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5973A -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信装置、信息再生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装置、电子控制装置以及移动体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信装置、信息再生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装置、电子控制装置以及移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5973A
CN101765973A CN200880100938A CN200880100938A CN101765973A CN 101765973 A CN101765973 A CN 101765973A CN 200880100938 A CN200880100938 A CN 200880100938A CN 200880100938 A CN200880100938 A CN 200880100938A CN 101765973 A CN101765973 A CN 101765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grated circuit
conductor integrated
transistor
circuit device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0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丸知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65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59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16Modifications f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voltages or currents
    • H03K17/161Modifications f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voltages or currents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witches
    • H03K17/162Modifications f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voltages or currents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witches without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circui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03K17/163Soft switching
    • H03K17/164Soft switching using parallel switch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为了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电源切断结构中,抑制瞬时电流以及以其为起因的电源噪声的产生,本发明包括对针对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的开关电路。开关电路包括分别具有不同电流能力的多个晶体管。带有某种规则性地按照电流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设置所述晶体管。

Description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信装置、信息再生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装置、电子控制装置以及移动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低功耗化技术的电源切断技术以及源极偏压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图16示出了现有的一般的电源切断技术。被控制电路1601与电源1604和模拟地1606相连。在开关电路配置区域1603中,模拟地1606和地1605之间配置有由一个或多个晶体管组成的开关电路1602。各晶体管具有栅极、漏极、源极分别被共接的结构。各晶体管的所有栅极都与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607相连,由半导体集成电路向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607提供用于控制电源供给的控制信号。
在被控制电路1601动作时,使开关电路1602接通的控制信号被输入到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607。从而,模拟地1606和地1605被短路,被控制电路1601执行通常动作。相反地,在被控制电路1601静止时,使开关电路1602切断的控制信号被输入到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607。从而,模拟地1606和地1605变为被切断的状态。在电源切断时,模拟地1606的电位上升到被控制电路1601静止时的漏电流和开关电路1602的漏电流相平衡的程度。这种在被控制电路1601的静止状态下切断电源的电源控制方式与在相同的静止状态下不进行电源切断的其他电源控制方式相比,能够大幅减小漏电流。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在进行电路动作或数据保存时所不需要的块中有选择地进行电源切断控制的电源切断技术,就能够减小漏电流。因此,该技术在降低LSI功耗上会发挥很大效果。然而,在这种电源切断技术中,存在产生瞬时电流的问题。以下对此进行说明。图17是简单说明电源切断技术中的瞬时电流的图。
在电源切断状态下,模拟地1606上升到电压水平1701,如果开关电路1602接通并转移到电源供给状态,则模拟地1606急剧下降到电压水平1702。此时,被控制电路1601中积累的电荷会通过开关电路1602被引向地1605,导致流过很大的瞬时电流1705。瞬时电流1705产生之前,流过电源切断状态下的漏电流1703,瞬时电流1705产生之后,流过电源供给状态下的漏电流1704。而且,该漏电流1704大于漏电流1703。
如果流过瞬时电流1705,则会产生由寄生电阻引起的IR-Drop,在地1605的电位上产生噪声。因此,如果在处于静止状态的该电路块上通过地1605而连接有处于动作状态的别的电路块,则在处于静止状态的该电路块中产生的噪声会被传播到处于动作状态的别的电路块中,这将成为误动作的主要原因。
作为该瞬时电流问题的对策,从以前起就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案。图18是简单说明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在第一技术方案中,被控制电路1801和开关电路配置区域1803之间设置有电流监视电路1809。开关电路1802不从LSI侧输入控制信号,而代之以从电源切断开关控制电路1808输入其输出信号。此时,电源切断开关控制电路1808根据来自电流监视电路1809的信号,确定向开关电路1802输出的输出信号。由此,能够抑制流过开关电路1802的电流达到一定电流值以上。
然而,在第一技术方案中,需要电源切断开关控制电路1808、电流监视电路1809等电路,这些电路的控制系统会变得复杂。另外,在电流监视电路1809的配置中,需要在考虑产生寄生电阻等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以使电流监视电路1809的影响不会波及到被控制电路1801。这样,第一技术方案也不能轻易地解决瞬时电流的问题。
图19是简单说明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在第二技术方案中,开关电路1902的各基板节点与基板偏压控制电路1908相连。虽然从电源切断状态迁移到电源供给状态时流过瞬时电流,但是,此时,从基板偏压控制电路1908输出的逆向基板偏压被施加到开关电路1902上。由此,开关电路1902的电流能力被降低。其结果是瞬时电流被减小。
然而,在第二技术方案中,因为通过基板偏压控制来抑制开关电路1902的电流能力,所以其效果受到限制,不能根本解决瞬时电流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3涉及输出电路,所以对象和用途不同,对从电流能力小的电路到电流能力大的电路,错开时间来进行驱动。如果在电源切断控制中采用该想法,虽然多少能够减小瞬时电流,但是无法保证瞬时电流的减小效果能够根本解决电路的误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93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0141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279631号公报
如上所述,现有的电源切断技术虽然对减小LSI的漏电流有效果,但是瞬时电流是一个问题。作为该瞬时电流的对策,虽然提出了上述的多个技术方案,但是由于因电路结构复杂而难以应用,或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果但是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等原因,其效果不能说很充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包括:
开关电路,对针对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各自具有不同电流能力的多个晶体管,
所述晶体管,带有某种规则性地按照电流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设置。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器;
所述多个晶体管与所述被控制电路并联连接;
所述控制器对每个所述晶体管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依次进行导通控制,从而把所述规则性赋予所述晶体管。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所述控制器,使非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非导通状态迁移到导通状态。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每个所述晶体管的电流能力设置为,使得在各晶体管迁移到导通状态时,在所述被控制电路中产生的电源电位的变化达到稳定。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所述控制器,使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导通状态迁移到非导通状态。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每个所述晶体管的电流能力设置为,使得在各晶体管迁移到非导通状态时,在所述被控制电路中产生的电源电位的变化达到稳定。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使得根据基准时钟生成的控制信号延迟的延迟电路,以由该延迟电路的输出和所述控制信号的组合所确定的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每个所述晶体管,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依次进行导通控制。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所述延迟电路设置为多个,分别与每个所述晶体管相对应,并且互相串联连接;
所述延迟电路各自的输出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的基极也相连;
每个所述延迟电路,把输入到位于串联起始位置的所述延迟电路中的所述控制信号,在按照其串联位置进行延迟后,提供给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的基极。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所述控制器,以由根据基准时钟生成的控制信号所确定的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每个所述晶体管,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依次进行导通控制。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控制信号提供源;
所述控制信号提供源,根据所述基准时钟,生成与每个所述晶体管对应并以所述一定的时间间隔使输出变化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所述晶体管的基极。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所述控制器,根据单一的所述控制信号和多个所述延迟电路的组合,确定所述一定的时间间隔。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所述控制器包括,
多个延迟电路部,以及
控制信号提供源,生成各延迟电路部所固有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各所述延迟电路部,
所述延迟电路部包括互相串联连接的多个延迟电路,
所述控制信号提供源,生成在时间上相互错开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各所述延迟电路部,其中错开的时间相当于各延迟电路部中的最大延迟时间。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进一步包括源极偏压控制电路,对所述被控制电路的源极偏压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源极偏压控制电路从源极偏压控制状态迁移到源极偏压解除状态时,使非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非导通状态迁移到导通状态,
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源极偏压控制电路从源极偏压解除状态迁移到源极偏压控制状态时,使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导通状态迁移到非导通状态。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所述被控制电路包括高电压侧电源和低电压侧电源;
所述晶体管对由所述高电压侧电源向所述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
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
所述被控制电路包括高电压侧电源和低电压侧电源;
所述晶体管对由所述低电压侧电源向所述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包括:
本发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高频收发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高频收发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信息再生装置包括:
本发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调谐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调谐器或者所述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本发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网络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网络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
本发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CCD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CCD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包括:
本发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导航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导航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移动体包括:
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发动机变速器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导航接口部或者所述发动机变速器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本发明能够抑制对减小LSI的漏电流有效的电源切断技术中作为较大问题存在的瞬时电流,并且能够防止以瞬时电流为起因的电源噪声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电路误动作。
另外,本发明
·能够应用于对被控制电路的源极偏压进行控制以减小漏电流的源极偏压控制技术;
·能够抑制在源极偏压控制时和源极偏压解除时之间迁移过程中的源极电位的急剧变化。
因此,能够避免在源极偏压控制时由被控制电路所保存的数据遭到破坏的危险。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能够解决在LSI的低功耗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结果上来看,能够实现LSI的低功耗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模拟地的电位和电流变化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6是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和通信装置间关系的框图;
图8是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信息再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和信息再生装置间关系的框图;
图10是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和图像显示装置间关系的框图;
图12是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和电子装置间关系的框图;
图14是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以及包含该电子控制装置的移动体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与电子控制装置以及包含该电子控制装置的移动体间关系的框图;
图16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电源切断控制的电路图;
图17是现有技术中的模拟地的电位和电流变化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减小瞬时电流的对策一的电路图;
图19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减小瞬时电流的对策二的电路图。
符号说明
101       被控制电路
102       开关电路
103       开关电路配置区域
1041~n   延迟电路
104A1~m  延迟电路部
104B1~i  延迟电路
PSW1~n   晶体管
PSWA1~m  晶体管部
PSWB1~i  晶体管
105       延迟电路配置区域
106       电源
107       地
108       模拟地
1091~m   控制信号输入端子
130A      控制器
130B      控制器
130C      控制器
131A      控制信号提供源
131B      控制信号提供源
201       电源切断时的模拟地的电压值
202       电源供给时的模拟地的电压值
203       电源切断时的模拟地的电流值
204       电源供给时的模拟地的电流值
205       瞬时电流
510       源极偏压控制电路
601       手机
602       基带LSI
603       应用LSI
801       光盘装置
802       媒体信号处理LSI
803       纠错·伺服处理LSI
1001      电视接收机
1002      图像·声音处理LSI
1003      显示·声源控制LSI
1201      数码相机
1202      信号处理LSI
1401      汽车
1402      电子控制装置
1403      发动机·变速器控制LSI
1404      导航装置
1405      导航用LSI
1501      高频接口部
1502      外部输入接口部
1503      接口部
1504      调谐器
1505      网络接口部
1506      外部输入接口部
1507      外部输入接口部
1508      CCD接口部
1509      发动机变速器接口部
1510      导航接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具有:被控制电路101、开关电路配置区域103以及延迟电路配置区域105。被控制电路101与电源106以及模拟地108相连。在开关电路配置区域103中设置有开关电路102。开关电路102由具有对电源的供给和切断进行控制的功能的多个晶体管PSW1~n(n是晶体管的总数)构成。各晶体管PSW1~n的电流能力连续不同。即,在开关电路配置区域103中设置有开关电路102,该开关电路102由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PSW1到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PSWn的多个晶体管组成。晶体管PSW1~n按照以下规则设置:在开关电路配置区域103中,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并联配置。各晶体管PSW1~ n被并联地配置在模拟地108和地107之间。在全部的晶体管PSW1~n中,其漏极与模拟地108相连,其源极和其基板与地107相连。
在延迟电路配置区域105中配置有与晶体管PSW1~n相同数量的延迟电路1041~n。每个延迟电路1041~n的特性被调整为全部达到相同的延迟值。延迟电路1041~n被分为多个第1~第m延迟电路部104A1~m(m是延迟电路部的总数)。第1延迟电路部104A1位于电路连接方向的起始位置,第m延迟电路部104Am位于末尾位置。第1~第m延迟电路部104A1~m分别由多个延迟电路104B1~i(在图1中i为3)构成。在各延迟电路部104A1~m中,构成各部分的延迟电路104B1~i之间被串联连接。即,其输入端和其输出端互相连接成链状。更进一步地,各延迟电路1041~n的输出端与对应该延迟电路1041~n而设置的晶体管PSW1~n的栅极相连。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对同一个延迟电路赋予两个符号,即:在全部延迟电路104中连续编号的符号1041~n以及在第1~第m延迟电路部104A1~m中连续编号的符号104B1~i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包括:控制信号提供源131A,其根据LSI的基准时钟生成第1~第m延迟电路部104A1~m所固有的控制信号,并且将其分别提供给第1~第m延迟电路部104A1~m。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控制信号提供源131A和延迟电路1041~n组成控制器130A。
如上所述与延迟电路1041~n相连的晶体管PSW1~n在与延迟电路1041~n同样被分为多个第1~第m晶体管部PSWA1~m(m是晶体管部的总数)后,第1~第m晶体管部PSWA1~m由多个晶体管PSWB1~i(在图1中i为3)组成。
与第1~第m延迟电路部104A1~m分别相对应地设置有第1~第m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91~m。向第1~第m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91~m输入由控制信号提供源131A生成的控制信号。第x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9x与相对应的第x延迟电路部104Ax中位于电路连接方向起始位置的延迟电路104B1相连(x是从1到m之间的任意自然数)。从而,输入到第x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9x的控制信号,在被输入到位于第x延迟电路部104Ax的电路连接方向起始位置的延迟电路104B1之后,在构成第x延迟电路部104Ax的各延迟电路104B1~i中,在边依次延迟边在延迟电路部内部传递后,从各延迟电路104B1~ i被提供给与该延迟电路104B1~i对应的晶体管PSWB1~i的栅极。
延迟电路1041~n和晶体管PSW1~n之间的连接结构按下述方式设置。即,设置上述连接结构,以实现下述导通顺序: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PSW1首先导通;然后,依照电流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各晶体管PSW1~n依次导通;最后,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PSWn导通。
具体而言,假设在任意的第y延迟电路部104Ay和与该第y延迟电路部104Ay对应的第y晶体管部PSWAy的情况下(y是从1到m之间的自然数):
·在第y延迟电路部104Ay中,位于电路连接方向的起始位置的延迟电路104B1与第y晶体管部PSWAy中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PSWB1相连;
·位于电路连接方向的下一个位置上的延迟电路104B2与第y晶体管部PSWAy中具有第二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PSWB2相连;
·位于电路连接方向末尾位置的延迟电路104Bi与第y晶体管部PSWAy中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PSWBi相连;
如上所述地,
构成第y延迟电路部104Ay的延迟电路104B1~i按照其电路连接方向的降序,并且,构成第y晶体管部PSWAy的晶体管PSWB1~i按照其电流能力的升序,第y延迟电路部104Ay和第y晶体管部PSWAy依次相互连接。
在晶体管PSW1~n中,为了实现上述的导通顺序,在配置了上述的晶体管PSW1~n与延迟电路1041~n之间的连接结构后,更进一步地,在控制信号提供源130A向第1~第m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91~m提供的控制信号下,实施如下的供给控制。
如果把分别提供给相邻的第p延迟电路部104Ap和第p+1延迟电路部104Ap+1(p是1到m-1之间的任意自然数)的控制信号分别设为第p控制信号和第p+1控制信号,把通过各延迟电路1041~n使控制信号延迟的时间量设为延迟时间T,则第p控制信号被提供给延迟电路部104Ap的时间TMp和第p+1控制信号被提供给第p+1延迟电路部104Ap+1的时间TMp+1之间的差值df被设置为:构成第p延迟电路部104Ap的延迟电路104B1~i的总延迟时间T×i加上冗余时间α后的时间长度(df=T×i+α)。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中,从电源切断状态恢复到电源供给状态时,首先,如果从控制信号提供源131A向与位于延迟电路连接方向起始位置的第1延迟电路部104A1相连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91提供使第1晶体管部PSWA1的各晶体管PSWB1~i接通的第1控制信号,则从电流能力最小的晶体管PSWB1开始,按照顺序依次延迟了延迟电路104的延迟时间d之后,各晶体管PSWB1~i分别接通。然后,在与第1延迟电路部104A1相连的第1晶体管部PSWA1的晶体管PSW1~i全部接通后,再经过一定的冗余时间α之后,从控制信号提供源131A向与第2延迟电路部104A2相连的第2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92提供第2控制信号。这样,晶体管PSW1~ n尽管被划分为第1~第m晶体管部PSW1~m,也仍然执行从电流能力小的晶体管开始按顺序接通的动作。
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从电源切断状态向电源供给状态恢复时的模拟地108以及流过模拟地108的电流特性。因为晶体管PSW1~n从电流能力小的晶体管开始按顺序接通,所以从电源切断时的模拟地108的电位水平201到电源供给时的模拟地108的电位水平202,模拟地108的电位呈阶梯状下降。图2中的T1~Tn是分别由延迟电路1041~n生成的延迟时间,它们基本上是同样的值。V1~Vn是因晶体管PSW1~n接通而产生的电位差。优选地,电位差V1~Vn也是基本上相同的电位差。在确定晶体管PSW1~n的尺寸时,必须考虑被控制电路101以及开关电路102(晶体管PSW1~n)的加工过程、施加电压、产生温度等各种偏差来确定。
这样,阶段性地并且从电流能力小的晶体管开始按顺序地使晶体管PSW1~n接通,从而能够一点点地阶段性地引出被控制电路101上积存的电荷。因此,能够把瞬时电流205减小至不会存在问题的极小的程度。此外,在流过瞬时电流205以前,流过电源切断时的漏电流203,在流过瞬时电流205之后,流过电源供给时的漏电流204。此时,漏电流203小于漏电流204。
此外,延迟时间T1~Tn能够通过延迟电路1041~n自由确定,越使整体的电位变化趋势变小,在减小瞬时电流方面效果就越理想。另外,电位差V1~Vn能够通过调整晶体管PSW1~n的电流能力来确定。而且,晶体管PSW1~n的电流能力能够根据例如晶体管的沟道长度、沟道宽度等自由调整。越使该电位差V1~Vn的值变小,在减小瞬时电流方面效果就越理想。
另外,虽然延迟电路1041~n的个数基本上和晶体管PSW1~n的个数相同,但是,如果各晶体管PSW1~n能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接通,那么在延迟电路组104A1~m中,也可以省略位于电路连接方向起始位置的延迟电路104B1
再者,虽然延迟时间T1~Tn以及电位差V1~Vn的值基本上相同,但是,为了有效地降低瞬时电流,并且为了把迁移时间提前至不会存在问题的程度,也可以有意识地改变上述延迟时间T1~Tn和电位差V1~Vn的值。
(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虽然基本结构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30B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只存在一个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9,而且,没有设置控制信号提供源131A。在控制器130B中,根据LSI的基准时钟产生的单一的控制信号被提供给控制器130B。另外,延迟电路1041~n没有被分组,而是全部被串联连接,控制信号被提供给起始位置的延迟电路1041
根据单一的控制信号使构成开关电路102的晶体管PSW1~n从其电流能力小的晶体管开始依次接通的时间间隔是通过延迟电路1041~n中的延迟时间调整来进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30B中,因为设置单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9,所以没有对延迟电路1041~n以及晶体管1~n进行分组。虽然通过本实施方式获得的减小瞬时电流的效果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更进一步地,因为只要一个控制信号就可以,所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侧的控制机构(控制信号提供源)以及信号线的布局比较简单。
(第三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虽然基本结构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30C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没有设置延迟电路1041~n,代替该延迟电路,设置有控制信号提供源131B。而且,存在和晶体管PSW1~n相同数量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71~n,并分别与不同的晶体管PSW1~n的栅极相连。控制信号提供源131B在根据LSI的基准时钟生成与每个晶体管PSW1~n对应且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使输出变化的第1~第n控制信号之后,把生成的第1~第n控制信号提供给各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71~n。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71~n把接收到的第1~第n控制信号分别提供给相对应的各个晶体管PSW1~n
各晶体管PSW1~n的接通控制按下述方式实施。即,根据向控制信号输入端子1071~n输入的第1~第n控制信号,控制晶体管PSW1~n从电流能力小的一方开始依次接通。虽然本实施方式获得的减小瞬时电流的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更进一步地,因为没有采用延迟电路,所以能够实现面积小型化。
(第四实施方式)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虽然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30D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控制器130A)中进一步追加了源极偏压控制电路510。源极偏压控制电路510由电流源、电阻元件组成,配置在地107和模拟地108之间。源极偏压控制电路510用于使模拟地108固定在某个电压上,该电压使得即使开关电路102变成切断状态,流过源极偏压控制电路510的电流与流过被控制电路101的漏电流也能达到平衡上。设置源极偏压控制电路510与电源控制具有同样的效果,因为能够把电路块的控制单位细化,所以具有技术优势。
但是,如果模拟地108的电位变化是急剧的,这种技术就有可能使被控制电路101所保存的数据遭到破坏。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调整模拟地108的电位变化,就能够避免源极偏压控制电路510的误动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只是对地侧进行控制的电源控制或者源极偏压,即使在对电源侧进行控制时,也能够采用同样的结构,并且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开关电路102被配置在开关电路区域中,但即使该开关电路区域105被分割配置也没关系。
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在从电源切断状态向电源供给状态迁移的情况下使用,同样地,也能够在从电源供给状态向电源切断状态迁移的情况下使用。通过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从电流能力大的一侧开始按顺序地切断开关电路102,能够容易地实现这种情况。
下面,对包含本发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示出了作为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通信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手机601的示意图。手机601包括基带LSI602和应用LSI603。基带LSI602和应用LSI603是具有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能够以低于以往的功耗进行动作,所以基带LSI602和应用LSI603以及包含它们的手机601,也能够以低功率动作。更进一步地,即使对于手机601所包括的除了基带LSI602和应用LSI603之外的半导体集成电路,通过将该半导体集成电路所包括的逻辑电路设为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也能够获得和上述同样的效果。
图7是示出本发明和通信装置间关系的框图。基带LSI602中本发明的动作因下述内容而被执行:
·根据对基带LSI602内的定时器的识别结果,电气信号定期地通过高频收发接口部1501或者外部输入接口部1502传入基带LSI602;
·根据由手机601的天线接收的高频信号,电气信号通过高频收发接口部1501传入基带LSI602;
·根据对手机601的键盘的输入等,电气信号通过外部输入接口部1502传入基带LSI602。
另外,在应用LSI603中本发明的动作因下述内容而被执行:
·根据对手机601的键盘的输入等,电气信号通过外部输入接口部1502传入应用LSI603。
此外,图7是作为一个例子示出本发明和通信装置间关系的图,手机601内的功能不只局限于此,只要系统上没有问题,就可以追加功能以及改变结构。另外,对于各LSI中包含的功能,只要能够集成化,其变更就也是自由的。
另外,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通信装置,不应该被限定为手机,除此之外也包括例如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机、接收机、或进行数据传输的调制解调器装置等。即,根据本发明,不论有线/无线或光通信/电气通信,也不论数字方式/模拟方式,对于所有的通信装置都能够获得功耗降低的效果。
图8示出了作为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信息再生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光盘装置801的示意图。光盘装置801包括:对从光盘读取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媒体信号处理LSI802,以及进行该信号的纠错和光学拾波器的伺服控制的纠错·伺服处理LSI803。媒体信号处理LSI802和纠错·伺服处理LSI803是具有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能够以低于以往的功耗进行动作,所以媒体信号处理LSI802和纠错·伺服处理LSI803都能够以低功率动作。更进一步地,包括上述LSI802和803的光盘装置801也能够以低功率动作。
更进一步地,即使对于光盘装置801所包括的除了媒体信号处理LSI802和纠错·伺服处理LSI803之外的半导体集成电路,通过将该半导体集成电路所包括的逻辑电路设为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也能够获得和上述同样的效果。
图9是示出本发明和信息再生装置间关系的框图。媒体信号处理LSI802中本发明的动作,根据:
·针对光盘装置801的红外线输入或者按钮输入;
·针对光盘装置801所具有的天线的电波(高频)输入;
·DVD信号的输出;
等,并且因为电气信号通过接口部1503或者调谐器1504传入媒体信号处理LSI802而被执行。
另外,纠错·伺服处理LSI803中本发明的动作,根据:
·针对光盘装置801的红外线输入或者按钮输入;
·DVD信号的输出;
等,并且因为电气信号通过接口部1503传入纠错·伺服处理LSI803而被执行。
此外,图9是作为一个例子示出本发明和信息再生装置间关系的图,光盘装置801内的功能不只局限于此,只要系统上没有问题,就可以追加功能以及改变结构。另外,对于各LSI中包含的功能,只要能够集成化,其变更就也是自由的。
另外,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信息再生装置,不应该被限定为光盘装置,除此之外也包括例如内置有磁盘的图像录制再生装置、把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媒体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等。即,根据本发明,不管记录信息的媒体如何,对于所有的信息再生装置(也可以包含信息记录功能),都能够获得功耗降低的效果。
图10示出了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电视接收机1001包括:对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进行处理的图像·声音处理LSI1002,以及对显示画面和扬声器等设备进行控制的显示·声源控制LSI1003。并且,图像·声音处理LSI1002以及显示·声源控制LSI1003是具有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以低于以往的功耗进行动作,所以图像·声音处理LSI1002以及显示·声源控制LSI1003都能够以低功率动作。更进一步地,包括上述LSI1002和1003的电视接收机1001也能够以低功率动作。
更进一步地,即使对于电视接收机1001所包括的除了图像·声音处理LSI1002以及显示·声源控制LSI1003之外的半导体集成电路,通过将该半导体集成电路所包括的逻辑电路设为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也能够获得和上述同样的效果。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和图像显示装置间关系的框图。图像·声音处理LSI1002中本发明的动作,根据:
·针对电视接收机1001的红外线输入或者按钮输入;
·针对电视接收机1001所具有的天线的电波(高频)输入;
·针对电视接收机1001的视频信号输入;
等,并且因为电气信号通过网络接口部1505或者外部输入接口部1506传入图像·声音处理LSI1002而被执行。
另外,显示·声源控制LSI1003中本发明的动作,根据:
·针对电视接收机1001的红外线输入或者按钮输入;
·针对电视接收机1001所具有的天线的电波(高频)输入;
·针对电视接收机1001的视频信号输入;
等,并且因为电气信号通过网络接口部1505或者外部输入接口部1506传入显示·声源控制LSI1003而被执行。
此外,图11是作为一个例子示出本发明和信息再生装置间关系的图,电视接收机1001内的功能不只局限于此,只要系统上没有问题,就可以追加功能以及改变结构。另外,对于各LSI中包含的功能,只要能够集成化,其变更就也是自由的。
另外,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不应该被限定为电视接收机,除此之外也包括例如对通过电气通信线路被发送的流数据进行显示的装置。即,根据本发明,不管信息的传输方法如何,对于所有的图像显示装置都能够获得功耗降低的效果。
图12示出了作为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电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数码相机1201的示意图。数码相机1201包括具有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即信号处理LSI1202。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能够以低于以往的功耗进行动作,所以信号处理LSI1202能够以低功率动作。更进一步地,包括信号处理LSI1202的数码相机1201也能够以低功率动作。
更进一步地,即使对于数码相机1201所包括的除了信号处理LSI1202之外的半导体集成电路,通过将该半导体集成电路所包括的逻辑电路设为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也能够获得和上述同样的效果。
图13是示出本发明和电子装置间关系的框图。信号处理LSI1202中本发明的动作,根据:
·针对数码相机1201的红外线输入或者按钮输入;
·来自数码相机1201所具有的CCD的输出;
等,并且因为电气信号通过外部输入接口部1507或者CCD接口部1508传入信号处理LSI1202而被执行。
此外,图13是作为一个例子示出本发明和电子装置间关系的图,数码相机1201内的功能不只局限于此,只要系统上没有问题,就可以追加功能以及改变结构。另外,对于LSI中包含的功能,只要能够集成化,其变更就也是自由的。
另外,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电子装置,不应该被限定为数码相机,除此之外也包括例如各种传感器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凡是具备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所有装置。而且,根据本发明,对于所有的电子装置,都能够获得功耗降低的效果。
图14示出了作为包含嵌入有本发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移动体的一个例子的汽车1401的示意图。汽车1401包括电子控制装置1402。电子控制装置1402包括具有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即发动机·变速器控制LSI1403,对汽车1401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等进行控制。另外,汽车1401包括导航装置1404。导航装置1404也和电子控制装置1402同样,包括具有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即导航用LSI1405。
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能够以低于以往的功耗进行动作,所以发动机·变速器控制LSI1403和包含发动机·变速器控制LSI1403的电子控制装置1402都能够以低功率动作。同样地,导航用LSI1405和包含导航用LSI1405的导航装置1404也能够以低功率动作。
更进一步地,即使对于电子控制装置1402所包括的除了发动机·变速器控制LSI1403之外的半导体集成电路,通过将该半导体集成电路所包括的逻辑电路设为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也能够获得和上述同样的效果。可以说对于导航装置1404也是同样的。而且,由于电子控制装置1402的低功耗化,汽车1401中的功耗也能够降低。
图15是示出本发明与电子控制装置以及包含该电子控制装置的移动体间关系的框图。发动机·变速器控制LSI1403中本发明的动作,因为电气信号通过发动机变速器接口部1509传入发动机·变速器控制LSI1403而被执行,其中电气信号是电子控制装置1402感知到汽车1401的油门、刹车、齿轮等的动作而生成的。
另外,导航用LSI1405中本发明的动作,因为电气信号通过导航接口部1510传入导航用LSI1405而被执行,其中电气信号是导航装置1404感知到下述内容等而生成的:
·针对汽车1401所具有的TV天线的电波(高频)输入;
·针对导航装置1404的红外线输入或者按钮输入。
此外,图15是作为一个例子示出本发明与电子控制装置以及包含该电子控制装置的移动体间关系的图,汽车1401、电子控制装置1402、以及导航装置1404的功能不只局限于此,只要系统上没有问题,就可以追加功能以及改变结构。另外,对于LSI中包含的功能,只要能够集成化,其变更就也是自由的。
另外,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不应该被限定为对上述的发动机和变速器进行控制的装置,除此之外也包括例如电动机控制装置等凡是包含半导体集成电路并且控制动力源的所有装置。而且,根据本发明,对于这样的电子控制装置,能够获得功耗降低的效果。
另外,包含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移动体,不应该被限定为汽车,除此之外也包括例如火车、飞机等凡是包含对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电动机等进行控制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所有装置。而且,根据本发明,对于这样的移动体也能够获得功耗降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解决电源切断技术、源极偏压控制技术中电路误动作的问题。另外,因为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并且能够容易地实现,所以其应用例也值得期待。如上所述,能够解决在应用LSI的低功耗化技术时存在的较大问题,其结果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大LSI的低功耗化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开关电路,包括各自具有不同电流能力的多个晶体管,对针对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以及
控制器,使非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到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依次地从非导通状态迁移到导通状态,
所述多个晶体管,与所述被控制电路并联连接,按照电流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连接,
所述多个晶体管中的每一个,具有使得在各晶体管迁移到导通状态时,在所述被控制电路中产生的电源电位的变化达到稳定的电流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器,使非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非导通状态迁移到导通状态。
3.(删除)
4.(删除)
5.(删除)
6.(删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使得根据基准时钟生成的控制信号延迟的延迟电路,以由该延迟电路的输出和所述控制信号的组合所确定的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每个所述晶体管,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依次进行导通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延迟电路设置为多个,分别与每个所述晶体管相对应,并且互相串联连接;
所述延迟电路各自的输出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的基极也相连;
每个所述延迟电路,把输入到位于串联起始位置的所述延迟电路中的所述控制信号,在按照其串联位置进行延迟后,提供给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的基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以由根据所述基准时钟生成的控制信号所确定的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每个所述晶体管,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依次进行导通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控制信号提供源;
所述控制信号提供源,根据所述基准时钟,生成与每个所述晶体管对应并以所述一定的时间间隔使输出变化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所述晶体管的基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根据单一的所述控制信号和多个所述延迟电路的组合,确定所述一定的时间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包括:
多个延迟电路部;以及
控制信号提供源,生成各延迟电路部所固有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各所述延 迟电路部,
所述延迟电路部包括互相串联连接的多个延迟电路,
所述控制信号提供源,生成在时间上相互错开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各所述延迟电路部,其中错开的时间相当于各延迟电路部中的最大延迟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进一步包括:
源极偏压控制电路,对所述被控制电路的源极偏压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源极偏压控制电路从源极偏压控制状态迁移到源极偏压解除状态时,使非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非导通状态迁移到导通状态,
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源极偏压控制电路从源极偏压解除状态迁移到源极偏压控制状态时,使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导通状态迁移到非导通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被控制电路包括高电压侧电源和低电压侧电源;
所述晶体管对由所述高电压侧电源向所述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
15.(删除)
16.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高频收发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高频收发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17.一种信息再生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调谐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调谐器或者所述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18.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网络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网络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1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CCD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CCD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 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20.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导航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导航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21.一种移动体,包括:
权力要求20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发动机变速器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导航接口部或者所述发动机变速器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22.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包括:
开关电路,包括各自具有不同电流能力的多个晶体管,对针对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以及
控制器,使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依次地从导通状态迁移到非导通状态,
所述多个晶体管,与所述被控制电路并联连接,按照电流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连接,
所述多个晶体管中的每一个,具有使得在各晶体管迁移到非导通状态时,在所述被控制电路中产生的电源电位达到稳定的电流能力。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控制器,使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导通状态迁移到非导通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使得根据基准时钟生成的控制信号延迟的延迟电路,以由该延迟电路的输出和所述控制信号的组合所确定的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每个所述晶体管,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依次进行导通控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延迟电路设置为多个,分别与每个所述晶体管相对应,并且互相串联连接;
所述延迟电路各自的输出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的基极也相连;
每个所述延迟电路,把输入到位于串联起始位置的所述延迟电路中的所述控制信号,在按照其串联位置进行延迟后,提供给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的基极。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以由根据所述基准时钟生成的控制信号所确定的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每个所述晶体管,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依次进行导通控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控制信号提供源;
所述控制信号提供源,根据所述基准时钟,生成与每个所述晶体管对应并以所述一定的时间间隔使输出变化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所述晶体管的基极。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根据单一的所述控制信号和多个所述延迟电路的组合,确定所述一定的时间间隔。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包括:
多个延迟电路部;以及
控制信号提供源,生成各延迟电路部所固有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各所述延迟电路部,
所述延迟电路部包括互相串联连接的多个延迟电路,
所述控制信号提供源,生成在时间上相互错开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各所述延迟电路部,其中错开的时间相当于各延迟电路部中的最大延迟时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进一步包括:
源极偏压控制电路,对所述被控制电路的源极偏压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源极偏压控制电路从源极偏压控制状态迁移到源极偏压解除状态时,使非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非导通状态迁移到导通状态,
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源极偏压控制电路从源极偏压解除状态迁移到源极偏压控制状态时,使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导通状态迁移到非导通状态。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被控制电路包括高电压侧电源和低电压侧电源;
所述晶体管对由所述高电压侧电源向所述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
32.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高频收发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高频收发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33.一种信息再生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3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调谐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调谐器或者所述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3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3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网络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网络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 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35.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3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CCD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CCD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36.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3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导航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导航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37.一种移动体,包括:
权力要求36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发动机变速器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导航接口部或者所述发动机变速器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Claims (21)

1.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包括:
开关电路,对针对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各自具有不同电流能力的多个晶体管,
所述晶体管,带有某种规则性地按照电流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器;
所述多个晶体管与所述被控制电路并联连接;
所述控制器对每个所述晶体管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依次进行导通控制,从而把所述规则性赋予所述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使非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非导通状态迁移到导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每个所述晶体管的电流能力设置为,使得在各晶体管迁移到导通状态时,在所述被控制电路中产生的电源电位的变化达到稳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使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导通状态迁移到非导通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每个所述晶体管的电流能力设置为,使得在各晶体管迁移到非导通状态时,在所述被控制电路中产生的电源电位的变化达到稳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使得根据基准时钟生成的控制信号延迟的延迟电路,以由该延迟电路的输出和所述控制信号的组合所确定的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每个所述晶体管,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依次进行导通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延迟电路设置为多个,分别与每个所述晶体管相对应,并且互相串联连接;
所述延迟电路各自的输出端与相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的基极也相连;
每个所述延迟电路,把输入到位于串联起始位置的所述延迟电路中的所述控制信号,在按照其串联位置进行延迟后,提供给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的基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以由根据所述基准时钟生成的控制信号所确定的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每个所述晶体管,按照其电流能力的顺序依次进行导通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包括控制信号提供源;
所述控制信号提供源,根据所述基准时钟,生成与每个所述晶体管对应并以所述一定的时间间隔使输出变化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所述晶体管的基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根据单一的所述控制信号和多个所述延迟电路的组合,确定所述一定的时间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包括:
多个延迟电路部;以及
控制信号提供源,生成各延迟电路部所固有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各所述延迟电路部,
所述延迟电路部包括互相串联连接的多个延迟电路,
所述控制信号提供源,生成在时间上相互错开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其提供给各所述延迟电路部,其中错开的时间相当于各延迟电路部中的最大延迟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进一步包括:
源极偏压控制电路,对所述被控制电路的源极偏压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源极偏压控制电路从源极偏压控制状态迁移到源极偏压解除状态时,使非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非导通状态迁移到导通状态,
所述控制器,当所述源极偏压控制电路从源极偏压解除状态迁移到源极偏压控制状态时,使导通状态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从具有最大电流能力的所述晶体管到具有最小电流能力的晶体管,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从导通状态迁移到非导通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被控制电路包括高电压侧电源和低电压侧电源;
所述晶体管对由所述高电压侧电源向所述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其中,
所述被控制电路包括高电压侧电源和低电压侧电源;
所述晶体管对由所述低电压侧电源向所述被控制电路的电源供给进行控制。
16.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高频收发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高频收发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17.一种信息再生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调谐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调谐器或者所述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18.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网络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网络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1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CCD接口部;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外部输入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CCD接口部或者所述外部输入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20.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包括:
权力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导航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导航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21.一种移动体,包括:
权力要求20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以及
与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相连的发动机变速器接口部,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过所述导航接口部或者所述发动机变速器接口部接收的电气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CN200880100938A 2007-09-27 2008-09-22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信装置、信息再生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装置、电子控制装置以及移动体 Pending CN1017659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0915 2007-09-27
JP2007-250915 2007-09-27
PCT/JP2008/002611 WO2009041010A1 (ja) 2007-09-27 2008-09-22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通信装置、情報再生装置、画像表示装置、電子装置、電子制御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5973A true CN101765973A (zh) 2010-06-30

Family

ID=40510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0938A Pending CN101765973A (zh) 2007-09-27 2008-09-22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信装置、信息再生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装置、电子控制装置以及移动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65823B2 (zh)
EP (1) EP2197112A1 (zh)
JP (1) JPWO2009041010A1 (zh)
CN (1) CN101765973A (zh)
WO (1) WO20090410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2471B2 (ja) * 2008-12-05 2014-0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電源ケーブル、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388663B2 (ja) * 2009-04-08 2014-01-1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5478625B2 (ja) * 2009-08-18 2014-04-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5391973B2 (ja) * 2009-09-30 2014-01-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電源制御方法
JP5061212B2 (ja) * 2010-03-29 2012-10-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252767B1 (en) * 2010-06-28 2016-02-02 Hittite Microwave Corporation Integrated switch module
JP5541143B2 (ja) * 2010-12-21 2014-07-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9201813B2 (en) * 2013-09-12 2015-12-01 Socionext Inc. Signal distribution circuitry
JP6320290B2 (ja) * 2014-12-22 2018-05-09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集積回路
TWI666841B (zh) * 2018-07-20 2019-07-21 立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信號開關裝置
JP2021027110A (ja) 2019-08-02 2021-02-22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9193A (ja) * 2003-01-27 2004-08-12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79631A (ja) * 1988-05-02 1989-11-09 Toshiba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の出力回路
JPH0394503A (ja) 1989-09-06 1991-04-19 Onkyo Corp パワートランジスタ
KR100254134B1 (ko) * 1991-11-08 2000-04-15 나시모토 류우조오 대기시 전류저감회로를 가진 반도체 집적회로
JP3112047B2 (ja) * 1991-11-08 2000-1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集積回路
US6316956B1 (en) * 1999-10-22 2001-11-13 Motorola, Inc. Multiple redundant reliability enhancement method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transistors
JP3942007B2 (ja) * 2001-06-29 2007-07-11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高周波電力増幅回路
JP2003252130A (ja) * 2002-03-01 2003-09-10 Denso Corp 車両エージェントシステム,ecu
JP3951773B2 (ja) * 2002-03-28 2007-08-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リーク電流遮断回路を有する半導体集積回路
JP4290531B2 (ja) * 2003-11-14 2009-07-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話装置
US7260322B2 (en) * 2004-01-21 2007-08-21 Olympus Corporation Changeable-lens camera, camera system, and focus detection device
US7135748B2 (en) * 2004-10-26 2006-11-14 Power Integrations, Inc.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multi-length output transistor segment
JP5105462B2 (ja) * 2005-12-27 2012-12-2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4812085B2 (ja) 2005-12-28 2011-11-0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2007267162A (ja) * 2006-03-29 2007-10-11 Nec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
KR20080065015A (ko) * 2007-01-08 2008-07-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장치 및 그 기록완료 동작 수행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9193A (ja) * 2003-01-27 2004-08-12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65823B2 (en) 2012-09-11
WO2009041010A1 (ja) 2009-04-02
EP2197112A1 (en) 2010-06-16
US20100194468A1 (en) 2010-08-05
JPWO2009041010A1 (ja) 201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65973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通信装置、信息再生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装置、电子控制装置以及移动体
JP4954639B2 (ja) ラッチ回路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半導体集積回路
US20080024181A1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US8451050B2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US8270234B1 (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voltage level shifter circuit
CN108288450B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360758A (zh) 具有低谐波含量的共射共基信号驱动器
CN101136609A (zh) 放大器装置和方法
CN104425002A (zh) 时钟控制全自旋逻辑电路
KR20170056774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패키지
JP2012049868A (ja) スイッチ回路
CN101114526B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CN106448539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CN113725681A (zh) 一种接口装置、控制方法、元器件及设备
CN101197564A (zh) 电子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通信装置
CN101682325B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包括该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各种装置
CN101166028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813403B (zh) 具有可选择增益的差分放大器
JP2005175269A (ja) 半導体装置
US20220100944A1 (en) Method for designing power network and power network
CN112115672B (zh) 一种高压多路复用器芯片的版图结构
US7893733B1 (en) Voltage driver circuit
JPH07212218A (ja) 論理回路
CN113050786A (zh) 一种可待机系统及显示设备
CN106452391A (zh) 用于在电子设备中进行信号驱动的解耦电容电路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