂布的水溶液干燥而形成膜厚为100nm的空穴注入层。接下来,制作Aldrich公司制造的MEH-PPV(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对苯乙炔)、重量平均分子量约为20万的1重量%的甲苯、苯甲醚混合溶液作为发光材料。接着,通过上述旋涂法来涂布混合溶液,并使所涂布的混合溶液干燥而形成膜厚为100nm的发光层,从而制作有机EL层。
接下来,通过真空蒸镀法来蒸镀钡(Ba)而形成厚度为5nm的钡(Ba)层,接着通过真空蒸镀法在钡(Ba)层上蒸镀铝(AI)而形成厚度为10nm的铝(Al)层。接着,利用以氧化铟锡(ITO)作为靶材的对向靶式成膜装置,在铝(Al)层上以150nm的厚度蒸镀氧化铟锡(ITO),从而形成作为第2电极的ITO透明电极层。由此,在作为第1基板的透明玻璃基板上形成有机EL元件。
在制作有机EL元件后,将第1基板从蒸镀室移至美国VITEXSYSTEMS公司制造的膜密封装置(Guardian 200(商品名))中而不曝露于大气下。接着,将掩模对准并设置在第1基板上。继而,将第1基板移至无机成膜室中,通过溅射镀法在第1基板的表面上以将有机EL元件覆盖的方式形成氧化铝膜。氧化铝膜的形成是将氩气与氧气导入至无机成膜室中并使用纯度为5N的铝金属靶而进行的。因此,可以得到膜厚大致为60nm的透明且平坦的氧化铝膜作为第1无机层(无机膜)。
在第1无机层(无机膜)101成膜后,取下掩模,将第1基板移至导入有惰性气体的腔室中。接下来,在惰性气体环境下,通过旋涂法将混合有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商品名:Sumisorb 130,住友化学公司制造)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有机单体材料(VITEX SYSTEMS公司制造,商品名:Vitex Barix Resin System monomer material(Vitex701))涂布在第1基板上。接着,对涂布有有机单体材料的第1基板照射UV而使有机单体交联,使其固化。因此,获得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并且膜厚大致为1.3μm的透明且平坦的第1有机层(有机膜)。
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第1有机层(有机膜)形成之后,将第1基板移至无机成膜室中,以与第1无机层(无机膜)相同的方式来形成第2无机层(无机膜),获得膜厚大致为60nm的透明且平坦的氧化铝膜。在第2无机层(无机膜)形成之后,取下掩模,将第1基板移至导入有惰性气体的腔室中,以与第1有机层(有机膜)相同的方式,获得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并且膜厚大致为1.3μm的透明且平坦的第2有机层(有机膜)。
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第2有机层(有机膜)形成之后,将第1基板移至无机成膜室中,以与第1无机层(无机膜)相同的方式来形成第3无机层(无机层),得到膜厚大致为60nm的透明且平坦的氧化铝膜。在形成第3无机层(无机膜)后,取下掩模,并将第1基板移至导入有惰性气体的腔室中,以与第1有机层(有机膜)相同的方式,形成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并且膜厚大致为1.3μm的透明且平坦的第3有机层(有机膜),从而形成密封层(密封膜)。通过以上方式来制作实施例2的有机EL装置。
比较例2.
除了未在有机单体材料中混合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以外,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制作比较例2的有机EL装置。
(评价)
针对以上述方式而制作的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2的有机EL装置,将Cr、ITO的层叠体侧的第1电极连接于正极,并将仅有ITO的第2电极侧连接于负极,利用电源电表来施加直流电流。对实施例2和比较例2的有机EL装置进行寿命评价,实施例2的有机EL装置的发光寿命长于比较例2的有机EL元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在有高耐光性要求的领域有用,例如,对于在户外等紫外线多的环境下等使用等是有用的。

Claims (9)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备:
第1基板,作为支撑基板;
第1电极,设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安装面上;
有机层,设置在所述第1电极上且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
第2电极,设置在所述有机层上;
树脂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且是以将所述第2电极上的至少与所述有机层相重叠的区域覆盖的方式设置;以及
第2基板,将所述树脂层覆盖,且将所述有机层包围在与所述第1基板之间,将所述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具有将所述有机发光层所发出的光从所述第2基板侧射出的顶部发光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树脂层含有用来调整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的间隔的间隔调整部件。
4.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备:
第1基板,作为支撑基板;
第1电极,设置在所述第1基板的安装面上;
有机层,设置在所述第1电极上且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
第2电极,设置在所述有机层上;以及
密封膜,具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区域,以所述区域至少将与所述有机层相重叠的区域覆盖的方式而覆盖所述第2电极,且将所述有机层包围在与所述第1基板之间,将所述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具有将所述有机发光层所发出的光从所述第2电极侧射出的顶部发光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密封膜具有含无机化合物的膜以及含有机化合物的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密封膜含有蒸镀聚合膜。
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作为支撑基板的第1基板上形成第1电极的工序;
在所述第1电极的安装面上形成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层的工序;
在所述有机层上形成第2电极的工序;
以将所述第2电极上的至少与所述有机层相重叠的区域覆盖的方式,形成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层的工序;以及
设置第2基板的工序,该第2基板将所述树脂层覆盖,且将所述有机层包围在与所述第1基板之间,将所述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
9.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在作为支撑基板的第1基板的安装面上形成第1电极的工序;
在所述第1电极上形成包含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层的工序;
在所述有机层上形成第2电极的工序;以及
密封工序,利用具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区域的密封膜,使所述区域覆盖所述第2电极上的至少与所述有机层相重叠的区域,进而利用所述密封膜以及所述第1基板来包围所述有机层,将所述有机层与外部气体隔开。
CN200880100554A 2007-07-31 2008-07-17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7660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0097 2007-07-31
JP2007200097A JP2009037809A (ja) 2007-07-31 2007-07-31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08/062926 WO2009016970A1 (ja) 2007-07-31 2008-07-17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6055A true CN101766055A (zh) 2010-06-30

Family

ID=40304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0554A Pending CN101766055A (zh) 2007-07-31 2008-07-17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44073A1 (zh)
EP (1) EP2180762A4 (zh)
JP (1) JP2009037809A (zh)
KR (1) KR20100053533A (zh)
CN (1) CN101766055A (zh)
TW (1) TW200915906A (zh)
WO (1) WO2009016970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2323A (zh) * 2010-09-14 2012-04-04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具有集成的触摸屏面板的平板显示器
CN104094438A (zh) * 2012-02-01 2014-10-08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的方法和光电子器件
CN107452752A (zh) * 2016-06-01 2017-12-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42461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8899438A (zh) * 2018-06-21 2018-11-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46980A (zh) * 2018-03-09 2019-09-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1540839A (zh) * 2020-04-27 2020-08-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面板
US11621406B2 (en) 2016-06-01 2023-04-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08359A (ko) * 2010-07-16 2012-01-3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봉지 기판 및 유기 발광부 사이에 uv 차단 성능 등을 가지는 층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239575B1 (ko) 2010-08-16 2013-03-05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기체 차단막 형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430173B1 (ko) * 2010-10-19 2014-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5690578B2 (ja) * 2010-12-22 2015-03-25 ユー・ディー・シー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800888B1 (ko) * 2010-12-29 2017-11-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산화물 반도체를 포함한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JP5369240B2 (ja) * 2012-02-28 2013-12-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素子
KR101473310B1 (ko) * 2012-12-06 2014-1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831468B2 (en) * 2013-02-14 2017-11-2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thin film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648892B (zh) 2013-12-26 2019-01-21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Sheet-like sealing material, sealing sheet, electronic device sealing body, and organic EL element
KR102253531B1 (ko) 2014-07-25 2021-05-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86876B1 (ko) 2015-07-07 2023-01-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WO2017154482A1 (ja) 2016-03-07 2019-01-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封止構造及び発光装置
KR102469542B1 (ko) 2017-07-26 2022-11-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 흡수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20200086699A (ko) 2018-02-15 2020-07-17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19774B1 (ko) * 2018-08-02 2019-11-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322819B1 (ko) * 2019-09-03 2021-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085060B1 (ko) * 2019-09-03 2020-03-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20210079898A (ko) * 2019-12-20 2021-06-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US20230037057A1 (en) * 2021-07-30 2023-02-02 Sharp Display Technology Corporation Uv-patterned conductive polymer electrode for qle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4572A (ja) * 2000-12-15 2002-06-28 Ricoh Co Ltd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て製造した有機el素子
JP2002252081A (ja) * 2001-02-23 2002-09-06 Ricoh Co Ltd 有機el素子
JP2002324664A (ja) * 2001-04-27 2002-11-08 Ricoh Co Ltd 有機el素子
US8900366B2 (en) * 2002-04-15 2014-12-0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pparatus for depositing a multilayer coating on discrete sheets
US20040229051A1 (en) * 2003-05-15 2004-11-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ultilayer coating package on flexible substrates for electro-optical devices
JP2004103442A (ja) * 2002-09-11 2004-04-02 Ulvac Japan Ltd 有機el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29917B2 (ja) * 2002-12-26 2010-03-1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323530B2 (en) * 2003-01-27 2008-01-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Transparent resin film,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electronic displa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organic EL display, and touch panel
JP4417027B2 (ja) * 2003-05-21 2010-02-1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US7612498B2 (en) * 2003-11-27 2009-11-03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element, optical device, and optical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4643138B2 (ja) * 2003-11-27 2011-03-02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302364A (ja) * 2004-04-07 2005-10-27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5317476A (ja) * 2004-04-30 2005-11-10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6210297A (ja) * 2005-01-31 2006-08-10 Tdk Corp 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0682963B1 (ko) * 2006-02-03 2007-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외선 차단막을 구비한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95926B2 (en) 2010-09-14 2021-01-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panel
CN102402323A (zh) * 2010-09-14 2012-04-04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具有集成的触摸屏面板的平板显示器
US9323400B2 (en) 2010-09-14 2016-04-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panel
CN102402323B (zh) * 2010-09-14 2017-04-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的触摸屏面板的平板显示器
US11809663B2 (en) 2010-09-14 2023-11-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panel
US10013088B2 (en) 2010-09-14 2018-07-0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panel
CN106886347A (zh) * 2010-09-14 2017-06-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的触摸屏面板的平板显示器
US10474270B2 (en) 2010-09-14 2019-11-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panel
CN104094438A (zh) * 2012-02-01 2014-10-08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光电子器件的方法和光电子器件
CN107452752A (zh) * 2016-06-01 2017-12-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621406B2 (en) 2016-06-01 2023-04-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242461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8242461B (zh) * 2016-12-26 2023-08-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246980A (zh) * 2018-03-09 2019-09-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899438A (zh) * 2018-06-21 2018-11-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540839A (zh) * 2020-04-27 2020-08-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80762A4 (en) 2011-01-19
TW200915906A (en) 2009-04-01
KR20100053533A (ko) 2010-05-20
EP2180762A1 (en) 2010-04-28
US20100244073A1 (en) 2010-09-30
WO2009016970A1 (ja) 2009-02-05
JP2009037809A (ja) 200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6055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62704B1 (ko) 배리어층 부착 기판, 표시 소자 및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4977548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1996025020A1 (fr) Dispositif emetteur de lumiere en plusieurs couleurs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ce dispositif
KR20110004374A (ko)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
JP2009129681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66059B (zh) 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照明装置
JP6252469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デバイス
JP5672705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07604A1 (ja)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0024136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70092B2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47243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46893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55085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48818B2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30408A (ja) 発光装置
JP4945408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314395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9037799A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67868A (ja) 有機el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206576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65012A (ja) 有機el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